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9:59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篇1

【关键词】医院体检;感染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01-02

在经济发展驱动下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于生活健康也越来越关注。相关统计证实近年来参加体检的人数呈递增趋势,这就给医院体检中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为了让医院体检中心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就需要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加强感染预防及控制。我院对2012年至2013年参与体检工作人员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期间对医院体检中心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进行了强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取我院体检中心2012年3月间进行体检的工作人员52人作为对照组以及2012年4月间进行体检的工作人员49例作为观察组(加强感染预防控制之后),对比两组人员的感染情况。

1.2方法

对两组人员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并做好记录,然后进行综合性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5软件系统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3讨论

3.1医院体检中心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3.1.1缺乏感染预防控制观念

部分医院体检中心人员在感染预防控制观念还有待提高,特别是防护意识较为薄弱,在操作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无菌观念进行,这就易造成潜在感染隐患[2]。

3.1.2针刺伤感染情况较多

在体检过程中由于针刺伤造成的感染例数较多,部分医护人员被针头刺伤后会直接造成血液暴露在外,很多病毒如HBV、HCV甚至是高危病毒HiV都是经过血液传播,这将让医护人员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针刺伤不仅会让医护人员受到身体上的折磨同时也会带来心理上的负担。在体检高峰期时由于体检人数过多就有可能造成针刺伤概率的提升,因此在进行针刺动作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进行[3]。

3.1.3灭菌操作缺乏规范

一般进行血液采集是都要求相关人员做到“一人一带一巾”并且进行消毒之前要对消毒液进行核查。容器浸泡消毒液时间不宜过久且需要及时清理;消毒液需要定期进行规律性更换;消毒液应该做好日期标识等等都需要加强,采取规范化操作才能保证灭菌彻底并降低医院感染概率[4]。

3.1.4医疗垃圾处理不够规范

在体检完成后会出现大量的医疗垃圾,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感染源,对于这些医疗垃圾处理不够到位时很容易造成感染,这对于体检人员的健康将带来严重的威胁。

3.2加强医院体检中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对策分析

3.2.1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通过对医院体检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来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以《医院感染管理办法》[5]等为基础来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规范制度。加强宣传工作让相关人员加深对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对于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消毒隔离操作等进行重点培养让相关工作人员将这些理论技巧融入实践当中,在技术水平提升的同时强化意识。

3.2.2对针刺伤管理给予充分重视

在进行针刺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对针刺管理给予重视,对于一次性针头使用完后要立即回收,一旦出现针刺伤口就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感染扩大。为了让针刺伤管理取得成效可加大利器盒应用范围并让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充分掌握。出现针刺伤后先将血液挤出并用清水冲洗,用碘伏消毒,对刺伤人员进行密切观察并定期随访。

3.2.3规范灭菌操作

在进行灭菌操作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在无菌物品存放的过程中应该按要求进行操作并对消毒液标注时间,当出现渗血污染桌面时用无菌纸巾进行擦拭来避免交叉感染的出现。对于一次性医疗器材应现开现用从而提升感染的控制度。

3.2.4采取正确途径对医疗垃圾进行处理

对于所有体检遗留下的器材进行统一回收并进行分类归放。将所有医疗垃圾收集后封口,送至医院医疗垃圾回收站,由武汉市集中回收处理。

另外还要对手卫生的依从性给予重视让相关工作人员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并将手卫生的依从性作为考核指标从而促进体检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及意识。对工作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并进行定期通风。

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人员强化了感染预防控制,从研究结果上看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7.31%,观察组的感染率为6.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陈帅,王桂玲,李晓华.关于加强医院体检中心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1(05):2137-2138.

[2]韩金华.护理程序在体检中心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5(15):3213-3215.

[3]尹美英,孙智玲.健康体检中心护理管理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7(09):4121-4123.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篇2

关键词: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控制;体会

新生儿脱离母体以后,机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免疫系统,对外界细菌、病毒等抵抗力较低,是医院感染中的易感人群[1]。母婴同室是新生儿娩出后接触最多的地方。我科从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和各项规章制度,未发生产妇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病例,现将母婴同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体会介绍如下:

1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1.1新生儿自身因素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及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对外界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呼吸道、皮肤以及消化道等各种感染。

1.2环境因素母婴同室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以及陪护人员的手、新生儿的日常用品,这些环境的不卫生会增加产妇和新生儿的医院感染。

1.2.1消毒隔离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到位,室内使用后的物品如毛巾、尿布等处理不当,这些物品经常与新生儿的皮肤接触,用后如不及时清洗消毒,则最容易滋生细菌,使用后的废弃物处置不规范,也是污染病室环境的因素[2]。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在不同的病区,对不同新生儿进行诊疗操作,衣物以及相关医疗器械的物体表面,都会直接或间接携带病原体,从而造成新生儿之间的交叉感染;而且探视人员增多,也给母婴同室的空气和物体表面造成污染,从而进一步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风险[3]。

1.2.2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差,在各项操作中可通过手把细菌、病毒传给母婴。另外由于陪护人员、探视人员手卫生知识缺乏,不注意手部的清洁和卫生,也可将病原菌直接传播给新生儿。

1.2.3医护人员及产妇患有皮肤感染和其他传染性疾病时,均会将将病原菌传播给新生儿[4]。

1.3陪护及探视制度不建全由于医护人员少,患病的新生儿不能由医护人员单独陪护,多数时间是由家属陪护,且探访人员多不固定,可将不同环境中的病原菌带到病室,可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风险。

1.4医院的管理部门对医院感染不够重视,未加强对母婴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尤其是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护意识差,以及对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低,也是造成感染的重要原因。

2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1母婴同室及物品的消毒,母婴同室工作人员上班期间应保持衣帽整洁,进行各项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新生儿所用的包被、小毛巾、尿布等用物应加强消毒灭菌工作,常用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计等使用前后均需消毒,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5]。母婴同室应保持空气清新,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室温保持在24~26°C,湿度55%~65%,室内的所有物体表面、地面、门把手、常用仪器、空气等坚持每日定时消毒,新生儿及产妇使用过的物品需单独处理[6]。

2.2严格落实手卫生规范和制度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必须坚持手卫生制度,规范"六步洗手法"等,落实手卫生的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加强手卫生执行力度,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7]。

2.3加强对母婴同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手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并制定相关制度:科室要有相应的消毒及监测制度,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总结分析监测结果,持续改进工作。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及医疗安全,产妇与新生儿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所以做好母婴同室病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显得更加重要[8]。

2.4其他方面为了减少环境的污染,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要严格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置,应专人回收并有记录;患有皮肤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医护人员应暂停在母婴同室工作,产妇哺乳前要洗手并清洁,母婴同室中婴儿所用的眼药水、粉扑、石腊油、小毛巾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9]。如产妇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肝炎、活动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不明原因的发热等症状时,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终止哺乳,必要时可将母亲与新生儿分室隔离,避免感染进一步扩散。

3结论

科室医护人员和保洁工人要增加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母婴同室消毒措施》等相关技术规范和制度,并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定清洁卫生管理制度,一次性用品管理制度,职业暴露的防护制度等,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与医疗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医护工作始终贯穿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个环节,母婴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现了产科的医护质量水平。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从身心上、经济上增加了产妇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预防和控制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是保证产科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我院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督查并持续改进相关工作,有效地控制了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mayhallCG.Hospitalepidemiologyandinfectioncontrol[m].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12.

[2]CummingsKJ,martinSB,LindsleywG,etal.exposuretoinfluenzavirusaerosolsinthehospitalsetting:isroutinepatientcareanaerosolgeneratingprocedure?[J].JournalofinfectiousDiseases,2014:127.

[3]SaimanL.infectionpreventionandcontrolincysticfibrosis[J].Currentopinionininfectiousdiseases,2011,24(4):390-395.

[4]王新.预防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024):5537-5537.

[5]钟巧,侯庆中,李晖,等.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5):692-694.

[6]JaafarSH,LeeKS,HoJJ.Separatecarefornewmotherandinfantversusrooming-inforincreasingthedurationofbreastfeeding[J].CochraneDatabaseofSystematicReviews,2012,9.

[7]刘悦新,尹仲娇,李绮薇,等.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16):3982-3983.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篇3

〖HJ1.5mm〗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肠道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隐性感染率高,预防控制难度大,易引起暴发流行[1]。消毒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最基本手段,能否有效防止与控制取决于消毒隔离工作质量。为防止该病在医院内的感染流行,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了手足口病病区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将本院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情况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7月-2013年6月医院共收治手足口病住院患儿98例,其中男61例、女37例,年龄1~10岁,平均2.98岁。经病原学证实为肠道病毒71型感染。本组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

2医院感染的控制

2.1.病房隔离:设立手足口病隔离病房,实施肠道隔离措施,标志醒目,切断粪-口传播途径。病房内配备使用方便、数量足够的肘式水龙头和快速手消毒剂、擦手纸等。同种患儿可以安置在同一病房,恢复期患儿与新入院者分开住,病床按丙类传染病要求设置,床间距>1m,通风良好。重症及有并发症的患儿单独隔离治疗,同一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2.2消毒措施

2.2.1病房环境消毒:病房每天定时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消毒后开窗通风半小时。

2.2.2医疗用品消毒:接触患儿的非一次性物品,用后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体温计置于有盖盒内,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清水冲净擦干备用,遇重症手足口病病区的一般诊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计等实行专人专用。氧气、吸痰管道严格消毒处理,预防医院感染发生。一次性用品在使用后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2.2.3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擦地面2次/d,保持地面清洁、干净。对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应消毒后才能使用,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时间30min。使用过的抹布、拖把采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水清洗,晾干备用。每日用一次性扫床巾浸湿消毒液清扫床单,用消毒巾擦拭床头柜1次,各病房拖把禁止交义使用。

2.2.4排泄物、呕吐物与废弃物的消毒:本院有完善的污水消毒处理系统,可以将患儿的排泄物、呕吐物直接弃入卫生问。盛放呕吐物、排泄物的容器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被患儿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地面、墙面等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于污染面至湿润,30min后再擦拭或拖地。有粪便等排泄物污染地面时,漂白粉覆盖,作用60min后清理[3]。手足口病患儿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理,要求用专用标识的黄色医疗废弃物包装袋分类收集,每天由专人收至医疗废物暂存点,并做好交接登记。

2.2.5餐(饮)具的消毒:餐(饮)具煮沸消毒15~20min,也可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水洗净备用,奶具应充分清洗煮沸消毒后使用。

2.2.6衣物、被服的消毒:接触过病人的被服回收时贴上特殊标记,送洗衣房先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常规洗涤。医务人员污染的工作服可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洗或煮沸消毒[3]。

2.2.7终末消毒:患儿出院、转院、死亡后,用过的被单、床单、枕套等必须全部更换,经消毒后再清洗,患儿污染的环境必须作终末消毒处理。

2.3加强医务人员防护及手卫生:医护人员进入手足口病隔离病房诊查和护理患儿前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院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了便捷的洗手条件,在每个病房、每个病床的床头、每个治疗车均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一人一用,脱手套后立即用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eV71对乙醇类消毒剂不敏感,多使用含氯或含碘类消毒剂。手足口病普通病区各种诊疗器械在检查每一位患儿后,立即用5oomg/L含氯消毒棉球擦洗消毒,再进行下一位患儿的诊疗操作。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每位患者后,尤其是给患儿换尿布,处理患者粪便或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血液、皮疹疤疹等危险操作后[3],均应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2.4重视家属陪护和探视管理:陪护人员要给患儿勤洗手,并教育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陪护人员接触患儿前,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及毛巾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患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串床接触患儿。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减少交义感染。

2.5加强全员培训及健康宣教: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手足口病的流行病知识和重症病例的抢救要点,呼吸机的使用,消毒隔离知识等。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和《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试行)。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在病区走廊上张贴生动形象的手足口病知识宣传教育画片,对入院患儿及陪护人员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的宣传教育,指导患儿和陪护勤洗手;患儿住院期问限制在病房内活动,减少同病房患儿间的密切接触,控制陪护人员频繁外出和坐其他患儿病床;严禁将患儿带到其他场所,严禁将健康的婴幼儿和儿童带入病房。

3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2]。其传染源主要是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1周传染性最强。传染途径主要是咽部分泌物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经呼吸道直接传播,亦可通过粪便污染的手、玩具、日用品等经消化道间接传播,医疗器械的交义使用亦可传染。若医院感染控制不严亦容易造成本病的医院内传播。我院在收治手足口病患儿的诊疗护理过程中,通过制定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并认真实施,严格实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和手卫生管理,对患儿和陪护人员加强疾病知识和消毒隔离知识宣传教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98例手足口病患儿均治愈出院。无1例工作人员和患儿家属发生医院感染,杜绝了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星,蔡水仙,林慧卿.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9(7):1401-14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m]2008:96.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篇4

【关键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护士医院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医院感染比例也在逐渐扩大。目前各级医院都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关键。护士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中,为此,本文则详细探讨了护士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1医院感染分类

1.1按照病原体来源分类内源性感染:此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在患者体内通常是病原体的聚集地,一般是不致病的。然而由于免疫力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内源性感染就会发生作用,形成病菌。

外源性感染:此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指患者在医院内因各种原因所引起非自身固有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包括从通过物品、环境而引起的间接感染或个体到个体的直接传播。

1.2按病原体分类医院感染可分为多种感染类,如支原体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细菌感染,每一种感染可根据病原体的具体名称来分类,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柯萨奇病毒感染等。

1.3按照感染部分分类全身各器官和部位都有可能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泌尿系统医院感染、呼吸系统医院感染、血液系统医院感染、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等。

2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1微生物失衡与感染 人体表和体内的一切微生物都是正常的微生物群,随着长期的历史变化,逐渐在不同发育阶段形成宿主的的动态生理性组合。微生物与宿主保持着共生、寄生的生态关系,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但致病与非致病的微生物是具有动态性的,它会随着微生物所处的环境而变化。

2.2医院环境差,缺乏健全制度 医院主要是向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人员来源较为复杂,不仅包括患者和伤员,也包括处于特定生理状态的健康人群以及完全健康的人群,也是各种病原体汇集的场所,一些医院领导忽视医院感染工作,未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如隔离制度、控制制度、消毒制度等,上层领导的意识影响着下属工作人员的思想状态,也相应导致护理人员对感染认识不足,意识淡漠,随意处理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增加感染源的传播。

2.3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抗生素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细胞发育的化学物质。近年来,许多医院应用抗生素的比例不断增加,患者和细菌均会因抗菌药物受到影响,人体内正常菌落的生态状态因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增多内源性感染的机会。

3护士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3.1护士扮演多重角色首先是教育者的角色。目前患者和其家属潜意识认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是医院人员的分内工作,自身不需多加了解。所以,护士要通过健康宣教的形式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我护理和预防感染的意识。如在医院的公示板详细说明感染的危害和预防感染的措施,举办座谈会等形式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医院治疗。其次是管理者的角色。对人的管理体现在及时纠正和批评个人因素会导致医院感染的行为。对物的管理体现在对各种医用物品做好清洗消毒工作,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来保管医疗用品,避免因物品出现的交叉感染[1]。第三执行者的角色。临床护理中的各个环节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实施措施,应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不能被动地执行医嘱。第四是控制者角色。护理人员要严格监督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过程,与医院感染科室做好沟通工作,如有感染源出现,应立即启动联合应急措施,及时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便于做好后续工作[2]。

3.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院感染管理的难点和重点都集中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面。抗菌药物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3]。护士作为使用抗菌药物的执行者,应自觉按照规定时间给药,合理掌握使用药物,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的反应疗效,最大限度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

3.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护理操作技术则是无菌技术,如果违反相关规定,出现医源性感染的现象极大。医院应在规范操作程序的同时重视培训护士对医院感染专业知识,让护士主动参与到控制、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来,发挥护士的自身作用。

综上所述,护士护理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途径,其护理质量可直接影响医疗效果,要加强各环节的护理管理,加强护士人员的责任感,促进护患关系和医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华.护士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分析.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1,40(10):510-511.

[2]张道洁.护士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10):170-170.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篇5

[关键词]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管理与预防

1危险因素

1.1标本具有传染性

检验科汇集各类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各种检验标本,这些标本有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若未加防护,长期接触带有传染性的临床标本,不仅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传染,而且检验人员被感染的概率也高。

1.2无菌操作不严格

在采集血液标本时,一人一针一管都能保证,但一人一巾一带有时由于有体检或患者人数多时就不一定做到位,易引起患者间交叉污染。还有采血人数较多时,消毒液容器不能及时关闭,有时暴露较长时间,其药液挥发,浓度达不到要求而造成污染。

1.3工作环境差

工作人员每天接受检验的患者多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肝炎等传染病,患者在检验窗口咳嗽、打喷嚏等会引起空气污染,标本离心操作会造成气溶胶、标本外溢等造成空气、台面和地面污染。

1.4检验用品处理不当

如采血针、吸管、注射器针头、注射器针管、试管等一次性用具,由于消毒观念不强,未经消毒液浸泡,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直接污染医院环境、物品,增加了医院感染机会。

1.5检验仪器污染

检验科用的仪器有的直接与标本接触,如血细胞计数仪、血气分析仪等,在仪器吸取标本时,容易造成仪器表面污染;离心机在离心时若试管破裂,液体外溢及其他如冰箱、培养箱、显微镜等都可能被污染。仪器污染不及时消毒处理也会引起检验人员感染。

1.6医用垃圾是重要传染源

主要是检验后的废弃标本如血、尿;微生物室的医用垃圾,如细菌标本、培养基、细菌鉴定条;自动分析仪的废物和废液。这些医用垃圾是重要传染源,若处理不好,不仅易引起医院交叉感染,流向社会,后果难以想象。

2管理与预防控制

2.1组织管理

检验科设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微生物组组长、临检室检验人员组成。负责检验科医院感染工作的管理,督促预防措施的落实。

2.2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与防范措施

科室可以制定“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护和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菌种保管制度”,以及适合各自实验室应用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如生化室、临检室、微生物室、免疫室、血库等。

2.3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及培训

在每月的业务学习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时间,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病原微生物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检验人员认识。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和要求。请医院感染科负责人给我科工作人员作医院感染防范标准示范操作。对新的工作人员在参加工作之前,进行岗前培训和医院感染方面的考试,考试通过后方可上岗。

2.4做好自身防护

由于检验科直接接触的血液、体液标本有感染的可能,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重视手的消毒,检验人员接触污染物品、微生物实验操作前应戴好一次性手套或乳胶手套进行操作,如手直接接触污染物者,应将污染的双手使用含醇或碘的手消毒剂搓擦2min,再用皂液流动水洗净,水龙头用自动感应开关。

2.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患者皮肤消毒要符合要求,静脉穿刺以穿刺部位为中心,用碘伏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缓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大于5cm或等于5cm。检验报告单全部用电脑打印,避免交叉感染。

2.6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对明显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搅拌、研磨、离心等,特别是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又含有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2.7检验器材用品的消毒处理

各种器具除已知无传染性的器材外,凡直接或间接接触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显微镜、离心机、酶标仪、血细胞计数仪、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冰箱、培养箱等局部轻度污染,可用2%碱性或中性戊二醛溶液擦拭,污染严重时,可用环氧乙烷消毒。

2.8医用垃圾的消毒与处理

(1)废弃标本:如尿、胸水、腹水、脑脊液、唾液、胃液、肠液、关节液等液体标本,每100ml加漂白粉5g或曲氯新钠(二氯异氰尿酸钠)2g,搅拌后作用2~4h倒入厕所或化粪池;痰液、脓、血、粪便及其他固形标本,装入黄色防漏医用垃圾袋内由专人负责送往医院的焚烧炉中焚毁。

(2)微生物室的医用垃圾:如细菌标本、培养基、细菌鉴定条、药敏条以及一次性用品,均应高压灭菌后,装入医用黄色垃圾袋内由专人集中烧毁。

(3)自动化检验废液消毒处理:在每台自动检验仪旁准备两个40L的塑料桶,在35L处划好刻度线,将仪器废液依管插入桶内,当桶内液面达到35L刻度线,用另一塑料桶换下,将换下的桶内废液进行消毒处理后,再作废弃处理。

3结语

只有管理好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才能保证其工作的正常运行,才能保障医院各部门及患者的利益。但是,要取得显著的管理成效,这不是短时期里能够做到的,它需要长时间的正确管理与预防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敏,李伟宏,刘丽.检验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05)

[2]陈登秀.我院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03)

[3]杜宇,赵先柱,陈建魁.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04)

[4]林凯,马红雨,魏利召,何晓峰,董磊,朱美财.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与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0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篇6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管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4)09(a)-0119-04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nursingmanagementin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hospitalinfection,andtheproblemsexistinginthemanagementofinfectioninBranchoftheFirstHospitalofZiboCityinShandongprovince(“ourhospital”forshort)wereanalyzed,togivethecorrespondingmeasuresforestablishingandperfectingthemanagementsystemofhospitalinfection,toimprovethesystemofnursingmanagementrelatedtomedicalstaff,hospitalinfectionpreventionandcontrolknowledgemanagementeducationandtraining.methodsinourhospitalfromFebruary2010toDecember2011inburnwards,andneonatal,operationroomofinfectionmanagementofindoorairrelateddepartmentstaff,sterilizationarticlesweresampledanddetectedchangesin2010and2011twoyears,assessmentofqualifiedrateandstatisticsanalysiswerecarriedon.Resultsin2011,theindoorair,handsofmedicalstaff,thesurfacesterilizationitemssuchasmonitoringindicatorsqualifiedraterespectivelywere96.69%,94.52%and97.72%,andtheywere92.24%,83.33%,91.35%in2010,theyshowedsignificantdifferences(χ2=3.92,6.53,7.81,p<0.05);theinfectionratein2010was5.80%(8/138),theinfectionratein2011was4.10%(6/146),it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χ2=4.06,p<0.05);therewasnoninfectiondiseasesoutbreaksinmedicalstaffsatisfaction;staffsatisfactionwas89.86%(124/138)in2010,andwas95.21%(139/146)in2011,thecomparisonbetweenthetwogroupsshowedthat,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χ2=4.72,p<0.05).Conclusionthroughthehospitalnursingmanagementsystemstandardization,themedicalstaffcanimprovetheoverallawarenessofpreventionofnosocomialinfection,withtheeffectivepreventionandcontrolofhospitalinfection,hospitalinfectionratedecreasessignificantly,theoverallqualityofmedicalservicehasbeenimproved.

[Keywords]Standardization;nursingmanagement;Hospitalinfection;prevention;Control;effect

医院感染是目前我国各地各级医院所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结果直接反映一个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和医院工作质量的好坏。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在医院感染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工作与环节中。相关调查表明,医院感染中的30%~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不恰当有关[1-2]。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分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11年开始对其护理管理进行了规范化,取得较好效果,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本文对加强护理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12月我院烧伤、新生儿病房及手术室等感染管理相关科室的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物品进行采样与检测,评价其合格率的变化。检测和采样方法及结果的判定严格按照原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技术规范》进行。

1.2方法

1.2.1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一套完整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对于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也促进了护理质量提高。我院护理部建立了在2010年年初建立了一套护理感染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护理部,护士长和各个科室兼职监控护士组成。一级管理为自我监测,由各护理单元的护士长和1名兼职监控护士组成,负责每月监测重点科室的空气、消毒液、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和无菌物品等,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工作,确保消毒隔离制度真正落实到工作中各个环节,对存在的问题和不合格项目进行现状分析,同时对其提出改进措施。二级管理为护理消毒隔离质量控制小组,由1名专职护士长和3名重点科室护士长组成。该组每月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按照消毒隔离质量考核标准对各项指标逐一进行评价和评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要求限期整改。三级管理为护理部,该组主要的作用为随时监督科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和随时抽查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3]。

1.2.2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规章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各临床科室的特点,分别制订科室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和病房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质量考评细则等,护理部每月定期进行考核,量化评分,随机抽查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对质量不达标、无菌物品过期的科室及护士个人违反消毒隔离制度者,按情节给予经济处罚,同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最终使医院感染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1.2.3加强护士思想教育,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护士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而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终身的,应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培养。护士日常工作行为的好坏与护士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有无责任心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加强护士素质管理,使护士在单独执行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杜绝医院感染。

1.2.4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考核

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技术规范》等规章制度,学习消毒、隔离、无菌操作、一次性物品使用及处理知识,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纳入到护理继续教育的目标责任制,开展新上岗护士,进修护士及实习护士的规范化感染知识岗前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5]。同时医院每年还要选派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医院感染管理,消毒供应室管理培训班,学习和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先进理论知识和最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同时回来后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及讨论,相互交流沟通以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1.2.5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确保护理安全

1.2.5.1严格落实洗手制度。临床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常常携带细菌,甚至是耐药菌,已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的传播媒介,有文献报道,由于医务人员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率高达30%[6]。而手卫生也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易行,最经济有效的防止病原体传播的措施,严格洗手制度可避免交叉感染,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然而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认识不足,依从性较低,没有掌握或未按照六步洗手的方法洗手,因此应建立规范的手卫生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洗手法操作考核和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随机抽样检测,发现不合格者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将以上结果与目标管理挂钩。

1.2.5.2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护理部把手术室、烧伤及新生儿病房等科室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根据各科消毒管理要求规范管理,提高各科室对的护理质量管理。明确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做好洁污分流和消毒隔离,提高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清洗和灭菌管理,必须确保100%的合格率[7]。同时要求病房保持干净,床单被褥要及时更换,及时消毒。在病房内不准清点污染物品,同时加强对医院保洁人员预防感染知识的教育和监督工作,保持病区环境干净整洁,病区拖把分室使用,标记清楚。

1.2.5.3严格消毒,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是预防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护理部应制订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护理部对医院内感染、无菌技术的执行情况,要进行重点抽样检查和评价,护士长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监督检查;对常用的浸泡消毒液、空气、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检测,对不合格的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整改。对于发现违规者,按相关制度处罚。

1.2.5.4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若过多使用或滥用抗生素,可造成二重感染,出现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及其他一些毒副作用[8],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师及时采样做细菌培养,以确定病原菌和药敏结果。根据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同时向患者家属宣传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

1.2.5.5护理工作的量化考核的应用为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应合理构建量化考核体系,拟定量化考核的宏观框架,根据各科室具体实际情况,制订出一套完整科学的量化考核标准,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科室各项护理工作质量。

1.2.6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某些介入性操作,如导尿、吸痰、切口护理等均可增加微生物进入体内的机会,因此,操作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加强口腔护理,昏迷患者定时对其进行翻身拍背,一般每2~4小时翻身拍背一次,促进排出痰液,防止坠积性肺炎。加强营养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预防新的感染灶发生[9]。

1.2.7认真做好检测工作

医院感染的监测科准确查明和及早预防感染的发生。我院采取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与病区监测管理相结合,每月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等进行微生物检测,病区治疗室、抢救室、换药室等的空气监测有科室自查,院感染办抽查。同时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对重点科室护理人员的手、咽喉部、物体表面、无菌包、一次性用品以及消毒液等进行定期检测和随机抽查。监测结果与季度,月质量检查结合评分。未达标科室,必须了解细菌超标原因并及时做出整改,重新消毒进行灭菌检测。

1.3评价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合格标准:采用平板暴露采样法,于室内、中、外后三个区的东、南、西、北、中同时置皿,离地100cm,距墙100cm揭盖30min后将培养皿盖好送检。标准依据:GB9666-1996,检测依据:GB/t18204.1-2000,检测项目:空气细菌总数,单位:cfu/皿,标准规定值≤40。医护人员手表面、消毒灭菌物品合格标准:Ⅰ、Ⅱ类场所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总数≤5cfu/cm2,Ⅲ类场所≤10cfu/cm2,满足上述条件者判定为合格。对消毒灭菌物品表面、医护人员手于诊疗间期进行采样,采用浸有复方中和剂的无菌棉拭子涂抹采样。根据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GB15982-1995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入院后出现感染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医院感染监测合格率及医院感染率为评价满意度标准,评分标准为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10年与2011年医院感染监测合格率比较

结果显示,2011年医院各项感染检测合格率相对于2010年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3讨论

医院感染工作涉及面广,每个细小环节做不到位就有可能酿成不良后果。关于医院环境卫生学(空气、物体表面、手)合格率的提高能否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问题,长期以来存在不同看法[10]。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往往是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即消毒后、医疗操作前采样,一般都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医院环境的污染程度,不能作为判断医院感染风险的指标。但从相关研究看来,在医院环境卫生学合格率提高的同时,医院感染率也呈下降趋势[11],笔者认为加强护理管理、提高环境卫生学合格率可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全过程。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和较高的防范医院感染的意识。要想从根本上降低医院感染率必须要解决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以往旧的管理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水平,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标准[12-16]。通过规范护理制度和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培训,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感染率和院内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我院自2011年起,通过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健全完善护理管理制度,规范行为严格培训,加强医护人员教育培训,提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同时将各项护理措施严格落实,结果显示,2011年医院各项感染检测合格率较2010年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医院感染率为5.80%(8/138),2011年医院感染率为4.10%(6/1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医护人员满意度为89.86%(124/138),2011年医护人员满意度为9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医院护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护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以及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全过程。如病区管理,无菌操作以及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等都是护理工作的基础,若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漏洞,均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17-18]。加强护理管理不但在预防医院感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保障患者及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19-20]。

综上所述,要较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一方面医院要有完整的医院监控队伍及措施,另一方面所有医护人员要有较强的院内感染意识,通过以上措施,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使每个医护人员都能执行清洁、隔离、消毒灭菌的操作规程,认真完成监控任务,防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任何一环节处理不当即可能造成感染的发生,危及医护人员和患者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对于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盛芝仁.有效的护理管理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J].中华医学感染杂志,2003,13(3):262-263.

[2]郭学恒.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2.

[3]盖秀花.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7):137-138.

[4]毛晓清,杨超群,唐春莲.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76.

[5]向萍,谭小琴.浅谈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防控措施[J].当代护士,2011,(3):176-177.

[6]牛香城,张树德,周素琴,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再感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0):88-89.

[7]徐风琴,叶枫,张灿常,等.898例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1(3):224-225.

[8]邹咏娥.基层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监控[J].医学信息,2011,24(10):389-390.

[9]张红梅.护理人员洗手现状及管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11):956.

[10]陈君.浅谈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监控和预防作用[J].中外医疗,2011,30(32):122.

[11]张红.肿瘤内科医院感染监控与护理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0):23-24.

[12]薛福英.医院感染科在预防传染病监控中的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1):77-78.

[13]李红英,许浩,肖艳梅.烧伤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12a):3167-3168.

[14]王宗升,刘金淑,韩金乡,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50-51.

[15]王磊.健康教育对医院感染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2,25(6):58-60.

[16]程麦莉,周毓萍,石丽丽,等.西北地区某三甲中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3,26(3):69-71.

[17]权金林,党建中,程麦莉,等.做好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J].西部中医药,2013,26(12):49-50.

[18]朱叶朵,彭莉,付小利,等.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7):39-40,43.

[19]占新菊,傅国胜.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0):85-87.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篇7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和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第六条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

第七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一)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二)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三)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四)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五)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六)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七)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八)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第八条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分管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管理和业务工作。主要职责是:(一)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二)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三)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四)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五)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六)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七)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八)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九)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十)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十一)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十二)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卫生部成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组,成员由医院感染管理、疾病控制、传染病学、临床检验、流行病学、消毒学、临床药学、护理学等专业的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一)研究起草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诊断的技术性标准和规范;(二)对全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三)对全国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四)对全国重大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业务指导;(五)完成卫生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组,负责指导本地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技术性工作。

第三章预防与控制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一)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三)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的暴发,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一)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二)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三)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因素,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的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

第二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应当根据情况指导医疗机构进行医院感染的调查和控制工作,并可以组织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第四章人员培训

第二十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学科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充分发挥医院感染专业技术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

第二十四条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岗位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医院感染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对本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第二十六条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业知识,并能够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工作。

第二十七条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工勤人员应当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所辖区域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一)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二)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各项工作和控制措施;(三)消毒灭菌与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及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状况;(四)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暴发的监测工作情况;(五)现场检查。

第三十条卫生行政部门在检查中发现医疗机构存在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责令限期整改或者暂时关闭相关科室或者暂停相关诊疗科目。

第三十一条医疗机构对卫生行政部门的检查、调查取证等工作,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监督管理和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予以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一)未建立或者未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二)未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分管部门以及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三)违反对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四)违反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和隔离技术规范;(五)未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六)未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提供职业卫生防护。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篇8

【关键词】医院感染监控医护人员制度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1],涉及医院管理的诸多方面,关系到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落实好预防措施始终贯穿于医疗、护理的全过程,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切实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对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

1.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1.1健全医院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加大管理力度。我院成立了医院感染办公室,由一名院长、主要部门科主任、护士长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为了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明确委员会管理办公室职责,我科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方式对全院感染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遇到问题及时提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解决的问题形成决议后执行。

1.2提高认识加强基本功训练,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长期不懈努力,修订完善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制度。

1.3多层次组织医护人员不断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随机督查。督导落实措施流程。定期对重点科室进行监测,严格实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科室配备感染控制监控员。充分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每月科室结合临床实际学习预防感染知识,发生感染后在及时阻断传染源的同时,召开科室院感监控小组会详细查明原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讨论制定落实整改措施,使院内感染发生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我院医院感染多数为呼吸道感染。06年感染率3.60%呼吸道感染构成比75.2%、07年感染率3.14%呼吸道感染构成比80.12%、08年感染率3.10%呼吸道感染构成比75%、09年感染率2.60%呼吸道感染构成比75.32%。2010年感染率2.12%呼吸道感染构成比75%,出院人数逐年上升,感染率逐年下降。

2.医院感染控制重在实施全员教育

2.1普及院感知识,不断更新观念,医院工作人员由于分工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对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程度差异较大,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和最大限度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根据不同岗位的医务工作人员采取举办讲座、参加学习班、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新知识、新概念以及与院内感染相关的法律、法规再学习,通过不断学习使全体医务人员掌握院内感染知识,增强预防与控制感染的自觉性,提高对医院感染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程度。特别对新分配的职工,为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预防医院感染相关法规知识,制度的培训列为岗前常规教育,长抓不懈。

2.2落实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不断强化手卫生培训,为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提高预防医院感染及职业防护意识,把洗手当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重视无菌操作前后必须按规范洗手。对手术科室医务人员手菌落超标,采取停止上手术办法,在完善医院手卫生设施的同时,采取明查暗访,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并进行必要的整改和处罚。手卫生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由于经手接触传播是导致病原微生物在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严格手卫生可降低30%的医院感染。正确洗手是最价廉、最简单的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之一[2]所以手卫生已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和最重要的措施。强化手卫生管理,保持洗手的习惯,良好的依从性可使各种微生物的感染率降低。

2.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及科室负责人必须经常强化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随机深入科室现场督导,掌握科室结合实际学习医院感染知识、了解相关制度的落实、实地查看规范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等现状,让医务人员从被动的执行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变为主动地执行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科室院感监控小组要经常进行现场督促、检查和指导。

3.强化医院感染的检测工作

3.1建全了医院感染网络检测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明确工作重点,落实监控要求,每天利用医院网络及时了解科室发生院内感染实际情况,并亲临科室核对,每月统计上报感染分析数据,真对不同感染途经督促落实不同的预防隔离措施,同时在病历夹上标明规范要求的不同颜色隔离标识,警示所有医务人员和其他进入病区的其他人员遵守必要的隔离措施。做好相应的标准预防,防止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如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院内获得性肺炎多见于慢性肺部基础疾病反复住院治疗、人工机器通气、糖尿病及血液透析患者。回路管道上清理时避免倒流入气道、呼吸机上的雾化器使用后需彻底消毒,对高危人群采用保护性隔离技术。

3.2对重点部门严格进行环境卫生学等检测,对每次监测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将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协调管理。

4.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

4.1对患者有增加感染风险的基础疾病,多部位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入住iCU,诸多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长期并存的危重患者,特别是病情危重的术后患者、接受多项侵入性操作的、高龄患者各脏器功能衰退、整体抗感染能力下降等给病原体的入侵造成可乘之机,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回了生命的同时,又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无严格指征的预防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不适,给药途径、次数及疗程不合理、院外反复、多次、多种联合、超剂量使用抗生素而产生多重耐药或泛耐药。

4.2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的各个环节,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环节管理很重要,对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易造成医院感染的爆发和流行,应及时进行干预,根据不同耐药菌采取分室隔离,没条件的科室同种病原床边隔离,严格落实医患接触防护隔离措施,降低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风险。防止导致泛耐药而漫延,多重耐药菌对常规性的措施敏感,对收治耐药菌感染或定值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对某些医疗用品如温度计、听诊器、血压计等均应单独使用。

4.3对于合理用药医院采取每月随机抽样点评,科室药品应用比例限制等措施。对不合理用药进行经济处罚。

我们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加强医院感染预防监控与管理,能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多年了我院无一起医院感染爆发事件。医院感染病例的早期发现、正确诊断与及时救治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3]。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院感染病例的救治成功率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个人、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是一项利国利民工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篇9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62-01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院内交叉感染是当今全球性医院人群健康特别是住院患者群体康复得重要问题,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评价医院医疗护理水平的重要指标[1]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护理管理又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控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因此,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存在问题

1.1对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一部分护理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对院内感染管理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职业防护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护士是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主力,认为院内感染管理是院内感染科的事,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在病人的治疗与护理上,忽视对各病区医院感染的监控,没有将有关院内感染的预防知识融入到病人的健康教育中,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有的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1.2感染管理知识缺乏由于种种原因,有关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不到位,一部分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对标准预防的概念不清楚;不知哪些属于高危、中危、低危物品,对高效、中效、低效消毒液含糊不清,致使临床工作中出现高危物品采用低效消毒液进行消毒的现象。

1.3院内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在临床工作中护理管理者比较重视治疗护理查对制度的落实检查,而忽视了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等制度的检查,造成一些违反规范要求的操作行为,如紫外线灯管积灰,终末消毒不彻底,锐器盒使用不规范,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区分不清,部分消毒物品有过期的现象等。

1.4忽视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的感染管理监控重点环节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护理管理者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认识不足,认为消毒供应中心不用上夜班,各医院又面临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因此,通常安排老弱病残的护士,使消毒供应中心得消毒工作质量受到影响,而对手术室、导管室、内镜室、血透室、产房、新生儿室、iCU的医院感染监测不到位,是引发院内感染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1.5职业安全意识缺乏护理管理者较重视病区的经济管理、成本核算,缺乏对护士进行相关防护职业知识的培训,使护士自身防护意识淡薄,为了节约成本,有的护士接触病人的体液不戴手套,操作前后没有按要求洗手,不了解锐器伤的处理流程。

2对策

2.1加强护理管理者的院内感染控制意识护理管理者要充分认识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室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的工各种治疗护理活动均由护士完成或协助完成,控制院内感染的各项措施都离不开护理工作,院内感染控制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故护理管理者要加大对医院感染管理的监控,把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纳入每月护理质量检查,发现问题主动与感染科联系,对各病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2.2加大教育力度,提高知识水平护士长做为每护理单元的带头人,应监督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以减少科室感染的发生,首先加强对护士长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护士长在做好表帅的同时还需要注重临床护士的感染管理工作和对卫生员这一簿弱群体的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教育,在加强对护士进行“三基”理论知识的培训时,护理管理者要把医院感染管理的知识纳入到护理理论的培训考核中,使护理人员能自觉的学习感染防治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增强护理人员主动预防的观念;护理部与感染科一起举办院内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班,包括《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办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内容;在制定护理操作流程,规范护理操作的同时,与感染科一起制定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病区消毒隔离制度等,并督促制度措施的落实。

2.3加强有关院内感染控制制度的落实护理指挥系统要认识到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要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到护理操作的每个环节,每个病区设一名兼职的感控护士,制定感控护士的职责,并要求感控护士认真履行职责,督促病区预防医院感染措施的落实;护士长和感控护士要加大对病区感染控制工作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病房的保洁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护理操作前后洗手、医疗废物的管理、无菌物品的消毒与保管、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监测、紫外线消毒的强度以及四项细菌监测是否符合要求,对病区发生的感染病例是否及时登记上报。

2.4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控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点放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iCU、导管室、内镜室、血透室、产房、新生儿室,护理管理者要特别重视重点科室环节质量过程的监控,每月一次;对一些簿弱环节重点检查,发现问题随时记录,及时反馈给相关病区,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组织落实并及时追踪措施落实情况,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2.5加强职业防护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污染的手极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是造成院内感染的最直接传播途径。手卫生是切断接触传播途径,防止院内感染扩散的最重要手段,在护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病区必须备好防护用具,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如锐器伤,要按锐器伤的处理流程进行,并填写医院医疗锐器伤呈报表。

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护理管理者的感控意识,加大对护理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力度、加强有关院内感染控制制度的落实,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护理质量和重点环节的监控,是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篇10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27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53-01

医院内感染是现代医学及医院管理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护理工作是造成医院感染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护理管理,才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笔者就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予以探讨。

1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强化教育培训,要定期的对全体的护理人员做定期的系统性的培训,指导学习有关于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相关的知识,另外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环境卫生学的标准与采样、职业安全防护、抗感染药物应用等知识,另外还要进行有关于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及本科室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在每次培训结束后,要进行一次考试,将考试的成绩和护理人员的年终讲评进行挂钩。对于新上岗、进修或者是实习的护士要进行岗前培训,成绩达标的护理才可以上岗;另外护理部要在护理继续教育计划中纳入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通过对全体护士的培训来增强他们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使得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够认真的对待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及其每一项操作,增强对消毒隔离及其有关制度的自觉遵守的意识,将护士被动接受的意识转化成主动完成,从而起到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作用。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做好预防医院感染工作的基本保障在于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如消毒灭菌工作的落实在能否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消毒灭菌隔离制度既是护理管理的中心内容,也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手段。制定制度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对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使制度规范化。在制度管人的同时还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加强消毒隔离意识,避免医源性感染发生。

3健全医院的组织机构、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控制感染的水平是医院管理的基础

本文在笔者所在医院十分重视组织机构的建设并且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进程。因此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科、科感染管理及感染管理委员会等小组三级网络组织机构。把护理管理容入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院长担任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成员有各科主任、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科要求选一名专职监控护士长,各个临床科室都选一名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管理水平高的护士担任监控员。病房的每个建设、制度、措施等各个环境都要有护士参与,形成了完美的护理医院感染监控管理链,从而保证了医院控制感染工作的顺利进行。

4规范护士的技术操作行为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护士在进行如下的各种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护理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操作前要洗手、要戴手套、要戴口罩,另外还要检查无菌物品是不是在有效日期内,同时还要检查无菌物品是不是处于无菌状态;尤其是对于一些极易引起医院感染的侵入性操作更要进行的严格的控制,比如:透析术、导尿术、动静脉置管、人工呼吸等。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的护理技术就是无菌操作,无菌操作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因此要强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技术原则,对于护理操作的流程也要进行规范化,这样才能将无菌操作的观念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全部过程中。

5加强质量管理、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感染控制工作一直是医院医疗护理质量评价重要工作内容。在质量的管理中,环节质量是基础,终末质量是目标,二者缺一不可。护理部以环节质量为主,把控制医院感染放入了月质量检查中。且制订了详细的考评规则来进行打分,按质量结果成绩挂钩:感染管理科重于终末质量,采取随机检查与定期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将检查、监测、督导结果及时反应给各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最后在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评价。做到每周有检查、每月有监测、每季有分析,并以医院《疾病监测简报》的形式发放到各个科室。做到全院各部门人员都能了解医院信息和发展动态。也为各医护人员指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方向。近些年,笔者中的医院感染率一直控制在3%以下,很明显的低于国家的标准。在年终目标管理检查中,我院感染控制工作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6做好消毒灭菌及消毒灭菌监测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工作

各病区由护士长带头,每个病区的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由科室兼职监控护士负责监督,做好病区各项消毒工作的监测及各项记录,定期采集各种标本。另外,还要协助感染管理部门做好感染调查及分析工作,并针对医院感染提出有效的控制方案与措施。

7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及其医疗垃圾的处理

对于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我们要把好监测关、保管关、质量关、处理关。首先是监测关:批样抽样检测。其次是保管关:专柜放置,包装不破损和超过有效期。第三是质量关。每次购置证件齐全,严查消毒、出厂、有效日期。第四是处理关:用消毒、毁型和无害化处理。严格将垃圾分类包装、分别处理。禁止一切乱放行为。

总之,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医院感染经常发生。在护理管理中要控制好医院护理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关报道显示:其中在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中,由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及其在护理管理上的疏忽导致发生了医院感染的患者占13%-15%。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对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加上对于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抓住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然后针对性的实施护理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

参考文献

[1]黄玉辉.护理管理五到位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9,15(5):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