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7:16

绿色设计概念篇1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在建设绿色建筑过程中,要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具体状况,将建筑学科内以及国内外先进的设计技术相结合,对建筑进行综合的设计,保证建筑工程中的能源能够高效率、节省的被运用,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案及可行的设计思路,充分满足人们高品质的居住要求。

1绿色建筑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1.1和谐发展的原则

首先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是做好绿色节能住宅的基础。住宅建筑物的环境是和自然界混为一体的,所以总的来说他也是自然界重要的一部分,另外一方面住宅建筑和自然环境无形中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在进行设计住宅建筑以及施工时,将自然因素划分在设计环节中,以便于自然环境和绿色建筑的和谐发展。但是在进行绿色节能住宅工艺中,也要将因地制宜放在主要位置,使用住宅建筑的材料和资源,做到绿色的建造住宅。

1.2健康舒适的原则

健康舒适是住宅居住者的要求之一,所以建设绿色节能住宅也要坚持健康舒适。通常来讲,住宅设计的最大原则是绿色节能前提下使居住者能够体验舒服享受,所以为达到这种效果,在材料选择上,可以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住宅设计上,要满足供暖、采光、降温、通风以及污染处理的条件,从而达到人们对住宅绿色节能的要求。

1.3合理利用的原则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业普遍存在能源高消耗、低效率现象,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中存在着资源的多余浪费,并且如果这种浪费不能够及时制止,就会给自然环境形成破坏,所以面对这种状况时,所采取的措施:(1)应采取最佳设计方案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高的能耗得到控制;(2)水、电、取暖、制冷等高能耗环节的控制;(3)对可利用资源不断地开发,比如建筑材料在选择时应考虑可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实施建筑材料的再次回收,使资源能够有效合理利用,从而使自然环境达到平衡状态。遵循这项原则,在考虑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基础上,更注重的是对于未来合理利用资源趋势的可持续发展。

2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

2.1因地制宜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为了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建筑的标准化以及产业化,然而绿色建筑则拒绝标准化的建筑,强调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的温度、气候等自然条件设计具有相应特点的建筑。为了使建筑的采光自然、通风顺畅,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条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减少人工采光、人工通风等所造成的能源消耗以及污染。

2.2选址和现场设计

绿色建筑建设在什么位置,选址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绿色建筑选址过程中,要根据下面这几点内容来进行,首先就是要和公共交通距离上要近,这样才能够保证人们的出行,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还要根据当地所处的自然和气候条件,选择更加有利于利用自然资源的场地,并且周围的绿化面积要达到相应的要求和标准,将人们居住的环境中的率画面增大,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益,也能够减少设计绿色用地的成本。

2.3建筑布局设计

设计出一个好的建筑布局,能充足的利用现场资源,提高建筑的室内环境。在对建筑布局进行优化设计过程中,首先,利用已经利用的树木或者相关植物减少建筑物存在的热负荷现象。而且,根据当地的经纬度以及不同的风向,选择建筑物的朝向,并能够有效的利用太阳能以及风能等自然资源。其次,利用优越的地形条件,将其作为整个建筑物的围护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最后,合理对内部使用的功能区进行划分,将一些没有安装窗户的一面放在北面,将一些具有相同功能的区域放在一起,这样不仅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设计,还有利于节约能源。

2.4建立水循环利用系统

就我国当前建筑而言,水资源浪费大,水污染严重,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违背了绿色建筑的内在要求,不符合我国现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在建筑绿色设计中就必须重视水资源利用,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在建筑工程中,可建立蓄水池,通过收集系统将雨水加以处理,既可以满足建筑需求,同时还可以用于景观水的补充中去。在规划生态景观水景时,也要懂得水资源的再生、循环以及可持续性利用,将避免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作为目标。另外,也可以将生活当中的废水进行处理,加以回收利用,节省水资源。

2.5加强采光的设计形式

采光是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采光设计,给予高度的重视,应当对阳光进行合理的设计,避免直射照进屋内,这样往往会导致居住者感觉到不舒适。另外,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要根据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差异,进行合理的设计。但是,工作人员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室内的阳光不易过多,但是也不能过少,工作人员应当对阳光照射的程度,进行全面的控制。并且,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的计算,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每一个建筑物的采光,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总之,我们应该深入发展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促进其朝着更高的水平前进,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绿色节能理念以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为主要原则,在建筑的设计理念中应用这一理念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还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加强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从而使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⒖嘉南

绿色设计概念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体型设计;概念设计;绿色建筑设计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economynowbuildingpeople'slifemoreandmoreisalsohighenvironmentalrequirements,sothegreenbuildingdesignisalsonowpeoplemoreattentionbutthegreenbuildingdesignhassomeproblems.andtherelatedproblemswereanalyzed.

Keywords;architecturedesign;Shapedesign;theconceptualdesign;Greenbuilding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点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与建筑环境和谐共处是建筑永恒的发展主题,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不科学的开发方式使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形势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可以说,绿色建筑对建筑行业和地产行业而言是个崭新的概念。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立体绿化、花园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且在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建材等)、保护环境及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绿色建筑”又常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2绿色建筑的特点

1.2.1生态性

绿色建筑的生态性是指建筑从最初的设计到施工再到最终的使用过程均尊重生态规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地制宜,能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既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建材选取时将环保材料和循环利用材料作为首选,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加工过程的污染物排放。

1.2.2安全舒适性

绿色建筑在选址上应注意避免周边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建筑场地应远离电磁辐射污染源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选择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应符合环保标准,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绿色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建筑本身,还应重视建筑周围人文环境、视觉环境及景观环境的建设,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力,实现人与建筑、自然的和谐共处。

1.2.3先进性

绿色建筑的先进性是指采用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建造智能化大楼,将建筑的“智能”和“绿色”融为一体。绿色智能化不是某一种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有机组合,一个完整的绿色智能化建筑由安防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网络系统构成。目前我国部分发达城市的公共建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绿色智能化”,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测建筑能耗,根据室内温度、热湿环境、风力大小、空气质量等情况,由环境智能优化系统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保证建筑中的生产、生活状态处于最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活舒适度,并减轻建筑能耗,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评价标准

随着全社会对建筑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建筑也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开发商和设计师的目光。虽然从前文叙述中可以看出绿色建筑具有显而易见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效益,但这毕竟是针对长远效益来说的。而实际上绿色建筑前期投入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收成本,这些缺点降低了很多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绿色建筑识别技术尚不完善,致使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存在误解,以为绿色建筑就是先进的、智能的、高成本的建筑,如此盲目的追求“高、精、尖”的建筑,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鉴于这种情况,十分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绿色建筑本身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评价,过程复杂,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沿用国外的评价标准,很多时候都显得差强人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正式颁布实施。由建设部组织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正式启动,该项工作建立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的基础上,是我国目前唯一受到官方认可的评价工作,填补了中国绿色建筑标准评价工作的空白。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现行和在编的关于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有十余本,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同时也应看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地方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标准的执行流于形式,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和相关的激励措施,使得开发商在选择节能形式时顾虑重重,利益双方不能就节能效益的评价达成共识,使得上述评价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

3绿色建筑的设计

3.1绿色建筑的节地设计

建筑选址和布局要满足与环境“融为一体,统一协调”的原则,应该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建设地段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条件合理布置建筑物,以利于获得充足的日照,并避开风口,既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在此基础上还应再仔细搜集、整理和分析建筑所在地的民居资料,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服务对象,提出最优化的居住模式。

3.2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大,并呈逐渐上升趋势。若不解决建筑耗能高的缺点,绿色建筑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做好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具体可参考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3.2.1体型设计

建筑形体与建筑节能紧密相关。如果将建筑的体型系数定义为建筑物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则小的建筑体型系数意味着建筑比较规整,可以减少制冷制热时消耗在外表面上的能量;反之,若建筑体型系数大,则其外表面积相对较大,会增加空调制冷制热时的能耗。因此,对建筑体形系数设计的合理与否将决定着建筑节能设计的优劣。显而易见,当建筑具有相同的体积时,集中布局模式要比分散布局模式消耗更少的热量,故从节能的角度,经过比选后宜优先选择高层和中高层建筑,使建筑布局更加集中。

绿色设计概念篇3

关键词绿色刀具;设计;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G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107-0080-02

0引言

近些年,自然环境破坏严重,造成多种负面环境的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在国家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绿色制造,不断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而绿色刀具的设计、制造和推广是执行绿色制造的重要的具体表现之一。绿色刀具的设计过程中完全按照绿色化为标准进行,才使得绿色刀具的形成。

1绿色刀具

绿色刀具是指采用绿色材料同先进的绿色设计及制造方法生产的节能降耗减污的环境友好型产品。绿色刀具的设计与制造紧紧与环保相结合,在21世纪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进行开展绿色刀具制造是我国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路线的一种实际行动。绿色刀具与传统刀具有很大的区别,其设计是在刀具寿命周期过程的设计中充分的考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促使绿色刀具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利用材料资源、保护环境的特点,这是传统刀具无法企及。绿色刀具节约能源体现在其整个使用周期中每个阶段都符合绿色化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将降低能力的消耗,使资源有效的应用。利用材料资源是绿色刀具应用的材料中含有少量甚至没有有毒、有害材料,以绿色环保的材料为主,在满足刀具切削要求的基础上减少材料的应用量,有效的利用材料资源。保护环境体现在绿色刀具是可回收利用的刀具,能够将其循环利用,实现零污染。

2绿色刀具设计概念

绿色刀具设计是指在刀具寿命周期过程的设计中充分的考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通过优化各种有关设计因素,使刀具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影响最小。绿色刀具设计的概念是以“绿色,环保”为主,促使绿色刀具在设计、制造、使用、回收这一系列环节实现绿色化。为了突出绿色刀具的设计是以“绿色,环保”为主,提出以下几点设计要求

2.1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

尽管绿色刀具具有节约资源、利用材料资源、减少污染等特点,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绿色刀具也是一把刀,需要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力。这是绿色刀具最基本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设计绿色化的特点,才更加贴切。因此,为保证绿色刀具需要具备良好的切削性能需要在材料方面进行处理。可以采用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高耐磨性和高耐热性等特点的材料作为绿色刀具材料,能够达到目的。

2.2减少刀具的磨损

传统刀具的因为干切削或高速切削,容易增加刀面与切屑、工件之间的摩擦面积增大,切削温度增高,导致刀具磨损严重。针对此问题,在设计绿色刀具时将其作为设计重要要求之一进行处理。在绿色刀具的表面增加一个涂层,将绿色刀具的表面与切屑隔绝,阻隔切削热,降低绿色刀具刀面与切屑之间的摩擦,降低绿色刀具的磨损,提高绿色刀具的使用寿命。减少刀具磨损程度而采用的涂层尽量采用绿色涂料,与绿色刀具的设计概念相统一。

2.3提升刀具排屑和散热能力

刀具使用过程中残留的屑末并产生的热量对刀具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设计绿色刀具过程中需要重点处理此种情况。提高绿色刀具的排屑和散热能力才能提高绿色刀具加工质量和使用寿命,为此,在设计绿色刀具几何参数时,在绿色刀具上适当设计出排屑槽结构,及时处理刀面上的切屑,刀面表面有效的散热。(即便是加工脆性材料,在保证刀具强度的前提下,也可考虑排屑机构)

3绿色刀具设计的关键技术

再设计绿色刀具的过程中采用适合的,有用的技术,保证绿色刀具的使用性是设计的重点。因此,绿色刀具设计中关键技术的选择至关重要。绿色刀具设计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绿色材料选择技术、面向可拆卸设计技术、面向可回收设计技术。

3.1绿色材料选择技术

绿色刀具的设计是在优化和改善传统刀具的基础上,增加绿色化这一大特点。因此,选择绿色材料技术上需要满足几个要求,其一是绿色材料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其二是绿色材料设适合使用环境;其三是绿色材料属于易回收、易处理、可回收再利用;其四是绿色材料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属于节能型低成本的材料。将满足以上要求材料称为良好环境协调性的绿色材料。绿色材料选择技术是绿色刀具设计中应用到的基本技术,应用其综合性和复杂性有效的解决绿色刀具材料选择的需求。

3.2面向可拆卸设计技术

绿色刀具设计过程中加入可拆卸设计技术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方面便于零件的重复利用。绿色刀具上的零部件有一部分能够直接应用于其他工具或设备中,避免零部件的浪费,一部分经过加工处理,形成新的零部件,将其合理的应用于其他方面,实现重复利用这一特点。另一方面是为回收利用材料做准备。由于绿色刀具应用材料都是可回收的,可拆卸设计技术的应用将易于实现材料合理的回收。因为,在面向可拆卸设计技术以易于拆卸、易于分离、减少拆卸工作量、尽量简单化的设计原则,便于回收人员进行绿色刀具材料拆卸、维护工作。绿色刀具设计面向可拆卸设计技术要求刀具具有良好的拆卸能力,并且拆卸简单,提高刀具良好的装卸性能,并符合绿色化的理念。

3.3面向可回收设计技术

绿色刀具设计过程中应用可回收设计技术从制造材料回收利用的角度出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材料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一系列问题。应用可回收设计技术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的。

3.3.1绿色刀具中可回收材料的确定

由于在绿色刀具中应用得到的材料有多种,尽管应用的材料是以绿色环保型的为主,但是在一些刀具中也不可避免的应用少量有毒或有害的材料。为此准确的划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材料,避免给材料回收工作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另外,由于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分为不同的种类,准确地将其区分,并将可回收材料合理的应用,节约资源,避免污染环境。

3.3.2回收工艺和方法

绿色刀具设计是按照刀具寿命周期过程的绿色化要求进行的。因此,绿色刀具具有周期性,一旦绿色刀具用到周期末端,绿色刀具需要进行报废处理。在此环节中包含材料回收环节。刀具材料回收是绿色刀具报废处理中最重要的一项,需要应用适合的、合理的、有效的回收方法进行处理,才能保证绿色刀具材料回收率高。

3.3.3回收经济性分析

之所以进行材料回收处理是因为材料具有一定的价值,应用于其他领域中能够创造价值。换句话说,废弃的材料具有经济性才会被再次利用。经济性在刀具材料回收中作为唯一的标准,若绿色刀具材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就会被回收,反之将不会被回收。由于经济性是一个抽象词,用其作为材料回收的标准,主要是通过具体衡量刀具产品类型、生产方式、材料种类、应用成本预算等,最终确定刀具材料是否可回收利用。

4结论

绿色刀具之所以名符其实的以绿色化形式推广,主要是绿色刀具设计过程中以“绿色,环保”的概念,应用绿色材料选择技术、面向可拆卸设计技术、面向可回收设计技术,将绿色刀具的绿色化在各个方面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龚志伟.“绿色制造”环保切削技术初试成功[n].中国质量报,2008.

[2]王跃进,等.绿色产品多级模糊评价方法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9):12-14.

[3]任菲,吴晓铃,王晶晶.基于绿色制造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初探[a].晋冀鲁豫鄂蒙云贵川沪甘湘渝十三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机电工程类技术应用论文集[C].2008.

绿色设计概念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各行各业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室内设计行业自然也不会例外。当前室内设计现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便是室内设计同建筑设计搭配不够协调、过分强调装修等等。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绿色设计”这一环保概念必然会成为住宅室内设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设计”其核心概念在于对绿色环保观念的传输,并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除此之外,建筑设计师与室内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协作也是绿色住宅室内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绿色住宅室内设计的概念以及相关特点阐述

随着我国完成传统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巨大转变后,节能环保的理念开始在各个行业中广为流传。而“绿色住宅”这一概念也是在近几年被建筑设计行业广泛使用的。至今为止,人们对于绿色住宅也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概念,如果广义的将其进行形容的话,绿色住宅就是既可以保证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又能够于周围的环境产生协调性的住宅。总体来说,绿色住宅与普通住宅还是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绿色住宅其自身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绿色住宅应当与外部的自然环境保持统一性、协调性,而且在建筑与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减少对于周遭环境的影响与损害。特别是对于动物与植物的生存及繁殖影响,更应该注意;其二,绿色住宅应当确保室内环境的健康性,而且在建设施工的过程当中,可以尽量选取利用一些自然条件进行辅助施工,而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也要尽量选取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其三,所谓绿色住宅,实则是一个完整的综合性质系统,所以在建造与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所有细节的和谐统一,完全按照系统化进行设计,从而达到最终绿色住宅环保、舒适、健康的效果;其四,绿色住宅的寿命大多要比普通住宅长,所以应当避免短期拆迁等资源的浪费,在建设与室内设计的过程当中应确保住宅的质量,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对于自然环境所产生的污染。

绿色住宅室内设计的要点分析

1.坚持绿色环保、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

首先,设计人员的脑海中一定要有“绿色环保”的设计概念,在整个室内设计的过程当中,始终应当贯彻着绿色环保这一理念,一切都建立起在尊重自然和谐的基础之上,充分使用环保节能材料,对室内空间的构造设计要合乎常理,从而提高住宅的实用性以及利用率。除此之外,在绿色住宅的室内设计过程当中,应当时刻坚守“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并且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也要充分考虑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心理习惯等各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对于家庭成员中有老人或者儿童的,更应当特殊考虑。因为这类人对于居住的生活环境其要求是很高的,所以设计师应当充分考虑居住者的需求、喜好,并将其与自身的设计理念完美结合。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全部基于人的角度为出发点,真正创造出一个切合实际的绿色

住宅。

2.绿色住宅建设同室内设计这两项内容应当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

总的来说,室内设计大多是在建筑物完成施工以后才会进行的,可是对于绿色住宅而言,其各个细节方面都应当注重节能环保,所以必须在工程设计完整以后,工程设计人员再与室内设计人员进行协商沟通,从而确保设计方案能够达到最佳化。如此也可以避免在后期对室内设计进行返工,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及环境

污染。

3.在绿色住宅室内设计当中,尽可能的使用绿色环保家具

在住宅当中,家具乃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因为在社会报道当中,因家具造成室内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在对绿色住宅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务必要对选择的家具进行特别的留意和斟酌。在购买家具时,不单要根据自身的喜好来选取家具,且要对该家具的材质、有无毒害等各方面指标进行详细的了解,如此才能选择到真正绿色环保的家具,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健康,减少因家具对人类身体所造成的危害。

结语:

绿色设计概念篇5

abstract:Startingfromtheconceptof"Green",thearticlepresentstheconceptofGreenResidentialarea,andsumsupthestandardsystemofGreenResidentialareawidelyusedinsociety,andevaluatesitsshortage.

关键词:绿色住区;概念;标准

Keywords:greenresidentialarea;concept;standard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068-03

0引言

步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越来越成为新世纪人类社会的共识。在世界范围内,绿色建筑的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在我国,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们也在这样的国际势下也不断的反思和总结,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观念不断的被提出和研究。

从《绿色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提出与建立都代表我国在绿色建筑领域的重要探索的成果。

我国的建筑能耗占到了全国能耗的四层以上,而在这个数字中住宅部分又占到了相当的比重,且重要性很高,但是关于绿色住区的“绿色度”评价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从阐明绿色住区的概念出发,总结了当今常用的绿色住区的评价标准,希望能为关于绿色住区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1绿色居住区的基本概念

1.1“绿色”概念的起源和发展“绿色”的概念在很早以前便被人所熟知和发展。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新兴技术的大力发展伴随着的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人类干预和破坏地球自然生态的活动越加强烈。同时,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也导致了日趋严峻的生态危机的产生。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人们普遍开始意识到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最大的危机之一,并展开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辩证关系以及人类在这个星球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问题等问题的思考,并基于此提出了“绿色”思想的轮廓。

1962年,由美国著名陆地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发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一书,首次披露并展现了如果放任当时人们继续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若干年后可能出现的可怕前景,这部著唤醒了美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对环境保护意义的重新审视,促使了世界范围内环保事业的发展,并对传播“绿色”概念及推动“绿色”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2年,由来自10个国家的约30人所成立的罗马俱乐部,提出了名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再次给当时社会的传统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并被评为与《寂静的春天》齐名的重要大众环保著作。该报告首次阐述了关于地球的容量是有限的、一味发展经济而无视对自然环境破坏的事实必将导致地球灾难性的崩溃等概念,将生态环保问题纳入了应由全人类共通解决的问题范围内。

在当时面临世纪之交,人口数量爆炸与人类活动规模的膨胀己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扩展与深入到全球的情况下,《增长的极限》的出现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绿色”意识的觉醒和爆发,国际社会开始对环境保护事业投入大量的关注,同时,“绿色”理论和概念开始作用于指导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一直在各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987年,随着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正式形成,至此成为“绿色”的核心含义。绿色概念的发展已步入成熟阶段,绿色模式的发展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2绿色住区的基本概念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了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举措。1996年,伊斯坦布尔举行的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大会,提出了两个主题:“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日益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社会背景之下更加确定了绿色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宗旨[1]。

纵观“绿色”思想的形成过程,结合住区理论与“绿色”概念的实际含义,可以得知绿色住区的概念原型应该是由“绿色”概念中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基本住区设计理论的结合产生,同时受到“绿色”建筑概念的影响成为绿色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由住区内微观具体的建筑绿色模式发展至宏观的整体住区,最终形成绿色住区概念,即可持续发展下的人类聚集地。

具体来说,绿色住区的建设基本原则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活的良性循环,从高效利用自然环境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在住区建设之始,以绿色技术为支撑,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完成住区内资源自我循环维持,以达到保护环境和节约住区维护成本的目的,从而为人们提供经济适中、环境优雅和生态平衡效益三效合一的人居环境。

1.3绿色住区的基本特征由居住区的基本概念得知绿色住区应具有高效、和谐、系统、动态、循环五方面特征。高效,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实现聚居环境与建筑体系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谐,指资源利用与保护、实现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可持续性相结合。系统,指将住区中的各要素与各层级纳入到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动态,指顺应时间与空间的动态发展规律。循环,指住区各系统资源的循环共生。

其中,高效与和谐是“绿色”的表象特征,系统、动态与循环特征均渗透其中,成为实现高效、和谐的内在特征。实现绿色住区的核心问题,即将住区各要素形成的生态循环体系、建筑节能体系、基础设施维护体系、景观评价体系、文化宣传体系综合形成新的整体系统,运用动态发展观念,寻求其各自与整体资源的最佳平衡互进、循环共生,从而完成绿色住区的高效与和谐发展。

2“绿色”住区的评价标准

2.1“绿色”住区评价的基本概念绿色住区的实质是要营造一种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仍然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住区环境,其设计之初就要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情况。

同时,绿色住区系统在建立成功后需要达到的目标远远多于传统意义上的住区系统,这就决定了针对绿色住区的分析评价工作具有综合性、整体性以及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绿色住区系统中对其包含的各学科进行分类评价的工作是对相关设计方案择优评价的基础,这也是“绿色”住区评价的基本概念。

2.2绿色住区的评价体系与标准目前“绿色”住区在国际上的评价体系尚处在发展阶段,而“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发展相对成熟,通过对如英国的BReeam,美国的LeeD,加拿大的GBtool等评价体系的研究后可以发现,这些评价体系发挥的基本作用十分相似,只是在各国具体国情的影响下,其中的评价项目的制定有所区分。

但是总体关注的焦点依然是围绕环境质量,使用者的健康状况和经济平衡这三个方面,以及设计、规划和管理这三种手段,评价机制包括指标项目、评价标准(一般以现行国家或地区规范以及公认的国际标准作为参照和准则)、执行评价3个方面[2]。

现今我国的绿色住区的标准可以在2009年《广东省绿色住区标准》的基础上,关于绿色居住区的评价标准主要由规划设计,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生活能源,住宅功能,环境建设,物资消耗,物业管理,文化艺术,住宅产业这10项基本指标组成。

2.2.1绿色住区的规划设计标准规划设计标准包括:

第一,在区位和用地方面首先要符合当前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对场地内原有适宜的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要积极保留,住区建成后还应对洪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第二,住区内建筑物规划需合理布局,需全面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采光、日照、通风等情况,主要居住用建筑的房间朝向尽量满足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容积率、绿化率及建筑密度要符合规划要求,避免超度开发。

第三,住区内交通要与外部交通相连接,住区与最近公共交通接驳站(如公交站、地铁口、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等)的直线距离控制在500米以内;住区内要形成人车分流,流线有序的交通系统,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住区内主要车行道设置应尽可能远离住宅楼,以减少车辆尾气及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在住区内建筑出入口、住区道路接驳处等主要公共场地内应设置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形成室内外无障碍设施的连接与贯通;消防车道设计为隐蔽式,在不妨碍消防车通行的情况下车道内可以种植草皮作为公共休闲绿的一部分;住区内停车场车位需充足,满足住户/车位比不小于1:1,室外停车场宜采用透水砖铺设并辅以绿化为车辆遮阴。

2.2.2绿色住区的建筑工程标准绿色住区在建筑设计方面因遵循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住区内建筑物在布局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建筑护结构选用轻质材料,形成开敞式大空间建筑空间类型,提高室内热循环效果;

第二,在住区出入口、各主要道路以及公共活动场地的铺装要选取平整,防滑的材质并符合相关无障碍设计要求;

第三,建筑物立面设计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造型设计简洁美观。建筑结构设计要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光能、风能建立相应设备;住房内各功能空间布局需紧凑,给排水、燃气、电气、空调等设备及其管线布置合理,对于部署在室外的管线要安装隐蔽措施,避免出现空间的浪费,以期符合国家相关节能、节水、节才要求规范。

2.2.3绿色住区的建筑材料标准住区内建筑外墙和屋面应采用具有蓄热系数高、导热系数低、憎水性强的节能材料,杜绝使用实心粘土砖;室内装饰可选择含有纳米技术、气凝胶技术或生物化学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装饰材料。

如利用纳米材料的高吸附性的特征,开发出可抗菌杀菌,除臭净化室内空气且具有高度自洁能力的墙材;利用二氧化硅气凝胶自身低密度、低导热率和折射率的特点,建造环保型高效保温、轻质、隔声的墙材。

在常规室内材料的选择上,需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10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选择对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无害的装饰材料。

2.2.4绿色住区的生活能源标准为保证绿色住区内的生活能源利用最大化,在结合各地住区实际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情况下,普及安装可以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的设备,如太阳能热水器、住区内照明系统采用利用太阳能或风力发电的照明设备;建立住区雨水收集循环利用和中水处理系统,完善住区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实现太阳能光热(光电)系统实现与建筑一体化。

2.2.5绿色住区内综合环境建设标准住区内噪声控制等级在白天≤50dB,夜间≤40dB,对临街区域受噪声干扰较大的居住楼,需安装膈音性能好的双层玻璃、中空玻璃或隔音围护设施,减少噪声污染对住区内居民的生活影响。住区内不得设立任何空气和噪声污染源、无扬尘污染源、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数量和可吸入颗粒物数量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住区内地面尽可能选用透水性良好的铺装材料,保持室外绿地有一定面积的土壤具有良好的通透性。住区内排水系统需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通过两条管道分别将住区产生的生活污水引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而将雨水通过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河道,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可加强雨水的收集利用工作,建立相应的雨水收集储藏库,作为住区内景观用水或道路清洁用水储备。

住区内绿化质量标准应满足:绿地率≥35%绿地率≥35%,绿地覆盖率≥70%,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1平方米;乔木多选种遮阴效果良好的阔叶树种,尽量保证每百平方米内乔木数量不小于3株;积极开发住区内建筑屋顶、墙面以及阳台的立体绿化,利用墙面植物的蒸腾、光和作用对太阳辐射起到吸收、控制、调节的作用,令建筑外侧围护结构的受热量大幅衰减,从而降低室内空间的温度同时亦可减低建筑物外墙对周边环境的热辐射影响,扩大住区绿化面积提升住区整体绿化量。

通过开发屋顶绿化,还可以进行一定的雨水量收集分流,减轻地下管网的压力。

2.2.6绿色住区的物资消耗标准住区内产生的如果皮、树叶等具有易腐蚀性的生活垃圾,可以就地掩埋于小区绿化中,通过自然分解的手段将其转化为肥料,降低住区垃圾处理的成本,减少对住区环境的污染并能满足住区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的原则;对于住区内产生的无法自然降解的居民垃圾,如废旧家具、废旧电器、过期书报等,要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方式,对于住区内产生的废旧电池,要集中收集并定期送往专业部门处理,防止垃圾的无序倾倒造成二次污染。

3总结

当今社会,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健康、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建筑发展的趋势时,发展绿色住区是人们普遍的要求,这是当今世界环保的普遍趋向。人们对污染日益严重的城市环境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当人们经济条件达到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地和追求环境优美的住宅时,必然产生巨大而持久的需求[3],由此可见,绿色住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潜力。

如何在住区建设过程中、营造出即符合当地生态自然情况,又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够提供舒适使用空间的场所,是我们在绿色住区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实际问题。

我国绿色住区行业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是开发商及设计人员对“生态”、“绿色”住区的概念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当前环境下许多所谓的“绿色”宣传口号仅仅局限于住区环境绿化量的增加以及园林小品造型的自然化上,将“绿色”住区简单的理解为充满绿量的住区,这些住区的景观看起来很美,但是却很少从居住者的健康需求入手,在这些华丽的景观背后缺少了对实用性以及绿化队小气候等方面的影响的考虑,从本质上说,就是并没有理解“绿色”住区的真正内涵。

其次,由于我国“绿色”住区的设计创建工作尚处在初级阶段,且“绿色”住区的的评价涉及到了多学科的交错,其中蕴含的指标选择,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工作极为复杂,与发达国家绿色住区的相同因素比较,我国住区生态标准的量化还很不够,主观评价多,可操作性较差;有的指标很多小区还无法做到,如住宅产业化、废弃物处理等,有的指标还需要商榷[4]。

总体来看,绿色住区评价体系的标准化研究是一个地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问题,不同地方应根据自身具备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及经济环境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绿色”住区评价体系。我们可以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生态社区或绿色建筑的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一套以政府调控为手段,以科学理论为支撑,以居住者实际居住体验为主体,营造出有机可持续性的住区喜用,达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晶.我国现代乡村绿色住区规划与设计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2]卓刚.从绿色住区标准看住区生态存在的问题[J].中国园林,2007,(7):15-16.

绿色设计概念篇6

一、解读绿色设计

(一)绿色设计概念

20世纪80年代末在设计领域开始出现的一股潮流,强调生产与消费环节都需要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这就是最初的绿色设计(GreenDesign)思想。这种思想不仅指导设计师的设计方向,更倡导一种社会责任意识,促使社会各界关注自然、关注环境、关注人类与外界的关系。绿色设计的概念与生命周期设计、环境设计、生态设计等概念接近,所以在各种场合经常被相互替换使用。

(二)绿色设计的发展状况

早期的绿色设计概念是单纯的从材料和生产环节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在各类产品制造业里,各种新型的环保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一度成为创新的形式。之后,简约主义强调尽量减少无谓的材料消耗,去繁从简,从产品风格上给绿色设计注入了新的含义。再后来,生态环保的概念由生产层面扩展到了消费者层面,引导绿色消费也成为绿色设计策略的环节之一。直到今天,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课题下,绿色设计更是一个时代的设计命题,是一项从设计源头的材料选择,到生产加工环节,再到包装、销售、消费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工程,在建设人类生态家园的进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三)认识绿色服装设计

在服装设计领域,绿色服装设计的概念也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关注生态平衡,讲求环保,追求历史回归、自然回归、寻求人文关怀,成了当下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特殊要求,绿色服装设计也成为现代服装产业下发展的必然方向。服装的“绿色性”是集设计师环保思想、服装材料开发利用、服装风格表达、无污染生产流程、穿着安全、绿色包装和销售等属性于一体,全面贯穿生态环保的理念,不是简单的从某一个层面考虑环保,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二、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

(一)“师法自然”的表现

“绿色”是浓缩了大自然特征与生命本质的理想颜色,“绿色设计”也是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上提出的设计思潮。对于紧张焦虑、都市快节奏、环境污染、能源减少的现代生活状态等一系列问题,绿色服装设计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提倡使用自然界中的各种元素进行设计。在服装材料的选用上,除了开发新型的环保纤维外,还选用纯天然的动植物纤维原料,或者挖掘传统的防染技术;在服装色彩运用上,可以借鉴如海洋色、森林色、天空色、泥土色等一系列的自然色调;在服装图案设计上,可以借鉴自然界各物种的形态进行设计,如昆虫翅膀的纹样、花鸟鱼虫等题材来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造型上,可以通过对服装结构的重新塑造追求自然、无拘束的舒适性,强调原始服装中那些自然随意的风格特点和乡村田园式的诗意美感。自然界中的元素丰富多彩、琳琅满目,是设计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二)人文关怀的体现

当前绿色设计中的人文关怀,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人性自由,也有别于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人文主义。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文关怀,除了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以外,更赋予了广泛的新含义,不仅仅停留在自我感受的小个体上,还要考虑他人,在关注人文环境的同时还要关注人的生态环境;在关注人类的现在的同时还要关注人类的未来。现代设计范畴下的绿色设计更是人文精神需求的体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消费观念下却蕴藏着人类对生存发展、对自然环境和谐的共同需求。正如在绿色设计理念下,建筑设计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历史文化背景与当下环境的协调融入;工业设计中,注重考虑以开发节能环保型产品或利用物理能源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室内环境设计中,要求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以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在服装设计中,拒绝采用动物毛皮面料并替代各种新型仿裘皮面料进行设计来倡导保护动物等,这些都是新时期赋予的人文精神需求及在设计中的文化体现。

(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80年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是一项保护世界生物资源的纲领性文件,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当代的科学术语明确提出来。1981年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出台了第一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保护地球》文件,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了进一步阐述。新世纪,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的理论背景下,绿色设计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深入的推进,设计思想的成熟和责任意识的产生使得绿色设计有了新的本质内涵,设计的目的是要保证地球能够永续开发利用并支持所有生物生存的能力。伦敦时装学院对“可持续”一词运用到服装设计中的理解为“合乎道德及责任的运用资源,不损害社会及生态平衡”,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给了更深入的解读,将“发展”与道德责任、与生态相联系。今天的设计,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谋求的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可能带来的美好和快乐,也可能带给人类的是破坏和毁灭,设计已经成为人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绿色设计作为一个新潮流,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风格表现和设计形式的变化,更是一种设计策略的变革和导向,是人类迈向美好明天的可能途径。

三、绿色服装设计的表现与应用

(一)面料的绿色性

面料是人的第二层皮肤,采用环保面料是绿色服装设计的重点。服装面料的绿色性不应该狭隘地理解为采用由天然植物、动物纤维和毛皮加工形成的传统的棉、麻、毛、丝等面料。即便是棉、麻、毛、丝也未必是真正安全和绿色的。如果天然纤维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杀虫剂,导致纤维中农药的残留,制成服装后也会对人的皮肤产生伤害。若染色时使用过量的甲醛和重金属也会伤害消费者健康。所以,环保面料是指达到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和通过检测的纺织行业中,选用对周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材料,并按标准生产出的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服用面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技术也为人类更好地生活而服务,新开发的包括具有可回收利用,无污染,健康舒适、功能性等特点的新型面料也都是环保生态的体现。特别是新型的功能面料的开发,因其在特定领域有着特殊要求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及消费者的亲睬。比如户外运动的服装,需要具备防紫外线、防风、防水、御寒、吸湿排汗等功能;消防员、炉前工等特殊岗位的服装,需要阻燃的功能等。面料的绿色性更多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简约风格的体现

“少则多,多则惑”是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的观点。这个观点延伸于设计领域也同样合乎道理。当下的绿色设计强调尽量减少材料的消耗,重视材料的循环使用,从而使得“少就是美”“少就是多”在设计理念中有了新的含义。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简约风格正体现了现代人简单而高贵的生活理念,遵循“少就是美”的设计美学原则,在服装结构设计中,重“质”而不重“量”,重“机能性”而不重“装饰性”,去繁存简,以结构设计的目的满足人体功能的需要为出发点,去“设计化”地演绎着简约主义风格服装设计的核心思想,侧重于穿着者的舒适程度和对其所需环境的适应性和功能性上。另一方面,简约主义风格的服装在设计上也许会有多种穿着方式,以达到不一样的穿着效果,以适应更多的环境变化和需要。简约主义是所谓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服装设计风格。

(三)绿色管理与营销

在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生产企业不应一味追求低成本而降低面料品质或违规生产流程,应本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生产有益于消费者安全和健康的产品为己任,重视整个产品研发到生产制作的过程,进行绿色管理,并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营销过程中,绿色包装是必须被关注的一个环节,既要降低包装成本,又要降低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不能过度包装,造成能源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失调和视觉污染。企业应在管理和营销上做出努力,将企业的利益和消费者需求结合起来,通过倡导生态环保理念,实施绿色包装及绿色营销,树立设计师、企业与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打造良性的绿色市场经济氛围,推动全社会的环保生态发展,让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且更加尊重生命和价值。

(四)绿色的消费观念

全社会各层面都在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展而努力。其中,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是作为企业唯一不可掌控的部分,但消费者的意识一定会影响和限制企业的生产方向。所以,消费购买环节是结果制约过程的形态表现。英国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曾掀起了“绿色消费者运动”,这是一项通过消费领域来触动影响生产领域的环境保护运动,并在1987年出版的《绿色消费者指南》中将绿色消费作出了明确定义。概括而言,绿色消费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消费无污染的物品、消费过程中不污染环境、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或大量浪费资源的商品。贯彻绿色设计的理念,不仅要培养设计师和生产企业的责任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建立起全民正确的消费意识,改变传统的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在促进人类的健康生活状态和良好环境上共同努力。

四、结语

绿色设计概念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体系构建

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方式,依据我国的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环境维护成本以及衍生的收益进行计量,评估环境成本效益一门学科。我国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研究处于借鉴国外绿色会计阶段,尚未形成自身绿色会计理论体系,尤其在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研究领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在我国现有《小企业会计准则》框架基础上,探讨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概念框架。

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表述一般包括会计的定义及本质、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基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报告等等。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既要按照传统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也兼顾《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要求,将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框架结构从绿色会计对象、目标、原则及假设、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信息披露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内涵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遵循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并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会计学基本理论范式内,运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会计主体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同时它也是与环境学相关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二、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对象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的组成部分,它沿袭了会计学的研究范式,所以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研究对象也是资金运动,更进一步的讲,是将会计主体与环境活动相关的资金运动放在会计核算体系中研究,以公允反映会计主体对资源的损耗补偿。

三、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目标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目标是建立理论结构和体系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是联接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组成部分,在遵循一般会计目标的前提下,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有其内在属性。基于绿色会计产生背景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产物,所以作为最重要的诉求和归宿,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为宏观环境的发展提供环境信息的质量保证,促使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和谐发展。

四、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依据的规则。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在对财务会计基本原则范畴基础上,又有其自身的特征,具体而言,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原则又包括:环境效益原则、外部性原则等。

五、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合理设定。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假设应在遵循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假设的基本起点,同时又突显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自身的特点。在原有假设基础上,拓展了会计主体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的内容,进一步增加了环境价值假设,同时引入环境经济学中部分假设,加入了外部性假设和经济性假设。

六、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

近年来,在绿色会计要素的讨论上,很多学者持不同的意见,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各持己见,而且都有相应的道理,笔者认为,认为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确认应与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要素保持逻辑自洽,即采用“六要素论”。

七、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确认

绿色资产是指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资本化的绿色成本;绿色负债是指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的、并与绿色成本相关的义务。绿色费用是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导致资源的付出或耗用的转化形式以及会计主体经济利益的流出。绿色收益是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活动中由绿色资产所带来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各种效益总和。

八、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计量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交叉学科性质决定了计量方法的复杂多样,采用多种计量属性的交叉运用,劳动产物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自然资源则可以采用边际成本等为计价基础。根据计量的目的、可获信息的充分性与可靠性以及中小企业简化核算的现实选择来选择相应的计量方式,如资源性资产的计量可以采用历史成本法,绿色负债的计量可以选择重置成本发;绿色收益可以选择资产评估中的收益法等。因此,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计量必须在传统会计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借鉴环境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以及数学和统计学的多种交叉学科理论的综合应用。

九、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报表是传统财务报表与环境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等交叉融合的综合性报表。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报表分为中小企业绿色资产负债表、中小企业绿色利润表和中小企业绿色现金流量表。中小企业绿色资产负债表是现行中小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补充,反映与资源环境活动的资产、负债和权益金额。中小企业绿色利润表用于反映会计主题在特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绿色收益和费用及绿色损益。中小企业绿色现金流量表是对会计主体环境活动导致的现金增减,同时对与此相关的筹融资公允反应。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报表附注编制,是对中小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小企业利润表、中小企业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

参考文献

[1]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目标与理论基础.《会计研究》.2010(3).

[2]魏素艳等.《环境会计:相关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绿色设计概念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绿色节能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要求其在满足其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节能环保的需求。绿色建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然而,绿色建筑设计是以绿色节能建筑原则为依据进行设计的,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对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满足现代化建筑发展需求。

1绿色建筑概念及设计内容

1.1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节能建筑是可持续发战略在建筑领域的集中体现,绿色建筑就是那些对环境没有危害、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并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一种建筑。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般会将人、环境和建筑三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充分的利用天然环境和人工方法为人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能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率降至最低。

1.2绿色建筑设计内容

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其基本内容是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合理的运用生态原理和方法,使人、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够协调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创造生态建筑环境的途径及设计方法,更好的体现人、建筑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设计和美学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人工与自然美相结合的关系。绿色建筑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生命周期概念、节约环保要求、建筑根本功能需求、建筑与和谐共生。建筑生命周期概念其主要强调的是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对建筑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也就是建筑从规划设计之初到后续施工、运营管理到最终拆除,其是建筑全寿命周期。建筑生命周期是非常重要的,关注其生命周期的时候,是从全方位出发的,在对其设计规划阶段进行考虑的时候,还要兼顾其环境,同时也要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将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在运营过程中,能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低耗、无害的生活空间,在拆除的时候,能保证将环境污染降至最低。

2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节能的关系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知道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及节省能源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自主建造的建筑内部环境能给使用者带来一定舒适感,但是舒适感也依赖于照明、空调、通风等高耗能设施。然而在满足人们舒适度的前提下,有可能增加能源消耗,这种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能源和环境危机,严重时会使生存发展和安全保障受到威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消耗也越来越多,其能源消耗总量在不断的上升,每一年新建和改进的建筑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剧自然环境恶化。在建筑过程中也会存在水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严重问题。绿色建筑设计不仅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同时也能促进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3绿色节能建筑概念及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3.1绿色节能建筑概念

节能建筑是在节能设计标准下进行相应设计、在使用过程中降低建筑消耗的建筑住宅。而节能住宅则是指能更好的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在此基础上也能使能源、土地及材料等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对住宅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绿色节能建筑不仅仅是一个指标,也需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兼顾其节能和绿色。

3.2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在绿色建筑过程中其是以资源利用率要达到最高、对环境影响最小和对生态环境最好为原则进行设计。因此,绿色节能建筑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建筑设计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原则就是对各种建筑资源高效利用,尽可能的节约能源。在选用建材的时候尽量选择本地建材,这种建材不仅对环境影响小,同时也能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在选择建筑材料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那些可以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即便建筑材料拆除,也可以循环利用。在建筑的时候,要尽可能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建筑,这样能更好的提高使用寿命;对生态环境最好原则就是对人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健康都有益,具体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也要兼顾其他物种,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同时,也要使其与生态环境保持平衡的关系,以保证可持续发展顺利进行。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问题原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节能环保意识不断的增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相继出现并逐渐成为当代建筑的主题。要想更好的满足这一主题,就应该对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进行分析,毕竟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联系的。绿色建筑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绿色节能建筑,而绿色节能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绿色设计提供相应依据。

参考文献

[1]潘梅青.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设计的结合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

绿色设计概念篇9

(一)绿色建筑概念的教学内容

目前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关概念很多,例如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等,通过对这几个概念与绿色建筑概念的差异分析,引出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然后通过介绍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目前建筑对环境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使学生意识到将来作为一个建筑师对自然环境应负担起的责任,激发学生对绿色建筑的兴趣。

单单知道绿色建筑的定义,并不能够真正理解什么是绿色建筑。为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在绿色建筑概念教学的第二部分,主要讲解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通过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具体条款的讲解,使学生真正了解绿色建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绿色建筑应该达到哪些要求。

(二)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教学内容

对于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的教学,笔者认为应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另一部分是绿色建筑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建筑学大四的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一般民用建筑的场地、功能和形象的设计,因而在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教学中,可以缩减建筑功能、美观等方面的教学,而侧重于针对不同的气候、环境特征,在建筑设计中如何体现对环境的关注。

对于绿色建筑技术的教学,目前绿色建筑技术非常多,不可能完全讲解,因而可以主要对和建筑设计结合比较紧密的,如被动式太阳能技术、自然通风技术、遮阳技术等进行讲解,并结合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在做设计的时候如何针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气候运用这些技术。

二、建筑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设计内容不全面,设计深度不够

目前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关注建筑的形式、空间与秩序,而对场地环境和建筑细部设计等问题没有重视。虽然设计题目的类型和规模在变化,但设计内容没有深化,设计内容不全面、不深入。

(二)题目设置缺乏针对性

现有建筑设计教学以功能内容和建筑类型划分为基础。教学目的不突出,教学要求面面俱到,缺少训练目标与教学目的的体现与强调。题目设置缺乏针对性,训练重点不突出,导致对设计教学的关键问题与重点问题难以深入。

(三)基本问题强调不够,缺少理性的设计过程

其具体体现为:对建筑空间的生成作用强调不够;环境对建筑空间、建筑形体的限定关联作用强调不够;空间构成要素对建筑材料、建造方式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及建筑细部处理表达强调不够。导致学生对设计的基本问题与重点问题训练缺乏,设计缺少理性的思维过程。

(四)对建筑本体“单极化”的认识

教学中由于关注形式、空间与秩序等建筑软质的教学,而缺乏对建筑材料结构等硬质内容的跟进,将导致学生对建筑本体“单极化”的认识,缺乏职业建筑设计的素养和能力。

(五)设计任务书缺乏科学性与实践指导性

陷入“功能至上”的思路误区。由于缺乏科学根据,规模上或大而不当,或小而不足,或对随时间变化而可能发生的规模需求没有对策,在房间面积分配方面考虑比较随意,导致学生在方案设计时单纯对着任务书算面积、排功能,而忽视了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之间动态的对应关系,建筑功能绝对不是制约建筑形态的唯一决定因素;设计条件单一化,限制灵活适应性设计。随着建筑设计领域的思维方式与适用条件的变化,有别于传统的“多义空间”、“适应性设计”、“参数化设计”等新的设计理念的出现,对传统的设计任务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不能及时调整更新,将很难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和生活需要。

(六)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

目前,建筑设计常规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的方式都是根据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任务,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交设计方案,按照教师的思路完成对设计方案的修改并提交方案成果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会采取诸如小组评图,改图答辩等教学形式,但在较为机械的教学过程中缺少选择性和灵活性,这些看似互动的教学形式往往流于形式,最终还是以教师为主体来完成教学。

绿色设计概念篇10

关键词: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对比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概念也在不断更新,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本文将结合当前国际建筑范例,对这两种建筑系统进行简单比较研究,试图能给同行有所启发。

一、生态建筑

(一)概念。

所谓“生态建筑”,其实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真正意义的生态住宅,应该是从设计、建设、使用,到废弃整个过程都做到无害化;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要做到四点:一是在建筑工业中实现高效、节能。具体到建材产品,使用再生、不产生副作用的建材产品。二是建材的研发应更多地致力于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并尽快扩大这种材料的使用范围。三是注重工程建设中的能源节约。尽量使用节能降耗、能够再生的天然材料。四是建材原料从使用到回收是否影响环境的污染,也是划定生态建筑的重要标准。最关键的是,把这种绿色理念贯穿到人居环境中去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只有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生态化。

生态建筑不仅巧妙地利用了自然资源,而且给我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给我们一个“居住新概念”。

(二)范例。

绿色区域福特汽车经销站(GreenZoneFordDealership),瑞典乌默尔。位于瑞典北部乌默尔市的“绿色区域”福特汽车经销站并不算大,主体建筑只包括一座汽车展厅、一家麦当劳和一家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加油站。然而,它却是应用了目前最先进生态建筑技术的最具创意的实例之一。太阳能集热器的“绿色区域”提供主要的能源,此外,连接建筑各部分的特殊地热调节系统可以综合调节建筑物间的温度,比如将麦当劳餐厅厨房中的多余热量给汽车展厅加热。废水循环和再生系统的使用将对市政供水的需求减少了90%,使雨水和湖水都成了可重复利用的资源。绿色植被覆盖屋顶的做法不仅有利于美观,还起到了净化室内空气和促进通风散热的作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绿色区域”有望在将来成为可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建筑范本。

国会大厦(theReichstag),德国柏林。福斯特将自己的大师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自然采光通风联合发电及热回收系统的广泛使用,不仅使新的大厦能耗和运转费用降到了最低,而且还能作为地区的发电装置向邻近建筑物供电。被视为柏林新象征的玻璃穹顶不仅有助于采光,还是电能和热能的主要来源、自然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生态技术的使用,还使整个大厦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94%。

这些都是有关生态建筑的经典例子,它们是自然与建筑和谐相处的典范,使建筑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建筑

(一)概念。

提到“绿色”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环保、节能、健康、效率等,也就是说,“绿色”一词已经有了它约定俗成的含义。那么,照这样理解所谓“绿色建筑”就是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率的建筑。通俗一点说,所谓“绿色建筑”,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简单地说就是一要通风换气;二要搞绿化;三要尽量用绿色资源和可循环再生资源。其实,绿色住宅是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应用、崇尚健康自然的生活,是以住宅的物质、技术层面为依托的精神层面,绝不是几块绿地、几簇花丛、一池碧水所能全部代表的。一般而言,绿色建筑也可称作生态可持续性建筑,即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建筑空间环境得以长时期满足人类健康地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需要。绿色建筑不仅与减少能源消耗有关,同时还涉及减少淡水消耗、降低材料及资源使用、减少废物、提高空气及灯光质素、处理及保留雨水用以补充地下水、恢复自然环境、减少依赖汽车等等的同类问题。绿色建筑包含社会及文化意识,同时可改善楼宇使用者的生活质素及工作环境。科罗拉多洛基山研究院所用的关于“绿色建筑”的定义较简洁,即:“把社会及环境目标与房地产设计以及符合财务原则的方式相结合的绿色开发区。”

(二)范例。

目前,世界上多以美国的“奥杜本”大楼为绿色建筑的经典,这座大楼经过精心设计和改造,可以节约36%的燃料和68%的电力,同时拥有自设的废物循环系统,将办公过程中废弃物的80%加以回收利用,为世界各国建筑的“绿色理论”提供了实际的样本。

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是北京首座绿色建筑,也是我国较早的绿色建筑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南、北两个中庭组织室内自然通风,西立面设置遮阳隔墙,南立面设置遮阳隔板,室内设置较大的休息厅,将植物引入改善景观环境等。

美国国立资源保护委员会总部办公楼从外表看与普遍写字楼并无区别,但它的墙壁是由麦秸秆压制并经过高科技加工而成,其坚固性并不次于普通木结构房屋,其它板系由废玻璃制成,办公桌用废旧报纸与黄豆渣制成。最具特色的是其外墙缠满爬山虎等多种蔓生植物,这不仅使办公室显得美丽清爽,并且能调节空气,使室内冬暖夏凉,有益身心健康。

这些绿色建筑不仅减少基本使用费用及营运成本,而且让生活在其中的人身体更健康,工作效率更高。因而,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三、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区别

生态建筑完全否定了工业社会带给我们的一系列的化学墙体材料,用无污染的天然材料制成。不仅巧妙地利用了自然资源,而且给我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给我们一个“居住新概念”。这一概念便是绿色理念,把这一理念具体应用于建筑中去,就形成了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既是将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具体实施。生态建筑带来了一种新的理念,让人们产生了对建筑的美好憧憬,而绿色建筑则是将这一美好愿望具体化。因绿色建筑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和扩展性,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人们的认同和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