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影响十篇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影响十篇

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影响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3:41

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影响篇1

关键词:;债务危机;体制缺陷;地方政府;透明度

希腊的危机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开始,2009年底,希腊政府突然宣布希腊政府债务余额已经超过其GDp的110%,财政赤字超过了GDp的12%以上,这些财政标都早已超过欧盟规定的标准,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评级,希腊危机随即越演越烈。除开希腊之外的其他欧洲国家,爱尔兰、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等也相继陷入债务危机中,一场欧元区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正在冲击着整个欧元区,并逐步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导致欧债危机的深层原因加以分析和总结,从而有效避免危机带给我们的冲击,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理论依据

从冰岛债务危机开始、迪拜债务危机,到欧洲债务危机、美国国债风险,债务危机像“肿瘤”一般席卷了全球!据有关金融机构统计,2010年2月,全球各国负债总额已达到36万亿美元以上。与此同时,债务危机涉及多国,成为全球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欧洲债务危机即欧洲的债务危机。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2013年12月16日,爱尔兰退出欧债危机纾困机成首个脱困国家。所谓的债务危机,起源于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将当做担保,面向国际社会以发行债券的形式所筹集的资金。大多数的债务是以外币为单位,向国际金融机构或者外国政府借款以自己的作担保,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向国际社会所借的款项。由于债务大多是以外币计值,向国际机构、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但由于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导致债务国家的信誉评级被调低,就会引发债务危机。(主要指标:清偿率是指债务国还本付息总额占当年出口收入的比重。通常不应超过20%。负债率:一国当年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比率。通常不应超过10%。)如希腊在发生的金融危机时导致居民消费降低,导致经济下滑,货币高估抑制了出口量,无法掌控利率和汇率工具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举债刺激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由此赤字不断累积。赤字与收入下滑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评级。2010年起欧元区其他国家也陆续陷入危机的泥潭,欧债危机已经波及到整个欧盟。

二、欧债危机起因

(一)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过度举债

在欧盟中各国经济结构并不尽相同,尽管都是欧元区国家,但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财政政策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为了扩大组织规模,已经有27个加盟国的欧盟依然在极力拉拢一些希望加入欧盟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算发达的国家。正因为这一举措,使得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存在的劣势逐渐显露,例如以希腊、葡萄牙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工资、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极力与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保持同等水平,导致支出水平远远超过GDp增长水平。加之,工资及各种社会福利具有“刚性”的特征,上调后再进行调整是相当困难的,导致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负债比率节节攀升。全球金融危机作为导火线,这些深层次问题就爆发出来了。

在欧元区一体化后,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由于各国不同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导致货币联盟对成员国货币政策偏好没法满足,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无法有效利用货币贬值的契机使本国的出口量快速增加形成对外有效经营增加本国净出口。无法增加收入的背景下,财政赤字问题自然也就不得得到有效解决,于是经济逐渐开始呈现结构性的衰退趋势,并且还面临债务膨胀,这使得国家之间差距越拉越大。同时,欧元区的救助机制希望成员国之间形成一种最优的模式,但是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却导致这种期冀事与愿违,搭便车行为就是最好的佐证。

(二)统一货币的制度性缺陷

就如欧元奠基人前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格尔所言:欧元区仅建成了货币联盟,缺乏财政政策协调机制是导致欧债危机的重要原因,欧元创建后缺乏统一机构对各国财政和经济政策予以监督,理应确保各成员国遵循统一经济发展标准,但这一点没有做到。欧洲债务危机导致经济衰将欧元区体系问题这一制度性缺陷暴露无遗,即在欧元区内欧元有欧洲央行统一发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货币政策则由欧洲央行统一行使,而财政政策却由国家掌控,实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分离的制度。这使得国家没有办法有效的将这两种手段有效的结合起来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无法使用利率和汇率这两大工具,为了复苏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经济衰退,各成员采取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如举债来加大投资,政府加大政府购买等方针来完成。加之,这些国家的债券也会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投机对象,债务规模进一步加大。

三、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虽然中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都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是,由于我国很多地方政府过度负债,处于失控状态。但是如果这些债务不能被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也会有导致债务危机的可能发生,从而对市场以及经济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一)握好财政赤字的“度”

从国民经济大范围看,我国的债务负担率和与国际比较同口径的赤字率都在国际公认警戒线内,继续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的潜力仍很大。但是中国地方政府存在根深蒂固的“GDp考核观”,为此地方政府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量化GDp的增加,通过各种融资平台向金融机构或社会举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公开披露的数据看,截至2011年底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是30多万亿元,债务率为37.8%。2012年债务数量比2011年增加了几万亿元,债务率基本在40%左右。这些地方债务多数质量不佳。再加上中央政府在金融危机后放松了对地方政府的管控。中央政府在战略上允许地方政府绕过限制它们从银行借贷的政策,使它们可以通过创造所谓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获得贷款。这种做法造成了贷款的隐性累积。在这种债务规模增加,不确定性风险放大形势下,势必会造成巨大的风险,影响到中国未来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与实际债务负担予以高度的重视,做好债务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

(二)加大中国财政的透明度

地方政府债务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两个部分,显性债务可以在会计报表中查询到,包括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国债转贷、农业综合开发借款、拖欠工资以及其他应付支出。隐性债务一般在会计报表中无法查询,大致包括各种政府担保、地方金融机构的呆坏帐、社保资金缺口以及地方政府管理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负债。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的财政透明度还处于很低的状态,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整体较低,除了在会计报表中可以查询的财政收支之外,还存在详尽的数量指标无法体现在政府的预算报告中、人们难以评估资金使用绩效、在披露债务指标时数据不完全,没有包含所有既有债务等等。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透明度问题理应被关注,加强财政的透明度也正是我们应该在此次欧债危机中所应吸取教训。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缩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的差距。(作者单位: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影响篇2

关键词:次贷危机;欧债危机;金融传染;相关关系检验

一、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是近年来最大的两次金融危机,又发生在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对全球经济金融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欧债危机爆发后,学者们开始研究欧债危机的金融传染效应。但由于欧债危机时间上与美国次贷危机相近,并且在经济和金融等领域都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也有学者把其看出次贷危机的深化和延续。那么在欧债危机和次贷危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次贷危机对欧债危机的长期影响怎样呢?而欧债危机中金融指数的波动是否是仍然受到了次贷危机的共同冲击呢?欧债危机的金融传染是次贷危机的混合传染的结果么?本文即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探讨欧债危机中金融传染的独立性问题。

二、美国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的联系与区别

1.美国次贷危机对欧债危机有一定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从三方面影响了欧洲。第一美国次贷危机直接影响到了美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美国的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下滑,欧美之间的贸易降低。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从2007年的2.8%下降到2009年的-4.1%,失业率上升至9.4%。第二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也改变了欧元和美元的汇率,从而改变了资本的国际间流动。第三是改变了欧洲国际的财政政策。为避免经济的深度下滑、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欧洲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实施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向金融体系注入了大量资金,这一做法在刺激经济、增加流动性的同时也造成了欧洲各国普遍债台高筑。2008年~2010年间,欧洲总体债务水平从69%攀升至85%,其中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使债务水平提高了约1/4~1/3。因此,美国次贷危机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欧债危机的爆发。

2.美国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有本质的区别。从两次危机发生的时间上看,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在2007年7月起,到2008年末基本结束。欧债危机发生在2009年末,以希腊爆发危机为起点。时间上间隔期,有一个基本没有重叠。

而尽管美国次贷危机是欧债危机爆发的一个导火索,但是比较这两次危机,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次贷危机属于国内个人及企业层面的债务危机。美国次贷危机主要是由于房价下跌导致银行坏账突增进而引发机构突然倒闭所引起的国内居民、金融机构之间的债务危机。2007年,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了次贷危机。随后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状况恶化,两房、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金融机构相继倒下。但是,与欧债危机相比,次贷危机并没有涉及美国国家信用及债务危机。而欧债危机属于国家债务危机。与次贷危机相反,欧债危机都是在各国的国家债务层面爆发,并没有涉及到各国国内居民及企业之间的债务问题。

3.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的经济金融变化。

(1)欧美之间的贸易仅短期受挫。由欧盟27国国外贸易数据可以看出,只有2009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在2010年即开始大幅修复,到2011年已经出现了进口和出口的新高。因此,次贷危机的影响持续时间很短,并没有长期根本改变欧美之间的经济联系,欧美之间的经济仍然良好快速的发展着。而欧债危机的爆发出现在2009年末,基本已经走出了次贷危机的影响。

(2)欧美之间的汇率短期剧烈震荡。根据数据表明,2007年欧元对美元持续上升,达到1.6附近高度,而2008年起迅速滑落,恢复到1.3~1.4附近。可见,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对欧美汇率的影响也是短期的,不是长期的影响,而到了2009年后,欧元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因此,在2009年后次贷危机对欧债危机中的资本变化的影响已经减弱。

4.次贷危机不对欧债危机的传染造成很大影响。综合以上的论述,欧债危机和次贷危机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次贷危机发生在前,欧债危机发生在后,并没有与欧债危机的发生有着时间上的交集;同时,次贷危机只使得欧美贸易短期受挫,长期仍然更好的发展,对欧美汇率也只有短期的震荡影响。因此,次贷危机对欧债危机期间的金融传染影响是有限的。

三、美国次贷危机中欧美国家股票市场的相关关系分析

1.相关系数检验法。为了衡量美国次贷危机对欧债危机中金融传染的影响,我们采用直观判断金融传染的相关系数检验法的办法。相关系数检验法是基于市场有效假说下的资产定价模型的延伸,根据危机期和非危机期的相关系数的变化来做出是否存在金融传染的判断。

相关系数检验法首先区别的计量出两个国家的市场在平稳时期和危机期之间的的资产价格相关系数,然后针对这两个系数进行对比,如果危机期的相关系数明显地大于平稳时期的相关系数,就说明两个国家存在传染,而如果相关系数没有显著增加,那么市场受到的压力可能是由于某种共同原因的溢出效应造成的不是传染。因此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检验是否存在masson(1998)所谓的“纯粹性的传染”。

2.数据及说明。

(1)数据的选择。研究数据范围以欧元区国家为主,以美国作为参考。这十五个国家股票市场指数分别为希腊股票指数aSe、爱尔兰都柏林股票指数iSeQ、西班牙指数iBeX35、葡萄牙指数pSi20、意大利指数FtiB、法国指数CaC40、芬兰指数omX、比利时指数BFX、荷兰指数aeX、奥地利指数atX、丹麦指数omXC20、德国指数DaX、挪威指数oBX、英国指数FtSe、美国指数DJi的日收盘价。数据来源于路透资讯。考虑到各国的节假日会造成该国当日数据缺失,为了保证各国股票市场数据互相匹配,本文剔除了各国股票市场交易日不重叠的数据。

虽然各国家之间的交易时间不同,但由于欧洲地区的交易时间基本一致,美国和欧洲市场同一日的交易时间有重叠,而美国晚于欧洲,所以可以采用同一天数据作比较。

我们采用指数对数收益率作为股票指数收益率的参考数据,股票指数收益率定义为Rt=Lnpt-Lnpt-1(公式2)。其中,pt为第t日的股票收盘指数,pt-1为第t-1日的股票收盘指数。

(2)时间段的选择。我们根据美国次贷危机的时间,把这个过程分为三部分:一是2006到2007年初为非危机阶段;二是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末为次贷危机阶段;三是2009年中起为次贷危机后阶段。

其中,为了减少次贷危机后仍然存在的余波影响,本文把次贷危机后阶段从2009年4月开始计算,而不是从2009年1月开始计算。为了减少次贷危机前市场可能的预期对整个过程中的影响,本文也将2007年7月的数据剔除,以减少其中的干扰影响。

3.实证检验。将以上数据用相关系数检验法实证检验如表3。

次贷危机后的相关性数据表明:

(1)与次贷危机时期的数据比较,欧洲国家与美国的相关性大幅降低,说明欧洲国家已经基本走出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任泽平(2012)对比大萧条和次贷危机时表明,由于次贷危机初期,美国采取了及时有效的货币政策,高风险的金融机构被收购或被国有化,金融危机影响就逐步减弱,中后期以经济危机为主。次贷危机初期,美联储吸取了大萧条的教训,其掌舵人又是以研究大萧条闻名的伯南克,从2007年8月便开始连续向金融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并于9月份开始大幅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还创新性地推出了短期拍卖融资便利(taF)、短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等工具多角度地支持市场流动性,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避免了金融机构的大规模挤兑和破产风潮。次贷危机受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减税计划提振,美国经济在2010年底已经走出低谷,新兴经济体甚至由于刺激过度在2010年初出现了短期过热迹象。因此,次贷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冲击程度大小不一,又由于救助及时,影响程度远小于大萧条,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国内的改革动力较小,事实上的改革力度也较弱,造成次贷危机的深层次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反而由于刺激计划埋下了新的风险。周舟(2012)研究也发现至2009年4月,美国次债危机的影响已经基本消退。次贷危机后欧债危机前的相关系数数据也再次表明,次贷危机对欧洲各国的影响已经减弱。

(2)与非危机时期的数据比较,欧洲国家在欧债危机前的相关性基本又回到了非危机时期,说明了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已经消失,而非危机时期的数据是相对稳定的。欧洲各国的相关系数又回归到了次贷危机前的非危机阶段的状态,这也说明了非危机状态时期的相关系数的稳定性,说明这个数据作为检验的基础是可靠的。朱芷娴(2012)研究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原因是分析,次贷危机后政府去杠杆化使各国债务负担加重,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欧元是超货币,欧元区各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一切货币政策由统一的欧洲央行制定,因此各国对自己的利率没有自,对汇率没有调控能力。这说明欧元区国家在次贷危机后由于没有货币自,从而不能采用不同的货币刺激政策,促进其经济超速发展。因而这也是欧元区国家的相关系数恢复到非危机前阶段状态的原因。欧元区国家没有因为各国采用不同的货币政策,而使得各国的相关系数进入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3)欧债危机前的相关性数据也进一步说明了欧债危机的金融传染将是相对独立的,没有次贷危机的混合传染或继发传染效应。由于次贷危机走出困境,使得欧元区国家相关系数回复到非危机阶段的状态,这也说明了欧债危机已经走出了次贷危机的阴影,在欧债危机阶段的相关性是由于欧债危机爆发的自身传染而导致的改变。欧债危机的相对独立性也是欧债危机传染表现出独特的特征的保障。

四、美国次贷危机对欧债危机中金融传染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是检验两者时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通过比较F值来进行检验。在欧债危机中传染源主要是欧猪五国,而如前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也是造成欧债危机爆发的因素,我们试图通过Granger检验的结果来分析美国在欧债危机中对各国的影响。

我们将欧债危机按时间段划分成开端、发展、蔓延、升级和扩散五个阶段。

验证结果如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在欧债危机的开端阶段,美国几乎影响了其他所有国家,而美国同时没有受到任何国家的影响,说明美国此阶段对欧债危机的金融传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而在欧债危机的发展阶段,美国已经几乎不影响其他国家,蔓延阶段的影响力也较弱,在危机升级的阶段,美国又开始较多的影响到其他国家,而到了扩散阶段,美国的传染影响力又减弱。

美国在欧债危机爆发的开始会对危机的金融传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随后就不再起主要作用。这表明欧债危机的金融传染是相对独立的。

五、结论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欧债危机的金融传染是相对于次贷危机是独立的现象。第一个方面是在欧债危机的外界环境影响分析中,提出了欧债危机与次贷危机的本质区别,次贷危机是私人部门的,而欧债危机是政府公共部门的;次贷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暂的,对汇率的影响也是短暂的;第二个方面是从欧债危机前次贷危机后的阶段的相关系数比较,也说明了相关系数基本回复到了非危机阶段,说明了次贷危机对欧洲国家的影响减弱;最后用Granger检验方法,再一次说明了在欧债危机期间美国对欧元区各国股市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从这三个方面,我们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就是欧债危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事件,而其金融传染也是出自自身原因而产生的,不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也不是与次贷危机联合造成的。这说明欧债危机金融传染所表现出的特征也完全是由于欧债危机自身产生出来的独有的特征,欧债危机金融传染的研究也将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董丽.欧洲债务危机的起因—影响及启示.云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1:21-22.

2.宋学红.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演进—影响与应对措施研究.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2:41-43.

3.ReinhartC.m.,RogoffK.S.FromFinancialCrashtoDebtCrisis.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workingpaper,Cambridge,march,2010.

4.王汉儒.欧债危机爆发根源的再思考——基于国际货币体系视角的分析.当代财经,2012,(11):46-54.

5.刘亮.美国次贷危机对欧洲债务危机的传导效应研究.南方金融,2011,(12):61-65.

6.陆静,郑晗.次贷危机期间国际资本市场传染效应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2,(5):83-91.

7.任泽平.两次大危机发展过程的比较与启示.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6):18-20.

8.周舟,董坤,汪寿阳.基于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的金融传染分析.管理评论,2012,24(2):3-11.

9.朱芷娴.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思考.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6):91-92.

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影响篇3

[关键词]欧债危机 中国 投资欧盟 战略影响

2001年希腊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提高了财赤率,并在同年加入了欧元区。希腊加入欧元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该国为了尽可能缩减其外币债务,提高财赤率,以求加入欧元区,于是与高盛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该货币互换协议,确实达到了希腊的要求,但是却需要支付高于市价的回报给高盛,再加上希腊内政动荡不安,希腊赤字率逐步走入低迷状态,进而导致了欧债危机的发生。本文就结合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应对欧债危机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一、欧洲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导致欧债危机形成的外部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放宽相关政策,而希腊内部高福利和低盈余的经济政策却无法利用公共财政盈余来应对举债消费,于此同时在金融危机中诸多私人企业也加深金融杠杆化进一步加重了希腊的债务负担。(2)评级机构推波助澜、煽风点火,直接导致危机深度蔓延。

2.内部原因。就希腊内部分析看来,导致欧债危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1)希腊本身经济发展就很脆弱、实体经济呈空心化状态、产业结构极为不平衡。(2)国民老龄化趋势加强,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状态,导致其人口结构呈现不平衡趋势。(3)国内高福利和低盈余的经济政策影响。(4)欧盟邻国(例如:法国、德国等)在支援战略上发生严重分歧,导致其违纪处于胶着状态。

3.根本原因。就欧债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分析看来,主要是由于欧元区的制度存在缺陷,各国在单一货币下竞争力相明显拉大,希腊因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弥补赤字,进而导致危机发生。

二、欧债危机对中国投资欧盟的战略影响

欧债危机的发生对我国而言,其影响短暂有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欧债危机导致国内经济增长下降,冲击了我国出口。欧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出口市场,其比例大约在18%~21%之间,所以欧债危机的发生导致欧盟外需下降,随着欧盟国家对欧债危机的控制,我国出口也收到影响,明显降低。

2.欧债危机加剧了短期资本流动性,加大央行冲销压力。欧债危机的发生直接加重了全球资金的避险情绪,欧盟国家资金纷纷回流美元,而对中国而言,汇流美元的资金不仅仅是短期资本,而是更加汹涌的短期资本流入。然而同欧盟相比,中国还算相对安全,可以算得上一个安全港,其GDp增速超过9%,加上人民币对美元有升值的压力,加大了国内通货膨胀和加息的可能,进而增加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差。综合分析这些原因来看我国是吸引避险资金、逃离资金流入的重要目标市场。据调查显示,我国2010年一季度外汇储备(a)增加了479亿美元、贸易顺差(B)为144.9亿美元、直接投资(C)为234.4亿美元、a-B-C=99.7亿美元(即流入我国的热钱)。这样导致更多短期资本流入我国,央行冲销压力也随之加大,给我国资产价格、通货膨胀等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三、中国投资欧盟应如何让对欧债危机

1.加强调整经济结构,促使国内经济转型。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希腊债务的发生,让我国的经济增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2010年之后,我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增速经济发展,保持投资、消费的旺盛势头,其材质收入也在持续增长中,国内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型期。其中成果最为显著的就是货币信贷的重要指标,存款准备金率呈持续上升状态。而从2009年开始,国内货币总量呈放缓态势,而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国内市场资金流动性呈趋紧状态等,种种迹象表明,就我国金融货币政策的实施来看,其成果是相对突出,就当前的发展态势,可以逐步退出金融政策。

2.不断调整国内政策,缓解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2010年5月之后,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首先,我国无法免受欧洲债务危机的波及,欧元区作为我国最大进出口市场,债务危机的发生直接影响超过经济发展。其次,在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我国政府高层做好了准备工作,其采取的预防经济“二次探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次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由此可见:针对本次欧洲债务危机,我国执行的调控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3.加强产业升级,全面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来,以外向型经济作为导向,出口产品低价流入欧美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同一产品国内价格大大高于出口价格。这样的政策的好处就在于,一旦有外部压力发生,我国就可以加大基本建设与设施等投资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这样不但让我国失去产业升级调整的机会,还极有可能造成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限制可持续发展、低工资低保障、竞争力不足等负面影响。总之,面对欧洲债务危机,应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自主创新品牌,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或停止对一些产品的出口补贴,拉近同一产品国内与出口间的价格差异,进一步扩大升级我国消费水平,全面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由此可见,这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必经之路,也是十二五期间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姚铃.欧债危机背景下拓展中国对欧盟投资策略研究[J].亚太经济,2011(05):32-36

[2]许广义,董媛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和问题分析[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109-110

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影响篇4

【论文关键词】欧债危机;危机原因;启示 

 

过去的2011年,是内忧外患多种因素繁杂交织的一年。 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主权信用危机恶化,欧美各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全球经济再度衰退的忧虑充斥市场。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怎么应对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探究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之前,我们先简单谈一下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欧债危机的原因分析 

1、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高赤字 

如果将债务杠杆比喻成潮水,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政府联手利用公共财政的“再杠杆化”掩盖了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但是这种掩盖是暂时性的,自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人们最常想起的词语就是“高赤字”。 

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欧元区经济政策结构不平衡 

欧元区现阶段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然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常年的不对称性使得各项矛盾和问题得以积累。在08年全球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矛盾开始暴露,直指主权债务危机。尽管货币一体化为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资平台和竞争优势,但是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对称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优势。另一方面,欧元区签订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并没有完全遵循最优货币区的要求,各国的实体经济结构不尽相同,这样更容易遭遇“不对称冲击”的影响。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周期不同步,欧元的诞生也未能显著缩小这种差异。同时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选择上,无法也不可能满足成员国不同的货币政策偏好,从而增加了危机蔓延的可能性。 

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历史原因:高福利政策 

高福利意味着政府的高支出,必然伴随的则是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使得欧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上缺乏一种活力,并且在财政支出上远高于非高福利国家。不得不说,高福利是高赤字的一个重要源头。 

二、欧债危机给中国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出来。欧美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中国的经济主要还是外向型经济,出口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出口的下降,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导致人民币“升值” 

最近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避险资金纷纷转向美元资产,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也跟着升值。从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达到15.9%;同期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已经因欧洲债务危机而对主要非美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币“被升值”还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 

(二)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 

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企业如果用欧元和英镑收汇,则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此外,由于欧系货币贬值,欧盟对中国动出口将会增加,中国的贸易盈余还可能会继续下滑。 

(三)外汇储备缩水 

欧元和英镑贬值,将使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出现缩水。我国防范外汇资产的缩水问题,必须采取动态的资产管理模式,即不仅需要关注投资的收益,也要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以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投机资本流入可能增加 

现在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升值,欧元和英镑投机资本流入同样可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因此防范走弱货币如欧元和英镑等资产的流入。 

(五)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对中国的外需影响较大 

欧债危机已经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步伐,同时还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增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外需短期内继续承压。 

三、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财政刺激计划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度” 

目前我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是不能太乐观。因为首先,我国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考核观”,使得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搞发展,财政入不敷出;其次,当面临经济下行是,政府刺激计划会使财政负担加大,可能造成通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所以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与债务负担,做好债务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 

(二)注重转方式、调结构,由投资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 

希腊的局面警示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出口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但是这种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从长期来看,出口导向型模式是不可维持的,中国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扩大内需是经济结构转换的核心环节,消费是拉动经济更好更长效的动力。此外,在出口战略上,将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转向亚洲新兴国家、东盟、非洲国家的出口,出口产品也应全面转型升级。 

(三)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财政的透明度 

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整体较低,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缩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的差距。 

(四)正视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影响篇5

【关键词】 迪拜 债务危机 影响 原因

一、迪拜世界及其债务危机的概述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由七个酋长国组成的联邦国家,其中最大酋长国阿布扎比面积67340平方公里,占阿联酋总面积的87%,石油资源与经济实力均居阿联酋首位。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和经济中心,2008年gdp规模为824亿美元,产业以金融、石油贸易、货运、旅游等为主。由于阿联酋有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集中在迪拜,故迪拜被称为阿联酋的“贸易之都”,它也是整个中东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

 迪拜政府持有的资产由财政部直接管理,其旗下主要有三大主权投资公司:迪拜世界公司、迪拜投资公司和迪拜控股公司。其中迪拜世界公司是迪拜各类重大项目的主导者,负责在全球进行投资,其各类资产总额约为990亿美元,分布于全球约100个城市,业务主要涉及交通物流、船坞海运、城市开发、投资及金融服务等四大领域及各领域下的诸多细分行业市场。正因如此,迪拜世界在其网站醒目位置标注了“日不落”的字样,并宣称该公司在迪拜酋长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迪拜世界拥有多家全球著名公司。比如,作为全球最大的港口运营商之一的迪拜环球港务集团,从事非洲大陆投资和开发的迪拜世界非洲分公司以及负责开发超大型人工岛度假胜地“棕榈岛”、“世界岛”和1100米全球最高摩天大楼“迪拜塔”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迪拜棕榈岛集团等。

 在上述公司中,迪拜棕榈岛集团因财务困难而在今年1月暂停了包括“迪拜塔”在内的多个大型项目的建设,目前可能无法及时偿还将于12月中旬到期的35.2亿美元债务。迪拜世界非洲分公司在8月就搁置了非洲的一些项目。受巨额债务困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当局于11月25日宣布,其主权投资实体迪拜世界公司将重组,公司所欠近600亿美元债务将至少延期6个月偿还。此举令投资者对迪拜的主权信用和未来偿债能力产生严重疑虑和担忧,进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和动荡,多国股汇市相继暴跌。

二、迪拜债务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动荡,但长期影响有限

 

 1、重创全球金融市场

 受迪拜债务危机的影响,12月26日,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中国等亚太各国股市继续下挫。而此前一天伦敦、巴黎和法兰克福欧洲三大股票市场指数暴跌均超过3%。美国纽约股市在感恩节假期后的“黑色星期五”也下跌了1%以上。中国大型上市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也立即澄清均不持有迪拜世界的债券(新浪网,2009)。

伦敦布兰特期油价格下跌1.31美元,报77.1美元。纽约周四1月期油下跌0.43美元,报每桶77.53美元。

迪拜“倒债危机”传出,迪拜政府的信贷违约掉期合约价随即大幅飙升。一些人甚至认为,迪拜可能成为继8年前阿根廷倒债以来,全球最严重的主权债务违约事件。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马上下调了迪拜国有企业的债权信用等级。在伦敦金融市场,体现迪拜债权违约风险的尺度信用违约互换(cds)利率暴涨(百度百科,2009)。

 在被迪拜危机“套住”的明星中,球星贝克汉姆和好莱坞男星布拉德•皮特据信是其中两个苦主,他们在这里购置的资产价值也大幅缩水。除了贝克汉姆和皮特,足球名将迈克尔•欧文、乔•科尔、大卫•詹姆斯以及基隆•代尔等,据传都在这个人工岛上安了家。很多人均买入了迪拜世界下发展商兴建的棕榈岛豪宅楼花,工程随时会烂尾。这些策划兴建的别墅极尽奢华,2000套豪宅2002年推出时非常抢手,一个月内就一卖而光。除了乔•科尔于去年夏天,清醒地在迪拜楼市泡沫爆破前,以210万英镑卖出别墅大赚离场外,众星全部惨成楼蟹。

2、对经济复苏影响有限

债务危机与金融衍生产品导致的危机不同,其杠杆率较低,传染性不强。专家认为,迪拜债务的主要债权方——西方发达国家,在处理债务危机上有比较成熟的经验。西方国家银行或将沿用处理墨西哥、韩国企业债务危机时的方式,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危机国家政府提供救助资金,让危机国家的企业债务转化为政府债务,避免企业破产,保障银行安全。由于全球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商业银行不缺乏流动性,并且债务危机可延期解决,欧洲银行不太可能出现大的损失。

迪拜危机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说法缺乏论证。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资金投向是金融资产,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即使退出宽松政策,相对于金融资产价格,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以忽略。其他国家采取的宽松的信贷和财政政策,是针对实体经济的,这种政策本身就决定了其退出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欧美主要国家因迪拜债务危机改变经济策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发生逆转的可能性也不大(陈炳才,2009)。

 迪拜债务危机和雷曼兄弟公司危机也不可同日而语,这不是发生在一个世界金融核心的具有系统影响力的金融危机事件,而是局部发生在金融系统之外的一个大型企业资不抵债的危机,所以它不会带来新一轮金融风暴(李稻蔡,2009)。

 迪拜与冰岛当时发生的危机相比,迪拜此次危机发生在世界经济止跌反弹、国际金融环境改善、全球流动性增加之际(陈凤英,2009)。因此迪拜对全球经济复苏影响是有限的。

三、迪拜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

 1、地缘政治是导致迪拜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

 迪拜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迪拜全球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掣肘于纷繁复杂的地缘政治。迪拜的前途取决于能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但迪拜却做不了瑞士。在中东破碎的地缘政治裂片中,迪拜无法起到欧洲一体化前瑞士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资本中转结算需求不足,中东难以摆脱资源魔,宗教文化背景不同,以及迪拜对自身战略定位的认识和制度准备不足(杨志荣,2009)。此外,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迪拜不可避免地成为欧美操纵的棋盘对象,也就成为欧洲与美国敏感的政治博弈之地。

 2、房地产过度开发引起资金链条断裂是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

 由于迪拜人口较少,房地产市场需求并不旺盛。从2002年起,迪拜允许外国人持有房地产,掀起房地产投机热潮,大型写字楼、高档住宅等项目纷纷开工。在此带动下,建筑业gdp比重从2001年的7%上升为2008年的10%,年均增长率达到两位数;银行信贷也随之大幅扩张,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快速增加的建筑成本和高涨的通胀水平助长了对房地产的投机,导致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的供求不平衡。随着金融危机蔓延,外国投资者深陷危机,大量房地产项目无人问津,建筑承包商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房地产市场被迫进入调整期,导致一些个人贷款占比较高、风险控制能力较低的小银行面临较大的压力。

 3、金融市场泡沫膨胀,脱离实体经济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迪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计划,但其自身的金融市场并不发达。为了吸引外国资本,迪拜完全放开外汇管制。于是大量的资本涌入迪拜。过度的外资流入导致资产泡沫日益膨胀,通货膨胀程度加深。与此同时,迪拜政府不但没有考虑实体经济的支撑力,反而大举借入外债,使得政府的信用危机不断地酝酿着。虽然迪拜政府多次发行债券弥补流动性不足,但只是治标不治本,反而加重了偿债压力。结果才愈演愈烈,以致宣布延期偿债,从而引发债务危机的爆发。

四、结论与启示

 2009年11月25日,由迪拜政府所宣布的重组迪拜世界公司而延期偿付所欠债务的消息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恐慌,但从长期来看,迪拜债务危机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不会阻碍到全球经济的复苏形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迪拜模式的倒下,有着深层的原因。地缘政治、房地产过度开发引起资金链条断裂、金融市场泡沫膨胀,脱离实体经济均是导致迪拜债务危机的原因。尽管中国的发展模式和迪拜截然不同,迪拜债务危机的影响对中国十分有限,但中国和迪拜同为新兴经济体,认真研究迪拜危机的产生根源,并且加以借鉴和防范,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健康发展:1、要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使两者能够和谐统一,互相促进,不可出现明显的脱离状态;2、经济发展不但不可过度依赖房地产的拉动,还要重点增强对房地产泡沫的防御与控制能力;3、政府的举债规模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可一再采用治标不治本的方式补充流动性不足;4、要充分重视货币金融政策对通货膨胀、资产价格、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迪拜债务危机.百度百科.百度网.

 (2)聚焦迪拜主权债务危机.财经频道.新浪网.

 (3)李德林.迪拜危机是高盛与奥巴马的国际阴谋.金融界网.2009.12.08.

 (4)韩洁、安蓓、姜锐.迪拜债务危机不改全球复苏势头.经济参政报.2009.12.08.

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影响篇6

【关键词】欧债危机金融体制改革

一、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2009年底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欧债危机的爆发有其深刻的原因,从外部原因分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各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包括对处于困境的银行进行注资,推出财政刺激方案等,以支持经济增长。这些措施虽然有效地维持了欧元区金融市场的稳定,支持了欧元区的经济复苏,但同时也导致了欧元区各国,尤其是希腊、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等国政府资产负债表严重恶化,表现为国债占GDp的比例和政府赤字占GDp的比例大幅度上升,成为了引发欧债危机的导火索。同时,国际评级机构的落井下石也对欧债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内部原因分析,出现危机的国家国内经济结构性因素是导致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本性原因之一。尤其是希腊,其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很早就已经存在,1999—2009年间每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都高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规定的3%。债务问题国家普遍都实行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在实行高福利的同时,债务国家的生产力却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其生产力发展长期落后于福利增长,巨大的福利支出造成财政支付负担沉重,财政入不敷出。此外,欧元区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统一制定实施,而财政政策却由各国家分别实施,因此,在面对危机时,只能借助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加上欧元区仅是作为货币联盟,而不是完善的政治联盟,因此欧元区的各个国家作为民选政府,必须对本国选民负责,首先维护和追求本国利益。这也导致了欧元区在危机爆发初期商讨解决危机的救援方式上争论不休,从而错失了救援的最佳时期,加剧了危机的蔓延和破坏程度。

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欧洲债务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相比较难以控制以及动荡不堪的欧洲经济形势,我国的资本经济市场似乎看起来比较稳定,以至于仍然有利可图,从而可能会成为国际热钱进入的下一个目的地。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我国的Cpi指数呈现高速增长的状态,这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市场经济过热,因此需要加以重视。价格飞涨的状态是不正常的,很容易引起社会的恐慌、犯罪现象增长以及其他各种危险的出现,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也会导致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降,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一旦出现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大部分的热钱必然会撤离中国经济市场,因此带来经济的泡沫现象,造成已经发展良好的经济面临崩溃的危机,后果极其严重。

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迅速蔓延,在世界上各个经济体之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现在的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欧洲的危机必然联系着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在风险面前世界人民的避险情绪在不断地高涨。因此,各个地方的投资者将会选择回到原地救助本地的经济颓势。这样,原本来自其他地区的资金将会流出欧洲市场,随之一起的,来自欧洲市场的初始资金也将大部分回到欧洲市场。这样在中国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就可能突然从中国市场撤离,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的股市出现动荡,给所涉及到的这部分资本的企业公司带来危机。

三、欧债危机影响下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对策

第一,建立国际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持续的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给国内的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同时还影响了人们对于国内金融市场的预期。目前,中国已经加入了证监会国际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贸易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保险监督协会等具有国际性的金融组织,并且和大部分的国家或地区都签订了金融谅解备忘录,为建立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和加强国际金融的监管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防范国际金融风险中,我们应当利用好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政策的变化,维护好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维护好我国的金融安全。

其次,加强金融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的出现。在金融监管方面,为了更好、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我国金融发展创造适宜的条件,必须尽快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水平。欧债危机之前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不能仅仅靠市场的调节,不能仅仅靠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不能仅仅靠金融机构的自我治理,更不能仅仅靠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型。金融监管者必须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要真正成为金融体系的安全保卫者,要做到及时地发现风险、及时地识别风险、及时地提示风险、及时地控制风险、及时地处置风险,来确保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进而保证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最后,重视危机影响,推进金融体系开放。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资本流动频繁,联系日益密切。欧洲债务危机提醒我们,全球化就像一枚硬币,正面是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反面是可能使得风险的传播速度加快。这场起源于希腊的欧债危机,迅速在世界各地蔓延,给拉美、亚洲等地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解决不好可能会演变成一场世界级别的危机,其产生的蝴蝶效应不可忽视。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为了谋求更好地发展,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然而,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处于建设初期,金融产品和市场的抵抗风险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积极关注全球的金融市场,提高风险管理和风险识别能力,加大对跨境资本的监管力度,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谨慎地加快我国金融体系的开放。

参考文献

[1]张志前,喇绍华.欧债危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祁敬宇,祁绍斌.全球化下的金融监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影响篇7

1.1 财务危机的内涵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是最常用的界定企业失败的名词,但究竟什么是财务危机,不同的学者在进行研究时采用了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观点。西方学术界主要把破产、拖欠优先股股利和拖欠债务界定为财务危机,认为财务危机分为四种情况,分别为经营失败、无力偿还、违约以及破产。但也有定义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以及资金不足四种情况。

1.2 商贸企业的财务危机特征

商贸企业是服务业中发挥流通功能,以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为经营内容的盈利性企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服务等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商贸企业与其它行业相比,财务危机必然具有一些特性。

1.2.1 市场决定性

商贸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主要取决于消费市场。企业在经营方面市场定位不准、促销不利,造成产品积压,严重影响企业的流动性,如日积月累,将最终使企业财务步入危机。另外,如果消费市场出现重大波动,或是价格急剧上涨、下跌,导致出现消费市场低谷,对商贸企业的销售、营运产生致命影响,将使其陷入经营和财务困境。

1.2.2 突发性

商贸企业的经营、理财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也有很多因素是突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商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较高,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偏低,同时其营运对资金的流动性依赖程度较高,如对财务活动还缺乏合理的规划与控制,出现资本结构不合理、筹资结构与投资结构不匹配等问题,一旦出现突如其来的变化,将无法应对,从而出现突发性财务危机。

1.2.3 敏感性

商贸企业的产出从根本上讲,就是利用一套有形的服务。使销售给消费者的商品更有价值。因为有服务就可以获得差价。商贸企业可以更大限度地享受现金流带来的好处,进而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对资金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现金流方面的关注程度较其他行业企业高。在评价财务状况时要密切注意现金流量的状况和作用。

2 金融危机下商贸企业防范财务危机的措施

2.1 优化债务结构

负债筹资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带来财务杠杆利益,又能引发筹资风险。对企业来说,采用负债经营必须衡量由其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损失,既要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又要防范由于负债带来的财务危机。在金融危机下,商贸企业首先就是要降低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过高是财务危机公司的典型特征,避免过高的财务杠杆是公司得以发展的前提。公司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应以有利于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本收益率和有利于资本结构的再调整为原则,必须确保企业具有偿债能力,保证有足够的权益资本作后盾。当公司债务负担较重,资产负债率过高时,企业为了防范财务危机必须采取适当措施,降低资产负债率。

其次是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优化负债结构应该关注以下几点:①企业应该尽量使债务的到期日期及数量与预期现金流量保持协调一致,避免债务到期日集中而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影响按期还款,甚至于影响公司的正常营运。②优化负债结构还要求企业避免单一采用银行贷款,尽量采用多种筹资方式,避免缺乏足够现金偿债而措手不及。③企业也应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进行权衡,以确定既能使风险较小、又能使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长、短期负债比例。

2.2 保持良好的财务信用

财务信用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理财的重要条件。良好的财务信用对企业筹资、信用结算、产品销售、原材料购进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增强企业的潜在筹资能力。反之,财务信用的缺失致使企业正常的经济运行受阻,长此以往将酿成信用危机。因此,要降低财务危机爆发的风险,必须关注信用,保持良好的财务信用。第一是与银行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不管运营多么好的企业,总会遇到一些意外的事件。这就需要企业不时地向银行借款。因此,同银行保持良好的信誉关系是明智的。当企业不需要借钱时,应当让银行了解自己的财务情况和现金流预测,以为自己今后的借款建立基础。一旦真正需要借款,便有可能按正常的条件借到所需数量的款项。第二是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信用关系。企业若长期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其财务信誉必然受到影响。这样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公众形象,也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企业一旦失去供应商的支持,不能及时购进原材料,或者被供应商逼债以至于被供应商尽快还款,对企业来说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而企业若是平时财务信用良好,与供应商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一旦暂时遇到财务困难,也可以凭借以往良好的财务信誉向供应商请求延期付款或者赊购部分原材料来度过困难,给企业赢得时间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影响篇8

一、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前兆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出现企业财务危机都并不是突然的,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通过大量的调查和数据显示,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以下的几种现象是出现财务危机的征兆:

1.财务结构不合理

企业财务危机出现的重要一点,便是企业财务结构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的财务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企业的供求数量快速增加,造成企业的筹资结构越发不合理,长期贷款、短期贷款与中期贷款的搭配极度不当。这样的现象存在就会造成企业的筹资成本过高或者是偿债的高峰会集中来到,使得企业出现不能偿债的危机。其二是在投资方面的策略并不科学,可以说投资策略是对企业财务起到决定性的因素之一,一个好的投资项目能够帮助企业获得疯狗的利润,而一个错误的投资决定则会直接将企业的流动资金拖垮,甚至使企业陷入长期的债务之中。如果是项目的选择不科学,会使得其投资的风险大过于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

2.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不足

企业的销售能力对于其内部的生产资源的配置具有着直接的作用。所以,企业的生产资源配置不合理,就会使得企业的存货增多,企业的风险不能得到有效的转移。这样的现象会影响到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还会使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大大降低。生产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处于被动状态,长久下去会使企业在经济市场当中失去存在的根本。其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的竞争能力逐渐降低。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直接影响着其竞争能力的大小,同时企业的竞争能力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率,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越高、竞争能力越则高企业的盈利也就越高,相反则越低。如果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就说明企业的市场能力变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企业没有能力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使企业面对财务危机。

第二,企业规模扩展迅速。企业决策者对于发展规模的过于贪求,大规模扩大企业的发展范围,盲目进行投资,会使企业财务出现危机,最终导致破产。如果企业出现大力度进行其它企业的收购,可能会使企业的财务负担过重,企业会因无法偿还这些债务而宣告破产。

二、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是指企业无法回避的财务危机。首先,市场的变动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造成危险,市场受到政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国家关于行业的大政方针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的出现都会使企业产品的供求变化发生变化。第二,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的经济形势的变动会对国家以及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造成影响,比如说税收政策的变化、利率的变化以及通货膨胀现象的出现。

2.内部原因

第一,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企业的经营风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市场上对于企业生产产品的需求,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的调整以及生产资料供应的稳定性。企业的销售能力能及企业固定成本的变化以及相关人员的管理经验都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质量造成影响,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发生变化。

第二,企业的筹资能力的影响。企业偿还债务是一种结算,一般是由一个新的融资来偿还旧债。新的筹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权益资金以及债务资金。企业的筹资能力的高低对于企业的资金安全以及资金链条的稳定性有影响,这是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第三,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原因。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内部原因有长期与适合之分,但无论是长期原因还是短期原因,都与企业的财务危机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以及管理方法不当,都会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现金量不足以及到期的债务没有还清,会使企业的财务危机提高。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分析

1.构建过程分析

首先,要对企业的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与处理。非财务性指标的分析与处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他们对于财务危机的预示能力要高于财务性指标。比如,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产业发展水平与政策的分析。节能与环保政策的提出,可以会使企业的生产资源进行限制,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能力再好,状态再佳,也不会有过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加强对非财务性指标的分析与合理利用,可以使企业的财务危机被打消在萌芽之中,对于企业财务危机问题的解决有促进作用。

其次,加强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确立。预警指标应当从企业的生产活动以及财务管理活动中进行选择。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以及现金注入比率,都是企业重要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企业加强对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利用,可以使企业更好地结合自己的生产与发展实际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建立。

另外,加强预警体系的构建。在进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之时,要将上面说的两个部分进行有效结合,按照每一个预警指标的不同级别,利用其进行合理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2.对财务危机预警值进行测算

首先,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针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进行测算。预警值对于企业的财务危机的解决有重要作用。财务管理者要对企业近几年来的财务指的实际值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所在本行业内的平均水平,将二者进行结合找到符合企业发展的标准值,对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进行预测。

其次,企业要加强对预警指标与实际值之间的得分进行计算。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就好在计算机企业的风险实际值之后,将其与标准值进行对比。财务管理人员要对每一项企业财务预警指标进行分析,将所有的分析结果进行,这个最后得出的就是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值。这个值的准确度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风险危机预警体系的科学性。

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影响篇9

一、有关财政危机问题的共识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已进入全面小康的发展轨道,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为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而在此新形势下,如何避免出现财政危机,以及财税法治改革应当何去何从,是我们在进行财税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应对的新课题。

我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有关财政危机的讨论一直未停。特别是近几年来,为了解决通货紧缩、内需不足等问题,国家曾一度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而使财政支出大涨,赤字与国债规模激增。通常,评价一国财政运行状况的指标,主要有债务依存度、偿债率、国债负担率以及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等等。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轨迹,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一国的财政运行是良性状态还是危机状态,以及这些状态的转化趋势。财政风险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负债的多少和偿债能力的强弱。因此,如果政府的负债过多,就会加大发生财政危机的可能性。近几年来,我国的财政赤字规模一直很大,每年都有数千亿元①;与此相适应,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这几年,已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达9000亿元②,国债发行总额累计已经达到26000亿元。这只是最为直观的政府负担的国家公债的数额。有些学者正是以此作为计算债务依存度、国债负担率等指标的依据。除了上述以发行的国债数量作为衡量政府负债的依据以外,还有人提出了其他的测度方法,较为重要的是把政府负债分为四类,即显性负债、隐性负债、直接负债、或然负债。因此,上述的国债发行规模,只是一种显性的负债或直接的负债,如果从其他的角度去考虑政府的负债,则政府的债务负担应当更重。例如,国有企业的债务、社会保障的负担、银行的不良资产、大量拖欠的工资、公共卫生等问题的解决,主要需要国家来承担经济责任,或者最终承担责任,这些“实质上的债务”,都是导致财政危机的重要因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财政危机比金融危机更值得关注,因为金融危机也会转化为财政危机,并最终由财政来“买单”。

由此看来,无论对影响财政风险或财政危机的指标如何确定,也不管对政府的负债如何量化,人们可以达成共识的是:国家的债务负担已经相当沉重;大量债务负担的积聚,至少已构成发生财政危机的潜在可能性。由此产生一系列需要研究的经济社会和法律问题,如国家不断增加的财政赤字、增发国债的做法,是否会给以后的经济发展带来沉重压力,并影响到“代际公平”,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是否合乎法治的要求和精神,等等。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则需要探讨产生财政危机的法律原因。

二、财政危机的法律原因分析

由于专业分工等诸多原因,传统的法律界往往对财政问题少有问津,但财税领域恰恰是体现近现代法治精神的重要园地。从历史上看,如果没有财政危机,如果没有财税方面的分权及具体制度安排,就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可见,财政危机作为财政运行的一种极端状态,作为一国政府所必须面对的危急情势,同宪法、宪政也有着紧密的关联。事实上,财政直接涉及到公共权力的行使,以及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这本身就是一个宪政问题。与此同时,还应当在相关法律中对财政权和财产权做出具体的保护性规定,以有效地平衡和协调国家财政权与公民财产权的冲突。这些法律精神,应当贯穿于相关的财政法、税法、民法等领域的具体立法之中。上述的法律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法治精神,即通过有效的、具有合法性的分权,综合协调、平衡各类主体的利益以及实现其良性互动。如果不能有效地贯彻这种精神,就不仅可能侵害国民的财产权,也可能使财政权的行使受到损害,并最终导致财政危机。从现实情况来看,导致财政危机潜滋暗长的具体法律原因,最为显见的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法形同虚设

在预算法上,类似的问题还非常多,如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非法律化、国库收付制度的不严格执行、对预算收入征收的随意性所导致的收入流失等,都是无视预算法规定的重要现实问题,都是将预算法束之高阁,使其形同虚设的问题,也都是衍生财政危机的重要问题。

(二)国债法有待完善

(三)税法刚性不足

从总体上说,在与财政危机相关的各类法律规范中,税法规范的数量最多。在税收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下,我国虽然没有完全贯彻“法律保留原则”和“议会保留原则”,但还是做到了最基本的“一税一法”原则,从而使现在开征的各类税收,基本上都能有至少相当于国务院行政法规级次的立法与之相对应。由于大量税收立法主要都采取了行政法规而非“法律”的形式,税收立法层次相对较为低下,在执行过程中有法不依的问题突出,因而税法的刚性明显不足,这也使得税法的执行弹性较大。其具体表现是既存在“征收过度”的现象,也存在“应征未征”的问题。而“应征未征”既可能是放弃国家的税收征收权,也可能是应征的税款无法征收或无力征收。“地下经济”、税收逃避现象的普遍存在,必然会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从而降低国家的财政支出能力,加大发生财政危机的可能性。税法的刚性不足,与我国税收优惠过多过滥有关。大量的税收优惠使得“税式支出”的规模十分巨大,从而人为地减少了应入库的财政收入,影响了对财政赤字的弥补,这同样会加大发生财政危机的可能性。不仅如此,税法的刚性不足,还与某些国家机关对法定课税要素的非法变动有关。总之,税法刚性不足的表现和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缺少税收基本法、税收立法层次低、违反《立法法》的规定和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以及在实践中不依法办事,则是导致税法刚性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全面提高立法层次,贯彻税收法定原则,切实在执行中做到有“法”可依,对于防范财政危机尤为重要。

导致财政危机潜滋暗长的法律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笔者只是选择了与财政危机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几个领域来探讨,从中不难发现这些领域所存在的许多立法和执法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财政状况。从法学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所涉及的制度内容并不限于市场制度本身,市场制度、财政制度与政治制度等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国社会不可能在进入市场经济模式的同时,却排斥与之紧密相连的公共财政模式与政治模式(宪政制度)。因此,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财税法学而言,建立一种合理的财税法律体系和推动已经制定的财税法规范的准确实施同样重要;也就是说,完善财税法律体系是促进财税法治化进程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三、完善财税法律体系的思考

从根本上建立一套完善的财税法律体系,既能够从总体上体现宪法的精神,又能够在具体的分税制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宪政制度。这样就有利于更好地解决财政危机问题。对于我国来说,财政危机的主体承担者是政府,所以,政府承担规避财政危机的工作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建议修改现行宪法,建立财政法立法依据

目前,我国财政法表现为各自独立的单行法,尚无一个可供共同遵循的统一的财政法典。因此,建议在宪法中增加有关财政税收的规定,明确各财税单行法之间的关系和适用范围,界定各财税部门的职能、权限、义务和法律责任。各财税单行法都必须以财税基本法为依据,不得与其相抵触。这就要求在财税基本法的统领下,根据市场经济下公共财政职能的要求,对现行财税法律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将财政税收等涉及国家和社会、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公民权利和利益的内容在宪法中做出规定,以推进我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法治税。

(二)建立健全国债法律环境

全面清理现有的国债法规,进而采取相应措施在全面清理现有法规的基础上,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对已经完全不适用和部分不适用的法规,该废止的废止,该部分失效的失效,该修改的修改。我国尽管多次颁布《国库券条例》和《特种国债条例》等,但没有一部系统、全面的《国债法》。即使是这些已颁布的法规中,也存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不相适应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订。中国国债市场日益与国际接轨,今后境外资本也将进入国债市场,这将为国债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起草一部完整的《国债法》,规范国债市场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设定制约手段,规范国债的发行、流通、使用、管理和偿还全过程,是健全我国国债市场的迫切需要。

(三)加紧修改《预算法》,推进各类相关体制的改革,真正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合理的公共财政制度

由于体制转轨时期利益调整的难度以及制度设计本身的一些问题,中国预算法的立法、执法和守法一直都在低水平上徘徊。结合当前财政支出制度改革的现实需要和世界财政法治发展的潮流,以规范和保障政府财政行为为己任的预算法应当予以积极的回应。无论是预算编制、预算审批还是预算执行,都需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做出很大程度的调整和改革,这是从源头上防范财政危机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四)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税法

在完善税法时,要注意税法与其他相关的经济、社会立法的配套,特别是与相关财政立法的配套。否则,税法再完善,也可能会存在许多因制度不协调所造成的成本问题。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政基础,税法的制定和执行不仅影响同业竞争的纳税人在同一市场中的竞争力,还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支和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制定、变更税法不仅直接影响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税款给付义务,而且当国家以征税行为介入市场运行以后,税法的制定和执行更会影响纳税人的预期和行为,从而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

(五)尽快拟定和颁布《财政监督法》

从法律上确定财政监督的地位,增强财政监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执法监督体系中的地位。通过法律程序明确监督机构的职权、责任、监督程序、监督方法、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违反财政法规的法律责任等方面的问题,为财政部门行使财政监督职能、加强执法力度、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财政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创造良好的法制条件,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执法的随意性。既抓立法,又抓执法,真正把财政活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建立健全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财政监督法律体系。

总之,要建立健全一整套严密科学、协调有序的财税法律体系,使之既有分权,又有限权;既有自由,又有约束,从而在财税法制中,通过法律的全面制定和有效实施来体现宪政精神,形成宪政秩序,这样也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而只有在这种良性互动中,才能真正解决财政赤字、债务风险和财政危机等问题,才能形成良好的公共经济秩序,推进国家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2]张守文财政危机中的宪政问题[J]法学,2003,(9)

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影响篇10

关键词:债务欧元区宏观政策

一、债务危机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

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现在很多国家,随着救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债务的比重也在大幅度的增加。当这个危机爆发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违约,欧债危机就是欧洲债务危机。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2009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第二年4月,标准普尔在希腊政府公布了高于预期的预算赤字后,更将其债务评级从BBB+降到了BB+,即正常情况下根本得不到融资的垃圾,受此影响,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这说明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的困扰。

二、欧债危机的形成原因

第一,全球金融危机是欧洲债务问题的外部原因。一方面,金融危机直接重创冰岛和中东欧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另一方面,各个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扩大财政支出是必然的选择,然而这在欧洲造成了重大的财政问题。

第二,欧元区虽有统一的央行与货币政策,但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这种制度架构上的“先天不足”为危机的产生埋下了种子。当某些成员国遇到外部冲击时(如金融海啸),它们难以根据其自身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等特点,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加之欧元区各成员国多年来对《稳定与增长公约》关于政府财政的规定几乎置若罔闻,致使各国债台高筑,积重难返。

第三,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欧盟各国大规模地举债,政府的债务负担迅速提高,而对欧洲一些人口老龄化加速本来就债台高筑的国家更是雪上加霜。公共债务的膨胀突显了欧盟各国缺乏有效的货币政策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政府只能通过大量投资与消费来拉动经济,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以满足国内的高福利开支,所以财政赤字也是越积越多终于形成了"堰塞湖"。

第四,欧洲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缺乏灵活性,以及过度慷慨的福利制度,极大地抑制了欧元区竞争力的提升,并导致了长期的结构性的低增长、高失业。事实上,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之前,欧元区在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等指标上也明显逊于美国,这是欧洲政府债务负担加剧的根本原因。

三、未来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发展方向

(一)欧元区解体。这是最悲观的一种可能。主要的选择是将希腊等不能满足欧元区条件的国家逐出欧元区,或者由德国、法国及西北欧一些财政状况较好的国家组成一个新的货币区。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

(二)欧元区协同做出强有力的承诺,通过发行“欧元共同债券”共同担负起相关债务,同时开始着手建立有共同货币及财政机制的联邦制。这是最乐观的一种可能。这样做的好处是各国能够从此协调货币和财政政策;投资者的信心可以得到恢复;各种问题可以从最根本的机制上得到解决。

(三)继续目前的情况。即在市场持续波动和各重政治压力的情况下,各国以及欧洲央行不断地协商和妥协,并不断地推出零散的、短期的、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情况渐渐稳定,情况可能会向上面第二种可能的方向发展,即各国逐渐携手去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而短期内具体可能的措施包括:在税负政策上做一定的协调;对高赤字国家继续实施压力以使其改善财政状况;提高“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金额;欧洲央行增加购买欧元区债券;进一步寻求中国的支持等等。这一方向的发展也暗藏着很多风险。

四、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由于欧盟是中国最大出口市场,欧债危机再度爆发,欧元区经济整体下行,必将影响中国下半年整体出口形势。欧债危机的延续,还可能加剧欧元对美元和人民币的贬值,人民币有效汇率也将有所回升,这又将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出口。一些国际证券研究机构的专家测算,欧元对美元每贬值1%,短期内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增速将下降0.65%;若欧盟经济增速下降1%,中国的出口增速就会下降6%。近三周来,欧元对人民币已大幅贬值3.5%,这已给中国的出口商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有专家估算,这将使中国对欧出口增速可能会下降2%至3%。

(二)对中国企业带来的契机:由于欧元的贬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在欧盟国家设立办事处或者分公司会大量降低成本,从而使中国企业进入欧盟的机会越来越多;另外,欧债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走向欧洲市场,通过对外投资、并购的方式,来获取一些技术、品牌、市场营销渠道创造了非常好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姚枝仲,田丰,苏庆义.中国出口的收入和价格弹性[J].《世界经济》2010年4月.

[1]孙海霞.欧元区债务危机及区域性货币基金组织[J].新金融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