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实践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3:38

护理实践教学篇1

1.1学校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性首先在教学模式方面,目前大部分学校一直沿用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基础———临床———实习,这种模式在客观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课堂、实验教学与临床的脱节,这种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实习的顺利进行。其次,课程设置方面的不对称。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一直沿用过去的比例与标准,仍然按照专业课与基础课一比一的比例进行教学,这样导致了专业课教学时间的严重不足,根据护理工作特点所需要的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人文知识设置较少,从而缺少了对学生职业思想、职业道德、执业纪律、职业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专业素质不高。第三表现为学校经费支持不足,学校对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投入的不足也是直接导致妇产科实践教学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1.2教师自身素质的低下首先,在专业技能方面教师没有与时俱进,很多学校的教师虽然都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教学几十年,他们虽然有着良好的理论功底,但由于当今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导致很多教师对当今先进的设备、仪器一无所知,从而根本无法适应教学要求。第二,少数教师综合素质较低,他们本身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对自身要求过低,不注重自身师德建设,不能给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不能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1.3学生生源问题随着国家高校的扩招改革,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医学行业进行学习,导致学校学生的生源水平不断下降。首先,很多学生年龄偏小,组织纪律性差,自我约束力差,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缺乏自信心。其次,很多学生对自身要求过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偏低,不能将学过的解剖、生理、病理知识与疾病联系起来,不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导致收集资料不全面,护理诊断不准确、护理目标不切实际,护理措施不够具体。同时,因为社会经验较少,在实习期间面对患者,不善于与之交谈沟通,心理压力较大,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对临床实习工作被动接受,依赖性强,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改革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建议

2.1转变教学观念,增加学生的德育教育与角色认知教育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增强对学生的责任感与教师的使命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认真尽职地完成本职工作。其次,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比如当讲解到孕妇妊娠期剧吐、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及孕妇妊娠期间承受的各种痛苦的时候,要告诉学生母爱的无私性和伟大性,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更加了解、关心孕妇增强其工作使命感。第三,要增强学生对“护士”角色的认知教育,角色是特定位置上的存在,“护士”角色同其他角色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要注重教育学生对护士这一角色的把握,了解“护士”角色的权利与义务,教育学生对患者一视同仁的态度,避免以自身的主观色彩看待病人;教育学生要加强语言修养,在谈话的方式及语言技巧上注意与患者的沟通;还要培养学生掌握好非语言的交流,因为护士的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都可能影响病人的情绪。

2.2开发与创新实践性教材,调整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南丁格尔说过,“护士是熟练技术的手,冷静看出细节的头脑、爱与温暖的心”。在这其中熟练技术的手是放在第一位的,在教学中一定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基础与质量,首先就要开发与创新一套旨在培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材,本人认为可依据《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践教学项目,结合基层医院的需要,编写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考核标准。其次,要调整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基本达到一比一,同时在实践课程中要培育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

2.3增加实践教育投入,丰富实践教学方式与手段学校要加大对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投入。首先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专门的多媒体实践教学实验室,让学生有基本的实践区域,要及时更新实验室的陈旧设备,做到与社会主流技术保持一致。其次,学校要善于创新和丰富实践教学方式与手段,比如学校可以开展案例教学法,教师把学生分为若干组,利用医院妇产科护理的典型案例,让各小组查阅资料进行讨论,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大多媒体教学力度,通过视听等多种刺激使实践活动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组织社会实践,学校与医院进行协商,让在校期间的学生可以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医院进行见习,观摩医护人员的临床操作,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从而缩短与岗位需要之间的距离。

3结语

护理实践教学篇2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方法;护理本科生;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6.08.064文章编号:1006-7256(2016)08-0120-03

《预防医学》作为强调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与健康影响因素的课程,是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必备课程。我院于2010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增设《预防医学》作为社区护理课程的辅助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区护理的理论基础,有效补充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增强减少健康有害因素、预防疾病,维护与促进人群健康的意识。这也是迎合教育部对“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1]。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社会焦点问题、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0级全日制本科学生160名、2011级学生161名为教学对象。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前完成的公共课程、医学基础课程、护理专业课程相同,课程教学由相同教师团队完成。两个年级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教学方法1.2.1课程设置《预防医学》设在四年制本科第三学年第5学期开课(先于社区护理课程1个学期),为护理专业选修课程,共32学时,均为理论授课学时。课程教学选用《预防医学(案例版)》[2]为主要教材,以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社区护理实践需要为原则,筛选内容列入教学计划:绪论及课程学习指导(2学时)、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4学时)、环境与健康(8学时)、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学时)、合理营养(4学时)、食品健康与食物中毒(8学时)、职业病与职业健康(4学时)。

1.2课程实施

为了达到较好地教学效果,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设计并不断探索。2010级学生采取传统理论教学,主要结合来自教科书的文字案例教授课程内容,结合课后布置文字案例作业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课后作业满分记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比重为30%);2011级学生则主要采用影视作品构建情境案例教学法[3]和社会实践练习进行课程学习。在对2011级学生教学中采用情境案例来自新闻报道、专题访谈、电视连续剧节选片段等媒体素材,均能完整反映相应教学内容健康相关事件或议题的完整性,并利于设置教学讨论问题供学生探讨;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以贴近人群健康的公共健康问题为基础,强调课程知识及护理学科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技能强化。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10~11名,书面形式提出实践内容与具体要求,学生小组讨论选出1项进行实践(见表1)。实践要求在学期第4周通过邮箱发给学生,实践须在14周内完成,第15周末提交实践报告,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比例为3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0级与2011级课程结束后均开展书面形式命题的开卷考试,题目均为设计条件情境的开放式问题或案例分析,主要考核对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比重的70%;与平时成绩合并生成最终成绩。两个年级学生均通过郑州大学在线评教系统进行评教,两个年级学生平时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成绩和教评分数比较差异有比较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改革教学与考核方法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体验

宁静静[4]建议在《预防医学》中增加日常生活中受到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并强调教师应注意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学科新进展、新技术。2011级教学中采用影视作品构建情境案例的理论教学方法,以及提供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深入群众用专业知识进行健康调查和健康教育的实践考核设计,增强了学生服务公众健康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应对和解决现存的公共健康问题,使学生有机会将已经学到的专科护理知识、护理科研理论付诸实践。学生在报告中均反映出对实践环节重要意义的共鸣:“以前只是很随意地逛街、乘车,并没有留意过其实身边就有和专业相关的信息值得去关注,也从未想到通过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去帮助这么多人”“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护生去关注的人和事件,我们总是觉得学到的理论没有太大用处,往往忽略掉许多能够大展拳脚的机会,今后应该转变态度”。

3.2影视作品构建案例和社会实践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引导式、启发式、研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精神,深刻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5]。采用影视作品构建情境案例,用视频信息来陈述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比文字案例更加直观、生动,案例关键信息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将感官系统的来的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出核心内容,再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得出解决措施,比文字案例直接陈述事件关键信息更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完成社会实践活动也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协作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比书面案例作业训练更能提高学生对学科横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作答试卷上的开放式问题和案例分析时更加自信。由于2010级的课后书面案例分析作业和2011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初次体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需要经历一段认知过程[6]。因此,两个年级学生的平时成绩均值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期末的应用能力测试中,两个年级学生的成绩具有显著差异。

3.3学生普遍认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

影视作品构建的情境案例和社会实践环节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最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了课程学习,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中不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课程引导护生作为卫生事业的主力军,站在更高的角度,从全局深刻认识到人群健康的服务内涵,理解人群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的重要意义,以及护理人员推广“健康预防”理念的必要性[7]。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学生在评教和实践报告中道出了对专业能力提升的积极体验:“感谢老师提供给我们实战机会,虽然第一次我们可能做得不够好,但是相信再进行类似活动时我们会更自信、更加团结,比这次做得更好”“以前总觉得自己学得足够多了,没想到运用起来还是觉得远远不够,大家会碰壁,但是遇到问题一起协商解决,我们感觉自己更强大了”“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让我们动手去做,这样学习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

4小结

《预防医学》课程着眼于改善人群健康水平,以促进健康为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中心,为学生提供紧贴真实生活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实践能力,促使护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实现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服务理念[8]。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条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程学习,并注重学习任务设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实践,此外,可尝试开发与社会公共健康问题相结合的综合型题库,并多角度设置问题及试题库的及时更新,保证课程资源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张秀娟,张义喜,郭春燕,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7):87-88.

[2]唐军.预防医学(案例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7.

[3]王晶晶,张小青,潘玲.影视作品情境案例在社区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2):888-892.

[4]宁静静.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8):52.

[5]张会霞,张建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预防医学》的教学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140.

[6]张乾勇,周永,朱俊东,等.医学院校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中旬刊),2012(2):17-18.

[7]赵申武.如何加强预防医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5):475-476.

护理实践教学篇3

论文关键词:护理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实践教学是整个护理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内容,是培养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动手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学到各种生活技能,例如沟通技巧、自我照顾等。所以,如何把好实践教学质量关,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对护理学本科实践教学进行三个关键点的质量控制,即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终末过程质量控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前馈控制

为了让护理学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做好心理、生理上的准备。

1、1选择实习基地护理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非常重要。我院的实习基地必须是教学医院或规模较大、科室齐全、设备精良、患者较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二级甲等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便于学生就业,我院实践教学地点是由学校安排和自我联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我院严格按照学校《关于毕业实习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若干规定》进行实习点的审核把关。

1、2重视实习前教育在护生实习前,我院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全方位对护生加强教育,着重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等教育。如开设护理伦理学、护士礼仪训练、沟通技巧、怎样当好实习生、如何撰写护理科研论文、如何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如何防范临床医疗纠纷等专题讲座;召开实习前动员大会,组织学习学校“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医院简介”、邀请附属医院的优秀护士介绍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举办往届优秀实习生的经验报告会、实会、“做合格实习生”讨论会等,使护生消除紧张的情绪,对医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有所了解,放下思想包袱,做好实习的充分准备,愉快地进入毕业实习。这些措施对护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1、3强化护生实习前的技能训练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各家实习医院都将对实习学生进行上岗前考核。为了让护生能够迅速适应临床实践。在我校实训中心对护生实习前进行66学时的强化技能培训。实训项目有:血压测定和记录、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肌肉注射、静脉输液、铺床法、导尿术、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鼻导管吸氧法、鼻饲法、口腔护理、超声雾化疗法、生理反射检查法、肝脾触诊检查法、骨盆外测量、复苏术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动作的准确与规范、动作的熟练速度、动作的协调性,强化“三查七对”、无菌观念等医疗护理制度。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必要时进行示范。最后进行逐项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实习资格,进入临床实习。

2、过程控制

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是事关整个护理教学教学的质量的关键环节,是重中之中的环节。护理学院领导就如何加强实习生管理多次开会研讨,制定了符合本院特点的管理办法。加强与临床各实习点联系是了解学生完成毕业实习情况,掌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进完善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

2、1与临床各实习点保持紧密联系,强化医院的教学意识,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工作在学生进入实习点前由实向实习医院呈递我校《普通本专科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学生名单,学校和医院就共同的责任要达成协议,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学习环境的标准、轮转计划及考核标准,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工作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从而为护生在临床学习阶段创造良好的条件。

2、2制定实习医院的巡查制度我院领导亲自带队,和教学管理人员及班主任一起到实习医院走访医教科、护理部,到科室对实习生进行检查和慰问。建立巡查记录本,记录各实习医院学生实习期间的出勤、表现情况和完成实践教学情况,包括在实习

带教师生间的评价和出现的问题。因我院有大量在外地实习的学生,为了防止实习管理失控,我院对各散在实习医院通过、电话、个别实习点实地检查的形式进行跟踪检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确保外地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实习计划。2、3实习情况汇报制度实行实负责制,实每周向医院护理部进行一次工作汇报;每月向学校进行一次实习工作汇报。各医院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组织召开实习生及带教老师座谈会,并向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汇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使学校能够及时掌握实习情况,对前段时间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先进,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让实习生讨论、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

2、4严格执行请消假制度由于当前就业压力,许多学生在实习期间面临考研和找工作问题,以致部分学生不能安心实习,出现屡次请假、超假等现象。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实习学生的请假由学校和医院共同执行,先由学校严格按照学校规定执行,再由医院按照本院情况酌情批假。对于个别违纪学生进行严肃批评教育,违反校纪校规的按学校规定给予处分。

2、5加强护生的心理疏导临床场所是一个社会场所,在这里,学生经历了护理的社会化过程。相对于在学校学习的理想状况,临床学习使学生接触的是真实的护理实践。许多学生在实习中因为环境及角色的改变,思想和行为上常常会有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有一些学生存在重技术性操作轻基础性工作的思想,故在做基础护理工作时表现出不积极、不主动。觉得理想与现实落差太大,认为自己是本科生,不应该和低层次的护生做相同的事或者觉得自己做那些琐碎的基础护理工作很没面子。(3)临床实践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不知该如何应对。老师要注意并重视这一变化,及时对护生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其端正职业态度,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消除隐患,确保护理质量和圆满完成实习任务。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波动,要针对性地为其进行解惑。要让学生明白,基础护理工作是护理职业的最为根本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没有毕业,没有取得护士资格和执照时是不能单独执行特殊工作的。但随着技能的提高,获得了护士资格和执照,及医院采取了分级使用护理人员时,高层次的护理人员就会大显身手了。

3、终末质量控制

只有按照学校和医院共同制定的临床实习目标,严格各项考核制度,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3、1严格执行各项临床考核学校和医院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考核制度,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劳动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包括出科考核和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以及按照要求完成两份护理病历。从而保证护生完成在临床学习任务。

3、2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护理本科学生的学位论文是实践检查的重要考核之一。我院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由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和我院安排的指导老师组成,指导老师要求是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担任。在学生下实习点之前就针对论文的选题、撰写等进行指导,并建立了学生与指导老师联系簿和管理办法,从选题、开题到指导过程都有时间和次数的要求,使学生实习期间能及时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以确保论文质量。

护理实践教学篇4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开展实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c)-0172-0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进而对医疗卫生行业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人才呢?传统的单纯理论讲授显然已不适宜今天的教学对象和社会需求,既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又导致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脱轨,所以要适应社会发展,调整教学思路,在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更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转换以“病人”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上,教学地点不但可以在教室、实验室、医院,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既可以真切感受人们所需,又可以用所学服务于人,检验学习效果,从而为社会输出高质量的优秀护理人才。

1了解社会需求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输出有用的护理人才,护理模式也从以“病人”为中心转化为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上来,所以要了解人们的需求,根据需求调整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思路,做到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为此,妇产科护理学教研室的教师分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带领6~8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分别走入小学、初中、高中,进入医院、社区及周围的乡镇,进入女性职工较多的单位(如:家政服务公司、大型超市、商场、事业单位等),通过现场提问、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她们的想法,感受到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经济收入、不同职业、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学历的女性对妇产科方面的知识、技术的需求。通过这样直接的接触,参与社会的实践,给了同学们一个直观的感受,让他们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也会促进学习的动力。

2实践教学的开展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及实用性都很强的护理专业主干课程,所以教学的过程中,在要求学生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与患者、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提升专业素质,提前进入职业角色。所以在参与社会实践教学之前,要让学生打好专科课的基础,提高他们相应的能力,这样才能取得较好地效果。

2.1表演式教学

提前准备好情景模拟的剧本,然后将学生分组,每组抽取一题,进行分工,有扮演接诊护士,有扮演配合医生进行操作的护士,有扮演病人,有扮演病人家属等。如家人陪伴妊娠24周的孕妇进行产检,护士要协助其做哪些检查,针对这个月份开展哪些内容的健康宣教。操作完毕后,病人要对护士进行评价,观看的同学要对参演的同学进行评价,老师最后进行总结。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以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能够通过角色的扮演,体会到医护人员的责任重大。

2.2多媒体教学法

传统的板书教学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要求,所以教师把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讲授内容做成课件,将图、文、声、动、色集于一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加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骨盆的组成及径线的测量这一方面内容,如果单纯的理论讲授,学生很难理解骨盆的三个平面在哪儿、径线是怎么走行的、如何测量、意义在哪儿。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展示,就可以轻松解惑,既方便了老师,又受益于学生。

2.3问题讨论式教学

以病例为导入,以问题为导向,把一个病例作为一个教学单元,使学生如同面对病人,谈起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和健康宣教的内容。如以流产为例来编写病例,让同学去判断病例中是哪一种流产的类型,这种类型的流产应该怎么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护理,针对患者的心情表露,又该怎么开展心理护理。在进行相关操作的时候为了保护病人的隐私,又该注意哪些内容。通过病例,让同学们认真思考、查阅相关学科内容,如:护理心理学、护理礼仪学、护理法规、护理伦理等,然后作答,教师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由只听、只看、只写,变成去寻、去学、去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4模型演示与训练教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师在制作教学计划时,提高了实验课的课时。达到理论与实验课课时开出比例为1∶1。同时,实验室也引进了大量的国际先进的实验模型,供同学练习使用。实验课主要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进行。在理论讲授之后,老师进行示教,同学学习后,自己动手在模型上操作。较高水平的护理操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为了弥补实验课时间短暂的缺陷,该校的实验室实行开放式教学,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由到实验室运用相关模型进行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老师都会对该单元的操作项目进行集体考核,以考促学,以考促练。

2.5社会实践教学法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同学们掌握了妇产科护理学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实践操作后,由临床医生、护士、学校教师组成的实践课带教教师团队,分组的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既给人们带去需要的健康知识,又给同学们一个接触社会、接触患者的机会,提前适应职业角色,感受到社会责任感。

(1)青春期卫生保健小组这一组主要是带领学生进入小学四年级及以上、中学、高中,让同学们针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女生讲解相关的内容,并进行现场提问的解答。如重点讲解什么是月经;月经期会有哪些表现是正常的,不用害怕,有哪些表现是异常的,应及时就医;青春期身体方面的变化有哪些;如何做好平时的清洁卫生工作等。通过宣教,解除孩子们心中的疑惑,满足了她们对身体变化方面知识的需求,更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健康宣教的能力,同时也巩固了知识,并且做到灵活运用,学以致用。

(2)社区妇幼卫生保健小组随着新媒体的介入,人们可以从更多的途径了解到关于健康、疾病方面的知识,但因为管理方面的缺陷,在各种传播途径中不乏一些不正确的健康知识,所以带领学生进入社区,接触人群,进行相关主题的妇产科知识讲座,配合临床医生、护士带教老师开展义诊活动。因为习惯,还有好多人小病不就医这样的思想,通过义诊,也能让很多的“小”病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如部分女性觉得生了孩子后都有阴道炎症,是小病,不用治疗或者自己去药店随便买药物洗一洗就可以了。殊不知,小病任其发展也可能导致大病,随便乱用药物不但治不好疾病,甚至还能导致其进一步发展。

各种社会实践课程的经常性、计划性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让他们找到自我存在感和价值感,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找到了前进的动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扎实与巩固,对实践操作的技能更为纯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与以往的传统教学相比,通过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达到了更好地效果。

参考文献

[1]丁艳萍,郭珊珊.高职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J].护理研究,2012,26(8):750-751.

护理实践教学篇5

关键词: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综述文献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5)中指出,国家将持续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使更多社区居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指出,推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由此可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受国家政策的支持,也肩负全民保健的重任。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3],护士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人力保障,但目前社区护士配置不足[4]。因此,加强社区护理教学、培养应用型社区护理人才是当今高校护理教育面临的任务。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是保障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5],虽然社区护理学已作为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的一门必修课,但其实践教学(包括实训课、见习、实习)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基于此,借国家推动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契机,笔者系统检索并阅读相关文献,总结我国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的研究进展如下。

1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标具有方向性的作用,指导教学内容的设定。但李焕等[6]调查国内社区护理方向硕士的培养目标发现,培养目标存在笼统、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7]提到本科《社区护理学》教学目标为: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本阶段的临床实践后,学生能够进行社区评估和家庭健康评估,参与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进行社区健康教育。该实习目标较具体,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但是未提及实训和见习的教学目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指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2]。因此,《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目标应为通过系列的实训、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基本具备独立完成上述11个项目中的护士角色工作内容的能力。关于实践教学内容,《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7]要求实习的内容应包括参与社区评估、家庭访视、社区慢性病管理、预防接种、社区健康教育5个项目各至少1次。然而这些实习内容相较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2]的11项内容存在不一致。笔者认为实习内容应囊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11个项目,使学生基本具备完成上述11个项目的能力。而关于实训和见习的教学内容,我国尚无统一的文件或教材给出具体的意见[8],教学内容多为教师根据现有客观条件、技能项目的重要性自行决定,主要为健康教育、家庭访视、预防接种。因此,相关教育者有必要编写一部符合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要求,并配套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2]的社区护理实践教材,为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因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足,社区护理学实践课课时普遍较少,如南京中医药大学社区护理学实训学时为8学时(社区护理学总学时为36学时)[9]。《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7]给出的参考学时是实践教学最低6学时(理论学时18学时),最高27学时(理论学时27学时),实习1~4周。而西方国家院校的社区护理实践学时往往与理论学时相当[10-11]。我国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只能蜻蜓点水,不能深入了解社区护理服务项目。郑桃云等[12]研究比较了传统的28个理论学时加2个实践学时的对照组与10个理论学时加20个实践学时的观察组学生的考核成绩,结果两组理论成绩无统计学差异,而观察组实践技能成绩优于对照组。孔令磷等[13]的研究结果同样支持增加实践学时。因此,多位学者呼吁增加社区护理实践课学时[9-12]。

2教学模式

我国社区护理教育者已开展较多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比较成熟的有教学做模式、多位一体模式。

2.1教学做模式

教学做模式即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学生确定具体项目、自主学习,再行实践。有2项研究探讨了该教学模式[14-15],认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健康教育能力。如针对“健康教育”这一技能,教师经理论授课后,在缩减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给出学生自学的时间,引导学生确定一个健康教育的主题,如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校园同学的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自行分解任务、查找资料,确定讲稿,然后开展实际的健康教育活动,完成任务,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教学做模式对学时、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具备文献检索能力、活动的组织策划能力,这样才能“学”、“做”,另外还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时,否则占用学生大量课余时间会影响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此外,在开展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做”环节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践条件,如与实践基地协商准备。

2.2多位一体模式

多位一体模式即对学习、实践、科研、服务进行整合,使学生通过连贯的训练获取技能。多所院校实施多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16-17]。学习-实践-科研-服务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运行方法为:学生在校内接受必要的理论和实训学习,然后去社区教学基地见习,再利用课余时间进入社区进行科研训练,并以志愿者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进入社区、学校、养老结构为不同人群服务。田玉梅等[17]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由4个实践平台,即学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社会福利机构,以及4大实践模块,包括校内实训、校外见习、社区实习及社会服务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四位一体”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体系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科研能力等社区护理综合能力,同时,还可以弥补传统单一的见习模式固定时间段、对社区了解不深入的缺点,有助于完善社区护理教学体系。林梅[8]也指出学校和社区的紧密合作实现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有助于造就贴合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多位一体教学模式要求有足够数量的、成熟的实践基地,能够提供给所有学生充分的见习机会和进行科研调查、志愿服务的社区人群。另外,对教师的能力和数量要求也较高,在学生的课外科研训练和志愿服务活动中提供辅导。此外,该模式需要教师设计出合理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与之配套。

3实践教学方法

3.1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是按照教学内容,教师限定主题,给出案例,让学生设计剧本并扮演。期间,学生需要翻阅教材、文献或网络资源,组内探讨后形成剧本,间接促进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操练了技能[18-19]。卢小春[20]研究表明,在社区实践基地条件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实施情景模拟教学可以克服客观条件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情景模拟开展实训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社区服务项目,但对学时要求高。

3.2任务驱动教学法

王娟等[21]在其社区护理见习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分步骤完成教学。第一步,教师给出总任务和要求;第二步,教师设置不同情境,要求学生完成子任务,如为完成“掌握儿童预防接种的方法”这个子任务,教师安排学生进入社区医院预防接种室的真实情景现场观察;第三步,小组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总结点评。研究显示该方法学生认可度高,知识掌握程度好。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不同的任务或目标去实践,学习目标明确,节省时间,可应用于见习和实习教学。但是由于学生的任务不同,其实践学习的重点也就不同,也就是说,学生会仅局限于学会自己的小任务,而对其他的内容不甚了解。因此,运用此种教学方法时,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进行组内、组间交流,在最后的总结中,强调让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任务汇报,保证所有学生掌握所有的实践内容。

3.3体验式教学法

李玉霞等[22]介绍了体验式教学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感知阶段、体验阶段、分享交流阶段、整合阶段、实践与应用阶段,其中,感知阶段为理论学习,体验阶段是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在节假日对朋友的家庭进行一次规范的访视。韩爱敏等[23]进行了社区护士岗位体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体验式教学方法中“体验阶段”是关键,而为了保证学生“体验”顺利,教师应提前审核学生的“体验”计划,或者在学生“体验阶段”有教师随从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3.4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部分教师也将其引入到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效果良好。但陈晓容等[24]总结在实施社区护理的pBL教学中,案例应该贴合教学内容、贴合实际,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教师除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外,还应有调动学生积极性、巧妙引导学生的能力。另外,开展pBL教学需要学校提供足够的网络信息资源和教室。

3.5“标准化病人、标准化家庭”教学法

路陶生等[25]培训学生为“标准化病人”,用于社区护理实习教学,对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和技能考核提供了支持和便利。培训“标准化病人”、在社区家庭中建立“标准化家庭”,如新生儿家庭、慢性病患者家庭、空巢老人家庭,将极大便利于实训、见习和实习教学开展[26]。但是建立这些“标准化家庭”仅靠教师的力量不够,实施起来可能会存在居民不愿配合的困难,需要学校层面和社区层面相互协作,逐步建立起多类“标准化家庭”。

3.6反思性教学法

侯睿等[27]在社区医院实习教学中应用反思性教学法,护生每周记录1件最有感触的事,并分析自己的得失对错,每周末带教老师组织小组讨论,研究发现,学生成绩有所提高。但该方法对教师的带教水平,尤其是总结、点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学生记录的1周内最有感触的事,应提前予以限定为与社区护理专业技能相关,否则可能会偏离教学目标。另外,此种教学方法虽已普遍应用,但尚缺乏可量化的、易于操作的评价方法,需要教师应用此法前进行设计。

4实践教学基地及带教管理

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社区护理人才,必须开辟多类型的实践基地。国外的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囊括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中心、各级学校或企业的医务室、社区养老机构、疾病控制机构,可以满足各类实践教学需要。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多为单一的社区医院,因此积极构建多类型的社区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平台,是教育者的工作方向之一。社区实践基地的带教管理对保证教学质量同样重要。韦秋燕等[28]介绍其所在社区医院的带教管理,具体措施包括专人负责实习生的接收分配、遴选优秀的带教老师、制定具体的实习计划、灵活实施教学和阶段性进行总结交流,通过这些带教管理措施,高质量地完成了社区实践教学。但汤丰榕等[29]指出社区护理实习中存在教学计划执行不充分、其他部门配合不佳、带教教师教学经验欠缺等问题。分析原因,一方面,社区护理实习管理未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相应的人财物支持不够;另一方面,社区带教老师虽工作经验丰富,但学历相对低,教学能力较弱。因此可多与学校的专业教师加强交流,集体备课,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5社区实践教学的考核和评价

评估教学效果、督促师生学习,考核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向燕卿等[30]引入发展性评价,即针对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8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知识和技能分别采用试卷和技能评分标准量化评分,其他方面均采用5等级评价,然后量化;评价者由带教老师、社区人群代表、学生自己组成,评价时间为每个月1次(实习时间不详)。此评价方法注重过程,让学生参与评价,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值得同行借鉴。孔令磷等[13]在其教改项目中缩减《社区护理学》的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至16学时,实践能力评价由学校教师和社区带教教师共同完成,对每名学生的出勤情况、实践表现、书面作业质量三方面给予评分,比例为1∶5∶4。实践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沟通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书面作业包括幻灯片、实验报告、健康教育计划书、居民健康档案。此评价方法也是一种过程性评价。目前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考核还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案。笔者认为在实践教学中,发展性评价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并对其量化,但过程略繁杂,如果学生数量大,实施起来存在困难。因此,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具体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6小结

护理实践教学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综合能力

护理实践教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是整个护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护理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知识和技能、良好的专业行为和职业态度。如何深化护理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规范操作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高质量护理人才,始终是我们护理专业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校护理系对临床护理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一、转变护理教育理念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改革是高职学校教育改革的先导,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则是高职教育的主旋律,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

1.强化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作为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创新素质的高低,将对教育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首先强化护理实践教学人员对护理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把这种思想和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积极做好护理实践教学的改革工作。

2.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派送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医院参观、学习、进修,了解国内外护理实践教育的新理念、新进展和新方法;安排专业教师不定期下临床,每人每两年不少于2个月,以提高专业教师对当前用人单位及广大患者对本专业毕业生素质要求的认识,临床专业双师型教师达100%,从而使实践教学更贴近临床。

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就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将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分解到理论知识项目模块和综合技术应用项目模块进行系统地培训。护理实践教育属综合技术应用项目模块,学校根据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实用型的护理人才”目标要求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求,集中备课、组织编写了高职护理专业创新系列实训指导教材,编制护理学基础、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及儿科护理的实验实训操作课件、实验实训操作流程等,以供学生自主学习。与此同时,结合临床实践需要,与临床护理专家合作开发了综合性的实训项目,把操作项目与具体病例相结合,将各个单项技能训练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应急能力,强化学生的整体护理观念和服务意识。

三、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应用学科,实训课程内容多、学习时间长,需要培养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我校推行“‘做中教、做中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步获得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案例教学法。病案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病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病情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病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学习新课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时,教师首先给学生一个病例:某患者,男,35岁,未戴头盔骑摩托车走反道上班时被汽车撞倒,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约10分钟后清醒,自诉头痛、恶心。住院观察,频繁呕吐5次,2小时后发现昏迷,右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左侧肢体瘫痪。由此引出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及原因,激发学生学习、探究颅内压增高病人会引起的并发症及对该病人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的兴趣。

2.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如实训中心、多媒体课件、录像、网络资源等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以病例为导入,将学生引入如同在病房身临病人床前的情景中,对实践操作进行情景教学。教师首先示范整个操作程序,然后将学生分组,将自己置身于病例中,分别扮演“护士”与“病人”或“护士”与“病人家属”的角色。在护理过程中,“病人”或“家属”提出各种问题,而“护士”则需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提出一些与病例相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pBL小组学习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在一个系统理论课结束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3-4人∕组),由老师带领学生深入临床,将本系统中学过的常见病例展示给学生,让护生通过与病人或病人家属交谈、阅读病历,了解病人所患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和伴随的身体不适进行病史采集,小组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讨论、整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并做好记录。然后组织学生班级交流:①随机决定每个小组的教学汇报内容;②每组推出一位学生进行汇报,组内成员可适当补充;③各组间学生互相提问质疑,由学生代表解答。最后教师答疑和总结。该方法摒弃了学生简单接受老师观点和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通过临床的真实病例所呈现出的病情变化,引导、鼓励学生从复杂的病情表现中,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及收集的患者资料,发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能力和沟通技能,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交互性、知识的大容量性;实物投影的真实性;录像的灵活性、不受时空限制等等都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及学生课后练习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方便。我们在实训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可播放录像及网络教材,学生在课余练习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如对操作流程已模糊、动作是否规范有疑问,可通过电教设备得以纠正。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实训中心配备了10余台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该系统内有《基础护理学》等在内的所有临床护理课程的实践操作的录像资料,还能进行模拟考核。此系统为学生课后学习、练习和检测自己的练习效果提供了更科学合理的教学途径。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1.创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目前我校护理实训中心是江苏省省级示范基地,中心归属系部管理,设负责人1人,专职实训指导教师8人,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面积及设备基本能满足本专业实验要求。随着我校护理专业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护理实训室的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和完善,如今,实训中心建筑面积8400余m2,教学实验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设有护理模拟病房、模拟抢救室、模拟重症监护病房、儿科、妇产科专科护理病室及理实一体化教室10余间,共有床位85张。先进的实验教学条件,从硬件方面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2.实施实训室课后开放。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必须通过必要的技能学习与实训,构建护理工作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大量的练习才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从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培养全方位组织能力出发,学校将护理实训室全天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学习和实训内容,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针对性强,形式灵活,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操作训练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改进护理实训考评方式

操作技能综合评价是培养学生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的重要方法,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加强实践教学,需要变革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1.完善评价体系。按照职业教育的定位,从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依据教学大纲,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将每个临床护理实验操作按护理程序分为几个部分,并将各部分分解为许多步骤,对每一步骤都给出评价标准,从而制定了细化具体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及客观的评分标准,学生人手一本,既方便学生练习时使用,也便于老师记录成绩。

2.强化实训考核。为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实践教学评价采用实时评价和随机抽测。实时评价包括学生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在小组学习中要重视学习小组的管理,调动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避免小组内部分学生忙,部分学生袖手旁观的现象,指导小组长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人人有表现和展示的机会,并重视小组内成员间过程评价。教师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实训操作、课后教学资源应用、小组讨论、学习成果展示、书面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而随机抽测则调动了护生在全天开放的模拟病房内进行练习的主动性。两种评价的结合使技能操作的考核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专门人才,教学方法首先强调和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与训练,同时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紧扣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满足就业需要的主题,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护理实践教学,从而使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能早日适应社会,满足临床对“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庆岭,王克芳.护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护理学杂志,2002,17(10):739-740.

[2]苏桦.优化护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护理研究,2003,20(8):41-42.

[3]丁亚萍,崔焱,顾平,等.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本科护理专业毕业实习课程化管理.现代护理,2005,11(1):74-75.

护理实践教学篇7

关键词:查房管理;护理教学;思考;实践

一、护理教学查房管理优化的实践途径

1.制订实施管理的方案

(1)规范形式,明确目标。在护理教学查房中教师要充分合理地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的双向交流法,并且逐步实施分层教学。主要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问题式”的教学方式,其主要以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主要内容,查房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在临床护理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其次是“病历式”教学,主要以临床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查房的目的是帮助护生认识疾病治疗全过程;最后是“课题式”的教学模式,查房的目的是提升中级职称以上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熟悉程度。

(2)重点培养,责任到人。护理教学需要做到有目的地重点培养,同时将护理工作的责任下放到人。

(3)思路清晰,重点突破。在进行护理教学优化实践中,教师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进而实现教学工作的重点突破。需要根据护理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查房教学计划以及内容的确定。

(4)奖罚分明,严格控制。在教学中制订考核制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必要措施,合格的考核制度以及和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奖惩制度能保证教学质量。

2.健全信息网络化管理

(1)强化信息意识。现阶段的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很大,其相关的数据十分庞大,因此需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来确保护理信息管理的质量和信息处理效率。在信息化管理建设中,首先就需要强化信息意识,面对目前护理模式的变化,新的护理难题也层出不穷,能否掌握以及利用目前的新兴技术开展护理工作,直接影响整个护理工作质量。

(2)理顺沟通渠道。医院护理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查房计划的安排,并且通过各种途径理顺学校和医院之间的沟通渠道。例如,查房者需要在查房的前一周将查房项目上报,并且根据病房的实际情况对查房内容进行梳理。

(3)创建信息网络化管理的系统。实现信息化的病房管理需要建立一个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依据教学查房管理的教学要点、难点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运用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及作横向和纵向对比,进而进行综合评价。及时且准确地提供全院教学查房的相关信息,并且切实了解各个科室的具体查房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指导和督查工作作用,对教学查房的主要形式予以规范,实现信息化、科学化以及标准化的信息管理。

二、关于护理教学查房管理优化实践的思考

1.提升整体素质,培养超前服务意识

在进行护理教学查房管理时,组织管理者的观念以及思想对整个教学查房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护理教学查房管理优化实践中也需要组织管理者不断扩充自身知识,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复杂的疾病问题进行合理的推断。准确找到最为合适的护理方式,进而保证教学护理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并且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查房的形式多样化,从而提高查房者的积极性。

2.充分利用信息提升护理质量

在进行教学查房时也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要能够合理、充分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渠道,从而扩大护理知识领域。并且要善于挖掘任何细微信息背后的价值,并且把这种能力应用于教学中,以提升教学查房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制订实施管理的方案,规范形式,明确目标,重点培养,责任到人,思路清晰,重点突破,奖罚分明,严格控制,健全信息网络化管理,强化信息意识,理顺沟通渠道,创建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等途径来实现教学的优化,同时在进行护理教学查房管理优化实践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提升护生整体素质,培养超前意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护理质量,切实提升护理科学的建设水平以及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护理实践教学篇8

关键词:高职护理技术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护理技能操作能力及个人专业发展,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沟通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的合理有效运用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近几年来,学校高职护理技术实验教学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的同时,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使教学适应临床需要,适应社会需要。现笔者就高职护理技术实验课教学方法的研究报告如下。

一、教学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学校以2009级护理(3+2)3班为对照组,学生人数56人;2009级护理(3+2)4班为实验组,学生人数60人。两组学生的年龄相同,第一、二学年的学习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班级由同一位教师授课,同一位实验指导教师带教,考试内容相同,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学生所用的课本和辅导材料相同,课时总数和学时分配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课授课方式,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指导―考核”。实验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即将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竞赛教学法等分别运用到不同的实验项目中。如将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卧床患者更换床单法中,具体方法为:一是制定实验教学目标;二是教师示范;三是在学生分组练习时创设情境,进行角色分配;四是教师指导;五是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体温单的绘制中,具体做法为:一是设计案例、提供生命体征数据记录单;二是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出体温单草表;三是教师引导学生将各组绘制的体温单草表进行组间讨论;四是教师总结。

将竞赛教学法应用于各种注射法中,具体做法为:一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每轮派一名同学参赛,每轮参赛学生完成同一项目的操作;二是操作结束后,由参赛选手先自评,然后学生点评,教师总结;三是进行下一轮竞赛,重新抽取竞赛项目。在整个实验教学教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循环参赛的机会。

将目标教学法应用于导尿术中,具体做法为:一是课前准备,布置预习;二是课堂导入,明确目标,将每个目标细化,分成多个小目标;三是课堂实训,完成目标,把大量的实训时间交给学生,教师不断巡视;四是教师点评,强化目标。

将pBL教学法应用于综合性实验中,具体做法为:一是提出情境资料;二是根据资料提出问题;三是布置工作任务;四是提出具体要求;五是学生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法,各组进行总结和演示,组间讨论,教师总结。

3.评价方法

(1)考核成绩比较。教师根据学时安排选定几个考核项目,该实验项目结束后,对每名同学进行考核,考核教师经过集体备课统一评价标准。

(2)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对职业角色的认识、综合职业能力。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16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回收率为100%,并进行分析。

(3)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整理后,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两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表1两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人数相关理论知识成绩操作成绩

对照组5685.4±8.283.5±6.9

实验组6086.3±7.790.3±9.3

p值>0.05

由表1可知,两组相关理论知识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成绩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通过问卷调查对两种教学方法满意度评价情况比较(见表2)

表2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满意度评价情况比较[n(%)]

项目对照组(n=56)实验组(n=60)

对于提高创新能力10(17.9)42(70)

对于提高动手能力35(62.5)55(91.7)

对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4(42.9)50(83.3)

对于提高护患沟通能力28(50)52(86.7)

对于提高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识32(57.1)48(80)

对于提高综合职业能力43(76.8)58(96.7)

由表2可知,教学方法和满意度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1.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等向学生传授,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学生比较被动,师生都难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个别差异也很难全面兼顾。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每一个实验项目中巧妙设置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护理工作需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较强的动手能力是做好护理工作必备的条件,也是作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基本素质。新的教学方法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实践,在反复的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

3.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应用与培养思维能力、应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过程,学生面对问题、案例和情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查阅资料、分析案例,而不是由老师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在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学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人,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对于护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情景演示,把角色转变成护士和病人,在进行小组讨论、护患沟通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交流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和护理教育的改革,护理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地推进和完善。护理技术实验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虽然,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但还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适应现代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芹,赵莉,田红梅.护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医学信息,2011(24).

护理实践教学篇9

1.1一般资料抽取本校2010级普通护理专业1~2班学生109人,均为女生,年龄18~21岁。以班为单位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5例。试验组前2个学期的学业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两组理论课均由同一名教师授课,教材相同,试验组采用模块教学,高仿真情景教学,真实岗位见习,临床顶岗实习链条式、递进式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临床见习、临床顶岗实习等传统的教学模式。

1.2.1.1重组教学内容,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要求,理论课时比原来精减20%,加大实践课时比例,明确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技能目标。

1.2.1.2实施符合“工学结合”特点的模块教学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核心载体是工作任务,即学习内容不再是脱离具体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的单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反映某一职业(或专业)最重要专业能力的综合性“典型工作任务”。如教师在教授老年人的健康评估时就直接把学生从学校带到医院,在医院为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在教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时就直接把学生带到养老院为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护理。

1.2.1.3实施符合“工学结合”特点的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行动导向教学。以“病例引导,高仿真情景教学”为基准,将掌握教学内容的程度作为评价标准,以学习者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为目标,突出了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病例引导教学法:多媒体展示一份准备好的病例资料,教师模拟病例中患者出现的表现,要求学生提出医疗诊断、护理诊断,教师进行讲解。比如在解答患者患该病后的注意事项时就必须学习该病的护理措施。高仿真情景教学法:在理论教学结束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点老年整体护理病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计,包括患者、家属、护士,用物的准备等,尽可能与临床一致,以体现临床实践教学。可设计多个情景,包括从患者入院护理、护理查房、出院指导等。例如为完成学生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教学,为了使学生熟悉呼吸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设计情景:患者慢性咳嗽,咳痰,喘息,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等症状,近一周因感冒上述症状加重,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50mmHg,二氧化碳分压50mmHg,入院诊断为慢阻肺、呼吸衰竭,要求学生给病人吸氧。然后在模拟病房表演住院经过,表演完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评。

1.2.1.4真实岗位见习为了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本研究在第4学期实施整体护理真实岗位见习:见习前教师选择典型的综合性病例,见习时,将学生分为3组。由护理带教老师引导学生按照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即“收集资料———提出护理诊断———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价反馈”进行思考。见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整体护理计划。

1.2.1.5顶岗实习三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实行“2+1”工学结合模式。2年在学校,1年在医院进行。学生在医院的1年以顶岗实习为主。为避免顶岗实习和护士依法执业的矛盾,顶岗实习的护生仍由资深护士带教,实行“放手不放眼”。

1.2.2评价方法(1)学生对教学的评价。课程结束后对试验组学生发放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评价。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当场回收,发出问卷54份,回收5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2)成绩评价。课程结束后,统一命题,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测试,本教研室的老师按照流水作业方式进行阅卷。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成绩比较试验组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试验组和照组对教学方式评价比较试验组的教学方式能明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工学结合的培养方案是以护理岗位需求与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在老年护理教学中构建模块教学———高仿真情景教学———真实岗位见习———临床顶岗实习链条式,递进式的教学模式。课程组成员与行业专家一起,把老年护理课程整合为课程模块,将教学内容序化为具体的项目任务,使教学项目在校内实训基地(高仿真情景教学)和校外实习基地(真实岗位见习、临床顶岗实习)交替完成,融学习过程于真实的职业情境中,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创造了条件,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此过程中,突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在第2学年开始每学期轮流到医院见习1周,老年护理见习4个学时,还利用课外活动、双休日带学生到附属医院有针对性地进行临床见习,课外见习12个学时,真实岗位见计16个学时,加大了临床实践的比重,使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一致。第3学年到医院顶岗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提高岗位胜任能力。

3.1工学结合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与职业性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常规,强调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注重理论学习与临床岗位工作的有机融和,使学生能在真实的临床工作环境中,对老年护理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随着见习时间的逐渐增加,结合理论知识,为护生技能的培养和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3.2工学结合有利于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显示试验班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表2显示96.3%学生认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4.4%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原因可能是在真实岗位见习中,护生获得了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再与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相对照,所学知识和技能得到验证或应用,使护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岗位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深刻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更有助于对后续课程中理论知识的理解,能较好地提高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3.3工学结合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潜能的发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临床实践学时占了总学时的50%。实施时让学生先在实训室进行高仿真情景模拟练习,然后安排学生到医院去真实岗位见习,通过亲自观摩老师操作或实际动手操作。一方面学生强化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校期间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感受护理岗位的职业需求,能增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稳定专业思想。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学生更深刻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能够主动思考在工作中该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怎样向患者传授有关疾病、饮食药物、保健等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相关专业理论的学习兴趣,及时将所学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既学以致用,又能超越课堂的局限,因此有利于学生职业潜能的发展。

3.4工学结合可以加强学校与医院的紧密联系,使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充分有效地利用医院的教育资源,医院也将新技术、新进展引入教学中,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这样加强了学校与医院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有效地促进了护生掌握护理职业的必备技能,同时也能提高护生的护理职业的核心能力。在医院的真实工作场景下,来自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不仅向护生传授知识与技能,也向他们渗透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以及医院文化,培养了护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信念。

护理实践教学篇10

【关键词】尊重教育;临床护理教学;尊重行为

基金项目:联合国教科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十一五"规划课题(KBD062042-071)

尊重教育近些年来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并且也在基础教育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但在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尊重教育却未引起足够重视。我校作为一所专业性极强的护士学校,近几年来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就如何渗透尊重教育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尝试,以期达到专业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1临床护理教学中尊重教育实践的必要性

护理是一门科学性、服务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想的护理应是护理技术和人文精神良好结合的产物。护士作为护理任务的执业者,其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护士服务质量的优劣,不仅取决于其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对人的尊重。研究表明:病人的满意度与护理服务的失误有密切关系。[1]而护理失误常因使用不尊重病人的语言、不尊重的行为过失、不尊重病人的隐私或因不尊重病人的文化背景引起。〔2〕目前,尽管各医院也对在岗护士提出了人文服务要求,组织了相关培训,但“尊重教育”是“人化”教育,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在临床护士高强度工作量的现实下,在已形成的惯模式面前,这种“职后补救教育”很难使人文护理服务达到理想效果。

在中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临床护理作为主干专业课占有全部课程的半数以上学时,是护生了解临床,认识护理程序的开始。如果能够在给护生传授从业所必须的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尊重教育,强化护理服务的人文理念,使尊重教育体现出职业特点,不仅会弥补单一德育课程尊重教育的低效性,也会促使护生从职业生涯的起点树立尊重意识,形成尊重病人、爱护病人的良好人文护理素质。这相对于“职后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临床护理教学中尊重教育的实施

2.1实例比较,提高认识

进入临床课学习之初,我们选用高年级实习生临床实习中的实际案例,通过角色扮演、视频回放等方法,比较同一项护理任务,不同的护理服务所得到的不同结果。生动形象的比较使师生体会到:在护理实践中,不仅需要娴熟的护理技术,还要深刻理解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尊重病人的需要,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善于从病人的眼神、表情语言、体态中读懂他们的需求、痛苦和渴望。尊重病人的个体差异,选择有效的沟通交流技巧,采取个体化服务,才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独特的职业特点,达到人文护理的服务目标。通过比较师生达成共识,充分认识到尊重与技术同等重要:尊重科学、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应为护士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在护生学习过程中进行尊重教育理念强化和尊重行为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2.2反观自我,寻找不足

为使师生更加具体清楚地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尊重现象,我们制定了开放式调查问卷,以查找不尊重的行为表现。在同一时间分班级、分教研组发放调查问卷。用统一指导语,师生共答。

通过汇总统计,共找出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不尊重行为27条。其中教师的不尊重行为13条,包括:带个人情绪进入课堂;语言带脏字或使用讽刺性言语;对护生不一视同仁,偏袒关注个别护生;过多讨论与授课内容无关的话题;教学内容不熟练,教具、实训用具准备不充分;对协助教学的护生不及时给予表扬或鼓励;列举临例使用歧视性或不尊重语言;上课迟到、早退、中途外出;课中使用手机;实训指导不耐心;示教时强令某同学做示范病人;教师衣着不端庄,白大衣不洁净;将护生书籍、作业本当座垫用等。学生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不尊重行为15条,包括:未做好课前准备,桌上摆放食品,书本未准备妥当;迟到、早退、旷课,无解释、无歉意;课中做各种小动作;对待课堂提问不严肃,相互提示;课堂上说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或怪声怪气;病例讨论不参与、不发言或对不同观点的发言嘲笑;故意模仿教师语调、动作,以引起别人注意;对教师课堂管理故意顶撞;注意力不集中,向窗外张望;近下课时反复看手表流露出不耐烦的表情;在模型上乱涂乱画、随意拆卸、敲打教具;对角色病人讥笑、指指点点;互为角色病人时,不积极配合;电教课时,对一些畸形、病态画面显露厌恶讥笑表情;课中请教问题时,不举手、不起立等。

2.3师生商讨,共同制定尊重行为标准

针对上述临床教学中存在的不尊重行为,师生通过讨论,共同制定了相应的30条尊重行为标准。如教师着装整洁符合授课要求,表情自然大方;教师不使用讽刺挖苦、不文明的、岐视性的语言;对协助教学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或过度关注个别学生等。学生充分作好课前准备,及时进入上课状态,按时上、下课,如迟到早退要实事求是作出解释;教学互动中语言行为得体,不哗众取宠;尊重角色病人,互为角色病人时积极配合;对电教片或见习时所见病态、畸形等不表露厌恶或嘲笑等。

2.4优化教学条件,营造体现尊重理念的学习氛围

建设高标准模拟病房,实现校内实训条件与临床现代化病房的同步化。教室、模拟病房、实训室内,除悬挂各种规章制度、技能操作流程外,还增加了许多体现尊重理念的提示语:微笑在脸上,文明用语在嘴上,娴熟动作在手上,仪表整洁在身上;细心、热心、爱心、耐心会赢得患者的理解、尊重和支持;最温暖的表情是微笑;轻声细语是对护理对象的尊重;请专心听课,尊重讲课人和其他听课人等。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有关尊重的温馨提示,营造了人文教学氛围,起到了反复强化尊重意识的良好作用。

2.5对照尊重行为标准,规范师生教学环节中的言语行为

课前,教师提前进入教室,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发现教室内的点滴变化,及时肯定或提醒。如发现教室门窗紧闭空气质量欠佳,立即提醒开窗通风。对尚未做好课前准备的同学给予及时督促。课中,授课言语动作处处注意体现尊重理念,以30条尊重行为标准要求自己,教师以身作则,师生相互提醒与监督,使尊重行为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如对迟到同学不再当众严肃批评,而是要求同学课间找老师说明迟到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批评教育。对示教课中做模拟病人的同学,不再强行指定,而是自愿报名,在示教课前后对示教同学给予表扬,并带领其他同学对其表示感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后,专业理论与技能练习作业及考核测试也加入尊重教育内容。如“写出心电图胸前导联电极位置”一题,改为:“女性患者,32岁,需做心电图检查,请你为她正确安放胸前导联电极”。学生在回答这一题时,不仅需要列出各导联的正确位置,还需考虑患者性别,注意隐私保护和对病人作必要解释等。

2.6用“相应情境联想法”纠正课中出现的不尊重行为

将课堂情境对应设计成临床情境,如课堂中某同学手机突然响起,打断了教师讲课,教师不是在课堂上花时间去批评同学,而是在课后布置这样的讨论题:某临床科室在晨间交班时,一护士手机突然响起,如果你在交班现场或你是交班人会有何感受?接下来该护士应做什么?同学们课后分学习小组进行深入讨论,最终老师引导大家选出最佳答案。不仅违反尊重行为标准的同学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全体同学也会引以为戒,比单纯说教批评效果要好得多。

3尊重教育成果

经过两年临床教学尊重教育的实践,我们通过尊重意识的反复强化、尊重行为的精心引导和不断修正,使护生形成了“无人文不护理,无尊重不行为”的良好行为习惯,把尊重看成是护理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项护理措施的实施都要贯穿其中。采取尊重教育后,07、08两届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工作中的满意度调查比06级实习护生分别提高了13.7%和16.4%,得到了25所实习医院的好评。

于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尊重教育,改德育课单一枯燥的说教为专业课中生动活泼的实例,改“职后补救教育”为职前养成性熏陶,事半功倍,不仅构建了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强了师生的职业素养,而且明显提高了护生的就业率,对提升整个人文护理服务水平也大有裨益。“上善若水,大爱无声”,只有当尊重教育不再是一种有意识的教育时才算我们教师的成功,教育的成功,而在实现这个目标之前需要我们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