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就业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3:57

制药工程就业现状篇1

关键词:医药产业;制药工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7-1491-02

医药产业在国际上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它同信息、生物、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一样,是国际公认的当今快速发展、具有广阔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医药工业不同于传统工业,属知识密集型、专业化程度高的特殊产业。由于其发展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因而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未来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我国医药工业一方面正在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这就决定了社会对掌握现代制药工程专业知识,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如何面对医药产业的社会需求,密切关注行业的生产实际和发展动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学科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思路,是高等教育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1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1发展现状医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医药行业的高增长和高收益特性非常突出。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医药行业规模效益逐渐显现,潜力大,成长性好,处于稳定、健康、快速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近7000个制药企业,能生产原料药1400余种,每年实际生产近900种,生产制剂药4000多种,植物药8000余种。我国有化学制药企业2000多家,化学原料药品种居世界前列,出口原料药占世界原料市场的20%以上。这表明我国化学原料药生产日益成为世界制药产业链中的新轴心。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整个制药行业产值年均增长17.7%,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但仍未摆脱以小型为主,以原料药生产为主,以仿制品为主,以内销为主的格局,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作为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利润、高风险的产业,中国的医药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却还没有在国际市场上确立医药强国的位置。例如,2003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为4060亿美元,其中美、欧、日三大市场占了88%;而当年我国医药销售额为2464亿人民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8%,其中出口约46亿美元,只占全球销售份额的1%左右。我国出口的产品中,以中低档原料药为主,制剂产品占出口额的10%,国际医药企业利用这些原料制成药品后,又出口到我国。

此外,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操作理念落后,也长期困扰着医药行业,我国医药行业的经营和管理理念亟待提高。

1.3 发展趋势医药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医药行业竞争对手变得空间强大,国内市场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市场竞争变得更为直接和生死攸关。

世界医药的未来发展新趋势是传统化学制药增长速度逐步放慢,天然和生物药品将成为医药行业主要经济增长点。天然药品、生物药品和非处方药将形成2l世纪药业的三大新兴市场,这是未来医药行业最重要的特点。

我国医药行业“十一五”期问的发展重点是着眼于自主创新和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因此,技术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将主导我国未来医药市场已成为共识,医药行业中,普通药品已进入薄利时代,新药以及具有市场独占性的药品将成为企业盈利的主要支柱,我国医药行业开始进入自主创新时代。

2 医药行业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国医药行业已进入技术创新新时代,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可以预见,以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为主的既懂制药,又懂工程,还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将成为医药市场的宠儿,尤其是制药工程专业人才,以进行产品和工艺及设备的更新改造、Gmp设计和验证、生产管理等。而以往那种只懂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知识的药学类人才和只懂得工程设计的工程类人才,都无法满足现代制药工业的要求。

为适应世界医药产业的发展潮流,改变我国医药产业的落后现状,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优秀的综合素质,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能满足医药产业的研究开发、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

3 国内外制药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现状

3.1国外现状,自1995年美国新泽西州大学开设制药工程高等教育以来,美国已有多所大学设置该学科。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的高校也相继设置了该学科,开展制药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或把制药工程学科作为课程纳入其研究生教育中。

3.2 国内现状为满足医药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1997年把制药工程研究生教育从药学类调整到工学的生物化工学科内。1998年国家教育部将原有的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专业调整为一个专业,即制药工程专业,并招收首届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制药工程专业是为适应21世纪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而设立的一个宽口径专业、是奠定在化学、药学、生物技术和工程学基础上的新型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现代制药工程知识,能在医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领域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少高校越来越重视该专业,学科从设立至今,发展迅速,截至2004年底全国已有142所高校设立了此专业,每年招生人数达8000余人。该专业属新兴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在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模式和经验,属于高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还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之中。

制药工程就业现状篇2

关键词:价值工程;功能价值;新药研发

引言

伴随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实施,拥有品牌和规模优势的大型普药生产企业将受益。然而,基本药物多是价格低廉的普药,所占份额不大;且患者的用药习惯和医生处方不会出现根本变化;新药与外企的高端药品依然会占相当大空间,创新药并不会因基本药物的扩容而失去立足之地。对于一些有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的医药企业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会因环境改变而改变,创新将是永恒的话题。

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其战略位置、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都需要借助研发来实现突破。众所周知,研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医药企业实现战略腾飞,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另一方面其投入大、风险高和周期长的特点制约了医药企业的研发步伐。毋庸讳言,研发一直是我国药企的软肋。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多数企业集中于低水平重复,特色极不明显。随着微利时代的到来,医药企业竞争演变为产品竞争,而医药产品价值的根本就在于其独特性及创新性。

一、研发投入与产出现状

2004年至2007年,我国全社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见表1),其中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总投入的比例从1.3%增加到1.82%,其增长率远远大于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增长率。医药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说明医药研发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然而,研发投入的增加并未带来预期医药创新的快速发展。国家药监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年批准新药临床申请1426件,新药生产申请1803件;2007年批准新药临床申请758件,新药生产申请176件。随着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推行,2008年共批准新药临床申请434件,其中有52种属于新化合物;批准新药生产申请165件,涉及119种药品,其中包括1类新药5个;批准仿制药生产申请1502件,涉及614种药品。虽然批准新药临床及生产的数量在逐年减少,技术含量在逐年提高,但是,其中1、2类新药仍然太少,仿制药申请仍占了很大的份额。这与我国医药企业低水平重复严重的现状密不可分。如何充分利用已有资金投入,充分挖掘新药价值,不断创新突破,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二、新药功能价值的确认

新药研发过程中凝结了不同于普通商品的创新性的脑力劳动耗费,形成了由新药研制者智力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以及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所谓功能是指价值工程分析的对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对产品而言,其功能就是它的用途。人们使用产品实际上是使用它的功能,即企业生产产品实际上就是为了生产产品的功能,用户购买产品也就是为了购买产品的功能。如患者购买药品就是为了能预防、治疗或缓解病情。能满足某种需求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功能价值。新药的功能价值就是新药在满足患者某种需求时所具有的价值。

且不论国内外新药定义的差别,在新产品的认同方面存在的差别也使得新药功能价值的确认比较困难。国外新剂型、新复方、新的给药方式的产品能得到普遍的认同,而同样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却难有作为。比如二甲双胍:普通产品每片仅为0.1元,将一天三次的服用次数减少为一天一次的缓释片却要价每片2元,这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中老年群体也许很难接受。“缓释片”这个先进性也许并不足以让患者支付6倍的溢价!又如,新复方制剂一般可以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但价格却差别较大。如复方利血平片每片0.1元,而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售价1元/片。如果利尿效果的增强得不够理想,也许这10倍的溢价也很难让人接受!再如,口服胰岛素比起注射胰岛素来,方便易行,一旦使用可以节约不少医疗资源,但究竟定价多少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等等这些都需要经过仔细地分析论证。总之,进行新药功能价值分析,充分挖掘新药的价值,才能以更让人信服的理由得到患者的认可和接受。

三、新药价值评估的好方法——价值工程

新药研发是指新药从实验室研究到上市,扩大临床应用的整个过程,是一项多学科,需要多部门、多员工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复杂工程。如今,不少医药企业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新药研发。新药研发项目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发现和甄别、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新药申报四个阶段。本文的价值工程研究即以新药研发项目的生命周期作为研究对象。

价值工程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技术和思想方法,其目的在于为用户制造真正的价值。具体来说,是以使用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应有组织、有计划地按一定工作程序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功能分析,系统研究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致力于提高对象价值的创造性活动。对新药研发项目进行全面、详实和准确可靠的评价分析,为最佳研发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而客观的依据。目前,中国有上百项自主研发的新药已进入临床一期、二期阶段,另外还有一大批已完成了临床研究,正等待报批。尽早开展新药研发项目的功能价值评估,将价值工程贯穿整个项目全程,才能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充分挖掘出新药价值。

四、新药功能价值的分类

为了充分挖掘新药研发项目的功能价值,首先要明确新药项目的功能价值所在。笔者选取了入选美国标准普尔评级的进入研发后期、预计未来两年有可能在美国上市的最具市场前景的10个新药进行分析认为,可以将新药项目的功能价值分为技术功能价值、经济功能价值、社会功能价值。

技术功能价值是指产品本身功能优势产生的价值,包括:新剂型、新的给药方式、新复方制剂、用药可逆性、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性好等。一些经济指标也会导致产品功能价值的增加,即经济功能价值,主要包括:市场容量大、利润率高(自主研发)等。社会功能价值是指全社会医药研发现状对新药研发可能产生的价值,表现在:研发平台优势、一线用药、公司研发压力及现状(研发线合并)、适合公司产品线要求、竞争品种少、审批进度等。

当然,上述分类并没有列举出全部的功能价值内容,比如,还可以通过预期的投资回收期来衡量新药项目经济功能价值,然而投资回收期并不是越短越好,只能是在新药级别确定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投资回收期来提高价值,因此比较难衡量。另外,其它一些定量数据较难获得,可以根据具体项目再具体考察是否将其作为功能价值指标。

五、新药项目功能价值评价方法

新药研发过程受到了社会经济、政治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市场、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因此其功能价值评价方法也应该采用不确定情形的评价方法。不确定情形的经济评价方法就是,方案实施后,存在若干种不同的自然状态,并且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即状态出现的概率),又是可以根据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或主观经验判断加以合理确定的时,对方案设想的经济效果的综合评价。

不确定情形的评价是建立在概率意义上的综合评价,其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期望值。所谓期望值就是全面考虑该事件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状态以及各种可能状态出现机会大小的情况下,从概率意义上讲,该事件最终最可能出现的结果,也就是客观上人们可以期望的该事件的最终结果。

5.1期望值法

根据损益矩阵表计算出各方案设想的收益(损失)期望值,再依据期望收益值最大或期望损失值最小为标准,择优选出最好方案。

5.2决策树法

决策树又称为决策图,是由方块和圆点作为节点,并由直线连接而形成的一种树状结构。方块节点为决策节点,即代表一待评估决策点,由决策点引出若干条树枝,每枝代表一个方案,称为方案枝。圆圈节点是状态节点。由决策点引出若干条树枝,表示不同的自然状态。这些树枝称为状态枝。在状态枝的末端列出不同状态下的收益值(或损失值)。一般决策评价问题具有多个方案,每个方案可能遇到多种自然状态,因此,图形由左到右,由简到繁就组成一个树形网状图。ChristophH.Loch教授以Bestpharma公司为例,对该公司的三个研发项目采用了决策树方法进行了价值评估,为我们今后新药项目Ve研究提供了参考。

5.3综合评分法

综合考虑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三面,通过选定评价指标,确定其加权系数,然后对各指标进行评分后,得出总评分,来确定出最佳方案。其中加权系数的确定是由评分法确定的。具体的评分法可以分为:直接评分法、0-1两两对比法、0-4两两对比法、多比例两两对比法、实现困难度评价法、逻辑流程法、功能系数评分法。如果指标不复杂的话,还可以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分。

5.4实物期权法

所谓实物期权,就是在不确定条件下,与金融期权类似的实物资产投资的选择权,是由Stewartmyers(1977)在麻省理工(mit)时提出的,他指出一个投资方案其产生的现金流量所创造的利润,来自于目前所拥有资产的使用,再加上一个对未来投资机会的选择;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取得一个权利,在未来以一定价格取得或出售一项实物资产或投资计划,所以实物资产的投资可以应用类似评估一般期权的方式来进行评估。实物期权的核心思想不仅与期权的基本特征相承,而且与研发项目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不可逆性等特征紧密相关,是最近兴起的一种价值评估方法,其中二叉树模型是包含管理期权不确定性的项目评价中最常用的模型。柯昌文等认为二叉树模型是新药研发价值管理的有力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究竟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新药项目的功能价值评估,可以根据评估人的经验等实际情况选择进行。

六、结论

虽然,全社会对医药研发的投入日益加大,但要在短时间之内开发出很多技术含量很高的1、2类新药,并不容易。相反,如果能充分理解新药项目的价值所在,开发出有价值的新剂型、新复方、新的给药方式等,深入挖掘其价值,并不失为明智之选。笔者认为,只要创造出有别于市场现有的,有一定技术功能价值、经济功能价值或社会功能价值的新药项目,合理控制研发成本和支出,对项目进行正确地评估,为新药制定合适的价格,就能实现新药研发领域的零和博弈。

参考文献:

于光宇.新药研发的价值评估研究[D].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

王乃静编着.价值工程概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6.

制药工程就业现状篇3

关键词:水胶炸药发展现状前景展望技术路线

一、水胶炸药概述

含水炸药是20世纪50年代新兴起来的工业炸药。它包括浆状炸药、水胶炸药及乳化炸药[1]。

水胶炸药和浆状炸药的根本区别在于敏化剂的不同,前者用猛炸药敏化、而后者则用硝酸甲胺(mman)作为敏化剂。

水胶炸药是在浆状炸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产品。常温下无流动性,经化学交联形成网状结构的胶体,体系稳定性较好,水胶炸药能量较高,生产、使用都很安全,爆炸后产生的毒气少,耐水性较好。

水胶炸药主要由三相组成:一种悬浮的固体粒子相、两种连续相。即:氧化剂的水溶液和连续的凝胶体。这两种相互交织的连续相在体积上共同扩张的特性和连续的凝胶体的刚性使整个水胶炸药具有非牛顿型的水凝胶特性。连续凝胶由亲水性胶体(如田菁胶、古尔胶)连同约3~5倍的结合水或6~15倍的吸收水和交联剂(如硼酸盐离子)等所组成,悬浮的固体粒子被具有体型网状结构的凝胶所包覆,各相组分相对被固定。

二、水胶炸药的发展历程

谈到水胶炸药的发展历程,就不得不先介绍浆状炸药。

早期,工业炸药基本包括三大类,即:硝化甘油类炸药、铵梯炸药及安全炸药等,后来,铵油炸药、液体炸药及各种类型含水炸药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出现了浆状炸药,其基本特点是以水抗水,在炸药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却使产品的抗水性有了突破。浆状炸药的成功称之为工业炸药的一次革命,为新型工业炸药的研制开创了广阔的天地,为以后水胶炸药及乳化炸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为工业炸药发展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浆状炸药是1956年由美国科学家m.a.Cook及加拿大的矿山技术人员H.e.Farman发明并开始应用的。它是以胶凝剂稠化的无机氧化盐类水溶液为连续相,燃料及敏化剂为分散相,通过交联剂形成网状结构的凝胶炸药。依靠这种结构的特性显著降低了无机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从而使它具有较好的抗水性,可在水孔中爆破。它具有可塑性,装药密度大,提高了工业炸药的体积威力,从而改善了铵油炸药抗水性差及体积威力低的两大缺点。把水及敏化剂引入工业炸药体系的独特设计思想是对工业炸药不能含水的传统观念的突破,给工业炸药品种上增添了一个新系列。因此,Cook教授于1968年荣誉的就此获得了诺贝尔金奖。

初期的浆状炸药,粗粒的梯恩梯约占25%,硝酸铵及硝酸钠的混合物约占55%,水约占20%,用古尔胶(guargum)进行粘稠化,梯恩梯是敏化剂兼可燃剂。

Cook教授随后发明了用加铝粉浆状炸药,即:用非炸药类物资代替象梯恩梯那样的炸药类物质作为爆炸性物质,这是浆状炸药的一个飞跃。

其后,世界上各炸药公司相继研究出了许可敏化剂来改善浆状炸药的性能。其中,以美国杜邦公司最具有代表性,该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以无毒的甲胺硝酸盐(即mman)作为敏化剂,进一步使用和改进了化学交联的技术,生产出了可用普通雷管起爆的敏感炸药,即水胶炸药,这一发明使含水炸药又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三、水胶炸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1980年,由安徽雷鸣科化股份有限公司(原淮北矿务局910厂)首次从美国杜邦公司引进了水胶炸药专利技术及全套生产线,并由原煤炭工业部沈阳设计院进行了工程设计,经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基本上实现了设备、工艺技术、原材料的国产化,为水胶炸药生产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水胶炸药的生产厂家主要有安徽雷鸣科化股份有限公司、淮南舜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阜新圣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青海海西东诺化工有限公司、山西江阳兴安民爆有限公司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厂家。

但是,从目前国内的水胶炸药生产线的现状来看,尚没有一家企业实现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的全连续自动化,这给水胶炸药生产的本质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实现水胶炸药生产线全连续自动化应是今后一段时间水胶炸药的发展目标。

四、前景展望及建议

结合目前国内水胶炸药的发展现状来看,要实现水胶炸药生产线的全连续自动化,首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硝酸甲胺中和工序的连续化和自动化,这是目前的技术难点所在。

因为,中和反应的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由此带来中和溶液的整体温升,若控制不当,则会导致爆炸事故,根据国内外有关技术资料表明,硝酸甲胺中和工序是水胶炸药生产中最具危险性的工序。

由于目前国内大部分生产厂家的硝酸甲胺生产工艺仍采用人工控制的间断式生产工艺,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若一旦发生爆炸,则后果不堪设想。为推动民爆行业技术进步,保障安全生产,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0年下发了工信部安[2010]227号文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技术进步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自2015年1月1日起,限制现场人工控制的水胶炸药甲胺中和工艺[2]。

因此,淘汰原有人工控制生产工艺,实现中和工序无人操作的自动化工艺,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笔者结合有关水胶炸药生产线的工程设计,查阅了大量资料,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1.对于中和反应中温度的控制

(1)应保证合适的加料速度,这一点需要通过相关实验研究得出一个最佳的加料速度;(2)应避免反应过程的热量积聚,同时增强冷却效果,黄士良等人研制的硝酸甲胺中和工房凉水机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值得推广[3];(3)为避免在甲胺布料管内发生中和反应,产生局部温度的剧烈升高,中和工序在加一甲胺之前,可以用水、氮气等将进入一甲胺管内的硝酸赶出管外,实践证明,用水的效果较好[4]。

2.对于中和工序控制系统的改造

(1)建议参照乳化炸药生产线的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技术,同时采用气、电结合的方式,即:电气闭锁、气动执行、自动保护的控制方案,即可避免单一方式的弊端。控制部分可采用冗余设计,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

(2)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在生产线总平面布置时,将控制室镶嵌在防护土堤的外侧,大大提高了本质安全性。

五、结语

水胶炸药以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已经成为含水炸药的主流分支之一,在我国被广泛用于矿山建设、隧道掘进、煤矿采掘生产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在高瓦斯煤矿的采掘生产中较之于其它炸药品种显示出较高的优越性[5],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水胶炸药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如硝酸、无水一甲胺等)成本的逐步降低,同时,通过技术进步,使水胶炸药生产线实现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水胶炸药必将在我国炸药产品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吕春绪,刘祖亮,倪欧琪.工业炸药,兵器工业出版社,1994.

[2]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技术进步的指导意见[R].北京:工信部安[2010]227号,2010.

[3]黄世良,葛贵伟.硝酸甲胺制造工房凉水机:中国,200820014680[p].2008-08-08.

[4]邵甲宇.硝酸甲胺中和反应工序爆炸机理探讨[J].煤矿爆破,2008,82(3):4-5.

制药工程就业现状篇4

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其战略位置、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都需要借助研发来实现突破。众所周知,研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医药企业实现战略腾飞,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另一方面其投入大、风险高和周期长的特点制约了医药企业的研发步伐。毋庸讳言,研发一直是我国药企的软肋。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多数企业集中于低水平重复,特色极不明显。随着微利时代的到来,医药企业竞争演变为产品竞争,而医药产品价值的根本就在于其独特性及创新性。

1研发投入与产出现状

2004年至2007年,我国全社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见表1),其中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总投入的比例从1.3%增加到1.82%,其增长率远远大于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增长率。医药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说明医药研发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然而,研发投入的增加并未带来预期医药创新的快速发展。国家药监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年批准新药临床申请1426件,新药生产申请1803件;2007年批准新药临床申请758件,新药生产申请176件。随着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推行,2008年共批准新药临床申请434件,其中有52种属于新化合物;批准新药生产申请165件,涉及119种药品,其中包括1类新药5个;批准仿制药生产申请1502件,涉及614种药品。虽然批准新药临床及生产的数量在逐年减少,技术含量在逐年提高,但是,其中1、2类新药仍然太少,仿制药申请仍占了很大的份额。这与我国医药企业低水平重复严重的现状密不可分。如何充分利用已有资金投入,充分挖掘新药价值,不断创新突破,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2新药功能价值的确认

新药研发过程中凝结了不同于普通商品的创新性的脑力劳动耗费,形成了由新药研制者智力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以及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1]。所谓功能是指价值工程分析的对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对产品而言,其功能就是它的用途[2]。人们使用产品实际上是使用它的功能,即企业生产产品实际上就是为了生产产品的功能,用户购买产品也就是为了购买产品的功能。如患者购买药品就是为了能预防、治疗或缓解病情。能满足某种需求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功能价值。新药的功能价值就是新药在满足患者某种需求时所具有的价值。

且不论国内外新药定义的差别,在新产品的认同方面存在的差别也使得新药功能价值的确认比较困难。国外新剂型、新复方、新的给药方式的产品能得到普遍的认同,而同样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却难有作为。比如二甲双胍:普通产品每片仅为0.1元,将一天三次的服用次数减少为一天一次的缓释片却要价每片2元,这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中老年群体也许很难接受。“缓释片”这个先进性也许并不足以让患者支付6倍的溢价!又如,新复方制剂一般可以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但价格却差别较大。如复方利血平片每片0.1元,而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售价1元/片。如果利尿效果的增强得不够理想,也许这10倍的溢价也很难让人接受!再如,口服胰岛素比起注射胰岛素来,方便易行,一旦使用可以节约不少医疗资源,但究竟定价多少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等等这些都需要经过仔细地分析论证。总之,进行新药功能价值分析,充分挖掘新药的价值,才能以更让人信服的理由得到患者的认可和接受。

3新药价值评估的好方法——价值工程

新药研发是指新药从实验室研究到上市,扩大临床应用的整个过程,是一项多学科,需要多部门、多员工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复杂工程。如今,不少医药企业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新药研发。新药研发项目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发现和甄别、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新药申报四个阶段。本文的价值工程研究即以新药研发项目的生命周期作为研究对象。

价值工程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技术和思想方法,其目的在于为用户制造真正的价值[3]。具体来说,是以使用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应有组织、有计划地按一定工作程序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功能分析,系统研究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致力于提高对象价值的创造性活动。对新药研发项目进行全面、详实和准确可靠的评价分析,为最佳研发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而客观的依据。目前,中国有上百项自主研发的新药已进入临床一期、二期阶段,另外还有一大批已完成了临床研究,正等待报批。尽早开展新药研发项目的功能价值评估,将价值工程贯穿整个项目全程,才能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充分挖掘出新药价值。

4新药功能价值的分类

为了充分挖掘新药研发项目的功能价值,首先要明确新药项目的功能价值所在。笔者选取了入选美国标准普尔评级(Standard&poor’s)的进入研发后期、预计未来两年有可能在美国上市的最具市场前景的10个新药进行分析认为,可以将新药项目的功能价值分为技术功能价值、经济功能价值、社会功能价值。

对上述入选原因进行分析、概括如下:

技术功能价值是指产品本身功能优势产生的价值,包括:新剂型、新的给药方式、新复方制剂、用药可逆性、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性好等。一些经济指标也会导致产品功能价值的增加,即经济功能价值,主要包括:市场容量大、利润率高(自主研发)等。社会功能价值是指全社会医药研发现状对新药研发可能产生的价值,表现在:研发平台优势、一线用药、公司研发压力及现状(研发线合并)、适合公司产品线要求、竞争品种少、审批进度等。

当然,上述分类并没有列举出全部的功能价值内容,比如,还可以通过预期的投资回收期来衡量新药项目经济功能价值,然而投资回收期并不是越短越好,只能是在新药级别确定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投资回收期来提高价值,因此比较难衡量。另外,其它一些定量数据较难获得,可以根据具体项目再具体考察是否将其作为功能价值指标。

5新药项目功能价值评价方法

新药研发过程受到了社会经济、政治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市场、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因此其功能价值评价方法也应该采用不确定情形的评价方法。不确定情形的经济评价方法就是,方案实施后,存在若干种不同的自然状态,并且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即状态出现的概率),又是可以根据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或主观经验判断加以合理确定的时,对方案设想的经济效果的综合评价[4]。

不确定情形的评价是建立在概率意义上的综合评价,其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期望值。所谓期望值就是全面考虑该事件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状态以及各种可能状态出现机会大小的情况下,从概率意义上讲,该事件最终最可能出现的结果,也就是客观上人们可以期望的该事件的最终结果。不确定情形的价值评估方法如下:

5.1期望值法

根据损益矩阵表计算出各方案设想的收益(损失)期望值,再依据期望收益值最大或期望损失值最小为标准,择优选出最好方案。

5.2决策树法

决策树又称为决策图,是由方块和圆点作为节点,并由直线连接而形成的一种树状结构。方块节点为决策节点,即代表一待评估决策点,由决策点引出若干条树枝,每枝代表一个方案,称为方案枝。圆圈节点是状态节点。由决策点引出若干条树枝,表示不同的自然状态。这些树枝称为状态枝。在状态枝的末端列出不同状态下的收益值(或损失值)。一般决策评价问题具有多个方案,每个方案可能遇到多种自然状态,因此,图形由左到右,由简到繁就组成一个树形网状图。ChristophH.Loch教授以Bestpharma公司为例,对该公司的三个研发项目采用了决策树方法进行了价值评估,为我们今后新药项目Ve研究提供了参考[5]。

5.3综合评分法[6]

综合考虑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三面,通过选定评价指标,确定其加权系数,然后对各指标进行评分后,得出总评分,来确定出最佳方案。其中加权系数的确定是由评分法确定的。具体的评分法可以分为:直接评分法、0-1两两对比法、0-4两两对比法、多比例两两对比法、实现困难度评价法、逻辑流程法、功能系数评分法。如果指标不复杂的话,还可以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分。

5.4实物期权法

所谓实物期权,就是在不确定条件下,与金融期权类似的实物资产投资的选择权,是由Stewartmyers(1977)在麻省理工(mit)时提出的,他指出一个投资方案其产生的现金流量所创造的利润,来自于目前所拥有资产的使用,再加上一个对未来投资机会的选择;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取得一个权利,在未来以一定价格取得或出售一项实物资产或投资计划,所以实物资产的投资可以应用类似评估一般期权的方式来进行评估[7]。实物期权的核心思想不仅与期权的基本特征相承,而且与研发项目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不可逆性等特征紧密相关,是最近兴起的一种价值评估方法,其中二叉树模型是包含管理期权不确定性的项目评价中最常用的模型。柯昌文[8]等认为二叉树模型是新药研发价值管理的有力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究竟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新药项目的功能价值评估,可以根据评估人的经验等实际情况选择进行。

制药工程就业现状篇5

关键词:制药企业;eRp系统;构建

我国的制药企业属于信息资源较为复杂的企业类型,这就决定了对制药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难度也就较为巨大。药品的库存信息更新不及时,影响了医疗机构的用药情况,同时制药的成本也在逐步提升,各类药物信息也较为混乱,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eRp系统就是这样一套适用于集成化信息管理的系统,该系统也在我国的各大制药企业中得以应用,但在其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进行制药企业eRp系统的构建,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制药企业eRp系统概述

(一)eRp系统概念及其特点

所谓的eRp系统,其是由美国企业在上世纪提出的一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全称为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主要就是运用计算机的信息管理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这种信息技术来进行企业各种信息的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其内部信息资源库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包括客户的信息、供应商的信息、生产和销售的状况信息、库存储备量的信息、成本与收益的财务信息等等,eRp系统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并且进行资源信息的整合与优化,从而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综合管理创造有利条件。eRp系统具有系统运行集成化、业务流程科学化、绩效监控动态化的特点,这些特点都与企业的管理要求相适应[1]。

(二)制药企业eRp系统的应用现状

我国一直在进行医疗制度方面的改革,对于部分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医疗与药品的分离式处理尤为重视,相关的管理部门主张将对于患者的诊疗过程与药物治疗的过程分离开来,对于药品应该进行统一地采购和更加规范的管理,这就对于制药公司的管理模式来说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eRp系统能够解决制药企业在信息管理上的难题,实现集成化的信息管理模式,并且我国的部分制药企业已经将eRp系统进行落实。我国的eRp系统应用起步较晚,与制药企业的融合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相适应的状况,从目前的eRp系统应用现状来看,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二、制药企业构建eRp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规范化问题

制药企业构建eRp系统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企业管理层的混乱局面决定的。制药企业的eRp系统需要进行的是对各个部门的资源信息和业务信息进行汇总管理,要想使企业获得进一步的业务拓展与信息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就要求对于包括操作流程、资金单据的开具、物料资源的管理等在内的各项内容进行更为规范的管理[2]。在许多制药企业当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管理行为,比如因不同部门管理人员的意见分歧导致的操作流程的不规范,以及物料处理方式的不规范等等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对eRp系统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不利于eRp系统发挥有效的管理职能。

(二)标准化eRp软件存在问题

这里所说的标准化eRp软件存在问题,并不是指标准化eRp软件本身存在技术性的漏洞,而是指标准化eRp软件与制药公司的管理实际难以匹配的问题。eRp系统的应用需要有专门的eRp软件来进行控制与操作,但是由于制药企业信息管理的特殊性,标准化的eRp软件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制药企业,这就使得制药企业的eRp系统构建存在着一定的不匹配性。虽然致力于eRp软件开发的公司不在少数,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软件开发公司来说,其主要是发开适用面较广的标准化的eRp软件,但是标准化的eRp软件无法解决制药企业所存在的某些实际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各个制药企业在经营和管理的模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难以将其进行统一的规范,目前的eRp软件无法实现具有针对性的功能性改变,也缺少专业性的人员进行操作,这就使得eRp软件难以发挥有效的管理作用[3]。

(三)项目建设各阶段存在问题

eRp系统的构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它所涉及的环节众多,各个环节的侧重点都各不相同,而对于我国的部分制药企业来说,其难以做到对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有效的把控。eRp系统的构建的各个阶段都是相互连接并相互影响的,并且各个阶段所着重建设的重点都存在着根部的差异,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造成整个项目进度的停滞不前。整个eRp系统的建设需要承建商与企业之间进行实时的沟通与配合,这其中存在着诸多不可控的影响因素,比如双方的技术水平,操作人员的专业程度,某一环节所面对的即时风险等等,这都会对eRp系统的构建产生影响。

三、制企业构建eRp系统的有效措施

(一)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

解决制药企业构建eRp系统存在问题的出发点就是首先要立足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实际,各个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模式都是不相同的,也并不是所有的制药企业都完全适用于eRp系统的。企业在决定应用eRp系统之前,要对自身的经营特点、业务类型、人力资源状况、资金状况等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估,检验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条件来进行eRp系统的构建,而eRp系统对于企业本身的发展来说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切忌盲目跟风构建的行为[4]。

(二)获得企业管理者的认可与支持

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各项计划具体落实的决策者,也是系统建设的推动者,所以要将eRp系统的构建落实,就要令企业的管理者认可eRp系统的有效管理作用,同时也要让管理者参与到系统建设的全过程当中来。eRp系统的构建是一个长期性的建设工程,因为其涉及到企业的众多内部信息,并且对于制药行业来说,存在着处方等商业机密,所以其建设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企业管理者的大力支持与认可,能够为eRp系统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准备条件,而管理者的全程参与,则能够有效地对建设过程产生监督的作用,避免建设过程出现混乱无序的局面。

(三)规范企业业务的管理流程

目前制药企业的eRp系统构建存在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就是企业业务的管理流程不规范,所以为保障eRp系统建设的有序进行,就需要进一步规范企业业务的管理流程。企业应完善管理模式,确定一个有效的管理参考标准,并按照这个标准来对各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5]。同时,企业还应该按照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来进行管理流程的进一步细化,从而为系统的构建提供必要的过程保障。

(四)落实eRp项目的相关培训与考核

eRp系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质,所以参与系统构建的相关人员需要具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并且要有对于eRp系统的全面性的认识。企业应该注重对于系统建设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的培训,不断提升其实际的技术水平,并且建立一个专门的项目团队,负责eRp系统建设的各个环节,并且将其工作效果纳入到员工考核的内容当中,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eRp系统的构建效率。

四、结论

药品对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情况,而目前来看,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处于一种滞缓的状态,其主要的阻碍因素就是制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eRp系统属于一种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对于提升制药企业的管理水平来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构建eRp系统时,各个制药企业应该从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正确的战略方案,并且要将eRp系统建设落到实处,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eRp系统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施凯.云南K制药公司eRp系统升级换代策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6.

[2]江洪波.制药企业eRp系统实施方案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1(11):29-30.

[3]张胜.制药企业eRp系统分析与设计[J].广东化工,2012,06(12):146-147+113.

[4]冯东明.F制药企业eRp系统的构建和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11.

制药工程就业现状篇6

第二,提升医药工程建设进度管理。可以根据医药工程特点来规划其建设进度,再三检查合同条款和施工计划的可行性,重点关注医药工程中不同种类、项目施工,确保相互制约的项目能够穿插施工,比如:净化厂房给排水、暖通工程就要交叉施工,尤其是工艺设备管道项目施工计划和管理,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其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建设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切实结合医药行业特点来周密制定计划,确保该工程保质保量定期完工。

第三,加强医药工程质量管理。医药工程通用专项项目常规质量管理以外,还要重点关注Gmp要求的专业性、关键性的质量管理项目,这样才能够确保其工程满足Gmp验收标准。同时要从净化装修材料质量到施工过程细节都要进行全面监控把关,对所有设备进场、物流废弃、通道设置等等都要确保其不会出现交叉污染,施工过程中各种功能管道更是要切实防漏,尤其是净化区更是要注意其空气质量和洁净度。

第四,严格医药工程现场管理。做好医药工程现场管理,首先要科学制定其工作流程,比如洁净净化车间时,人和物体走动都会影响其空气洁净度,因此就必须要明确划分洁、污流线,设置好相应物流、人流通道,借助静压差压力表和独立压差计来控制空气流通,定时进行监控记录,确保不同区域之间空气质量都达标。新建的净化车间要先检查其温湿度、照度、换气次数、尘埃粒子、微生物等等HVaC系统的诸多验证项目,确保合格才能投入使用。车间建设完毕后也要定期进行风量检查和高效过滤。其次,Gmp对医药净化车间环境和温度都有相应要求,对此管理人员也要再三注意确保空调能24小时持续不断运行,如果晚上车间停工,也要开启值班风机使得净化区有静压差避免外部气流倒入。当然如果室内有酒精或者粉末,就要设置带过滤器的直排系统。然后,对于净化区域地面洁净工程也有相应处理方法,例如水泥材质地面使用过久就会出现裂缝,这会影响其空气水汽,地面也会凸起,因此Gmp净化车间底层地面最好做好防水处理,或者在其自流平下面加三层左右无纺布来避免其地面裂缝。最后,当前为确保其净化区空气洁净度基本都会采用三级过滤式空调,不管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过滤装置都有其相应材质布料,对此空调及相应过滤装置就要定期进行清洗、更换和检修,一旦发现有问题就要及时处理。

制药工程就业现状篇7

关键词:统计;医药企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1

随着我国新版Gmp和GSp质量标准认证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国家对医药企业的监管日趋严格,资产重组并购风潮迭起,龙头企业纷纷做出外延式扩张,更加催化了医药行业的变革趋势。医药企业要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对外要分析市场环境对行业发展方向做出准确预测,对内要深入挖掘企业优势劣势,放眼长远,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立足当下,严细企业管理模式……这一切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基础是企业对自己客观情况和所处环境的正确认知、冷静分析,所以统计工作在医药企业中应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现实中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一、统计工作在医药企业中的现状

(一)统计专职人员匮乏,队伍建设力量不够

众所周知,统计工作有助于我们对事物的客观评价,它的专业性极强,其作用绝非财会或他管理核算活动所能替代,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所以,在医药企业中有一支业务精湛的统计专职人员是十分必要的。但在现实中,随着原材物料、能源、用工成本的大幅攀升,药企为了压缩费用、提高利润实施内部节流挖潜措施,很多医药企业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统计工作交由生产、财务、质控人员兼任的现象非常普遍。兼职统计人员一人多职,对于统计工作只接受了基本的“传、帮、带”的岗前培训,掌握统计基础知识、熟悉统计学理论的员工少之又少,能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员工更是凤毛麟角。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以将统计分析应用到日常工作中,统计工作对于其只是到期必须上报的报表,少量统计分析也是流于表面,不够深入,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其“智囊”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药企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质量和效益是所有企业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如上所述,在国家监管日趋严格、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医药企业源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视药品质量安全为企业的生命线,把工作重点放在规范药企在原材料购入、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入库检验等关键环节以确保出厂药品安全可靠;加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经营者的天性,这就造成了在现实中很多药企领导常常出现单纯重视质量指标和效益指标,忽视能更深刻挖掘企业自身问题的统计工作本身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第一,认为统计工作就是为上级政府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服务,上报各种报表的工作,其工作状态是被动式的;第二,认为统计工作不能为企业谋求直接的利润,不像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工作是医药企业的主业,统计工作增加了企业的工作量;第三,认为统计工作只是将企业已有的各项数据进行汇总等计算,对企业决策没有任何作用。正因如此,统计工作本应有的作用难以发挥。

(三)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规划在2015年要实现药品制剂全品种、全过程电子监管,以保障药品在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安全,届时药企在制剂成品入库时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体现可追溯性。但目前,医药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程度还很难适应工作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原料药、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企业尚未普及电子监管,出厂之后的环节追溯性较为困难;即使实现电子监管的制剂企业在采购、生产、化验等环节也不能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数据共享性较差,容易出现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脱节,重要信息沟通反馈不及时,统计工作不能及时开展,不能及时进行数据分析作为有效决策依据,导致未能抓住良好时机盈利或止损。

二、医药企业统计工作的改进对策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统计工作在企业中地位

一些企业,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存在一种认识:统计工作是在为上级服务,而不能为企业决策服务。这种轻视统计的根源就是企业管理者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没有真正转变观念,没有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应该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缺乏对自己运营状况及所处环境的清醒分析是无法作出正确决策的。企业中,一个专业化程度高的统计部门是能为领导层决策的智囊团队,所以企业领导应重新定位并提升统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赋予统计部门更多的职权和话语权,给予工作上的支持,这是改变统计工作现状的基础。

(二)提升业务,统计工作应更有作为

作为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应该精进自己的业务水平,改变只是简单将数据进行罗列、计算、汇总的现状,通过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统计分析的深度,提高分析的指导性、预判性和参考性;通过拓宽统计的工作面,提高统计的数据基础,保障统计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打铁还需身子硬”统计工作人员有为才会有位,统计工作只有充分体现数据性和综合性的有效统一,其价值才能充分体现,所以,在企业的地位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发挥的作用来争取。

(三)拓宽途径,实现“据说企业”

制药工程就业现状篇8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业;原理

生物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为现代化制药企业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就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而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生物技术都随时为人类发展创造着不可估量的财富,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术项目之一。尤其是近几十年,仅仅是在医学药品领域,生物技术不断提升药品的质量和效果,就为人类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生物制药的迅猛发展,更是为临床医学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在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效果。

一、生物技术概要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性都很强的学科,在上个世纪中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动物和植物体内的Dna或者是生物细胞,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系统的生物理论为核心,对其进行有效物质的提取和人工的加工的过程。生物技术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无疑会对传统的医疗事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影响。这种影响是有着正面意义和积极的作用的,是其能够在这种挑战竞争下,不断更新技术、加强科技创新。传统生物技术实际上只是一个对生物细胞进行加工的过程,而现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生物技术的研究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开始扩宽其领域,培养新的物种、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而植物基因正是在这个环节中被广泛的采用了。相关研究人员开始把植物当做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植物的相关细胞进行改造和人工加工,通过这些科学技术的运用,来提高植物的抵抗能力和生命力,使其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和不断变化的气候。

二、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的原理

生物技术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也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科学技术。归根究底,其就是一种微生物技术,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对微生物的生活习性、生理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作为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生物制药技术即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对各种微生物和微元素进行辨析和处理,进而提取能够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成分,最终加工成质量和效果更为显著的药品的过程。在当前的制药工艺中,通过不断对各种生物技术进行引进和利用,就能够更有力地保障各类病菌得到合理科学的抑制和消除。在现今的社会发展中,制药技术关系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与人类生存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随着各种病菌的不断变化和各种病状的变动,传统的医疗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各种病症的需求,以基因工程、微生物技术等多个方面为基础的综合性制药措施和原理,则逐渐成为现代化医疗发展的核心观念。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种药物需求不断增加,也加速了各种生物技术在药品制作领域的引进和利用。

三、生物制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受近现代国情及其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的生物技术发展与应用,起步晚,起点低,仅有短短的二十余年历史,技术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根本无法比拟。不过,自生物技术在我国开始发展以来,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现阶段的生物技术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不过,在生物制药领域,相比世界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生物制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和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的地区,正在不断建立部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并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这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的前景非常广阔,产业也将呈持续增长态势。

四、我国生物制药的前景

1、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作为现代化的高科技产业,生物制药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得到相应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进行全方位立体组合,才能发挥最大化的优势和效应。当前,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借助政府有力的扶持和引导,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构建出了比较完善的生物技术应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对于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集群使得生物制药的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以此为基础,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已经在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其后,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仍会朝着这方面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以提升产业的市场规模。

2、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

就现状而言,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显然没有实践应用所取得的成果丰硕。在科研未能大规模转换为生产力价值的状况下,很多社会及科学资源被浪费,生物医学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高科技高疗效医药生产的滞后,以及生物医学整体发展水平的滞缓。因此,将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即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和最终方向。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同盟,与相应的企业形成优势互补,使自身能够专注于专长和优势,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这一方式,既是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的要求,也将是国内生物医药研究机构与药品制作企业互利发展的主流模式。

3、生物制药新兴技术将不断应用于产业发展。

生物制药产业需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不断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满足医药水平提升的要求。因此,生物制药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会不断应用到产业发展中,从而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医疗水平的提升。

五、结束语

作为近现代兴起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生物技术为我国制药业提供了宝贵的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并由此成为提高我国制药业生产水平和生产工艺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趋势和重要基础。随着生物技术的持续发展,其在我国制药产业将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应用,也将为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制药工程就业现状篇9

关键词: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现状

当前,随着高等药学教育趋近大众化、医药就业市场形势和就业政策发生深刻变化,药学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高等医药院校关注的重点。不少院校已开展了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帮助大学生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但目前对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仍面临较多问题和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强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育效果,已成为高等医药院校教育者和就业工作者积极探索的主题。

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一)医药就业市场形势的深刻变化。

当前,医药就业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院、药监部门等事业单位用人已经饱和,医药企业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2009年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药学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锐度相对滞后,为学生提供的就业信息不够全面,渠道不够通畅。现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除对应聘者的专业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等有基本要求以外,对于沟通能力、创新思考、工作适应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是就业指导的重点和难点。

(二)大学生个体因素的影响。

我国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和指导起步较晚,大多数学生到了大学才接触到有关内容。不少学生自我追寻意识淡漠、体察环境能力较差、目标引领不明确、魅力人格不强、终身学习毅力不足、主动就业观念不强,进而职业定向不清晰、定点不明朗、定位不准确,自然也就无法定心于自己职业,甚至出现就业心理危机。

(三)家庭因素的不合理干预。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不少家长承担了较多保护者和干预者的不合理角色。从子女入学学校、填报志愿的选择,到子女职业的选择,可以看到家长较多干预的痕迹。一些家长自身职业观念不正确,认为子女上了大学以后要留在大城市,小城市不予考虑;要在东部发达地区,不去西部地区;要进医药事业单位,不去医药企业;要做管理干部,不做一线生产、质检工人。这样子女才算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才对得起父母辛苦十几年的养育。在职业发展途径方面,一些家长根据传统观念,倡导终身制职业、一线式职业,完全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和易变性职业发展时代的要求。家庭因素错误的引导,造成了部分药学类学生面对就业时主动性差、依赖性强、责任感低、自我认知缺乏、职业目标模糊、期望值过高,选择职业时重名利、重地位,甚至出现“无业可就”、“有业不就”的状况。

(四)医药院校自身指导的不足。

目前,医药院校对药学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已逐渐普及,但仍存在较多不利于指导工作开展的情况,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度还不够,理念上存在差异。很多高校还停留在学校只管教书育人的理念中,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主动推销药学人才意识。管理不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未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内容纳入;普遍设置了就业指导教研室,但有的挂靠学生工作处,有的挂靠教务处,还有的挂靠心理系等,管理混乱。人力、资金投入也还不够,对职业测评工具的购置、学生实践训练的经费投入都不充分。

2.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其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引用资料及案例比较陈旧;重视对学生就业信息的灌输,而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和职业竞争力的培养;对医药市场的现状把握不足、信息不畅,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目前还没有针对医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材;对于药学类学生的职业测评工具开发滞后。职业指导形式单一,以上大课及讲座为主,很少有对学生个体的指导,针对性不强。

3.没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职业指导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连续教育过程,但不少院校注重抓两头(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而忽视过程中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对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训练与培养,全程化指导的教育体系尚未形成。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就业理论、政策的灌输,忽视学生实践机会的创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方位指导的教育体系尚未形成。重视第一课堂的教育与引导,忽视校园文化、教学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的育人作用,立体化的指导体系未形成。

4.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不高。多数高校未严格按照师生1:500的比例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从事药学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老师多为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基本上都不是职业生涯规划相近学科出身,也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培训,理论功底不深,对市场信息的敏锐度不强,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追踪调查不够深入,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达到职业生涯规划应有的效果。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对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根据药学类人才及医药院校的特点,构建全过程、多方位、立体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体系,科学、合理、系统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一)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理念,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度。

将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建立和健全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针对药学类毕业生的,集教育、管理、咨询和服务为一体的机构,配备相应指导人员,给予充裕的经费支持。

(二)构建全过程的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涉及人的一生,在大学阶段,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也应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

1.加强课程教学工作。要结合市场需要和药学类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从一年级至四年级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根据医药市场特点,充分挖掘最新信息;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理论灌输形式,加强互动与实地调研;充分、合理地利用职业测评工具。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加强对教师的授课能力和职业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多元化,针对就业指导教师多为辅导员担任这一现状,吸纳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人才进入教师队伍,邀请相关医药企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作为兼职教师和职业顾问,以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强化教育效果。

(三)构建全方位的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

1.加强对药学类大学生的个体指导与咨询。设立药学类大学生“职业咨询室”或“职业指导工作坊”,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综合素质,开展职业测评,帮助学生制定和调整职业规划与大学学业规划,指导学生开展相关职业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教育、咨询、指导与服务。

2.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搭建实践学习平台。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积极的职业探索和训练。应成立相应的职业发展社团,建立各类图书资料室、就业信息网站,开展“职业论坛”、“职业训练营”、综合素质拓展等实践学习活动;加强创业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创业试点等,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敏感性,提升职业竞争力。

3.加强对药学类毕业学生的跟踪就业指导。在药学类学生毕业后学校仍然要进一步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岗位;通过跟踪就业指导来评价其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育效果,对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信息;加强与药学类毕业学生的沟通与互动,邀请这类学生加入到学弟学妹职业指导,以同伴教育的方式强化教育效果。

4.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基地,加强学生医药行业的实战训练。学校应加强与医药行业单位的合作,积极搭建平台、整合各类资源,指导学生开展模拟招聘、就业见习、岗位体验等活动,提升药学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能力,同时也能更客观、全面地了解用人单位及就业市场现状,丰富就业信息资源,为学生职业选择提供依据和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5.加强与家长沟通交流,发挥学校、家庭联动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家长在子女职业选择参考者角色,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转变部分家长自身不正确的择业观,在对子女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规划方面与学校教育思想达成一致。

(四)构建立体化的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

在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理论学习与个性锻造相结合,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体咨询相结合,就业指导与管理、服务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将平面的、阶段性的、表面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转变为立体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药行业管理的逐步规范化,医药领域发展前景更加广阔,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巩固药学类学生的专业思想、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个性培养、提升综合素质;掌握就业本领,提高职业能力,尽快适应工作后的角色转变,为祖国医药事业培养出合格的药学类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健.多维度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J].工会论坛,2008,14,(3):20-21.

[2]赵崇铁,沈小友.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的思考[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7):27-30.

[3]王仕松,胡向红,郝俊霞.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路径探析[J].高教论坛,2008,(9):66-67.

[4]王晓岩.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8,(2):54-59.

[5]许亚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6,(3):56-58.

[6]吴绍琪,陈科.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与完善途径[J].文教资料,2008,(1):17-22.

[7]郭振友,李胜联.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16-18.

制药工程就业现状篇10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现状;趋势;产业化

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历史已经有五十年左右。在这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生物制药技术从最初的简单Dna重组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抗体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等等多种多样的高新生物制药技术,其为人类的健康所做出的贡献的非常巨大的。直到今天,生物制药技术依然是国际医学界最重视的高新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在我国,应用生物制药技术的时间相对较晚,生物制药技术水平也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一段差距,但我国目前正在加大生物制药技术的投入,并建立了一定的生物制药产业基地,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生物制药技术必将得到飞速发展。

一、当前我国的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现状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方面相对起步较晚,且在早期受经济、技术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直到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生物制药技术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生物制药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生物制药产业也在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大规模。现如今我国已经在肿瘤、心脑肺血管、免疫以及内分泌等诸多疾病的药物研制中充分应用了生物制药技术,研发出大批特效新药,为这些疑难病症的治疗技术水平提高提供重要支撑。但相对来讲,我国当前的生物制药技术水平还是落后与西方等发达国家,且在发展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新药研发力度不足

在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中,我国对新药品的研发力度依然相对较弱,尤其是在经费投入上,更是略显落后。在国外的生物制药技术研究发展中,对研发环节是非常重视的,在研发经费投入方面一般都会占新药销售额的20%以上,而我国则远远达不到这一经费投入标准,且国家相关部门也没有给予足够的监管与引导。就生物制剂的上市情况来看,我国只有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与iFn-α-1b等药物产品被批准上市,其他的则都是仿制药。从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制药产品发展来看,最有市场的生物制药将会集中在单克隆抗体、基因治疗药物、疫苗、反义药物和可溶性蛋白等五个方面,由此可见,我国的新药研发力度还远远不能满足生物制药市场发展的多样性需求。

2、融资渠道不通畅

由于生物制药技术产业是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在研发初期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顺利进行的。尤其是生物制药产业属于医药产业的范畴,其行业特点更是决定了只有巨大的资本支撑才能推动新药的研制。而这数量较大的资金需求除了企业自身资本承担部分以外,还可以依靠政府的相关财政补助,但这仍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进行一定的融资来为生物制药的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但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融资渠道相对较少,其所具备的风险和较长的资金回笼周期都使得很多投资者不敢轻易给予投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物制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3、研发成果转换困难

与生物科学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的生物制药技术水平并不与之成正比,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科研成果转化较为困难,使得一些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不能很好的转化应用在药品研发生产上,这对于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来讲是非常不利的。

二、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趋势

尽管目前我国的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我国目前已经开始将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对待,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未来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组合在一起,方能发挥高效作用优势。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对于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生物制药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以后仍会朝着这一方面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和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

将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得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当前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也使得我国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生产的滞后状况。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要求企业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同盟,形成优势互补,使得自身能够专注于自身专长方面,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我国生物制药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朝这一趋势发展,通过外包方式进行新药开发,将技术较强的研发内容分包给具备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来完成,充分发挥小公司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开发新药,大大提高新药开发效率,使新药研发周期缩短,实现技术与资金互补。

3、生物制药新兴技术将不断应用于产业发展

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不断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满足医药水平提升的要求。我国通过不断参与国际前沿生物发展课题来提升科研水平,如在人类基因组和功能基因方面参与到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药物相关基因药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基因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制药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会不断应用到产业发展当中来,从而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医疗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具有起步晚,发展滞后的特点,但在国内庞大市场的推动下,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仍然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再加上我国政府对生物医药领域不断加大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未来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将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朝阳行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