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十篇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十篇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4:27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篇1

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幼儿在面临数学问题时思维转换的灵活程度,通俗地说就是“脑子活”。思维灵活性强的幼儿通常都较其他幼儿更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们所获得的答案也较别人多,因此也更容易在数学的学习中获得自信。

例如,幼儿在活动室中悬挂吊饰,怎样才能让吊饰之间的距离一样大小呢?一个幼儿用一块长板积木作为吊饰间间隔的依据,每隔一块饫板积木就挂一个吊饰,于是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从此例中可以看到,当幼儿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能不能另辟蹊径是他们能否成功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就要经常把幼儿推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真实情境中去,通过引导其“换个角度思考”来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另外,还可以提供幼儿做正排序、逆排序等需要逆向思维的活动机会,来打破幼儿的思维定式。

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在数学学习中,幼儿的思维深刻性受以下煞矫娴闹圃迹阂环矫媸芪侍饨饩瞿芰Φ闹圃迹即对数学问题的领悟能力;另一方面受联系此问题的背景经验的制约,即幼儿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无足够的相关背景经验,以及幼儿能否有效地调用这些经验,经重组后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来,这是他们化解问题的核心。如果联系问题的背景经验不充分,必将影响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深度,而这种背景经验往往在问题解决中发挥着隐性的作用。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就要引导幼儿不满足于个别的、特殊的结论,而要注意探索其一般的规律。引导幼儿从特殊到一般进行联想,是培养其思维深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和幼儿讨论5棵小树可以用几表示?5只大象可以用几表示?5座铁塔可以用几来表示?……(要不厌其烦地、尽可能多地列举)最后再问一问:这些物体在哪些方面是相同的呢?那么,它们都可以用几来表示呢?这样,幼儿对“5”的认识就是建立在一般规律上的认识,也是最接近其本质的认识。

三、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对幼儿学习数学来说,思维的逻辑性就是指幼儿思维具有的合理性和条理性。幼儿的逻辑思维虽然剐刚萌芽,但是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幼儿沿着一条思路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并养成注重逻辑的习惯,对幼儿学习数学是有很大帮助的。

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可以借助数学本身包含的“类”、“序”、“对应”等数学思维的主要元素,让幼儿在领会和掌握这些内容的过程中,经历各种思维过程,从而获得逻辑性的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让幼儿穷尽“把5个物体分成两份”的各种方法以后,引导幼儿比较并总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从中找出有序分解的方法,再引导幼儿将这样的方法推及到其他数的组成学习中去。在这样的认识过程中,幼儿能有效地获得组成式的排列、比较、概括、迁移等各种能力,从而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

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1.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

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来打破幼儿的思维定式。

2.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在数学学习中,幼儿的思维深刻性受以下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受问题解决能力的制约,即对数学问题的领悟能力;另一方面受联系此问题的背景经验的制约,即幼儿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无足够的相关背景经验,以及幼儿能否有效地调用这些经验,经重组后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来,这是他们化解问题的核心。如果联系问题的背景经验不充分,必将影响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深度,而这种背景经验往往在问题解决中发挥着隐性的作用。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就要引导幼儿不满足于个别的、特殊的结论,而要注意探索其一般的规律。引导幼儿从特殊到一般进行联想,是培养其思维深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和幼儿讨论5棵小树可以用几表示?5只大象可以用几表示?5座铁塔可以用几来表示?……(要不厌其烦地、尽可能多地列举)最后再问一问:这些物体在哪些方面是相同的呢?那么,它们都可以用几来表示呢?这样,幼儿对“5”的认识就是建立在一般规律上的认识,也是最接近其本质的认识。

五、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幼儿教育;智力

幼儿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接受到的第一次教育,之前在家里的教育,多是孩子在自己的好奇心驱使下,去探索学习,通过反复练习直至最后成功掌握某种技能。幼儿园是一个人真正意义上接受系统教育,对于以后义务教育和以前家庭教育,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同其它的学科相比,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应用广泛性的特点。这样,幼儿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既来自现实世界的直接抽象,也来自人类思维的能动创造。数学对于幼儿智力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1数学对于幼儿智力发展影响

1.1培养孩子抽象性思维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比如语文,幼儿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只要有一个语言环境,就能学习好。幼儿园时期,孩子由于年龄小,思维虽然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的动作和形象的束缚,但已经开始了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于某些具体的问题或情境,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而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特点,同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早期的数学学习能促进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帮助其思维方式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1.2培养孩子逻辑性思维

幼儿园的处于三到六岁,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数量估算能力,只不过合理估算的水平较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幼儿园小朋友会逐渐懂得用数学的逻辑来解决问题,数感发展和数量估算能力都会在学习中提高。比如教儿童理解“7可以分成几和几”,一般都会引导他们将7个苹果分给爸爸和妈妈,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在学习数学之前,很多儿童都感到为难,因为7只苹果无法平均分配,于是就分给爸爸和妈妈各3个,还剩1个则放在一边。这个时候儿童的大脑里面没有任何逻辑性思维,他们考虑的仅仅是自己分得是否公平,这是一件现实的问题。在学习了数学之后,儿童思维的抽象性也会逐渐发展起来,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后来儿童学习之后会明白,不论是分7个苹果、7个桃子、7个玩具还是其他7,他们不会单独将这些看成是不想关的操作,而会看到它们在本质上的共同点,即遇到是分7个东西,儿童都知道怎样分了。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理解了数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1.3培养孩子空间想象能力

幼儿的数学学习中,主要是识图能力、画图能力、识符和画符能力的培养。这些学习都会不自觉的扩大孩子感知力,观察力,培养他们空间想象能力。比如让孩子画一个桌子,孩子会在脑子里想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桌子,通过“实物比较”,然后自然的灰构建一个桌子的形象,在笔下画出他所想象到的这个桌子。

2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上的运用

2.1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幼儿时期形成的习惯,会在潜意识中伴随着孩子的一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多次的重复是形成习惯最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思维习惯,一个孩子做对了一个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引导他知道下次也应该这样做,多次重复之后,孩子就会养成这样的数学习惯,这种越早养成的习惯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对于早期开发智力也是很有用处的。

2.2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能寻找到数学的影子,应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孩子保持对于学习的热情,对于数学一开始就不擅长的孩子,应该予以做正面、积极的思考,始终让他们对数学充满兴趣。在幼儿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要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孩子,这是针对幼儿年龄小,认知特点,加上数学本身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决定的。教师应该采用引导发现发,立足实际的生活问题,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讨学习,让他们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反应。

2.3激励情感教育

良好的情感能够让人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促进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数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建构的问题,平时在带领幼儿娱乐的时候,可以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创设应用机会,鼓励他们从数学的角度来描述客观事物和现象,并予以全班表扬等奖励。这种激励情感教育能推动幼儿的智力发展,他们在激励作用下,会自主探索发现新的数学知识,潜移默化的带动智力发展。

3结论

国内外很多心理与教育的实验和实践都证实,早期的数学教育尤其是幼儿园时期的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初步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这些能力都是构成一个孩子智力的一部分,而且占了重要的一部分。重视幼儿园数学教学,有利于智力发展,对孩子一生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牟晓峰;幼儿园数学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2]蒙杰新,谢昌慧;新世纪面向农村数学教育策略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言表达的策略

一、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也是思维的工具。数学教学中应提供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只有让孩子关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下面从三个方面说说培养幼儿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

(一)良好的语言表达有助于同伴间的交流和讨论。数学活动的很多环节都需要幼儿用语言表达,如:教师讲解后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孩子倾听教师讲解后需要反馈对数学操作规则的理解或对操作程序的记忆。

(二)促进口语能力的提高。任何思想只有通过交流,才知道是否正确。在进行数学思维交流时,只有良好的数学口语能力,才能表达自己对数学问题正确的见解。

(三)幼儿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衡量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对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着重要意义。

二、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氛围、激发语言表达兴趣

语言表达是数学课堂不可缺少的要素,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幼儿就能在环境的熏陶下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进而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给幼儿搭建自由交流的平台,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所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让幼儿把自己“溶入”课堂活动中,首先得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幼儿想“说”,敢“说”。为此,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有效的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

(二)准确示范、培养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注重言传身教,教师自身语言要规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而不准确的,但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孩子做出榜样,通过自身的语言示范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数学概念的表述要准确、简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交给幼儿正确的数学概念,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其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较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对幼儿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各类形状和立体图形的名称,“加数”、“被减数”等。这些数学名词在使用时都要求非常准确,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就必须准确的告诉幼儿这些数学名词的名称,并要求幼儿准确的复述,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准确使用,给孩子起一个示范作用。

(三)有效提问培养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课堂上多用启发式提问,使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组织语言,并表达出来,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出示一个红色灯笼一个黄色灯笼后,问学生:“图上都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请学生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在幼儿“说”的过程中,当出现不够顺利时,我帮他们进行梳理,把零散的知识连贯成完整的知识。又如:在教学大大班复习“5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加法”时让幼儿观察放风筝图,复习2的组成问:图中有几个孩子?几只风筝?1人放一只风筝,2分成了几和几?让幼儿尽量回答完整,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此外,还要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像小朋友喜欢吗?今天你们高不高兴?我们一起来学习好不好这类问题没必要多提。只有通过有效的提问才能引导他们学说完整的话,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锻炼说话的能力。

(四)有效操作培养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也是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操作是幼儿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手段,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由于幼儿语言区域狭窄,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借助学具的操作来提供语言的内容,在操作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如:在教学“拼一拼”时,每个幼儿一套七巧板和若干三角形图卡,教师出示几何图形,让幼儿说出名称,再观察书上图:这幅图上有什么?由哪些图形组成?幼儿自由拼图并说出拼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拼的?又如:在教学“平均分”时老师演示讲解,拿出4支笔,请出2个小朋友,问:1人可以分几只?(把笔分给2人),4支笔平均分给2人,1人几支?每人分到的笔是不是一样多?让幼儿实际操作分一分,然后用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的提问,就这样通过直观的操作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同伴交流培养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篇4

蒙氏教育思想数学素养学前教育

由蒙台梭利创立的有着一整套教育理念及配套教具的独特教育方式,是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实践研究的热门。各地不断涌现了专门培训蒙氏教师,配备蒙氏教具的教育机构,各幼儿园也纷纷举办“蒙氏班”,运用蒙氏教育法对幼儿进行教育,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蒙台梭利课程是必要的且可行的,尤其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

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是教育史上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她以幼儿教育为基础,创立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学者认为,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思想和世界上一流的幼儿教育”。蒙台梭利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有三个非常重要且缺一不可的要素:预备好的环境、谦逊的教师、干净整齐的教具。其中,预备好的环境是成功教育的前提,它能够提供一个足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环境;谦逊的教师应该具有谦虚有礼、温柔亲切、省思自我的特质,同时具备多重角色,如儿童的观察者、协助者、示范者、解释者、环境的预备者、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者,是推进教育成功的主导因素;科学的教具是教育成功的媒介,这些教具的制作原理包含了孤立化的原理,感官教育的对比、排序分类的构造性原理,以及由简入繁从具体到抽象的系统性,教具的自动订正等。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她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其主要特点:以儿童为中心;不教的教育;把握儿童的敏感期;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完全人格的培养;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混龄教学;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摒除奖惩制度;爆发的教学成果。

二、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于认识一切客观事物,具有这样的哲学高度和认识特征。具体说,一个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在他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常常表现出以下特点:在讨论问题时,习惯于强调定义,强调问题存在的条件;在观察问题时,习惯于抓住其中的关系,在微观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做出多因素的全局性考虑;在认识问题时,习惯于将已有的严格的数学概念广义化,用于认识现实中的问题。

数学素养就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建立的数学情感、形成的数学观念、优秀的数学品质和意识的综合。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认识数学素养更有意义,广义的理解指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交流的能力、数学推理的能力,了解数学和现实的联系以及对数学学习价值的再认识等。狭义地说数学素养是指数学思想方法和语言、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观念和意识或者说是数学文化中最基本的素养等。因此,我们倾向于把数学素养当作是学习、探究数学并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水平,是一个稳定的、可以终身受益的数学学习的学养,需要经过长期的积淀。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发展幼儿的思维结构以及要将幼儿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等。在实践中幼儿教师数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的数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特殊专业,具有基础文化素质培养与艺术技能教育双重性特点,而本专业学生入学时起点不高,数学基础薄弱、数学理解能力差、缺乏数学兴趣,这些都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普遍较低,因此,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尤为重要。

三、启示与思考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借助于数字、图表、字母等方面的转换,通过空间、数量、推理等方面的训练,培养人们的逻辑、计算能力的学科。数学教育在蒙台梭利教学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她认为让儿童在生活与操作中自然地认知数学,这样不但可以为儿童奠定稳定的数理基础,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儿童对数学的兴趣,使我们懂得了数学是一连串的逻辑性思考与串联,经过比较、分类与归纳,找出其间的关联性,并借助计算方法得到理想的答案,因此数学不仅包含数字的组合与罗列,还蕴藏着宇宙万事万物的法则。

1.操作性学习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蒙台梭利有句名言:“让我听……我随后就会忘记,让我看……我就能记住,让我做……我就能理解。”因此,依据数学学习的内容,蒙台梭利设计了与之配套的幼儿数学学具,幼儿在数学学具操作中感受系统的数学知识,获得了生活的经验,将数值化的量抽象为数概念。

作为将来的幼儿教师,不但能指导幼儿操作优质的、优秀的教具、学具,而且自身也能完成由数学中抽象的、理念性强、思维意识强的概念或物体转化为可操作的、科学的、合理的外在形式,运用所学到的相关数学知识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实施,自行开发设计儿童玩、教具,能为幼儿培养空间想象力、数的运算等技能得到提高和提升,并学会运用数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改进蒙台梭利学具中为幼儿操作过程不可避免的情绪状态,自我修订中易产生的“偷懒”现象,这些都需要未来的幼儿教师应该思考的。

2.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数学理解能力

蒙台梭利反对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主张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成长。教师是孩子学习“灵感”的“启发者”,与转变“头脑”的“诱导人”。蒙氏教育里的“让孩子们自己去打开吸取知识的灵窗,运用自己的思考,而日新又新”。让我们从一句问话中来体会这种不同:

传统式:小明,你看看这两个球有什么不一样?哪一个是大的?哪一个是小的?

蒙氏:来!小明,摸摸看这两个球,你发现了什么?前者的问题,局限性大,而且早已规定好儿童必须回答些什么问题。后者的弹性非常宽,他不仅要小孩亲自摸摸看,去体会感觉,更将问题的限度放到最大,孩子可以灵活运用自己的脑子,发现事物的种种不同和奥妙。再来,前一个问题,是老师“期待”的有限答案;后一个问题,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各种的答案。观点与立场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这样更能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

在深入研究和学习蒙氏教育思想以及实际操作蒙氏教具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以前所学的数学相关知识在蒙氏教具中的灵活运用,更能感悟到曾学习过的深奥的、复杂的数学知识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对相关的数学知识逐渐地明白了,提升了她们数学理解能力。

3.自由式教育原则提升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将是学生的自由,允许个体的发展和儿童天性的自由表现。”“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

数学是一门因果关系紧密、逻辑严谨、推理性强的学科。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人类能够有效地运用数字进行计算、量化、推理、归纳、假设等复杂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一些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的学习与演练提高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儿童的独立工作能力,使儿童将来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幼儿的内在冲动是通过自由活动表现出来的,通过主客观的交互作用而获得思维上的发展,激发兴趣,把外部的动作转化为内部智力的操作,使问题的解决过程在头脑中进行,切实地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段云波.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及教具操作手册[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篇5

一、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够

幼儿园数学普遍存在内容浅、容量少的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能满足幼儿智能发展的需要。由于现代社会信息的增大,幼儿受多种信息的刺激,其智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纲要》所规定的内容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学习《纲要》以外的知识。例如:学前班数学课本上只有简单的5以内的组成分解、加减法、序数及简单的形体内容。原来半年学完的课本,现在幼儿园只用几个活动就学完了,而且全都能领会。再就是各年龄班存在着重复教学。如中班讲了5以内的组成分解,到了大班还要学习5以内的组成分解,学前班也还得如此。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了幼儿的求知欲,反而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目标单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幼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的目标只是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如中班“排数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①练习1—10的数数;②巩固10以内的数的认识。大班认数活动学习“5”的组成分解的活动目标是:①认识“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②书写数字“5”。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而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它目标。

三、操作材料乏味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然而,由于有的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加上怕麻烦等原因,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当教师给幼儿发材料时,幼儿就会马上产生出“还是这个”的抱怨。陈旧单调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操作活动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如几支铅笔、几个苹果的演示就讲一节课。再是,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教幼儿学习“6”的加减法时,教师直接出示分合式,让幼儿看着分合式列出算式,即1+5=6、2+4=6、3+3=6、4+2=6、5+1=6,然后逐一指着算式让幼儿创编应用题,大量的时间花在编应用题上。三是采取“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儿的小脑子里灌死知识,死灌知识,造成幼儿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不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实物教学法、比较法等等。而且整个活动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激发不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鉴于以上问题,建议:

一、改革数学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扩大各年龄班的知识面,加深数学知识的难度。各个年龄班要按统一部署,由浅入深地完成教学任务,避免重复无效教育。(1)集合数:除《纲要》中规定的10以内的数字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外,应延伸到20以内的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增加数群计数、目测数群、数量层次认知等(2)相邻数:在相邻数的认知中应重视规律、方法的渗透教育,引伸到对相邻数本质的认知,延伸到100以内的相邻数。(3)单、双数:由10以内的单、双数顺数、倒数认知扩大到100以内的顺数、倒数及单双数的认知,并会判断多位数的单双数,并应增设数列的认知(单序数列、双序数列)。(4)组成分解:除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分解组成、创编应用题外,还应注重多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另外,从时空观念、逻辑观念等方面也应扩大知识面,增加难度,注重幼儿分析、综合推理的技能、数学语言的运用、表达的技能及多项思维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二、注重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哪一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动该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幼儿智能学具、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插塑雪花片、沙盘教具、游戏卡、圆点卡等操作材料颜色鲜艳,很受幼儿的喜爱。除此之外教师要多下功夫,巧选材料,为幼儿制作出适合其特点的操作材料。还要充分调动家长及幼儿的积极性,亲子共同制作。由于幼儿亲自参与,他们对操作材料会倍感亲切、倍加喜欢、倍加爱护,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学前儿童阅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6岁时儿童是学习阅读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通过早期阅读提升口语能力并且引导儿童书面语言意识和行为形成,也是儿童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形成的阶段,为之后接受义务教育的奠定基础。但是学前儿童受限于其文字水平,其阅读主要集中在图画书籍阅读和经他人讲述的图文书籍阅读。

一、学前儿童面临的阅读问题

早期阅读是发展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由于学前儿童语言能力水平的掣肘,需要教育者指导学前儿童进行阅读的培育。尽管学前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画感知能力和基础语言理解能力,但是对于连贯的语言以及相关的逻辑缺乏认知的能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培养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受限于语言文字能力

虽然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口语交流能力,对于书面语言文字还不能够认知。究其缘由,一方面是因为汉语语法结构呈隐形而注重意思表达的特点,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只能掌握基本的口头汉语语法结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是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模仿性特点,具备了一定的画面感知能力,幼儿园的教学也基于此展开。因而,儿童早前阅读能力培养受限于语言文字能力。

2.思维逻辑尚未形成

除语言能力的限制外,该阶段儿童的口语能力也属于日常交流的水平,相比于大段文字构成的阅读故事,以简单短句为主,缺乏语法逻辑。儿童的口语学习过程也是依赖于其模仿性的特点,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尚处于思维逻辑未形成的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前教育者选择采用叙事的方式培养儿童的思维逻辑。

3.思索能力初步建立

对于2~6岁的儿童而言,是处于思维能力初步形成的时期,但是也仅停留在“是什么”的猎奇阶段,没有知识和思维能力的支撑,在阅读某个故事时难以独立理解整个故事甚至某些单独情节。在儿童的脑海里还无法独自建立一副故事画面,还需要教育者为其提供其进行思索的故事画面。所以,儿童学前阅x能力的培养缺乏思维能力的支持。

二、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儿童而言意义重大,笔者也在上文中列述了阻碍儿童发展早前阅读能力的自身原因,并且基于这些原因在下文中叙述了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1.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为学前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其早期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幼儿园环境的设计上,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兴趣,选择儿童喜欢的、蕴含着故事内容的画面作为背景,这样既能达到美化环境,又能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效果。[1]再结合儿童模仿性的阶段特点以及对鲜艳颜色高认知敏感的特点,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对阅读环境进行布置,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对书籍产生兴趣。比如在班里设置有趣的图书角,放置合适的书籍,并在周围用鲜艳的色彩涂画故事内容画面和故事人物。此外,还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向儿童展示阅读书籍,供其进行阅读模仿。教师还可以与儿童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家长在家中为儿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鼓励家长利用闲暇时间购买儿童故事书籍为儿童诵读。

2.为学前儿童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受限于2~6岁儿童的语言、文字和思维能力,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必须基于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开展。教师为儿童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首先是帮助儿童逐步形成关于语言文字的初步知识,图画故事、图文故事是这个阶段的应当采用的阅读材料,基于这样的特点,儿童图画书是学前阅读活动开展的首选读物。儿童图画书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的书籍,有浓厚的游戏色彩,兼有玩具和图书的双重性质。[2]其次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帮助儿童建立初步的思维探索能力,有趣的图文并茂并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文字的故事阅读材料是符合儿童需求的读物,短篇儿童寓言故事书具有篇幅短小、结构简单、浅显易懂的特点,适合这个阶段的儿童阅读。最后,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帮助儿童发展初步建立的思维能力,具有简单逻辑关系、和儿童生活经验贴近的故事书籍是适合的读物,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都满足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要求。

3.全方位锻炼学前儿童的阅读能力

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儿童产生阅读兴趣并且逐步学习语言知识和阅读方法的过程,其中既包括了教师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培养过程,也包括了让儿童参与到正确科学的阅读活动的过程。一方面是改变“师传生受”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学前儿童以互动的方式参与到阅读兴趣与能力的培养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儿童在阅读中不断训练自己的逻辑能力,而不是直接告诉他故事是什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与儿童一起参与到故事当中,与儿童一起思考故事的思路结构,甚至可以与儿童一起演绎故事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厘清故事的逻辑脉络,有助于儿童不断强化自己的语言逻辑能力。无论是哪种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式,都是要将“平面”的故事立体化,让故事生动形象,充分发挥儿童的识图能力。

前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调动儿童的阅读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其逻辑能力的建立。后期确立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要逐步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在故事阅读的互动当中,逐渐加入阅读技能知识,通过向儿童展示理解故事内容的手段等不断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儿童在阅读故事内容后进行简单复述的尝试,或向幼儿提问,与幼儿共同讨论,加深对所看所讲内容的印象,培养他们的反思、假设等认知能力,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3]当然教师也可以与儿童家长一同参与到阅读活动的开展,形成“家园共育”的模式。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采取“家园共育”的模式,通过利用儿童模仿性特点,教师和家长向其不断展示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经过一定时间的示范,儿童会逐渐模仿教师和家长的阅读习惯,当然发现儿童有不良阅读习惯及时予以纠正,然后进行悉心的正确示范,这就是需要我们采取教育和培养方式。

让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精心培育下,有浓厚阅读的兴趣,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奏效的阅读方法,有扎实的阅读能力,最终能够让学前儿童在获得早期阅读能力的同时感受到读书的丰富乐趣。

参考文献:

[1]陈有青.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J].甘肃教育,2009(1).

[2]唐敬双.如何培养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能力[J].课外阅读:中下,2012(2):291-291.

[3]李桂芹.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2):70-72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趣味数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33-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幼儿师范学校转型升格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师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也使得幼师的数学教育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在幼师教育阶段,数学学习是幼师学生从事未来职业的需要,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开阔视野的需要。同时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也会影响到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幼师的学生基本以女生为主,学生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薄弱。但培养幼儿的数学素质已成为幼儿数学启蒙改革的根本性目标。如果幼儿教师本身对数学不感兴趣,则对幼儿的培养也少了这方面的能力。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发展幼儿的思维结构、以及要将幼儿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等。而在实践中幼儿教师能否做到这些,与其自身数学素养密切相关。同时现在社会发展需要优质的幼儿教育,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幼儿园教育的需要,提高幼师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没有考上高中的,虽然在艺体方面基本素质还可以,但文化课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而且基本以女生为主,学生普遍存在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等问兴趣,更不用说有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了。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已经对数学产生恐惧感,当他们面对数学学习时会产生畏怯心理,甚至感到无所适从,同时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幼儿园教师只需要能唱会跳、能说会道、能弹会画就可以了,因此更是缺乏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在每年入学时都对学生进行数学基础测评,发现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的不系统,应该必备的数学常识也掌握较差。在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真正喜欢数学的学生不到10%,无所谓喜欢的占20%左右,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占了70%以上。根本不想学数学的有30%左右,甚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学生是越来越不喜欢学习数学了。问学生为什么要学数学,有85%的学生说学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二、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因素首要的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普遍反映:数学教学内容太难,看不懂,而且逻辑思维和跳跃性又太强,更别提让他们理解、把握及熟练运用了。并且数学公式记起来很困难,在没能完全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只能死记硬背。其次是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公式和逻辑的讲授,并不注意课堂形式的设计,致使数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昏昏欲睡,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简直是听“天书”。同时现在幼师使用的数学教材内容几乎和普通高中的数学教材内容是一样的,也是以在体系结构上追求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论述为主的“理论型教材”。这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且部分内容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基本用不上,这也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通过分析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结合幼师数学教学的专业特点,认识到了改革数学课程内容的必要性。我们重点从课程改革及课程设置入手,遵循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探讨幼儿教师数学课程内容,使数学内容必须与幼儿教育、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选择和确定上,以学生未来工作需要的基本数学知识为主,加强学生对数学的重要性和数学文化的认识。通过开发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喜欢“枯燥乏味”的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对将来幼儿园工作的重要性的J识,积极寻找提升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探索提升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幼师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

三、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选编开设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程度的幼师趣味数学课程。

对于趣味数学的教学内容,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突出基础性,注重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依据幼儿教师岗位的需求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专业特点,注重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实际衔接,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学前教育专业专业学习与数学教学相融合,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紧紧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来进行选编教学。

学生是最喜欢猜谜语的,但不能只是让学生猜谜语了,要让学生知道数学谜语是什么?常见数学谜语的谜目有哪些等?以及如何制谜和猜射谜语?怎样通过谜面猜得一个正确的谜底?制谜和猜射要遵循的规律,猜射数学谜语的常见方法有哪些等?以及灯谜与数学的关联表现,猜制灯谜的方法以及编制数学谜语的主要规则。一条条数学谜语,它或在谜面上运用数学知识或在谜底揭示数学知识,有开拓智力之效,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既能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

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我们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而又易于理解掌握的快速心算方法。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速算法道理不深,方法不繁,规律不多,动感性强,所以,学生都爱学。而且这种速算法,学生连续学上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基本掌握。通过学习速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打好运算的基础。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问题不同于其他数学问题,它主要是运用有关的逻辑知识,从已知的一些条件出发,通过推理分析,排除一些不可能的情况,逐步归纳,找到正确答案。通过学习和解决有关逻辑推理的问题,能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更加严密合理,会有根据的想问题,而不是凭空设想。同时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让人左右为难、无法分配的问题,于是我们重点让学生学习推理使用的形式逻辑的四个基本规律,即什么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以及解答推理问题常用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以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结合学生学习美术,我们选择了一笔画理论。系统的讲授了大数学家欧拉(euler)建立一笔画理论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欣赏一下这位数学泰斗精彩绝妙的数学思维。同时学习欧拉解决问题的那种新颖、独特的方法,也在欧拉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数学概念,一笔画定理的证明方法以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同时结合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幼儿一笔画实例。

结合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分类、排序、对应、比较以及对幼儿数的概念、计数和运算、量与计量、几何图形和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等的教育内容,选择拼摆图形类、移动火柴棒和图形的分割拼接等智力游戏,以及探索数列,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等内容。通过学习探究解决这类问题,使得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能获得思维上的提高。而且这类问题的解决对于学生在未来从事幼教工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组织小朋友玩图形游戏,在幼儿园教小朋友运用分类、计数、统计、等分的方式分配礼物。这样做既有利于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我国的数学也曾经在世界数学史上长时期处于领先地位。为此,在教材中介绍我国古代数学最辉煌的成就以及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许多形式新颖独特,朗朗上口,饶有兴趣的字画.对联、数学诗,希望学生能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的魅力并能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每章节后面设立阅读材料,便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四、趣味数学的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素养。

由于我们教师备课时把注意力开始从教材、教参更多地转移到学生身上,注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的衔接等。学生由于能够听得懂了,可以大胆怀疑,提出问题;大胆猜测,进行假设;大胆尝试,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案,因此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我们选取的趣味数学的一些教学内容可能正好适合我们学生的数学程度。教学中关于数学的一些小知识,具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学生乐于接受、想要接受。通过趣味数学的教学,使之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起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改变了课堂过于单调乏味的模式,增强了课堂教w的趣味性,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趣味数学的教学,95%以上的学生对学习趣味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高于以前的数学教学内容,通过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情绪反映,进一步分析研究,我们得出学生喜欢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从而进一步制定应对措施,这也为我们探索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方法。通过趣味数学的教学实验,观察结果,对比成绩,探索规律,总结数学教学经验。进一步开发适合幼师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幼师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幼师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慧和,张俊.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北京

[2]杨立敏.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J].《新课程(中)》.2010年第07期

[3]陈俊.幼师特色数学校本课程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8期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特征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幼儿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教育环境,幼儿教师的语言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语言发展的水平。同时,教师的语言更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幼儿心灵的工具。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它是架起与幼儿相互沟通的桥梁,是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陶冶幼儿情操的有效途径。那幼儿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特质呢?

一、规范准确,符合思维逻辑

幼儿期也正是人一生语言的敏感期,幼儿的语言大部分是通过没有外界压力的自然观察和模仿而来的,他们缺乏语言的识别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示范,幼儿的语言就得不到正确的发展。在幼儿园,教师无疑是幼儿们重要的模仿对象和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腔一式甚至某种口头禅都都会使幼儿敏感而乐于模仿。因此,教师的语言对幼儿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这也决定了教师教师的语言是幼儿语言的样板,教师只有使用规范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幼儿产生正面的示范效应。所以教师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作到发音清楚、吐字准确、不念错字、不使用方言。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语言的基本功训练,有意识地矫正自己的发音,力求克服方言土语的干扰,做到标准流利地使用普通话。

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必须使其内容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根据思维的逻辑准确运用概念,避免前后矛盾的话。因为教师的语言如果缺少逻辑性,就不能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教师的语言缺少逻辑性,对幼儿逻辑思维的形成必然会起着潜移默化的消极作用;很明显,在教学中,缺乏逻辑性的语言不利于促进幼儿逻辑思维,因此,我们在使用语言时应特别谨慎,力求使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楚、严密周详,避免因随意性而使自己的语言杂乱无头绪。

二、儿童化地纯洁呈现

语言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与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密切相关。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他的语言应该是纯洁、文明、健康的,应该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情感。反之,粗俗的语言只能给幼儿带来负面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因此,要启迪幼儿心灵,教师应尽量使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幼儿的心弦,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幼儿认知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主要凭借直观形象或表象来思考和认识外界事物。教学语言儿童化,既是幼儿教师教学语言能力的基本要求,又是教学语言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本质要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学会语言的“儿童化”。使其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儿童化的语言能够贴近幼儿心理,能使语言更具活力,比空泛的说教更具效力。教师语言不能太过生硬,声调要有起伏变化,这样会让幼儿觉得亲切,孩子就会喜欢老师,那么教师的话,幼儿就会乐意接受。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幼儿,使幼儿的一日活动都会“跟着老师走”,这样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愿意倾听,愿意和你交流。而且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充满儿童化的教学语言像过峦的风,入夜的雨,屡屡吹香,点滴人土,滋润着每一个幼儿的心田,给幼儿活跃的思维找到了一块充满诗意的栖息之地。

三、具体形象性

在感知过程中幼儿的发展水平偏低,仅仅是知觉感知,很容易产生错觉。因此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应具体可感,形象生动,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育影响。特别是幼儿对观念的感知和理解,更需要借助于形象。因此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语言创造直观形象,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感知各种抽象事物、词语、概念等。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如音乐活动中要随着不同的音乐旋律而改变,数学活动应该是比较严谨认真的;语言课是蕴含深刻的;美工课是静谧灵动的。这就要求老师把握语言节奏,注意在不同情境中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清楚地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并对每个环节都能精雕细琢。这是幼儿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艺术性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更富有表现力。教学语言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审美性为基础,是一种“刻印着人类审美的语言”。尽管教学语言是一种工作语言,不是文学语言,但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特殊关系使得教学语言只有充满着“创造性的艺术风采”,才有可能吸引幼儿积极地参与,唤起幼儿学习的愉悦和创造力。教师富有隐喻性、言约而旨远的教学语言留给幼儿更为广阔的思考、体验和想象的空间。在幼儿的思考、体验与想象中,教师蕴藏于教学语言之中的教育意图就会从语言外壳中走出来,走进幼儿的心灵,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教育性的语言让幼儿在一种开放的活动氛围中体验到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教育意义:学会感恩,懂得感谢别人,珍惜朋友之谊和师生之情,并且知道如何去表达心中的爱。

教师的语言独特而新颖。幼儿的体验和理解也在与其他幼儿心灵和思想的交锋与碰撞中得以丰富和深刻,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的意义在彼此的言语交往中得以澄清、明白。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幼儿数学活动培养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217-01

当今社会需要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数学教育不仅能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还可以培养其创造思维,通过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独特性,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力。下面针对这一问题,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更新教师数学教学观念

实验表明,幼儿期特别是四五六岁阶段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幼儿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和形成数概念,萌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此时孩子的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这个关键期,提供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数学教育。

幼儿数学学习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是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中重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创造、轻应用的观念和倾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树立既不失去创造性,也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幼儿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也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念,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2、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幼儿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幼儿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生活数学游戏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幼儿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对于幼儿来讲,探索的过程远比很快得出结果重要的多,因为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正是促进幼儿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置疑和善于置疑。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爱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幼儿敢于置疑,善于提问,从而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4、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首先,应培养幼儿独立思维的品质。要培养幼儿独立思维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三方面的心理意识:(1)大胆而合理的怀疑;(2)增加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3)培养他们不断否定自己的心理。其次,要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品质。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要培养幼儿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即应逐渐培养幼儿的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

5、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激发幼儿积极思维

5.1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5.2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3提供操作材料的多变性

操作材料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幼儿动作的发展影响并决定着思维的发展,动作方式越多样,思维的内容就越丰富。因此我供给他们多变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在操作中进行多变的探索。如:在计算区,摆放许多颜色、大小、形状、厚薄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摆出多种有规律的几何图形接龙。有的按大小规律去摆,有的按颜色规律去摆,有的按数量规律去摆,有的按图形顺序去摆。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敏捷,更富有创造性。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要性篇10

脑科学的研究发现:在两岁以前,幼儿基本上就生活在右脑的形象世界中。而在六岁以前,幼儿是以具体的、形象性的右脑思维为主,近期脑发育研究提示,局部脑血流值在两半球是不同的,1~3岁时右半球比左半球大脑血流更多,3岁以后,大脑血流显示左半球比右半球更多,根据此研究结果,科学家推测右脑的发展先于左脑,在3岁以前以右脑的发育为主。

按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形象思维是先于逻辑思维产生的。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儿童最初的思维形式是三岁之前的动作思维,即要借助干身体和手的动作来完成思维,接下来是四五岁起的借助物体表象的形象思维,最后才是借助于语言或符号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先于语言的,形象思维越发达,语言也越能得于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又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右脑形象思维的开发和训练是一系列智力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为孩子将来的成才之路铺好第一块基石;右脑一直被誉为“创造之脑”因为创造活动所需要的想象、直觉和灵感主要是右脑功能的作用。创造性的培养应当从幼儿时期抓起,应当从右脑的开发和训练开始;绝大多数人的左脑掌管语言、计算、写字,擅长于逻辑思维,右脑则统领图形、空间、具有形象思维及音乐、绘画等功能,还是情感和直觉的发源地,因此右脑又是感情脑、音乐脑和艺术脑。

科学家认为,人脑的总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命初期的右脑开发。孩子两岁以前完全沉浸于“右脑世界”中,直到三岁还是以直观感觉为主,孩子的感知仍然是以右脑为中心的,所以说,学前期是开发孩子右脑的黄金时期。在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中,如果按照现在的教育方法和环境来培养,大脑的潜能只能开发30%,还有70%没有得到开发。如果把右脑调动起来,并且与左脑合作,会使大脑的总能力和总效应增加5倍甚至10倍。但是,传统教育塑造的是单一的左脑型人才,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总是“重左轻右”,数以亿计的右脑细胞依然在沉睡,从而造成了大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医学博士佩斯里就提出了左右脑分工的理论,左脑主管抽象思维,右脑主管具体形象思维,了”左脑是优势脑,右脑是劣势脑”的传统观念,他也因为这个伟大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奖。

医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了不少能够给孩子右脑“充电”的好方法: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左右手并用,尤其是左手的练习有利于锻炼和开发右脑,丰富多彩的视听觉刺激,新鲜美好的刺激会使脑细胞更容易产生大量突触和树突分枝,从而使孩子的大脑机能得到迅速发展;开发孩子识别空间和方位的能力,加强空间方位的刺激,既能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还能更好地开发右脑;参与动感很强的体育游戏,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激发右脑潜能,活跃孩子的形象思维;借助音乐的力量开发右脑,因为音乐是培养和发展右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效方法;学习语言文字,因为汉字是音码、形码和义码在左右脑上同时起作用的复脑文字,所以婴幼儿学习汉字肯定是有利于右脑开发的。0-3岁是学说口语的关键期,而3―4岁是学认汉字的关键期。由此可见,婴幼儿早期识字、阅读对开发右脑潜能,促进儿童脑发育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