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1:04

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篇1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原因;类型;诊断;预测预报;防治技术

森林树木生长周期长,少则几十年才能成材,多则上百年,在漫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林业有害生物的侵袭,轻者造成林木生长缓慢、质量变劣,重者整株枯死,甚至大面积死亡,造成森林面积的减少,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林木的生长成材十分重要。

1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森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使得病虫害迅速回升。森林病虫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即使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数代繁殖之后又能迅速传播。此外,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日益频繁,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随之扩大。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多。害虫的遗传特性和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病虫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长期适应使得其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

2森林害虫类型与诊断

2.1根部害虫

根部害虫有鳞翅目的地老虎、鞘翅目的蟒槽和金针虫、双翅目的种蝇以及直翅目的蛾类等,此类害虫栖居于土壤中,取食刚发芽的种子或幼苗的根、茎以及幼芽,或蛀入幼树根内取食,其发生与土壤的类型以及水肥管理、圃地的前作、林木和灌木的种类等有关。

2.2干部害虫

干部害虫主要有鞘翅目的小蠢、天牛、吉丁虫、象甲,有鳞翅目的木蠢蛾、透翅峨和膜翅目的树蜂等。除成虫期生活外,这些害虫的卵、幼虫、蛹等均在树皮下、树干裂缝中或木质部内隐蔽生活。

2.3枝梢害虫

一是钻蛀害虫,即蛀食林木枝梢的昆虫。有鳞翅目的螟蛾类、卷蛾类和鞘翅目的象甲类、天牛等。它们影响主梢生长或主干形成,或使主干扭曲、顶梢丛生,从而降低木材的利用价值,甚至引起整株枯死。二是刺吸害虫。如同翅目的蚜虫、粉虱、木虱、叶蝉等,其若虫和成虫均以刺吸树木汁液为生,可引起枝叶萎缩和枯黄,或形成瘦瘤,严重影响树木生长,甚至造成枯死。

2.4叶部害虫

叶部害虫种类繁多,主要有鳞翅目的枯叶蛾、毒蛾、尺蛾、舟蛾、袋蛾、刺蛾、潜叶蛾、卷蛾、斑蛾,有鞘翅目的叶甲,有膜翅目中的叶蜂,还有直翅目中的竹蝗等,其中枯叶蛾科的松毛虫历来是鲁中地区松林的重要害虫。大多数食叶害虫生活,生殖力强,受气候、天敌等因素的影响显著,近老熟时幼虫食量剧增,因而在发生数量上带有明显的暴发性或周期性,迁移扩散速度快、范围广,林木健康与否都能受害,林木叶片被吃光后常导致小蠢、天牛等干部害虫大量发生。

2.5果实种子害虫

果实种子害虫有鳞翅目的螟蛾、卷蛾、麦蛾,举肢蛾,有鞘翅目的象虫,还有膜翅目的小蜂、叶蜂和双翅目的花蝇、瘦蚊等。这些害虫大多在寄主花期或幼果期产卵,随果实的生长而逐渐发育,取食果轴、种鳞和果仁等不同部位,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发生严重地区常导致种子连年失收。

3森林病害类型与诊断

3.1病害类型

森林病害的种类很多,由寄生性生物所致的病害具有传染性,称侵染性病害;由不良的非生物因素所致的病害无传染性,称非侵染性病害。引起林木病害的生物主要有病毒、类菌原体、细菌、真菌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其中真菌所致病害种类最多,约占森林病害的80%以上,森林的许多毁灭性病害都是真菌引起的;细菌对森林的危害远比真菌轻,已知的严重细菌性林木病害有细菌性溃疡病、青枯病等少数几种;病毒主要侵害阔叶树种,引起花叶病和枯斑,但很少危害裸子植物。

3.2病害诊断

对于森林中的常见害虫,森林病虫害专家根据国内外资料和实践观察编写了大量的害虫检索表,如主要蛀干害虫幼虫类别检索表,从而为森林病害的诊断提供了帮助。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温度、湿度、光照、林木的生育阶段、天敌种类以及人类活动等。一般来说,根据症状可以确定植物是否生病,并且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是病害的症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种寄生病原物在不同的植物上,或者在同一植物的不同发育时期,或者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都可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相反,不同的寄生病原物也可能引起相同的症状。因此,仅根据症状做出诊断并不完全可靠,必须进一步分析发病的原因和鉴定病原物,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4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4.1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将观察材料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结合起来,从而正确推断出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市、县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在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4.2以加强营林防治为基础

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和生态总体入手,首先从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入手,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和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但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单纯依靠营林防治,又不能脱离营林防治而单一地依靠其他防治。其次,大面积纯林是病虫发生蔓延的温床。因此,要封山育林,保护灌木蜜源植物,把单纯林逐步改建为混交林,单层林变复层林,疏林变密林,逐年形成树种多样、林种多样、林分类型多样的森林体系。以护为主,护、繁结合,建立保护区,完善生物群落,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有虫不成灾。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虫口密度增大,则在局部范围内、暂时地辅以其他防治措施。

4.3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关系。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这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它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已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种群结构,利用生物潜能辅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以化防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纯林也应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和益鸟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学防治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如泡桐根颈打孔注药内吸防治大袋蛾,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总之,在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区治理,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以实现可持续控制为目标,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严把检疫关,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协调运用人工、物理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张执中等.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3]陈昌洁.松毛虫综合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4]张星饶.森林病理学研究的生态数学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5]崔彦海,杨彦龙,刘国新等.森林病虫防治策略与方法[J].吉林农业,2010(7):150,161.

[6]吴小芹.大气污染对森林昆虫的影响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1994(3):36-42.

[7]杨培峰,刘云计.浅谈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J].内蒙古林业,2004(12):34.

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篇2

1系统设计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建立基于web的植物保护专家咨询系统,将大量有关病虫害的文字信息和图片资料存储于计算机中,使用户能随时随地进行快速专家诊断,进而查询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本系统是以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为对象提供咨询服务的,农民往往是在病虫害已经发生后想要知道是何种病虫害,如何进行防治,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依据病虫害在农作物上为害症状进行诊断的专家系统。由于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在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水平、网络速度和上网费用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无法进行专业化的鉴定,需要操作简单,通过很少的步骤就能实现诊断和查询,查询过程往往只能依据1~2个最直观的主要症状。在充分考虑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时,遵循操作少、速度快、结论准的原则,确定了查询模式和数据库结构。为减化查询步骤、提高效率,我们设计了菜单分级查询,对每级菜单的数量进行控制,使用户能很快找到需要的信息。由于农作物种类较多,为了便于用户检索,根据天津市农作物种植情况确定主要农作物40余种,并归纳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及果树4个大类,这样使每个大类中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保持在1o个左右。同时,尽量避免使用植保专业术语,并通过使用大量的图片资料,使用户进行直观的认识和比较,减少诊断过程中人为因素产生的失误。

2系统开发

2.1流程

植保专家咨询系统分为专家诊断系统和病虫害查询系统两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提供植物病虫草害的诊断、判别和植保知识的查询、检索。在专家诊断系统中,在进行专家诊断时只需按作物分类、作物名称、为害部位依次进行选择,系统将根据用户的选择,自动列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病虫害为害症状,用户根据实际为害症状进行简单对比就可查询到病虫害名称,进而可以获得相关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资料(图1)。如已知病虫害名称,可直接在病虫害查询系统检索病虫害资料及防治方法,按作物分类、作物名称、为害类别、为害名称依次进行选择,系统将列出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资料,并提供相应的图片资料(图2)。

2.2数据库建立

使用SQLServer2003、2008作为数据库平台,建立web数据库,并通过oDBC形成开放型数据库连接,负责整个网络的数据交换和管理,数据与软件系统分离,所有数据定期进行安全备份。为便于调用分级菜单,建立病虫害编号表和病虫害信息表两个数据表。病虫害编号表按照添加的顺序为作物分类、作物名称、病虫害分类和病虫害名称分别提供一个2位的编码,累加组成一个8位的编号确定每个病虫害,作物分类和作物名称编码累加确定作物编号。如:04030102中,04表示果树,03表示葡萄,01表示病害,02表示黑痘病。病虫害信息表存储的主要信息有:病虫害名称、分类、学名、别名、图片、植物编号、病虫害编号、为害部位、为害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

2.3系统程序编程

系统开发采用internet的协议标准tCp/ip,利用web技术、构件化技术,采用B/S结构服务模式,选用面向对象的aSp为实现语言,VB、VC、pB、JaVa和Delphi等作为专业平台开发工具,与用户之间通过web交流数据。

2.4后台管理系统的开发

建立基于web的B/S结构的后台管理系统,使管理员可随时随地进行系统维护和管理,建立病虫害分类管理系统和病虫害信息管理系统。在病虫害分类管理系统中,依次选择录入作物分类、作物名称、为害类别、为害名称,自动产生每个病虫害编号和作物编号,存储于病虫害编号表;病虫害信息管理系统,选择相应的病虫害分类和名称,录入病虫害学名、别名、为害部位、为害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信息,并上传相关病虫害图片,存储于病虫害信息表。

2.5系统的应用

植保专家咨询系统包括病虫害查询和专家诊断两方面内容,既能提供植物保护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也能提供植物病虫草害的诊断、判别和防治。在进行病虫害资料查询时只需按作物分类、作物名称、为害类别、为害名称依次进行选择就可实现对病虫害信息的快速查询;在进行专家诊断时只需按作物分类、作物名称、为害部位依次进行选择,系统将列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病虫害为害症状,根据实际为害症状进行简单对比就可得到病虫害名称,进而可以获得相关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资料。为了使植保专家咨询系统做到图文并茂、生动、真实,本系统还增加了大量病虫害图片资料,对用户进行专家诊断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本系统现已收录了天津地区常见病虫害240种,其中病害140种、虫害100种,各类病虫害图片800余幅。

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篇3

【关键词】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基因工程

theplantBiotechnologyapplicationsinplantprotection

abstract:withtheincreasing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biotechnologyhasbeenwidelyusedinplantprotection.theapplicationofbiotechnologyismainlyreflectedinmanyways.thediagnosisanddiscriminationofplantvirusesandpathogenichavepromotedtheprocessofplantvirusmanagement.thebreedingofpestresistantseedshaseliminatedthepestdamage.thegeneticengineeringpesticidehaseffectivelyavoidedtheadverseeffectsofchemicalpesticides.thecultivationofherbicide-resistantplantshaveresistedtoinsectpests,andbio-technologyhasgreatlypromotedtheuseofplantprotectionintheseareas.

Keywords:Biotechnology;plantprotection;Geneticengineering

伴随着国内外对植物生物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生物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植物保护方面。生物技术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或者生物有机体来制造或改进产品、改良品种,或者通过培育微生物等过程以达到为人类服务目的的一种技术。生物技术主要涵盖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以及酶工程技术。植物生物技术在针对植物病毒和病源的判别和诊断、植物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上具有安全、高效、选择性强、无污染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植物保护过程中。

一、对植物病毒和病源的判别和诊断

生物技术应用于植物保护中,能够快速而有效地进行植物病毒和病源的诊断。单克隆抗体技术就是一种用于对植物病毒和病源进行诊断的技术,这种技术与各种免疫标记技术相互结合,就能够对病源进行快速而精确的诊断分析,促进了植物病毒的治理。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积极运用为诊断和判别植物病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现已经制备了很多种植物病毒单克隆杂交瘤的细胞株,例如各种像烟草花叶病毒、葡萄扇叶病毒、黄脉病毒等。我国在植物细菌病害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水稻白叶枯病、青枯病、葡萄扇叶病毒、马铃薯青枯病单克隆抗体的等很多种植物病源的单扛杂交瘤柱系,极大地促进了生物技术在植物病源诊断上的应用。

二、培育无病种苗

近些年来,我国在抗病虫育种的基础上,积极地运用生物技术,创造并选择利用植物群体内新的遗传变异,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生物技术应用于选育抗病虫植物和培育无病种苗,是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为了保证各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对有害生物病、虫、杂草的抗性和耐力,使用组织培养的方式,通过无性系突变体来筛选新的抗病虫材料或新抗源,获得无病毒苗,进而获得抗病虫的植物,用体外栽培植物的离体部分来消除病毒的侵染危害,生成没有病毒的完整植株后,再将植株的种子进行繁殖,通过这种无性繁殖就能获得没有病的的种苗,免除了各种病虫的危害[1]。

通过花粉粒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获得植株的单倍体,利用单倍体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新的、高纯合材料,从而诱导、筛选出具有抗性的植株。另外利用茎尖脱毒技术也可以繁育出像薯类、果树、花卉以及某些蔬菜等无病毒种苗,极大的保证并提高了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发出抗虫转基因水稻,同时我国也在积极研究,已经开发出抗叶枯病和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转基因植株,这种生物技术应用于实践,能够有效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三、研制基因工程农药

生物技术在微生物农药开发中的应用,能够代替化学农药而起到防治害虫的效果。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进行的病虫害防治,长期以来大量使用有机农药,虽然起到了杀菌防虫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因单纯依靠化学有机农药,并且使用浓度严重超标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恶果。例如农药的过度使用,使得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害了害虫的天敌,从而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链;长期使用农药,使得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形成了恶性的循环;农药残余严重,破坏了土壤环境,同时也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鉴于有机化学农药带来的各种问题,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也呼之欲出。随着各种生物杀虫剂和生物杀菌剂的相继研发成功,诸如假单胞杆菌型、莓力菌杀虫剂以及枯草杆菌杀虫剂等的使用,极大的避免了有机化学农药产生的危害作用。利用昆虫重组病毒防治害虫,可以利用寄生在昆虫体内的昆虫杆状病毒,如果将此病毒的基因中插入和表达外源基因如节肢动物或细菌来源的昆虫毒素、昆虫激素或酶,就能够扰乱害虫内部的代谢平衡,从而达到了灭虫的目的。另外许多微生物农药也在积极的研发过程中,利用产素细菌能够防治各种因植物细菌而产生的病害问题,这种方法主要是先从土壤根围的细菌中筛选出对水稻或者蔬菜等重要病原细菌,然后选择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拮抗菌株,这种拮抗菌株由于能够产生较强的拮抗蛋白而起到了抑制或预防作物细菌病害的作用。在这种引进拮抗菌株进行植物的病虫害防治的进程中,从植物体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筛选增产菌,而增产菌的代谢物对改善植物生理代谢又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之微生物农药具有高效、无毒、无公害和无污染等特点,对于病虫害防治和环境保护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四、培育抗病虫和抗除草剂植物

作为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因此能够把一个植物细胞通过生物技术方法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进行抗病虫植物的培养,可以利用动物毒素基因的导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此类方法是将一些昆虫的毒素基因导入到植物中,害虫一旦咬食植物的同时就吞入这些细菌,从而就会被杀死[2]。培养抗除草剂植物是通过将破坏除草剂的基因导入到植物中。研究者已经从吸水链霉菌分理处一种能够破坏破坏除草剂的基因,将这种基因导入到烟草、马铃薯和番茄的植株后,这些植株就对常用的除草剂产生了抗性,这样就使得这些作物避免了除草剂产生的药害作用。

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篇4

关键词:专家系统;病虫害诊断;;无公害

中图分类号:tp1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8-4413-03

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Basednon-pollutedHot-peppersexpertSystem

CaiYing-ying

(HenanVocationalCollegeofagricalture,Zhongmou451450,China)

abstract:thissystemusesmodulardesignconcept,fromtheangleofusers'demand,bedividedintoknowledgequery,expertdecision-making,onlinequeryinteractionandmanagementbackgroundfourmodules.non-pollutedhot-peppersexpertsystemdevelopmentaimedatresolvingthehot-peppercultivationandmanagementproblemsarisingintheprocess,mainlyforfarmersandagriculturaltechnicians,forthepopularizationofagriculturalskillsprovidesaplatform.

Keywords:expertsystem;pestdiagnosis;;non-polluted

1研究背景

计算机在当今社会已经被各个领域所广泛应用,人们已经从最初的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发展到现在的使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维进行判断、决策等方向。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专家系统作为它的一个重要分支,从诞生到现在这几十年来,在医学、机械、军事、农业、环境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专家系统开始被应用在农业方面。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了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农业信息化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专家系统的发展和国外很多发达国家之间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我国研制的农业专家系统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总体开发研制技术水平不够高,和军事、医疗卫生等研究成果相比之间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对系统的二次开发认识不够,单纯强调当前的应用。

2)应用和开发没有很好的联系在一起。由于一些农业专家系统只是根据某一地方的生产实际开发出来的,适用面窄,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信息旧,数据库不能及时有效更新,更有一些系统开发出来没有投入使用,浪费财力。

3)专家系统知识库不够完善,推理机制有待提高。相当一部分系统只能解决最简单的常识性问题或判断,对于用户提出的一些问题不能给出详尽而准确的解决方案。还有些单位只是注重硬件建设,对于资料信息的收集不够重视,从而使系统的利用价值大打折扣。

2所用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microsoft推出了.net开发平台,以技术开发的计算机软件优势越来越显著,专家系统领域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跨越。正是由于的适应性强、简单易学、便于管理等特性,使其成为软件开发的首选工具。

无公害辣椒专家系统在构建结构体系上,从用户角度分析,要使用户方便、快捷地访问该系统;从系统开发角度分析,该系统要便于维护、更新,降低开发成本。所以无公害辣椒专家系统是基于B/S三层结构体系(即浏览器/web服务器/后台数据库系统)构建的。

从系统实现角度来说,无公害辣椒专家系统基于microsoftwindows2003Server操作系统,采用技术和C#编程语言进行开发,使用SQLServer2000管理后台数据库,利用技术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从而增加系统的可扩展性,便于更新维护。为提高系统安全性,采用了.net身份验证、mD5加密技术和随机验证码机制。

3专家系统设计

3.1系统设计思路

无公害辣椒专家系统基于模块化设计的理念,以当今实际应用开发中比较受宠的“浏览器/web服务器/后台数据库系统”三层体系结构为基础,结合相关技术开发设计,具有信息查询、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留言等功能。用户使用浏览器打开页面并登录系统后,可以学习辣椒种植相关知识,还可以对自家辣椒进行病虫害诊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给专家留言;同时相关授权专家也可以登录系统,对知识库进行维护更新,并解答用户留言。可以通过浏览器实现对该系统的管理及运行维护等操作,其核心部分是后台数据库系统。

在B/S三层体系结构中,第一层为表示层,用户通过浏览器连接页面来实现与专家系统的交互,如无公害辣椒的病虫害症状、栽培管理状态等信息的输入,诊断结果、防治措施的输出等;中间层为应用层,通过该层可以将用户和数据库联系起来,web服务器、推理机、解释器等都处于这一层,用户输入的信息在该层被接收处理,数据处理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关数据,并把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第三层为数据层,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位于这一层,应用层中推理机所用到的专家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则都存放在该层的数据库中。知识的获取以及专家的决策判断是无公害辣椒专家系统的主要功能,这两大功能主要依靠B/S三层体系结构中的应用层来实现。

无公害辣椒专家系统的这种三层B/S结构,将系统的页面结构定义与实现存放于前两层,将页面上的大量数据存放于第三层的数据库中,而把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放在第二层中,便于我们对知识库中的数据进行更新维护。由于将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存放在了服务器端,这样客户端只要装有浏览器,就可以运行该系统,大大降低了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成本。

将服务器构件挂接在web服务器端,围绕后台数据库这个核心部分,通过浏览器实现对无公害辣椒专家系统的运行及管理。用户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即向web服务器发出Http请求,web服务器响应后,对用户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如果处理过程中需要访问后台数据库则利用技术获取数据,并进行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转换为HtmL语言返回给浏览器。正是采用了这种三层B/S结构体系,可以实现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同一个服务器,即实现多台计算机联网同时运行该专家系统。

3.2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基于的无公害辣椒专家系统具有辣椒专家技术知识的查询、病虫害诊断及与相关辣椒专家的沟通等功能。该专家系统由辣椒专家技术知识咨询系统、辣椒专家决策系统、专家在线互动平台和后台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专家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实际应用过程中,共有普通用户、相关授权专家以及系统管理员三类用户使用该无公害辣椒专家系统。其中,普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web浏览器浏览辣椒栽培的相关技术知识、进行病虫害诊断与防治,还可以给专家进行留言;相关授权专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web浏览器对系统知识库进行维护以及处理用户留言信息;系统管理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web浏览器对整个系统进行维护工作。

3.2.1辣椒专家技术知识咨询系统

辣椒专家技术知识咨询系统包含辣椒概述、生物学特性、品种介绍、品种选择、栽培与管理、无公害生产技术和采收贮运加工等知识,用户可以轻松地通过web浏览器对辣椒栽培与管理过程中的专家技术知识进行咨询,这些功能是由动态页面和数据库技术来实现的。

3.2.2辣椒专家决策系统

辣椒专家决策系统主要进行辣椒品种的选择、病虫害诊断。辣椒品种很多,不同品种在口感、产量、质量、用途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所以系统在进行品种选择时分别从用途(干制加工、鲜食)、熟性(晚熟、中熟、早熟)、抗性(抗病毒性、抗逆性)、辣味程度(辛辣、微辣、辣味带甜)、品质等方面为用户推断出较为适合的品种(如图2所示)。用户可以只输入一种选择条件进行推理,但是系统会推理出来很多类似品种,用户输入的选择条件越多,系统推理出来的结果(即决策出来的品种)精确度越高。

用户通过辣椒专家决策系统可以进行病虫害诊断,并根据系统所得出的诊断结果进行治疗防治,具体诊断流程如图3所示。用户可以选择是从症状来诊断,根据具体发病部位、症状得出诊断结果及防治方法;还可以直接从虫害形体来诊断,根据害虫的虫期、特征得出诊断结果及防治方法。

3.2.3专家在线互动平台设计

专家在线互动平台主要是用户与相关授权专家交流的平台。注册用户在登录系统后可以给授权专家留言,如辣椒栽培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等;而非登录用户只可以查看相关留言及专家回复。用户留言要经过相关授权专家或系统管理员在后台审核后才可在留言界面中显示,未经审核的留言则不会显示在此留言版上。

3.2.4后台管理系统设计

只有相关授权专家和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对无公害辣椒专家系统进行维护、更新、管理等工作,其他用户无权进入后台管理系统。授权专家和系统管理员通过用户名、密码登录后台管理系统。鉴于系统安全性考虑,将对密码运用mD5加密技术,并且增加随机验证码,进一步提高系统安全性。

由于该系统采用三层B/S体系结构,系统数据库与推理机构相互分离,所以,只要相关授权专家或系统管理员登录后台管理系统后,利用简单、基本的电脑操作就可以实现对专家系统的更新与维护操作。

4专家系统的实现

无公害辣椒专家系统具有专家知识咨询、品种选择、病虫害信息查询、病虫害诊断、用户与专家在线交流和后台管理等功能。用户在登录系统首页后,可以查询辣椒栽培专家知识、辣椒病虫害信息并与专家交流,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辣椒品种选择,根据提供病害信息进行病虫害诊断。无公害辣椒专家系统首页如图4所示。

用户可以根据辣椒的用途、熟性、辣味程度、抗性及品质这几个方面来选择辣椒品种,如图5所示。

根据导航栏中选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在提供的目录选择是从病虫害症状诊断还是从虫害形体进行诊断,然后再选择发病部位(如图6所示)或虫体特征(如图7所示),在系统所提供的病征中选择最近的病征进行添加,系统将会给出诊断结果。

辣椒病虫害查询包括病症模糊查询和病虫害精确查询。辣椒病症模糊查询要求用户输入病虫害症状完整或部分关键字(如图8所示),系统可以检索到辣椒发病虫害名称,包括症状、病原物、发病条件防治方法。病虫害精确查询是通过输入病虫害名称得到病虫害的详细资料及防治方法。

5结论

辣椒在我国有着大面积的种植范围,有很大的需求市场。近年来,绿色蔬菜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这就要求无公害生产技术快速推广。但是农业技术人员数量的有限,不能够满足农民需求。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农民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一些辣椒种植管理的相关知识,无公害辣椒专家系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无公害辣椒专家系统基于系统工程的思想,把辣椒生产管理专家的技术知识、相关经验更系统、形式地展现出来。无公害辣椒专家系统将专家系统技术中合理运用了技术,使专家系统在构建、实现、维护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由于专家技术知识经验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加之不同农业专家解决问题的特点等因素,通过无公害辣椒专家系统可以将辣椒专家的经验性知识很好的运用在农民的生产实践当中。

无公害辣椒专家系统是将传统的病虫害诊断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可以为目前的辣椒种植人员提供服务,同时也为专家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该系统的可移植性较强,可以据此框架开发其他农产品专家系统。

参考文献:

[1]袁涛,马超.基于案例推理的水稻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9,12:22-24.

[2]祁业凤,刘平,刘孟军.枣智能专家系统数据库信息化推广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351-354.

[3]周辉,方建军.基于数据库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1):38-40.

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篇5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其中恶性疟发病凶险,一旦误诊、误治,极易导致死亡。今年,我市到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打工返回人员中已陆续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人25例,其中恶性疟病人14例且已出现死亡病例,我市的疟疾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或杜绝疟疾死亡病例的发生,现就进一步做好疟疾防治工作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疟疾防治工作

疟疾是一种易反复、传播快、危害大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稍有松懈,就可造成疫情回升,甚至暴发流行。我市于年经考核验收达到国家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此后疫情基本稳定。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外来输入病例不断增多,新感染时有发生,存在疟疾重新流行的危险。

各县(市、区)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认识疟疾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克服麻痹思想,切实加强对疟疾防治工作的领导,加大疟疾防治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基础和条件做好疟疾防治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诊治水平和能力

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对相关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员,开展疟疾诊疗知识培训,使其熟悉掌握疟疾的症状、诊断、治疗等内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利用各种方式,切实提高本单位医务人员疟疾病例的发现意识和诊疗水平,要主动询问就诊的发热病人是否有赴疟疾高流行区旅游、务工史,并根据结果及时开展疟原虫血检项目。特别要加强恶性疟诊断治疗方面的培训,保证恶性疟病例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或杜绝疟疾死亡病例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乡镇以上医疗单位都应具备疟原虫镜检能力,设立疟原虫镜检站,以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为镜检对象,采血镜检疟原虫。镜检疟原虫阳性病例,按查到的疟原虫虫种作出间日疟或恶性疟等诊断。

三、加强监测,密切关注重点人群

各县(市、区)卫生局要主动与劳务输出公司、旅游公司和公安局等部门联系,及时获得自疟疾高流行区返乡的人员信息,并向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增强防范意识。

针对当前疟疾流行的新趋势、新特点,认真组织开展以流动人口为重点的疟疾主动监测工作。乡镇卫生院要与村卫生所负责人签定省卫生厅印制的《承诺书》,及时登记本辖区内到非洲、东南亚、南美等疟疾高流行区从事经贸、援助、劳务和旅游的人员信息(姓名、性别、住址、所到国家名称、返乡时间、联系方式等),加强对上述重点人群的监测。对所有就诊的自非洲、东南亚地区的归国人员以及往返于、等疟疾高发区的人员和就诊的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均要进行疟原虫镜检。

四、做好疫情报告,规范病人的治疗和管理工作

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篇6

【关键词】恙虫病防治浅说

我所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它的东面和东北面与保山市的龙陵、腾冲两县相邻,南面、西面和西北面均与缅甸联邦接壤,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德宏州为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年降雨量1400—1700毫米。最高气温38.8℃,最低气温-2.1℃;无霜期平均280天左右;年日照2281—2453小时。全州境内山岭纵横,草木丰茂。这种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特点,为恙虫的生存与繁殖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因而,在我们德宏地区,全年都有恙虫病的发生,且每年的6—11月尤为集中。所以德宏地区是全国恙虫病发病率比较高的地区。而近年来,我州恙虫病的流行呈现出病人有所增加、疫情有所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是近年来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恙虫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恙虫病的诊断技术逐年提高,一些误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得以确诊;二是1990年后我国恙虫病疫情报告制度被取消,临床医务工作者及防疫部门可能对该病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对其防治有所放松,以致疫区发病数有所上升;三是自然资源的无度开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原始植被破坏后出现的次生植被,很可能会逐渐形成恙虫病疫源地,造成疫源地的扩散。此外,据我推测,恙虫病疫源地的扩散还可能与我州独特的气温、湿度、地理环境的变化等有关,从而造成了具有传播恙虫病能力的传染源大量繁殖,同时也适应了恙虫病病原体的孳生,使恙虫病新的疫区不断出现。当然,根据生物遗传变异的特点,也不排除病原体本身发生变异的可能。因此,恙虫病扩散流行的趋势应引起我州卫生行政部门及广大防疫与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其实,恙虫病也不是一种什么新的疾病,早在公元313年,我国晋代医学家葛洪曾作过这样的描述:“人行经草丛、沙地,被一种红色微小沙虱叮咬,即发生红疹,三日后发热,叮咬局部溃疡结痂”,这即为现代的恙虫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恙虫病是由恙螨幼虫叮咬人体后传播一种病原体,即恙虫病立克次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发热、叮咬处有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严重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死。恙虫病虽有较大的危害性,但它是可防可治的,其诊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进行病原治疗,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氯霉素、多西环素等)及对症支持治疗,疗效显著。对于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的重症恙虫病患者应在病原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对已确诊恙虫病患者的用药,我一般不用氯霉素和四环素等副作用较大的药物,而是选用多西环素、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何以这样做呢?因为恙虫病立克次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其繁殖而治愈病人。所以,很多人都将氯霉素作为治疗恙虫病的特效药而首先选用。但氯霉素最突出的不良反应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包括可逆性血细胞减少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剂量大、疗程长更易发生,治疗过程需要多次复查血象,注意粒细胞是否下降。对肝肾功能不良、g6ph缺陷者、婴儿、孕妇必须慎用。而四环素类中,多西环素较四环素作用强2-10倍,脂溶性较大,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分布于全身,且吸收不受食物影响,半衰期长达20小时,能有效维持血药浓度超过24小时,肝肾功能不全时仍可应用。使用四环素对幼儿的骨骼、牙齿的生长会产生影响,而使用阿奇霉素则没有这种副作用。

因此,给成人使用多西环素能避免使用氯霉素的不良反应,给儿童使用阿奇霉素能避免给儿童使用四环素的不良反应。且使用这两种药物治疗恙虫病同样能达到较好疗效。

人对恙虫病立克次体普遍容易感染,尤其是农民、从事野外劳动者更易患此病。此外,老人、孕妇、有基础疾病者等特殊人群,也容易受到侵袭。如何有效降低恙虫病的患病几率呢?我认为恙虫病的预防主要是灭鼠、铲除杂草、改造环境、消灭恙螨孳生地,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其次是做好个人防护,若无必要应尽量减少到野外环境活动;野外作业时,应束紧袖、领及裤脚口,并在袖口、领口、皮肤外露部位涂擦驱虫药水等。有恙螨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总之,加强疫情监控,提高诊疗水平,普及防护知识,大力整治环境,这几者紧密结合,是能有效减轻恙虫病对我州各族人民身体健康的危害程度的。

参考文献

[1]陈香蕊.恙虫病和恙虫病立克次体.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1,76~81.

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篇7

目的了解广西贵港市人体囊虫病流行特点和分布情况。方法对1986~2006年住院治疗的64例囊虫病人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64例人体囊虫病人中,2例来自邻市,62例来自本市19个乡镇,其中32例(51.61%)来自本市的三里、覃塘和贵城3个镇;职业以农民为主;男女之比为2.76: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1~60岁的青壮年;感染方式以异体感染为主。结论广西贵港市人体囊虫病具有散在性流行又相对区域性集中分布的特点。

【关键词】囊虫病;流行病学;分析

囊虫病是我国常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大。贵港市是广西囊虫病主要流行区之一[1],迄今,尚无本病系统的调查资料。本文对64例人体囊虫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了解囊虫病在本市的流行特点和分布情况。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

收集1986~2006年来贵港疾控中心就诊住院治疗的人体囊虫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2诊断标准

皮肌型囊虫病:皮下发现囊虫结节,病理活检查出囊尾蚴。脑型囊虫病:有癫痫样发作,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脑ct检查提示脑囊虫病。混合型囊虫病:具有上述两型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elisa检测血清囊尾蚴抗体阳性作为各型诊断参考[2]。

2结果

2.1性别

64例病人中,男性47例,占总例数的73.44%;女性17例,占26.56%;男女病例数之比为2.76:1。

2.2年龄:发病年龄最小11岁,最大80岁;其中11~20岁6例,占9.38%,21~30岁13例,占20.31%,31~40岁13例,占20.31%,41~50岁14例,占21.87%,51~60岁14例,占21.87%,61岁以上4例,占6.25%;21~60岁的青壮年占84.38%。

2.3职业

职业以农民为主,其中农民58例,占90.63%;学生6例,占9.37%。

2.4地区分布

64例患者中,2.例来自邻市,62例来自本市19个乡镇,占全市总乡镇数的63.33%。其中三里镇14例、覃圹镇9例、贵城镇9例,共32例,占来诊病例总数的50%。

2.5发病时间分布

2000年以前发病57例,占89.06%;2000年以后发病7例,占10.94%。

2.6感染方式

大便中有绦虫节片排出史19例,占29.69%;有食“米猪肉”史36例,占56.25%。

2.7临床分型

皮肌型囊虫病25例,占39.06%;脑型囊虫病22例,占34.38%;混合型囊虫病17例,占26.56%。

2.8病程

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19年,平均4年。其中1~4年43例,占67.19%;5~9年14例,占21.88%;10~14年0例,占0%;15~19年1例,占1.56%。

2.9诊断

64例病人患病后最早1年确诊,最迟19年确诊,平均4年确诊;在2年内确诊的:25例皮肌型中有17例,占60.71%;22例脑型中有5例,占22.73%;17例混合型中有6例,占35.29%。三型患者共有28例,占43.75%。

2.10治疗

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二种方法,单用吡喹酮治疗55例,2例脑型患者因脑室积水,先手术后再用吡喹酮治疗。64例患者中,治愈57例,治愈率89.06%;死亡7例,其中2例分别死于合并肺癌和浸润型肺结核,脑型3例和混合型2例属危重症,死于脑疝。

3讨论

目前,广西囊虫病流行比较严重,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本组64例囊虫病患者,除2例来自邻市,其余62例来自本市19个乡镇,占全市30个乡镇的63.33%,尚未包括到上级单位或兄弟市、县治疗者,说明贵港市囊虫病流行比较广泛。但是,62例本市籍囊虫病患者中,有32例来自本市的三里、覃塘和贵城镇。显示贵港市囊虫病流行具有散在性又相对区域性集中分布的特点。因此,在制订防治措施时,除了考虑全市普遍的因素之外,尚要有重点地加大上述3个镇的防治力度,才能尽快控制囊虫病在全市的流行。

本组病例所见,囊虫感染男性高于女性,好发于21~60岁青壮年,职业以农民为主,与方文的调查结果相似[4]。这与该年龄段的人活动范围广,在外就餐多,感染机会也多有关。在64例患者中,36例(占56.25%)有明确的吃“米猪肉”史,说明对囊虫病知识的缺乏,也是囊虫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开展防治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对男性青壮年农民进行卫生宣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囊虫病因囊虫寄生的部位和数目不同,其症状复杂多变,临床表现各异,加上基层医务人员对本病认识不足,所以误诊、漏诊较多。本组病例平均4年才能确诊,2年内确诊的仅有43.75%,一例患者甚至长达19年才能确诊,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健康损害。因此,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对本病基础知识的培训,已经刻不容缓。

致谢:本文承蒙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树林副主任医师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罗光汉,周桂英,单晓阳.猪囊虫病303例流行病学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5,12(1):65~66.

[2]戴伟,王蕴倩,张春运.囊虫病免疫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1,14(3):227.

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篇8

鸭球虫病是由鸭球虫引起的一种仅严重危害鸭的寄生虫病,各种日龄的鸭均有易感性,本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被病鸭或带虫鸭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或用具等。我省常见的鸭球虫病多系毁灭泰泽球虫和菲莱氏温扬球虫感染,每年秋季多发。2012年10月我县城关乡坪埠村发生了一起较为典型的肉鸭球虫病,因及时确诊和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该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现将发病与诊治情况简要报道如下:

一、发病情况

2012年10月12日,我县城关乡坪埠村肉鸭养殖户张某饲养的300羽65日龄的半番鸭开始发病,病初表现精神不振,呆立和减食。随后喜卧嗜睡,喜饮水,粪便稀薄,呈桃红色或深紫色血便,腥臭,后期衰弱、死亡。12日发病至17日,共死亡45羽,死亡率约15%,其中15日死亡达到高峰,当日死亡36羽,16日后该病得到控制,仅死亡7羽,19日后死亡完全停止。

二、病原

鸭球虫病约有18种,其中有2种寄生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其余16种寄生于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内。鸭球虫属孢虫纲,球虫目,艾美耳科。危害我国家鸭的主要致病虫有两种:毁灭泰泽球虫:寄生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严重时盲肠和直肠有虫寄生,致病力强。卵囊小,短椭圆形,浅绿色,无卵膜,初排出的卵囊内充满含粗颗粒的合子,无空隙。菲莱氏温扬球虫:寄生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主要在回肠段,盲肠和直肠也有虫寄生。卵囊大,卵圆形,浅淡蓝色,初排出的卵囊内被合子充满,无空隙,有卵膜孔,每个孢子囊内含4个子孢子。

球虫病的产生跟季节的气温和雨量有关系。一般外界发育成孢子化卵囊的适宜温度为20-30℃,9℃以下或40℃以上,卵囊停止发育。因为球虫卵囊的抵抗力不同,有的卵囊抵抗力低,有的抵抗力高,所以导致球虫卵囊的存活也不同,这就使各种年龄的鸭都有易感性,但是雏鸭由于太小,抵抗力较低,发生病情时会比较严重,导致死亡率高。该病的传播有多种渠道,但主要传播是通过病鸭或带虫鸭的粪便污染饲料、土壤等,有时候因为饲养员携带卵囊也会导致该病的传播。

三、临床症状

该病例为急性型。发病初期病鸭精神萎顿、缩颈喜卧,饮水增加。典型症状主要为排暗红色或巧克力色恶臭血便,多于发病后第3天后死亡。

四、剖检变化

剖检病鸭数羽,可见严重的出血性卡他性肠炎:十二指肠等小肠粘膜肿胀,肠黏膜密布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肠内充满红色粘液,有的病死鸭肠腔内有暗红色凝血块。尸体消瘦、肝、肾瘀血。

五、诊断

实验室诊断:取粪便适量,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可见大量球虫卵囊。还可刮取少量肠黏膜放在载玻片上,加1-2滴生理盐水,调和均匀,加盖玻片后,用高倍镜检查,可见大量球形的裂殖体和象牙形的裂殖子及卵囊。

根据临床症状、典型剖检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查可确诊为鸭球虫病。

六、治疗

1.加强饲养管理

重点做好日常卫生和消毒工作,保持鸭舍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并堆积发酵以杀灭卵囊。对鸭舍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此外还应经常更换垫草,运动场要勤换新土。

2.彻底消毒

发病后及时对污染的场地用20%生石灰水彻底消毒一次,后每天消毒1次,直至该病完全控制后2-3天。

3.药物治疗

可选用下列药物:(1)二硝托胺预混剂按12g/kg体重拌料合群混饲,连用5-7天:(2)盐酸氨丙啉一磺胺喹恶啉钠粉按0.5g/L拌水混饮,连用3天,停2天后用磺胺嘧啶钠,混饲按0.4%或混饮按0.1%投服,连续3-4天。(3)重病鸭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嗯唑每羽0.02克投服,每天1次,连用3天。

4.预防

肉鸭饲养至25日龄后可在饲料内定期添加抗球虫药物,预防量为治疗量的一半,可有效地预防鸭球虫病的发生。

七、体会

1.预防为主、防重以治

鸭球虫病是鸭常见的寄生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尤其对雏鸭危害严重,常引起急性死亡,本病急性暴发时,发病率高达80-90%,死亡率为20-70%。耐过的病鸭则生长发育受阻、增重缓慢,对养鸭业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建议广大养鸭户生产中要高度重视该病的预防工作,可在发病阶段选择敏感性药物进行预防性投药。饲养上要按鸭年龄不同进行分群饲养。管理上要保持鸭舍清洁干燥,定期清除粪便,粪便要堆积发酵以杀灭卵囊,要经常更换垫草垫料,饲槽及用具等要做到定期消毒。

2.及时诊断,正确用药

本病有小肠粘膜肿胀、肠内充满红色粘液等典型的出血性卡他性肠炎,根据临床症状即可做出初步诊断,诊断后要立即使用药物进行防治。重点对未发病鸭进行全群投药,连续用药3-5天,对发病严重的病鸭要进行淘汰并无害化处理,发病较轻的用药物治疗。

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篇9

关键词:鸭球虫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7-0024-02

鸭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鸭的寄生虫病,各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主要侵害鸭的肠道,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1]。目前国内外报道的鸭球虫共计有4属15种,鸭球虫病是主要由毁灭泰泽球虫和菲莱氏温扬球虫引起。在我国北方多发生在3~5周龄的中鸭,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发病率可达30%~50%,死亡率为20%~70%[2]。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感染鸭球虫的鸭一般生长缓慢,耗费饲料与人工,给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就如何有效地防治鸭球虫病谈谈自己的体会,以供广大养鸭参考。

1病原学

鸭球虫病多由毁灭泰泽球虫和菲莱氏温扬球虫混合感染所致,前者致病力较强,后者弱。病鸭的粪便中含有很多球虫的卵囊,这些卵囊在外界环境中遇有适当的温度,如在20~30℃时即,发育成孢子化卵囊[3]。当健康鸭吃到这种被卵囊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后,就可能引起发病。鸭球虫病主要是由于鸭食入了球虫卵囊而引起发病,而大规模流行通常是由于毁灭泰泽球虫和菲莱氏温扬球虫混合感染所致。

2临床症状

急性多发生于2~3周龄的雏鸭,感染后3周出现精神萎顿、缩颈、不食、喜卧、渴欲增加等症状;病初腹泻,随后排暗红色或深紫色血便,发病3d内发生急性死亡较多,耐过的病鸭逐渐恢复食欲,死亡停止,但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慢性型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偶见有腹泻,常成为球虫的携带者和传染源。

3病理变化

毁灭泰泽球虫危害严重,肉眼观察病变为整个小肠呈出血性肠炎,尤以卵黄蒂前后范围的病变严重。肠壁肿胀、出血;黏膜上有出血斑或密布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有的见有红白相间的小点,部分黏膜上覆盖一层糠麸状或奶酪状黏液,或有淡红色或深红色胶冻状出血性黏液,组织学病变为肠绒毛上皮细胞广泛崩解脱落,几乎为裂殖体和配子体所取代。宿主细胞核被压挤到一端或消失。肠绒毛固有层充血、出血,组织细胞大量增生,嗜酸性白细胞浸润[4]。感染后第7天肠道变化已不明显,趋于恢复。菲莱氏温扬球虫致病性不强,肉眼观察病变不明显,仅可见回肠后部和直肠轻度充血,偶尔在回肠后部黏膜上见有散在的出血点,直肠黏膜弥漫性充血。

4诊断

鸭的带虫现象极为普遍,绝不能根据粪便中有无卵囊作出诊断,应结合实际进行诊断,并结合其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和病理变化、病原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对于急性死亡病例可从病变部位刮去少量黏膜置载玻片上,加1~2滴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用显微镜检查,或取少量黏膜做成涂片,用姬氏或瑞氏液染色,在高倍镜下检查,见到有大量裂殖体和裂殖子即可确诊[5]。耐过病鸭可取其粪便,用常规沉淀法沉淀后,弃上清液,沉渣加64.4%硫酸镁溶液漂浮,取表层液镜检,见有大量卵囊即可确诊[6]。

5防治措施

5.1主动预防

多数抗球虫药物主要抑制球虫内生性发育的无性生殖阶段,因此在生产中必须早期投药,以主动预防该病的发生。平时预防球虫用药一般采取按比例拌入饲料中饲喂,尤其是使用比例较少的某些药物,投喂前必须用逐级扩大法拌料,要求拌料均匀,以免中毒事故的发生。

5.2及时治疗

发生球虫病时,必须及时治疗,按时按量用药。如用磺胺类抗球虫药防治球虫病,不但要注意早期用药,而且要注意按使用说明用足疗程,一般连续用药3~5d。如果只投药1~2d见病症减轻就停药,不但没有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反而会导致耐药性虫株的出现而影响以后球虫病的治疗效果。使用其他球虫药物也是如此,在生产实践中,因用药不足或时间太短而造成该病反复的病例屡见不鲜。鸡发生球虫病时食欲减退,甚至完全废绝,但饮欲增强,因此治疗球虫病时最好选用水溶性抗球虫药物,通过饮水途径给药。

5.3交替用药

抗球虫药的种类很多,在最初推出市场时绝大多数对球虫病的防治效果都很好,但球虫容易对抗球虫药产生耐药性。对于鸭场来说,应有计划地交替使用抗球虫药,这样可避免或减缓耐药性虫株的产生,从而提高药物疗效,降低球虫病造成的危害。在用药防治球虫病的同时,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卫生。保持地面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和更换受潮垫料,定期进行消毒,减少并杀灭鸭舍环境中的球虫卵囊和阻止其孢子发育,这对降低球虫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6小结

鸭舍内外卫生条件差、粪便污染饮水饲料及用具可能是导致鸭球虫病情发生的原因。因为成年鸭多为带虫者,成为传染源,因此,要求将成年鸭与雏鸡分开喂养,以免带虫的成年鸭散布病原导致雏鸭发病。保持鸭舍干燥、避风,定期清除粪便、堆放发酵以杀灭卵囊。保持饲料饮水清洁,笼具、饲槽、水槽定期消毒。本病在世界各地普遍发生,凡是养鸭的地方就有鸭球虫存在。该病的防治重点在于预防。考虑到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问题,应采用轮换用药,一种药物可连续使用5~7d,间隔数天后再换一种药物。

参考文献:

[1]张克表.鸭球虫病的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2,28(8):50-51.

[2]李刚,杨长东,张跃安.鸭球虫病的防治[J].中国动物检疫,2007,24(8):39.

[3]paKanDLm,ReYnaUDmC,CHaUVeCm.electronmicroscopicstudyontheendogenousdevelopmentofeimeriamulardi,Chauve,ReynaudandGounel,1994:acoccidiumfromthemuleduck[J].parasitolRes,2002,88(2):160-164.

[4]李文海,武风英.鸭球虫病的有效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1,28(7):134.

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篇10

2Boultonaim.Footproblemsinpatientswithdiabetesmellitus.in.pickupJ,williamsG,eds,textbookofDiabetas.2ndeds.London:Blackwell,1997:1.

3罗爱华,潘翠环,伍丽珊,等.综合康复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5,20(4):212-214.

4乔英,紫翠红,等.糖尿病足临床分析及治疗.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2(2):153.

5蔡玉凤,叶身林,纪小云,等.中药、神灯及人血白蛋白治疗压疮的临床观察.当代医学,2009,15(16):155.

[ZK)][Ht][FL)]

[CSX]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423272197.62%

对照组382453684.21%

X.24.492

p0.034[BG)F][CSX%0,0,0,40][FK)][HJ]

蜂蛰伤11例患者的急救配合与护理

[FL(3!@(0,0,0,40)K2]

聂鹏

467000河南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关键词毒蜂蛰伤护理患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89

毒蜂属节肢体动物门,其种类很多有黄蜂、大黄蜂、胡蜂、土蜂、狮蜂、竹蜂等。其毒素成分含有组织胺、激肽、5-羟色胺、透明质酸及磷酸a、B等[1]。蜂蛰伤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1例,女3例,男8例,年龄12~35岁。蛰伤后10~30分钟前来就诊,均为头面部蛰伤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局部表现为皮肤灼痛、瘙痒与红肿,全身表现为恶心、呕吐、畏寒、发热、抽搐、甚至休克。

方法:

⑴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蜜蜂蛰伤的患者往往由于对蜜蜂蛰伤引起的病情缺乏认知及病情加重而产生恐惧、焦虑的心情。我们首先应向患者讲解蜜蜂蛰伤后会引起的症状及后果,使患者对疾病产生认知并协助治疗。对于恐惧、焦虑的患者,在解释清楚病情的同时可举出同类患者的治愈情况给予安慰,多与患者沟通。及时解除病痛,缓解症状,使患者恐惧、焦虑得到缓解。本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都能与医护人员主动配合。

⑵急救护理:及时处理局部伤口,蜂蛰伤是蜂尾部毒刺刺入人体皮肤后注入毒素引起的。毒刺残留可继续释放出毒素加重中毒,因此及早处理局部伤口拔除残留毒刺,根据蛰伤蜂类的不同,局部使用中和剂外敷,可减少毒素的再吸收、减轻过敏反应,也是救治成功的第一步。蜂蛰伤中毒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全身综合治疗尤为重要,给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抗过敏治疗,减少过敏反应的症状,预防病情进一步加重,特别是有溶血者更应早期足量使用激素,溶血致严重贫血者可输新鲜血改善微循环,同时防止微血栓形成抗休克,尽早行器官保护和营养支持治疗。抗凝治疗早期使用小剂量肝素防止DiC发生。

⑶专科护理:首先是少尿期的护理,一般中毒后3~5天进入少尿期,尿量常少于400ml/日,易导致尿毒症而死亡。此期应观察生命体征及脉压的变化;注意有无颈静脉怒张、咳喘等充血性心衰表现;及时了解意识变化,防治脑水肿及神经体征出现;少尿时排钾减少,使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使K+从细胞内逸出而进入细胞外液中致高血钾症。此时禁食含钾高的食物,禁输库血;当血尿渗透压的比值>1:2时需及时透析,脱水解毒。第二是多尿期的护理,病程第2周开始有多尿,尿量>2500ml/日,此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差,丧失较多的钠、钾和水份,患者常嗜睡、乏力、食欲不振,此时了解血钾情况,应及时补钾。

⑷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应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防治口腔感染。同时要注意皮肤的护理,保持床整、清洁,每2小时翻1次身,防止发生褥疮。血液透析的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留置针有否脱出,穿刺处有无肿胀、渗血,及时更换敷料。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病房通风2次/日,每次30分钟,室内温度保持18~22℃,湿度50%~60%。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3~5天留院观察治疗,症状消失,治愈出院。

讨论

蜂的种类有很多,一般在蜂蜇伤后在被蛰部位周边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灼痛刺痈、四肢麻木等,但毒蜂蛰伤所致重症患者将因溶血、出血、肝、肾、心肌损害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呼吸困难、出现血压降低、脉搏微弱休克以致死亡[2]。研究发现,毒蜂蛰伤病情表现和预后与蜂蜇伤部位、数量、就诊及时程度有关,部位在头部者表现以溶血为主的多脏器功能障碍;部位在四肢和背部者以肌酶升高等肌损害为显著点;超过30处者均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最少2处者有明显溶血表现;受伤1小时内及时就诊者病情经过较轻,蛰伤后数小时至2周,可同时或序贯发生多脏器损害,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和横纹肌溶解、休克、DiC、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炎、急性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水肿、aRDS、中毒性心肌炎及心律失常等[3]。作为急诊科医务工作者应保持冷静头脑,有条不紊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准确执行医嘱,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袁丽.蜂蛰中毒致多器官损害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16(3):234.

2沈立荣,程家安.浅论城市害蜂的危害与治理[J].昆虫知识,2004,41(2):105.

3张旭国,施艳红,肖敏,等.蜂蜇伤的研究[J].中国新医学论坛,2008,8(8):6.[ZK)][Ht][FL)][HJ]

小儿猪巨吻棘头虫病致小肠多发穿孔

[FL(3!@(0,0,0,40)K2]

吕传江

116400辽宁庄河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

关键词猪巨吻棘头虫小肠穿孔天牛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90

小儿猪巨吻棘头虫病致小肠多发穿孔目前是一种很少见的疾病。作为外科急腹症的病人之一,目前尚未被多数的年轻外科医师所认识,为了减少误诊误治病例的发生,1996~2011年收治小儿猪巨吻棘头虫病致小肠多发穿孔患儿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现该病均因小肠多发穿孔引起的急腹症就诊,通过切除病变肠管、驱虫后获得治愈。由此得出结论:对于术中发现小儿多发小肠穿孔的病例,应警惕其是否系猪巨吻棘头虫病引起的并发症。若不针对病因手术取虫、驱虫,而仅做穿孔肠管修补,很可能造成小肠再次穿孔。

病历资料

5例患者资料,见表1。

讨论

国内冯兰滨等于1964年首先报道辽宁省绥中地区人体感染的病例,此后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陆续报道增多,90年代以后已很少有报道。小儿猪巨吻棘头虫病常常因急腹症就诊。

病原体及发病原因:猪巨吻棘头虫主要寄生在猪小肠内,猪是其终宿主,虫卵随猪粪便排出;天牛等甲虫是其中间宿主。每年夏初,天牛产卵于土壤内并发育为幼虫。当猪巨吻棘头虫虫卵被天牛幼虫吞食后,在其体内先后发育成棘头蚴-棘头体-感染性棘头体。人吃了体内有感染性棘头体的天牛或天牛幼虫而发病,成为猪巨吻棘头虫的偶然宿主。猪巨吻棘头虫成虫虫体分为吻、颈、躯干三部分,吻上有倒生的小钩,用以吸附在组织上;其背腹略扁,呈乳白或淡红色,体表有明显的横皱纹。以吻上的钩固定于肠壁上,以体表吸收营养。雄虫体长5~10cm,雌虫体长20~65cm。在人体内大多数棘头体不能发育成熟[1],故寄生于人体内的虫体较猪体内为小,一般长2.5~30cm,且在人粪便中很少见到虫卵[2]。研究的5例资料中,4例有明确的烧食天牛病史;发现的虫体有3例叮吸在切除的病变肠管上,虫体长度8~18cm。

临床表现:发病年纪较小,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3]。由于虫体的机械损伤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发病初期患儿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乏力、腹泻、消瘦等表现。就诊时常出现右下腹痛、发热等症状。并发肠穿孔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刺激症。化验可显示白细胞增多。X线立位腹平片可显示膈下游离气体。研究的5例资料中,男女患病比例4:1,2例发现膈下游离气体。

术中所见:猪巨吻棘头虫多数寄生于回肠的末段1米以内,一般1~2条,以吻突叮吸在肠壁上。在其发育过程中,不断更换叮吸部位,致使肠壁多处受损,发炎、坏死以致穿孔,故1条虫子,可致多处小肠穿孔。肠壁受损区炎症刺激结缔组织大量增生会形成大豆粒大小白色棘头体结节。相对应之小肠系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剖开病变肠管常可见虫体叮吸在肠壁上。镜下可见送检肠管取材见间质大量嗜酸性类细胞及坏死组织。

诊断与治疗:找到虫体是确诊的证据。另外术中在肠壁上找到猪巨吻棘头虫结节,虽未找到虫体,仍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因为其他人体寄生虫所致肠道疾病尚未见到肠壁上有形成结节的记载和报道。此病患者往往因急腹症就诊,若出现腹膜炎,应积极手术治疗。在发病季节,术中探查时若发现末段回肠多处穿孔或(和)散在结节,尤其是儿童,应警惕本病。因虫于肠穿孔附近有明显炎症的肠管内,若仅行修补,不做肠切除,可能会造成术后再次穿孔。术后应适时口服驱虫剂阿苯达唑驱虫,因人体内成虫一般1~2条,所以术后驱虫有时未必有虫体排出。

预防:做好宣传教育,尤其应加强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儿童教育,不捕食天牛、金龟子等甲虫。加强生猪饲养管理,猪粪行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冯兰滨,等.中华内科杂志,1964,12(8):781.

2王家荣.中华外科杂志,1981,19(3):159.

3王国权,朱慧芬.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0,1(2):109.

[ZK)][Ht][FL)]

[CSX]

表15例患者资料

病例性别年龄(岁)食甲虫史病史查体X线膈下游离气体术中所见

1男8有下腹疼痛伴恶心、发热3天下腹部压痛,肌紧张,并反跳痛,右下腹重无病变小肠长20cm,距回盲部40cm,棘头体结节4个,小肠穿孔2处,及1处即将穿孔灶。小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2女11有右下腹疼痛伴发热3天下腹部压痛,并反跳痛,无肌紧张有病变小肠长30cm,距回盲部70cm,棘头体结节7个,小肠穿孔3处

3男9有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4天下腹部压痛,肌紧张,并反跳痛,右下腹重有病变小肠长25cm,距回盲部80cm,棘头体结节8个,小肠穿孔2处,及1处即将穿孔灶。小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4男9有下腹疼痛2天,加重1天下腹部压痛,右下腹重,并触及包块无病变小肠长30cm,距回盲部50cm,棘头体结节5个,小肠穿孔2处,小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5男7不详下腹疼痛伴发热3天下腹部压痛,肌紧张,并反跳痛无病变小肠长35cm,距回盲部60cm,棘头体结节3个,小肠穿孔2处,及两处即将穿孔灶

[BG)F][CSX%0,0,0,40][FK)][HJ]

微波配合氯喹治疗扁平苔癣的临床研究

[FL(3!@(0,0,0,40)K2]

黄硕

232052安徽淮南市新华医院

摘要目的:观查微波配合氯喹治疗扁平苔癣(oLp)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扁平苔癣患者随机分成氯喹治疗组(a组)、微波治疗组(B组)和微波配合氯喹治疗组(C组)三组,每组24例,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并在2年后观察复发率。结果:微波配合氯喹治疗组与单纯微波治疗组的疗效一样(p>0.05),但前者复发率低。而且氯喹治疗组比微波治疗组的远期疗效好(p<0.05)。结论:微波配合氯喹治疗扁平苔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癣微波氯喹联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91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sofmicrowavecombinedwithCQtotreatoLp.methods:72patientswithoLpinoraswereranomizedintothreegroups.Results:microwavecombinedwithCQisshowntohavesimilarcurativeeffecttothatofmicrowavealoneintreatingoLp(p>0.05).theformerHowever,FurthermoreweshowthattheCQalonehasabetter.Conclusion:microwavecombinedwithCQisaeffectivemethodtotreatoLp.

KeywordsoLp;microwave;Chloroquine;Combinedtherapy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口腔黏膜疾病;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常被视为恶变的高危损害类型[1],为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2001年起采用微波配合氯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74例,经临床观察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确诊为oLp的患者74例,诊断标准按照口腔黏膜病诊断学描述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9例,女71例;年龄21~72岁,平均45.5岁;病程6个月以上,患者均为单纯性口腔损害,而不伴皮肤损害,无明显全身系统性疾病,其中糜烂型oLp24例,非糜烂型oLp50例。

治疗方法:采用南京亿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所产微波治疗仪,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0~60w,时间控制1~60秒。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8例。a组预制功率5~30w,时间1~3秒,选用平头柱状探头,紧贴病变部位通电至黏膜发白,糜烂区形成轻度焦痂,术后给予口服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及漱口液含漱,2周后复诊,再行治疗至病变消退,同时口服CQ125mg,日1次,1个月。B组采用口服CQ250mg,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C组微波治疗同a组但不给予口服CQ。三组均在治疗完成3个月复查,评定疗效,并追踪观察2年。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病损完全消退,黏膜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除;②显效:糜烂面愈合,口腔白纹及充血范围消散2/3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③好转:糜烂面缩小,充血减轻,减少不足2/3,自觉症状减轻;④无效: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均无变化或加剧。

结果

三组治疗后近期疗效情况比较:三种治疗方法近期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联合治疗组和药物组,微波组和药物组,及联合治疗组和微波组相比,其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三组治疗后远期疗效情况比较:结果见表2。

讨论

口腔扁平苔癣(oLp)是一种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原因至今不清,大量研究表明oLp是一个t细胞介导的过程[1~2],病变组织内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包括CD4+和CD8+淋巴细胞,由t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特别是iFn-γ能诱导inoS生成,导致大量no合成,高浓度no可直接介导细胞毒作用,造成组织损伤[3]。

oLp可能是一种局限性自身免疫性疾病[2],因此,其治疗可适当采用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物。临床上常将oLp分为糜烂型和非糜烂型,二者之间常相互转化,不可绝然分开,本组以初诊时存在糜烂面者将其定为糜烂型,列入本组研究的对象。糜烂型oLp患者由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患者就诊率高于非糜烂型oLp,这可能是临床多见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