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9:12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案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地理教学,可以方便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直观材料,模拟地理过程,创设地埋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生成个性化课程,教会学生有效地处理信息,保持地埋学习可浓厚兴趣。这里结合教育实践,进行经验性总结,初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黄河》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与湖泊》中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了我国河湖概况之后,教材着重介绍了我国两条重要的河流:黄河和长江,但是两条河流学习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而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

二、学习者分析

初二学生对地理科学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对黄河并不陌生,从所接触的诗文、电影及有关的歌曲中,对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在前两节地形、气候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也已经了解了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作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一是能根据地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人海口、长度、年径流量、流经省区、地形区、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二是能分析黄河的主要贡献和存在的忧患。

(二)能力目标。一是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二是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并提出基本的治理方案。

(三)情感目标。一是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奉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二是通过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原因的分析和黄河断流的情况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黄河的现状及黄河的危害,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

针对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宜采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

五、教学程序(截取部分教学实录)

(一)播放视频,激趣引入。播放黄河录像,将《黄河大合唱》作为背景音乐,以雄壮的黄河景象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感受到黄河雄壮磅礴的气势,在增强视觉感观的同时,也对黄河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二)学科整合,丰富情感

(导语)师:提到黄河,我们总会想起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那么,为什么我们把黄河叫做“母亲河”呢?

生1: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境内的原始祖先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

生2:那里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从各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让学生领略到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气势和英雄气慨,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

师:“母亲河”的称呼倾注了人们对黄河的一往深情,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诗客为了表达对黄河的这份感激,写下了许多隽永的诗句,你能说出其中几句吗?

生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生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学生争相回答,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设计意图:在地理教学中整合语文学科,体现民族精神,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文素养都得到一次升华。

(三)师生合作,探究交流。(过渡)师: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难道黄河之水真的从天上来吗?

接下来便向同学们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并用课件展示发源地景观图和发源地的标志,然后用FLaSH动画展示黄河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播放课件的同时,让学生说出每个省区和地形区的名称)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同时,复习和巩固旧知识,温故而知新。

六、拓展延伸,课外探究

首先,收集黄河的有关资料,出一期有关黄河的手抄报,并在班级内交流。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说课;成功;不足;反思

在我校12月举行的说课大赛上,我对《黄河的治理》一节进行说课,通过自己说课和评委老师的点评,使我看到了一些成功之处和不足,通过组织这次说评课,我思考了许多。

设计思路:本节课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利用放录相,看图片,分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形成原因,探究黄河的贡献及各河段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治理措施。体现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1成功之处

1.1注重了学生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在学习黄河的自然概况时设计了“治黄河颂黄河”学习版块。利用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列出要自学的题目,学生先自己找出,再相互说明所找的内容,记忆住重点知识,进一步到黑板前展示,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读图能力,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增强了小组之间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了我们地理组提出的学生自学能会的不讲的要求。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在学习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环境问题时,设计了“我来当医生”即“诊黄河医黄河保黄河”这一活动。设计目的: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用图,并培养学生从收集的资料和课本的图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至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遇到疑难杂症时教师(专家)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适时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1.2注重了知识的拓展和综合,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体现开放式的地理教学。在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中游地区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时插入历史知识:古代比较强盛的朝代建都长安(今西安);古代的丝绸之路就从长安出发,到达欧洲。说明古代的长安也曾草木茂盛。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

在“颂黄河”中设计了“黄河――我为你自豪”的一分钟激情演讲,与语文学科联系,使学生对黄河由知到爱到颂,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在“保黄河”中设计了“针对黄河的忧患重重,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来呼吁保护母亲河――黄河,可用各种形式来汇报”。这一活动不但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在黄河的根治中,断流和水污染的治理是本节课难点中的难点,要求学生结合当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找出最合理的根治办法。并布置学生结合我们当地的河流去探究学习,体现了开放式的地理教学。

1.3引入乡土地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新理念。引课时利用乡土地理知识设置悬念。河南濮阳范县有一怪――“范县县城建在省界外”,为什么范县县城建在了山东省境内?激发学生急于探究结果的好奇心。在制定黄河下游的治理措施时揭示悬念,达到前后的呼应效果,范县在黄河的滞洪区内,为确保县城不受洪水的危害而建在了金堤以外的山东省境内。现在有了小浪底水利工程枢纽,使黄河的抗洪能力达到了千年一遇,范县县城迁回了河南境内。

在颂黄河的活动中,再次适时引入乡土地理。濮阳县、范县大面积种植水稻也得益于用黄河水进行灌溉。体现了新课改的注重校本教研的新理念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理念。

1.4突出人文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根治黄河上,让学生献计献策,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思想教育,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学好本领,为治理黄河和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拓展练习是对濮阳市的马颊河进行病理诊断,制定出治理措施。使我们附近的河流更好的为我们服务等等。这些问题中,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2不足之处:

2.1说课时由于心理紧张而漏掉了设计意图。

2.2设计课件时忽略了电脑所安装的软件不同这一因素,而导致设计的超链接没有播放出来,影响了说课情绪及说课效果。

3反思:

3.1对教师知识的要求。我校实施课改以来,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为此,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往往花更多的时间上网查资料、跑图书室、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或到所有能找到资料的地方去为自己充电,以使自己能充分地驾驭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

3.2师生地位的变化。课改以来,最大的变化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走近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一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因而也就有了学生心灵的舒展和灵性的飞扬、想象力的生发,也就有了学生的敢想、敢说、敢争论,敢于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3.3加强理论学习。说课不但要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还要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所以还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篇3

“河流和湖泊”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的内容,2011年新修订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的要求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节教材知识内容由“众多的湖泊”、“黄河的治理”、“长江的开发”三部分组成。长江和黄河是我国第一和第二长河,由于它们流域面积广、流程长、知识点多,在中国分区地理中很难完全论述,为了让学生对这两条著名河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本节第二、第三两部分对它们进行专题性介绍。

本节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有两大亮点:一是教材呈现出“三多一少”的特点。即“图片多、活动多、材料多、文字少”,专题地图、景观图及文字说明有机结合,增强地图信息的直观性和知识容量;二是教材在体例安排上体现出“先总后分”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阅读有关地图,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在地图上能描述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以及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能在地图上指出并识记黄河和长江的源头、注入的海、长度、主要支流、流经的行政区、上中下游的界限和水文特征。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反复阅读地图信息,使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掌握我国河流、湖泊的基本状况,建立河流、湖泊空间分布的观念;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掌握河湖的空间分布、水文特征的形成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通过河流水文特征的探究,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重难疑点

教学重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我国内、外流区的划分;黄河和长江上、中、下游的概况及综合治理。

教学难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

教学疑点:我国惟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四、教学建议

1.重视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图多文字少是本节教材在编排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本节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着重体现在对地图信息的认定、提取、加工及分析过程之中。本节教材一共编排了13幅各类地图,教学中建议教师有重点地指导学生阅读图2.28“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图2.31“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图2.32“黄河流域水系图”、2.35“黄河的忧患图”、图2.36“长江流域水系图”5幅地图,对这些图进行恰当合理的解析与图文转换。同时做好景观图和专题地图的有机结合,注重阅读图中文字说明和数字分析,做到地图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突破教学重难疑点。另外,由于地形、气候、河流是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教学中教师可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气温1月份(7月份)分布图”、“中国降水分布图”等以前学过的地图,分析地形、气候、河流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2.运用图表突出教学的直观性

图表直观教学,通俗易懂,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记忆力。本节教材内容面大量广,知识点比较零碎,为此,在教学中建议运用好教材中各类图表的同时,可根据需要指导学生创设一些图表,做好知识点的归纳。如学习“众多的湖泊”时,教师可设计“秦岭淮河南北河流水文特征比较表”(表1);学习“黄河的治理”、“长江的开发”两部分时,可设计“长江和黄河的源流概况比较表”(表2)。这种表格具有形象、具体、直观等优点,有利于教材知识的整体化、条理化,同时能更好地凸显各部分知识点,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3.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组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本节教学内容面广量大,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形式,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不能很好地完成各项教学目标,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建议教师充分发挥好小组探究学习的作用,结合对教材中的各种活动进行整合加工的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具有梯度的探究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自主学习为主,小组合作探究为辅的活动。教师应精心设计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探究问题,如在学习“众多的河湖”时可设计以下探究问题。

阅读图2.28“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长江、黄河、松花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并回答以下问题: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注入北冰洋的是哪条河流?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类似,不能注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二是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活动。小组探究问题的设计应区别于自主学习为主的问题,具有概括性和一定的深度,其目的要突破教学重难点。如在“长江的开发”学习时教师可设计以下探究问题。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篇4

一中澳院校硬件设施对比

Bnit是澳大利亚公立职业技术学院,也是昆士兰州的三大职业教育技术学院之一。教学设施先进,拥有大批富有经验的教职人员,掌握着最新的行业相关资讯,以其一流的授课和管理而闻名于澳大利亚。

Bnit在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时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笔者曾到Bnit进行培训,发现澳方院校对学生的授课安排更着重于学生实操技能的训练,对理论知识部分只作必要的辅讲解。笔者在澳方院校进行taa资格培训时,澳方老师要求教师在做课程安排时需准备20分钟的理论教案,以及与该理论知识相对应的1个小时的实操教案。实操教案中包括有教师示范、学生自主练习和教师考察等具体要求。当然这些要求的设定都是建立在澳方院校自身所具备的过硬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

在澳方教学院区有小型的实操教室可供学生进行实操演练,例如咖啡间、厨房、餐厅等。每个场所都配备有相关的机器设备、操作台、工具、桌椅、餐具等。澳方院校还在其另一校区开设了对公众营业的餐厅和酒吧等商业场所。学生被安排在这些营业场所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技巧。教师也参与日常的营业工作,对学生进行现场培训和考核。

澳方院校秉承学生学以致用的原则,设计和安排相关专业的课程。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不需要企业对其长期培训。进入澳方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有些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好,但是澳方老师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澳方外教andrew曾说过,他并不在乎学生会不会说流利的英语,只要求他们可以做出完美的食物和饮料,可以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成为受顾客欢迎的服务员即可。

黄河水院和澳方院校有着共同的办学理念,黄河水院采取的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但从中方学分制计划中可以看到黄河水院的顶岗实习集中安排在学生第三学年的下学期进行,这和澳方边学边练集即时学练于一体的教学方式相比,中方的教学方式相对而言没有澳方的立竿见影。黄河水院有一个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但该实训室和澳方所具备的商业场所相比差距较大,不能满足澳方教材中要求学生进行的操作练习。因此影响到了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的一些教学安排,澳方外教对此也略有不满。虽然黄河水院已有一些签订校企合作的单位,但这些企业不可能像澳方院校自己所拥有的商业营业场所一样,随时可提供学生进行短期的即时的实操训练,所以就硬件设施方面而言双方悬殊较大。这也凸显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过于传统,而忽视了学生实际技能培养的问题。

二中澳院校师资力量对比

澳方院校聘用的教师都是在个人教授的专业领域工作过,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并持有相应学历学位的人才。而在中国情况刚好相反,想要进入高校工作首要的要求就是看应聘者的学历学位,持有相应的证书才能进入学校进行教学工作,应聘后再根据所教的专业进入企业实习,掌握更多的实操知识和经验,所以黄河水院现有的教授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还不能和澳方院校保持水平一致。目前中国高职高专院校已经在强调要聘用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因此教专业课的教师需要去相关企业锻炼。黄河水院的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条件要求也很高,教师要有本专业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并需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并且使用效果好,或在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进行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可以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或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的研究,已被企业使用并效益良好。

这些要求对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的确是个挑战,而企业对到本单位进行短期实习的老师要求不会太高,也不会把重要的实质性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做,所以教师短期下企业锻炼大部分只能获取基本的行业经验,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并不能让教师短期内成为像澳方教师一样的行业资深人士。

师资力量的另一个差距则是由教材自身带来的,因为黄河水院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所学教材是由澳方院校提供的全英教材,中西文化差异、对澳洲餐饮习俗和酒店行业信息了解不够也增加了中方教师的教学难度。用第二语言进行专业课教学本就不易,而学生本身的英语水平若是达不到要求,对教师授课也是个挑战,由此引出了黄河水院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生源方面的问题。

三黄河水院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生源

从黄河水院网站上可查询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特色有两点:一是入学门槛低、学历层次高。低门槛入学,专科第二批录取,专科起点出国深造。二是“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国际化。中澳双方联合执教,将课件、教材、教法及其教育理念等国内外先进的教育资源融入合作项目,采取双语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模拟教学等方式,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中外合作专业的学费相比其他专业高些,选择该专业的学生数量有限。因其入学门槛低,报道来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太好,整体英语水平较低,而语言障碍也是大多数合作办学项目的突出问题。

虽然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例如黄河水院采用的是澳方提供的全英教材,中澳教师合作采取全英授课模式,但是学生要想在全英文的专业教材、全英文的授课模式下获得好的学习成效,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使用第二语言学习专业课程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介绍,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总结出以下三点建议供校方参考:一是加强黄河水院硬件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教师行业培训锻炼或从企业聘请专业人士授课,三是提高学生入学门槛或加强学生英语基础课学习。

第一,加强黄河水院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硬件设施建设。目前若想要像澳方院校一样建立一个自主经营的商业场所不太现实,但黄河水院可利用校内资源在学生餐厅内选择一块区域进行简单改造,建成一个小型的餐馆式用餐区域,让学生在此区域做实操演练。在学生用餐时间进行实操练习。该区域的菜品价格可比食堂内其他销售窗口相对高一些,因为前来用餐的同学可以享受到像在校外饭店用餐的高品质服务。或者在黄河水院商业街处选择一个小型店铺,开设一个咖啡馆或餐厅,对校内学生和老师开放。在用餐时间对大众开放营业,上课时间段可以进行实操授课。在此上课的学生印象将更深刻,并可供他们进行即时的实操演练。这样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在实际动手中学习,将理论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比目前只能提供校内纯理论学习的方法要好的多。教师在课程安排时要注意时间的分配,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操作练习时间,时间上以理论讲述、操作演示与学生操作1∶1∶1的比例为好。

第二,为了缩小和澳方院校师资力量的差距,黄河水院需加强专业教师培训,或直接从企业聘请专业人士授课。目前黄河水院已规定双师素质教师下企业锻炼时间必须在两年以上,但是让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长时间的实习会影响到日常授课,因此可采用从酒店聘请专业人才进行部分专业课授课。另一方面可以让专业课教师自主选择,可根据课表安排,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基础上利用节假日和闲暇时间去酒店工作进行长期积累实习。工作时间虽散,但是可以根据学校规定进行累计长时间的学习,即能保障行业学习质量又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

第三,因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入学门槛低,学生学习全英语教材比较吃力,所以如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可在生源引进时实行择优录取,以此提高合作办学生源的整体水平,达到精品化培养。另外校方可以安排学生在入学时进行强化英语的学习,同时在基础英语学习中插入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增加学生专业词汇量,借此辅助学生后期的专业课学习。只有学生看得懂教材,才愿意进一步去思考所学的知识。

黄河水院和Bnit合作刚满三年,一切都在摸索中,学生生源还不稳定。笔者希望可以通过对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现状的简单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因而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加强实训场地建设、增强专业教师技能、改善生源引进的建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长远发展还需要更多人力、物力的投入,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是一门集专业化、知识化于一身,现实意义很强的综合训练课程,希望这些建议有助于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的长期发展,为更多的酒店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庆玲.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2]周晓虹.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4).

[3]冯炜雯.高职院校对外合作办学的实效性分析[J].科技资讯,2011(13).

[4]方春生,付晓春.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与成教,2010(10).

[5]张晓,司文博.名校引领中外合作办学[J].国际人才交流,2010(9).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篇5

科学、民主、依法:我党执政的三要素

孙子与克劳塞维茨军事辩证法思想比较

从《孙子兵法·计篇》看中国古典兵学战略思维模式

信息动态

日本对《孙子兵法·用间篇》的研究与运用

孙膑"富国强兵"思想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启示

汉简《五教法》校补

关于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理论思考

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建设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制度的对策研究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教育支持问题研究

滨州市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战略

滨州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中华人文意识的整体结构

现实革命性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质

扬州学派代表人物略论

家庭暴力防治探析:法律规则与道德规则之问

论民事责任与债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互文性意义

秦卿人物身份探究

劳伦斯短篇小说《母与女》中"女巫"的原型

边缘与回归:论作为基本翻译标准的"忠实"

华语电影的英文字幕翻译——以电影《风声》为例

知识创新视野下的大学知识管理政策体系构建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考核理念问题研究

孙子“无所不用问”思想发微

胜在战略决策,赢在战略思维——论《孙子兵法》战略思维与企业战略管理

《孙子兵法》对兵学艺术的影响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时期各学科重点领域和重点研究课题(节选)

孙子思想艺术展演与孙子文化品牌建设的突破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路径研究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政府生态伦理责任建设

黄河三角洲纺织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以滨州纺织企业为例

黄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的组合形式与布局装饰

黄河三角洲小调节奏分析与研究

“与山东”研究述评

对宋介思想的影响及二人交往关系述论

《野草》研究二题

鲁迅早期“个人思想”的缘起及其东亚价值

美术与文学的互文——论封面艺术与鲁迅的文学创作

鲁迅文化镜像的变脸:从半张脸的神话到模糊面孔

施鲁之争:书生与思想家的分歧

郑板桥的包容思想及其交友观

《金瓶梅词话》成书于万历年间新证——兼论《金瓶梅词话》借鉴《西游记》

张雨与元诗四大家交游考述

构建心灵的伊甸园——《多情牧童致爱人》主题探寻

“文化产业”界定研究综述

图书馆学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网络论坛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的启示

澳大利亚会计专业教学的经验与启示

投稿须知

非线性奇异三阶两点边值问题的一个正解存在定理

一类双向联想记忆神经网络概周期解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时间尺度上二阶具阻尼项emden-Fowler型动力方程振动性

一类具有无限时滞中立型积分微分方程的周期解

一类分数阶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篇6

JDZ-1型雨量器与柱形雨量桶的对比分析孙繁亭,

新疆尼雅河径流与泥沙研究张雷,董克万,董克鹏,

不同河段实测洪水资料在使用中处理方法简析董克万,张雷,董克鹏,

锡盟水文局践行“大水文”理念的探索与实践云景田,李清海,

2009年度赤峰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及预测师春,杨文玉,刘萍,陈岩,师雅洁,

包头地区雨量站网现状与发展的思考秦占荣,赵卫东,张爱珍,

利用废物修测井的方法高鸿永,郭美霞,李慧琴,陈爱萍,

内蒙古自治区水情信息广域网的建设张晓宏,

均衡法计算地下水资源再认识高生,高燕彬,王兰云,

浅议浅层地下水资源量的初步分析与估算张晓宏,

饮水与健康戴娟,陈咏梅,

水质分析中“三氧”的关系陈献宾,张浚,冀耿,

河套灌区可持续发展与乌梁素海保护规划可行性分析周子华,李建军,

浅谈水泥搅拌桩加固小桥涵软土地基应用吴玉成,

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关云航,

海勃湾水利枢纽导流工程竣工李建国,

内蒙古全面部署黄河防凌工作李建国,

开都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秦军,杨金明,秦莉,

新形势下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思路探索孙义奎,王海英,周萍,张小利,

50年来清水河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分析杨金明,秦军,秦莉,

新疆昌吉州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及与地表水资源量的转换分析蒋惠,

强化水资源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王玉先,王佳,

水利工程中帷幕灌浆施工工艺探究邱集煦,

针梁台车在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刘景瑞,林立,

弧型底渠道经济断面费用优化设计模型刘东升,蔡晓磊,张晓峰,孙晓伟,

南水北调金属结构防腐蚀设计梁姝颖,车迎春,

浅谈伊敏河橡胶坝选型及设计中的重点姚海东,武慧娟,王欣,刘伟,韩丽,

浅谈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后背管吊装方案的选择杨开春,秦晓伟,王艳玲,赵欣,

洛惠渠洛西干渠混凝土衬砌面板裂缝浅析户晓荔,吴春艳,

黑山县绕阳河堤防补修施工质量控制谷芳,

浅谈生物工程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刘彬,许素菊,

黑山县绕阳河堤防险工类型与治理措施谷芳,张利,

关于提高黄河内蒙古段水资源评价成果的思考秦占荣,赵卫东,王志刚,

浅议水工建筑物外观质量缺陷的预防与处理王武,

通辽市苏家堡水利枢纽除险加固工程高压定喷防渗墙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张茂,徐彩芝,王海英,陈金武,魏雪莹,

《全野外数字化纵横断面测量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赵文良,高红光,连官河,成永强,

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现状分析先南,李玲玲,张学利,

浅谈大任水库大坝帷幕灌浆防渗质量控制林宏强,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建新水库中的应用林继朝,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的解决措施毛仲福,

浅议混凝土透水模板技术关云航,

浅议加强高职《建筑结构》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陈洁,

山西大唐国际云冈热电厂空冷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呼哲新,

锚杆木板档墙在深基础施工中的应用吴玉成,

空冷岛环型柱设计计算实例白春丽,

按工作计算法在双代号网络图计划时间参数计算中的应用杨斌龙,

浅析抹灰施工中钢丝网的位置王玉明,齐红艳,孙正东,

小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探讨李伟帅,

室外给水管道工程设计的一些体会靳志勇,云华,

针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思考杨喜春,谢云英,

浅谈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齐红艳,张杰,张延安,

浅议淤泥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吴铁栓,

汽车加油站防雷潘新源,赵建民,雷电宏,陈燕凤,

自来水供水中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苏丽荣,

浅析电磁干扰对电力设备影响及对策张成斌,

中卫市沙坡头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探索和研究李长有,

浅析乌拉特前旗山旱牧区节水灌溉石红标,李慧玲,王维祯,李亚婷,

浅谈兴安盟节水灌溉的发展屈敏,韩焱,

农民用水者协会在东雷抽黄发展的调查与探讨雷巧莲,

河套灌区农民参与灌溉管理的制度保障初探王长生,付小军,

浅议洛惠渠东干二支渠改造的必要性党,黄晓江,

加强河套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王文利,张弼强,

关于东雷抽黄灌区工程建设的思考周万勇,雷巧莲,

新疆和田市农村饮水工程安全分析与探讨高文权,李建成,

达茂旗百灵庙镇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方案研究王平霞,吕志远,李和平,

饮水安全工程中供水方案比选的研究冯燕,王磊,

文丘利自动化量水系统在河套灌区末级渠道中的应用研究张义强,魏占民,徐宏伟,边海明,

河套灌区盐碱地田间改良方法的应用分析张相柱,张云,冯智,周有文,

阿拉善左旗贺兰山西麓水土流失状况及防治措施苏依勒,

辽西及赤峰地区黄土区切沟侵蚀发育特征及治理对策谢云英,杨喜春,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二期规划探讨李博,高培东,赵爱平,崔国栋,

美岱水文站水土保持监测分析黄达,韩德泉,

竖井排水治碱效益凸显段垠,郭建胜,段丽香,董红梅,

遥感在土壤侵蚀监测中的应用吴恩兰,聂挺,任丽,宋玉刚,

浅论阿荣旗中南部水源性地方病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杨文玉,刘萍,师春,陈岩,师雅洁,

关于高职教育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李群,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贺海军,

高职数学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分析李军,

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骨干专业建设的思考张茂林,

试论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武凤生,云文涛,

对高职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思考云文涛,武凤生,

文化全球化对蒙古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李刚,

高职院校提高体育教学成绩对比分析周欣,

基于Googleearth的天津市防潮信息可视化研究康斌,陆梅,宋晶,

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二次曲面提取方法蔡向辉,

基于遥感技术和arcGiS的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陈爱萍,裴承忠,高鸿永,安永清,姜文英,

多声道超声测流技术在大型泵站测流中的应用胡生,

影响水利科技期刊编校质量的几个问题杨亚军,李桂梅,张晓宏,朱永利,周海霞,

多载体文献资源的编目与管理王任挥,

加强信息系统开发提升水利档案管理水平龚瑞梅,杨英封,刘政,高红霞,

浅谈以质量为核心的三大目标控制智全,

论施工项目管理智全,徐智,魏晓巍,王佳,

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思考刘政,高红霞,龚瑞梅,杨英封,

信息化建设在生产计划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樊东,

正蓝旗水利建设发展概况

蒸蒸日上的丰镇市水利建设事业

察右中旗水务局工作概况

构筑大水利发挥新优势

准格尔旗水土保持局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内业资料的管理刘彬,许素菊,

内蒙古“十二五”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考陈淑丽,

大力发展水电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姜鸿,

代加工型企业工人生存状况分析巴特尔,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篇7

在八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水利、测绘、机电等行业享有盛誉。所培养的6万余名毕业生活跃在祖国的名山大川、大江南北,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所在行业的骨干力量,有的还成了著名的专家、学者或领导干部,在黄河水利委员会所属机构中曾经有大批的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都来自于黄河水院,学院因此被誉为“黄河黄埔军校”。

走过八十年的光辉历程,近年来,黄河水院又在以刘宪亮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再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的黄河水院学校的新校区面积达到1400亩,建筑面积为4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达到8亿元,中央财政支持资金9800万元;教授、副教授人数为156人,硕士251人、博士9人。在校学生人数为1.5万人,18个系、部63个专业,教学设备总值1.2亿元。作为这所80年老校的“掌门人”刘宪亮有着独特的办校理念和成功秘诀:

倡导“生产育人”新理念

黄河水院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围绕这一目标,2001年4月,刚刚接任黄河水院院长的刘宪亮便在学院中层领导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在高校必须秉承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理念基础上,还必须做到“生产育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黄河水院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立并完善了通过“生产育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运行机制,要求学生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少于总课时的50%,生产性实习和实训不少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80%,为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创建开放性办学新模式

加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力度。2008年11月,在水利部和中国水利水电总公司支持下:依托中国水利职教分会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联合81家水利企事业单位和13所水利高职院校成立了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合作企业扩展到510家,全院51个专业全部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从企业聘请279名兼职教师,合作企业接受就业人数达2370人,占应届毕业生的一半以上,合作企业累计投入设备价值达776万元,学院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培训服务规模达年5740人次、技术服务金额达1D0万元/年。

走出国门,大力开展合作办学。2D08年黄河水院共与澳大利亚沃东加职业技术学院、美国安蒂奥克大学、越南矿业大学、菲律宾亚当森大学、瑞士DCt国际酒店与商业管理学院等7所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受邀来访5个学校13人,出访4个团12人次。

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体系。黄河水院构建了17个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17个重点建设专业和专业群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了92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建设了84门优质核心课程及教学文本,主参编了42门“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27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已经上网,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达72%,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学生占应届毕业生的94.37%。

成功创建国家示范性院校

2006年12月8日,首批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项目正式开始,河南共有两个学校入围,黄河水院榜上有名。国家示范性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使黄河水院的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中央财政支持4000万元专项资金,拉动了地方和自筹配套经费12101万元,黄河水院总资产净增2.24亿元,达到8.05亿元:学校建成了“万兆到楼宇,千兆到楼层,百兆到桌面”的有线网络,建成了专业教学资源开发与制作系统,建成了专业文献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和电子专业文献阅览室建设,入库专业文献信息资源容量达2D00G,新增图书12万册,总数达到77万册,阅览座位3000座,为学院的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篇8

1.课堂提问过。自新课改以来,以前那种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直被抨击,而现在的有个别老师的课堂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堂课几十个问题,成了典型的就像是话剧对白一样的“满堂问”。从表面上看,学生的积极性看似被调动的很好,课堂双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但回过头来细致研究他所提的问题,发现实际有价值的,能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没有几个。有些问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学生不加思考就可以回答出来,这种提问也就是一个花架子,会带来很不好的后果,会让课堂变成教师表演的舞台,也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而不去思考,最终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丧失,而这样的课堂也一定是低效的。

2.提得问题过于肤浅。这个问题往往和第一个问题同时出现,一节课不会有很多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当你提问过于频繁时,很多问题就会变的很肤浅。

3.对学生答案的要求过于刻板。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前,往往都会有一个预设的标准答案,老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后,会一直追问答案到符合标准答案为止,而我认为地理问题的答案没有绝对的标准,由于在我们本地区的教育大背景下,地理在初中只是作为副科来上的,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是地理教师,因此现在的高中生,地理专有名词的量是很缺乏的,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专有名词的利用不是很到位,导致答案与教师心中的答案有一定的差距,在初中的时候没有经受系统的地理教育。

那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该如何提问呢

一、充分挖掘重组教材素材有效构建激趣问题

例如在讲《黄河》这一节课(湘教版),当讲到黄河的下游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的时候,可以直接引申57页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再引导学生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再根据58页图“黄河干流纵剖面及主要水文站观测数据”,进而引出黄土高原是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再进一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可结合课本40页所学的雨带的推移规律引导学生分析“哪个季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及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治理的主要措施。

二、善于从社会热点中捕捉设计灵感以热促趣

例如笔者曾在讲《正午太阳高度》时设计了以下问题:

“如果你在海南买房,应在什么季节看房?如果在青岛或是哈尔滨呢?”

“倘若你欲购买底楼的房屋,最佳看房季节是哪个季节?”

三、具有思维深度性问题设计,有效地提升学生地理思维的高度

没有思维深度的问题提出,看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其实质是变相的“一言堂”,学生思维的参与度是极其有限的。类似大量的让学生回答是或非的问题,实际是毫无思维价值的问题,在此类问答式教学活动中,轰轰烈烈的教学表象掩映下,学生的思维自主参与性有多少?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深刻了解本学科思维价值培养总目标的前提下,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构筑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情景问题层层展开教与学。地理学科教学任务的本质是学生能知道基础地理事实,并掌握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技能。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在学生面前呈现大量的地理事实,让学生知道“whatisit?”而更应让其了解“why”和“How”,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理的教学过程要体现出其应有的“理”性,体现在地理问题教学法中就是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度,如此长期日积月累地实施,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追根溯源地探索思维品质。

四、发散性问题设计,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地理思维的宽度

何谓发散性,其一可以理解为问题设计答案的多元化,它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例如,在《南极洲》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南极冰盖融化后可能产生的影响会有哪些?”“高纬度的特性将会给南极洲带来哪些较独特的现象?”两个问题,其答案是多样化的,学生完全可以畅所欲言,倾其所知或其所猜。

五、问题的结论是新问题的起点

如在《月相成因》教学中,学生通过探讨得出形成月相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日月地三者位置的周期性变化,如果教师再进一步质疑:

“黄河的下游流域面积问什么狭小?”紧接着追问:“下游为什么会成为地上河?”再追问:“黄土高原为什么水土流失这么严重?”最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集中在那个季节?为什么?”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篇9

基本方法步骤是:自查资料识背景诗人反复诵读品诗情质疑讨论赏诗意延伸升华悟诗理,简称为“识-诵-赏-悟”四步诗歌教学法。

一、自查资料识诗人,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因此,笔者设计了课前“自查资料识诗人”这一教学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阅读环境,不仅有助于扩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还能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得到体现,通过观察、倾听、动手操作等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积累知识信息的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课前布置学生从书籍资料中,从网上查询诗人的生平事迹及代表作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黄河知识。例如笔者《黄河颂》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了解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了解作者作品,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感受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激情。

情境导入:

同志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请同学们谈谈黄河在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学生交流完毕后)引出《黄河颂》。

简介创作的时代背景。(学生介绍查阅资料情况,教师适当补充。)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在课前5分钟演讲中,要求学生以“我看光未然”或“历史黄河”为题进信息交流,不仅提高了演讲者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听众主动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了解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更深入地感知诗歌意象黄河形象,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反复诵读品诗情

语文教学把诵读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手段,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诵读应该成为初中诗歌教学的主旋律,读中质疑,读中探究,读中感悟,读中释疑,应是诗歌教学的基本途径。在《黄河颂》教学中,我们始终抓住一个“读”字,引导学生听读、诵读、析读、自由读、合作读、探究读、配乐读,在反复的诵读中,赏析诗歌的艺术技巧,品味诗人的真情实感。

1、听读。利用多媒体教学,听配乐诗朗读。感人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感情世界,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朗读者的情感之中,从整体上感悟这首诗对黄河精神的热烈赞美和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真诚祈愿。

2、自读。教师对学生进行节奏和重音方面的指导。也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共同体会诗中的感情。

3、合作读。用交响乐的方式设计诗意的美读,可以让感情的潮水如汹涌波涛般,一层一层劈空而来,很有感染力。第一节男女生单人交替诵读,中间几节分男女声部合诵,而最后一节则全体齐读。这种交响乐式的诗意朗诵,一应一和,将诗歌的感情一步一步推向高潮。诗人对黄河精神的热切颂扬之情,不用老师说,“一切尽在一读中”了。

4、析读:引导学生诵读“最喜欢的诗句”,并简要分析所表达的感情及深刻含义,让学生领读该诗句,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感悟,这个环节应和下面的“质疑讨论赏诗意”有机结合在一块进行,教师应调节好读书与讨论赏析的节奏,处理好听讲与诵读、思考与表达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听的热情,思的激动,说的明快,读的酣畅。

5、背读。在一定时间内,运用不同的组合,提出不同的要求,全班同学进行沸沸扬扬的背读竞赛。

如《黄河颂》设计了如下环节: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黄河大合唱》中八个乐章的感情一脉相承,因此最后就能以学生自己从音乐中感受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诗歌,效果显然胜于教师对学生说要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6、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发表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

三、质疑讨论赏诗意

调控教学中“释疑”这个环节,侧重于学生互相答疑,讨论合作解决疑难,在这个环节中,我鼓励学生对诗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再通过独立探究形成初步结论,最后让学习小组讨论、筛选,共同问题最后全班商议。

教师针对问题“适时点拨,相机诱导”,使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得出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充分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真挚情感。当然这个环节与前面的诵读也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笔者教学《黄河颂》这样处理:

内容研讨: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这一部分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副图画让你感受到黄河怎样的精神特征?你认为哪些词最能体现这些特征?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4、最后一段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针对教学目标1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四、延伸升华悟诗理

调控教学最后一个环节为“延伸迁移”,它与语文新课程要求的“超文本”“大阅读”理念一样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重视课内外的沟通,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创新精神。为此,在《黄河颂》教学的最后环节里,我设计了下面的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更深一层领悟这首诗歌透露的豪迈雄阔的爱国激情,使学生不仅受到审美的教育,而且使心灵得到熏陶和升华。

1、听唱歌曲黄河颂。

2、用相同手法写一首歌颂长江的诗。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创设情境;突破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提高

伴随着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进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地理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优化组合,以其图、形、声、色吸引学生,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极大在活跃课堂教学活动,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随着电脑的不断大量普及、互联网迅速而广泛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正在不断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现在全国各地举行的教学公开课、优质课比赛、教学技能比赛等等,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更是屡见不鲜。近年来我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课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讲长江时。可以播放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时,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图片,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得出河湖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如水资源、水能资源、航运价值等,同时也可以知道河流也可以造成水灾。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人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汇人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