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7:27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篇1

一、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问题

认识是基础、是根本。解决认识问题是搞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一些企业存在的工作不到位的问题有许多原因,但首先是或者主要是因为认识不到位。表现在一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内含、地位、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领导、中层管理人员、职工的认识不到位。具体讲主要是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相关性、紧迫性、战略性缺乏正确认识,那种认为企业精神文明建“次要”、“无关紧要”、甚至“没有必要”的糊涂观念依然存在。因此,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不仅是搞好当前建设的客观要求,而且是今后加强建设的主要课题。其基本对策有两点,一是强化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意义、目标、地位、作用的宣传教育,认清精神文明建设既是企业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又是办好企业的重要措施和根本保证。必须把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能深化和加强,不能动摇、更不能后退。二是分层次、多方面排除思想障碍,切实增强员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企业领导干部要重点克服“重经济工作轻精神文明建设”,“信赖物质力量,忽视精神动力”的倾向,站在党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的高度,坚信精神文明建设对经济工作有巨大推动作用的科学原理,牢固确立“是企业领导就要抓好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意识;率先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为工作到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一项伟大事业来抓,作为关系企业生存、稳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企业职工要重点克服“无关、无需、无用”的错误思想,正确理解两个文明的相互关系,真切体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自己息息相关,它同物质一样都是人生的必然需求,认识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利国、利企、利己”的大事、好事、主人事,从而确立“是企业职工就要关心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观念,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建设,在建设实践中受益、提高,并为其增砖添瓦,成为企业双文明建设的栋梁,成为合格的“四有”职工。

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问题

目标是旗帜、是方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至关重要,带有根本性、决定性和指导性。确定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清晰、科学、实际、可行,应把握四个要点:一是目标既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要符合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既不能搞成任何企业都可以套用的通用件,又切忌形成一个可望不可及、动听不实用的纸上文章。二是目标要清楚准确。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具体目标,使之建立在科学、规范、利于操作的基础之上。力争使目标好记忆、好把握,切忌目标笼统而不可行、宏伟而不可靠。三是确足目标要走群众路线,要得到公认、形成共识。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集中群众的集体智慧,取得员工的普遍认同,要反复宣传已确定的目标,使它深入人心,打上烙印;要保持目标的稳定性,切忌朝三暮四,以免职工群众无所适从。四是要建立科学、完备的目标考评机制,切忌出现“有目标无考评”的盲目自流状况,确保目标的实施与实现,进而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

重点是要害、是主要矛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内容是多方面的,搞建设需要统筹兼顾,但更要抓重点、抓突破口。只要抓住重点就能纲举目张,只有突破重点才能推动全局。实践证明抓好重点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定重点要掌握三个原则。一是环境原则。从企业所处的环境上看,它在社会、企业、家庭三者之间处于中间环节,从日常生活的时空上看,员工在企业的活动相对最长,从接触的人和事物上看,员工在企业的机会更多更频。因此,建设重点应在企业中选定。二是需要原则。从企业面临的任务和问题来看,经济工作是它的中心,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而且比较经常,因此建设重点应结合企业的中心任务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来选定。三是职业原则。从企业的社会分工来看,各企业必然有其特殊的职业责任、职业规范和职业要求,违反了就会损害企业、波及社会,有的甚至发生严重后果。因此建设重点应根据职业特点来选定。按照上述原则,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务必要把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作为建设重点,围绕这个重点开展建设。(1)进行职业性质、任务、责任、特点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2)反复进行宗旨教育;牢回树立为社会、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献身的思想观念。(3)征集、贯彻职业道德;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4)建立、执行职业规范;用规范指导员工的从业行为。(5)倡导行业优良传统作风;总结推广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风尚。(6)严肃法纪,坚决依法经营,强化法律观念,惩处违法违纪行为。(7)、实行“承诺制”“信誉制”“公示制”,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造就内外部规范约束环境。(8)归纳并贯彻“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提高整体文明程度。怎样抓重点,要领是把握正确的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注意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采取得力措施重点问题重点突破。二是要把教育、制度、规范、典型、奖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成功率,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动作用。三是对重点问题要加大工作力度,集中力量抓紧抓实,抓住不放;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解决问题不转移。

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问题

活动是行动、是组织行为。开展活动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活动是能把建设目标、重点、形式、效果集于一身、融为一体的组织行为,是企业基本的、经常的建设重心,也是充分体现企业、尤其是党政工领导抓建设意识、态度、水平的标志所在。因此企业要在开展活动上作文章下功夫,在这块阵地、这个舞台上展示业绩风采。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实际、可行、有效。一是要认真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要实事求是,强调符合企业实际、强调针对性、目的性。脱离企业实际的活动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注定是无效的、短命的。主题活动既要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抓住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又能反映和体现精神文明建设本质;力争找准两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要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在“三改一加强”中;在提高队伍素质中,在员工普遍关心的厂风、店风、行风、党风,社会风气中来确定。确定这样的主题内容,活动就会有吸引力、感召力、定能促使活动切实开展起来,进行下去,并能深入发展,使员工从中受益、达到预期效果。二是要选择最佳的形式和载体、活动需要形式和载体,它如同桥和舟的意义,不能小视它的作用。选择形式和载体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群众性,能适合各方面需求,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能促使职工群众积极参与、乐于参与。切忌搞形式主义、搞花架子,那种中看不中用、做表面文章的活动绝对不能搞。从实践中看搞企业文化建设、搞“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理想的、最佳的形式和载体。一些企业把讲树活动进行分解,使之具体化,比如“讲依法经营、树立新形象”;“讲职业宗旨、确立新规范”;“讲三德建设,倡导新风尚”;“讲卫生整洁、营造新环境”。企业应该把这些活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来。三是要讲究活动的效率。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工程,是生产精神产品的过程,它象物质产品生产一样,是要讲投入产出的,要讲成本讲效益,要注意把握三个环节。首先在筹划准备阶段,要作可行性研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防止以往存在的只满足于开展什么活动,不讲活动收效如何的倾向;其次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再次活动要有始有终,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否则将无功而返或者事倍功半,不仅影响本项活动,而且影响今后的活动,乃至整个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篇2

关键词:电力系统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电力企业是国有企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方面负有重大责任和重要使命。近年来,电力系统各单位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紧紧依靠电力系统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堡垒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以电力系统整体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来看,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主流是好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行业管理与地方管理的差异,各电力企业特别是地方电力企业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是:

1.认识不够到位,“重生产、轻党建”思想依然存在。近年来,电力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断探索党建与生产紧密相结合的生产企业党建工作机制,根据“围绕企业中心,服务大局”的党建工作要求,通过领导班子的配备等方式努力形成生产、党建责任齐抓共管的局面。但是,由于电力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基层生产任务繁重,重生产经营轻党建工作的思想仍然存在。有些同志没有认识到党建工作在生产经营中的促进作用,没有正确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考核评价上,单纯地以生产经营成果来评价和衡量党建工作成果。于是,在党建工作内

容的把握上无所适从,党建工作未能落到实处。

2.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缺乏经常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有的电力企业支部党员学习教育无计划、无安排,随意性较大,“”制度不能很好坚持。有的支部,除了上级安排的党课外,再也没有进行过自己的党课教育。有的党员一年仅有一两次党的组织生活记录。少部分党员“先锋”意识淡漠,混同于普通职工。

3.党支部工作制度不健全,未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有的电力企业党支部没有建立党建工作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但缺乏针对性、完整性和严肃性。党支部工作随意性大,工作无计划或虽有计划,但执行不力,检查考核流于形式,缺乏约束、监督机制,党建工作处于一般化状态。

二、科学发展观对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在新的形势下,电力系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促进电力系统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电力系统改革创新,实现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

1.加强电力系统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建设,在组织建设上,就是要结合电力系统行业特征,根据系统各单位工作需要和人事关系,以党员为单位,做好电力系统各基层单位和部门的党组织建设,健全和完善党组织机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的战斗堡垒作用。特别注重培养、吸纳、发展新党员,让一批业绩优秀、业务精干的职工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对一些积极要求进步,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的职工,要严格把关,按照党员发展的标准和原则程序,发展党员,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在系统党的思想建设上,要深入开展以“科学发展观”为主旋律的思想教育活动,结合电力改革和严峻的经营形势,增加电力系统职工危机意识和紧迫感,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题讨论活动,让电力系统职工关心系统发展,坚定解放思想,树立为电力系统改革发展做贡献、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作风建设问题上,一方面要加强认真贯彻和学习《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通过思想教育、自纠自查、总结整改等措施进行作风整顿,树立电力系统争先创优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电力系统要建立预防惩治腐败体制,在实际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建章立制,明确党的作风建设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检查考核,做到职责明确、考核细化、奖惩分明,使整个电力系统党的作风建设有条不紊开展下去。

2.建立健全电力系统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以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促电力系统发展,以电力系统的发展促进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3.电力系统各单位和部门应该与时俱进,完善党建和精神文化建设机制,明确责任,以实际创建活动突出成效。电力系统应该认真学习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学习活动,加强党的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在电力系统精神体现的理论学习,面对电力系统当前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问题,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各类有关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指导文件,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案和文件,把各项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进行细化和量化,明确责任部门、单位,落实到人和目标管理单位,完善电力系统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领导组织机制,注重考核实效,实行绩效管理制度,真正将电力系统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变成广大电力系统职工的自觉行动,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实效,以强有力的实事促进电力系统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4.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带动电力系统发展,以电力系统发展回报社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要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作用,通过各类党组织活动和建设文明建设活动为电力系统发展建言献策,要以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契机,抓出电力系统单位各项效益指标和综合管理目标不动摇,保安全,促经营。另一方面,要以电力系统发展促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扶贫助学、救灾济困活动。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篇3

论文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考核机制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企业不断壮大,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贡献的历史任务。

一、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问题

认识是基础,是根本。解决认识问题是搞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许多原因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存在工作不到位现象,但笔者认为,首先是,或者说主要原因是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内含、地位、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领导、中层管理人员、职工的认识不到位。具体来讲,主要是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相关性、紧迫性、战略性缺乏正确认识,那种认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次要”、“无关紧要”、“没有必要”的糊涂观念依然存在。

因此,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不仅是搞好当前建设的客观要求,而且是今后加强建设的主要课题。其基本对策有以下两点。

(1)强化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意义、目标、地位、作用的宣传教育,认清精神文明建设既是企业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又是办好企业的重要措施和根本保证。必须把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能深化和加强,不能动摇,更不能后退。

(2)分层次、多方面排除思想障碍,切实增强员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企业领导干部要重点克服“重效益,轻精神文明建设”,“信赖物质力量,忽视精神动力”的倾向,站在党的基本理论的高度,坚信精神文明建设对经济工作有巨大推动作用的科学原理,牢固确立“是企业领导就要抓好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意识;率先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为工作到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一项伟大事业来抓,作为关系企业生存、稳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

企业职工要重点克服“无关、无需、无用”的错误思想,正确理解两个文明的相互关系,使他们真切体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自己息息相关。精神文明建设同物质一样,都是人生的必然需求,企业职工认识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利国、利企、利己”的大事、好事,从而确立“是企业职工就要关心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观念,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建设,在建设实践中受益并得到提高,成为企业双文明建设的栋梁,成为合格的“四有”职工。

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问题

目标是旗帜,是方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至关重要,带有根本性、决定性和指导性。确定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清晰、科学、实际、可行,应把握以下四个要点。

(1)目标既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要符合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既不能搞成任何企业都可以套用的通用件,又切忌形成一个可望不可及、动听不实用的纸上文章。

(2)目标要清楚准确。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具体目标。把目标建立在科学、规范、利于操作的基础之上。力争使目标好记忆、好把握,切忌目标笼统而不可行、宏伟而不可靠。

(3)确定目标要走群众路线,要得到公认、形成共识。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集中群众的集体智慧,取得员工的普遍认同,要反复宣传已确定的目标,使它深入人心;要保持目标的稳定性,切忌朝三暮四,以免职工群众无所适从。

(4)要建立科学、完备的目标考评机制,切忌出现“有目标无考评”的盲目自流状况,确保目标的实施与实现,进而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

重点是要害、是主要矛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内容是多方面的,搞建设需要统筹兼顾,但更要抓重点、抓突破口。只要抓住重点就能纲举目张,只有突破重点才能推动全局。实践证明抓好重点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定重点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1)环境原则。从企业所处的环境上看,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企业、家庭中处于重要地位;从日常生活的时空上看,员工在企业中活动的时间相对较长;从人际关系方面看,员工在企业中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机会更多。因此,建设重点应在企业中选定。

(2)需要原则。从企业面临的任务和问题来看,经济工作是它的中心,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很多,因此建设重点应结合企业的中心任务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来选定。

(3)职业原则。从企业的社会分工来看,各企业必然有其特殊的职业责任、职业规范和职业要求,违反了就会损害企业,波及社会,有的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建设重点应根据职业特点来选定。

按照上述原则,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务必要把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作为建设重点,围绕这个重点开展建设。进行职业性质、任务、责任、特点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反复进行宗旨教育,使员工牢固树立为社会、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献身的思想观念。征集、贯彻职业道德,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建立、执行职业规范,用规范指导员工的从业行为。倡导行业优良传统作风,总结推广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风尚。严肃法纪,坚决依法经营,强化法律观念,惩处违法、违纪行为。实行“承诺制”、“信誉制”、“公示制”,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造就内外部规范约束环境。

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问题

开展活动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活动是能把建设目标、重点、形式、效果融为一体的组织行为,是企业基本的、经常的建设重心,也是充分体现企业,尤其是党政工领导抓建设意识、态度、水平的标志所

在。因此,企业要在开展活动上作文章、下功夫,在这块阵地、这个舞台上展示业绩风采。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实际、可行、有效。

(1)要认真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要实事求是,强调符合企业实际,强调针对性、目的性。脱离企业实际的活动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注定是无效的、短命的。主题活动既要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抓住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又要能反映和体现精神文明建设本质,力争找准两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要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在提高队伍素质过程中,在员工普遍关心的厂风、行风、党风、社会风气中来确定。确定这样的主题内容,活动就会有吸引力、感召力,一定能促使活动切实开展起来,进行下去,并能深入发展,使员工从中受益、达到预期效果。

(2)要选择最佳的形式和载体。选择形式和载体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群众性,能适合各方面需求,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能促使职工群众积极参与、乐于参与。从实践中看企业文化建设、搞“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理想的、最佳的形式和载体。一些企业把“讲树”活动进行分解,使之具体化,比如“讲依法经营、树立新形象”、“讲职业宗旨、确立新规范”、“讲三德建设,倡导新风尚”、“讲卫生整洁、营造新环境”。企业应该把这些活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来。

(3)要讲究活动的效率。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工程,是生产精神产品的过程,它像物质产品生产一样,要讲投入产出、讲成本、讲效益,要注意把握三个环节:第一,在筹划准备阶段,要作可行性研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防止以往存在的只满足于开展什么活动,不讲活动收效如何的倾向;第二,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第三,活动要有始有终,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否则将无功而返或者事倍功半,不仅会影响该次活动,而且会影响今后的活动,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五、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问题

领导是关键,是决定因素。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领导,重点也在领导。这是由领导在企业的地位、职责和作用决定的。因为他们既是建设的组织者,又是实践者。解决领导问题说到底是要解决“抓领导”、“领导抓”的问题。

所谓“抓领导”就是抓领导者的自身建设。首先,领导者要带头提高自身的认识,带头参加建设活动、带头做讲三德、树新风的实践者,成为职工的榜样;其次,领导者要加强自身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腐防变、奉公守法、廉法自律,在“五子”问题上经得起考验,在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进攻面前站稳脚跟,做维护党风政风的坚强卫士,当职工公认的文明领导干部;再次要发挥组织、纪律、制度、群众、舆论、等方面的监督作用,使企业领导始终处于有效的管理监督中,敦促领导者保持人民公仆形象。

所谓“领导抓”是指领导者要履行领导建设的职责。一是要解决站位问题。企业领导者依据党规国法,担负起领导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双重责任,一定要站到领导指挥位置上,要像重视和领导生产经营工作一样,重视和领导好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做到两副担子一肩挑,扭转一重一轻、一硬一软状况。二是要解决领导工作到位问题。企业领导者在从事领导工作中必须坚持两个建设同步进行的方针,做到一起规划、一起安排、一起考核,并将其贯彻于领导活动的始终。针对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首先要从加强和改进领导工作入手,有组织、有领导地逐个解决。三是要建立上下结合、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篇4

关键词:精神文明;法制意识;理想信念;学校教育;文化生活

伴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推进,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较之以前均有了很大的改善,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就成了农村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迫切问题。我们在肯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法制意识淡薄,宗族观念浓厚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受教育少,文化素质较低,观念陈旧,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淡薄。农民法律情感往往是几千年法律传统影响的“无讼是求”和“伦理治国”的思想。家族、宗族观念浓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家族、宗族在农村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重建,少数地区的家族、宗族势力迅速膨胀,甚至有取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之势。农村地区在处理矛盾、解决纠纷时,往往不依靠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而是依靠家族、宗族势力,使有些地区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现象比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农村的矛盾,加剧了农村社会的不安定。

2理想信念缺失,乘虚而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面对农村社会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思想的抉择上出现了迷茫。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拉大对农民价值观产生冲击。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也越发凸显出来。市场经济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形式,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增强了农民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竞争意识和利益意识。这种竞争意识与利益意识改变了农村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是非的标准。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价值准则被替代为“重利轻义”的价值准则,从而导致个人主义思想蔓延,诱发金钱至上的不良思想,形成“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又导致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严重危及农村社会风气,不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各种矛盾日益突出造成农民信仰危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日渐暴露,这些问题困扰着农民,使他们迷茫,如果他们长期处于困惑或焦躁之中,就会对社会主义的改革产生怀疑甚至是绝望,这样势必影响他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这可以从近几年趋热,迷信和泛滥现象中得到印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党内腐败、民主制度的缺陷等问题的长期存在,使农民片面看到农村当前出现的腐败现象,以及社会生活中长期存在的不民主不公正现象,使很多人开始怀疑共产党“”的制度的合理性,进而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在社会文化思潮上,文化过度商品化、娱乐化、媚俗化,造成价值领域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不断加剧,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精神认同,对人的信仰产生影响。

3学校教育萎缩,辍学失学较多

近年来,国家采取经费补贴、政策调控等多种方式提升农村办学水平,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首先是硬件投入仍显不足,教育环境较之城市仍有较大差别。大多数农村学校办学设施仍很简陋,无论是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学校教学场地、教育器材、图书资料,还是学校的办公场地、后勤设施,仍显落后。至于实验室、乐器、科技模型、多媒体等“声光化电”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为缺乏。加之农村学校管理仍欠规范,同时农村就读学生的家长大多长期在外务工,缺乏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学生一旦出现问题,缺乏正确引导与人文关爱,加上近年来就业压力增大,教育成本却上升,很多农村地区的学生在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便不再继续深造,转而早早步入社会工作,辍学流失较为严重。

其次,农村地区师资流失现象严重,教师素质难保证。乡村教师普遍专业知识不高,调查表明,仅有20%左右的乡村教师会针对教学问题建立教学案例,并对其进行思考研究。同时乡村教师队伍本就不宽裕,加上其中一部分优秀教师由于原岗位劳动强度大、生活空间小、待遇低下、培训匮乏等等原因,为了自身发展,从农村学校向城市、城镇学校单向流动,这对于原本就师资条件薄弱的农村学校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再次,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水平低,发展缓慢。一方面,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教学资料、实验器材等更新补充困难,同时负责职业技术推广培训的人员,不接地气,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得到接受教育培训农民的认同。另一方面,农民也少有人主动愿意进行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广大农民对职业培训并不感兴趣,认为作用不大,不能得到预期收益。办学力量萎缩,同时生源也减少,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仿佛就进入了死胡同。

4文化建设滞后,精神生活缺失

文化建设的滞后与不到位也是造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出现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

首先,基层组织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在各级政府的发展指标中,经济指标是硬指标,经济发展状况是作为衡量农村干部工作成绩好坏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准,这导致农村管理部门与部分干部只注重经济工作,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一部分干部认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是长期的不易彰显的,所以对文化建设不重视甚至于抛弃。还有一部分干部认为文化建设是国家的事,缺乏主动性。长期忽视的结果就是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健康的文化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农民的思想阵地被不良文化所占领,信息闭塞,观念落后,农村社会弊病丛生。

其次,对文化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十分有限,国家大力倡导的“县县有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这些馆、站本应是农村传播优秀文化的阵地,可如今很多已成了摆设,农民也少有人去当地的文化馆、图书室去进行文化洗礼。同时因为重视不够与经费不足,农村文化队伍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着人力流失与弱化的现象,一方面,农村文化专业干部文化工作技能不强,工资待遇低,愿意从事农村文化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乡镇领导对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经常把文化干部当作勤杂人员使用,派去搞其他工作,使得乡镇文化主管官员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少有作为,文化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些有能力的文化专业人才在本职岗位上得不到上级认同,不能收获成绩,不得不半路改行。

5农民教育虚空,新型农民较少

由于农村地区学校教育的萎缩及文化建设的不到位,造成了农民不仅文化素质提升较低,科技素质也不高,新型农民较长的现象。术的认可程度及接受程度。当前,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并不高。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篇5

关键词: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旗帜

1前言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针,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和平演变的重要战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党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革命战争年代以及建国以后,我们靠强大的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奠定了社会注意物质文明建设的坚实基础。总结过去,思考未来,对几年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总结、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2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问题

认识是基础、是根本。解决认识问题是搞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一些企业存在的工作不到位的问题有许多原因,但首先是或者主要是因为认识不到位。表现在一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内含、地位、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领导、中层管理人员、职工的认识不到位。具体讲主要是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相关性、紧迫性、战略性缺乏正确认识,那种认为企业精神文明建“次要”、“无关紧要”、甚至“没有必要”的糊涂观念依然存在。因此,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不仅是搞好当前建设的客观要求,而且是今后加强建设的主要课题。其基本对策有两点,一是强化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意义、目标、地位、作用的宣传教育,认清精神文明建设既是企业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又是办好企业的重要措施和根本保证。必须把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能深化和加强,不能动摇、更不能后退。二是分层次、多方而排除思想障碍,切实增强员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企业领导干部要重点克服“重经济工作轻精神文明建设”,“信赖物质力量,忽视精神动力”的倾向,站在党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的高度,坚信精神文明建设对经济工作有巨大推动作用的科学原理,牢固确立“是企业领导就要抓好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意识;率先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为工作到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一项伟大事业来抓,作为关系企业生存、稳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企业职工要重点克服“无关、无需、无用”的错误思想,正确理解两个文明的相互关系,真切体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自己息息相关,它同物质一样都足人生的必然需求,认识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利国、利企、利己”的大事、好事、主人事,从而确立“是企业职工就要关心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观念,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建设,在建设实践中受益、提高,并为其增砖添瓦,成为企业双文明建设的栋梁,成为合格的“四有”职工。

3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问题

目标是旗帜、是方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标至关重要,带有根本性、决定性和指导性。确定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清晰、科学、实际、可行,应把握四个要点:一是目标既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要符合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既不能搞成任何企业都可以套用的通用件,又切忌形成一个可望不可及、动听不实用的纸上文章。二是目标要清楚准确。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具体目标,使之建立在科学、规范、利于操作的基础之上。力争使目标好记忆、好把握,切忌目标笼统而不可行、宏伟而不可靠。三是确足目标要走群众路线.要得到公认、形成共识。在确定目标的过程巾要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集中群众的集体智慧,取得员工的普遍认同,要反复宣传已确定的目标,使它深入人心打l上烙印;要保持目标的稳定性,切忌朝三暮四,以免职工群众无所适从。四是要建立科学、完备的目标考评机制,切忌出现“有目标无考评”的盲目自流状况,确保目标的实施与实现,进而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4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

重点是要害、是主要矛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内容是多方面的,搞建设需要统筹兼顾,但更要抓重点、抓突破口。只要抓住重点就能纲举日张,只有突破重点才能推动全局。实践证明抓好重点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定重点要掌握三个原则。一是环境原则。从企业所处的环境上看,它在社会、企业、家庭三者之问处于中j司环节,从日常生活的时空上看,员工在企业的活动相对最长,从接触的人和事物上看,员工在企业的机会更多更频。因此,建设重点应在企业中选定。二是需要原则。从企业面临的任务和问题来看,经济工作是它的中心,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而且比较经常,因此建设重点应结合企业的中心任务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来选定。三是职业原则。从企业的社会分工来看,各企业必然有其特殊的职业责任、职业规范和职业要求,违反了就会损害企业、波及社会,有的甚至发生严重后果。因此建设重点应根据职业特点来选定。按照上述原则,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务必要把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作为建设重点,围绕这个重点开展建设。(1)进行职业性质、任务、责任、特点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2)反复进行宗旨教育;牢回树立为社会、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献身的思想观念。(3)征集、贯彻职业道德;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4)建立、执行职业规范;用规范指导员工的从业行为。(5)倡导行业优良传统作风;总结推广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风尚。(6)严肃法纪,坚决依法经营,强化法律观念,惩处违法违纪行为。(7)、实行“承诺制”“信誉制”“公示制”,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造就内外部规范约束环境。(8)归纳并贯彻“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提高整体文明程度。怎样抓重点,要领是把握正确的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要从解决突出问题人手,注意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采取得力措施重点问题重点突破。二是要把教育、制度、规范、典型、奖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成功率,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动作用。三是对重点问题要加大工作力度,集中力量抓紧抓实,抓住不放;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解决问题不转移。

5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5.1要在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上下功夫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来展开。而服务企业发展建设,要求我们在加强理论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不断为促进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上下功夫。要坚持把企业工作中的矛盾点,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着力点;把企业工作中的起伏点,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研究点;把企业工作的目标点,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落脚点。坚持抓企业发展从抓精神文明人手、抓精神文明从企业发展需要出发的原则,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去团结人、凝聚人、调动人、激发人,才能达到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科学发展内在统一、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

5.2要在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上下功夫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精神文明建设的舞台进一步扩大,责任进一步加重,要求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德”、“能”为抓手,紧密结合“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教育活动,在企业倡导“企业关爱员工、员工忠诚企业”的文化理念,培育员工感恩意识,提高员工法制观念,努力营造企业和员工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创造型员工。需要抓好员工工作生活中突出问题的解决,与为员工办实事结合起来;需要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节俭意识,逐步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需要不断满足员工的文化需求,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业余文化活动。

5.3要在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载体上下功夫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顺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不断充实新内容,摸索新载体。要围绕培育新型员工、建设美好家园、发展先进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创新方式方法,多用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引导的方法,多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同时,要结合实际,在设计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载体时,多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发展的平台,鼓励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

5.4要在大力推进以点带面、全面创建上下功夫

要坚持以点带面、全面创建的工作机制。要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组织企业机关、基层单位融入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广泛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科学确定连片创建的范围、目标和任务,使精神文明创建与地方经济相结合。

5.5要在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能否得到切实加强和改进,关键在于建立领导与管理的新机制。要落实责任机制,明确企业党委主要领导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与干部政绩考核等挂钩;要制定创建规划、管理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力求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便于操作和考核;要建立齐抓共管机制,通过有效形式将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形成党委领导主抓、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责、文明办协调指导,群众积极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格局。要把握好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围绕中心、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广泛参与等四条工作原则,紧密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和发展目标,确保精神文明建设融人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加强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在提高中完善。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篇6

关键词: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精神文明建设是党在十四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我国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有些问题需要提出与解决。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分析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研究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要任务,为以后我国家干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发展提供借鉴。

2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要任务

我党深入开展党员学习教育工作,为党政工作的顺利开展注入了新鲜的力量。我国党政机关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要任务是: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发挥领导班子作用;致力于基层党组织的全面建设;旗帜鲜明的惩恶扬善。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应注重对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认识,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能力与水平。党政在精神文明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工作的宗旨,无论是在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中,党政工作首先围绕的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才能是党政工作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能走的更好、更远。

3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存在问题

3.1党政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不过硬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对党政干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加强党政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然而,现实往往比预想的要严重,很多党政干部没有熟练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和方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也有待提高。甚至有些党政干部观念过于守旧,跟不上当今时代的发展步伐,工作方式和方法不能与实际工作需求相融合。党政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不过硬,是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

3.2党政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认识不深刻

部分党政干部认为做好手上的工作就算很好地完成国家任务,因此就不需要再接受精神文明教育了。还有一些党政机关没有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没有建立明确的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机制,因而导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未能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甚至,有些党政干部根本没有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没有明确相关的宣传和学习制度。这些状况都造成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落后。

3.3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与实际工作相脱离

有些党政机关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时,不能很好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有些党政机关甚至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实际工作完全分离。加强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党政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对党政干部进行积极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如果精神文明建设不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那么精神文明建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4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策略

4.1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内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加讲究实效做好党政干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这是做好党政干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第一,对党政干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坚持创造性的态度以及包容的心态,不断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实际工作相融合。牢牢把握住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层次,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第二,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时要讲究对象,使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落到实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应主动深入基层,使党政干部热心做好各项工作。

4.2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人为本,坚持走群众路线

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群众路线,实际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建设工作来开展。想要做到这些方面,首先要求党政领导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具有感召力的表率不断带动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同时,党政干部要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模范带头及战斗堡垒作用。在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时要以党团组织为纽带,不断将思想教育引向深入,将人文精神更好地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当中,更好地落实国家机关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为党政干部构建一个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工作环境。其次,党政干部要积极担任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任,对下级进行疏通和引导,理顺下级的情绪,充分发挥我党群众路线的作用,及时解决广大群众的思想困惑以及生活、工作困难,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4.3选择好的切入点,不断创新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载体

首先,党政机关要注重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转变形式,注重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寓乐于教,以多向灌输替代单向灌输,不断加强党政干部间的情感交流。其次,将党政机关传统教育活动进行有效利用,加强集中教育、经常性教育和主题教育,在这些教育形式中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广大党政干部引起共鸣。再次,党政机关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要将国家机关实际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采取同步的考核与部署。党政干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服从于当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大局,从而促进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5总结

党政干部作为我国国家管理人员,起着维护国家治安与稳定,促进国家建设与富强,保护群众幸福安康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党政干部出现违法乱纪、现象,这给国家建设与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尽管我国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有些问题需要提出与解决。我们应深入研究我国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现状,明确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明了党政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要任务,为以后我国家干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景辉.新时期如何加强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J].行政管理,2010,(06)

[2]王泽楷.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J].行政管理,2009(04)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篇7

[关键词]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思考等

中图分类号:tU7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075-01

一、引言:

随着电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家相关部门对供电企业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能够为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对电力系统的需求,而且还要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为此,加大党政部门的发展力度,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不容忽视。本文主要对加强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加强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以此来为今后供电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供电企业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1电力企业本身的环境建设问题。员工在企业的活动时间仅次于在家时间,企业环境氛围对于员工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从人际交往的角度上来看,企业员工所建立的人际交往关系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的同事。因此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还是要首先考虑电力企业内部环境建设,并以此为起点进行扩散式建设以及企业统一文化的培养。

2.2电力企业的经济发展问题。企业有着自己的本质需求,其本质需求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完成自己的经济任务。因此,企业只有把本身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在努力完成经济任务的同时针对企业中所存在的理念思想上的问题进行精神层面的教育以及改正,才能有的放矢、获得效果。通过企业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先处理企业的中心问题和重点问题,是企业在建设精神文明的时候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2.3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效率问题。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一样,要讲究一个投入和产出的比值关系,因此也要计算成本和效益。在这个阶段,对于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电力企业要投入足够大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完善,从而获得一个可以预见的明确数值。否则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对于建设精神文明的热情受到打击,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会随之出现问题。

三、供电企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3.1精神文明建设对电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中,企业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大多都认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电力企业中作用不大,可有可无,而实际上,精神文明建设既是企业的一项义务又是企业的一项基本职责,更是企业中的众多员工必须执行的重要任务之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搞上去了,企业的未来发展的理论基础才能形成,为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道路指明的方向,能够让企业有规划的大跨步的前进。

3.2引导企业中员工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当前电力企业来说,高层的领导干部一味的注重生产和经济效益,将精神文明建设这个误区无限扩大,缺乏对员工精神动力的激励,导致员工很难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上去努力工作,从而出现了工作怠慢,主观能动性低的表现。因此,从管理者来说要加强员工对精神文明建设程度的认知,将眼光放长远,通过自身的以身作则来开展精神文明工作,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日常工作看的同等重要,让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深入人心。

3.3建立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一是对企业的精神文明发展要以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形势相对应,从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上来做文章,把精力放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上,一味的复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程度和发展程度。二是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方向要清晰且明确。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要有明确的宏观和微观的规划,要把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宏观和微观统筹结合起来,在不影响总体规划的情况下,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形势提出各项具体措施。三是得到员工的认可。在电力企业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确认的时候要集中广大电力企业员工的集体智慧,取得员工们的认同感。要对经过时间的检验、已经可以固定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进行大力宣传,使之深入人心。同时,在对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进行确认的时候,绝对不可以朝三暮四、朝令夕改。

四、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4.1创建精神文明建设载体。一是企业管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比如在职工中开展有关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职工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还培养了他们爱岗敬业、专研业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将企业的决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企业在作出重大决策的时候,可以告知职工,然后通过合理化建议、金点子行动等方法鼓励职工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但能够使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还能够使职工充分感受到他们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和主人翁地位。三是通过文化娱乐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电力企业要积极修建一批娱乐设施,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娱乐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增强他们的体魄。

4.2发挥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作用。电力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同时,它是资金较密集,技术难度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如果从具体方面来说电力企业的设备、企业管理、人才素质基本上构成了电力企业的的生产力。而这种生产力则还需要企业的先进文化和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来相互维持。若要真正发挥好先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作用就需要先进企业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形成一种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又为文化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思想基础,而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无形的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载体和文化基础。

4.3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共同抓。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广大企业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精神生活的丰富需要在物质文明达到一定基础的时候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抓物质文明建设,形成共同抓的局面。以前有的人认为只要物质文明建设上去了,精神文明会自然的跟着上去,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观点。通过实践证明,只抓物质文明建设,即使物质文明上去了,但没有很好的精神支柱,物质文明也不是长久的。所以,要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4软硬结合,调动职工积极性。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属于软件,需要我们在平时的企业管理中融入进去,通过教育来进行引导。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则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需要大量的资金去投入。现在,许多电力企业为了减少企业成本,往往比较重视软件的建设,轻视硬件的建设。因此,企业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一方面要重视软件建设,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硬件建设。只有这样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五、结语

电力企业要想追赶跨越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唯有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为员工带来经济收入。同时,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重视职工的参与度,让每个职工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让他们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也为企业的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允.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J].辽宁经济,2005(7).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篇8

关键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核心价值体系;文明缺失;精神文明;思想政治教育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经论述过文明问题,研究了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规律阐述了与精神文明有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思想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思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这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全部历史经验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苏联东欧一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新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搞社会主义,一定要有两手,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总之,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推动力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现状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方面。不可否认,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在经历过着三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步走向成熟,随着教育的大力普及,人们的自身素质在不断的提高,这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在日臻成熟的同时它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给当今社会也带来了不少的丑陋现状,甚至是道德的沦丧和精神的扭曲。

(一)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

价值观念的扭曲导致社会风气出现变质。社会风气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神文明状况的一个重要体现,社会风气的变质会让人类文明走向黑暗的边缘。面对当今社会纷繁的现状,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呢?“李刚案”“小悦悦事件”层出不穷。这些让人纠结悲愤的事件让人看到的人性的冷淡。除了人性的冷漠,还有就是权力的遮蔽。撞人丝毫熟视无睹,并用权力来吆喝,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一句话“我爸是李刚”足以彰显出他犯事之前亦是嚣张,出现现在这样的事件是早晚的事。利用权力来压迫百姓,这是制度的缺失,是权力的管理不当,但是在最终的思考中,我们还是应该把这些归结于社会精神文明的缺失,人性的精神文明就这样在权力的放纵中被遮蔽了,这就是精神文明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不足与缺失的某一个剪影。

(二)在教育科学文化方面

面对纷繁的社会现状,科学教育方面也出现了精神文明的缺失。科学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人类发展到这个文明程度便得益于科学的发展。一旦这个关键性的因素出现问题,人们可以想象得出会严重到什么程度。随着社会发展的越来越不真实,打假这个名词也就热了起来。方舟子打假肖传国的“肖氏反射弧”抄袭他人,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学历造假“学历门”西安交大教授“造假门”……这是什么?是对科学的极度藐视,是对人类文明的不负责任。这些问题部分归结于体制,部分归结于文化。但是深层次的还是我们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缺失性问题。细数这些弊端的话估计得说几天几夜吧。还有就是16岁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的辽宁少年张炘炀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的事件中我们能够看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其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责任,李长春曾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仅靠用一些规范来强制约束,转变人们的思想才是最主要的。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每个人都是社会的重要成员,只有我们每个人的素质都提高了,意识到自身行为对社会影响的好坏才能去更好的控制自己,使自己向有益的方面发展。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即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所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刻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发生着实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将二者相结合对于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基础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浸的基本保证,在新形势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我们党在科学分析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得出的基本结论。目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面临着新形势下三个历史性课题的考验,要把精神文明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党的各级组织,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提到重要位置,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的任务,特别是学习和实践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基层,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新的面貌迈入2l世纪。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就不完全,甚至不能存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迷失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进一步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十四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作出了“三个重要、两个关系”的完整概括,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承担着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原则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原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去正确地宣传解释、贯彻执行。如果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就有可能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大大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部分,其中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内容。

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相对不同的目标任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对外则是一面旗帜。我们今天所倡导建设的精神文明是指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基础。它包含着广泛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思想信念、群体意识、管理目标和前进方向。就是要培育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在潜移默化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产生合力。由此看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作用,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丰富。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在现实性上都是中国的,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所特有的东西。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传家宝,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则是我党在新时期的新创造。我们应该把二者充分结合起来,做到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思想政治教育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搞好国家的经济建设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投身到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文选(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9.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333,348.

[3]邢海龙;;学术界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综述[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4]姚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制度保障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篇9

一、相关概念分析

简单来讲,党建就是企业内部关于党的建设工作,是企业所有工作的基础,做好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可以形成良好的内部运行管理架构,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整合,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精神文明建设则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声誉以及文化内涵,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改善以及内部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于构建和谐文明的企业文化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面对新的时代背景,企业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暴露出了一些缺陷和问题,影响了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人员素质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完善,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开始将发展的中心更多的放在经济效益的提升方面,使得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加上部分党员干部本身的素质有待提高,导致党建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理论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执行力,继而影响了工作的实际效果[1]。

(二)创新思维欠缺

创新思维的欠缺是阻碍企业党建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性问题,党员的理论知识相对陈旧,无法实现与时俱进以及和改革创新,加上死板僵化的思维模式以及一成不变的党员活动,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效率较低,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效。

(三)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企业将关注的核心放在了经济效益的提升上,对于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建设成就突出,而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企业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做好内部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自身的稳定健康发展。

(一)强化党员队伍建设

在企业中开展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离不开党员的配合,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党建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成效。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其专业素质和创新意识。具体来讲,可以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内学习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参与其中,不断提升其理论知识,更新党的思想,确保党员能够紧跟时展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应该及时更新思想认识,主动接受新鲜事物,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确保企业党建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2]。

(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

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发展实际出发,对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和落实,强调基层党组织建设。具体来讲,一是应该完善工作责任制度,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个人,明确责任人,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二是应该制定统一规范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评定标准,保证评定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三是应该确保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规范性和制度化,使得各项工作能够实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推动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企业领导高度重视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离不来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企业发展的带动,应该认识到,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推动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必要的市场调研工作,结合市场发展预测,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将党建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同时,应该始终坚持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在深入贯彻落实的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保证良好的工作成效。

(四)推动企业内部稳定

企业想要实现良好的发展,稳定是基本的前提,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可以通过加强企业稳定来开展。一是应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企业党委必须坚持以身作则,强调内部团结,通过民主决策来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应该做好基层员工的思想工作,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和思想动态,使得员工能够安心工作,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3]。

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篇10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阐述,研究了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状况,这些矛盾已经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农村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不和谐的因素已大量存在。”[1]农村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对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一、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必须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三农”问题。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支撑这一判断的数字有: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到2.6万亿元(2005年财政收入已突破3万亿元)。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20个字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专门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战略部署。

我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包含着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邓小平说:“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法律、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没有精神文明,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我党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专门作出的第一个决议。决议中特别强调在广大城乡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风俗习惯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1995年10月20日,中办、国办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各种共建活动。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三大群众性创建活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

中央还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座谈会,分别推广了五个不同类型的典型经验。一是1994年7月和国务院办公厅在红旗渠所在地河南林州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研究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重点介绍了林州人民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经验。二是1996年11月在湖北武汉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重点推广了湖北省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的经验。三是1998年11月、中央文明办在山东省文登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推广文登市立足为农民服务,为农民办实事,引导农民奔小康的经验。四是2000年8月、中央文明办在辽宁省开原市召开了会议,推广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五是2004年11月、中央文明办在海南省召开会议,推广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经验。

所以这些表明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并且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调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统筹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物质文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概念和有机整体,是一个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系统工程,是对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生产发展是基础,生活宽裕是根本,乡风文明是关键,村容整洁是形象,管理民主是保障,展示了一幅幅现代“桃花源”的愿景。

20个字要求都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直接涉及的内容有8个字“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群众性创建活动等诸多方面,实质上就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它又通过其他方方面面来展示并衡量,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的外在表现,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精神层面的要求,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哺育和支撑。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观念、新风尚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传播,所需要的人文精神、创业精神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培育,所需要的舆论氛围、社会环境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营造。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和灵魂所在,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三、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部分城市的快速崛起与广大农村的发展无力是两幅不和谐却相互叠交的画面,加上渐渐拉大的地区差距,让人们看到了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危险。一组资料表明,2004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4∶1,若考虑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为5∶1—6∶1,而改革之初的1978年,这个比例是2.5∶1。有一位专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瑞士驻华大使回国后有人问其对中国的总体印象。他说,中国有3亿多人口的城市和欧洲差不多,8亿多人口的农村和非洲差不多,欧洲加非洲就是中国。连老外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大中国,小市场”。中国人口13亿,只有4—5亿的城市人有现金支付的购买能力,是一个现代消费群体,而8亿左右的农村人现在仍属于现金支付购买能力很低的庞大的半自给群体。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这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在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而且表现在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上,而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设施上的差距则更大。资料分析:农村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占39.1%,远低于城市65.4%的水平;全国还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70%以上的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农村中学生人数是城市的4倍,而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中,农村仅占38%。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多少呢?只有7%。义务教育成了谁的义务呢?本应是政府的义务成了农民的义务。农村的文化建设与农民的需求也不相适应,农村文化落后的面貌几乎没有改变。2004年,农村文化事业费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低于城市文化事业费47个百分点。全国720个县级图书馆没有购书经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6.7%。还有相当数量的乡镇没有建立文化站,有的即使建了也是名存实亡。所以必须用统筹的观念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共享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硬任务

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硬任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是软任务,不是可抓可不抓的事,而是非抓不可、非狠抓不可的事。乡风文明不是一个单一的短暂的实践措施,而是一个多元的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全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300多万个自然村,我省有行政村24847个。我们不仅要着眼长远,更要抓紧当前,既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又不能消极等待,无所作为。抓硬件建设见效快,只要领导重视,投入资金、人力、物力,面貌很快就会变化,而软件建设却不是靠资金和人力物力就能轻易实现的,难度更大的正是人的文明与进步,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而相对于硬件建设而言,软件建设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现在我们面临的一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农民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从事农业活动,集体观念淡薄,集中教育活动难以开展。虽然家庭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改善,即使富起来的一些农村也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二是农民群众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特征日益明显,各种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在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一些不良意识有所滋生,落后文化有所抬头;三是现在农村的人群大体分三个方面:一部分在本地的企业上班,一部分外出务工、经商,留下来的多为妇女、老人和未成年人。特别是前两部分人群,他们对一些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可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环境到内容,从对象到渠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更现实,任务更艰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200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