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实操技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5:45

家庭教育实操技能篇1

【关键词】糖尿病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更多的患者缺乏足够的健康教育知识,只单纯依赖药物治疗,严重危害了患者的健康,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现代护理特别强调维持健康,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的理念,这就要求护士为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与糖尿病有关的各种知识和具体措施,从而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急救能力等等,因此,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势必成为糖尿病护理的发展趋势。这一理念特别强调家庭的和谐与健康,在糖尿病的康复过程中家庭成员是维护健康的重要参与者。我院对32例入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护理,收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62例,年龄45-78岁,文化程度不等,将病区分为东西两组,东组32例作为实验组,西组30例作为对照组,他们在年龄,文化程度上相差无几。

1.2方法:实验组按照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给糖尿病患者及家庭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指导,入院后正确评估患者及家庭的健康教育需求,确定健康教育目标,与此同时把教育目标,具体内容详细反复告知患者及家庭,共同参与选择教育方式,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期间由主管床位的责任护士协同进行教育计划。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相互介绍经验,技能演示等让实验组患者、家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同时对他们掌握的教育内容予以全面评价,对还未掌握的内容进行再教育,直至掌握。对照组则按常规进行灌输式健康教育指导。

2健康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涉及饮食、运动、皮肤、技能操作等等,让患者明白虽然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在治疗时间上要求长期而连续;在地点上要求家庭的全面支持;在内容上,护理、教育、咨询重于医疗;在方式上,要求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特别强调病人主动和自觉控制,而不仅是机械地遵循医嘱服用某些药物[1]。

2.1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之一,合理调配饮食可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要严格定时、定量进食,以粗粮为主,细粮搭配,要适当限制水果,控制总热量,多食用精旦白,如瘦肉、蛋、奶、鱼类,选用植物油,少进动物内脏类食物等,必要时加餐,可增加蔬菜及豆制品等副食,病情变化时要随时改变膳食。

2.2运动疗法:据相关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以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持续有效的运动疗法,能使病情更稳定,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2]根据病情和自身爱好选择力所能及的各种活动方式,如散步、做操、打拳、跳舞、打球、跑步等,注意不宜空腹过多运动,外出运动应随身带加餐食物,以防低血糖反应。

2.3皮肤保健:要注意个人卫生,病情允许下要勤洗澡,勤换衣裤,尤其要保持外清洁,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特别要加强足部保健,措施如下:①每日检查足部皮肤色泽、温度是否正常、有无水泡、破溃、溃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②用温水洗脚,切忌过热,尽量不要泡脚,注意不要擦破趾缝间皮肤;③正确修剪指(趾)甲,边缘要光滑,以免划破皮肤造成感染,视力障碍着请家人帮助修剪;④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穿紧袜子和硬底鞋。

2.4低血糖的识别及处理:低血糖反应表现:肾上腺素样作用、出汗、心慌,手颤、饥饿感、烦躁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头疼、视物模糊、神经病样发作、痴呆、昏迷等。要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低血糖症状的认识,遵医嘱服药,按时进餐及适时进餐,规律运动,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及糖尿病急救卡,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用量,早发现早治疗,以增加获得自救的机会。

2.5操作技能指导:正确测试血糖和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监测血糖一般选用便携式快速血糖监测仪,指导病人正确使用血糖仪,注意消毒方法、采血量等以保证测试结果正确。血糖检测时间通常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等,当测试结果与病情、症状不相符时,应与医务人员联系,以确定监测方法是否有误、仪器是否有偏差,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3]。教会病人正确抽吸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组织硬化、脂肪萎缩,注射时间应在餐前半小时,要严格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3结果

两组健康教育效果比较见下表

4讨论

4.1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开展健康教育能促进护患关系。从健康教育开始到患者接受教育,其中有一个过程,护士通过反复教育、演示,使患者、家庭既增强了感性认识,又提高了操作技能,从而融洽了护患关系。由表中可知这种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

4.2正确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家属掌握技能操作。通过对实验组病人、家属有目标地进行讲解和操作演示,并让他们共同参与学习、模仿操作、及时评价,对未掌握内容进行再教育、再评价直至完全掌握。表中可知,正确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掌握操作技能。

4.3家庭的支持可促进糖尿病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家庭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可使健康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尤其是年老体弱、记忆力差、已有慢性并发症的病人、家庭的支持显得更为重要,家庭成员恰当的提醒、监督、适时的帮助等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能促进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使各项治疗措施保证到位[4]。

参考文献

1蔺惠芳.糖尿病社区护理与自我管理2003.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

2黄秀葡,周爱民.有效运动干预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估[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4):295-296

3刘建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6,4(3):70-71

家庭教育实操技能篇2

关键词:化学实验;基础学科;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248-02

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纲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1.强化演示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2.开发家庭小实验。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13个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大多是初中学生。丰富多彩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

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家庭教育实操技能篇3

一、大力推行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实践教学打好基础

(1)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特点。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种重要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体现专业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劳动、社会相结合的职业技术教学特点。这一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转移到实践第一线,改变了教学情景,学生可以较快地适应本专业的实践环境,熟悉本专业生产第一线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探索、体验,使他们的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并能及时得到教师及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能及时发现、纠正。这有利于加深印象,达到真正掌握操作技能的目的。

(2)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途径。近年来,我校积极实施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区域经济培养了一大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实施产学研教学模式,要重视如下几个环节:

①首先必须因地制宜地利用学校现有的农学实验室及相关实验室,验证和巩固理论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提高实验室内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做到每门学科、每节课有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为下一阶段的实习和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充分利用好校内的实习基地及家庭基地,让学生全程参与生产过程。它既能培养学生专业意识和兴趣,也能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实施家庭致富工程,也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农业产业化特点和资源优势,制订家庭生产经营致富计划,明确具体的种、养、加、销方案。

③让学生以见习技术员的身份到校外实习基地、扶贫基地、农业技术推广站参加实践工作,其内容包括农业技术推广、科技扶贫、科技兴农、生产实习等方面。其操作程序由实习指导老师统一安排,采用实验——实训——实习——顶岗的方式。这种方式能深化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实用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完成综合性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锻炼,培养学生独立地组织管理生产过程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的有机结合,并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思想上和业务上的准备。

二、树立全新理念,深化农学专业课程改革,为实践教学增添活力

目前,农学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课程思想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专业课程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改变过去以学科为导向设置职业教育课程的旧理念,根据社会人才市场,职业市场的需求,进行课程改革。

(1)调整专业结构,开置综合农学专业。农村职业教育要培养适用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专业设置是关键。但农类专业大都是沿袭大中专院校的模式,设置的专业过于狭窄,如农学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林果专业等,不能适应当前农业生产项目的选择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农业类专业就需按职业群归类,设置科技含量高的现代种植技术、现代养殖技术和农村家庭经营三个综合性大类专业。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化程度和支柱产业来选择专业。即当地农业产业化程度高、支柱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的,就选读现代种植技术专业;当地农业产业化程度高、支柱产业以养殖业为主的,就选读现代养殖技术专业;当地农业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农业经济以家庭庭院经济为主的,就选读农村家庭经营专业。

家庭教育实操技能篇4

【关键词】教师角色的转换师资培训网络教学学习化环境

一、学习化环境及教师角色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教育与学习。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材的形式,促进教育模式、方法及观念的变革。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化环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学习化环境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习环境上不是只专注于目标知识的呈现和传递,而是致力于反映学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主动建构过程。通过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具有更多的主动和自由的环境,使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自由的探索和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和internet的资源),综合各学科的知识,与同伴相互协作,或者在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下,完成意义建构。

学习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手段,并具有“真实世界”的特征和能力要求,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和学会学习的今天,构建学习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这里讨论三类学习化环境及其对教师角色的影响,这三类学习化环境与现代科技发展相关,而且三者联系紧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可融合在一起。

1、基于媒体的学习化环境

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电子媒体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传递各种教育信息的媒介,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多的认知工具,更为丰富的学习环境。基于媒体的学习化环境正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强调了媒体的功能,即不是用于传递预先设定的教学内容,而是用于支持更为丰富的情境,提供更多的学习工具,以鼓励学生的探索和发现,实现更具个人意义的学习。

在基于媒体的学习化环境中,媒体的功能主要有几个方面:作为通讯工具,以促进学生交流与协作;作为资源,通过超媒体、internet、光盘等支持学生的信息探索探究活动;作为内容情境化的工具,使学习置于一个真实的情景中,支持意义建构;作为可视化工具,促进学生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现实模型,以发现事物模式和趋势;作为表达工具,通过电子作品的形式发展学生的信息文化素养。

在这一环境中,学生的探索空间增大,教学策略更加灵活多变,教师作为信息源的角色减弱,而更多地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学会如何用媒体来传递教学材料,如何使用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更关键是如何将媒体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情景。例如运用internet和数据库软件access收集数据,再用数学工具软件mathlab进行统计分析,然后用word制作电子简报,用powerpoint向其他学生做演示。因此,将媒体集成到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创设学习化的环境,是对教师新的挑战。

2、各学科综合的学习化环境

现代科技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这种趋势促进了学校教学目标的改变,要求学校设置综合课程,使学生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并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综合的学习化环境正是体现了这一要求。

综合的学习化环境主要有三个特征:

注重体验。将学科学习内容融入到生活体验中,通过接触实际现象,获得意识和经验,这些获得的经验也能为今后学习提供有意义建构的基础。

注重跨学科的关联。综合化是和课程的整体结构相联系,它所关心的核心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问题。目前主要采取交叉模式(课程间知识技能重叠交叉部分来进行关联,如数学和自然科学中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制图是相通的)和问题模式(选择一个较有学术价值、有争议的问题或重大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种族歧视问题等)来展开教学。

注重方法性的知识。信息时代里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很重要,因此综合化的学习环境更重视方法性知识,立足于社会中复杂而综合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并掌握各种信息处理方法。方法性的知识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与交流的方法,调查和访问的方法,统计测量的方法,发表和讨论的方法,评价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学生未来生存的基本能力;另外,学生也发展了与学科相关的特殊方法,如艺术学科中鉴赏的方法等。

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综合的学习化环境构造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化的学习环境往往用计算机作为处理和分析信息的工具;以网络作为资源环境和交流协作的媒介;以问题为中心,与研究和探索结合起来,发展学生应用实际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地理课可以用数据库收集气象数据,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网络查找资料,使用文字处理工具写成小论文,并通过校园网自己的作业和进行讨论。可以看出,综合化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对课程间的联系有高度的敏感,并能利用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来展开“问题解决式”教学。

3、家庭化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也影响着学习者的成长环境—家庭,促进了家庭教育和学习化家庭的发展。家庭教育是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学校教育需要家庭配合,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指导。构建家庭化的学习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的。过去,教育责任主要交给学校来完成,家长主要承担抚养责任,很少参与学生学习活动。随着社会发展,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在家庭普及,通过媒体的学习经常发生在家庭里,通讯工具的发展为家庭与学校增加了交流的机会;现在的家庭规模变小,现一代家长比上一代具有更多的时间与小孩一起活动;现一代家长的文化基础比上一代好,为小孩与家长进行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由于传播媒介的发展使子女有可能比家长更早、更快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方法,家长在引导小孩的同时,家长自己也往往在受到教育,例如学会电脑操作的往往先是小孩。因此,“学习型家庭”正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当今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化的学习环境正是“学习型家庭”的体现。

家庭化的学习环境主要特征有:

注重家长和子女共同学习。广播、电视、计算机或到博物馆、展览馆等地的参观,有助于提供共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环境。例如,子女同家长一起听广播、看电视获得知识和交流是很有教育价值的。家长的参与为学生提供了情感支持,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探索,对发展智力、减轻学业负担大有裨益。

注重生活化的学习。家庭中存在大量的学习机会,家长利用日常生活情境帮助孩子将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转化为现实中可观察、可操作、可实践的经验,对孩子动手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加强学习与家庭生活的结合,并不是要使学习脱离学术轨道,而是给已经学术化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充分重视家庭化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整个家庭的学习,有利于家长学习新技术和接受新观念,这无疑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一种全民教育,是朝向终身教育的全面实施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家庭化的学习环境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掌握与家长交流的能力,为家长提供咨询和促进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主要包括:教师应促进家长成为学生学习的情感支持伙伴;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将学科知识转化为现实中可实践的经验;促进家长与子女的交流和活动,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增加家庭内的教育机会,构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如,布置家长与学生可一起完成的作业。

从上面三类学习化环境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教师的任务和角色的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指导者”。未来教师的概念可被描述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导师等。教师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运用新技术的技能、人际交流和团队合作技能、规划和组织能力及研究能力等。因此通过相应的培训能使教师更好地担当起他们新的角色。

二、师资培训的新任务

师资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和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通常师资培训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技能,如,语言技能、板书技能等。例如,微格教学就是通过摄录像媒体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式。这些技能训练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强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确实有利,但基本上不涉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帮助者的角色,不关注学习化环境的设计。

尤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教会学生学习和生存能力的教育呼声日益高涨,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沉浸在各类学习化环境中。那么学习化环境的趋势对我们的师资培训有什么新的要求呢?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化环境中,教师要具备三个主要技能:使用媒体来构造学习化环境技能;学科知识综合技能;促成学习和实际生活结合的技能。因此,在师资培训中,除常规教学技能培训外,必须添加上述技能培训的内容,以促成教师角色的转变。

计算机和网络提供了学习工具和资源,为学科的综合,教师、学生、家长的联系成为可能,计算机和网络是学习化环境的核心。因此,师资培训中最重要的是要让教师对信息技术有直接的接触,培训过程本身要集成信息技术,使教师熟悉和体验计算机化的学习环境,以便教师从直接经验中会发现这种学习环境的特点,看到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化环境的途径和方式,丰富对学习化环境的认识,从而在以后自己的教学中也把信息技术作为强有力的工具。

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培训主要不是硬件软件的操作,而是如何将技术集成到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学习化环境中教师的任务不是去开发课件,而是如何把信息技术当成一种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事实上,一些通用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如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多媒体、网络等也很容易“整合”到学科课程中,不一定需要专门的教学软件。例如,word可以用到英语写作课中或作为排版软件用于制作电子简报,用excel教数学等。在培训中,可使用大量范例,让学科教师得到启发,发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结合点。

2、信息获取技能的培训也应是师资培训的重点。在学习化环境中,不强调知识的传递,而是更多的强调信息的敏感、分析和评价的活动,因此培训内容也不仅仅是搜索工具和搜索引擎的使用,还应包括信息内容的再提炼和组合,从而变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信息的分类、分析和判断等。另外,数据库的应用培训是网络时代教师的重要技能,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网上资源搜索机制,也有利于展开探究式教学,调查数据的存储、分析、决策、可视化及学生电子作品的都离不开数据库。

3、使用internet等通讯媒体进行交流是师资培训的另一个重点。教师应学会使用同步和异步通讯方式与家长、学生交流。因此师资培训本身也应多采用各种internet等通讯工具,如使用e-mail案例,使用聊天室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问题讨论。

4、教师要体会技术在学习化环境中的集成,自己的工作也应集成技术,才能体会技术的价值和应用的前景。因此培训教师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工具来办公,如使用模板和internet资源来备课,不仅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也是教师在学习化环境中一个预演。具体的培训方法可以观摩通用工具在教学办公中的应用和企业的自动化办公模式。

5、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支持认知过程,激发探索兴趣,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理解学生的具体观点和意见是必需的。在培训中可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6、由于学习化环境中教育目标从知识的理解转到问题解决的培养,关注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应用和理解。在培训中应强调跨学科的问题研究。具体方法可利用案例教学或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师以“研究者”身份出现,让受训教师既观察工作情景,参与具体操作,并结合资料查阅、讨论来理解综合化的学习环境。

7、培训教师咨询技能和与家长交流的能力,目的不是指导家长对子女的抚养,而是提高家长的教育功能。受训教师应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学习学科知识转化为现实中可观察、操作、实践的范例;以及设计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长与学生一起完成的作业,如,办电子简报。具体可采用角色扮演和场景模拟等来体验教师、学生、家长关系,使用范例来启发学科内容与生活情景的结合。

三、结语

如何体现信息时代特征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师资培训中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关系到未来教师的素质和教育革新的开展。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机会将迅速增加,使媒体从教师的机器转向学生的机器应成为师资培训中的重点;由于科学和社会一体化发展要求,师资培训不应只是单个学科上教法的深入,而且应注重教师利用技术整合各个学科知识的能力;由于家庭特征的变化,师资培训同样要重视教师与家长交流和构造家庭化学习环境的能力,以促进学习过程的生活化和更有意义的学习。

总之,从学习者和学习化环境的角度来考虑教师的职业技能,并按这些技能要求进行师资培训,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1.Background

astechnologytransformtheinstitutionsofsociety,changingthewaythatpeoplework,communicate,andlearn,thereisanincreasinginlearner-centeredmodelsofinstructionandlearningenvironmentinwhichstudentsarefrequentlyengagedinproblemsolvingandinquiry,collaboratingwithpeersortheirparents,usingcomputerandinternetaslearningtool,solvingproblemwithinterdisciplinaryknowledge.

thisnewchangeshapethefutureofteacherdevelopment,teachereducationortrainingmustaccommodateandadapttothelearner-centerinstruction.

2.Learningenvironment

accordingtoconstructivism,Learningisaresultofconstruction,collaboration,reflectionandnegotiationwithinarichcontextwherelearningissituated.Jonassenarguedthatthefourmajorsystemattributesonwhichthedesignsofconstructivelearningenvironmentsarebasedarecontext,constructionofknowledge,collaborationandconversation.

threekindsoflearningenvironmentthatoffermeaningfulandpracticallearningactivityintoday''''sChina,shouldbeconsidered:

lmediabasedlearningenvironment

overthelastdecade,thefieldofeducationthroughmediahasgainedimportanceinChina.Howevertheyareusuallyusedasteacher’smachinenotaslearner’smachine.themostpowerfuluseoftechnologiesistomakestudentsimmerseinalearningenvironment.electronicmedia,especiallycomputerandinternetcansupportlearningactivitybypromptingthecollaboration,communication,construction,inquiryandexpression.

lComprehensivelearningenvironment

interdisciplinaryknowledgeandskillsseemstobeessentialcurrency,therefore,comprehensivecourseisadoptedtofitthisneedinmanyschools.aComprehensivelearningenvironmentbasedoncomputerandnetworkcanhelpstudentsdiscovertheinterdisciplinaryrelations;acquireauthenticexperienceandthemethodologicalknowledgethatneededininformationsociety.

lFamilyrelatedlearningenvironment

inmodernChina,thefamilyalsohasmuchchange.Familyhasbecomesmallandmoreaffection-orientedunitwhichputmoregravityontheironlychild;theparentshavebetterliteracythatmakeparent-childcultureexchangepossible;electronicsetsaregraduallypervasive.therefore,childcanengageinactivelearningandpracticingthetextbookknowledgewithparent’sparticipation.inaddition,theparentsalsocanlearnfromtheirchildren.

3.whatthismeansforateacher

inthelearningenvironment,theteacherhasbecomemoreofacoachonsideratherthanthemainsourcefordeliveringinformation;becomecreativemanageroflearningexperienceratherthanmerelydispenseofmaterial.teachermeetthechallengesofhowtointegratethecomputerandinternetintostudents’learningactivity,howtocombinethecurriculumandtechnologies,howtotransformtheoryknowledgeintothedailylife,howtopromotecollaboration,etc.So,teacher’sroleandinstructionalskillsshouldberedefined,trainingisneeded.

4.Howdoesteachereducationneedtochangetomeetwiththeneedsoflearningenvironment?

traditionalteachereducationfocusesonteachingskillsratherthanlearningskills.totrulyembracetheconceptoflearningenvironment,previouscontentofteachereducation,includingtheirpurposemustbeexaminedandchanged.themaincontentfollows:

1.withoutadoubt,thefieldofcomputerscienceandinformationtechnologyhasaspecialstatusintheteachereducationcurrently.Buttheemphasisoftrainingshouldbeputonasthelearningtoolsratherthanteachingtool.

2.informationacquiringskillsshouldbetraining,notonlytheuseofweb-browserorsearchengine,butalsothesensitivity,analysisandjudgeofinformation.

municatingwiththestudentsandtheirparentsbyinternetshouldbetrained,alongwithgroupandfamilycounselingtheoriesandtechniques.

4.Helptheteacherstousethecomputerorinternetforthemselvesintheirworkcandomuchhelptoimprovetheirabilityinorganizingthelearningenvironmentforstudents.

5.Developingtheabilitytounderstandstudent’sperspective,toputteacherselfintheshoesofstudent,isthenecessarytaskinthepreparationforteachers.Role-playisusefultechnique.

6.trainingininquirywayalsohelpsteacherslearntolookattheworldfrommultipleperspectives,whichcanavoida“bias”whichlimitstheirunderstandingofthosewhomtheyteach.

家庭教育实操技能篇5

关键词:信息时代;家庭教育;信息技术;整合

21世纪,“信息化”风靡整个世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信息观念转变。上古民族“结绳记事”,信息就是记录与再现;古代中国的“烽火狼烟”,信息就是求救与战争;20世纪末以至于现在的21世纪,信息就是知识、资本、武器[1]。其次,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工具帮助我们便捷地获取信息,信息的传播,无处不在。飞机的控制需要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数字化办公室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教育信息化进程,理应齐头并进。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一个概念———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即将信息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家庭教育,充分培养孩子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评价信息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由家长充当教师的角色,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培养孩子获取、筛选、评估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的学伴作用陪同孩子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信息技术的桥梁作用,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这既是情感沟通之桥,也是教学相长之桥。

1信息时代家庭教育新挑战

1.1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孩子缺乏合理使用意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第5个阶段———计算机广泛应用和普及阶段[2]。大批媒体设备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涌现,充斥着人们的眼球。诚然,合理地利用技术可以缩短孩子解决问题的时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技术的不当使用也能将孩子的创造和想象扼杀在摇篮里。如何引导孩子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是信息时代给家庭教育带来的第一个难题。

1.2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孩子面临信息过载难题

信息过载,大众媒介中的信息量远远高于受众需要或所能消费、承受的量,以及大量无关的数据信息严重干扰了受众对所需信息的准确性选择[3]。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利用手边各种各样的媒体设备,主动地获取信息,很多时候也在被动接受。如何应对海量信息的不请自来?如何筛选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依赖于学校,更需来自于家庭的支持、监督和配合。

1.3信息技术介入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少沟通交流

使用门槛越来越低的媒体设备为人们打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架构的巨大空间里,人人都可以是倾诉者或倾听者。然而,信息技术在拉近人们空间距离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面对面交流的影响力。手机、计算机、互联网世界里的人成了必不可少的朋友,现实生活中的亲人却形如陌生人,这是信息时代给家庭教育的当头棒喝。

1.4信息世界虚假难辨———孩子身心安全受到威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4]。信息世界是个开放的空间,人们共享科技的成果,共同构建一个以集体智慧为特征的协同创作体,然而,近年来,因为孩子轻信网络交友信息、色情暴力信息等受到伤害的事件频频发生,其中典型的案例有为了获得网费,某市安乐镇某村20名孩子3年内抢劫16起;两个14岁的小女孩为寻找网友离家出走,结果被骗至广州[5]。如何避免伤害的再次发生?如何营造更以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责任重大.

2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必要性和可行性

2.1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必要性

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大批信息获取技术和电子设备的涌现,将我们置身于一个“信息膨胀”的拥挤空间。技术利用得当,它便是工具,是捷径;技术利用不当,它便是阻力,是障碍。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不仅需要教给孩子如何恰当选择技术以及如何使用技术有效地获取信息,也要使他们形成信息筛选、信息加工的意识,更要培养他们把获取的信息作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孩子健康成长的要求。信息的急剧膨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产品的迅速更新,无疑将孩子们过早地卷入了这场“信息战”。电视里夸大其实的广告信息、电脑桌面上弹出的不怀好意的交友信息、网络世界里血腥暴力的游戏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从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从发,家长与孩子一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和学习,感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将孩子融于一种人文关怀之中,其间,家长不仅起到引导作用、学伴作用更起到监督作用。

2.2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可行性

在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的过程中,家长能否较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是能否达到整合预期目标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智能程度越来越高,智能手机、智能笔记本、智能学习软件等大大简化了我们的生活,轻轻触摸显示屏,便可以完成一系列复杂的任务。对于忙于工作的家长来说,手机是不离身的通信工具,计算机是必备的办公和娱乐工具,互联网则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技术使用门槛低,家长和孩子便于掌握,这为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孩子的接受能力,是整合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前提性因素。然而身处信息互联时代,孩子在接受新鲜事物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他们可以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摸清一个学习软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操作,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全面地掌握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这一点,让很多家长都望洋兴叹。笔者认为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家庭教育,孩子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方案

3.1itastools作为工具,这是说起“信息技术”,在人们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印象。它是信息获取的工具、信息传递的工具,也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在家庭教育中,又该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呢?现以搜索引擎为例予以说明:3.1.1措施目标在家庭教育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鼓励孩子利用技术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3.1.2实施步骤(1)创设情境。围绕孩子兴趣点展开话题,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2)确定问题。话题的末尾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给予孩子一定的思考空间。(3)自主学习。引导孩子利用搜索引擎自主查找问题的答案和解释。(4)形成性评价。观察孩子的学习表现,及时发现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5)成果展示。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语言、文字、绘图等)展示独立学习的成果,并听取他们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认识和看法。(6)反思总结。对孩子的努力给予肯定和赞扬,对不足之处给予适当的指正,鼓励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解决问题。同时告诫孩子合理地利用网络,排除游戏、交友等不良信息的干扰,高效地获取信息。

3.2itaspartners作为伙伴,既是辅导家长组织、实施家庭教育的助手,也是孩子获取信息、独自学习时的学伴。现以计算机学习软件为例,作如下说明:3.2.1主要目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忙于工作而无法时时刻刻陪伴孩子,这个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协同伙伴作用,引导孩子在技术的陪同下进行有效学习。3.2.2实施步骤(1)确定学习内容。应控制在孩子可接受的范围内,它即可以是学校学习的补充,也可以是课外的拓展。(2)选择教学软件。根据孩子的喜好(例如颜色、动画、音乐等)选择适当的计算机教学软件,向他们介绍其中包含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操作方法。(3)布置学习任务。在孩子熟悉软件的基本板块和操作之后,给孩子布置学习任务,并留给他们在计算机的陪同下独立学习的空间。(4)成果展示。认真倾听孩子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描述,解答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问或是小测试的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成果进行验收。(5)仔细分析孩子利用计算机学习软件进行学习的优势和缺陷,寻找扬长避短的办法。(6)鼓励孩子与计算机建立学伴关系,充分利用其功能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引导孩子树立合理使用技术的意识。

3.3itasbridges作为桥梁,即沟通之桥。家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架构一座与孩子培养共同兴趣爱好、真正走进孩子心里的桥梁。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桥梁作用呢?现以手机QQ为例,作如下介绍:3.3.1主要目标在家庭教育中,利用信息设备及其应用软件搭建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实现一种情感上的交流。3.3.2实施步骤(1)在获得孩子允许的前提下,浏览孩子QQ空间,进一步了解他的喜好和兴趣等。(2)在QQ上与孩子进行互动,尽量围绕孩子的兴趣点展开,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3)倾听孩子的心声,在肯定他们见解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指正,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将QQ上还未完成的话题引入现实生活,通过面对面交流进一步增进感情。(5)引导孩子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谨慎地与网络社交平台上的人交往,强化自我保护意识。(6)充分利用QQ这种网络交流方式的桥梁作用,与孩子分享信息,评价信息,交流所见所感。

4结语

21世纪,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加大了人才培养的难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6]。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既是时展的趋势,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在家庭教育中,信息技术还没能将它的优势和教育价值发挥到极致。笔者从信息时代的新转变,信息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再到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的具体实施方案,这个方案贴近生活实际,技术、经济要求低,便于开展,但是这些论述都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尚未经过实践的检验。从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概念的提出到在实际中把信息技术融入于家庭教育之中,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修正、再实践、再修正,直至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梁云真.中国电化教育与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的比较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159-161.

[2]缪建东.嬗变与创新:基于媒介技术变迁的家庭教育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69-76.

[3]蔡骐,李玲.信息过载时代的新媒介素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9):120-124.

[4]三川.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15(2):31.

[5]张瑛.网络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家庭教育实操技能篇6

一、领会课标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内容。新课标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并将“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其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新课标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做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二)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13个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丰富多彩的节目把学生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他们都急切地想知道“是什么变化”,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渴求化学知识的欲望。

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引导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为什么?”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家庭教育实操技能篇7

一、生物教学中影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主要因素

学生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其动手操作能力受多重种素的影响,就其内因而言,学生主体是影响动手操作能力的核心因素,学校和家庭是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影响很关键的外因。

1.学生主体是影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核心因素

兴趣和动机是决定一个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研究者认为:兴趣是指个体内在的、比较强烈的对某种事物探究、趋近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持久的内部需要,一般与个体的愉快情绪相联系[1]。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总是在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并且这是一个主动的充满创造力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时要善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兴趣,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全身心投入,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所以,生物老师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时,要注重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在培养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心理历程[2]。主要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个体内在需要自发产生的,外部动机是个体由外部诱因引起的,而内部动机是学习行为的主要动力。学生的内部动机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是通过后天获得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加以培养,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学校、家庭是影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场所,然而学校关注的焦点是升学率,重点工作是放在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评价制度[3]。此外,有的学校教学设备缺乏,师资力量短缺。这些因素无疑影响着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的环境条件、经济状况、教育理念等都影响着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生物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1.培养兴趣、激发动机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授课方式死板、教学内容生搬硬套导教学气氛沉重压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留心生物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并组织学生开展贴近日常生活的动手操作活动。如在教授“植物叶片的结构”时,可以带领同学们制作叶脉书签和叶片相片,由于书签和相片是我们日常生活接触的事物,学习了植物的叶片结构后,学生在了解叶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制作成叶脉书签和叶片相片,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此外,学生成功的动手操作活动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动机。在生物教学中,有的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感觉紧张,害怕出错,所以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操作,为学生提供成功操作的机会。可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设置相应的动手操作活动,如在“探究植物根生长的方向”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启发学生对实验进行拓展,验证植物的根是否具有向肥性和向水性,随后可将实验进一步扩展,设计“探究根的生长与肥料的关系”的实验,这样的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明白了植物的根生长的特性,同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产生操作兴趣,也很乐意参与相应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亲自参与探索、实践,不仅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且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2.学校和家庭提供生物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保障

学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升学率几乎是学校唯一的制胜法宝,学校应注重对学生多样化的评价,而非分数至上。在生物教学中,学校应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予以足够重视,这是由生物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在相应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校至少对教材要求的动手操作提供相应物质条件,比如实验室、实验器材和材料。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联合社会资源开展相应活动,比如养殖场、植物园等。此外,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为生物老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让老师意识到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并应用到生物教学中。

家庭中的学生父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生物课程是一门不那么重要的学科,因为所占分数比例小,更不用说重视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了。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联合,让家长意识到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导致学生往“高分低能”的方向发展。相关研究表明经过动手操作的学生,掌握更多生物学的基本技能、观察和使用实验仪器的能力得以提高,搜集和处理实验材料的能力更强,学习的创新能力和探究合作能力得以提高,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4]。由此可见,让家长意识到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同时有利于其他能力的协同发展。家庭和学校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保障,二者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生物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在当今应试教育主导的教育模式下,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往往被学校、家长和学生忽视。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聪明来自他的手指头”,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动手的重要性。作为生物老师,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尽量多动手操作,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实践的机会,在动手中感受食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我相信,随着教育体制的逐步完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会贯穿整个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英.学生兴趣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彭琼,王警可.学习动机理论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3(5).

家庭教育实操技能篇8

通过内置摄像头,三星LeDeS8000可以实现面部识别,用户无需输入复杂难记的账户密码,即可直接登录SmartHub和其他关联账户。tCL云・峰V7500在3至5米的范围内,通过高清摄像头还可对人脸进行高速扫描锁定,同步智能识别,实现自动开、关机等。

手势操控

双手取代遥控器功能,只要挥挥手,电视就可以根据手势指令切换频道、调整音量,甚至可以像使用鼠标一样灵活操控网络浏览等多种应用。

语音控制

通过语音实现人机交互,根据界面显示读出指令,即可实现语音遥控,语音搜索等多种交互体验。一声“你好,电视开机”,即可开启三星SmarttV。创维e800a系列的“语音博士”以云计算和语音识别为技术基础,通过语音实现人机交互,率先在云电视上实现语音遥控、语音搜索、语音百科、声纹识别、方言播报等多种交互体验,能做到有问必答。

儿童教育程序

让电视成为寓教于乐的工具,让家长有效管理孩子看电视的行为。其中,tCL云・悦e5390搭载的全球首个电视专用点读教育系统,囊括了中国所有主流教育机构的视频教育资源,实现书本内容在电视上的实时高清显示、发声朗读,集看、听、读、动手于一体,在业界独家带来了全方位的家庭亲子教育新体验。

三星

智能内容

智能内容应用历来是SmarttV的核心。三星app应用程序增添家庭故事(FamilyStory)、儿童专区(Kids)以及3D遨游(explore3D)满足了不同家庭成员对于电视的多样化需求,让电视成为家庭娱乐和沟通的核心。家庭故事(FamilyStory)为家庭成员提供了一个全面分享的平台;儿童专区(Kids)能够让电视成为寓教于乐的工具,让家长有效管理孩子看电视的行为;3D遨游(explore3D)呈现给用户丰富的3D片花。智能升级

三星LeDeS8000电视配置了智能升级(Smartevolution)功能,用户只需将最新的智能升级卡(evolutionKit)安装在电视背后的插槽中,即可对电视的硬件和软件应用实现全面升级,让电视“永不过时”。智能互动

三星的SmarttV应用了语音控制、手势控制以及面部识别功能。不管是通过语音还是简单的手势,用户不仅可以完成开关机、调节音量、换台等基本的操作,还可以实现上网浏览或者关键字搜索等复杂的功能。通过面部识别,用户可以直接登录SmartHub以及SnS账号等,化繁为简,简约之趣尽显无遗。

三星

相较2011年LeDD7000系列,三星LeDeS7000在画质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独特的超级局域控光技术,将画面分成若干小区域,根据显示细节优化每个部分的LeD背光及视频信号,提供更高的对比度和更丰富的色彩显示,呈现更自然、真实的2D显示和更震撼的3D画面。

作为2012年三星SmarttV的高端产品,LeDeS7000重新定义了以智能电视为核心的家庭娱乐体验模式:丰富多样的智能内容(SmartContent),让LeDeS7000真正成为家庭娱乐和沟通的核心,而创新的智能互动(Smartinteraction),带来更轻松好玩的电视操作。只需简单的语音指令,即可完成音量调节、频道切换等基本操作,甚至连网络搜索也能轻松实现;手势操控还可以像鼠标一样灵活操作各种应用;面部识别帮助你直接登陆SmartHub和SnS账号,再也不用一遍遍输入复杂难记的账号密码。为了使用户在电视上的投入能够发挥更为持久的价值,LeDeS7000还支持智能升级,只需将最新的智能升级卡(evolutionKit)安装在预留插槽中,即可对电视的软硬件实现全面升级,轻松享受到最新的电视技术。

LGLm8600

Cinema不闪式3D:

Lm8600采用的是LG独家研发的Cinema不闪式3D技术,采用tripleXD引擎,新一代不闪式3D技术,为你呈现精艳细腻的画质,更实现稳定、舒适的观赏体验,让你健康享受震撼真实的3D盛宴。LGCinema不闪式3D电视可以让你从任何角度都尽享清晰明亮的3D画面。与快门式3D电视不同,无论是躺卧还是后倾,LGCinema不闪式3D电视都会为你提供清晰明亮的画面。

Cinema不闪式3D眼镜:

LGCinema不闪式3D眼镜无需充电,并设计有夹片式3D眼镜方便戴眼镜的用户使用。LGCinema不闪式3D眼镜仅重16克,重量几乎是快门式3D眼镜的二分之一,为你提供轻便舒适的佩戴享受。动感应遥控器:

针对智能电视的智能遥控器―动感应遥控器,具有轻松点击,手势操作,以及滚轮滑动三种操作模式。

2D转3D:

一键轻点,2D瞬间转3D,让你任何时刻都能享受逼真的3D影像,还可自由调节3D景深,自主掌控精彩世界。智能电视:

LGLm8600,领创时代的开放式平台,汇聚电视、视频点播及多种应用服务,为你提供无限精彩内容。简洁的界面、便捷的操控让精彩自由掌控。利用USB和wiDi等多种连接技术轻松与其他多媒体资源共享,让你的精彩世界无限延展。

LGLm7600

LGLm7600系列在运动画面上表现卓越,高速运动的图像也无比清晰,流畅无拖影,采用XD引擎,运动画面清晰指数mCi800。Lm7600和Lm8600都具有不闪式3D技术,动感应遥控器和2D转3D功能。另外,Lm7600系列有两款屏幕尺寸可以供你选择。

tCL云.悦e5390

tCL云・悦e5390电视搭载了全球独创的电视智能点读教育系统,并具有多屏互动、自然光3D等多项核心智能电视云应用。

云・悦e5390电视专用点读教育系统,是由tCL与国内外知名教育机构联合开发,囊括了中国所有主流教育机构的视频教育资源,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大学科,实现了书本内容在电视上的实时高清显示、发声朗读,集看、听、读、动手于一体,在业界独家带来了全方位的家庭亲子教育新体验,将引领全球家庭教育新潮流。e5390还采用了荣获国家技术专利金奖的新一代自然光3D技术,能够让3D画面高清无闪烁,并有效呵护眼睛,自然、健康。

康佳9000pD

康佳9000pD系列采用钛金属镶边,无缝拼接技术,无边框设计,一体成型铸件,新一代无边屏体技术制作而成。值得一提的是无边框设计,它颠覆了传统电视外观,使消费者视野无限开阔起来;而3a级硬屏,不闪烁、无重影、高亮度、广视角,240Hz刷新率这些功能的提升,让消费者更加流畅地享受到智能云电视非凡的视觉体验。听觉方面,康佳率先引领业界音质,同步云电视产品新增了双通道电视功能。通过8只音箱打造顶级音响系统,采用渐变窄式传输,多风格SRS音效处理,使超宽音频范围30Hz至20kHz,达到HiFi效果,实现声音立体环绕效果,让消费者感受到身临其境的视听享受。

基于android4.0的强大支持,不仅可以实现同步最新科技(android4.0)、同步多点触控(touch智控)、同步语音识别(语音精灵)、同步精彩搜索(全网搜索)等特有功能,还有联合产业链合作伙伴推出的特色应用:同步云端存储、同步安全防护、同步商务办公、同步银联支付、同步异地生活等。其中,联合金山公司推出的云安全、云存储、云办公、云游戏等应用,不但工作、娱乐两相宜,更有金山卫士全程保驾护航,使同步云体验安全无忧、更畅快;而在线视频、异地同步K歌等应用,又首次冲破了时间、空间的阻碍,让亲人、朋友之间同步分享无界限。

创维e800a

e800a系列智能电视是创维此次新品中的王者,采用了全新“无边屏”体设计,上下两条夹着屏幕,宽屏幕效果,让用户得到最佳的视觉体验。云健康是创维与权威医学机构联合开发的家庭健康计划系统。它基于专业的健康测试系统,结合无线传输技术设计,在云电视上实时测量体重、脂肪、血压等健康指数,通过云平台对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共享,为家庭成员量身定制合理的健康计划,培养家人的健康生活习惯。

e800a系列智能电视采用android4.0操作系统,搭载LGD的不闪式3D技术ipS硬屏,通过创维云平台,能够实现云健康、云语音、云交互功能,而且也是创维双向单芯片的最新力作,在操控方面支持触摸式遥控器,同时支持语音操控和手势识别。“语音博士”以云计算和语音识别为技术基础,通过语音实现人机交互,创先在云电视上实现语音遥控、语音搜索、语音百科、声纹识别、方言播报等多种交互体验,能做到有问必答。此外创维云健康电视遥控器,全金属外壳具有质感,数字键采用触摸屏幕,手感体验不错,并且这款遥控器还可以语音交互时做麦克风使用。

家庭教育实操技能篇9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大班教学;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余时间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要求:“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因而,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其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与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和学校“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并充分利用已有办学资源,首先解决超大班额问题,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但是,随着农村中小学的进一步合并,很多中心校班额很大,甚至有的班级学生人数达到了六七十人,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举步维艰。尤其是信息技术课,其对学校硬件设施、教学管理、师资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大班教学无疑大大提高了教学难度。如何克服现有困难,有效地推动大班环境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抓好课前准备,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1

严明路队纪律

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课对学生的路队纪律有较高的要求。一旦学生蜂拥般挤入多媒体教室,容易造成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损坏,同时也容易造成踩踏、挤伤等人身伤害事故。因此,在大班环境下,严明路队纪律特别重要。信息技术教师应统一组织学生从教室出发,有序地进入多媒体教室。根据全班人数选任若干名队长组织路队,保持路队安静、整齐,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带领下进机房。

2

合理安排座位

在大班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的上机操作环节很难实现一人一机,在两人共用一台电脑或者流用一台电脑时,往往容易出现调皮的男孩子强占机位,不给女同学用的情况。所以,教师在座位编排和机位选派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将男女生分开。此外,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有较大程度的差异,为了实现“以强辅弱”,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操作水平高的学生和操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分在一起,实现共同进步。

3

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很多小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很少,缺乏计算机设备的爱护和保护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上网操作习惯。例如,在关机时,不少学生直接按下主机开关,甚至个别学生直接关掉电源开关,这都极容易造成计算机的损坏。另外,很多学生对于USB接口等随意乱插乱接,随意安装应用程序,容易造成元件短路或者计算机中毒,这都将严重影响日常的计算机教学。因此,在人数超额的大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首先教授学生科学的操作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二、抓实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方法

1

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在大班环境下,以常规的教学方法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大的弊端:学生差异大,学习能力不同,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往往使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在大额班级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将人数劣势变为人力优势,使不同能力、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能够发挥各自的特长,获得共同提高。

比如,在“设计精美书签”一课的教学中,其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团结协作的能力。在63人的大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12个学习小组,每组5名学生(其中一组3人),给学生布置精美书签的设计活动。学生有的负责创意设计,有的负责整体构图,有的负责色彩搭配,通力合作,每个组员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学任务得到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的教学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了较大提高,合作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2

开展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能够通过具体的教学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任务的驱动下,教学目标清晰,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更有针对性,这能够避免大班环境下学生学习的随意性。需要注意的是,在“任务驱动”设计这一内容方面必须考虑到任务的综合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或完全理论化的任务,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探索。

如在教学powerpoint“插入背景、声音”一课时,笔者将教学任务融入一张音乐贺卡的制作中。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音乐贺卡,让学生头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然后给学生分析贺卡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哪些部分用艺术字体,哪些部分用普通字;哪些地方是剪贴画,哪些地方是文件中的图画;哪些是文本框,哪些是自选图形;哪些地方有待进行修改,怎样把自己电脑中存储的音乐、背景图片放到贺卡中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任务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这时,我讲解各部分的具体操作方法,以点拨为主,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习兴趣、综合能力和审美意识。

三、抓住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家庭信息技术资源

在大班环境下,教学资源十分有限,课堂容量也十分不足。学好信息技术仅仅依靠课堂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小学生父母均为七零后甚至八零后,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能够对子女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有效辅导。所以,应将家庭教育资源有效地进行开发与利用。

1

加强家校信息互通

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家校通讯档案,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短信息等方式,将学生的预习任务、复习任务、巩固提高任务等发送给学生家长,让家长清楚子女的学习进度,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部分家长不愿意让子女过早地接触电脑,认为电脑会产生辐射,容易造成子女近视,最重要的是担心子女会沉迷于网络,耽误学习。对此,我们通过信息群与学生深入交流,交流正确的上网方法、科学的护眼方法,消除家长疑虑,取得家长支持。

2

开展亲子学习

由于互联网中色情、凶杀、虚假信息等对未成年人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学生独立上网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家长的监护作用。可以布置亲子任务,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以“新建文件夹”的教学内容为例,笔者布置了“我的家庭”这一信息技术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建立以“我的家庭”为文件名的文件夹,然后为每个家庭成员建立一个文件夹,如“爸爸”“妈妈”“我”“爷爷”“奶奶”,每个成员的基本信息放到对应的文件夹中,然后将各家庭成员的文件夹作为子文件夹放在“我的家庭”这一文件夹中。父母将亲子学习成果以邮件的形式打包发到老师的邮箱,下一堂课进行评比。这样的亲子信息技术学习任务能够极大地激发亲子学习兴趣,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总之,在大班环境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组织教学难、教学实施难、教学效率低等困难。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创新,尊重教育规律,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克服困难,寻找契机,切实保证教学的顺利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实操技能篇10

【关键词】农民工子弟;上网;调查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从小已经开始接触电脑。他们不仅可以熟练地操作office软件,对一些编程软件或绘图软件也有所涉及,这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高新技术的求知欲。然而,就在大多数学生都在接触电脑的同时,农民工子弟对电脑知识的了解与接触又呈另一状态。

一、农民工子女上网情况调查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家庭电脑的不断普及以及信息化教育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重要性的日益显现,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的人数、程度也越来越高,呈逐年递增之势。但是,对于大多数背井离乡,追随父母来到大都市的农民工子弟而言,他们对电脑的了解和使用又如何?与原本就生活在城镇中的城市子女相对比,他们对电脑的了解和使用又如何?这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农民工子弟在电脑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值得我们去探讨。因此,2010年6月份,笔者在闵行区某小学进行了一次调查,了解农民工子女的上网情况。

这所小学的生源主要为农民工子弟,教师也是在编人员。在调查过程中,笔者采用问卷法和观察法对该小学三四年级两个班的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72张,回收72张,其中无效问卷4张。经过对68张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得出以下数据:

1.拥有电脑的家庭比例数偏低

该学校拥有电脑的家庭占家庭总数的64%,其中10%的同学家里的电脑无法上网。而目前全上海市家庭用电脑的普及率及联网率已达到98%,与此相比,农民工子女在电脑的了解与接触方面相比市区市民子女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大部分学生热衷于网络

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32%的学生喜欢上网,52%的学生比较喜欢上网,不喜欢上网的学生仅占5%。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一部分学生因为对网络的沉迷而误入歧途,但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农民工子女上网的频率趋于正常。有时上网的占一半以上,经常上网的占12%,50%的学生一天只有半小时的上网时间,有83%的学生从来不去网吧,经常或者偶尔去的不到17%。

3.学生的上网需求呈健康状态

在经常上网的学生中,我们了解到,学生上网并不是都在玩游戏,聊天等,56%的学生经常上网的原因在于查找学习资料,经常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服务的占49%。而在上网娱乐的学生中,玩游戏的占据24%,聊天的占据10%,听音乐和看电影等也占10%。但是,上网选择的网站类型多为健康型,有56%选择学习网站,35%是选择娱乐网站,9%选择购物网站,对于少数玩游戏的孩子大都选择单机游戏,对于其他的游戏类型,在访谈中可知他们对此并不熟悉或者说是完全不了解,这与他们如今的年龄有极大的关系,所以这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提前将即将产生的恶习扼杀在摇篮里。

4.学生对电脑的操作知识知之甚少

笔者从和学生的交谈中分析到,大部分学生虽然上网,但是对于电脑的一些基本操作,他们根本不了解。例如:word操作软件在市区小学中已普遍使用,他们不仅能熟练地打字,对于版面的设计也能略知一二。但是我们的农民工子弟,只有在经过解释之后,他们才知道什么是word。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于一些基本操作的熟知少之又少。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农民工子弟虽然摆脱了与父母两地分离,隔代抚养的状态,但是,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接受的许多教育还是不能满足,特别是与时代同进步的网络发展。

二、农民工子弟上网情况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农民工子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偏低,对电脑的操作知识也知之甚少,学生虽然上网,但在上网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的需求还是呈现健康状态。那么,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又何在?

1.网络的“多用途”引起学生的憧憬

小学生对网络如此憧憬的原因在于网络世界有着极强的虚拟性、交互性和可变性。随着三维动画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逐渐创造了越来越逼真的虚拟现实环境。在虚拟世界中,特别是人人网和QQ空间中,玩家可以交友、买房,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体验在现实生活里很难完成的体验,学生在网络之外的交谈中,不自觉的表现自己在虚拟世界中的无敌与成功。在较强的交互环境中,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而言,他们会敞开自己的心扉,倾诉自己不愿与周围人交流的事情,释放自己的压力。在毫无控制的可变性中,学生可以虚拟自己的性别、身份,充当成年人,释放自己的不满。

2.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影响学生的上网

由于笔者调查的这所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弟,一方面,学生的家庭条件与上海市市民子女的生活条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也造成学生无法支付上网费用或购买电脑的潜在条件,影响了学生与电脑的“接触”时间。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市教委较强了对学生的网络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各中小学校为了相应号召,每个学期都会举行一次关于网络认识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就包括推广“不进网吧”的精神,还有平常的主题班会以及老师的开导都起了一定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的农民工学历和学位都较低,对于网络他们也难以做到正确的认识,要么将其视为“万恶之首”,对小孩实施严格监控,要么“知错犯错”,带领小孩一同“畅游网络”。

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

教育资源及师资水平历来是制约当地教育水平的关键因素。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还很大,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相对集中在较发达地区,而且一些学校对于副科任课教师的选择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不是依据课程本身的教学性质和教学目的选择任课教师,而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往往最后任课的教师并非所需的专业类老师。而笔者调查的学校虽说在上海,但因为家庭与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在上学期间接触到的信息技术课程仅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学生连基本的office软件也无法操作,这对小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学生在学校无法通过课堂习得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相关知识,回到家中,又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无法参加相关的兴趣班或者在家中练习计算机的操作,更是拉开了与市区学生的差距。

三、应对策略与建议

此次调查给我们留下很多启示,也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是思想动态的主流,电脑及因特网的广泛运用,给学生的生活及学习带来新的变革,同时也要求社会,学校与家长应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查找相关信息得来,在学校的教学模式以及社会和家长方面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1.建立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平台

在调查的学生中,父母对于子女的管教既有专制型的,也有放任自流型。专制型的父母教育孩子时态度生硬,方法简单,只从家长的主观意志出发,强迫学生接受许多事情,很少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和愿望。因此,虽然学生在三四年级时,可能畏惧父母的权威和教师的严厉,不会沉迷于网络,但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遭受“压迫”之后,如果忽然反抗,后果则不堪设想。放任型的家长只忙于自己的工作或生活,对孩子缺乏教育和关心。当网络能提供给学生想要的关注或关爱时,情况也将会变得难以控制。同时,由于笔者调查的学校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弟,他们的父母缺乏相应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知识,在学生对网络形成正确认识的过程中难以给予强有力的指导。因此,如果学校能够充分的利用上海市家校互动平台,不仅能够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动态,也能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子女,使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发挥网络的作用。

2.对小学生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虽然农民工子弟由于时间和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目前尚未出现大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的现象,但是由于学生对于网络神秘面纱的“憧憬”以及对网络游戏的“思念”在潜意识中已经有所形成,在无形中也开始影响学生的各类活动。因此,对于学校而言,要从各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学生对网络的了解。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使学生明白网络只是人类生活中为了丰富各项活动、方便交流而产生,它的存在是因为人们对它迫切的需要,是因为信息的飞速发展,它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而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打消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思念”,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在虚拟的世界中,学生可以为所欲为,用一些超能量来武装自己完成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满足自己的好胜心,这对中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放松,是一种寻求“解脱”的途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挫折教育使学生明白“网络”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理性对待网络。

3.不断丰富网络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对学生加强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是使学生了解真实网络的必由之路,也是家长认识网络的有力助手。因此,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必须丰富教育的主要内容,充实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内容方面,不仅使学生了解网络世界产生的负面影响,引以为戒,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网络的积极面,使“网络”为自己所用,而不是阻碍自己发展的“瓶颈”;在形式方面,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除课堂讲授、讲座、观看影片等形式外,可以采用典型事例介绍法、“挫折教育法”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网络的了解。

参考文献

[1]白贵,王学荣.小学生网媒使用情况调查――以石家庄七所小学为例[J].网络天地,2009(6)60-61.

[2]蓝蔚青,谢晶,马召腾,赵承毅,孙晓红.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问卷调查与初步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9).

[3]倪军.普通中学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