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校金融实验室建设方案十篇高校金融实验室建设方案十篇

高校金融实验室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1:37

高校金融实验室建设方案篇1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一、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刚过去的两年,全球经济和金融所经历的严峻考验发人深省。2008年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来势之迅猛,影响之大,堪比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在各国政府的果断出手和倾力支撑下,全球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转机。这次危机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金融的重要性,进一步体会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一论断的深刻含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能否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高质的智力资源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本身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2009年5月,姜鹏飞、赵辉对北京联合大学等6所北京市属高校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显示:毕业生在校所学理论与工作岗位要求脱节,需要企业投入大量培训成本;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即便从事了基层工作,也缺乏耐性,跳槽率较高。对于新办金融专业来说,要在众多高校的金融学专业中办出自己的特色,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无疑是正确的努力方向。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金融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其学科定位一定要立足于社会需求和时代特征。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参与操作的基本技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对接。如何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设想。

二、新办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设想

(一)教学环节

1、完善培养方案。金融学课程微观化是大势所趋,我校金融学教研室应在进行大量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金融学专业课程发展趋势,把握当前金融学专业建设发展的最新潮流,在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引进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市场学、金融计量学等现代金融学课程、强化定量分析的课程,大幅度的增加专业课的实践学时。同时,我们还要设置一些相关计量和统计软件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到两种软件。以上种种尝试,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即坚持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劣势,这样才可以体现自己的特色。如长江大学金融学专业有良好的石油行业和农村经济的背景,人才培养方案建应该强调以雄厚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较好的会计与财务为工具,主要涵盖银行、证券和保险及上市公司等方面的内容,而不要过分局限于在某一领域的深入发展。

2、加大案例课程比例。金融学专业课程往往业务性较强,非常适合案例教学。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首先对金融投资(如股票、期货、外汇交易等)理论和方法进行阐述,然后根据授课计划安排,设计好投资分析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使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投资理论知识去进行分析、推理,提出投资理财方案,这涉及的课程主要有保险方向、公司理财方向的课程。通过课题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弥补,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中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者,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能够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锻炼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做出决策,从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还可以增强团队精神。

(二)实践环节

1、建立金融学专业实验室,进行模拟教学。21世纪是现代信息科技飞速发展、广泛应用的时期。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对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影响必然是巨大和深远的。即便是文科类专业的教育也决不可以再向过去那样只局限于书本、局限于理论上的说教,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促进学生动手操作,使其真正掌握金融学知识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理所当然的。我校设立金融学专业,虽说起步晚,但也有优势的一面,因为其他理工科院系在技术设备上一般都有较好的基础,利用已有的基础建设金融学专业实验室可以既省时又省力。难点是金融学实验室建设的形式与内容。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向兄弟院校学习取经的办法,如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都很有经验,都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其实验室建设的思路是:在领导高度重视基础上,借助外部力量与自身情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建设,最终服务对象既可以面对校内,也可以面对社会。在实用和务实的基础上,可以选择国内一家实力信誉、服务都较好的软件公司购买了有关金融业务模拟软件。服务方面:首先面对学生,其次把满足全校学生学习实验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对外拓展,实现产、研衔接,力争服务地方经济。在金融学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中,我校应走出去加大联系,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争取得到外部实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最终促成实验室的建设。

充分利用金融学实验室,将其建设成为模拟实践教学的主战场。使模拟教学成为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主动分析判断问题的思维能力。可根据金融业务(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公司金融等)流程的需要,建立模拟商业银行、模拟证券公司,模拟保险公司等校内实践基地,使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初步了解掌握金融业务的基本操作流程。学生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业务的模拟操作,置身于真实的金融环境中,切身感受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化,从而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增加学习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强化动手动脑能力。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改变经济类学生知识的掌握刻板僵化,实践和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在金融学实验室安装相应软件,面向全校同学(甚至可以包括教师等)举办“模拟炒股(炒汇、炒期货等)大赛”,由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担任“投资分析师”,与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大连、郑州等期货交易所同步进行在线模拟交易。既可以作为相应课程的补充,也可以创造开放、向上的校园文化。

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长期高等教育的经验已经证明,一个新专业要想办好,规范的社会实习基地也是必要的。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因为光靠书本理论、只在实验室里做试验,是很难真正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的。关于理工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我校理工科院系很有经验,但在经管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上,却未必有经验。要想建好新建金融学专业实习基地,必须走出校门,加强与外界联系,争取外界倾力支持与合作。金融学专业实习基地,主要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企业。这些企业基本都是国家重要的经济部门,通常一般人很难有机会深入接触,要想将其作为学生实习基地的确不容易,但不是不可能。笔者认为关键一点是如何做好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如果学校能够主动加强与上述部门的联系,使其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学生实习的目的;如果学校能够主动地配合上述部门,在不影响其业务活动正常和安全的基础上,严格遵守其规章制度,听从其业务安排;如果学校能够借助实习基地建设之际,帮助上述部门进一步提高员工专业知识和学历层次,那么金融学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也许并不困难。

(三)教师环节

师资队伍的素质是提高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目前,我校新办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瓶颈,在于教师队伍中缺乏“双师型”素质教师。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使得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如果让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到我们的实验室来,做我们的教学实践教师,这些人很快就能把他的工作经验带到我们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来,也可以让我们的老师真正迅速掌握金融业务,随时了解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变化与发展,分别建设不同种类的实验室,如金融投资实验室、银行实验室、保险实验室也能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姜鹏飞,赵辉.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174-175.

[2]刘祥伟.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4-55.

高校金融实验室建设方案篇2

论文摘要:为满足当前金融市场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为实现培养创新型现代金融人才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快高校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建设和改革已势在必行。本文在深入分析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金融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校内金融实验室实训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学术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国外金融企业陆续进驻,市场对高级金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面对金融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现代金融人才,已成为金融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建设和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应用型高级金融人才和金融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术

一、开展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回顾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界限日趋模糊,企业和民众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金融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大量涌现,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跨国金融机构大量涌现,国际资本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样的金融市场必然需要大批高层次复合型金融人才,同时也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满足市场需求,培养综合素质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金融人才,就成为了各高校金融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要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光靠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实践教学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业务操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通过案例分析、课程实验以及通过金融实验室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训,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金融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学习金融学科各门课程的热情和兴趣。另外,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和参加社会调研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社会、金融背景和用人单位的认识,使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和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从而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就业前所需掌握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由此可见,对金融学本科开展实践教学建设和改革,是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是现代金融学科建设的要求,是实现金融本科学生培养目标、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各高校金融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案例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实践;二是建立金融实验室,开展校内金融业务模拟实训;三是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到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等实习单位进行业务实习。

(一)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普遍不够科学

科学合理的金融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从教学内容上看,金融实践教学应单项课程实践与综合实践相结合,从教学方式上看,应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因此,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不仅包括在专业理论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在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引入课程实验,而且还包括专门开设的培养职业操作能力的校内实训课程、社会调研以及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

从整体上看,大多数高校在进行理论教学时能引入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和讨论,提高了一定的理论学习效果。但是,由于讲授理论课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要求老师及时掌握各类金融活动的最新动态有一定难度,因此很难将最新金融动态引入到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最新形势的掌握。

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金融实验课程开设得较少,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合理。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的实践课程有“商业银行模拟业务实训”、“股票模拟操作实训”、“社会实践调查”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对于期权、期货、外汇和保险等方面的实验课程则很少开设,这显然不能满足创新产品日益繁多的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在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上,有些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学时安排上不尽合理。有的课程理论教学学时过少,理论知识得不到全面讲解;有的课程实验课时过少,知识的领会不够深入,操作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实践教学资源缺乏,配置不够完善

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政策使得高等教育成为大众化教育,也使得高校的资源进入紧缺状态,导致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从校内实践教学角度看,虽然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顺应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设立了金融实训模拟实验室,但是在硬件设施上整体设备仍不齐全,只能开展较为简单的商业银行柜台模拟交易和证券模拟交易。从软件配套上看,大多数高校的金融实验室配备了股票、期货和外汇模拟交易系统和行情分析系统,但对银行、保险和其他衍生品的模拟软件则很少涉足。另外,大多数的实训教学缺乏配套的实验教材,即使能够见到少数一些实验教材,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金融学科实验教材体系。实验教材建设的落后,使得有些实验课无法开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从校外实践教学角度看,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不足。由于企事业单位与学校追求的目标不同,同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实习单位的相关金融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真刀真枪”的毕业实习难以进行,再加上实践教学经费的短缺,校外实习效果进一步被削弱了。

(三)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专业的实践教学队伍是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目前,各高校对实践教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在校内模拟实训中挑选一些在职教师担任主讲,在校外实习中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担任指导老师。虽然这些做法可以开展实践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验室建设经费短缺,实践教学工作繁琐,导致一部分教师表现出畏难情绪;二是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业绩评价还未与薪金挂勾,也未与教师职称评定挂勾,也就是说,学校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影响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金融实践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实践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具备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多数高校实践教学的教师往往要么缺乏实践经验,要么不熟悉理论知识,不能做到实验教学有的放矢,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三、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各高校在制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时应尽可能考虑金融学专业发展方向和学生的特点,设置的方案既有可操作性,又能保证实施的效果。

首先,从教学模式上看,应构建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现实经济中,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创新不断,这就要求金融实践教学不能光靠课堂上的案例教学、单项的课程实验或者是在金融实验室的综合实训来完成,还必须要与金融实际业务部门密切合作,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从教学内容上看,应以专业为基础构建科学的金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金融学科包含金融理财、金融工程、保险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实务操作性很强,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应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优化金融实验室软硬件资源,提高校内实训教学水平

现代金融实验室建设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金融模拟实验室,在承担金融课程课内实验教学和校内实训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来看,现阶段多数金融实验室的建设水平较低,硬件配套不先进,软件配套不全面。因此,应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配备技术含量高的硬件设施,不断更新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软件和内容全面的教学实验软件,使实验室不仅能满足商业银行经营业务、证券行情分析和交易、期货期权交易、外汇买卖和保险业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而且还能浏览国内外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实时行情,跟踪了解国内外金融业的变化,实时地将行业或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引入教学。这样,通过实训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通过模拟操作熟练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金融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金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金融学科的教育必须将专业知识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起来,把学生置于真实的金融经济环境中,去感受金融业发展的脉搏,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际业务操作技能。为此,学校应该结合金融专业的特点,在市场中广泛寻求合作伙伴,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咨询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企业签订协议,使之成为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大与上述实习基地的合作力度,发展业界与学校的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行业和企业的资源优势,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提高学生的金融业务操作能力。

(四)建设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影响金融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金融实践教学的专业性很强,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业务培训,创造条件让实践课教师到实际工作部门调研或学习,努力提高现有教学人员的实践教学水平。另外,学校还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可以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事业单位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士到高校任教或兼职,充实实践教学队伍,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使金融学实践教学建设和改革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邢天才,刘丽巍.金融学科建设中的实验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09,(01).

[2]葛开明.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09,(01,02).

[3]刘波,曲春青.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8).

高校金融实验室建设方案篇3

1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专业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

很多普通高等院校都重视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在专业培养方案中也有实践性课程,但这种实践教学环节系统性和连续性不强。一些课程所设置的实验或实践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程,一门课程教师讲授完理论课程一节课或两节课后,再讲授一节实践性课程或实验性课程,这种实践性课程或实验性课程大都在“电脑+软件”的机房完成,实践教学课程也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意向、兴趣或者特长来设计,专业实践基本上流于形式,并没有根据金融行业发展需要而开设实践课程,以致学生很难在实践性课堂上学到马上应用的金融知识。

1.2专业教师团队能力不足

担任金融学专业的教课教师绝大部分是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到高校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这些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比较强,但没有在银行、证券或保险等金融部门工作过,他们的金融实践能力表现不足。有些高等院校也会到金融部门或其它高等院校请些专业人士,但这些外聘教师的责任感方面不强,在实践教学积极性方面也表现不强,经常是讲授完课程后就离开学校,很少有机会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和接触,并且,他们对本校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不如专任教师熟悉,以致,很难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3实训基地建设较为薄弱

有的普通高校金融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没有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并且,有些普通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设施与学生人数比例失衡,以致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很难满足所有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实践需要。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外的金融实训或实习基地形同虚设,所联系的单位有些是从事业务工作、有的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学生很难接触到金融实际操作业务,致使学生的校外实践兴趣不高。更多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很多工作是专业不对口,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实习任务,這种情况很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和提升。

2提高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2.1完善金融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金融学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投资业务、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三个方面。普通高等院校金融专业要按这三大类业务进行分类操作,最终形式证券投资基础技能训练、证券投资综合技能训练、理财业务操作训练、银行业务流程操作训练、保险业务流程操作训练以及金融风险管理训练等方面专项课程,让学生全面掌握这些实训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并且,高等院校还要强化校内外实训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比较完备的校内实训环境。同时,还要对《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以及《保险学》等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以将专题讨论、案例教学、微信课堂等教学方式应用到课堂上,并且教课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和网络等资源,组织学生对金融或经济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有用性。任课教师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学生参与专项科研项目,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2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首先,要让教师参加金融行业的相关培训,考取金融行业的一些相关资格证书,使专业教师具备“双师”资格,这样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其次,要定期、有计划地聘请一些金融行业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培训,这样专业教师能够更熟悉金融行业,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当然,学校也可以聘任一些金融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让这些兼职专业指导金融专业实践操作,本样专业教师随堂听课,慢慢学习,使专业教师整体素质提高,而且,聘任兼职教师也是改善学校师资力量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再次,要广泛利用与金融机构、企业建立的校企合作平台,定期地派送金融学专业骨干教师到这些金融机构或企业进行学习,使专业教师熟悉行业的最新动态,熟练掌握证券、银行及保险等行业的相关业务操作流程和操作技能,这样就加强了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最后,要派送金融学专业骨干教师参加金融实践教学相关的研讨会,与会交流,可以吸取兄弟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

2.3加强和重视校内外实践教学建设

学校要从制度和资金方面重视金融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软硬件备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等方面建设。金融学专业实验室主要包括:证券模拟交易实验室、外汇模拟交易实验室、期货模拟交易实验室以及模拟银行和模拟保险公司等,建立了这些金融学专业实验室,基本能够满足金融学专业学生在证券、期货、外汇、银行业务以及保险业务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要求,以提升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学校还要加强金融学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多渠道、多方面与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理财公司、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且签订的协议合作时间要长,使这些合作单位成为金融学专业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在保证金融安全和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分派学生去各个校企合作基地学习,这些单位指派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给学生进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尽快熟悉行业要求和技能要求。

【参考文献】

[1]曹伊.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学理论,2015.

[2]任鑫鹏,苗闫.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时代金融,2015.

[3]装东慧.浅谈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企业导报,2016.

[责任编辑:朱丽娜]

高校金融实验室建设方案篇4

论文摘要:金融学实验教学,不但是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金融学实验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指导方针上存在“认识偏差”;发展上存在两大“瓶颈”,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三个“失衡”。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确保:纠正认识偏差,提升金融学实验教学的地位;在全国高校推动金融学实验教学的标准化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专任教师队伍:以及实施全面平衡的实验教学体系。

一、前言

居于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具有第一和持续的推动作用。实现金融的这种推动作用,从而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金融生态,同时具备足够能力抵御内外因素的扰动,一个根本性的前提就是要有大量高素质金融从业人员。这些高素质的金融人员,最终来源只能是大学教育。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金融英才,才有可能创造出强大的金融业。进而只有依赖强大的金融业,在当今金融一体化与国际化下,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和平崛起,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培养金融人才,大学的理论教学固然重要,然而金融专业的实验教学亦不可或缺。在一定程度上,当前的中国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更凸现出其重要性与紧迫性。其原因有三:纯粹的金融学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最终要回归实践,而实验教学。则是沟通二者的一道重要桥梁,此其一;在金融实务界,金融技术与业务,更凸现其重要性,而金融学本科教育的“产品”,主要面向金融实务界,而非纯粹的理论界,此其二;最后,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与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金融实务人才。所有这些都表明,金融学的大学教育,除了要进一步强化理论教学之外,实验教学需要大力超前发展。

然而,通过我们的实地调研与考察发现,我国金融专业的实验教学恰好严重滞后于理论教学。金融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认识偏差”,二个“瓶颈”,三个“实践过程失衡”。

二、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的认识偏差

传统意义上,金融学属于文科性质的科学;然而事实上,尤其是在当代意义上,金融学更属于一门实践科学。金融学。并不如历史与地理,或者语言与文学,属于纯文科性;它的学科应用性质更决定了其实践性。金融学面对的金融业,技术性非常强,无论是从银行到保险,还是从证券到信托,无一不需要特殊的技术性与操作性技能。这种实践技能,本身就是金融职业的重要内容,而不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

有鉴于此,我国大学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就需要理论与操作性实践的并重。然而从我国金融学专业的教育现状而言,还远远没有实现这种并重。对于实现操作性的实验教学存在巨大的认识偏差,即金融学作为文科专业,实验教学并不重要。或者至少重要性不如理论教学。这种认识偏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并没有像自然科学一样,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充其量,实验教学仅仅是作为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金融理论而附加的教学活动。实验教学,既没有作为单独的系统化专业课程,也没有单独的学分要求。由此不难理解,我国国内金融学专业教育中,实验教学这一块并没有作为一个专门的课程,予以系统规划。

另一方面,金融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投入极少。随着我国对高素质金融人才需求的剧增,开设金融专业的大学也越来越多。但是实验教学这一块的投入并没有到位,相反不少高校把金融学专业看成是投入少,产出大的一个好专业。就笔者所了解的几所“211”重点大学而言,金融学专业教育虽然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但是整个实验室的配套以及后续资金投入相对严重不足。这种结果则是,虽然建立了专业实验室,但是实验室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上的特有价值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这种认识偏差以及上述体现,也直接导致了下面的“瓶颈”。

三、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的两大瓶颈

当前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两大“瓶颈”。对金融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发展与质量提升无疑是两个重大的阻碍因素。

第一个“瓶颈”是,金融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缺乏统一规划的教学大纲与通行的高质量教材。前面已经述及,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并没有成为培养方案中的正式课程,全国也极少金融学实验教科书。相反,自然科学中的物理等课程,都有专门实验大纲与指导书。金融学专业的现状是,它没有全国规划的实验大纲与教材,相关教师只能“无米之炊”。高校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普遍依据教师个人的专业理解,进行教学大纲的编排与实验教学内容的选编。以《外汇市场业务》为例,真正符合大学教学的高质量教材暂时还没有。这个“瓶颈”的后果是,实验教学缺乏相对科学可行的依据,也没有规范的标准,教师的主观性成分较多。这无形中降低了教学的效果,也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更为严重的是,降低了实验教学在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方面所发挥的应有作用,从而也直接导致了我国金融人才培养不太理想的尴尬局面。

第二个“瓶颈”则是,高校普遍缺乏金融学专业的专任实验教师。金融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有着与理论教学不同的规律,从而也需要有不同背景与技能的专业教学指导人员。但是从目前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高校的金融学教师普遍理论化偏强。而实验技能较差。承担金融实验教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承当相应课程的理论教学人员。例如,《银行信贷》的实验,则由该理论课程的教师担任。其他相关实验教学内容,也大抵如此。这种双肩挑的教学模式,无疑对金融学专业的大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个人精力有限,职业背景不同,相当部分教师并不适应这种双肩挑的实验教学模式。大学对教师的人行门槛比较高,例如“211”大学,没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基本上进不去,也不可能承当教学任务。从而,有实践背景,但如果没有博士学位的金融界人士,也难以进入高校担任专任实验教师。最终,大学的教师基本上都属于学院派,来源于实践部门的人员奇缺。根据我们对几所高校的调研,90%以上的金融学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来没有在金融界工作过。这个“瓶颈”与上面第一个一样,也降低了金融实验教学的效果,极大影响了我国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四、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三大失衡

除了上述问题,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三大失衡,从而进一步恶化了我国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效果,并导致金融人才培养不尽人意。

第一个失衡是,注重个体而非系统。金融学实验教学零散分布于各门课程,而非整合在一起。当前各高校金融学实验教学普遍的做法是,把实验教学混排在理论教学之中。例如,证券投资课程,实验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学结束后的一周,或者两周之内集中进行。又如。外汇市场业务课程,教师先做理论性的教学,或者基本知识的教学,然后集中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金融学人才的全方位、综合性的素质培养。学生得到的金融实验知识与技能,只有孤零与散乱。同时,由于各门理论课程安排在不同学期,从而学生也只能在不同学期参与实验教学。这种安排,相当程度上降低了实验教学的互相补充与促进的强化效果。结果则是,学生对实验教学,对金融学的综合技能依然缺乏完整统一的认识与训练。

第二个失衡是,注重浅层次,欠缺高层次。实验内容只注重简单操作,而缺乏理论指导下的情景应用。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校内大学生到金融机构实习以获取金融实践技能,并不是一条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式。因而各高校更倚重建立金融实验室,用以培养既具有理论金融知识。又拥有金融实践知识。并能很快适应金融业实际工作需要的人才。但是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更多的时候是教会学生会使用相关计算机软件,而非金融业的实践操作。譬如,银行会计课程,高校利用相关软件,让学生知道银行业会计的基本处理程序。至于面对一项银行业务,该如何具体操作,学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辅导与训练。这表明。这种实验教学,充其量属于金融实验教学的浅层次。高层次的实验教学,需要建立在浅层次之上,对学生进行真正理论指导之下的实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实际分析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完全弥补金融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的通病。

第三个失衡是,注重金融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开发或配备。金融实验教学,不但需要一流的实验硬件设施,例如足够数量的电脑以及通畅的网络设施,更需要相应的教学软件。在硬件方面,高校基本上都能配备当时最高水平的电脑。但是,在软件方面,建设明显滞后。金融教学软件的来源渠道有两个:自我开发与商业购买。自我开发,对于金融学专业方面的老师而言,可以说勉为其难,或者根本不可能。因为,对于大型专业软件的开发,需要专业的计算机编程人员,而且需要一个编程的团队,专门进行开发与研究。显然,金融学专业的教师并不胜任这项工作。同时,软件开发,非一朝一夕所成,耗时巨大。显然,这也并适合于自我开发。由此,商业购买也就成为一条退而求其次的可行选择。然而从实际应用而言,商业软件的使用并不十分顺畅。这其中的原因是,商业开发人员难以满足既懂计算机编程,又兼金融理论与应用实践知识的综合要求。最终,高校花数十万购进的软件,并不是非常适合实验教学所需。同时,软件如果一旦使用不畅,或者出现问题,更新修复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此外,金融学专业的实验软件之间,也基本上属于条块分割。这既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投入。后者对于文科专业发展失衡的高校而言,显然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事实上,从我们调查情况来看,高校建立金融实验室以后。每年用于更新硬件设备,尤其是更新软件,提高软件水平的投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五、创新金融实验教学,提高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鉴于上述问题,为了着力提高我国金融人才的培养质量,我国金融学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进行大胆创新,尤其需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纠正认识偏差,大力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在纠正这个偏差方面,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估大学专业水平时,应把实验教学列入重要的考评指标;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在金融学学科设立与建设尤其是硕士点与博士点建设中,把实验教学列为重要的参照指标。此外,提升金融实验教学的社会公信力与影响力,也是助推实验教学地位的重要途径。例如可由教育部牵头,各个高校每年轮流举办全国金融实验技能大赛,以此促进实验教学的社会影响,并由此获取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高校管理层对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的认识与软硬件的大力支持。只有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管理层对金融学专业的实验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与关注,才有可能在日后金融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中给与重要的政策扶持。

第二,推广金融学实验教学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制度建设。由教育部牵头成立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国统一的金融学实验教学大纲指南,全国高校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各自的详细培养方案。根据这个指南,今后各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纳入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指引的主要内容至少要包括:实验教学的目标,基本内容,教学的实验室建设最低标准,标准的软件要求,师资的培养与实施,综合考评,持续的软硬件设备投入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指引,彻底扭转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实验教育的分散、无序、无标准的状态,最终提升实验教学的标准,并实现我国金融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更高飞跃。此外一件急迫的事是,组织专家编写我国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指导书。有了这个指导书,金融实验教学也就有了标准与方向标。

第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金融学实验教学专任教师队伍。金融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都要落实到是否有合格的实验指导老师。由专任老师负责金融学实验教学活动。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创新金融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举措。专任教学的来源,路径有两个。一种方法是,选拔理论功底扎实而且具有博士学历的年轻教师到金融业进行为期1~2年的实践锻炼。在此基础之上,再把这些教师进行相对系统的实验教学培训。另外一种方法则是外部引进,即从金融业中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实践人才。对这种人才;再经过一定时期的教育学与实验学的培训。

第四,实施全面平衡的金融学实验教学体系。前面分析到的“失衡”,都是金融学人才培养的软肋,高校需要彻底扭转。对于第一个失衡,按照本节第二条的建议,高校可以把金融学实验教学专门归类到两门课程:微观实验学与宏观实验学。各门理论课程,只负责理论课内容的教学;实验内容,整合到这两门课程中。就微观实验学教学内容而言,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外汇市场业务、保险、银行会计等;而宏观实验学,则应该包括中央银行学、财政学等。对于第二个“失衡”,高校应该把金融学实验教学分为两个层次。浅层次,要求学生熟悉相关实验内容,会使用金融模拟软件;高层次,则要求学生能够面对各种不同经济环境与业务情景,“量体裁衣”,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自主确定实验内容的处理流程与对策。譬如,面对一家中小型外贸企业,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国际金融与外汇业务的相关知识,帮助其设计外汇风险的管理对策,并制定出详细的项目实施报告。对于第三个“失衡”,高校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外购教学软件时,严格选取软件开发商,并委派实验指导专任教师前往软件公司蹲点。如是才能确保所购软件能够量身定做。以便适合金融业的实验教学要求,避免软件购置后无法正常使用而影响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高校需要定期更新软件,以适应金融学专业教学的要求以及金融业的动态发展。只有软硬件的不断更新以及拟合,金融学的实验教学效能才能发挥到最大,而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才会实现。

六、结束语

金融学实验教学,是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与重要内容。目前,开设金融学专业的高校普遍建立了金融实验室。然而,金融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目前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具体而言,我国金融学实验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金融学实验教学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对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普遍存在“认识偏差”;金融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存在两大“瓶颈”,即缺乏统一规划的教学大纲与缺少胜任金融学实验教学的专任教师;除此以外,还存在实践过程中的三个“失衡”。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确保:纠正认识偏差,提升金融学实验教学的地位;在全国推广金融学实验教学的标准化;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专任教师队伍;以及实施全面平衡的实验教学体系。

高校金融实验室建设方案篇5

关键词: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实践

一、引言

随着传统文科向现代文科的转变,高校愈来愈重视文科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也犹如雨后春笋之势。高校文科实验室是指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的专业实验室,是高校文科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是进行学科研究和培养科研队伍的重要基地,也是研究成果的孵化器和推广源。由于人文社会学科自身的特点,文科实验大多是以模拟的方式进行,这就决定了文科实验室大多是应用计算机系统对现实社会活动进行模拟,因此实验设备和实验软件是高校文科实验室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大学制度创立以来,我国高校文科教育模式大多都是以单一的课堂教授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唯一主角,实验教学多集中于以理工学科为主的专业。但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原来的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这也对高校的文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和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实践、重个性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我国高校文科教育的目标。实践证明,实验和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高校文科专业的实验教学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

当前,我国高校的文科实验室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理论指导和经验不足,与理工科实验室相比,文科实验室在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导致使用和管理效率低下。然而,实验室担负着教学和科研服务两大职能,实验室建设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强弱。如何提高文科实验教学对于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如何深化文科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和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是目前高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一)对文科实验室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传统文科教育造成的冲击,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文科实验室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巨大正向牵引作用,并且从诸多方面保障了文科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政策、待遇方面也逐步得到改善,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技术成果也不断涌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理工基础和多学科的融合、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进一步加强,并已成为新的文科实验教学理念被运用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学实践中。

(二)实验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文科实验室也需要师生共同动手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实验环境。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该校文科实验室已经覆盖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物流、会计、管理等多个学科门类,借助于实验室的先进设备、互联网技术和专业实验软件,可以逼真、灵活、完整地模拟现实环境的各种具体业务操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现阶段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部门对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从思想理念上看,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长期以来文理学科泾渭分明的格局的影响,文科类教学、科研与现代化技术相脱离,高校管理者逐渐形成了“文科不需要实验室”的观念,通常认为实验室是理工科的实验室,实验室建设是理工科的实验室建设。而文科实验室建设通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没有将其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作好长远规划。实验室建设处于一种自发分散的初始状况,实验建设和实验教学不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弱化,极大地限制了文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步伐。

(二)文科实验室建设思路亟待明确。

由于文科实验室起步较晚,目前仍然没有一套现成的建设框架供我们选择,各个高校对此也大多处于摸索阶段,由此导致我们对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并不明确。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仍然延续传统的单纯教学性的特点,没有明确包括现行的基础教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发展,并构建成学科的“大平台”,从而形成规模。实验教学很少有独立的教学体系,学时与内容的开设随意性也较大,没有真正发挥文科实验教学的真正效果。

(三)文科实验室教学管理体制滞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在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忽视对实验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有些实验项目连最基本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等文件的建立都不齐全,造成实验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环节严重脱节,从而无法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文科实验缺乏一套系统的教学考核标准。实验教学的考核标准既是对教师指导实验教学的约束,又是对学生完成各实验项目的约束。该标准是导致实验项目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

在师资方面,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配置存在许多问题,如工作人员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实验教学指导队伍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学术梯队;在现有实验室人员的培养提高上,缺少统一的长远规划和明确的培训制度;在职称评定和待遇方面,实验室工作人员与其他教师也存在巨大差距,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缺乏积极性。这些都直接影响实验室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对文科实验室建设的有益探索及实践

虽然文科实验室限于资金、人才与评估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其建设及管理现状还没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需求,但仍然有一些高校在此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本文以河北金融学院金融实验室建设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文科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构想和实践。

(一)系统规划文科实验室建设项目。

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应结合学校的总体建设规划和学科发展的建设目标,将实验室建设纳入学校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建设计划之中,通过分层式建设模式进行项目系统的规划来优化各种实验室资源配置、统一协调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近几年来,河北金融学院共投资1300余万元,用于金融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学院以实验设备建设为基础,不断加大实验教材体系的建设力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将实验室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并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注重效益,通过持续开展实验队伍培训、制定合理的计算实验教学工作量的方法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文科实验室建设需要得到学校和相关上级部门的人才和资金支持。

真正发挥文科实验室在学校综合发展中的效用,必须有建立综合性大学应用文科实验室的观念,把文科实验室作为专业文科实验室来建设,合理布局文科实验室的发展,确立其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经费上予以积极的扶持、引导,在人事政策上要合理倾斜,同时保证文科实验室的稳定、持续发展。作为一所金融学科为主的高校,河北金融学院五年来为金融实验室投入设备购置经费1273万元,经费来源为大多为省教育厅财政拨款和学院自筹,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实验课指导教师的培养与选拔。多年的金融实验教学经验证明,一支过硬的实验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是把实验教学推向较高层次并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现有的实验指导教师,多数是“双师型”教师,他们中一半以上获得硕士以上学位,并有在各类金融机构从业的经验。我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抓好现有实验人员的继续教育,为他们创造条件,通过必要的对口业务培训(如参加学习班,校内外进修、在职攻读学位),组织校际考察,开展专项研究和老教师“传、帮、带”等措施提高实验技术队伍整体素质;二是通过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等调动全体实验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在用人制度上建立含有激励和竞争机制的全员聘任制,把合适人员挑选到实验技术队伍中来;四是聘请勤工助学的优秀学生兼任实验室工作;五是面向社会引进高层次人才。结合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工作,有选择地引进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授级实验技术骨干,在安家费、科研启动费、住房补贴等条件参照学科带头人的标准,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三)实验教学与科研和社会应用实践紧密结合。

文科实验室应通过各种渠道深入社会、收集数据、了解社会实践需求,并根据社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真正实现教学科研与社会应用实践的互动发展。金融实验室注重发挥实验教学中心与科研和社会应用实践紧密结合,创立了“微笑模式”(图1)。“微笑模式”即学校和金融企业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使双方互惠互利、相互提升的一种模式。

图1微笑模式

1.学校和金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如与中国工商银行保定分行、沧州市商业银行、河北证券公司北京营业部、财达证券公司保定营业部、航空证券公司保定营业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保定分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进行广泛合作,利用金融实验室在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同时,实验教师可以定期到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更新实验项目。

2.通过合作,实现学生实训“零距离”和实验设备共享。

实验教学项目和金融机构员工培训都是在金融实验中心完成的。学生和员工共用同一个实验资源,这不但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而且实现了学生实训“零距离”。由于实验项目的设计主要来源于金融企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从感性上将专业知识直接运用于模拟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金融实验室还承担了向沧州市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保定分行等商业银行提供员工订单式培养的任务。

3.充分发挥金融实验室的科研平台作用。

实验室为学生、教师从事创业研究、科研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效果显著,成绩突出。近5年来,受过实训的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30多项;学校教师利用中心平台承担科研项目82项,其中,部级2项,省部级42项;承担教研教改立项课题60多项;公开796篇。

(四)贯彻实施灵活的激励竞争机制。

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真正理解实验室在高校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在评定职称、评优奖励、业务进修等方面给予重视,要吸收高水平、高技术人才到实验室工作。要打破理论教学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的界限,主讲教师要带头参与实验教学,这不仅是指导实验所必需的,而且是了解教学情况的手段。同时,为落实实验效果,除严格要求、精心组织以外,要适当加大实验成绩计入课程总分的比重。考核时要重视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的考核,确保学生掌握该技能。

同时,应该加强和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制定合适的实验室人员工作量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编制实验室负责人工作手册和实验室工作记录册,抓好检查落实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对实验人员的工作考核、评优制度,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和成果,并给予鼓励和表彰。

五、结语

文科实验室建设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理论还需实践的长期积累,所以我们要作好规划,科学制定文科教学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紧贴学科专业发展要求,突出亮点,形成优势,并保证实验室建设工作在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兰继红,虞春生.浅谈文科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6):53-64.[2]吴茂楠.文科综合实验室建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5):92-94.

[3]刘秀凤.人文关怀下的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9):90-92.

高校金融实验室建设方案篇6

论文关键词: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一、金融企业会计的特点及教学改革必要性

金融企业会计是一门特殊的专业会计,是把会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运用到金融企业这一特定部门的行业会计。该课程属于专业课程,专业技术性较强,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又涉及相关金融业务知识,应在学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金融学及相关金融实务课程之后开设。与一般工商企业会计相比,金融企业会计不但在核算内容上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在核算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业务处理与会计核算具有高度统一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服务与监督的双重性特征。这些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能沿用传统工商企业会计教学模式,而应建立以金融企业会计仿真实验为主,加大实训教学的新型金融企业会计教学模式。

二、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性教学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设备缺乏,教学时间保证不够。尽管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由于时间短,缺乏相应的办学及教学经验,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还处在摸索阶段,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还有一定的市场。目前高职教育中有些教学工作者对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甚至认为实践性教学可有可无。在金融企业会计教学中,同样存在着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再加上有些院校实践设备设施短缺、教学时间安排不足等原因造成实践性教学有名无实。有些院校就是开设了少量的实践课,也仅仅是在教室或实训做一下单项基本的练习,很少进行全套、综合、仿真金融会计练习。

2.教学规划不足,现有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目前开办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条件,书面上说实践教学可利用校内电算化会计手工实习室、电教室、模拟银行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等。可现实利用怎样呢?笔者调查得知,将近有一半院校,由于规划不到位、管理没到位,不但造成教学实践资源的闲置、浪费,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3.实践性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首先,从教学方法上来看,金融企业会计教学普遍采用的还是“填鸭式”的课堂讲授形式,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动性。对此,虽然教师们曾尝试过如设计案例、设计问题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但对于技能性要求很高的金融企业会计来讲,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仍显得力度不足。因而,针对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金融会计的学习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金融企业会计的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我们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更多地实践、思考、创新。

其次,从教学工具上来说,金融企业会计教材,一般是以选用高校编写的教材为主,其缺点是内容雷同,精品太少,缺少适合学院教学情况的自编教材。再者,金融企业会计教学大多选用普通教室上课,很少利用多媒体、模拟实习室进行仿真训练。而教师所用教案也大多是授课老师结合教材自行编写教案,如果授课教师对于银行、证券、保险等专业业务不够熟悉,就很难把握金融企业会计的重点技能、技巧,因而也难以把那些学生上岗后马上能真正用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最后,从考核方式来看,随着职业教育目标的转变,课程考核方式也应当随之变化。许多院校在这方面已有所探索,但仅有方式的转变还不够,我们在设计考试方式时还应以导向性考试目标为原则,重点考查学生对金融企业会计基本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4.教学实习基地缺乏,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目前,有些高职电会专业名义上说是有几个校外实习基地,而实际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或者说在2+1教学模式中的前两年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根本就没去过基地,不知道实习基地在哪里;实习基地与学院的联系相当松散,没有一个固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根本没有发挥实习基地应有的基地作用。再加上个别院校经费紧张、环境因素的限制等,使学院也很难建立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从而使会计专业的金融会计实践性教学环节难以完整形成,也影响了日常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实施,致使理论联系实践不够紧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甚至脱离实践教学只讲理论。

5.实践性教学师资力量缺乏,教材建设落后,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高职电会专业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而高职院校专业任课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增长显得有些滞后,致使现有专任教师无力拿出更多时间从事实践性教学研究,部分专业课程仍由缺乏实践经验的授课教师担任,他们日常忙于课堂理论教学,很少到金融企业一线体验实践要求,很少结合当前金融保险实践情况,研究编写适合本院校需要的金融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影响了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展开。

三、对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现行模式的改革方案

根据高职电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现状,笔者提出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如下:

1.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投入。高职院校在做好电会专业设置的同时,应高度重视课程体系的调整,应在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的同时,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及顺序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会计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具体讲,电会专业的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应在结束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金融基础、银行实务等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的讲授,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开课,以使学生顺利理解、接受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实践课教学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比例,课程实践课教学所占比例在40%左右,必须安排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和仿真模拟操作。金融会计理论教学也应以应用为目的,以金融企业会计实践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围绕培养学生能力来展开,配合会计技能训练进行。

高职院校应加大对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软件投资力度,建立、升级金融实务及会计操作仿真模拟系统,真正让学生按照现代金融业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行仿真训练,增强学生对业务主管、会计、出纳、复核及库房管理等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真正培养出既有理论基础,更有金融会计实践能力的高等金融会计应用型人才。

2.改革实践教学形式、内容和方法,采用新的实践教学手段。首先,在教学形式上,针对当前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不足的缺点,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形式、多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的形式,包括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课堂案例教学,利用实习室进行单项练习及综合仿真训练,利用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利用实习基地作课堂强化技能练习等。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按照现代金融业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来开展实践教学。比如银行业务应设置业务主管、会计、出纳收款、出纳付款、复核及库房管理等职业岗位,分别让学生仿真训练各岗位的实践操作,强调学生在各岗位应注意的问题,解决学生对这些岗位的模糊认识,从而熟悉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操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金融会计人才。

再次,在教学工具选择上,金融企业会计在选用理论教材上应结合各自情况,减少人力投入,选择具有通用性和前瞻性的高职精品教材;而模拟核算资料、实践案例等这些资料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行编制或收集,最好建立高职院校统一的案例库、题库、老师教案库,以积累优化资料,实现优质教学资料共享。

最后,在考核方式上,应注意考核方式是由新型教学方式决定的;随着教学方式多样化及实践教学比重加大的变化,考核方式应从期末一卷考核中解脱出来,将平时案例报告、案例讨论的课堂发言,仿真操作计分,顶岗实践表现等各种考核方式组合起来,综合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

3.充分运用教学基地,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运用的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背靠金融业在校外一般都建立有多个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了诸多方便,但相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实习基地还可发挥更大的作用。金融企业会计教学要培养的是一批应用性人才,这些学生来自高中的课堂,没有对金融业的感性认识,没有对金融实务的切身体验,更没有对各会计岗位职能职责的切身感受,平时教学中我们老师课堂理论说教太多、还嫌空洞,远不如提前把他们带到实习基地的职业现场感受感受效果来得更好。或者,也可以让基地专家工作者到课堂给予现身说法或专题讲座。同时,也可以利用院校的各种关系让我们的教师、学生多与基地联系交流,互利互惠,资源共享,建立一到两个相对稳定的、关系密切的实习基地,切实有效地促进金融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的紧密结合。

4.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专业教师素质。课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课程教学水平由教师水平决定,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提高金融企业会计教师的素质。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1)在选择课程授课教师时,应注意选择有在金融业工作背景的教师任课,实践课教师最好从学院实习基地选取。(2)通过顶岗实习提高现有会计专业授课教师金融会计实践教学能力。顶岗锻炼的时间可根据需要灵活确定。(3)应定期组织专业教师交流、考查、学习先进院校金融企业会计教学的教改经验与成果,为我所用。(4)高职院校应不惜代价,主动出击,深入到金融企业招贤纳士,将那些既有一定理论水平,更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会计高手”充实到学院教学岗位上。

高校金融实验室建设方案篇7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金融证券;实验教学;教学系统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金融证券模拟软件,这对于高校构建金融证券实验室而言是个很好的契机。然而由于金融行业具有保密性以及特殊性,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是无法直接进入证券机构进行实习的,为了让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现实的金融证券市场有所了解,提高他们的综合实验能力,各大高校根据各专业的教学需求,开始着手构建金融证券实验教学系统。

二、传统金融证券实验中的不足之处

金融证券实验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数传统的金融证券实验室由于建设时间短、资金不足、技术欠缺等原因,导致高校的金融证券实验教学内容落后,与当代信息化背景下金融证券实验的教学需求相脱节。目前大多数高校使用的金融证券模拟软件系统大多只能够进行基本的行情模拟操作,缺乏基础数据以及必要的分析功能,尤其是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金融证券实验教学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利用的要求都非常高,传统的只具有单一功能的模拟软件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教学需求了,无形间也增加了金融证券实验教学的压力。

三、构建金融证券实验教学系统是信息化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这个科技决定经济的社会,信息化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世界各国对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工作都给予相当的重视。所谓的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而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则具体意味着将多媒体技术、通信远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在高等教育中,使其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我国自入世之后,与国际上的商业贸易活动往来频繁,国内金融市场受到一定的冲击,金融证券业面临着更大的国际竞争,我们唯有加快推进金融证券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网络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对金融信息化的影响深远,金融信息化主要突出表现在金融商务这方面,大致上可以概括为金融市场的虚拟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证券化和一体化。相关学者指出,信息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应当是多媒体化、教育虚拟化、学习自主化、资源全球化的开放性教育。其中教育的虚拟化是指,教学活动并不一定要依附于实体事物而存在,可以适当脱离空间、时间等的限制,例如虚拟教室、虚拟图书馆、虚拟实验室等等。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发达的环境背景下,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利用其虚拟教育的功能,实现实体课堂教育与虚拟教育的完美结合。为了顺应当今金融证券与信息化技术两者互为关联、密切相关的市场发展潮流,高校有必要加强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金融证券实验教学,根据信息化背景下金融证券市场的要求构建与其相适应的实验环境,使学生充分掌握信息化技术并能够熟练地应用于金融业领域,培养他们的实验综合能力。

四、金融证券实验教学的建设方案

高校建设金融证券实验教学的必要前提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多媒体以及计算机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完成金融学科的教学任务,满足科研活动的需求。通过金融证券实验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金融专业的学生对银行的基础业务、财务会计、期货、外汇交易及证券交易等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使其学习金融证券中各种技术指标并尝试着应用于实例分析,还应当帮助他们学会、总结金融证券市场中的各种投资技巧,为今后真正步入金融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专业性与实用性金融证券实验系统最为显著的特点,该软件系统主要是针对高校金融学科的专业教学、实验以及培训而设计的。在建设金融证券实验教学时,我们既要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相接轨,也有具体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道路,建立模拟仿真实验室环境,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金融证券业务的信息化氛围,切忌盲目搬运其他国家的实验教学模式。此外,高校还应以专业金融数据库为中心,将基本分析与高级分析系统、教学软件系统以及证券模拟交易系统等进行有机整合,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即时更新以及传送,形成覆盖整个金融工程实验室的集成系统,最终搭建成大型的教学科研活动平台。

五、金融证券实验室的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金融证券实验室已基本实现对金融、会计以及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开放。通过实验室,学生们能够轻松了解到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进行交易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步骤,熟悉常用的金融证券软件的使用,学习金融市场中的各种应用指标、技术以及投资技巧等等,为今后在真正的金融市场上进行实战投资积累应对经验,做好充足的准备。此外,金融证券实验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金融证券实验室的高度专业化也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合适的平台,专攻金融市场的教师、硕士以及博士在研究相关教学课题或撰写论文时,借助金融证券实验室强大的分析、模拟等功能,大大缩短他们的研究时间,因而金融证券实验室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普遍青睐。由上可见,高校构建金融证券专业实验室有效地提高了相关专业的教学效果,不但满足了满足了本科教学实验的需求,还能够配合学校的一些高级科研活动和社会服务,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而言具有极大的教学价值。

六、关于金融证券实验教学建设的总结思考

总的来说,在信息化背景下,我们应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标准来培养金融证券人才,除了需要掌握牢固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以及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沉着应对,冷静分析。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我国未来高素质复合型金融证券人才的重任,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充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实验能力,加强金融证券实验教学是关键。金融证券实验室的建设不仅能够解决本科教学实验的需求,还能够满足各种教学科研活动的需求。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经费、人员不足等,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波,曲春青.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8).

[2]李琼.金融实验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学习月刊,2008(04).

高校金融实验室建设方案篇8

如何培养介于精英教育办学理念下培养的学术研究型人才与一般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之间的两者都有所兼顾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普通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普通高校金融学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多样化、高质量的需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善沟通、能动手、会协调、谋创新的应用型金融人才。为此,在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同时,重视和加强金融实践教学环节、推进金融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当前普通高校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现有培养计划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应有分量

普通高校现有人才培养计划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应有比例。一方面公共基础课较多,且规定学分过高;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金融本科人才培养历来偏重理论课的课堂讲授,尤其许多高校秉承“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对相关专业的课程也需要尽可能开设。因此,在总学分无法明显扩张的情况下,普通高校金融专业本科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最终往往会对实践教学的分量进行压缩。

2、实习时间短、金融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普通高校的金融本科生一般只有第八学期才有可能安排实习。而与此同时应届金融专业毕业生还面临着取得学位前的一件重大事情———毕业论文的撰写,学校方面原则上会要求学生返校进行集中答辩和修改、装订并提交论文等相关事宜。这样留给学生实习的时间实际上非常拮据。加上面临就业,许多学生的重心更多的是放在如何找到工作单位和顺利拿到学位和毕业证上。于是造成很多学生并没有把实习当一回事,而是为了对付学校规定随意找单位盖个章甚至在打印社掏钱买一份实习鉴定表敷衍了事。这样金融实践教学的质量无法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无法实现。

3、真正有金融实践经验的师资缺乏

普通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最大“瓶颈”之一在于缺乏那种真正具有行业背景和实际经历的专职教师。由于金融业在中国一直是排名靠前的高薪行业,因此高校要从该行业“挖进”人才来充当专职教师的机会不是很大。而留在金融专业的专职教师往往是理论型和研究型,他们不擅长也不会足够重视金融实践教学。对于完全的金融实践课难免有“纸上谈兵”之嫌,而对于那些理论与实务并存的课程,他们往往也只重理论的讲授而轻实践环节,这样使得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目标与质量难以真正实现。

4、经费投入不够,金融实验实训场地缺乏,实验实训设备陈旧和不足

与理论教学相比,金融实践教学的实施与开展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来支撑。金融业领域较为宽广且实务性强,金融交易和产品较为丰富且创新快,这些都要求高校必须给本专业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实训场所和跟上市场实际脚步的实验实训设备。但由于资金问题,许多高校在搭建这个平台时做不到位,突出表现在实验室和实训室不够,即使有也更多是象征性的,设备不足或陈旧。加上实验实训管理制度不健全,设备损坏和故障成为常态,这些都导致金融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5、受行业性质制约,校外实习基地过少

与其他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相比,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存在较大困难,那就是校外实习基地难以真正建立。金融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因此金融机构对于员工的要求近乎苛刻。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形象直接代表着金融机构的社会形象,这将影响到该机构能否抓住客户和市场。因此各金融机构在其营业中会尽可能使用能代表公司形象的熟练员工和业务能手。此外,金融机构的特殊性使得其不得不注意安全性、商业机密的保护、营业环境的优雅性等,这些都造成了金融机构与普通企业存在不同———各金融机构不愿意冒风险接纳大批业务不熟练的未毕业高校学生。于是普通高校要想为其金融本科学生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能真实接受学生批量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可以说是一种奢望。

三、普通高校金融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

1、构建科学的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高金融实践教学的比例

在明确“应用型本科”定位的基础上,普通高校能否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事关其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而其核心是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是否科学有效,能否做到在加强本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教育同时,注重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是普通高校金融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环节。首先,要确定金融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不仅要涵盖军训、认知实习及学年论文、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商业银行业务模拟实验、证券投资分析模拟实验、金融综合模拟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素质拓展等传统模块,同时把职业资格标准和模拟竞赛引入课程体系;然后,更为重要的是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分量。要将实践教学占总学分比例由过去的普遍不足20%提升到35-45%。这就要求我们对理论课要认真审视、理性考量后适当压缩,重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无需一味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严密性,而要强调教学内容的“实际、实用、实践”,理论要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2、加强金融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在提高金融实践教学的前提下,要想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还必须把好质量关。一是重视金融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保证教材质量。必须做到其与理论教学相配合、与新的教学实验设备相适应。教研组要围绕金融实践教学定期组织研讨交流会,编写与已独立设课课程配套的实验教材,对于没有独立设课的实验,要编写好与主教材配套的实验指导书以及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资料等。对课程实习教材的编写,既要考虑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更应该强调编写稳定性、通用性较强的实习教材。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要体现规范化,具有创新性与综合性,同时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紧密结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更新金融实践教学内容,改革金融实践教学方式。根据金融市场发展的动态,及时把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同时,教师应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潜心研究,密切关注国内外有关实践教学理念前沿动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开展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全新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三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同行定期互查教案、查备课、查教学设备和实验实训设备的使用情况,设立督导团查看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况和考核情况并及时对师生的教和学提出改进的方法。以此来规范金融实践教学工作。四是建立和健全金融实验室管理制度。其内容应涵盖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管理员守则、学生守则、实验室安全制度等,让师生在规范、安全、有序的环境中教和学。

3、改变思维,打造高水平金融实践教学师资

高校首先要力争引进有金融实务部门工作经历和双师型教师来充实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思维,开拓教师与金融业及其他相关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交叉兼职与横向交流的途径。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到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单位进行寻访交流,增强教师的业务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适当选聘实际工作岗位的专家为兼职教师长期、稳定合作,开展实务、实训和专题讲座。还可以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寻求双方在生产、教学、科研和事业发展等领域的广泛深入合作。通过这些渠道实质性提高实践教学团队的师资水平。

4、加大实践教学资金的投入,保证实践教学的真实性

近年来,各大高校和有关部门都在有意识地加强实践教学,但由于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对资金支持的要求明显要高于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其他专业。要想金融实践教学收到预期效果,必要的投入和资金支持不可或缺。首先,高校要保证有足够大气的、仿真的实验、实训场地。要更加重视实验室的规模,改善环境,优化结构。要以现代化网络资源为基础,建设模拟操作与真实操作相结合,集银行、证券、保险、外汇、期货等业务于一体,教学、科研、实践于一身的多功能、全方位、综合性、开放式的金融实验室。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其次,要有完备的实验实训器材和模拟软件操作系统及其更新和维护。各类实验室,要不断更新设备及软件,引进新的分析系统,保证实验、实训课程更加贴近金融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再次,要有足够的实训和校外实习使用经费等。面对这些,高校不得不“烧钱”,但这恰恰是金融实践教学真实开展的保障。

5、夯实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其模式创新,有效拓展学生

毕业实习(实训)机会实习基地是联结学校和社会的纽带,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桥梁。高校应充分利用城市地域优势,加强与各种金融机构、公司企业的联系,拓宽实习基地范围。力争与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单位密切合作,共建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金融学本科学生创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条件。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逐步完善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协同培养机制,提高金融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与此相适应,要把实习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统筹规划、加强管理、突出特色。通过组织学生到金融机构和公司企业实习,在熟悉这些机构的业务流程的同时,使学生既能理论联系实际,夯实专业知识,又有机会提前适应市场环境,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并从制度上确定实习时间、实习流程、实习目标、具体要求等事项,加强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此外,还可以依托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为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资格或岗位培训与考核创造条件。

6、创设实践教学的师生激励机制,激发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

高校应创设激励机制,全面激发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正能量”。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教研教改活动及课题的申报;激励在校优秀教师参与社会和行业培训,让其在为社会提供专业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实现其更大自我价值;形成给与相应学分的制度以激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用资金报酬和学分奖励教师指导本专业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证券模拟大赛等各项竞赛。这些将不仅有助于金融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且对于师生之间建立互信,加强沟通,加深友谊,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将有很大裨益。

四、结论

高校金融实验室建设方案篇9

关键词: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221-02

1、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校培养学生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与用的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实际操作的能力,毕业后能较快投入工作,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对企业来讲,他们也需要大量管理型和应用型人才来提高企业水平和效益。针对这种情况,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在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过程中,各大院校针对学校特色和基本一致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强调学校特色教学,一方面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和同类地方性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制定比较科学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五部分构成。

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政治和体育;专业基础课主要有财经英语、基础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基础、财政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审计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市场;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专业任意选修课包含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公共关系学、跨国公司财务、证券投资、企业经营战略;专业方向选修课主要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资产评估、项目融资与管理、投资学、经济应用文写作、税法等。

除了专业教学课程,高校还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践教学课程、实验室教学课程和课外教学课程如军训、社会实践调查与实训、毕业实习等。

3、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3.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外语与计算机应用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一定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健康的身体。公共基础课要求课程设置内容全面,学分和课时设置较为合理。

3.2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奠定深厚的专业基础,拓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面,学生不仅要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而且要掌握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务管理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会计、金融、法律知识,其范围涵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和会计学等四类模块。

一般来讲,高校的课程体系中,经济学包括宏微观经济学、经济法、统计学、审计学、运筹学;管理学包括管理学、财务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金融市场;会计学包括基础会计学;此外还有财经英语、商务英语等英语专业课程。

由于专业基础课也有先后之分,所以在课程安排过程中要先后得当,其中,经济法是在宏微观经济学学习的条件下才开设的,而宏微观的学习则要在学习了高等数学以后再开设;在学习了计算机基础和基础会计的科目后再学习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市场是在学习了基本的金融学后再开设;审计学虽然可以作为基础学科,但它的开设是要在学习了财务会计甚至是高级会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掌握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专业基础课如:市场营销、税法等,学校可以结合总学分和总课程的限制考虑专业基础课的开设课程。

3.3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是通过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方法、原则、实务技术和熟悉财务管理运作规律。设置专业必修课课时必须安排合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掌握和理解。

3.4专业选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社会需求差异化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密切程度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在未来职业领域内的才能,要求对两类选修课方向界定清晰,更加注重方向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如税务筹划、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公司战略规划、集团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理论专题、金融机构和衍生市场、金融工程、财务风险管理、财务软件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

3.5实践教学课程

实践教学方面高校首先会安排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这些综合应用实验,这对增强学生对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学科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并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但其中更重要的是针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课程,其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水平。现在很多高校实验室还不完善,有的学校也只是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室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室教学,所以不管是在实践课程安排数量还是在教学配套的软硬件设施上都有待提高。

4、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建议

各大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侧重点及特色的不同来进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完善。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可以参照表1进一步完善。

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发展方向的不同,笔者在学生掌握了专业基础以后,将专业运用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方向明确划分出来,便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市场需求情况来选择所学课程。这两个模块将财务管理的方向从行业划分为银行、公司等类,同时将财务管理细分为投融资决策、资产评估、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等等,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而,课程选修主要集中在运用能力和发展能力这两个模块上面。

在这些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专业理论课程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设置。横向主要是是涵括了财务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基础课,如:宏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管理学、基础会计学等,这些课程设置相互联系又不重复,一方面反映出我们培养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的较宽泛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体现财务管理从一般内容到拓展内容的运行规律;纵向则主要是将财务管理专业分为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三个层次予以设置,让学生层层深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掌握不同的学习思想。

从实践教学环节看,要培养应用性人才,就必须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如表1中所示,大量增加专业核心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课程的课内实验和案例分析,着力建设模拟实验室,形成以财务管理的专业实践为主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另外,高校也可以设置一些注重学科交叉和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特色课程,如模拟沙盘、特色案例分析等,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元略,财务管理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李连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浅探[J],财会月刊(理论),2006,(12)

高校金融实验室建设方案篇10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与管理学科高等教育一直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搞教学,“一支笔,一张纸”搞科研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与经济管理学科面对的国际大趋势和国内大环境是不相符的。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要求,具有综合能力强和富有创新欲望的基本素质。仅靠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应该通过专业实验室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专业化软件为工具,为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融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思维,解决经济管理学科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实践证明,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不仅仅是普通的计算机机房和网络中心,更是学院各专业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科学研究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基地。实验室应具备面向学院各专业提供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各种环境和条件。

归纳起来,建设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有以下5个目的:(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源于人的创造力,而创造力需要创新教育来开发,离不开实践活动,只有源于实践又转化到实践中的创新活动才有意义,专业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能比较熟练的分析、处理本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3)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企业的能力。通过专业实验,让学生掌握应用一种或几种本专业领域的通用软件,熟悉经济领域的生产、财务、行政或者人事、档案、物资等方面的管理工作。(4)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通过参加教学实验,使用已知的理论和技术学会从实验中获取新知识、探求和学习新的技术。(5)有利于专业的发展。经济管理的相关专业均存在提高信息化程度的问题,新的课程建设需要设计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实验。

二、我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中心,是在原管理学院管理综合实验室和原财经学院文科实验室的基础上于2005年初在经济管理学院组建成立。

1.现有实验室硬件环境

有服务器:4台,保护服务器:4台,51英寸背投:2台,电脑:152台,交换机:5台,空调、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电脑桌和耗材等辅助设备若干。

2.现有实验室软件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软件:premiere6.5、acrobat5.0、photoshop7.0.1、aCDSee5.0、CorelDRaw10、FlashSaver、authorware6.5、DreamweavermX2004、FireworksmX2004、FlashmX2004、VisualBasic6.0、VisualC++6.0、Freehandmxa、mediaplayerClassic、office2003、SQLServer2000、Visio2002、VisualinterDev6.0、msnmessenger6.0、Realoneplayer、Ul-traedit9.2+、奥派、诺思、用友、tmt、Java等。

3.实验室运行情况

已开设电子商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诺思物流信息管理、会计电算化、网络营销、证券与期货投资操作实务、单证制作与报关等20余门课。有实验室管理人员6人。

4.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同类实验室相比,起步晚投资不足。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实验于2002年建成,我校管理综合实验室2000年建成,电子商务实验室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硬件和软件投资严重不足,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实验中心被列入211工程建设项目,经费投入上千万,而我校文科综合实验室建成投资60余万元,整个西科大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两百万元。尤其是专业软件投资不足。例如教师在上《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时,在讲到物料需求计划(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由于没有相应的软件做模拟实验,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在上《证券投资分析》时,没有证券分析软件和证券交易模拟系统让学生做实验,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此外,实验室人员配备不足,教师对部分软件使用不熟练。

三、我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中心实验室功能设计

在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类型和定位上,科研型、教学科研型和开发应用型是几种主要的类型。我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宜定位在教学科研型。立足点放在“面向教学”和“提供科研支援”上,努力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既面向本科教育,又面向研究生教育,同时为教师科研提供条件和服务。为满足我校经济管理不同专业的需求,来划分相应的专业功能实验室。

1.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进行面向企业和政府信息化方面的miS模拟和miS分析设计开发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使学生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信息化的管理技术,为企业和政府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并配合国家和地区信息化发展战略进行人才培训、技术咨询和项目开发。

2.统计预测和决策实验室

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构造方面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实验室应具备完整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案设计、图表再现等功能,满足统计分析、预决策等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的需要,培养学生应用预决策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分析经济问题和解释经济规律的素质和能力。

3.电子商务实验室

进行电子商务、现代营销技术和现代商业企业管理方面的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提供internet、eDi技术的商务组织、运作和管理等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的需要。学生可以在模拟的开放平台上模拟电子商务中的诸多环节,包括B2B和B2C的交易、Ca认证、网上结算、物流配送等实际运作过程,并学习掌握和维护网络企业的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在全球化的网络环境下从事商贸工作的能力。

4.国际贸易与金融实验室

进行国际贸易模拟实习,如单证制作与报关、对外贸易实务和国际支付与结算的实验教学与科研。进行金融工具、投资项目评估分析以及网络银行方面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满足应用金融工具进行技术分析,实施模拟证券(期货)交易和符合国际标准的项目评估分析等方面的实验及研究的需要。培养学生系统地认识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及金融风险、了解经营管理的理念、掌握金融投资技能和投资技术分析方法,配合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政策开展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的科学研究。

5.会计电算化实验室

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基础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教学实验,具体包括帐务处理、报表处理、财务分析、成本核算的实验等,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管理的实际流程和操作。学生通过对企、事业单位目前使用的财务软件和信息系统的实际动手操作,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具备今后参加实际工作的能力。上列各专业功能实验室并不分属于学院相应的系或者专业,每个专业在不同的教学实践阶段使用相应的功能实验室,从而在整个教学实践环节组合中使用这些实验室的功能,以达到完成本专业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目的。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将在电子商务实验室学习internet和电子交易的知识,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实践掌握本专业的大部分理论和技能,在金融(证券)实验室了解网络银行和网上支付的原理和系统。由此,该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完成本专业领域涉及的所有教学实践的学习和训练。

四、我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中心的环境建设

1、实验室的硬件平台建设

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具有其特殊性。虽然不像理工类实验室的设备昂贵、种类繁多、操作管理复杂,但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却要面对不同的专业,适应培养经济管理类各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并满足学科的科研及教学的需要。因此实验室的硬件环境必须具备较高的水平,要求尽可能采用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以适应不同专业的业务需求和技术的发展。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平台建设必须集中规划、集中投资和统一布局,合理配置实验室的资源和实验场所。根据我校经济管理设立的会计、金融、经济、外贸、管理等各专业的发展趋势和专业特色,使实验室具有一专多能、灵活使用的功能。能充分满足一般的管理、经济、财经类应用软件的安装运行,以及各专业计算机和信息化课程的基础训练。

2、实验室的软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