首页范文大全化学工程与工艺职业规划十篇化学工程与工艺职业规划十篇

化学工程与工艺职业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1:07

化学工程与工艺职业规划篇1

【关键词】艺术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212-02

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在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中,从人数和专业特点上来说,是属于“特殊”群体,在学生的培养、课程的设置以及学生的就业去向方面都有所不同,艺术教育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就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拥有一技之长和文化功底相对薄弱

从学生的来源看,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都是艺校、高中艺术特长生,他们相对于普通本科的学生而言,在美术、音乐、舞蹈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但是在文化方面,却显得相对薄弱,在文化科方面的不及格和重修率都比较高。

(二)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追求自由

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当中,艺术教育专业类学生大都偏向于艺术型(a),舞台或者画板是她们自我展示的空间,她们追求自由,活泼好动,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但不愿受规则的束缚。

二、艺术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目前,在校大学生几乎是以90、95后为主,这些学生所在家庭在经过父辈的积累以后,大多生活条件优越,又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使得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人生和规划人生的土壤,逐渐形成了“等待家长安排”、“等老师关注”、“看其他同学怎么做”的习惯。艺术教育专业学生中有部分学生确实是出于对专业的热爱,选择学习的方向,填报高考志愿,进入到大学学习。但是也有很多同学却是以艺术专长为敲门砖,敲开高等学校的大门,在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对未来开始迷茫。虽说在学生的入学教育会有专业思想教育或者是专业导论课程、在大一也会有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对职业规划引起重视,感性的认为大一的我们还小,大二的我们还年轻,大三的时候准备刚刚好。大多数的学生会在在自我安慰中走过大学的前两年,等到大三、大四准备实习、就业的时候,发现自己似乎什么都还没准备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不强,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势必会影响对未来职业的选择。

(二)自我认知不足

系统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觉知与承诺的基础上,自我探索、了解工作世界、决策、行动、评估的过程。那么在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就是觉知和承诺之后,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自我探索和认知。目前,对于自我探索环节常用的是通过对自己的兴趣、价值观、特长、技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通过科学的自我探索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倾向。但是,很多同学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不能准确全面的认识和剖析自己,会陷入到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造成在职业选择的时候眼高手低,或是只看到自己的劣势,而认为什么都不会的自卑状态。也有部分同学在技能探索方面,对于专业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在针对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调研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也有同学认为自己虽说作为有一技之长,但是在文化课的学习方面很差,有成为拥有“本科学历”技工的嫌疑,认为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这些因为对自我认知不足而陷入的误区将会影响到学生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的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做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

(三)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对于工作世界的探索不足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对工作世界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做出的。目前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是对于工作世界的了解甚少,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大学前三年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准备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脱节,在大四求职的时候难度增加。在对大三年级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关于个人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的时候,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认为缺乏就业信息和就业能力缺乏是他们目前在就业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尤其是公招、招聘信息的来源和招聘的流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工作世界的了解太少,对于工作岗位设置的要求不明确,准备不足。

(四)兼职活动中的短期收益制约学生有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

艺术教育专业学生运用自己在舞蹈、音乐或者美术上方面的特长,在四年的大学生活当中,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或者兼职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学以致用,并能够在这些活动当中获得相对可观的报酬,对兼职的满意度较大。但是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同学因为兼职而疏于学业,“工作”与学习相冲突时有选择的舍弃学业,所修课程不及格,更有甚者部分科目重修,偏离了作为学生的本质。加之在艺校或者高中形成的轻文化中专业的思想,在学生当中根深蒂固,这一影响在本科的学习当中可能或延伸到大二大三甚至是整个大学四年,没有一定的文化功底的支撑,制约着学生长远的发展。在对118名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中发现,将近有百分之五十的同学在选择毕业就业方向时都与目前的兼职工作相关,并表示毕业初的几年先工作着再说,不适合再另谋出路。

三、改进艺术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大学生正处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学校教育的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当中,除了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了解工作世界,还需要在高等学校教育当中,由教师通过课程、专门辅导、专业教育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适合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因为其自身有一技之长和文化功底相对薄弱的特点,学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增强艺术教育专业学生自觉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培养学生科学规划的能力

学生自身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只有当他们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探索、主动去了解工作世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做出。就艺术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当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深远的意义,改变以往“等”、“靠”、“要”的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我的未来我做主,我的未来我自己来规划”。

其次,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探索,通过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技能、兴趣、性格等因素,对自己做出一个合理的评定。同时对艺术教育专业进行再认识,把我准确专业的发展方向已经不再单纯的是艺术、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师范生技能,做到在不同年龄层次、基础参差不齐的班级的授课当中游刃有余。

再次,通过学校讲座、双选会、网络等正式途径主动去了解用人单位信息;通过对自己专业领域内的老师、学姐、学长进行生涯人物访谈,间接了解岗位需求、了解生涯规划的有效方法;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通过社会实践和兼职活动不断去尝试不同类型的岗位和工作,把实习提前到大学阶段,并对各种岗位进行筛选,对于有些不适合自己的可以选择放弃,对于适合自己但是能力还有欠缺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补充,争取做到人职匹配吻合度较高。

第四,良好的心态。在整个社会环境比较浮躁的情况下,作为学生,应该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来,利用大学四年的宝贵时间,做好积累,只有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薄发。虽说兼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给带来不错的收益,但是对于艺术教育专业尤其舞蹈专业来说,年龄在后期的职业发展当中会是一个瓶颈,要想突破瓶颈,除了专业的学习,文化功底的积累和教师素养的培养将是不可或缺的途径。

(二)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到专业思想教育当中

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专业教师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培养目标、发展前景的描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于自己大学四年学习的憧憬,会左右学生努力的方向。一次成功的专业导论课程将会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专任课教师作为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上接触最多的人,她们的学术思想、专业功底、个人魅力、人生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专业老师、辅导员老师双重导师制,把规划意识教育贯穿于课堂、贯穿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当中,艺术教育专业类学生大都偏向于艺术型(a),在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时候,由最了解这群学生的专业老师和辅导员老师进行,结合她们的特点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打造高水平的职业规划师队伍

在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当中,职业生涯规划师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是知识的授予者,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者,同时也是就业信息的传播者。职业规划师职业化、专业化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质量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科学性。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任课教师主要的来源是年轻的辅导员老师和对职业规划有兴趣的老师,这就导致教师的专业背景、职业生涯相关的理论各有差异,要提高生涯规划教师的职业水平,就需要就业指导中心多组织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如GCDF、ttt、GCt等课程的专门培训;组织教研活动,课程观摩等等,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逐渐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二级学院在教师培训时间和培训经费上予以大力的支持。

(四)加快职业规划课程建设,完善生涯规划服务体系

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经由选修课变为全校公共必修课程,分为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侧重于自我探索和工作世界的探索,进行职业生涯的初步设计;大三大四的就业指导课程,则侧重于就业形势和简历制作、求职礼仪、面试技巧的培训。在部分学校,也开始在就业指导中心成立由职业规划师团队组成的个体咨询团队和工作坊,定期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在校大学生只需要通过网上预约或者在就业指导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预约即可得到职业生涯规划师的一对一辅导,但是面对整个全校的几万人来说,就业指导中心的专业团队是远远不够的。为解决资源紧缺的问题,可以通过对二级学院辅导员和班主任以及有志于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老师进行培训,鼓励他们在日常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尝试在二级学院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室,一来可以缓解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的压力,二来是可以更加细致的更具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更加个性化的指导,最终做到以点带面,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真正做到学生中去。

参考文献:

[1]张翠,陈遇春.试析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观及相关概念[J].继续教育研究,2012(10).

[2]王桂荣.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4).

[3]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王锐.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5]张琦,许晓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5).

[6]陈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7]邵宝成.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8]郑虹.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8,(3):26-28.

化学工程与工艺职业规划篇2

【关键词】艺术专业;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

一、非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工商管理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国内非艺术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其范围涉及经贸、工业、农林、建筑等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然而这类专业的快速成长其内在素质却远跟不上其规模的膨胀。当前主要的问题有教育模式陈旧、专业理念与培养目标脱节、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实践、结构不合理并且设置随意性大、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教学内容浅显、粗放、缺乏新意等问题,加之师资素质有待提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谈不上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因此,如何使非艺术类院校的艺术类专业教学反映时代特点,满足经济文化产业发展对艺术人才的巨大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人才素质,已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1.艺术类和工商管理类课程相互割裂

艺术类课程关注艺术技能与技巧,工商管理课程注重管理理念与方法,两类没有融合。众所周知,工商管理理论博大精深,它的研究假设和研究主体往往建立在市场经济中营利性组织尤其是工业企业的基础之上。简言之,它的研究更多地是面向制造业等工业组织。而制造业的运行与运营与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运行和运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文化产业下的经济性组织或营利性企业有相当大的行业特殊性和差异性。艺术类学生需要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详细讲解文化产业下各艺术门类的具体市场主体的运行状态与规律。

2.学校的投入不足

艺术类开设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初衷和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有艺术素养又能在公司企业从事市场策划和商业推广的高等复合型人才。现在非艺术院校在这一块引起了重视,但是投入非常有限,教学设施和经费紧张,实验室和创新平台设备简陋。开设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计划体现了这一点,如学时非常有限,例如管理学通论2学分,市场营销学2学分,除此以外,几乎再没有此类工商管理课程。在极其有限的学时内,教师几乎只能将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原理讲授清楚,根本没有时间去延伸去拓展到具体的行业内的具体经济性组织的微观内部经营与管理,而事实上,学生真正需要在这一块有专门的导师来引导,而市场和用人单位也正需要专业技能强,一来就能用的毕业生。

3.缺乏对教师的激励,教师的重视和投入不足

应当说,学生对工商管理课程是很重视的,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未来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以成为艺术大师为坐标的,他们更多的可能是走上艺术市场成为艺术品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和纽带。基于这样的专业定位,学生普遍要求教师的课程传授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但事实上,当前高校的普遍情况是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师生比越来越高,高校的重点越来越向科研倾斜,资源和激励措施更多地向学术研究流动,普遍的情况是教师上课不受重视,高校的指挥棒导向与上课不同的方向。学生的整合性课程几乎没有,艺术与管理相融合的课程学时、学分极其有限,教师没有动力也没有精力去更多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笔者看到一份市场营销学试卷,考生是包括营销、管理、法学、中文、艺术设计、动画等大部分文科和艺术类专业,一份试卷十来个专业使用,没有任何差别对待,并且上面的内容没有一个字与法学、与中文、与艺术专业相关。比较简单的题目,学生们考起来却相当吃力,可以推断,平时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是不好的,学生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照本宣科,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点即可。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没有任何意义,对教师资源也是一种浪费。根本原因是没有政策激励。

4.校企合作没有落实,订单式生产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当前许多的校企合作都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推动学生进入企业半工半学的目标,订单式生产不仅与实习基地有关,更意味着学生毕业甚至实习开始就能直接上岗。实施“订单式”培养非常依赖“双师型”的教师,要求教师上了讲台能授课,到了一线能操作;既能传道、授业、解惑,又能解决生产难题、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双师型教师的不足,也制约了高校实践教学的成效。

二、以工作室为载体,建立灵活的教学机制,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

从根本上说,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就是通过工作室这个载体,促进资源共享和创新交流,通过机制保障,推动师生参与校企项目和横向课题,打造多学科交叉教学和实践平台,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孵化。

(一)外部环境要素分析

1.文化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以及高速发展的总量

2.文化产业市场化、规范化发展的巨大需求

3.文化创意企业的急速增长与人才瓶颈

4.职业化的专业经纪人队伍的建设需要程。

5.高等院校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的迫切要求

6.整合资源,通过一体化合作,推动校企联动

(二)内在机制运行分析

1.非艺术类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办学特色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依据教育部的规定,“特色专业……应该是在专业建设的观念上有独特性,人才培养的手段上有新颖性,课程设置、知识和技能的结构上有科学性,产教结合架构上有独创性……”与普通文理科的教育方式相比,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各分支都应当特色鲜明,那么如何在落实这种特色,值得我们思考,课程整合是一个勇敢的尝试。举例来说,图画书的创作和出版,如果定位为给中小学生阅读的,以职业介绍和导航为主题的系列图画书,就涉及艺术设计、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多学科多门类课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首先进行文字创作,再根据文本和主题创作图画形式,最后装帧出版。大致流程如下:(1)选取职位,进行工作分析,产生职位说明书和工作流程规范;(2)根据职位说明书和工作流程表,扩展到职位所涉及的管理问题与案例,通过案例寻找管理原理与方法,然后形成解决文案;(3)根据文案确定绘画形式与风格;(4)最后形成图画书;(5)出版与发行。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涉及到前期市场调查、目标市场细分、战略定位,涉及到中期艺术创作与技巧,涉及到后期编辑、出版、推广和营销,甚至涉及物流管理。在完整的过程中涉及项目的经营管理,涉及工作室的战略与运营,涉及创作团队的创建与管理,涉及主创人员的激励和人力资源管理。

2.非艺术类院校艺术类专业目标与课程定位

艺术类专业现在开设的工商管理课程知识陈旧、专业性深度不足。没有专门就文化产业下各艺术门类的具体市场主体进行细分,并深入调查研究,得出针对性的研究。现在的课程设置应当说是滞后于实践的,好像什么都涉及了,什么都学到了,但都是皮毛,泛泛而谈,又似乎什么都没学到。客观地说,学到了几个基本概念和几个原理,但要应对具体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根本不可能。何况那几个概念和原理早就老掉了牙,根本不能跟上时代潮流,没有与时俱进。

另一方面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认知与学习需要却非常明确,要求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广西艺术学院有一份调查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40%的受访学生认为本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具备艺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专业优势”;有29%的学生则认为是“具备营销策划管理实际操作能力”;还有18%的学生认为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另有12%认为是“艺术技能和鉴赏能力”。

3.细分就业市场需求,开拓课程设置新思路,拓展就业面

从近几年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往往没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在专业细分的条件下,许多毕业生却投身于专业的延伸行业或相关行业,甚至完全超越大艺术类的行业领域,从事与本专业学科完全无关的行业。专业归属于行业的对口弹性较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广泛性。以浙江传媒学院2009届毕业生就业(含创业)行业的分布为例:从事广告/市场/媒体/艺术的占28.4%,从事销售/客服/技术支持的占19.2%,从事生产/营运/采购/物流的占13.3%,其余的分布在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服务业、会计/金融/银行/保险、生物/制药/医疗/护理、建筑/房地产、人事/行政、咨询/教育等诸多领域。

4.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强烈要求

在大学教育中,实现以课程教育为平台,构建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指导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根据学业阶段的不同,分层次进行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布局。整合性课程正好可以介绍最新的职业生涯分析的工具与方法,帮助学生能尽快定位优势职向。如Swot分析法、人格测试、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等,这些工具的使用,能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个性特性、职业发展评估等职业生涯的关键要素,从而确定“自己能做什么,职业要求什么,自己应该如何才能适应职业要求”。

5.整合性课程可以搭建教师资源共享的平台,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专业师资力量严重滞后于市场的需求,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课程讲授空洞,没有针对性。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学习国外的经验,加强师资的培训。其次,走出去,送教师进入公司企业实战。也可以派青年教师到一些专业成立比较早、教学水平比较高的院校进修。有必要引进“外脑”,实现中外合作。整合性课程以较小的成本,通过交流和共享,可以实现整体提升。

三、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措施

1.引入工作室制,使其成为课程的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我们可以借鉴中国美术学院“两段式与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投入,保障优良的教学设施和充足的经费,良好的工作条件,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和有竞争力的激励举措,灵活的结构机制,推动整合性课程做出实际成效。

2.在课程结构上,整合性的课程设置必须坚持将艺术学与管理学相融合,与艺术鉴赏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诸门学科相关课程相结合,将艺术策划、艺术传播、艺术营销等新型应用门类学科作为主要的教学研究内容,合理安排各类课程的结构和比例,加大实践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以案例调研、专业实习和媒体技术运用作为特色教学手段,从而构建以创新性、复合性为核心,有突出地域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3.在课程内容上,整合性课程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子产业进行主题细分,如出版、传媒、会展、艺术品拍卖、画廊、动漫等不同行业进行独特设计。把课程融会到实践中去,指派适当数量的专门的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到各种行业中的公司企业实习,通过实战性的实地观摩和比对,真正增强学生的组织策划、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认知能力,巩固理论学习的成果,并深化对之的理解。注意一定要尊重学生来源的多样性,考虑他们的实际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整合性课程不仅涉及校内多学科,而且涉及校外与校内资源的整合,要积极推动产、学、研联姻,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开发、技术训练、信息交流、生产制作,重点放在大学、科研机构与文化创意企业合作上,引导人才进行科技创新、人文创意和创业,帮助文化创意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研发,帮助文化创意企业与跨国公司共建研发机构、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促进高校科技研发和成果的转化。

化学工程与工艺职业规划篇3

广告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现代服务业[1]。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的广告专业创建于1995年,并于1999年招收高职学生,15年来培养毕业生5000余人,现有在校学生100余人,为现代广告业的发展和中国广告的“生态文明”[2]作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区域文化创意经济的发展。到2009年底,恩施州共有广告经营单位126个,较2007年增长35.5%;广告从业人员850人,较2007年增长5.1%;广告经营额达5400万元,较2007年增长63.6%。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08年4月)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意见》(2009年8月)精神,重新认识广告业,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定位广告业,重视广告人才的培养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才能赢得广告业的大发展[3]。国家工商总局广告监管司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广告业急需五类人才:一是需要了解国际市场、通晓国际广告运作经验和较强沟通能力的人才;二是需要有敏锐洞察力和市场驾驭能力的高层管理人才;三是需要具有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的复合型人才;四是需要能够自己创作、设计的人才;五是需要高层次的各类广告制作,特别是擅长影视广告制作的技能性人才。学院应立足恩施,面向武陵和湖北省,辐射全国,加强广告教育的专业建设,提升广告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配合国家教育改革政策,优化教育结构和课程设置,提高广告师资水平,改革教材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广告新媒体研究,促进现代科技在广告专业教育中的普及和运用。[4]这些都对高技能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培养目标定位与专业标准制定

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的培养目标: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业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平面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商品包装设计、Ci设计、商业广告设计与作品制作、广告策划创意等项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面向职业岗位:各广告公司、文化传媒机构、印刷装潢公司、其它企事业单位的广告设计、制作、策划、创意工作岗位,从事商业广告设计与制作、商业会展广告设计与制作、商业橱窗广告设计与制作等工作,成为设计师助理、设计师。按照广告设计师素质与能力要求制定专业标准。构建基础课程和“工学结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按照广告设计师工作业务流程重点建设业务核心技能课程,制定标准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利用校内外资源条件,建设真实的广告公司学习情境;实行毕业证书、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健全“工学结合”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的管理机制与制度;加大力度培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骨干教师;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扩大专业社会影响力,把本专业建成有实力、有前沿意识、符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重点特色专业。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广告行业“有素养、懂艺术、善策划、会设计、能制作”的人才需求目标,坚持广告人才定位与学院人才培养特色,创建“技艺兼融,学做一体,一岗多证,三创并举”的高职广告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要求是:技能艺术融合:以广告设计师职业技能为本位,通过校内教学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习与社会需求研究结合等教学形式,学生集多门类艺术的应用为一身,成为技艺兼融的广告专门人才。教学做一体化: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把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学习情境、专业业务流程学习情境以及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和“雇员情境”中的设计能力、制作能力融为一个整体的能力训练;把学生对“真实的工作”和“雇员情境”的体验真正落实到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创建有利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真实工作情景,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结束,广告策划创意、设计制作作品完成。岗位证书对接:毕业条件要求,学完所有计划课程考核合格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考核合格获得广告设计师证书(三级)或平面广告设计证书(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创意创新创业:广告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学习与工作过程就是创意过程。要求学生全面具备专业岗位应有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在学习领域里有创意思维、项目实施中有创新成果,毕业就业时有创业精神。“技艺兼融,学做一体,一岗多证,三创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校内广告实训室”基础上,建立市场化经营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深度融合,采取课堂内外的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意创业创新能力。

四、建设“三师”结构教学团队

“三师”结构教学团队:老中青相结合的艺术师(美术师、书法师、工艺师)、职业师(广告设计师、助理广告师、广告师)、教师职务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力争一年建成院级教学团队、三年建成省级教学团队。

1、培养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制定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培养标准和计划,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各1名,首先成为“三师型”,带领专业教师完成专业建设任务。

2、培养专业骨干教师。通过到企业锻炼或专业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素质,明确骨干教师培养要求,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实施培养计划确实培养出多名“三师素质”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负责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的建设、教学设计和主讲;一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下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并与企业合作完成主讲课程开发;骨干教师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骨干教师参与企业课题;骨干教师学习培训,掌握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手段、最新的教学方式。

3、以“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书画艺术研修会”为平台,积极举荐教师加入州内相关艺术团体。不断提高作品鉴赏与创作能力,创作艺术精品,产生社会效应。

4、以“广缘艺术设计公司”为平台,鼓励老师参加“广告师”专业职务考试或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5、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按照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1:1的比例建设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根据教学需要动态地聘用企业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参与实训室建设并承担教学任务,根据教学需要动态地聘请实习指导教师。使兼职教师队伍的规模适应教学需要,兼职教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课程体系结构改造

以就业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要求,进一步明确广告设计与制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完成项目所需的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有素养、懂艺术、善策划、会设计、能制作”为目标,构建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知识技能为主的“项目任务导向”制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内容完全按照广告公司“设计业务项目”流程为依据,具体安排设置课程及课时。广告公司的“设计业务项目”的主要流程为拉定单、客户沟通、创意和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与印刷、作品提案等,在具体课程实施中,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广告设计项目”。

1、设置广告设计岗位业务核心技能课程体系。广告业务核心课程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原则,紧紧围绕广告公司业务流程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字体设计、电脑美术(设计软件)、图形创意设计、版式设计、广告摄影、网页与网络广告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与制作、Ci设计与制作、型录设计、广告客户与媒介、毕业展示设计与作品制作、设计师业务流程实训、广告市场拓展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建设。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与广告业务核心课程相结合。课程系统开发与广告职业技能证书开发相结合。广告业务核心课程课时占50%,每门课程课堂实训50%、企业顶岗实习50%,实行课堂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一体化学习与管理。

2、推行“多证书”制度。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需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认证的“广告设计师”和“平面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行业普遍认可的“Ciw网页制作专家”证书和“pHotoSHop平面设计专家”证书等。

3、加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现有课程体系尚未完全按照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要求进行构建,需要进一步加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力度,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六、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改革

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把企业的真实业务项目引入教学中,按照公司的实际业务流程,完成项目的立项、调研、设计、制作、成果提交;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广告是市场经济的先导,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是广告业务工作的先导。教师应依据服务于“恩施州加快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优势资源开发型工业,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重点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5]的原则,从企业项目中精心挑选典型工作项目,加工后形成教学项目库,并运用于课程教学过程。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将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做到真题真做,即毕业设计作品就是企业的真实设计项目。尽力把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模式落实到每一门课程教学中。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现有课程体系中项目教学偏重于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尚未完全把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想融入到每一门课程设计中,尚未完全做到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把“真实的工作”和“雇员情境”真正落实到以技能培养为目的每一门课程教学中。按照广告设计师工作岗位要求和业务流程,重点建设“工学结合”的广告策划、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网页与网络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与制作、Ci设计、字体设计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并确定教师负责项目化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

七、规范校企合作管理,全面展开深度合作

为进一步完善校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校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突出项目教学中工与学的结合,把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模式做真、做实、做深、做透,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必须规范校企合作管理,全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一)完善校企共建专业的领导体制

在2003年艺术类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基础上,调整充实专业建设委员会,吸收行业专家参与教学管理,重新构建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领导体制。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定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进行检查;组织实施校企合作师资互动,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为企业提供服务;吸纳企业专家到学校任教或承担合作项目等。

(二)制定校企合作年度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

1、校企合作年度计划实施:一是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二是为企业培训员工;三是用设计技术为企业服务;四是聘请企业专家讲课和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管理。

2、稳定和发展校企合作企业。延期州内规模以上上广告企业合作协议;与州外多个广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三)规范对校企合作的管理

1、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体制。落实校企合作政策措施,使校企合作制度化。

2、按照学院校企合作的文件,规范校企业合作行为。

3、规范校企合作协议文本,由学校、企业和学生及家长三方签署合作协议并在主管部门备案。

(四)加快适应校企合作的基础能力建设

1、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员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教材开发。

2、增加与新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现有实训室的利用率。

3、学习先进的典型经验,加强校企合作的人员培训和经验总结。

4、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依据学院的校企合作政策,增加实习、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类型,在时间上给予更多的灵活性。利用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搭建校企业合作服务平台。

(五)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加快专业改革和创新

1、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入,深化教学改革。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人才培养的前期要以“学中做”为主,侧重基础性学习、基础性技能训练,掌握更宽广的职业生涯基础技能;后期要以“做中学”为主,侧重专业性应用、职业性的工作训练。把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职业教育的教育性有机结合起来。

2、以校企合作的长远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专业“三师”教学团队建设。

3、以校企合作的互利为目的,主动寻求专业教师为企业服务的项目。

4、以校企合作宣传为依托,让广告及相关行业认识广告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校企业合作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进一步改善。

八、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一)有效利用校内实训室创建真实职业环境整合资源,构建“公司+实训室+教研室”运行机制。成立“广缘艺术设计公司”。在公司内设置相应机构,艺术教研室全体教师为各部门负责人,在校学生为公司员工,师生融“教、学、做”为一体,直接面向市场和客户。

1、艺术设计作品制作室为公司业务机构。拥有喷绘机、写真机、条幅机、冷裱机、割字机等生产型设备。承担广告喷绘、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等实训(工作)项目。

2、图像处理实训室为公司业务机构。拥有高配置、高性能计算机生产型设备。承担电脑美术设计、Ci设计、型录设计、标志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网络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实训(工作)项目。

3、建立学生毕业设计作品与应用成果展示室。

(二)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顶岗实习

恩施州和声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在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印刷、三维效果图制作、多媒体动画及企业公关活动策划等方面能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项目: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印刷、三维效果图制作、多媒体动画及企业公关活动策划恩施市超力广告公司:主要从事大型广告喷绘、在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企业公关活动策划等方面能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项目:大型广告喷绘、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企业公关活动策划恩施州天成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专业广告设计、企业文化规划、包装设计、小区规划、市政工程等业务。能满足本专业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实训要求。项目:广告设计、企业文化规划、Ci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计施工等业务。

化学工程与工艺职业规划篇4

关键词: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导演型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89-02

近几年来,中职教育开设的专业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但对专业建设的质量仍重视不够,致使个别专业学生报考率、就业率低。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按照产业对中等人才的需求,打造品牌专业,以此推动中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品牌专业是形成中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基础,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只有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才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品牌专业建设上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依据产业需求,划分农艺专业学习领域。

现代农艺专业是在对已有的或即将产生的相关职业进行职业分析基础上,归并和分类后形成的。可见,现代农艺专业不等于社会职业,也不是劳动岗位。是对涉农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进行分析归纳后,设置的基于现实职业发展趋势的教学专业。同一个职业有多个不同的岗位,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情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开发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学习领域,必须针对本专业主要职业工作岗位进行企业调研,并与现场专家共同研讨分析职业岗位的典型意义及具有完整结构的工作过程,才能确定专业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只有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分析,才能划分出本专业的学习领域。

课题组依据这一理论基础,首先,对县域农业产业的主要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分类调查,筛选确定了我县农艺工的六大典型工作任务,即柑橘生态栽培、高山蔬菜种植、核桃高效栽培、茶树种植与绿茶加工、花卉组培育苗和烤烟种植与烘烤等。接着逐个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后,制定出侧重于种植的农艺专业的学习领域。具体如下:

基础学习领域:由“说写”基础、“数理化”基础、“信息”基础和职业生涯规划四大模块构成,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重点。“说写”基础模块――开发《说写基础知识》校本教材,突出应用文写作、演讲、解说等“说写”基本技能。如,我县地处三峡库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英语课的教学形式是开展“用英语话家乡”主体活动,介绍当地旅游资源,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数理化”基础模块――主要突出“数理化”的基本常识,根据现代农业产业的需要编写数理化基本常识校本教材,如重点选择与使用农业机械相关联的物理常识,与使用化工产品有关的化学常识和与成本核算相关的数学知识。“信息”基础模块――主要内容是网络的使用、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基本知识,以学习电脑的操作技能为主。

专业学习领域:由专业核心学习领域、专业方向学习领域两大模块构成。专业核心课是学习专业方向课程的工具,为专业技能的形成提供理论指导。这类课的开发要充分体现“基础”的特性,“舍去”中专统编教材中较深奥的理论知识,选编出紧密结合本地区产业实际的校本教材。如结合本县的农业资源整合土壤肥料、农业气象和农业产业规划等相关知识,编写《兴山县农业生产与环境》校本课程;又如针对本县六大农业产业,编写《兴山县主要经济植物病虫害的预防》课程,介绍柑橘、茶树、蔬菜、花卉、烟叶和核桃等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预防措施。专业方向课程是以服务产业项目为目标,坚持教学活动就是生产活动的原则,做到每一项专业知识至少要指导一项农艺产品的生产,删除与应用技术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开发服务于农业产业的农艺专业方向教材。围绕本县六大农业产业开发《核桃高效优质栽培》《茶树栽培与绿茶加工》《脐橙栽培技术》《香菇生产技术》《花卉组织培养》《高山蔬菜栽培》《优质烤烟生产》和《山羊养殖》等校本教材,每门专业课都有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拓展学习领域:目的是拓宽中职学生在农业经营管理和家庭园艺两方面的专业能力,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主要领域包括农业经济管理、经纪人实务、特种动物养殖、食用菌生产和盆景与插花。

二、分析工作过程,开发行动导向学习情境。

在德国行动导向的情境性课程原则指导下,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学习情境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规定,是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方案。可见,学习情境是以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背景,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化处理后形成的一种学习性工作任务。这种课程的设计是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体验工作情境为出发点,针对现实工作技能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教学环节,并通过举一反三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的。

课题组依据这一理论,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为前提,坚持学习行动即工作行动的学习情境设计总要求。制定了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典型的农艺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体例设计教学活动;以学生“跳起来够得着”为设计尺度的三项学习情境开发原则。期望让学生在学习行动过程中充分体验工作情境,快乐地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不断提高职业综合能力。遵照情境开发的三项原则,我们尝试研发了两册适用于我县农艺专业的行动导向学习情境。如在编写《核桃高效优质栽培》校本学习情境时,首先,对核桃高效栽培的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分析。然后筛选确定了认识核桃树、嫁接育苗、规划与施工、土壤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预防、采收处理、低产园改造等工作任务,这八个任务是核桃生产者或技术员必定会遇到的工作内容。最后,按照八项工作任务的内在关系,编排成核桃栽培园艺工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技能六步完整的学习行动来安排学习任务,并编制出学习性工作任务单。同时,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师生提供了教学指导参考。

三、针对农事季节,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模式。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市场导向、能力本位、学练并重、工学结合等特征,其构建原则应该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要求中职校准确定位、素质教育与实际教育相结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据此,课题组构建了农艺专业“季节性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验基础训练、项目整合实训、生产综合训练”三步技能实训法。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农艺产品生产的季节为序,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灵活组织教学。农闲时在校内集中学习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农忙时在企业里进行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实践训练,工学交替从而实现“理实一体化”。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其主要的合作模式有三种:学校+公司+农户、学校+公司+员工、学校+农户+学生。为了确保模式的顺利实施,首先学校必须争取县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和教育局等主管部门的支持。然后,通过各职能局的介绍和沟通,与龙头企业的法人联合成立校企合作办学协调机构。共同制定农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确保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经教学实践验证成效显著,先后有三名同学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二、三等奖,学生制作的龙洞春茗荣获湖北省名优绿茶评比特等奖、国家二等奖,田水涛、程子义等同学回乡后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带领广大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四、校企互惠合作,共建行动教学实训基地。

依托本地的农业企业科学合理地组建技能实训平台,有助于中职学生的技能养成,也有利于解决农业职业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经调查获悉,县内的绝大多数农业企业存在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工人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素养、成果转化能力差等问题。而拥有一批懂理论、能实践的专业教师队伍是我校的优势。学校领导在分析企校各自优劣势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了“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企校合作原则。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学校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建设,先后承担了多个农业科研项目,并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大增强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我校先后与富源核桃合作社、绿缘果业合作社、金丰园开发公司、萧氏茶叶公司、烟草公司等企业联合组建了六大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场所,而且能随时为学校反馈信息,便于学校掌握农业科技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校内建成了1300多亩的实训基地,成功培育了果树新品种―鄂猕4号,繁育苗木100多万株,示范推广面积达20000余亩。我校现已建成“两室两地”系统化的行动教学实训平台,确保了“实验基础训练、项目整合实训、生产综合训练”三步技能实训法的顺利实施。

五、突出角色转变,培养“导演型”师资队伍。

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是由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步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行动模式。让学生在完整、综合性的行动中进行思考和学习,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培养方法能力的目的。而传统教学法只注重信息获得和实施,忽视“计划―决策”和“检查―评估”四个关键环节,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陷,缺乏计划和评估等能力的养成,恰恰这些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行动导向教学是通过教师创设学习情境,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地采取具体的行动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可见,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活动的主持人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导演。

为了更好更快地适应这种转变,学校积极规划了校本培训、名师培训和企业培训三项教师综合质素提高计划。具体做法是:骨干教师每学期举办1-2次专业技能讲座和示范教学,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开展课题研究,了解科技发展动向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节假日聘请高校的名师来校培训和选送骨干教师参加部级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选派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及技术改造,培养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三项培训计划的实施,培养了一支“导演型”师资队伍。11位农艺专业教师,其中有6名成为双师型教师,承担了2个科技部和6个县农业科研项目,同时,还承担了省、市级教改课题各3个,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成果登记和县级科技进步奖,公开20余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吴全全.学习领域:职教课程内容重组的新尝试[J].职教论坛,2004,(6).

化学工程与工艺职业规划篇5

学校现有工学、教育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拥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涵盖3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设有本科专业43个,其中高等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天津市品牌专业11个、天津市战略新兴产业专业4个。建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学实训中心11个、实训实验室160个、创新实践基地5个;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3.5亿余元,生均设备值居全国高校前列。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重点技术工程中心3个、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设有38个学术研究机构。

学校坚持“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全国首创“实行‘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及“本科+技师”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新模式,并两次荣获教学成果一等奖;创立了“双导师、双基地、双证书”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培养出我国首批“双师型”硕士研究生和“双证书”留学生硕士,成为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国际化示范校;学校创新职教师资培养制度,为内蒙古、甘肃、海南、广西、西藏、新疆、贵州、温州市、温岭市、毕节市等省区、市培养免费中职师范生。与美国、德国、比利时、波兰、韩国等国家的近10所高校开展了2+2、3+1层次的长短期学生交流项目。近五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挑战杯”科技创新创业计划、机械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和体育竞赛中,荣获奖项34项、天津市级奖项1040项。

学校建校30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4万多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育教学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和高级应用型人才。近10年来,40%以上的毕业生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0多所职业学校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及“天津市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示范校”10强的殊荣。

一、招生专业

动画

天津市品牌专业

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掌握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及影视后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二维动画绘制、原画设计、漫画和插画创作、三维动画创作、影视特效和后期合成制作技能的,能够从事动画、影视、广告、会展、视觉传达、公共艺术、多媒体等工作的“一体化”职教师资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核心课程有:动画概论、动画运动规律、动画表演、原画设计、三维动画软件基础、视听语言、声音设计基础、角色动画、三维动画创作、动画创作、影视后期综合创作等。毕业生可选择到中、高等职业院校、动画培训机构从事动画专业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或到电视台、电影制片厂、游戏制作公司、动画生产公司从事设计、开发与制作等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艺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基本技能和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设计、网页设计、界面设计的能力,能够从事视觉传达策划、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和设计教育等相关工作的“一体化”职教师资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核心课程有: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世界现代设计史、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材料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Vi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招贴设计、网络广告设计、动态广告设计等。毕业生可选择到中、高等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从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及管理工作,或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品牌策划、企业产品印刷与包装设计、媒体编辑、广告策划与设计等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产品设计

培养具备扎实的产品设计理论、产品设计表达及产品设计项目实施的技术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产品外观设计、新产品研发等相关工作的“一体化”职教师资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核心课程有:工业设计概论、中外美术史、世界现代设计史、速写、素描、色彩、透视学、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材料构成、摄影基础、产品设计效果图等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设计心理学、艺术设计思维、产品造型设计、模型制作、工程制图、产品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市场调研、产品开发设计、产品专题设计等。毕业生可选择到中、高等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从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或进入企事业单位产品研发部门、设计类公司从事产品研发、设计等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艺术与科技(会展设计方向)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艺工结合,具备坚实的会展艺术设计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会展设计技能和必要的会展专业材料与工艺理论知识,具有基本的艺术设计教育和教学能力,能够从事会展设计、会展配套设计制作、会展策划和会展设计教育等工作的“一体化”职教师资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核心课程有:中外美术史、世界现代设计史、速写、素描、色彩、透视学、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材料构成、摄影基础、会展概论广告与传播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模型制作表达、空间设计基础、特装展位设计、专卖店展示设计、导视系统设计、文化空间展陈设计、概念展示空间设计等。毕业生可选择到中、高等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从事会展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也可选择进入事业单位的策划、宣传、与展示部门从事相应的对外宣传工作,还能进入企业或专门的设计公司从事专业的展览、展示和宣传的策划与设计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二、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科类

层次

学制

学费

计划

招生省份

动画

文理兼收

本科

四年

15000

60

天津、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安徽、河南

视觉传达设计

文理兼收

本科

四年

12000

20

产品设计

文理兼收

本科

四年

12000

20

艺术与科技

文理兼收

本科

四年

12000

40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参照艺术类专业考试后合格考生分布情况编制分省招生计划,计划编制时间及要求按教育部有关文件办法执行。

三、报名条件及要求

1.报名条件

(1)符合本省普通高等学校2015年招生工作规定的报名条件;

(2)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创作和设计能力;

(3)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

(4)取得本省美术类统考合格证。

2.报名须知

(1)报名所需材料:身份证、省统考合格证和所在省级招办规定的证件,河北省考生另行准备以上证件复印件、近期一寸同底片正面免冠照片三张。

(2)报名时间及办法

1)报名时间详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5年艺术类专业考试地点与时间安排表》,查询网址:zb.tute.edu.cn。

2)考生只可参加一次我校组织的专业考试。考生若参加两次及以上专业考试,以考试时间最早的一次作为专业考试成绩。

(3)部分省份规定本省考生不得在外省考点参加专业考试,请考生按本省级招办有关规定参加专业考试,以免因为违反本省规定导致成绩无效。

四、专业考试科目及要求

1.考试科目及分值:

考试科目

考试时间

分值

素描(默写)

150分钟

100分

速写(默写)

30分钟

100分

色彩(默写)

150分钟

100分

综合素质测试

10分钟

不计入总分

2.考生应在考试前一天到指定地点了解有关事项。

3.进入考场必须携带身份证、准考证和考生所在省级招生部门要求的证件。

4.考生自备画具,素描考试含10分钟试卷收发时间。

5.专业考试合格的考生将收到专业考试合格证。专业考试合格人数为招生计划数的4倍左右。4月5日后考生可以通过网站查询自己的成绩,查询网址:zb.tute.edu.cn。

五、录取原则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本年度招生工作规定,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办提供的报考我校的考生名单,在德、智、体全面考核合格的基础上择优录取。

1.我校只录取取得我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和省统考合格证、体检合格、文化课成绩达到本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的艺术类本科控制分数线且英语成绩达到50分(含50分)(江苏省考生须达到40分,含40分)的考生。院校志愿录取以志愿优先为原则,即按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顺序,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只有当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布的同批次最低控制线上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合格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时,才录取第二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依次类推。

2.专业志愿录取以分数优先为原则。专业考试成绩适用于动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艺术与科技4个专业,专业考试成绩与文化课成绩(含数学成绩)按5:5的比例计算综合分,按综合分从高分到低分排队(不分文理科,不分专业),依次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录取。如考生综合分未达到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分数,即看是否达到第二专业志愿录取分数。在考生所报专业志愿未被录取情况下,对服从专业调剂者,可调到未录满专业;对不服从调剂者,作退档处理。专业志愿不设分数级差。综合分计算方法如下:

非江苏省考生:综合分=专业考试成绩×2.5×50%+文化课成绩×50%

江苏省考生:综合分=专业考试成绩×2.5×50%+(文化课成绩×750/440)×50%

注:在计算综合分时,专业考试成绩将折合为满分750分(即非江苏省考生专业考试成绩×2.5,江苏省考生文化课成绩×750/440),再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专业考试成绩全国前50名(含第50名)的考生,其英语成绩未达要求时,降低10分(江苏省考生降低8分)参加录取;全国第51至100名(含第100名)的考生,其英语成绩未达要求时,降低5分(江苏省考生降低4分)参加录取。

4.政策照顾等未尽事宜按考生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规定执行。

5.我校的公共外语课程为英语,请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

六、复查

1.新生凭专业考试准考证、专业考试合格证和录取通知书办理入学报到手续,上述材料缺一不可,请考生妥善保存。

2.新生报到后,我校将对新生进行专业复试、德智体全面复查,如发现不符合报考条件和手续、舞弊及弄虚作假、专业复试不合格者,将取消其入学资格,退回原单位或原地区。

七、附则

本简章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凡以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有关艺术类招生工作的政策、规定与本简章不一致的,一律废止,均以本简章规定为准。本简章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八、联系方式

化学工程与工艺职业规划篇6

近年来,中职学生大部分为中考落榜生,或中学不考高中的保送生,有一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行为习惯不佳,在选择专业时只凭一时热情或为了混一张文凭,并没有把学习当成一项事业。有的艺术专业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绘画基础和审美情趣了。如果学习的课程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很快就对该课程的学习敷衍了事。3.就业情况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类新型文化产业和时尚产业的迅速兴起,各行各业乃至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包装”。如城市建设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小区规划、标志性建筑、景观设计、环境艺术、创意产业甚至影视、动漫、广告、it网页、Ui界面等,相应地促进了服装设计、色彩规划、装饰艺术、外观包装设计、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专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晋江区域经济大力发展创意经济产业的政策,以创新、创意、创造为特色的“三创园”经济开发区,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美术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良好,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有了比过去更为广阔、多元的发展空间,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中,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毕业生却成为多方争抢的“香饽饽”。

二、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专业开发论证

近年来,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骨干专业教师、行业技术专家和安排课程的教务教师,经过对市场的调研分析,决定把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拓展成为工艺美术、动漫设计与游戏制作、鞋类设计与管理、印刷技术等四个专业方向,进行专项的研究和实践,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工艺美术领域里富有就业竞争能力的实践型、实用型、复合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调整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对专业课程中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其中主要涉及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构建课程体系,找到专业所特有的职业能力发展逻辑,优化课程内容组合,构建课程体系。传统的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课程结构,把专业必修课分为专业平台基础课、专业化方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类。专业平台基础课主要是以职业活动为依据,以该专业拓展出来的共同学习单元(项目)为载体,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形成专门化方向职业能力的共同基础。专业化方向课程是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各个专业侧重的方向不同,设置针对某一岗位能力的发展、以相关任务为载体的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是强化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完善职业人格、与就业岗位对接的课程。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根据课程结构和社会需要,对艺术设计(工艺美术)专业中传统课程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并加强三者之间的课程结构相互转换功能。以实用、应用为原则,设置以电脑美术课为中心、以专业基础课为支撑、以创意策划课为核心的课程结构,在新的课程结构设计中,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突出的专业技能。目前,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课程设置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的专业课程方案理论知识系统化,专业基础课程统一化,专业方向明确化。将系统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过程知识,更加注重专业化方向和综合实训,并把培养目标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学习项目,让中职生对就业充满信心,也让企业更愿意接受中职毕业生。

2.教学改革

化学工程与工艺职业规划篇7

论文摘要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是持续发展的过程,要研究如何“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本文对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因素加以具体系统的分析,深化艺术院校学生管理方式,扩展艺术院校辅导员的发展思路。

1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1)年龄结构偏向年轻化。调查显示,该艺术院校35岁以下的辅导员占到整体学院学生工作人员的60%以上。虽然拥有一支年轻化的辅导员队伍在艺术院校学生工作开展上有便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年轻化存在的问题。首先,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缺乏,应对学生青春期种种复杂的行为经验不足;其次,人生经历较浅,在艺术院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能力不足,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就会显得较为薄弱,从而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最后,在难以获得家长的信任,由于年龄的差距,在沟通与互动的过程中,很难赢得家长他们的信任与配合,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不利。

(2)学历层次不高。从学历结构来看,该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中,大多是大学本科生留校,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辅导员所占比例则相对较小。虽然学历高低不能说明工作能力强弱,但是在艺术高等院校的工作环境中,具备较高的学历则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和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学生是经历了十几年学习,已经拥有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并具有较高的智商水平,如果辅导员不具备广阔的知识、渊博的学术视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学历背景,就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交流,也无法站以一定的高度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更无法赢得学生尊重。

(3)职称和专业职务偏低。该艺术院校辅导员的职称往往依据教学系列职称评定办法执行,没有设定独立的职称系列,而做辅导员工作的教师大多年轻,还无法满足晋升职称专业职务的工作年限要求,所以辅导员的职称大多数都只是助教;同时,由于受课时、科研方面的局限性影响,辅导员想提高职称很难。所以,辅导员队伍中,初、中级职称和专业职务者占到绝大多数。这不仅严重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使辅导员感到心灰意冷,而且会使得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低下,职业归属感缺失。由此可见,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应该具有专业的职称晋升制度,以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热情和动力,要创新解决。

(4)知识结构不合理。由于该艺术院校的辅导员很多是留校本专业的本科生为主,缺少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心理学、社会学等与学生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学科背景,对于学生工作不够专业,不能系统、专业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指导。例如,在思想教育方面,辅导员由于缺乏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和正确的引导方式,总是刻板说教,不能以理服人;在心理辅导方面,辅导员缺少专业识别和解决学生心理方面问题的专业技能;在就业规划指导方面,辅导员缺乏掌握职场发展趋势、指导学生职场竞争的本领,只能处于在为学生提供少量求职信息、组织参加校园招聘会、办理毕业手续等较低层次的就业指导水平上。

2辅导员人员配备不足,后备人才培养专业缺失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不低于1:200配备辅导员,该艺术院校目前应该配备72名辅导员。而事实上目前该艺术院校辅导员数量是按接近1:300配备的,目前还比较大。由于辅导员带的学生数量多,日常性工作也就较多,工作压力大,学生工作的难以深入开展。另外,由于辅导员的培训学习机会很少,一般只经过短期的培训便匆匆上岗,参加工作后绝大多数人未能接受专门系统的训练,许多辅导员缺乏从事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专业素质,较难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要求。目前,艺术院校辅导员后备人员主要由艺术教育专业来培养,但艺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能完全满足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的整体要求。

3工作与待遇的反差导致队伍不稳定

辅导员工作地位低、待遇水平低、职业认同感差是现阶段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普遍问题。在本次调查中,有28.6%的人不满意自己的经济待遇,有19.1%的人不满意自己的政治地位,另外33.3%的人感到工作压力大。辅导员作为基层工作人员,需要最为广泛的接触学生,做最为细致辛苦的工作,但却难以获得相应的让其满意的社会肯定,个人的社会价值难以实现,致使其心理失衡,较严重地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一些辅导员就有了离开工作岗位的想法。调研中我们发现,只有33%的辅导员准备走职业化之路,其他大部分都希望转教学岗位或从事其他管理工作。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状态破坏了学生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工作的质量,而待遇、收入和职称方面的问题则是造成该艺术院校内辅导员队伍人员留不下、稳不住的主要原因。

4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要求艺术院校辅导员从业人员有一个长期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规划。而艺术院校在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问题上则存在着一定的阻力,主要表现为职务晋升空间狭窄、后续发展空间不足。调研中发现,目前艺术院校的辅导员主要有三条出路:一是转岗成为专任教师;二是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成为职业化的辅导员;三是应聘学校管理岗位。但从现实情况看,这三条道路都很难走。首先,辅导员转为专业教师有困难。目前,艺术院校在选聘教师时,学历基本上都要求专业研究生,同时,由于辅导员平时要用大量的时间从事学生事务,缺少时间进行专业学习与研究,致使专业的退步。因此,辅导员是进入专业教师队伍是困难的。其次,艺术院校专职辅导员要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成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职业就业规划、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专才也存在较大难度。因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职业就业规划、教学管理等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必须经过长时期专业的学习与培训。而艺术院校绝大多数辅导员缺少相关学科背景,又缺乏相关学科系统的培训和进修,使得专业化程度受阻。最后,辅导员向管理岗位发展也存在困难。由于学校行政管理机制等原因,岗位流动较少,在职务晋升空间上也比较拥挤。这些因素都造成辅导员队伍很难由较好的职业发展,职业发展的后续空间有限,流动机制缺失。因此,要把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看作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过程,具体研究在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如何“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辅导员队伍应该“如何加强”和“怎样建设”已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芬.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08(12).

化学工程与工艺职业规划篇8

随着高校对艺术类专业的扩招,艺术类毕业生也逐年增加。本文从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影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因素两方面着手分析,试图归纳出解决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方案,提升其就业能力,从而更快的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能力;市场竞争;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时期,这样的社会局面则需要高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200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大约为107万,2014年大约为727万,增长了579.4%(如表1),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艺术类学生也是如此。艺术类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情感丰富,个性张扬,自我主义较强,集体主义较弱。作为一名高校的辅导员,我们更应该了解如今的就业市场以及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心态,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1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艺术类学生个性比较张扬,专业实践性较强,就业时呈现与非艺术类学生不一样的特点。

1.1就业灵活性强高校艺术类学生往往被看作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崇尚自由,追求个性,不愿束缚于各类规章制度,在择业时不看重工作的稳定性,而注重工作和自己所学专业的一致性。很多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初次就业时只为了积累工作经验,工作一两年后会跳槽转业,故他们不在乎与工作单位是否签署协议,这就导致在毕业时艺术类学生的就业率很高,签约率很低,工作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很不固定。

1.2就业地域性强艺术类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性与实践性很强,一些大型的设计类公司多集中在沿海或大中型城市,很少设立在边缘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的就业去向,就业市场相对狭窄。艺术类毕业生认为在经济发达城市较偏远城市拥有更多的自我提升机会,能学到更多的实践技能,故他们在选择工作时会首先考虑较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在近几年越来越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大约70%以上的艺术类毕业生更倾向于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就业,使得这些地区的就业市场趋于饱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1.3就业观念淡薄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不积极,就业观念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艺术类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认识不清,时常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其次,艺术类毕业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良好,他们并不需要独立承担生活的重压;最后,艺术类毕业生个性过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具有优势性,找工作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着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1.4就业心态矛盾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时拥有更复杂的心理,在择业时更加迷茫。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艺术类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认为选择了热门的设计类专业,盲目高估对所学专业的优势,对自己盲目自信,在就业时一心选择自己心仪的工作,但一次次失败的求职经历让他们无法面对残酷的现实;第二,艺术类学生的学费过高,大学四年的学费是非艺术类学生的两倍有余,故他们在择业时希望寻找到薪酬较高的工作,但大学毕业生的薪值往往达不到他们内心的期望值,许多艺术类毕业生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长期处于待业状态;第三,艺术类毕业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良好,90后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娇生惯养,他们虽期盼能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能力,但却没有做好吃苦耐劳的就业准备,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却显得束手无策,缺乏毅力与勇气。艺术类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屡遭挫折,在心理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影响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社会给予他们的压力过大,他们虽渴望踏入社会又害怕面对竞争。为了帮助艺术类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我们主要从政府、学校、家庭以及个人这四方面分析影响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2.1政府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政府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支持力度不够。首先,我国现有的分配政策从原先的“包分包配”转变为“自主择业”,大学毕业生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寻找工作,这对艺术类毕业生来说具有更大的挑战性。“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不仅需要依靠就业市场提供良好的机遇,也需要政府给与相应的扶持措施。例如政府可以颁布鼓励艺术类毕业生到中小型城市发展的政策,为其提供补助及优惠条件,同时加大对中小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艺术类毕业生走向西部,走向基层。

2.2高校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高校是艺术类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是育人成才的摇篮,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情况。现在大多数高校对艺术类学生就业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设置的课程与市场需求的岗位并未达成一致,使得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并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份工作;二是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许多学校只是把职业生涯课程当做一门必修的课程进行教学,并没有把其贯穿于艺术类学生大学四年的学生生活中,同学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任然很茫然;三是高校对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大,许多毕业生未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3家庭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中国家庭,父母以及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之大。一方面,对艺术类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生活压力小,这类艺术类毕业生在择业时对工作的期望值较低,他们认为就业只是寻找一份工作,而工作所带来的自我提升的机遇并不重要。另一方面,90后艺术类毕业生的自主能力不高,依赖性极强。他们从小被父母过度保护,事事由父母操办,当自己处在竞争激烈的求职环境中则显得束手无策。

3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方案

由于高校每年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激烈。对于艺术类毕业生来说面对的就业压力更大,为艺术类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势在必行。

3.1政府建立健全支持体系政府对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支持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强宏观调控,为艺术类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保护政策。首先,取消地方保护主义,引进更多的艺术类专业人才;其次,鼓励艺术类毕业生到中西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锻炼,为其提供相应优惠政策,保证其在锻炼后拥有优势去寻找下一份工作;最后,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维护毕业生的个人利益。

3.2高校建立就业培养机制社会对艺术类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现在培养出的大学生,不仅是专业人才,更是职场精英。高校应建立就业培养机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推进艺术类课程的教育改革。艺术类课程作为新兴课程,面临更多的挑战。现在高校艺术类课程在设置上大多没有与就业岗位相吻合,课程的延展性较弱,这就要求高校拓宽专业口径,增强课程学习的实践性;在教学模式上增加专题演讲、情景模拟等,使课程的教授多样化且符合就业市场。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艺术类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故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高校一方面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出国进修或是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以旧代新,建立健全学科内部的学习交流体制。第三,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前面的章节中也提到我国有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不合理,在今后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中,必须把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四年的教学中,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适时的开展职业生涯课程。例如大一时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对自己的未来有初步定位;大二时根据自己对专业的了解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大三时进一步指导其制定或修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四时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择业,传授学生就业技巧。这样,职业生涯规划就不是大话空话,而是真正能够帮助艺术类学生规划人生的实用性课程。

3.3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90后学生思维开放,自我意识过强,艺术类学生尤为明显。如今的90后艺术类毕业生往往眼高手低,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主角,未能及时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艺术类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自己有合理的定位,克服择业时遇到的挫折,及时总结,汲取经验;其次,发挥主观能动性,艺术类毕业生应抱着“我找工作,而不是工作找我”的心态,努力让自己适应环境,珍惜任何一次工作机会,以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对待每项工作;最后,坚持学习,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工作单位,艺术类毕业生都应该用虚心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4总结

当今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就业率的高低反映出高校对艺术类学生培养的成果。我们在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高校自身的教育体制,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艺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6-457.

[2]新华社.艺术类毕业生:灵活就业为主流[n].中国文化报,2012.4.17(2).

[3]敖四,兰顺东.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裴春燕.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力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3.

化学工程与工艺职业规划篇9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主动性差,但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会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也对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充满憧憬与希望,并喜欢追求时尚,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也是别具新意,但对标准的课堂形式与文化知识的学习有着一定的逆反心理。学校可以通过不断的将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内容丰富化,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去设置课程,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开设专业特色选修课程,不仅仅满足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还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

   (二)组建多种类的艺术社团,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可以利用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长组建多种艺术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有特色、有影响的交流活动,如通过组建街舞社团,开展街舞比赛等类似的问题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广泛的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并从学校走向社会,调动学生的业余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认同感。

   (三)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法治德治并行

   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坚持采用制度管理,强调规范化的管理,并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坚持做到既要对学生的管理有所力度,又要对学生的行为有所宽度,不至于将学生管得过死过严,让学生在学校没用充分的自由,还能够保持艺术类高职院校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个性突出的特点。

   (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艺术类学生从小就是学校的文艺骨干,自尊心强,一进入艺术类高职后,发现身边的人个个都是有所特长的,那种优越感就会明显降低,还会产生如过渡焦虑、自卑等一系列的心里问题。所以,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需要提高自己在心理辅导方面的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心里问题,完成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职业规划篇10

关键词:高职艺术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教育

高职院校教育应把面向学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学校的教育宗旨。但是当下,高职艺术类学生们大多数的人都不是很确切的明白和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含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的并不是很到位,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环节和操作都缺乏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致使高职艺术类学生觉得对职业生涯规划感到无从入手,常常都只是在形式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随意的进行设计。而且,因为艺术类学生的思维活跃并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艺术类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受到了限制。因此,高职院校教育应注重就业指导课程,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并构建相关的教育体系。

一、关于当前高职艺术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1、高职艺术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当前,我国不止高职艺术类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就连其他专业的大学生都普遍的缺乏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没有透切的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很少有大学生有意识的去制定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相关职业生涯规划。而对于高职艺术类学生来说,因为他们的专业特性和自由的个性,对于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更为浅薄。他们大多数的人都是感性的,注重感情用事,缺乏理性的思维,重视他们的专业,但是却忽视了社会的需求。他们多数时候都是凭着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的发展,缺少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2、高职艺术类学生的职业定位比较模糊。大学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双面阶段,利用得好,就对今后的发展有极大的好处;利用的不好,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尤其是高职艺术类的学生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社会、就业市场的判断以及适应能力都较薄弱,使得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容易走进误区。并且调查也发现,大部分高职艺术类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工作状况很少进行调研,很少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以及职业生涯发展,多数人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3、大多数高职艺术类学生的自我认知不够客观、对入职的准备也不充分。大学对学习的要求相对轻松,是一个既有激情又有理想的时期,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很成熟,尤其是高职艺术类学生,缺乏对自己全面客观的认识。并且,机遇总是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学生自身缺乏自信,不是能很好的把握和抓紧来到的机会。

二、对于高职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

1、高职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过程时所体现出来的个性。高职艺术类学生多数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世界观、价值观、思维行为等方式都是不相等同的,因此,他们的差异性也是相当明显的。常言道:“师傅请进门,修行靠个人”,所以,在高职院校教育注重对高职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高职艺术类学生也要重视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2、高职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所具有的一种开阔性。封闭意味着落后,因此,高职艺术类学生要以一种开阔的思维、视野去学习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让高职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开放性的特点;3、对于高职艺术类学生进行规划职业生涯的设计具有动摇性。社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高职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要与时俱进。高职艺术类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需要具有灵敏的观察力、开阔的眼光,及时把握住机遇,选择职业。

三、关于高职院校对高职艺术类学生学习规划职业生涯的教学策略

首先,高职艺术类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高职艺术类学生要加强对自身能力的了解,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估,正确的进行自我了解,并且可以结合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等人的评价来判断自己;其次,高职艺术类学生要脚踏实地的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好高骛远,要踏踏实实的去获得自己想要的工作。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个人的实力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去规划一个适合自己且合理的职业生涯计划;再次,高职艺术类学生要对自己专业类的工作职位及特点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社会的进步,对高校学生的实力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学生自身不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的话,是会被社会淘汰的。因此,学生要不断的学习、锻炼自己,了解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最后,高职艺术类学生规划完自己的职业生涯后还要进行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因此,制定完职业生涯规划后,还要进行必要的实践。并从实践中增长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个人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结语

纵观当今社会高职艺术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要不断的增加对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引导和进行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职艺术类学生要提高忧患意识,提升就业的竞争思想,合理的定位,不断的学习,增加自己的基本知识,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就业形势,掌握技巧,把握机遇,去应对目前社会的就业难问题。

【参考文献】

[1]董文强,谭初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