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十篇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十篇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4:05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篇1

abstract:accordingtothestandardsofengineeringeducationaccreditationandtheguidingideologyandbasicprinciplesofourcultivationplanundernewsituation,referringtotheopinionsandsuggestionsofindustryandenterpriseexperts,weconstructthecurriculumsystemofcommunicationengineeringmajor.theaimistocultivatetheprofessionalandtechnicalpersonnelandengineeringpersonnelwhohavehealthypersonality,goodscientificliteracyandprofessionalismandsenseofsocialresponsibility,moreoverhavesolidfoundation,strongpractice,highinnovationabilities.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课程体系;大类招生;通信工程

Keywords:engineeringeducationaccreditation;curriculumsystem;largecategoryenrollment;communication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tQ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198-03

0引言

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使工程技术人才的跨国流动越来越多,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以及工程师培养和从业资质得到国际间互认已成为必然趋势。各国相关认证机构签订工程教育学历、学位、工程师证照等资质的互认协议,将对加强工程师跨国职业和推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1]。目前,国际上关于工程教育学历或从业资格互认的国际性协议主要有《华盛顿协议》、《都柏林协议》和《悉尼协议》,其中,《华盛顿协议》是目前签署时间最早、缔约方最多、权威性和影响力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国际本科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也是加入其他相关协议的门槛和基础。教育部一直强调工程教育的重要性,并于2006年3月正式启动了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工程教育认C体系取得了积极、显著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校认可和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等理念。2016年6月2日,我国顺利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2],逐步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

工程教育认证对人才培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精神引入到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中,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目前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为此,需要根据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等内容进行改革,并顺应新形势下本科招生制度的变革,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本科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建设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等提高工程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

1课程体系建设依据

1.1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课程体系的要求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于2015年对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工程教育认证指标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毕业要求是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课程体系是毕业要求得以实现的基石,因此在建设本专业课程体系时要考虑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课程体系设计要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企业和行业专家对工程人才的需求较为清楚,他们可以针对毕业要求和课程设置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3]。此外,工程教育认证还要求设置的课程中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①。

1.2北京科技大学关于新形势下本科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为顺应新形势下本科大类招生制度的改革,该校组织开展了本科培养计划制订工作,以“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实施完全学分制,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指导思想,以“探索实施完全学分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注重先进性与国际化原则,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基本原则,制订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建设课程体系。

2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该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结合时代特色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本专业“通信与计算机相融合”的特色,明确了本专业的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基础理论知识,接受通信工程领域的实践训练,具有设计、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能力。与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的12条毕业要求相对应,本专业也将毕业要求细化为12条,保证“通用标准”被完全覆盖。为了确保毕业生最终达到毕业要求的能力,将毕业要求能力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明确课程对毕业要求能力培养的贡献。图2给出了本专业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支撑的映射关系。由图可见,构建的课程体系能够使本科生的通信相关能力得到逐步培养,使毕业生最终具备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实现、研究等专业能力以及个人与团队、沟通与交流、工程与社会等非技术性能力。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课程体系的要求以及该校对制订新版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我们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和建设,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类,如表1所示。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理顺了各门课程之间的前后修关系以及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对教学内容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整合。在新版教学计划中,增开了“工程导论”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工程世界观和宏观思维能力,使其对学科领域研究发展战略形势及正确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有一个基本的把握;还增开了“计算机网络”、“数据科学”等必修课程,充分体现了本专业“通信与计算机相融合”的特色。“素质拓展”类课程又可分为外语类、创新创业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类、自主选修类,设置此类课程的目的是为顺应本科大类招生制度的改革,打破跨学院、跨专业选课壁垒,丰富选修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健康成才与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条件。此外,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着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良好的创新创业基础和能力。通过对课程学分、学时的合理设置,使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各类课程占比符合工程认证标准要求,各类课程占比情况如图3所示。

3结束语

工程教育认证强调以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又恰逢本科招生制度改革,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订既要顺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规划,又要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同时,课程体系的建设也离不开企业和行业专家的参与,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理顺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优化课程内容,通过教学改革来不断提高本专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①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

参考文献:

[1]李永华,刘红,杜晓明,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的专业建设[J].高教学刊,2016(11):82-83.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篇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针对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大学体育选项课2014级体育艺术五个班中266名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第一学期实施形体艺术训练综合基础内容:手臂练习、膝、踝基本练习;拉丁舞基本功、模特步基本行走及定位、交谊舞基本练习组合;秧歌扭扭步、街舞基本练习组合;瑜伽舞韵组合;健美操基本练习;综合成套组合以及走、站、坐姿训练:男生的便步式走姿、女生的一字步走姿。第二学期专项体育舞蹈。实验课时间正常体育课每周一次。根据研究内容与目的,设计形体艺术训练在大学体育课相关因素满意度、体育课形式、选课依据、内容的实用性等调查问卷,问卷发放采用在课堂中当面发放当时回收的形式,问卷的回收率100%。从回收问卷中得到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与分类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形体艺术训练在大学体育课中的相关因素

1.学生对形体艺术训练内容问卷效度评价与意见和建议信息反馈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满意程度,非常满意的学生占78.57%。调查的意见和建议问卷信息反馈看到建议增加内容向深度学习的学生占4.88%,增加内容广度的学生占3.75%;要求内容再简单些,进程再慢点的学生占7.14%。实验班平均每班人数达50多人,所以他们锻炼的出发点、兴趣爱好、基本素质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对内容提出不同层次要求的学生只有及少数,且提出增加内容与减少内容的学生比例基本吻合。这说明形体艺术训练内容运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是可行的,且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形体艺术训练教学内容运用在大学体育课中,促使教法得当,课堂节奏合理,内容安排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内容多样,方便学生选择。

2.学生对形体艺术训练教法问卷效度评价与意见和建议信息反馈情况。

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任务及学生在学习与练习点而选择的方法,对教学方法非常满意的学生占81.95%;有12.40%的学生希望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只有两名学生提出希望一对一指导。从上述数字可以表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严谨性,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并合理掌控课的节奏,同时也能说明形体艺术训练具有渐进内容体系和不同风格组合,有利于构建灵活多变的教学教法,为学生兴趣学习,快乐健身提供了基本条件。

3.学生对形体艺术训练课时时数问卷效度评价与意见和建议信息反馈情况。

本实验班课时专科是14周28课时;本科生是16周32课时,第一学期上形体艺术训练内容,包括考试2学时,理论部分随堂进行。后期是专项提高内容。对课时时数非常满意的学生占75.18%。对实践课时时数非常满意的学生占76.31%。对理论课时时数非常满意的学生占75.18%。从上述数字中看出学生对上课的时间重视程度,只有要求增加课时的信息反馈建议,这不仅表明学生珍惜上课的时间,同时也说明形体艺术训练运用在大学体育中具有可行性。

4.学生对形体艺术训练测评方法问卷效度评价与意见和建议信息反馈情况。

运用两种方式进行形体艺术训练课测评,一种是学期结束时测试,另一种是学习过程中与学期结束时测试相结合。第一种为基础课测试内容,学期所学习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动作的综合和走站坐姿测试两项内容。目的是通过基本的锻炼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第二种测试是专项内容,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难度动作,充分运用课堂时间,使课堂组织更加严密,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以走动循环的形式进行测试,计入平时成绩。通过对测评方法问卷效度评价表中看到,非常满的学生占73.68%;比较满意占22.55%;基本满意3.38%;一般0.37%。提出减少测试有1.12%。从上述数字中得出,及少数学生对测试有着紧张感,绝大多数学生是认可的,测试的方法可取。

5.学生对课的环境意见和建议信息反馈情况。

有9.39%的学生提出教学环境再好点,2.63%的学生提出减少上课人数。课堂教室使用面积约有150平方米,班最多的人数达60名学生,不论是学生之间的距离受限制,还是天气的热度,当同学进入到学习与练习的境界中,他们面对的困难都能自觉克服,都能被快乐和汗水冲洗掉。

6.学生对课堂的意见和建议信息合计反馈情况。

通过教学实践进行问卷调查,对形体艺术训练课无意见,很满意的学生占54.51%,对课堂提出建议发表他们各自看法的学生占45.11%。大多数学生所反映的都是些建设性意见。只有0.37%学生在对课堂的意见和建议栏中填写了对拉丁舞内容有难度不喜欢。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形体艺术训练教学内容运用在大学体育课中,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形体艺术训练在大学体育中运用的实用性

1.形体艺术训练内容适合学生健身锻炼的需要。

学生选择体育艺术锻炼项目的依据:有4.88%的学生参加体育课锻炼是为了拿学分,有8.27%的学生无目地选择,有31.93%的学生是选择某一项体育特长,而选择兴趣爱好的学生占70.67%。选择强身健体塑形的学生占68.04%。选择强身健体塑形的学生要比选择某一项体育特长的学生多一半以上。作为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对大学的体育课并不了解,但他们内心向往和需求的锻炼内容是真实的。

2.形体艺术训练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锻炼效果。

选择收获最大的体育课形式是体育必修课(形体艺术训练)占78.57%。形体艺术训练正因为充满着丰富多样学习与练习内容,所以在教材搭配上有利于上、下肢体活动的搭配,快慢节奏的搭配,主、辅内容的搭配。从内容的丰富,到节奏变化练习,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锻炼身体,发展综合素质,由此能使学生获得丰富锻炼效果。

3.形体艺术训练内容丰富、简单易学,具有实用性。

教学内容设置:第一学期是综合基础内容;第二学期是专项提高内容。认为形体艺术训练内容丰富的学生占82.70%。认为简单易学的学生占41.35%。认为教学内容难度适中易掌握的学生占20.67%。学生认为非常有实用性的占32.33%。认为有实用性的学生占58.29%。认为一般的学生占9.39%。从上述数字可知,形体艺术训练内容丰富,简单易学,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可。形体艺术训练运用在大学体育中也是有实用价值的。

三、结语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篇3

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指导,建立符合"树德广才"办学指导思想的、有我校特色的体育教育课程,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开发学生的体育潜质,以美育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课程设置

一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建立显形课程包括学科类课程和活动课,隐形课程包括运动会、体育兴趣小组、课间操等。

2、科学性原则,要遵循体育教育的规律和国家教育部的课程要求。

二基本要求

1、开足、开齐、开好学科类课程

按照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课时计划行课,即体育课每周二节,体育锻炼课二节,为必修课,采用考查方式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标高按会考的基本要求进行教育。教学以欣赏为主,着眼于全体学生整,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育素养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课堂教学注意知识性、体育性、科学性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2、开展多种形式,富有吸引力的体育活动课

体育教育着眼于普及,兼顾提高。体育活动课是培养体育特长生的重要形式。体育活动课要与组建体育团、队、组相结合,可以开设专题欣赏课讲座、专项技能培训等,要注意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注意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活动课的师资可以是校内体育课教师。

三、体育学科教学的具体管理要求

学校一贯按"条例"要求,安排每周两课、两操、两活动。并且安排了合理的管理与监控。

1、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情况:

2001年以前、后分别以旧、新大纲为纲,在教研组组织下,以备课组为单位,制定年度、学期教学计划,并在教研组备案同时交教务处备案。在教学过程中教研组和教务处对体育教师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和监控。

a、管理和监控从部门分:

(1)分管体育工作校长:应明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及体育工作在学

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明确体育组年度工作计划及重点,参加体育教研组工作会,随时查看体育课及体育工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学校教务处:严格遵循人体活动规律和场地容量的规定,科学地排课,并严格控制教师自行调课的现象,教务处应有对教师检查教案的权利并做记录,以备在对教师年终考评时提用。

(3)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制定计划并带头执行计划,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研组会,了解各备课组的工作情况,打破情面严格管理。通过看课认真交换意见,如有必要还可以在教研组会上做专题讨论,形成共识,同时做好记录与备课组长一起进行研究,以形成有特点的校本课程。

(4)体育器材保管员:了解各位教师近期的教材,随堂提供教学器材并向学校提供不足器材的添置。除了备有《器材使用情况表》见表二,还应有学校体育课总订表和各位体育教师《本学期主要教材、器材登记表》见表三。这样可以减少体育教师上课的随意性。

B、管理和监控从时段上分

可以分成日常、周/月、学期/年度的管理监控。

(1)日常管理监控:在教研组会决议下,由备课组长分管两课两操两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并在下一周教研组会上在组上汇报工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填写

《场地使用分配情况表》注:根据各校场地情况而定,如果在使用上有重合,由备课组长之间调节。

(2)周/月管理监控:由教研组长负责执行教研组工作计划以及各备课组的工作,检查体育课情况及各项活动情况,配合备课组长调整工作思路及日常活动内容和组织工作,并将工作情况向分管体育校长汇报,提出管理建议。

(3)学期、年度管理监控:由分管体育工作校长全面关心学校体育工作,利用教研组会时间查看教师教案,并抽时间观看体育课及体育活动,与体育教研组长一起研究学校体育工作,并全力支持体育组工作。

2、体育课开课率情况:

我校体育课严格按照国家教委规定:安排每周两课体育课、两操广播操、眼保健操、两活动体育锻炼课、体育活动课。关于排体育课还制定了以下方案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1根据人体生物节律的规律,人体活动高潮期一天内一般在上午9:00---11:00和下午3:00---5:00,建议排课时按科学规律和学校实际,将体育课排在上午第

四、五节;下午第一至三节。

2根据体育活动的技术规律和教委关于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建议课与课之间、与体育锻炼课之间、活动课之间有天数上的间隔。

3我校现有的场地器材条件下,体育教学课每次课最多安排3---4个班为宜,以利于教学效益和教学观摩及检查工作。

4体锻课可以安排在下午第

三、四节课,但一定不要与正常体育课时间冲突。

四、课外体育活动与课余训练管理具体要求

一课外体育活动:

1、早操:每期安排体育教师配合住校生管理员,组织学生早操锻炼。体育教师之间进行组织安排交流,尽可能使早操锻炼的组织合理化、规范化。如:

a.田径代表队早操。B.住校生早操。

2、课外辅导与锻炼:我们体育锻炼课、体育活动课作为体育课的延续,把体育课上的教学内容安排到体育锻炼课、体育活动课中来继续练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教学比赛;能力弱一点的学生以班、组或男、女生,在由组长带领下的小组进行练习。教师在所有安排的组与组之间巡回检查并辅导。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体育合格标准的实施;一年一度的成都市田径班级对抗赛。

3、群众性的竞赛活动: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是由各个年级任课体育教师征求学生意见、提出学期竞赛活动方按、年级组配合、分管体育领导同意后进行的活动。活动中体育教师帮助和配合学生骨干组织各个体育项目的活动。如:

a.一年一度校田径运动会参加人次达到90%以上。

B.以年级各班为单位的SBa篮球联赛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C.以年级各班为单位的乒乓球班级赛学生自己就达到了组织、竞赛的水平。

D.一年一度的成都市田径班级对抗赛。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篇4

我国高校的大部分德语专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尝试压缩语言和

>>中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改进建议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国际比较浅议中职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浅析国际商法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设置问题及解决方法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改进探析中美新闻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浅析高校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建议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反思及若干建议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改革探析中美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特点比较及启示关于美容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浅谈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一点建议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建议北京高职院校审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与建议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式的比较涉海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国内外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比较研究中外高校高尔夫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4,10,29

[8]南京大学2012、2013年德语毕业生就业去向.,2014,10,28;南开大学德语毕业生2010-2013年毕业去向.,2014,10,28

[9]熊燕.普通本科院校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1)

[10]http://german.yale.edu/undergraduate-program/courses/current-courses,2014,10,28.

[11]GermanStudies,http://wooster.edu/academics/catalogue/,2014,10,28

[12]大学部课程.http://de.fju.edu.tw/undergraduate#undergraduate_curriculum,2014,10,28

[13](民国)103年学士班.http://de.fju.edu.tw/undergraduate/historical_course_timetable,2014,10,28

[14]1031士班表.ttp://de.fju.edu.tw/undergraduate/historical_course_timetable,2014,10,28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篇5

修订工作组:应该说,十年语文课改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具体来说,我们觉得主要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

一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已经为广大语文教师所熟悉、所认同,并且逐渐融入一线语文教师日常工作的话语系统,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二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渐发生变化。那种“满堂灌”的讲解少了,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强调诵读领悟的多了;以教参中的解释作为唯一正确解释的少了,尊重学生的理解,强调通过阅读讨论、分享交流生成对文本的合理解读的多了。注重积累,培养语感,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的表达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初步的转变。

三是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新时期教材编写的新理念,成为语文教材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教材注重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力求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教材内容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和态度、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和弹性,为教师和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

四是语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语文课程的活力都在逐渐增强。扩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推进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成为许多教师课程开发的重点。随着各实验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语文课程基础性及其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得更为明显,语文课程也明显增添了一分活力。

五是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有所改变。人们普遍比较看重的考试,实行的改革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的语文试卷从测试材料的选择上看,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从测试的内容上看,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基本价值追求。关注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注重对学生语文运用实际能力的考查;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和对问题的多角度理解,侧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重视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等。评分方式也有所革新。所有这些变化,对语文课程改革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六是随着新课程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十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组织的教师新课程培训逐渐制度化、系统化,校本教研制度也在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初步建立,学习、实验、探索、反思、改进成为教师教育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基于语文课程改革实验的行动研究在各地普遍开展。在这十年间,许多一线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大批的研究型语文教师逐渐涌现。语文课程改革实验给语文教师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专业发展空间。

《江苏教育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课程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对它的修订应该是一件慎重的事情。我们想知道,这次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修订工作组:课程标准的修订起始于对课程改革实验的调研,包括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的通过实验区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的广泛调查,由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从报刊杂志有关文章中搜集的意见和从中小学直接获取的更加具体的意见。充分的调研为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调研情况显示,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向是正确的,义务教育阶段实验情况比较平稳健康,效果总体良好。同时,在调研中发现,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也还存在一些欠缺和困难,课程标准有必要作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个依据是2010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努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改革创新的目标。另一个依据是对调查中收集到的意见的研究分析。这方面的意见内容十分广泛,比较集中的主要有:关于语文课程性质定位和基本特点的问题,关于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目标的问题,关于语文课程具体内容切合性的问题,关于课程实施建议的可操作性问题,关于语文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的问题,关于识字写字教育的问题,关于课程标准体例和语言表述的问题。

《江苏教育研究》:这次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是以实验稿为基础的,既然是修订,“修订稿”与“实验稿”之间在基本精神和主体内容方面应该是一以贯之的,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修订工作组:是的,这次修订,“实验稿”中的基本思路我们是坚持不变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语文课程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

二是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全面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

三是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人文性特点、实践性特点、本国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特点、汉语言文字特点以及课程的综合性特点,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

四是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积极吸收当代教育的新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

五是坚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以“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多方面和谐地发展。这一理念,和党中央关于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各个方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是相符的。

六是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在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七是坚持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避免固步自封,能根据需要不断更新与发展,始终适应时代的变化。

《江苏教育研究》: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订?这是广大一线教师最关心的问题,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修订工作组:这次修订对“实验稿”进行了充实加强和增删调整,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概括起来主要是五个方面:

第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世界各个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对母语教育课程是否体现主流意识形态都给予特别的关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课程标准当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而且语文课程是一门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基础课程,承担的是祖国语言文化传承的功能,更应该着力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把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课程的灵魂。语文课程是一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实践性课程,同时也承担着育人的功能,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渗透的方式,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因此,本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导向,并努力把它有机地渗透到课程目标、内容以及实施的各个方面,与学科教学尽可能水融,紧密结合。

第二是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当今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继续坚持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对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再作适当的调整,在本课程里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着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是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国语言文字的运用。长久以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没有直截了当回答“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近些年,许多语文教师和研究工作者强烈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能作出明确的回答。这些意见是正确的。这一次的修订,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

《江苏教育研究》:明确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任务、核心目标很重要,这些都是决定语文教育往何处走的根本性问题。特别是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回答了多年以来一直困扰一线教师的“语文课程是什么”这个问题。具体到语文课程的实施指导这一方面,“修订稿”有哪些亮点?这个问题一线教师更为关注。

修订工作组:是这样的,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广大语文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修订,最突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在一些具体的内容上,并且希望设定的课程目标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课程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增强可操作性。所以,这次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第四个主要方面就是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修订工作组深入研究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了解到的问题,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经过系统的梳理之后,着重考虑对相关内容的目标、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有的部分原先设定的目标难度过高,需要适当降低;有的地方需要补充说明,要强调改变繁琐的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地方要修改对“目标”、“建议”的表述,力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在“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还进一步强调了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补充了相应的措施和说明。例如,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高度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对于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也需要作一定的调整和补充。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如,阅读教学中“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等等),明确要求改正和防止。在一系列的修改之后,课程标准比原来更好地体现了课程目标、内容以及实施的要求。

《江苏教育研究》:近年来,关于中小学生语言规范的问题,大家关注比较多,如网络语言的使用、写字能力的下降等。2011年8月,教育部还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三至六年级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关于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这次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有没有进行回应?

修订工作组:这个问题我们也很关注。这次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的第五个方面就是针对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增强改革力度。

关于汉字教育,是这一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在这方面,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学习负担过重。这一、二两个方面的问题,既存在于中小学生之中,也存在于成人之中。要转变汉字教育的理念,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学习写字的过程,其实也是提高书写意识、书写技能,培养习惯、性格的过程,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力。

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而“实验稿”主要在第一学段“课程目标”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其他学段不再提出。二是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右”。三是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希望下功夫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四是在国家语委和有关专家组的支持下,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过去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普遍是对具有不同教学难度的字,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同样的方法平均使劲,往往每学一字一概要求学生抄写十遍二十遍以上。实际上,不同的字学习难度不尽相同,不同的学习阶段识字写字的难度也不相同。《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个“基本字”。选出的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江苏教育研究》:刚才提到“修订稿”附录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这个字表是怎么确定的?怎样来使用?

修订工作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和“字表二”共列出3500个常用字,将这一学习要求的内容具体化,这一字表可以给教科书编写和识字写字教学的评估提供参考。另外,根据统计,2500个左右的汉字可以覆盖95%以上的现代阅读材料,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早期先学习这一部分字,有利于较早地顺利开展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中的“字表一”,就是要求在初级阶段的教学尽可能先安排学习这些字。此次修订工作还根据字表的设计,补充了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字表”和“建议”将推动识字写字教学更加科学有序地实施,引导教师合理安排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识字写字学习量,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江苏教育研究》:有些教师认为,“修订稿”修订得并不彻底,一些比较具有普遍性的建议并没有得到体现,这个问题怎么看?

修订工作组:首先说明一下,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是综合各方面意见的结果,这必然会导致有些修订建议没有被采纳。这里,我们想就大家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作一个解释。

第一个是关于“语文知识序列”的问题。有人建议课程标准拟出一个语文知识序列,以便于教师讲授。在“实验稿”中,有关的语文知识内容已包含在课程目标里。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像其他一些学科的标准,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两个部分,而是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结合在一起。针对这方面的意见,修订工作组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有关语文知识及相关建议尽可能“细化、系列化”,将课程标准各学段目标中所涉及的语文知识整理出来,把原来的附录《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扩充为《语文知识要点》,增加了关于汉字、拼音、阅读、写作、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后来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一些老师指出这样做可能存在新的风险,过分细化和系列化,有可能使课程标准显得繁琐,并对教师造成束缚。而且,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功夫,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所以,最后我们放弃了这个表。

第二个是关于“内容标准”的问题。有一些教师参考其他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增加“内容标准”这一系列。修订工作组对此也作了专题研究。有的学科,有本科目完整的知识系统,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内容标准”这一设置比较适合于具有此类特征的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具有与这些学科不同的特点,这一设置对语文课程标准不合适。英语、俄语、日语这三门外语学科的课程标准,在实验稿中原本也有“内容标准”,在十年改革的实验中发现,这一设置不切合本学科的特点。现在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采用跟语文课程标准同样的办法,将“目标”和“内容”融在一起,不单设“内容标准”这一部分。

第三个是关于“训练”的问题。有人要求在语文课程中强化“训练”。其实语文新课程并不排斥训练。“能力”、“训练”过去一个时期是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它们现在虽然同样存在于语文新课程中,但是被包含在新的“语文素养―养成”的模型中,所以“训练”一词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出现。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施策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这一次修订课程标准,又在教学实施方面补充了更多的提示和说明,“训练”的举措包含在内。相信原来感到不习惯的教师,将来在观念上和做法上能够逐步真正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江苏教育研究》: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已经颁布,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对于接下来的语文教育教学,有什么建议?

修订工作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十年实验的基础上完成修订,目标和内容比“实验稿”更加明确、清晰和充实,将使积极投入改革的教师更加充满信心,明确前进的方向。

在这新的起始点上,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是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催促之下投身于大规模改革的,各方面的准备都还不够充分。在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既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在今后语文课程的实施中,也必然会滋生出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

一次重大改革,遭遇种种复杂问题,自然不可避免。经济、社会的改革是这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是如此。但是我们没有理由退缩,退缩只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代价。世界发展、社会进步的潮流,不容许我们等一切条件都成熟之后,再实行改革。我们只能毫不犹豫地投入改革的洪流,边实践,边建设,跟上时展的步伐。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篇6

关键词:中职;教学计划;调整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62-03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国家有关中职教育改革相关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中职教学改革和教学发展状况,深入了解、总结教学改革成果,我院教改工作小组于2010年3月30日至5月15日先后深入武汉市的兄弟院校、医院、社区等部门以及我院各教研室、各专业教学班进行了教学改革专题调研。本次调研采用了对院领导、各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部分学生的访谈,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对学生、教师、医院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现将有关情况归纳分析如下。

调研的目的、内容及方式方法

(一)调研目的

第一,了解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及教改背景,了解兄弟院校教学计划改革、执行情况,结合我院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重组课程结构,适应市场需要,促进专业教育市场化。

第二,了解各专业课程设置是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增加教学计划中实训课程教学的比例,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培养学生实际上岗、就业应对能力。

第三,通过调研,提出修改教学计划的相关建议和措施,促进学院特色教学。

第四,通过调研,提请学院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可行性教学计划。

(二)我国中等卫生学校各专业教学计划调整趋势调查

资料收集查阅武汉大学图书馆、江汉大学图书馆、我院图书馆的馆藏资料,收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卫校各专业先后使用过的7版全国性教学计划(卫生部颁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分别是1978年版教学计划(1978—1981年执行)、1982年版教学计划(1982—1993年执行)、1994年版教学计划(1994—2000年执行)、1997年版教学计划(1997年以后执行,四年制,执行学校较少)、2001年版教学计划(2001—2007年执行)、2004年版教学指导方案(2004年执行)、2007年版教学计划(2007年以后执行)。

结果分析(1)2007年版中专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的变化。2007年5月,卫生部颁发的新一轮《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对中等护理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将培养目标叙述为“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与上一版“立足于21世纪的人才设计,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实业型中等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很大差别。2007年版教学计划中首次将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写入培养目标中,说明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社会适应能力。我院部分执行2007年版教学计划。(2)课程设置的变化。2007年5月16日正式颁布7个专业门类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学计划中基础文化课的设置变化不大,但课时数变化很大,压缩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的课时量,基本体现了“适度、够用”的原则。医学基础课课程设置变化不大,课时量得到精简和压缩;增加了心理、社科人文方面的课程及学时数,但学时数有争议,建议改为讲座。专业课学时数没有减少,增加了技术实训课程学时数,加大了选修课比例,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三)我院调整中职教学计划调查资料来源及分析

资料来源2010年4月1日至5月15日,教改小组成员对学生、教师分别进行了关于中职教学改革的问卷调查及座谈。参加调查的学生为随机抽取的7个班学生,包括2007级护理、助产、药剂、口腔4个专业共8个班;2008级护理、助产、药剂、口腔4个专业共5个班。此次调查发放给学生自制调查问卷458份,收回442份,有效回收率96.5%。发放给教师调查问卷104份,收回100份,有效回收率96.2%。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有:学习目的、课程安排、选修课设置等。参加座谈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75%,教师占总数的60%。调查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学生对调查涉及的内容认真进行了回答,座谈会上发言热烈。

结果分析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我院中职专业学生的学习目的以就业为主,高达77.5%;选择专业动机大多受家人的影响,占65%;认为需加强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为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认为专业技术操作课时够用的仅占18%;愿意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培训的占49.52%;通过专业实习,认为需加强专业技能实训的学生占54.8%;认为公共课与临床联系较少的占52.4%;自习课上希望参加培训(执业资格、普通话、医学英语等)的占54.8%,愿意参加对口升高职的培训者占67.3%。资料分析表明,中职生还是喜欢学习的,但由于基础差,没有自信。因此,教学计划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基础和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灵活的学习计划。中职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缺乏对所学专业的全面认识,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知识为主向学做人为主转变,教学计划应打破学科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中职生机械记忆力强,综合归纳理解能力差;不喜欢课堂学习,但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学计划要减少理论课,重视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应大幅度增加应用技能操作和训练,有些知识还可以在实际操作训练时再加以回顾和复习。中职生毕业后意愿不同,有的愿意升高职,有的想直接就业,有的希望掌握多种操作技能,因此,教学活动应分层次展开,使所有学生都能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

(四)我院部分执行2007版教学计划中发现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存在的问题(1)没有执行学分制。(2)没有执行模块教学。(3)没有开设选修课。(4)周学时过多(30-31h),总学时过多,选修课设置三个拓展模块没有特色。(5)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针对性不强:学生虽有升高职意愿,但所开课程满足不了学生的升学要求;部分学生以就业为主,但没有开设相应的应试技巧等职业培训课程。(6)学生操作技能欠缺:专业课学时数够用,但学生操作技能达不到要求;实习单位认为学生操作技能不达标;学生参加全国比赛,操作技能不占优势。(7)大部分学生喜欢选修普通话、医学英语、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等培训课程,但没有开设。(8)专业方向过于单一。

改进建议(1)建议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差异选择更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灵活的学习制度。(2)建议实行模块教学,开设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模块(模块分为必修和选修),以模块化的方式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发展课。(3)建议开设选修课,并在选修课模块中开设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对口升高职拓展模块、就业指导模块。(4)建议减少总学时,周学时由28学时减到24~25学时。(5)建议调整课程设置内容及课时比例。建议公共课中减少必修课学时数:①建议英语课学时数按全指委教学计划执行,同时建议在专业方向模块中开设涉外英语课程,体现涉外护理方向的特点。②建议将数、理、化等放在选修课对口升高职模块中。③建议德育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减少必修课中德育课的学时数。④建议减少必修体育课学时,针对学生特点改革、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可以组织各种比赛、竞赛活动,增加体育选修课。建议医学基础课在课程门数及教学要求上进行调整,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针对学生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进行调整。建议专业课增加实训课比例(技能训练课占专业课的1/2以上),严把实训质量关,早期接触临床。护理、助产专业在第二学期增加2周的医院见习(其中有2~3天见习前的强化培训,见习内容为基础护理;药剂专业在第二、第三学期各安排2周见习,见习内容为制剂配制、配药、制剂加工等。)建议将部分与执业考试不相关的课程放在选修课的专业方向模块中。建议改革专业课考核方式(笔试、操作结合,各占50%)。建议毕业考试改为操作技能考试和实习小结相结合,实习前技能考核占50%,实习结束后交实习小结占50%。建议与执业考试相关联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基护等课程的笔试题型与执业考试一致。建议强化《健康评估》中病例书写内容的学时数,并将第三学期健康评估改为考试课。建议将外科护理安排在第四学期作为考试课以代替老年护理。建议开展操作技能比赛。建议根据实习单位要求,实习前进行一定时间的强化培训。(6)建议修改课程授课计划及教学大纲,与执业考试、中专升高职保持一致,做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7)建议开设普通话、医学英语、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等培训班。(8)建议增设专科护理方向。

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及3个模块的比例

(一)新教学计划和现行教学计划的对比

新教学计划课程总体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助产、护理、药剂、口腔专业学制均为3年,其中,理论教学2年,毕业实习1年。理论教学中还包括2~4周的课间实习。新教学计划和现行教学计划的对比见表1。

在新教学计划中,由原来的必修课变为选修课的课程有:精神护理、涉外护理英语、中医护理、人际沟通、数理应用基础。优化整合的课程有:临床医学概要分别为内外妇儿科、五官皮肤科。社区护理中含预防及卫生保健内容。母婴保健分别含在妇产和儿科护理中。目的在于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课时数由多变少的课程有: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就业与创业指导、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解剖、药理、生化、遗传与优生。课时由少变多的课程有:与执业资格考试相关的课程。选修课程教学时数不少于总学时的10%。

(二)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的模块类别与比例

学院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将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必修课划分为3个模块,开设的课程比例如下:公共基础模块共386学时,占26%;专业基础模块共334学时,占23%;专业模块共740学时,占51%。选修课程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18%。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体现中职教育特色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提高学校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升内涵,形成特色。我院具有中职规模大、口碑好、办学早、师资力量雄厚的特点,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体现先进教学模式、合理课程设置等优势。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执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全面解决五个对接问题,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对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的两个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职业资格和学历两个证书。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准确定位,打造优势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进得来、出得去。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真正把中职教育的落脚点放在满足学生就业上。以模块化的方式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发展课,并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针对市场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开设“三年两证套读电大专科班”的衔接课程,使有意深造的学生在读中专的同时学专课程,毕业时同时拿到国家承认的中专、大专两个毕业证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

[2]蔡雅谷.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1).

[3]曹世民.高职高专二段式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篇7

一、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维护师生合法权益,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注重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周一夜学”等活动,把深入宣传和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强化教育执法行为,促进了我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深入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提高教育普及程度

一是大力开展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多渠道宣传教育,增强教职员工的法律法规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实施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公平、公正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三是深入开展贫困生救助工作,完善贫困生助学机制,积极开展结对助学活动,确保我县适龄少年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

目前,中小学在校生28688人,在园幼儿7902人,全县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入学(园)率分别达87.01%、100%、99.86%、89.01%,分别比上年提高3.71%、0%、0.04%、5.71%。全年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1189万元;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享受教育券的学生5077人次,资助金额达117.34万元;享受爱心营养餐学生12516人次,资助金额128.20万元;接受社会各界资助的学生951人,资助金额87万元;中职学生享受助学金达1575人,资助金额达120.715万元。制度的保障及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确保我县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实现十五年教育的基本普及。

(二)深入贯彻《教师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良好公众形象。积极开展““大爱至上””师德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集中网络培训、专题讲座、专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县教职工进行《师德乃师业之本》、《学习抗震救灾英雄教师的先进事迹》等专题培训,开展暑期师德培训学习体会评比等活动,不断推进师德建设。开展评选先进、树立典型活动,评出县首届师德楷模7人、模范班主任10人,县级各类先进232名,有34名教师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协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第24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表彰了一批先进教师和尊师重教先进集体与个人。以此引导全体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发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使教师在师德修养、业务能力、教育水平等方面不断发展。二是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全面深入实施以“教师素质年”等活动为载体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点开展了“读好书、促发展,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活动、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研修活动、新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中老年教师基本功升级活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规范”活动等。通过全员基本功大练兵,完善教师学习交流机制,加强创新精神、能力教育,重视现代教育理论、方法、技术等教育,促使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三是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和逐步完善“三个层次”骨干教师梯队培养机制,开展第六届县级名师、首届名校长、第九届教坛新秀、第二届教坛中坚和宿将评选活动,评出县级名师12人、名校长5名、教坛新秀51名、教坛中坚和宿将25名(其中市级“三坛”16名)。重视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实施“领雁工程”和实行教师支教制度,制订《县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实施意见》,做好省市骨干培训对象的选拔,合理确定三级骨干教师培养人选。今年已完成省级骨干培训38名,完成市级骨干培训42名,组织实施县级骨干培训103名(委托省里、浙师大及大学培训),市局和本县派出支教教师67名,农村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四是加强教育科研建设,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我们以市级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研究》为中心,集“课题研究”、“四项教学常规达标活动”和“加强教学管理有效性制度建设”三位一体,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年,我县教育研究课题市级立项17项,县级课题立项108项,课题成果获省市级奖11个;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获得国家、省、市奖(或发表)的有276篇,获得县级奖(或发表)的论文有450篇;有32位教师在省、市级优质课、说课评比中获奖。刊出4期《教育》,为广大教师提供教科研工作交流平台,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带动了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深入贯彻《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

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稳步协调发展。认真学习贯彻《职业教育法》、教育部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精神,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我县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加强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管理,完善职业学校资助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确保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就读职业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县职教中心创建在校生2000人以上的重点品牌职业学校工作,推动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今年职校在校生1497名,职业高中招生人数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比率1:1.1,比上年提高9.78%;全县153名职高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1.5%,其中61名教师获得高技能培训证书,比上年提高18.3%。职业教育逐步成为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的、支撑县域重点产业和区域发展的教育体系,步入全面发展时期。

二是积极扶持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大力扶持民办学校做活、做大、做强、做优,为社会提供充足优质的教育资源。今年,在我们指导和支持下,树人学校通过市示范学校验收。9月,我们配合县政府出台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政策、资金、教师等方面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扶持。今年,我局已向办学上规模和社会效益良好的民办学校按比例调配带薪教师17名、业务副园长5名,部分民办学校教师已落实“五险一金”政策。《意见》的出台,有力推动我县民办教育的发展,逐步构筑了公办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积极履行职责,认真开展各项工作,推动教育科学和谐发展。

(一)重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教育环境

1、注重教育软件建设。一是深入开展教育宣传活动。进一步完善教育网,建成并开通了“教育博客网”,建成并试运行“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及时更新网站版面和上挂文件、信息;主动联系县电视台报导我县新课程改革、学校工程建设、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成果;制订《县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实施细则(试行)》、《县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制度》等,积极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历时8个多月编辑《一路浩歌——县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图书,再现我县教育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经验,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二是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建设和谐社会读书教育活动、环境教育、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文明规范养成教育、法制教育、雏鹰争章教育活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等,培养中小学生形成良好品行,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推向深入。一年来,共有8个单位获得省市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先进集体、文明学校等称号,有116人获得省市级师德楷模、德育先进工作者、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三是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大力加强安全工作的宣传与检查,努力提高师生安全防范和自救自护能力,以教育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为载体,多次联合综治办、安委办、文化、卫生、交警、消防等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学生接送车辆情况和食品卫生等工作的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落实好校园安全整改措施,长抓不懈地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县各中小学均制订安全应急预案,90%以上学校都举行过应急预案演练,100%学校达到“平安校园”标准的要求,全年未发生一起学校学生安全责任事故。

2、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危旧房改造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远工程”和“教育资源共享工程”。共投入2371.6万元,竣工13个食宿改造项目,整修29所学校危旧房,改造13薄弱学校的校舍、运动场等37个项目,为24所农村学校配置了27套多媒体小平台、13个计算机教室和76套省、市光盘资源,全县中小学计算机达到3150台,生机比达9.1︰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县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教育环境焕然一新。一年来,通过市示范学校验收1所、省标准化学校验收5所,实行县城小学联片办学的创举、大峃镇小升格为实验二小,大峃镇、南田镇成功创成教育强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坚持教学质量为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多次召开全县教学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县中小学教学工作任务;制定《中小学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方案》,加大对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开展多层面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进一步激发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全面实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与实验教材,进一步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认真研究与新课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建立我县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学水平检测体系。高考成绩总体上稳中有升,年高考上线总人数、上线率、上本科线人数分别比去年提高5.16%、5.31%、3.03%。认真组织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专项督查工作,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落实到位;积极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全面展示素质教育成果。学科竞赛和技能比赛成绩斐然,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学科竞赛和体艺文、科技比赛中屡获佳绩,如原百丈漈镇校、少体校学生分别在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和在印尼举行的世界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中取得女子52公斤级比赛的冠军,实验小学林滢同学代表赛区参加第八届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银奖。

(三)狠抓政务校务公开,完善规章制度,推进教育行风建设

进一步完善局机关政务公开机制,加强局机关财务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和财务手续,实行民主理财,开源节流。规范运作县会计核算中心教育系统分中心,有效加强了教育经费监管,提高了使用效益。制订《县学校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度》,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在全县开展非法办班和违规带生专项整治活动,制止办班点11个,有效杜绝乱收费等违规行为。设立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依法推进教代会和校务公开制度,在民办学校开展党建和组建工会工作,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加强教育纪检监察工作,扎实推进教育系统行风建设,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积极受理来信来访来电50件次,为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认真贯彻人大决议,及时反馈议案提案办理意见,努力提高教育公众满意度

认真贯彻省教育厅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教育整改意见视频会议精神,召开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教育整改意见专题会议,积极落实我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教育工作专项报告的审议意见》,把整改工作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各项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县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精神,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向人大汇报请示,及时办理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和建议。今年,我局共收到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议案和建议4件,收到政协第七届一次会议提案6件,内容涉及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幼儿)教育、学科建设等教育热点问题。本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原则,我局对每一件议案(建议、意见)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与调研,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局党委会进行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后,由有关科室负责具体落实,并及时将办理情况反馈给各位代表。同时,对于每一位来访的群众我们都热情接待,认真倾听他们反映的问题及意见建议,能马上答复的问题,现场予以答复,对需调查情况后才能答复的问题,告知其限办日期。

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作风建设,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一是深入学习教育,抓好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大兴学习之风、不断改进学风。制订《中共县教育局委员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以集中授课、自主学习、观看电教片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及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等,带动局机关干部职工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我县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提高驾驭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能力,切实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和改进工作作风。

二是强化教育职能,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及《关于在市教育系统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制订《县教育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要点》、《县教育系统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县教育系统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与全县各中小学签订了《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党内监督力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对全县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使用和管理情况和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专项经费的审计调查整改、学校收费情况检查及积极受理来信来访等工作的开展,使教育系统保持了“勤政为民、廉洁为公”的良好形象。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篇8

一、开放性大学――英国开放大学(theopenUniversity)

(一)英国开放大学概况

英国开放大学于1969年6月正式成立,是一所有学位授予权的独立自治的大学。目前,该大学是全英最大的开放性大学,拥有6个系部、两所学院和两个研究院。开放大学以其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科研实力一直跻身全英高校前10名。

(二)英国开放大学的质量保证情况

英国开放大学沟通交流部、学生服务部和国际事务部等部门主管向培训团介绍了开放大学的教学机制、课程开发、媒体资源建设、学生支持服务等情况,重点介绍了该校的质量保证机制。

建校40年来,英国开放大学始终坚持英国传统大学严谨的校外专家检查制度和执行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的教学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机制。

1.校外专家检查制度

(1)在课程设计阶段,由其他大学相同学科资深学术人员担任校外检查员,主要任务是帮助课程设计,并在课程开发全过程对课程整体结构、课程单元样稿和其他相关教学材料向课程组提供建议。

(2)在一门课程使用阶段的中期,资深校外学术专家参与中期评审,对课程和课程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3)在学业检测方面,每门课程都设校外考官,由负责课程和证书的执行副校长根据检测政策办公室制订的标准来任命。在每次证书授予结束阶段,校外考官向学校执行校长提交报告,对课程材料的合适性、课程检测制度、考试过程的管理和申请证书学生的质量做出评价。课程组对报告进行讨论并提出问题的处理方案。然后由学科委员会确认完成报告讨论程序并已在教学部门采取整改措施。

(4)在专业层次方面,对每种证书的授予都任命了校外顾问,对校外考官体制提供适当的标准保证,并负责检查校外考官的课程报告。

2.校内质量保证机制

(1)质量标准保证和评审体系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的《高等教育资格框架》、《学校审核手册》和《高等教育资格学分准则》要求,英国开放大学建立并完善了《英国开放大学教学质量和标准体系》。该体系包括14个方面的内容:“开放大学a级结构”为本科教育3个级别的课程提供了一系列的通用级别指标,以支持课程设计和教学发展。“学科水准说明”标列荣誉学位的学术特性和标准。“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保障实施规范”包括一系列指导高等院校的文件,涉及学术质量和标准管理。“专业规格”包括学生完成学业应达到的学术要求、掌握的知识。“学分标准”为学生提供了10到60学分课程的灵活选择。“课程战略”阐明学校的使命、目标和发展重点。“证书审批”确保每个专业与校内校外规定要求接轨。“证书规则”包括注册条款、政策和声明、评价实施规则和学生纪律事务实施规则。“学分积累与转换政策”提供普通学分级别和开放大学远距离教学资格特定学分授予的转换授予形式。“课程审批”对新旧模块课程的审批制订指导性意见。“课程材料开发”包括课程组和课程建设校外评审规则。“开放大学图书馆”为课程建设、学生学习和研究活动使用图书馆提供专业性咨询和服务。“课程网络跟踪系统”对现有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了解。“证书与课程的关联”负责对课程和证书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议。

(2)校内全程质量评审和年度质量评审

英国开放大学校内评审遵循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的《教学设计、批准、监控和审查实施规则》的各项规定。英国开放大学的专业、课程和课程计划在使用和实施过程中必须接受全程评审。学生支持服务则需每年接受评审。校内评审有校级和学科级两个层次。

校级评审范围包括:监控招生、学生坚持学业、学生学习表现和进步情况;监控学生对专业设置、课程和服务的满意度;了解校外检查人员对开发中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校外考官对已开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专业顾问对在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校外顾问对已有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搜集课程组成员和地区中心教学人员的反馈意见;监控教学质量和检查辅导教师批改的作业。

学科层次检查有两种时间段,每6年一次的评审和每年一次的年审。6年一次的评审主要检查专业和证书,评审的主要程序:学校指派校外检查小组成员进行同行评估;在学科自评基础上,形成评审标准程序和报告样本。评审的内容有:对应质量保障局校外评审框架的要求;了解学生的满意度、专业和证书方面的成绩和完成情况;评审课程计划,包括跨学科内容部分;对所有课程进行独立评估,了解其对校内质量保证整体分别发挥的作用;专业/证书质量和标准管理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以及信息的可靠性。每年一次的评审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专业和证书、课程、成绩评价与证书授予、学生支持服务、监控与信息回馈。专业和证书、课程、成绩评价与证书授予评审内容与6年一次的评审要求大同小异。

二、行业性教育指导机构――英国高等教育研究院(Highereducationacademy)

(一)英国高等教育研究院概况

英国高等教育研究院(以下简称Hea)在全英建有24个学科中心,这些学科中心通过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包括提供在线数据库、出版期刊和简报、提供咨询/查询服务等)、举办相关专题研讨会和会议、开展调研分析、组建特别兴趣团体、开展部门联合、建立从业人员协作网络等方式,开展全国性的教学质量改进工作。如,在各教育机构和学科中心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教育机构提供项目资助,帮助他们解决教学共性问题,等等。经过近几年发展,学科中心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譬如改进了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经验共享、推进个人发展和职业资格认证、提高电子学习工具和资源使用效果等。

(二)培训情况

Hea主任助理LawrenceHamburg博士在分析了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现代通讯技术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为培训团做了题为“现代通讯技术如何改善学生学习”的报告。Hamburg博士指出,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被用于教育领域,如黑板(Blackboard)、魔灯(moodle)、可视会议、第二人生(Secondlife)等。这些现代通讯技术为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需要教育培训机构吸纳、集成和有效整合,使之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教育领域。同时,英国高等教育形势也正迅速发生变化:英国高等教育机构越来越成为一个多样化、相对自治的群体;作为“客户”的学习者和作为“股东”投资者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政府和经济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驱动力;未来5年英国政府的公共开支将有可能被压缩;各教育机构对学习者的竞争日趋激烈;各教育机构需要开发现有技术潜力,等等。面对现代通讯技术和高等教育的变化,要实现高等教育持续发展,需要以学生为本,倾听学生的呼声。

如今,Hea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协调和引领作用,通过参与制定实施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采用新技术等多种途径,大力推进现代通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帮助教育机构开展能力建设,努力实现其“为英国学生提供世界上最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最终奋斗目标。

三、行业性远程教育评估机构――英国开放远程学习质量委员会(open&DistanceLearningQualityCouncil)

(一)英国开放远程学习质量委员会概况

英国开放远程学习质量委员会成立于1969年,原名为“函授学院认证委员会”,1995年更名为英国开放远程学习质量委员会(以下简称oDLQC)。该机构虽然现登记注册为独立的社会团体,但是该组织是根据英国政府要求组建的,接受政府资助,与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合作。oDLQC成员包括远程教育机构的代表,以及来自教育领域的专业和社会人士。oDLQC工作目标是通过对私营远程教育机构进行评估认证,提高远程教育质量,保护学习者权益。

(二)英国开放远程学习质量委员会开展的评估认证工作

oDLQC建立了一系列对私营远程教育机构进行认证的评估标准,虽然该标准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却相当于行业标准,凡是达到标准的私营远程教育机构都可以向该机构申请评估认证。一旦通过认证,oDLQC将向学习者推荐该远程教育机构,并将每三年对该机构再次进行评估,以确保私营性远程教育机构能持续为学生提供良好服务。未通过评估的机构则会被oDLQC从推荐名单上除名。

评估是从各个角度对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的内容进行审核,形成内在的、一致的概述,提交给oDLQC。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学习者和辅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第三方机构获得参考信息;专家对课程进行评估;指导远程教育机构开展自我评估;对材料进行取样;远程教育机构提交内部审查报告;评估员实地考察;oDLQC进行审查。评估包括六个阶段:注册-申请-准备评估-提交评估材料-实地考察-oDLQC做出决定。注册阶段的程序是:oDLQC确定远程教育机构是否自愿参加评估;远程教育机构提交注册表格并付费。从注册到oDLQC召开会议审议,前后大约历时三个月。申请阶段的程序是:远程教育机构同意所有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时间进程安排;远程教育机构填写申请表格并递交oDLQC,一般要求至少在oDLQC审议前的二个月递交申请表格。准备评估阶段的程序是(远程教育机构应完成的工作):和oDLQC讨论申请表格;同意oDLQC的所有时间进程安排;填写课程列表和合作伙伴表格;准备课程评估材料;对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对辅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参考信息;向专家和oDLQC提交课程评估材料;商定实地考察时间。oDLQC在收到远程教育机构提交的评估材料后,将对调查问卷进行系统分析,以保证评估结果可靠。

四、私立远程教育资源供应商――国际资源发展集团(Resource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国际资源发展集团(以下简称RDi)成立于1990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私营性质的为英国大学提供远程教育资源的供应商,RDi主要目标是提供高质量、范围广的高等远程学习资源。RDi执行主席JohnHolden介绍了该集团概况和远程教育发展情况。

工作领域:包括为个人提供在线学习和校园学习服务,以及为机构客户提供学习服务两个方面。在机构客户方面,该集团已与加拿大航空、日本航空、劳斯莱斯等14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这些机构提供学习服务。在个人学习服务方面,RDi提供颇具特色的入学前支持,包括对查询者提供中性、专业性建议;帮助学生申请入学;采用灵活多样的付费方式;采用CR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从查询到毕业的一站式全程服务,退学后30天退款保证,等等。此外,RDi的在线学习模式有以下特点:灵活、支持、专业;指定RDi项目指导顾问;辅导教师积极主动;通过虚拟校园学习;网上图书馆资源丰富;开展创新性评估;坚持终身学习理念。

教育质量:RDi的教育质量于2006年通过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审计,并接受合作大学的监管和审计;每年通过爱德斯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检查审计;自1998年至今通过BSeniSo9001:2000认证。

五、公立大学的远程教育部门――莱斯特大学尖端远程教育联盟(BeyondDistanceResearchalliance―UniversityofLeicester)、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Queenmary―UniversityofLondon)

(一)莱斯特大学尖端远程教育联盟

莱斯特大学最初创建于1921年,1957年由皇家授予颁发大学毕业证的权利。该校许多研究生课程为远程教育课程。除英国公开大学之外,接受莱斯特大学远程教学的学生人数为全英大学之冠。学校共有18000余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其中超过一半都是研究生。在由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开展的教学与研究评估活动中,莱斯特大学的各个学系均获得很高评价,该校是少数多次获得高等教育女王奖的大学之一。

莱斯特大学设有尖端远程教育研究联盟,该部门受英国高等教育研究院和联合信息委员会资助。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电子学习、学习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提高莱斯特大学在信息、通讯和学习技术方面的研究发展能力;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举办培训班、座谈会和专题研讨会、出版研究成果等多种形式,在全校所有院系和学科推动电子学习、学习技术的研究成果转化;鼓励学术研究人员将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推动该校远程教育和电子学习发展。通过开展电子学习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尖端远程教育研究联盟为莱斯特大学开展远程教育提供了技术开发、经验传播、教师远程教育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支持。这也是该校虽为公立大学,但远程教育在英国仍位居前列的原因之一。

(二)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法律系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始建于1887年,于1915年加入伦敦大学。学校提供一系列的研究式学位,如博士与研究式硕士(phD和mphil)、授课式硕士(ma、mSc和LLm)以及包括人文、工程、法律、医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本科学位。在英国政府最新的研究评估中,玛丽女王学院有60%的研究机构被评为5或5*级(最高为5级)。超过80%的研究及教学人员在最近的高等教育研究评鉴(Rae)中达到国家或国际级优秀水平。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篇9

在座谈会上、征求意见表中以及走访村居委会、街道等各有关单位,直接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中,对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教学成绩普遍表示欣赏,充分肯定学校的校风学风、规范收费和师德师风,认为学校的办学思想是端正的,校风、学风和班风是好的;认为教师的师德端正、教学严谨、爱岗敬业,对学生的教育是充满爱心;认为收费项目清楚,收费公开透明,没有乱收费的情况。对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待完善、学生生源素质不高所带来的困难和问题表示理解。同时,希望学校和老师严格管理学生,促进校风、学风的不断好转。

根据对各种途径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制定整改目标和整改措施如下:

一、校风班风的问题

我校提出“学习因人而异,做人要求一致”的思路,树立“常规出战斗力”的理念。下大力气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改变以“堵截”的旧办法,建立以“疏导”为主的教育方法。来自全县四十多所初中校的新生在入学时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肃,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打架吵闹的现象几乎绝迹,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现象多了,勤奋向上的学风逐渐形成了。学校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但个别班的班风和学风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存在迟到、旷课现象;一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存在各种问题,比如乱丢乱扔、损坏公物的不文明现象,环保卫生的意识有待提高;学生打架的现象虽已减少,但仍然不时发生;个别学生的仪容服装不符合规范等等。虽然,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合并后的校风和学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尤其是学生的打架现象和不良习惯,给学校的工作敲响警钟。为此,我校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完善班主任工作岗位责任制度,推行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改善班主任的工作和学习条件,对班主任工作要加大激励和奖励措施,营造一个有利于开展德育工作的氛围。积极开展理论学习、研讨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要理解和支持学生处的工作,学生处要改进和加强工作。

2、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德育工作要从大事着眼,小事着手,从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抓起,从学生的课堂纪律、衣着打扮、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爱护公物等抓起,花大力气纠正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利于学习、不利于形成良好校风的行为和习惯。主要是:纪律松散,迟到、早退、逃学,打架斗殴,仪表不端,不爱惜学校财产,乱丢乱扔,等等。引进“校讯通”系统,以此作为反映、反馈学生进校离校情况,促进家校互动联系,以及高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种先进手段。

3、加强对学生团干部、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的培训,发展学生自治、自律的能力,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纠错”的德育网络,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育互动过程,让德育工作从“他律”走向“自律”,学生在自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学生在学习、生活、成才、交往及个性获得主动的、全面的发展。

二、师德师风的问题

对于我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以肯定为多,但其中的一些意见,折射出学校师德的存在问题,应该引起注意。如:老师管理学生不严,有的老师只管上课不管学生,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不当;不按时上课和按时下课,有拖堂现象;个别老师上课用方言等等。应该看到职业怠倦现象已表现出来,工作积极性下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消极被动地应付工作,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无动于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这些情况,虽然存在于少数教师中,但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确是一大问题。为此,我校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1、进行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在全体教工中经常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开展包括职业观、职业思想、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在内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倡爱生敬业、自尊自爱、为人师表、改革创新的职业精神。努力培养一大批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驾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强,富有改革创新意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要树立优秀教师的榜样。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已经成长起来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地体现了现代教师道德的崭新特点。要通过广泛的宣传,使教师们学习身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提高师德认识,激发师德情感。

2、加强教师队伍的改革开放意识、与时俱进意识、忧患意识的教育。要使教师们认识南安及学校教育的现状,从中找出我们的优势和劣势;认识教师肩负的责任,从中增强工作责任感;认识我区、我校与先进区、先进学校的差距,增强危机感,从中找出努力的方向。

3、坚持他律与自律并举,重在内化。师德的形成,是由外部的他律逐步地转化为自我内部的自律的过程。在师德教育中,要有效地运用外部力量——他律形式。我们要健全并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预防并及时、有效、妥善地处理各类教学事故,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使教学走向规范化、严谨化、科学化,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有效地地促进良好师德的形成。强化教师的道德意识,重在自律,重在内化。要激发和依靠教师发自内心的信念,一个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对人民教师道德义务的真诚信服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在教育实践中恪守人民教师的道德要求,才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4、要严谨治学,不断学习。要努力改变我校教育科研气氛不够浓厚的状况,开展新课程的研讨和实践,包括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基本特点与新课程相关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学习与研讨。要经常反思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体会、感受及经验。要转变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以此作为突破口,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三、学校管理的问题

在反馈的意见与建议中,普遍对教育收费情况表示满意,认为收费项目清楚,收费公开透明,没有乱收费的现象。对确有困难的学生和低保户的学生,学校能减免收费,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中,比较集中的是对学校办学条件的问题和希望。比如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及开放时间、提高学校食堂的服务水平、开设班级图书角、开设校园英语角、举办校园读书节、增加校园绿化面积完善体育卫生及其他教育教学设备等等。为此,我校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要立足教育,着眼防范;要实行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要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在前,预防在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不正之风。学校党政干部,要带头遵纪守法,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经常进行检查反思,做遵纪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模范。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意识,逐步规范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不断加大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力度,提高群众的满意程度。

2、严禁乱收费现象,加强对教育收费的管理。收费要严格按教育部门和物价部门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取,不得随意另立收费标准,提高收费标准。收费项目、标准、依据、用途,要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3、严格财务管理,严禁违反财经纪律,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加强经费投入与使用的管理。严禁违规操作,大宗物质采购必须有3人以上参加;工程建设项目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招标投标。要本着勤俭办事的精神,严禁铺张浪费,减少办事环节,提高运转效益。

4、加强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做好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健全固定资产的明细分帐,做到帐物相符,定期进行清产核资工作,强化财产的购置、领用、报废等手续的管理,做好学校财产的维护保养工作。

5、争取上级政府部门、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精心规划,认真筹备,加快校园改造的步子。在学校总体改造实现之前,总务后勤人员要尽职尽责,积极工作,主动克服困难,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的工作学习条件,做好学校财产和教学设施的管理,及时维修维护增补教学和活动的设施设备。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篇10

思想高度重视巩固教学中心地位

自建校以来,学校注重用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改革与发展,不断开展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与研讨,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

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为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学校认真学习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振兴广西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13]6号),结合教育部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本科教学质量年报制度的有关要求,研究制订了《广西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就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巩固、教学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专业结构优化与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和教学质量控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通过不断学习和深入研讨,全校师生就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达成了共识。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是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手段。为此,学校注重教学质量监控,不断完善层级负责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细化教学环节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实现了教学质量监控主体的全员化、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的全程化、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化、教学信息收集的全面化和处理调控反馈及时化。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以学校、学院、系、教研室为组织主体,以“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同监控”为原则,构建了包括领导、教师、学生和职工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各环节逐级监控体系。学校设有教学委员会和教育教学督查组,负责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重大问题决策和实施。在教务处设教学质量管理科,协助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执行工作,履行组织、指导、协调和反馈的职责。学院是教学工作及管理的实体,根据学校的统一工作部署,指导系、教研室开展质量监控工作。

细化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在教学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学校对一些陈旧、不再适应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及时修订和调整,对一些不够细致完备的条款予以完善和补充。根据评价主体或对象的特性,细化评教评学的具体评价标准。如,根据听课主体不同,设计了管理干部听课表和教师听课表;根据多媒体教学的特殊性,设计了多媒体课堂教学听课表,专门用于听取多媒体课程教学。学校根据广大教师和学生对网上评教工作的意见,结合课程的不同性质特点,着力改进学生评教用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增强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全员化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参加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教学自评制度。每学期的教学检查中,任课教师按授课班级为单位填写课堂教学自评表,就课程基本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改革建议等予以客观、真实的描述,为教学改革和学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每门课程考试结束后,教师填写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总结学生学习和自身教学情况。

教师同行听课制度。学校长期坚持教师同行听课制度,教师同行间相互听课,对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生网上评教制度。网上评教既可保证学生参与面,又可实现对评教数据的有效处理。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网上评教工作,为保证学生全员参与评教,将网上评教跟学生选课联动起来,选课前须先评教。学校选取评教分数低的一定比例的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以帮助这部分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的全程化如今,学校定期开展教学检查。每学期开展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三段式”教学检查。学期初教学检查以教学秩序和教学准备情况为主要内容;学期中教学检查是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全面检查;学期末教学检查以检查考风考纪、毕业设计(论文)为重点。

同时,学校开展专项评估,鼓励各学院参与全国性专业认证及评估,以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专业影响力。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随机对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工作进行检查。通过开展专业、课程、毕业设计(论文)等专项评估,进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

科学评价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编制与制度,重点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运行、招生就业以及社会评价等维度,对学校一年来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总结分析并,旨在推动学校开展自我评估、建立健全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完善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高校与社会的沟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用人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全面收集教学信息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课堂教学听课制度,对参加听课人员、听课时间要求、听课方式、听课对象、听课记录和听课评价结果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保证了课堂教学听课活动的有序开展;根据教育教学督查工作规定,成立了教育教学督查组,由来自各学院的10多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组成,受主管教学副校长的直接领导,是对全校各教育教学环节的教学管理、教学秩序、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的常设机构。

教育教学督查员通过跟班听课、巡视考场等方式,了解备课、上课、教研活动、实验、实习、考试等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情况,通过走访了解各教学单位教师教书育人、教学质量及学风情况,而且在听完课后现场为年轻教师提出指导建议;开创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根据《关于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施办法》,设立了学生教学信息中心。聘请的教学信息员可就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及时为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提供大量可靠的教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