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0:58

绿色消费措施篇1

关键词 绿色饭店;绿色消费;消费行为;认知度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006(2009)08―0034―06

1 引言

旅游饭店作为旅游产业中高消费的场所,占用和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被认为是能源消耗大户和大量污染物的排放者。因此,其经营管理模式和消费方式改革与创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绿色饭店是一种新的理念,它是指在饭店建设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坚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理念,以节能降耗和促进环境和谐为经营管理行动,为消费者创造更加安全、健康服务的饭店而绿色饭店的建设不仅靠饭店自身的努力,也需要顾客的积极配合,如果没有全员参与的意识,动态中的绿色饭店是不可能达标的。本文从旅游饭店顾客对绿色饭店认知着手,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绿色饭店的建设。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绿色饭店的观念及评级制度在国外早已推出,如美国推出的《绿色旅馆指南》(GreeningtheLodgingindustry),加拿大在1998年推出的《绿叶酒店评级制度》(HotelassociationofCanada-GreenLeafeco-ratingprogram),以及由联合国生态环境计划赞助的《绿叶基金会》(GreenLeafeco-ratingprogram)等,都致力于将环保的理念融入到饭店的经营与实践中。在亚洲,泰国也已经有相关的评级制度;而在我国,2003年由中国饭店业协会推出了第一个《绿色饭店行业标准》,2006年国家旅游局颁布实施《绿色旅游饭店标准》,2008年3月1日我国又开始执行《绿色饭店国家标准》。虽然制度和标准有了,但这对消费者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消费者对标准及措施反应如何,目前国内还没有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从上述标准中抽取部分与消费者相关的条款编制成问卷进行了探讨。

在印度,卡曼・曼那克托拉(Kamalmanaktola,2007)针对顾客对绿色措施的态度和行为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他们发现印度的顾客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在服务相同的情况下会优先选择环保型旅店,但不愿意为此支付额外的费用。针对这一问题很多学者提出,许多消费者并非不关心环境问题,但由于收入有限,在实际做出购买决策时,实用主义就会占上风。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顿・考西(DonCoursey)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在影响人们绿色消费的诸因素中,收入是最重要的因素。一旦人均月收入达到5000美元以上,人们就会花钱在改善环境方面,进行绿色消费。我国学者的研究也有同样的结论,来自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2001),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对5%的绿色产品溢价一般不接受。此外,教育水平对绿色消费行为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范・李额和敦兰普(VanHere&Dunlap,1981)的研究结果表明,年轻、受过良好教育、政治上比较自由的人群比其他人群更关心环境。我国的研究也表明,教育水平高的一组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溢价接受能力更强。那么消费者的个人特征与其对绿色饭店的认知和消费意愿存在何种联系,台湾的叶碧华等人(2004)都对绿色饭店与顾客的消费行为做了相关的研究。

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再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建立如下研究架构:

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架构,提出下列研究假设:

H1:饭店是否推行环保会显著影响顾客的住宿选择

H2:顾客对绿色饭店的认知会影响其消费意愿

H3:顾客的个人特质会影响消费意愿

H4:顾客的个人特质会影响绿色饭店认知

H5:顾客的个人特质会影响推行环保的态度

3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为了解消费者对绿色饭店的认识及绿色环保措施的认可程度,2008年6月至9月期间,课题组随机对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广西、广东、贵州、海南、福建、青海、浙江的20个城市的国内饭店顾客进行了问卷调查。

根据研究需要,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设计调查问卷,此次调查的内容涉及顾客对绿色饭店的认知和对绿色环保措施的认可程度,以及顾客的个人特质与绿色饭店的认知和绿色环保措施的认可程度关系等3方面,所有问题均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备选答案根据李克特7分量表做适当的调整,予以不同的分值来反映程度的差异,通过分值的大小来分析我国饭店顾客对绿色饭店及其绿色措施的实际认知程度。对调查结果运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检验,获得相关分析结果。为检验被测者回答的信度,在选项中有意设置了反相问题,由此剔除部分无效问卷。

样本的回收情况:调查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78份,有效率为75.6%。回收问卷自成样本,每一份问卷都代表着一种结果,反映的是一种现实状况,从抽样推断角度看,此结论是可以代表、说明总体的,因此本次调查有积极意义。

4 调查结果分析

4.1 基本资料分析

此次被调查的男性占55%,女性占45%。年龄方面,20岁以下占6%,21―30岁占41%,31―40岁占34%,41―55岁占18%。受教育程度方面,高中及以下为38%,大学为55%,硕士及以上为7%。收入方面,月收入2000元以下为38%,2001―3500元为38%,3501―5000元为15%,5000元以上为8%。职业方面,公务员为9%,企业职工为43%,文教科技为6%,自由职业为14%,其他为28%。每年住店次数方面,3次以下的为29%,4―6次的为30%,7―10次的为16%,11次以上的为25%。顾客住宿主要目的方面,公务活动为41%,旅游观光为22%,探亲访友为5%,其他为32%。住店主要类型方面,二星级以下为21%,三星级为41%,四星级为23%,五星级为5%。根据以上数据可推测本次调查主要为常住中档饭店的中青年企业员工。

4.2 消费者对绿色饭店和绿色消费的知晓程度

为避免后面的题目选项对绿色饭店和绿色消费的知晓程度的影响,本问卷一开始就问及是否知道什么是绿色饭店和绿色消费,用a表示没听说过、B表示听说过但不清楚、c表示大概知道、D表示很清楚。通过频次分析,各知晓度百分比如表1:

从统计结果看,消费者对绿色饭店和绿色消费都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对于“绿色饭店”消费者知晓程度更低。

4.3 顾客选择住宿评估要素分析

关于消费者选择饭店住宿的主要考虑因素,江佳蓉提到8个主要影响因素,它们分别是:饭店周边交通是否便利、饭店收费是否合理、饭店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是否方便齐全、饭店内部环境是否整洁优雅、饭店是否有促销活动、饭店外观是否新颖、饭店是否提供免费早餐、饭店员工是否友善。除此之外,本研究又增加了饭店的品牌声望和饭店是否推行环保两项因素,并根据各评价要素的重要程度,用李克特7点量表,以1表示很不重要、7表示很重要,让饭店顾客选择。统计结果按重要性大小排列如下:

由此可看出,影响消费者选择饭店的主要因素为饭店员工是否友善、饭店内部环境是否整洁优雅、饭店收费是否合理、饭店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是否方便齐全、饭店周边交通是否便利这5项因素,而饭店是否推行环保不是消费者选择饭店考虑的主要因素,但从统计结果看大多数消费者已经具有一定的环境意识。

4.4 顾客对需要配合的环保措施的认知

用李克特7点量表测量消费者对需要配合的环保措施的认知,以1表示完全反对、7表示完全同意。从统计分析结果看,人们对节电、节水、垃圾分类回收、使用再生纸、提供绿色食品、使用挤压式清洁剂持赞同的态度;对使用野生动、植物持明显的反对态度;对客房使用多次用洗衣布袋、有环境计划书的态度不明确;而对不必提供“六小件”和不必每天换布草持反对态度,但不同顾客的态度差异很大。

4.5 顾客对饭店推行环保的态度

用李克特7点量表测量消费者对饭店推行环保的态度,以1表示完全反对、7表示完全同意。从统计结果看,人们对饭店推行环保原则上是认可的。

4.6 顾客的消费意愿

从统计结果看,大多数人都愿意配合并支持饭店的环保行动,但对价格仍然较敏感。

4.7 顾客对绿色饭店的认知、态度与消费意愿的相关分析

从相关系数分析结果看,节电、客房环境管理计划书、设分类回收垃圾桶、提供绿色食品对顾客选择饭店有影响;节水、节电、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客房环境管理计划书、提供绿色食品与顾客对价格的认可有一定的影响;人们对节电、客房有环境管理计划书、设置分类回收桶、提供绿色食品等措施与愿意配合程度的相关性高;但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不必每天更换布草和使用多次使用的洗衣布袋会影响顾客的再次消费意愿。

4.8 顾客个人特征对绿色措施认知的影响

为了分析样本资料各项差异的来源,以检验两个以上母体平均数是否相等或是否具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又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针对8个消费者属性因子(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职业、住宿次数、住宿目的、住店类型),对饭店采取的绿色措施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整理见表7,加粗数值为显著性p

4.9 顾客个人特征对推行环保措施态度的影响

为检验两个以上母体平均数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又针对8个消费者属性因子(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职业、住宿次数、住宿目的、住店类型)与顾客对饭店推行环保措施的态度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整理如下表,加粗数值为显著性p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综上所述,得到以下结论:(1)饭店是否推行环保虽然不是消费者住宿选择的主要因素,而是参考因素,但也可作为饭店宣传的卖点;(2)顾客对绿色消费的认知和对绿色饭店的认知都不高,说明我们的环保教育还不够,尤其是具体到行业的绿色消费教育有待推广与加强;(3)人们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耳闻的环保措施支持配合度较高,但对绿色饭店的特殊环保要求不同消费者的反应差异很大,如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不必每天更换布草和使用多次使用的洗衣布袋等方面有相当一部分顾客不支持,这说明还需通过绿色消费教育或政府的政策引导来促使消费者配合饭店的环保措施;(4)在顾客对饭店绿色措施认知程度与消费意愿的关系方面,除了客房使用再生纸、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不必每天更换布草和使用多次使用的洗衣布袋外,两者基本是正相关的,即顾客对饭店的绿色措施认知度越高,其消费意愿就越高;(5)顾客对饭店推行环保的态度越支持,其对绿色饭店的消费意愿就越高;(6)顾客的个人特质对不同环保措施的认知程度有差异,尤其是年龄、受教育程度、住宿目的这3个特质对部分绿色措施的认知差异相对多些;(7)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住宿次数、住宿目的、住店类型的顾客对绿色饭店的消费意愿存在差异,但不同学历和收入的顾客对绿色饭店的消费意愿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论与某些学者以其他商品为样本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该点有待商榷。

5.2 建议

绿色消费措施篇2

一、绿色营销的内涵

绿色营销是现代企业营销的一种崭新理念,但目前只是以一种缓慢的态势向全社会传播。不过,学术界对绿色营销的研究却是如火如荼,对绿色营销的内涵也还是见仁见智。有学者认为,绿色营销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营销观,强调绿色营销中的各利益相关者应该负起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消费者、企业、社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另有学者基于企业的运作流程,从环保和健康两个层面诠释绿色营销的内涵。在环保方面,从产品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能源消耗、生产到最终消费、报废和回收等一系列过程,企业要担负起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在健康层面,从选材、生产、运输、销售到使用等全过程,企业在每一环节都要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还有学者则强调,企业应该把环境保护作为自身进行绿色营销的经营哲学思想,把绿色文化视为企业应有的价值观念,把绿色消费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由是观之,绿色营销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营销观,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主旨是一致的,都强调企业、消费者、社会当前与未来利益的协调统一,强调绿色营销要体现消费需求的全面性、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营销活动的连续性和价值传递性。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绿色营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即reduce,reevaluate,reuse,recycle,rescue,简称5r)为行动原则,综合平衡企业、社会、消费者和环境的利益,多方参与,以企业为主导的社会营销观。这种营销观体现了自然、和谐、健康、持久的绿色理念。

二、成本控制与绿色营销三角的综合作用

绿色营销理念要被企业和消费者接受,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政府代表全社会的公共利益,可以凭借公共权力充分发挥对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引导与监督作用。环保与健康是绿色营销的内在要求,而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一般会使企业产品的绿色成本较大幅度地增加,这些成本往往最终要消费者承担。因此,需要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找到成本平衡点。只有政府的引导和激励得当,企业的成本控制落到实处,绿色产品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绿色营销才可能真正地顺利进行。这样,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就构成了绿色营销的三角关系,而成本控制是绿色营销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图1反映了成本控制与绿色营销三角综合作用的过程。

图1表明,绿色营销将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利益关联到一起,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充分发挥绿色营销三角的协同效应。长期保持下去,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就会形成良性的营销关系。

三、我国绿色营销中的成本管理问题

虽然国内关于绿色营销的学术探讨和舆论宣传越来越多,政府相关的法规也出台了不少,但是,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理念仍然面临严峻挑战。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等“三高”式落后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依然普遍存在。表面上看是由于法制不健全、市场竞争不充分、企业和消费者追逐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属性使然,而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绿色营销的成本控制没有落到实处。

(一)宏观方面

1.绿色成本控制缺乏有效的机制保证。随着《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防沙治沙法》、《水法》等环境资源保护法规的出台,政府的绿色管理模式已经开始从强调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手段转变,但行政性、计划性仍然较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弹性也不足,突出表现在这些法律法规中缺乏给予开展绿色营销的企业应有的成本补偿等激励措施。如有的政策执行不力,既存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越权抢权的现象,又存在无人负责、互相推诿的现象,这就大大地削弱了环境资源保护政策的执行效果,还加大了绿色营销的社会成本。

2.较高的绿色产品研发成本抑制了社会性绿色消费需求的形成。在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消费者不愿意分担较高的绿色产品研发成本。同时,公众整体素质不高,环保意识不够强,媒体宣传滞后,绝大多数消费者不懂得绿色营销的意义,这就促使消费者更青睐低成本的普通消费品,对绿色产品缺乏内在的消费需求。

(二)微观方面

1.较高的研发成本使企业很难确立绿色营销理念。绿色产品较高的研发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迫使很多企业采取短期行为,追求近期的微观效益,被动地采取环保措施,掠夺性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绿色营销中多方利益的统一性没有得到体现,绿色营销理念也难以真正在企业中确立。

2.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不会主动支出绿色成本。企业的经济人属性决定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循低投入、高收益的原则。对企业来说,无论是保持价格不变让企业承受成本,还是提高价格让顾客承受成本,企业都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企业既不愿意降低利润,也不愿意失去顾客,所以,企业缺乏主动实施绿色营销的动力。

3.成本节约倾向阻碍绿色营销的展开。我国企业成本节约倾向很强,企业如果在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下能够生存运营,就不愿意投入资金改进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5r管理是与绿色营销相适应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相应地增加企业产品成本支出,企业自然都不愿意推行5r管理,绿色营销难以展开。如在产品研发策略中,企业普遍缺乏开发技术含量高的绿色产品的紧迫感;在开拓销售渠道策略中,企业的“路径依赖”现象也普遍存在;在产品的传递过程中,不重视包装材料的减量化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的传统营销模式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在促销策略中,企业普遍忽视对促销场地的环境保护和对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等等。

四、绿色营销的成本控制措施

产品成本发生在企业,但可以得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而消费者则处于相对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下面主要从政府、企业两个层面来探讨绿色营销的成本控制措施,其中考虑消费者因素。

(一)政府:完善绿色法规政策,积极有效地引导企业和消费者

1.培育和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工具宣传绿色文化,传播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增强绿色文化的社会感染力,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这样有助于绿色营销的开展。首先,像日本政府一样,从学校入手,从娃娃抓起,将绿色知识写入各年级教科书,从小培养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消费群体;其次,应积极倡导和促进权威性绿色组织的建立,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如赋予其表彰绿色消费先锋的权力,对企业进行监督的权力,为促进社会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而进行宣传的权力等;第三,加强舆论宣传,如在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放和在报刊杂志上刊登绿色公益广告,以宣传和强化绿色消费理念。在引导消费者的过程中,政府应该与企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通力合作,从而保证绿色消费的宣传效果。

2.奖励支持性措施。建立绿色税收制度,给予绿色企业融资和进出口优惠,完善绿色奖励政策。如对生产清洁能源和绿色产品的企业,给予零增值税或者优惠税率;建立绿色基金和绿色银行,积极扶植绿色产业和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及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治理污染,对因治理污染而影响经济效益的企业给予绿色补贴等。

3.约束与惩罚性措施。政府应完善环保立法体系,进一步规范环保标志的认证,严格管理“三废”(指废渣、废液和废气)的排放,补充对环保企业的经济制裁政策。如在实施过程中,提高“三废”排放许可证的发放标准,提高“三废”减量化的要求,缩短限期治理期限等;对违反相关法规情节严重的企业实行重罚,没收其非法收益,在必要的情况下,派专员监督企业整改,直至责令其关停并转;对非绿色产品生产企业,不予享受高于或等同于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在融资、税收、进出口补贴等方面的优惠。如果这些企业是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企业,还应增收燃油税和污染排放税,提高市场准入标准等。

(二)企业:认真分析成本控制环节,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1.区分成本属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管理。就内容而言,绿色营销成本与传统的营销成本差异不大,主要是在对成本的认识和管理方法上有所不同。为便于绿色成本管理,可将企业绿色营销成本分为绿色成本和非绿色成本。

绿色成本是指为保证绿色营销切实有效地开展而必须发生的成本,包括策略性绿色成本和保障性绿色成本。策略性绿色成本是对绿色营销的绿色含量和质量做出直接贡献的成本,如研发绿色材料或绿色产品发生的必要成本、治理“三废”发生的必要支出、回收可回收包装材料或陈旧报废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回收成本、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环境维护成本等都是策略性绿色成本。保障性绿色成本是为绿色营销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间接对绿色营销的绿色含量和质量做出直接贡献的成本。企业正常的生产成本,合理使用的厂房和有效运作的设备带来的成本,正常的部门设置和人员分工带来的成本,合理的费用和时间成本都是保障性绿色成本。企业需要修正传统成本观,树立绿色成本观,合理管理而不是过分节制绿色成本。

非绿色成本是指对绿色营销没有贡献,企业应该对其进行科学合理控制的成本。产品功能过剩,厂房和设备长期闲置,部门设置过多,人员分工过细,原料和能源消耗过多等引起的成本,各种不合理的费用,过剩员工的数量和多耗费的时间都是非绿色成本,企业必须严格加以控制。

2.把握营销成本控制的基本环节。在绿色营销过程中,绿色材料或产品的研发、生产、传递、销售、回收构成了一条绿色营销链。企业应该在绿色成本观的指导下,把握绿色营销链的基本环节,使成本控制做到有的放矢。在研发环节,企业可以从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的基本要求出发,进行质量成本分析,运用当前比较先进而企业又能接受的方法进行成本控制,实现质量与成本的最佳结合。比如,企业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产品的虚拟设计以减少原料耗费成本;有需要和能力的企业,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质量成本进行分类,做到更有针对性地控制成本。当然,在研发过程中,企业要防止产品功能开发过剩而引起不必要的非绿色成本,但必须保证材料或者产品的绿色质量,不能过分节制绿色成本。在生产环节,企业可以运用全面质量控制(简称tqm)的思想和方法督导企业的生产过程,保证绿色产品的质量。实行5s管理,企业可以将其与成本控制方法结合起来加以应用。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要清晰登记发生的正常生产成本、厂房和设备的合理使用成本、正常的部门设置和人员分工成本、其他合理费用等保障性绿色成本及“三废”治理等绿色成本,加以合理地监督管理,不能因节约这些成本支出影响正常生产、降低绿色产品质量以及导致污染环境。例如,采用年均最低费用原则和方法控制设备成本时,企业要保证设备能生产出合格的绿色产品。在绿色产品传递和销售环节,企业可以运用最佳期量制理论和方法,对绿色产品物资存储的周期和数量进行合理控制,保证合理的供销规模;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特点、自身情况和调查结果等,在网点的覆盖度和可承受成本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企业根据产品的市场范围、传播特点、购买对象、最佳收效时间、费用效益、企业支付能力等方面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广告形式,追求广告费用的最佳效益。这些措施可以防止企业产生非绿色成本,也为绿色营销的有效进行提供了保证。与此同时,企业在绿色产品传递和销售过程中,还要注意包装物的减量使用和回收利用,要注意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措施篇3

1.1符合人类对环境发展的需求,有效应对金融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我国在参与国际经济贸易中,会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纵观每次金融危机暴发时,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基本都是靠出台刺激经济计划,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传统产业领域,尽管可能会促使经济走向复苏,但是这种经济复苏是以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种以损害生态环境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迫切需要对整个经济结构和行业体系进行优化和重组,必须实行绿色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经济与传统行业经济发展相比,能有效地缓解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强力冲击,大幅度降低了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1.2有助于节能减排,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1)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念。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更是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在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过程中,坚持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主要导向,对其措施进行持续实施,使节能减排工作穿插在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2)使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得到创新业节能减排工作一直持续努力的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对节能溅排的认识以及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投资不多,见效速度快,发展潜力大是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的重要特点。

2、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2.1未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推广的市场机制

当前由于受到政府投资水平的限制,我国的绿色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建立起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推广的市场机制,项目融资比较困难。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但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两大基本问题,缺乏对新型产品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的集中投资;此外,我国目前发展绿色经济的融资平台比较单一,整个绿色产业规模不大,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容易造成投资渠道单一、结构失衡、信贷支持不能及时到位的局面。我国银行在进行绿色项目贷款时仍采用传统的贷款模式,缺乏相应配套的融资工具和金融产品,无法形成有效的规模经济发展趋势。

2.2绿色消费水平较低,绿色消费意识薄弱

一方面,与传统的制造业相比,绿色产品因其含有较高的技术创新和较低的污染,其价格一般比较高,属于高层次的理想消费,但是当前我国整体收入水平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消费者实现绿色消费的行为。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的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家也没有成立专门的绿色产品管理部门,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规范的绿色产品管理机制,导致到多数的消费者绿色消费水平较低,绿色消费意识薄弱的状况,致使我国绿色消费始终处于低位消费的起始阶段。

3、加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3.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采取措施,依照环境规划的相关政策,加大对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利用高新技术培育绿色行业和产品,实现地方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成功经验,杜绝先利用后节约的能源利用模式。国家还应建立配套的绿色经济跟踪和评价机制体系,科学认识各部门的发展状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立法执法力度,不断制定和实施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并认真落实,对绿色经济发展中做出贡献的企业或个人,政府应给予优惠待遇和奖励措施;对那些违背绿色经济发展的企业进行限制、惩罚或责令其停业整改。

3.2企业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实行绿色营销道路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环境变化的趋势,我国企业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行绿色营销模式。在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渗透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充分做好绿色市场和消费者信息的调研,不断提高绿色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创造出适应消费者绿色需求的产品,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重组,用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替代传统的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新型服务业。在汽车、纺织等行业中加大绿色推广,充分做好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工作。此外,企业还应建立专门的治理结构对绿色产品进行监督和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加强企业间的绿色合作。

3.3转变传统消费观,培育绿色消费意识

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消费者在绿色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应加大宣传,积极转变消费者的传统消费观念,培育绿色消费意识。国家应规定相关部门对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的教育,强化绿色认证和绿色监管,加大对绿色产品生产销售中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一种良好的全民绿色消费氛围。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实行绿色消费的现实性意义和历史必然性,引导人们选择无污染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注重对垃圾的及时处理,避免环境污染,逐步实现绿色消费模式。此外,还应进一步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和消费文化。

4、结论

绿色消费措施篇4

绿色营销是适应21世纪的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营销理念,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利益三者统一起来,以此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销售和制造。

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的绿色革命为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更是把这种趋势推向了高潮。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开拓绿色市场,已成为21世纪企业营销发展的新趋势,也给企业创造了新的机遇。

二、绿色营销的特点

1.倡导绿色消费意识

绿色营销的核心是倡导绿色消费意识,让消费者意识到使用绿色产品、采用绿色生活方式,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而且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财富。在培养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同时,培养成熟的绿色市场。

2.采用绿色标志

在绿色市场发展期,使用绿色标志是绿色营销的重要特点。在企业的产品上贴上绿色标志,便于消费者识别绿色产品,消费绿色产品,保护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利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于非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形成市场压力,有利于绿色市场尽快成熟起来。

3.培育绿色文化

绿色营销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绿色文化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在绿色文化的建设中,企业目标与环境目标相融合;企业营销理念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在企业内部,要培养员工的绿色理念,建立绿色管理制度,形成人人具有绿色理念、人人宣传绿色理念的绿色文化氛围。

三、实施绿色营销的战略意义

1.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必须认识到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顺应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并获得良好的效益。

2.绿色企业形象是高素质企业的象征

以发展循环经济、促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企业形象的树立,是企业及其经营者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长远发展的高尚思想境界的体现。追求绿色形象的企业,其理念和行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利益,是现代企业的楷模。

3.实施绿色营销有利于打破绿色壁垒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棘手和最难对付的贸易障碍――绿色壁垒产生了。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逐步向外向型发展,一些发达国家也以环保为名,构筑起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极大冲击。通过强化绿色观念,重视绿色设计,推行清洁生产,强化绿色包装,积极争取iSo14000认证等措施来实施绿色营销,要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是突破”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

四、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应采取的措施

实施绿色营销需要贯彻”5R”管理原则,即研究(ReSeRCH):”重视研究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对策;减少(ReDUCe):减少和消除对有害物质的排除;循环(ReCYCie):对废旧物资进行处理和再运用;再开发(ReDiSCoVeR):变普通产品为绿色产品;保护(ReSeRVe):积极参与社会的环保活动,树立环保意识。

1.政府主导

(1)政府应加大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和绿色标志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资源配置的同时,还要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合理调节经济增长对有限资源的需求。

(2)制定和完善相关环保法规,充分发挥政府的保障作用。一方面,对照国际标准,在现有法律、条例、法令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法规;另一方面,加强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潜心开发研制绿色产品,加快绿色产品创新。现阶段我国绿色营销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到”既经济又环保”,化解这个”两难选择”的唯一现实的途径是大力开发”绿色技术”,实行技术创新。生产出既符合消费者绿色需求,又符合环保质量标准,并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企业实现赢利目标的产品。

进入21世纪,美国掀起了一场被称为”再制造”的回收热潮,从汽车蓄点电池到打印机墨盒和电脑,几乎任何旧的东西都能够得到再生利用。日本环境省也出台相关政策,迫使企业对60%的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在面向未来的绿色营销浪潮中,与其说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还不如说是各国政府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一展高下。

2.设计绿色产品

产品策略是市场营销的首要策略,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必须以绿色产品为载体,为社会和消费者提供满足绿色需求的绿色产品。所谓绿色产品是指对社会、对环境改善有利的产品,或称无公害产品。从国际市场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对绿色产品的需求量极大。在英国,目前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本国生产能力潜力,每年进口量占该类食品消费总量的80%。在德国则高达98%;在美国,在1990年就有26%的家用产品都是在”绿色旗帜”下推出。这种绿色产品与传统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下列特征。

产品的核心功能既要能满足消费者的传统需要,符合相应的技术和质量标准,更要满足对社会、自然环境和人类身心健康有利的绿色需求,符合有关环保和安全卫生的标准。

(1)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应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包装的废弃物和产品报废后的残物应尽可能成为新的资源。

(2)刺激绿色需求。营销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营销就是不断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并从不同层次的需求上来迎合消费者的消费趋势。有需求才有市场,我国企业一方面要树立起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积极开发绿色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调查国内消费者需求特征,引导我国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才能为进一步的绿色营销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所谓绿色消费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社会的需要,而对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产品和劳务的消费意愿。绿色消费需求是一种超越自我的高层次的消费需要,它不仅仅考虑自身的短期利益,而更注重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比如,人们在购买汽车时已经在考虑排放标准,无氟冰箱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人们开始关注服装对人体的健康等方面的安全保护。

3.制定绿色价格

绿色消费措施篇5

【关键词】绿色食品;消费者行为;购买意向

一、引言

1990年我国正式宣布发展绿色食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由于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不够,绿色食品的发展潜力巨大。对于绿色食品企业而言,真正树立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理念,研究和分析绿色食品消费者行为,准确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综合考虑相关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营销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分析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2011年7月针对青岛市的350个消费者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311份,剔除部分无效问卷,剔除标准是删除超出选项范围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38份。

(一)模型的建立和变量选择

因子分析模型:

首先确认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

Kmo=0.699,Sig=0.000.05

说明关于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对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作因子分析(抽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前5个主成分对方差的贡献率已达到55.838%,可见最多抽取5个主成分作为因素,就足以概括数据的特征。

Factor1的下属变量为:花时间精力比较,了解厂家信息,花时间搜索信息,了解销售商的承诺,了解绿色食品的口碑。总含义为:信息比较因素。Factor2的下属变量为:免费样品,小包装品,退货/退款保证品。总含义为:产品保证因素。Factor3的下属变量为:推荐品牌,广告品牌,促销品牌。总含义为:品牌推广因素。Factor4的下属变量为:高信誉度超市购买,购买过去使用且满意产品,检测合格品。总含义为:信誉因素。Factor5的下属变量为:昂贵绿色食品,品牌食品,畅销品牌。总含义为:品牌信任因素。

(二)结果的分析和检验

对不同性别1、年龄2、文化程度3、职业4、婚姻5、收入6和家庭人口数7消费者的购买信心的假设检验,因为各样本相互独立,期望和方差未知,所以此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1.假设:不同性别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因素1sig.0.05,未达到显著水平差异,表明不同性别消费者购买信心无明显差异。

2.假设:不同年龄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因素4的Sig.=0.001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差异,即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在信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分析表明21岁以下消费者比其他年龄段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信誉因素方面的措施较少购买风险,21-30岁和31-40岁比50岁以上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信誉因素方面的措施较少购买风险。

3.假设:不同文化程度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可知,因素4的Sig.=0.001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差异,即不同文化程度的消费者在信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大学本科/专科的消费者比大学本科/专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信誉因素方面的措施较少购买风险。

4.假设:不同婚姻状况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因素1的Sig.=0.038和因素4的Sig.=0.001均小于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差异,即不同婚姻状况的消费者在信息比较因素和信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进一步通过多重分析比较表明未婚的消费者比已婚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信誉因素方面的措施较少购买风险。

5.假设:不同职业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sig.0.05,未达到显著水平差异,表明不同职业的消费者购买信心无明显差异。

6.假设:不同收入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sig.0.05,未达到显著水平差异,表明不同收入的消费者在购买信心上无明显差异。

7.假设:不同家庭人口数的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期望值相等。

检验:因素2的Sig.=0.21因素4的Sig.=0.012均小于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差异,即不同家庭人口数的消费者在产品保证因素和信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多重分析:家庭人口数为4的消费者比家庭人口数为3或少于3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产品保证因素来减少购买风险。家庭人口数为4和5人以上的消费者比家庭人口数在3人以下颌3人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信誉因素来减少购买风险。

(三)模型的评价

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是试图用最少个数的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量。

优点:抽取的因子能够比较全面准确的概括数据特征。缺点:由于人力时间等限制,模型不够精准,还需进一步改善;由于笔者研究水平有限,理论不够充分,还需进一步分析。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水平较低,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消费者不能准确识别绿色食品的标志,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消费者不能准确判断绿色食品的标准。

第二,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感知风险较高,即对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不信任。

第三,影响绿色食品购买意向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量、感知风险等。

下面为绿色食品企业提供以下指导性建议:

1.加大产品宣传力度

从前面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很缺乏,并且大多数消费者担心产品的信息完整性与可靠性问题。鉴于此,企业应该加强对产品的宣传,包括产品的质量以及绿色食品的相关知识等,同时企业还应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坚决不做虚假宣传。

2.保证产品质量

质量是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绿色产品发展初期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企业留住顾客的根本保障。

绿色消费措施篇6

(1)绿色营销观念未得到应有重视,企业进行绿色营销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企业大多数还是坚持传统的营销观念,强调最大限度地刺激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很多企业忽视了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忽视了事关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很多企业不重视对绿色消费市场进行认真细致的市场调查、市场细分,不掌握绿色营销的目标消费者的情况,使得企业的绿色营销失去根本。据统计,绿色产品在我国GDp中的比例不足1%,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落后。这突出说明了我国对绿色营销尚需加以更大的重视。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由于绿色营销中较高的科技含量及相对较高的成本投入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进入和利润,再加上其他非绿色营销企业造成的竞争不公平情况,使得很多企业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营销的动力不足、力度不够,只在传统营销上下功夫而不愿意加大投入进行相应的技术工艺改造、绿色产品开发、管理流程再造。这是一种典型的“营销近视”,只重视既有产品的营销,一味追求短期、微观的经济利益,忽视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忽视绿色营销发展的前景,没有看到绿色需求带来的新的营销机会、绿色问题带来的企业竞争能力方面的差异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致命障碍。

(2)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淡薄,绿色消费行为尚显幼稚。

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除了取决于绿色需求外,还受价值观、环保态度、环境生态知识、人口统计变量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绿色消费对绿色营销又有拉动的作用,是绿色营销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和绿色消费行为是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相对淡薄,很多人对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的概念认识模糊,或者是对绿色产品不了解、不信任。另外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收入不同、绿色产品知识的不同等,使得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总体说来很不成熟,显示出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少选择绿色产品的主动性。其中对于一些利己型的绿色产品,如绿色食品、绿色农产品等接受程度较高,而对于一些利他型的绿色产品,如清洁燃料、高排放标准的汽车等接受程度较低。

(3)政府对绿色营销的调控措施尚有待加强。

政府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调控者,对于绿色营销负有倡导、调控和示范的作用。目前我国政府提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强调经济“又好又快”地增长,这对于开展绿色营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除了倡导外,政府还应在政策制定、市场调控、自身示范等方面加大力度。目前,绿色营销出现的许多问题,如绿色产品标准和市场秩序混乱,市场进入及流通困难,企业绿色营销投入的政府鼓励措施不足,绿色营销企业面临的不公平竞争环境,政府自身示范不够等等,都说明政府在推动我国绿色营销方面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树立并重视绿色营销观念,提高企业绿色营销的积极性

企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国家的产业方针,顺应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树立并重视绿色营销观念,担负起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应当看到绿色营销所带来的巨大的发展空间。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处于起步的绿色营销虽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低,但这也正说明了绿色营销的巨大发展潜力,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企业应当认真进行绿色消费市场的调查、细分,有针对性地开展绿色产品的研发、绿色营销手段的引入、绿色企业文化的构建,积极调整企业战略、竞争战略,争取抢占绿色营销的先机。事实将证明,谁能先意识到绿色营销的深远意义和发展趋势并抓住这个发展的机会,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2.2加强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培养,引导正确的绿色消费行为

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培养和绿色消费行为的引导对于企业的绿色营销而言意义不言而喻,这是绿色营销得以发展的根基所在,政府、企业、社会都对此负有义务。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倡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营造一个全社会都崇尚环保节约的绿色营销环境;第二,企业应当通过其营销过程向消费者宣传绿色消费的观念,传播绿色营销的知识,因为好的消费者是教育出来的,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当程度上与企业的教育、引导是分不开的;第三,社会各方面,包括消费者自身都应当顺应时展的潮流,顺应市场营销变化的方向,自觉地加强对绿色消费知识的学习,培养自己正确的绿色消费观。总之,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使得绿色消费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规范。有了较为成熟的绿色消费者,绿色营销的发展便有了强大的基础。

2.3加强政府调控职能,有效调控企业的绿色营销

政府要加强其宏观调控职能,在绿色营销中起到更大的作用。首先,政府要倡导科学发展、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倡导企业进行绿色营销,加大对企业绿色营销的扶持力度,为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行为要加大惩处,实施绿色GDp,将企业的资源、环境消耗核算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企业和各级政府实行新的绿色考核和审计;第二,加强对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绿色消费行为的引导,树立良好的社会规范,使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第三,规范绿色营销的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绿色认证制度的推行,使消费者能够正确识别绿色产品,同时加大对市场上绿色产品良莠不齐混乱局面的整治力度;第四,加强政府自身的示范作用,政府要从自身做起,切实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对于环境的破坏,以实际行动表明对绿色营销的支持。同时,政府采购要坚持实行绿色采购,着力引导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政府应当通过其绿色采购行为向企业发出支持绿色营销的响亮信号。

综上所述,绿色营销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但是通过企业、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从企业绿色营销观念的树立、政府调控职能的加强、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培养几个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些问题,绿色营销在我国的发展还是具有非常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黎建新.绿色购买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启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王美英.绿色营销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角色定位[J].商场现代化,2008,(1).

绿色消费措施篇7

论文摘要:绿色营销是市场营销在近年来发展的又一个新阶段,引起了各国营销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将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角度来阐述饭店业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之上,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道德规范,在饭店中强化绿色管理,培养人们的绿色意识和消费精神,推广绿色营销在酒店中的应用和发展,最终将达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环保技术不高,环保意识不强,政府推行绿色营销难度较大,饭店取得iS014000认证的难度也比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饭店在绿色营销方面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在当今世界绿色消费需求必将席卷全球的情况下,我们的饭店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尽可能地扩大国内外市场,取得可持续生存发展权,就必须走绿色营销之路。

1.饭店的绿色营销战略

1.1绿色营销战略的概念

绿色营销战略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正确处理保护环境,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取得企业利益的关系,使企业既取得自身经济效益,又能满足顾客需求和产生维持人类生存的社会效益。作为饭店来讲,其绿色营销战略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1)树立绿色理念(2)开发绿色资源(3)强制绿色产品(4)制定绿色价格(5)选择绿色渠道(6)开展绿色促销(7)树立绿色形象,引导绿色消费(8)实施绿色管理。

1.2饭店实施绿色营销的步骤

1.2.1选择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

一是沿用以往的细分市场,饭店根据绿色市场的潜力和自身条件,选取目标市场。二是饭店直接针对绿色问题或市场消费绿化的程度进行市场重新细分。

如:将饭店的各个部门划分为以工程部分为主的节能降耗组、以客房部为主的节资回收组,以餐饮部为主的绿色消费组、以人工部为主的培训开发组,这样更有利于饭店发现新的经营机会和发展目标。

1.2.2绿色营销稽核与审查的Swot法

Swot法是指通过收集到信息,分析出公司内部的优势(Strength)与缺陷(weakness)及它面对的外在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改善企业的绿色营销对策,其工作内容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优缺点评估、机会分析和威胁分析。

1.3绿色营销战略的具体内容

1.3.1绿色产品

狭义而言,它指不包括任何化学添加剂的纯天然食品或天然植物制成的产品;广义而言,它指其生产、使用及处理过程符合环境要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较小,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的产品。概言之,“绿色产品”就是其在营销过程中比目前类似产品更有利于环保的产品。

1.3.2绿色价格

在绿色营销中,要求饭店对绿色产品需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等价格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探索绿色产品定价的一般方法和策略问题。影响绿色价格的因素:绿色需求,绿色成本,竞争者行为,营销目标,其他营销组合。

2.绿色消费

2.1绿色消费的内涵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危害环境的消费。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消费无污染的物品;消费过程中不污染环境;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或大量浪费资源的商品等。

2.2绿色消费需要与绿色消费需求

绿色消费需求与传统消费有所不同,一般来讲,绿色消费具有如下特征:(1)绿色消费属于偏理性消费;(2)绿色消费需求也是有节制的适度消费;(3)绿色消费具有不稳定性或变化性;(4)绿色消费需求市场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2.3绿色消费群体

从绿色消费群体来看,作为新型的消费者,首先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激进的环保运动的产物之一。这些环境保护主义者,无疑是绿色消费的最积极的群体。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而产生新一代的消费者,即所谓的新的绿色消费一族-有人称之为“新传统主义者”。其次是普通后市民,作为一般的消费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不一定关心环境,但他们更多地从自身的身体健康、免受伤害的角度来考虑所购商品的价值和自己的消费行为。再次,是来自于关注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一方面是由于来自于绿色消费者的需求压力,另一方面是增加企业自竞争力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地需要;还来自于国内外不少的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呼吁和要求。

3.绿色营销战略在饭店中的具体应用——以云南天恒大酒店为例

3.1实现清洁生产,重点是节约资源、加强废物的处理与控制,特别是要减少水、电、能源和物资的消耗

为了适应服务业持续发展和贯彻绿色营销的需要,饭店在经营的过程中都应实施4R原则:

3.1.1减量化原则(Reduce)

以云南天恒大酒店为例,它们重视设备设施的保养和维修,延长设备的更换周期,物品的年购进行科学统计,避免浪费。“天恒”的职工食堂和有关餐厅使用的筷子是非一次性的,主要是为了树立员工及消费者的绿色意识,通过这种减量化原则,推进绿色营销在饭店的顺利实施。

3.1.2再使用原则(Reuse)

饭店应贯彻物尽其用的原则,在确保不降低饭店的设施和服务标准的前提下,物品要尽可能地反复使用,把一次性使用变为多次反复使用或调剂使用,延长物品的使用期,推迟重置时间。如:天恒大酒店客房户部盛洗室采用能够重新灌装的容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用量,用印有饭店名字和标识的小型肥皂取代小包装的肥皂。另外饭店还鼓励客人反复使用客房的毛巾等用品。

3.1.3再循环原则(Recycle)

在物品完成其使用功能之后,将其回收,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再生物质。

以云南天恒大酒店为例,废纸再循环计划是深受领导和员工欢迎的环保措施。它们把用过的多餐巾纸进行循环再去利用,事先告知餐厅服务员在打拾桌面卫生时,将布草与餐巾纸分类处理,做好回收工作,它排除了把旧报纸,废纸和纸板等收集循环外,采用再生纸来印制宣传单或再循环打字机墨带等。天恒大酒店在客房部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开展绿色营销活动,其中减少客房用品的浪费也大有潜力可挖。如客房部报损棉织品的再利用。它们把报损的大床单或大浴巾等改成婴儿床单或枕芯套、小烫机板套、吸尘器袋,擦镜布、擦杯布等,一些小的毛巾料则可改为抹布拖把等等。

3.1.4替代原则(Replace)

应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和清洁燃料替代有污染的能源,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如天恒大酒店供暖、供热系统采用太阳能,用绿色产品替代普通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如客房部使用无磷洗涤剂和清洁剂代有污染性的洗涤用品和清洁用品,用天然材料制品替代塑料制品,用无毒物品替代有毒物品;用可多次使用的物品替代一次性用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比如:可以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悬挂式“沐浴洗发液”替代一次性使用的沐浴液、洗发液,这样可以减少过量的化学污染物和塑料包装物。

3.2不断改善宾客、员工、所在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3.2.1要不断提高宾客的生活服务和利益

开辟“绿色客房”。“绿色客房”应当尽量采用有环境标志的“绿色装饰材料”,避免使用不可再生的资源或者带有放射性物质的装饰材料,客房用品也应尽量采用纯天然的制品。

创办“绿色餐厅”。云南天恒大酒店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是饭店优先使用国家认可的绿色食品,即一些无公害、无农药的素菜、水果、按防疫要求采购肉禽类,保证餐饮原料品质优良。二是对客人的餐饮消费及婚宴,会议订餐进行适度消费的引导,并且在餐具上利用大、中、小三种尺寸的装盘以供选择,通过倡导适度消费者,向传统的消费挑战。三是鼓励不吸烟或是有专门的吸烟场所。四是拒绝以珍稀野生动植物为原料。

提供绿色服务。以“天恒”客人就餐为例:在客人点菜时,餐厅服务员在推荐、介绍菜肴时不能只考虑销售额,而应从实际出发,向客人介绍经济实惠、营养均衡、食品不浪费的菜式组合;在客人就餐后,能够提供代客“保管剩酒”和“打包”服务;在饭店服务的各个环节,均力求做到引导客人进行绿色消费。

3.2.2要不断提高饭店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利益

饭店除了设置专门环保管理人员之外,还应进行全员环境教育、通过培训、培养员工的绿色意识,积极贯彻实施饭店的绿色措施。饭店还应采取措施鼓励员工参与环保活动。比如,天恒大酒店鼓励员工提供绿色建议,对实施环保计划表现积极,确有实绩者将其事例记入员工档案,作为奖励和晋升考之用。饭店还可将好人好事登载在饭店办的报纸或杂志上,以资表彰。

3.2.3要不断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利益

饭店的客房、餐厅、娱乐场所、宾馆车队、会议厅等设备要采用适当的方式为当地居民提供方便。饭店是一个较高档次的消费场所,由饭店推出绿色客房、开展绿色服务、提供绿色食品,引导客人进行绿色消费,这对树立公众的环保意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引导宾客进行绿色消费,培养员工、宾客和所在地居民的绿色意识,创建绿色企业文化,树立员工的绿色理念

绿色消费措施篇8

一、引言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热点话题之一,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逐渐演变为低碳发展模式。但是,理论界对低碳的经济研究范围还是比较窄,没有对低碳经济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夯实理论基础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也是构建低碳经济理论体系的重点。经济学是要以造福人类为宗旨的科学,这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学的主流观点。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密切联系。我们要汲取其相关理论成果,探讨低碳经济理论对经济学的影响。低碳理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体现在提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上、引导消费方式转变上、化解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上。本文不仅从理论上肯定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有其理论来源并且提出中国未来低碳经济下绿色贸易政策的调整方向。

二、绿色贸易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绿色贸易的概念

绿色概念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严重而出现的。上世纪60年代,绿色运动在西方兴起,1972年由西方科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家等人士组成的罗马俱乐部公布了一份名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对人类的发展困境提出警告:依照人类目前的发展方式,地球还有几十年的发展时间。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特别强调人类不能提前消费子孙后代的资源能源,不能提前消费储备能源,要确保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绿色贸易的构成要素

绿色贸易是指这样一种贸易形式:贸易中为了防止贸易活动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以及身体健康从而采取的可持续发展的贸易形式。

绿色贸易需要实现贸易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观念是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长远利益。基本准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

绿色贸易应包括一下几个要素:

第一,绿色原料和清洁生产。企业在所要生产的商品与生产是要使用的技术时,要尽可能的尽量减少环境污染,鼓励发展清洁生产;

第二,绿色消费和废弃物处理。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利用完以后,要尽量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第三,绿色包装和绿色设计。在对产品进行包装时必须努力减少完成商品包装后残留的废弃物,力争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最小。

第四,绿色服务。服务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染。

三、低碳经济下我国构建绿色贸易体系的政策转型

(一)我国构建绿色贸易体系的必要性

能源、气候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焦点问题。世界各国正在逐步进入低碳经济时代,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影响变大。

改革开放30年的速发高速发展之后,我国开始采取措施推行产业升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行降低能源消耗、发展绿色GDp等政策。绿色贸易思想,将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基调。因此,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由高碳型向低碳型转变,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二)我国构建绿色贸易政策转型的措施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片面的环境保护观点和贸易保护观点的立场都站不住脚了,绿色贸易措施的解释逐渐趋于中性。综合有关各方的观点,笔者坚持“中庸”的立场。认为,绿色贸易措施是指采取的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生态和谐的各项政策措施国际贸易的目的是生态和谐具有限制作用。绿色贸易措施是各国根据其具体情况而采取的具体政策手段,根据绿色贸易措施的性质,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为环境目的所采取的直接管理措施,如环境标准、卫生检验检疫措施等;其二是自愿的与产品相关的环境措施,如环境标志、环境管理体系(15014000)、绿色包装等;其三是类似于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性的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影响到生产销售和消费这三大环节而且对对外贸易产生了直接性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想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就必须先解决现有问题,构建绿色贸易体系。具体战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加大循环经济的发展力度、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务实发展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是经济与资源消耗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系统,也是我国企业出口增长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的主要方向,应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2.以技术创新推进低碳贸易的发展

我国如果想要在国际市场上获取领先地位就必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开发新型低碳产品。为此,我国政府可以与山东各高校联合成立山东低碳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发展节能技术、低碳和零碳能源新技术等。这些都是发展低碳贸易的基础。

3.积极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应对新型低碳贸易壁垒

2009年世界银行对外公布了全球碳市场的市场价值高达1440亿美元,考虑到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低碳市场的潜力非常大。但是要与国际接轨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碳交易涉及政策、交易平台、政府和企业各个方面的利益,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国内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10多个环境类交易机构,但还没有真正进行碳排放交易。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先搞试点还是很有必要的,在火电、化工、炼油厂等企业试点,强制企业因过渡排放污染物承担责任。

4.建立低碳金融体系

低碳金融体系的建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保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研究:第一,加大“低碳信贷”的支持力度。第二,扩大“低碳”外贸企业的投资规模。第三,我国政府应努力为减少碳排放和低碳技术开发的出口企业提供资本支持。

5.着重开发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和服务密集型的产业,优化传统产业,促进服务贸易尽快由高碳模式渡到低碳模式

综合考虑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国际市场需求前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潜力以及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多种因素,应大力推进三大新兴服务业的快速成长,包括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稳固提升两个生活服务业,即居民服务业和餐饮旅馆业。

6.完善预警防御机制,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各种摩擦、冲突

我们也应该关注新的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政策的主要贸易伙伴,调整和变革措施,及时收集新型低碳型贸易保护案例,加强预警信息和出口风险的。提高贸易摩擦应对能力。

绿色消费措施篇9

一、绿色营销的涵义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社会和企业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按照环保与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的策略,是建立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的、对人类的生态关注给予回应的一种经营方式。绿色营销不是一种诱导顾客消费的手段,也不是企业塑造公众形象的“美容法”,它是一个导向持续发展、永续经营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在化解环境危机的过程中获得商业机会,在实现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满意的同时,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二、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障碍

我国现有的市场由于竞争不充分,市场主体过分注重近期和微观利益,加之法制不健全,使我国的绿色营销面临着不少障碍:

(一)没有形成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由于一些人的素质还不太高,加之媒体宣传、引导滞后,了解并接受绿色营销理念的至今仅是少数消费者,许多人甚至还不知道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的概念。

(二)绝大多数企业仍未建立绿色营销理念。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仍是在一味追求近期和微观效益的理念下进行的,对眼前利益考虑的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的少;有的企业尽管意识到绿色营销可以开辟新的市场,但由于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不敢贸然行事;有些企业由于长期亏损,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更顾不上花较高的代价推行绿色营销。

(三)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滞后,与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也不相适应。虽然我国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环保的法律法规以及促进绿色运动开展的措施,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远远不够。

三、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一)搜集绿色信息。面对大量的绿色商机,企业应从市场需求出发,搜集相关的绿色信息,并结合自身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深入研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行性,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提供依据。绿色信息的搜集包括: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竞争信息、绿色市场规模信息等。

(二)加大教育宣传引导的力度,尽快培育全社会的绿色意识。针对我国目前人们绿色意识淡薄的现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

大力进行绿色宣传。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的前提,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积极传播环保和绿色消费知识,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将眼界由自身扩展到自然生态环境及整个社会范围,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三)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观念,培育绿色企业文化。传统观念认为,人类所需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导致不少企业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不顾环境效益,认为对环境高投资是无谓地增加生产经营成本,加重企业负担,得不偿失,但事实并非如此。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环境投资应作为成本计入绿色产品价值,从而可以获得比经营同类型非绿色产品更高的利润。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增加环保投入,不是企业多余的负担,而是企业节能降耗、拓展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瞻性投资。

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就要注重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就必须注重对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努力使他们把环保和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

绿色消费措施篇10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039-02

一、可持续发展对物流的要求:发展绿色物流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产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物流业更是应运而生,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业特别是快递业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是,物流业在发展的同时,其所产生的庞大的物流垃圾等等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也是巨大的,物流业的发展越来越呼唤绿色物流。2016年,我国“十三五”规划更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更强调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规划在第二十四章指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绿色物流、冷链物流、城乡配送。

二、绿色物流的概念及内涵

那么什么是绿色物流呢?我国在物流术语中将绿色物流定义为:一种动态过程,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得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可以看出,绿色物流是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是可持续发展的物流。

具体而言,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涵盖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涉及到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存储、绿色装卸搬运、绿色流通加工等多个方面。

绿色生产要求首先从源头上对供应商的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控制,要求供应是绿色的,要求原材料不能污染环境,不加任何涂镀,废弃后能自然分解,在加工中无污染或污染最小,且易回收、易处理、可循环使用。

再次,绿色生产还要求面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绿色设计,即在概念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后对环境的影响,使得在产品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拆卸、易收回,不产生毒副作用及保证产生最少的废弃物。绿色设计后,则进行绿色制造,即通过可再生资源、二次能源的利用及节能降耗措施,缓解资源枯竭,实施持续利用,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排放,提高工业品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的相容程度,降低整个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最终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最后,绿色包装则强调使用环保材料、尽量简化包装,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绿色运输是指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的运输。其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克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绿色装卸搬运是指为了减少装卸搬运环节产生的粉尘烟雾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主要包括:在货物集散场地,减少泄漏和损坏,杜绝烟雾、粉尘的污染;在货物集散地应安装防尘装置,并制定相的容度标准等等。

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还应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应尽可能的减少货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以及人员的辐射侵蚀。

绿色流通加工是出于环保考虑的无污染的流通加工方式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总和。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废料,与废弃物物流顺畅对接,降低废弃物污染及废弃物物流过程中的污染。

可见,绿色物流是共生型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更侧重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更强调通过物流革新与技术进步,减少或消除物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实现物流体系的合理化和最优化。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物流。从经济学角度讲,它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物流。

三、绿色物流的发展瓶颈

虽然绿色物流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较大发展,在我国也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物流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物流业的精细化生产以及生产效率和质量如制冷、保鲜、动态跟踪等技术手段仍然比较落后,即绿色物流仍然面临着许多发展瓶颈。

一是我国国民的绿色物流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在实际物流发展中。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对于绿色物流的观念意识仍然比较落后。我国政府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重点发展绿色物流,但是具体对绿色物流的相关政策法规却并没有明确到位;而绿色物流中最关键的角色企业,则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核心,考虑到发展绿色物流会增加成本,其对发展绿色物流只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情愿的,而物流的终端消费者,认为绿色物流仅仅是绿色产品的居多,根本不知绿色物流到底是什么,不知绿色物流其实涉及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二是物流技术仍然不发达。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绿色物流起步晚,而且很多企业都是从之前的货站、车队转变而来,物流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等先进性上明显低下,这些技术落后明显成为发展瓶颈。虽然我国对物流现代化即技术先进性也进行了一些努力,但是收效甚少,与绿色物流的要求还是较远的。

三是绿色物流人才也相对匮乏。建设绿色物流是一个大工程,在产品生命周期上涉及到的主体如政府、企业、消费者等都应参与进来,同时,绿色物流需要的是专业人才,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一定实践经验,但是,我国绿色物流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在面临一些现实问题时往往捉襟见肘。这与我国的教育也是密切相关,高等院校培养的物流学生偏理论,对于操作知之甚少;而职业院校又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对于企业,考虑到成本,也不愿意花费人力物力去培养物流人才。因此,物流人才的短缺也成了绿色物流的发展障碍。

四是绿色物流基础配套设施及相应政策法规缺乏。我国目前的物流设施大多还是传统物流的设施,呈现出零散乱、老旧等特点,绿色物流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还是存在着大量不足,运输系统的设计也缺乏周密性和科学性。

我国虽然制定了很多环境污染方面的法规和政策,也提出应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但是,对于实施绿色物流的具体法规和要求却缺乏引导和控制。况且,发展绿色物流需要多个部门多个行业的协调,这个协调工作还是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强制力做后盾的。

四、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绿色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技术、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需要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多个参与主体相互配合与协调,因此只有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来建设绿色物流,才能切实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一是政府加强对绿色物流的管理和支持。政府不仅应从政策上大框架上来支持绿色物流,还应采取全面的具体的措施来引导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也就是加大制定绿色物流各个环节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的制定等;同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离不开政府的力量支持,否则,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的物流系统运作不完善会导致物流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环境;另一方面,我国绿色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自动化信息化的普及,也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

二是企业应成为发展绿色物流的主体。从长远看,只有发展绿色物流才能具备市场竞争力,而从社会责任感上来说,只有注重保护环境的企业才能长久生存下去。因此,企业应重视发展绿色物流,与政府和消费者同舟共济,将避免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理念深入贯彻到物流的每个环节中去。具体的,企业应重视物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也可直接减少物流活动中的环境污染;物流企业还应改进管理方式,实施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避免粗放式发展,提高物流效率,减少物流各环节的资源浪费;实行绿色供应量管理,从源头上就实施绿色物流,进行绿色设计,从而避免减少后期的回收成本。也可以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充分利用资源,减轻对环境的危害。

三是从消费者端点来推进绿色物流。从经济学角度看,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最终都取决于消费者。因此,应大力向消费者宣传绿色物流的内涵和重要性,让绿色物流的消费观念深入消费者的心中,让消费者选择绿色物流消费,淘汰非绿色物流产品和服务,这就是消费者终端对绿色物流的重要推进。

可见,绿色物流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方式,即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代表了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当前经济形势和保护环境的大背景下,结合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要实施和l展绿色物流,首先必须从政府政策的角度,对现有物流体制进行管理,构筑绿色物流发展框架;其次,物流企业必须将其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有机联系起来,才能立于市场不败之地;最后,由整个供应链上的终端消费者层面上,主要通过转变消费者观念,从消费者选择上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泉,姚金江.浅议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物流科技,2014(1).

[2]李小娟.绿色物流实施途径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7(1).

[3]孙溢擎.绿色物流发展瓶颈与对策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7(1).

[4]许笑平.低碳物流与绿色物流的对比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