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十篇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十篇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8:49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篇1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素质技能价值环境艺术设计师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thispaper,throughthecultivationofenvironmentalartdesignerqualityandskillstoexplainthesocialvalueofenvironmentalartanddesignworks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篇2

首先是具有高效性特征,其指的是在发展中放弃粗放模式和拒绝浪费,最大程度的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尤其是对非再生资源的利用,达到以最少成本取得最高资源效益的目标。其次是具有持续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环境设计的结构、设施设置和设计构思上,强调环境艺术设计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其三具有多样性,这一特点的关键在于对环境艺术产品的设计,倡导设计的多样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以减轻消费过大给环境造成的压力。最后具有循环性,循环包括人工环境中生活生产所消耗的能量、原料进行可循环利用,并且能够自动分解,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形成一个闭合的资源循环利用网络。

二、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坚持以人为本

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也就是说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人的多样化的需求,保证环境艺术设计的结果可以提供给人们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环境不仅要具有观赏价值,充分赋予环境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最重要的还要健康安全,因此,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美感、经济、构造、技术和功能等多个方面。经过设计之后的环境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还应符合自然、环保的生态理念。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标准要在满足人类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应充分体贴、关注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2、使用天然材料

使用天然材料是完全符合生态理念的一个措施,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者充分了解天然材料,清晰准确的认识材料的用途、结构构造和材料特性。例如,许多具有清香气味和天然纹路的木质材料,可以创造安静、舒适、美观的环境,同时还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像鹅卵石这种材料和形状特殊的石材,可以用来铺路,供人行走,能够有效的起到活穴健身的作用。特殊的天然材料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中,仅了解其特点和特性是不够的,还要了解材料的合理加工和制作,寻求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

3、开发利用新能源

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自然能源在提供能量时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果环境污染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那么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就难以顾及。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时要对新能源进行开发利用,以减轻传统能源造成的高污染、高消耗的问题,实现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融合。

4、强调环保设计

强调环保设计符合社会和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上的需求,环保设计作为组成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内容,对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环保设计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降低能源消耗和低碳生活等问题,将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作为环保设计的重要标准。

5、注重天然生态环境的基础条件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篇3

关键~: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问题;对策

现代环境艺术社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伴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对促进社会文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就目前来看,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依然在采取传统的设计理念、方法,设计过程中脱离了自然,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现代社会里,要想推动现代环境艺术的发展,就必须结合我国时展的需要,不断设计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作品。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问题

1.1忽略了环境因素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下,要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行为,就目前来看,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是为了满足产品功能性的需要,忽略了环境,没有结合相应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够和谐。

1.2专业的人才不足

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抄袭现象较严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千遍一律,毫无创新型。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员的不足。一方面是设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受传统设计理念的束缚,另一方面设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在设计过程中大多是按照以往的设计经验来进行设计,不利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1.3设计方式单一

环境艺术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目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整体呈现设计方式单一,缺乏地区特色和时代风格,整体设计水平处于较低阶段。目前整体的设计都趋向于简单,大草坪的设计方式十分普遍,这样的设计方式比较缺乏创意性,都是对于陈旧设计方式的模仿和复制,跟不上越来越高的审美要求,没有新意也没有区域性特色,会造成审美疲劳。

2现代环境艺术问题的对策

2.1环境艺术与自然的融合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现代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绿色建设设计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建设绿色建筑依然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而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要求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当结合自然环境去进行设计,做好设计行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更高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对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要善于利用自然元素来进行艺术创作,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建筑环境的需求。

2.2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环境直接相关,而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业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专业的设计人才可以更好地把握时展的需要,设计出符合时展需要的作品。为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当加强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加强现阶段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知识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促使他们合理的运用自然元素来创新环境艺术设计。另外,我国政府应当设立专业的院校,成立专业的课程,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2.3加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

在现代社会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而言,其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立足创新。首先,要创新设立理念,要树立绿色的设计理念;其次,要创新设计方式,要摆脱那种传统的设计方式,要善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来进行设计,通过科技,将环境与人文艺术结合,从而设计出较新颖的华景艺术设计。另外,要加大技术创新。科技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加大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效率和水平,为设计者提供技术帮助,从而推动现代环境艺术的更好发展。

2.4突出民族特色

我国有着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而各民族的文化也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素材。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当善于利用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突出民族特色。而在现代环境术设计中要想突出民族特色,就要求设计人员对我国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合理的应用民族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突出民族特色。

2.5建设专门性环境艺术设计管理机构

应当建立专门的换季艺术设计环境里机构,将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项专门的项目来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环境艺术设计建设和维护的整体水平。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于环境艺术的整体城市布局规划和具体设计施工安排与城建部分分开,进行专项管理,有助于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的提高。其次,对于城市环境设计的后期使用管理和维护也有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管理,让环境艺术设计建筑的整体水平都可以得到提高,后期使用效果也更有保证。专门性的管理机构能够让环境艺术的重视度被提高,设计建设管理水平升级。

3结语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行为,它与建筑环境息息相关,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艺术设计业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当前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环境艺术的发展。而本文针对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相应的措施来更好地解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问题,从而推动我国现代环境艺术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炜.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艺术研究,2012,03:130-131.

[2]杨佳,刘利果.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2,35:248.

[3]田国鑫.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5,08:311.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篇4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环境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利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应建立以环境艺术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2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及分析

2.1课程设置存在严重的不合理

就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是近十年来新成立的专业,与国外的相同专业相比起步较晚。基础课与专业课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而且能够开设环境艺术“专业理论”课程的学校非常少,究其原因有二点:一是专业教学管理者不够重视,二是缺乏师资力量,即便是开设了专业理论课,也大多是由其他基础课或专业设计课的教师来替代,没有“专业理论”指导的设计。在教学实力上还存在不小差距;另外师资队伍建设也比较薄弱,教学经验、学术水平和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2应试教育的弊端的制约

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带有应试教育的阴影,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虽然有系统性较强的一面,然而缺乏创造性,容易使学生形成按部就班的保守习惯,培养出的是知识型人才,就是教学以教师、教材为核心,让学生通过记忆、理解、听讲、练习等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手段趋于程式化,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技巧,轻思维;重表现,轻创意的倾向。在现行教学计划中,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授课方式,教师以模拟课题为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题设置等教学环节缺乏新意,缺少与专业课程有关的社会、经济、科学和人文等内容。教学方式趋于程式化,学生学习热情难以提高。

3创新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构想

3.1教学管理者应该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

教学管理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努力加强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尤其是环境美学课程。目前,环境美学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城市空间美学和建筑美学的研究,在城市空间美学和建筑美学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术界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理论深度,开设环境美学课程对学生专业理论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2创建统一又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

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工作室制”,“专业工作室制”是指学生在接受统一的综合造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训练后,再进入专业导师工作室接受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既统一,又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开辟了新的教育模式,使“教”与“学”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其教学流程是:学生入学后的第

一、二学年学习“共同造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第

三、四学年,根据本人意愿和工作室导师对学生在第

一、二学年综合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潜质的认定后,导师决定是否接纳其进入自己的工作室学习。

3.3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

创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由于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相对艺术设计其他专业更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而且贯穿于整个大学本科四年。尤其是在“专业设计课”的过程化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公司或企业的课题带到学校里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课外小组中完成,或让学生参与教师接纳到的工程设计项目,在设计的实践中,将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讨论式的教学法体现在某一课程教学过程的细节中,意在强调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留出一定的空间给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小组来对完成的课程内容进行“讲”和“评”,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现对问题进行分析、理解、归纳和表达等全过程的认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3.4更新教学内窖,优化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在横向上,它涉及到建筑学、建筑结构学、社会学、民俗学、人体工程学、法学、艺术学、设计学、美学、装饰材料学、家具陈设和消防环保等;在纵向上,专业内容包括居住环境、办公工作环境、商业环境、文化娱乐环境、公共事业设施环境等人类一切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艺术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专业的教学内容还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改进,知识结构优化、教学内容精简、课程体系科学合理,

3.5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的改革必须有必要的经费投入和物质基础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引进电脑这个现代化科技成果,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连网,使师生不断获得新的信息,开阔眼界和思维。电脑多媒体的发展给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大力开发研究电脑多媒体,充实电化教学设备是保证教学方法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调教学方法的改革,按照“教学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交流,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3.6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训练与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该更新使教学观念:由知识型转变为创造型相配套的教学机制应把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在环境艺术设计类所有课程,教师在授课时注重设计方法。创新思维方向方法的讲授。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训练中,强调“多种可能性”。对每一个同等规模的设计题目来说,强调和鼓励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构思方案。其关键是优化认知机制策略,即对解决问题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策略的训练;对解题过程的认知训练;解题过程的调控能力训练。另外,创新的意识除了有设计理念的引导外还依靠实践的培养。不参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就不能深刻体验和理解创意语言的含义。因此,教师授课形式、内容应多结合实际课题,通过真实的设计实践,使学生切实地形成以设计理论指导设计实践的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课题构思前的调查研究是环境建筑设计实践教学的要点。要求学生设计构思前要完成大量的实地调查与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地图、照片和各种调查统计的表格与数据,说明环境特点,提出对环境建筑设计的构思制约性解决办法。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篇5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称作灵境技术,具体就是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多传感技术、图形技术、仿真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等等方式,通过构建三维虚拟模式,同时利用专门的设备来实现。也就是说,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可以生成多维信息环境,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加完善。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特征

1.效率性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极大程度的改变传统的环境设计模式,突破了其中存在的各种复杂性问题,比如说摒弃沙盘或者模型的方式,有利于控制设计成本,节约了设计时间。通过高科技技术手段,能够以多媒体模式、数字化模式真实形象的展示出虚拟设计的项目,而用户只需要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平台中,即可观看模型效果,以此将网络资源的优势有效全面的发挥出来,更加充分的展示出作品的效果,以此实现宣传目标,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2.交互性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更加全面、更加形象的展示出来。在虚拟世界中,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对展示物的一些数据信息进行传输,同时可以接受信息、认知信息、以及反馈信息等过程。虚拟现实技术所创建的环境,更加向真实化方向发展,通过计算机所构建的三维数字模型,内嵌虚拟现实场景,能够使用户的各种感官感受有效激发出来,产生真实的交互感受。比如说,在虚拟空间中,用户可以用手去获取虚拟环境中的物品,同时还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物品的重量,并且可以让被抓住的物体随着是自身移动。3.艺术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需要具备较高性能的图像处理工艺。比如说3D虚拟建模、Flash、全景图片等方式,可以以高清的形式,展示出各种图像,从而使设计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和真实性。用户在观察图像之后,可以对项目的整体结构做到全方位了解,并且了解所使用的材料和工艺等等。所以说,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更加良好的艺术性效果。4.侵入性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侵入性,其可以让用户感觉到更加真实的环境效果,有些时候,还可以让用户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此种感受的主要因素,在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设计正是充分基于人的感官感受、以及心理特点出发,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使图形更加具有立体效果,从而使用户置身于三维空间中。对于侵入性来讲,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其可以理解为临场性和存在性,关键是对用户在虚拟环境中的真实感受程度进行反映。用户需要提前佩戴专门的头盔和手套,才可以真实的感受到虚拟环境中的立体效果,同时在此种虚拟环境中,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虚拟世界中。假如用户无法分辨出真假效果,也就是好比置身在真实的环境中,那么可以说是最为理想的侵入性效果。5.多感知性考虑到虚拟现实环境中,均会配备齐全各种感官装置,包括有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用户不仅仅具有视觉感知,还可以形成听觉感知、触觉感知、以及力觉感知,特别情况下还会产生嗅觉感知以及味觉感知。所以说,虚拟现实技术具有非常良好的多感知性,可以让用户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就现阶段的虚拟现实技术来讲,尚未实现所有感知功能,也就是无法达到最理想的虚拟技术状态。

虚拟现实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应用到环境艺术模型设计当中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交互性、多感知性、侵入性等等特征,通过上述种种特征,可以让用户进入到交互式的、三维虚拟环境中,同时可以与虚拟环境进行一些互动沟通,用户的各个感官受到刺激,会产生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说非常具有必要性,设计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虚拟现实技术系统处理,能够虚拟系统中,展示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通过此种设计过程,能够让设计人员更加真实、直观的感受到,在实际生活中设计作品的相同感受,并且有利于设计人员更加全面、准确的把握每一个设计细节,以此构建良好的环境艺术模型,确保自己的设计想法可以顺利的转换成设计成果。可以说,极大程度的增加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感知性与直观性。2.更加便捷的对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进行完善对于设计作品来讲,需要反反复复的不断修改,一直到完善,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做你。在以往的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在完成设计作品时,设计人员很难对作品做到全面直观的感受,抽象性的概念影响作品的完整性。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此项问题。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最开始,将设计构建成虚拟的现实模型,通过观察模型,便于设计人员更加直观的观察每一个设计环节。在具体方案实施之前,利用模型,设计人员能够全面的进行观察,及时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且在此情况下,对方案反复修改完善,直到其符合设计要求。所以,虚拟现实技术一方面使完善环节得到简化,另一方面还能够使修改更加具有针对性。

虚拟现实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效果

1.增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直观性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经历了手绘图纸、电脑效果图和建筑动画三个过程。在此阶段,可以看出人们都不断追求高科技,新型的科学技术,从而获取更加高层次的艺术品质,实现最佳的艺术表现效果。在如今的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各种软件和硬件的作用下,可以创建非常真实的虚拟环境,基于此种环境考虑,利用技术手段,将环境艺术作品转换为此种环境,在创建的虚拟环境中,用户能够感受到类似真实的听觉刺激、视觉刺激、触觉刺激。可以说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的细节全面表达出来,有利于吸引用户注意,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接受程度。2.提高预算精准度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将所设计内容转换成实践应用的项目。在以往的设计作品中,普遍存在预算精确性不理想的情况,对于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均产生一定影响。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在虚拟模型中,可以全面了解项目所需要的材料预算等内容,可以实现材料预算、结构的精准度提升,防止出现由于预算失误而导致的各种问题。3.增强了设计双方的互动性在完成设计方案之后,在同客户沟通阶段,需要营造良好的双方互动性,对于汇报沟通具有重要帮助。通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有利于提升双方互动性。利用此种技术,用户能够在设计作品中,感受到每一个设计细节和设计成果,全买呢了解每一个设计部位的演示状况,并且可以了解不同设计方案之间的关联性。对于存在的设计问题,双方之间还可以展开协商探讨。

总结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篇6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现状分析;未来展望;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158-02

一、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尚在发展中的学科,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环境艺术设计是伴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而诞生的新新专业。多博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多博对环境艺术的定义,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具有权威性、比较全面、比较准确的定义。

二、环境艺术设计现状

(一)发展背景

环境艺术设计的叫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张绮曼教授是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建人及学术带头人。自1986年从东京艺术大学留学归来后,根据中国建设发展的需要向高教部提出建立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申请。1988年获正式批准,在中国高校专业目录中增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同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将室内设计专业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将室内设计专业内容扩展至室外环境艺术设计,随之,全国高校纷纷设立该专业。

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当代几乎所有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从狭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指以建筑及其内外环境为主体的空间设计。其中,建筑室外环境设计以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绿化、水体、铺装、环境小品与设施等为设计主体,也可称为景观设计;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则以室内空间、家具、陈设、照明等为设计主体,也可称为室内设计。这两者是当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两个分支。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分为两大类,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但又可以细分为很多类,诸如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雕、壁画、建筑小品等都属于环境艺术范畴。

(二)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三十年的发展现状

中国当代环境艺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现已进入“而立之年”。近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和规模空前地加速加大,环境设计与施工队伍急剧膨胀,环艺成为现代社会急需的学科,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可是目前我国环境艺术处于“正在上路”的阶段。并且“中国的现代环境艺术既不局限在建筑界的环境设计,又有别于国外的‘环境艺术’,它是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园林、雕塑、室内设计等的系统整合艺术,它蕴涵着生活的丰富意义。”因此,虽然近年来,我国有大量环境艺术的实践,但是,环境艺术作为一门内涵丰富、范围如此之广的学科,还远远没有完善的学科理论建设。与此同时,这一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又成为许多高校办学的热点。如何办好本专业,完善学科建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是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业内人士关注和思考的重点内容。

(三)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已有大量环境艺术的实践,但是,环境艺术作为一个行业和学科,在我国尚没有公认的科学的行业标准、行业规范,更没有进行相应的学科理论建设。环境艺术处于“有行无思”、“有行无业”、尚未成熟的状态。值得重视的是,由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特殊性,其主角是建筑,是城市空间,是构成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材料、结构骨架、立意等。所以,规划师、建筑师和设计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主导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而现在有些重要的环境艺术项目,因为对规划师、建筑师和设计师的作用认识不够,致使这些项目完成得不够好,这是令人遗憾的,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专业人才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主导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所处环境的重视,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要求也就变得越来越高。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发展情况就是有机遇、有挑战,虽有不足,但潜力无限。目前,尚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问题,主要是围绕解决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以及注重历史的传承等问题。主要问题有:

一方面,从城市监管机制上看,它限制了环境设计的发展。环境设计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目前的现状是建筑设计由城建、规划部门管理,城市绿化由园林部门管理,道路交通由市政部管理,环境场所的日常维护由环卫部门管理等等。这种纵向的管理模式使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从设计到日常管理都难以做到统一协调,从而使得一些城市环境的艺术品质不高,缺乏整体性,不能反映出一定的艺术品位与水准。

另一方面,公众参与力度欠缺,导致环境艺术设计缺乏人文关怀。我国目前的环境设计,无论是建筑设计、景观绿化设计、公共室内设计、雕塑展示设计等,都是由个人或单位来设计施工,在征求人民的意见与想法方面有一定的欠缺。但是环境艺术的整体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它必然要进行多方协调、共同参与。还有就是,自然因素关照的不够,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尽管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一贯崇尚自然,但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功能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大课题。

其次,在一定程度上,西方的设计模式左右了中国设计界,似的中国的设计缺乏历史的传承。现代中国认为传统的风水学是迷信的,予以否定,导致中国在此领域理论呈现空白状态。使得西方现代设计理论的引入成为了必然。在文化艺术的角度,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于当代却少有属于自身本土文明繁衍出来的建筑环境概念和形式。

再次,教育师资缺乏及专业设置混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专业,需要不同的专业同步协调和密切合作。现在国内大多数院校是把室内设计专业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专业内容更本没有改变。优秀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和一批更优秀的师资队伍,而这恰恰是许多新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80年代,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围绕以人们需要怎样的“现代设计”和以怎样的方式去理解“设计”而展开。而进入21世纪,关于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认知问题关键在于: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进程中不是对“西方设计风格的模仿”,也不是按照西方的模式在进行“实体操作”,而是大众基于全民族“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历史情结考虑,去选择怎样的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道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具有更加广阔的学科视野和研究范围,以整个人居环境为设计的中心,更加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其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加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当今社会,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显著,人设计创造环境,环境又反过来影响指导人的行为。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环境艺术设计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原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探索如何让人的设计与创造、环境的影响都变得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我们不但要尊重环境和客观规律的发展,同时更要尊重与人有关的因素。

(二)尊重自然、生态优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是环境艺术设计最基本的内涵,这一内涵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打破“人类中心论”的枷锁,充分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建立新的环境设计理念,充分整合资源,使新时期的规划和设计从传统的粗放型转向高效的集约型。生态和谐是永和不变的主题,人类的生活无法离开自然环境,所以保护自然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不可停止、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后必然会给人类自身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注重生态化环境设计的发展是必然的。

(三)更强调便捷化,走向科技智能趋势

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影响并改变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各种新的设计形式和风格也随之产生。科技的发展使智能化渐入设计理念之中,丰富了环境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设计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较高的设计质量。作为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将更多的科学技术融入其中是自然的,新的科学技术会让设计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新的科学技术能够拓宽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领域,为其带来多变的设计形式、设计方向与设计方法。

(四)深入挖掘地域特征,凸显本土文化特色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发展全球化的过程中,很多城市都在追求和国际接轨、发展世界性,却往往会忽视民族性。我国的设计者们为了能够快速的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对国外的优秀设计进行积极的研究与学习,对国外的优秀经验进行吸收,这种做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如发展了现代化设计,但是也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汇总失去了传统。所以我们在发展本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时,走出一条富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设计之路。在坚持属于我们自己特色的同时,我们的设计水平也会更加成熟,更加具有民族化。相信在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将是民族化设计的天下。

综上所述: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环境艺术设计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我们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大时代下,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致力于对东西方的精神与物质进行融合,汲取各家之所长,实现涉及环境设计各学科之间交融,以及建筑师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努力发展好我们自己的环境艺术设计。因为只有在这种互动整合的基础上才能使可见的物质环境体现不可见的设计意向,进而达到美化、净化人们生活空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长积,傅娜,张洁.试论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发展[J].美术界,2011(12).

[2]李海.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及流派倾向[J].才智,2010(13).

[3]郑炜.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艺术研究,2012(03).

[4]赵宇.基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研究[J].华章,2011(30).

[5]赵晓霞.浅谈现代设计与艺术、环境、科学之间的关系[J].大理学院学报,2004.2.

[6]仲岩.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J].艺术广角,2009.6.

[7]左小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现况探析[J].大众文艺,2013.7.

[8]李海.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及流派倾向[J].才智,2010.5.

[9]刘晓娜.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3.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篇7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是其中也不乏有受到现代化和西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使得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一味追求现代化,追求时尚的现象。这样显得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显得单薄,统一性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一方面无法反映我国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也存在对西方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理解不到位而走偏了的情况。就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承与再开发,是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面临必克服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广泛的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经验,就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再开发进行相关的探讨,望为我国今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借鉴。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就当前而言,无论是张艺谋、晶金庸,还是李建平、顾孟潮,他们的成功,都在遵循一个共同的理念,即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他们知晓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以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为基础,将其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的设计中,才能推陈布新,突出亮点。但是,当我们留意身边,却比较失望的发现,虽然高层建筑林立,但缺乏个性;虽然高楼大厦众多,但过于单一化;虽然休闲广场不少,但充斥着欧式的简单化风格。这么多的建筑,如此多的广场,很少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使得中国的民族特色黯然褪色,丧失殆尽。随着我国文化等软实力的不断发展,对于民族艺术、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开始重视对民族艺术、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的挖掘,重视对这些文化艺术的传承、创新、再开发。比如苏州博物馆新馆,它的设计不仅利用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手段,而且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使置身其中的人们不仅能感受到现代艺术的思维,还可以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气息。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承与再开发的含义

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进一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传承,实际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而这种继承当然不是只要是传统文化就不加思索地继承,是要批判性继承,对于传统文化的糟粕部分,要摒弃,而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要与现代文化发展相结合并不断发扬光大。再开发,就是我们要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从民间艺术、民族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根源和灵感,将这些传统元素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只有这样,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承与再开发能真正落实到实际中去。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再开发

3.1有针对性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中国文化虽然千年来没有出现过断层,但不可否认的是历史上也曾阻碍过中国的发展。近代以来,人们看到了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先进,了解到了他们的的进步性,特别是清末中华民族遭遇巨大的民族危机,中国面临巨大的民族矛盾,意识到我们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差距,也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但是急于对西方模式的模拟与运用,使我国开始在多方面、多领域走上了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道路[2],但就目前实际发展状况来说,现代环设的发展西化过程中没有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反而忽视了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发展,导致现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呈现出不伦不类的发展形态,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掀起了“国学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党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再发展,使得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但是要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与再开发,那就需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从业者们真正的静下心来有针对性的认真去研究传统文化,汲取营养。要做好文化传承工作,使得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而获得长效的发展。

3.2重视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外,其它少数民族经过漫长的发展以及人文历史的积淀,也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特色的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深入挖掘民族艺术,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再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族环境艺术的发展与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各民族所处的地域、历史发展条件、经济发展、宗教信仰等也对民族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有重要影响,它们的发展,是民族文化习俗在现实的反映,可以体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了解各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例如、凤凰古城独具特色的苗族建筑、西双版纳的傣族家园,有别于我们常见的建筑设计,它们的样式和风格都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民族信仰,对于这些民族建筑文化应该给予尊重,并认真学习和了解,并将其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才能促进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再开发。

3.3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再开发

我们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先辈们为了发展文化艺术,积累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有的至今仍然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深刻影响,这些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是祖辈们思想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至今仍有重大影响,是由于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它与我们的社会实践发展是想适应的。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体现了从古至今不同时代的独特的文化价值,也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例如,深受老人家喜欢的皮影、京剧、剪纸、泥塑等,这些名词都是岁月长河依旧屹立不倒的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应该从人文角度将民间艺术发扬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事实上,这些等物质文化形式除了起深受一些老人家喜爱之外,年轻人不重视这些,更别说将其融入?F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所以,我们要摈弃过去的做法,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民间艺术设计结合起来。要做到对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传承,我们要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对我国民间艺术形式的研究。作为一个环境艺术设计者,社会实践调查过程中,要求注重对民间艺术的本质探索,不要流于形式,不停留在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民间艺术形式的深入了解、发掘,然后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相融合起来,环设既要寻求突破,不断创新,又要与当展的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篇8

关键词:城市环境艺术;“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

0前言

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建设,城市对人们居住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对城市自然环境也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开始逐渐树立绿色观念。人们一直希望能够亲近自然环境,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过笔者的多年分析研究后发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基础战略,“生态设计”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是设计领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体现。

1简析生态环境艺术的基本概念

对生态环境艺术的特征,可以从广义及狭义层面对生态环境艺术定义进行分析研究。从广义层面来说,生态环境艺术实际上就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开展的环境艺术工作;从狭义层面来说,生态环境艺术主要表示对生态环境进行艺术化设计。环境艺术实际上是设计领域内的边缘性学科,它包含多门学科内容,如人文、地理、建筑等学科。环境艺术实际上就是将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相结合而形成的多样化的空间效果。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已经开始逐渐建设花园城市,并积极吸收发达国家在城市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城市自身建设的特征,进而有效提高生态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自然规则,按照社会发展惯性,保证环境艺术合理性,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强调环境艺术内具有的人文理念,尊重自然变化,尊重社会发展规律。[1]

2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

2.1制定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

第一,拓展学科领域。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生态城市一直是主要研究课题,尤其是我国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之后,对生态城市建设就越发关注。环境艺术设计属于全新学科,包含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城市在进行规划建设过程中,都需要环境设计人员参与其中,环境艺术设计质量直接决定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构建生态城市,需要借助统一生态环境作为辅助。我国对环境艺术的研究时间较短,学科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不同学科之间尚未深入结合,所以需要增加学科间的结合,进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第二,为构建“和谐城市”提供技术支撑。我国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城市建设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但并没有系统的结论作为支撑,行政决策在制定上面也没有理论作为保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以生态美学为引导,建设生态环境,从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2.2有序规划城市的生态空间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规划过程中,需要以城市发展战略作为指导核心,并与城市建设趋势相一致。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这三个层次具有的功能及性质不同,所呈现出来的人文风貌也存在一定差别。在对城市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从空间层面来说,需要从用地、空间、组织层面上进行规划,对环境效益与空间实现综合分析研究,构建系统化的空间系统。城市生态空间包含城市内居住小区、广场、地带等区域。在对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过程中,主要可以从空间环境功能的四方面进行规划,分别为生态效能、活动利用类型、人流、文化艺术表达,进而对城市内不同层次空间进行合理划分。绿化规划,城市空间绿色规划过程中,主要是按照城市不同空间功能及生态标准,对不同空间绿化指标进行确定。绿化指标主要包含四方面的数值,分别为郁闭度、叶面系数、绿化覆盖率与绿地率。在绿化规划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空间特点进行规定。城市生态环境空间有序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关系的关注程度,需要有效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进而保证郊区与城区的和谐发展,并从空间层次上调整区域关系,保证人口的合理流动,从而对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进行合理规划。[2]

3我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研究人员对城市环境艺术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虽然城市环境艺术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但其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学科来说,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行业标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尚未构建规范化的行为规范。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在开展过程中并没有专业的科学理论进行指导,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对象为城市空间与建筑,这样也就表示城市空间及建筑在合理设计之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3.1创新意识淡薄,缺少设计特色

不管是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还是位于内陆地区的城市,城市环境属于何种类别,人们都需要在城市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彰显出城市所具有的历史底蕴,充分尊重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满足城市环境艺术空间的情况下,有效调节城市现代化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构建多样化的审美情趣和城市环境艺术。任何城市都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特征,怎样对城市内的文化深入挖掘及创新,这就需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人员为之努力。为了能够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底蕴,有效提高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质量,就需要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与本地文化特征相结合,提高对城市人文历史的了解情况,对城市传统民族精神进行宣传,弘扬城市的人文历史,有效提高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按照我国现阶段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情况,城市环境艺术整体设计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城市环境艺术内作品艺术性十分低下,大部分作品基本上都属于模仿或是克隆,视觉效果十分低下,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可以说是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内的败笔,严重浪费了城市环境艺术在物力及财力上的投入,加剧了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面。[3]

3.2商业宣传过度,缺乏“生态设计”理念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过于商业化的宣传情况,进而出现了视觉污染问题。视觉污染主要表示城市环境内视觉信息数量超过人们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同时信息杂乱无章,人们在长期观看之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或者是眩目情况,导致心情十分沉重及压抑。视觉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人们视野内视觉元素十分杂乱烦琐,非常容易出现视觉疲劳的情况。比如,人们喜欢红色,虽然红色代表喜庆及热烈,具有良好的视觉冲效果,但如果城市大街小巷内全部都是红色,应用数量超出人们视野所能承受的范围人们就会感到错乱,心情就会变得烦躁不安。和视觉污染相比较,城市视觉环境艺术在艺术形式上,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城市视觉环境艺术形式过于单一。城市视觉环境艺术过于简单、无创意,同样会造成人们出现心情不畅的情况。在人们的传统概念内,电话亭都应该是不锈钢及有机玻璃的造型,但是在西湖的公共电话亭,其确实是经典的设计方式,并通过与西湖文化相联系,成功的将现代文化与古典文化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西湖特色的电话亭。[4]

4实现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途径

城市环境艺术可持续发展建设,应该是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概念。生态城市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城市环境和谐,构建良好的文化底蕴,雅俗共赏,具有美学功能,进而才能保证生态城市环境艺术的质量。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保障人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核心就是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障人与资源协调发展。“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理念能够充分表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态系统内资源秉持的态度。在我国古代时期,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人需要征服自然,也并不是屈服与自然,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也就是说,人虽然在利用生态系统内的资源,但是资源应用数量需要控制在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为自然提供了充分的缓解之后,进而让人与资源成为一个整体,和谐共处,相互依存。人在日常生活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将自身看作生态系统内的组成部分,与自然系统积极沟通交流,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掌控,缓解人与资源之间存在的矛盾。人们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主要是应用不可再生资源,但是自然系统内所拥有的不可再生资源数量毕竟是有限的,人们要想可持续发展建设,就需要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严禁出现过度开采资源的情况,以此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5]我国古代城市的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经常利用自然景观进行设计,所利用的资源数量也十分有限,城市景观基本上都是传统景观,在这种城市景观的设计理念之后,城市景观设计对象也就不再是普通社会大众,也不是抽象层面的人民,更多的是按照少数人群的需求,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因此,按照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历程来讲,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虽然从传统的设计概念内脱离出来,但是又被进入到了另一个观念之中。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设,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日常的居住需求,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按照人们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城市生态环境设计。现代城市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为少数人群的需求进行设计,也不是按照设计人员自身的意愿进行设计,而是应该按照城市内所生活的全部人群进行设计,如男人、女人、大人、儿童、老人等,满足不同类型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及工作过程中对城市环境的实际需求。[6]生态城市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以“天人合一”的观念作为核心,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降低生态城市能源利用数量,减少能源消耗,进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资源之间实际上一直都是十分矛盾的存在,保证人与资源的和谐发展,实际上就是最大限度地缓解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延长能源的应用时间,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长久发展建设,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4.2坚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快地速发展建设。虽然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但经济快速发展建设之后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导致能源越发紧张。为了能够推动经济建设的长久发展,我国正式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实际上就是在不损害子孙后代求发展的情况下,满足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需求。构建生态城市,实际上就是“为人”,有效调节人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矛盾,为人们提供完善的生态体系,在满足当代人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延长能源应用的时间。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结合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认识到人在生态城市内的作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同时保证子孙后代具有充足的能源。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的逐渐普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艺术的需求也越加严苛,这就需要城市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思想文化内涵与品味,保证思想文化内涵与品味和人们的艺术品味相同,进而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相结合,在提高生态城市环境设计质量的情况下,对后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保证后人在生活过程中也具有充足的资源。所以,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理念,有效的将生态、美学、整体、本土相结合,在保证城市环境艺术与美学观念相一致的情况下,与本土地区的城市发展趋势相结合,充分彰显出城市潜在的文化底蕴,最大限度地保证城市环境艺术符合社会大众审美,从而推动城市环境艺术的发展,提高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质量。

4.3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结合

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经历了成功与失败。现阶段,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已经能够有效的将城市与自然相结合,让城市依赖于自然,有效调节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从而早推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保证子孙后代也能够具有充足的能源应用。城市虽然在快速的发展建设,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自然景观并没有遭受到破坏,城市已经最大限度地与自然相结合,成为了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自然景观存在于城市的各个位置。这种景观设置方式,能够让人们在日常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具有休闲场所,从喧闹繁华的城市生活内脱离出来,净化人们的心灵,缓解人们压抑及喧闹的情绪,使人们心情变得舒爽。现阶段,大部分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绿地面积数量基本上都已经超过30%,但部分国家绿地面积却呈现不断减少的态势。由于人们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绿地面积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越发严峻。为了能够缓解城市经济建设与绿地面积之间的矛盾,美国政府部门在1988年正式提出了“地球解放”计划。在“地球解放”计划内,主要要求就是提高城市内绿地面积覆盖率,城市绿地面积覆盖率必须超过60%。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建设,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一同参与到“地球解放”计划内。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在陆地面积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在景观设计上结合了生态设计理念。现阶段,城市绿地面积覆盖率已经显著提高,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之间的结合已经较为完善。虽然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结合已经十分完善,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今后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会越发注重人性化与生态化建设。城市环境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遵守自然规则,建筑行业也需要保护自然环境。现阶段,大部分建筑工程地点接近山水,通过山水对建筑依托。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依托,相互陪衬,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居住环境,保证了人与环境相一致。城市与建筑物在任何环境之下,都可以借助周围的自然条件,为人们营造宜人的环境,最大限度地保证城市环境效果。但是在现代技术的辅助之下,建筑工程经常破坏自然环境,因为过于追求眼前效益,而导致生态的破坏十分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之间应该紧密结合,以此解决城市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5结语

城市作为人们居住的地点,与城市自然化程度对人们居住环境之间有着紧密关联。城市环境艺术作为系统性工程,能够有效调解城市建设与自然系统之间的矛盾,能够对人类行为进行引导,进而选择一种合适的人类生存形式。环境艺术设计质量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与“生态设计”相结合,进而对现代城市建设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黄馨玉.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科学之友,2013(04):119-120.

[2]…梁麟.浅析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3(05):62.

[3]…符浩彬.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才智,2013(13):228-229.

[4]…马晓敏.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艺术科技,2013(04):226.

[5]…王萍,陈文福.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问题[J].设计艺术研究,2013(05):51-54.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篇9

引言

生态化本来是生物领域词汇,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们生产生活学习的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人们开始寻找行之有效的治理和解决方案,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对生存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一种思考,随着人们对生态、绿色和可持续等概念的熟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设计越来越被公众所重视,人们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使得受到自然的报复,各种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雾霾和粉尘等新的污染现象在人们生活中变得越加凸显,更有学者花费巨资制作纪录片,用吸尘器吸收城市雾霾作砖头等行为,来警示人们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1.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理念概述

在城市发展中建立生态健康的城市环境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议题,下面将对生态化理念和内涵以及在城市发展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演化与发展以及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进行论述。

(1)生态化内涵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和理论笔者在此文中就不再阐释了,国内学者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概念,本文着重研究艺术设计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将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和设计创造进行有效的协调,设计出一个具有美感和生态合理的居住生活空间。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健康的生活而提出的,对现在设计与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生态化理念演化与特征

生态化设计理念其实在我国和西方很早就提出了,中国最早的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人法自然”等观点是生态化理念的最初源泉,西方到近代生态学和生态哲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最初的驾驭自然到现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些都是生态化理念的演化与发展。

(3)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要素分析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设计而言,其包含着很多的设计要素,生态化研究目的是让人类与自然与资源达成一个和谐共存的局面,以利于人们建立更美好的居住空间。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的要素主要有技术、材料和能耗等方面的因素。无论是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还是绿色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可持续环境艺术设计他们在发展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与反思,是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以及如何更好的设计与创造人类生存空间的有效的尝试,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对于发掘适合现代城市发展的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应用与实践研究

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以后发展的和谐共存与有机统一的有效探索。下面将从生态化的技术、材料和绿色环保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应用与实践。

(1)技术生态化

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中技术是营造良好的设计成果的基础,离开了技术也就无法谈及生态化设计,新技术的应用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中各种理念成为现实,不再是构想,环境艺术设计借助现代先进的技术,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物质生活环境和适宜人居的良好居住空间。

(2)材料生态化

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材料,空间环境的构建需要各种材质的应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师而言明确材质的特性并能够合理的应用这些材质则显得尤为必要,除了了解材料的特性更重要的要懂得材质的加工方法与工艺,知道这些天然和环保以及绿色的材质如何在空间环境中应用才能够真正的将生态化设计以及生态环保观念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中,为城市生活及生存环境的建设以改造贡献自己的力量。

(3)绿色环保生态化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是设计实践,对于城市环境和居住空间环境的生态化建设的是对城市中的高速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平衡,用设计的手法和语言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状,通过环保绿色的设计要求,应用到现实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寻求新技术和新材料以及降低工业能耗的方式,提倡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把绿色环保生态化设计作为衡量环境艺术设计的标准进行执行。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生态化设计是现代设计师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思考与反思,从设计阶段做好生态化的设计,不是先建设后治理,而是先治理后建设,改变传统的设计生产模式,建设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城市空间建设一个必经之路,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寻求解决城市发展与人们居住空间和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矛盾的方法,生态化的环境设计正是应运而生的,生态化设计理论已经深入当代人们的思想,这有利于人们自觉的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资源的浪费和不断寻求技术与材料的革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改善人们城市发展环境和居住空间,从而带给人们一个高质量健康的新环境。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篇10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 知识结构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这样的发展机遇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亟待适应行业和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者必须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深入分析和研究,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本专业培养的环境艺术设计师既不是单纯的艺术家,也不是单纯的工程师。这是因为环境艺术设计是融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为一体,为人类创造新的、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一方面,设计师既要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需求,即人与物的关系,又要了解当代科学技术,还要熟悉施工工序,并且能判断市场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效果是以产品的形式展现给人们的,它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在教学中除了专业必备的知识体系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市场价值观念,这是当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知识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要素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的产品以个性化、标准化的形式出现,但又必须体现出产品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它是实用、美观、经济的三大要素的综合。因此教学中知识结构也必须是双重的、多元的。 

1、实用性要素的分析 

设计首先是满足人对物质的需求,它是第一性的。精神需求是建立在物质需求基础上的更上一个层次的需求,也就是感官的需求,它是第二性的。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可使学生掌握解决设计适用性的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制图知识,主要掌握设计施工语言;材料知识,掌握材料的性能、加工方法;加工工艺知识,各种机械的使用方法、加工工艺的程序和特点;人机工程学知识,研究人的生理特征,诸如人体尺度、动作分析、感觉分析等;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帮助分析、研究设计。除了要熟知上述的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数理化基础。 

当然,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人们的注意力向形式感方面倾斜。人们更习惯用个人在行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经验去衡量一件设计作品的优劣,从而加重了艺术设计的含量。这在客观上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学科常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并能把握一定的民族特点、经济、地域文化和社会意识,去更好的统一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从中获取创作灵感。 

2、文化性要素的分析 

任何设计在满足了物质功能基础上,还必须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才具有生命力。单纯追求物质功能的产品,只能是工作原理的物化而谈不上美。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受到当地文化和环境的制约,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各民族各地区的宗教文化信仰不同,还需要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人文常识,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才能设计出符合特定环境要求的优秀作品。 

因此教学中相关的美学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相关知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绘画基础知识,提高素描、速写、默写能力;色彩知识,色彩的构成和色彩的运用能力;构成设计基础,二维和三维空间构成的能力等。 

3、经济性要素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最终以产品的形式出现,它通过市场和经济规律体现其价值。因而要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设计前期针对诸如现状、需求、材质工艺等方面进行的市场调研,并研究产品价值和成本的关系,选择最合适的材料、结构和施工形式等。因此教学中还必须让学生具备市场营销学、设计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另外,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社会也要求设计与国际接轨,因此依法制定合同、依法设计和施工等是保障主雇双方合法利益的关键因素,这也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合同、建设安全以及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结构的展望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高等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

[1] [2] 

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面前,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看,知识结构体系的发展方向也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一)设计表现能力 

设计表现的内容包括构思草图、效果图、模型等,它们都是表达设计思维的辅助手段。设计者掌握的表现方法越多、技术越精,就越能有效展现设计思想。另外文字表述条理清晰和语言表达逻辑性强的能力也很重要,它可以深入、详细地说明设计构思和细节等方面,帮助设计构思转化为产品。 

(二)思维创新能力 

有人说:“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创造性是设计的生命”。设计师的创造性劳动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和踏实的实践积累的基础之上。创新能力被认为是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的综合。它是人类所独有,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发展的。 

(三)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现代社会更注重团队协作精神,专业实践活动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专业知识的应用,而是更加注重设计师具备满足环境需求的、综合各种相关知识的能力。同时,理想与价值是个体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在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品格,这对于一个未来的设计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在专业教学环节,对理想与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始终贯穿于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看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亟待加强的是世界观、新个性的塑造,除了应加强意志品格的特殊锻炼外,更多的是如何解除学生的束缚,恢复学生应有的创新个性的问题;对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在加强学校实践技能课的教学同时,家长、社会各界应该有意识地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己动手做事的机会。 

上世纪年代以来,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与大众文化方面的联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和实践。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世界多元化的文化和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中国现有的设计传统及设计教育受到了强烈的影响。作为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师的摇篮——高等院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迅速调整教学机制与方法,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以适应这种发展潮流,在专业教育中真正地将艺术、科学、技术三者进行横向融入,以适应世纪市场经济对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提出的要求。 

当今社会处在快速发展中,人们的审美观和能力也在不断的变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主动把握时代的脉搏,培养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紧跟时展的步伐,站在时展的前沿,不断接受新生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