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文化的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0:24

宣传文化的方式篇1

姜地忠(1978-),男,福建永安人,吉林大学社会学系2004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

【摘要】针对我国近年来性传播途径在艾滋病传播途径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趋势,借用“性的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了这一趋势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提出文化领域中几大文化板块的矛盾与冲突削弱了社会价值整合力度,是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根本性原因。在总结以往和当前艾滋病预防宣传之潜在逻辑特点的基础上,指出遏制这一趋势的根本路径在于实现文化的整合。虽然文化整合一时难以实现,但也应该沿着这一路径,把文化的因素引入预防宣传中,以拓展预防宣传的内容。

【关键词】艾滋病;预防宣传;文化板块冲突;思维方式转换

1艾滋病感染途径的比例变化及其可能引发的严峻形势

据中新社北京2004年7月29日报道,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官员刘康迈指出,中国如不能采取有效干预行动控制艾滋病传播,预计到2010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可能达到1200万。自从1985年中国报告首例艾滋病病历迄今,中国约有1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近年来增长幅度超过30%,大大高于国家制定的10%的控制目标。

2005年11月28日下午,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公布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态势,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我国正处于艾滋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9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5630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1143例,累计死亡7773例。在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传播途径仍以经吸毒传播为主,出现了三种传播途径并存的局面。其中,注射吸毒占40.8%,既往采供血占23.0%,性传播占9.0%;途径不详者占23.4%,估计其中多以性传播为主。”从数据可知,2005年经性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占据的比例最高可能达到30%。而在1997年,性传播在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中还仅仅占5.5%。近年来,性传播途径比例的不断上升是非常值得我们警惕的一种危险趋势。

从国际经验看,国际上艾滋病传播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虽然目前我国主要是以吸毒传播为主,但国外的经验已经表明,从吸毒传播为主转向以性传播方式为主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比如泰国2001年由传播的比例为84.3%[1])。今年的统计数据反映,这种危险趋势在我国已露端倪。如果艾滋病的传播渠道转向以性传播为主,那么其扩散的风险就会大增。一是因为所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最终都会汇集和转化到性途径上来;二是因为“性存在”是人类不可否认的命题,“人类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产生之初,性活动就是最早和最根本的制约对象,与吃(物质生产)相比,性(人类自身生产)即使不是并列地重要,也是紧随其后,甚至可以认为,人类社会就是为了管理这两大基本活动而组织和发展起来的。”[2]既然“性”是人类不可回避的、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如果它成为传播的主要载体,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面临艾滋病扩散的严峻形势。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性的社会网络理论”来解释。“性的社会网络理论”认为:具有多个关系的个体们,实际上是被他们的人际给网络化地组织起来了,也就是说,我和我的(们)的(们),虽然素昧平生而且老死不相往来,但是我们所有人客观上都是存在于同一个几何增大的“性的网状实体”之中(Laumannetal,1994)。如果在任意两个网状实体之间,有某个人与双方都有性关系,那么这两个“网体”就被联接起来,形成更大的“网体”。这样的联接者也就被称为“桥梁人群”(bridgepopulation)[3]。

依据“性的社会网络理论”,只要网络中有一个个体是感染者,至少在理论上,处于网络中的所有个体都存在被感染的风险。所以,有人把“性的社会网络”中的个体与这一网络的关系比喻成大海中的每滴水和大海的关系。对夫妻关系来说,夫妻中只要有一方不忠而处于这个网络中,另一方也就被纳入了这一风险网络中。事实上,艾滋病由最初的个别感染者到肆虐全球,成为世界性问题与危机,无数个“性的社会网络”的连接就是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

面对艾滋病的严峻威胁,特别是面对当前我国艾滋病传播途径中,性传播比例不断上升这一新的危险趋势,仔细思索“性的社会网络理论”所昭示出的可能后果,我们有必要冷静反思出现这一比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国的艾滋病预防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

2文化板块的冲突与矛盾

2.1当前中国社会价值整合力度偏弱

前面我借用“性的社会网络理论”来描述性传播途径在艾滋病传播途径中比例不断上升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而“性的社会网络理论”成立的前提是存在“多性伴”关系。事实上,在当前我国社会中“多性伴”关系已经大量存在,其表现有:、、多性伴、、包二奶、甚至“”等等。随着人们性观念不断趋于开放,以的混乱为其表现的“多性伴”关系正在进一步的扩散。由性观念的不断趋于开放而导致的的混乱,恰恰是当前性传播途径在艾滋病传播途径中比例不断上升的原因,这是人们的共识。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应当弄清是什么原因使得当前中国人的性观念不断趋于开放。

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有两条可供选择的路径: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如果采用个体主义方法论,势必将其主要原因归结为个体因素。但是,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是被更高层次的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塑造和影响,这种观点从迪尔凯姆为社会学确立研究方法的准则时就已明确提出,并在后来的后结构主义理论,以至最近的新制度主义研究范式中都得到一贯的继承和坚持。即使是强调应当以社会行动(其实质是个人行动)作为社会学研究出发点和立足点的韦伯,也坚持认为必须在给定的社会和历史时期的制度框架范围内理解人的行为选择。因此,当前中国人的性观念趋于开放,作为当前我国的一种社会趋势或社会现象,应该从整体主义方法论的视角予以解释。正如迪尔凯姆所言,“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原因,应该到先于它存在的社会事实中去寻找,而不应该到个人意识的状态中去寻找”[4]。

那么,导致当前中国人性观念趋向开放的“另一社会事实”是什么呢?由性观念而表现出来的的混乱,这一社会现象可以用“社会失范”这个概念加以概括。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社会失范现象,原因在于,当前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从“文化堕距”的理论看,在社会转型时期,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变迁速度不一致,由此导致了不平衡、差距、错位,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从价值观念的角度讲,如迪尔凯姆曾指出的那样,在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价值规范、道德体系在新的价值规范面前遭到怀疑,它们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的效力日渐趋弱,而新的规范系统又未能及时建立,人们往往就会不知所从。在迷惘面前,人往往会像弗洛伊德的一元论所论述的那样,遵循快乐原则的本能而行事。所以,由性观念的开放而引起的的混乱这一社会失范现象,所反映的是当前中国社会价值领域社会整合力度偏弱,因为社会失范的发生往往都是社会整合力度趋弱的结果。因此,弄清“另一社会事实”的关键就在于弄清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前中国社会价值领域整合力度趋弱。

2.2四大文化板块及其矛盾与冲突

丹尼尔・贝尔通过分析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揭示了进入后工业社会时,在剧烈的社会变化面前,人们的迷惘与混乱、信仰危机与价值观念冲突的深刻原因。综观当前中国社会的文化领域,同样存在相互冲突的几大主要文化板块:外来文化(主要指西方文化)、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新”文化。这几大文化板块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便是造成当前社会价值领域社会整合力度趋弱,一系列社会失范现象产生的根源所在。

这里所说的外来文化,主要指的是从百年前中西文化大碰撞之后不断涌入的西方文化,其核心的内容是个人主义、理性主义、人道主义等。由于西方文化之所长的科学、民主精神[5]代表了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方向,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大量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的长处。但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中的大量糟粕也随之涌入,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目前,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从社会的正式制度、组织层面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层面,其影响也随处可见。与西方文化相比,以儒家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传统文化,发挥作用的领域日渐衰微,仅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等领域还保持自己的一定影响,而在社会的组织和制度领域几乎不再发挥支配性作用。

在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之外,中国社会存在另外两个有一定影响力的相对较大的文化板块:“新”文化和革命文化。这里所说的“新”文化指的是改革开放后,受西方文化影响在中国成长起来的一类特殊文化。其特点有时甚至可以用不伦不类来概括,比如把革命歌曲翻唱为摇滚,一些影视中用革命术语制造幽默等;再比如,前几年一系列体现西方解构主义主题的贺岁片如《大腕》、《甲方乙方》等,剧中主人公智商挺高,但基本不做大事,既不崇高、也不堕落,其主旨反映出这样一种主题:生活就是游戏、就是玩。虽然“新”文化是一个边缘性的文化板块,但是它对年轻人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

相对以上三个文化板块,影响力最小的板块可能就是革命文化,但它确实存在着。比如在一些社会管理方式、管理制度方面仍使用一些革命文化为指导,再比如一些动员性的口号、标语中还大量使用革命术语,以及刚才所提到的影视中用革命术语制造幽默等等都是革命文化存在的表现。

上述四大文化板块在本质上是相互矛盾与冲突的。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从其相接触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处于矛盾冲突中,从早期的“科玄”、“体用”之争,到现在的“全球化与民族性”之论都是其矛盾冲突的表现。到目前为止,两者都未能实现真正的融合。除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这一对最大的矛盾和冲突之外;革命文化是反对传统文化而起家的;革命文化的集体主义取向与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取向是相矛盾的;“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背离也是显而易见的。总之,这四大文化板块并存于当前我国社会的文化领域,其间的相互冲突与矛盾,削弱了社会的价值整合力度,从而使人们不知何所依从,一系列的社会失范现象由此而生,这便是我们所要寻找“另一社会事实”。

3文化板块冲突启示下艾滋病

预防宣传思维方式的转换

既然当前艾滋病传播途径中,性传播途径比例不断上升的最根本性原因是文化领域的矛盾与冲突,那么,它又给新形势下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提出了什么新要求?

3.1当前和以往艾滋病预防宣传的特点

以往和当前我们艾滋病预防宣传工作虽然形式丰富多样,但其内容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1)传染途径知识的宣传。(2)艾滋病危害知识的宣传。(3)呼唤对生命的关爱。因此,当前的艾滋病预防宣传似乎潜在着这样一种逻辑特点:通过艾滋病危害知识的宣传,触发人们对死亡的畏惧(即让人们明白为什么要预防),唤醒人们的自我保存本能。而传染途径知识的宣传,则是让人了解如何预防,以及如何与病人交往并消除可能存在的对病人孤立。当然,这样的宣传是基础性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面对如今性传播途径在艾滋病传播途径中比例不断上升的新趋势,仅仅沿用这种宣传思维是否足够呢?从弗洛伊德的理论看,生命过程是本能和死欲本能的矛盾统一。当前的宣传方式,其潜在的逻辑特点如分析的那样,侧重点在于触发对死亡本能的畏惧并唤醒自我保存本能。然而,前面的分析已指出,文化领域的矛盾与冲突导致了价值领域整合力度趋弱,由此本能地位上升,才是性传播途径在艾滋病传播途径中比例不断上升的症结所在。因此,新形式下艾滋病预防宣传,如果还仅仅只着眼于生命过程中对死亡本能的畏惧这一端是不够的,与此同时也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具有巨大破坏作用的本能。

3.2新形式下艾滋病预防宣传的新路径

如何正确引导本能呢?弗洛伊德把有史以来的人类文明看成是压抑性文明[6]。因为人的本能具有强烈的冲动作用,如果不对其加以限制,在快乐原则的指导下,它将成为导致社会秩序紊乱的破坏性力量。而人类社会对性本能最重要的抑制力量就是文明或者文化。根据前面的分析,当前性传播途径在艾滋病传播途径中比例不断上升这一问题,根源性的原因恰恰在于文化领域的矛盾和冲突。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就在于实现文化矛盾与冲突的整合,从而增强价值领域的整合力度,使社会能够提供较为一致的价值规范、信仰体系以引导人们的行为。

但是,文化整合的实现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之事。严峻的现实不允许我们等待一种新的较为统一的能够引导人们行为的价值规范体系的完全形成,现实逼迫我们不得不立刻沿着所指出的路径,摸索式地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措施,而这样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比如,中国是以家庭为根基、伦理本位的社会[7],这个特点就是宣传中可以挖掘的重要资源,因为伦理本位的社会轻个人而重家庭,个人隐没于家庭[7]。因此,在艾滋病的预防宣传中,可以突出强调个人作为家庭一分子对家庭中每个人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家庭责任观的宣传,预防人们可能的混乱。再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在思想方面倡导安分、寡欲[5],与西方文化的享乐追求相去甚远;在个人修养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讲求“内圣”等等。传统文化中的这些精华都是宣传中可以用作教育社会成员,特别是年轻一代加强道德修养、价值追求等方面的素材。当然,不仅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可资利用,西方文化中同样有许多号召人积极上进的成分可供我们预防宣传所用。

总之,当我们弄清了文化领域的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当前艾滋病传播途径中,性传播途径所占比例的不断上升最根本性原因。那么,在今后的艾滋病预防宣传中,除了坚持已有的宣传策略之外,势必应当将文化的因素引入到预防宣传的内容中,从文化的角度去拓展出一种新的宣传路径,以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飞跃.中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政策研究[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3,(3):40.

2潘绥铭.社会对个人行为的作用――以“多伴侣”的调查分析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02,(4):140.

3laumann,edward.theSocialorganizationofSexuality[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4.173.

4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5.

5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0,63-72.

6刘少杰.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53.

宣传文化的方式篇2

一、思想观念上的制约

思想意识是做好宣传文化工作的向导,理念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前提。当前,少数同志对思想宣传工作存在四种认识上的偏差:一是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宣传思想文化是软指标,重经济建设GDp,轻思想文化软实力的倾向非常明显;二是用抓经济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抓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以简单量化的指标,指导和推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肤浅表面的数据,判断和衡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效;三是急功近利,求胜心切,在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时,恨不能事事立竿见影,唾手可得;四是在指导思想上过于保守求稳,考虑政治风险多一点,考虑群众满意不满意的比较少。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对思想宣传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一是思想宣传的主动性、能动性不够。二是思想宣传的平台不多,手段陈旧。三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少数同志没有把思想宣传与其它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没有站到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思想宣传,没有理清思想宣传与干好工作的关系,没有充分认清思想宣传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宣传的效果是渗透和体现在其它工作成果之中。

因此,我们必须在思想意识方面有新的提高,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统筹意识,始终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高度,发挥优势、彰显作用。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谋其政、尽其责,做到精细谋事、精心做事、精诚共事,切实做好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工作。坚守站在统领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度,服从和服务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角度,系统的、战略的思考问题,谋划工作,通过系统集成、协调联动,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推动宣传文化工作的发展与繁荣。

二、制度机制上的制约

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长刘云山在同地方党委宣传部长培训班学员座谈时强调,现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环境、对象、领域都发生深刻变化,推进改革创新是提高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必须紧跟时展步伐,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转变思想观念,丰富内容形式,拓展渠道载体,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生机活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现有文化体制一定程度存在党政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等问题。在很多地方和部门,宣传资源分散,阵地和队伍缺乏有机的统一和统筹发展;宣传文化队伍不稳定,各地各部门各自为阵,宣传工作孤立化、随意化、形式化等现象十分突出,未能形成大宣传、大教育、大服务的格局,宣传合力不强。文化资源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文化阵地未能正常运转。许多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多为群众性自发组织,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重主旋律,轻多样化;重思想性,轻艺术性;重政治性,轻亲和性;重民族文化,轻外来文化;重管理,轻搞活的倾向非常明显。

从运行机制上看,工作讲得很多,提得很高,但落实不够,难在抓好个性化,薄弱在结合部上。不少宣传在很大程度上形同说教,脱离实际,隔靴搔痒,不少宣传是口号式、标语式的空话、套话、大话比较多,脱离群众。一味提倡先进性,很少探讨制度改革和机制的深化,结果是越讲先进性越不好讲。有些会议报道过长、过滥,有些讲话穿靴戴帽,内容空泛,有些理论文章长篇大论,缺乏针对性、可读性,要么言之无物,要么繁琐冗杂。有些党报党刊的办报办刊风格,存在着公式化、格式化问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非常单调呆板,缺乏清新风格和清新空气,不仅群众不爱看,而且不少领导干部也很少看,最终只能靠行政命令搞强行摊派订阅,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很大。这样的宣传文化工作,既损害了宣传队伍的形象,又影响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效果。

三、方式方法上的制约

一段时间以来,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一再强调,各项工作都要狠抓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更应如此。随着手机、互联网等新兴传播手段的突起,在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形式、手段提出了更高更求,增大了管理难度。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都是简单的上大课、开大会的单向灌输,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一言堂”和说教式的思想文化工作,直接影响了正面宣传的说服力;表态式的宣传报道都是大同小异,空话连篇,难以让人信服;连篇累牍式的宣传方式也显得不合时宜,不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典型宣传人为拔高,“高大全”式的传统典型离百姓太远。受众对象不分层次,不分行业,“大水漫灌”和“广种薄收”式地宣传思想工作,直接制约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当前,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和又好又快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把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重要历史使命,主动介入、主动融入,为改善民生作为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统一思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只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工作才能在更好地服务群众中焕发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认真克服工作精神、工作状态、工作追求等方面的不足,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反映实际、反映生活,在了解群众的过程中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注重整合资源、合作共赢,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各施所长,各展所能,努力构建“大宣传”格局。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创新理念思路、方式方法、体制机制,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水平。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我们必须克服那种文山会海,繁文缛节,只做表面文章,只做给上级看,不为群众办实事的形式主义。各项工作都要狠抓落实,注重宣传效果,提高宣传质量。要精简会议,以会议促行动,而不是以会议推会议;精简文件,反对文牍主义、烦琐哲学,反对官话、空话、套话。电视、广播、报纸尤其不能宣传形式主义,助长形式主义。新闻宣传要改革,要创新,采取坚决措施,制止目前严重存在的连篇累牍地报道一般性会议和领导同志一般性活动的现象。提倡说短话,写短文,腾出更多的篇幅报道来自实际生活的新鲜经验和新人新事。

四、努力增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责任感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重要喉舌,肩负着教育人民、凝聚力量、激励斗志的重要任务。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要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和检验标准。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用时代的眼光审视其工作,用改革发展的办法推进其工作,用求真务实的精神做好其工作,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宣传文化的方式篇3

按照市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求,今年市委办公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省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着力树牢政治立场,强化思想引领,加强自身建设,为全面提升“三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提供更加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树牢政治立场,持续推进学习教育

1.强化政治立场站位。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要位置,坚决落实“两个维护”,把准政治方向,增强政治定力,强化政治担当意识,涵养政治生态,夯实政治根基,把讲政治贯穿于日常工作生活,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实际行动确保党的理论、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贯彻。

2.强化学习教育。把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坚持焦点不变、力度不减、热度不退,持续不断引向深入。强化集体学习、自学力度,将宣传学习同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专题式、调研式、研讨式等方法,做到学习教育既“入耳入眼”更“入脑入心”。  

3.强化宣传普及。扩宽宣传渠道,完善宣传模式,深化宣传内涵,从力度、质量上提升办公室整体理论素养,从而推动工作质量提升,按照理论宣讲“十进”工作要求,落实进机关、进村镇、进社区、进家庭宣传模式,做到宣传普及有亲和力、有针对性,推进思想文化整体提升。充分运用“理论+网络”等新兴媒体创建学习教育平台,采取自学、集体学习、专题讲座、研讨交流、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增强学习质量效果,形成制度化学习模式。

4.做好重要工作宣传。坚持把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声音,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把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的宣传作为今年宣传工作的一个重点,精心准备参与全市“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见证”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精心宣传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准确宣传全国和省市重大会议精神,深入宣传“一优两高”、打赢“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从严治党等政策举措。

5.加强中心工作宣传。紧跟市委中心工作部署,发挥办公室综合协调和文稿服务工作职责优势,围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精准脱贫攻坚、生态海东建设、党的建设、综治维稳、扫黑除恶、春秋季植树造林等重点工作,做好阶段宣传、节点宣传、重点宣传,确保各项思想文化工作宣传到位。

二、强化思想引领,助推文明城市创建

6.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化“善行海东”道德品牌宣传,开展红色文化、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文明社会风尚等宣传,组织道德模范选树、“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学雷锋、树新风”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做好干部职工、联点扶贫村、共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正向价值观。

7.深化集体性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创新宣传引导方式,拓宽主题教育载体,加强深度阐释解读,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保持文明单位先进作风,大力推动文明单位建设,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化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等宣传引导教育。

8.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明确标准、明确节点、明确时限,着力增强“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工作有标准、限时必达标”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结合全国文明单位标兵建设工作,补齐在创城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及时有效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

宣传文化的方式篇4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肩负着学习实践好和宣传引导好的双重任务。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要方面,作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须认真落实“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努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发展,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生动实践引领和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不断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舆论保证和精神文化支撑。通过学习,本人有三点体会。

一、要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念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始终坚持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和思考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按照“大视野、大解放、大格局、大团结”的要求,着力树立符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规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科学理念。一是树立文化主体理念。坚持把发展第一要义体现在文化发展中,始终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看待文化建设,将其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来认识,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考察,确立文化发展的主体地位,明确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文化自身的发展和繁荣。二是树立文化民生理念。坚持把以人为本核心体现在文化发展中,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积极探索适合基层特点、适应群众需要的新型文化服务方式,组织好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继续搞好“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把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城乡基层。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文化惠民工程为平台,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用优良的文化传统影响社会风气。三是树立文化融合理念。坚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根本方法体现在文化发展中,主动适应当前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拓展文化发展视野,自觉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适应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建立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自觉推动文化与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丰富文化表现形式,拓展文化传播方式,积极抢占文化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不断提高宣传文化的生产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要着力创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文化发展思路

宣传思想文化战要线主动适应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特别是围绕推进推进有经济社会发展“六大战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稳定、惠民生等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全局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由过去的总结概括为主,向超前策划、突出主题、逻辑链接、亮点聚合转变。着眼于凝心聚力、营造氛围,整体谋划、精心设计宣传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纵深式地进行政策宣传、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为增强全市实力活力竞争力营造氛围、提升人气。二是由过去的单向传播过程为主,向多元互动、全过程展现转变。适应现代传媒发展和区域、受众细分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实现宣传舆论的多元素集成、多渠道共鸣、多介质共振,力求整体功能的最优化,让受众在自我分析和认知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三是由过去的说教式、灌输式为主,向渗透式、感召式、以理服人转变。摒弃照本宣科式、传声筒式、上热下冷等宣传教育方式,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提供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精神产品,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由落后的文化生产方式、产业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向新的生产、供给和消费模式等现代经营方式转变。用“市场”的观念和方法、“产业”的眼光和手段、“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强化人才和技术支撑,大力实施“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工程,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宣传文化的方式篇5

【关键词】高校宣传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9-0083-02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它是由宣传者、宣传对象、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等因素组成的。其中,宣传者即宣传队伍,是宣传工作的主体,包括专职宣传队伍和兼职宣传队伍。高校的专职宣传队伍主要是由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和其他各单位宣传科室的工作人员组成;兼职宣传队伍主要由其他间接进行宣传工作的人员组成,如校报通讯员和学生记者。宣传对象从广义来说,凡是接收到宣传内容的人员都称为宣传对象;从狭义来说,宣传对象指一定组织中与宣传者具有组织关系的人员。宣传者运用一定的宣传方式将宣传内容传播给宣传对象,以影响宣传对象的思想和行动,使之对宣传者产生认同感;宣传对象再将受到影响的情况反馈给宣传者,以利于宣传者控制宣传效果。

一、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的矛盾运动决定宣传工作要不断创新

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宣传内容是宣传形式存在的基础,宣传形式是宣传内容存在和表现的方式。两者是宣传工作的两个侧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①高校的宣传内容主要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及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它决定着应采用何种宣传方式。②宣传形式积极影响宣传内容,对宣传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当宣传形式与宣传内容相适应时,宣传效果就好,反之,则会消减宣传效果。③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的相互作用是矛盾运动的过程。宣传内容相对宣传形式而言是比较活跃、易变的,宣传形式相对宣传内容而言则是比较保守、相对稳定的。当某一宣传形式出现后,在一段时期内它是基本适合宣传内容发展的,随着宣传内容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来相对稳定的宣传方式越来越落后于宣传内容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就需要创新宣传方式,才能推动宣传内容的发展,取得预期的宣传效果。

因此,宣传工作首先要根据宣传内容决定宣传形式的原理,在工作别注意宣传内容,不片面追求宣传形式而忽视宣传内容。其次要根据宣传形式对宣传内容有反作用的原理,在重视宣传内容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宣传形式的作用,把充实的宣传内容和恰当的宣传形式结合起来;对于在长期宣传工作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要继续保留,并有选择性的改造利用原有的宣传形式,以适应新的宣传内容的发展。再次是根据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的复杂性,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有利于内容的各种宣传形式,发展宣传内容,繁荣宣传形式。

二、高校宣传工作创新的基本方法

1.充分发挥高校平面宣传媒体的作用,努力营造浓郁的宣传氛围。

高校宣传工作的平面媒体包括校报、学报(社科版)、学习材料、宣传栏、宣传橱窗、阅报栏和布标、传单、海报、倡议书等,是高校的主要宣传舆论阵地,它具有形象直观、易保存、持久性强等特点,但也有更新速度慢、宣传时间滞后等弱点。在发挥高校平面宣传媒体的作用时,具体要做到:

第一,创新高校校报,努力筑牢宣传工作的主阵地。校报是高校的主导媒体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舆论工具,在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繁荣校园文化和培养“四有”人才等方面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首先,高校校报应按照“三贴近”的原则来开展工作,使校报的内容和形式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其次,要按照“创新栏目版面,强化过程管理,丰富报道内容”的思路,不断推陈出新,吸引读者;再次,要扩大校报发行的覆盖面和转变工作作风,主动送报到基层,为师生提供及时有效地信息。

第二,多渠道宣传先进人物,在全校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先进人物和事迹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能起到催人奋进、凝心聚力的作用,高校是人才富集的地方,特别是很多历史悠久的高校培养和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校友和教师,这些是对广大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有说服力的例子,要组织专门力量努力挖掘先进人物和事迹资源,并结合校史编撰、大学生“双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党课教育等渠道,使这些精神财富深入人心,达到育人的目的。

第三,把握布标、海报、宣传栏适度刊出的原则。首先,要摸清宣传阵地的具置,整合宣传资源,提高宣传资源的使用效率。宣传栏、海报栏一般要选择在校园内的显著位置和人流较多的地方,如校门口、校园主干道和学生宿舍区;其次,要把握好宣传的时机。刊出宣传栏和悬挂布标、粘贴海报,一般要在节庆日开始前3天内安装到位。再次,要把宣传阵地的建设与高校的整体形象设计结合起来,做到美观大方、彰显特色、经济实用,使宣传阵地成为高校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注重标志性建筑与主宣传阵地的统一、固定宣传阵地与临时宣传阵地的统一、经典传统与开放创新的统一。

2.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加强宣传工作的感染力。

高校宣传工作要按照唱响主旋律和“三贴近”的原则,不断加强宣传工作的感染力。要注重从实际生活和师生中挖掘典型,树立形象,关注师生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来自基层的教学、科研、后勤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兢兢业业,献身教育事业的事例,还有学生中发奋图强、道德高尚、自强自立的事例,大力营造学术气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宣传用语上平易近人,不高高在上,努力用实在的语言传播党的声音,使广大师生感到亲切、舒服,易于从心理上接受;要稳定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又不断推陈出新,大量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做好宣传工作,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3.加强宣传队伍建设,为宣传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高校要重视宣传队伍建设,从经费、人员上给予了大力支持,配齐专职工作人员,组建兼职宣传工作人员,包括各单位部门的宣传干事、办公室文秘人员、校报通讯员、学生记者等,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选聘、培养、管理专兼职宣传队伍的方法,尤其是对学生记者的管理,可以专门成立校报学生记者团,由校报编辑部直接管理,使他们既得到锻炼,又能为高校宣传工作贡献力量。通过建立健全宣传队伍,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的改革发展大计及时准确地传播到师生当中,畅通高校中上情下达和下情上通的渠道,从而为高校领导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为政策的实行扫清思想障碍,提高高校的科学决策和执行力水平。

4.以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为抓手,不断创新宣传形式。

高校是广大青年学子和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因此,开展一些师生们喜闻乐见、启发思维、引起讨论、青春动感的活动,能够促进学校与师生们的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将宣传内容潜移默化地传播给宣传对象。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专项理论学习、大学生“双学”活动、展览、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红展播、讲座、社会实践等。它具有参与人员广泛、宣传效果直接、气氛热烈等特点,但也有成本高、易流于形式等弱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层层落实,不断创新干部理论教育方式。可以制定学习计划,每年春季学期开展“干部理论教育月”活动,秋季学期开展“干部理论学习日”活动,采取宣传动员、外聘专家讲座、专题报告、参观学习考察等方式,学习内容要贴近实际、针对性要强。

第二,通过“双学”等渠道,抓好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围绕大学教育的实际和时代主题,制定相关学习计划,在“双学”小组中广泛开展论坛、辩论赛、征文等专题学习活动,同时在“两课”教学中讲授相关主题内容。

第三,组织开展高品位、宽覆盖、多形式的,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校园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可以利用国庆、校庆、“五四”等重大节庆时间,开展各种纪念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形成品牌。同时,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把当前的大学生的使命和时代主题结合起来,开展一些主题晚会、系列讲座、红展播、红歌会等活动,为师生献上催人奋进、弘扬主旋律且寓意深刻、制作精良、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经典文化作品。通过以上活动,推进了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向更广和更深的方面发展。

第四,充分发挥高校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展社会服务职能。可以充分结合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走进基层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和社会服务,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民情民意,增强对基层老百姓的感情,同时,还有利于他们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基层排难解困。另外,还可以组织老教授、老专家举办各种论坛讲座,在大众中普及科学知识,从而可以扩大高校声誉和办学路径,为高校赢得社会支持,甚至资金和课题。

5.积极发挥网络优势,拓展宣传载体。

网络媒体是目前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易下载复制的、互动性很强、透明度高的媒体,是高校增强宣传效果、传播学校形象的重要载体,但它同样具有网络管理复杂、风险较大、信息真伪难辨的特点。高校应积极建好校园网站,使之成为和平面媒体同等重要的校园主流媒体。

除以上的宣传方式外,还可以运用校园广播、倡议书、散发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通过不断创新宣传工作,将宣传内容及时准确地传播到各单位部门,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促进广大教医护职工对党的政策和高校中心工作的认同,使他们吃透政策,并将其转化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目前宣传工作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不足

各高校对宣传工作的经费总的来说投入较低,有限的经费投入难以保证宣传工作的不断创新。

2.人员不足

各高校党委宣传部作为开展宣传工作的责任部门,除承担宣传思想工作外,通常还承担着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普法办公室、学风建设办公室、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办公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等的日常工作,工作人员疲于应付一些日常事务,人力不足。

3.部分单位部门和领导对宣传工作的创新重视不够

个别单位部门对宣传工作认识不到位,习惯闭门造车,不注重宣传工作动态;有的单位部门和领导认为宣传工作是形式主义,浪费财力、物力和人力,缺乏支持宣传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许多创新思路难以实践。

总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增强宣传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由之路。宣传工作的创新,要以“三贴近”为切入点,实现工作思路上的新突破;要把高校党委的决策与师生的心愿统一起来,把传统的宣传形式与现代新兴的传媒手段统一起来,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效果,促进高校改革与发展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2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戴元光著.现代宣传学概论.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宣传文化的方式篇6

关键词:基层文化;地域化;网格化宣传

加强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是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如何促进基层文化地域化,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是当前要深思的问题。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加强农村基础文化建设,毕竟我们是农业大国,大部分人口都分散在农村,而且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本来就落后,农民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还有一些封建的、落后的思想干扰,难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本文通过笔者工作经验的累积和文献的借鉴思考,切实提出了利用网格化来促进基层文化地域化的建议,为基层文化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1利用网格化宣传,保证基层文化宣传到户

“网格化宣传”,即是指将每个社区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以网格为文化宣传服务的基本单元,将社区全体居民纳入宣传服务范围,形成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文化宣传服务网络,以网格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类文化宣传活动。[1]

(1)合理划分网格。社区以便于联系、便于服务为基本原则,按每个网格约20~25户的基本规模划分网格。每个网格确定一名负责人,一般由退休老党员或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担任。网格负责人要对网格内的居民做到“进门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沟通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

(2)整合资源优势。各网格组建文化宣传队,由机关干部、社工、社区党员和社区群众组成。同时,充分考虑在职党员的岗位职责、专业特长、年龄结构、能力素质等因素,积极引导其加入网格文化宣传队,实现科学配置、优化组合、异质互补,最大限度整合资源优势。在网格文化宣传队的基础上,各社区还根据宣传工作需要,组建专业文宣团队服务群众。例如,在社区组建由退休教师、文艺骨干组成的宣传艺术团,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形式,协助网格宣传队做好形势政策、公民道德、文明创建等宣传工作。

(3)全程全员参与。网格宣传队每名成员必须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政策法规,把宣教工作作为自身重要职责,推进特色理论、方针政策进社区。网格宣传队对网格内居民面对面、点对点讲解党的方针政策、社区建设情况,联系现实中社区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群众解惑释疑,及时收集反馈群众诉求。各社区精心编印活动专刊并发放到户,形象生动地说明和展示主题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社区的发展情况、社区群众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等,引导居民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形成支持社区建设、参与社区发展的良好氛围。

2创新文化宣传形式,突显基层文化地域特色

街道积极创新宣传载体,通过设立党工委委员社区联络站,推进精神文明宣传进网格,打造网格文化书画楼道等,切实深化网格化宣传。网格宣传队、网格负责人切实担当起“四大员”的责任,努力当好文明宣传员、道德点评员、文体指导员、网格服务员,在各个网格积极发展各类志愿者,广泛开展环保、科普、帮困、助残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知荣辱、明礼仪、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2]

设立党工委委员社区联络站,就是将街道党工委委员按照网格化分工要求,每位党工委委员联系一个社区、服务一个社区,切实帮助基层社区、群众解决一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努力推进和谐示范社区建设。[3]推进精神文明宣传进网格,就是在各网格开展以“服务大家我先行,促进和谐比奉献,争当文明城市人”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有力推动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推动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打造网格文化书画楼道,就是把握住住宅楼楼道这一独特的宣传阵地,切实发挥社区书画协会等团队的作用,以文化创意的形式,借助书画艺术手段,向小区居民开展文化宣传工作,提升网格宣传实效。

3深化地域化宣传,增强基层文化宣传实效

(1)因地制宜、分类施教,在宣教方式方法上突出灵活性。网格负责人与服务对象长期联系,关系密切,熟知服务对象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宣传工作。网格负责人按照年龄特点、文化水平、心理特征等进行分类宣传,实行个性化服务、家常式交流,变先入为主的单向灌输式说教,为情理交融的双向互动式沟通,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4]很多网格宣传人员经常是在茶余饭后、闲情漫步、摘菜聊天中就地就便开展宣传,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讲清道理,在情与理的交融中达成共识,使宣传工作生动鲜活、入情入理。

(2)联系实际、贴近群众,在宣教内容安排上强调针对性。网格宣传队通过走访了解不同居民的所需所求,把握居民最关心的、群众最想了解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服务宣传。如围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针政策,紧扣广大居民关心的低保、计生、环境保护、文化活动及生活中的一些切身利益相关的展开宣传,切实做到以“需”定“宣”。

4结论

十,我们期盼着基层文化建设有个大飞跃,用先进的文化引领基层民众的思想。先进的文化,不但让基层民众从中享受到了文化带来的快乐、幸福,还有效地促进了民风、乡风的转变,社会风气得到了净化,基层民众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用马鞍山市市长张晓麟的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化是‘硬实力’。”“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和文化繁荣是衡量一个地方发展的标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各级政府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让文化领风气之先、时代之先。”才能有效地促进基层文化地域化的建设推进。

参考文献:

[1]杨岁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发展[J].西安社会科学,2010,04(30).

[2]姚广才.基层文化建设浅议[J].攀登,2010,04(05).

宣传文化的方式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新闻宣传;措施

在市场的发展条件下,企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只有在这种形势下才能有更好的进步,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人们对建设的概念不强,而且相对于缺少竞争意识导致企业停滞不前。随着我国飞速发展,市场经济得到较多数人民的认可,企业也在不断的创新,加快人们增强创新意识加大经济建设的步伐,从而提高企业凝聚力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从而诞生,创造独特的体质来提高我国的发展。

1企业新闻宣传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通过新闻宣传的形式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提高企业的整体精神面膜。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通过信息的传播方式,可以给宣传窗口增添不同的方式,比如媒体的使用就会让较多数人成为宣传的载体。只要扩大企业的名气,进行有效的宣传方式,赢得客户的满意,这样才能够让客户有兴趣了解企业的情况,对此进行挑选,这就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人们在选择产品时,可以较好的避免传统意义上的选择,而且通过对企业的实际做出考察,企业的整体发展对企业的产品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对品牌引起重视。通过新闻宣传的形式可以更好的促进人们的兴趣,从而愿意去了解企业发展,从陌生到熟悉过程,可以较好的占据市场又迈进了一步,可以让客户能够清楚我们的产品,树立良好的形象。

新闻宣传的魅力在于可以较好的创造出和谐的气氛。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依赖所以员工的共同付出,而且还需要社会各界媒体的大力支持。新闻宣传工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内部人员,进行开展工作能够较好的让员工全方面的了解企业内容,能够提高自身的发展空间以及企业的价值,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对于客户而言,采取新闻宣传的方式可以让企业的发展情况、相应的观念、价值观和企业提供的产品基本内容就会更加的清楚明了,并且能够提升企业与公众的信任度,达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营造良好的氛围,把企业的发展情况、把企业的营销方法宣传出去、把企业的文化精髓发扬出去,可以促进企业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的发展,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气息。

2新闻宣传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新闻宣传具有弘扬企业文化的宣教功能。实践证明,企业的新闻宣传对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例如: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达到激发员工的劳动热情,教育和激励员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的目的;可以通过宣传岗位劳动竞赛、演讲比赛、职工歌咏比赛等各类文体活动,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还通过宣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使企业与员工同呼吸,员工与企业共命运。

新闻宣传是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建设,既离不开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而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功能就是沟通和桥梁作用,对内,通过宣传企业文化,挖掘、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弘扬典型,加强企业上下沟通,使企业凝聚力得以加强。对外,通过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释疑解惑,理顺情绪,统一认识,协调行动,有利于避免空穴来风,促进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可以说,上级单位和社会各界对某个企业文化的认知、认可、认同等一系列过程,都离不开新闻宣传工作的支持。如果企业忽视内外沟通,故步自封,即使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同。

3新闻宣传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几项原则

3.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原则

新闻内容和企业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要营造出轻松的环境。这样能够较好的增强员工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员工的创新理念,让企业文化能够轻松、愉快的发展。大力加强对员工积极性的培养,提高员工团队意识,,这也是遵循社会主义核心内容,要做好一系列的工作,创造出属于企业文化的环境,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3.2坚持新闻宣传“三贴近”的原则

新闻宣传工作要做到“贴近企业实际、贴近企业文化建设、贴近员工工作生活”,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成长紧密结合,要培养宣传人员善于发现身边的新闻线索,紧扣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长远发展的新闻主题,报道来自身边的先进事迹、典型人物,树立标杆,鼓舞员工士气,凝聚员工精神,把员工的自我成长、自我价值提升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3.3契合企业价值观的原则

企业新闻宣传方面,企业形象的宣传十分重要。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培育是一个缓慢的由内而外的过程,在对外宣传时,不能简单地只注重博人眼球,企业良好形象的传播宣传更加重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影响,增加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客户信赖度,从而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同时,将企业的价值观传播给社会公众,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专业团队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的简单,里面有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存在,在企业宣传配合上,要建立一支能起作用的新闻宣传队伍,这个队伍的人员最好来自基层,了解实际情况,能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在服务中心工作、服务领导决策方面的作用,成为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的重要渠道,成为内部沟通交流、经验共享的重要窗口。做好上传下达、发现和推广经验、有效共享信息、反映问题建议,要明确岗位职责要求,培养信息员工作兴趣,增强企业宣传队伍的使命感,提高工作自觉性。要提供工作便利,为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参加会议、阅读文件创造条件,鼓励信息员深人一线开展信息调研。组织培训交流,通过会议、培训和实战,锻炼和提升新闻宣传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加强业务指导,培养新闻宣传人员的观察力,拥有一双发现新闻的眼睛,总结好的经验做法,要加强自身学习,关注和了解公司决策部署、重点工作和基层需求,提升捕捉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较为长期的工程。通过新闻宣传的形式对整个企业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要积极的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配合,在对其进行宣传内容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宣传,使用不同种类的渠道进行有效的宣传,主动热情,不断的进步,落实到新闻宣传内容中,可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能够让企业在良好的氛围下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唐应斌,王云贵.共建美丽冶金我的家营造“大冶金一盘棋”发展氛围的思考与做法[J].中国有色金属,2015(S1).

[2]构建企业价值体系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上海石化企业价值体系[J].金山企业管理,2011(1).

宣传文化的方式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宣传策略;宣传形式;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宣传已经成为企业的工作重点。如今,企业的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发展需要建立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共识和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思想。此外,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也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建立企业文化,并且进行积极地宣传。

二、企业文化宣传现状

(一)企业文化宣传面临的机遇

1、企业管理职能不断深化。制度是企业运营的基本准则,也是取得各项工作预期成效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国企业正处于重大的战略转型期,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整合内部的多元文化。在这一重大转型期要不断完善企业各项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管理职能,才能满足企业结构调整,实现战略转型的实际需要。

2、企业凝聚力需要增强。企业建立企业文化,并且进行积极宣传,能够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让员工吸收企业文化,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员工能够和谐相处是企业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基础,员工之间若存在一些问题或矛盾不能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进而影响工作效率。企业文化的构建和宣传,可有效解决员工之间的矛盾,促进企业的发展。

3、企业应积极塑造品牌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品牌已经成为一种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培育和提升企业品牌,既是一项重要的战略选择,更是一种迫切的时代要求。企业品牌的背后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人文精神。打造企业品牌必须进一步挖掘企业文化的内涵,弘扬企业精神。

(二)企业宣传面临的挑战

1、企业宣传工作指导性较差。企业文化宣传人员大多数处于基层地位,在制定企业战略方针或战略目标时,宣传人员对方针及目标缺乏全面了解,导致在宣传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工作协调性差,甚至有些企业与宣传人员的交流,仅局限于一年一次的专业知识培训阶段,在平时工作中很少进行信息交流。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岗位的特殊性,工作人员很少有机会了解或学习企业的政策,导致宣传工作不及时或不到位的状况时有发生。

2、企业宣传方式落后。企业在文化宣传、树立形象等工作中需要建立专业性的营销与统一的策划。部分企业在开展宣传工作时仍采用板报、信息栏等传统媒介,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唯书、唯上、不唯实的实际问题在企业宣传工作中仍待解决。

3、企业宣传人员积极性不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多数企业逐渐进入深度改革阶段,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各企业已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视为企业管理层重点工作的一部分,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企业的生机与活力。然后,多数企业仍将利益作为企业工作的重点,忽视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甚至只是把以人为本的原则停留在工作表面,盲目的追求更大的利益,缺少了解对企业员工真实需求,导致员工的辛勤付出却得不到肯定,在企业中缺少归属感;其次,领导与员工交流量少,对决策层下达指令的落实得不到保证,极大地阻碍了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少数企业只注重宣传工作的布置,缺少对宣传人员的切身关注,导致宣传人员无法把精力与与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直接对企业宣传工作的效果与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三、企业做好文化宣传应采取的对策

(一)构建多样化的企业文化宣传形式

牢牢把握企业改革发展的原则,并作为企业宣传工作的重点内容保证其中心任务不动摇。在以企业改革发展为核心的前提下实现宣传工作的多样化,充分利用报纸、微信、计算机等宣传工具,建立健全宣传工作体系。传统的宣传载体受众面小,形式单一,极大阻碍了宣传工作的进行。为满足现代化企业的需求,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技术,例如论坛、微博、网站等,建立起企业宣传工作的新体系。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积极与相关报纸杂志、新闻宣传机构等具有宣传作用的组织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有关宣传的基层部门共同建立起宣传工作网络,实现高效、便捷、安全与通畅于一体的信息通道,实现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工作模式。

(二)明确企业文化宣传方针

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宣传工作作为企业员工自己的文化宣传手段,贴近员工,了解员工,清楚员工的所思所想,紧密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先进典型的形象宣传,为企业的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宣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要紧紧围绕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这个中心,大力宣传企业的企业精神、管理目标、经营理念,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程度,把广大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文化中来。

(三)企业文化宣传应注重沟通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需要企业内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这离不开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如果忽视内外沟通,固步自封,企业文化就没有生命力,也很难得到企业内外的认同。

(四)提高企业图书馆的宣传作用

企业图书馆是企业精神的培育基地,是建设企业高素质员工团队的训练基地。企业图书馆是企业形象的具体表现,也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企业应积极组建富有企业特色的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宣传企业的历史成绩、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战略目标,同时还可得到员工及外界人事对企业的良好建议,以便于企业在经后发展中减少决策失误。企业图书馆是沟通企业内部与社会的桥梁,也是企业文化宣传的有效手段,因此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宣传作用,推动企业的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瑞生.企业文化宣传工作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2014,(12):144-145.

宣传文化的方式篇9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意识支配行为。开展安全工作形势任务宣传教育,筑牢思想上的安全防线,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处处重视安全工作的环境氛围,这是企业安全工作的源头性、根本性、先导性、基础性工程。要努力提高安全工作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努力构建安全工作宣传教育大格局。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构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格局,不仅需要企业管理部门和领导干部从思想上予以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而且需要一系列组织措施作保障。

首先,需要思想上认识到位。综观一些企业所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其中许多事故的发生与宣传教育不到位、针对性不强有一定关系。因为教育不到位,使得少数人思想不重视,认识不清醒,行为不规范,进而给安全生产埋下祸根。教育能够启迪人的思想,武装人的智慧,升华人的认知,规范人的行为。抓实企业安全工作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要使宣传教育工作走在前头,落到实处。

其次,需要组织措施到位。企业要把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范畴,纳入企业职工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检查、统一考核。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党群组织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主动承担宣传教育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共同营造安全工作大宣教的格局。要建立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企业党政组织要定期研究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相关管理部门和责任人要经常性研讨与交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共同推进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

第三,需要领导责任到位。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企业领导人员、管理部门及基层生产单位要切实履行各自应尽的责任,做到组织健全、网络覆盖全面,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企业各个部门和基层生产单位既要制定具体的宣传教育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计划,还要把宣传教育任务进行层层分解、逐一落实,从而发挥宣传教育的整体功能。同时,要定期对宣传教育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宣传教育效果。

二是要努力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安全工作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在创新宣传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

首先,宣传教育内容要丰富。在实施安全宣传教育时,必须把思想观念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安全规章制度宣贯作为日常宣传教育的主线;把先进的安全理念、科学的管理经验、身边的先进典型、岗位实用的基本知识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同时辅之以安全事故案例的宣传教育,使宣传教育的内容紧贴实际,丰富多样,易学易记,实在实用。谨防宣传教育只讲大道理、不讲科学性,只讲普遍性不讲具体性的片面行为,影响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其次,宣传教育方法要灵活。要针对企业连续性生产和一线职工倒班的特点,在时间上灵活安排,方便全体职工参与;要根据企业职工岗位不同、工种不同、文化层次和业务水平不同的特点,在方法上灵活掌握,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在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时,要对职工队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突出重点群体,强化关键要害岗位,采用系统宣传教育与重点宣传教育相结合、日常宣传教育与专题宣传教育相结合、面上宣传教育与个别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大胆采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互动式”、“双向启发式”宣传教育方法,分层次抓好领导干部、机关管理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既注重实用性、适应性,也注重超前性、提高性,不断增强宣传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

第三,宣传教育手段要多样。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能老是采用读文件、念报纸、作报告的“填鸭式”灌输,也不能总是远离生产、远离一线的坐而论道,而是要结合企业的生产特点和职工队伍的实际,采用研讨式、座谈式、竞赛式、表演式、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要针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实际,发挥网络技术在安全宣传教育中方便快捷的优势,采用电子邮件、QQ视频、BBS论坛、手机短信平台等途径进行宣传教育,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增强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及时率。

三是要努力做到标本兼治提升效果。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宣传教育与制度执行并重,坚持事故预防与责任追究同行,尤其要注重超前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把“补牢”工作做在“亡羊”之前。

首先,要建立健全完菩的安全工作管理体系。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整、执行有力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不断修订、刷新与升级,增强制度的时效性。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安全,从根本上、源头上为安全工作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同时,要加大对制度的宣传贯彻与执行,强化安全工作的检查与考核,把安全管理的一切行为都统一于制度规范之中,依照制度兑现奖惩,依照制度追究责任,依照制度推动工作落实,让制度在安全工作中发挥好规范行为、落实责任、推动工作的保驾护航作用。

宣传文化的方式篇10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宣传文化工作,既是一个理论课题,更在于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按照宣传文化工作的内在规律,从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诸方面,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宣传文化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宣传文化工作的各个环节。

树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

在社会深刻转型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多样化、心理活动复杂化、精神需求多元化。因此,我们更需要认真研究,紧密结合实际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和办法,真正使宣传文化工作成为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使宣传文化工作在尊重人、爱护人与教育人、引导人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凸显优势。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强调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并没有错误,但不能因此把文化建设看成附属的、次要的、仅仅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种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显得越来越迫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来看,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是“四位一体”的,同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内容。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来看,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在高新技术发展日益加速的新的背景下,我们特别需要强化文化传播的新理念。要善于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工处理信息,充分开发利用现代传播的特点,创造思想文化交流的主客融合条件和环境,激发大众的参与愿望,要充分发挥利用现代传媒介质,提高宣传文化生产能力与传播能力,拓展人们的文化生活空间。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和道德实践活动,使群众在共建中共享,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要坚持贴近现实,紧扣时代脉搏,融合各种文化艺术元素,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风貌、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让人们在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中享受美好生活。

明确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工作思路

做好宣传文化工作,必须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党和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结合点、共鸣点,由传统的总结提炼概括为主,向超前策划、突出主题、逻辑链接、亮点聚合并重转变,形成强大的主流舆论场和外向化的宣传态势,不断扩大社会影响面;必须实现对宣传对象的提前介入,全方位、多角度、纵深性地报道新闻的背景及发展,倾力打造亮点,系统展现亮点,形成亮点纷呈、相互聚合的局面。

要增强宣传文化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就必须由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宣传教育方式向渗透式、感召式转变,把宣传文化工作融入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融入人们工作、生活的全过程。既要提供大众化、普遍化的宣传文化服务,做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又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受众,提供更多个性化、专业化的宣传文化产品。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由传统的自上而下、单调刻板的单项传播过程,向多元素集成、全过程展现转变。实现宣传文化工作对社会生活全覆盖,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积极探索跨领域、跨地区、跨媒体的集团化、集约化传播,综合运用数字化等新技术、新手段和多种媒体介质和宣传方式,实现宣传文化工作的多元素集成、多亮点聚合、系列规模效应和整体功能的最优化。

由传统的宣传文化生产方式和产业、产品、组织结构,向新的生产、供给和消费模式及其多元产业、先进产品、高新技术、现代架构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是要围绕“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全流程再造”这条主线,用“市场”的理念和方法,用“产业”的眼光和手段,以技术和人才为支撑,对传统宣传文化生态系统、组织架构等进行改造。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取向为导向,对宣传文化产品结构、生产和供给模式等加以调整,使文化在市场中确立和实现自身的现实价值,最大限度地增加宣传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数量,提高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创新实现文化生产力大解放的新的体制机制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完成试点任务、逐步向面上推开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已经确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紧紧抓住转企改制这个中心环节,着力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内驱力;要加强资源整合,打造核心竞争力;要优化改革环境,转变发展模式。

持续推进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的根本,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各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文化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进发。要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加快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打造一批质量高、效益好、规模大的文化龙头企业。还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为文化市场主体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

要以文“兴”产业,依托传统文化底蕴和现有的文化企业、文化艺术、文化人才,不断做强文化经济;要以文“化”产业,有重点地对现有传统支柱产业进行文化再造,增加文化内涵,提升文化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要以文“融”社会,适应社会建设需要,发展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等等,发挥文化的凝聚作用、感化作用、引领作用,使文化充分融入经济社会生活,彰显文化魅力。

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展开系列宣传文化工作,谋划重大宣传文化活动,并通过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形成宣传文化工作合力。通过健全完善宣传文化系统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宣传部与宣传文化各部门的协调机制;通过健全完善新闻宣传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新闻宣传总体策划、协调联动机制;通过健全完善新闻会制度,形成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等等。

探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的工作方式

以课题式设计增强工作前瞻性。宣传文化工作没有前瞻性,就谈不上引导,就会失去应有的效果。因此,需要从全局出发科学判断形势,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选好技术路线。“课题式”工作法强调的是超前谋划、科学设计。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全局性和针对性,防止工作的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

以项目式管理增强工作目的性。项目管理模式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在宣传文化工作中,也要把每一项任务和活动都作为一个具体实在可操作的项目,明确目标要求,制定奖惩措施,层层分解责任,使工作要求规范化,使工作责任具体化,使启动、计划、实施、完成、回馈形成一个连接严密的控制过程,并在过程中及时进行有效调节。

以工程式推进增强工作系统性。实行工程式推进,就是把每一项宣传文化工作作为一个系统构架中的工程来实施管理,努力实现各项工作效率最高化、效能最佳化、成果最大化。面对信息网络社会,宣传文化工作置身于一个更加复杂、开放、互动的“系统”中,必须动员与整合各方面力量和多种社会资源,构筑一个统筹协调、多方联动的“大宣传”、“大文化”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