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残疾人保障金征收标准十篇残疾人保障金征收标准十篇

残疾人保障金征收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2:19

残疾人保障金征收标准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国务院第488号令)、《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黔府办发[2006]50号)、《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转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毕署办通[2006]65号)和《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转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黔地税发[2006]145号)、《毕节地区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认真做好征缴残疾人就业就业保障金工作的通知》(毕署残[2007]1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就做好我县2007年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缴范围:凡在本县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包括生产经营地在我县境内的外地经济组织纳税人,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人企业等纳税经济组织),未达到规定比例按排残疾人就业的,都应当依法缴纳保障金。

二、征收标准:煤、铁、锌、钼等矿产品生产企业按生产销售数量1元/吨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其他用人单位未安排残疾人就业和安排残疾人未达到本单位在职职工1.5%规定比例的,按年度实际差额人数缴纳保障金。缴纳标准为每一残疾人指标按统计部门公布的县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保障金计算公式:(单位在职职工数×1.5%-已安置残疾职工数)×县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应缴纳保障金。

鉴于我县是部级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全县暂按每有一名在职职工,单位应当缴纳保障金50元计算(已安置残疾人就业而未达规定比例的单位,按规定减除后,缴纳差额部分)。待经济好转后,再按标准补缴。

三、审核认定:

(一)财政、地税部门7月份前要将用人单位的名单传递给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对各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年度监督检查,核实用人单位应缴纳保障金数额,并提供给财政、税务部门,作为财政代扣、地税的依据。

(二)6月25日前,各用人单位必须持上年度《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统计报表》、《单位在岗残疾职工花名册》、《劳动情况》统计报表和在岗残疾职工的残疾人证、身份证以及单位与残疾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合同期在一年以上)和为残疾职工缴纳的社会基本保险凭证等材料和残疾人本人到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认定应缴保障金数额。未按期参加审核认定的单位,按未安排残疾人就业计算征收保障金。

四、征收管理:

(一)保障金按年度征收,定期缴纳。每年6月1日至12月10日为征收时间。财政拨款的县直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包括财政全额、差额拨款的单位及各级各类学校)应缴纳的保障金,由县会计核算中心代扣;25个乡镇应缴纳的保障金由县财政代扣;各类企业、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包括生产经营地在我县境内的外地经济组织纳税人,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人企业等纳税经济组织等)纳税单位应缴纳的保障金,由纳雍县地方税务机关负责,税务机关设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用窗口进行征收,纳税人先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后再缴纳其他税费。

(二)纳雍县地方税务机关保障金统一使用省财政厅印制的《省政府性基金专用缴款书》(机打票),缴款书按有关规定向县财政部门领取。财政代扣部分必须使用省财政厅印制的《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用票据》。

(三)为了反映保障金情况,地方税务机关应在“省地方税务部门组织收入进度表(表一)中增设“残疾人保障金”项目。

五、残疾职工的认定:

(一)残疾职工的认定由县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认定。必须是县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推荐的无业残疾人中招收、招聘,工资在单位包干经费或管理费中列支(工资列入财政预算的在职残疾职工,不算是单位已安置的残疾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并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在一年以上),交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等领取薪酬的职工。如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并签有劳动合同(合同期在一年以上),但未交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的职工,用人单位需为其交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后方可认定为残疾职工。

(二)达到残疾标准而未办理残疾人证及持有伤残军人证或其它伤残证件,但未经县级以上残联转办或办理残疾证的职工,不能认定为残疾职工。

六、保障金手续费的比例和结算方式:保障金手续费由县残联于年度终了后30日内,按不超过实际缴入国库保障金数额8%的比例,向县财政申请后划给、代扣部门。

七、残联、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将保障金征缴工作纳入本年度目标管理。要分解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制。加强协调配合,定期或不定期对保障金征缴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搞好年度目标考核。

残疾人保障金征收标准篇2

大家好,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促进残疾人就业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动员大会,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残疾人就业条例》、《**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和《**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中央、省、市、区都非常重视残疾人事业,特别是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相继出台了很多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措施,为残疾人公平公正的参加社会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由于社会上还有些单位、有些人认识不到位,对残疾人有偏见,拒绝吸纳残疾人就业事件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应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不断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借此机会,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近期全区残疾人就业情况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情况。其次讲几点意见:

一、残疾人就业情况

(一)残疾人就业培训情况。上半年区残联为促进辖区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残疾人就业再就业,于5月15日、6月14日,举办了残疾人就业招聘会,80多人次参加,国美等单位招聘录用10名残疾人。艺光电子、利蒙制药厂录用10名残疾人。8月14日与区工会举办残疾人就业招聘会14名残疾人参加面试,2名残疾人被录用。市中区上半年多渠道安置残疾人就业170人,通过市、区、办镇开展各类残疾人电脑等残疾人培训,共培训残疾人81名,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并给予优惠政策,几年来有800名残疾人自谋职业。

(二)就业再就业工作责任到办镇。区残联为促进我区残疾人就业再就业工作,召开市中区残疾人就业工作会议,表彰了在2006年度残疾人就业工作中涌现出大观园等四个先进单位,徐军等7名先进个人,通过表彰先进推动了各办镇残疾人就业工作。就业工作会议布署下半年就业工作任务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并签定责任书。

(三)开展创建残疾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根据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省委组织部等4个部的《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和谐社区活动通知》(济劳就字[2006]131号)文件精神,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残疾人工作意见》(济残工委[2007]6号)《决定在市内全区及高新区开发区开展创建残疾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通知精神,区残联在全区开展创建残疾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并出台了文件。区26个残疾人工作示范点,年底创建8个残疾人充分就业达标社区。进一步挖掘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加大创建力度,力争年内30%的区级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点,达到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使社区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不低于90%。

(四)一走五送活动推动就业工作。根据区委办政府办[20**]26号文件精神,市中区在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帮扶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活动,把1354名贫困残疾人分配到机关各部门进行帮扶。而后又开展了帮扶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的一走五送活动,在春节、助残日、中秋、国庆节、元旦等节日里走访贫困残疾人,为残疾人送岗位、送政策、送保障、送技术、送服务切实解决残疾人就业难等问题。今年助残日帮扶贫困残疾人“一走五送”活动中走访1354名贫困残疾人家庭。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30个,送就业政策20条,送社会保障50次、送服务150次,送农业技术20次。残疾人通过一走五送活动得到实惠。自20**年开展帮扶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一走五送活动以来,残疾人来信来访案件逐年减少,群众反映就业保障等实际问题解决在基层,政府与残疾群众关系和谐,社会稳定,无残疾人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案件的发生、帮扶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解决残疾人就业保障等问题。

(五)筹建我的兄弟姐妹庇护所。残疾人就业也难,其中最难的就是智障和精神两种残疾人就业问题,用人单位不要,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压力。根据区委、区政府、市残联要求,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恢复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能力,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区残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泺源学校筹建有特色的残疾人庇护所,为残疾人提供托管、康复训练和就业服务,并安置智残男16—50岁,女16—45岁残疾人进行一般性生产劳动。同时安置有劳动能力能胜任人员负责智残人员照料管理。并按相关政策按公益岗位给予补贴。年底市中区残疾人庇护所各项工作全部落实到位并正常运营。

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情况

市中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工作按照市残联的要求向区政府分管领导作了汇报,区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并作了重要指示。区残联理事会作了认真研究,并制定了征收工作的实施方案作了大量的征缴前准备工作。

(一)成立领导小组。市中区成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领导小组,副区长荣光担任组长,政府办主任、财政局长区残联理事长为副组长,司法局、法制办主任、地税分局局长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成立,为下一步征收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会签文件。制定残保金征收及分配办法与财政会签了文件,并在条款中有所突破,如残保金完成征交,催交部分,返还办事处15%,用于办、镇残联工作业务经费同时还给予适当奖金和荣誉称号等。这样充分调动了各办、镇残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举办培训班。我区召集各办、镇残保金征收人员进行培训,把征收工作程序和政策规定进行了认真学习,并把残保金应交单位6000多个,按各办、镇所管理的辖区进行了划分打印。

(四)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与法院、司法局联系,并就残保金征交工作中遇到的钉子户使用法律程序方面的商讨,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做好了充分准备工作。

(五)制定责任书。制定残保金催交工作责任书由区残联与各办、镇残联负责人签置,使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在7月25日前缴款通知书送达完毕。征收和催缴工作即责、权、利明确,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六)送达缴款通知书。残保金缴款通知书的送达,区残联准备通过各办、镇残联送达各单位,每送达(较完善的手续)一件补助1元/份。对单位地址不明确通过邮局挂号送达。区残联召开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会议。部署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并对2006年残保金催交工作踊跃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七)做好催交工作。7、8、9月份征收期过后,市中区召开各办、镇分管残联工作领导及残联理事长开残保金征收催交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启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催缴工作。

(八)做好三个到位。(宣传、人员、服务)就业保障金征缴地税大厅开展是重要环节,征收期派3—4名工作人员在地税大厅咨询宣传工作,做好催交服务。

(九)加强配合。协调地税大厅人员及领导关系,组织地税大厅人员到蒙阴参观,开展有益活动,地税大厅安排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残保金征缴工作,促进征收工作。

(十)就业保障金完成情况。在8月征期中,就业保障金征收616户,征交金180万元其中大户23个。

三、抓好残疾人就业宣传月活动的三点意见

为了进一步抓好残疾人就业宣传月活动,深入宣传残疾人就业政策和残保金征收政策,使残疾人就业政策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推动全区残疾人就业工作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上新的台阶,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虽然,我区残疾人就业工作和残保金征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新形势下我区的残疾人就业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务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开展残疾人就业宣传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残疾人就业环境,增强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和残保金征收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突出重点,完善措施,用科学发展观宣传指导残疾人就业工作

在就业实践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不同的阶层、不同的领域对残疾人就业有不同的认识。然而,残疾人在就业市场受歧视的现象时有发生。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有很多残疾人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如果不解决残疾人就业工作,势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为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做好“三个条例”的宣传工作的同时,必须把残疾人就业工作作为重点,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多的精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结合残保金征收工作,切实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近年来,我们相继开展了“万人就业活动”和“创建残疾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虽然年年都超额完成了市残联下达的就业指标任务,但是并不乐观,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残疾人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价值的基础。要做好残疾人就业再就业工作,必须做好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和残疾人失业调查摸底工作,在动态中掌握残疾人就业状况。要坚决落实好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有条件有适合残疾人就业岗位的单位,一定要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切实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发展。要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加大征收工作力度,对既不安置残疾人,又拒绝交纳就业保障金的单位,要实施依法强制征缴。要积极开展适合残疾人公益岗位,在落实好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上下功夫,支持和引导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要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各办镇发挥社区资源优势,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至两门技术,学到谋生的本领,夯实就业的基础。

残疾人保障金征收标准篇3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7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浙政发〔20*〕29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温政发〔20*〕60号)精神,进一步改善我区残疾人生活状况,加快建立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残疾人事业发展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广大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构建满足残疾人基本需求、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维护残疾人基本权益、有效促进残疾人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和创业,努力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使广大残疾人在积极参与小康社会建设的同时,共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

(二)主要目标。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和基本康复为重点,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残疾人扶贫就业工程、残疾人助学培训工程、残疾人康复工程和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努力使广大残疾人残有所助、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享小康生活。到2012年,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有适应指征贫困残疾人的助明、助听、助行等康复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力争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基本纳入集中托养、日间照料或居家安养。

二、基本内容和经费保障

(一)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

1.加大对重度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力度。拥有瓯海区户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残疾等级为二级(含二级)以上、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镇或农村低保标准150%的重度残疾人为实施对象。从20*年起,对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城镇或农村低保标准的持证重度残疾人,单独施行最低生活保障,按照城镇或农村低保标准,全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家庭人均年收入在城镇或农村低保标准100-150%之间的持证重度残疾人,参照低保标准,全额发放重度残疾人补助金。这项工作,由民政部门会同残联共同组织实施,保障金在低保资金渠道列支,由民政部门统一发放。

2.对我区残疾人个体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给予适当补贴。从事个体生产、经营活动,本人已向社会保障部门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可向区残联申请补贴。

3.实施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民政、财政、房管、规划、建设和残联等部门要结合我区实际,把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纳入政府统一安排、统一改造。贫困残疾人家庭要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并优先安排实物配租。

(二)实施残疾人扶贫就业工程。

1.建立农村残疾人扶贫贷款贴息制度。积极推行残疾人小额贷款贴息工作,建立残疾人扶贫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并给予全额贷款贴息(包括省补部分)。规范我区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对残疾人种养业户等残疾人扶贫基地扶持力度,并加强管理、监督。

2.依法推进残疾人就业。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浙江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进一步做好我区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本区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包括市属驻瓯单位)均须按照本单位在职在岗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未达到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按实际少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人数,根椐统计部门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纳税单位保障金由地税部门负责征收;财政拨款的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单位由财政局统一划转保障金财政专户。区地税、财政、人事、社保、审计、残联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管理,依法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按照全覆盖足额征收的原则和确保用于残疾人事业的要求,切实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使用、管理和监督等工作。

(三)实施残疾人助学培训工程。

1.实施残疾人助学工程。建立健全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的助学机制。将中高等职业教育纳入补助范围,确保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辍学。

2.实施残疾人培训工程。人事、教育、司法、农办、残联等部门要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加强残疾人培训工作,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科学文化、法律知识、实用技术等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

对残疾人家庭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有适应指征并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实施助明、助听、助行康复工程。即为符合条件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经费由省财政补助。为符合条件的低视力残疾人验配助视器,听障残疾人配验助听器;为下肢缺失残疾人安装假肢。在浙政发〔20*〕29号、温政发〔20*〕60号文件规定的器具标准及经费补助的基础上,不足部分由区财政补助。申请、审核、报批等程序按有关规定办理。

(五)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

对生活不能自理、残疾等级为一级的残疾人逐步实施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集中托养的对象一般为日常饮食起居需要专人护理的重度残疾人,在自愿的前提下,由福利院、敬老院或专门的残疾人托养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机构实行托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新建专门的残疾人托养照料机构;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托养照料机构,并切实加强规范管理。日间照料的对象一般为夜间其家庭可以照料而日间需要他人照料的重度残疾人,由工疗站或其他社会福利机构照料其日间基本生活;居家安养的对象一般为家庭有照料条件、且适宜在家里安养的重度残疾人,由财政给予一定资金补助;照料护理残疾人居家安养的岗位,可作为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管理。

重度残疾人纳入集中托养的费用标准,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的家庭,由财政按标准全额补助(残疾人本人的低保金计入其内),其他家庭补助50%。纳入日间照料的,对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的家庭,由财政按标准全额补助,其他家庭补助50%。纳入居家安养的,对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的家庭,其护理费由财政按标准全额补助,其他家庭补助50%。在浙政发〔20*〕29号、温政发〔20*〕60号文件规定经费补助的基础上,不足部分由区财政补助。

费用补助标准:集中托养费补助为每人每年9000元;对纳入日间照料的重度残疾人,年人均补助经费为4500元;对纳入居家安养的残疾人,其补助标准年人均不超过3750元。上述费用补助标准,若有调整另行公布。

三、加强领导和组织实施

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是全面改善民生、建设惠及全区人民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残疾人工作的重点任务。这项工作事关广大残疾人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属各有关部门、各镇(街道)要把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其年度计划,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成立班子,切实加强领导,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各镇(街道)要成立领导机构,切实加强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残联、财政、民政、人事、社保、卫生、农办、统计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实施。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重大意义,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各镇(街道)要精心制定本地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实施方案,并逐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二)确保政策实施公开公正公平。各有关部门、各镇(街道)要认真对照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各项标准和条件,严格规范审核审批程序,切实加强动态管理。对申请相应救助保障的残疾人,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对因家庭收入提高或通过康复使残疾等级发生变化的保障对象,应及时退出相应的救助保障或调整救助保障标准。

(三)强化绩效评估和资金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特别是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要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要建立有效的评估考核机制,及时掌握各有关部门、各镇(街道)的工作进展情况,促进各项政策和措施的全面落实。

残疾人保障金征收标准篇4

山西省残疾人就业条例最新版第一条 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关于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同级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承办具体业务,劳动、人事、财政、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予以配合。

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履行以下职责:

(一)残疾人劳动就业状况调查;

(二)残疾人劳动能力评估和职业技能鉴定;

(三)残疾人就业咨询、就业登记、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培训;

(四)创办和管理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五)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具有本省城镇常住户口,符合法定就业年龄,有一定劳动能力,本人有就业要求,持有《残疾人证》的无业残疾人和一切用人单位。

第四条 本省行政辖区内的机关、团体、企业(含中央部属、外省市驻本省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各单位),均按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确定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按上述比例计算,应当安排残疾人就业不足一人的,应安排一人;安置一名盲人按安排两名残疾人计算。

企业、事业单位直接投资兴办的福利企业安置的残疾人,可计入本单位安置残疾人数。

伤残军人必须持有《残疾人证》方可计入所在单位残疾人数;离休、退休、停薪留职的残疾人和工伤后不符合国务院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标准》的工伤职工不计入本单位残疾人数。

城镇个体工商户应当承担扶残助残义务。

第五条 各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应遵循就地就近安置的原则,可以从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推荐的无业残疾人中招收(聘),也可以通过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自行向社会招收(聘),本单位职工的残疾人亲属,应优先招收(聘)。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应空出编制或从离休退休人员空出的编制中安置。

第六条 用人单位招收残疾人就业,应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并根据其残疾程度安排适宜的工种和岗位。

第七条 任何单位不得拒绝录用符合条件的大、中专院校、技校毕业的残疾学生。拒绝接收的,当事人可以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应当责令该单位接收。

第八条 残疾职工在转正定级、职称评定、晋职、晋级、劳动报酬、劳动保险、生活福利等方面应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待遇。

第九条 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根据各用人单位录用残疾人计划和劳动市场需求,组织残疾人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必须依法对残疾职工进行职业培训或岗前培训。

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应当为残疾人提供各种职业培训。

第十条 各单位必须在每年12月31日前,向同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报送本单位当年在职职工人数统计表、职工年平均工资、残疾职工花名册和录用残疾人计划表。

统计报表由省残疾人联合会会同省统计局统一印制。

第十一条 安排残疾人达不到本规定第四条规定的人数的单位,按照本年度差额人数和所在县(市、区)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计算,向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并应制定下年度录用残疾人计划;按职工比例计算安排不到一人的单位可免于接收残疾人,但应按规定比例差额计算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十二条 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对所属同级各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核查,向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发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款通知书》。各单位接通知书后30日内通过银行将应缴款额转入指定财政专户。无正当理由逾期未缴纳的,由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委托银行收取,并从逾期之日加收应缴金额5的滞纳金。滞纳金计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十三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项用于下列开支:

(一)残疾人职业培训费用;

(二)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或个体经营;

(三)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补贴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经费开支和直接用于残疾人就业的其他开支;

(四)奖励超比例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和为安排残疾人就业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

第十四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行分级征收、使用和管理。

(一)中央、省属单位、外省市驻晋单位以及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企业,由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征收,集中管理,统筹使用;

(二)地、市所属单位和企业,由各地、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征收;

(三)县(市、区)所属单位、企业(含个体)及乡镇集体经济组织,由各县(市、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征收;

省、地(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可以分别委托下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一)、(二)项规定的各单位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被委托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按总额的40%上缴委托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

(四)地、市收取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上缴省10%;县(市、区)收取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上缴省、地(市)各5%。应上缴的部分,由各级财政按规定足额上解。

第十五条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从单位预算包干结余或预算外资金中列支,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从管理费中列支。以上经费不足支付的,可以从单位预算经费中列支。

第十六条 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困难的单位,应向同级残疾人联合会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可以适当缓缴或减缴。

第十七条 对既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又拒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机关、团体、事业企业单位,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补缴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仍不执行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 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必须使用省财政部门印制的《山西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用票据》,加盖同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印章。

第十九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收入按月足额上缴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审批拨款。上缴部分由被委托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直接划转委托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财政专户储存;存款利息计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年终结余结转下年使用。

第二十条 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必须按计划使用和管理财政划拨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配备专职财务人员,按受财政、审计、劳动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任何部门不得平调、挤占或挪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不按计划使用,损失浪费、贪污、挪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有关部门予以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具体管理、使用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残疾人联合会制定。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之日起施行。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具体内容未安排残疾人就业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单位,每少安排1名残疾人,应按市统计局公布的上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0%缴纳残保金。安排比例不足1人的,按实际差额比例计算。安排1名盲人就业,按安排2名残疾人就业计算。缴纳残保金金额=(上年单位在职职工总数(平均人数)1.7%-在职残疾人职工数)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60%。

20xx年缴纳20xx年度的残保金,征缴标准为少安排1名残疾人,缴纳残保金19684元(即20xx年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32808元的60%)。

成立时间不满1年的单位未安排残疾人就业,也应缴纳残保金。缴款时间按单位成立后的足月计算,不满1个月的不计算。

安排残疾人就业不满1年的,按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时间计算;不满1个月的,按1个月计算。

残疾人保障金征收标准篇5

它各类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均要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对达不到比例的单位和部门,由地税部门统一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监督各用人单位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对不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又不缴纳就业保障金的单位采取行政制约措施。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应当依法与残疾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按残疾特征合理安排工种,实行同工同酬,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各用人单位对合同到期的残疾职工,应优先续签合同。

对新开办具有一定规模的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5人以上的)及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本人为残疾人的自主创业实体(福利企业除外),依法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残疾人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的,按照安排的残疾人人数每人给予2000元以下一次性就业补助。(补助金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

第二条稳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渠道,认真落实国家对福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民政部门作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福利企业的管理和指导,会同区残联定期对福利企业进行检查;税务部门要按国家对福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给予应的税收优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残联要积极配合,共同维护福利企业就业的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对持有《残疾人证》的有劳动能力的弱智残疾人,福利企业应予以接纳,安排其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任何所有制企业安排残疾人达到规定比例并承担社会福利企业应的社会义务,参照国有、集体企业享受有关税收政策。社会力量开办盲人按摩机构,集中安排盲人就业达到规定比例的,按福利企业有关规定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在加强残疾人分散安排、集中安置就业的同时,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对辖区内至今尚未实现一人稳定就业的残疾人家庭,要加强指导和服务,逐户落实措施,要多形式开发适应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要带头安置残疾人,优先安排适应岗位要求的残疾人,确保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每个城乡残疾家庭至少有一个劳动力固定就业”的目标。

第三条鼓励、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

(一)工商部门对残疾人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免交开业登记费、变更登记费、执照费及工本费。各集贸市场要优先安排残疾人个体经营户进场经营,市场管理部门应免收其摊位卫生费。

(二)税务部门对残疾人员本人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对个人从事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务的免征增值税;对从事个体生产经营的,按政策规定给予减征或免征个人所得税。

残疾人个体创业符合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条件的,可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类优惠政策。

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月销售额不满5000元的,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

残疾程度为中度以上的(一、二、三级肢残,一、二级盲残,一级低视力,一、二、三级智残,一、二、三级精神残疾的残疾人;1--6级<含>以上的转业、复员、退伍的伤残军人),年交纳个人所得税不超过2000元的,减征比例为100%,2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减征比例为50%。

残疾程度为轻度的残疾人、7--10级以下的转业、复员、退伍的伤残军人,减征幅度按上述人员的50%计算。

(三)城管部门应在条件许可的临时占道和户外广告(店招店牌)等行政许可方面为残疾人个体从业提供方便。

(四)对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人获区级表彰的奖励5000元,获市级表彰的奖励10000元,获省级表彰的奖励30000元,获部级表彰的奖励50000元。

区残联对年1月1日以后己领取《营业执照》,正常经营三个月以上的自主创业的残疾人,按《营业执照》中注册资金的20%确定补贴金额,一次性给予最低3000元,最高5000元的补贴。对年1月1日后从事种养殖业六个月以上的残疾人,为积极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经本人申请、所在村、镇审核,报区残联同意,视规模大小可以给予最低2000元,最高5000元一次性就业创业补助,每户限补助一次。(残疾人在五年之内,不得重复享受)

对免费为残疾人创业初期提供孵化平台,帮助残疾人实现成功就业的服务机构或用人单位,视扶持自主创业人员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奖励金、补助金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

第四条鼓励扶持残疾人集中就业的企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采购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的产品和服务,对从事农业生产的残疾人,有关部门优先安排残疾人贫困户致富项目,并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

对需向银行贷款用于创业就业的残疾人经本人申请,所在镇、街道审核,报经区残联同意可给予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30000元,年限不超过3年的贷款贴息。

对区残联认定的具有一定规模、安排一定数量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的扶贫基地,只要依法与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一年以上,并按期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按安置残疾人人数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助,达到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标准的,由区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每年给予不超过10000元的扶贫补助。

第五条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各项服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全社会就业工作安排计划,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其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各级残联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每年与劳动部门举办残疾人就业供需见面会1-2次,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平台。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要为残疾人培训提供方便,并在培训费用上给予适当减免。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并进行各类岗位技能培训的,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劳动、残联部门认可的培训证书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人最高300元,二年内限补助一项培训费用,劳动部门己给予培训补助的项目不得再次补助。

第六条提供就业援助和促进残疾人增加收入。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增强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能力,对难以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提供就业援助。对农村残疾人家庭要切实将国家关于扶贫开发政策措施和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制定和完善针对残疾人特点的扶贫政策措施,实现农村残疾人转移就业,促进残疾人增加收入。

人事部门要积极主动向用人单位优先推荐残疾人,免收残疾人人事档案、人事关系委托保管费和人才市场门票费。

第七条建立残疾人教育救助机制。教育部门要将可接受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全部纳入授教范围。完善残疾学生的助学政策,保障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学校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残疾学生就学;对寄宿的残疾人学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

对残疾人夫妻(一方或双方为残疾人),一方户口在本区,其子女户口在外地的,允许其子女在本区借读,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免借读费。

经区、镇残联同意,对参加社会上职业培训、行业培训、特殊技能培训及种养业、家庭副业实用技术培训的残疾人的培训费用给予补助,培训费1000元以内的给予全额补助,超过1000元以上部分按50%补助,最高限额补助为2000元,三年内限补助一次培训费。

第八条资助和奖励残疾学生读书成才。残疾学生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含低保边缘残疾人家庭)区残联给予资助,标准为:接受全日制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技工学校)每人每学期补助600元;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每人每学期补助1000元。所需经费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

区残联要摸清本地失学残疾儿童少年底数,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实施的“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春雨行动”,要将救助失学残疾儿童少年纳入其中。

第九条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一)民政部门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及其家庭,应及时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残疾人本人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20%执行。其中无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的残疾人按标准的120%全额救助,其他残疾人实行差额救助。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赡)养人、无生活来源的“三无”残疾人按标准的140%全额救助,并优先安排进敬老院或福利院供养。对未满男60周岁,女55周岁的单身重度残疾人,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所在地庇护安养,所需费用由区、镇两级负担。保证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能够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有关生活救助待遇。着力解决好重度、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做好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救助。

(二)低保残疾人家庭和低保边缘残疾人家庭凭区民政局发放的《低保证》和《低保边缘证》每户每月水费补贴5吨,电费补贴10度;管道煤气费每次抄表数减收10立方米;免收有线电视初装费和减半缴纳有线电视收视费。

(三)切实改善残疾人家庭的居住条件。各地对建设的经济适用房、中低价位商品房,符合购买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可优先购买。对残疾人住房拆迁安置时,有关部门在现有安置房源基础上应当优先考虑残疾人安置,对下肢残疾人和盲人优先安排在底层,有条件的可根据需要修建无障碍通道。在拆迁时补偿金不够购买一套住房的困难残疾人家庭,由当地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给予特殊补贴,确保拆迁残疾人有一套房子居住。

对农村有建房能力并符合建房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建房,有关部门优先安排宅基地,优先安置过渡房、优先帮助建好新居房。

残疾人租住的房屋,房产单位应优先维修。

(四)对日常生活起居不能自理需要专人护理的贫困残疾人每人每月给予100元生活补助。对具有本区户籍无固定收入的重度残疾人员(丧失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男18-60岁、女18-55岁),凭《重残人员生活救助证》,按城乡低保标准100%发放生活救助金。

(五)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险政策。加强对按比例就业职工按规定参加各类社会保险的监督检查,制定落实城乡残疾人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优惠政策措施,确保每一个残疾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目标。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其个人自负部分由区、镇两级财政承担,当残疾人参加的农村养老保险转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时,其个人自负50%,剩余的50%由区、镇(街道)两级财政各半承担,纳入低保的残疾人和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应优先办理参加社会保险,其个人缴纳的保险金由区、镇(街道)两级财政各半承担。按国家规定确保残疾职工享受本单位其他职工同等待遇,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

(六)区残联会同有关部门免费为贫困肢体残疾人安装普及型假肢;其他肢体残疾人安装假肢予以40%的补助;免费为低保家庭中的聋儿配戴普及型助听器;白内障患者按《市区视觉光明行动实施意见》(政办[]72号)文件精神,实行复明手术;免费向盲人赠送盲杖;免费向需要借助盲人导向设施的盲人赠送“盲人语音导向无线电接收器”;免费向下肢重度残疾人一次性赠送一辆手推型轮椅。

第十条建立残疾人医疗保障网络。

(一)在企事业单位从业的残疾人,其单位应按有关规定为残疾人办理医疗保险。

(二)农村残疾人全部纳入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保险范围,残疾人个人缴纳保费部分由区、镇二级财政按比例承担。属于农村低保户的残疾人享受待遇按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残疾人在医疗机构就医,实行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配药和住院,对持有患先天性脑瘫、小儿麻痹后遗症和持有残疾人证的白内障患者到医院进行康复医疗的,免收住院普通床位费。

0—6岁残疾儿童在区残联指定的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低保或低保边缘家庭康复费用由政府按有关规定全额支付,非低保的康复费用区补助50%,其他残疾人康复费用区补助20%,实行先支后报。

(四)对贫困残疾人患大病享受应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后个人负担费用仍过重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视情况可给予每人年救助额不超过2000元的生活困难救助。

(五)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与残疾预防。卫生部门将社区残疾人康复纳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范围,建立残疾人医疗健康档案,各级残联配合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为社区中心提供康复器材,完善康复设施,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指导。各镇(街道)要建立重度残疾人庇护安养所(站),配合区儿童残疾庇护中心和区精神残疾人庇护中心做好残疾人庇护安养服务。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

计生、宣传、安全、公安、卫生、民政、残联等有关部门做好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减少残疾儿童出生率,强化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交通安全等措施,有效控制和减少生产、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十一条全面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建立以政府拨款为主,社会、单位和个人多渠道筹资的精防康复经费投入机制,全区按辖区户籍人口每年每人不低于0.7元投入经费,镇(街道)也要安排一定的精神病防治经费。对非住院低保家庭(含低保边缘家庭)中的精神病人,提供免费服药。对入住区康复中心的低保(低保边缘)困难家庭的精神病患者只收取生活伙食费,其它医药费用按关规定结保。

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适当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重点做好残疾老人和残疾儿童的福利服务。民政福利公益金按有关规定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残疾人的社会福利和医疗康复事业。

第十二条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金援助计划。对本区户籍严重残疾的未婚独生子女,其父母不再生育或未收养子女且为低保家庭的;独生子女父母一方严重伤残,其子女未满18周岁且为低保家庭的,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金援助计划范围。

第十三条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村残疾人合法权益,优先优惠对农村残疾人进行征地补偿。在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基本生活保障、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子女受教育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优惠。

第十四条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做好残疾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工作。由区残疾人维权站、镇、街道残疾人维权岗、村、社区残疾人维权点,对残疾人实行法律援助。法院根据残疾人申请,酌情减免其诉讼费用;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对残疾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公证处对符合受理条件且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实行上门公证,并酌情减、免收费。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老龄协会等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支持残疾人工作,维护残疾职工、残疾青年、残疾妇女、残疾儿童和残疾老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关心残疾人的业余爱好和业余生活,繁荣残疾人文化体育。

(一)区内对社会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美术馆、展览馆、寺院、道观等,凭《残疾人证》免费参观。

(二)区内各公园、名胜景点对残疾人免费游览。

(三)区残疾人活动中心向全区残疾人免费开放。实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残疾人优惠开放。

(四)对残疾人开展组织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以此丰富残疾人的精神生活,激发残疾人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能。

(五)残疾人团体购票看电影,票价优惠,并允许携带代步工具进入电影院。

第十六条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给予方便和照顾,其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准予免费携带。残疾人可优先购买火车、汽车和轮船票,并优先进站。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可免费停放公用停车场。

第十七条民政部门对符合结婚条件的残疾人,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免收婚姻登记费。

第十八条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对新建的城区、镇区主干道、大中型公众建筑物、住宅楼、住宅小区、商场、宾馆、金融单位、菜场、公园、公厕等,要推行无障碍设施建设;对已建造的缺乏无障碍设施要逐步加快无障碍改造,加快推进与残疾人日常生活密切关的住宅、社区、学校、福利机构、公共服务场所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必要时要对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供资助。新建星级宾馆应配套设置(一定比例的)可供残疾人使用的客房和卫生间等。建设、城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残疾人保障金征收标准篇6

一、审核范围

全县所有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已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

二、审核内容与标准

1、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7%,否则应当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2、凡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必须向县残联进行登记,不登记单位确认为无残疾人就业,应向地税、财政部门缴纳保障金。

3、凡是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检查证件是否符合标准、是否有县残联出据的残疾人就业认定书、是否为残疾人缴纳四险、是否真正开工资、有无挂名不开支现象,对于已康复的残疾人收回残疾人证,不认定为残疾人。

4、福利企业使用残疾人的安置比例应达到在职职工总数比例的25%以上,并且实际安置残疾人数多于10人(含10人)。

5、安置的残疾职工应是持有县残联重新审核评定具有防伪标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8级)的盲、聋、肢体和智力残疾人员。

6、企业依法与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是否签订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并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在本单位实际上岗工作,且不存在重复就业情况。

7、企业是否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按月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

8、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是否支付不低于县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工资卡发放在残疾人手中,自己到指定银行结算,否则不认定为给残疾人工资,属于挂名开工资,这样的福利企业不算安置残疾人就业。工商、税务部门不能给福利企业年检,并取消资格。地税部门依法征收就业保障金。

9、县国税局、地税局对福利企业进行年检时,必须有县残联出据的残疾人就业认定书,方可通过年检。

残疾人保障金征收标准篇7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热情关心和积极参与下,我市残疾人

在劳动就业、生活保障、康复医疗、教育培训、权益维护、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状况明显改善,残疾人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是,残疾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其生活水平同健全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为帮助残疾人跟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切实解决残疾人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76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帮扶工作干意见》(苏政办发〔*〕4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残疾人帮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1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镇残疾人家庭,要全部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残疾人本人的低保补助标准在当地低保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提高20%。农村在逐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应优先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特困户纳入低保范围。目前没有安排工作的农村被征地残疾人,应直接列为低保对象。按国家规定确保残疾职工享受本单位其他职工同等待遇,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应享受一定的优惠照顾。

2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由国家和集体供养,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实行五保供养或入敬老院,城镇的由政府部门定期救济或入福利院。逐步建立中度、重度智力和精神病残疾人集中劳动、生活的庇护工厂,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改善残疾人的住房条件。各地实施的草危房改造和安居工程,对残疾人家庭应优先安排

。对居住草危房且无劳动能力、无资金来源的残疾人特困户,其住房由政府包建。各地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要优先安排住房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对残疾人住房拆迁安置住所时,要考虑他们的出行和生活方便,下肢残疾人和盲人优先安排底层,并根据需要修建无障碍通道。

4做好残疾人的扶贫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各单位共同参与的原则,将残疾人扶贫

工作纳入政府扶贫工作总体规划,增加资金投入,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倾斜,最大限度地帮助贫困人数最多、贫困程度最大、最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脱贫致富。在全市农村开展以县、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致富户与贫困残疾人家庭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农村经济能人、生产能手、科技带头人与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活动,扶持贫困残疾人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小型加工业和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普遍建立贫困残疾人帮扶档案,落实帮扶措施,对农村特困残疾人家庭实行救助。

二、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

5认真落实国家对福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和落实对福利企业的扶持、保护政策,

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兴办社会福利企业、工疗机构、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等福利性企业和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发〔*〕7号)关于“安置残疾人达到规定比例的民营企业享受福利企业有关税收政策”和市委、市政府〔*〕25号文件有关规定,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更多地接收残疾人就业,稳定、扩大残疾人集中就业。各级民政、税务、残联、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要积极配合,加强对福利企业的管理和指导,加强对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比例的监督,共同维护好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安排持有《残疾人证》的弱智残疾人工作,纳入残疾人就业的计算比例范围。安排一名盲人就业,按安排两名残疾人就业计算比例。按摩机构集中安排盲人就业达到规定比例的,享受福利企业减免税待遇。

6建立鼓励残疾人个体创业的机制。残疾人个体创业符合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

优惠政策条件的,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各级政府为实现再就业目标购买的就业岗位,应优先提供给适合岗位要求的下岗残疾职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切实将贫困残疾人纳入服务范围,积极组织有劳动能力和一技之长的残疾人到苏南等发达地区就业。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拓展服务项目,为有求职愿望的残疾人免费办理求职登记和职业指导,接受劳动保障部门的委托,认真做好残疾人失业登记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将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全社会就业工作安排,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工商部门对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执照的残疾人,要简化办理手续,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行业除外),自批准其经营之日起3年内,免收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补换营业执照副本)、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和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应在场地、摊点、摊位安排等方面,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方便。残疾人个体从事劳务、服务性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从事个体经营,营业额较小的,给予减免税照顾。

7全面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

各类经济组织,都要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对安置残疾人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和部门,按照市政府第96号令的规定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监督各用人单位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对不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单位采取行政约束措施。

8正常经营的企业,应对残疾职工妥善安置,不得推向社会;对于残疾人双职工家庭,必

须保证一人在岗就业;企事业单位因实行改组、改制或关、停、并、转的,应保证残疾职工的基本生活或及时将其纳入城市低保;在岗的残疾职工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对残疾职工终止或解除合同、辞退、除名、开除的,要严格按照《劳动法》、《残疾人保障法》及相关的政策规定,事先征求本单位工会和属地残疾人组织的意见。

9加强对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增加

就业机会。有关部门要将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纳入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之中,对有劳动能力且要求培训的农村被征地残疾人,要优先优惠提供培训机会。各级残联、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要将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列入计划。残疾人参加培训,取得县以上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给予减免培训费的照顾,各级残联应优先推荐就业。

三、落实扶残助学政策,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10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可接受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全部纳入教育体系,免除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残疾儿童少年书本、杂费,减免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书本、杂费,对寄宿的残疾儿童少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对普通学校主要承担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任务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岗位补助。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留率要达到当地义务教育水平。

11大力发展残疾人中、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高年级段,要进行劳动预备培训,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教育,提高残疾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各类中等和高等院校不得以残疾为由拒绝录取残疾人。

12建立健全残疾人教育救助机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扶残助学活动。各级残联要摸清失学残疾儿童少年底数,共青团、妇联、残联组织实施的“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和“春雨行动”要将救助失学残疾儿童纳入其中。对考上中等以上学校的贫困残疾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大、中、小学生完成学业。

四、加强残疾人的康复和医疗救助工作,使贫困残疾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康复服务

13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城乡医疗保障范围。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城镇贫困残疾职工和农村

贫困残疾人加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对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实施医疗救助,特别对基本生活十分困难的重度残疾人给予特殊照顾,适当提高救助标准。残疾人到医院(卫生院)就医的,凭《残疾人证》给予优先、优惠照顾。

14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围绕全市在2012年前全面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残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意见的通知》(徐政办发〔*〕82号)精神,逐步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康复工作机制和社会化的康复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医疗服务。卫生部门要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康复培训。对贫困残疾人安装普及型假肢,要减免相关费用。对贫困家庭中的聋儿免费配戴助听器,并提供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普及残疾人康复知识,加强残疾预防,减少残疾发生。

15建立多元化的残疾人康复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要按辖区人口和规定标准,确定专项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各地要落实专项康复项目的配套经费。各级要从福利公益金中按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残疾人康复事业。大力开展社会捐赠活动,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慈善机构对残疾人康复工作应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

五、进一步优化帮扶残疾人的社会环境

16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宣传。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状况,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和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事迹。围绕“全国助残日”主题,精心组织“助残日”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帮助残疾人的社会环境。

17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部门要加强对残疾人文化艺术工作的指导,扶持、培养残疾人文化艺术人才,鼓励残疾人创作优秀艺术作品,积极参加省和国家的各类文艺汇演。体育部门应配合残联,加大对年轻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形成稳定的残疾人运动员和教练员队伍。对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残疾人运动员和教练员,要给予相应的奖励。有条件的地方要创建残疾人文化体育基地,定期举办残疾人运动会和文艺演出,并推动文艺体育活动在特殊教育学校广泛开展。

18加大落实优惠政策的力度。取消农业税后,各地要继续落实“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其他优惠政策和措施,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小额扶贫信用贷款,应优先扶持农村残疾人。残疾人的应税所得,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我省个人所得税减征有关规定的复函》(苏政办函〔*〕93号)规定,减征个人所得税。企业对残疾人事业捐赠资金,可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在税前列支,计入成本。

19残疾人代步的专用车免收停车费,城镇公共厕所对残疾人免费开放。各类公园、园林景点、博物馆、文化、体育场所应当对残疾人免费或减半收费开放。盲人乘坐市内公交车予以免费。电信、邮电、交通、医疗等行业的公共场所,应设立服务窗口和醒目标志,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和优惠服务。残疾人外出,公民和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帮助。

20大力推行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各地要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有计划地对公共场所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开展创建无障碍社区和无障碍单位活动,大力发展无障碍公共交通,铺设盲道、坡道,安置交通道口语音提示器、残疾人专用电话亭、服务柜台等设施。积极推行信息无障碍建设,电视节目逐步做到配有字幕或手语翻译。发展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积极开发研制残疾人专用学习、生活、工作用品、用具。

21认真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各级社区建设领导和指导机构应吸收同级残联负责人参加,在社区布局、功能定位、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残疾人的需求。社区组织要为残疾人的就业、培训、康复、维权提供方便、快捷服务。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在社区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组织社区残疾人参加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优先安排盲人按摩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按摩服务。

22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努力消除贫困残疾人在获得法律服务和援助方面的各种障碍。各级司法和法律援助机构要积极采取措施,方便残疾人求助,依法向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公证处、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法律服务部门,依规定为残疾人提供减免费的法律服务。继续开展创建残疾人维权岗活动,加强对残疾人的法律宣传教育,帮助残疾人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对严重侵犯残疾人权益的事件,要依法处理。各级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都要重视、支持残疾人维权工作,要认真接待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倾听残疾人的意见,努力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

六、加强对残疾人帮扶工作的领导

23充分发挥政府在扶助残疾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把帮扶残疾人工作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和工作全局,加强综合协调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残疾人帮扶工作纳入工作职责,制定帮扶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并将帮扶工作自觉地融入到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考核之中,做好督促、检查和落实。

残疾人保障金征收标准篇8

一、我县残疾人救助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有各类残疾人2.53万,约占总人口的6.33%,他们绝大多数都生活在农村且家境相对贫困。是全社会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也是最需要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特别关心和特别扶助的队伍。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残联及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有了较快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高度重视残疾人救助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残联与民政、人保、卫生、教育、财政、扶贫、司法等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各部门单位能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共同合作,切实履行各自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各乡镇都建立了残联组织,配备了残联专职干部。残联组织建设和救助体系建设及其有关工作已初具规模,努力使广大残疾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残疾人得到了应有保障和有效服务。

(二)积极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推进扶贫解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规政策,制定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计划,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与集中就业。对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同时,每年举办几期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提高残疾人就业水平,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努力促成残疾人再就业。

(三)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社会救助项目投入。以2014年全年为例,我县为60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累计资金30余万元;为415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救助,累计资金近30万元;免费为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368件,累计资金10万余元;为8000余名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服务资料档案;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户,累计改造资金6万元;为80名残疾人发放了残疾人机动车燃油补贴,累计发放资金2.08万元;举办了一期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共培训城乡残疾人104人;购买了残疾人公益岗位28个,选聘了224名农家书屋残疾人管理员,聘请了256位残疾人为村残协委员;安置居家托养200户,合计资金9.1万元;完成残联系统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15户,累计发放改造资金11.25万元;完成住建系统残疾人危房改造25户,累计发放补助资金超过40万元;为全县826位低保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60元护理补贴;为残疾人创业典型提供了100万元的康复扶贫贴息贷款。

(四)丰富了残疾人宣传文体活动。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对社会各界关爱扶助残疾人等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利用有关残疾人节日开展残疾人康复知识宣传活动,发放残疾人预防和康复资料。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有关残疾人群众性文体活动,培育和激励残疾人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助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通过在井冈山报、省残联月刊上发表宣传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新闻报道,发放宣传材料,通过培训体育指导员等方式加大残疾人工作宣传力度。

二、目前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残疾人救助范围不宽。残疾人康复和其他疾病治疗的费用本应该是由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解决,但由于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相对缓慢和在城乡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政府、社会和家庭三者承担的能力有限,很多残疾人得不到相应的治疗和康复,尤其是0到6岁的残疾儿童的抢救性康复工作得不到大力发展。目前对残疾人采取的救助措施基本上都是以低保划线,只对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家庭给予救助,使得一些家庭收入稍高于低保标准,或处在低保标准边缘的残疾人很少获得有效的救助,比如残疾人护理补贴的发放,除了要求是重度残疾人外,还必须是低保户。另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条件是按家庭人均收入计算的,绝大部分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由于没有收入,又不可能单独立户,而无法获得救助。此外,我县现在残疾人登记持证率只有31.8%左右,加上宣传力度还不是很够,使部分应该获得救助的残疾人游离于救助范围之外,难以完全实现应助尽助的要求。

(二)残疾人救助标准偏低。残疾人中,绝大多数的生活状况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很大一部分残疾人生活仍处于贫困线上,目前,财政缺乏相应项目配套资金支出。近年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工作也存在较大阻力,以往是由财政代扣,现在改为由单位自行申报,去年仅教育系统的残保金就欠缴20余万元,经费相对不足,影响了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救助工作的开展。现行的低保标准,是根据日常生活基本开支设定的,只能解决最基本生活问题。随着物价的上涨,以及残疾人的一些特殊的开支,如精神病人长年服药、拥有代步车的残疾人耗油费用等等,这些开支仅靠低保是远远不够的。再如对残疾人患重大疾病的救助标准,与目前昂贵的医疗费用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难以为济,有的残疾人只好“小病扛,大病拖”,有的患病后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危及生命,家庭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

(三)残疾人救助机构不健全。承担贫困残疾人救助工作的主要是残联系统。目前,最突出的矛盾是乡镇残联的机构配置与日益增多的残联工作业务不甚相称。随着残疾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基层残联机构显得越来越重要,任务也越来越多。现在我县的乡镇残联虽已配备了残联理事长和残联专干,但是乡镇理事长仍是民政所长兼任的,只是挂了个头衔,乡镇残联专职委员是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为500元,他们对政策的把握和业务知识相对缺乏,不能很好的适应残联工作特别是救助残疾人的实际需要。另外我县缺乏相应的残疾人专业医疗和相关的康复机构,县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项目建设仍没有得到政府应有的重视。

三、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的几点建议

残疾人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仍需做好和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保障服务长效机制。强化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改善基层残联干部和专业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做到人员、经费、场地、职责四落实。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建立XX县特殊教育学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再就业能力。积极培育和发展助残志愿者队伍,拓展救助服务途径,建立工作激励机制,推进残疾人服务再上新水平。

(二)扩大残疾人救助范围。一要建立残疾人社会救助事业投入的增长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情况,以财政预算的形式,保证残疾人救助资金投入的可持续性,切实提高救助范围和水平。尽快落实行政事业单位依法缴纳残疾人保障金的规定,加强和规范残疾人保障金征收管理,实现应收尽收。二要逐步将目前收入稍高于低保标准、处于低保标准边缘、生活存在严重困难的残疾人纳入低保,并给予专项救助。在最低生活保障中,应对无劳动能力、需要他人照顾的智力、精神和残疾等级二级以上的重度残疾人实行单独核算,给予全额低保。三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慈善机构,设立专项救助基金,促进残疾人救助事业的发展。

残疾人保障金征收标准篇9

第一条为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解决残疾人特殊的生活困难和需求,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江苏省实施残疾人保障的办法》,结合全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使用对象是具有本镇常住户口、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

第三条建立镇残疾人社会保障基金帐户,同时制定镇残疾人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规定。每年的残疾人社会保障资金额,原则上根据全镇人口总数并按人均5元的标准筹集。资金筹集的来源为镇财政补贴、市医疗救助基金、福利企业减免税资金、民政救济款、就业保障金、社会捐助等。

第四条本办法所需经费,一律从镇残疾人社会保障基金帐户中列支。

第二章生活保障

第五条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由本人申请,所在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同意,经村委会审核,报镇政府批准,优先列入五保,实行集中或分散供养。并按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第六条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残疾人家庭,由民政部门实施低保,且对其家庭中的残疾人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增10%。

对依靠父母抚养的重度成年残疾人(父母系多子女的),因父母年老体弱抚养困难可单独列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没有安排工作的农村被征地残疾人,直接列为城镇低保对象。

残疾人按本办法所得的各项救济金不计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

第七条年满70周岁以上的残疾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可每月享受10元的生活补助费(已享受第五条、第六条待遇的残疾人除外)。

第八条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困难残疾人实行每月20元的定期补助(已享受第六条待遇的残疾人除外);(2)无父母抚养或子女供养的困难残疾人;

(3)患有重病、大病需长期服药的残疾人;

(4)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以及中度、重度智力残的困难残疾人;

(5)残疾家庭中仍需赡养父母且家庭困难的残疾人(本人无其他兄、弟、姐、妹);

(6)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自理能力、无生活来源、需要专门人员护理的困难残疾人。

第九条对遇特殊情况发生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实行临时补助和求助。

第十条对残疾人免除“一事一议”和“义务工”负担。

第三章环境改造

第十一条有残疾人的家庭,减半收取有线电视初装费;低保对象残疾人家庭,除减半收取初装费外并减半收取月度收视费。

第十二条在实施危草房改造中,除按规定标准补助资金外,镇土管、村建部门为贫困残疾人家庭减免*规费的50%;低保残疾人家庭减免*规费的80%。

第十三条在改水中,对符合第二章第六条、第八条对象的残疾人家庭免收60%初装费。

第十四条对列入拆迁计划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补助标准比正常标准提高10%—15%。

第四章康复服务

第十五条残疾人在本镇卫生院就医时,凭《残疾证》免收挂号费,按规定标准减收30%的治疗费、大型设备检查费;减半收取住院费、床位费。

第十六条安装假肢、矫形器、实施康复手术等,无法支付费用的残疾人可适当给予临时补助。

第十七条低保对象家庭残疾人突发重病住院,重度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治疗等,可实施临时困难救助。

第五章就业扶持

第十八条多种形式安排残疾人就业,确保90%以上有劳动能力、符合就业年龄的残疾人就业或稳定从业。

第十九条企业招工时,应按不低于招工总人数的1.5%的比例招收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厂。

第二十条采取举办培训班、购买培训成果、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对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在培训期间适当给予生活补贴,免收部分或全部培训费。

第二十一条积极扶持、鼓励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谋职业,优先为残疾人办理营业执照,减免征收工商注册登记费、工商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和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

第六章教育保障

第二十二条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杂费由学校全额减免。

第二十三条低保残疾人家庭的子女和低保对象的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杂费、住宿费由学校全免。上述对象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含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就学的学费,在上级规定公费生标准基础上减免50%或酌情予以全免。第七章社会保险

第二十五条凡参加大病医疗救助的低保对象残疾人以及符合第二章第八条1—6条款的残疾对象,其个人缴纳的部分全部由镇统筹解决。

第二十六条凡在企事业单位(含私营企业)和福利企业的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依法为其办理社会养老保险。从事个体劳动的残疾人尚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也应主动积极按规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第八章社会救助

第二十七条采取“党员干部包扶”、“部门(单位)扶贫”、“志愿者助残”等措施,开展社会互助活动,帮助改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的生活状况,确保为特困残疾人服务,缓解重残人员和老年人抚养重残子女所带来的家庭困难。

充分利用春节、“全国助残日”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活动。

第二十八条对所有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提供法律援助:

(一)凡是涉及残疾人申请追索赡养费、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及抚恤金等法律服务的,镇司法部门应优先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二)对经济上确有困难的残疾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免费一般的法律文本,酌情减免其费。

第九章补助金发放的程序

第二十九条符合本办法第

二章第七条、第八条的残疾人,在申请补助金时应由本人或亲属凭本人常住户口簿和残疾人证,向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残疾人救助申请表,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第三十条村(居)委会对申请人提供的申请和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报镇残联、民政部门审批。

第三十一条对批准给予定期困难补助的残疾人,镇残联、民政部门及时发放补助金额领取证(卡),收益对象凭发放的“补助金额领取证(卡)”到民政部门领取补助金。符合第二章第七条、第八条定期补助的对象和已纳入低保范围特残困难户的补助金按季发放;监时性特殊困难补助金的发放(含大、中专在校残疾学生补助金)待履行相关手续批准后发放。

第三十二条残疾人定期补助金和临时特殊困难补助金的领取,必须由申请人本人领取。遇特殊情况申请人本人不能到场领取补助金的,应由民政部门将补助金送至申请人,并履行受理手续;如申请人委托他人代领的,需附代领人*复印件,并说明情况。

第十章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三条镇残联、民政部门应会同村(居)委会对贫困残疾人定期补助金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分别对不同对象进行走访、核查,并根据收入和康复的变化,及时停发、减发补助金。

第三十四条贫困残疾人定期救助金的发放情况实行公示制,领取补助金人员名单、发生的具体困难、救济补助金额在各村(居)委会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十五条每年年底,镇政府组织监察、审计部门对残疾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以及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六条镇政府对工作认真负责,热心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服务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对工作不称职的可以辞退;对工作失误,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挪用残疾人社会保障资金的应当予以严肃查处,并报有关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一章附则

残疾人保障金征收标准篇10

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对残疾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给予帮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鄞州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给残疾人事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鄞州3.5万名残疾人正与全区人民一道,向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稳步迈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美好宿愿正在逐步得到实现。

鄞州区副区长沈权

鄞州概况

鄞州位于浙江东部沿海,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南翼,东南西三面紧依宁波老市区,版图轮廓呈蝴蝶形状。区域面积约1380平方公里。全区有20个镇(乡、街道)2个工业区,74.27万人口。

鄞州有2200年历史,原始社会末期,已确定“鄞”为地名,秦灭楚后置鄞县。直至200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鄞县改为宁波市鄞州区。鄞州水秀人杰,有“诗书之乡”美誉,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祝故事发源地,梁山伯曾任鄞县县令,病逝后即葬于此。

鄞州社会经济发展迅速。2005年全国百强县排名第十二位,全区完成生产总值339.8亿元,实现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60.1亿元。全社会职工人均工资收入168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8元。

鄞州有残疾人3.52万人,占全区人口5%。鄞县(鄞州区)残联1996年计划单列,连续5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和“省示范残联”,2000年被评为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九五”期间被国务院残工委评为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

鄞州印象

鄞州人的富庶,不光体现在全国百强县排名和财政数字上。到鄞州采访,一下飞机,就见个新鲜事。宁波机场出租车站,一拉溜停了四五辆奶白色的奥迪a6,车顶上却分明挂着天蓝色的taXi标志。乖乖,奥迪a6,即便在北京,那也属豪华车之列啊,怎么到了这儿,竟成了出租车了?一打听,价钱还不贵,3公里只需10元钱。而鄞州经济在宁波可是排位老大啊,说鄞州人富,此言不虚吧。

鄞州人的真情,也是有史为证的。在鄞州高桥镇,姚江河畔绿草茵茵的梁祝文化公园,矗立着一尊“梁祝化蝶双飞”的秀美雕塑。据史志记载,梁山伯完成学业后曾在鄞县担任县令,后因治水积劳而逝,其墓葬就在高桥,因而,说鄞州是梁祝故事发源地,鄞州人情深意长,此言亦不为虚也。

在鄞州,我不仅时时感受到富庶,且处处体验了真情。或许就像鄞州那蝴蝶般飞舞的版图,美丽的梁祝传说从遥远的晋代翩然飞来,至今传诵不衰,而对于弱势群体、对于残疾人的真情关爱,同样如山水间弥漫的蝶舞花香,在今日鄞州,显得愈加柔美,愈加浓烈。

理事长访谈

作为体系,我们绝对oK

本刊记者冯实

对我来说,到鄞州已是第三次了。前两次是路过,与宁鲁鸣理事长有过一次短暂接触。给我感觉,宁理的话好像比较少。2005年末来鄞州专访,这种感觉仍在。因为,采访的三四天中,与宁理坐下来聊一聊的时间,统共只有两次,一次是刚到时介绍情况,再一次就是离开鄞州前不到半小时的匆忙访谈了。

其间,我感觉宁理总是在忙。我到过鄞州乡镇残联年终总结3个分片会场的其中两个,都看到宁理在主持会议,直至中午12点多,代表们才散会吃饭。在其中一个会场吃饭时,宁理还不停地和坐在身边的鄞州慈善总会会长聊着关于残疾人的事。饭桌上,我问起总结会上,一位乡镇残联理事长谈存在问题时提到有70多名残疾人下岗的事,宁理很干脆地说,我们要与乡镇福利企业办公室协商解决,有两种办法、三条途径,总之,一定不能让残疾人失业。几天接触下来我才知道,宁理其实挺能说的,不过要用鄞州方言,说实话,他的普通话水平的确不敢恭维。好在,我奶奶的老家就在鄞州,听宁理用浓重的鄞州口音讲普通话,尽管有些吃力,却也平添了许多亲切感。

临行前的短暂访谈,宁理终于显露出他能说的一面。我听他讲得最多的词,一个是“思想”,再一个是“体系”。

宁理来残联9年,获得的“思想”不少,他对我谈到的“思想”就有四五个。首先是要有“三心”,那可不是三心二意的三心,而是对残疾人事业一定要有热心、要尽心还要有爱心。宁理说,我总感觉,干残疾人工作,心若不在这儿,肯定干不好。要多考虑残疾人疾苦,尽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其次是注重调研、摸清底数。虽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对残疾人的各个类别、层次,大体数据要掌握,残疾人最关心、最需要的是什么一定要调研了解,调研之后,就要有思路、有对策。再次是要保重点,一个是组织体系,有人才好办事;另一个是残疾人保障金,有钱才能做事,没钱办不来赛(方言:办不了)啊。还有重要的一点,要牢记两句话:依靠政府,依靠社会。没有政府支持,事情很难办,因此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向领导汇报,促请政府出面协调,出台政策文件。还要把社会都动员起来,比如慈善总会扶助低保以下的残疾人,比如求得工青妇、卫生计生部门的支持等等,总之,让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残疾人,才能力量无穷。

宁理不仅有“思想”,更重要的是,他把这些“思想”演变成了一个“体系”。联想到几天来的所见所闻,我甚至能直接触摸到这个“体系”的存在。我想,在区委、区政府支持下,一个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消除残疾人贫困的完整“体系”的建立,应是鄞州残疾人事业最具特色的标志吧。假如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体系”,那就只有用全覆盖了,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

比如就业――全区116家福利企业和1302家企事业单位,安置了8600人;种养殖业,扶持1166人。又比如社会保险――8000名就业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457人参加了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再比如基本生活救助――1523人纳入低保,并在政府补差后每年追加补助300元,1192名贫困残疾老人和255名贫困重度残疾人给予每月40元和60元的专项补助。还比如安居工程――3年内安排了91.7万元,使134户迁入新居。还比如教育――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和特教中心实施十二年教育全免制,贫困残疾家庭子女每年给予500元至800元的爱心助学救助。还比如医疗――贫困者参加农村医疗住院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全额补助,患重大疾病,在享受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或农村医疗住院补助后,支付个人自负部分医药费仍有困难,给予最高限额8000元的补助……

这的确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对残疾人而言,从就业、保险、基本生活到安居、教育、康复医疗等等,全部涵盖其中了。这个“体系”的各种相关优惠政策汇集起来,竟有近50个之多,构成一个严整而规范的框架,而展示这个“体系”全貌的《鄞州残疾人工作政策文件汇编》也行将出版了。

然而,还不仅仅如此。这个“体系”还在不断调研、修正,不断规范、延伸之中。

除了继续加大医疗救助、安居工程、临时救助投入之外,最近,鄞州残联就建立完善的残疾人基本生活救助机制这个议题,又一次开展了专题调研,写出调研报告,针对6000名未享受基本生活救助残疾群体中,月人均收入300元以下的2800名“贫中之贫”人群,以及从18岁到法定退休年龄间的群体,提出了加大保障和救助力度的建议,提供给区领导决策时参考,以政府文件形式实施。

宁理在接受专访时说过一句颇有底气也颇为自豪的话:作为体系,我们绝对oK。

一系列有主见的规范操作,一步步有远见的随社会变化的及时跟进,这样的“体系”当然是oK的,也一定是oK的。

鄞州走笔

有人好办事

本刊记者纪刚

宁理的“思想”里,有个重要观点,叫“有人好办事”。他回忆刚来残联时,打电话到乡镇找人布置工作,却没人接应。这给了他一个深刻教训:一定要有人,才能干事。可是在乡镇,一提到跟他们要人要编制,乡镇领导就头痛。宁理给他们做工作说,乡镇干部较多,有忙的有闲的,完全可以抽出人来干残疾人工作。宁理的这个主意,得到乡镇领导的赞同。

在区委、区政府支持下,区委、区政府两办于2002年5月下发的《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健全乡镇(街道)残联组织网络,完善村、社区(居委会)残疾人组织,要求乡镇确定一名领导分管残联工作,乡镇(街道)残联设正副理事长各一名,理事长在职期间享受中层正职待遇,村、社区(居委会)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管残协工作,规模较大的社区配备一名残疾人作为协会专职干事。2005年9月,区残联又下发了《乡镇残联、社区配备专职(兼职)残疾人干事的通知》。通知提出,各乡镇街道可聘用一名专职残疾人干事,区残联给予1.5万元的人员补助经费。

2005年12月,也就是我到鄞州采访时,鄞州乡镇残联组织建设已经兵强马壮。12月6日、7日、8日上午8点45分,鄞州20个乡镇(街道)残联的正副理事长,分成东乡片、南乡片、西乡片分别在邱隘镇和鄞州中心区,准时参加了鄞州残联召开的年度残疾人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上,理事长们就组织建设、扶贫解困、就业、康复、维权等残疾人工作进行总结。会议开得紧张而热烈,宁理和两个副理事长到会,和大家一起总结,探讨问题和思路,直至中午12点会议方散。

会上,我认识了邱隘镇残联理事长洪幸增,遂到邱隘采访。

邱隘,鄞州方言称邱旮(ga),是鄞州重镇,亦是全区率先配备专兼职干事的两个试点镇这一。镇残联办公室为方便残疾人来访,设在了一楼。洪理事长的办公室在二楼,门上贴了条子,标明是去镇上的东城节日宾馆开区残联东乡片座谈会了。副理事长李明祥和10月份新聘的专干董国俊接待了我。董国俊是肢残,原在居委会工作,懂电脑,上岗以后,马上把全镇646名残疾人的基本情况输入电脑,还接待了一个家在塘溪镇、却住在邱隘的智力3级残疾人,因要求就业来访。李副理事长说,对这个残疾人,我们可以推荐他就业,若推荐不出去,就联系塘溪镇给予低保补助。

随后,我又来到鄞州最西边、距市区30多公里的章水镇。章水也是区残联聘用乡镇残联专干的试点。在章水,我见到了分管残联工作的镇党委委员周永宽、镇残联理事长崔锡朋、副理事长徐素芬和专干徐晓燕。徐晓燕,因火灾致残,是11月1日上岗的,与镇残联签订了聘用协议书,由区残联拨付每年1.5万元的经费,徐晓燕的月工资加奖金是800元。

镇残联为开展工作,购置了一台电脑。听说我想了解对重度精神病的救助情况,徐晓燕从电脑里调出档案查找。不久,一位叫崔志权的老汉被请到残联。他告诉我,他的30多岁的儿子和女儿都患有精神病,镇残联发了每人每年500元的救助卡,用来给他们买药。两人由分散安置的挂靠福利企业每月给予200元补助,还给他们上了养老和大病保险。等他们到了退休年龄,就可以享受每月七八百元的养老保险金了。

到2006年,像邱隘、章水这样的残联组织网络,在鄞州就会全面铺开了。

鄞州走笔

有钱能做事

本刊记者冯实

2005年,鄞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取创出前所未有的3500万元,比2003年的1400万元超出一倍还多,位居浙江全省县区级之首,为鄞州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是宁理那个观点:有钱才能做事。鄞州区残联办公室主任王孝嗣向我谈起那段经历,也是如数家珍。

1997年,鄞州残疾人事业经费只有区区15万元。1998年,鄞州区开始由乡镇残联统计数据,地税代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这一年,收了400多万元,数目不小,1999年更达到500万元,可鄞州残联却不能满意,认为由于没有强制措施,下面漏报、虚报的怎么也有40%以上,这可不行,得想办法改进。于是,2000年,残联与财政、地税协商,变自下而上为自上而下,由地税局把关,根据企业年报征收。区政府办公室发出“改进保障金统计办法的通知”,13个地税分局向全区9000个企业发函,全部挂号寄出。这一改进大见成效。2000年保障金收到800万元,翻了一番。

2001年,按此操作一年,问题又来了。保障金一年才收取一次,收取好坏,全靠地税分局重视程度,重视的能收95%,低的只收到40%。为此,区残联对一家拒付企业搞了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最后企业迫于压力,主动缴纳了应缴的7000元保障金。残联同志感到,这样做太累了。这时就考虑如何实现税费同步征收,像缴纳教育税附加和城建税附加那样,成为一种被社会认可的税费种类。而且变按年缴纳为按月缴纳,变由残联认定企业人数为企业自动申报人数,避免乱报企业人数和漏缴保障金。这样一变,地税局的压力和工作量加大许多。为沟通此事,2002年下半年,残联同志往地税跑了11次,同时向区政府写了关于同步征收的调查报告。还利用每年与地税开座谈会的机会做工作。会后吃饭时,分管区长说,要不先搞个试点?地税局长也就同意了。经残联与地税协商,在与残联工作关系好的姜山镇地税分局试点。试点一年,2003年,姜山镇保障金从109万元增加到240万元,安置残疾人就业也增加了30%。这充分说明了按月征收的生命力。

2003年底,区政府下发了改善保障金征收办法的通知,在姜山镇地税分局开了13个地税分局领导协调会,在全区推广按月征收。残联加大了宣传力度,包括在地税大厅张贴、在媒体刊登和向每个乡镇企业发放宣传品,使企业和地税同志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只有缴不起税的单位才不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地税局的同志认为,按月征收更规范,只是在企业每月纳税呈报表上增加了保障金应缴额度一栏。

保障金征收的制度化、规范化,给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经济活力。保障金用于事业的经费,从1998年的70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1230万元。拨给每个乡镇残联的工作经费,也从2005年的5万元提高到2006年的10万元。

有钱能做事。经费翻了一倍,鄞州乡镇残联工作能不快马加鞭吗?

鄞州走笔

就业扶贫一个不能少

本刊记者艾诚

来鄞州之前,我一直以为它不过是宁波市一个郊区,因为很多人习惯叫它鄞县,事实上,它也是近几年才改县为区的。而我头脑中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是,郊县人的生活肯定没城里好,尽管宁波是公认的经济发达地区。可到了这里,亲身感受了鄞州人的富足,我发现,这种富足是万万不可小觑的。

只举一个例子,北方农民人均年收入1500元以下的县会被国家定为贫困县,那里大多数乡村人均收入还不足1000元,若达到2000元就算很富裕了。而这里,贫困线却定在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一个北方贫困农民欢天喜地的数字,而在鄞州却意味着贫困。

这种富足给我带来困惑:以往我所到过的经济发达地区,通常做法是从政府拿出大量金钱来满足贫困残疾人的生活需求,从而摆脱贫困。如果这里也这样做,采访就难有新意可言。所幸的是,鄞州区所做的是全方位的,有对重度残疾人的供养,更多的是对残疾人的鼓励,依靠好的政策,扶持他们就业,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一个企业

谈就业就不能不说到企业,运作良好的福利企业是残疾人就业政策顺利推行的重要因素,是催化剂。在鄞州,这样的企业很多,我们有幸亲眼看到了其中一个――宁波市浙东塑料建材有限公司,他们不但严格执行了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任务,还在安置过程中处处为残疾人着想,采取了很多创造性的措施,切实保障了残疾职工的利益。

浙东公司的自强车间便是创举之一。门外悬挂的“自强车间”标牌清楚地说明了车间职工的身份,全车间四五十名职工无一例外是残疾人。尽管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残疾程度较重,不具备基本劳动能力,尽管他们从事的诸如串珠子、清理边角料之类极轻微的劳动,但他们的的确确是在工作,认认真真地工作着。墙报上书写的标语“工作着是美丽的”,就是他们的工作意义的一种张扬。

据残联同志介绍,这个拥有200多名员工的工厂,安置了100多名残疾人。其中劳动能力强的都被安排在普通车间,从事和健全员工一样的工作,享受和健全职工一样的待遇,真正做到了同工同酬;劳动能力稍弱的,就安排做厂里的辅助工,月收入在700元左右;而那些劳动能力较弱的残疾人,厂方并没有让他们挂名回家,而是把他们组织起来,建立了自强车间。自强车间不但免费提供职工两菜一汤的午餐,而且每天都按时把热饭菜送到车间残疾人手中。夏天天热,厂领导特意为车间安装了两个空调。尽管劳动量很小,车间的每个工人每月都能领到500元工资,此外,还为他们上了养老、意外等保险。尤其要说一说的是,意外保险保的不仅是残疾人在厂里工作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连残疾人生活中的意外也包括在内了。过去的一年,有4名残疾职工获得了保险赔付,最多的得了1万元,这其中,就有人是因为在家修房时不慎发生的事故。

在厂里,并不是所有的残疾人都有养老保险。原因也简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投保人的投保年限是有规定的,但是有的残疾人由于历史原因没能及时投保,退休时已无法交足15年保费,这些人就面临“老无所养”的困境。面对这些失去保障的残疾人,残联同志很焦急,他们一方面商请劳动部门出台适合这一人群的养老政策,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另一方面,采取了一项创造性举措,就是为这些残疾人每人设立一个专门账户,按月将与养老保险保费同等金额的钱存入这个账户,到退休时一次性发放给他们。这样一来,虽然这些残疾人退休后失去了养老保险金,但账户中积累的这些钱对他们的晚年生活也是一种不小的补贴。

一种思路

以小见大。上面提到的这个企业不是鄞州区福利企业的特例,而是他们的代表。在残联推动下,全区就业残疾人总数达到8677名,其中福利企业集中就业6319名,按比例分散安置2358名,已就业残疾人数占到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数的91%。随着残疾人就业率的提高,残疾职工在残疾人中所占比重的递增,在鄞州大地上形成了一种以就业解决残疾人困难,引导残疾人回归社会,扶持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大气候。

这种气候的形成,源自于鄞州区残联的工作思路,即在稳定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基础上,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在全社会推行按比例分散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

具体来说,福利企业可按残疾职工健康状况,通过残疾人劳动能力评估,确定切合实际的指导性上岗率(目前,鄞州区确定福利企业80%的残疾职工应上岗工作),并严格按指导性上岗率强化追踪监管,会同税务部门采取定期、不定期的联合检查,对检查发现未达上岗率标准的企业,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并始终把残疾人上岗率达标作为福利企业年检年审的重要环节,严格把关,严肃执行。同时指导福利企业通过设立工疗车间(自强车间)等“因人设岗”的办法,最大程度地调剂安排出适合残疾人的岗位。对适宜上岗的残疾人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从而在年度核准企业残疾职工前,获得来自就业残疾人的第一手资料,对残疾人适宜上岗而未安排上岗的企业,则不予核准,通知税务部门征收其就业保障金。

一种保障

建立一个好的残疾人就业机制,要有好的工作思路,要有认真执行政策的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切实的保障。这种保障来自政府和社会的监督。

2005年,区残联根据全国助残日“平等共享,促进残疾人就业”主题,提请区人大组织开展了一次维护残疾职工合法利益的联合执法检查。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区民政局、区残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对全区残疾职工权益保障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福利企业和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本次检查对象。检点内容为:(1)有上岗条件的残疾职工是否上岗工作,上岗残疾职工是否执行同工同酬。(2)各企事业单位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地为残疾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3)因残情或健康原因,确实无法上岗的残疾职工的生活费发放标准是否达标。检查分乡镇自查自纠、区集中检查和督查整改3个阶段进行。区人大参与检查,增强了执法力度,对区内企业保障残疾职工权益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与执法检查的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朱志达谈起当时的情景,仍兴致勃勃。

6月15日上午,区人大副主任蒋瑞金、麻承照,副区长沈权,10名人大委员,以及区财政、劳动、地税、残联主要领导组成的检查团,分两个组,对基层乡镇和福利企业10个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随后,区人大召集区民政局、区残联、区国税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汇总分析检查中暴露出来的各种侵害残疾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拟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督促各相关部门限期督促纠正。

检查情况汇总表显示,为期一个月的检查,全区20个乡镇街道944家单位参加了自检,受检残疾职工达7698人,福利企业残疾职工上岗率达到80%的规定标准。未上岗残疾职工人数1461人,其中因身体原因和残疾人不愿上岗的1050人。通过执法检查,90%以上残疾职工都上了养老保险,企业为每人每月缴纳343元,现在已有700名退休残疾职工每人每月领取759元保险金。未上岗残疾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标准未达到200元每人每月的,有225人,涉及128家企业,要求必须按规定发放。未曾参加养老保险人数460人,全部为养老保险缴不足15年的残疾职工,他们当中有半数左右的人员由福利企业办理银行储蓄卡,将应缴养老保险的同额资金存入残疾职工个人银行账户,到达退休年龄时作为一次性养老金由企业直接发给残疾人。全区各乡镇(街道)在这次检查中自行纠正侵权错误的有119家、248人次。

一个模式

在鄞州,通过干部包、政府投、基地带、科技促、典型引等一系列残疾人扶贫方法,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同三村基地扶贫模式创出了自己的特色。

区残联桑果基地位于姜山镇同三村。同三村有耕地3200亩,人口2200人,是典型的平原传统农业村,农民除种粮没有其他种养收入,因此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很低,2001年村可用资金仅5万元,是区级贫困村。全村有残疾人89人,其中大部分家庭生活贫困。薄弱的村级经济严重制约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2001年3月,以区残联干部为主体的区“三个代表”工作组进驻同三村,针对土地资源丰富,村级经济薄弱,残疾人较多的情况,决定牵线搭桥,建起残疾人桑果扶贫基地,帮助残疾人脱贫,带动村级经济发展。

鄞州区最早种植果桑的下应街道湾底村,已种植5年,村农业公司利用强大的村级集体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面积栽种果桑,并于2001年投资2000多万元建立宁波天宫庄园果汁果酒有限公司,通过深加工提高桑果的附加值,满足酒厂的生产需求。他们在新昌、上虞等地建有桑果种植基地,由农业公司统一供给桑树苗,提供技术指导,桑果由公司回收。鄞州区残联经过调研发现,姜山镇同三村与下应街道湾底村相邻,而果桑种植既适宜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又适合分散辐射残疾人家庭种植,便和村民委员会协商,由区残疾人服务社与同三村村委会共同投资建设残疾人桑果扶贫基地。基地以安置本村残疾人就业为主,带动辐射附近镇、村残疾人发展果桑种植。桑果基地的日常管理由同三村村委会负责,按市场化运作管理,区残疾人服务社、镇残联负责协调、检查、督促,湾底村对区残联建立桑果扶贫基地给予大力支持,优先供给优质树苗,派专人负责技术指导,所产桑果由果汁果酒公司按合同收购。

同年12月,同三村采用反租倒包形式,从农户征集土地210亩,由村统一规划种植果桑。区残联先后两次下拨扶持资金5万元,用于购买桑树苗,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专门聘请区、镇农技专家送技术下乡,免费送果桑栽培技术书籍和资料上门,多次组织果桑栽培专题技术培训班,帮助残疾人提高果桑栽培技术。对要求辐射种植果桑的残疾人家庭,经审核批准后,残疾人种植户可从基地无偿领取桑树苗,种植技术由基地负责服务指导,所产桑果由基地负责按公司合同价收购。同时,湾底村也积极配合,专门指定一名技术人员,每月两次上门进行技术指导,促使果桑扶贫基地健康发展。

桑果扶贫基地建立以来,无偿辐射残疾人种植果桑59户(其中2003年11户,2004年48户),所有种植桑苗都由区残联无偿提供,计款21万元。以村残疾人种植户残疾人袁志富为例,未种植桑果前,年收入仅1200元,自从种植2亩果桑后,每亩产量700多斤,总收入8000余元,从1000多到8000元,这是多大的飞跃呀!

村里还安置了10多名残疾人到基地就业,他们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从事桑果基地的整理、施肥、剪枝、除虫、培土等日常工作,人均年收入在6000元左右。桑果收获采摘期,基地还吸收附近镇、村30多名残疾人参加采摘劳动,残疾人采摘桑果按每斤0.3元(健全人每斤0.25元)计算,劳动能力较好的残疾人每天可采200多斤,收入60多元,对劳动能力较弱的残疾人,基地根据其个人意愿,可论斤付酬,也可按日付酬。桑树一个月采摘期,劳动力强的残疾人收入可达2000多元,少的也有600多元。

通过几年的发展,基地为同三村经济的崛起,增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又为本村、本镇乃至周边乡镇残疾农户开辟了一条脱贫之路。目前,同三村基地打算利用已经成熟的种植技术优势,再扩种果桑300亩,让更多的残疾人农户走上致富之路。

鄞州走笔

康复安居三镇见闻

本刊记者纪刚

不到一天时间,我连续采访了鄞州区中部的古林镇和东南部的咸祥镇与横溪镇,观看了浙江省第一家农村创办的收治精神病人的康复机构和两处解决贫困残疾人住房难的安居工程。

在古林镇,看的是农村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中心。

古林镇残联理事长崔培军、慈善康复中心主任徐国民向我介绍了情况。古林镇康复站创办于1987年,2002年,区残联、古林镇和区慈善总会投资217万元新盖了2000多平米、150张床位的康复大楼。目前入住的精神病人有80多人,主要采取工疗、娱疗加医疗的方法对精神病人进行康复。

我到中心的时候,患者已经午睡。但我看到工疗车间的箩筐里,盛着患者做好的产品。工序很简单,只需把绢花、小工艺品装进塑料包装袋。中心的娱疗室内容丰富,有电视、、图书。在桌上散放的图书中,我看到一本《中国残疾人》杂志。书画室里,毛笔、颜料摆了一桌子。乒乓球室,几副拍子尽管旧了一点,球桌却是崭新的。我特意向徐主任要了一张患者们打乒乓球的照片。康复大楼外的绿地旁,竖立着区残联资助的室外健身器材。徐主任说,中心从开办至今接受精神病人1000人次,康复出院的有900多人次。中心收费低廉,仅为普通精神病院的五分之一,疗效却比较明显。区残联牵线搭桥,鄞州残联、慈善总会、民政在物质、资金上给予中心很大支持。

古林镇康复中心只是鄞州康复工作的一个缩影。全区按照重点发展社区康复和家庭训练、有效实施重点项目的思路,形成20个乡镇街道康复指导站、458个村级服务组的三级网络,专兼职康复人员达1500人;挖掘社区资源,建立了一批康复基地和古林、高桥两个农村社区康复中心;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要求,将残疾人康复训练纳入其中,在5个镇卫生院开展了社区康复中心试点;对残疾人及家长进行了康复训练。

近5年中,区财政安排康复经费达220万元。而用于贫困残疾人康复医疗补助的资金就达到160万元:包括对贫困白内障患者凭住院发票和出院诊断书补助的30%医疗费;残疾儿童在康复机构训练半年以上,每月补助200元;免费安装普及型假肢,获赠助视器;申领可到卫生院领取每年500元精防药品的“精康助医卡”,贫困精神病患者住院,可享受2000元住院补助。

在咸祥镇和横溪镇,我看到的是残疾人乔迁新居的景象。

咸祥镇里蔡村的支部书记带我看了39岁的肢残人蔡良儿200多平方米的两层新楼。蔡良儿是养鸭户,原来就住在毛竹搭的又脏又臭的鸭棚里。村里给了他115平方米地皮,区、镇残联补助了1.2万元,盖起这栋漂亮的新居。支书说,蔡良儿的房子正好在路口,比我的房子位置都好。蔡良儿养了3000只鸭子,遭遇2005年台风,死了500只,鸭棚也被吹倒了,区残联两次补助了他5000元。

塘溪镇华山村32岁的华金海是塘溪镇最困难的残疾人户,自己是低视力,在五金厂打工,母亲、姐姐是精神残疾,她们和华金海智力残疾的弟弟靠低保维持生活。家里的房子倒塌了,区、镇残联和华山村委会资助华家,在原地改建了一栋14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

自2003年鄞州区开展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以来,区残联资助资金51.7万元,加上镇、村的资助,全区修、建、买住房面积达7000平方米,使128户蔡良儿、华金海那样的贫困残疾人,在自家的新居面前展开了笑颜。

鄞州相册

特教之花

本刊记者艾诚

人们常把孩子比作祖国的花朵,那么,培养了众多体育、艺术青少年人才的鄞州区特殊教育中心就是一座百花争艳的大花园。130名聋孩子和智障孩子,在这里不但学到文化知识,还在体育、艺术等方面,展示才华,在全省和全国残疾人体育、美术比赛中取得佳绩,从而树立起“残疾孩子同样有出息”的坚定信念。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来到这里,耳濡目染,备受鼓舞,因而决定,把花园里的这些鲜花和风景展示给世人。

①老师在为聋孩子传道解惑。

②弱智孩子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