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9:56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篇1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应用;VisualFoxpro语言;windowsHC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图书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本是从我校图书馆的馆藏规模和实际操作流程程出发,针对图书馆管理的现状,经过详细的系统调查,结合效用和成本多方要素。利用VisualFoxpro6.0作为开发工具,为图书馆开发出的一个实用的单机版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全文共分为五部分,其分别为绪论、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测试。

一、绪论

(一)系统开发背景。目前,在一些高校图书管理中,师生查找图书都是采用传统的查询方法,让读者在图书分类架上一本本地去查找,这样不仅很难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而且费时费力。而图书管理员在办理借书登记、查询读者借书记录时,管理人员必须在借书记录上一个个去查找,而要找到借书记录并删除该记录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每当新书入库时,图书管理员既要填写新书入库卡片,又要填写新书入库账目,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在新书入库后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方能借出。另外,因图书数量有限,必须对图书实行限量借阅,因此要实施弹性借书方法是件很困难的事。

为提高图书查询效率,减少系部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有必要开发一个小型图书管理软件来对图书实施有效管理。该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能对各类图书实行分类管理;(2)提供必要的读者信息;(3)能进行各种高级查询;(4)具有图书检索功能等。这样,不仅能较好地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书目、编号,而且能让图书管理员以最高的效率办理借阅手续。

(二)数据库概述。从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的应用由科学研究部门逐步扩展至企业、行政部门。至六十年代,数据处理成为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数据库技术作为数据管理技术,是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产生于六十年代末。现已形成相当规模的理论体系和实用技术。

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rment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管理和使用的软件学科。

二、系统分析阶段

(一)系统可行性分析。系统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的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法律因素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结合本校图书馆规模和平时业务量的具体情况,本系统采用VisualFoxpro6.0作为开发平台,可以很容易实现图书馆相关信息的记录、维护、检索,并且可以在不添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以较少的人力较快地完成系统的设计,实现系统的功能。

经济可行性:不需要额外开支,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就可实现,软件成本很低。

法律可行性研究:研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种合同、侵权、责任以及各种与法律相抵触的问题。

(二)系统需求分析

1、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下面的功能:①借书处理:完成读者借书这一业务流程,核心为快速检索到学生需要的书籍。②还书处理:完成读者还书这一业务流程。③新书上架:完成新书资料的录入工作。④旧书下架:完成图书资料的删除工作。⑤读者查询:根据读者号,查询读者借阅情况,能够对读者的基本信息资料进行管理。⑥相关帮助:便于新的系统使用者能够快速掌握该系统的使用操作。

2、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需求。①要求有较强的系统安全性,对一定范围和程度内用户的错误操作有相应的系统自我保护功能。②系统的维护时间不能超过系统总运行时间的千分之五,系统每次的维护时间不能超过系统总运行时间的千分之一,系统的故障恢复时间不得超过系统故障时间的百分之五。③其他性能要求以其相关或类似的系统为参考。

三、系统设计阶段

(一)系统功能模块设计。鉴于以上各项功能要求,将该系统划分为以下六个模块:

1、图书信息模块。对图书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删除、修改以前信息和进行简单查询功能。

2、查询检索模块。可对书目的基本信息进行检索,其查询条件可以是按分类检索;也可以是按照作者名、图书名称或出版社进行检索。同时,也可对读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检索,查阅其借阅信息。

3、读者管理模块。对读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管理,可自动生成会员代号,可自动记录会员的借阅信息。

4、数据维护模块。可对数据库中的各项基本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并可实现数据备份文件存贮路径的自由选择。

5、报表输出模块。对图书的基本信息、会员的基本信息、会员的借阅信息等数据可按照查询条件的不同按要求打印输出。

6、帮助模块。可以提供关于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各项操作的详细帮助信息,并可实现对不同操作的定点帮助提示。

(二)数据库设计

1、数据描述

(1)静态数据描述。①图书一级分类表:包括一个数据表。其中的主要信息有:分类编号和一级分类名称。一级分类中将图书共分五大类,具体分类方法、编号和分类名称参照国家统一分类方法的规定。②图书二级分类表:包括五个数据表。其中的主要信息有:二级分类的编号和分类名称。二级分类中将图书共分为二十二个小类,并分别隶属于一级分类的五个大类中,其具体分类方法、编号和分类名称参照国家统一分类方法的有关规定。③图书明细分类表:包括二十二个数据表。其中的主要信息有:明细分类的编号和分类名称。明细分类又将二十二个小类明细的分为若干细小类别,其具体的分类方法、编号和分类名称参照国家统一分类方法的有关规定。

以上数据均按国家统一规定设置录入,不能做太大改变,分类名称可以有一定的缩略但不能影响其原有的意义。系统设计完成后不可以通过录入、删除的方式进行修改。

(2)动态数据

①图书的基本数据。包括一个数据表。其中的主要数据有图书编号:是对录入图书的统一编号,以便唯一区别图书;图书名称:图书出版时的封面印刷名称;作者:图书的编写者或编写单位或组织;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册图书的发行单位;录入日期:该册图书入库的时间;借阅次数:该图书总的被借阅次数;类别编号:给图书所属的明细分类的类别号,它应与明细分类表中的图书的类别编号一致;简介:对该册图书的内容总体概括介绍。

②读者基本数据:包括一个数据表。其中的主要数据有:读者代号:读者的统一编号,由系统自动生成,唯一的标示一个会员的身份;姓名:读者的真实姓名;电话:读者的有效联系电话,可选择填写;地址:读者的有效联系地址,可选择填写;身份证号:读者的身份证号码,可选择填写;注册日期:读者本人正式注册成功时的日期(为系统自动填写)。备注:读者的个人其他资料。

以上两部分数据的录入具有一定的界面,并提供修改的方式。还提供随时的查询,对查询结果有相应的显示和打印输出,对全体的数据可进行备份与恢复。

③借阅记录。包括一个数据表。其中的主要数据有:读者代号、图书编号、借阅日期。这些数据信息都是由系统自动填写。此表中的所有数据不提供修改方式,只供查阅、显示和打印输出。可以对全体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

④登录密码。包括一个数据表。其主要数据有:管理员代号、密码、权限。

2、数据库描述。该系统建立一个数据库,其中包括三十二个数据表。全部用VisualFoxpro实现。其中,部分数据表的结构和联系如图1所示。(图1)其他分类数据表的连接通过“下级分类表名”实现连接调用。

3、数据采集。对于图书分类数据表的信息参照国家图书分类方法;对于图书基本信息数据可通过对现存图书进行分类录入;对于读者方面的信息数据可以在系统运行使用中获得。

(三)用户界面设计。本系统设计原则:1、界面美观、操作方便并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2、界面根据用户需求设计;3、界面能引导用户操作的功能,并能提供一些帮助功能。

主要的用户界面有:1、登录界面;2、主表单界面;3、各类信息查询;4、读者信息管理列表;5、图书信息管理列表等。

四、系统实施阶段

(一)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软硬件环境。在软件方面本系统运行平台为windows2000专业版,开发工具采用易学易用的软件开发工具VisualFoxpro6.0。因VisualFoxpro6.0在应用程序的开发上具有灵活、效率高等特点和使用简便的数据库管理功能。硬件要求:interpentiumⅢ、128m内存、40G硬盘等。

(二)编写程序。依据各阶段的开发文档,使用VisualFoxpro6.0进行程序编写。此系统的编码设计(表单设计、代码设计、变量定义、控件的定义)严格按照大众化的标准和风格。

对于系统的帮助功能的实现,则使用windowshelpcompiler来单独编译,最后通过VisualFoxpro提供的接口命令(sethelpto)和系统相连。帮助文件的数据字典、源代码见附件。

五、系统测试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篇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今天入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量非常大,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图书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信息机构。但是我国很多图书馆在进行图书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人工的信息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整体效率低下,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到图书馆正常功能的发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效率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在运作的过程中能够对图书信息及图书馆的整体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而有效地管理。该文旨在对图书信心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为系统效率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014-02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大大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成本。该文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对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该系统已经在我国一部分图书馆中被应用,从应用的整体反馈来看,能够大大提升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够方便用户进行图书查找和借阅。但是在有些图书馆中该系统还没有被引入,这就导致这些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效率低下,无法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由此可见,对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1.1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图书馆在对自身所藏图书进行管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计算机系统,在这系统中主要会运用SQL数据库技术、技术等目前较为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通过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图书管理员能够对在电脑上对图书进行录入、查询、用户管理等日常的工作。同时该系统子啊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为读者的借阅、还书、预约等活动提供极大的便利。总体来说,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能够大大提升图书馆运转效率的系统,但是在进行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难度。

1.2传统图书信息管理模式的弊端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图书馆呢当中,在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人工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效率十分低下。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最为明显的弊端是不能够及时地了解图书的种类以及读者需求量较大的图书,不能够为读者提供较为优质的服务。同时,在运用这种方式进行图书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图书丢失、图书信息不明确等错误,这就会严重影响到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效率,同时会影响到读者的借阅和阅读体验。而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为图书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帮助。

1.3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我国在对图书管理系统进行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在对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国外所传入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改进研究。后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将整体的研究重点转向了系统的自主设计与研发工作。后来,随着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图书信心管理系统的功能逐渐发展成熟,我国的图书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已经和国外的发展水平接近,已经能够很好地对图书馆中的信心进行有效地管理。随着系统发展的日益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开始转变为服务器体系结构,能够提升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对系统进行灵活配置,目前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

2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2.1图书信息管理系统需求

图书馆在对自身的图书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着自身的需求,其中3个主题的需求最为主要,包括:借阅用户、图书管理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等。其中借阅用户的需求主要是对图书信息进行了解,在众多图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同时对于尚未出版的图书进行预约。图书管理人员对于系统的需求主要是对图书的信息进行录入和管理,同时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新书信息进行添加和维护,同时要对读者的借书、还书活动进行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对于系统的需求主要是能λ有的数据进行维护和管理,能够对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进行处理。

2.2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

在进行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信息管理系统有着自身的业务流程。在系统发挥自身作用的过程中业务流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有以下几项流程十分重要。这几项流程分别是:图书馆图书的外借业务、新品图书的预约业务、读者图书的续借业务、读者图书的归还业务、图书信息查询与提取业务、对于超期图书和丢失图书的处理业务等等。同时在这些业务中系统的管理人员要对整体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并对图书馆中的重点文献和藏书进行精细的维护。

2.3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技术性能的要求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对于系统自身有着一定的技术性能要求,其中有以下几项技术要求显得十分重要。其一是系统的安全性,因为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中运行,因此在整体运行的过程中十分容易产生数据的读写错误,对系统自身信息的安全造成一定的损坏。其二是系统的相应速度,因为系统在整体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处理大量的图书信息,因此需要系统有较好的响应速度,否则就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三是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读者在使用的过程中要能够很好地从交互界面中找到自身需要的服务。

3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系统总体结构及物理结构设计

在图书信息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合适的系统总体结构和物理结构的支持,目前在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B/S,这种结构能够让所有的程序集中在一个服务器系统当中,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系统的整体运行速度,能够减轻用户电脑客户端的负担,同时也能够降低整体的运行成本,提升整体的运行效率。在物理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将用户定义为四哥主要的类型,分别为:系统的管理用户、系统流动管理用户、系统信息管理用户以及借阅用户,其中不同的用户会有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同时会有不同的系统权限。

3.2系统数据的设计

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系统的数据进行设计,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借阅用户的属性、读者的整体类型、图书的整体信心属性、图书归还属性等绘制相应的流程和结构图。同时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对系统的各种表单进行设计,其中将借阅永华的属性表单、读者类型的表单、图书信息表单等都十分重要。

3.3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

在进行系统设计之后最为重要的是进行系统设计的实现,在进行系统实现的过程中主要是图书信息公共目录、借阅用户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等进行实现。在进行实现的过程中要能够根据图书馆的整体运行实际进行实现,要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来进行实践以实现其自身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对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对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定义、系统需求、业务流程技术性能需求以及整体的功能实现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图书馆能够通过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对图书馆的图书信息进行完全掌握。同时通过系统的使用能够极大提升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效率,方便读者借阅,也能够方便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有效地管理。但是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在系统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漏洞,这是需要在今后的整体运用和设计中弥补的。总体来说,应用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升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效率,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篇3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系统;管理;优化策略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4.07.058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4)07-0092-02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非常便利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人类社会也由此步入了信息时代。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具备多少有效信息能够直接体现一个单位的重要性,图书馆也不例外。因此,对于图书馆的发展来说,信息化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遇,图书馆要正确面对目前的发展形势,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加强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水平,是图书馆未来努力的方向。

1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比较晚,技术还不够完善。我国传统的图书馆管理需要很多人力资源,同时设置了诸多的管理部门,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程度也不够,这不利于有用的信息及时整理与汇总,这对图书馆的发展来说是一项不利的因素,对图书馆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1]。因此,对于图书馆的管理来说,信息化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推动图书馆的发展。

2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图书馆在信息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使得我国的图书馆管理落后于发达国家。总的来说,图书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管理人员对图书馆配备的设备不够熟悉,也没有具备足够的网络技术,这直接影响了日常工作的开展,对图书馆各种数据和信息的收集也非常不利,制约了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其次,图书馆在信息化发展方面没有进行足够的宣传,广大读者对于图书馆设置的电子阅览室缺乏了解,也没有进行充分利用,浪费了图书馆的有用资源,广大读者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最后,图书馆服务缺乏足够的针对性,也没有完善的信息服务方式,图书馆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及时调查和分析读者的爱好,为读者提供全面图书信息,实现“信息找人”的管理目标。

3图书馆信息系统管理的优化路径

3.1全力改变传统管理方式

要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首先要改变原有的管理理念,不能再沿用以前的思想,杜绝封闭式服务,要坚持对各种有用的图书信息加以充分利用,做到与时俱进,采用全新的服务方式和管理理念来推动图书馆的发展。管理人员要有更强的服务意识,同时要不断学习和接触新的服务思想,采用创新的服务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发挥出其传播知识的重要作用[2]。管理人员要意识到信息资源具有很多重要特征,包括实用性与传递性等,图书馆在服务与管理方面要考虑到这些特点,根据现代读者的实际信息需求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改变传统的盲目服务状况。

3.2进一步强化信息服务意识和理念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是图书馆在管理方面必须坚持的原则,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读者做好服务工作,满足读者在图书和信息方面的实际需求。图书馆必须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要充分尊重读者,为读者提供便利的服务,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来考虑问题,发挥图书馆服务读者大众的作用,推动图书馆不断发展。

3.3优化信息管理技术

在图书馆管理信息化进程中,信息管理技术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只能进行初步的信息整理与加工工作,只能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读者在图书和数据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多,同时也希望更加有效率地查询图书资料,对信息管理的要求也相对更高。因此,优化信息管理技术对于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非常重要,只有不断优化信息管理技术并加以充分利用,才能挖掘和分析有用的数据,为读者提供科学、精确和完善的图书资料,使得图书馆的运转效率更高。

3.4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除了要不断优化信息管理技术之外,还要相应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虽然说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够减少大量的人力工作,但其毕竟是一种辅助工具,若是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无法满足要求,也无法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也不能推动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发展[3]。图书馆的管理者要意识到其重要性,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管理人员熟悉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操作,以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为读者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让管理人员具备不断加强自我学习的意识,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信息技术水平。

3.5全面推进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建设

要推动图书馆管理信息化,不仅仅要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同时也要强调服务与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电子信息在近几年积累了众多的用户群,各种信息资源的制作与传播的速度也非常快,已成为了图书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因此,要全面推进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建设,并采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为读者提供规范、全面的服务,以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实际需求。

4结语

在新的形势下,图书馆在管理方面也应做到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冲破传统管理观念的禁锢,采用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加强先进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冬.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J].科技资讯,2011(3):125-126.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篇4

[关键词]图书;外借系统;信息化

图书外借是图书馆为了满足广大爱好读书的读者们设立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将图书馆的书借走一段时间,图书外借使得读者阅读更加自由方便,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但是,有利必有弊,图书外借有时会给图书馆带来很多的麻烦。例如有些读者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还回图书,为其他读者带来不便,而有些素质低下的人出现借走不还的现象,给图书馆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图书馆图书外借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1.图书馆图书外借管理系统的现状

1.1图书外借服务工作开展不理想

在我国大部分的图书馆中,图书外借服务基本普及,但是大部分还是依靠人工来进行相关工作。外借服务开展效果不是很好,外借服务工作基本处于被动服务状态,很难满足广大读者对图书的需求。尽管时代在进步,科技也在飞速地发展,但是许多图书馆的计算机信息普及程度还不是很高。读者在找寻书籍是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依靠人工找,这样不仅给读者带来很大的不方便,同时也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带来更多的工作量。同时,在读者借书或还书的时候,很多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不是很高,图书外借服务主要集中在借书、还书、上班下班的状态,工作任运缺少更深层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些时候由于工作枯燥或工作压力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不是很好,自身修养不够,导致读者对图书馆的兴趣下降,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1.2图书外借管理系统不完善

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借阅的机构,既是知识文化的重要集中地,又是大量信息的聚集处。图书馆的图书信息浩如烟海,仅仅依靠人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也深入到各行各业中,图书馆也出现计算机的身影。在许多图书馆中,计算机主要用于图书外借,一般的图书外借管理系统是通过扫描借书者的身份证或其他相关证件与图书的编码,来对借阅者进行记录,这样的系统简洁方便但是却存在很大的漏洞。对于某些单位或者高校来说,身份证件或校园卡都是他们在单位或学校的身份证明,有详细的信息,如果有读者出现还书延迟或者有借无还的情况时,图书馆可以根据相应的信息追踪到个人,保证图书的归还。但是在一些公共图书馆中,这样的图书外借管理系统便十分不合理了。社会上的人鱼龙混杂,即使是使用身份证借阅,但如果出现问题想要查找借阅者是十分困难的,无法保障图书的安全性。所以图书外借管理系统是不完善的。

1.3图书外借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不高

虽然计算机的使用给图书馆带来很大的便利,计算机的使用可以更准确快速地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和核实,比人工操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图书馆使用的图书外借系统仍然需要人工辅助。信息化普及程度依然不是很高。而且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系统借阅图书时,在用户进行查阅时,计算机会分析图书是否存在,只有存在而且没有借出的图书才可以被外借,读者每个步骤操作起来十分不方便,给后台管理员也带来很大的不便。所以提高图书外借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

2.图书外借管理系统完善的几点建议

2.1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不管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如何,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说,我国图书馆的管理在长期还将依靠人工管理。所以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水平是极其重要的。在以往的观念中,图书馆是为了保存书籍以及重要资料而存在的,即使有些人想要参考或查询一些资料,也只能是在图书馆内部进行,图书外借的功能几乎没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知识的渴望程度也随之增加。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开放思想,要认识到现代图书馆的设立是为了将更多的知识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可以使用图书馆。要把读者放在首位,为读者借书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借书服务。

2.2完善图书馆的外借管理系统

图书外借最大的问题是有些素质不高的人会出现有借无还的现象,而且有时还会存在读者丢失借阅的书,这对图书馆都是很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要完善图书馆的外借管理系统。在公共图书馆中图书外借存在很大的漏洞,主要是因为借阅者的信息不完善,无法追踪书籍的去向。在未来图书馆外借系统中,可以建立借阅诚信系统,与借阅者的身份信息绑定在一起,一旦读者出现借走图书没有归还的现象,读者的信用记录上便有登记,这个读者再想要借阅图书时,必须要将以往没有归还的图书归,方可继续借阅,这样更方便图书馆对图书的管理。除了事后追踪还应该事前做好预防工作。图书馆外借系统在读者借阅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读者的借阅信息来推荐一些相关类型的图书来抓住读者的兴趣,使读者由短期的借阅变成长期的读者,这样不仅可以使图书馆有更多的读者,利于知识的传播,而且也可以有力地确保外借图书的安全性,便于图书馆追踪外借图书的信息。

2.3提高图书馆外借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我们可以大胆地设想未来的图书馆将成为一种自选式借阅方式。读者走进图书馆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查阅书籍信息,进而选择书籍,在这个系统中,当读者借书时,可以直接扫描书籍的编码并和读者个人的信息互相匹配,核对图书是否可以借阅,可以借阅多长时间,多少本,当读者借阅成功之后,系统会自动调整图书馆的书籍目录。而当读者还书的时候,系统会根据结束的日期做出相应的判断,根据是否超出日期来判断是否需要罚款,或是否需要扣除诚信积分。如果读者想要续借图书系统也可以为读者办理续借手续。采用刷卡借阅的方式等进行图书的借阅。在借阅的全过程中无需人工的帮助。图书馆外借系统自动化的实施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结语

图书外借服务是为了方便广大读者的阅读,在提高图书馆图书外借管理系统信息化水平,使读者享受到更方便更舒适的借书体验,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个人素质,杜绝有借不还的现象发生。图书外借系统的建立和维护不仅是图书馆的责任与义务,更是每一个读者的责任和义务。希望每一个爱好读书的人都可以享受到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篇5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 信息系统安全图书馆危机 危机管理网络安全

[分类号]G250

1引言

在图书馆资源不断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图书馆工作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现代图书馆的绝大部分服务依赖于网络信息系统,失去了网络系统的支持,图书馆几乎无法为读者提供任何服务(如2009年初,国家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登录系统出现故障,系统瘫痪近7小时,导致众多读者不能查阅资料)。更为可怕的是,一旦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遭到无法恢复的破坏,图书馆不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某些不可预期的后果。

国内图书馆界对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已有很多研究,但是极少有学者从危机管理角度阐述对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根据刘兹恒先生的定义,“图书馆危机是对图书馆系统造成严重威胁、需要图书馆人立即反应的高度震荡状态”。因此可见图书馆信息系统的故障和灾难性损毁将会是造成图书馆危机的一个重要动因,当图书馆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和安全事故时,需要管理人员迅速反应,及时做出应对方案,弥补灾害带来的损失,尽快恢复和重建服务。

2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危机分析

2.1图书馆信息系统危机的分类表1对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可能遇到的危机进行了分析,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机发生频率最低,但影响最大危害最深,而网络信息系统内部造成的危机发生概率较高,危害程度较低。从管理角度看,根据造成危机的原因不同,一般可以从机房环境设施、安全防范系统和网络信息系统以及人员管理四个方面进行控制和防范。

2.2 图书馆信息系统危机管理流程

很多学者都提出过危机管理流程的模型,比较著名的有罗伯特-希思的4R模型,米特罗人和皮尔森的5阶段模型。图书馆信息系统安全危机也可以从预防和检测、损失控制和工作恢复以及危机过后的评估和学习三个主要阶段进行管理。在危机未发生时,删定有效的预防和检测措施可以最大可能将危机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是危机管理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危机管理的重点。危机已经发生,迅速应对,将损失控制在最低的水平,能够有效的控制危机造成的损失。危机过后,评估危机所带来的损失,从危机中学习经验教训,改进和弥补工作中的漏洞,可以有效避免下一次危机的发生。危机的评估和学习也包括从其他网书馆所发生的危机中汲取教训,分析其他图书馆产生危机的原因,对照本馆的工作强化危机管理工作。

3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危机预防和检测

在危机尚未发生之时,设定缜密的危机预防和检测策略,尽最大可能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是危机管删的第一阶段工作,也是危机管理最为有效的手段。

3.1系统运行环境的危机预防策略

网络信息系统运行的环境安全是网络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荩础。环境安全主要包括机房选址、机房抗震防洪能力、防雷电、电磁屏蔽、通风系统、供电系统、防火系统、排水系统以及安全保卫系统等。国家颁布的GB520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明确规定,机房根据所承载服务的重要性分为a、B、c三个等级,一般来说普通图书馆包括高校图书馆和一般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应划定为B级,即“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规范要求“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冗余要求配置,在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各级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机房等级严格执行设计规范的各项指标。图书馆在进行建筑设计、机房设计时应监督施工设计单位按照标准建设机房,机房已经建好的应对照标准展开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不符合标准的地方,能够整改的及时整改,无法变更的要制定严密的应对方案,以其他管理手段弥补硬件e短期难以弥补的漏洞。

3.2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硬件危机预防策略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硬件主要由计算机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存储设备、通信电缆等组成。服务器是提供服务的核心,承载着核心服务的运行,存储设备存贮着大量的重要数据、而交换设备和通信电缆保证了数据高速公路的畅通。

网络信息系统的硬件安全策略主要包括:购置质量优良售后服务有保障的硬件产品;必要的硬什冗余;定时监测硬件运转状况。

3.2.1 选择质量可靠、售后服务优良的产品硬件设备的质量对硬件设施的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设备采购的初期,就应重视产品质量的选择。选择那些口碑好,质量过关,售后服务优良的企业产品是保证硬件稳定运行的基础。采购时多方了解产品性能,仔细对比研究产品相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参数,选择可靠性高的产品,可以极大地减少图书馆信息系统硬件事故发生的概率。硬件供应厂商应能够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定期升级和检测产品,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和及时可靠的技术支持。

3.2.2 硬件冗余必要硬件冗余能够在不增加过多的经济投入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保证数据信息安全。硬件冗余主要有线路冗余,交换设备冗余和服务器冗余。对骨干网络设备如交换机、端口模块都应有冗余备份,一旦设备故障能够在短时间恢复服务。关键的网络链接应采用双链路绑定的方式,对外网的链接可以采用多链路负载均衡方式,当单个线路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把负载转移剑其他链路。关键服务器可采用双机备份形式,当其中一个主机发生故障时能够尽快将服务转移到另外一台服务器。

3.2.3定期检修维护硬件制定合理的硬件检测剧期,定期检测维护硬件。根据硬件的使用情况,监测硬件性能,定期进行硬件维护产品升级。交换机的维护包括日志蚧测,定时检查交换机运行日志,及时发现故障。服务器可以使用专用的服务器监测软件,监控服务器运转状态,负载状态,及时报告各种异常状态。

3.3网络信息系统软件危机预防策略

图书馆计算机软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和图书馆服务软件组成。可靠、安全的软件系统是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保证。对软件的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系统定时升级、安装杀毒软件、合理的划分权限、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3.3.1系统定时升级无论是操作系统软件还是应用软件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潜在的漏洞,病毒和黑客往往能够通过这些漏洞攻破系统,导致服务停止或

数据受损。及时修补系统和软件漏洞是防治病毒和黑客攻击的第一道关卡。系统管理员应安装合适的规测软件,每日监视系统和软件补丁情况,在第一时间为系统打上漏洞补丁,修筑好系统防护的第一道堤坝。

3.3.2安装杀毒软件杀毒软件可以有效检测病毒入侵,及时隔离被感染文件。为系统选择合适的杀毒软件,并按时升级病毒库,是有效保护软件系统的第二道堤坝。图书馆所有计算机都应安装杀毒软件,并且定时升级。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购买网络版杀毒软件,由系统管理员控制升级更新,可以监视控制整个内部网络病毒情况,及时隔离中毒的计算机。

3.3.3合理划分系统使用权限合理划分权限能够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减少因内部人员操作造成的损失。系统管理员应该按照馆内业务流程和业务权限准确的为工作人员分配权限,坚持“最小权限原则”,即只给每个人足够完成工作的权限。对于可能对系统造成损失的操作,一定要严格控制,只分配到确有必要的人员于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减少误操作的可能。

3.3.4制定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很多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信息系统安全意识,主要表现为使用简单的计算机密码、随意打开来源不明的邮件和网络地址等。这样做很可能给攻击者带来可乘之机。应当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建立严格的计算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强调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安全意识。

3.4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网络危机预防策略

因网络病毒爆发、黑客攻击、网络设计和管理不善造成的网络拥塞甚至中断是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常见的危机。避免网络拥塞和中断通常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预防:合理规划和设计网络结构、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3.4.1合理规划网络网络结构的合理规划是网络运行通畅的基础。合理的规划能够有效地避免广播风暴、网络拥塞等情况。针对图书馆内不同的部门应划分虚拟局域网,不同的虚拟网之间的信息要通过交换机的网关进行交换,虚拟网的划分可以有效性抑制广播风暴传播的范围。对于异地多个分馆的图书馆应该合理规划线路和路由,保证数据的畅通。图书馆内部网络在规划时要根据用途和实际的流量设计,例如电子阅览室流量较大,需要配置较多的出口带宽,在硬件线路上应给与优先考虑,保证链路畅通。

3.4.2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网络攻击是导致网络拥塞的重要原因。攻击者往往把攻击程序封装在病毒里,当网络内有一台计算机中毒时,中毒计算机就会成为攻击者的工具,导致整个网络瘫痪,用户信息被盗。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有效的防控这类病毒的爆发。防火墙可以是软件形式,如个人电脑上安装的个人防火墙,也可以是硬件形式,通常为了检测速度更快,网络上使用的是硬件防火墙。防火墙主要作用有三个:保护内部网络、控制访问内部网络、防止内部信息外泄。

入侵检测技术是主动保护自己免受攻击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根据内置策略监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当入侵检测系统发现某些违反规则的行为时会通知防火墙系统封闭攻击来源的ip地址或端口的数据包。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联动能够有效的应对网络攻击,使得网络信息安全防控手段更为完备。

4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危机的应对和控制

4.1 建立可靠的容灾系统

建立可靠的容灾系统,是网络信息系统危机管理的重要措施,当灾难不可避免的发生之后,唯一能够减少损失的就是使用备份的数据尽快的恢复系统。国内已经有部分学者对此展开较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数据容灾的内涵与分类、容灾技术应用、容灾策略、容灾系统设计。其中,袁俊较早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容灾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容灾是一项系统工程,阐明单点容灾、异地容灾和容灾公司是数据容灾的3项策略。喻晓和对数字图书馆的容灾模型进行了研究,主张建立容灾系统平台,保证数字图书馆的安全运行。李宇、庸俊重点介绍了备份和容灾采用的各种技术,提出了使用免费开源软件实现异地容灾的新方法。

信息系统容灾备份必须满足三个要素,也称为容灾的“3R”,即冗余(Redundance)、远程(Remote)、全方位复制(Replication)。冗余指设备要有一定的冗余性,包括服务器冗余、硬盘冗余、网络链路冗余等。远程,应当在灾害可能发生的一定范围之外进行备份,才能避免因地震、火灾等巨大灾难带来的重大损失。全方位的复制,不仅仅包括数据的备份,也应包括系统的备份。

根据1992年anaheim制定的国际标准SHaRe78的定义,容灾备份中心自动异地远程恢复任务被定义为7种层次。

表2显示了各种容灾级别的恢复指标。Rto(Re,eoverytimeobjective)指恢复时间目标,是指灾难发生后,从系统停机导致业务停顿开始,到系统恢复可以支持业务恢复运营之时所需要的时间。Rpo(Recoverypointobjective)指恢复点目标,可以是上一周的备份数据,也可以是上一次交易的实时数据。图书馆应根据服务和数据的重要性判断应采取的容灾级别需求,对待非常重要的数据一定要采取远程异地备份,对待服务级别高的数据要采取能够Rto尽量小的容灾级别。

4.2制定严谨有效的危机应对方案

科学、严谨、有效的危机应对方案能够保障在危机发生之时,图书馆工作人员有章可循,迅速投入到危机应对和控制工作中去,是危机管理工作中非常关键的工作。危机应对方案可以根据危机产生的原因类型和产生的结果类型来划分。例如图书馆机房火灾应急预案、图书馆机房漏水应急预案、机房电力系统故障应急预案,图书馆网络拥塞应急预案、图书馆网络病毒爆发应急预案、图书馆服务器硬件故障应急预案、图书馆服务器软件故障应急预案等。在制定预案时,应优先考虑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在保证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抢修服务和数据。编制预案的格式和方法可以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编制目的、危险性分析、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应急结束、应急物资和保障装备等,其中应急响应一项中应当包括详尽的应急处置方案。

为保证危机应对预案的科学有效,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从图书馆实际情况出发,彻底摸清图书馆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和尊重图书馆一线骨干技术人员的意见;方案应经过相关的专家论证,充分征集各方意见,保证方案的专业性和可靠性;方案应经过实践演练,并在演练和实践中修正方案中不合理成分。

4.3正确有效的执行应对方案

建立责任明确的危机应对组织是危机应对预案能够得到正确执行的关键。在图书馆内应当成立以馆长和技术骨干为主要负责人的危机应对组织。根据不同的危机状况成立相应的处理组织,明确组织内成员的角色,清晰划分责任。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要尽量详细的规定责任到人,以免出现无人负责的情况。

在危机尚未发生时,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演练,按照危机应对方案的策略应对和控制危机是保证危机应对方案能够被争取执行的必要保障。图书馆应把危机预防策略制定成日常的工作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贯彻实施。经常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预演,强化危机意识,训练员工应对危机的能力。在正规的危机演练后总结和评估危机演练的成果,根据演练中出现的问题修改和完善危机应对方案。

5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危机后的评估和学习

5.1 危机后的评估

通过危机评估,图书馆确认危机带来的损失程度,判断其对图书馆工作造成的影响以及其对图书馆中长期发展带来的隐患。评估危机所带来的损失要从图书馆内部和图书馆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对内造成的经济损失、工作人员人身安全损失、工作人员的心理损伤等,对外给读者造成的损失、图书馆声誉的损失等等。评估危机工作应由图书馆领导、工作人员和外部专家共同组成,方能找到危机发生的真正原因,从而对危机管理工作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篇6

关键词:信息时代中小型图书馆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079-01

图书馆是社会大众借阅图书、接受教育,查阅资料的重要场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图书的管理和使用面临着巨大的信息冲击,图书馆需要切实做好读者信息、馆藏信息和书籍信息管理工作。中小型图图书馆在开展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都是采用人工手段开展的,这种管理模式比较封闭,读者对中小型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了解不充分,不利于读者快速查询时到自己想要的图书文献信息,针对现阶段中型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做好系统设计工作,实现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更好的适应信息时展。

一、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设计

1.总体规划设计

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设计开发总体目标是为了实现中小型图书管理各种书籍信息和读者信息的张信息化、规范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从而帮助管理人员能够在人机界面简便操作、人性化操作,同时尽量节约成本和系统资源,提高系统反应速速,提升查询的准确性。

2.功能模块结构设计

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从整体上可以划分为管理系统和读者服务系统。其中读者服务系统包含了读者借阅信息和图书借阅信息等两面的内容。而管理系统又分为了读者信息、数据信息和借阅信息等三方面的内容。读者信息包含了添加、修改和删除读者信息,书籍信息包含了添加、修改和删除书籍信息,借阅信息包含了添加借书信息和添加还书信息等几部分内容。针对上述几个模块的功能进行分区、集中、关联和优化,然后按照设计结构化程序开展设计。

3.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

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要将中小型图书馆各种书籍资源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等功能全部体现出来,从而更好的和读者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而保证图书管理更加有序、便捷,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功能模块结构设计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对其中各个模块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首先,读者信息。主要包含了读者编号、姓名、性别、职业、借书证有效日期、借阅信用现状、借书还书历史等;其次,书籍信息。主要包含了书籍的编号、书籍名称、作者、类型、出版社、出版批次、出版时间、购进时间和使用现状等;最后,借阅信息的两个子模块的内容。添加借书信息和添加还书信息主要包含了读者信息和书籍信息。在上述各个模块的数据项目和数据结构确定之后,需要编制相应的程序代码,然后就能够设计出一个比较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实现图书信息管理的各种功能。

二、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实现

1.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机制的实现

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实现是评价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的标准之一,建立一个完善而健全的系统安全管理体制可以切实保证读者能够安全的使用各种图书信息资源,避免其获取非法信息,对整个系统的信息环境产生破坏。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用户是图书馆管理人员和读者用户,在使用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过程中,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指导广大读者科学操作系统,指导读者用户利用这个系统浏览、查询、标记、添加借阅图书和删除归还图书记录,因此,要积极应用权限模型原理,建立用户使用权限体制。在建设过程中按照权限管理数据模型实现读者用户和管理用户的字典、权限字典、权限组字典、权限组权限字典和用户权限字典,在用户登陆之后系统会按照用户登陆账号赋予其相应的操作权限,从而保证系统能够安全运行。

2.用户界面的实现

简洁的界面是任何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内容,因此,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该保证界面操作的简便性和便捷性。在系统设计中积极应用相应的控件,利用不同控件的属性和方法实现操作的简便性和有效性。此外,在用户界面实现中还要注重用户操作的简便性,可以通过对控件属性进行科学设置,利用键盘上的tab键实现对不用系统焦点切换。我们以借书还书界面为例,在借书还书界面上设置相应的输入指令框,让读者输入自己相应的信息登陆,同时也可以通过扫描条形码直接登陆数据路,同时在界面上直接显示出读者的图书借阅信息,对于读者逾期未换的行为应该给出提示,指导读者按照相应的程序缴纳罚款,同时在借书还书界面还应该设计一键处理借书还书,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

3.模糊查询功能的实现

在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中,查询功能是应用最为频繁的一种功能,读者利用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查阅自己需求的图书信息。为了更好提供图书查阅的质量,方便读者用户查阅图书,在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设计实现过程中应该保证系统能够方便读者更好的查阅相关信息,要通过模糊查询,降低读者信息输入量,在系统中读者可以输入汉语拼音等方式查询到自己想要的图书。在模糊查询功能实现过程中,可以利用汉字拼音或者英语字母作为图书信息查询的关键词或者关键字母直接在界面进行查询。读者通过输入相应的汉字或者字母,确定其拼音的首位字符,自动生成多种信息,从而帮助读者在海量的图书信息中查询到自己想要的图书文献。

参考文献

[1]陈伟,宋颖.高校自行车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2(14)

[2]孙润良,马阁.浅谈矿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9)

[3]丁铁,李志超.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会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信息系统工程.2012(10)

[4]张亚俊,陈丰照.浅析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1(20)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篇7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各行各业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使用。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也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和丰富起来,将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彻底的解脱出来,提高效率,减轻以往繁忙的工作,减小出错的概率。实现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提高工作水平。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信息管理的效率,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

当前云计算技术取得较快的发展,利用云计算技术建设安全、高效、经济、低碳的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满意的云个性化阅读服务已成为数字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流与方向。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总体框架

1.组成部分

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分为前台显示界面模块、信息综合管理模块以及后台数据库模块三个部分。

其中前台显示界面的主要工作就是显示图书的信息,借阅情况,查询清空等问题,主要是向大家展示必要的信息。

综合信息管理模块作为核心,其主要功能就是实现图书的查询、借书、还书、图书入库以及清除库存等。这部分将在接下来的1.2节进行说明。

后台数据库模块主要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而进行的数据信息的记录、储存与交换的。

2.系统核心功能模块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即是图书综合信息管理模块,该模块具体可包括三个次级模块组成:借还操作模块、信息管理模块、信息浏览模块,如图1所示。每个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在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效率和数据的完整及一致性。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要求对于指定的应用环境,构造出适宜的数据库模式,建立起数据库应用系统,并使系统能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用户的各种应用需求。规范化数据库设计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运行和维护。需求分析阶段主要是分析用户的要求,收集基础数据,它是下一步设计的基础。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在此阶段要逐步形成数据库的各级模型,其中主要的是e-R模型。e-R模型(entity-RelationshipDatamodel)即实体联系模型,它用简单的图形反映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数据及其相互关系,面向现实世界。逻辑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把得到的e-R模型转换某个具体数据库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物理设计的目标是提高数据库的性能、节省存储量,例如文件的存放格式,缓冲区的管理等等,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中,这些都是由操作系统来管理。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是在前述各阶段完成后着手建立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然后载入数据。

2.云计算原理

云计算是一种互联网上的资源利用新方式,可为大众用户依托互联网上异构、自治的服务进行按需即取的计算。云计算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企业或用户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云计算可以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云计算的应用包含这样的一种思想,把力量联合起来,给其中的每一个成员使用。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云计算就是利用互联网上的软件和数据的能力。在图书馆复杂的大量信息处理与服务中,长远来说正好可以应用这种思想和能力。

图书信息管理云平台架构设想

1.技术架构

高校图书信息管理云平台基于云计算架构体系、云安全架构体系进行设计,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以及云安全、云管理等几个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其中,基础设施即服务:它是图书馆内部各相关科室部门或高校各院系图书资料室云平台使用者的技术支撑;平台即服务:它是为用户进行使用操作的平台提供的技术与服务支撑;软件即服务:它是以服务方式提供给图书馆各部门及用户的应用软件。

3.物理架构

高校图书信息管理云平台的物理架构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方式进行部署。采用高性能服务器或小型机布置在图书馆专门机房,集中管理;各终端机或应用服务器布置在各阅览室、查询点,或布置在各二级院系的资料室里,数据传输共享,共同构成整个高校图书信息管理的物理架构体系。

云计算开发平台的选择与实现

云计算开发平台有很多种,比如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有openStack、eucalyptus、CloudStack、opennebula等,平台即服务(paaS)的有CloudFoundry、openShift等,皆可供选择。语言编写上可使用python、Ruby、Java、C++、脚本语言等进行编写。此外,虚拟化技术对于云计算来说是很重要的,iaaS的基础就是虚拟化技术,更具体来说就是Xen和KVm。云计算除了虚拟化技术之外,存储技术,尤其是分布式存储也是相当重要的。云计算的技术问题都可以归根为操作系统的技术问题。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篇8

 

熵(entropy)指的是体系的混乱程度,它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中引申出的更为具体的定义,是各领域十分重要的参量。熵由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Clausius)提出,并应用在热力学中。后来,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elwoodShannon)第一次将熵的概念引入到信息论中来[1]。我们知道,在科学中有三个基本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质量、能量守恒定律在微观领域又被推广为质、能相关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质能相关定律在数学上表示为等式。而熵增定律则是不等式,即在孤立系中,熵增总是大于或等于零(S≥0)。在这种等式与不等式的差别中,隐含着深刻的意义。从系统三象性的基点来看,任何系统状态(点)上物质性、能量性、信息性不可分离地共存着,但物质(质量)和能量是守恒的,而信息却(信息是负熵)不守恒。因此说信息是一种负熵,信息越高,熵值越低。正是由于信息的作用,才使系统的熵减小。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获取、加工、组织、传播和应用能力的竞争,信息越来越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图书馆系统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性系统

 

系统(system):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系统具有有机性(即:系统是有层次的)、整体性(即:在一个系统内部不追求个体完美,而追求整体目标最优),结构性(即:对要素和系统本身来说,不要求要素最优,而是要求要素的组合最优)。系统具有三种状态:(1)平衡态——即系统内部无差别(这种系统是一个死系统,没有活力,我们不提倡,应尽力避免);(2)衡态——即系统内部有差别,并且差别越来越小,接衡态;(3)远离平衡态——即系统内部有差别,但是差别越来越大(这种系统最有活力,我们要提倡的就是实现一个系统的远离平衡态)。而如何实现这个系统的远离平衡态,并如何使这个系统稳定,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态,正是我们在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熵值总是增加或不变,系统内的微观粒子由有序向无序运动,直至达到这种无规则运动最混乱、最无序时,系统内的温度、密度达到均匀一致,从而趋向与平衡态。由此可见,封闭系统由非平衡态向平衡态转换的过程,正是系统熵增加的过程,也是系统内微观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由不太乱变得更加乱的过程。而“熵”这一概念的物理意义在微观上正是表明粒子无规则运动的混乱或(无序)程度的度量。熵增加也就意味着微观粒子从有序到无序发展。这就是封闭系统的“熵增原理”[2]。

 

70年代普里高津(i.prigogine)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3,4]。普里高津认为熵增原理只适用于密闭系统,而开放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系统内部与外界环境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引起一个熵流des(des>0,des<0,或des﹦0),假定系统内部由于不可逆产生的熵为dis(只能dis≧0),那么,系统总熵变为ds﹦des﹢dis,由上式可见,如果从外界引入足够的负熵流(即:des<0且︱des︳>dis,则系统的总熵值,系统的总熵值就减小、甚至为负值即ds﹦des﹢dis<0。因此可以通过引入负熵流使系统从无序态变为新的有序态,即耗散结构[5-7]。开放系统不会单方向的朝着熵增加(即越变越无序),相反,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会由无序转为有序。平衡态是指孤立系统不随时间变化,与外界没有联系的一种死的混乱无序的状态。系统平衡态或衡态只能使系统自身熵值增加,不会形成有序结构,只有把系统推向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使系统处于一个十分不稳定的状态,才能使熵值减少,才有可能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结构:即非平衡是有序之源。

 

图书馆是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种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性系统。其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图书馆作为提供知识和信息的场所,拥有很大数量的读者群,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则读者成分更为复杂,图书馆联盟的建立以及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合作等更加扩大了读者的范围,使之联系更加广泛和密切;其二是“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图书馆信息的来源、加工、流通等方面与外界联系非常紧密,特别是随着图书馆向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购入,买入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的不断增加,人员的外出培训、进修等使得开放性更加突出和明显。可见,图书馆是一个具有很强开放性的系统。其次,图书馆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系统,从图书馆内部任何一个角度看,都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中;另外,图书馆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8]。因此,图书馆系统就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系统,是系统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出现的有序结构。图书馆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有序性和稳定性,以及系统内部的活力和持续、快速发展正是靠连续不断的来自外界的负熵流来实现的。

 

3信息负熵的输入使图书馆系统远离平衡态

 

信息是一种负熵,信息越高,熵值越低。正是由于信息这一负熵流的输入,才使得图书馆这个开放性系统熵值减小,系统内的各元素活力增加,从无序态变为新的有序态,即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结构,最终实现图书馆系统有一个质的飞跃。由于不断地有负熵流输入,图书馆这一开放性系统内部各元素差别增大,无规则运动加强,使图书馆系统又达到远离平衡态,最终又达到一个新的有序状态。如此反复,图书馆系统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状态。

 

信息又是图书馆与外界环境(主要是读者)进行交流的主要内容,也即纸质文献及数字资源的传递与共享。图书馆作为以学校所设专业为馆藏设置原则,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共存、实际拥有资源和远程可利用资源并举的综合性文献资源服务体系,它的工作内容就是围绕信息的管理、加工展开。可见,信息的有效输入和合理管理,是图书馆正常运作的基础,信息就是图书馆生态系统有序发展的主要负熵。正是由于不断更新和日益完善的信息的输入,才使得图书馆在同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可以说信息是图书馆生态系统从外界获得负熵的主要来源。

 

4实现信息负熵有效输入的途径

 

(1)在信息本身的提供方面,首先要借助网络技术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平台,读者不仅可以在这里阅读、借阅,还可以进行网络交流。利用网络,读者可以获得每本书和即将出版的新书的书目信息,没有正式出版的报告、技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的信息,为图书馆情报信息来源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其次图书馆应该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层次加工,拓宽服务渠道,为读者提供价值增值型的服务,可以增加科技查新的服务、专利文献服务以及为高层次人才重大课题的跟踪服务等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使图书馆的发展更加有序化。

 

(2)在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联盟方面,建立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实现信息集群。多加图书馆的资源按照一定的信息联系集中在一起,构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信息群落,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强劲持续的信息竞争优势。集群内的图书馆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彼此间形成一种互动性的关联,由这种互动形成的竞争压力和潜在压力有利于构成集群内图书馆持续的创新动力,促进情报信息升级的加快,提高流通效率,大大提高信息的有效输入。

 

例如,为提高洛阳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水平,实现资源共享,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和洛阳理工学院决定组建洛阳地区图书馆联盟,进行馆际合作。三校馆际互借的服务对象为三所高校的在职教师、科研人员和普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服务内容主要是为三所高校持有“洛阳高校馆际合作证”的读者提供各高校纸质图书的互阅和外借、文献复制及传递服务。确定在河南科技大学成立三校图书馆馆际合作服务中心,明确联系人,配备联系电话,建立专用电子信箱,全面负责三校馆际合作的管理与协调工作。各成员馆也应建立相应的“馆际合作服务部”,负责本馆的馆际合作事宜。还规定了馆际合作证的办理、使用办法以及馆际互借工作的管理与协调等内容。洛阳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工作的启动有效地整合了三所高校的图书信息资源,提高了联盟成员馆的文献资源利用率,实现了洛阳高校图书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大大提高了洛阳各高校图书馆信息的有效输入。

 

通过地方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联合共建、资源共享,拓宽服务渠道,增加有效纸质馆藏和数字信息资源,通过这种校地共建模式,通过信息的有效输入。比如正在施工的洛阳市标志性建筑——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图书馆就是洛阳市政府与河科大共建的图书馆。该馆将于2011年6月投入使用。

 

(3)在提高管理水平方面,首先要积极引入先进的图书、读者管理系统,从而提高管理信息服务的效率。比如河南科技大学正是引入了重庆出的图腾管理系统(miS系统),才使的借阅、归还、典藏、剔旧、查询等图书管理和读者的挂失、违规、毕业证的注销等手续简单易行。此外,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馆员队伍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有效地信息服务,以便更快、更好实现图书馆信息负熵的有效输入。

 

(4)在图书馆规章制度方面,一要以资源服务为中心,大力深化办馆体制改革,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构建现代图书馆制度,使图书馆更具竞争性、开放性和适应性,更好地实现信息的输入。其次,以知识文化服务为核心,坚持以爱治馆、以德治馆、依法治馆、民主治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努力朝着以文化资源信息化来带动服务现代化、以服务现代化来促进文化资源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优良的服务吸引更多的读者进入图书馆获取信息。

 

(5)在图书馆的内外环境方面,首先应注重图书馆环境建设,改善服务环境。努力创造一个整洁明亮、宽敞舒适、功能完善的借阅环境,使图书馆真正成为读者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高雅殿堂。其次通过文化展示,营造浓郁的社区文化氛围,激发不同层次读者的求知欲,使读者能够接受多方面、深层次文化知识的熏陶,能够获取最新、最宽、最前沿的信息。

 

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信息这种资源比物质和能量更为重要,因此我们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输入有利于图书馆发展的负熵流——信息,促使图书馆系统内部熵值减小,活力增加。在文献信息的购置、典藏、分配、流通等环节以及电子资源的建设上紧跟时代的脉搏,调整发展方向。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我们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素质,拓展服务途径,避免内部的矛盾和不团结,不断加强和完善信息负熵的有效输入。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系统充满活力,不断地远离平衡态趋向新的有序性,实现图书馆系统的快速、高效、可持续性发展和图书馆系统的跃迁(突变)。

 

[参考文献]

[1]ShannonCe.amathematicaltheoryofcommunication[J].theBellSystemtechnicalJournal,1948,3:390.

[2]伊利亚•普利高津.确定性的终结[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14-15.

[3]prigoginei,nicolisG.Self-organizationinnon-equilibriumsystems[m].wiley,1977.

[4]KondepudiD,prigoginei.modernthermodynamics:fromheatenginestodissipativestructures[m].wiley.1998.

[5]BrogliatoB,LozanoRB.egelandmo.Dissipativesystemsanalysisandcontrol.theoryandapplications[m].SpringerVerlag,London,2nded.,2007.

[6]willemsJC.Dissipativedynamicalsystems,parti:Generaltheory;partii:Linearsystemswithquadraticsupplyrates[J].archiveforRationalemechanicsanalysis,1972,45:321–393.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篇9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计算机管理系统;总控设计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已逐渐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被融入到各个领域当中,小到日常生活,大到企业生产,国防建设都对计算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应用,自然图书馆也不例外。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效率低,效果差,具有一定滞后性,很多时候不能取得预期管理效果。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则能有效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为图书馆管理提供新手段、新途径,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实现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但想要使计算机管理系统更好融入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要做好总控设计工作,保障系统适用性。

1计算机管理系统融入图书馆领域的意义

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大,图书馆接待的读者数量越来越多,服务对象越来越多元。且图书馆信息资源形式也不在局限传统纸质图书,资源形式越来越丰富,既有传统图书,也有音频和视频及图片,工作量越来越打,图书馆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用[1]。人工管理效率低,易产生管理漏洞,造成图书资源遗失、丢失。而将计算机管理系统融入图书馆管理,则能对图书馆资源进行实时管理,对信息与知识进行有目的、针对的加工、处理、传播、收集,有效提升了信息资源利用率,保护信息资源,避免了资源流失,实现图书馆智能化、自动化、现代化管理,减轻人工作业强度,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读者提供了一站式服务,有效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了高效整合与共享,满足了不同读者需求,优化了图书馆资源配置结构[2]。因此,图书馆应认清时展趋势,积极在图书馆建设中融入计算机管理系统,构建信息化图书馆管理模式。

2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总控设计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图书馆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但想要使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图书馆管理中有效发挥职能,必须结合图书馆业务规律,做好系统总控设计,以保障系统适用性和针对性,保证系统功能能满足图书馆管理需求,更好的发挥计算机管理系统功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减轻图书馆管理工作量。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总控设计具体涉及到:图书检索、图书管理、借阅管理、系统登录管理、访问管理、读者管理等几大方面[3]。总控设计中为了降低设计难度,可采取模块化设计方式,根据功能不同将整个系统分为四大模块,具体为:图书检索模块、图书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借阅证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信息管理、登录权限管理。图书检索模块主要功能是负责,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提供索引功能,按照书名、作者、年代、类型等各方面信息进行高效检查,提高图书检索效率,以方便图书馆调取。图书管理模块功能是提供图书信息的删减、修改、查询等功能,为图书资源管理提供渠道。借阅证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对用户借阅证进行管理,负责借阅证信息修改、添加、删除。

从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用户群体来看,具体涉及三类,分别是:系统管理员、读者、图书管理员。具体设计中要对不同用户群体设置不同访问和操作权限。从读者角度来看,读者对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功能的需求是:图书查询,图书订阅,个人阅读信息登录与修改等相关内容。用户模块设计中要保障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设置密码,保护读者隐私。此外,不仅要具有图书订阅功能,还要有订阅通知、订阅取消、期限通知等功能。而图书管理员对系统功能的需求是:图书检索、图书馆整理、精准查询、模糊查询、数量确定、信息确定、分类号和索引号确定等。此外,图书管理员还需要对图书馆信息进行修改操作,对读者信息进行修改操作,能对借阅信息进行核对,能对图书信息进行删除和输入操作,能对借阅信息进行登记与删除操作,能查询相关借阅记录,对还书信息进行操作。而系统管理员是整个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管理员,有最高操作权限,不仅可对读者信息进行操作,还可对图书馆管理员信息进行操作,还要对基本数据进行维护,保障数据安全性,进行数据备份,避免数据异常或丢失,进行图书馆日常业务的信息化处理,对异常数据信息恢复操作。具体设计中,要遵循实用、适用、经济、安全、可行等基本原则,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和经济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如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图书馆可选择自建服务器的方式构建系统。这种方式信息数据保存在图书馆自有服务器上,数据安全能得到保障,数据调取方便。但这种建设方式不仅成本高,且涉及维护问题,会产生维护费用,需有充足资金支持。若图书馆资金不足,可选择租用云服务器建设方式,这种构建方式,成本低,不涉及维护,服务器由云商维护,数据也储存在云商服务器中,易发生数据泄露,且云商倒闭,服务器便不能正常影响,极有可能对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造成影响,导致网站无法访问,甚至数据遗失。因此,在设计中要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建设方式。

3结束语

图书馆是社会信息,教育信息传播的重要基础设施,发挥着社会教育职能,加强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图书馆管理方式效果差,效率低,已不能满足现代图书馆发展需求,将计算机管理系统融入图书馆已成为必然趋势。在具体应用中,要做好总控设计,合理选择系统建设方式,以保障系统的适用性,使系统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吴隆基,严建媛.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在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01:35-38+57.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篇10

1.高校图书馆还比较缺乏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人才。从当前一个时期来看,高校图书馆无论从管理层角度,还是从普通馆员角度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对专门的安全技术人员非常认可。然而现实是,高校图书馆专门信息安全人才依然比较匮乏,平时高校图书馆忙于事务性工作,也欠缺对馆员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培训和培养。

2.缺乏综合性的安全解决方案。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为了保证信息安全运行,使用了大量的硬件防火墙、入侵监测系统和杀毒软件。从长远讲,这些措施还不能远远不能解决问题,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依然缺乏综合性的解决方案,虽然也有各种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某些解决方案,没有一个系统来组织这些规章制度和解决方案。

二、信息时代条件下创新高校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必须要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讲,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创新,也离不开这个步骤,也必须做好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研究拟开发设计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本馆的可行性、以及使用后的效果性等内容。科学规划所设计到的主要内容有:制定前期科学、完善的主要目标,并对管理信息系统长期发展方案进行编,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在整个组织中发展方向、使用规模以及发展进程;开展初步调查,其目的是为了合理地确定系统目标,进行系统总体分析以及可行性研究,摸清本图书馆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迫切性、主要不足、可行性和可能性;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为后期系统详细调研奠定基础。

(二)对图书馆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实施可行性分析。在前期初步调查的过程中,严格执行调查内容,明确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对现行系统的基本情况作出初步了解、明确可行性。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对运行环境、资源要求等条件进行考量,判断出图书馆所拟上管理信息系统是否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对管理信息系统现存的主要不足、问题、紧迫性、希望新的管理系统所能够带来主要功能、开发态度、资金保障、专业人员配备、后期维护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了解。

(三)开发创新高校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的新型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创新是更好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当前高校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宏观、微观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图书馆职能的发挥必须要建立在充分随时随地取得准确而及时的管理决策方面的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甚至是与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各项决策决议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以实现对高校图书馆业务与管理的及时调控。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功能不但能够有效进行数据与信息的搜集、处理、而且还具备了预测和控制功能;在高校图书馆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创新,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曾来讲,能够有效解决在管理中所面临的半结构化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有效提高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