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5:13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篇1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思考

一、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文化建设层次较浅

班级文化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一般可以划分为表层、里层、内核三个层次的内容。其中,表层包括班级环境的布置、班容班貌以及班级的标准等;里层包括班级纪律、奖惩机制、计划组织等制度形态的文化建设;内核包括价值观、理想情操、道德素养等深层次的文化建设。物质形态即表层的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外壳,制度形态即里层的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支柱,精神形态即内核的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真正核心所在。但是,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对班级文化的理念不够全面和深入,工作的重点在班级环境、班容班貌以及班级制度等表层和里层班级文化建设上,而对精神层面的班级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缺乏深层次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和水平,导致班级文化建设的层次较为浅显,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随意性较大

由于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的行为不够规范。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是评主观判断来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也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无法形成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特色。其次,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整个设计,导致班级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主题。

(三)班级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空心化

多数教师习惯用成绩和纪律两大指标进行学生的评定,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已经植根于许多教师的心中,对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很大的制约性,影响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科学化发展。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需要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个性,还需要通过多元价的值取向来引导主导价值观的建立,进而形成班级文化认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班级文化建设最核心、最本质的目的所在以及班级文化的灵魂支撑。

(四)班级文化建设形式化

班级文化建设是高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因此应该进行多渠道、多元化、多模式的班级文化建设。而实践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只有通过组织各类班级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班级文化的魅力并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但是多数班级在进行文化建设时流于形式,只是单纯的响应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号召,开展“大呼隆”式的活动,无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制度班级文化建设计划

为了有效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在建设之前应制定具体的班级文化建设计划。首先,确定班级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学校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应将具体的内容落实到班级中。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综合情况,和学生及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制定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活动计划。并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由学生集思广益来起一个个性化的名称和口号,进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力度,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信号,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

(二)创建个性化的班级教育理念

班级处于高中教育和教学的中的一线地位,班级文化建设追求个性化的教育理念,需要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这就需要班主任独具慧眼,具有独特且富有创造性的班级设计和管理能力。教师在班级活动中不仅仅是扮演成员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发展,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重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班级的文化建设,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同学。其次,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应充分融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班级文化并体现学习的理念和精神。

(三)建立柔性化的班级文化

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教育的出发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注重解放思想,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应给予班级更多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坚持“因材施教、因班施育”的教育理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第一,强化班级主流价值观建设。通过班级全体成员充分讨论,形成属于本班的独特的主流价值观。主流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应该引领班级各项活动,引导每个成员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采取小组竞赛积分法的管理方式。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并选取每一组的小组长,再制定具体的班级活动积分规则,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不断积累分数,并采取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小组比选。通过这一方法来提高高中生的积极性,并不断提高班级凝聚力,并且学生的班级班规遵守情况也会显著改善。

第三,采取“班级文化社团”的管理方式。来不断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班级活动的顺利展开,并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自律性。让学生在课余活动中感受到不同的氛围,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

第四,采取“领导带头”的管理方式。让全班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并采取学科带头轮班制度,并对每一位带头人进行评分,并给予优秀学生奖励。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不拘泥于形式,采取柔性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进而提高班级的凝集力,促进每一名同学发挥个人特长,并逐步提高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薇芳.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12,08:56-60.

[2]李幽然,李灿,张彦花.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45-48.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篇2

(一)班级文化的概念

班级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班级所具有的独立于其他班集体的文化特性,包括班集体所共有的价值观和班级发展追求。班级文化是维系班集体成员的精神纽带,是促进班级发展的精神支柱,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班集体的整体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学校是教书育人,传播文化,教师的传道受业和解惑的载体,在学校的建设管理中非常强调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学校之所以注重班级文化,是因为班级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1.凝聚功能

凝聚力是指一个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对于组织存在状况的认和发展目标的共同追求。现代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企业凝聚力的作用,这一点也适用于班级的建设。班级文化像是一条精神纽带,联结着学生和教师,使得他们更加认同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愿意为了班集体的发展而一直努力。

2.教育功能

班级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而班级同学和老师则是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所接触最多的对象。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不同的学生又具有不同的学习优点,学生的学习习惯往往能受到班级文化和周围同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自身学习的自主性。

3.创新功能

主席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中提出,“要发挥创新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地位。”创新对于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营造出一种自由、公平的环境,学生在这种班级中可以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之间可以自由讨论,教师支持学生的想法,这对于增加他们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4.协调功能

协调是主席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针对我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主张,要注重协调发展,强调平衡与不平衡的统一。在班级发展中,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在学科学习上也呈现不同的优势,班级文化的协调功能就是旨在利用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情况,使得学生能够在班级体中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调还强调班集体关系的协调,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及时解决争议,协调人际关系,营造和睦的班级环境。

二、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教师忽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高中时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受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教师受到学生升学压力的影响,主要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这一问题上,而忽视了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学生成绩和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一些高中班主任虽然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但也仅做的是表面功夫,将班级文化建设简单的理解为班级环境布置和班级口号的提出等,而没有切实的制定出适合学生和班级发展的计划,这种做法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不会对学生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方法单一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形成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时期。大多数高中班主任并没有认清他们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而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中知识将学生作为被动的一个群体,而忽视了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能动性。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将班级文化的建设等同于自己的教学任务,往往具有独断性和形式化,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参与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班级文化的认同,是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的一个阻碍。

(三)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过程,而在实际实施中,由于各方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不当,导致了学生对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没有理解到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的重要性。特别地,对于高中生来说,升学压力使得他们不会主动关注班级文化的建设。在具体的班级建设活动中,学生往往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处于被动状态,参与其中的兴致较低,从而大大阻碍了班级文化的建设。

三、对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对班级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班级文化的建设要靠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心骨,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班主任首先要将班级文化建设落实于实际行动,自身要树立自觉地意识,其次需要做好自身榜样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学生群体也要积极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班级体共同进步。

(二)构建班级体的核心价值觀

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同样地,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就要重视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围绕促进社会主义社会进步所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对于班级的发展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在具体实践中改进班级文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不是光由理论来判断的,必须要注重落实班级文化建设,而不能只是夸夸其谈。班主任要随时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影响,对其效果进行分析,对其中不合理的方面要及时进行改善,使得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断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片冈得雄.论班级的组织和管理[a].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海国华.积极建设班级文化、构建学生精神家园[J].中国教育学刊,2008,(08).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创新实践

一、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班级文化的概念。班级文化是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班级风气、学习风气、人文环境和行为规范等,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建设。通过建设健康、富有特色的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院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各班级要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加强晚自习教室和宿舍的环境、卫生、秩序、文化管理。(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是建构和谐班级、凝聚班级人心的根本保证。要依据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的状况,建立完善班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团学活动制度等班级制度,努力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的梳理与创新。(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含班级基础文明建设、学风建设、特色活动建设等方面。基础文明对大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生的校园公德和文明礼仪等精神文明因素,其内容涉及大学生的语言、行为、衣着、环境、秩序等。班级学风建设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氛围、学习的风格和学习的方法等内容。班级特色活动建设则要求各班级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从观念意识、行为活动、学习习惯、能力培养、才艺特长等方面确定一个特色主题,通过独特的管理和活动方式,发挥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形成班级特色。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在高职院校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校园的稳定,它具有隐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对凝聚班级向心力,优化育人环境,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实证分析

(一)定位明确,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高职院校的学情不同与高中、小学阶段,在班级文化建设上也应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因此,要明确班级文化建设内涵,借助班会、学生会例会、团课等平台,组织师生研讨,制定具有班级特色的可行方案,确立“有层次、成系列、上档次”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二)活动引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向上、符合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系列活动。组成专门化的指导团队,指导班级“因地制宜”开展符合学习专业特点、内在需求的活动。搭建平台,进行展示交流,如组织“CLaSSSHow――班级展示秀”,运用班级影像志、ppt交流展示等方式,分享各类班级文化成果。同时,发挥新媒体作用,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强化活动的效果与效能。

三、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启发思考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班级要充分认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在班级文化创建过程中,辅导员要积极参与,避免只重“硬件”(物质文化)建设,而轻视“软件”(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把重点放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狠抓落实,确保效果。

(二)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班级要结合时代特点、专业特点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班风、学风、文体活动以及班级特色活动为主要内容,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在传统中挖掘新意,变零散为整体、呆板为灵动、无声为有声,融个性扬共性,提品位创特色。

(三)鼓励出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结合专业特点,创新实践形式,培育班级特色文化内涵,发挥班级文化的磁场效应,增强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鼓励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搭建出彩的机会与平台,形成班级文化与个性发展相融合的氛围。

(四)动态优化,不断加强班级文化品牌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不断有新的见解,新的观点出现,要及时发现,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创造班级文化,形成同类价值意识与价值取向,而且参与得愈广泛,愈长久,文化创造的愈多,积累得愈丰厚,我们大学生个体才能在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篇4

【关键词】转型期;班级文化;精神文化

经过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期,现阶段高职院校正处于由由量变向质变发展的转型期。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已有高职院校超过1200所,在校生人数超过1300万,约占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46%,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边天”。为了规范和引领高职院校的发展,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一系列指导文件,高职院校正处于办学定位与办学思路逐步提高,内涵发展逐步丰富,核心价值逐步提升,文化体系不断发展与创新的时期。可以说,我国高职教育处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转型期,其中存在诸多机遇和问题,需要我们跟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加紧研究,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

院校数量及在校生数量双增长给学校管理、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带来了挑战。班级文化是每个班级都应具有的班级管理的软要素,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班级活动之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作用。高职院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在转型期对人才的培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更好发展有着进一步的指导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中的一种柔性手段,也被跟多的管理者所认可并应用于其中,但由于对班级文化的内在规律认知的不足,许多管理者中在具体的实施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功利性强,没有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过于追求班级在学校中的形象和位置,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缺乏人文与科学的精神,重视从国外引进的理念,而轻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等。在高职教育转型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中应注重一下几方面的原则:

1)全面性与深入性相结合的原则

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物质文化层面,还要深入到班级精神文化层面,深入到学生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内隐概念和内隐规范,从而使班级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认识事物的态度、学习与生活观念发生转变。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往往把物质文化等同于物质,制度文化等同于制度,精神文化等同于一些精神文化的标识系统,缺乏人文和科学精神。这个认识的偏差使学校文化的建设逐渐流于形式化、走向形而上学化,追求班级环境优美,设计班级远景、班训等进行班级文化包装,班规制度“上墙”。班级愿景、班训是一个班级发展思想的凝聚和浓缩,但深入到有些班级却发现,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对班级并没有深入了解,更无从谈及思考。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中管理者和学生必须要深入到班级文化生活中,并从实践中提炼有关班级文化的理论知识,再把将其理论运用于实践。然而,现在存在着一些班级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中,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又缺乏与专家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导致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在班级文化的研究中,一些理论研究者也很少深入到班级教学实际生活中,这样作研究的方式导致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无法对实践起到基本的指导作用。因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是建设良好班级文化的有利出路。

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继承是指对原有事物的合理因素的延续,创新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使其有更好的发展效果。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既要继承原有的、优秀的文化建设,同时也要融入新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创新是班级文化永葆活力的关键所在,班级要在批判性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这样的班级文化才能更有力的促进学校的发展进步。创新不仅包括理念的创新和内容的创新,也包括机制和方法的创新,班级要注意培养班级师生的批判精神,并给予师生充分的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空间,为班级文化的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4)借鉴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合理借鉴其他院校的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优秀经验,并结合自己学院的特点,建立适合自己学院的班级文化建设体系结构。每个班级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尤其是教育对象具有独特性,这就要求班级文化的建设也要坚持一定的特性和个性。

理念演绎模式和实践归纳模式是班级中文化建设的两个基本的实施模式。理念演绎就是先提取班级的精神主旨,再把班级的优势和特色泶丛煨缘氖导;实践归纳是先对班级优势和特色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提取出班级精神主旨。

1)理念演绎模式

理念演绎模式是管理者在一定教育观和学生观的指导下,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特点和状况,确定从核心价值观、班级发展目标、提炼班级精神等几个方面来发展班级。对班级中的同学从引导到班级凝聚,使其达成共识,通过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践行而发展成熟。其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班级精神的确立、认同和践行阶段。确立阶段:管理者应对班级文化的现状或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检测、预测和评价,通过对师生行为的内隐概念去体会和感悟,研究分析班级的价值观,把对于班级的预计达到目标和班级精神建设展现,把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来确立。此时,班级精神还是比较抽象的,不具体清晰。认同阶段:管理者应在班级活动中大力宣传并让学生认同这种班级精神,并逐步明晰班级精神的具体内涵。践行阶段:要想把理念演绎模式坚定的实施下去,就必须把班级的价值观和班级精神的统一性建设实践性的进行。只有以班级精神建设为根基,管理者才能把理念演绎模式落实到班级文化上。把班级从环境陈设、制度建设建全、班级各项活动几个方面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参考本班同学自身的发展点,把班级文化建设丰富多彩。

2)实践归纳模式

实践归纳模式是在其实践中,对代表班级核心价值取向、目标、优势和特色进行长期积淀后逐渐形成,并在其定型之后提炼出来班级精神。其形成过程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特色的显现阶段、传统的形成阶段、精神的提炼阶段。

班级文化实施的两种模式,可以为管理者在班级文化建设实施的过程中提供一个参照标准。从整个班级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实践与提出之间存在先后关系。因此,通过对班级文化现状的判断,我们可以在宏观上为班级精神的形成选择一条路径。班级精神的实践与提出在其具体操作上市相铺相成的,不可偏废。在实施模式的选择和执行上,班级文化建设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班级管理艺术,因为这两种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模式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种交叉。在确定班级精神的实践与提出的先后关系时,可能在具体文化实践中会遇到不同的局面,需要管理者艺术的加以选择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勇.我是怎么样建设班级文化的[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篇5

关键词:尊重 关爱 共享 乐趣 成果

近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果中,人们一般对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有形的文化建设载体情有独钟,而对关心学生自身成长的无形文化载体的挖掘却视而不见。在一些地方,校园文化建设的展示沦为了应对上级检查,缺失了文化建设应有的本意。冷静反思,如何使校园文化建设回归其本来面目?当前,各地开展的文化建设观摩与探讨交流活动,都给学校教育工作者留下了很多思考。

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设班级文化的亮点与特色?笔者认为: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打造班级文化,最根本的应从树立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做起,人本文化应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在培养人本文化方面,应着眼长远,从落实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做起。班主任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依靠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也才能使学生感受教育的乐趣,共享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

一、尊重学生是人本文化建设的前提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是我在班级人本文化建设实践中把握的一条准则。理由是:在目前新课程理念倡导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中,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育的过程,自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实践。其实,有人说,爱是教育的真谛。显然,师生之爱,说到底还是一个尊重。因为,只有建立在尊重之上的爱,才是理性的可持续的,也才能不断丰富教育的源泉。

尊重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班级开展教育的实践中,需要一个班主任用心去谋划体验。

不高声呵斥学生,凡事与学生平等交流,这只是低层次的要求;而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他们作为班级主人的心理需求,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每一项班级建设的活动中,拥有知情参与权,感受班级共建的快乐,那才是一个班主任永远的探索。今天,“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其实,又何尝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永恒法则。试想一下:当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尊重所带来的满足与愉悦时,他们日积月累,也必然会把尊重之心之行传递给他人,去关爱他人,与他人合作、学习、生活。这样班级文化建设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人本文化的形成便有了扎根的前提。

二、关爱学生是人本文化的基础

如果说尊重学生,班级人本文化建设有了扎根的前提,但是要让这个根的稳固具有坚实的基础,班主任必须身体力行,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在班级人本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常常通过自己的尽其所能,去关心、爱护、感染每一名学生,让学生与我一起分享教育过程的快乐。我曾为班级每一名学生建立了班级档案,详细记录了他们的家情、性情;我曾带领班级学生一起为贫困学生捐资;我也曾在节日里请未能回家的学生们来我家里做客;我还与学生建立了悄悄话信箱,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家访,去褒扬而不是贬低学生……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对学生的关爱中,我也收获了爱的回报。当我把曾经带过的学生签名赠送的笔记本展示给学生的时候,当我给学生朗读学生发给我的节日祝福语及感恩之语时,学生们都在无形中体验了关爱他人的价值与快乐,也使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着班级文化关爱的魅力。

三、依靠学生是人本文化的关键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中,我的体会是:尊重学生,能培养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自主热情;关爱学生,能使学生感受到班级文化共建合作的温暖;而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乐于担当,真正承担起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则是人本文化建设的关键。

&nb

sp;一个班级,只有班主任放手发动学生、信任学生,让每个成员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人本责任意识。为此,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审视摸索:班团干部的推选,让学生们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实行值周班长与值日班长相结合;班级每天撰写班情日记;班会由值周干部主持;班级各项活动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总之,班级的发展,事无大小都由学生自己参与组织管理,让每个学生找到了自我发展的“平台”。相信学生并依靠学生,日积月累,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必将逐步形成。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的感受是:培养集体的教育力量,其实就是从内在上创设人本文化这个无形的教育载体。当然,班级人本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班主任用心去探究。实践证明,做学生这个人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只要我们班主任拥有耐心与细心,不图形式,耐得住寂寞,一天天坚持下来,当全班学生热情兴起之时,当他们主动愿为班级温暖添薪加柴之时,当你感受班级建设责任滋生出舍我其谁的声音之时,你一定会收获班级全面发展的丰硕果实。

参考文献

1.《教育学》。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篇6

关键词:班级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46-02

2014年五四青年节,出席北大师生座谈会暨纪念95周年活动时表示,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及建设的中心环节,班级文化指在班级组建及日常共同学习、生活中被大多数班级成员认同的共同的文化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等结合在一起的意识形态。

班级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品格的培养,通过建立班级特色文化,规范学生自身行为,有利于教师管理,维持n堂秩序。班级文化的构建帮助学生内部树立集体意识,维护集体荣誉,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帮扶。课堂秩序的提高,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也帮助偏科或成绩较差的学生提高成绩。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渗透到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是和谐社会的价值支撑,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核,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入手,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改革创新,听取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贴近群众,促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础工作创新,增强工作吸引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在践行环节上其中一点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国家栋梁的成长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坚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关系到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受教育人群,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教育部冯刚司长在《坚守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中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以文化人”,实质上就是重视人文教育、隐形教育,注重精神成长、思想提升,主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通过有意味的形式,长久地、默默地、逐渐地感染人、影响人、转化人。

三、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保障核心价值观要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在宣传和学习工程中首先要加强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例如班级文化墙的建设,建设班级文化墙,围绕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创造活泼创新的学习环境,同时加深同学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还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征文活动,任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中的几个词语进行,表述自己的理解,题材不限,意在选取每个词语代表性的优秀征文供班级成员学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构建和谐友善、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健全班级规章制度,施行奖罚政策,规范课堂秩序,增强学习氛围,一个和谐安静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思想言行都有积极的作用。

班级文化的建设,还要求培养集体意识,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拓展训练,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达给学生拓展训练的实质,树立集体意识。虽然学生是一个个体,但众多个成员组成的班级,就成了一个集体,众多班级组成了一个年级体,这些年级团结在一起,才有了学校,所以要有集体意识,言行不仅代表的是个人,还代表着班级,代表着自己的学校。

深入学习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将雷锋精神融入生活,将雷锋的行为常态化,而不只是在“雷锋月”这短暂的30天。以城乡的社区为重点,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旨,帮扶困难群众包括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开展支援帮扶活动。鼓励学生学习雷锋,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

发挥重要节日、传统节日在传播社会主流价值中的优势。在传统假期或法定假期开始前,传达给学生节日存在的意义及由来,如在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前加强对革命精神宣扬,弘扬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秀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春节、中秋节等节日前引导学生感受这类节日中所蕴含的思乡、与家人团聚等情感。抓住近期发生的时事要事及灾害事件,国家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处理方式,利用教育典型,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从线上到线下各个环节来宣传、弘扬爱国主义。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公益广告是良好的教学素材。教师在班会课时可通过放映与讲解公益广告传达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培养学生关心公益、关注新闻、关注国家大事的意识。

发挥“四环五步”对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在班级本话建设环节中的推动作用。将文化育人与技能培养相互结合,再加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培养出综合素质及思想道德水平高尚的班级文化以及综合性人才。如项目中的五大板块,诗词竞赛、经典晨读、阅读分享、young青春及礼仪之邦的学习培训,从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文化水平,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修养。“四环”既四个环节,包括树立规章制度、开展系列讲座、开展演讲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树立规章制度,从学校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学习和自我约束,提高班级文化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系列讲座,包括讲座人对学生的思想传达以及学生与讲座人之间的沟通,在沟通中充实学生的思想;演讲比赛和社会实践的开展,要求学生加深自身的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及班级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学习,更要深入实践,从实践中出真知。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对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的学习、成长,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教师和学校要及早发现班级存在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的、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才能保障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易,孙文鸿,王磊.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24):199.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篇7

一、班主任必须系统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科学理论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良好的个人素质,是指班主任作为一个人,其自身的发展是完善的,包括他对于教育的事业心,他的教育信念,他对于人的普遍关心,他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能力,等等。如果他没有这样的人文素养,那么要想成为一个班级精神的灵魂,是绝对不可能的。班主任只有掌握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规律、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形成了相应的个人素质才能,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班级文化建设实践,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相应的个人素质,才能成为班级的灵魂,成为班级精神的灵魂。正确的教育,是一种正确的价值选择,必然反映了受教育者普遍的需要。只有在深刻的教育理论中,才能正确反映受教育者的普遍需要,并提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只有正确把握了素质教育的精神,班主任才能成为班级积极精神的灵魂。

二、班主任必须努力做到人格的班级精神化

班主任人格的班级精神化,就是说班主任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自身的文化素养感染、教育、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精神,最重要的是班主任必须以自己的行动所实践的价值观成为班级群体的主导价值观。因为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长远的。班主任从受教育的程度、社会的阅历、文化的内涵、对事物的把握和理解等各方面都远远高于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学者,他的知识和能力并不一定是在学校学习中完全掌握的。相反,他在学习中所受到的文化熏陶、环境氛围,周围同学的影响可能对其学习兴趣影响、人格的养成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更需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自身的文化素养感染、教育、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精神。为此,班主任要在新形势下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育人为本,育人育己,服务教育,服务学生,以至上的“大爱(爱国、爱党、爱民族、爱教育、爱学生)、以至诚的心灵(爱心、信心、恒心、细心、耐心)、以至善至真的品质情致(健康、乐观、宽容、豁达、坚韧、丰富)、以亲和的各种语言(口语、神态、行为、肢体、心灵)、以巧妙的方式和适当的机会滋润学生成长的心田”。

三、班主任必须具备张弛有度的管理能力

班主任在管理上必须做到张弛有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必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实施有效班级管理的一部分。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其实是一种自我管理的过程。一是在教室布置和学习环境美化上,要充分听取学生意见,许多具体的地方还应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布置教室的目的是营造赏心悦目的学习环境,标准和尺度应由学生把握。班主任只要全身心当好他们的参谋和助手就够了。二是在制度建设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将制度约束转化为自觉行为。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广泛吸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与班委会一起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再按照计划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增强制度的透明度和可信性,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制度不仅是教师的主观要求.而且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必然需要。三是在制度的执行上,让学生相互监督,自我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于检查督促,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如今的学生大多已从传统拘谨的“封闭型”、“内向型”转变为“开放型”和“外露型”,教师在管理上一手包办,往往令他们反感,效果难免事倍功半。在小学班级制度的检查督促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督促。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并解决主要问题,当好“参谋”,日常管理可以放手让学生做。这样既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四、班主任必须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者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篇8

一、充分了解掌握学情

每一次新生入学后,班主任都要对班内的学生做一个充分的了解,如学生的爱好、特长、兴趣、经历、家庭情况等,结合班主任自身优势,通过班级讨论的方式,来确定本班的发展方向和班级文化特色。如我所带的09级美术四班,近七十名学生当中,有四十四名同学来自农村,并且学生成绩普遍偏低,各类问题也较突出。在确定班级特色时我与学生讨论制定了“踏实做人,勤奋做事”的口号,突出“勤奋、朴实、立志成才”的品质,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农村学生的特点,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引导。有的班级可能以城镇学生居多,就要考虑城镇学生的特点,以“个性、活跃”为特色,侧重培养他们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另外,像我校突出艺术体育办学特色,有的班级以体育爱好者为主,就要侧重培养他们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奋斗的精神;有的班级以音乐特长生为主,就要侧重培养他们独特的个性和高雅的气质。总之,班级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对全班学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否则,再响亮的口号,再个性的文化也只是无本之木,难以成功。

二、制定班级文化目标

凭借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依托所选择的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为今后开展各类活动的依据,使整个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展开。由于所带班级女生多,农村学生多,“勤劳、朴实”的品质在他们身上有很好的体现,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也很迫切。于是,我把“勤奋、刻苦、立志成才”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并制定了相应的班级文化目标:高一侧重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高二强调要自我管理,敢于拼搏,敢于面对挫折;高三要有高雅的气质,自觉的行动。在两年的班级工作实践中,我始终把“踏实做人,勤奋做事”作为班级主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谐共处,团结进步的优秀品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全员参与文化建设

1.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最基础部分,包括教室布置、各类标志(班旗、班徽)等,实践证明,一个积极、温馨、向上的被学生认可接受的教室环境,将对学生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一个经过学生精心设计的班级标志,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班级精神文化的发展水平。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尽量动员全体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群策群力,创造个性独特的物质文化,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接受美的熏陶。

2.制度文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一定要有相应的班级制度作为约束。(1)制定。新学年伊始,通过自我演讲,民主推荐等方式,一批有能力的学生充实到了班干部队伍中,商量讨论制订了班级公约,岗位责任制度,值日监督制度,卫生制度等,并向全班同学公示,征求全体同学的意见,最终完善确定,为今后学生自主管理搭好平台。(2)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制定好的班级制度一定要在具体管理中不断修订完善,最终获得全体同学认可并自觉遵守。(3)落实。再个性的制度,得不到落实,其实就是一句空话。既无法保证制度的权威性也不能有效发挥班级制度的功能,对班级建设而言,落实制度,以法治班才是最科学的。

3.舆论氛围

一个班级的整体舆论倾向,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认知。所以,在完善班级制度的同时一定要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营造一个具有高尚价值观的集体氛围,并慢慢使个体受其感染而自觉认同,以此端正自己的言行。在具体操作中,我与学生一起讨论商量,通过看专题片,看励志电影,周记交流,班级生日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4.集体设计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方式,班级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班级活动,从中不断凸显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全体成员在活动参与中受到熏陶,促使其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逐渐趋同于班级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班级文化目标。为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动员全体学生一起设计符合班级特色文化的活动使其都能乐于参与,勤于参与。在具体实践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班级生日”,“感动094故事会”,“手工制作比赛”,“感动家长故事会”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又增强了学生的班级认同感。

5.一起反馈评价总结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篇9

目录

一、班级简介

1.班级宣言

2.班训、班歌、班徽

二、班级目标

1.短期目标

2.中期目标

3.长期目标

三、目标的实施

1.班级建设

2.班集体同学的积极参与

3.辅导员的精心指导

4.学生骨干的带头

四、班级现状介绍

1.思想素质

2.班级活动

3.班级考级

4.班级组织机构

5.班级现状及我班特色

6.专业特色、专业目标

7.四院介绍

五、结束语

一、班级简介

1.班级宣言:人心齐、班风正

2.班训:年轻没有失败,青春炫出精彩

3.班歌:《倔强》

4.班徽:

二、班级目标

(一)短期目标

1)党团支部

团支部的短期目标:完善团支部自身建设。

1.提高支部成员的集体意识;

2.刻苦学习、提高自身素养,起模范带头作用;

3.团支部活动有计划、有目标、有记录、有总结;

4.树立团结协作、分工合理的工作作风;

5.建立起团支部工作定期检查、考核制度;

党支部的短期目标:完善支部自身建设。

1.科学合理设置党支部,支委会成员团结、模范作用好;

2.认真贯彻上级党组织工作要求,支部有年度工作计划,年终工作总结;

3.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成文的各项工作制度;

4.坚持支部委员会会议制度,研究分析党员群众思想动态,部署当前工作;

2)班委会的短期目标

处理好班集体的各项日常事务,积极协助学校和学院完成各种工作任务;保证教室内的干净整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班干部积极努力学习,带动大家的学习劲头,另外还可以多开展些学习竞赛。

3)成绩

提高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所有同学在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

4)科研

宣传科研知识,展示科研成果及其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使学生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在科研知识的熏陶下,产生对临床医学科研的兴趣;

5)社会实践

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加暑假和寒假的社会是实践活动,并且能写出优秀的实践报告。

(二)中期目标

1)团支部的中期目标:落实好各项工作,为同学服务。

1.积极壮大团组织;

2.提高团员思想认识,形成良好的行为风尚;

3.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4.做好团员发展工作,切实做好“推优“工作。

2)党支部的中期目标:发展、确立更多优秀的党员。

1.动员更多团员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教育、引导团员靠拢组织;

2.对团组织有指导,督促做好推优工作;

3.每学期组织一次针对积极分子的培训,进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

4.对预备党员要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5.严肃组织生活、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作用;

3)班委会中期目标

在学习形成“你追我赶”的趋势,形成了良好的学风;适时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和志愿活动,丰富大家的娱乐生活,增强大家的凝聚力和团结力;积极参与文明寝室评比活动,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生活风貌;对班级的各种管理制度进行适时修改,如考勤制度和卫生检查制度。

4)成绩

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顺利的通过计算机二级,英语四、六级,还要提高自学能力和专业技能。

5)科研

跟进已参加的医学科研项目,并力求取得科研成果。根据班级项目,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去。在科研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写科研论文和文章的技能,并能投稿发表;

6)社会实践

让同学们能够深入社会,提高处世能力,并且积极参加志愿活动。

(三)长期目标

1)团支部的长期目标:齐心协力,争创“五四红旗团支部“。

1.加强思想建设是前提;

2.积极创建组织建设是核心;

3.严抓活力建设是动力。

2)党支部的长期目标:争创优秀学生党支部。

1.优秀的支部班子建设是前提;

2.完善的制度建设是保障;

3.先进的党员教育和管理是核心;

4.发展更多更好的党员是根本目标;

5.整理材料迎接上一级党委的考验。

3)班委会长期目标

积极开展各种主题班会,加强大家的思想建设,提高全班同学的整体思想素质水平;各种班级文化要常抓不懈,凸显出我们我们11级临本四班的特色;学习成绩在校各学院中名列前茅,获得各种优秀集体和优秀个人的荣誉;整个班集体积极向上,形成最强四班的势态。

4)基本素质

5)成绩

组织同学参加考研,使他们考上他们理想中的学校,不考研的同学毕业后有一份好工作。

6)科研

整个大学期间,计划让30%的同学能参加科研项目。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具备组织科研的能力,能够从事医学科研的工作。

7)社会实践

使同学具备开展社会实践的能力,进一步丰富阅历,提高处世能力。

二、目标实施

(一)班级建设

1)思想建设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全面发展党员,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发展党员方面,设立阶段性入党目标,设置入党光荣示范岗;志愿服务方面,组织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制定志愿等级评定。

2)文化建设

1.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重新启程、华丽蜕变,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班徽、班训、班歌,由班集的一起共同努力完成。最终确定班徽,班训“青春没有失败,年轻炫出色彩”,班歌--《倔强》,体现了班集体的不怕输,不服输,不愿输的精神态度与决心。

2.班级思想文化建设

团结一心,共创和谐,班级思想文化建设主要包含:辅导员教育理念、思想方法,和谐班集体,班风建设,团支部简介。班级辅导员与同学关系密切,努力争取使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而班级同学之间大家互帮互助和谐共处,建立了有思想、有特色的班级班风。除此以外本班团支部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些都全面的展示着本班集体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与道德素养。

3.班级学习文化建设

脚踏实地,你追我赶,班级学习文化建设由班级现状分析、班级学习目标、学风建设措施、学习活动建设、班级学生科研组成。本班始终保持着勇于坚持真理、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开展各种学习有关活动,让大家从生活中发现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争取创建学院第一、学校第一的班集体而共同奋斗。

4.班级生活文化建设

为了进一步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我们分别从教室文化,寝室文化,现状分析,奋斗目标,实施方案等方面全力着手,以“建设班级生活文化,提高班级生活质量”为主题,努力营造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提高班级生活质量,让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集体,让班级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

5.班级管理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篇10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5)22―0036―01

著名教育实践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荀子在《劝学》中也写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些都鲜明地指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一个人若置身于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就会被这种文化同化并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亦然。一个用心创造的整洁美观、优雅精致的教室环境,犹如细雨润物,既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心境,又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方式。特色的教室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教育和熏陶功能。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特色教室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教室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关键部分,是把一个班级的全体同学团结在一起的物化标识。这种文化是在一班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并最终升华为一个班集体的精神和特征。整洁、精致、温馨的教室文化可以陶冶师生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精致的教室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环境的精心设计与布置。

二、特色教室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1.确定目标,一条班训凝聚人心。班训是立班之本更是班级之魂,在教室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把班训作为一个班级精神的诠释和依托。精致教室文化建设只有明训为魂,践行为本,魂本相依,才能润物细无声。同时,班训作为一个班集体的引航,一旦制定,就必须去践行,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提示和鞭策,否则便形同虚设。班训又是一个班级的奋斗目标。它如一盏明灯,照亮学生成长的路,指引学生驶向成功的彼岸;它像一位智者,引领学生享受成长的喜悦,见证成长的足迹,更启迪学生用乐观、平和的心态面对成功与失败。

2.立足实际,教室布置彰显特色。教室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因为不同班级的奋斗目标不同,不同年级的学生差异也不尽相同,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彰显每一个班级独一无二的鲜明特色。比如,对于九年级毕业班的学生而言,就应该体现出时间的珍贵,让他们感受到时间紧迫,珍惜时间以全力冲刺属当务之急。

3.育人育德,教室文化的终极目标。教室文化建设应该由班主任和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片有生命感的天地。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主要负责总体设计和调控,并及时纠正偏差和解决新问题,确保主题不变形,特色不打折。同时,务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带领全班学生将各自的智慧和双手融入到教室文化建设当中,使他们在动手和动脑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实现人人参与,个个发挥才华,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既学会团队合作,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又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这就实现了班级文化建设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终极目标。

三、特色教室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1.忌只有外表的“美化”,缺乏内在的“文化”。在教室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张扬青春和个性,但也并不只是一味追求外表的美化,而更重要的是用心营造内在的文化。在教室文化建设中,张贴名人的头像和字画是一种普遍的做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做到适合学生审美度,如果字画表达的意思达不到学生的文化程度,或者用篆书或草书字体,好多学生都不认识,那么就达不到教育人的效果,更不要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