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8:06

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篇1

关键词: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生产模式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阻碍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建筑企业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施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提高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国建筑企业必须大力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改革建筑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

1信息化与信息化管理的涵义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2我国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建筑企业也是如此,实施信息化管理正是促进企业走向市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国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打破存在于建筑企业内部的信息壁垒,从根源上解决我国建筑企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形式,促进建筑企业内部进行组织形式的改革,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以及新的业务流程,将建筑企业原来的多层宝塔式管理结构转变为扁平的动态网状结构,从而使建筑企业的结构更加精简,行动更加敏捷,更富有改革创新精神,促进建筑企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化道路。

3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生产模式

随着我国建筑企业的不断发展,其规模化、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这样就使得建筑企业面对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所面对的建筑工程项目无论是从规模上、难度上还是从复杂性上来讲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必须努力应对竞争环境的变化,努力实施信息化管理,协调发展其生产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1、我国建筑企业传统的生产模式

传统上我国建筑企业实施的是纵向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主要是沿着纵向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发展,三十年来,其纵向一体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无论是大型建筑企业,还是中小型建筑企业都具备多种资质的建筑活动。也可以这样说,在我国,几乎所有的建筑企业都能够完成整套建筑作业,都具备承包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能力。建筑企业不但可以独立进行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以及立项、规划和设计,而且还可以针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投资、融资、采购、施工、运行等各种生产活动。在纵向一体化的信息化生产模式下,建筑企业的信息流在企业内部闭合流动,通过在建筑企业内部进行生产控制与生产调配,在不进行外部循环的基础上完成建筑工程项目。在这种生产模式下,游离于承包工程项目之外的建筑企业如果想参与建筑项目的建设,必须和承包项目的建筑企业达成一致,在承包企业的直接控制下参与部分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

2、信息化时代的我国建筑企业的生产模式

纵向一体化的信息化生产模式其实是一种战略联盟式的生产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专业化生产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的前提下,建筑企业互相联合、共同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获取利润,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许多承包伙伴在认真分析外部环境和各自内部优势项目建设的现实条件下,分别完成具有技术相对优势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子项目,从而获取超出独立建设或者竞争环境下的利润。在横向一体化的信息化生产模式下,建筑企业的信息流在组成战略联盟的各企业之间闭合流动,通过各个建筑企业之间分工合作,有效控制并最终完成整个建筑工程项目。

4信息化时代的我国建筑企业生产模式的优越性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纵向一体化的信息化生产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而横向一体化的信息化生产模式逐渐呈现出自己多方面的优势。

1、横向一体化的信息化生产模式在承揽工程方面具备着绝对的优势

和纵向一体化的生产模式相比较,横向一体化的信息化生产模式在承揽工程方面具备着绝对的优势。当前,我国建筑企业不但承包国内的建筑工程,而且承包着大量的国外的建筑工程项目。同时,所承包的工程项目也逐渐出现细化的特征,工程项目的范围也向着不同的行业发展渗透。不但如此,我国建筑企业还面对着不同地域文化、经济与技术条件的限制,面对着不同业主复杂多变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快速获取和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就成为决定我国建筑企业承揽业务量的关键。

而横向一体化的信息化生产模式就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先进的生产模式,在这种生产模式下,不但能够使业主、建筑企业和原材料生产企业通过迅捷方便的信息平台实现实时沟通,而且还可以使建筑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信息收集、,从而实现快速选择联盟伙伴,选择建筑工程项目控制等。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便捷地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联盟伙伴,并对这些联盟伙伴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筛选,然后在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下完成对联盟伙伴的选择。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可以选择出最科学、最有效的联盟伙伴,可以在业主需求发生变化时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作出快速的调整。

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篇2

[关键词]新常态;建筑企业;转型发展

1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与之前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不同,已进入一个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一些旧的平衡、旧的模式和旧的理念正在被打破,在多个方面都呈现出许多“新常态”。当前,新型建筑工业化逐步兴起,建筑业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动力受劳动力、资源、环境等成本上升影响,市场饱和、经济的低迷、需求减弱、消费观念改变等,依赖低要素成本驱动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在这种趋势下,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企业发展面临的压力更加严峻。

1.1发展增速整体放缓,转型升级压力加大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下,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建筑业生产发展速度放缓。“十一五”时期,建筑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十二五”时期,这一数值下降到10%左右;而据统计局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80757亿元,比2014年增长2.3%,增速大幅跳水。与此同时,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明显回落,对建筑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这也意味着,以往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拉动而高速增长的建筑业已经成为历史,建筑企业追求规模效益的时代已经终结,转型升级的压力逐渐增大。

1.2产能过剩日趋严重,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产能过剩是我国传统产业甚至部分新兴产业出现的普遍问题,煤炭、钢铁、水泥、玻璃、小商品等行业已经长期产能过剩。对建筑产业来说,以房屋建筑为例,2014年我国城镇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2亿平方米,开工面积53亿平方米,但与城镇化对房屋建筑需求的均衡水平相比,目前的竣工、开工面积要减少一半。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建筑业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也是制约建筑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发展速度放缓和资源环境矛盾等因素的影响下,建筑业的供求矛盾越来越尖锐,正在倒逼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建筑企业普遍面临着发展转型的压力。

1.3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技术创新依赖度加大

国际上发达国家新建建筑中工业化建筑的比例可以达到60%甚至更高,而目前我国的建筑业仍以现浇施工为主,建筑的建造方式多数比较粗放,对劳动力、资源、环境的依赖度较高,并且生产效率低下,建筑质量也存在着防水、保温等内涵质量通病问题,以往依赖低要素成本驱动和投资驱动的方式正向创新驱动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加强技术创新就变得尤为重要。例如,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不仅可以直接降低施工扬尘一半左右,而且工期可以缩短近一半,节材、节水、节能的效果也非常显著,技术创新对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可见一斑。

2新常态下建筑企业转型发展的方向

建筑企业已经进入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适应新常态,必须认清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从建筑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看,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将向着以下方向转变。

2.1经营范围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对建筑企业来说,也是发展的不二选择。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建筑企业参与国际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项目也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也为建筑企业迈出国门提供了跳板,因此建筑企业在发展中,必须以全球化的思维筹谋布局,才能抢占发展的先机和高峰。

2.2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以往建筑业处于粗放增长的发展方式中,不仅效率低,而且能耗大,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提升工程品质和安全水平、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呼声日益高涨。建筑产业的现代化趋势,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建筑产业现代化,就是遵循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理念,采用工业化的建筑生产方式,借助信息化的先进手段,依赖现代化的建筑队伍,打造绿色、节能环保和智能化建筑。这是国际国内对建筑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更加注重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更加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

2.3经营理念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随着市场化的日益完善,市场导向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建筑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和目标时,要以市场为导向,用超前的市场意识谋划发展、经营企业。其次,充分认识到建筑产品所具有的商品属性,在提供有形的产品之外,更要提供无形的服务。企业要把“服务”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通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来增加建筑产品的附加值,获得广大业主和用户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3新常态下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3.1思想创新,挖掘新的发展机遇

新常态下,要及时转变观念,变压力为动力,在转型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重点是围绕国家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布局,树立大建筑业的概念,发展重点逐渐从大型公共建设项目向基础设施项目转变,地域拓展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推进,合作重点要既包括水利、电力等大型企业,也要兼顾地方的中小企业。任何时候,挑战都是与机遇并存的。利用好经济减速的平台期,打好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基础,就可以把各种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3.2管理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适应新常态,建筑企业要从自身抓起,提升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在生产方式还是人力资源管理上,都要以适应新常态为目的加以变革。比如在生产方式上,首先要能够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控制产能过剩,规避市场风险,走出盲目承揽工程陷入的恶性循环。其次在现有工程总承包的前提下,从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管理、项目调试等方面,做好主要业务的发展。与此同时,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渗透到非建筑领域,涉足新兴产业,实现纵向和横向的深入发展。

另外,新常态下,不同类型的企业应当实施有差别化的发展模式。对大型建筑企业来说,应当朝着做大做强的方向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集团,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应当集聚发展,形成结构合理、品牌突出、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既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不同企业的优势互补。

3.3技术创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通过技术创新,企业研发出技术含量高的工艺和新产品,能够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建筑企业开拓新市场。大型建筑企业尤其应集中于生产技术密集程度高的领域,加大建筑科技创新力度,力争做大做强;对中小型企业来说,通过技术创新发展专业化的生产能力,形成自身发展特色,同样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需要注意的是,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应当要培植创新土壤,树立创新之木,营造创新环境,将先进技术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快转型升级的速度。

4结论

新常态下,建筑企业的转型发展之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建筑企业要做好转型升级,还要立足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盲目跟风,为转型而转型。尤其要围绕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开拓新视野、研究新方法,及时主动转型升级,才能通过转型使建筑企业的发展跟上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宋海龙.新常态下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升级新路径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5(26).

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篇3

鼓励私营建筑经济参与国有建筑企业的产权流动、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推动国有建筑企业改革的同时,壮大和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只要政策允许,并正确引导,这些戴帽的、挂靠的私营经济成份必将象火山爆发一样,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使私营建筑经济得到大力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建筑业的迅速发展。

(一)私营经济的发展,己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来源。据统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私营建筑经济年增长率为17%以上,明显高于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发展速度(国有经济4%,集体经济8%)。私营建筑经济的工商税收增长五倍以上,己经成为各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劳动就业的重心已向私营建筑经济转移。由于建筑业和建筑产品具有特殊性以及所有制歧视的存在等原因,使得私营建筑经济发展与私营工商业相比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但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并促进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

(二)私营建筑经济是建筑业深化改革的结果,反过来,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又促进公有制建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公有制建筑经济在建筑经济总量中仍处于主体地位,还在发挥着主导作用,但由于大多数国有建筑企业机制不活、权责不清、包袱沉重、人才流失、亏损严重、效益低下等原因,已制约了国有建筑企业的发展。而私营建筑企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诞生,又随着市场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因此私营建筑企业日益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同时,对国有建筑企业形成越来越大的冲击力。对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私营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国有建筑企业改革形成了倒逼机制。而产权改革是改革的关键,国有建筑企业的前途取决于产权改革的成败。因此,私营建筑经济是建筑业深化改革的结果,反过来,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又促进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

(三)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有利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国有企业通过改制,使原国有企业己经改姓,从而增加了私营建筑经济的成份。有的已经上市,其产权已属股民所有;有的已由职工一次性买断,变成民有民营企业;有的由职工参股;有的实行租赁、承包经营,特别是有的经营者买断了中小国有尤其是集体建筑企业,变成了私营企业。大量存在的名为国有或集体,实为私营的建筑企业已经成为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建筑市场中国有民营出卖营业执照和资质、挂户、垫资承包、压级压价,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各级政府管理与治理的重点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有助于这类问题的解决。

二、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一)抓认识就是要用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全新观点,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把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提高到国有建筑企业改革能否深化,建筑业能否真正成为支柱产业的高度上来;要把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提高到能否抓住历史机遇,使建筑业得到大力发展的高度上来;要打破束缚私营经济发展的框框,只要不违背法律政策,就不要做任何限制。

(二)抓改革就是要深化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是改革产权制度,实现制度创新。国有小企业可以采取出售、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从而为私有建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三)抓政策就是要全面落实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政策。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规划,为长期以来名不正、言不顺的戴红帽私营建筑企业摘帽正名,还原其本来面目,确立其法律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和发展私营建筑生产力。二是制定一切有利于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要为私营建筑企业在工商注册、资质审批、招标投标、跨地区跨部门施工、工程质量评优、企业贷款、企业改制,尤其是私营企业兼并、参股、收购国有中小建筑企业等方面,创造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破除所有制歧视,强化服务意识,提供各种咨询服务,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抓规范就是要以克服私营建筑经济自身存在的缺陷为重点,抓规范。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和导向作用,引导私营企业明确市场定位,确定经营策略,壮大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二是要加强工商、税务、审计和工程质量监督,提高工程监理覆盖率,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充分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综合手段,消除私营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偷工减料、偷税漏税、掠夺经营、忽视质量等行为短期化问题,促进其向合法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三是要改变私营企业传统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

1.在产权制度上,要从独资企业单一主体的产权结构向股份合作制和有限责任等多元化产权制度过渡;

2.在企业管理上,要从传统的家庭化管理模式和独裁型决策机制向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过渡;

3.在企业规模上,要从以中小企业为主逐步向公司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4.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要从劳动密集型、粗放型逐步向技术管理密集型、集约型过渡;

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篇4

智能建筑的功能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载体,通过机电设备、办公造化、网络、通信等系统进行“集成化”处理,形成多元化、智能化、信息化特点,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安全、节能、方便、高效、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智能建筑作为现代建筑,能够开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建筑物自身的安全,而且能够对照度、湿度、温度等进行自动调节,使人们更加舒服舒畅,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智能建筑更为显著的功能是节能,能够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设计,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消耗,具有较强的经济性,这也是智能建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智能建筑还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由于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特点,因而具有开放式的特点,使用户能够方便的对建筑物的各项功能进行调整,而其操作方法更简单,出现故障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智能建筑还能够实现通信、网络、办公的现代化,能够轻松获得各类信息资源,随着与世界各地开展商务活动,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

智能建筑产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随着我国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识和认可。但由于我国智能建筑产业起步较晚,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我国对智能建筑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滞后,尽管“七五”就确定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攻关课题,但相关的理论研究仍然不够到位,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还没有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别是“城市化”建设实际出发,研究出更多更好更符合中国特色的智能建筑产业发展环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在我国智能建筑市场上,仍然以国外的几家公司为主导,我国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方面还不够成熟,系统集成产品亟需国产化,否则无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建筑。我国还缺少智能建筑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尽管我们并不缺少智能建筑“单项”专业人才,但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阻碍了我国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

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必须着力破解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应高度重视对智能建筑产业的宣传推广,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开发商和消费者的认识,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着力提高他们的认识,为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营良好的舆论氛围。国家还应大力加强智能建筑集成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资金和政策倾斜,鼓励、支持和引导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加强研发力度,提高集团系统“国产化”进程。国家还应大力加强对智能建筑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基础,推动我国智能建筑产业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目前,智能建筑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得到了迅猛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至少新增20亿平方米智能建筑,表明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智能建筑相关领域将加快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智能建筑不仅会广泛应用到办公领域,而且还会广泛应用到住宅领域,智能建筑产业将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将成为我国经济实力的象征,同时也会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智能建筑的广泛应用,将对我国城市化特别是“智慧城市”产业深远的影响,必将成为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2.智能建筑相关技术将加快发展

可以预见,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的历史条件下,智能建筑将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向前发展,因而其技术开发将同步向前推进。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必将激发智能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将涌向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研发领域,必将极大的推动智能建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弱电技术、网络技术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与智能建筑相关的新材料、新能源、新设备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所有这些都为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同样会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智能建筑产业领域,也将成为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人力支撑。

3.智能建筑相关产业将加快发展

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也必将带来与智能建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形成智能建筑上、中、下游产业链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格局。未来我国智能建筑相关产业将在智能建筑产业的基础上取得较快发展,也必将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

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篇5

关键词:新型建筑材料;建筑功能;绿色建材

新型建筑材料包括新出现的原料和制品,也包括原有材料的新制品。新新型建筑材料是相对于传统建筑材料而言的,它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具有传统建筑材料无法比拟的功能。建筑材料费用在基本建设总费用中占50%以上,具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建筑材料的品种和质量水平制约着建筑与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此外,建筑材料直接影响土木和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性、耐久性及适用性(经济适用、美观、节能)等各种性能。因此,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和使用,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新型建筑材料概述

1.1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制品工业是建立在技术进步、保护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基础上的新兴产业。一般来说,新型建筑材料应具有以下特点:

复合化。所谓复合技术是将有机与有机、有机与无机、无机与无机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按适当的比例复合。然后,经过一定的工艺条件有效地将集中材料的优良性能结合起来,从而得到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

多功能。即要求新型材料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即要求材料不仅要满足一般的使用要求,还要求兼具呼吸、电磁屏蔽、防菌、灭菌、抗静电、防射线、防水、防霉、防火、自洁、智能等功能。

节能化、绿色。即要求材料不但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还要求材料无毒、对人体健康无害、对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即新型建筑材料应是所谓的“生态建筑材料”或“绿色建筑材料”。

轻质高强。轻质主要是指材料多孔、体积密度小。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材料的使用,可大大减轻建筑物的自重,满足建筑向空间发展的要求。

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生产主要是指应用先进施工技术,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产品规范化、系列化。

1.2新型建筑材料的种类及发展现状。

1.2.1新型墙体材料。我国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较快,新型墙体材料品种较多,主要包括砖、块、板,如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

1.2.2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我国保温材料不少产品已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化,质量从低到高,形成以膨胀珍珠岩、矿物棉、玻璃棉、泡沫塑料、耐火纤维、硅酸钙绝热制品等为主的品种比较齐全的产业,技术、生产装备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

1.2.3新型防水密封材料。防水材料是建筑业及其它有关行业所需要的重要功能材料,是建筑材料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桥梁、隧道、国防军工、农业水利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领域中也都需要高质量的防水密封材料。目前拥有包括沥青油毡(含改性沥青油毡)、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堵漏和刚性防水材料等类产品。

1.2.4新型装饰装修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品种门类繁多,更新换代十分迅速。目前花色品种已达4000多种,已基本形成初具规模、产品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胶印壁纸、全天然壁布及其他功能的壁纸将进一步发展,可基本满足高级宾馆、饭店的需要。

2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2.1新型墙体材料。墙体材料的生产工艺采用现代技术,并将钢铁的耐磨技术移植到墙材生产设备中;生产向大规模、集约型方向发展;生产方法自动化程度更高,普遍采用电脑控制生产全过程。要想新型墙体材料占墙材总量的比例上升,重点是建设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的主导产品生产线。空心砖重点发展利用废渣的掺加量、高空洞率、高保温性能、高弧度的承重多孔砖、外墙饰面的清水墙砖混凝土砌块,重点发展双排孔或多排孔的保温承重砌块、外墙饰面砌块。重点发展机械化挤压式生产的轻质多孔条板、外墙复合保温或带饰面的装配式板材,并配合建设部门推广应用轻钢结构体系,发展各种装配式条板。

2.2防水密封材料。目前拥有包括沥青油毡(含改性沥青油毡)、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堵漏和刚性防水材料等五大类产品。1995年新型防水卷材产量4200万平方米,约占防水卷材产量的5%,我国防水材料基本上形成了品种门类齐全,产品规格、档次配套、工艺装备开发已初具规模的防水材料工业体系,国外有的品种我们基本都有。

2.3高分子化学建材。目前,最活跃的领域是含氟树脂和有机硅改性树脂的研究。建筑防水密封材料在国外竞争激烈,产品更新快,向高分子树脂和高分子改性沥青为基料的方向发展;沥青油毡胎基向玻纤胎基、化纤胎基或树脂薄膜胎基方向发展;屋面防水构造由多层向单层、双层方向发展;施工技术由热熔粘结向常温、自粘、机械固定等方向发展。

2.4保温隔热材料。泡沫塑料制品在建筑和工业保温领域应用以聚氨酯泡沫塑料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为主。产品向轻质化、高强度、更长使用年限和更低的导热系数发展。新型节能复合墙板目前主要品种有:钢丝网岩棉夹芯复合板(简称GY板);GRC夹芯复合板;钢板岩棉夹芯复合板;硅钙板、保温层、石膏板复合板材等等。

2.5复合材料。此类材料在建筑和公共设施领域中广泛应用。如阴井盖、纤维增强树脂筋,混凝土结构修补材料、透明天棚、建筑模板等。复合材料将向着价廉、适用、耐久、成型方便、投资少、材料本身兼容性好、工艺合理,并能尽可能回收利用,以减少环境压力的方向发展。

2.6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一大批具有良好装饰性、高效保温性、节能性、健康性的装饰材料应运而生:如利用透明玻璃与塑料进行组合,能抑制对流传热的透明隔热材料,随温度改变颜色的新型涂料,自动调节室内湿度的新型墙体材料等。

3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适应海陆新型建筑材料。现代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日趋大型化、综合化,例如超高层建筑、大型水利设施、海底隧道等大型工程,对其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主要的开发目标有高耐久性混凝土、钢骨混凝土、防锈钢筋、陶瓷质外壁胎面材料、弗素树脂涂料、防虫蛀材料、耐低温材料,以及在地下、海洋、高温等苛刻环境下能长久保持性能的材料。

膜材料。在大空间建筑中“第五代建材”膜材料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新型材料,它是由高分子聚合物涂层与基材按照所需的厚度、宽度通过特定的加工工艺粘合而成。例如具有保温、隔热、防风等特点,可以节省建筑能耗。

细微的发展趋势。建筑材料也有向细微发展的趋势,随着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国外和国内利用纳米材料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建筑材料,目前主要是纳米tio2光催化生态建材。包括空气净化建材、抗菌灭菌建材、除臭和表面自洁建材等。

智能材料。随着人类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化材料也被人们重视和研发。所谓智能化材料,即材料本身具有自我诊断和预告破坏、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功能,以及可重复利用性。

生态建筑材料。生态建筑材料也在研究之中,生态建筑材料的概念来自于生态环境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的主要特征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的破坏;容易回收和循环利用。

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篇6

关键词:建筑之乡;东阳市;可持续发展;规范化机械化管理;名牌战略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9-0126-02

建筑业是东阳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从业人数29.9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7%,施工人员遍及全国各地。东阳市由此成为闻名全国的“建筑之乡”。然而,随着建筑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使原有的施工队伍组织机构与规范建筑市场不相适应,给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摸清建筑施工企业的现状,寻求再发展的路子,我们试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对“建筑之乡”建筑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我市建筑业的现状

近10多年来,建筑企业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实践和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东阳市为例,出现了四大明显的转变。

(一)经营规模已由单兵作战、小项目施工向高层次、集团化方向转变

东阳市建筑企业根据形势变化,实施了“向多层进军、向大项目发展”的战略。承接高而大项目,发展规模型企业的经营决策,已成为各施工企业的自觉行动。目前,全市施工企业在各地承建的高层建筑400多幢,已有90%以上施工企业具备承建高层建筑的施工能力。全市在外地施工年产值超亿元的施工基地已有30多个,产值超5000万元的近百个。我市广厦、中天、八方、鼎立建筑集团公司已跻身全国城镇集体综合经济效益500强。其中的广厦集团已成为全国规范化股份制上市公司,鼎立集团也已升格为省级集团。我市一级以上施工和专业总承包企业达28家,继续着保持全国拥有一级、特级企业最多的市县。

(二)增长方式已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近年来,我们一直把企业管理的重点放在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管理上,走工程项目管理的路子,坚持以管理出效益,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方针。产值和效益每年都以30%到50%的速度递增。以质量赢得信誉占领市场,已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2007年,东阳市又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鲁班奖”2项,国家银质工程奖2项,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奖43项,全国施工安全文明工地奖2项,省级以上安全文明标化奖128项,地市级以上优质工程奖285项,地市级以上标化奖288项。我市建筑施工企业通过质量兴业,迈出了一条质量效益型的良性发展道路。

(三)经营形式已由劳务输出、土法上马的原始操作向总承包、高科技、机械化的现代施工方向转变

为适应现代化建筑需要,各企业下决心培养、引进人才,加快设备更新步伐,以大的投入争得大的产出。东阳市从1994年起,每年的装备投入都在亿元以上。目前,全市拥有工程技术专业职称人员3万余人。拥有大型塔吊等施工专业总值18亿元的设备,人均技术装备达6000元,先进的施工机械和技术,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施工质量和速度,还大大增强了自身的竞争能力。

(四)经营结构已由单一产业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多元化方向转变

为增强建筑业的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我们把多元化经营工作摆在了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利用建筑业本身的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全系统先后创办了300多个多种经营项目,年完成工业产值6亿元,完成商业营业额2亿元,共实现各种经营产值8亿元。创造的经济收益直接用于企业生产条件改善,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经济支持。

二、六大矛盾阻碍着建筑业拓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东阳建筑企业也在突飞猛进。但在发展过程中已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明显地暴露出

来,从根本上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

(一)企业综合素质与国内外一体化的矛盾

改革开放30年来,东阳市的施工企业虽有一批打入了国际市场,但主要是劳务输出,挂靠分包。至今还很少有真正靠自己的企业参与招投标竞争承揽国际工程的。我们的差距,主要差在队伍素质上,差在企业管理上,差在机械设备上,差在资产、资本金的集聚上。一句话,作为“建筑之乡”的建筑业综合素质还不能适应国际建筑市场的需要。

(二)企业组织机构与规范化市场的矛盾

近年来,一些同志片面认为建筑企业饭好吃钱好赚。不顾条件盲目成立建筑企业,现东阳市有建筑、安装、装饰企业160多家。如此众多的施工企业,因隶属关系复杂,等级资质参差不齐,施工队伍得不到应有的培训,受不到应有的教育,综合素质不高。这不仅会扰乱正常的建筑市场秩序,也会砸了“建筑之乡”的牌子。

(三)市场规范化与不正当竞争的矛盾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有一个规范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目前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建筑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备,市场发育不充分,竞争机制不规范。加上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如部门保护、地方封锁等原因,造成企业行为的扭曲和不规范,导致工程建设中,特别是工程项目承包混乱无序,不正当竞争相当普遍。

(四)承建工程与资金不足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建筑市场形势的变化,施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目前的建筑市场,工程招标要压价,开工要先垫资,竣工工资要拖欠,再加上一些施工企业正在向高、大、难工程进军,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来添置设备,但又得不到金融部门的贷款保证,资金不足已在严重制约建筑业发展。

(五)市场竞争与企业素质的矛盾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在人才和装备的问题上出现了断层现象。高层次的技术人员或能独当一面的管理人员严重匮乏。这与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不相适应,与现代建筑的大形势不相符。尽管东阳市建筑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已达30.3万元,但与国家大中型企业相比,差距还很大,其主要原因就在装备水平不高。

(六)企业效益与社会负担的矛盾

由于建筑市场的混乱,建筑企业一直在微利的状态下勉强维持。一个工人外出施工,企业要按人头每年交给当地有关部门的劳务费、暂住费、副食品调节费等约550元。此外,当地税务部门按国家规定比率收取建筑企业的各种税款,使利润更加微薄。久而久之,企业的再发展将受到严重的限制。企业不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就少,反

之就加重了政府的负担。

三、推行五大战略,促进建筑业发展

针对建筑业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实施五大战略才能确保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一)开放带动战略

扩大开放,这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今后,我们要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相结合,一方面继续巩固和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要积极跻身国际市场。中国的建筑业迟早要走向国际,建筑管理部门应该把出国承包,劳务输出作为骨干企业的考核指标之一,各企业要有意识的采取多方措施,开拓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已在外承揽到施工业务的企业,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向纵深发展,向周边国家辐射,力争出国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有较大的发展。

(二)名牌推进战略

建筑业实施“名牌战略”,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信誉,赢得市场,促进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应做好三项工作:(1)严格执行标准规范。要树立“每建必优”的施工管理理念,对所有施工的项目都要推行工程建设全过程各环节的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组织施工,从项目筹建开始落实好项目经理质量管理责任制,努力做到“建一只工程,创一个丰碑”;(2)科学施工,推行施工新工艺。要把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项目经理作为名牌推进战略的主要内容来抓,使建筑业创优档次不断提高;(3)大力培养培训能工巧匠,建立发展劳务基地。东阳市的金华市城乡建校、广厦职业技术学院等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地,近20多年来,为社会输出建筑类毕业生约6000人,基本上解决了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企业要在实践中,把他们培养成企业的骨干。让他们把企业的发展看成自己的事业。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的向前发展。

(三)科技兴业战备

现代化建筑施工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的。现在衡量企业大小的是资金多少、企业技术含量高低和企业技术的装备水平。近两年,东阳市领导提出“控制队伍规模,增强综合素质的总体发展格局”,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今后要加大科技建设,走科技兴建之路。靠现代化装备,现代化科学管理去占领市场,求得生存和发展。

(四)规模经营战略

要坚持“抓大育专”方针,抓紧培植以规模企业、规模市场、规模工程为主要骨架的规模经济,构筑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较强,能与强队高手相抗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联合舰队”或“航空母舰”,走联合发展道路,发挥整体优势。在推进规模经营战略时,必须加速资本积累,疏通各种融资渠道,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添置现代施工设备,靠营造规模经济获取规模效益。各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也应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扶持与发展建筑业。建筑企业积累了大量资本,不仅为发展建筑业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为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房地产业等提供了保证。

(五)多元发展战略

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篇7

目前,西部地区所需的建筑装饰陶瓷大部分来自东部沿海地区,这既使西部本来就不充裕的大量资金外流,又使东部沿海地区紧缺的能源大量消耗。同时,长距离的运输也额外消耗了巨额石油,加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最近,总理表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要下降40%~45%。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筑装饰陶瓷业向西部转移已是大势所趋。

一、西部具有建筑装饰陶瓷的巨大市场

西部12个省区市以及三个自治州总面积为69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72.4%。人口3.75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8%。目前,西部各省区市的城市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小城镇建设刚刚起步,还需要大量的产业厂房、办公设施、宾馆饭店、商店超市、科研教育、金融机构、文化设施、卫生院所、体育场馆、交通站点、公用设施、居民住宅等等,它们的建设与装修都需要大量的建筑装饰陶瓷。

2008年,全国施工房屋面积53.05亿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21亿平方米。如果西部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按人口平均),则每年竣工房屋面积将达到6.1亿平方米,按每平方米需要建筑装饰陶瓷价值160元计算,每年将需要建筑装饰陶瓷近1000亿元。而且这个数字还将按20%以上的速度增长。

西部农村的建筑装饰陶瓷市场潜力巨大,扩大消费的有利因素很多。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提高较快,只要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农村市场会很快带动起来。建房是农民一生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农村家中子女结婚时,一般都要建新房,这自然就离不开装修。所以,农村市场也非常广阔。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崛起,西部消费群体的市场需求正在迅速释放,市场需求连年攀升。此外,欧亚大陆桥的优越位置,也使西部成为我国建筑装饰陶瓷产品“走西口”的桥头堡。由此可见,西部确实具有建筑装饰陶瓷的巨大市场。

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亿,其中城市人口7亿,初步的目标是城市人均住宅达到28平方米,农村人均达到33平方米,预计当年全国建筑装饰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建筑装饰陶瓷销售额将达1万亿元,西部每年对建筑装饰陶瓷的需求将超过3000亿元。

二、西部具有发展建筑装饰陶瓷产业的巨大优势

我国生产陶瓷的历史悠久。英文单词China的意思除了“中国”,还有一个含义就是“瓷器”。因为世界各国的制瓷技术都是从中国传入的。历史上西部地区的陶瓷作坊也不少,陕西耀州窑就非常有名。

西部具有发展建筑装饰陶瓷产业的巨大优势。首先,西部具有丰富的陶土、瓷土资源,这是发展建筑装饰陶瓷产业的基础条件。最近,四川发现大型透辉石、叶蜡石矿床,达到了大型矿床规模。经四川兴达新瓷业有限公司和兆峰陶瓷(泸洲)外墙砖有限公司工业化生产应用,生产的高级卫生洁具和高档外墙砖,质量上乘,干燥与烧成收缩率小,生坯强度高,热膨胀率低,并呈线性膨胀,在铝硅系统中起熔剂和增白作用,快烧节能,完全达到国家质量标准。这必将为西部陶瓷向高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原料基础。

二是西部具有非常丰富的能源资源,可以为建筑装饰陶瓷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能源支持。西部水力资源、煤炭资源、天然气资源都居全国首位,石油资源也比较丰富。西电东输、西气东输成为国家的大战略。

三是西部科技力量雄厚。西部每万人口中的科技人员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发展建筑装饰陶瓷产业的技术保障。

四是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多年来,西部建筑装饰陶瓷产业有了一定发展,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为今后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川夹江、云南、陕西宝鸡、宁夏中卫、甘肃白银、内蒙古包头等地区的建筑陶瓷行业,都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三、建筑装饰陶瓷产业的发展趋势

陶瓷产业除保留了传统的日用陶瓷和工艺陶瓷外,更大量地向建筑材料领域发展。陶瓷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中重要的建筑材料,如陶瓷墙地砖、卫生陶瓷、琉璃制品、陶瓷壁画等。地砖中包括铺路砖、大地砖、锦砖(即马赛克)和梯沿砖等;外墙砖包括彩釉砖和无釉外墙砖。近年来,不少新的墙地砖品种不断出现,如劈裂砖、陶瓷玻化砖等。花色品种迅速增加,彩釉砖、劈裂砖、长条瓷质砖和仿花岗石砖等新产品不断问世。

建筑装饰陶瓷业是一个传统产业,作为一种实用产品和装饰材料,人们不仅注重其使用功能,而且同样注重其精神功能。在使用功能上要求其外在及内在质量好、稳定、一致、使用寿命长,易于施工,使用触觉好等;在精神功能上要求其美、精、新、特,装饰效果好,协调、配套性好,富有时代感、艺术性,适应不同民族、地区的社会意识、文化生活和审美需要。

目前,建筑装饰陶瓷制品总的发展方向是:高档化、功能化、艺术化和配套化。所谓高档化,就是设计、生产高档产品,满足高档需求。如满足四、五星级宾馆及高档会馆等的要求,并可以出口。

功能化是指在保持传统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使建筑装饰陶瓷制品及配件增加新的功能。从而扩展产品使用范围,提高产品使用质量。

艺术化就是通过装饰、色彩、造型来丰富建筑装饰陶瓷的艺术效果并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比如陶瓷砖尺寸的扩大、拼花砖产品的使用、不同造型卫生陶瓷的生产等,极大地丰富了建筑卫生陶瓷的艺术性。

配套化是指瓷件与瓷件、瓷件与塑料件、五金件的配套,向整体室内、外配套方向发展。这是市场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建筑装饰陶瓷的配套显得尤为重要。

四、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建筑装饰陶瓷产业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建筑装饰陶瓷产业的转移、扩张和重新布局,将带动全国建筑装饰陶瓷产业的发展,加速各地建筑装饰陶瓷产区产品的品质进步与品牌提升,有利于我国建筑装饰陶瓷行业的竞争力提升。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将是建筑装饰陶瓷产品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节能减排是建筑装饰陶瓷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1.西部各省区市要结合资源情况,在“十二五”规划中做好建筑装饰陶瓷产业发展规划,并与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衔接。

2.加强建筑装饰陶瓷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积极关注建筑装饰陶瓷产品的发展趋势,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品种,实现高档化、功能化、艺术化和配套化。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消费水平,开发不同层次的建筑装饰陶瓷产品。

3.企业要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做精自己的产品,走专业化的道路。要努力在创新方面下工夫。一是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市场适销对路产品;二是努力降低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4.在建筑装饰陶瓷企业集中的产区,进一步完善建筑装饰陶瓷行业的产业链,实现配套化。

5.进一步开发农村大市场。西部农村的建筑装饰陶瓷市场潜力巨大,一定要以物美价廉的产品进入农村市场,防止假冒伪劣、虚假广告和欺诈行为,真正服务广大消费者。

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篇8

[关键词]非国有建筑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竞争性行业。目前,以国有为主导,以公有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逐步形成。从搞活全行业出发,应在不断增强国有建筑经济控制力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非国有建筑经济是指:纯粹私营经济+国有或集体经济中属于私营经济的成份+名为国有或集体实为私营的建筑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非公有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条件。

一、大力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符合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趋势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来源。改革开放20多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7%,明显高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12%)。1993年~1996年间,私营经济的工商税收增长5倍以上,已经成为各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当前,非国有企业还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有人认为,国有经济是为国家赚钱的,非国有经济是为个人赚钱的。事实上并非如此。企业的贡献,从国家财政角度看,主要体现在税收上。现在国有企业与民有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基本上是一样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产值利润率国有企业为3.2%,城镇集体企业为5.1%。按国家税法规定,建筑企业营业税为产值的3%,附加为0.3%,合计3.3%。国有企业实现的3.2%,应该说不足以纳税,实际上是亏损的。民有企业,必须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收了税,就是国家的钱,就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

建国50多年来,国家对建筑业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854.75亿元(原值),对民有企业基本没有投资。那他们的效益情况又如何呢?我们来看看1997年的数据吧。国有企业1997年为国家创造的增加值为1317.24亿元,仅占全行业增加值的40%;而同期民有企业为国家创造的增加值达1909.36亿元,占全行业增加值的60%。现在国有企业向国家纳税还不到全行业的40%,而他们从国家银行得到的贷款却占全行业的80%以上。这种政策倾斜,其实是不公平的。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最有效益的才应该是最公平的。再来看社会公共利益,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公共利益莫过于劳动就业了。1997年,国有建筑企业为社会提供828.6万个劳动岗位,占全行业的24.7%,虽然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加了444.6万个,却比1996年减少了27.3万个,这里还不包括下岗而未离职的人员。同一年,民有建筑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岗位有2520.4万个,占全行业的75.3%,不仅比1980年增加了1905.7万个,而且比1996年也增加了384万个。1997年,全行业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增加的这一部分和国有企业释放的这一部分,都是由非国有企业解决的。多就业才有多购买,多购买才能进一步扩大内需,这就是贡献。以下两组数据,也可以看出贡献大小。在1997年建筑业总产值中,非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为58.27%。从1990年到1995年,建筑业总产值由1947.98亿元增加到9505亿元,在增加的7557.42亿元中,63.8%来自非国有企业。1995年到1997年,建筑业总产值增加了2957.57亿元,其中71%来自非国有企业。这些数字足以证实非国有建筑经济所做的贡献了。

由于建筑业属于一般竞争性产业,国有经济要逐步从这一产业退出,为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发展留下更大的空间;又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市场进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再加上非国有建筑经济较国有经济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建筑业生产力的二元性决定了所有制的二元性,即必须在发展国有建筑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

二、大力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的措施

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和导向作用,引导非国有企业明确市场定位,确定经营策略,壮大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二是要加强工商、税务、审计和工程质量监督,提高工程监理覆盖率,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充分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综合手段,消除非国有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偷工减料、偷税漏税、掠夺经营、忽视质量等短期化行为问题,促进其向合法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三是要改变非国有企业传统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在产权制度上,要从独资企业单一主体的产权结构向股份合作制和有限责任等多元化产权制度过渡;在企业管理上,要从传统的家庭化管理模式和独裁型决策机制向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过渡;在企业规模上,要从以中小企业为主逐步向公司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要从劳动密集型、粗放型逐步向技术管理密集型、集约型过渡;在企业扩张上,要从仅仅依靠“一家一户”的资本积累转移到依靠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实行多元化融资上来;鼓励非国有建筑经济参与国有建筑企业的产权流动、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推动国有建筑企业改革的同时,壮大和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

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篇9

[论文摘要]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竞争性行业。大力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发达工业化国家建筑业发展的规律。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竞争性行业。目前,以国有为主导,以公有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逐步形成。从搞活全行业出发,应在不断增强国有建筑经济控制力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非国有建筑经济是指:纯粹私营经济+国有或集体经济中属于私营经济的成份+名为国有或集体实为私营的建筑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非公有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条件。

一、大力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符合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趋势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来源。改革开放20多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7%,明显高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12%)。1993年~1996年间,私营经济的工商税收增长5倍以上,已经成为各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当前,非国有企业还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有人认为,国有经济是为国家赚钱的,非国有经济是为个人赚钱的。事实上并非如此。企业的贡献,从国家财政角度看,主要体现在税收上。现在国有企业与民有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基本上是一样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产值利润率国有企业为3.2%,城镇集体企业为5.1%。按国家税法规定,建筑企业营业税为产值的3%,附加为0.3%,合计3.3%。国有企业实现的3.2%,应该说不足以纳税,实际上是亏损的。民有企业,必须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收了税,就是国家的钱,就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

建国50多年来,国家对建筑业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854.75亿元(原值),对民有企业基本没有投资。那他们的效益情况又如何呢?我们来看看1997年的数据吧。国有企业1997年为国家创造的增加值为1317.24亿元,仅占全行业增加值的40%;而同期民有企业为国家创造的增加值达1909.36亿元,占全行业增加值的60%。现在国有企业向国家纳税还不到全行业的40%,而他们从国家银行得到的贷款却占全行业的80%以上。这种政策倾斜,其实是不公平的。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最有效益的才应该是最公平的。再来看社会公共利益,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公共利益莫过于劳动就业了。1997年,国有建筑企业为社会提供828.6万个劳动岗位,占全行业的24.7%,虽然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加了444.6万个,却比1996年减少了27.3万个,这里还不包括下岗而未离职的人员。同一年,民有建筑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岗位有2520.4万个,占全行业的75.3%,不仅比1980年增加了1905.7万个,而且比1996年也增加了384万个。1997年,全行业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增加的这一部分和国有企业释放的这一部分,都是由非国有企业解决。

多就业才有多购买,多购买才能进一步扩大内需,这就是贡献。以下两组数据,也可以看出贡献大小。在1997年建筑业总产值中,非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为58.27%。从1990年到1995年,建筑业总产值由1947.98亿元增加到9505亿元,在增加的7557.42亿元中,63.8%来自非国有企业。1995年到1997年,建筑业总产值增加了2957.57亿元,其中71%来自非国有企业。这些数字足以证实非国有建筑经济所做的贡献了。由于建筑业属于一般竞争性产业,国有经济要逐步从这一产业退出,为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发展留下更大的空间;又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市场进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再加上非国有建筑经济较国有经济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建筑业生产力的二元性决定了所有制的二元性,即必须在发展国有建筑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

二、大力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的措施

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和导向作用,引导非国有企业明确市场定位,确定经营策略,壮大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二是要加强工商、税务、审计和工程质量监督,提高工程监理覆盖率,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充分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综合手段,消除非国有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偷工减料、偷税漏税、掠夺经营、忽视质量等短期化行为问题,促进其向合法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三是要改变非国有企业传统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在产权制度上,要从独资企业单一主体的产权结构向股份合作制和有限责任等多元化产权制度过渡;在企业管理上,要从传统的家庭化管理模式和独裁型决策机制向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过渡;在企业规模上,要从以中小企业为主逐步向公司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要从劳动密集型、粗放型逐步向技术管理密集型、集约型过渡;在企业扩张上,要从仅仅依靠“一家一户”的资本积累转移到依靠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实行多元化融资上来;鼓励非国有建筑经济参与国有建筑企业的产权流动、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推动国有建筑企业改革的同时,壮大和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

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篇10

【关键词】城市化;装饰工程;管理;发展趋势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presentsituationofarchitecturaldecorationprojectmarket,aswellastheconstructiondecorationengineeringindustrydeficiency,putsforwardtowanttograduallystandardbuildingdecorationenterprisemanagement,combinedwithenergy-savingdecoration,reducealuminium,steel,timber,buildingceramicuse.

【keywords】urbanization;Decorationengineering;management;Developmenttrend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装饰装修是指为使建筑物、构造物内外空间达到一定的环境质量要求,使用装饰装修材料,对建筑物、构造物外表和内部进行修饰处理的工程建筑活动。建筑装饰业是在社会分工专业化发展中,它不仅为国家、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带动了众多行业的发展,拉动了社会需求,推动了社会消费,还解决了上千万人的就业问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1建筑装饰装修的市场现状

1.1繁荣的装饰市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之间加大市场投资,房地产市场火暴,老百姓收入的提高,以及装饰材料市场普遍多元化等原因,推动了装饰业的全面发展,并且创造了无限的商机。

1.2装饰行业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逐步规范装饰业

目前出台的《建筑法》、《合同法》、《房地产法》、《规划法》、《招投标法》以及《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条理》等法律法规,使装饰市场逐步规范化,政府加大管理力度,特别工程招投标市场化更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度高,使有实力、高素质的装饰企业占领市场,成为工程的中标者。

1.3装饰企业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加大了市场的竞争

前几年许多装饰企业自身素质低,装饰工程质量低劣,安全问题较多,特别是本地企业不找自身原因,而是一味的抱怨,使自己越走越窄,难以立足市场。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慢慢认识到这一点,加之外地大企业进入西安市场,要求企业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为业主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服务,这样才能参与市场的竞争,创造自身价值。

1.4业主法律意识提高

市场竞争的加大,促使许多业主素质不断提高,让投资真正达到好的效果,并为之创造最大限度价值。

2目前装饰企业存在的不足

(1)形象设计包装意识不足;

(2)编制标书质量低;

(3)设计作品普通,无新意,无品位,设计不合理,价值低;

(4)施工中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质量达不到优良或合格标准,存在安全隐患,竣工不能顺利验收;

(5)施工档案编制不规范、不完整,竣工不能结算;

(6)企业高、中级管理人员素质低,人员高度短缺,创品牌意识差,工作效率低;(7)顾客没有优质的服务,不承诺、不尊重、不回访,没有体验顾客“至上”的感觉;

(8)施工现场没有体现文明施工,材料无端浪费多,没有成品保护措施;

(9)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只是一种简单管理过程的控制,不求过程的结果;

(10)没有建立有效的劳动保障体制,人员待遇低,没有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不能达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目的,谈不上创品牌及企业文化。

3逐步规范建筑装饰企业管理

要想规范装饰市场,必须从建材市场、装修用户(个人)、装修单位、结果通报四方面着手,迫使建筑装潢材料生产经销企业、装潢公司自觉严把质量关,对不合格的建筑装潢材料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震慑力,最大限度的减小不合格材料的生存空间,从生产、经销、装修等环节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源,进一步推进我市的“健康家居”民心工程。

3.1出台一些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整顿规范的管理办法

(1)整顿规范装修单位、装潢公司的管理办法。建议政府组织质监、工商、建设等职能部门成立一个评审组,对装潢公司和装修单位的进货验证、质量管理、健康理念及社会上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能规范装潢公司的行为,提高装修单位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健康意识。

(2)整顿规范建材市场的管理办法

必须提高市场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让市场管理人员监督和督促经销企业增强进货验证、出货登记和样品送检意识,不给经营不合格材料的商户提供经营场所,杜绝劣质材料进入我市的主要渠道,促进“健康家居”民心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3.2实行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以领导组的名义向各个职能部门及管理部门以及商户下发文件:要求所有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必须有资质部门的质量检验证书,没有经过有资质部门的检验不能上市销售;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商户可允许退货,但执意将不合格材料流入市场的,一经发现从严处罚。

3.3建立以技术为支撑,政府为后盾的整顿规范模式积极取得政府的支持,建立一个专业的、以非赢利为目的的检测机构,以科学、公正的检测结果,保证政府的职能部门正确、及时、有效的执法,给不合格材料以致命的打击。

3.4搞好结果通报,正确引导消费

由政府、市检测所和各市场共同投资,在各建材市场设置显示屏,及时公布各市场所经营的装潢材料或送检样品的质量状况,并通过电视、报纸向广大消费者宣传,装修用户购买材料时也可查看各建材市场的显示屏或到市检测所进行咨询,将不合格材料拒之门外。

4节能装修

4.1减少装修铝材使用量

铝是能耗最大的金属冶炼产品之一。减少1千克装修用铝材,可节能约9.6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4.7千克。如果全国每年2000万户左右的家庭装修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可节能约19.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9.4万吨。

4.2减少装修钢材使用量

钢材是住宅装修最常用的材料之一,钢材生产也是耗能排碳的大户.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节能约0.74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9千克。如果全国每年2000万户左右的家庭装修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可节能约1.4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8万吨。

4.3减少装修木材使用量

适当减少装修木材使用量,不但保护森林,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而且减少了木材加工,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少使用0.1立方米装修用的木材,可节能约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如果全国每年2000万户左右的家庭装修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可节能约5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29万吨。

4.4减少建筑陶瓷使用量

家庭装修时使用陶瓷能使住宅更美观。不过,浪费也就此产生,部分家庭甚至存在奢侈装修的现象.。节约1平方米的建筑陶瓷,可节能约6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5.4千克。如果全国每年2000万户左右的家庭装修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可节能约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8万吨。

5装饰工程对建筑行业的作用

在城市化进程中,迅速发展的市场带来的价值及缺陷,在我国建筑装修行业是一个发展迅速、更新很快的消费行业。而在建筑行业细分的过程当中,如果建筑装饰环节没有得到充分的有效管理和发育,那么在旺盛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这个行业以超常规的速度迅速发展,就难以让更多的企业把握。尤其是沿海地区,借助改革开放的前沿优势,在港澳地区的影响下,成为孕育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的温床。从沿海起步后,受急剧膨胀的市场拉动,建筑装饰迅速完成了由建筑业的一个细分领域向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演进的历史过程。装修行业适应经济发展需求迅速发展是件好事,但也会留下一些缺憾。

一步是必须进行装饰产业化改革(。引用现代企业管理办法降低成本,借用市场资源、应用高科技手段和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做好人性化、市场化需求研究,并且做好后期一体化服务工程的服务细节等)。二步是进行装饰产业商品市场化。(将采用市场平台化运作,扩张装饰产业业务量,进入国际化超市进行产业化商品宣传、并且给以消费者面对面的需求服务的交流,做到企业形象化宣传、一体化的服务理念。并从零散式业务扩张到集群式业务,达到批量化的业务量,这样就可以达到统一生产和管理,而且降低成本,满足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作实施。)三步是进行装饰工业化生产,以“三统一”、“四个无”效率式工作办法实施。(根据社会的要求和需要装饰工程的生产应该以高科技手段和技术、以及采用先进设备来进行细分化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安装。并且采用工厂式施工、组合式现场安装。做到无灰尘、无污染、无劣质材料、无质量问题达到健康、绿色环保工程生产。在这“三统一”、“四个无”的效率式工作方法上就可以大大节约生产、管理、安装成本。使消费者的投入成本降低得到更多利益和实惠,让更多的消费者自然消费,而且让社会的人们可以得到舒适、健康、环保的居家环境。)

6现代建筑装饰工程的发展趋势

以最小的代价谋求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是现代建筑装饰工程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规范下,现代建筑装饰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趋势。剖析和揭示这些发展趋势有助于认识和推动建筑技术的进步。

6.1高技术化发展趋势

新技术革命成果向建筑领域的全方位、多层次渗透,是技术运动的现代特征,是建筑技术高技术化发展的基本形式。这种渗透推动着建筑技术体系内涵与外延的迅速拓展,出现了结构精密化、功能多元化、布局集约化、驱动电力化、操作机械化、控制智能化、运转长寿化的高新技术化发展趋势。建材技术向高技术指标、构件化、多功能建筑材料方向发展。在这种发展趋势中,工业建筑的装饰工程也随之向着高科技方向发展,利用更加先进的装饰技术,使整个施工过程合理化、高效化是工业建筑施工的核心理念。

6.2生态化发展趋势

生态化促使建材技术向着开发高质量、低消耗、长寿命、高性能、生产与废弃后的降解过程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建筑材料方向发展;要求建筑设计目标、设计过程以及建筑工程的未来运行,都必须考虑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尽量选用低污染、耗能少的建筑材料与技术设备,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力求使建筑物与周围生态环境和谐一致。在这样的趋势中,建筑的灵活性将成为工业建筑装饰工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使用高科技材料的同时也要有助于周围生态的和谐发展,另外在建筑使用价值结束后建筑的本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要在建筑装饰工程的考虑之中。

6.3工业化发展趋势

工业化是现代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它力图把互换性和流水线引入到建筑活动,以准化、工厂化的成套技术改造建筑业的传统生产方式。从建筑构件到外部脚手架等都可以由工业生产完成,标准化的实施带来建筑的高效率,为今后的工业建筑装饰工程的统一化提供了可能。

7结论

装饰工程的发展趋势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但是最终的方向取决于生产的需求、科技的进步、生态的需求。满足这样需求的建筑装饰工程才能够为工业建筑更好的服务。建筑行业的装饰工程将向着高科技和统一化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全国统一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于建翔.装饰装修工程建造师工程管理实用全书[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

[3]JGJ73—91,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4]杨嗣信,吴琏.我国钢筋工程施工现状及其发展[J].建筑技术,2006(05)

[5]李久林,杨俊锋,杨庆德,等.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施工新技术综述[J].建筑技术,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