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民俗文化展示设计案例十篇民俗文化展示设计案例十篇

民俗文化展示设计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3:07

民俗文化展示设计案例篇1

[关键词]:民俗文化艺术设计文化运用

一、民俗文化在构思方面的运用

民俗文化是由历史的艺术表达形式发展而来,具有代表性,设计正是对文化与鉴赏的一种表达。将民俗文化应用在设计方面,可以将抽象的文化理念变得具体,寄托于物件中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方式重点体现在设计构思方面,任何工艺品的设计首先都要确定一个主题,再借助设计对象将这一主题具象化。基于民俗文化进行的构思,主要针对色彩搭配与绘图形式来进行,不同地域的传统民俗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构思中要考虑区域环境特点。民俗文化自身具有浓郁的艺术色彩,与艺术设计相辅相成,在我国经典艺术设计中含有很多民族特色,如“福如东海”的艺术图案。艺术构思过程中设计师要考虑物品最终的观赏价值,还包括使用性能。礼物构思设计结合庆祝方向来进行,可以是历史典故,也可以是民俗特色装饰。民俗文化对色彩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构思时要结合整体图案来进行,单一的优化可能会造成艺术品最终的主题表现不明显,给观赏者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把握好这几方面的特点,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使民俗文化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二、民俗文化在图案、造型和文字方面的运用

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装造型,这正是民俗文化的一种体现。除此之外,服装中的图案也值得研究,对自然景观的表达是以刺绣形式进行的。陶瓷工艺品在我国古典民俗设计的代表,在其图案与内容上多数将神话为主体,所表达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不同年代生产的陶瓷工艺品在图案绘制上会有所不同,由此可见民俗文化也是有更新周期的。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民俗文化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又弘扬了传统民俗文化。但从书法上看就有多种书写形式,各民族也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都可以作为艺术的载体进行工艺品设计。构图与造型是紧密相连的,确定主旨后设计应一气呵成,即使是抽象派的艺术表达在内容上也要保持完整。民俗文化是否成功应用于设计,与设计师的个人经验相关。

首先,在图案和造型上,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仿古、与现代商品相结合、与西方风格相结、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等多个方面,并且,其主要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基础上,很好地提高了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水平,使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形态变得更加多样,在推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多元化发展上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在文字的运用上。我国自古以来,书法字体有草书、隶书、楷书、篆书等多种形态,使得民俗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不断运用具有独特的民俗气息。在某些情况下,书法艺术发挥着启迪和暗示等作用,可以给国人自豪感、亲切感。如在购买一件商品时,你的眼睛看到不同形态的书法,会深深感受到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商品富有民俗特色和古典韵味。目前,文字方面的运用主要是指画、书、印等几种,在传递我国民俗特色的过程中,可以与地方特产、特色相结合,在提高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效果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进行茶叶包装的设计时,将古代的画、书等与地方山水、风景相结合,不但可以突出茶叶的产地和名气,还能提高茶叶的档次和品味,最终达到提高茶叶销售效益的目的。

三、民俗文化在色彩、材料方面的运用

工艺品设计所选择的材料决定了色彩的运用范围,民俗文化中多使用天然材料制造。例如,木质材料等。这样所制作的艺术品更为自然,但却限制了涂漆的形式,同样以木质材料为例,使用年限久远表面的颜料很容易掉落,木材也有不同程度的腐烂。现代艺术设计中可以对材料进行更换,既能提升使用性能,在色彩表达上也更生动逼真,下面将对民俗文化设计中的色彩选择方式进行介绍。首先,比较鲜艳的颜色,如大红、大紫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感染作用;其次,材料本身的颜色,具有古朴、简洁和自然等特点,如藤椅、木地板等。在材料运用上,主要是提倡自然美和原生态。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各种材料都可以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资源,如土布、树叶、竹子、花藤等,在充分利用他们的色泽、形态、文理等的过程中,人们的心情、心态和思想都会得到熏陶,最终达到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

四、小结

民俗文化的不断运用,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不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不仅可以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提供各种资源,还能提高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整体效果,并且在推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现代化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民俗文化展示设计案例篇2

[关键词]民俗文化包装设计传承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0.042

现代包装设计是一门以文化为本位,以生活为基础,以现代为导向的设计学科,所以我们应把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来对待。包装设计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必然要反映不同民族的心理特征,同时将这种民族性格和文化观念表现在设计及创造活动中。如德国人的严谨理性,英国人的刻板守旧,法国人的浪漫情怀,日本人的细腻灵巧,韩国人的奋发图强,中国人则追求和谐、喜庆、圆满、吉祥,这些都是各民族性格和文化观念的表露。

一、民俗与文化

包装设计是商业的艺术,同时也是民俗文化的艺术,包装设计与民俗文化息息相关。民俗又称风俗,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定人群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发展形成的生活习惯。风俗总是随着生活而存在,人类文化有多久,风俗就有多久,风俗习惯是民族识别的重要标志。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价值观、道德伦理、法律、知识、科学、美术、艺术、风尚习俗等。

民俗文化是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由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及政治因素不同,长期以来逐渐形成各民族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特色。民俗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时代的发展对立统一,同时也在自身不断的更新与发展,包装设计文化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与民族文化的各个时展是叠合的、统一的,展现民族风格的包装设计,促进了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完善,推动了国际文化的交流。

二、民俗文化特征在包装设计构成要素中的体现

民俗文化特征对产品包装设计的影响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图形、字体、色彩、材料、形体结构等多种要素上。

1、包装图形的民俗文化性

21世纪是“读图时代”,图形作为视觉要素的表现形式,既有感性的视觉形象,又有可观的内容,图形语言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迅速准确地传达出来的视觉信息。优秀的包装设计图形不仅是对产品本身的广告宣传,而且在体现民族风格上也起着潜移默化的设计艺术效果。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美好生活,寓意吉祥如意的图案,巧妙的运用了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等,应用象征、比拟、谐音、借喻、双关等手法,创造出多种多样体现吉祥寓意的图形图案。这些图形图案已普及于民俗习惯中,使人们一看就懂。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包装设计中常用的有福、禄、寿、梅、兰、竹、菊、龙凤、麒麟、白鹤、鸳鸯、喜鹊、荷花、门神画、京剧脸谱、剪纸、皮影、木版年画、蜡染艺术等等,体现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时代感和浓厚的传统特色,增加了商品包装的文化情调。

2、包装字体的民俗文化性

文字是传达信息的最直接和有效的媒介,有时包装设计可以没有图形形象,但是不可以没有文字。许多优秀的包装设计都十分注意文字形象设计,甚至完全是以文字来装潢画面的。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以文字的象形为主来塑造品牌风格的设计作品屡见不鲜,表现出简洁、清新、典雅并富有现代文化气息,广受消费者的青睐。我国汉字有悠久的历史,字体造型极富变化,篆书的古朴高雅,隶书的整体统一、生动端庄,草书的挥洒豪放、变幻莫测,黑体的醒目和力度,只要在包装设计中应用恰当,不仅体现产品文化价值,而且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例如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用各种书法或变体形式组成“百福”、“百禄”、“百寿”、“百喜”图,应用在包装设计中表达人们美好的情感与愿望,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相应相声、耐人回味。日本传统商品包装设计上使用书法字体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根据商品的特性设计书法字体造型,形式感强,字体风格多样,把商品特色和设计较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欧美国家包装设计中我们还常见拉丁文字同样也利用传统手写体表现产品的文化特色。

3、包装色彩的民俗文化性

色彩作为一种设计语言,在包装设计领域中最具视觉冲击力,设计中要求醒目、对比强烈,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来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销售。民俗色彩也可以从民间色中去学习,有年画、剪纸、皮影、彩塑、刺绣等等,民间艺诀“红红绿绿,图个吉利”体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特征。民间色彩既原始又现代,极具创造性。例如民间年画色彩单纯、明丽,纯色使用较多;民间剪纸艺术用色大胆、刺激、浓烈、情感传达直观朴素;玩具彩塑,多采用红、黄、蓝等原色,黑与白极色或紫、绿、橙间色,显示色彩独有的强烈和刺激性。中国现代包装设计绝不能忽视民间色彩的审美追求,它们丰富、刺激、充满活力,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各国家、各民族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教育、以及自然环境和传统习惯的不同,表现在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也是不相同的,对色彩也会各有偏爱。如红、黄、绿、金色是象征吉利喜庆的色彩,在中国和东方民族中红色象征着喜庆、热烈、积极向上、团圆、甚至忠贞,是传统的节日色彩;绿色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里是最受欢迎的颜色,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的象征;在墨西哥,人们广泛使用代表国家色的红、白、绿三色;巴拉圭普遍爱好明朗的色彩;巴西人认为紫色表示悲哀,黄色表示绝望,紫黄两色配在一起会引起噩兆;在委内瑞拉,红色、绿色、茶色、白色、黑色分别代表国内五大政党,一般商品包装不用上述五种颜色。

民俗文化展示设计案例篇3

1.剪纸艺术的线条特点与服装设计中国风的体现

剪纸艺术由于其主要技法是通过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出或刻出各种图案,因此,它所形成的阳纹剪纸是必须线线相连,而阴纹剪纸则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幅作品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这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服装设计而言,将纸视成布,在布上形成这种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形成一种与其他镂空面料完全不一样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独以线条为主的艺术表达语言,且丝丝相连、丝丝相隔、细腻轻盈,极具浓厚的中国剪纸风情。如在“ShiatzyChen2013春夏会--玩转中国剪纸艺术”中,《不断》系列就以中国传统艺术“剪纸”为题,用其万连不断的独特技术及线条语言演绎着剪纸与服装的完美结合,展现了十足的中国风情。

2.剪纸艺术的构图特色与服装设计中国风的体现

剪纸不同于其他民俗技艺,它很难表现三维空间、视关系等,因此对于画面中出现的场景及形象都采用组合的手法,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有自己独特之处。有趣的是剪纸既是表现在平面上,但却能突显一定的空间关系,这与其简洁、夸张、概括的物象造型有关,同时又运用图案形式美法则,作对称、均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常有层层叠高及隔物换景的构图效果。在表现中国风的服装设计中,可以尝试将剪纸的构图形式运用在服饰图案设计中,在服装上设计出剪纸艺术特有的平面化的层层垒高的构图效果以及只有在民间剪纸中才能一睹的单纯、夸张的图案造型,可以给服装设计整体上带来浓厚的中国民间剪纸的味道。另外,也可以利用服装穿在人体上的三维特性,将剪纸的平面性与服装的立体性相结合,创造出不一样的剪纸结构的服装设计。

3.剪纸艺术的民俗题材与服装设计中国风的体现

剪纸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它所展现出来的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摸索、研究的艺术成果,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及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民俗风韵及文化底蕴,是各个时代中国民俗生活及社会背景的写照。民族的既是世界的,而民族文化离不开民俗文化,民族情感是在普通大众日常生活和劳作中日积月累出来的,因此民俗题材的演绎对设计师来说是个非常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而剪纸艺术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具有鲜明中国情怀的民俗文化,其虽为纸上文化,但设计师们可以将其延伸成布上文化,借鉴剪纸艺术对民间的传统风俗或历史事件的表现,拓展服装设计题材的深度和广度,体现中国风情的民俗文化。

二、结语

民俗文化展示设计案例篇4

一、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民俗活动内容

选择适合在幼儿园开展的民俗活动内容是开展艺术课程的首要任务。教师要精心筛选出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反映生活的、具有民族特点又适合幼儿学习的民俗内容作为活动素材,并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

1.“云和板龙”

正月舞龙是云和民俗活动的一大亮点,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云和的“龙”和其他许多地方的“布龙”不同,不是用布制作的,而是用板凳、竹篾、纸等材料制作成的板凳龙,分“纸板凳龙”和“插花板龙”两种。

2.“舞狮”

云和正月的民俗节目还有“舞狮”,用意是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狮子通常由两人合作表演,一人站立舞狮头,另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

3.包山花鼓戏

云和包山花鼓戏是在安徽“凤阳花鼓”的基础上,经历代艺人的嫁接创新衍变而来的,是一种介于民间歌舞、曲艺和小戏之间的艺术形式,自成一体,长期以来在浙南山区一带享有盛名。

二、根据选择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

1.设计和创新民俗艺术活动课程。

以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为目标,根据选定的民俗内容设计活动课程,注意开发同一民俗内容的教育价值,将某个民俗内容作为系列活动,采取纵向螺旋式的教学形式,加强各教学活动的纵向联系,让幼儿循序渐进地了解、学习某种民俗艺术形式的操作过程并尝试创作作品。如以“云和板龙”为主要内容的大班主题活动,有音乐、舞蹈动作、道具、服装等多种艺术元素,教师可以根据以上内容,设计以下活动课程:说唱欣赏“美丽的龙传说”、绘画活动“画龙”、手工活动“制作龙头”、舞蹈活动“舞龙”。幼儿通过亲手操作、亲历创作作品的方式感知、理解、体验,从中丰富“云和板龙”的相关经验。

有些民俗活动随意性较为突出。如包山花鼓戏是云和的人民群众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主要依靠口传心授,民间相传,这不仅给我们搜集整理民俗艺术作品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民俗艺术作品本身内在的构成也往往变化无常。花鼓戏音乐中的唱腔音域跨度大、舞蹈动作难度大,幼儿难以掌握,这给教师编排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方案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只有创新和改编花鼓戏中的内容和戏词,把花鼓戏中的方言改成普通话,才能让幼儿听懂并易学。

2.设置特色民俗艺术活动区域

设置特色民俗艺术活动区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创设的活动区有美术区、音乐区、表演区。在投放材料时,我们既考虑到民间艺术特色,又考虑到本园的特色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美术区,我们投放了颜料、画笔、木棍、彩色纸、彩带、碎布头等材料,让幼儿通过画、剪、贴等进行简单的工艺操作,在这里,幼儿已渐渐流露出对民俗活动的迷恋,并尽情地享受民俗艺术美的熏陶。在音乐区和表演区,我们摆放了锣、鼓、服装、扇子等道具,播放民乐,引导幼儿大胆运用道具进行表演。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动手尝试,加强观察指导。丰富的材料和开放、自由的活动环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学习和参与的机会。

3.创设富有民俗气息的艺术环境

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民俗艺术中的美,我们为幼儿创设富有民俗艺术特色的视觉空间环境,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加强幼儿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如利用走廊楼梯等墙面或过道展示师生艺术作品、民俗艺术介绍、园内民俗艺术活动剪影等;各班富有特色的民俗艺术区域设置和园内民俗艺术专用室的开辟为幼儿提供了更广的学习空间;在活动室的墙壁上装饰五彩缤纷、形态万千的各种龙和狮子形象,在墙柱上挂了龙头、灯笼等,让幼儿在环境中对民俗艺术增强了认识,增加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4.全园性亲子民俗艺术活动展示

民俗艺术活动展示可以作为幼儿园特色传统项目,如元宵舞龙节、亲子小戏院。家长和幼儿身穿绚丽多彩的服装,用自己亲手制作的“板龙”“狮子”进行舞龙舞狮表演,唱包山花鼓戏、做游戏等,共同享受着民俗艺术活动带来的快乐。

5.收集民俗活动设计方案和案例

民俗文化展示设计案例篇5

【关键词】吉祥图案;平面设计;表现

吉样图案是古人在理想主义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来表现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表达趋吉避凶的内涵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它以特有的艺术风格和民族语言,传递着人们美好的良愿。研究吉祥图案

的文化内涵与表现特征,目的就是研究其“意”与“形”。研究一种在变化发展中符合中国与世界审美需求的意、形组成形式。

一、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是对吉祥图案特征的高度概括。吉样图案中形式美与深层意念相结合的表现方式为设计师提供了设计灵感。它于表层意义之外,还在深层隐含着另一些寓意,恰当灵活运用,使人有奥妙无穷之感。这里所说的两层意思虽不是完全相同的一样事物,但大都是表层事物象征里层事物或理想意识,这个原则正好与设计的实质不谋而合。设计是一种整体化、系统化的创作行为,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思想与美的设计形式相结合的实现过程,而民间吉祥文化的特殊图案形式可以说造就了中国古代的实用设计体系,是经过提炼的,大众普遍接受的,承载着一定情感内容的图形符号。www.133229.Com吉祥图案所传达的内容和构成这些内容的意象无一不来自大众的生活,它的存在与社会普遍流行的风俗和信仰有关,不取决于某一个人的喜好,它来源于大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着相当稳定的受众性,其设计图案的象征性为公众所周知。由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普遍性,把它合理的运用于设计中,无疑会增强说服力和表现力。

二、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

吉祥图案是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图符等进行设计造型而形成的。它以民间传说及神话故事为背景,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谐音等手法.构成了“一句吉语一图案”的表达形式,赋予其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着人们企盼幸福、长寿、喜庆等美好愿望。因此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表现手法很多。吉祥图案主要通过象征、谐音、比喻等表寓意手法来表现内容,如牡丹象征富贵,石榴象征多子,仙鹤、松树、灵芝喻意长寿,龙凤、麒麟代表祥瑞,盘长、方胜象征绵延不断,如意代表可如人意。最具代表性的龙凤形象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物在不同朝代都有不同形态。谐音是以相近或相同的读音代表某些吉利祥瑞的含义,如以“蝙蝠”谐音“福”,五只蝙蝠与寿桃,寓意“五福捧寿”;以“莲”谐音“连”,以“鱼”谐音“余”,画莲花、鲤鱼,寓意“连年有余”。其它像“六(鹿)合(鹤)同春”、“吉(戟)庆(馨)有余”,“三阳(羊)开泰”等皆是谐音寓意手法来表现。

三、设计中吉祥图案的表现

在吉祥图案中,“意”是人们迷恋其“形”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的事物都一样地心存向往,因而传统图形蕴涵的吉祥意味,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雷圭元曾说过:“妙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是图案的规律之一,是中国传统图案自古以来的一种惯性用的表现手法,是装饰的需要。画之美,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图案之美在于具象与抽象之间。”[1]现在很多设计师都不同程度地利用民间吉祥图案作为创作素材,传统的视觉形象不时出现在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上面,这无疑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更合理地从博大精深的吉祥文化中吸取力量进行再创造。比如说,圆中有方的古代铜钱包含了丰富的设计理念和文化精神,蕴含着天圆地方、包罗万象、矛盾统一的中国哲学思想,设计师靳埭强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深刻的理解,选用天圆地方的中国铜钱的图形作为中国银行标志的造型,既符合了银行的商业属性,又从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引申出中国银行是面向全球的国际性大银行。中国联通的标志就是采用了源于佛教的“八吉祥”之一的“盘长”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本意来体现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的寓意。该标志造型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意,而造型中的十个空处则有圆圆满满和十全十美之意。无论从对称还是从奇偶来说,整个造型都洋溢着古老东方的吉祥意味。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设计中运用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是展示独特民族风格的重要手段。

雷圭元先生在《图案基础》一书中提到:“借鉴古人,借鉴外国,是提高自己图案创作水平的途径之一,要善于利用。”[2]例如日本,其设计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究其原因,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成功融合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特色以及兼容并蓄的设计理念是造就日本设计崛起的关键。作为平面设计的形式本身,图形化倾向一般比较明显,民间图案的应用,可在它们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观者可以从中领悟作品深层的民俗精神和民族特点。因此,在设计此类东西时,离不开对周围民俗精神的考查和认识,因为这些因素理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平面设计的内在支柱。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体现民俗观念是一种良好的创意设计方法,因为民俗观念本身与广大受众的交融性,将有助于设计为众多人所理解和接受。同时,设计中的民俗特征不应单单从造型的角度来理解,也应对其深层的民俗基因进行把握,这样设计出的作品才更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

四、结语

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断受到新科技与新观念的冲击而更新发展,它的内涵与精神是民族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3]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有着辉煌的历史,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装饰性,因造型简约、对比(下转第144页)(上接第143页)强烈、形状优美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应用。因此,它能够被开发成为中国平面设计可借鉴的资源宝库。在理解透、把握准基础上,通过对传统吉祥图案进行取“形”延“意”的再创造再设计,一方面使自己的传统文化能得到较好的继承和弘扬,另一方面,通过对西方现代设计的兼容并蓄的学习和模仿,逐渐形成具有自主特色的设计发展之路,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互借鉴、完美融合的民族特色才是我们所期望的。

参考文献

[1]徐静.浅谈图案在2008奥运景观雕塑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08(8),175

[2]雷圭元.图案基础[m].北京:中华书局,1974,lo

[3]杨小燕,冶建明.浅论中国传统图形艺术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6),12

民俗文化展示设计案例篇6

一、乡土案例教学目标整合

近些年,陕西袁家村在发展乡村旅游、壮大乡村经济、推动乡村现代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走出了一条面向市场需求,依靠乡村内在力量,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的成功道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结合地理核心素养对教学目标调整如下:

二、乡土地理案例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们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乡土地理案例——陕西礼泉袁家村,进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以任务驱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法,设计典型的、身边的案例,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提前下发“陕西礼泉袁家村旅游资源的评价”学案让学生查阅,有效地运用讨论法、案例探究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掌握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对区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提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的评价。(2)教学难点:旅游资源对区域的影响。4.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式教学法。5.教学过程环节一:视频图片导入,直扣主题导入语:袁家村,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没有名胜古迹和独特山水资源,十年前还是一个只有62户人家的小乡村,如今十年过去,却一跃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第一网红地,被称为“关中第一村”,获得“中国十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利用陕西袁家村特色乡村旅游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环节二:案例分析,合作探究学生阅读案例中的材料,思考相关问题,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案例1: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境内,地处关中平原腹地,距西安市60多公里,距咸阳市40多公里。号称“关中第一村”的袁家村主打关中民俗和美食文化,它虽只有62户,286人,却带动了三千多人就业,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集餐饮、零售、酒吧、住宿等多种产业,仅餐饮业的日营业额已超过200万元,一年加上其他收入,基本上超过10亿元。近年来,袁家村打造了以关中院子典型老宅为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住宿产品,但同时也存在游客在袁家村留宿较少的现象。简述游客在袁家村留宿较少的主要原因,并为当地吸引游客留宿袁家村提出合理建议。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材料,经过探究讨论后,展示讨论结果。主要原因:(1)袁家村距离西安市、咸阳市近,大部分游客在观光旅游结束后容易返回市区。(2)袁家村旅游主要以关中饮食和关中建筑为主,旅游项目相对单一,游客选择余地较少。合理建议:挖掘袁家村现有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建立各类文创基地(如美术写生基地等),开展深度体验游。充分利用袁家村周边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打造“唐昭陵+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拓展旅游农家乐等乡村休闲体验游,改善袁家村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等。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概括作答并点评,最后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掌握现实中存在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评价。设计意图:以陕西乡村旅游袁家村为例,引导学生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分析袁家村游客留宿较少的原因,同时学以致用为袁家村乡村旅游提出合理建议;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梳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案例2:袁家村自2007年始兴起旅游,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如今游客百万,资产已经过亿,2017年年接待游客量更是达到500万人次,被奉为乡村旅游黑马之典范。(1)说出2007年~2017年袁家村旅游人数变化的特点。(2)分析袁家村近年来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学生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后展示讨论结果。(1)袁家村旅游人数逐年增加。(2)袁家村乡村旅游资源的有利条件:①与咸阳市、西安市距离近,客源市场丰富。②通过关中乡土方式的重启,打造了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唤回了一代人的乡愁记忆,主打关中民俗和美食文化,吸引力较大。③高速公路、铁路、国道交通便利。④离唐太宗昭陵近,旅游资源分布较集中,集群状况好。袁家村乡村旅游资源的不利条件:①袁家村旅游资源类型相对单一,地域组合状况不佳。②袁家村旅游资源的非凡性不突出,游览价值不高。③袁家村为游客提供的服务,比如餐饮、住宿、购物、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地区的接待能力不强。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对具体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旅游规划与设计;通过对身边旅游业发展现状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材料一:袁家村通过打造以关中民俗和乡村生活为核心内容的关中印象体验地景区,形成村景合一、三产融合的乡村旅游商业模式。并逐步建成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的既有田园风光,又享时尚生活,既有现代气息,又有乡愁民俗,宜业宜居,开放多元的特色小镇。袁家村的发展就是陕西乡村旅游富民的一个窗口,乡村旅游发展给当地农民带来的不光是家庭收入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文明程度的提升和文化生活的改变,思想观念的升华,生活面貌的改观以及幸福指数的提高。由此可见,完善的制度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保障。请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袁家村旅游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意义?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得出以下结论。有利方面:①袁家村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②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③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④促进历史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的保护,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⑤促进地区旅游区卫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不利方面:①旅游业的不稳定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②旅游业的发展会导致消费品价格的上涨。③给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④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设计意图:运用时事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热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分析地理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关心、了解国际和国内热点事件,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环节三:知识梳理,总结归纳教师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结合区域特征分析旅游资源的形成和保护,能够掌握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的影响。

三、教学实践与反思

民俗文化展示设计案例篇7

教材内容包括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民族平等的政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我国的民族状况,树立民族平等的观念,实现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自然环境对文化和风俗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设计思路

本节民俗风情部分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产生兴趣。教学设计以此为抓手,课前安排学生了解有关民族风情(服饰、舞蹈、音乐、民俗活动、民间故事)的资料,课堂分小组竞赛回答问题。

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语言,形象展示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安排案例讨论,帮助学生摒弃错误观念,学会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树立民族平等的观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我国的民族构成与分布状况,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理解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查阅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图文资料,培养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读图分析我国的民族分布状况,培养地理图表的阅读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竞赛式学习,培养合作的能力、竞争的意识;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树立民族平等、各民族和谐相处的意识;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课程标准要求“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是本节重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从全国范围来看,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第二,从地区分布来看,各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第三,从具体分布来看,各民族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前两个特征和第三个特征中的“小聚居”,在我国民族分布图上可直接读出来;“大杂居”的特征需要辅助文字说明,如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由单一的民族构成。

难点:认识我国民族构成状况;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民俗文化展示设计案例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居民素质为根本,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要求,扎实开展创建移风易俗示范活动,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进乡风文明为目标,全面推动移风易俗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引导居民破除封建迷信,摒弃旧俗陋习,逐步促进居民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二、目标任务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实际、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原则,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创建活动。

(一)突出群众主题。移风易俗具有群众性、复杂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推动移风易俗必须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群众,通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自觉践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二)突出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切实摸清摸准当地旧俗陋习的现状、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出来,围绕“移什么风”、“易什么俗”。

(三)突出正面引导。要把先进文化引领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着力点,坚持正确导向,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引导群众。

三、主要内容

(一)领导体制。成立移风易俗活动领导组织,广泛吸纳党员干部,成立移风易俗活动组织,并正常开展工作,有计划组织村民学习科普知识,开展科普活动。

(二)工作机制。通过广播会、党员干部会、议事代表会等形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建立移风易俗实施档案,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计划、总结,有会议、宣传、检查、考核、评比等文字、图片、影音资料。

(三)道德建设。开展“文明信用户”、“孝老爱亲户”、“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居民参与比例占总户数的80%以上,鼓励党员干部带头。

(四)社会风尚。制定村规民约,下发到户,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或悬挂;村民家中卫生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

(五)公益事业。在进行集会或重大节庆时广泛进行宣传,利用公共场所开展移风易俗教育讲座,拓展宣传方式与内容,利用群众性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四、实施步骤

整个移风易俗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20年11月—12月)运用横幅,标语,传单、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同时,完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新方法、新思路、新经验。

(二)全面推进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7月)推动移风易俗长效开展机制,在重大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期间,开展“文明信用户”、“孝老爱亲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树立学习典范,通过抓先进示范,抓典型带动,以点带面扎实推进。通过村规民约的制定,引导居民创建良好的社会风尚,并大力宣传,运用讲座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得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1年7月—8月)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集中行动与完善机制、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认真总结项目开展经验,回应目标,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革除生活陋习,积极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五、项目考核指标

(一)成立一支由党员干部带头,居民参与的移风易俗领导组织,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机制。

宣传讲座:不少于两场,分别于项目开展前期、后期举办。

(二)评选活动:举办四场不同类型的评选活动,分别为“文明信用户”、“孝老爱亲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

(三)制定村规民约,印制宣传册进行发放。

民俗文化展示设计案例篇9

【关键词】吉祥文化;婚庆礼品包装;传承;民族文化共鸣

[中图分类号]J52[文献标识码]a

一、吉祥文化与婚庆包装设计

吉祥,按照字面的解释,就是“吉利”与“祥和”。《庄子・人间世》中云,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1]26-29吉祥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说白了就是祈福辟邪的好兆头,因此古往今来,无人不追求吉祥。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凝结着中国人的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的重要支流。吉祥文化外在体现从部落图腾符号延伸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其内在的预示意义从直观美好愿望的简单诉求延伸并升华为预示着幸福、长寿、加官晋爵、子孙满堂等等的文化,从而构成了民族文化方阵中独树一帜的吉祥艺术。而吉祥意识又决定了古人对吉祥载体的选择,像吉祥图案、吉祥物、吉祥语言及行为等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借以传达心声的道具。

婚嫁俗称喜事,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婚嫁习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民俗吉祥行为文化。“喜”是婚庆中的欢乐主题,“喜”在《辞海》中解释为可庆贺的事情。如,贺喜、道喜。《国语・鲁语下》:“固庆其喜而吊其忧。”韦昭注:“喜,犹福也。”[2]1442以“喜”为题材的装饰、礼品在婚俗礼仪中大显身手,如中国古典民俗婚嫁“六礼”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之时的贺礼、传柬、礼柬、喜帖等,请期、亲迎之时贴红“双喜”字、撒“喜花”,在亲迎前后要赠礼即喜糖、喜酒、喜饼等为婚典而特别设计的“礼品”。“礼”在辞海中指代礼节、礼貌、尊重或表示尊敬的行为。“礼品”则是人们为了表示敬意、庆贺等感情而赠送的物品,它是人与人联系情感、传递敬意的重要媒介。婚礼具有浓重的民族“喜”俗,婚庆礼品作为传达幸福、喜庆的特殊礼品,在其包装中更应体现出民族特色,为礼品增加文化附加值。所以在礼品包装上应体现出“喜”文化意蕴,在设计上运用吉祥文化元素,唤起民族潜意识文化共鸣,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从吉祥图形、汉字与数字吉祥角度来论证吉祥文化在婚庆礼品包装中的运用。

二、吉祥文化在婚庆礼品包装中的运用

(一)吉祥图形的运用

吉祥图形是指具有祈福纳祥等美好情感寓意的装饰性图案,它是睿智的中国人用丰富的想象力将生活中具体的事物与脑海中抽象的吉祥观念相联系,通过艺术表现手法创造出来的。人们对于幸福、安康等生活的追求常常能够从吉祥图案中找到情感共鸣,明清时期的图形基本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这也恰恰是吉祥图形不同于其图案的独特魅力所在。吉祥图形根据其传达描绘的吉祥寓意一般分为三种大的图形类别:灵异图腾类、动植物类、器物类。

1.灵异图腾类

灵异图腾类主要指可以让人们有祥瑞和吉庆等美好联想的珍禽和异兽图腾,这类图形在古代的各类艺术品中频繁出现,是广受欢迎的吉祥图。能被人们视为具有祥瑞之兆的图腾有很多,如貔貅、麒麟、玄武等,最被普通百姓熟悉的则是龙和凤的形象。龙与凤被视为祥禽瑞兽之首,是被神化了的民族图腾和数代先民崇拜的对象,虽历经朝代的变更,却始终被赋予吉祥美好的寓意。它们最适合运用于婚庆包装中,因为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龙为阳,代表男性;凤为阴,代表女性,龙凤呈样是最普遍的吉祥意识。在婚庆喜糖、喜酒等包装中常借龙凤来象征吉祥。如花嫁喜铺喜糖(图1)的包装设计采取古代婚礼的花轿造型,图形采用游龙戏凤纹样,配以喜庆的红、绿对比色,加强视觉冲击力。红绿搭配是中国人自古的色彩偏好,如“林间煮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绿蚁新酷酒,红泥小火炉”都是体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红绿情结”,此外,在中国民间有红男绿女之说,红绿的热烈对比加以喜庆的金色,强化了龙凤图案的视觉效果,非常适合喜糖的基调。而针对婚庆市场推出的《龙凤呈祥》牌香烟(图2),在包装设计上也以龙凤造型为核心元素,象征“龙凤呈祥,浪漫遨游”,主色调采用象征喜庆和高贵的红金两色,底纹饰以中式传统纹样云纹与团花纹,整体设计直观地表达了品牌与民族吉祥文化之间不可割裂的渊源,实现了包装设计与婚庆礼俗从形式到内容的完美统一。

2.动植物类

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动植物应有尽有。古人充分利用一些动植物的生长特点、生活习性等,从而赋予它们特定的含意:“鸳鸯戏水”图,因鸳鸯雌雄并浮于水上,形影不离,比拟夫妻忠贞恩爱;石榴果肉种子繁多寓意“榴开百子”;鱼与莲花象征鱼水之欢、连年有余等等。而历代文人诗中反复题咏的连理枝、并蒂莲、蝶恋花等,则是男女好合的象征。这些图形都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是爱情、生育、多子多福的象征,在婚庆礼品包装中可以多借鉴它们的吉祥寓意。比如喜鹊是中国人熟悉的吉祥鸟,喜鹊报喜的说法由来己久,喜鹊、喜蛛与钱币相组合时被称为“喜在眼前”,而梧桐与喜鹊在一起则称“同喜”,在民间还流传有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爱情故事。“喜临门”喜酒(图3)的包装设计就运用了喜鹊和梅花图案,寓意喜上眉梢、喜事来,其红色背景和金色图案又给包装增添了吉祥喜庆的气氛。这样,图案因物喻意,物吉图祥,将情景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浓郁的民族色彩和风格,用来表达喜庆、热闹气氛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3.器物类

器物类吉祥图形有花瓶、灯笼、同心锁、绣球、佩玉等。花瓶寓意平安,灯笼表达的是团圆和喜庆,绣球为古时女子的定情物,红盖头、花轿则为古代婚庆时的必用品,这些具有吉祥意义的器物都可以用作婚庆礼品的设计元素来承传烘托吉庆气氛。杜康酒业推出的“红盖头”喜酒(图4)就是采用传统婚礼中常见的“红盖头”为创意元素进行包装造型设计的。它融入洞房花烛夜挑起红盖头时的旖旎、激情,容器颜色以热烈的大红为主。外包装将连绵不断的金色忘忧草纹样融合剪纸艺术巧妙地设计成新娘红盖头的形式,象征着爱情的缠绵之美;内包装黄色绸缎的锦囊顶饰以红色的酒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喝了红盖头,恩爱到白头”,它给予消费者理解品牌含义的同时又使他们得到了一次揭开“新娘”神秘盖头的机会,再现了民俗吉祥文化的魅力。

从观念上说,吉祥图案追求的是中、全、和。所谓“中”,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即“宜”;所谓“全”,即完整、圆满、团圆;“圆”这一传统造型元素总被寄托着“团圆”这种特殊情感。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圆形给人造成的视觉印象是“整体性、永恒化,是团聚、美满、丰盈、和谐”[3]104。对于家庭而言,“圆”意味着团圆、无法割舍的亲情思念;对于朋友而言,“圆”代表圆融、友情,也是一种包容互助;对新人而言,“圆”有“圆房”、良缘的意味。圆形整体感很强,圆的内部即使有一定的结构上的变化,也不会破坏这种整体性。在现代喜糖包装中,可以沿用“圆”这个寓意深刻的传统造型模式,并在婚俗文化内涵上加以挖掘和升华。如可以沿用传统定情信物“绣球”(图5)的“圆”为设计元素,赋予喜糖包装新的造型变化,并运用现代“烫金、亮UV”等印刷工艺,使其造型更加丰满翩然,让消费者在欣赏精美外观的同时,更能品味到亲情、爱情、友情、幸福、团圆等情感表达因素。

(二)吉祥汉字的运用

从符号学原理分析,中国汉字的原始雏形是图画,也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中国汉字的演化历史,实际上就是中国人运用图形设计艺术的历史。[4]81-84汉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中国人在几千年的文字演化史当中,极大地丰富了汉字吉祥化的表现手法,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张力,具有图形的表意与指示性.另外,汉字与汉字或图案组合,有时具有特殊的吉祥引伸涵义,因此直接将吉祥文字装饰在婚庆包装客体上,也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法。

1.吉祥汉字图形

吉祥文字图形是指那些基本涵义吉祥、在群众的生活习俗中被赋予了某种特定吉祥意蕴的字,它们在长期使用中已经具有了图形的特点,例如“福”、“禄”、“寿”、“喜”。这些文字在装饰应用上有很多表现形式,如常见的寿字、福字就有团寿、长寿、万福等,将“寿”字进行上下拉长地加工处理,寓意“长寿”;将“福”字简单地进行倒置,言简意赅却又别出心裁地表达出“福到”的寓意;“喜”字本身的符号性就很强,“喜”字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使用到今天,其文字结构合成得天衣无缝,体现了爱情与婚姻的平等、互动、和合的思想内涵。将“喜”字并列联结,蕴含“双喜”之意,这成为中国由古及今的婚庆礼俗行为中必含的元素。如图6中的喜糖包装采用剪纸的形式,利用镂空的双喜字构成包装的四个面,利用喜字本身的结构特征将其结合得天衣无缝,让礼品呈现出虚实的、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代表了爱情与婚姻构筑起来的甜蜜爱巢。茅台酒厂特意为婚庆市场推出的茅台喜宴酒(图7)则直接采用双喜作为酒瓶的容器造型,瓶中间两颗心型寓意心心相印,大红的喜字瓶身更突出了喜庆色彩,整个设计洋溢着吉祥之气,喜庆的视觉美感顿时油然而生。

2.吉祥汉字寓意

中国人逢遇喜庆吉祥,偏好讨个“口彩”。这其中就应用了汉字的一个重要特征:读音相同,字义相异。利用汉字谐音及寓意象征的方式来隐喻美好祝愿,这也是一种有特色趣味的语言吉祥活动。例如,“鸡”谐音“吉”,寓意吉祥;“蝠”谐音“福”,寓意幸福;“酒”谐音“久”,寓意夫妻恩爱,天长地久;“羊”与“阳”、“祥”同音、同意,三只羊看太阳是“三阳开泰”,寓意来年好运,生机盎然。[5]26这种汉字寓意的表达手法在传统礼俗中很常见,它常采用形式多样的文字组合,或文字与纹样、文字与数字组合,追求的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律动感与音律美,用来表达人们心目中的寓意愿望。如“竹梅双喜”图就是根据是李白《长干行》中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的诗句而来。现在“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已经发展成为用来表示从小在一起、长大后结为夫妻、互敬互爱、婚姻美满幸福的词语。类似于青梅竹马、天长地久、比翼双飞这类带有爱情寓意的汉字组合在婚庆包装中适当地运用,也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图8的车票请帖,巧妙地运用售出车站“百年好合”站的吉祥寓意,始发站写的是新郎的名字,终点站则是新娘的名字,车次为K1314,谐音“一生一世”,车票编号为“LoVe520520(谐音我爱你)”,条形码数字也是“1314520”,可谓每个数字都有爱的寓意。不少新人还选择把喜帖、婚纱照印在杯子、喜酒瓶上,代表“一辈(杯)子”、百年好合、平平安安。吉祥汉语寓意在这些婚庆设计中都起到了锦上添花、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吉祥数字文化的运用

也许没有哪个国家的数字像我国传统的数字那样具有如此多传情达意的象征性了。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不仅仅表示多少,同时隐含着吉祥。中国传统民俗喜欢6和8,以3为多,以9为无限,反映了人们渴望富裕长寿的良好愿望。数字3在婚礼上的运用主要是体现在办理大事的程序上,一般都是以三为准,例如测八字后需要三天平安才下聘礼,结婚要大办三天,婚礼的鼓乐也需要三吹三打,拜天地需要三拜。此外,婚宴的八碟八菜,“八顶八”或“六顶六”,以及纳征、贺礼都非常讲究成双成对。[6]12以含有吉祥含义的数字和汉字语意结合,给婚庆市场上的商品名命名的也非常之多,如双喜牌香烟、六福“禧”珠宝、泸州八喜喜酒等。结婚乃人生头等大事,谁都想图个好彩头,像“金六福”三个字,就是内心深处的一种祝福,代表吉祥、追求圆满,这种情绪自然会激发出一种消费冲动,单在名字上就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金六福所代表的六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好德、五曰佳和合、六曰子念慈金。“金六福,我有喜事”婚庆酒在外包装上赋予“开门见福”、“开门揭(接)福”的吉祥创意,在数字上除了六福吉祥外,喜酒每箱为九瓶装,暗合“天长地久、九九同心”,吉祥的数字与图案以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强化和突出了喜庆气氛。品饮金六福,不仅仅是品味其酒质,更是在品味数千年中国古老神圣的吉祥文化。

民俗文化展示设计案例篇10

关键词:茶文化符号;环境设计;应用

符号是人类对社会、自然的认识和总结,同时也是表达情感以及交流情感的基础语言。茶文化是文化符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传播是对茶文化符号的操作,茶文化系列产品的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接受度以及大众的喜爱,则表明了茶文化符号传播的效果。茶文化符号是人们思维的工具,是“语意”信息的重要传播方式,茶文化符号的传播能够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将茶文化符号应用在环境设计中,既能够起到美化茶室、茶馆、茶园环境的作用,还能够起到传承与弘扬茶文化的作用。因此,文章针对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应用途径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茶文化符号的概念

符号自身具有意义,同时还是传播者、受传者的意义,茶文化符号是人们传播茶事活动的过程,茶文化符号的传播作为一种行为,例如“喝茶”、“坐茶”以及“吃茶”等。茶文化符号中包含一种特殊的语境或者环境,语境和人们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存在很大的关联,茶文化的环境和物质会直接影响茶文化符号中的语境。茶语境在传播茶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语境的影响下,茶文化符号中所包含的语境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扩大,并且会形成全新的语境。基于符号学角度来说,茶文化符号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茶文化符号的对象、形体,然后创建相应的语意架构,茶文化符号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对茶文化符号的语境进行理解,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传播茶文化符号语境时,对传播者与解读者自身的文化素养的要求非常高,受众人群的文化素养不同,在理解茶文化符号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其二,在不同的受众环境中,需要采用不同的茶文化符号,并且解读者对茶文化符号的理解存在差异,不同环境中茶文化符号所创造的语境也不同,再加上传播方式的不同,产生的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三,从茶文化符号主题思想以及文化文本层面来说,提炼者自身的文化和知识素养不同,在提炼茶文化符号时,基于自身对各种符号化的创新性操作,能够赋予茶文化符号不同的语境,然后依靠茶文化符号的语境进行主题思想以及文化文本的传播。

2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途径分析

我国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经过多年的开发和传播,茶文化和旅游文化的结合,建造了大量的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主题公园以及中国茶馆,各种茶文化建筑的环境设计,为茶文化的传播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因此,为了推动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应该将各种茶文化符号应用在环境设计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思维方式

在进行茶室环境设计时,茶文化符号承载着传递茶文化语境的重要作用,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式,能够将茶文化和各种符号完美的结合,以此达到传播茶文化的目的。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思维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提取和衍生茶文化符号中的“形”。

茶文化符号中的“形”,指的是其所表达的内在结构形式与外在形式,不同地域、民族的茶文化符号的“形”不同,即茶文化符号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在进行茶文化符号中“形”的提取时,可以模仿传统茶器,并且在器具上用文字与图形对相关的故事、历史以及典故等进行描述,同时还可以采用具有历史感的色彩进行渲染,这样能够充分的展示不同地域、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在提取茶文化符号中的“形”时,不能采用照抄、原样复制的方式,而是应该基于提取者的文化素养,再经过对茶文化符号的再创造,实现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美学的有效结合,更能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同时,还可以将传统茶文化符号进行变异、错位、打散等方式,对茶文化符号进行再造、衍生以及提炼等,这样能够用现代化的设计方式将传统的茶文化符号表现出来,以茶画为例,茶画为茶文化符号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茶画中包含了茶具、茶市、茶楼、点茶、斗茶以及采茶等众多场景,上述景观为茶文化符号“形”的提取奠定了基础。古代茶器具众多,众多茶器具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物质、人文遗产等,在现代茶室环境设计中,通过提取茶器具中的茶文化符号,能够将丰富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设计在环境中,这样不仅能够设计出蕴含民族、地域意味的茶文化符号,还能够进行各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1.2茶文化中“意”的延伸和沿用。

我国茶文化深受佛家、道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茶文化符号的应用不仅应该只重视“形”,还应该重在“意境”的应用。茶文化符号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即使再优美的造型,如果缺乏自身包含的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也不可能流传和发展。文化符号的产生通常源自于人们对宗教、自然的崇拜,进而产生了“驱灾辟邪”的象征意义,表明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期望,在进行文化符号设计时应用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设计了具有众多寓意的文化符号,即由“形”衍生为“意”。

2.2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手法

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应用时,应该采用合适的应用手法进行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茶文化民俗图形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不同地区、民族形成了特殊的茶文化或者风气,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该部传世的作品全面的反映了当地、当时的风土人情,这种具有浓郁民俗的画卷,可以应用在现代茶室、茶馆环境设计中。我国茶民俗众多,如功夫茶、酥油茶、虎斗茶等,上述都是茶民俗的典范,通过将典型的茶俗文化等以符号的形式应用在茶室、茶馆环境装饰设计中,例如,能够将各种茶俗文化设计成茶画、浮雕等,能够赋予茶室、茶馆浓郁的民族特色、地域文化以及象征色彩,进而对受众人群的审美产生影响。

2.2.2茶文化作品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具有非常丰富、多样的茶文艺作品,例如茶事掌故、茶戏曲、茶歌舞、茶书法以及茶诗词等,都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甚至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珍品。特别是我国传统茶文化作品中包含了众多道家、佛家以及儒家等思想,茶文化作品比较完美的体现了我国的众多精神文化,通过将这些富含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茶文化符号应用在茶环境设计中,不仅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够赋予茶环境特殊的文化含义,丰富茶环境的精神内涵,同时还对于传播茶文化以及其他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3茶文化图案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茶文化图案符号通常来自于茶器具表面的纹样,例如景泰蓝图案、宝相花、龟背纹等,我国具有悠久的茶文化,进而茶器具文化以及种类众多,不同地区在进行茶器具纹样设计时,会应用不同的图案、文化符号以及装饰手法等,可以将茶文化图案设计成装饰品、浮雕等。通过将茶文化图案应用在茶室外景设计中,能够展现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民族的茶文化图案符号不同,在表现手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茶室、茶馆的地域特征、民族风格以及受众人群的实际需求,合理的将茶文化图案符号应用在环境设计中,能够起到潜移默化中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不同国家、地域以及民族的茶文化图案符号提取和设计时,提取者应该准确的把握不同图案、图形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寓意,这样既能够对茶文化图案符号进行定位,又能够将传承茶文化、历史文化的讯息等准确的传递给顾客。

2.2.4茶文化造型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许多的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主题公园以及茶馆等,都是借鉴了我国传统文化、茶器具的形态和寓意,这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寓意茶器具符号的应用,能够设计出不同文化典范、物质性的茶文化建筑,进而起到了凝结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作用。茶文化造型艺术的设计通常需要借鉴我国历史茶器具符号的形态结构、寓意等,进而设计出不同造型的动态水景、雕塑景观以及园林小品等,各种茶文化造型的形态各异,其传递的文化形态和寓意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可见,茶文化造型艺术的应用,能够设计出具有特定文化性质的景区或者茶室、茶馆环境。

2.2.5茶文化美学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茶文化美学符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形式美学符号的应用,即符号由体、面、线以及点灯经过巧妙的组合形成,例如多样统一、匀称对比、单纯齐一等,能够赋予不同茶文化符号相应的形式美,以“百茶屏”为例,其是茶溪谷著名的景点,采用多样统一、对比调和等手法,塑造了具有十足古风的特色景观,其中祥云浮雕展现了茶文化的形态美,为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意境美学符号的应用,意境美学符号是更高一级的美学手法,艺术家通过自身对诗、艺术以及茶文化意境的理解,并利用自身的情感进行熔铸,能够赋予不同茶文化符号不同的意境和内涵,以茶溪谷为例,在环境造景设计中,采用了借景、障景以及框景等众多手法,赋予了茶溪谷特有的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美。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茶文化符号进行环境设计时,首先应该对茶文化符号进行充分、全面的理解,然后对茶文化符号进一步的提炼,提炼茶文化符号中的“形”和“意”,基于此再应用茶文化民俗图形符号、茶文化作品符号、茶文化造型符号以及茶文化美学符号等进行环境设计,以此设计出融合或者渗透了茶文化的茶环境,起到传播和弘扬茶文化的作用,同时促进我国茶叶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成.当代环境设计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及美学意义分析[J].福建茶叶,2016(1):237-238.

[2]陈冲.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世界,2014(4):104-105.

[3]李荣华,郭莉梅.茶文化视觉元素在商务茶馆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2):83-84.

[4]张倩.基于地城文化的茶馆室内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