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十篇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十篇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4:40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篇1

[关键词]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地位和作用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初中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概念是借助词语反映物质在化学运动中本质属性的思维方法。其中那些应用的最一般、最广泛者称为基本概念。从认识过程来讲,概念是认识的结果,是知识的结晶,从思维结构来看,概念是思维的细胞。

概念和原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处于关键而核心的位置。讲好这部分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一环。其具体作用有以下几点。

1.概念和原理是化学基础知识的精髓。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一是掌握了概念和原理,可使知识学习迎刃而解。二是随着学生对化学概念理解的不断深入,也是化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深化。三是由于正确的运用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并不断做出正确判断,使学生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认识深入到了事物的本质。

2.掌握概念和原理是学好化学知识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不清楚、不准确,那就会获得越来越糊涂的知识,会对进一步学习造成困难。

3.灵活运用能够顺利地解答习题和进行实验。在解答习题时学生一定要分析题意,并且要寻找解题的思路,要完成任务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实验时,掌握操作程序及各程序间的正确衔接,化学原理起着指导作用。

4.讲授概念和原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方法。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1.初中生学习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学习化学时,喜欢接受感性的知识,而面对抽象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原理一时难以接受。如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学生只对实验现象感兴趣,而对其变化规律及反应类型不善于归纳和总结。

初中生记忆力很强,理解能力和空间形象能力较差,当学习抽象概念时往往只会背内容,而不会究其内涵,易产生机械学习的倾向。比如:在学习化合价的概念时,只记住了化合价的定义而不会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因此,概念的教学成了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当学生遇到困难而难以克服时,易产生畏难情绪。

2.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1)遵循认识规律,贯彻直观原则

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形式过程通常是从生动的化学变化的事实和现象出发经过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做出结论或形成概念,然后再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和其他直观手段,给学生以明确的直观认识。例如:为了使学生形成“化学变化”这个基本概念,我们演示了镁条的燃烧、naHCo3与HCl的反应、mgCl2与naoH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前后的不同现象,使学生从现象中总结出这一基本概念。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得出化学变化过程中有发光、放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伴随现象,利用这些现象可帮助学生判断化学变化。

化学基本原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可采取实验或者一些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手段以便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的概括,把这一抽象的化学原理加以理解。

(2)揭示事物的本质,全面进行论述

①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我们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②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解催化剂的定义时,一定要强调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即它的特点“一变二不变”。

③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后,再从反面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氧化物”,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含有氧,那么是不是含氧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让学生举出已学过的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

(3)加强联系对比,分段深化提高

不少概念容易混淆,为了对概念有较深的理解,应该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必须在讲解时把它们的内涵讲清楚,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讲解可以列表进行比较。把它们区别和联系找出来,再从反面进行练习和巩固。

(4)明确基本要求,把准深度和广度

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根据《课标》要求把规定的讲清楚,不能拓展和延伸,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做的不当,不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削弱基础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5)抓住逻辑体系,进行科学论证

化学教材中的概念及原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教学工作正是通过科学逻辑体系,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例如:在向学生通过实验正面阐述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还应从反面让学生判断,并且可以补充实验。

(6)紧密联系实际,重视能力培养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法;策略

G633.8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集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文化和思维方法为一体的,与自然界、社会生活和生产紧密联系的生动有趣的学科。[1]初中阶段开设化学课程,是让学生初步学习和了解化学知识,并为将来学习打下基础。但是,有些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不会学或学不好。究其根本原因,是对化学基本概念没有理解和掌握,这与教师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方法、策略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应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创设灵活的教学活动,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重视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和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时,往往只对概念本身进行讲解,忽视了基本概念的内涵和精髓,以及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导致学生不能掌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本质,孤立地学习概念,不能理解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只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导致学生会背但不会用,无法完成知识的有效迁移,即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化学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随着化学基本概念的增多,化学知识的累积,学生无法形成科学系统的化学知识构架,导致不能灵活有效的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会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二、优化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必要性

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的基础知识,是构建化学知识大厦的地基。因此,无论是从教师教学角度还是从学生学习角度,优化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从教师教学角度看

将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领进化学世界的大门,首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并掌握化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精髓。[2]只有当学生正确理解并深入掌握了化学基础概念之后,教师才能将化学教学扩展和延伸,即从点扩展到线再扩展到面,从而完成初中化学的整体教学。

(二)从学生学习角度看

化学基本概念是贯穿整个初中阶段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好化学的基础知识,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因此,优化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提高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质之间的化反反应和化学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所以,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不但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深化,更影响了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

三、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初中生学习化学时,容易接受感性的知识,而面对抽象本质的概念一时难以理解接受。而化学基本概念则是对化学原理、化学现象、变化规律的抽象概括和总结。如果用理论讲解方式很难让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形成认识。因此,化学教师可以运用直观教学方法将抽象的化学概念直观化、简单化、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直观教学方法包括实物展示、实验演示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所授内容灵活运用。

例如,在讲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基本概念时,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可乐饮料、白糖水、净水、铜丝展示给学生看。请学生查看可乐瓶上的成分表,让学生知道可乐饮料是由水、焦糖色、柠檬酸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同时让学生分析白糖水是由白砂糖和水两种物质组成。而纯净水只由水一种组成,铜丝只由铜组成。最后教师总结,以上四种物质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像可乐饮料、白糖水等是由两种物质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另一类像纯净水、铜丝等分别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这样,通过展示实物和分析物质成分,可以让学生直观具体又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两个基本概念,学会判断哪种是混合物,哪种是纯净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概括精髓,形成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语言精练,有的学生会背诵却不能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精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基本概念分解成若干要素,找出其中的核心,对核心部分进行重点剖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他们有效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解溶液概念时,化学教师应提炼出其中的三个关键词“均一”、“稳定”、“混合物”,概括溶液的基本特性:均一性、稳定性。通过对基本概念精髓的掌握,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抽象的化学基本概念。

(三)比较分析,加深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化学基本概念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混淆记错等问题,因此,化学教师在基本概念的教学中,应该将具有比较关系的基本概念放在一起分析讲解,通过比较基本概念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对两种概念的本质区别进行比较分析,即“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学生通过理解区分这一关键部分,就能够正确分辨出哪种变化是物理变化,哪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四)联系现实生活,掌握化学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的化学运用能力,注重联系现实生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可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挑选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让学生从身边发现化学,参与生活中的化学实验,从而掌握化学概念。由于这种将实际生活融入到化学课堂之中的教学方法比较灵活、生动、形象,学生容易接受,所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能够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酸和碱”时,化学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生活小窍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例如,热水壶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白色的水垢,将白醋放入水壶中煮沸,就能够有效清除污垢,这是因为白醋中的醋酸能够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盐、镁盐、水和二氧化碳,将水垢被反应而除去。教师通过分享生活中的小窍门引入“酸和碱”的知识讲解,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并鼓励学生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对化学的主观能动性学习。

五.利用现代科技,宏观化学基本概念

科技的发展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各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也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将比较抽象、微观的化学基本概念宏观化,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4]

例如,在学习分子、原子和离子时,因为受其微观特性的限制,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都比较抽象,而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成熟,还需要感性认识和具体化认识的辅助,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微观的、抽象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用图片、Flash以及多媒体动态模拟演示等形式展现出来,就能够解决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难理解的难题。

六.错例对比,完善化学基本概念学习

随着初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增多,化学基本概念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学生往往会出现记混、记错的问题。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温习旧的概念和知识点。从侧面或反面的对比,加深理解、牢记概念,完善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例如,在讲解氧化物的概念时,教师可先给出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的,叫氧化物”。然后教师列举出含氧的物质,如“H2So4”“Kmno4”“Co2”“no2”“Cao”“o2”,让学生分析哪些是氧化物,哪些是含氧的物质但不叫氧化物。通过对比纠错,学生可以确定“Co2”“no2”“Cao”,是氧化物。而“H2So4”“Kmno4”不是氧化物,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有三种,不是氧化物。“o2”不是氧化物,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只有一种,也不是氧化物,因为氧化物中有且只有两种元素。教师进行总结:氧化物是一定含有氧的化合物,而含氧的物质不都是氧化物。通过这种反例纠错分析,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化学基本概念,从而完善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结束语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是一个持久的、系统的过程,需要多种教学策略的辅助和提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同化和运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进而更好地进行初中化学的学习。同时,教师应将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思维锻炼和实际运用等融入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峰.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方法与教学策略[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4(1):89-92.

[2]祝远梅.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J].神州(中旬刊),2013,(11):192-192.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篇3

【关键词】化学概念;教学;实践;思考

化学概念是整个化学知识的基石,指导着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等知识的学习。化学概念不仅是分析推理的依据,而且还是解题作答的基础。加强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物质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都有重要作用。因此,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这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其他基础知识的学习及深化。化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知识的“骨

架”。因此,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化学基本概念,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笔者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现将化学概念教学的体会和反思总结如下,与同仁们共勉。

一、初中化学概念的主要内容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属于宏观范畴的概念,主要是通过感性认识而形成。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溶液、溶解度、化学变化、反应类型等。二是属于微观范畴的概念,是在对物质组成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一层次的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可以看出,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是以物质为中心,从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分类等方面展开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相互补充,又有区别,相互独立。

二、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特点

(一)较强的抽象性

从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来看,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微观范畴。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化合价等等。这些概念看不到、摸不着,是在对物质组成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一层次的概念。它需要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初中化学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高度的概括性。

(二)形成的阶段性

化学基本概念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和完善的。在教材编排上注意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合理负担以及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将初中化学所涉及的概念穿插编排在不同的章节中,逐步深入。在教学要求上,由低到高将概念分为“知道”“认识”“理解”“应用”四个目标层次,可见,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具有很强的阶段性。

三、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加强直观教学,感性体验,形成概念

抽象的化学概念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易挫伤学习的积极

性。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导入,帮助学生感知并形成概念。教学中,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形成的需要,有些概念,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从这些现象中,归纳出共同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例如对酸的概念的建立,我是从学生生活中对“酸”的理解切入的,结合在Co2学习中对碳酸会使石蕊试剂变红的认识,使学生对酸的理解产生相关的类属性同化,扩大对酸的认识范围,从而形成由系统的概念体系,上升为酸的概念。

(二)注重发展性,全面理解,讲清概念

化学概念本身是发展的,所以教师应在认识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例如氧化反应概念的形成。学生刚接触“氧化反应”时,指的是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当学习了碳与氧化铜发生的仍然是氧化反应时,这一“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不单独指“氧气”,而是指氧元素,这样氧化反应的外延在逐渐扩展,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加,对概念的理解也逐步加深。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时要分阶段教学,不能一次性教给学生,以免增加难度。

(三)对比归纳,逐步深化,理解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的内容繁多,容易混淆,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突出本质,辨明异同,使概念系统化,达到逐步深化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元素和原子时,初学阶段学生很难理解,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对比联系的方法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列表比较,如下表: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就能对有关的概念深入理解、正确掌握。在基本概念中,有许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化合物和混合物,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等等,都应该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应用概念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篇4

一、借助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

化学非常奇妙、非常“好玩”,学生初次接触化学非常感兴趣,但当要从表象去理解本质的时候,不少学生又觉得很难,不容易理解许多化学知识中的奥妙,觉得化学知识很抽象很不可思议.但是如果借助实验演示化学现象,抽象的知识就会变得直观易理解,同时实验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所以教师在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方式,避免由于知识抽象而学生无法理解,尽量将抽象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比如,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基础概念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先把一张纸撕碎之后再用火点燃,然后向学生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什么?两者之间存在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观察便可得出纸撕碎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而纸燃烧成了纸灰,称之为化学变化.再比如讲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两个概念的时候,教师通过演示改变温度和溶剂量后溶液中溶质的变化,让学生判断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两个化学概念.

二、选择适当的方法解构化学概念

教学化学基本概念,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能在教师“教”概念中归纳总结、掌握学习基本概念的方法,走向自主学习、自主理解概念.教师如果设置合理的学习情境,将完整的化学概念解构成几个要素,渗透进情境中,引导学生从某个角度来解析这种情景,总结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这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概念,同时也能熟练解析概念的方法,在以后学习过程中能找出重点难点,明确学习目标,为自主学习化学概念作铺垫.

比如,在学习氧化物这一知识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先将学过的化学式进行整理.例如“no、So2、Co2、Cao、Fe3o4”等等这些化学式,再根据化学式写出化学名称“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化钙、四氧化三铁”这些化学名称,让学生寻找这些化合物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学生就会很容易发现都是“氧化”这样的字眼,所以,在课堂上就很容易引进氧化物这个名称.接下来,教师给学生总结:像氧化某或者几氧化某以及几氧化几某都可以将其称作为“氧化物”.教师接下来又让学生归纳这几个氧化物之间的共同点,学生就很容易看到,每个化学式当中都有“o”这个字母,而且基本都是在化学式的后边.这样总结之后,学生对于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都比较容易,学生就不会觉得化学学习困难,学生自己探究学习,自己归纳总结化学概念和知识点,最后理解化学基本概念,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提升了.以后再遇到化学概念就可以自己进行概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化学概念

理论联系实际,借生活实际来理解概念,来印证概念,是学生在化学概念学习中乐于接受的方式.教师不妨教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化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基本概念时,教师就给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在我们生活的空气当中,存在氮气、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等等的气体,因此空气是由很多种气体构成的,是一种混合物;海水的成分有水还有盐,也是混合物;我们经常喝的自来水中也有很多矿物质离子存在,在自来水烧开之后,锅底会有水垢,因此自来水也是混合物.但是冰水不同,虽然是冰也是水,但是属于一种物质,所以说这是纯净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学习化学概念,理解起来也就更容易.

四、总结对比,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彼此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为了使初中生学习时不混淆,指导学生对概念总结对比,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新课改后初中教学淡化了知识体系,降低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化学计算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加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的联系;强调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轻视学生知识结论的教学。进入高中以后,许多基本概念、实验、计算等一下子都涌了上来。使得很多学生觉得化学太难了,大有放弃之心,这样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这对学生以后的升学及科学素质的培养都极为不利。所以对于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中学化学有关基本概念教学的认识。

一、认识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学好化学概念,对他们以后进行化学原理、实验、计算等方面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那么,让学生真正学好化学是很难的。在新课程教学中,很多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广泛的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但重视概念教学的确不多。难道新课程教学真的不需要重视化学概念教学了?笔者认为,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重视化学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做好化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原因,他们的思维主要以直观为主。因此,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尽量利用直观的手段。比如,原子、分子的结构,它们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想象不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以用模型来帮助学生的认识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从而形成原子、分子等概念。

多媒体技术也是很好的直观教学,因此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它、用好它。比如,学生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这一概念总是不理解,很多学生根据这个概念,还错误的认为分子比原子大。利用多媒体动画,可以让化学反应过程清楚的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在化学反应时,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

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能是支离破碎的,而应该是全面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并能利用化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化学概念,他们只能死记硬背的学习概念了。学生死记化学概念,就不会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掌握化学概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比如,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学习,要强调判断的标准是看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比如,水变成水蒸气,很多学生错误的认为它是化学变化,那就要向学生讲清楚:水蒸气的本质仍然是水,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不是新的物质,因此它属于物理变化。同样,水结成冰、电灯发光等变化,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

在具体教学中,老师要对某些化学概念需要进行剖析,才能帮助学生透彻的理解。尤其,要帮助学生领会其本质意义。比如,催化剂这个概念,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改变”的含义,它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不变”的含义是指质量与化学性质,很多学生将“改变”理解为只有加快,讲“化学性质”误认为是性质。事实上,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因此,概念中的化学性质不能随便的理解为性质。又如,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很多学生错误的理解为氧气,事实上,概念中的氧不只是指氧气,它还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的意思。由上可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于剖析的方法对概念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内在含义。

3、利于对比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的形成概念

化学上很多概念具有对立性,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概念的含义,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等等,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比就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它们。

4、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无任怎样重视实验都不过分的。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比如,饱和溶液与未饱和溶液,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其含义。同样,溶解度、质量守恒等概念,都可以用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否则,老师空洞的讲解,只能使学生听的枯燥。

5、通过各种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化学概念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篇6

关键词:物理概念建立理想模型注意共性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的科学抽象,反映了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是物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加强对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切实提高理解能力是培养其它能力(如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物理教学中应十分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常常觉得物理概念抽象、难学,这主要是对物理概念没有真正理解的缘故,因而在解决问题时对物理概念常常是死记硬背,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针对上述问题,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时应在以下几点下工夫:

一、概念形成式。通过物理概念的形成理解概念,主要是从实验现象或大量的具体例子中归纳出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概念的。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力”的概念的形成,是从人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的现象,引伸到物体对物体的“推”、“吊”、“吸”的时候有力的作用,扩展到一切物体对其它物体都能施加力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形成了“力”的概念。这样提出力的概念,虽然十分肤浅,但直观具体,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初中物理中大多数概念是以本源性知识为主,都是通过实验或根据实际经验归纳而得来的。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以实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尽量从实验观察中通过分析归纳获得知识、形成概念。

二、概念同化式。通过物理概念的同化进一步理解概念,主要是指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式的方式直接揭示概念关键性的特征,并用规定的语言符号掌握概念。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初步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总结出三者的定量关系――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把新的概念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概念的同化。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很多情况都是以概念的同化方式进行的。实现概念的同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结构要有与新概念有关的内容,能够在学生接受新概念的学习时起作用;二是新学习的概念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三、概念顺应式。顺应是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种与新概念相适应的新的结构,从而对新概念进行同化。如关于电压的概念,在初中物理教学时,是通过与水压的比较来浅显地让学生理解的。在物理概念的学习中,以同化方式理解概念,能使原有认知结构得到充实,但在心理的发展上只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若以顺应的方式去理解概念,则能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并促使学生心理不断向新的水平发展。

四、概念异化式。异化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理解概念的方式,它在理解概念时主动修正自己的认知结构或对概念的不全面进行辨析,从而提高认知水平。异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新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正确观念相结合,而修正原有认知结构中不正确的观念,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如,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学习的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都是根据力的性质来分类的,认为它们都属于不同性质的力。而进入大学学习以后,认识到从宇宙天体到微小的原子,这中间只有两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原来按性质分类的各种力都可以归结到万有引力和电磁力,从而修正了原有对力的概念的认知结构。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概念,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我在物理教学中通常用到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物理概念教学:

一、建立理想模型能形象地描述物理现象,有利于建立并理解概念。所谓“理想模型”,就是为了便于抓住事物本质、解决问题而对事物取其干、去其蔓叶后建立的抽象模型。例如:光线、磁感线都是虚拟假定出来的,但它们却直观、形象地表述了物理情境与事实,方便地解决了问题,即通过磁感线研究磁场的分布,通过光线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物理模型是在实验或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建立的,它对物理事实是一种近似的然而又是突出本质的描写。这样,重视物理模型的建立和理解可为学生接受知识提供较好的手段和方法。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篇7

关键词概念衔接重要概念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生物学概念是建立在生物学事实基础上,概括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本质特征的科学表述。它抽象生物学原理,将学习过程中对生命科学的认知通过分析、归纳与综合等复杂的思维加工,与原有的认知产生联系,建构起更完整更全面的新知识。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首要的知识具体目标要求就是“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则将“重要概念”做为课程标准非常重要的内容,列出每一个主题的重要概念。在中学阶段,对概念的学习是生物教学中最重心的内容之一。

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高中阶段的学习应该是建立在初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与深入。

1当前生物概念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中学生物教学中,由于高初中学校的彼此独立,且由于九年级缺失生物学习,导致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学生的学习因为人为的隔裂,而具有普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中学阶段生物概念的学习缺乏全局性

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缺乏全局与发展的规划,缺乏统一性。初中教师对高中的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一无所知,在教学中,忽略了部分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容,导致学生基础薄弱,进入高中后,无法立即适应高中学习。而事实上,高中所有的学习是建立于初中学习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无论是从能力提升还是知识建构方面,都与初中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联。

1.2重复的概念学习增加了学生负担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知识纳入补充原有知识,通过积累的方式,建立新定义与原有定义之间关联,从而完善与发展原有概念。教师研究初、高中概念学习之间的联系,了解初中课程标准与教材结构框架,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找到并激活知识体系中与新定义学习相联系的原有定义,融合新知识与旧认知,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如果初中教学不能关注到学习的延续性,而高中的教学不能较好的衔接初中学习,将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负担加重。

2初高中重要概念的知识联系

笔者在研究初、高中阶段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基础上,对初、高中一些重要的概念的衔接问题进行研究,期待能因此增进初、高中教学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深化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通过对初、高中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研究,整理出关联性极强的部分概念,这些概念均是生物学学习中重要的主干知识,在初中学习中有所涉及,在高中学习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具体概念衔接点如下。

2.1必修1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1)

2.2必修2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2)

2.3必修3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3)

3初高中概念学习中能力的衔接

在对概念的学习中,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达成都至关重要。笔者将中学阶段生物学科的重要概念对能力的要求进行整理与归纳,试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内涵有更明确的认识。

3.1实验探究能力的衔接

初中的实验侧重于基本操作的学习,而高中很多实验的原理或者结论得出都建立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设计思路与初中检测淀粉的原理类似;有些实验则是初中学习的延续与深入,如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结构的观察。而有些实验在初高中学习阶段各有侧重,如对光合作用的学习。而有些实验则由初中的演示实验发展为高中的学生实验,体现出高中阶段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

初中阶段对学生实验步骤往往有较详细的指导,而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要求更高。

3.2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的衔接

初中教材中无论是学生探究还是观察、调查与收集资料,都在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而高中教材中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更为深入,例如教材中对变量控制,对模型建构等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不仅是对初中学习的总结与复习,事实上也是初中学习的提升。

初中阶段在科学研究方法上,通过“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探究霉菌生活的条件“等学生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科学探究方法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在高中阶段,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等学生探究活动深化了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无关变量的概念,对实验材料选取、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等方面的学习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还学习“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尝试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篇8

[关键词]生物中考复习策略积极准备知识串联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115

初中生物复习阶段,是中考备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复习目的是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对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获得学科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初中生物中考的总复习时间短,且与其他学科的期末考时间较为接近。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初中阶段四本生物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是初中生物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积极准备,摆正心态

就福建区域而言,生物中考时间往往安排在初二下学期期末进行,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面临的第一次中考,学生对于这次不同于往常的考试的应试心理五花八门。一直以来,初中生物学科在大部分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不像语数英那样“根深蒂固”,在思想上也不够重视。所以教师在第一堂复习课上应先从思想上指引鼓励学生,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避免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情绪。在中考复习中,部分学生会认为我的语数英学习成绩都很棒,生物期末考平时我不怎么努力也可以考到好成绩,生物中考应该很简单,我等最后时间翻翻课本也能过,还是要把时间放在初二期末的市质检上。这部分学生对生物中考不够重视。而部分学生认为反正我其他科成绩也不好,生物学习效率也不高,初一的知识早都忘记了,复习时间这么短,产生畏惧中考的消极心态。面对这两类学生,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充足的自信心,端正学习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

强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通过实验观察、列表等方式对Dna和Rna的异同点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共同点: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皆为核酸;列出两者在分布、结构、化学组成、生物功能的不同点。通过比较,学生能更加准确地理解、掌握和区分Dna、Rna这两个概念。

4.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理解生物学概念

例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课,通过对照实验,突出酶的三个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总结出“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这一结论,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生物概念,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事实的真相,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促进学生前概念的正迁移。

5.利用模型和概念,强化前概念的正迁移

“模型”不仅是事物的原型的体现与表征,还是对事物原型的概括和抽象,它不一定要具有原型的全部特征,但却能体现和展示原型的本质特征。模型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三种。概念模型是一种要求学生利用联想、比较的记忆方法,利用不同的学习资源进行独立、主动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

概念图是概念模型的一种。概念图是用符号、连接词将概念等知识点组织起来的工具,是对知识的系统化表征,也是思维的可视化。在教学时,合理运用概念图,能帮助学生系统化地理解生物概念,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绘制概念图,必先搜集和整理教材资料、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点,再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最后以文字和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此过程促进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实现知识的系统化。让学生绘制概念图,将建模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强化学生前概念的正迁移。

总之,当前我国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学仍是一有待深入探究的课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知识迁移原理中的正迁移理论,结合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前概念的正迁移,实现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

[参考文献]

[1]秦亚平.生物学科概念名称的解读及其教学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2(7):79.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篇9

一、在实际生活中引入概念

概念引入是否恰当,直接决定学生能否正确有效掌握概念要领.化学概念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但这种抽象性却是建立在感知大量生活材料的基础上的.因此,化学概念的引入教学,必须联系具体的生活实际,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具体化和直观化.

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我从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问题入手:你在买肉时,会根据肉的色泽来判断肉的新鲜程度吗?应该怎么判断?由于人在屠宰猪牛时,放血不完全而残存血红素,血红素中铁以二价离子形式存在,因此肉新鲜的时候呈现鲜红色,随着肉的陈放,二价铁离子逐渐被空气氧化为三价铁离子,使肉呈现暗红色,所以我们在外出买肉时,一定要买鲜红的肉.由此生活实例入手,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好多的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之后引出“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主题,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贯穿于整个化学学习中,不仅是学习的重点,更是高考的热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质、特征、规律、类型、表示、应用都将是初学氧化还原反应者不可忽视的知识.

二、在实验探究中形成概念

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记忆并运用概念.而理解的关键就是深入概念本质.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因此,直观对象是概念形成的基础.在概念的形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引导学生将对直观对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透过现象深入概念的本质,促使概念形成深度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相关的知识技能,还需要掌握假设、观察、思考、测定、控制、逻辑思维等能力:在实验课上通过一个个实验活动,学生展开讨论思考,并尝试亲手操作,设身处地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认知.

三、在对比概括中深化概念

有比较才有鉴别.把两个或两类易混的概念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也是学习概念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比新旧概念,从而探究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获得系统化清晰化的概念认识.

例如,气体摩尔体积概念本身容易混淆,再加上中学生对化学理论学习的局限性,在具体处理问题时经常出错.我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从中概括出“气体摩尔体积”有关的问题进行质疑,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学生在认识上的偏差,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设计的问题如下:(1)什么叫“气体摩尔体积”?(2)为什么同温同压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相同的?(3)为什么同温同压下,1mol不同的固体物质或液体物质的体积一般是不同的?(4)讨论气体摩尔体积时为什么要强调同温同压?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同样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个课题中都有.有些概念是概念中包含概念,学生对这样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从两个概念的比较之中,找出相互关系,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于混淆.

例如,在讲“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假如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提出以下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要害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为了深刻讲解概念的含义,教师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熟悉上的错误.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篇10

关键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分化;学困生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现状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常关注教授的内容,关注学生牢记的基本概念,而忽视了学生在遇到类同问题的时,如何将已有知识进行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时,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时效性,而忽视了化学概念本身具有的功能;过于注重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概念,而忽略了概念的来源和缘由的讲解;只注重单个概念的教学,将化学基本概念孤立化,忽略了一个概念与其他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概念,在运用过程中,漏洞百出、困难重重;有的教师甚至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一带而过,只强调基本概念的应用,而忽略基本概念本身的意义等。这些基本概念教学都无法使学生将化学知识内化,随着教学逐步推进,化学知识点的不断积累,学生便会对化学学习产生恐慌,进而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高度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

化学学科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自然科学,刚开始学生对化学学科充满了好奇心,保护好这份好奇心对于化学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中尤为关键。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物质变化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学生理解化学实验、掌握化学计算的前提条件,因此学好化学基本概念,对学生学习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起步形成分化,进而形成化学学困生。因此,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重新审视和重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做好基本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设计好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于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基本概念教学中,化学实验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三学生在最初接触到化学的时候,都非常兴奋,表现出了对化学学习的极大兴趣。但是,当学生由化学表象学习转化为理解化学本质的时候,他们又表现出学生的困难,进而对化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化学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成直观的化学现象。比如,在进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一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就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其含义。又如,在进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这两个基础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撕碎纸张”“点燃纸张”这样两个简单的实验完成对两种变化的实质理解。

(二)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提炼、精简、概括,应用通俗语言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概念

某些化学基本概念表述较长,记忆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对概念的分析,找出实质,将其进行提炼、简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概括理解。如化合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变多”;置换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换一”;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双交换、价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特征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等,通过这样的概括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印象,从而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

(三)找关键词,对概念进行“切断肢解”重点剖析,理解概念

若学生在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困难,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情境,对基本概念进行“肢解”,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基本要素,将各个要素渗透、融入到情境里,让学生可以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来解析这一情境,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重点部分进行剖析和理解。这样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还可以使他们掌握如何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解析的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如进行溶液概念的教学中要掌握三个词,即“均一”“稳定”“混合物”。又如,在进行氧化物相关知识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写出已知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如“Fe2o3、Cuo、Co2、So2、p2o5”等,再让学生写出对应的化学名称,“氧化铁、氧化铜、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进而让学生找到这些化合物之间的共同点,学生会发现这些化学式均有“氧化”二字,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

(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将微观概念宏观化,强化直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