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化学工艺流程必备知识十篇化学工艺流程必备知识十篇

化学工艺流程必备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5:11

化学工艺流程必备知识篇1

摘要:本文从强化课堂教学、加强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及强化学生工程观念等方面对《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更好地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化工工艺专业合格人才提供了重要保证。

关键词:《化工工艺学》教学改革

高校化工工艺学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并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有较强的化工生产、科研、设计的管理能力。化工工艺专业学生是化工工厂、车间的技术骨干,这就要求他们必须熟悉整个生产过程和操作过程,能够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求他们能对原技术进行改进,具有创新能力,以促进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化工工艺专业的专业课程,化工工艺学就显得极为重要。

化工工艺课的教学目的是从化工生产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典型工艺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化工生产工艺的重点放在分析和讨论生产工艺中反应、分离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确定工艺条件的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的组织等。同时对工艺路线、流程的经济技术指标、能量回收利用、副产物的回收利用及废物处理运作进行一定的论述。通过加强基础、面向实际、引导思维、启发创新,使学生获得广博的化学工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便在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灵活运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确保化工工艺专业学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我们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强化课堂教学

化工工艺学是化学基础知识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等在实际生产中有机的综合应用。它根据化工产品的标准和用途、生产方法和原理,生产工艺、工艺条件、生产设备以及生产过程中三废的处理等对各种基本化工产品进行了介绍,内容广泛也复杂。因此必须确保学生掌握化工工艺学的特点以及典型化工过程的各是如何将所学基础知识串联综合起来,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把好课堂教学的质量关。

1、活化教学内容

化工工艺学是基本上都是按照某一产品的生产原理,工艺条件、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顺序进行讲解,但是许多产品的生产过程往往包含了多个工段,如以天然气为原料进行合成氨的生产包含了脱硫、转化、变换、脱碳、精制以及合成等,这些工段的生产原理、条件、工艺设备等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如采用高变—低变进行Co变化,在后续精制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甲烷化法,也就决定了其相应的条件、设备等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学习和掌握某一原理或工艺,必须前后内容互相渗透、相互联系。

另外不同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地方,如乙烯生产设备采用的裂解炉,表面上与甲烷蒸汽转化一段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但是二者都是吸热过程,其提供热的方式是类似的,如辐射供热,这就决定了其内部结构存在共同的之处,如裂解炉和转化炉都包括辐射段和对流段两部分,辐射段内部布置反应管,炉壁上设置烧嘴,而对流段里布置的是换热器。通过对不同的产品所采用的设备结构或其他条件进行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种产品生产原理、设备等的理解。

课堂教学中采用提问或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结合实际生产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奠定基础。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化工工艺学相对与其他课程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注重的不是某个公式或原理的推导,而是对原有基础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工艺流程都非常复杂,设备繁多,管道错综复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黑板+讲解,学生对始终弄不懂流程和设备结构,给教和学带了很大困难。采用多媒体手段应该特别适合这门课程的教学。采用powerpoint、3Dsmax、autoCaD、Flash等制作Cai课件,其中采用3DSmax三维动画表现设备内部结构,采用Flash动画表现一般工艺流程方框图,采用autoCaD表现工艺设计,并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宽度线表示不同的管道,还可采用视频录像表现工厂现场,这样制作的Cai多媒体课件能科学准确、形象逼真、直观生动表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工程设备的想象力以及对实际工业的感性认识。

转贴于

3、增加信息量

化工工艺学书中介绍的主要是传统的成熟的生产工艺,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开发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技术。教师应当将科技发展的前沿情况,工业发展的行情以及科研新动向和新方向引入课堂。如磷酸生产应用中,虽然湿法磷酸成本低,但是其杂质含量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其主要用于磷肥的生产,为了拓宽其应用范围,国外先于我国开发成功了其净化工艺,但并未公开这项技术。近两年,国内也开发成功了湿法磷酸的净化工艺,并且通过了成果鉴定,填补了国内无湿法磷酸净化技术的空白。学生在了解新信息、开阔视野的过程中,不但兴趣倍增,而且思路也得到拓宽,为培养学生改进和开发新工艺的兴趣和能力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化工工艺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而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生产实习(见习)和专业综合实验。

1、加强生产实践

工厂实习是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场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实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一方面,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情况,在一个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如硫酸生产教学内容结束,可带领学生到硫酸厂见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过程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既巩固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了生产实践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作为化工工艺专业的学生,除对生产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之外,还必须对产品生产过程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必须进行毕业实习,即学生需要至少有一个月时间要下到工厂。学生进厂以后,首先工程师为学生介绍生产工艺过程,并进行安全教育,然后根据工段或岗位情况进行分组,每个组跟随相应岗位的工人师傅,按照四班或三班倒制度轮流上下班,由每班的班长和工人师傅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和实习岗位的技术指导,并按照规定时间轮换岗位。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组织纪律、安全生活以及专业知识的理论指导。实习结束时,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实习报告,此外指导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实习情况采用口试或笔试的办法进行考核。学生实习成绩由实习车间根据实习情况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报告情况以及考核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实习成绩=车间评定成绩×60%+实习报告成绩×20%+考核成绩×20%。并将实习成绩记载学生档案。

2、加强专业综合实验

化工工艺专业综合实验是化工工艺类专业的工艺性综合实验,是学生在基本完成专业理论课学习之后,必须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该综合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一方面我们应当设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实验室,配置相应的专业综合实验教师,确保专业实验的目的和质量;另一方面,在条件有限的院校,可让学生参加到教师进行的与化工工艺课程内容相关的研究项目中,从而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为进行毕业论文或设计以及今后进行生产或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加强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学生对化工生产工艺专业知识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效果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工程观念的培养

化工工艺专业课的特殊性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工程观念,这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业务素质。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其业务素质的高低、工程观念的强弱直接决定生产能否正常进行,生产是否会产生效益等。如以焦碳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的小型氨厂,包括了的生产包括了造气、变换、脱硫、脱碳、精制、合成以及水处理和压缩8个工段,涉及的物料数十种,设备和管道不计其数、能量利用和消耗等方方面面,如果没有工程观念,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物料、能量或设备问题都将导致生产停滞或企业亏损。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从工程观念的角度考虑每一个生产环节,合理配置流程,以实现过程生产的最优化。

作为化工工艺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往往都不太重视对工程观念的培养,因此尽管我们培养的工艺专业毕业生大部分都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工程观念淡泊,进入企业后,很难立即进入角色。而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欢迎具有初步工程观念的毕业生,因为他们在接收毕业生时不仅要求知识层次,更注重毕业生所具有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样可以缩短工作后的“再教育”过程,使他们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参加到生产操作中去。

尽管工程观念是在长期工作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但是它既离不开生产实践的锻炼,也离不开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工程观念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确保培养出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即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的化工工艺专业人才。

化学工艺流程必备知识篇2

abstract: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CoalChemicaltechnologycourse,andcombinedwiththeauthor'steachingexperience,thisarticlediscussesonhowtomakestudentsunderstand,recognizeandapplytheprofessionalcourse.theauthor'steachingexperienceisstatedinthisarticleinhopeofgettingmoreimprovementsandsupportinthefutureteaching.

关键词:煤化工工艺学;教学;体会

Keywords:coalchemicaltechnology;teaching;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238-02

0引言

《煤化工工艺学》是煤化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煤化工专业在我校是属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个方向。为了顺应国家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大战略,培养煤化工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而只有学懂《煤化工工艺学》,才能基本了解煤化工专业的实质内涵。《煤化工工艺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煤的低温干馏、炼焦、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碳素化、煤化工生产的污染与防治,内容涉猎了煤的绝大部分转化原理、工艺及其方法。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专业基本知识,具备在专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基本能力。所以教授好这门课程,并且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收效显得尤为重要。

《煤化工工艺学》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专业技术课,学生学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比较科学而易懂的讲授方法,才能够与学生引起共鸣,达到较好的收效。这门课程的基础课是《煤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等,作者本人讲授《化工原理》和《煤化学》课程多年,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在驾驭这门课程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

1合理分配课时,顺应人才需求

我校引用的《煤化工工艺学》教材是大连理工大学郭树才老师编写的,建议课时80学时。而我校在教学计划中规定课时是128学时,大三下80学时,大四上48学时,因此在分配教学内容时,笔者将煤的低温干馏、炼焦、焦化产品回收与精制三大部分放在大三下的80学时里,把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碳素化、煤化工生产的污染与防治放在大四上。这样分配的优点在于:大三下的内容主要是传统煤化工的精髓,学生利用较多的学时理解、消化、吸收;大四上的内容主要是新型煤化工的知识,并且是传统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交汇。从我校的特色办学里可知,我校的煤化工专业既保留了煤化工专业的特色,又吸收了石油加工专业的营养,具有大化工的优势。同时,由于国内现在煤化工的开发利用重点在煤气化、煤液化以及煤制天然气等方面,所以把新型煤化工知识放在这个学期学习,可以使参加应聘的同学很容易回忆起所学过的东西,面试时更有自信。

2内容详略有当,紧跟学科前沿

郭树才老师的《煤化工工艺学》是按照80学时的课程来设计的,我们拆开来讲解,如果只理解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因此,必须依托课本,适度引进《炼焦工艺学》、《煤化学产品工艺学》、《煤炭气化工程》、《煤炭直接液化》、《煤炭间接液化》、《煤基醇醚燃料》、《煤化工过程中的污染与控制》等相关教学内容,才能达到既使课堂内容饱满,又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了解新装置、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动态,具有对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理解、运用和掌握的初步能力。

比如在第一章,煤炭的低温干馏内容里,实质重点是煤的低温干馏和中温干馏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主要设备以及主要技术,为第二章煤的高温干馏做足了铺垫。在讲解的过程中,笔者就结合国内的央企大唐国际比较成熟的“褐煤提质工艺”,以及《煤化学》教材中讲到的相关煤的基本性质与工艺性质来做适当重点讲解,这样,既使学生回顾起来《煤化学》课本上的基本重点知识,又使学生了解了煤低温干馏工艺的风向标,既满足了学生的专业好奇,又为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在第二章炼焦内容里,大量引进《炼焦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国内外主要焦炉类型、焦化工艺等的主要内容,同时也结合国内鞍山焦耐院与化六院开发并且使用的各类大型焦炉,展开评价,既使学生把握了煤的高温干馏的基本知识,也使学生认识到了煤焦化的瓶颈以及突破的入口,为未来煤高温干馏的技术研发打下深厚的基础。在第三章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精制一章,除了详细讲解煤气净化过程中如何提取并且回收重要的化学产品,同时也就目前比较看好的苯加氢工艺,以及煤焦油加氢工艺做了必要的阐述。使学生了解了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较好的把握了国内煤化工专业动态,为自己选择专业方向做好了准备。在第四章以后的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等新型煤化工知识方面,更是结合国内现在的煤化工产业动态,在讲解气化原理、气化设备、气化工艺的同时,结合本人对欧洲煤化工技术的考察,把学生引进以煤气化为基础的碳一化工领域,使学生对未来煤化工发展的大战略有了初步的思考,并对就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煤化工产业的背后,实质是大量的能耗、大量的污染,如何解决,必须要使学生了解污染产生的主要环节,污染物的主要类型,针对不同性质的污染如何在生产的初、中、末,采用必要的技术消除。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专业不仅可以去煤化工行业去就业,也可以去环保、能源动力方面去就业,拓展了思维,开阔了眼界。

3教学方法灵活,学科联系紧密,学生互动加强

在《煤化工工艺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是循规蹈矩地一味去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晦涩、难以进入模型。因此,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首先采用比拟的授课方式,为学生建立立体的图形,使学生对设备及工艺加深认识。比如在讲解煤加工的设备时,我们习惯称“炉子”,使学生与家庭里常见的火炉联系起来,建立形象化的模型,然后,把模型拆开来,逐一再理顺,大家就对设备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又把“炉子”与化工生产中的“反应器”联系起来,大家就知道了在不同的领域,设备的叫法有所不同,但是原理基本相似;再就是在焦炉的认识过程中,我把学生坐的桌子和椅子分别形象地比拟成“炭化室”和“燃烧室”,使大家直观地对焦炉建立起了立体的印象,然后再把成焦过程中模型分解开来画在黑板上,大家就很直观地对“单向供热”、“成层结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其次采用相关专业课的知识关联,强化了专业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强化了相关专业课的应用。比如在学习《煤化工工艺学》之初,先复习《煤化学》相关知识重点,使大家为不同煤化度和不同性质、不同产地的煤种如何应用,对号入座;在讲到焦炉燃烧系统及烟囱的流体流动时,我们及时地与《化工原理》课程的精髓之流体流动和传热对接,把各个环节流体流动的性质分析到位,同时把如何废气循环和节能关键点抛给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在讲解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过程中,及时与《化工原理》里吸收及萃取的单元操作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的同时,把握了专业基础课如何应用的方法,既促进了本专业的理解,也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学习,一举两得。再次,利用复杂的工艺流程路线图,强化训练,启发学生快速识别并分解工艺路线。教会学生如何去理清复杂的化产回收工艺流程图,然后再自己去设计工艺加工步骤,既可以快速地理清工艺,又可以把机械制图及aUtCaD用到实处。在工艺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会原理、工艺,认识设备,识别流程,更重要的还有如何去设计、开发,因此,组织学生讨论,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利用相关知识去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写专业小论文,进行相关工艺设计,工艺计算以及工艺设想,掌握专业领域内工艺与设备的基本设计能力,很值得去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振新.《煤化工工艺学》的教学法思考[J].化工时刊,2012(07).

化学工艺流程必备知识篇3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艺流程题的考点及其呈现形式。(2)掌握工艺流程题的知识落点。(3)掌握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做好知识储备,分析归纳近年工艺流程题,使学生掌握该题的解题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该题目的讲解激发学生发展潜能,关注学科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观。

二、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两个真题、四个活动引领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首先通过2015年的高考真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探究工艺流程题解题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工艺流程题的命题立意和知识储备特点,为解题做好知识储备。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讲解2015年全国卷理综化学第27题。

【教学过程】

(一)真题分析分析2015年理综卷第27题试题。(1)仿照碱式碳酸盐与酸反应,分析化合价并联系流程图最终产物推导产物;根据反应速率相关知识解答速率题。(2)考查元素化学常识,根据流程图得出结论。(3)考查元素化学常识和分离提纯的方法。(4)考查对流程图的解析。(5)考查物质结构的知识。(6)考查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配平。(二)工艺流程题知识储备1.分析工艺流程题的特点活动二:分析总结特点。(1)呈现形式:流程图、表格、图像。(2)知识落点: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实验。(3)能力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分解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2.分析题目的出题意图流程题只有两个目的:①如何利用某些物质制备另一物质;②如何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一物质。3.总结题目的考查知识落点(1)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2)元素化合物知识:融入其他过渡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ti、Cr、mn、Zn、ni等。(3)化学反应原理。(三)实战演练活动三:解答2013年全国理综卷第27题;讲解课堂练习题目,分析解题步骤。应用理解知识,有助于达成三维目标。(四)解题方法及技巧活动四:根据高考原题分析工艺流程题考点,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解题方法】

1.明确工艺流程的框架(1)规律: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2)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以及生产条件的控制。2.掌握解题思路(1)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2)整体浏览一下流程,基本辨别出预处理、反应、提纯、分离等阶段。(3)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①反应物是什么?②发生了什么反应?③得到了哪些产物?对产品有什么影响?

【解题技巧】

(1)简答题。要利用化学原理解答,通过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移动原理、控制反应条件等,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或增大反应程度,提高产品的产率。(2)绿色化学、原子利用率。(3)前后对比,找变化;回味其中,想反应;各个击破,得分数。(4)调节pH的方法。①为什么要调?往调大还是往调小?②怎么调?(通过改变H+或oH-)③注意:不带入新的杂质。(5)有关Ksp。①利用溶度积常数判断沉淀的生成。②利用溶度常数判断沉淀的转化。③利用溶度积进行计算。

四、教学反思

化学工艺流程必备知识篇4

【关键词】流程教学法流程图药剂学特点

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建立在化学和生命科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本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多学科交叉、内容较多、知识点分散,各章节之间没有太多的连贯性,记忆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药剂学教师可根据各章知识点不同,技能要求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常可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交叉教学法、流程学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笔者在给学生复习辅导过程中发现,中职药剂学学生普便认为药剂学这门课内容多、杂、散,听懂容易,记忆较难,灵活运用难,考试更难。笔者认为学生出现易学难记,思路不清晰、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原因有多主面;但在复习过程中出现此问题,主要原因可能与学生自身因素及课程特点有关。

1、分析问题原因:

1.1学生方面

1.1.1人才培养目标不同

中职学校与高职高专学校的药剂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大体上相同,但仍存在着不同的地方,中职主要培养的是能适应岗位工作,理论知识够用、模仿操作能力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基层药学工作者。在考评一所学校业绩中,必定有就业率的硬性指标,中职药剂专业学生要就业工作,必需考取“上岗证”,故此学校在教学上重视基本剂型、基本理论的讲授,基本技能的培养,在实行理论与技能教学并重的原则上,仍以知识性为主。

1.1.2学生自身素质差异

中职学校因入学门槛不高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普便存在着学习能力不强、自觉性不高,学习方法不科学合理等制约因素。

1.2课程特点方面

药剂学是药剂专业的主干课程,是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及新药开发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知识和技能。本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涉及面广、内容繁多;知识点多而分散,各章节之间没有太多的连贯性,系统性不强,关联性弱;记忆性强、叙述性强,具有文科特点,使学生有恐惧感、无兴趣、无复习欲望,无重复记忆,加之方法不当,致学习效率低。

2、解决问题思路与方法

2.1引导学生使用“流程教学法”复习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药剂学文字内容多、散、乱,系统性不强,易学难记,学习效率低。经过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最有效的途径。所谓“方法用对,事半功倍”!为了能让中职药剂学的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在给学生复习辅导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流程教学法”[1]来复习,把零散知识点系统化、连贯化,易学易记,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效果好。

2.2流程教学法特色

流程教学法主要是利用工业药剂学各章教学内容的共性(各剂型的教学都包括定义、特点、组成、辅料或基质类型、制备方法、质量检查等项内容),突出图表简明扼要、便于识记的特点,将共性内容联系起来,个性特点区别记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2]

编制流程图是“流程教学法”的核心。根据剂型制备工艺流程将内容进行编排,将零散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实行系统化、连贯化,增强系统逻辑性,同时统领整章内容,促使学生对相关内容展开联想、记忆、掌握与运用。

在运用流程教学法的新课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可能与学生的预习内容不相一致,与教材编排内容顺序不同等,常使学生不知学习内容在哪里,产生混乱。有时在新剂型教授中教学效果可能不理想,但在复习过程中,运用此法,学习效果却较好,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剂型知识己基本了解,有整体认识,理解了知识点间的关联性,较容易通过主线(工艺流程)复习,穿插相关知识点以展开联想、加强记忆。

2.3复习中应用流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流程教学法将每种剂型的内容划分为三部分,(1)剂型内容简介,主要学习内容及掌握程度;(2)剂型的定义、特点、分类、辅料种类及作用,以表格形式简要列出;(3)制备工艺,按剂型的制备流程顺序展开。下面以注射剂为例介绍流程教学法在药剂学复习中的应用。

(一)内容简介

1、掌握注射剂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等渗调节计算;制备工艺流程2、熟悉大输液种类、质量要求、制备要点3、了解粉针剂特点、原理、工艺、存在问题(二)注射剂定义、特点、分类、给药途径、质量要求(表格形式简要列出)

(三)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流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将难以掌握的零散理论知识点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总结、构建层次分明的框架结构图,将复杂繁琐的制剂制备过程制作成一系列流程图,学生复习时一目了然,能促进理解、联想与记忆。可见此法在中职药剂学复习中应用更有针对性与实用性,是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化学工艺流程必备知识篇5

摘要: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与化工原理课程相配套的一个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文章从理论学习、实验设计、设备选型、工程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等4个方面总结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在提升化工原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化工原理主要介绍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理论(三传理论)以及常用单元操作中典型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设计计算等知识ti.-i,教学内容中包含大量理论公式的推导和经验公式的运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化工原理课程的相应教学内容后所安排的教学环节,不仅与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紧密相连,还要运用计算机编程.autoCaD机械制图、化工仪表自动化及操作控制、化_L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制图等先修课程的知识,是一项综合性实践训练阴。该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和锻炼学生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系统训练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和文献资料利用能力,逐步培养其工程意识;(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二(.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塑造学生良好的设计理念。

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掌握厂程技术人员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工程素质,比如工具书、国家标准和规范的使用,经验公式和经验数据的选择,专业文献资料的查阅、设计成果的分析判断等等,因此课程设计可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_L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对学生的一次综合训练,也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一次总结,更是对化工原理和化工设备课程教学效果的一次检验。本文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总结了课程设计在提升化工原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1加深学生对“三传理论”和单元操作的理解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理论(三传理论)以及常用单元操作是化工原理的主要教学内容,虽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动画演示、课堂实验、课后练习、练习辅导等方面增强学生对化工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的感性认识和理解,但由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习任务较繁重,学生自觉完成课程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单元操作的设计,愁一个设计任务一般均涉及物料衡算、热.衡算、相平衡关系、传热传质速率关系等典型单元操作的基本内容,经历流程设计到!几艺设计计算、主体设备结构设计和附属装置的选用等过程,因此学生在具体设计中必须全而理解和应用“三传理论”,并选用合适的单元操作过程。过程必然影响结果,课程设计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在实践中有效地督导学生加强对理论学习内容的消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培养实验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和设备选型能力的培养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学习化工原理课程时,通过讲解、动画演示和参观等教学手段,学生熟悉了常用设备的基本操作规程,但大部分同学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设备选型能力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确定课程设计内容时,有针对性地选用部分化工原理中常用的单元操作,给学生下达一个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所确定的主题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具体的设计_L作。如,为加强学生对干燥单元操作的理解,可要求学生设计一套离心喷雾干燥塔或设计气流干燥器。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涵盖一个完整的工段,为此学生需完成不同艺的方一案选择、设备选型论证、工艺计算,并根据计算与生产经验进行主体设备结构设计,然后确定设备总体尺寸、管口尺寸与方位,还要求进行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最后绘制主体设备图及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过程训练效果表明,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提高工程设计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为培养学生设计能力设置的一个教学实践环节,也是使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重要一环。每一个设计任务均涉及相应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并经历流程设计到艺设计计算、主体设备结构设计和附属装置的选用等过程。由于安排课程设计中只有任务而没有参数和条件限制,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背景选择设计线路,设定和收集操作参数,完成具体的设计工作:

经济效益是判断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设备建设费和使用操作费是其中的关键,而设备费和操作费的综合考虑也是贯穿于化原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精馏操作是化_工生产中常用的单元操作,其中物料的回流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操作参数C合理的物料回流比应使操作费用和设备折旧费用之和最低在该单元操作中,操作费用主要取决干再沸器中加热蒸汽消耗量及冷凝器中冷却水的消耗量,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大。设备折旧费主要取决于精馏塔中再沸器、冷凝器等设备的投资费,一般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降低。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设备折旧费和操作费的关系。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学生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公式应用和数据运算能力,同时学会了主动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体会到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4培养创新能力

在完成化工原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同时,为了满足部分学有余力,且对化工原理问题确有兴趣的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小组创造条件为其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平台,即结合科研任务的需要设计一定数量的课程设计题目,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在设计过程中严格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以创新为目标”的原则,有效地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完成工艺设计计算之后、整理设计说明书之前,要求全体课题组进行交流和总结,即每个设计课题组里选派1-2名学生代表,将本组设计情况在交流会_[向全体同学和指导老师进行汇报。交流时要求主讲人用图表、数据、结论等工程术语表达自己的设计,并在规定时间内着重讲解自己设计的特点,对设计结果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突出自己的创造性。交流过程中,指导老师也主动指点设计要领,并对进行设计进行合理评价。这样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的收获不仅局限于自己所做的课题,对其它设计课题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更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设计思路。

化学工艺流程必备知识篇6

以下是我的实习期间汇报总结:

一、入厂教育

安全生产意识得到加强安全生产一直是石油企业的重点工作之一,早在上学的时候就有所了解,以前到炼厂实习,第一项活动就是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上班实习的第一件事也是对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经过考试通过之后才能够进入车间,这仅仅是公司层的安全知识培训,我到了重油催化车间之后又进行了车间级、班组级的安全生产学习,原来石油系统一直有一个传统制度,新进员工必须经历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才能上岗工作。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我们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安全生产的意识也得到了加强。

蒸馏车间学习

XX年8月,由于公司需要,我刚下车间之后就被借调到蒸馏车间进行工艺原理图的绘制工作,由于我学的是设备专业,对于工艺的了解是少之又少,这难得的机会使得我对于工艺的流程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蒸馏车间是催化车间生产的前一站,这更有利于我今后对于重油催化车间生产工艺流程的了解和认识。

重油催化车间学习

XX年10月,借调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我又重新回到了重油催化车间开始了我新的学习征程。催化裂化是一项重要的炼油工艺,其加工能力位于各种转化工艺前茅,其技术复杂程度位居各类炼油工艺首位,又因为投资省、效益好,因而在炼油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重油催化车间工艺先进,设备种类齐全,在重油催化车间的学习,能够让我更好地把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与现实生产相结合,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XX年11月,我很荣幸的被分到了重油催化车间省产五班进行实习学习,五班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在这里我跟各位师傅们学到了很多生活上和生产上的知识,这些知识将使我终身受益。下班组的第一个实习岗位就是反应岗位,反应岗位的操作是整个装置的核心,其操作参数多,变化快,互相影响和制约必须控制住物料、压力、热量三大平衡。这就要求操作员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参数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能够准确地进行综合分析,而起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作为一个设备专业的准技术人员,我必须学会对于各种设备的判断和理解,而反应岗位拥有的装置和各种特种阀是我们整个锦西石化最大、最全面的,这给了我很大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

化学工艺流程必备知识篇7

关键词:岗位需求;石油化工;课程改革;课程目标;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90-02

传统的石油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应知应会理论知识的强化,而对于工艺操作、设备保养、质量控制和识图绘图不太重视。只有对石油加工工艺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才能使得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能达到企业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标准。笔者拟以《常减压蒸馏运行与调控》这门工艺课程为例来介绍石油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石油化工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在全国独立设置公办高等职业学校中,支持一批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的计划,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的运行,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技能是人们运用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技能型人才也称技艺型、操作型人才,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主要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他们最大的特点是能将最新的理论、最新的设计、最新的技术要求最终变成最佳的产品、服务、管理和效益。

我国定义高端技能人才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一种既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发展条件下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业者中,掌握精深专门知识,具备精湛操作技能,能手脑并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包括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类。

工艺课程在石油化工

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由一系列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构成,生产装置由设备、仪表等构成,生产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转与石油化工企业的存亡密切相关。生产装置的长周期运转取决于工艺操作和仪表调控。

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工种技能鉴定标准中对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需要掌握的行业通用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达到这些要求,除了行业通用知识里的部分内容在前期的基础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中学习过外,大部分行业通用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知识都必须在工艺课程中学习。

由于石油化工具有“易燃易爆”的高危特点,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的现场实习很受限制,即使有条件进行现场跟班实习,作为没有实际生产经验的学生也不可能进行实际有效的操作。

紧贴岗位需求的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常减压蒸馏生产过程实践调研,总结归纳常减压蒸馏装置对新入职员工的职业素养需求和岗位操作能力需求,使得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从事常减压蒸馏生产操作与控制以及生产管理的能力。课程设定了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课程的内容设计和考核重点也是学生这三个方面的能力。

首先,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能模拟使用常减压蒸馏生产装置中配备的安全、环保和消防器材;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识读带控制点的常减压蒸馏装置工艺流程图;能熟练手绘带控制点的常减压蒸馏装置工艺流程图;能根据指令打通工艺流程;能熟练进行加热炉的开停炉操作,能正确调节加热炉炉温和“三门一板”的正确操作;能正确进行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日常巡检并填写规范的巡回检查记录;能正确进行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模拟仿真开停车和事故处理,使得操作过程中装置的平稳性好;能很好地将常减压蒸馏装置中的主要工艺参数控制在操作范围内;能及时发现生产异常情况并能果断正确处理;能熟练进行复杂仪表控制中的串级调节和分程调节;理解常减压蒸馏生产装置中的连锁控制,能正确投用连锁控制;能处理因连锁投用而引起的装置故障。

其次,学生应具备的方法能力:能利用维普和万方等中文数据库快速查到所需要的相关资料;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挑出一本操作规程(500页)中的核心内容并能用自己的方法组织内容,编写出一份简单而实用的操作手册(30页);能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给定的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原则工艺流程图;能协调常减压蒸馏装置各岗位的联合操作。

再次,学生应具备的社会能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其他人清晰讲解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听众中的80%能听懂并能准确复述出所听到的70%以上的讲解内容);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开停车操作;具备安全生产和环保节能意识;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树立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意识。

紧贴岗位需求的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为了让学生逐步达到课程目标设定的三个能力目标,课程以编制炼油厂常减压蒸馏车间的操作规程为贯穿项目,通过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与仿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熟练掌握常减压蒸馏的生产流程,生产因素分析和基本操作控制,了解常减压蒸馏过程中的安全、环保和节能问题,不仅能够熟练操作常减压蒸馏装置,还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具备理论拓展进行常减压蒸馏技术改造的能力。教学项目是依据常减压蒸馏车间将一名新入职员工培养成为一名常减压蒸馏高级操作工的过程来设计的。

本课程是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一般指经验并可进一步发展为策略,即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课程一共设定了六个教学项目:(1)撰写常减压蒸馏装置调研报告,学生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常减压蒸馏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初步了解常减压蒸馏的原料性质和产品特点以及原则工艺流程。(2)常减压蒸馏装置工艺流程认读,通过三步完成:第一步,认读常减压蒸馏原则流程图;第二步,认读常减压蒸馏装置模拟软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第三步,现场识读我国某大型石化装置的常减压工艺流程。(3)制定常减压蒸馏操作规程,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对常减压蒸馏装置进行危险介质分析;第二步,对我国某大型石化装置进行工艺计算;第三步,依据给定的常减压蒸馏操作规程制定常减压蒸馏的开停车方案。(4)常减压蒸馏开停车操作,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分岗位进行常减压蒸馏开停车操作练习;第二步,分班组进行常减压蒸馏开停车交接班联合操作;第三步,由常减压蒸馏装置班组长和技师指导,进行企业现场常减压蒸馏开停车操作模拟演习。(5)常减压蒸馏操作规程企业论证:学生依据常减压蒸馏仿真操作和企业现场模拟开停车操作修订操作规程,把修订的操作规程拿到企业,让企业的兼职教师(常减压蒸馏装置的班组长、技师、工程师和车间主任)进行实践论证,学生代表进行现场答辩,从而优化操作规程。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制定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的依据是燃料油生产工——常减压蒸馏工的技能鉴定标准。表1列出了常减压蒸馏运行与调控课程的考核标准,考核分为校内教师考核(占50%)、校外兼职教师考核(占40%)、同学评分(占5%)、学生自评分(占5%)等四个方面,考核内容为常减压蒸馏装置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工艺操作经验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结果,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培养企业岗位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单独的一门课程或者几门课程是不能达到要求的,所以,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相关的石油化工工艺课程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展开思路应该大体一致,但培养的侧重点应该各有不同,形成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对于一些重要技能,应该在同一门课程中反复训练,不同课程中重复训练。课程的考核方法大体一致,但考核的侧重点不同,对学生掌握的程度和要求也应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宗尧,等.高级技能人才培养[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常减压蒸馏装置操作工[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化学工艺流程必备知识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化工工艺概论;真实场景;项目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2)26-0045-04

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项目化方面已形成三种模式:一是全项目化,大量压缩学科知识,建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二是附属式项目化,即在学习原有学科课程后,让学生通过完成完整项目,来获得综合实践能力;三是单一课程项目化。专业课基于真实场景的项目化设计属于第三种模式。本文以《化工工艺概论》课程为例进行项目化设计探究。

一、基于真实场景的课程项目设计原则

项目化设计是将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的一种方法。高职专业课基于真实场景的项目化设计是将工作世界中既定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载体,根据工作过程分解成工作项目,再按工作项目设定学习项目,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学习项目之中,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课程知识和生产技能。为此,课程项目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化工工艺概论》作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主要介绍化工生产过程中必需的知识,以工艺过程原理、工艺条件和工艺流程的分析与组织为重点,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获得化工生产过程基本技能与方法,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学习《化工工艺概论》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化工生产的完整工艺过程,并把学习目标指向工作目标。因此,必须坚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项目。

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化工工艺概论》为化工类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包括化学工业的资源路线和主要产品、化工生产过程基本知识、化工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分析、典型的化工生产过程选介、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化工安全及“三废”处理[1]。由于课程内容是基于技术的,教材由不同的专家编写,各章节自成体系。要以典型产品为项目载体,将典型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与课程目标相结合,使所学知识与当地化工生产紧密结合,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二、基于真实场景的课程项目设计步骤

基于真实场景的课程项目设计的两大关键性因素,即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序化,旨在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而不是学科结构的完整性[2]。《化工工艺概论》课程的内容序化,以工作逻辑取代知识逻辑,其课程内容的序化线索需要在项目载体的工作关系中去寻找。

第一步,确定项目载体。根据《化工工艺概论》课程特点,选择“年产1000吨酯交换法合成氰乙酸乙酯”为项目载体。

第二步,采用工作分析技术,对“年产1000吨酯交换法合成氰乙酸乙酯”的工作体系进行分解,获得三个形式化的工作项目,即原料的预处理,化学反应过程控制,产物的分离及精制。

第三步,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知识分析。根据工作项目重新优化组合教材,将《化工工艺概论》课程分解成15个项目,每个项目指向数个达成目标,见表1、2、3。

这些项目的达成目标既涵盖该项目的生产工艺,又涵盖传统课程体系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在实际“工作情境”下进行学习,他们在完成每个课程项目之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三、基于真实场景的课程项目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一)课程载体的选择坚持实用、就近和方便的原则

“实用”是指选择与课程相关度大的生产工艺。《化工工艺概论》课程选择“年产1000吨酯交换法合成氰乙酸乙酯”的生产工艺:一是该生产工艺规模较小,日产氰乙酸乙酯3吨左右,便于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如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等的计算。二是工艺相对简单,如原料预处理项目,涉及反应物输送、混合、预热等相关操作;化学反应过程控制项目,涉及化学反应条件,如常压,80℃~85℃,水滑石作为催化剂,釜式反应器;产品精制处理项目,涉及过滤、精馏和储存等相关操作。三是涉及的设备相对较多。“就近”是指在学校选择与课程相关的生产工艺,必须考虑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物理距离,目的是确保学生能随时去企业接触企业生产。“方便”是指方便学生进企业参观、见习和实习,要求企业与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作,且生产工艺必须公开化,不存在工艺保密因素。

(二)课程项目的内容组织尽可能保留原课程知识

基于真实场景的课程项目设计实际上也是一个伴随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凸显行动体系重构的过程。课程项目的内容组织:一要根据工作项目合理确定课程项目,每个工作项目包含的课程项目数量不宜太多,控制在3~6个,尽可能将课程知识分配到各个项目中去;二要彻底地以课程项目为单位分解原来的知识体系,打破思维定势,不要求学生立即掌握一个课程项目所需要的所有知识,而是在课程项目逐个完成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这些知识。

(三)项目课程的组织实施要围绕生产过程展开

第一,做到理实一体。将“年产1000吨酯交换法合成氰乙酸乙酯”的生产工艺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引入《化工工艺概论》课程,该项目在组织实施时必须做到理实一体。学生可以去现场参观整个生产过程,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要领;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目标产品的性质及用途,查阅所用原料的性质及获取途径;通过现场观察,绘制该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图、设备图、管路图;通过生产能力对目标产品进行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和经济效益估算;通过互联网了解该工艺的最新发展状况与动态。同时,促进学生对项目以外的相关知识的探究。

第二,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每个课程项目都有数个达成目标,如工艺条件的分析与选择,达成目标有热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温度选择、压力选择、原料配比选择、停留时间选择等。对于这些达成目标,课本只从理论上进行一般的介绍,与实际脱节。如上述达成目标的“原料配比选择”,课本上并没有作详细的介绍,原料配比在实际生产中要求是很严格的:当碳酸钠或氰化钠配料比不足时,过量的氯乙酸不能转化为氯乙酸钠,会使乙酸乙酯含量降低。当碳酸纳配料比过量时,易产生羟基乙酸钠,也会降低氰乙酸乙酯的含量。当氰化钠配料比过剩时,会产生羟基乙酸钠,同时,还产生丙二酸钠,严重影响收率和质量。当盐酸配料比不足时,一部分氰乙酸钠不能转化为氰乙酸,会导致氰乙酸乙酯的收率降低。只有将所学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才有意义。

第三,教师要经常深入企业。项目课程的组织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师必须对课本知识体系有全面了解;二是教师对选择的项目生产工艺相对熟悉;三是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思维,能根据生产工艺将课程知识进行项目化处理,将原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变成项目化教材;四是与企业形成默契,能根据课程项目教学进展安排学生去企业观察、调查、探究等。

(四)项目课程的评价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传统的课程评价以理论考核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对分析方法、原理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缺乏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价。基于真实场景的项目课程评价需要制定新的评价体系,评价主体有学生、教师和企业;评价方式包括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内容将能力、素质、知识的考核融合于项目(或任务)的完成过程及能力的形成过程中。

从表1可以看出,每个生产项目都有一个或数个与课程项目相关的达成目标,学生每完成一个课程项目,都需要完成一个与生产项目相关的达成目标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相互评价,如工艺条件选择、原料选择等。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课堂交流方式进行;教师评价,如工艺流程示意图、设备选择等,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教师根据实际生产工艺情况进行评价;企业评价,如化工生产过程的常用指标与经济评价,包括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生产能力与生产强度、工艺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等,让企业管理人员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这有利于学生了解理论计算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加深对生产工艺过程的理解。

《化工工艺概论》课程采用基于真实场景的项目化设计并用于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效果,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明显增强。实践表明,高职专业课基于真实场景的项目化设计,应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学校自身条件、课程标准来选择项目,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项目化教材。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其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课程设计的水平和实施效果,应给予教师时间进行充分准备,包括岗位调研、生产项目选择、课程项目设计等,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卞进发,彭德厚.化工工艺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7-54.

StudyonprojectDesignofSpecialtyCoursesBasedonRealSceneinHigherVocationalSchools

——theCaseofprojectDesignoftheCourseof“outlineofChemicalprocess”

ZHanGSong-bin

(JiangsuCityVocationalCollege,RudongJiangsu226400,China)

化学工艺流程必备知识篇9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科学艺术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它是一门集多学科交汇的艺术设计,它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而且富于动态性特征,其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更加适合现代人生存的、完善的空间环境。其设计在引入与环境学交叉的诸多新学科理论的同时,着力开发对现代人心理、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科学地把握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此深化、完善设计的内涵,使这项设计艺术的审美价值得以向多层次伸延扩展。这就形成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特殊性,它具体表现为学科涉及面广、专业技艺要求高、评判标准模糊三个方面。环境艺术涉及建筑、规划、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社会学、美学等多个学科,地域上包容天、地、万物,时间上涵盖过去、现在与未来;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掌握美术造型与构造等专门技艺,接受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并且环境艺术设计不可避免受到不同标准、不同观点的评判,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评判。因此,作为环艺设计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具有工程师的严谨、社会学家的敏感、艺术家的灵性。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早就提出“坚固、适用、美观”的三项建筑原则,尽管时间过去了两千年,但至今仍然适用,如果将这三项原则转化为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知识结构要求的,可以理解为工程技术、环境与行为、装饰艺术(坚固、适用、美观)三大方面:

1.工程技术知识

包括结构、构造、材料、施工、经济、法规等。

2.环境与行为知识

包括社会学、生态学、人居学、行为心理学、城市环境、结构、形态、交通、历史文化、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人本关怀、无障碍设计等。

3.装饰艺术知识

包括艺术哲学、中外设计史、中外美术史、装饰风格流派、装饰符号元素(造型、色彩、材质)等。

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这三方面知识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但人的能力与兴趣存在差别,有人倾向于理性的逻辑思维,有人倾向于感性的形象思维,有的则较为平均,如果要求人人都做到同一个样子,恐怕是不行的。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专业知识的更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环艺的知识也需要随时更新。在现代城市环境中人的生活、工作、娱乐等活动日益丰富,人的活动范围也在日益扩大,人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因此对环境的要求也就更加多样化,对环境的质量标准也越来越高。如城市环境中多功能厅、专卖店、综合性商场、室内外多种类的共享空间、步行街设计质量的提高等等都是环境设计来加以解决的课题。因此必须让本专业的知识结构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1.新的需求、新的类型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a艺术专业出现了新的要求,新课题、新功能、新标准,如绿色环境,高标准的酒店、写字楼、演艺厅,高标准的住宅社区等。

2.新技术、新材料

新结构、新设备、新施工法等,如:高科技产品、环保材料、玻璃幕墙、真空玻璃、双层表皮等。

3.新的设计手段

计算机、互联网数码机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手段,引起了技法的革新运动。计算机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环艺设计的工作效率,互联网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含量。

4.新市场

中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环艺设计市场运作逐步规范化,在市场扩大的同时,行业的竞争也在加大。

5.新的环艺设计理论

环艺设计与市场变化的关系是极为紧密的。在新的市场下,新的环艺设计理论与流派形式也不断产生变化。如人本主义、绿色设计、极简主义、新古典主义等。同时,设计作为科学与艺术的中间环节,必将向高度整体化方向发展,即走向高度技术化与高度艺术化的统一。

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就必须培养必要的技术能力,如:

1.分析与定位的能力

环艺设计会面临客观对象的各种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应客观地、准确地分析对象,找出主要的问题和矛盾,做出符合规律的正确、合理的设计定位,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正确的依据。

2.创新能力

创新是环艺设计的灵魂,设计就是寻求新的设计理念方案、新的空间、新的造型符号、创造新的生活环境。

3.设计表达能力

设计的要求是必须将自己的设计思想清晰、准确、多方位地表达出来,让别人能准确地理解设计思想。常见的表达方式包括图纸、模型、计算机、文字、语言表达等。

①图纸:草图(具备较强的美术基础,应有熟练的徒手表达的能力);正图,它们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透视轴测图等。

②模型制作:通过某种材料,按照比例缩放关系,对设计方案用三维具象的形象表达出来。

③计算机操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包括:autoCaD、3DS、photoshop等设计软件。

④文字:文字是学生表达设计理念、设计思想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设计方案说明、分析报告等。在设计工作开始时,我们通常要对设计条件进行分析,对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进行整理,这都需要较强的文字组织能力,良好的文字组织是一个好设计的开端。

⑤语言:设计方案说明与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如汇报、交谈等。它是进行人际之间沟通的非常重要的第一步,这其中包括礼仪、举止、语言的组织、专业术语的运用、普通话水平、答问技巧等。

4.管理与协调能力

环艺设计需要协调业主、建筑工程施工、设备工程、消防工程、规划等之间的关系。国土、规划、政府职能部门是对设计的管理与审查机构;施工单位则将设计方案变为现实;业主则是设计师的服务对象;用户是最后的使用者。

四、结束语

对专业的认识应该是全方位的,正确合理地进行环艺设计专业的学习,需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知识的全面性与专长的关系,找到合适的学习途径。环艺设计专业的特点要求有全面性的知识,专长主要是由个人能力与社会分工决定的。“只博不专”在设计工作中只能停留在表面,不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只专不博”则使思路狭窄,容易使设计缺乏合理性与全方位的要求。对于环艺设计专业的教学应根据市场的需求,着重培养个人的专业技能,同时培养知识的全面性,从而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具备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漆平.现代城市环境设计.日本篇[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化学工艺流程必备知识篇10

关键词:绞吸挖泥船,施工工艺,知识整合

疏浚过程面临的工况复杂,对疏浚过程进行精准的理论描述存在困难,故在实际挖泥过程中,往往通过培训、现场实践、师父带徒弟等几种途径传授经验。因从业者个体差异,挖泥船面临的工况多变,水下作业不易观测,船舶设备特点亦有差异,欲提高挖泥作业效率,周期长,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整合多层次、多部门、多学科的知识来系统地优化与提高挖泥作业,尤其是工艺参数设定。

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大都侧重于技术层面的研究,未能从整合的角度探讨知识整合应用的方式,对于相关的知识缺少系统地分析,整合应用。研究中,需要围绕提高小时产量的目标,建立持续改善与知识积累的机制,整合各项知识,充分发挥各专业知识、专家知识、操作者知识、决策系统智能判断的优势。

一、疏浚工艺参数优化现状与知识整合必要性

1、疏浚工艺参数优化现状

目前疏浚作业过程中挖泥船主要的作业参数是由操作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试挖情况以及挖泥船实际作业效果灵活确定的。由于实际施工过程中影响因素非常多,相互关系复杂,疏浚操作人员的经验和理论水平差别较大,所以手工作业的实际产量远远低于设计产量,效率低下,单位作业成本偏高,作业质量较差。在调研过程中了解,船长们急需施工中针对性、系统性的指导。就目前的研究现状看,经验参数缺少系统论证、缺少相关理论佐证、未充分发挥决策系统的数据搜集、参数优化的优势,工艺参数知识来源有限。疏浚施工相关知识散落在专家、专业资料、决策系统内,未能形成有效地整合模式,施工工艺参数知识使用率与积累速度低。

2、疏浚施工工艺参数知识整合必要性

通过知识整合,可以将分散在理论专家、实践专家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决策系统积累的知识与决策系统的辅助决策功能应用,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融合;理论层面知识与实践层面知识整合,使得理论知识得以验证,实践知识得以有效指导。将局部知识优势变为全局知识优势,充分发挥各项知识专长,系统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工艺参数优化问题。

建立疏浚作业工艺参数知识整合体系,可直接用于指导疏浚作业,提高小时产量率,最大程度地发挥挖泥船的使用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多渠道地整合工艺参数知识,促进知识的整合、创新与多样化地应用,为进一步系统开发工艺参数积累与监控信息化平台提供基础资料。

二、对知识整合的认识

知识整合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综合或集成,实施再建构,使单一知识、零散知识、新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经过整合提升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知识整合的分类分为形式整合、分类整合与立体整合。形式整合,即知识在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之间循环转化。比如,隐含在具体挖泥工况中,驾驶员的经验知识,经过内部讨论,把参数知识表述出来,经过工艺标准化过程研究,将新知识系统地与其他体系性知识相整合,而驾驶员在学习参数范围过程中,变成实践的体会与技能,建立新的体验,成为新一轮知识整合的基石。分类整合,实践知识使用过程中,有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与谁来做等多种类型的知识,就知识领域而言,需要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挖泥作业过程中,如果未将知识分类,比如理论知识、经验知识、决策系统积累的知识,无法有效深入研究知识的特点,进而整合使用。而挖泥过程中,解决挖泥参数问题,需要结合土质知识、设备知识、计算机应用、管理知识等不同领域的综合知识。知识的立体整合,既是知识深度与广度的整合。深度整合,深度从理论上探讨绞刀切削过程,从广度上,整合计算机监控、仿真模拟、实践挖泥经验等多种知识,研究切削挖泥过程。

三、建立绞吸挖泥船施工工艺参数知识整合平台

1、工艺参数知识整合

目前绞吸挖泥船施工工艺参数分散、无序地存储在各知识主体中(理论专家、实践专家、文献资料、决策系统),需要构建知识整合体系来实现相关知识整合。

2、绞吸船工艺参数知识库结构

绞吸船工艺参数知识库结构:各工艺参数指标间(浓度、流速、绞刀油压、泥泵转速等)的相互关系,明确指标层次及关注优先级;)设计工况变化与参数间的关联关系;工况细分标准,建立工况基本构成标准,确立工况组合方式,进而以简便方式寻找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工况状态空间,在此基础上,建立工况与工艺参数的对应关联关系。构建绞吸船工艺参数知识库,用实用、有效的方式显示不同工况下的理论测算结果、决策系统优化结果、专家建议以及实证后的优化参数,以用于指导实际挖泥作业。

3、绞吸船工艺参数知识来源

绞吸船工艺参数知识来源:理论计算知识,将理论计算方法流程化、工具化,细化到操作;提取经验性参数,明确针对具体工况的确认方法;编制工艺参数理论计算软件,简化重复性工作,系统记录理论计算结果。建立理论计算的标准程序,并编写成软件,以简化理论测算,形成系统的理论测算数值,指导实际挖泥工作。

4、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研究

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研究辅助系统目前应用中的制约因素;研究辅助决策系统实际应用的有效功能与使用方法;细化工艺参数优化程序与优化标准;细化辅助决策系统使用说明,建立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作业指导书,发挥辅助决策系统的参数优化作用。

5、理论文档建档

专家与个人知识:设计专家标准化指导文档;系统分类整理专家指导文档。

6、绞吸船工艺参数知识整合流程

绞吸船工艺参数知识整合流程:明确各知识源的知识使用整合流程;建立针对具体工况的各知识源知识利用效果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结果建立知识库优化流程。确立工艺参数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应用、知识评价的流程。以有效根据工况,整合各知识来源知识,持续不断优化工艺参数知识库。

7、绞吸船工艺参数知识整合体系运作监控体系

绞吸船工艺参数知识整合体系运作监控体系:关键知识整合环节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建立评分体系;依据评分体系,建立知识整合各参与主体工作绩效考核程序。

综上所述,疏浚工况多变,水下作业无法观测,设备特点有一定差异,因此挖泥参数确定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但现有研究缺少系统深入分析,对模块间具体的联系方式与模块内的运行机制描述,这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