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2:53

超声诊断学专业篇1

1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的必要性

1.1超声诊疗对人员素质的依赖性大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飞速发展,但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加之受现有医疗卫生体制的影响,诊疗费用仍是患者选择医疗服务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与其他影像检查(Ct、mRi等)相比,超声诊断的损伤性小、电离辐射轻、性能价格比最优,得到大多数患者的青睐,在临床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价格相对低廉,程序相对简便,使得超声诊断过度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与Ct和mRi等技术有所不同,超声影像诊断由人工控制检查速度,即使仪器成像速度再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也仍由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n;准确无误的诊断涉及到多方面的医学知识,要求医务人员对多学科信息综合分析,从多角度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得出正确结论。因此,超声影像诊断对人员素质、人员数量的依赖性极大。为有效应对超声科室不断增大的工作量,除了添置和引进先进的超声诊断设备外,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超声诊断医务人员已成为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

1.2新型超声诊疗技术层出不穷,应用难度加大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现代超声诊断技术的难易度已出现明显的二极化态势。部分较为容易掌握的常规或传统诊疗超声技术由一般超声技术人员完成。部分已经成熟或标准化的超声脱机分析和图像重建工作,如造影增强时相分析、三维重建等新工作,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师完成。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型超声诊疗技术与日俱进。部分技术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显得比较繁琐、复杂和耗时,但在疑难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将起到关键性作用,推动超声医学不断向前发展。这对超声影像专业人才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协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超声影像专业人员队伍主要由近年来逐渐增多的高等院校医科毕业生和早期培养的超声影像技术人员组成,前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后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对传统的超声影像设备和诊断驾轻就熟。与国外医师和技师互相配合不同,我国医院单独设立超声科室,由医师或技师独自操作和诊断。这样,病例采集与诊断之间衔接紧密,医师可及时获取信息,调整诊断思路,效率较高,短期内可完成大量工作。然而,超声影像人员虽然熟悉操作和基本诊断,但对某一类疾病的了解不及临床专业医师。超声科室的诊断性与技术性工作分工不突出,对超声影像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知识和技能兼备的超声影像人员仍较为缺乏。

2.1“学院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卫生部《关于医技人员出具相关检查诊断报告的批复》规定“出具影像、病理、超声、心电图等诊断性报告的,必须是经执业注册的执业医师”,超声诊断专业队伍正在朝着纯医师化方向转型。我国超声专业医师的培养,已形成了本科(临床医疗/医学影像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规范化教育体制。影像专业的本科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虽会有短期实习,但多数毕业生缺乏临床操作经验,且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等资质证明,一般需要2年的培养周期才能完全胜任日常的临床工作。而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学制一般为3年,培养计划大多是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加2年的专业临床学习,在此期间还需开展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在较有限的时间内,硕士研究生同时面临着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和就业的压力。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实验、以及上,毕业后无法在实际岗位上看病问诊,对疾病的认识多止于书本之上。这样的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科研能力,但远不能保证其临床水平。

2.2部分在职人员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目前在岗的经验丰富的超声影像医务人员大多并未接受过专业相关的高等教育。这部分人员具有大量实践操作经验,在“学院型”超声诊断人才初入岗位之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扶持作用,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其学历构成水平仍以专科为主。虽然部分人员在工作中接受了更高水平的进修、函授教育,因在岗学习时间有限、系统性不强,部分医院或医务人员自身甚至报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而敷衍了事,难以弥补其较为薄弱的综合素质。如今很多大型医院引进了先进的影像设备,由于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原因,许多检查功能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甚至闲置;据有关资料显示,高尖端的设备只发挥50%的效能,有些甚至不能达到50%嘲。

3超声影像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超声影像涉及多门学科,知识量大,理论教学较为单调,学生易产生倦怠感。临床知识丰富、专业理论扎实的教师在超声影像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互动式讲座、pBL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确保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同时,可定期开展与住院医师的交流活动,尤其是各专科医师的定期讲座将极大丰富超声影像专业学生的临床见闻,各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建立和维护与医疗机构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为本科生提供校外实践平台,通过医院内的观摩、考察、讨论以及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优秀校友和资深医师之间的联系,建立和完善校外导师制;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就业意向,实施阶段性的院内实习,合理安排医院见习时间,要求掌握各种型号超声仪器的操作和特点,掌握常见多发疾病的超声诊疗技术,熟悉各种检查方法及先进的超声诊疗技术,同时协助医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论文。

超声诊断学专业篇2

关键词:超声影像学;教学;改革

R-4

超声影像学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超声影像图像的独立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胜任超声临床诊断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近二十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日迅猛,新技术层出不穷,超声影像学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已不能满足目前教学的需要。因此,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超声影像学的教学,是业内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超声影像学的特征

1.超声影像学发展日趋强劲,使其教学内涵在不断丰富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1]。在现代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超声医学、CCt,、同位素扫描、mRi)中,超声医学发展尤为迅速,目前,介入超声、三维、四维超声已取得或正在取得惊人的进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其临床地位日趋重要,专职从事超声影像学诊断的医疗工作者、技术人员人数不断增多。

2.超声影像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学科知识面较广

超声影像学涉及多门学科、多个专业,这就要求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有很宽的医学知识面。想要很好掌握超声影像学,我们应有好的基础,一个好的超声诊断医师必须熟悉内、外、妇、儿等多方面知识,了解各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这样才有可能更全面地分析由临床医师提出的主要诊断问题,从而避免出现误诊、漏诊。

二、传统的超声影像学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1.教材、教w模式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

《超声影像学》教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但它的学时数较少,同时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中的医生平时既要给病人做检查,又要承担教学任务,较为繁忙,这是超声影像学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很多医学高校中,在课程设置上,一般超声医学与Ct、核磁共振、X线是融合在一起的,然而,超声诊断学尽管属于影像诊断学体系,但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超声诊断学尤其超声心动图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超声影像学教学具有其特殊性,正因为该学科这一特点,才使得超声的诊断是靠动态和实时做出的。因此,超声诊断必须是医生亲自操作,而不是仅靠读几张片子就做出诊断。此外,尽管超声医学近年来发展很快,导致超声诊断学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不尽合理,课时较少,导致学生对这个学科掌握的不够好。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的滞后,不能满足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要求

由于超声影像学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下而的分支学科,教师均为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临床医师,在很多高校,针对超声诊断的超声诊断学教学研究较少,目前主要还是传统的讲授模式,超声诊断学教学方法仍然处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较少涉及CBL(Case-basedLearning,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法,更不涉及pBL(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2],所以,目前的教学方法己经明显落后于当今飞速发展的医学院校高等教育,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中超声影像学教学的一些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面基础好、知识面宽、技能高的高层次超声影像学专业人才,超声影像学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改革超声影像学课程体系

我们医学高校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所以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发挥医学高校附属医院的实践平台较多这一优势,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使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实践性、先进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更新教学内容.

2.抓住超声影像学教学重点,转变教学理念

现代超声影像学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一类多分支的综合学科,依据现在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本科生的课程设置状况,教师要想系统、全面地讲授全部超声影像学内容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超声科教师必须走出传统的单技术、单病种的教学模式

3.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更新教学手段,实现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的现代化

大数据时代的发达的互联网为我们的超声诊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样,就促使学生们和老师们建立了新的资源观,大数据时代资源的获取方法,避免了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科教师因其不同的的个性化特征导致的同题异构。但是,目前超声诊断学的教学,并没有恨充分地、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大部分的教学仍然是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科教师将自己个人的经验通过传统的ppt的形式进行讲授。

总之,教学改革是个比较庞大的课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们调查了其它一些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影像学的教学现状,结合学科特点以及我们科室积累的教学经验和一些比较前沿的、优秀的专家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关于超声影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见解,我们要瞄准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总结、探索好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自己,充实学生,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超声影像学专业技术人才。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教育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21世纪医学影像的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学生,以培养更多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超声诊断学专业篇3

【关键词】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361-02

长期以来,我国无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未经二级学科培养,就直接分配到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以后的能力和水平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医院的条件,严重影响了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地方恢复了住院培训的试点工作。经10余年的实践,一套较为完整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制度和模式已经得到了确定和完善。

超声医学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X线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构成了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1]。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在一些临床学科诊疗疾病过程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在某些方面发挥着其他诊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临床对适应超声医学影像需要的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适应临床的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在开展,以往的超声医学教学方式是否能够适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目前探讨的热点问题。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的目的:通过3年在有资质的培训基地(三甲医院)进行正规化培训,要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思维,了解医学影像学范围内放射医学、超声医学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接触大量的临床病例,包括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打下扎实的诊断基础。主要采取在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整个过程着重强调了医师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尤其是知识全面性的培养。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超声医学以往教学方式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上级医师对典型病例进行临床示教。采用基于pBL、案例式、导学式、多媒体以及pCaS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也较少。动手能力训练较少,对医师的考核重知识而不重能力,实习医师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还有待提高。此外,可供实习医师使用的超声医学相关教材数量较少。一些关于介绍超声造影、三维重建、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药物治疗等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教材也较少[2]。

基于以上问题,首先,超声医学专业要适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采用系统高效满负荷培养模式

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培训分为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6个月)安排到相关临床科室轮转,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科室安排非指定科室,包括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延长在内、外科的轮转时间。第二阶段(7~21个月),在影像科内各专业组之间轮转,第三阶段(22~33个月),住院医师在选定的执业方向的相关专业组内进行培训。主要分为医学影像诊断、超声和核医学三个执业方向。这种培养模式不再局限于医师的专业限制,注重各专业结合,全面扩展医师其他各相关专业知识,打下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拓展医师临床思维。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在教学中也应配合医师的轮转时间,调整培养模式,注重提高医师的学习效率,在本科室轮转期间,尽量让轮转医师多接触临床病例,多进行临床实践操作,让其应用之前在临床科室轮转期间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来独立思考,建立正确的全面的诊断思维模式[3]。笔者科室专门指派多名超声专业上级医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轮转医师可以随时进行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轮转医师每天需完成一定多数量的病例操作及诊断,并整理典型病例,随时可以进行病例讨论,训练诊断思维。在第三阶段培训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接诊病例-实践操作-结合临床-思考诊断-提出问题-解疑答惑-总结经验”的思维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系统的无缝衔接。

在规培期间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开展教学

超声诊断学专业篇4

随着航天员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今后还要到其他星球上探险,在太空中建立太空医院和进行疾病诊断问题提到日程上来了。在地球上,医生们可以用X射线仪观察断裂的骨头,用电脑断层扫描仪去寻找肿瘤,也可以用核磁共振成像仪器检查大脑。但是,这些检查方法使用的都是庞大的诊断设备,这些设备都不适合在太空中应用。现在,国际空间站上的超声检测仪可以对太空中的航天员进行身体检查了。

采用超声检测仪进行疾病的诊断有很多优点:首先,与其它诊断成像设备相比,超声诊断仪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这对于只有狭窄空间的太空飞船和每千克负载都要花费巨大发射成本的航天器来说是非常重要。此外,在进行超声检测时,医生可以立即看到超声图像,也就是说你不必等待,它的图像就被打印出来,如果被检者有什么问题,立刻从超声图像中可以看到,医生当时就可以得出诊断结果。

从某些方面来看,超声诊断仪的作用类似雷达。它将高频率(兆赫)的声波发送到人体内。当这些声波遇到一个器官的时候(如肝),一部分超声波立刻被反射回来,其余的继续向下传送,直到它们到达下一个器官(例如肾)时再被反射回来。因为声波穿过每个器官或组织的速度不同,探测器就可以“看到”反射声波器官是否正常。

超声检测方法已经普遍用在观察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上,它通常用于检查胎儿和腹部脏器。但是,德尔恰夫斯基和他的研究小组已经扩展了它的功能。他们将其用于检查眼睛、牙齿、肺、骨骼和肌肉上。他们估计今后在太空中可能出现的500个问题中,有2/3的问题可以借助于超声诊断仪来诊断。

在某种情况下,超声波在太空中的工作情况甚至比在地面上要好。那是因为在低重力环境下,人的脏器会在体内移动:心脏上移了,肝向北移动了3英寸,结果器官彼此靠得更近了。这对超声诊断是一种好的现象,可以使诊断仪发出的超声波从一个器官移向另一个器官时失真较少,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超声图像。

超声诊断仪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操作技术的不熟练或错误,往往会导致错误的诊断结果。因此,超声诊断仪的操作人员是专业人员,他们在上岗前一般需要经过几百小时的培训才能承担此工作。可是,航天员是一些非医务人员,他们在太空中要进行各种工作,超声检查实验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可能花很多时间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一般情况下,航天员在飞行前只有4小时左右的超声检查训练。仅仅这样短时间的训练,他们在太空中会操作仪器吗?可以得出正确的超声图像吗?这正是现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超声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当这些航天员操作超声诊断仪时,他们和地面上的专家们保持不断的联系,由地面专家指导他们完成任务。

最近,在国际空间站的第九宇航组中,进行了太空中的第一次超声检测技术的评价实验。参加实验的是美国航天员迈克・芬克和和俄罗斯航天员吉纳迪・帕达尔卡,他们都没有接受过肩部解剖学学习和肩部超声仪操作的专业训练,只是在飞行前进行了一次2.5小时的超声检测方法短期培训。如果通过此实验,这两位航天员可以将正确的超声图像发回地面的话,说明通过远程遥控的方法,可以使非专业人员掌握超声诊断仪的操作方法,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这对于今后保证航天员在太空的健康和地面上的急救工作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进入国际空间站后,在实验的前7天,他们对超声诊断仪的计算机操作方法又进行了一次复习。实验正式开始了,地面上的工作人员和航天员依靠卫星下行链进行相互的联系。这次实验轮到迈克当“医生”了,吉纳迪是“病人”。迈克将超声仪的探头放在吉纳迪肩部的皮肤上,两秒钟之后,在约翰逊太空中心的专家就可以看到航天员在太空中所看见的同样画面。

在地球上,这种远程医疗技术已经开始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了。在战场上或边远地区,一些疑难病症需要及时做出诊断,由于那里没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和专业的诊断仪操作人员,必须采用这种远程医疗技术: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遥控方法,指导另一个地方的非医务人员操作诊断仪,获得清晰的诊断照片后传送到遥远的、条件好的医院,由专家进行诊断和提出治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后,已经拯救了不少人的生命。

地面上的远程治疗技术在不断地改进,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德尔恰夫斯基说:“我们正在考虑如何更好地传送信息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台移动电话来实现信息的互通。”他们考虑将超声诊断仪放到急救车上,在急救的过程中对病人进行超声检查,在到达医院之前,急救室的医生就可以制定好治疗方案。这种想法已经在地面上成功地实现了,在底特律的红飞行章曲棍球队中已经采用了远程治疗技术为球员服务。在进行曲棍球比赛时,球员很容易受伤,如果及时地对球员受伤的情况做出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球员的健康和球队实力的保持都是很重要的。因此,在球员的更衣室内配备了一台超声诊断仪,一名教练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操作这台仪器了。在进行曲棍球比赛时,如果有球员受伤了,就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由这名教练对伤员进行超声检查,得出诊断结果。

第9宇航组太空中的超声实验只是一个起步,今后在国际空间站上要继续进行这方面的实验。现在正在太空中飞行的国际空间站第10宇航组的航天员也在进行此实验。

超声诊断学专业篇5

关键词:超声医学;临床实验;研究;应用。

超声医学是指声学、医学、光学和电子学相结合的一个学科,包括超声诊断学、超声治疗学和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它具有医、理、工相结合的特点。超声波在密度均匀的介质中匀速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的介质时,就会出现反射、折射、散射、衍射以及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指在描述光源和接收器之间的相对运动时光波频率出现升高或者降低变化的一种现象。超声波频率越高,介入的介质吸收的越多。临床医生就是通过人体组织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利用其反射和折射程度的差异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图像、波形和曲线来进行鉴别诊断,结合所学专业的医学知识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进行合理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超声医学涉及范围广、直观、安全、无痛等优点,成为现在临床诊断疾病重要的一种技术。我院1年间应用超声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够准确的鉴别诊断疾病,降低了临床误诊率,在疾病治疗中,位置直观,患者手术时间缩短,安全而且无痛,医疗费用降低,痛苦减轻,恢复较快,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来我院应用超声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来我院应用超声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整个就诊过程中使用超声的设备和基本原理以及整理后的完整就诊资料。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来我院应用超声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超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2.1设备和基本原理:超声波就是一种频率大于20KHZ的声波,人耳感觉不到,它属于纵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它不但具有和声波相同的物理性质,同时还具有自身特性,包括束射性、反射、折射、散射、衍射以及超声波的衰减[[]]。超声波检查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超声波发射进入人体发生反射、折射后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上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分析和鉴别。医生结合超声结果以及生理和病理的基础临床医学知识进行判断,得出临床结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2.2超声诊断仪分类:超声诊断仪种类多,根据空间和回波方式的不同分为6种类型,分别为a型超声、B型超声、m型超声、D型超声、三维超声和超声显微镜[[]]。a型超声是以波形来显示不同组织的特征,用于测量器官径线,判定大小。B型超声使用平面图形显示,具有重复性强,直观性好的特点,复查时可以对比。m型超声适合用来检查心脏功能,观察心脏结构以及活动状态,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D型超声主要用于检测器官活动状态和血液循环流动情况。

1.2.3超声诊断与临床应用:超声诊断主要是应用超声的指向性和反射、散射以及超声波的衰减和多普勒效应,使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将超声顺利的发射进入人体组织内进行传播,当患者患有疾病时,正常组织或者病变组织的声阻抗就会出现差异,组成界面上出现反射和散射,接收回波信号和检波处理后,显示出相应的波形、曲线或者图形。专业的医生结合生理和病理解剖知识,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可以对患病的部位、性质以及严重程度做出相应的判断。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例如超声诊疗、超声雾化吸入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等,为临床医生的正确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超声在临床使用治疗疾病的原理是机械效应,即超声进入人体中前进时产生的正常反应。超声通过振动的方式引起细胞内物质发生运动产生细胞的按摩作用,以此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速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细胞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提高了机体的再生能力达到治疗的目的。

2结果

我院1年间应用超声进行临床诊断,降低了临床误诊率,在疾病治疗中,患者手术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痛苦减轻,恢复较快,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

3讨论

近年来,超声医学诊断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在临床医学领域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因此发展我国的超声医学是必然的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临床疾病诊断的首选手段。超声应用不仅扩大了临床疾病诊断的范围,也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随着超声应用的逐渐普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多中国参数的系列诊断技术。它可以用来测速、测距、焊接、碎石和杀菌等等,在军事、工业和医学领域均有应用。医学超声应用的工作原理和声波传播相同,超声医学在临床中主要应用在妇产科、外科、眼科等科室,快速对患者的疾病做出临床诊断,节省了时间,为医生更好的开展临床工作提供了帮助。超声医学技术在医学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大的提高了临床疾病诊断的准确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也会不断完善,造福于全人类。我院1年间应用超声进行临床诊断,降低了临床误诊率,在疾病治疗中,患者手术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痛苦减轻,恢复较快,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医生和实验人员借鉴和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商|,李少梅,林红,申红,超声医学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综述[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145~147;

[2]张万蕾,李建国,周庆环,陈丽君,超声医学的发展趋势及超声医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5(3):13~15;

[3]徐金锋,刘慧玉,临床超声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医学,2008,37(9):998~999;

[4]伊立雪,超声医学高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29(5):4~8;

超声诊断学专业篇6

关键词:超声医学;基础质量管理;经验体会

搭建医疗质量体系建设框架借着医改的东风,根据院董事会提出晋升三级专科医院的目标任务,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强化持续改进”的方针[1],各学科以国家卫健委印发的《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版)》为纲,认真梳理了512项核心内容,细分学科质控目标条款,其中涉及超声专业的共48条,通过逐条分解,对标找差距,建章立制。

首先成立了超声科质量控制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讨论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设定任务完成时限点,按月自查,职能科室次月抽查,根据自查整改和部门反馈建议进一步修订质量控制指标、制度、规范,直至适应科室实际运行并可操作可落实。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规定共77项。如:⑴针对超声诊断质量管理与提升方面的制度包括:《超声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报告审核报送流程》《报告质控考核及实施细则》《超声图像评价制度》《各系统图像评价标准》《超声图像质控考核及实施细则》等。①超声报告单为一次检查的结论,是临床诊断的客观依据,要求超声医生对检查时的发现,以文字(图像)的形式呈现,通过对报告中的描述来评价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度和诊断准确度。从报告编写、审核、签章、阶段性检查、记录及反馈等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管理,力争错误报告不出科。具体落实以科室自查、职能部门抽查的形式实现,督导改进运行中存在问题。②图像质量把控也是超声专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以行业协会各系统指南为依据,结合医院专科需求及本科室检查频度较高的系统、部位及项目等具体情况制定相关制度。质控员全面负责培训、检查和实施。③对于危急重症病例、特殊少见病例、手术病例等的科内会诊、信息采集存档、进一步检查建议与追踪,组织讨论与反馈也基本形成一整套流程体系,让超声医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互通有无,实现业务能力持续提升。⑵寻求有效管理方法,持续改进工作:①月度环节质量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差异分析,设立1~2个关键问题进行跟踪检查,不断尝试新的措施方法,提升超声报告内涵质量,真正解决实际问题。②每季度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整改不力的关键问题则利用管理工具进行深入剖析(如:绘制鱼骨图对报告质量长时间不达标情况进行原因分析、使用柏拉图寻找质控中的关键点等),找到目标问题,归集可控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并进入下一轮pDCa质量管控循环。③年度总结则覆盖质控管理的方方面面,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和效果评价。根据具体数据绘制趋势图,梳理年内实施的具体措施,并回答以下问题:使用措施是否得当?是否正向趋好?是否切实落实,是否真实有效和尝试新方法?必要性有哪些?根据以上分析总结,制定下一阶段工作目标和计划。通过“制定标准-组织培训-检查督导-改进-修订标准-再培训-再实施-巩固并持续提高”的模式组织推进[2]。

充实质控管理内容,注重内涵建设对超声图像的评价,首先设计各系统图像存储要求,从图像清晰度、标准性、图像留存数量、标准切面要求以及测量体标等几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如:①腹部超声检查需包括经腹主动脉肝左叶矢状切面、剑突下肝左叶横/斜切面、右肋缘下第一斜切面、右肋间系列斜切面、左肋间斜切面、经双侧腰部冠状切面等6~8个标准切面,以及异常所见的测量切面,总留图数量应>8幅为合格。②成人经胸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应包括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系列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心、五腔心、两腔心、三腔心系列冠切、必要时的剑下、胸骨上窝补充切面等必备图像,诊断依据应包括m型各切面图像、心功能测量数据图像等标准测量图像,以及异常所见时的必要测量等。二维+彩色图像留存不少于12幅。科室首先针对检查量较多的部位进行规范,月度对照标准落实检查,对留图不规范情况进行纠正。管理体系逐步细化推进,实现不同医生不同工作习惯的同质化管理。

注重人员培训和业务学习:超声科人才队伍建设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超声科质量控制水平[4],为此,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包括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和“三基”业务培训的落实。采取每周一题的形式,课后完善学习笔记,参与答卷考试。科室留存课件、照片、签到表、试卷、分数以及评价表等一整套培训资料。如:①查对制度中的实名制就医和患者身份识别方法,落实实名制就医;查对实际检查部位是否与申请范围一致;查对使用仪器设备是否与报告单显示信息一致等,通过自查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记录反馈。②急诊检查与报告时限管理,制定并培训“急诊快、接诊快、诊断快”的服务时限标准,实现“0”等待服务目标。③培训科室质量考核标准和各系统超声检查规范。明确内部标准,细化各系统超声操作指南,将书本知识提炼成为简便易行可落地的本土化文本,有针对性地解决超声医生在诊疗实践中常常拿不准的思想困惑。④结合实际工作,完善个人知识体系建设。如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要点进行总结整理,形成培训课件,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相互之间得到启发和警示,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设立基础管理台账,实现质量管理全覆盖基础管理台账涉及医疗、医保、设备、院感、急救、安全、医德医风、宣传、新技术新项目等共34项。实行分类档案管理,每项内容均涉及相关制度、检查记录、培训考核、总结分析等资料。由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和科室专干根据职责对接相应的职能部门,充实并完善以上文字资料。如:⑴超声设备在医院日常诊断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多参数、多指标、实时、无创评价临床疾病的优点是其他检查手段不可代替的[5]。设备管理是做好超声质量控制的基础。科室具有完备的设备档案,并遵循院、科两级管理制度,专人负责。设立格式统一的设备运行记录本,将设备分类,价值50万元以上的设备被归入大型设备管理。值班人员负责每日填写开关机记录和日常运行情况;设备专干负责定期清洁除尘、日间故障登记和报修;职能管理部门下科室例行巡查登记、设备标识、报修记录等,帮助解决设备故障问题,并向供应商反馈。组织设备的使用培训以及年度计量校验工作。⑵床旁超声检查是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超声危急值的重要来源之一。①急诊检查体现“急”和“快”,接呼叫电话后8~10min到位,对危急重症中符合危急值项目和指标时,第一时间口头告知开单医生检查结果,以便临床快速处理。在规定时限内编写正式书面报告后,双方确认报告时间并记录。1周内随访临床处理结果并完善登记内容。②病房床旁发现危急值项目时,立即当面告知主管医生,第一时间返回科室转存图像并出具正式检查报告,将电脑自动生成报告审核时间作为危急值报告时间,致电病区护士,核准并登记。

超声危急值管理是超声专业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一环,是科室重点管理项目之一。年初核定危急值项目名称,组织培训。在实际管理运行当中,发现危急值项目及内容界定困难或给临床处理带来困扰时,则及时组织质控小组讨论并修订报告标准,确保可落实。如: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发现后界定是否急性血栓?有无肺栓塞风险?复查仍然存在是否需要再次报危急值?以上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带来困惑,需要经过反复讨论,查阅文献指南,设定符合实际的标准和模式,从中及时总结明晰。

总之,随着超声诊断需求的不断增加,在超声科质量控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超声科室的服务质量,在超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还需不断探索和学习,借鉴同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实践中总结并发现问题,收集、整理并尝试探索新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使超声专业质量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同质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游宇光,黄志平,廖萍,等.谈超声医学质量控制:赣州市超声质量控制模式有感[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9,16(5):345-347. 

[2]李闯,袁建军.河南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与管理模式探讨[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9,16(5):336-338. 

[3]王志兰.浅谈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的内容与方法[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9,16(5):339-341. 

超声诊断学专业篇7

一、材料与方法

2008年以前,我院超声实训室拥有可加血流的伪彩Belson256C超声诊断仪一台还配置了工作站,东芝SSa220黑白超声机1台,海鹰2035型超声2台,Belson128型2台,超声实训课一般采取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约14人,学生围在超声检查床周围,老师轮流给每组学生示范并讲解实训内容,一组学生听完后再分成2组,上机练习超声检查手法和辨识切面图像,另一名教师巡回指导。在这种实训条件下安排、组织实训课,很明显的缺点是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很清楚地看到老师扫查的手法及所对应的实时影像,老师讲得累,而学生又认为老师指导得不够,实训课效果欠佳。

2009年5月,我院与无锡贝尔森影像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装备超声实训教室是合作内容之一。我院提出要建设真正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老师示范操作一次要让所有学生都能看到教师的检查手法及所扫查的超声影像,还要保证学生能上机操作。无锡贝尔森影像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和我院专业课老师决定采用下列物品装备实训室:(1)东软Sunny380型高档彩超一台;(2)高分辨率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屏一台(海信56英寸);(3)视频传输系统一套;(4)Belson200a型便携式超声诊断仪配14寸高分辨率监视器八套;(5)同屏示教软件一套;(6)提供示教组图一组;(7)组合音响一套。

我院提供了120m2的教室一间,做了10张超声检查床,每一台超声仪配一张床,以前的实训室东芝SSa220黑白超声机因切面图像清晰仍使用,其余的机器则用于组建超声机结构实训室满足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学生实训使用,而且在实训室的中间布置了模型台,上面放置了肝脏、肾脏、心脏等脏器的放大模型和腹部、盆腔断层解剖标本,液晶显示屏挂在墙上,各检查部位的示教组图张贴于四周墙上。同年8月底新的超声检查技能实训室建设好,9月份开始使用。

二、讨论

1.便于教师组织实训课

新的超声实训室建好后,在老师作示范讲解时,老师手握探头的方式及探头接触人体具置的画面可在液晶显示屏上出现,与之对应的实时扫查的剖面图像也会在液晶屏上显示,即液晶屏同时出现2个画面,一个是手握探头接触患者体表,一个是实时扫查图像,因显示屏尺寸大,一个班45名左右的学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很好地解决了一些同学看不到老师扫查手法的问题,而且加深了扫查方式及方位和图像相对应的印象。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则认真看并用心体会着,教师示范结束后(约30分钟),学生自己操练(45分钟),每组4―5人使用便携式超声诊断仪练习老师所讲内容和实训内容,一般一个同学当病人,一个同学操作,其余同学观看超声显示屏和监视器图像,轮流练习超声检查手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相互探讨、师生讨论、老师示教,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切面图像还可以对照模型学习,最后留15分钟老师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实训中出现的困难再次示范,这样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实训内容,熟练了操作检查技能(标准切面)。

2.便于实训室开放

超声往往用在临床最前沿,是临床应用最多的影像诊断技术。超声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都很高[3],而且操作方便,学生都很喜欢这门课,都想学这门技术,一般设定的实训课时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都盼着去超声实训室锻炼自己的基本的扫查手法及对不同切面图像的理解。以往因为学院购置的超声诊断仪的价格较高,不放心让学生独自操作,规定必须让教师陪同,又因为教超声诊断的专业老师只有1―2名,这些老师还要承担着其他教学任务、学习任务,没有充足的时间陪同学生并开放实训室,所以一般一周只开放1―2次,每次2小时左右,不能满足学生需要。新的实训室建好后,只要锁定彩超,不让学生操作,允许学生在便携式超声机上练习,并告知学生轻拿轻放探头,同时每个班找出几名学习较好、做事认真的学生协助管理实训室就可以了。因实训室里面的液晶显示器连着电脑,老师将相关的教学软件安装在电脑上,如心脏瓣膜的运动和讲解等资料,学生就可以看图像边练习了。另外,由于是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便携式超声诊断仪坏掉,企业会在第一时间安排人来修复。现在的超声实训室除了正常上课使用外其余全天开放,直至晚上7点,解决了学生课余时间练习和教师人手不够的矛盾,大大提高了实训室的使用率。

3.便于举行超声检查技能大赛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4],技能大赛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前碍于实训室条件的限制(设备少且型号不同)无法举行超声检查技能大赛,现在我们有了8台同型号同品质的便携式超声诊断仪,就可以举办超声检查技能大赛,还能保证大赛结果的公正性。我院的超声检查技能大赛的决赛就在实训室举行,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扫查出5个标准切面并一一存储,同时还要对评委讲出这五个切面主要的结构名称及正常的测量值,评委由我院影像系超声诊断老师和附属医院超声室主任共同组成,评委根据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所扫查切面的清晰程度和答案的正确性给出相应的分数,再根据分数的高低排出名次颁奖。我院影像系2011年5月份举行过一次,效果不错。当然在大赛的举办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需要改进。

三、结语

我院新建设的超声技能实训室,有力地提高了学生超声检查技能,学生的超声检查的技能在顶岗实习时受到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认为我院学生超声检查(标准切面)的基本功扎实,省内一些知名的医学影像学专家也对我院超声实训室建设的独特性、应用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种建设方法可以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值得同类院校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军,王雨等.基于虚拟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10):8.

[2]杨红梅.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7,VoL27,(7).

超声诊断学专业篇8

另据了解,第三届胎儿心脏国际研讨会及长城会论坛、亦即第二十四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论坛于201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围绕胎儿超声心动图影像学方面的热点问题,展开了多方位的专题研讨,此次会议仍由何怡华教授出任大会执行主席。

在何怡华教授有关胎儿超声心动图方面的新著面世以及有关胎儿超声心动图影像学的专题学术会议开幕之际,本刊记者围绕相关学科领域的热点话题,独家专访了何怡华教授。

胎儿心脏超声,

产前诊断先心病的唯一有效方法

采访一开始,何怡华教授为了说明胎儿心脏超声等影像学在临床上的重要性,首先向记者介绍了临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CHD,以下简称“先心病”)的发病现状。据她介绍:“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我国现有先心病患儿约150万;国外也有资料显示,先心病患儿占出生婴儿的8‰至12‰。据此估计,我国每年大约有20多万先心病患儿出生,其中复杂的、难治的或出生后易发生早期死亡的先心病约占20%以上,许多患儿长期处于带病状态,不能正常生活,严重影响我国的人口素质,也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何怡华教授接着说:“近些年来,随着对先心病诊断、治疗等相关科学研究的深入,许多先心病患儿已能通过外科手术、介入等方法得到根治,而且效果良好;但仍有部分先心病,由于心脏发育严重障碍,治疗效果差,多数只能进行姑息性手术治疗;即便如此,也需要进行多次手术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结果;另外,有一部分先心病是某些严重全身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伴有其他器官的先天性畸形,而且在这些伴随的畸形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法医治或治疗效果有限的,这更加重了患病家庭及社会的医疗负担。”

谈到这里,何怡华教授回到了本次采访的核心话题上,她接着说:“就临床上来讲,截至目前,胎儿心脏超声仍是产前胎儿心脏畸形检查唯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但由于此项技术国内开展得较晚,诊断水平参次不齐,医疗资源严重不均衡,同时产前心脏畸形诊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急需解决高发、高危的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合理围产期管理和生后危险评估。因此,有关这一领域的诸多问题,需要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坐在一起,集中研讨……”

就在何怡华教授所说的上述背景下,去年10月27日至28日,2012年胎儿超声心动图国际研讨会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召开了,何怡华出任大会主席。

据何怡华教授回忆:“那次会议主要包括四个主题:专家讲座,胎儿超声心动图远程会诊,胎儿超声心动图影像、临床共同决策以及胎儿心脏病疑难病例讨论。当时,大会设了一个主会场、两个分会场,参会人员达到了400余人……”

何怡华教授进一步介绍说:“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胎儿心脏中心,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介入治疗、病因学研究等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因此,在那次会议上,大会邀请了来自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胎儿心脏中心主任JackRychik教授和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胎儿心脏中心影像检查主任田志云教授。他们对‘双胎输血综合征的心血管表现’‘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超声诊断要点’等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对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一一作出解答。同时,国内如李治安教授、刘静教授、周启昌教授、赵博文教授、董凤群教授、吴青青教授、谢红宁教授和我本人等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也就‘胎儿超声心动图发展现状’‘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漏诊误诊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胎儿心脏超声规范化操作’‘定量分析在胎儿超声心动图中的价值’‘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预后评判的要点’‘胎儿心脏畸形相关的遗传综合征’‘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静脉系统异常的超声特点’等临床热点问题,把多年来获得的学术见解和临床经验,和与参会代表做了广泛的交流和分享。此外,在10月27日,李治安教授、陈敏华教授和我以及Ge公司经理,还了胎儿心脏超声远程医疗系统。在会上,由我详细介绍了胎儿心脏超声远程会诊意义及具体实施方案……”

何怡华教授继续介绍说,在那次学术盛会上,她供职的安贞医院的张烨、谷孝艳、韩建成、刘晓伟等该院超声科的青年骨干还在会上就“远程会诊及数字会诊图像采集要点”“胎儿锥干系统疾病的三维超声现象”“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胎儿期血流动力学的检测要点”“胎儿心脏功能的超声检测”等临床热点问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裴金凤、栾殊荣、孙琳、张烨、古孝艳、韩建成、刘晓伟、陈倬、陈娇阳等还对一些罕见类型、特殊类型胎儿心脏畸形进行了汇报,并与参会专家、同道们一起,对这些不常见疾病作了讨论分析。

一体化管理,

先天性心脏病的二级预防措施

在采访中,何怡华教授还介绍说:“原国家卫生部的《2012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指出:出生缺陷是目前婴儿死亡的第一原因,且先天性心脏病居出生缺陷之首,达到40%;出生缺陷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为多指、唇裂,但多指、唇裂的致死和致残率,远低于先天性心脏病。其关键原因是由于环境和社会因素增多、有害物质暴露增加、高龄产妇逐年增加等造成的。”

何怡华教授进一步诠释说:“令人忧虑的是,这几年,先心病的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由1996年的第5位上升为2005年的第一位并保持至今;2011年发病率甚至是2000年的4倍,仍然居常见23种新生儿先天性出生缺陷之首。因此,产前胎儿心脏超声的诊断意义重大。因为它可以使先心病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准备、早处理,有效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出生率,改善预后。因为在现实中,一方面随着生后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进展,儿科心脏内外科发现,许多严重的、复杂的先心病患儿由于诊断延迟,致使患儿被收住到医院时已是垂危状态,大多失去了宝贵的手术时机而死亡,一周内死亡率占70%。所以对这些患儿产前早期明确诊断,不仅有利于产后正确的治疗,最主要的是可以指导合理的转运及早的救治,可以挽救这部分患儿的生命,并且对一部分病例早期的介入治疗,能够明显地改善预后;甚至国外学者已经将这种治疗引用在了胎儿期,用来逆转类似左心发育不良等致死性先天性心脏病。另一方面,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对于一个家庭和个体及社会的痛苦和负担不言而喻。如果能够在产前做到关乎其预后的危险分层诊断,那么孕妇及家庭便可以自己决定是不是继续妊娠。在我国优生优育的国策影响下及我国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更多的家庭当得知孩子是复杂的、治疗效果不好的先天性心脏病时,多数会选择中止妊娠。这样既减轻了家庭负担,又减轻了社会负担,也降低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出生率,从一方面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

何怡华教授认为:“在现实中,大部分先心病患儿往往在等待治疗过程中死亡,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因而先天性心脏病的二级预防——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整个先心病三级防治的关键点和重点。然而,胎儿心脏超声在国内起步相对较晚,胎儿心脏检查的专项检查操作流程和诊断规范没有推广,没有建立有效的标本和数据库,没有成熟的网络系统保证产前、围产期、产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得到‘一条龙’的医疗服务,没有建立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模式,没有在胎儿期对于致死性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学研究。这些现状严重影响了先天性心脏病的三级防治,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何怡华教授提出:“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在产前筛查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先天性心脏病在出生缺陷中居第一位;另一方面,其检查技术及专业性强,在产前筛查的基础上,需要一支专业队伍对这部分‘胎儿心脏病患者’进行产前细化分层诊断、预后咨询、围产期合理管理、新生儿及时的转运及救治、择期手术方案和时机的制定;而我国在很多医院及国家政策上并没有规范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筛查以外的诊断、会诊及产前产后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但在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保健司主办的产前诊断专家研讨会上,专家及卫生计生委领导也特意强调针对高发高致死的先天性心脏病应从纵向单病种在产前筛查、诊断、会诊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推动和支持。”

何怡华教授接着介绍说:“2007年,我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脏中心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我从美国学习回国后,在安贞医院心脏超声二部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在相应基金资助下,首先在国内建立了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科技部‘十二五’项目支撑、科技部‘惠民计划’支撑,将这种模式和技术推广到部分省市、尤其是边远省市,为最需要的地区患者提供了优良的医疗技术及医疗服务模式。通过产前产后的‘一体化’服务模式,解决了急症患儿的‘看病难’问题,避免了痛失治疗时机的遗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胎儿心脏畸形超声影像数据完整的临床、影像数据及样品库,为致死性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即便如此,何怡华教授仍认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首先是政策上落到实处的监管和推动,使得合理的医疗模式得以实施和推广,其次产前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健康教育及筛查意义及孕妇心理关怀等,都需要医务工作者和政府作出努力,先天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统计和研究也是政府作出相关政策的基础资料。这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最终提高人口素质!”

春华秋实:

“最为实用有效的学科著作”

2013年8月,由何怡华教授主编的《胎儿超声心动图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据记者了解,这本著作共分40章,共20余万字,并附有“远程会诊操作规范构想”和“孕20-34周胎儿心脏超声正常参考值”此两份极有价值的资料,几乎涵盖了胎儿心脏疾病的各个病种,从胚胎发育、病理分型、易患因素、超声表现、超声诊断、心儿科预后咨询、病理诊断、生后随诊、超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特点,其中不乏罕见病例。同时由于胎儿心脏细小,复杂畸形的解剖结构静态显示没有动态清晰,本书每例在配有静态图像的同时,还配有相应动态图像。该书出版后,迅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并被誉为“目前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与诊断的影像学领域,最为实用有效的胎儿超声心动图著作”。

谈及这部专著,何怡华首先介绍了这本著作的编写背景:“多年以来,我带领的团队在李治安教授的推动下,在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刘迎龙教授团队、妇产科张军团队、病理科陈东团队及心肺血管疾病杜杰团队的密切协作下,在兄弟医院友好合作下,积极开展了胎儿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三级防治中的工作,积累了大量阳性病例,建立了超声影像数据库、尸检病理解剖及生物标本库、易患因素临床随访治疗资料库,并以先天性心脏病二级预防——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专项检查为纽带,与心儿科妇产科建立了绿色通道,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围产期管理及生后救治提供了保障;同时一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只有依赖胎儿期的特殊血液循环通路才能存活,新生儿、婴幼儿及成人期很难捕捉,所以在胎儿期对这部份复杂致死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对于预防、早期发现的对个体家庭伤害最大的先天性心脏病,给胎儿心脏病患者家属一个早期决策的依据和机会,为一级预防研究提供数据。鉴于工作及科研中积累的一些阳性病例及体会愿与大家分享,共同开展和推动胎儿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胎儿心脏病患者受益,让更多的家庭免于痛苦,我们编写了这部《胎儿超声心动图学》。我们希望和大家共同分享、共同进步,并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另据记者了解,国际心血管超声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超声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超声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治安教授在为这部学术著作所写的《序言》中认为:“……她是一位工作忘我,有激情、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好医生。寄望她能把这项工作有声有色地做起来,能在国内有影响力,能与国际接轨。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她不仅自己刻苦钻研业务,还言传身教带领科内10余名年轻的医生和研究生,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无私地培养和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团队……几年来,她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胎儿心脏超声在安贞医院的开展既紧密服务于临床,又统领科学研究的前沿。她们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病例和超声影像资料,扎实地开展了多项国内外领先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历经几年的临床与科研资料的积累和沉淀,何怡华教授及其团队编撰出版了《胎儿超声心动图学》一书。她们的写作态度极其认真,每个章节都反复讨论切磋,每个病例都做到细致精准……喜见破茧化蝶,她们收获了,她们成熟了,祝愿并期望她们明天会更好。”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胎儿心脏中心影像部主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在美国从事胎儿心脏诊断20余年,长期从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和胎儿宫内手术治疗的心脏监护工作的美籍华裔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专家田志云获悉《胎儿超声心动图学》出版,从美国费城发来了热情洋溢的寄语:“……何怡华医生及其带领下的安贞医院团队在国内借助医院优势,在原有的新生儿先天性疾病诊断的基础上,率先努力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为中心,构建了多学科协作的服务模式,相信在国内进行这种尝试一定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何怡华医生所带领的团队不仅具备国内医生精湛的操作技能,同时针对其发病机理努力进行遗传学基础方面的积极探索,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总结,近几年也经常在国际会议上与知名专家同台发言,让同行了解到中国所做的工作。同时她所承担的与费城儿童医院的国际合作项目,不仅旨在建立两个科室之间的网络会诊合作,而且使得双方的资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国内先天性心脏病产前防治工作……相信这本图文并茂、凝聚了安贞医院团队经验和辛苦努力的图书一定会让大家受益。”

而何怡华教授则感慨地说:“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张宏家院长对先天性心脏病防治工作的支持,特别感谢李治安教授对胎儿超声心动图这项工作的推动和支持。但是,我国由于患儿绝对数量多、地域广阔、医疗资源不均衡等因素,中国还有相当多的区域和医院没有掌握甚至是开展胎儿超声心动图的项目和技术。胎儿心脏超声的技术普及规范和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仍然要继续努力……”

超声诊断学专业篇9

关键词:阑尾炎;鉴别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

阑尾炎是青壮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具有发病快、急的特点[1]。及时诊断和治疗阑尾炎是避免延误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举措。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多普勒彩超在诊断阑尾炎中的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148例疑似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对照分析患者的术后病理与其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征。其中男90例,女58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6.5士3.2)岁,病程3h-4d,平均病程(8±6.2)h。其中87例患者出现持续性下腹疼痛,30例患者出现手指按压右下腹疼痛感,15例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升高,有16例患者触及包块。

1.2检查方法

本院仪器采用型号为eUB6000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使用高频7.5mHz线阵探头和低频3.5mHz凸阵探头。所有对象均在检查前保留小便以保证膀胱充盈。取平卧位,用腹部探头对患者进行常规腹腔扫查,之后采用高频探头对其右下腹进行逐级、全方位、加压扫查,主要扫查部位为感觉明显疼痛位置以及右下腹麦氏点部位。通过探查可见其阑尾周围的组织状态、管壁以及阑尾的形态。对所有直接或间接的声像图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尤其要重点观察阑尾形态的大小、阑尾腔内回声、阑尾周围肠管是否扩张以及腹腔积液等情况[2],并详细记录。

1.3观察指标及数据处理:观察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3]。准确性:(阑尾炎诊断阳性相符例数+诊断阴性相符例数)/总例数×100%;灵敏度:诊断阳性相符例数/病理检查阳性例数×100%;特异度:诊断阴性相符例数/病理检查阴性例数×100%。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

2结果

2.1病理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4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阑尾炎阳性110例,阴性3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阑尾炎诊断的敏感度为92.73%,特异度为89.47%,诊断准确性91.89%,见表1。

表1病理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照

2.2手术病理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阑尾炎分型结果:148例患者经病理诊断为阑尾炎的患者有110例,超声检查诊断出89例,诊断符合率为80.91%。其中阑尾脓肿患者3例,超声检查诊断出3例,诊断符合率为100%;坏疽性阑尾炎12例,超声诊断出12例,诊断符合率为100%;化脓性阑尾炎患者37例,超声检查诊断出33例,诊断符合率为89.19%;单纯性阑尾炎患者58例,超声检查诊断出41例,诊断符合率为70.69%,详见表2。

表2病理检查与超声检查阑尾炎分型结果

3讨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检查中应用较多的技术,该技术采用低频探头和高频探头,低频探头具有探测深度较深的特点,能弥补探测深度不够的高频探头的缺点,并发挥高频探头对阑尾炎患者阑尾壁显示清楚的优点,能够清晰显示腔内以及阑尾壁各层的变化情况,从而显著提高其对阑尾炎的显示效果和诊断率[4]。

从阑尾炎的病理基础来看,因为阑尾的解剖学位链很深,管径比较细,而且复杂多变,因此,在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时,很容易受肠内气体的干扰而无法显示正常阑尾[5]。而当阑尾发生炎症时,其局部就会出现肿胀增粗,这时其在超声声像上会有相对应的形态学改变。一般在阑尾炎初发时或采用抗生素药物后,阑尾肿胀程度会比较轻,这时在超声图像上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异常表现。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通过超声检查漏诊的患者主要集中在单纯性阑尾炎中,在110例病理检查为阑尾炎的患者中,超声检查诊断出89例,漏诊21例,漏诊率为19.09%。我们认为本研究中漏诊的主要原因是该部分患者行超声检查时其病情尚处于病变早期,其局部的肿胀不严重,而且受肠内容物和肠管胀气的干扰很大,加之阑尾位置较深且多变,导致超声检查时其形态学改变不明显或显示不清楚,最终导致漏诊。同时,笔者通过本研究发现,使用高频探头超声检查,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的阑尾局部及其内部结构的变化图像,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多让患者进行变动、对其腹部加压也均能显著提高影像的质量,从而提高诊断率。

本研究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不同时期的阑尾炎有各自的特点:早期时阑尾呈正常形态,局部有轻度肿胀,壁层次清楚,呈低回声-高回声或单纯性高回声;同时,粘膜层增粗、增厚,并见少量液性暗区,测量其平均横径,均>6mm,行局部加压形态改变尚不明显。化脓性阑尾炎会累及阑尾壁各层,有患者会形成局部小脓肿,出现脓性渗出液残留物,声像表现为局部阑尾明显增粗,阑尾末端增粗严重,横径>10mm,其形态尚可,阑尾壁层次模糊,出现毛糙粘膜,回声中断,同时,出现较多的液性暗区,有患者会出现浆膜层外低回声带。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此期阑尾炎的诊断率较高,本研究诊断率为89.19%。病变进一步发展后,阑尾管壁会出现缺血坏死性的形态改变,多发生穿孔,同时伴有炎性渗出,该时期患者会并发弥漫性腹膜炎,从而出现肠麻痹、腹腔积液等征象。此期阑尾炎通过超声检查的诊断率亦较高,本研究诊断率为70.69%。此外,病程较长阑尾炎患者中,部分患者的阑尾出现周围脓肿现象,该情况的声像表现是其形态不规则、混合性回声光团、见积气、积液、粪石等回声、边界清楚且回声分布不均[6]。

综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阑尾炎的诊断中的敏感度为92.73%,特异度为89.47%,诊断准确性91.89%,同时,阑尾炎在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上,与患者阑尾炎所处时期有密切关系,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但能提高阑尾炎的诊断率,而且能对阑尾炎的病理分型提供可靠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卫国.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61-62.

[2]余华,田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急性阑尾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1,20(1):58―59.

[3]陈刚.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3):255-256.

[4]贵传玲.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影像学诊断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265.

超声诊断学专业篇10

  超声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1

  人生尚有梦,勤学日不辍。临床如履冰,求索无寒暑。“几度风雨,几度春秋”,19xx年至今一直在中医院工作。从xx年临床科室转入超声科至今,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现申报晋升为副主任医师,自任职以来个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

  认真学习贯彻十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积极适应卫生改革、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加强爱岗敬业教育,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足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得到领导及大家的好评。

  二、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履行职责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工作时间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技能比赛活动,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查看订阅的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卫生知识,即时写下了相关的读书笔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

  根据上级下乡巡回医疗的工作要求,认真完成下乡任务,每年为乡镇居民免费健康查体1千余人次,为家庭贫困的乡镇居民提供了有病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的机会,有力保障了乡镇贫困居民的身体健康。

  对患者,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患者态度和蔼可亲,认真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尤其是彩超室,有时由于患者太多,且许多患者必须反复看,这就给一些新来的患者造成误会,认为是插空,夹塞了,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都能耐心地跟患者解释,沟通,及时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

  b超室在做许多早孕及婚检的患者时,需要憋足尿才能检查,这也造成了许多人的不理解,大家要费许多口舌跟患者作解释,保证了工作能顺利开展下去。在工作中,科室同志能做到认真仔细,不放过一处疑问,能够加强自己的业务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学习,遇到疑难病例能主动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讨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技术能力,把事故,差错尽可能地降到最低,从而树立了中医院超声科在社会上的良好信誉。

  三、发挥专科特长,拓展业务,创新医疗服务

  积极配合各科室开展了一系列较有特色的诊疗项目,受到院领导和病人的一致好评。数篇,获得科研成果奖,促进了我科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在工作中,本人深切体会到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订阅大量业务杂志,书刊学习了解超声新进展,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并且经常参加学术活动,听取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还经常到上级医院学习新技术,从而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理论技术指导工作。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医院要求,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指标和计划,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工作一丝不苟,在最大程度是避免误诊误治。自任职以来能独立完成病人腹部,心脏,小器官及血管等疑难病人的诊断。在工作期间,同时注重临床科研工作,参加了(温阳益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新科研项目研究工作等,获得xx省科技成果及十堰市科学技术成果。在中华超声医学杂志及xx医学院报4篇,注重科室人才培养,积极指导下一级医师来我科学习。

  工作20余年来,体会最深的是在工作中,始终要配合医院领导完成各项任务,在xx年xx市中医院创二甲中医院中,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材料,使中医院以创促优质服务,以创促质量提高,以创促变,使超声科医疗,服务,诊疗环境出现了质的跨越,也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审验收。综上所述,本人从任职年限、政治表现、思想道德、业务技术、科研能力等方面已经具备了晋升副主任医师资格,评聘后,本人将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超声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超声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2

  超声科,王xx,女1975年7月24日生,1995年7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现在xx市中医院超声科工作。

  人生尚有梦,勤学日不辍。临床如履冰,求索无寒暑。“几度风雨,几度春秋”,1995年至今一直在中医院工作。从2005年临床科室转入超声科至今,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现申报晋升为副主任医师,自任职以来个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积极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积极适应卫生改革、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加强爱岗敬业教育,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足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得到领导及大家的好评。

  二、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履行职责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工作时间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

  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技能比赛活动,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查看订阅的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卫生知识,即时写下了相关的读书笔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根据上级下乡巡回医疗的工作要求,认真完成下乡任务,每年为乡镇居民免费健康查体1千余人次,为家庭贫困的乡镇居民提供了有病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的机会,有力保障了乡镇贫困居民的身体健康。

  对患者,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患者态度和蔼可亲,认真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尤其是彩超室,有时由于患者太多,且许多患者必须反复看,这就给一些新来的患者造成误会,认为是插空,夹塞了,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都能耐心地跟患者解释,沟通,及时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

  B超室在做许多早孕及婚检的患者时,需要憋足尿才能检查,这也造成了许多人的不理解,大家要费许多口舌跟患者作解释,保证了工作能顺利开展下去。在工作中,科室同志能做到认真仔细,不放过一处疑问,能够加强自己的业务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学习,遇到疑难病例能主动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讨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技术能力,把事故,差错尽可能地降到最低,从而树立了中医院超声科在社会上的良好信誉。

  三、发挥专科特长,拓展业务,创新医疗服务积极配合各科室开展了一系列较有特色的诊疗项目,受到院领导和病人的一致好评

  数篇,获得科研成果奖,促进了我科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在工作中,本人深切体会到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订阅大量业务杂志,书刊学习了解超声新进展,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并且经常参加学术活动,听取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还经常到上级医院学习新技术,从而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理论技术指导工作。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医院要求,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指标和计划,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工作一丝不苟,在最大程度是避免误诊误治。自任职以来能独立完成病人腹部,心脏,小器官及血管等疑难病人的诊断。

  在工作期间,同时注重临床科研工作,参加了(温阳益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新科研项目研究工作等,获得xx省科技成果及十堰市科学技术成果。在中华超声医学杂志及xx医学院报4篇,注重科室人才培养,积极指导下一级医师来我科学习。工作20余年来,体会最深的是在工作中,始终要配合医院领导完成各项任务,在2013年xx市中医院创二甲中医院中,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材料,使中医院以创促优质服务,以创促质量提高,以创促变,使超声科医疗,服务,诊疗环境出现了质的跨越,也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审验收。

  综上所述,本人从任职年限、政治表现、思想道德、业务技术、科研能力等方面已经具备了晋升副主任医师资格,评聘后,本人将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超声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超声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3

  一、诊断思维的培养:3个月的时间,我分别在腹部超声、介入超声及门急诊超声学习和交流。带教的各位恩师孜孜不倦、渴求知识、充实自我的现象打动了我,激发了我不断上进的决心。华西超声科浓厚的学术氛围令我深感“学无止境”,更让我学会了全面考虑诊断疾病。因此,我特别注重各种资料的积累,学习各高年资医师独到的`诊断方法,培养自己的诊断悟性,锻炼自己的诊断能力。

  二、各项专业技能的锻炼:理论联系实际。进修期间,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结合自身学习,注意在以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报告书写不规范之处,注意多积累病例,坚持随访(积极参加每周病历讨论),目前,我进一步熟悉并掌握了对腹部、浅表器官(乳腺、阴囊、甲状腺、眼球、肌骨等)、小儿超声及外周血管常见多发疾病的超声诊断及操作规范;对超声造影、弹性成像、介入超声诊断等新技术有了进一步了解;各项超声技能得到了充分认识。

  三、1、服务理念:“微笑待人、认真操作、严格报告、责任到己”。2、管理理念和质量控制:

  (1)制度健全:科室一定要有统一诊疗制度,最好成文到台账。

  (2)操作规范: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执行,配备各相关成文规范书籍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