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消毒灭菌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5:16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篇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消毒方式对口腔器械的消毒效果。方法:配制HBsag悬液金黄色葡萄球菌液,将人工污染后的口腔器械完全浸入不同的消毒液中或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进行消毒处理,进行无菌检查。结果:高压蒸汽灭菌器6min可使人工污染过的口腔器械全部达到灭菌,对HBsag抗原性灭活达100%,高压蒸汽灭菌器效果比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好。结论:高压蒸汽灭菌器是口腔科消毒器械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效果评价

近年来患者在看牙时感染其他疾病的病例不断增多,如何控制口腔治疗中的交叉感染问题逐渐被人们重视。我院口腔科严格执行卫生部下发的《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对几种不同的口腔器械作了临床试验筛选出最佳消毒方法,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采用目前临床中使用较多的高速手机、洁牙手柄、脱冠器、车针、探针、镊子、扩大针口腔器械各20件作为试验器械。以2%戊二醛液、氧化电位酸化水、健之素液(有效含氯为40%,其成分为三氯异尿酸及其分解物、抗干扰剂等)作为试验用消毒剂,高压蒸汽灭菌器作为消毒器械。

1.2方法(1)将纯化20mg/mLHBsag用含10%小牛血清pBS稀释配制HBsag悬液200μg/mL,取金黄色葡萄球菌用磷酸盐缓冲液制备成含菌量为107~108cfu/mL的菌悬液。(2)吸取HBsag悬液、葡萄菌悬液分别均匀涂布于经灭菌的手机、洁牙手柄、脱冠器、车针、探针、镊子、扩大针器械前端5cm长范围,1h后进行试验。(3)将人工污染后的口腔器械完全浸入不同的消毒液中,浸泡30min后取出做无菌检查;将人工污染后的口腔器械用双层纯棉布包好后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进行消毒处理,对灭菌后的口腔器械进行无菌检查。

2结果

2.1不同消毒方式对HBsag的灭活效果见表1。

表1不同消毒方式对HBsag的灭活效果(略)

2.2不同灭菌方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活效果见表2。

表2不同灭菌方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活效果(略)

3讨论

通过人工污染口腔器械,观察2%戊二醛液、氧化电位酸化水、健之素液、高压蒸汽灭菌器对HBsag、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高压蒸汽灭菌器对口腔器械上污染的HBsag病毒的灭活效果好,能够彻底灭活HBsag,明显优于化学消毒液。由于车针、探针、镊子、扩大针结构简单,被HBsag污染的部位能够充分暴露于消毒液中,灭菌效果比较好,达100%,而手机、脱冠器、洁牙手柄结构比较复杂,消毒液与其污染的细菌不能充分接触,灭菌效果不够好。高压蒸汽灭菌器对器械上污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也明显优于化学消毒液,能够达到100%。因车针、探针、镊子、扩大针结构简单,被细菌污染的部位能够充分暴露于消毒液中,灭菌效果比较好达100%;而手机、脱冠器、洁牙手柄结构比较复杂,消毒液与其污染的细菌不能充分接触,灭菌不彻底。戊二醛、氧化电位酸化水、健之素一般浸泡30min,均可达到消毒效果、彻底灭活HBsag抗原性需要高压蒸汽灭菌器135℃6min。

口腔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甚至血液,污染严重。若消毒不彻底可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是减少感染的重要环节。戊二醛普遍被认为是一种高水平消毒和灭菌剂。特别是中性和碱性戊二醛,具有较好的灭菌和防腐性。在医院内被广泛应用,但因成本较高、灭菌时间长(需浸泡10h达到灭菌)且对皮肤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浸泡后的医疗器械需用灭菌蒸留水充分冲洗后才能使用,所以不便于口腔科大量器械的反复使用。氧化电位酸化水长期使用无任何不良反应,无毒、不致癌对皮肤黏膜无刺激使用时非常安全。氧化电位酸化水在完成口腔器械灭菌功能后,同阳光、空气有机物结合后逐渐还原为普通水无污染,能够消毒一些结构简单的口腔器械[1]。健之素其成分为三氯异尿酸及其分解物、抗干扰剂等,其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乙型肝炎等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将一粒健之素药片溶于1L水中,用水溶液进行消毒即可。健之素适用于物体表面、环境空气、不耐高温的器械等消毒。高压蒸汽灭菌器是现代口腔科消毒器械的常规设备,它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可靠、穿透力强、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它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特别适用于口腔科有齿槽、缝隙、轴节的器械消毒。这些器械经塑封消毒后既干燥又避免了在运送过程中的污染。高压蒸汽灭菌器在目前口腔器械的灭菌中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口腔疾病诊疗中使用的器械易穿破入血,它的消毒质量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选择最佳的消毒方法是口腔消毒隔离的关键课题,我们以自己的临床实践为口腔科的消毒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篇2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59-02

气管切开是呼吸道分泌物梗阻病人常用的急救方法。气管内套管的消毒是预防局部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的关键。很多医院仍然用煮沸消毒法,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有必要改进。为此,我们对气管切开病人采用了120例不同消毒方法,并对其优缺点加以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气管内套管、0.1%新洁尔灭、1%“84”消毒液、无菌弯盘、无菌镊子、酒精灯、无菌试管、5mL注射器及针头、生理盐水、无菌手套。细菌培养由我院细菌室进行。

1.2方法

1.2.1将内套管随机分成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共四种:高压蒸汽灭菌法、蒸沸消毒法、0.1%新洁尔灭浸泡消毒、1%“84”消毒液浸泡消毒。每种方法各采样30次,共120次。消毒前每组抽10例病人进行细菌培养,共40例。

1.2.2消毒前采样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戴无菌手套,抽3mL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液注入培养管内作细菌培养,注入前后有酒精灯烧无菌试管口。

1.2.3消毒后采样将气管内套管清洗干净后,分别用四种消毒方法消毒20分钟后取出,按照无菌操作,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2次倒去,再抽取3mL无菌生理盐水沿内套管内壁冲洗,注入管中送细菌室培养。

2结果

消毒前40例作细菌培养,有菌生长36例,阳性率为90%(表1),四种消毒方法消毒前后细菌培养结果(表2)。

3讨论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篇3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安全;控制

1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消毒供应中心相关管理部门,如护理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备后勤管理部门等,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履行职责。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清洗、消毒、灭菌等专业知识和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入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和质量监测进行指导和监督,发生可疑医疗器械所致的医源性感染时,组织、协调消毒供应中心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专人负责消毒供应中心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修,建立设备维护档案。

2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1布局合理消毒供应中心布局合理化,是医院消毒供应的保障,是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工作区域划分遵循物品由污到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不交叉、不逆流的原则。

22清洗、消毒、灭菌①清洗:医疗器械的清洗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和手工清洗。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手工清洗时水温宜为15℃~30℃;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洁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刷洗操作应在水面下进行,防止气溶胶。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清洗;器械轴节充分打开;终末漂洗使用纯化水,金属器械在终末漂洗程序中使用剂;定期检查清洗设备的完好性,每天清洁、除垢,做好相应登记。②消毒:消毒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这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需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法首选热力消毒。③灭菌灭菌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选择灭菌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a.耐高温、耐湿的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b.耐高温的玻璃器材、干粉类、油剂类物品等可选用干热灭菌。c.不耐热、不耐湿的器械,选择低温等离子专门的灭菌设备进行灭菌。d.对污染严重的器械、器具或物品,应先增加消毒剂的浸泡浓度,再按流程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23消毒与灭菌效果的监测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①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做好记录并存档。②化学监测法:进行包内包外化学指示物监测,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水平。③生物监测法:我院使用快速生物阅读器3h快速进行生物指示剂的结果判定,每周监测一次。

24储存、发放的要求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然后将灭菌后物品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柜中。环境温度、湿度达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规定时,纺织品包装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4d,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为7d,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及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1]。无菌物品需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无菌物品有记录,每个无菌包有识别标签,内容包括:物品名称、灭菌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打包者姓名等,灭菌监测有可追溯性记录并保存3年。运送无菌物品的专用工具使用后清洁、消毒、干燥存放。

3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是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集中地,是致病性微生物风险较高的部门,首先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在不同区域工作的人员防护重点和要求有所不同。

31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知识与技能,首先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

32配备防护设备和设施各区配备专用洗手池、洗手液、干手用品、手消毒液等。

33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用压力水枪、气枪应避开喷射口,防止液体喷溅和喷雾污染;使用锐器收集器收集刀片、缝针、针头等锐器,锐器传递使用容器,同时建立锐器伤登记和报告制度,及时处理锐器伤,并填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备案。

综上所述,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通过全面质量控制,从布局流程、工作流程、系统质量控制几个方面进行摸索整改,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提高,提升了消毒供应的专业水平与管理水平,也反映出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管理理念的提升。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篇4

【关键词】高压灭菌器;口腔医疗器械;灭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8-1129-02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

在口腔临床工作中,口腔器械因直接接触血液及唾液,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与医院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污染,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加强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是必不可少的。以往传统的消毒方法多是手机清洗后再用消毒液浸泡或擦拭,不但消毒效果不佳,而且对口腔黏膜有较大刺激,部分消毒液还会对手机零部件造成腐蚀。目前高压灭菌器的推广,使得各口腔诊室的消毒效果有了明显改观,本实验就tuttnauer-2540mK高压灭菌器对口腔器械消毒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tuttnauer-2540mK高压灭菌器(德国);随机选取患者使用过的高速手机、洁牙手柄各20件。

1.2细菌检测:使用tuttnauer-2540mK高压灭菌对高速手机、洁牙手柄进行消毒,然后按国家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细菌采样,用浸有无菌稀释液的棉拭子在机头及手柄上往返涂抹10次,并转动棉拭子。采毕,用无菌剪将采样棉拭子端剪入盛有5ml无菌稀释液的试管中,用震荡器震荡60秒。取0.5ml标本接种平皿,置37℃温箱中,观察48小时作细菌计数。

1.2.2HBsag的检测:用醮有HBsag阳性血清(效价1∶1000)的棉拭子,在器械前端5~8cm长的范围均匀擦拭1遍,根据物体表面积大小不同,HBsag阳性血清用量约0.1~0.3cm之间,放置37℃温箱内,1小时后取出待检。中和剂采用5g/L亚硫酸钠-磷酸盐缓冲液,使用前加10ml/L小牛血清,每管分装2ml作为消毒后的采样液。选用上海科华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eLiSa法HBsag试剂盒,灵敏度≤32mg/L。结果判断标准:S/n≥2.1为阳性,反之为阳性。消毒设定为134℃,时间15分钟。

2结果

2.1tuttnauer-2540mK高压灭菌器对细菌的消毒结果:临床使用过的高速手机、洁牙手柄等口腔器械表面附有大量的细菌,经消毒灭菌器消毒作用15分钟后,高速手机组有9份样本细菌杀灭率为100%,1份为99.84%。洁牙手柄组有9份标本细菌杀灭率为100%,1份为99.89%。结果见表1。

2.2tuttnauer-2540mK高压灭菌器对HBsag的灭活效果:20件被HBsag阳性血清污染的器械,消毒后S/n值均小于2.1,全部阴性(见表2)。

3讨论

医院口腔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使用频繁,污染严重,口腔科器械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1,2]。由于患者数量多,器械周转较快,给消毒带来一定难度。我国约有1亿人口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切断其经口腔器械传播的途径非常必要。

目前,我国医院消毒,特别是口腔科器械消毒,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首先是临床医务人员认识不足,不重视消毒工作。其次是临床医务人员对消毒技术缺乏了解,不能合理选择和使用现有消毒技术[3]。口腔器械有就地消毒的使用传统,对部分穿透黏膜的器械做不到彻底灭菌[4],灭菌后器械上乃可检出细菌、潜血、HBsag阳性。

口腔诊室的消毒工作是口腔诊室预防感染、防止传染传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口腔诊室消毒方法逐渐丰富,消毒水平迅速提高,消毒工作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灭菌(Sterilization)是杀灭仪器或环境表面所有形式的微生物的行为和过程,如果存在细菌内生芽孢,也包括对这些具有高度抵抗力的细菌内生芽孢的杀灭。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破坏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但不是破坏全部微生物。因口腔器械用量大、周转快,要求消毒与灭菌方法必须作用快速,才能满足快速周转需要。压力蒸汽灭菌是一种可以很好也是惟一满足灭菌要求的方法[5]。134℃以上的小型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全过程所需时间较短,可使各种结构复杂器械均达到灭菌要求。本试验中所有口腔器械经134℃压力蒸汽灭菌器作用15分钟,经细菌监测和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均符合灭菌要求。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篇5

【关键词】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管理

供应室是专业性比较强的科室,与医院各科室都有直接的联系,合理的布局和做好供应室消毒灭菌、质检等工作是密不可分的,都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

1材料与方法

1.1物品灭菌的监测

1.1.1化学监测用132℃压力蒸气灭菌指示卡监测消毒物品。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在每个灭菌包中心位置或容器内放置指示卡,封口用3m胶带。当灭菌过程达到设定132℃,压力达到了0.21mpa,时间6min时,指示剂发生化学反应变色,指示卡及3m胶带的颜色如由黄色变为标准黑色则灭菌合格。

1.1.2B-D试验真空测试图其方法是将B-D试验真空测试图水平放入试验包中间位置,将测试包放在灭菌器排气口处,关闭柜门,当温度达到134℃时持续3.5分钟,真空测试图由原来的浅黄色变为均匀的深褐色或黑色为合格。

1.1.3物理监测每次灭菌前将甩至50℃以下的留点温度计放置在标准试验包或容器中心部位,装入灭菌柜内设5个点。灭菌后,根据所显示温度分析灭菌效果。同时,可检查灭菌器内外的温度是否一致,一旦发现异常及时维修。

1.1.4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采用布点法和(或)平板暴露法对供应室无菌区、清洁区进行监测,空气中的细菌总数控制在无菌区≤3200CFU/m3,清洁区≤500CFU/m3。

1.2消毒灭菌方法

1.2.1物品灭菌医院供应室对物品灭菌是采用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法,并定期对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检查、校验,保持各种功能良好,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100%。

1.2.2空气消毒方法应用紫外线灯照射、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等方法定时消毒。

2结果

由于医院消毒供应室合理的布局,工作中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加强质量控制与监测,未发生因消毒灭菌不严格所造成的医院感染。

3讨论

3.1合理工作环境供应室是无菌物品储存、供应的中心,也是污染物品回收、清洁、消毒灭菌的场所。合理的区域划分是确保无菌物品安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1]。医院在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了供应室在医院工作中的重要性,把供应室应设在受供单位中心。其外环境宽敞、干净,交通方便,水、电、气供给充足,墙壁及地面均铺设瓷砖,易擦洗。房间布局为污染区、一般工作区、清洁区及无菌区,各区之间均有隔离屏障。并设置供应室专用回收、输送物品的电梯通道,实现了物品由“污”到“净”的流水作业方式。

3.2重视人员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供应消毒灭菌工作的保证[2]。首先,要学好消毒灭菌知识。如:定期开展专科知识讲课、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技术培训、派出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医院感染消毒供应识培训班学习等。其次,对新调入科的同志需严格要求,让熟练人员进行专业指导,使她们尽快熟悉掌握质量标准和各种操作技术,如器械的识别、清洗、保养和如何打包消毒等。

3.3重视清洗、包装质量首先,清洗是消毒灭菌必要的前期工作,是决定消毒灭菌质量的关键[3]。对于回收的器械等物品,先根据污染程度、类别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冲洗、浸泡、清洗烘干、上油保养和检查等操作流程,使清洗后的玻璃、金属物品光亮清洁、无污物,腔管类物品表面光滑、管腔通畅。其次,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各类物品,保证质量。做到包装后物品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包裹尺寸规范(体积≤30×30×50cm),包外标志清楚,有灭菌有效期、灭菌标志、包裹名称和责任人签名。不达标不能进行灭菌处理。

3.4正确的灭菌法供应室所用的灭菌法有多种,如: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紫外线灭菌、微波灭菌等。目前,医院供应室使用的是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器,有灭菌可靠、消毒时间短、效率高、对物品损坏程度轻和操作室内温度正常等优点,为保证灭菌物品的灭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工作中需严格执行灭菌操作规程,把握物品包的大小、分类,物品包要竖式摆放,各包之间留有间隙,玻璃瓶等开口向下或侧放以利于蒸汽进入和空气排出。同时,保持装载量在柜式容积的10%~90%之间。灭菌过程中注意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等三大要素,确保消毒质量。

3.5完善检测制度医院供应室有质量监控小组,定期对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检查、校验,保持各种仪表功能良好和准确。同时,定期采用化学、物理、B-D试验测试图等方法对物品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定期对供应室空气消毒效果进行监测,总结经验,指导供应室消毒灭菌日常工作,确保了自供应室发放物品的合格率为100%。

3.6消毒后保存法灭菌后物品均放入无菌间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实行专室专用,专人负责。无菌物品储存柜及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无菌间每日清洁并保持干燥,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30min,温度保持在18℃~22℃,相对温度35%~50%[1],以防止无菌区物品再污染。

总之,医院感染是影响医院质量的一大障碍,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做好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确保消毒灭菌物品质量完全合格,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刘丽珍.供应室消毒隔离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41.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篇6

一、加强制度化管理

我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制定了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监测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器械(包括外来器械)管理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质量控制与可追溯制度。科室经常组织理论学习和法律法规学习,定期进行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加强和临床科室的沟通。定期下科室了解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改进工作,同时根据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工作流程,做到日有检查,月有计划,年有目标。每年年初制定质量标准,每月月初制定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重点,月末总结计划完成情况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并做日常监测及定期抽查。如:复用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处理完成后,要求在检查包装时进行目测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检查各关节的灵活度、锐利器械的锋利度及对锐利器械尖锐部位的保护措施。在打包时,必须要求两人查对,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按照器具的不同功能,分类按顺序摆放(待消毒包按要求在4h内进行消毒)。

二、合理布局供应室的功能区域并完善各项工作流程

从布局着手管理,供应室的管理布局是避免交叉感染,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顺利供应的前提条件。消毒供应室布局科学合理,严格划分为去污区(污染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清洁区)。采取规范性的路线,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不准逆行。各区有明显的标志和界限,有利于防止污染,方便工作。整个工作流程强调按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发放等顺序运行,不准逆行,各区域分别由专人负责落实,做到工作区与辅助区分开。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设实际屏障;并分别设洁、污物品传递通道和人员出入缓冲间(带);缓冲间设洗手设施,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设洗手池。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专用洁具间采用封闭式设计;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与墙面踢脚及所有阴角均为弧形设计;电源线插座采用防水安全型;地面防滑、易清洗、耐腐蚀;地漏采用防返溢式;污水集中至医院污水处理系统[3]。合理的布局流程再造是对原有工作流程的薄弱环节和隐患实施流程改造,对不完善的工作流程实施重建,使流程趋于更加合理。我科选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完成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发放等工作流程,从而形成比较规范的消毒供应中心程序,也便于管理并保证质量控制。同时借鉴现代管理模式的优点,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流程,使之更加人性化,节约人力,减少能源消耗,使工作人员在各项操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加强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质量管理

3.1严格物品回收回收的医院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分开放置,重复使用的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3.2重视清洗质量关器械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要环节。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手工清洗;机械清洗大部分的常规器械,手工清洗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器械的初步处理。并配有清洗消毒机、半自动化内镜清洗操作台、手工清洗操作台、超声清洗机及干燥箱等清洗设施。严格执行清洗步骤:预处理初洗无机物处理精洗烘干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

3.3严把包装质量关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要求做到:包装前应仔细检查清洗的质量,器械的功能,做到物品表面洁净,包内物品齐全。

各种敷料器械包装正确,标志清楚,灭菌日期及失效期、责任者和查对者等清晰可见。每一个步骤必须达到标准,对各种器械包、穿刺包必须由两人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包装,不合格不能进入灭菌室,包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

3.4应用正确的灭菌方法灭菌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点。我们遵循《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灭菌器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消毒无菌物品是否合格必须通过消毒效果的监测方可放行,高压蒸汽灭菌监测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执行。消毒效果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此要求消毒供应中心质控员掌握灭菌质量监测技术。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每次进行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每周进行生物监测1次;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进行生物监测。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生物监测不合格时,立即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连续3次生物监测合格后再使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3.5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①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②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操作员签名或代号,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等,并存档。③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记录本进行记录。并有可追溯性。④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3年。

四、提高人员素质

4.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重要性,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虽然简单、繁琐,但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医院内的消毒、灭菌是避免和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消毒供应中心服务宗旨两大转变,即从原来的辅助科室转为功能科室、由消毒间变成用高新技术装备的无菌产品生产及发放“车间”。

4.2搞好人员配备加强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控制医院感染的角度出发,搞好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配备,把好入口关。本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50%以上具有护理专业学历和技术职称,以中青年为主,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供应室人员“学历低、素质差”的状况。针对现状,我院加强了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要求工作人员熟悉消毒消毒供应中心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掌握操作规程,各种包内物品目录及质量标准,各种软件的规范记录;选派工作人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学习班,以取得上岗证,并从手术室选调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到消毒供应中心从事管理工作。这对提高人员素质、保证工作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有着重要作用。

五、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的管理

5.1储存一次性无菌器材做到专人专管,专人专放,库房保持洁净、干燥,空气含菌量≤500cfu/m3,温度保持在(20±2)℃,湿度保持在60%±10%,无腐蚀性气体,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物品放置于离地面20cm的铁架子上,离墙壁5cm,离屋顶50cm,专管人员要登记物品到货日期、数量、型号、失效期,合理安排供应,避免物品积压,造成过期浪费。

5.2下送管理一次性物品下送管理,我们采取全面下送临床,每天由专人下送,下送人员每日对下送车进行整理,下送回来的车要进行消毒、冲洗,放于存车间。无菌物品已经发出,即使未用也视为污染物品,按照污染物品处理规程处理。

六、防护措施

6.1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消毒供应中心制定各项操作流程并落实到细节,各类流程图上墙,严格按消毒供应技术操作程序回收污染的器械和物品,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形状、精密程度与有机物污染状况进行分类,根据器械类型和性质采用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特别注意锐利器械如:刀片、缝针、针头用血管钳夹取。

6.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感染控制意识,积极开展预防自身职业暴露感染知识的培训,明确各类物品、器械的处理要求,操作流程并进行评价监测。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组织学习医院感染基本预防知识。

6.3防止职业暴露感染认识自身防护的重要性和规范性,把所有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都要看作是传染源,做好隔离和预防措施,防止接触传染和周围环境污染。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接触使用后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时必须做好标准预防,正确的使用标准预防不仅保护了周围环境更保护了工作人员自己。

6.4加强操作时的监督指导由于保洁公司对细节的管理乏力,护士长应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全体护理人员的集体智慧,进行操作时的细节督导,使工作人员既能完成工作量,又能保护好自己,避免职业暴露感染的发生。同时理解和尊重工作人员,管理以人为本,尽量采用标准化、可依靠的机器清洗,降低人员伤害、污染的风险。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人员维持相对的稳定,促进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的规范化。

七、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部门的忽视或个别人员的失职,将会造成医院感染所带来的危害。同样无菌物品的质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我们的做法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人人参与管理,从我做起,强化责任心,互相把关,注重无菌物品的全程质量管理工作。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对预防院内交叉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各种病菌污染物集中的场所,同时又是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基地,做好消毒供应中心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群体的整体素质,可以有效地防止医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4):1-3.

[2]黄淑萍.加强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1005.

[3]李洪运,勾年慧.加强供应室工作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951.

[4]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05.

[5]谢绪兰,姜赵花,黄志明,等.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6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19(15):1-3.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篇7

【关键词】供应室;无菌物品;质量监测

【中图分类号】R1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64-02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急需加强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供应室灭菌质量的高低与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对医疗诊断、治疗、护理及患者安危都有重要影响[1]。因此,消毒供应室已逐渐成为确保无菌物品质量的重要科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部门之一。为了探讨本院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监测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强化对策,对我院消毒供应室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消毒灭菌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效果令人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消毒供应室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消毒灭菌情况进行调查,方法为每月三次随机抽查清洁区域的物体表面、空气及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无菌情况,共36次;每周两次随机抽查清洗消毒的医疗器械,共96次。评价标准根据《消毒与灭菌效果和评价标准》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进行判断。

1.2调查问卷表由抽查人员设计调查问卷表,内容包括:①专业知识水平:手卫生消毒的规范程度、清洗工作流程的规范程度及管理工作规范的了解程度。②监测情况:对灭菌器进行布维-狄克试验(Bowie-Dictest,BD)试验及生物监测频率的情况。

1.3数据处理将调查表全部回收,使用excel表格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

2.1对消毒供应室消毒质量的评价清洁区域的物体表面、空气及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无菌合格率分别为97.2%、100.0%、86.1%,具体见表1。

2.2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情况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消毒的规范程度、清洗工作流程的规范程度及管理工作规范的了解程度的合格率分别为90.0%、86.4%和84.0%,具体见表2。

2.3BD试验及生物监测频率的情况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BD试验平均每1.0d进行1次,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间隔时间平均为7.0d,具体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医院的消毒灭菌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表明供应室消毒灭菌的监管对提高医院整体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经过总结分析,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监测及管理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3.1组建质量监控小组质控小组由科室的责任护士长及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分别担任组长、质量监测员及消毒员。质控小组根据排班制每周、每月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结果记录。做到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并对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根据可能的诱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效果,以确保消毒物品的质量。将总结的经验教训整理成册,在科内进行宣传,使所有工作人员能够学习和贯彻标准[3]。

3.2专业技能培训的强化贯彻实施岗前培训制度:所有新上岗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过岗前培训,获得合格证后才能上岗。派遣并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加院外举办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派人定期参加感染科或护理部组织的护理知识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科室内部每月也要定期组织至少一次业务学习,形式可包括讲课、小组讨论等,内容可以来自书籍、网上等,以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4]。强化质量教育及风险意识,让医护人员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自觉遵守相关操作规范,配合防止医院感染工作。

3.3流程管理的强化灭菌工作流程包括清洗、包装、灭菌,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①清洗过程:对医疗器械的清洗是确保灭菌物品质量的重要步骤。将不合格器械全部进行更新,并大力推广不锈钢器械,引进利尔康牌的剂、多酶清洗液及除锈剂。清洗人员要熟练操作技能,工作严谨,认真执行清洗各操作步骤。按照酶洗、消毒、漂洗、的操作流程进行,完成后用烘干机烘干,再送到包装区进行包装。②包装过程:须在两人确认无误的情况下才能包装。包装前应仔细检查医疗器械的光亮度、清洁度及完好性,确认合格后才能包装。

包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日期、使用期限、包装者信息。③灭菌过程:灭菌是确保物品无菌的最重要工作。消毒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灭菌,落实灭菌效果的监测。严格记录每锅的灭菌日期、锅次、温度、压力、灭菌时间及操作者,每天对每锅均做一次化学监测,每周均做一次生物监测,保证工艺、化学、生物监测均合格后,所灭菌物品才可应用到临床。

3.4完善医疗用品管理制度①供应室灭菌质量的监测制度:包外化学和物理监测不达标的灭菌物品禁止对外发放。对消毒灭菌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充分整改,直至合格。②供应室追踪和召回制度:对灭菌过程相关的原因及因素进行记录,并以档案的形式保存,以便于以后问题追踪。若发生物理监测、化学监测或生物监测不合格,医护人员应立即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且还未使用的医疗用品,重新进行处理,认真分析原因并整改,连续三次监测合格后才可对外发放[5]。

综上所述,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监测方法,制定科学健全的消毒灭菌管理制度,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唐翠玲,力学慧.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污染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4(10):56-58.

[2]周聪聪.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污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12):91-92.

[3]张晓春,许乐.消毒供应室灭菌器配呈及效果监测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1,9(l):71-72.

[4]韩玲,徐丹.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规范管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7):36.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篇8

1醛类

1.1戊二醛

戊二醛是一种高水平消毒剂和灭菌剂,其醛基可以使氨基、巯基、羧基烷基化,改变细菌Rna、Dna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常规使用浓度为20~25g/L,适用于内窥镜、呼吸治疗用管道、麻醉设备,尤其是内镜消毒灭菌领域。2004年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将戊二醛作为内镜清洗消毒首选消毒剂,知名的内镜品牌oLYmpUS也指定戊二醛为自己的内镜消毒产品。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强化戊二醛多复配有增效剂、稳定剂和缓蚀剂。有报道称表面活性剂(如氧化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稳定戊二醛的效果〔2〕。戊二醛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则有明显的协同杀菌作用,张天宝等〔3〕将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异丙醇与较低浓度戊二醛复配,发现消毒效果更好。miner等〔4〕将35g/L戊二醛与体积分数20%异丙醇等成分复配,10min内即能杀灭超过6个对数值的分枝杆菌,60min内杀灭6个对数值的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效率明显高于普通戊二醛消毒液。尽管戊二醛在消毒方面存在效果可靠的优点,但也有诸多问题。首先是戊二醛杀灭芽孢所需时间长,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灭菌需达到10h以上。由于灭菌时间长,因而常因时间紧急而造成灭菌时间不足致使灭菌失败〔5〕。其次是戊二醛已经产生分枝杆菌抗力株,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菌株对戊二醛产生耐药性〔6〕。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很多因素会造成药效浓度降低,需每天检测有效浓度,使用比较繁琐,且戊二醛对人体有毒性,伴随有刺激气味,可引起局部皮肤黏膜过敏,要求保持室内通风或者穿戴防护设备。戊二醛作为一种传统的消毒剂,应用已有多年,但由于存在以上缺点,尤其是对人体的不安全性,随着人们环保和健康观念不断提升,其替代品会不断出现。

1.2邻苯二甲醛(opa)

opa是在戊二醛之后出现的一种高水平醛类消毒剂,其杀菌机理与戊二醛类似,都是通过与氨基酸发生交联作用,使蛋白质变性,达到杀死细菌的目的。不同之处是opa具有更好的脂溶性,更易穿透含脂质较多的分枝杆菌细胞膜,进入菌体内部起作用,因此对分枝杆菌的杀灭作用强于戊二醛。1999年,walsh等〔7〕率先提出将opa代替戊二醛应用于高水平消毒,商业化的opa产品由强生公司推出并通过FDa认证,如今已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获得广泛应用,常规使用浓度为0.5%~0.6%。国内外有很多关于将opa与戊二醛比较的研究报道。Gregory等〔8〕比较了opa与戊二醛对分枝杆菌的杀灭活性,结果表明,在两种消毒剂均处于最小有效浓度时,opa只需5min即能杀灭6个对数值的分枝杆菌,而在相同条件下戊二醛则需32min。李阳等〔9〕比较了opa与戊二醛的耐用性,结果显示,消毒机高负荷运转时,在达到消毒剂最小有效浓度前,opa能消毒的内镜条数约为戊二醛的1.56倍,其耐用性更高,减少了在繁忙的工作条件下更换消毒液而浪费的时间,提高了消毒效率。iwasawa〔10〕的研究证实opa的残留细胞毒性较戊二醛更低,因此,opa更安全,刺激性更低,更易被医务人员接受。此外,值得注意的是,opa不能杀灭芽孢杆菌,只能定义为高水平消毒剂,而非灭菌剂〔7〕,因此不适用于需达到灭菌要求的器械。

2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盐类消毒剂是一种高水平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其在水中水解形成次氯酸,后者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使细菌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细菌。由于对金属有腐蚀,市售产品多添加有防锈组分,且消毒后需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干燥后待用。Coates〔11〕等研究了一种pH值为7.6的次氯酸钠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100mg/L,能有效去除纤维支气管镜上的假单胞菌、枯草杆菌孢子,且不产生明显的腐蚀。刘顺良等〔12〕研究了复配有缓蚀剂和增效剂的次氯酸钠消毒剂,并将其用于口腔器械的消毒,结果用有效氯≥500mg/L的该消毒剂作用10min以上,可有效灭活乙肝表面抗原,且对金属器械基本无腐蚀。刘云等〔13〕比较了一种有效氯含量为2000mg/L的次氯酸钠复方消毒剂和20g/L戊二醛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结果显示两者均达到有效消毒,但次氯酸钠作用更迅速。二氯异氰尿酸钠为一种有机含氯消毒剂,化学性质稳定,能强力杀灭细菌、真菌、细菌芽孢等致病微生物,国内商业化的产品多加有缓蚀增效剂,以减小对器械的腐蚀。孙巍等〔14〕发现含有效氯1000mg/L和2000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剂对悬液内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和结核杆菌作用10min,杀灭对数值均>4。二氧化氯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常见于饮用水的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剂工作时的pH较低,对不锈钢、铜有轻度腐蚀性,故消毒后应及时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干燥。目前二氧化氯应用于器械消毒的临床报道不多,董小峰等〔15〕用戊二醛和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内镜外壁冲洗消毒5min,枯草杆菌的杀灭率均达到100%,对内腔冲洗消毒30min,两者的杀灭率则分别为86.3%和99.99%,二氧化氯的杀菌效果更可靠。

3过氧化物类

3.1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产生羟基自由基,破坏细菌细胞膜、Dna和其他胞内组分,致使细菌死亡,具有杀菌谱广、绿色环保的优点。纯的过氧化氢在低浓度时杀灭微生物能力较弱,只有在高浓度或者与其他有效组分复配时才能作高水平消毒剂,例如国外某品牌过氧化氢消毒/灭菌剂,其含过氧化氢浓度位75g/L与8.5g/L磷酸复配,30min可达高水平消毒。Lei等〔16〕提出了一种增效活化的过氧化氢消毒剂,由过氧化氢、有机磺酸或其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外加酸组成,其对铜绿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能力明显提升。还有报道浓度仅为20g/L过氧化氢消毒/灭菌剂〔17〕,能在5min内实现高水平消毒,6h内达到灭菌,且与软式内镜有良好的材料相容性。由于高浓度过氧化氢对部分金属有腐蚀性,故常添加缓蚀剂。梁琼等〔18〕将复配有缓蚀剂、增效剂和稳定剂的过氧化氢消毒剂应用于消化内镜的消毒,结果显示,复方消毒剂对管腔内芽孢具有快速杀灭效果,且对管内不锈钢结构、橡胶结构及镜面不造成明显腐蚀。

3.2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的杀菌机理与过氧化氢相似,强氧化性使细菌蛋白质、酶变性,破坏细胞壁通透性,是一种可以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已在多个领域消毒中得到广泛应用〔19〕。过氧乙酸低浓度下不稳定,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分解,高浓度时虽较稳定,但剧烈振荡或遇热可引起爆炸,而用于器械和内镜消毒的为低浓度过氧乙酸(2500~3500mg/L)〔20〕。由于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通常与缓蚀组分复配,如国内某品牌复合过氧乙酸消毒液,分为主剂、缓蚀剂,可用于器械的高水平消毒及灭菌,常用的缓蚀剂为亚硝酸钠、苯并三唑等。市售过氧乙酸除了液体制剂,还有固体制剂和粉剂,用无菌水溶解即可使用。wu等〔21〕比较了过氧乙酸(850mg/L)与20g/L戊二醛、5.5g/Lopa对软式胃肠镜的消毒灭菌效果,结果表明,不论是常见微生物还是耐药性强的细菌,过氧乙酸都展现出了更强的杀灭活性。Vizcaino等研究发现〔22〕,过氧乙酸较戊二醛对污染有有机物的医疗器械更有效,当手术器械受有机物(血渍、粘液等)污染时,戊二醛会促进有机物附着在器械上,进而造成腐蚀,相反,过氧乙酸则通过释放氧气促进器械的清洗。王玲等〔23〕通过向一元过氧乙酸消毒剂复配适当的缓蚀剂,结果显示,复方过氧乙酸对4种代表性金属的腐蚀性明显低于复配前的过氧乙酸制剂,且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作用10min达到完全杀灭。除了消毒能力,消毒剂的致蛋白残留性也值得关注,例如,法国卫生部门在2001年禁止将戊二醛用于复用器械的消毒,原因在于戊二醛会导致蛋白质在器械上残留和累积,目前法国超过80%的消化内镜选择非残留性的过氧乙酸及其同类物质消毒〔24〕。pineau等〔25〕比较了5种消毒剂所引起的蛋白质残留,结果表明,2%戊二醛在重复使用后,蛋白质在ptFe管道内的残留最为严重,而过氧乙酸残留度最低,部分佐证了法国卫生部门的决策,可以看出,除了杀菌更高效,蛋白质的残留低是过氧乙酸相比于戊二醛的另一个优点。目前,国内厂家受制于过氧乙酸稳定性差的问题,商品化产品不多,导致在器械消毒市场未能获得广泛应用,尤其是内镜消毒领域〔26〕,未来企业应加强过氧乙酸制剂的分解机理、稳定剂等研究。

4其他消毒剂

4.1酸性氧化电位水(eow)

eow于上世纪90年代从日本传入我国,由于其安全、环保、速效的特点,被2012年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2016年版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列为常用消毒方法之一,已在内镜、透析机系统、呼吸机管路等多种器械的消毒中获得应用。Urata〔29〕等比较了eow、戊二醛和臭氧水对胃肠镜的消毒效果,发现eow的杀菌效果与戊二醛相当,优于臭氧水,但在加入有机物后杀菌能力明显下降,表明eow不耐有机物。沈瑾等〔30〕研究了eow对消化内镜(胃镜、肠镜)的消毒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胃镜消毒合格率为97.10%,高于肠镜的85.51%,原因是肠镜更容易被有机物污染,而eow的消毒效果受有机物影响很大,因此在应用eow前内镜必须经充分清洗。

4.2柠檬酸

柠檬酸是一种有机酸,其水溶液加热至80℃可杀灭细菌芽孢,主要应用于血液透析机管路的消毒,其他领域的应用报道尚不多见。王晓等〔27〕将浓度为20.8g/L柠檬酸水溶液应用到透析机管路中,在80℃下作用15min,对管路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杀灭率达到99.99%,毒理学研究显示柠檬酸属实际无毒级。与常用的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相比具有腐蚀性小、无毒无味的优点,还能对透析液回路中产生的钙沉淀有很好的溶解作用〔28〕。

4.3季铵盐类

季铵盐类是一种中低水平消毒剂,通过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引起细胞的溶解和死亡,国内主要用于环境、物体表面、皮肤与黏膜的消毒,较少用于器械消毒,但国外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双长链季铵盐,不仅杀菌能力得到提高,与表面活性剂复配时还兼具优异的清洗功能,瑞士Borer、德国DR.weiGeRt相继开发了此类产品,用于手术器械、牙科器械、软、硬内镜等的清洗和消毒,主要杀菌成分为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因此,国内企业也应加强季铵盐配方的研究,填补其在器械消毒领域的应用空白。

5展望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篇9

口腔科门诊进行消毒灭菌是切断微生物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消毒效果的监测则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内容。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来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灭菌方法是否合理,消毒灭菌效果是否达标,以达到强化和推动医院感染监测和控制工作。

1口腔科门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口腔科必须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与监测制度,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灭菌液、消毒灭菌物品的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不得使用。

1.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1%碘酒、75%酒精),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不少于1次。

1.2压力蒸气灭菌,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暴露监测)、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仔细记录压力、温度、灭菌时间等。化学监测:每包进行,包内物品中央放化学指示卡,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指示卡颜色性状改变否。包外贴3m化学指示胶带。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进行B―D试验,检查锅的空气排除效果。生物监测:每月进行,指示菌株为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培养基为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灭菌后用仪器观察24小时颜色不变仍为紫色则符合要求,若颜色变黄则不符合要求。

1.3紫外线灯管按日常和照射强度监测。日常监测包括应用时间、累计时间和使用人签名,使用达1000小时后应更换。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μw/cm2),使用中的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

2口腔科门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原则

监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熟悉消毒设备和药剂的性能。具备熟练的标本采样技能,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

3具体监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3.1空气的微生物学监测:(1)采样制作:灭菌后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和沙氏营养琼脂培养基融化后冷却至45~50℃,倒入9cm直径的无菌平皿内,每个平皿倒15~20ml盖好,在室温下冷却凝固后,反转放于37℃温箱内培养24小时,选出无菌生长的、盖内没有冷凝水的平皿作为采样用。(2)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处。(3)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按位置编号或注明后,在房间由内向外按顺序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4)计算公式:空气微生物粒子的含量与空气微生物粒子沉降量的关系为:细菌总数(cfu/m3)=50000n/(a×t)=157.2n。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暴露时间(分钟),n为平均菌落数(cfu)。(5)结果:口腔门诊手术室细菌总数≤200cfu/m3为合格,各治疗室细菌总数≤500cfu/m3为合格。

3.2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采样在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1)采样方法:采样物体表面积<100cm2,取全部面积;≥100cm2的物品,取100cm2采样。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洗脱液(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涂抹各5次并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用无菌剪刀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装入放有10ml采样液中立即送检。面积<100cm2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2)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3)结果:门诊手术室物体表面细菌总数≤5cfu/cm2,治疗室综合治疗台表面细菌总数≤10cfu/cm2为合格。

3.3手消毒效果监测:手的采样在接触患者、从事医疗或护理活动前进行。(1)手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用消毒液消毒后采取相应中和剂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生理盐水)试管内并立即送检。(2)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3)结果:门诊手术室医务人员手细菌总数≤5cfu/cm2,其它医务人员手细菌总数≤10cfu/cm2为合格。

3.4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1)小件医疗器械:用无菌的方法取缝合针、裂钻、手术刀片等小件医疗器械各5支,分别投入5ml无菌洗脱液中送检。(2)拔牙钳、挺子、牙科手机等大型高压高温灭菌的医疗器械在无菌操作下用沾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反复涂擦采样,并将棉拭子投入5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送检。采样面积>100cm2的连续采样5cm×5cm面积的采样点4个,采样面积≤100cm2,全面积。(3)一次性口腔器械盘:一样两份原包装送检。结果判断平板上无菌生长为合格。若医疗器械消毒因子为化学消毒剂时,采样液中加入相应中和剂。

3.5消毒液的监测:包括浓度和微生物监测,采样时间在使用后至更换新消毒液前。使用市售的相应试纸测出其浓度,如含氯制剂和戊二醛试纸。生物监测: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1ml,注入含相应中和剂9ml的试管中,混匀后送检。计算公式:消毒液染菌量(cfu/ml)=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结果判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无致病菌;灭菌剂无菌检测为合格。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年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52、23岁,年龄均数为(34.75±8.65)岁,男女分别为25、8名,文化程度:10名工作人员为中专,17名工作人员为大专,6名工作人员为本科或以上。

1.2方法

自2015年1月1日开始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控制干预,由我院相关的管理部门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相关的消毒隔离、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管理制度,并成立相关的质量控制小组,对各项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具体干预措施为:物理控制:在对医疗器械实施消毒时,应对其实施连续监测,并对灭菌温度、压力以及时间等参数进行实时记录,保证灭菌温度波动范围控制在3℃以内。化学控制:按照《消毒技术规范》中制定的标准,将3m化学指示卡放入需灭菌的医疗器械中,并对其实施封口操作,对其实施灭菌后,观察化学指示胶带的变色情况,从而对灭菌效果进行判定,直至合格为止。空气消毒与监测:为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的空气质量,可定期对其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同时使用布点法、平板暴露法对空气消毒效果进行监测,以每立方空气少于500个细菌菌落为清洁区标准,以每立方空气少于200个细菌菌落为无菌区标准。回收环节质量控制:相关工作人员应集中将所有需要消毒、灭菌的物品回收至供应中心,为便于管理,可结合科室分类对物品实施分别放置,然后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对物品进行检查、清点、分类。清洗环节质量控制: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应结合回收物品的特点(器械的性能及污染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清洗、包装、灭菌,保证质量合格。派送环节质量控制:清洗、包装、灭菌结束后,由供应室的工作人员按照各科室的相关使用要求将已经灭菌的物品分别送至各科室,在派送灭菌物品过程中,派送人员不可接触污染物品,并在派送前对手进行严格消毒,以免灭菌后的物品受到再次污染。

1.3评估指标

对2013~2014年度(实施前)和2015-2016年度(实施后)的灭菌效果和感染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比实施前后的医院感染情况。1.4统计学分析对研究中的评定指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对比研究,计数资料(%)的统计学方法选择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3~2014年度手术器械清洗抽检562份,合格率519份,合格率为92.35%,卫生学检查抽检195份,合格175份,合格率为89.74%,物品包装抽检169份,合格132份,合格率为78.11%,灭菌效果抽检123份,合格120份,合格率为97.56%。2015~2016年度手术器械清洗抽检857份,合格率849份,合格率为99.07%,卫生学检查抽检246份,合格242份,合格率为98.37%,物品包装抽检230份,合格228份,合格率为99.13%,灭菌效果抽检135份,合格134份,合格率为99.26%。统计发现,2015~2016年度手术器械清洁、卫生学检查、物品包装合格率显著高于2013~2014年度,p<0.05,但灭菌效果合格率无显著区别,p>0.05。

3讨论

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以及正常供应无菌物品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核心,亦是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3],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增加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控制干预十分重要。本研究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控制干预,主要是指相关的管理部门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相关的消毒隔离、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管理制度,同时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物理控制、化学控制以及空气消毒与监测干预,此外,成立相关的质量控制小组,对各项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研究发现,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控制干预,可显著提高无菌医疗机械、物品等合格率,保证消毒物品的质量,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得,对消毒供应中心采取质量控制干预切实可行,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王娜单位: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消毒供应中心

参考文献

[1]李月玲,岑颖,崔妙玲,等.广西地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82-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