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2:31

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篇1

关键词:黄瓜;温室大棚;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

黄瓜果菜兼用,富含纤维素,含多种维生素和矿质元素,营养价值高。黄瓜的生产经营面不断扩大。黄瓜的温室大棚种植,解决了气候因素对黄瓜生产的影响,缓和了生产淡季的市场供应,有着高产,高效的农业经济收益。黄瓜的大棚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根据黄瓜的生长,生理特点,以防为主,从早字上下功夫,立足综合防治的方法,下面就温室大棚种植黄瓜的病虫防治提几点建议。

1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黄瓜的品种较多,应选用适应性好、抗病性强的品种作当家种。

2轮作

轮作是有效控制虫原基数及病原菌的最好办法。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是水旱轮作,或者是与不同科作物之间的轮作。

3清园

及时清理病叶、枯黄落叶以及收获后的藤蔓,运至远离大棚的地方深埋或烧毁,并亩用生石灰25-30公斤均匀撒施消毒。

4调节温湿度

高温高湿是病虫害暴发的关键因素。黄瓜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oc,当温度低于18oc或高于30oc时采取关闭或开启通风口调节,并且湿度保持在60-80%之间。

5科学施肥

以有机质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氮、磷、钾肥,中、微量元素肥配合使用,切忌偏施氮肥。

6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百分之零点三的过氧化氢浸泡种子8小时,或用500-600倍浓度的多菌灵,托布津等药液浸种2-3小时。

7苗场消毒

用0.5%福尔马林喷洒苗床上,抖匀,用塑料膜盖封5-7天,然后揭膜,待药味挥发后再使用。也可用65%的代森锌粉剂,每立方床土用药60克抖匀,用塑料膜密盖2-3天,或用50%的多茵灵粉剂,每立方米床土用药40克抖匀,方法与上同。

8移栽后大棚黄瓜的病害药剂防治

8.1黄瓜立枯病、猝倒病、沤根病黄瓜苗床一旦发现,应及时把病苗和邻近病土清除,然后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5%甲霜灵可温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8.2黄瓜霜霉病在未发病时用70%代森锰锌500倍,或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600-800倍,或64%杀毒矾400倍液,每隔6-7天喷一次,连喷数次。

8.3黄瓜枯萎病对发植株用下列药物灌根,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每株灌根200-250克,隔7-10天灌一次,连灌2-3次,或用70%敌克松1000-1500倍液,在植株周围浇灌,每株250克。

8.4黄爪黑星病可选用克星丹500倍或50%多菌灵500倍与甲霜灵800倍混合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洒在植株上,7-10天一次,连喷2-3次。

8.5黄瓜灰霉病在发病初期喷50%速克灵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对70%代森锌500倍混合液,或50%灰霉宁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喷药前将病花,病果,病叶清除干净。

8.6黄瓜炭疽病的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对80%福美双500倍混合液,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

8.7黄瓜疫病的防治发病前加强检查,一旦发现中心病株,摘除病叶,立即喷药。常用农药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8.8黄瓜白粉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以上药物交替使用,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8.9黄瓜菌核病发病初期可选用40%菌核净1000-1500倍液,或用50%速克灵1000-1500倍液,或50%朴海因1000倍液,喷药时注意喷在茎的基部,老叶,土表,下部瓜条上。

8.10黄瓜病毒病主要灭蚜虫防病,在定植前喷药将蚜虫杀净,发现病株可喷病毒灵,病毒a另加磷酸二氢钾缓解,结合打药喷施三十浣醇,微肥。加强管理,促进茎叶生长和结瓜。

9黄瓜虫害的防治

9.1黄瓜蚜虫防治药剂防治需在蚜虫出现时立即喷杀,常用农药有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8000-10000倍液喷雾。药剂熏烟,傍晚放之前,密闭棚室可用杀瓜蚜烟剂一号,熏蚜颗粒2号,烟剂四号,直接熏烟蚜虫。

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篇2

黄晓莉,四川富顺县板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643217

潘莉,富顺县农牧业局

钟孝云,通信作者,富顺县长滩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电话:13508178541,

e-mail:

收稿日期:2013-11-05

川南黄瓜以露地栽培为主,以早春、夏秋茬栽培居多,由于川南空气湿度大,连茬栽培突出,黄瓜病虫害发生率较高。病虫害的经常性防治与黄瓜的连续采收时间常发生冲突,如何在栽培过程中减少或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及少用药、降低农药残留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黄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应从田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农业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孳生的环境条件。

只有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选用抗病虫品种进行栽培,在整个生育期综合应用土壤调理技术、植物营养和修复技术,强化农业措施进行“健身栽培”,才能够有效提高黄瓜抗病虫能力,减轻黄瓜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防治药物的使用,确保无公害产品质量。现将笔者近年来在富顺县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内实践总结出的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菜农朋友参考。

1育苗到定植期病虫害

黄瓜苗期到定植期病虫害以猝倒病、立枯病和蚜虫为主。

1.1主要农业措施

①制备育苗营养土,加强土壤消毒和土壤改良选前茬没种过瓜类的菜园土、新朝阳有机植保免深耕型有机肥料,按7∶3的比例配制,然后将50%多菌灵粉剂按80~100g/m3混入拌匀,堆制后整理苗床或装营养钵。

②种子处理用适乐时(咯菌腈)悬浮剂10mL加高巧(吡虫啉)悬浮剂10mL拌待播种子100g,晾干后播种,可有效预防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和蚜虫,同时可大大降低病毒病的发生率。

③加强苗床温湿度控制温度保持在25~28℃,湿度控制在80%以内,移栽前3~5天炼苗,培育株高10~12cm、茎粗0.5~0.6cm、4叶1心、子叶平展、叶色深绿、无病虫害、苗龄约20天的壮苗。

1.2化学措施

移栽前喷施送嫁药。移栽前2~3天,用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600倍+70%艾美乐(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000倍混合液喷施,可预防移栽后的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疫病、蚜虫等。

2定植到成株期病虫害防治

定植到成株期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靶斑病、病毒病、粉虱、蚜虫、斑潜蝇等。

2.1主要农业措施

①采用以巩固和增强植株长势为主的“健身栽培”农业措施,平衡施肥,不偏施氮肥,合理补充中微量元素,有效改良土壤,合理灌溉调节干湿度,土壤施肥和根外追肥相结合,确保黄瓜健壮生长。

定植前深耕晒垡,捣碎田垡,整地前用新朝阳有机植保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能有效疏松土壤,增加耕作层厚度,提高土壤保水蓄肥能力,提高移栽成活率,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促根壮苗,使植株快速进入开花结果期。667m2用免耕颗粒剂1100g混拌腐熟农家肥1000~2000kg或45%新朝阳免耕复合肥40~50kg(n∶p∶K=19∶5∶21)作基肥施入。按照常规方法开沟起垄、覆膜、定植和浇水。

②合理控制田间湿度,注意田间排水。

③及时摘除田间病叶并带出田外,减少田间病原菌的二次侵染。

2.2物理措施

挂黄板诱杀蚜虫、粉虱,每667m2悬挂黄色粘虫板50张左右,高度与瓜蔓相当,控制好蚜虫、粉虱能有效降低病毒病的发生率。

2.3化学措施

发病初期选用安全高效药剂交替防治病虫害,一定要选择针对性、治疗性较强的药物,以达到快速控制病虫害的效果。疫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成株期主要常发性病害,多数时候混合发生,在我地使用20%碧生(噻唑锌)悬浮剂500倍+68.75%银法利(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0倍混合液喷施,防治效果非常明显,也可在安克、普力克、甲霜・锰锌、霜脲・锰锌、氟吗啉・锰锌和阿米西达(嘧菌酯)等中加入杀细菌剂如农用链霉素、多生菌素等交替使用,防治效果也很好。

3开花结瓜期病虫害防治

黄瓜开花结瓜期主要病虫害有疫病、枯萎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病毒病、粉虱、蚜虫、斑潜蝇等。

3.1主要农业措施

加强肥水管理,667m2结果前期追施新朝阳水溶性冲施滴灌肥(n∶p∶K=18∶6∶6)、开花结果后追施新朝阳水溶性冲施滴灌肥(n∶p∶K=14∶6∶10)各7.5kg,同时改良土壤,减少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适时采用根外追肥,快速补充多种养分,避免因缺素引发生理性病害,培育健壮植株,减少病毒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病害发生率。根外追肥补充中微量元素,使用硕丰481(天然芸薹素内酯)调控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植株免疫力,避免藤蔓和叶片旺长而降低抗病力,从而引发病害,同时避免后期早衰,减少畸形瓜和化瓜现象出现。

注意通风排湿,合理控温控湿,及时摘除病叶、病瓜。

3.2化学措施

发病初期交替使用安全高效生物药剂,结瓜期除成株期常发病害外,灰霉病、白粉病、粉虱、蚜虫、斑潜蝇等病虫害发生较为突出,此时正值采摘期,病虫害防治用药与产品农残成为突出矛盾,既要有效防治病虫害,又要保证采摘的产品农残不超标,因此结瓜期病虫害防治用药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篇3

关键词:设施栽培;黄瓜根结线虫;发生特点;综合防治

由于保护地黄瓜栽培的特殊环境,给黄瓜病虫害的滋生、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据笔者调查,由于连作大棚黄瓜面积的不断扩大,致使黄瓜根结线虫病发展蔓延速度较快,黄瓜死苗率不断增加,从而造成黄瓜严重减产,品质降低,对黄瓜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现将该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1危害症状

黄瓜根结线虫病仅危害根,被害的须根和侧根形成串珠状瘤状物,也叫根结,使整个根肿大,粗糙,呈不规则状。瘤状物初为白色,表面光滑较坚实,后期根结变成淡褐色腐烂。剖开瘤状物,可见里面有半透明白色针头大小的颗粒,即雌成虫。由于根部被破坏,影响正常的吸收机能,所以地上部生长发育受阻,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生长缓慢,植株比较矮小,生育不良,结瓜小而且少。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地上部植株呈萎蔫状态;早晚气温较低或浇水充足时,暂时萎蔫又可恢复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植株逐渐枯死。黄瓜被害后,常诱发土壤中某些病菌如镰刀菌属及丝核菌属等真菌的感染,使根系加速腐烂,植株提早枯死。

2发生特点

黄瓜根结线虫病是由线形动物门根结线虫属线虫侵染引起的。线虫以卵在病株根内,随同病株残根在土壤中越冬,或以2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在环境适宜时,越冬卵孵化为幼虫,而2龄幼虫继续发育。在田间主要依靠带虫土及病残体传入,农具携带传播,也可通过流水传播土中幼虫,幼虫一般从嫩根部位侵入。侵入前,能作短距离移动,速度很慢,故此病不会在短期内大面积发生和流行。侵入后,能刺激根部细胞增生,形成根肿瘤。幼虫在肿瘤内发育至3龄,开始分化,4龄时性成熟,雌雄虫体各异,雄虫交尾后进入土中死亡;卵在瘤内孵化,1龄幼虫出卵并进入土中,进行侵染和越冬。也有的以卵在病根中,于土壤中越冬。

3发生程度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地势高燥,疏松、透气的沙质土壤发病重;碱性或酸性土壤不利于发病;土壤潮湿,黏重时,发病轻或不发病。如果土壤墒情适中,通透气又好,线虫可以反复为害。

4综合防治措施

4.1农业措施

4.1.1轮作倒茬

一种线虫一般在同科、同属或邻科、邻属中为害,所以有计划地进行远缘科、属间2~3年间轮作,如可与辣椒、葱蒜类等抗耐病较强的作物轮作2~3年,以减少损失,降低土壤中的线虫数量,可起到减少虫源作用,减轻下茬受害。

4.1.2深耕翻晒

根结线虫多分布在3~9cm表土层,深翻可减少为害。播前深耕深翻20cm以上,把可能存在的线虫翻到土壤深处,可减轻为害。上茬收获后,在下茬播种前应翻晒土壤,尤其发病地更需要翻晒,使线虫暴露在土表而促使其死亡。根据线虫的致死温度为55℃(5min)的特点,在线虫病害发生的地块,待作物收获后土表覆盖地膜,暴晒7d左右,使土表温度达到55℃的高温,1周左右的长时间可杀死土壤上层的绝大多数线虫。

4.1.3培育无病壮苗

采用无病土育苗或选用大田作物土育苗,选择无病苗,避免有病史的棚土育苗,以利于培育无病壮苗。

4.1.4合理施肥

重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不仅能够增强植株抗性,而且还可增加线虫天敌微生物,抑制线虫的生长发育。

4.1.5及时清洁田园

把前茬带线虫病的黄瓜植株连根清理干净,集中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另外,在病地用过的农具如铁锨、瓜铲等,要擦洗干净,防止扩大传播。

4.1.6高温防治

春季保护地黄瓜6月下旬拉秧后,立即清除病根,集中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层,然后起垄0.5m高;沟内灌水,使沟里始终有水;铺盖地膜,大棚或温室密闭15~20d后,揭膜平地播种。铺膜既可防枯萎病,又可杀死耕作层土壤中的大部分线虫,起到防病作用。

4.2化学防治

4.2.1土壤消毒

播种或定植前,用2%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1.8%的齐螨素乳油1200~1500倍液作土壤处理,应进行覆盖。

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篇4

关键词40%啶氧菌酯·吡虫啉悬浮剂;黄瓜白粉病;黄瓜蚜虫;防效

中图分类号S43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6-0102-01

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d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d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1]。

啶氧菌酯属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2]。对已经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三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啶氧菌酯一旦被叶片吸收,就会在木质部中移动,随水流在运输系统中流动;它也在叶片表面的气相中流动并随着从气相中吸收进入叶片后又在木质部中流动。因此,啶氧菌酯比商品化的嘧菌酯和肟菌酯有更好的治疗活性。啶氧菌酯具有内吸活性和熏蒸活性,因而施药后有效成分能有效再分配及充分传递,治疗活性好[3]。主要用于防治麦类(小麦、大麦、燕麦及黑麦)的叶面病害,如叶枯病、叶锈病、颖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将杀菌剂啶氧菌酯和杀虫剂吡虫啉合理的药剂复配不仅能够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还能延缓或减轻抗药性的发展[4-5]。该文对一种含有啶氧菌酯和吡虫啉的高效杀菌杀虫组合物防治黄瓜真菌性病害及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效果进行研究,旨在解决在植物病害与虫害同期发生时重复多次施药给种植户增加额外人工费用,以及重复施药可能造成的药害等不利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黄瓜;试验对象:黄瓜白粉病及黄瓜蚜虫;供试药剂:25%啶氧菌酯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3%啶氧菌酯·吡虫啉悬浮剂、30%啶氧菌酯·吡虫啉悬浮剂、40%啶氧菌酯·吡虫啉悬浮剂、33%啶氧菌酯·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3%啶氧菌酯·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1.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药剂有效成分分别为25%啶氧菌酯悬浮剂150g/hm2(a)、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g/hm2(B)、33%啶氧菌酯·吡虫啉悬浮剂105g/hm2(C)、30%啶氧菌酯·吡虫啉悬浮剂105g/hm2(D)、40%啶氧菌酯·吡虫啉悬浮剂105g/hm2(e)、33%啶氧菌酯·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5g/hm2(F)、33%啶氧菌酯·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5g/hm2(G)。

1.3试验方法

试验于黄瓜白粉病、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叶面喷雾处理,采用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对水量900L/hm2,共施药2次。

2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啶氧菌酯和吡虫啉的高效杀菌杀虫组合物与单剂25%啶氧菌酯悬浮剂及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白粉病及黄瓜蚜虫的防效相当。其中,以处理e对黄瓜白粉病及黄瓜蚜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达85.98%、84.89%。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40%啶氧菌酯·吡虫啉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及黄瓜蚜虫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达85.98%、84.89%,高于其他剂型(可湿性粉剂和水分散粒剂),且无粉尘危害,对操作者和环境安全,以水为分散介质,与可湿性粉剂相比,允许选用不同粒剂的原药,以便使制剂的生物效果和物理稳定性达到最佳。这可能是由于悬浮剂的分散性和展着性比较好,悬浮率高,耐雨水冲刷,因而药效较可湿性粉剂显著也比较持久。因此,采用啶氧菌酯和吡虫啉杀菌杀虫组合物以悬浮剂剂型最佳。

4参考文献

[1]陆阳,陶京朝,张志荣,等.吡虫啉的合成方法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8,37(11):20-22.

[2]李海燕,肖峥.22.5%啶氧菌酯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农药,2013(4):14.

[3]范文玉,马韵升,王维.广谱杀菌剂啶氧菌酯[J].农药,2005(6):12.

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篇5

一、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项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主要是选用优质、丰产、兼抗多种病害的新品种。生产中比较抗病的黄瓜品种有驰育a1等驰育系列、中荷6m12等中荷系列、鲁抗新瓜神等鲁抗系列等。

(2)清洁田园:田间杂草、病残株是一些病田的初次侵染来源。要把初发病的叶片、果实或植株及时摘除或拔除,烧毁或深埋。

(3)合理轮作:实行黄瓜一青椒一花卉的轮作模式,使有寄主专化性的病原菌得不到适宜生长和繁殖的寄主,从而减少了病原菌的数量。

(4)嫁接换根:近几年来,温室黄瓜的生产普遍采用韩国或日本经过热处理的白籽南瓜嫁接换根。

(5)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地温,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优化作物根系周围土壤环境,有益菌群分泌的抗生素类物质,还可以拮抗有害病原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程度。

(6)生态控制:把温室内的温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不利于病虫害繁殖的生态环境。

2.物理防治

(1)太阳能消毒法:土壤日晒处理可有效地杀灭土壤中各种病原菌、虫类及杂草种子,它具有安全、非化学、不污染环境、应用成本低等多种特点。它的应用显著降低农药、除草剂施用量,从根本上解决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减少环境污染,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可能。其具体方法是:在棚室休耕时节(7-8月份),将棚室清理干净,多施有机肥,每亩用稻草或麦秸500~1000kg,切成4~6cm长撒于地面,再均匀撒施生石灰500kg,翻地、铺膜、灌水,然后密闭大棚15~20d,土温可升至50~60℃,可杀死土壤中各种病菌。对根茎部病害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2)应用捕虫板防虫:应用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潜叶蝇等害虫,应用篮板诱杀蓟马。

(3)生物防治

(4)以虫治虫:应用:

“胡瓜钝绥螨”防治茶黄螨、红蜘蛛等害虫。

(5)使用生物农药:使用申嗪霉素、悟宁霉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

4.化学防治

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适当应用一些化学农药,对防治病虫害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化学药剂消毒:土壤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实际上就是用化学药品进行土壤消毒。近几年来用于土壤消毒的药剂较多,有绿化苦、棉隆、威百亩等,对土传病害的防治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非常理想,

(2)整畦前或移栽前,进行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3kg/亩,撒施土表后翻耕,做畦;也可用立枯净、立枯宁、敌克松、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3kg/亩撒施或喷洒地面。

(3)药剂治疗:在病虫发生前期或初期,及时用化学药剂进行预防或对症防治。

三、几种病虫的防控技术

1.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控技术

(1)生态控制:温室白天上午温度控制在28~32℃,不超过35℃,下午通风将温度降到15~20℃。全天湿度控制在70%以下,晚上控制在85%1t~下。浇水一定在晴天进行,最好在早晨,绝不可在阴天或低温时期浇水。

(2)营养控制:在发病前喷施糖尿液,其配方比为白糖或红糖1份,尿素0.5份,水100份,每隔5d喷一次,连喷4~5次。

(3)高温闷棚:选择晴天,闷棚前一天浇水,将棚封闭,温度迅速升到45℃,不超过48℃,保持2h,然后逐渐放风降温,10~15d再闷一次。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银法利25mL加百泰20g,兑水15kg喷雾;或氰霜唑15mL加百泰20g,兑水15kg喷雾。隔4d喷一次,连喷2~3次。也可用72%普力克1000倍液。72%克露wp7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安克锰锌wp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wp600倍液等。

2.黄瓜枯萎病的防控技术

(1)嫁接换根栽培:用韩国或日本经过热处理的白籽南瓜作砧木,用抗霜霉病的黄瓜品种做接穗,采用靠接法嫁接并作好嫁接苗的管理。

(2)实行轮作或土壤高温灭菌。

(3)种子消毒:可用有效成分0.1%的60%防霉宝超微粉,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h。

(4)栽培防病措施:护根育苗,高畦和地膜栽培,施足腐熟基肥,合理浇水。

(5)零星病株药液灌根:10%双效灵水剂2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水剂750~1000倍液等,每株250mL,10dl次共2~3次。

3.灰霉病综合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增施基肥,尤其是磷钾肥;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摘除底叶,加强通风透光;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避免叶面结露,防止空气湿度过大。及时摘除病花、病果和病叶,摘除病果病叶时,要用塑料袋套住后,方可摘除,以免操作不当,散发病菌,传播病害。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96%恶霉灵3000倍液,50%速克灵10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特立克600~800倍液、万霉灵8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5%特克多(噻菌灵)悬浮剂30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每5d1次,连续喷洒2~3次。若遇阴雪天,改用百菌清粉尘剂或利德烟雾剂防治。

4.根结线虫病防控技术

(1)培育无病苗,不从病区、病棚调入种苗。

(2)棚室夏季深翻晒土;冬季休闲的大棚,冬前灌冻水,经2个月消灭大量病原线虫。

(3)科学轮作:与葱、蒜、韭菜轮作。

(4)消毒:98%棉隆微粒剂,每亩沙壤土药量5~6kg,粘壤土药量6~7kg,均匀拌以a50kg细土洒施或沟施,深度20cm。施药后立即覆土,有条件可洒水封闭或覆盖塑料薄膜。土温12~18℃最宜,土壤含水量40%以上。当10cm土温为15℃和20℃时,分别封闭15d和10d后松土通气,然后播种、栽苗。或10%苯线磷(力满库)颗粒剂,每亩用药量5kg穴施,效果良好。

5.白粉虱的防治技术

(1)用黄板诱杀成虫

(2)喷雾法:在成虫约3头/株时及早防治,可选用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兼治红蜘蛛),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或10%p比虫啉(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爱福丁)乳油2000倍液,或1%甲维盐乳油20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

(3)熏烟法:用10%异丙威烟剂熏蒸。

6.蓟马的防控技术

(1)农业防治:管理好苗床,培育无虫苗,防止蓟马传播扩散。地膜覆盖栽培,减少成虫出土为害。加强水肥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耐害力。清除田间残株、杂草,减少虫源。在换茬期间进行土壤消毒或夏季高温闷棚灭虫。

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篇6

关键词:设施瓜类;重茬;栽培技术

瓜类特别是市场需求度高的中高档西瓜、甜瓜和小型水果黄瓜,是近年来天水市以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瓜菜生产屡创单棚单茬产值超万元的主要高效作物,设施瓜类作物的成功种植,在反季节市场供应中有效地填补了当地深冬早春鲜瓜供应的空白,也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的反季节生产找到了新的高效种植途径。但塑料大棚、特别是日光温室属永久性高档农业设施,其既不易建、更不易搬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只能在已建棚内循环往复,一茬接一茬的连茬种瓜,没有轮作倒茬的余地。而瓜类作物最忌连作重茬,极大地限制了设施内高效瓜类作物的种植。重茬土地土壤病菌残留量大、侵染快、腐生性强,例如土传病害枯萎病,易造成瓜类作物的大面积受害,甚至全田死亡。连作病害的发生大大挫伤了农民对设施瓜类的种植积极性,已直接影响到天水市设施瓜类这一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的持续大面积示范和推广。重茬栽培是天水高效设施瓜类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

笔者针对重茬瓜类枯萎病防治用药、施药方法而开展了试验示范,总结出了选择抗病品种、高效低毒农药和嫁接换根、上喷下灌强化施药等方法,实现了设施瓜类重茬高效栽培。

1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良品种。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适宜天水设施瓜类重茬抗病丰产栽培的西瓜良种有5个,分别是:宝冠、新金兰、京欣1号、早霸特大京欣和甜蜜宝贝。甜瓜品种有3个,分别是:银岭、台农2号和天蜜。黄瓜品种8个,分别是:津优35号、津优36号、津优30号、津优1号、津优3号、福临门、博耐和北京水果黄瓜。

2育苗

发达健壮的根系是育苗最终应达到的目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护根育苗,即:营养钵育苗。

2.1种子消毒

种子消毒采用晒种、温汤浸种、药剂浸种等方法完成。

2.2土壤消毒

定植起垄前,对棚内土壤和棚面用绿享1号2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加800倍液辛硫磷喷洒地表和棚面,进行杀菌灭虫。

2.3嫁接换根

嫁接换根技术是解决和克服瓜类连作障碍的最经济、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笔者筛选出了西瓜嫁接优良砧木青研砧木一号和黄瓜嫁接砧木黑籽南瓜,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3定植后管理

3.1水分管理

定植后低温高湿环境是早春大棚病害发生的主要条件,大水漫灌是大棚病害的主要诱发因素。而膜下暗灌是一项不增加投入,就能收到比滴灌效果还好的降湿、减轻病害的有效增产措施,方法是:在60cm的垄面中间开宽10cm,深10cm小沟,作为膜下暗灌的小暗沟,然后用1.2m宽的地膜覆盖全垄,即可打眼定植。

3.2科学整枝

改良新型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种植的西瓜、甜瓜一般采取双蔓整枝方式(即:主蔓结瓜蔓吊起,副蔓顺地跑)进行植株调整。具体方法是:待瓜坐稳后,在主蔓上留够36片功能叶后打顶,副蔓留15片叶打顶,并随时注意抹掉侧芽,以减少养分消耗;从甩蔓期开始,主蔓长至40cm长时,沿吊绳按S形盘绕,以辅助主蔓正常向上生长;黄瓜采取及时打掉侧蔓,多次落蔓的整枝方式进行植株调整。

3.3人工授粉

由于设施西瓜、甜瓜多在早春和深秋低温期栽培生长,因气温偏低,不能正常放风,棚室长时间密闭,棚室内没有昆虫传花授粉,因此需要及时做好人工授粉,以利适期坐瓜。授粉应在晴天上午6∶00-9∶00进行。授粉后2~3d,棚温最好白天保持在28~30℃,夜间15~16℃,地温21~22℃。

4虫害防治

早春茬和秋冬茬设施重茬瓜栽培主要病虫有白粉虱、斑潜蝇、瓜蚜等。

4.1农业防治、物理防治

培育无虫苗;黄板捕杀成虫;同棚不要混栽其他作物;清除杂草,减少虫卵、若虫寄生条件。

4.2药剂防治

用绿享阿维(1.8%阿维菌素)3000~4000倍液,或10%吡虫啉1000~1500倍液,或一遍净750~1500倍液进行防治;棚膜未取掉时,可用22%敌敌畏烟剂,每667m2用0.5kg,在傍晚盖帘前点燃熏蒸。

5病害防治

设施重茬瓜类发生最多的病害有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霜霉病等。防治应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施药方法最好以“烟剂熏防和上喷下灌的施药法为主,灌根为辅,少用喷液”的施药方法为佳。笔者经试验总结出了强化管理期“上喷下灌”的施药方法。具体如下:在病害发生严重地块或严重时期(从甩蔓期开始至幼瓜膨大期),对已出现中午萎蔫、早晚恢复的植株,先采用药剂进行灌根,随后立即再用同样浓度药剂进行全田喷雾。

5.1农业防治

5.1.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优良的瓜类品种,如前所述。西瓜嫁接砧木选用青研砧木一号,黄瓜嫁接砧木选用黑籽南瓜。

5.1.2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每天必须打开1~2次风口,早打风口,适时关闭风口,排湿换气;内搭2层、3层棚;高垄栽培;膜下暗灌;及时人工授粉;摘除病叶、病果。

5.1.3轮作倒茬

瓜类作物的茬口安排最好和瓜类作物有3年以上间隔,或用灌药和嫁接栽培的方法来防治瓜类重茬枯萎病,以减轻和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

5.1.4科学施肥

平衡施肥,重施有机肥,少施化肥。

5.2物理防治

夏季利用防虫网防虫和遮阳网遮阳、避雨,减轻病虫害发生。根据昆虫的趋黄性特点,在设施内悬挂黄板诱杀成虫,以减轻病虫害传播的途径。每667m2挂25cm×40cm的黄板40块。

高温闷棚对霜霉病、白粉病、疫病等主要病害病原菌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方法是:选晴天上午浇水后闭棚,待棚温达46~48℃后,持续2h,开始慢慢打开风口,闷棚后应加强水肥管理。

5.3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天敌防治病虫害。农药选择农抗120、农用链霉素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5.4药剂防治

5.4.1烟剂法

用45%的百菌清烟剂,或克露烟剂,或杀毒矾烟剂,667m2用250~350g,傍晚闭棚后均匀点燃,次日早晨必须放风排烟,7~10d熏烟1次,连熏2~3次。

5.4.2灌根法

用枯菌克500倍液、高锰酸钾2000倍液,或绿享1号40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0.25kg,10~15d灌药1次,连续2~3次。

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篇7

   1绿色防控技术在丰宁县的应用

   几年来,丰宁县重点在露地蔬菜上推广了“三诱一生”绿色防控技术,即频振式杀虫灯物理诱杀成虫技术、黄色诱虫板诱蚜技术、性诱剂诱杀小菜蛾技术、生物防治技术。2008年在坝上地区露地蔬菜生产主产区设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1000亩,取得明显示范效果。2009年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规模,示范区面积达5000亩,辐射带动周边5万亩蔬菜生产,通过2年示范应用,形成适合本地生产的技术集成体系。2010年全面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技术覆率达到40%以上,2011年绿色防控技术开始应用于设施蔬菜的生产中。

   2“三诱一生”绿色防控技术在丰宁县的应用效果

   2.1频振式杀虫灯物理诱杀成虫技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重点触杀发生普遍的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如小菜蛾、草地螟、地老虎、玉米螟、甘兰夜蛾、金龟子等害虫。每50亩安装一盏,每天定点观测,2008年7月害虫发生高峰期每盏灯日平均诱虫251头,最多1541头(其中草地螟748头、地老虎238头);2011年7月害虫发生高峰期每盏灯日平均诱虫89头,最多364头。该项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成虫田间落卵量,压降了虫口基数,蔬菜一个生育期减少用药次数2~3次,平均亩节省投入25元。

   2.2黄板诱杀蚜虫技术利用蚜虫等害虫的趋黄性进行诱杀,重点诱杀蚜虫、斑潜蝇、粉虱等害虫。每亩安装20块,定点观测黄板,每个生长季节可诱杀各种害虫20800头,蚜虫9480头,使白菜等蔬菜上的有蚜株率降至10%以内,且有蚜株的蚜虫数量很少,对白菜等蔬菜构不成危害,达不到防控指标。同时降低了蔬菜病毒病的发病率。根据近几年的防控效果看,在蚜虫发生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只用黄板不用药剂即可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2.3性诱剂诱杀小菜蛾技术利用性信息素诱杀小菜蛾成虫,主要诱杀危害严重、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防治困难的小菜蛾。每亩安装装有小菜蛾性信息素的诱捕器3个,定点观测,2008年从开始安装到替换调查平均每个诱杀318头;2011年从开始安装到替换调查平均每个诱杀达到约229头,最高达到约560头。性信息素的使用使小菜蛾的田间落卵量明显降低,其发生及危害程度明显减轻,解决了小菜蛾防治困难的问题。每个生长季节可比常规对照田少用农药1~2次,用量减少20%左右。

   2.4生物防治技术重点推广的天然植物源杀虫剂有天然除虫菊素、虫清、苏云金杆菌、普尊;杀菌剂有农用链霉素;生长调节剂主要有碧护、茎叶宝、有机钾等。绿色防控技术在丰宁县的应用实践表明:黄板、杀虫灯及性诱剂三者共同使用,使蔬菜害虫的田间落卵量和虫口基数明显降低,减轻了害虫的发生及危害,减少农药20%左右的使用量;同时在有效防治害虫的同时,农药施用量的减少,避免了农业环境污染,保护了害虫的天敌,维护了生态平衡。

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篇8

【关键词】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方法

1.病害防治

1.1早疫病叶片受害最重,由下向上发生,病斑呈圆形褐色或黑色,具同心轮纹,边缘具浅绿色或黄色的晕圈。茎上病斑呈椭圆形,褐色,凹或不凹。果实多在蒂部发生,圆形、褐色,凹陷也有同心轮纹。

防治方法:昼夜温差大,易结露的气候,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因此应重点调整好棚内温、湿度,尤其是定植初期闷棚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药剂防治可在发病初期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64%杀毒矾m8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1.2枯萎病由真菌或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发病突然,发病初期病株茎蔓上的叶片自基部向前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明显,最初1~2日早晚尚能恢复正常,数日后植株萎蔫不再恢复,慢慢枯死,多数情况全株发病,也有的病株仅部分茎蔓发病,其余茎蔓正常。

防治方法:选用高抗病品种,实行6~8年的轮作。播种前用1000倍天达恶霉灵+200倍天达-2116药液浸泡种子20分钟,严格消毒杀菌,防止种子传染。定植后,及时穴浇3000倍96%天达恶霉灵+600倍天达-2116药液,或浇灌600倍“天达-2116”(壮苗专用)+800倍75%甲基托布津药液或500倍40%超微多菌灵液或1000倍扑海因进行防治。

1.3灰霉病幼苗染病,子叶先端枯死,幼茎缢缩变细,真叶初出现半圆至近圆形淡褐色轮纹斑,后期病部长出灰霉并腐烂。成株染病,从叶尖开始,向内呈“V”型扩展,病斑初呈水浸状,边缘不规则,后变褐。花和果实染病,病部灰白色、水浸状发软,最后腐烂,表面长出灰色霉状物,一般果实不脱落。染病的花瓣、花蕊落到叶面或枝杈上,可形成圆型或梭型病斑感病。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透气,调节温、湿度,避免结露。采取变温管理,晴天上午时33℃再放风,下午保持在20℃~25℃,20℃时关闭通风口,夜间保持15℃~17℃。发病初期喷雾50%速克灵1500~20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防治。

1.4立枯病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型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若猝倒病与立枯病混合发生时,可用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淋。

1.5猝倒病幼苗大多从茎基部感病(亦有从茎中部感病者),初为水渍状,并很快扩展、溢缩变细如“线”样,病部不变色或呈黄褐色,病势发展迅速,子叶仍为绿色,萎蔫前即从茎基部(或茎中部)倒伏而贴于床面。苗床湿度大时,病残体及周围床土上可生一层絮状白霉。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避风向阳的地方育苗。加强苗床管理,用40%福尔马林处理土壤。发病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9%烯酰吗琳・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800倍液防治。为减少苗床湿度,应在上午喷药。

1.6病毒病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绿、浅绿相间的不均匀的变色,有时叶脉透明,严重时叶片皱缩。条斑型:叶片上为茶褐色的斑点或云纹,果实畸形,其上有坏死斑或枯斑。蕨叶型:有的叶片呈蕨叶或线状,有的叶片叶脉间黄化,叶片边缘向上方弯曲。植株变得矮化萎缩,叶片丛生,果实也表现不正常。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避免连作,实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有效的防治蚜虫。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水剂10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防治。

2.虫害防治

2.1白粉虱白粉虱寄主范围广,蔬菜中的黄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莴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葱等都能受其为害。主要为害特点是: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清理棚内及周围杂草。培育无虫害苗,育苗畦地通风口增设尼龙纱,大棚附近尽量避免栽培同种作物以减少虫源。棚内应尽量避免黄瓜、番茄、青椒、茄子、豆角等作物混栽。利用害虫的趋黄性诱杀成虫,并在成虫发生期使用1000倍洗衣粉溶液。化学防治利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高效低毒菊酯类药2000倍喷雾防治。

2.2蚜虫主要有桃蚜和瓜蚜两种。桃蚜以危害甘蓝、花椰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为主。瓜蚜主要危害黄瓜、菜瓜、西葫芦等瓜果类蔬菜。与露地蚜虫相比,大棚蚜虫繁殖周期短,代数多,速度快,每年可发生几十代。露地蚜虫以卵在木本寄主上越冬,而大棚内蚜虫周年发生。蚜虫的为害是刺吸植物汁液,使枝叶发黄卷缩造成作物迟发慢长及传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蔬菜收获后及时清理残枝枯叶,铲除杂草,苗期发现有虫苗加以拔除,利用蚜虫的趋黄性进行诱杀。可以使用高效低毒的药剂,如20%速灭杀丁、2.5%敌杀死、抗蚜灵、快杀灵、扑虱蚜等,重点喷治叶背面及嫩茎等部位。

2.3红蜘蛛冬春大棚蔬菜发生的红蜘蛛主要是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一年发生约l0~20代,由北向南逐增,温度在21℃~30℃时干燥环境发生严重,温度超过30℃,湿度大于70%不利于虫害发生。氮肥多,老叶片发生重。红蜘蛛在叶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并结成丝网,受害叶片褪绿出现白色小点后,叶片干枯,一般从下至上蔓延。

防治方法:及时摘除下部老叶,并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毁,调节棚内温、湿度,创造不利于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药剂用1.8%农克螨乳油或20%螨克乳油2000倍液喷治。

2.4蓟马蓟马体长一般为0.5~7mm,也有少数种类体长可达8~10mm,体细长而扁,或为圆筒形,颜色为黄褐、苍白或黑色,有的若虫为红色。主要为害瓜类、茄子、豆科等蔬菜,多在叶片背面或钻到花瓣内为害,吸取嫩叶、嫩梢、花和幼瓜的汁液。被害叶片呈灰白色,逐渐变黄白、干枯,被害嫩梢和花及幼瓜变黑褐色,硬缩小,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防治方法: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做好田块及其周围田块中的杂草、枯枝落叶的清除工作,减少或消灭越冬虫源。可用高效低毒菊酯类农药,如速灭杀丁、高效氯氰菊酯等1000~2000倍液防治。

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篇9

关键词:保护地;黄瓜;猝倒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6.11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07.023

黄瓜为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隶属于葫芦科,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果蔬之一。随着温室大棚的迅速发展,目前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记录。保护地黄瓜栽培过程中,因苗期温室内湿度大、育苗温度稍低导致黄瓜苗期猝倒病发生较严重。保护地黄瓜苗期猝倒病,俗称“卡脖子”,主要致病菌为瓜果腐霉菌,属于毁灭性病害,发病迅速,破坏能力强,尤其在北方反季节栽培即保护地育苗过程中最为常见,苗床发病率在20%~50%之间,严重可达80%以上,更有甚者达100%。生产上主要采用甲霜灵进行苗床消毒,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很好的防控效果。但是,随着该药剂的连年使用,抗药性逐年增加,导致该药剂的防治效果锐减。本试验采用722克/升霜霉威盐酸盐水剂、30%精甲・恶霉灵水剂、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对保护地黄瓜苗期猝倒病进行防治效果评价,在生产上对该病害的有效防控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试验材料

1.1供试药剂

722克/升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30%精甲・恶霉灵水剂,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1.2供试作物

保护地黄瓜种子(催芽处理)。

2试验方法

2.1种子处理

催芽处理的种子置于事先配制好的孢子浓度为1.0×106个/毫升的瓜果腐霉菌悬液中浸泡30分钟后捞出,阴干备用。

2.2施药方法

722克/升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播种时采用苗床浇灌处理,每平方米药液量2~3升;30%精甲・恶霉灵水剂播种时采用苗床喷雾处理,喷施药液量以苗床充分湿润为宜,施药2次,间隔期5~7天;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播种前采用种子包衣处理。

每种药剂设3个浓度梯度,并设置清水对照。具体情况见表1。

2.3小区设置

单个小区面积为1平方米,试验重复4次,共计40个小区,随机分布。每小区定量播种100粒黄瓜种子。

2.4调查方法

试验共调查2次,施药后7天、15天各调查1次。调查小区内发病株数。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发病率-处理区发病率)/对照区发病率〕×100

3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药剂处理在高、中、低三个剂量下对保护地黄瓜苗期猝倒病均具有防治效果,但是各药剂处理间的防治效果差别较大。施药后15天,即保护地黄瓜幼苗期,25%噻虫・咯・霜灵FS8.05克/公斤种子包衣处理后对苗期猝倒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达83.74%;其次为30%精甲・恶霉灵aS45毫升/亩,苗床喷雾处理,防效可达81.49%;三种药剂中,防效最差的为722克/升霜霉威盐酸盐aS,但8毫升/平方米苗床浇灌处理后对保护地黄瓜苗期猝倒病的防治效果仍可_75.77%。

4结论

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篇10

1为害状况

白粉虱主要为害黄瓜、西葫芦、南瓜、冬瓜、番茄、辣椒、茄子、刀豆、豇豆、豌豆及野生蔬菜如蒲公英等。

1.1温室白粉虱成虫具有趋嫩性、趋黄性,喜欢群聚于寄主植物幼嫩背面,随着植株的生长而不断追食顶部嫩叶并在上面产卵。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植物汁液,使被害植株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导致温室蔬菜减产或绝产。

1.2成虫和若虫均能在寄主植物上分泌蜜露,堆积于叶面和果实上,引起煤污病的发生,大大降低蔬菜商品价值。

1.3传播病毒病。

由于白粉虱活动的密集性,还会引发病毒病的传播。该虫发生程度与种植的作物有关,在黄瓜、菜豆上种群密度极大,而在油菜、菠菜、韭菜上种群数量难以发展。由于该虫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大,形体小易于隐藏,给防治造成很大难度。

2发生规律

白粉虱在温室条件下,一年内可发生10余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白粉虱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为18-21℃,在温室条件下完成1代需要30天左右,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产卵,也可进行孤雌生殖,其后代均为雌性。白粉虱的种群数量,由春至秋逐步发展到高峰。

2.1成虫。形体小,淡黄色,雌虫体长1-2mm,翅展2-2.3mm;雄虫体长0.8-1mm,翅展1.7-2mm。翅膜质覆盖白色蜡粉。有趋嫩性,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成虫总是随着植物的生长不断在顶部嫩叶产卵。

2.2卵。长0.22-0.26mm,最宽处0.06-0.09mm,卵有柄,柄长0.03mm。初产时淡黄色,后渐变紫黑色,产下的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

2.3若虫。椭圆形,扁平,长0.52mm,体缘及体背有数十根长短不一的蜡刺,两根尾须长。其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可作短距离游走,当口器插入叶片组织后就失去了爬行的机能,开始固定在叶片背面为害作物。

2.4蛹。椭圆形,乳白色或淡黄色,不透明,体长0.7-0.8mm,体厚0.18mm,体背有蜡丝5对-8对,体背有10对蜡翅。

3防治方法

白粉虱在春季和初夏由温室传播扩散至露地蔬菜,秋季和初冬则返回温室越冬。针对其迁入和迁出虫源地的两个重要环节,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农药,结合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用量,增强防治效果。

3.1农业措施防治。

3.1.1重发生区提倡温室冬春茬栽培芹菜、韭菜、韭黄、油菜等耐低温而白粉虱不喜食的蔬菜,适当减少黄瓜、番茄种植。

3.1.2培育“无虫苗”(又称“清洁苗”),把育苗床与生产温室分隔开,育苗前清除杂草和残株,彻底熏杀残余虫口,在温室通风口张挂防虫网,控制外来虫源。田间作业时,结合整枝打权,摘除被害枯黄的下部叶片并加以处理,有预防和治虫作用。

3.1.3温室、大棚附近避免种植黄瓜、番茄、茄子、菜豆等白粉虱发生严重的蔬菜,提倡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以减少虫源。

3.1.4避免黄瓜、番茄、菜豆混栽,以免为白粉虱的大发生提供环境条件。

3.2物理防治。白粉虱有强烈趋黄性,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用纤维板或硬纸板,裁成1×0.2m的长条,漆成橙黄色,上涂1层黏油(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成)。悬挂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同处,密度为30-40块/667o,7-10天涂抹1次黏油。也可用黄色扑虫板,苗期和定植期开始使用,可有效控制害虫的初期数量,而且可以保护天敌。该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没有污染,与其他措施配合使用可以产生良好的控制效果。

3.3药剂防治。由于白粉虱世代重叠,同一作物上存在各种虫态,必须连续几次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喷药应在白粉虱发生初期进行,防治白粉虱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主要有噻虫嗪(阿克泰)、烯啶虫胺、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噻嗪酮、联苯菊酯等杀虫剂。这些农药对白粉虱都有效,提倡轮换用药。①25%扑虱灵乳油1000-2000倍液,浓度可根据虫口密度适当掌握。虫量过大时可以采用1000倍液加入少量菊酯类农药混用,早期喷洒1-2次即可有效控制白粉虱。扑虱灵对卵和若虫有特效,但对成虫基本无效。②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可杀死成虫、若虫、蛹,但对虫卵的杀灭效果不明显,将扑虱灵与天王星混用,可以收到全面的杀灭效果。③用3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克(有效成分)/亩,持效期可达30天。④25%灭螨锰乳油(又名甲基克杀螨)1000倍液,对成虫、卵、若虫均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