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就业去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9:29

法学专业就业去向篇1

学法律文秘好就业吗你要真指望这个专业文凭,还拿个专科学历,就业的话没有“关系”,估计难了。

问题在于你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了?文职人员?撰稿人?编辑?还是秘书?

我的建议是想好你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并朝其发展。如果是秘书,那就去学速录,这个比较特殊,在文秘中,这个是特别的专长。如果是文职,你没有特定专业的文凭,很吃亏,所以建议你去考自考,然后去考专业证书,再就业“中文专业,自考里面有的,到海师报名”。如果是新闻方向的,如报社,甚至是法律向的,你可以先去问问试试,有点困难,但并不是没有机会。

如果想清闲点,做吃等死的话,去考司法考试。考过了,前途无量。中国三大证书,注册会计师,国家二级建筑师,律师证。估计你也只能向着最后的那个方向去考,那个考出来,你为必须要就业,每个公司都需要法律咨询顾问,你可以挂靠在公司上面,不去工作,每月照样拿钱。懂否?

第一阶段课程通常比较宽泛,只有进入第二阶段攻读学士文凭和硕士文凭时才能真正开始专业化定向。在法国,法律专业的这第一个真正的大学文凭需修完三年高等学业课程后才能获得。这专业学位文凭对至少学过两年法律的外国留学生开放。

法律学士的教学大纲上有商法、社会法、国际法、民法和行政法。这个阶段的学业还不算太专业化(某些职业学士文凭除外,例如,纳尔波纳大学的法律与葡萄产业管理职业学士文凭或里昂第二大学的法律与农业及农业食品企业管理职业学士文凭),但从学士以后的硕士阶段则变得更为专业化,届时得选定专业方向。因为,法律专业硕士阶段可以在普通学科硕士文凭和选科硕士文凭之间选择。

普通法律硕士文凭设立学校有:埃克斯-马赛第三大学、阿尔图瓦大学、尚贝里大学、巴黎第十二大学、留尼汪大学、圣艾蒂安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

其它可以修读专科硕士学位的专业有:欧洲法、企业法、欧洲法与比较法、税法、法国法、西班牙法、欧洲法与西班牙法、国际法、法国与德国国际法、公证法、私法、欧洲私法、公法、欧洲公法、专门公法、欧洲比较商业国际法。

法学专业就业去向篇2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管理;就业;现状;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休闲成为人们当前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花钱买健康,体育消费成为社会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增长点,这也促进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发展。

1.研究对象

对沈阳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中国知网上关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相关论文文献,对网上的论文进行文献整理,总结当前的研究现状。

2.2专家访谈法。通过电话、邮件、访谈的形式对沈阳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大学、东北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师进行访谈,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拓展策略对教师进行咨询。

2.3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沈阳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在校学生10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97%。

2.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运用SpSS等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就业的工作去向调查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就业工作去向的问卷调查,从表1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就业倾向于一些比较稳定的事业单位,其中有23.7%的学生想去健身俱乐部工作,有35.1%的学生想当教师,有12.4%的学生想当社区指导员,有20.6%的学生想考公务员,另外有8.2%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工作去向。由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的多是一些关于休闲、健身的内容,很多学生在校期间都到健身俱乐部进行兼职工作,健身俱乐部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另外,教师、公务员、社会指导员也都是学生比较向往的工作。从学生的就业倾向来看,学生还是比较向往一些稳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

3.2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调查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影响就业因素的问卷调查,从表2的调查结果来看,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还是比较多的,其中有23.7%学生认为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28.9%的学生认为自身综合能力不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33%的学生认为缺少对口的工作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14.4%的学生认为当前社会上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认知不足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这些数据,通过对近几届毕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很多的学生都改行易业,从事与体育不相关的专业,这些学生反映的问题大多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能力不强,虽然社会的实际需求量大,但是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较少。学校的“供”与社会上的“需”出现了对接的问题,如何提高社会上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认知,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道路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4.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式比较严峻,很多体育院校都取消了社会体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遇到了问题。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都向往一些稳定的工作,而实际上社会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并没有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课程设置。学校的一些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离。为了更好的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促进学生高质量的进行就业,要对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进而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力争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立.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十大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6).

[2]潘小非.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1).

[3]王树宏,李金龙.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速度、布局与规模态势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

[4]舒云久,陶冶.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05).

[5]陈章玉.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设置及其培养目标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6).

法学专业就业去向篇3

关键词:GiS;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文旨在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GiS专业历届毕业生去向总体状况和变动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和发现我校开设GiS专业以来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规律,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为学校GiS专业今后办学方向,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以及大一新生的学习提供参考,希望可以对我校GiS专业未来的发展做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我校GiS专业历届毕业生去向分布结构分析

(一)我校GiS专业历届毕业生去向基本现状

统计数字表明,GiS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就业、读研和出国3大类(详见表2-1)。

从表2-1可以看出,我校GiS专业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就业,其次是读研。这是因为GiS专业所学知识专业性更强,更易就业;在读研的毕业生中,考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的毕业生占绝大多数,也有一小部分毕业生由于修读了金融学、会计学而选择考取金融学、会计学方向研究生。

(二)我校GiS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总体分析

从就业地域看

从毕业生就业区域看,本文通过分析获取的数据将其分为河南省,北、上、广、深和其他三大类(详见表2-2)。

从表2-2可以明显看出,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就业,充分说明了我校GiS专业学生更大程度上愿意留在中原大地上,为中原经济建设和家乡建设,贡献知识和力量的决心。其次为北、上、广、深,一是一线大城市经济发达,本来就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一线大城市地理信息产业较发达,市场需求更大,平台更高,毕业生更愿前往发展。同时,也有极少数毕业生选择前往除省内,北、上、广、深以外的其他地区打拼。

从就业单位性质看

从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来看,通过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将其分为公司企业,党政机关,金融业和学校、科研院所四大类(详见表2-3)。

从表2-3可以明显看出,就业的毕业生中,到公司企业就业的人占绝大多数,到党政机关工作的毕业生占比位居次席。同时,也有一小部分毕业生在大学期间辅修了金融学或会计学而从事金融业,当然也有个别毕业生选择了在学校、科研院所的稳定工作。

从性别差异看

性别也是影响毕业生去向分布的因素之一。总体来看,在考上研究生的毕业生中,女生人数明显高于男生。主要原因可能在于,GiS专业作为理科专业对女生来说学习和就业的压力都很大,就业相对困难,多数同学希望通过考研来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女生的学习成绩整体好于男生,在考研方面具有优势。从考上研究生的毕业生报考的专业来看,考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方向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只有极少数同学考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产生这个现象的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GiS方向研究生相对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方向难考;二是在考上研究生的毕业生中,女生占了绝大多数,而女生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较男生更吃力。

二、结论与思考建议

(一)主要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我校GiS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就业、读研和出国。

2>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就业,其次为北、上、广、深等一线发达城市。

3>就业的毕业生中,到公司企业就业的人占绝大多数,也有较少部分到党政机关、金融业、学校、科研院所工作,在读研的毕业生中,女生人数明显高于男生。

4>从读研的毕业生报考专业来看,除一小部分毕业生由于修读了金融学、会计学而选择考取金融学、会计学方向外,绝大多数报考了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方向,报考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的同学很少。

(二)思考建议

总体看来,我校GiS专业的办学方向是正确的,值得肯定的。但是也有需要加强的地方,为了使办学更上一层楼,本文提出3点建议作为参考。

1>做好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

毕业生的成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其他许多与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素质,比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我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立能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业过程就是毕业生接受市场检验和反馈的一个漫长过程。毕业生就业,对学校来说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学校应定期做好毕业生质量反馈工作,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科学合理地调整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在校生的就业辅导具有了针对性。

2>改革完善课程设置

通过对我校GiS专业个别已就业毕业生访谈,听取他们的感受和建议,笔者认为GiS专业作为地理学与计算机的交叉学科,应该加强计算机语言和数据库的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扎实的运用计算机知识处理分析与空间位置有关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当然,学生也要也要注重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质学等基础地理学科的学习,但有些实践性较弱、对动手能力要求较低,须死记硬背的课程可作为选修课开设。(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解廷民,王彤,王琦.北京地区法学类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J].2012.

法学专业就业去向篇4

论文关键词:新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能力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进入职场的准备阶段,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提升大学新生的就业能力,我们课题组组织了本次问卷调查活动。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上海电力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我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三大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上海电力学院2011级新生有2600余人,本次调查从7个二级学院29个本科专业中随机抽取了500名2011级新生调查,采用自编的《上海电力学院2011级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问卷》进行测试。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5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89%。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自我认知能力

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是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本次调查中,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等的认知方面,有31.7%的学生“非常了解”,有60.4%的学生“一般了解”,还有5.8%的学生“不了解”,2%的学生“没想过”;在个人能力描述中认为自己有强项的多项选择中排列在前三位的是沟通能力、做事效率、普通话,排列在后三位的是外语水平、公众演讲、计算机应用;参与过职业发展方面测试的占23.4%。从数据看出,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有待加强,对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能力的认识不够清晰,学生对职业测评软件使用率较低。

2.专业认知能力

在选择专业依据的选题中,“自己喜欢”的占33.9%,“父母决定”的占15.5%,“参考他人的建议”的占19.3%,“被调剂”的占31.2%;对于现在所学专业的满意度测评中,“非常满意”的占7.6%,“喜欢”的占26.1%,“一般”的占54.4%,“不太喜欢”的占8.8%;在是否了解专业的就业去向的统计中,“非常了解”的占11.2%,“一般了解”的占63.4%,“不了解”的占23.1%,“没想过”的占2%。从数据分析,2011级新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和专业的就业去向了解度偏低,对未来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

3.职业规划认知现状

(1)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指导大学新生的职业定向,明确奋斗目标,促进大学新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在调查中对职业生涯规划“非常了解”的占7.9%,“一般了解”的占53.7%,“不了解”的占34.8%,“从没听说过”的占3.6%;在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评价中,“认为很有价值,但缺少行动”的占47.9%,“缺少机会深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占31.5%,“会认真规划自己”的占16.2%。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大一新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不多,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了解,同时学生们渴望深入学习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从而认真规划自我。

(2)对职业规划的需求程度。在职业知识来源的选项中,“报纸、杂志和书籍的阅读”占38.7%,“学校组织的相关教育活动”占27.4%,“父母平常讨论以后工作的去向”占23.4%,“通过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了解”的占3.4%;在职业生涯规划服务需求程度的选题中,“非常需要”和“需要”的选项共占60.9%,“一般”的占31.9%;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式的多项选择中,排列在前三位的是:面对面咨询、讲座、职业规划的课程。从调查可以看出,大学新生喜欢互动性强的职业规划指导方式,学生现在从校内师资中得到的职业知识偏少。

三、提升我校新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分析

1.多项举措加强大学新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

大学新生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这是整个生涯发展历程中最关键的阶段。大学新生需要对自我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定位,要分析个人的能力、兴趣、性格、气质和价值观,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和职业定位。新生可以借助职业规划书籍了解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借助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测试软件帮助自己更好的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辅导员应该引导大学新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引导大学新生积极思考与探索个人特点和社会职业,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

2.全员育人加强新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在前面调查中我们已经看到大学新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偏低,对专业的就业去向了解偏少。学校可以建立就业资料室,方便学生查询专业的就业去向,了解学长的就业去向,我校朝日之窗职业生涯规划坊成立就业资料室,就业资料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帮助学生们加深对专业去向和专业考证的了解;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优秀校友返校与大学新生交流,定期为学生授课、做专题报告,直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从而增强大学新生的能力培养和提升新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组织大学新生走访校友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寻访优秀校友,学生们可以参观校友企业,在校友企业中可以看到校友创业艰辛的历程,从而养成艰苦奋斗的品格。在优秀校友的工作岗位,尤其是条件艰苦的岗位中,看到校友为工作付出的艰辛,取得的成就,周围人对校友的评价等等,从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等。通过校友工作加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指导大学新生更好的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和专业负责人应加强教书和育人工作,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学生专业意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专业负责人要调研就业市场,针对性的组织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召开座谈会,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学习目标、就业去向、专业考证信息,与此同时专业课教师要带领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科创工作,加强新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法学专业就业去向篇5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邵阳市某高校护理学院10个班共468名全日制护理专业大专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为即将实习的大二学生,对本次调查表示理解和支持。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内容,分别为: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生源地、学习成绩、是否为独生子女、有无基层医院实践经历、是否了解基层就业政策七项内容。②择业意向:包括月新期望值,最理想的工作地区,从事的职业,择业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③是否愿意到基层医院就业及原因:愿意(列出6项因素,最多选2项);不愿意(列出六项因素,最多选2项)。

1.2.2调查方法

2017年3~5月期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调查前对4名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采用统一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目的、填写方法。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68份,有效回收率97.5%。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护理专业大专生的一般资料

468名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0.2±1.3)岁,女生452名,男生16名;生源地:城镇183名,农村285名;学习成绩平均分:>80分197名,65~80分202名,

2.2护理专业大专生的择业意向

有62.2%的学生月薪期望值为3000-4000元;最理想的工作地区为市级城市的有191人,占40.8%;89.5%的学生将继续从事护理行业,但也有10.5%的学生想从事其他职业;择业时最看重的是收入水平和有无编制,分别占33.8%和40.2%。具体情况见表1

2.3护理专业大专生去基层单位工作意向及原因

调查发现,愿意去基层单位工作的学生有215人,占45.9%,不愿意的学生有253人,占54.1%。愿意去基层单位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只要能找到工作就可以、工作强度小些、晋升速度快;不愿意去基层单位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不高、在意家人或邻居的看法、教学质量一般。具体情况见表2。

3讨论

3.1护理专业大专生对工作的期望较高

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是学生对工作期望很高。此次调查发现,有62.2%的学生月薪期望值为3000-4000元;最理想的工作地区为市级城市的有191人,占40.8%。然而,有学者调查发现,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初始工资是2719元[3]。如果没有通过护士资格证考试,找工作就难上加难,即使找到工作也不能单独执业,那么工资待遇就更加低。我校学生大多数是邵阳人,能在邵阳市区找到合适的医院上班是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但是邵阳市区的医院有限,而学生又不愿意去县级或者乡镇医院的话,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据调查,有些学生选择护理专业不是因为自己喜欢而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在大学期间对护士的工作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就会导致这类学生放弃当护士的想法。

3.2是否有事业单位编制和收入水平是护理专业大专生最看重的因素

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跳出农门、拥有“铁饭碗”是父母对子女的最大期望,而拥有事业单位编制就是“铁饭碗”的标志。农村的父母认为,工资低一点没关系,只要有事业编制工资稳定就行了[4]。所以本次调查发现,择业时最看重的因素中有无事业编制所占比例比收入水平都要高。

3.3护理专业大专生到基层单位就业意向状况尚可

调查结果显示,愿意去基层单位工作的学生有215人,占总人数的45.9%。因为就业难成?榱宋夜?的一个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虽然有63.7%的学生最理想的工作地区是省会城市或者市级城市,但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学生选择了退而求其次,“先就业再择业”成为了就业压力的缓解措施。另外,目前的就医现状是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城市大医院跑,所以相对来说,在基层医院里,疑难杂症患者较少,突发事件也少一些,护士的工作压力要小些。在基层医院,护士的学历以中专为主,而护理专业大专生在学历上有一定的优势,容易得到领导的器重,只要不断努力晋升空间较大。

法学专业就业去向篇6

1.1是培养技能保险人才的必经之路

随着现在社会的需求的变化,企业对学术型人才逐渐减少,而对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保险行业的壮大及保险业务量的增长,对一线的技能型保险人才需求比较大。职业学校,为培养这种实操性比较强的技能型人才,就要加强学校保险专业的职业教育与学习技术的创新,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实用性的保险人才。

1.2有助于打造职业院校保险专业的品牌建设

现在职业院校众多,不管是在招生市场还是就业市场上面,都出现了竞争激烈的现象,为了能够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打造自身院校的品牌建设。尤其是现在保险行业,人才众多,门槛也比较低,甚至其他专业的人都可以从事保险行业。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大力完善保险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打造本院校保险专业的特色,为塑造强有力的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1.3有助于加强保险专业师资的培训

职业院校要想提升办学质量,就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像保险专业,一般是财经院校才会开设,更要把专业办得更加有特色。在职业教育与学习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修,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保险知识,无形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2保险业职业教育与学习技术存在的问题

2.1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陈旧

现在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与教育理念,仍然照搬过去的思维和想法。很多职业院校仍然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最重要标准,于是在整个学校的保险专业,都是围绕着提升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同时,一些职业院校直接复制名校的办学理念,没有从自身保险专业的师资队伍及硬件设备实际情况出发,这样很不具备针对性。

2.2保险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职业院校要打造自身的品牌,促进保险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就需要强大的师资队伍建设。但是,现在很多职业院校在保险专业师资队伍这块比较空白。一些职业院校缺乏保险专业方向的教师,让金融专业或其他经济专业的教师进行兼课,这样不利于传授更专业的保险知识。也有个别职业院校保险教师,都是一些理论学的专业,缺乏保险行业的从业经验,仅仅给学生传授深奥的保险理论,却不能培训学生的保险从业技能。

2.3保险专业授课方法问题

保险行业属于经济金融领域行业,变化比较大。职业院校应该根据保险行业最新要求,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但是现在大部分的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陈旧,保险专业的大部分教师教学上仍然是偏重理论,忽略实践。例如一些课程《保险基础》,从开学到结束,都是采用传统的纯理论教学,甚至有个别教师沿用以前的“填鸭式”教学。在整个学期的教学,都围绕着理论学习、习题训练等模块。长期下去,职业院校培养的是保险专业的“机器人”,这样不利于学生就业和社会的评价。

2.4学习技术和学习方法比较死板

从保险专业的学生看,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死读书”现象比较严重。当然这个问题,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教师的引导问题。一些职业院校的教师,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理论研究类的课后作业,这就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理论书籍。也有个别学生自身的观念问题,来到学校,就应该把书本的理论读透,于是出现很多学生“日日奋笔疾书,夜夜挑灯苦读”的现象,这样学习技术和学习方法都是比较死板,缺乏灵活性,同时不利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保险行业的人才需求。

3保险业职业教育与学习技术创新途径

3.1转变保险业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

随着现在职业教育的改革,学校要转变传统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教学管理要围绕着“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大方向进行,才能为企业输送更具有创造力,更具有挑战性的人才。过去的注重考试成绩的理念,应该去除。尤其像保险专业这类具有企业性和社会性的专业,应该站在企业实际需求的角度更新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

3.2加强保险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要促进保险业职业教育和学习技术的创新,就要有强大的师资队伍支撑。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加强保险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职业院校在招聘方面,应该引入保险专业的人才,尤其是一些有保险行业实战经验的教师,这样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实用性的技能;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加强现在学校保险专业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尽量减少让其他专业教师来兼课的现象。在培训现有教师的方面,可以派一些教师到名校的保险专业系学习,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同时,为了提升现有教师的保险行业的专业技能,可以外派教师到保险公司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加强自身保险专业知识,学习保险从业的技巧。在暑假的时候,还可以让一部分教师带队到企业进行实习,方便管理实习的学生,自身也可以学习保险公司的运作模式和管理知识。

3.3改进保险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改革,职业院校应该在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寻找适合培养新时代保险人才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纯理论教学”“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方式,都已经不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长期在这样教学方式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会大大降低,长期下去让学生觉得保险课程枯燥无味,学不到实际的东西,影响他们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另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平时除了学好课本的知识,还要积极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参加学生的社团活动。引导学生除了掌握保险专业的知识,还要主动去学习保险从业的技能,同时要学会跨学科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将来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保险人才。

3.4改进保险专业的教学条件

要促进保险职业教育与学习技术的创新,除了教学软件上面要改进,还要完善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职业学校注重的是技能性和实践性,因此要增加学生的实践场所。例如保险实训室、计算机房、案例讨论室等。课室方面,完善多媒体技术设备、投影设备等。完善校园网条件,为教师进行“微课”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图书馆和阅览室,要丰富里面的书籍和杂志,尤其是与保险专业的相关的书籍和报刊。

4结论

法学专业就业去向篇7

今年春假,一个人去加拿大,见到一个长辈,非常尊敬亲切的长辈,大学的专业,当知道我放弃了教育学而转向社会学时,长辈脱口就调侃了我:这是毕了业要去做社区大妈吗?这句话在心里搁了半个多月,这次写信还是流泪了:情绪有毒啊,不哭,毒出不来。上一次掉泪是和老爹在西雅图,因为那个困难的学期。

其实也不完全为了长辈的这句话,专业的纠结一直压在身上:选社会学到底想要干嘛,是找出社会上的问题解决它,还是用在社会的什么部位?有实际的用途实际的岗位吗?看不清未来。学专业却不知道将来干什么,很不具体的人生,很虚很飘很慌乱,尤其下学期马上就碰实习方向、工作经验这些东西。可这学期的主课《社会学理论》,要记的东西多了去,越发缺少学习的主心骨。

美国大学选专业,有些需要申请,大部分不要,直接去就好,你的电子档案会显示。学期平均成绩(Gpa)积点不够,有些专业课就不能申请。刚开始碰专业,没觉得多重要,毕了业也没想到非要做什么。开始是选传媒,传媒对我很多现实,很具体的一些开心,真正喜欢,真正想去做,但学不下去。传媒的课程实在太多了,太难。前年圣诞节回家,被哥哥撺弄,学商科,数学太差,挂了唯一的一次科,痛苦了一学期。选教育专业,课程无聊至极,每节课的内容大量重复,虽然没有兴趣,《21世纪的教学》这门课,是102分过的,高分啊,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专业。

专业最后定的社会学,吞吞吐吐的。进展还不错,兴趣渐渐来,网上的一些热点新闻一出,立即想到可以当课程案例,法律啊情感啊政治啊各种角度。有的课一头雾水,一旦开窍就一阵兴奋。前三周全讲马克思、资本主义,讲私有制讲经济体制。课上的讨论,有时候叙述、组织不出来,课后得花时间看书。上《社会理论的发展》,不知所措的心情,条例、条款方面的课程,老师开着多媒体念。社会学是180个学分毕业,专业课48个学分,65个高阶课程,有难度的课学分也贵,高年级要修的。

辅修传媒,喜欢的课程,学起来时间过得快。辅修就是老爹讲的专业之外的专业,不需要修全部,修部分就好,辅修课程都是这个专业里的精华。对妇女问题、男女平等有兴趣,会想起传媒,一直有个心情缠在传媒上。我一个同学喜欢传媒,大三大四的专业课,挑了一个危险的期末考试项目,跟踪采访“流浪汉的一天”。多涉及一些跨专业的课程,视野大许多。换专业国内不是很容易,这儿大三也可以再选,大四也可以回过头来修大一的课,一般是大二定,不死板。我的一个妹子,选了两个专业、三个辅修,阔气。

很喜欢一个专业,才会去选,老爹讲那400万选医科而没有做医生的,得追究什么原因。如果不是像老爹那样被爷爷盯上,他们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医学,还有法律,专业中的专业,学了不做不合适吧,也太可惜了。不光资源浪费,还有精力呢。撒贝宁北大法律专业,主持法律节目、参加各类综艺节目,总能或多或少带上法律的意识,大学的专业跟着走,丢不掉。为现实所迫、为钱而选择专业,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我们家一堆学医科的,和医院沾边的少,可我喜欢围着“医”剧追,救人特伟大的事。

不上大学是件很有勇气的事,人家看得清自己,或者有能力不啃老。徐静蕾男朋友黄立行,一大把岁数了,既唱歌也演戏,台湾大陆美国三地弄,最近有一个片《绑架者》,动静挺大。人家在大学转悠了四个专业,一个感兴趣的没有,最后什么专业不专业,不和大学玩了。他的歌和他的剧,没觉得咋样,炒大学鱿鱼这件事倒是挺帅气。演员赵又廷,大学金融专业,干演员,戏好,肯定也有自己的想法。

啥人啥命,我室友,专业数学,天生做数学的脑袋瓜子。是个知道自己将来一定干什么的人,平日里淡淡的绵绵的,遇到事,黑是黑白是白,对错分明,方向明确,可有准主意了。每走一步,都能计算出下一步来,就跟做了计划一样,一眼看出好坏。这种人生活简简单单,大气没有小性儿。我室友这样的人不弄数学,才是瞎了天分。

――爱你的小疯丫头

小丫头:

大学是按专业分类学生的。进大学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学习上对号入座,把自己填到一个专业里。好像完成一份答卷,既要掂量好自己是块什么材料,搁在哪块儿才有分量;又要琢磨好加工裁剪这块材料的“机器”,是否适合自己的胃口。这么看大学选专业是件吓死人的大事,假如看走了眼,这人生之路就跑偏了,一辈子就可能玩进黑影里去。老爹所在的学校,是个微型大学,十几年了老爹也没有看懂,每年录取的三千个男女新生,是怎么欢天喜地心满意足按部就班地分别进入了35个专业的,冥冥之中是什么在暗中调度和支配他们人生的抉择呢?

英国的《柳叶刀》,一个创办了近百年的大牌医学杂志,最近在分析了中国大学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去向之后得出结论:10年间,470多万医科生,有84%的人没有去做医生这个行当,只有70万多一点的人,踩着大学所学的专业,走进医院干了大夫。当然老爹也不在这70万的零头里面,难道另外的400万优质医学大学生,当初在拿所选的医学专业,在拿自己的终身开场大事,开玩笑当儿戏不成?做心脏病专家的爷爷,当年非要老爹上医学院,老爹拗不过,现在看,爷爷是个错误。大概不会有400万个老爹,都在做霸气的心脏病专家,和自己的孩子在选专业上过不去吧?

写《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的,是一个叫罗伯特・m・波西格的家伙,光看书名,你就搞不懂,他要闹什么名堂,想在书里说些啥,书店的伙计肯定也不知道,该把他这本书上架到什么位置。不要小觑这书,它是《时代周刊》评选出的20世纪70年代10本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它还有一个记录,就是它当年连续被121家出版社拒绝退稿,由此进过吉尼斯。波西格15岁开始读大学,上过化学专业哲学专业传媒专业,这些牛头不对马嘴的跨科专业,实在不着边际。问题是他毕业后在大学做了修辞学教授,还写了《禅》这么一本应该放在文学书架上的小说。看看,专业的界限、上什么专业,怎么能讲得清楚呢?专业实在不是人生唯一的指示标。

大学选一个专业来定终身,这种做法很成问题,何况面对的是十七八岁的孩子,何况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对专业的无知与陌生。兴趣和理想,毒眼和预测,随大流和跟着走,父母及围观者的看法,专业的名气和学校的牌子,都不足以作为这个命运之赌的理由。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选择使我们心猿意马,选择使我们眼花缭乱。找不出对专业的兴奋点,当我们拿专业说事的时候,我们不知道那个“事”是什么。今天的人们甚至无法把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件事上,无法跟着一件事持续走一段路。今天的孩子,无所谓的态度,碰到碗说碗碰到锅说锅,甚至为了和闺蜜形影不离,傍上一个专业。厮守一个误打误撞的专业,一生一世地去做,碰人生的运气,掷骰子似的,这是多么不靠谱的事。

但是,上大学不选中一个专业的做法更成问题。我们不可能去敲每个专业的大门,浅尝辄止。对所有的选择割舍不下,就是没有选择。全力以赴、专心致志,花费最少的花样年华,找到一个入口,进入人生状态,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专业意味着深度和高度,需要我们在海量的知识面前,扎紧自我所需所能的口袋。专业和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兴趣点,是渐近式靠近的,是通过培育而产生的。很多专业是从不熟悉、不喜欢开始的,专业的精彩是逐渐显现出来的。当你贴身靠近一个专业,你甚至感觉不到某种生命力已经萌发了。进入一个专业,我们至少找到了观看自己未来的一个角度,找到了衡量自己轻重的一个坐标。专业的兴奋点,常常是在被专业绊一个跟头时才被激活的。

当我们读哲学专业历史专业或丫头的社会学专业时,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当下,会立即遇到长辈们那样的发问:读这些专业是想干什么?不像读商科读计算机读金融会计,在思考专业和自己将来的对接时,人们期盼一个“因”结出一个摸得着看得见的“果”来,这不就是白开水一样的道理吗?专业难道只对应着诱人的职业角色么?理查德・莱文,在耶鲁大学做过20年的校长,他很清晰地表达了这么一种思想: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耶鲁获得了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那么我们耶鲁的教育就是失败的。莱文希望耶鲁的大学生收获什么样的教育呢:学会批判性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自我认知、终身滋养发展自己的能力。至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莱文认为,那是大学毕业之后,自己需要面对的事情。莱文是说,有了这两种能力,想学啥“手艺”还是件让人发愁的事吗?

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是按照耶鲁定义的“失败”来打造自己教育的“成功”的,弄得大学的面孔越来越像高等职业教育。莱文校长这么说,看来他对耶鲁也不放心,耶鲁也有办成技工学校的隐忧。扎实的专业教育瞄准真实的工作岗位,职位多么诱人,专业就多么强势,教授就多么吃香。人们太着急把那些赚钱岗位的知识和技能都攥在手里,可是做人做事基本的能力是绕不过去的。毕业后,生活很被动、事业很沮丧、职业很危机、人际很糟糕,往往立即尾随而来。因为你太专业、太单调,手中可以出的底牌太少了,因为今天的岗位瓷器一样易碎消逝。所以,很随性又很执着地看自己的学习,很自我又很理性地看学习的专业,很全面又很适时地看自己的成长,要需要认真对待的。

一边读专业,一边保护好自己的那些可能性,抵制成长中夹杂的惰性。专业给我们稳定、期许和承诺,专业也会产生“羊群效应”,泡在专业的“羊圈”里,养成相互效仿的习惯定势,把“锚”抛在一个安心的位置,有饭来张口的依赖。专业里面,越是自家之言的、自我规定的,越是金贵,越是不愿意改变。划圈为牢是专业最有效的品质,自己的才是正确的,学校总有一种把学生领进、领回专业的冲动和固执。但是,专业之外的业余能力,你的“不务正业”的能力,课外脱颖而出的功夫,常会掂量出你真的、持久的优质成分。实际上老爹大学最重要的部分全在课外,兴奋点也全在课下的阅读,那是老爹医科专业之外的又一个专业。

在大学,如果把教育当权威者、把专业当保障者,你就会成长为一个被教育了被权威了被专业了的人,基本上就是莱文讲的那两种能力缺失的人。大学或专业上错了车坐错了座位,不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老爹大学念的医科,看上去全部还给了大学,记得最清楚的一门课是生物化学课,因为在阶梯教室上课时念课外书,被教授点名叫起来回答问题,所以才一直记住了这门课。其实,课堂上念的那些书,渗透到骨头缝里讲不清楚的那些部分,它们无可救药地属于了你自己。老爹今天看问题,或远或近或多或少有一个医学的视角。书从来都不会有读丢了读废了的时候。

听丫头说的美国大学,感觉把选专业作为了一个学习过程,就像在和专业“结婚”前,安置了一个长长的“恋爱”阶段,“分手”是常有常新的事,好像对专业课程的挑选看得也不是很紧。似乎也鼓励吃后悔药,鼓励看课外书,一旦课外书占了上风,挤进挤出另一个专业,也是全有可能的事。最近越来越多的硅谷科技企业,在高薪招聘哲学专业的人,说是要借哲学家的逻辑和智慧,梳理和预言社会形态及走向。不知道是哲学堕落了,要改头换面,还是科技走投无路,要找个垫脚砖。还有,最近西班牙在搞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竞赛,不知道这么做,会不会把规规矩矩做哲学的老黑格尔、老康德再气死一回。话还得说回来,弄科技专业课外读哲学的,或者弄哲学专业课外读科技的这一回也许要露脸了。

专业易粗,养成易细。专业为我们和世界之间搭了一座或许可以通过的桥,通识的养成却给了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来源。生命的喜悦,不来自于专业的傲慢,而是你的生命之中储备的承接喜悦的那些能力。

法学专业就业去向篇8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4.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80-02

医学类本科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能否成功就业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加以指导,既有助于解决医学生就业,又有助于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为此,我们对皖南医学院2011届五年制临床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当前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一些共性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构建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医学生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指导能力。

一、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以皖南医学院为例

2011年6月,我们对皖南医学院2011届临床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专业的200名本科毕业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3份,其中有效问卷18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93%。包括临床医学回收有效问卷116份,其中男生62人、女生54人;法医学回收有效问卷40份,其中男生34份、女生6份;口腔医学回收有效问卷33份,其中男生18份、女生15份。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医学类本科毕业生的毕业选择、就业影响因素(如专业、性别、年龄、视力、大学英语以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情况、身体素质等)、就业或报考研究生的原因、就业优先选择的地区、单位及各种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程度等。

1.医学类本科毕业生毕业选择。在列出的5项就业意向选择中,就业选项占临床、法医、口腔医学毕业生所有选择的87.8%,考研选项占10.1%,有2.1%的毕业生选择攻读二学位、出国留学和自主创业。

2.医学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在调查列表列出的11项就业影响因素中,选择动手能力、英语等级、专业成绩重要的比例较高,反映出了动手能力、英语等级、专业成绩的重要性。对于法医学专业毕业生而言,裸眼视力、政治面貌、年龄、动手能力、身高等占有很高比例。结果详见表1:

表1皖南医学院2011届189名临床、法医、口腔专业本科毕业生对就业影响因素的评价(%)

3.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的选择。通过对189名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学专业116名毕业生有41.4%准备去东部发达地区,准备去父母所在地、中部地区的分别占27.6%、25.9%,准备去西部发展地区的只占5.2%;法医学专业40名毕业生有60.0%准备去东部发达地区,准备去父母所在地、中部地区的分别占22.5%、15.0%,准备去西部发展地区的只占2.5%;口腔医学专业33名毕业生有45.5%准备去东部发达地区,准备去父母所在地、中部地区的分别占33.3%、15.1%,准备去西部发展地区的只占6.1%。

4.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的选择。在调查的116名临床专业毕业生中,12.1%的学生选择三级医院、75.0%的学生选择二级医院、9.5%的学生选择一级医院,有3.4%的学生选择考公务员;在调查的40名法医学专业毕业生中,55.0%的学生选择了公安局、40.0%的学生选择了检察院、5.0%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司法鉴定机构;在调查的33名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中,9.1%的学生选择了三甲医院、48.5%的学生选择了二甲医院、3.0%的学生选择了一级医院、36.4%的学生选择了口腔专科医院(门诊),有3.0%的学生选择考公务员。详见表2:

表2皖南医学院2011届189名临床、法医、口腔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选择的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不难看出:当前医学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自我评价、个人定位等与社会的现实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不仅加大了医学生就业的难度,而且造成了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加剧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区域性和行业性发展的不平衡。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部分医学类本科毕业生的择业目标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表3、4显示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把就业范围仅仅定位于发达地区待遇较好的大医院(公安局),很大一部分医学类本科毕业生不愿意到西部地区与基层(一、二级医院、社会司法鉴定中心等)就业。

二、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1.注重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医学院校最为核心的任务就是培养医学生的工作能力,主要是指医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操作、医学职业素养以及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要重视平时对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让学生认识到学校生活与社会现实的距离,较早地使他们认识到求职时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2.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支持。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使家长在学生就业期间为学生提供各种有益的帮助。同时,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发校友和实习基地两方面资源,将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相结合,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3.医学类本科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降低期望值,积极主动择业。在大城市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汇集了我国大部分高端医学人才,本科毕业生发展空间狭小,竞争非常激烈,在西部地区、相对不发达地区与基层医疗机构,人口众多却经济文化落后,缺医少药,“看病难”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这里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实施新医改、新农村医疗合作以来,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技术水平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待遇明显提高。

4.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就业制度和人事、户籍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为了保证医学毕业生这一宝贵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应该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努力建立更加开放的医学人才市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淡化户籍、部门、地域等因素对毕业生就业和流动的限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参考文献:

[1]黄蕾.上海市2所高校2006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职业生涯选择意向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6):4-6,22.

[2]张亮,原晓红.2008届汕头大学医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与现状调查分析[J].校园心理,2007,(1):35-40.

[3]幸宇,糜薇,徐防,邓世雄,李剑波.我国法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9,(2):278-280.

法学专业就业去向篇9

学校名称:天津商业大学

办学类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办学性质:公办

办学层次:硕士、本科

二、学校简介

天津商业大学前身为天津商学院,由国家商业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于1980年创建。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7年更名为天津商业大学。学校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商业大学为目标,为科教兴国作贡献。

学校的学科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法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目前占地1379亩,建筑面积55.7万平方米。现有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经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tUC-FiU合作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理学院、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高职与继续教育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15个学院和大学外语教学、基础课教学、体育教学3个教学部。学校现有54个本科专业,68个硕士点,其中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硕士点10个,在校生近2.3万人。

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学校围绕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坚持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应用学科的综合优势。学校拥有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特色专业,11个天津市品牌专业,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管理创新与评价研究中心”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冷冻冷藏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际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在人才培养特色上,学校坚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商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并重、诚信做人与创新能力兼备的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

学校积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多形式的交流,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共同培养人才。

学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人才强校,坚持特色发展,坚持国际化办学,完善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三、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简介

天津商业大学艺术类专业始建于1992年,经由装潢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绘画、动画等专业不断发展,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现有艺术学院和设计学院两个学院进行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建设,学校现有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等5个艺术类专业,拥有艺术类专业在校生近1400人。

艺术学院设有绘画专业,为突出商学艺术人才培养特色,学院在专业建设上进行细分,设立中国画、油画、商业插画、艺术管理等专业方向。学院师资队伍精干,有专攻中国山水画、花鸟画、油画、雕塑、书法、艺术理论等方向专任教师20名。自建院以来,艺术学院教师已先后出版专著及艺术作品集25部,教材10部,其中天津市“十五”规划教材1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出版译著5部,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艺术作品800余幅,参加各类艺术展览30余次,2人次获银奖,9人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

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高层次、综合型人才为己任,不断改进培养模式,不断拓展培养渠道,丰富培养层面。学院学生已有236人次参加了全国各类艺术设计大奖赛,39人次获作品入围奖。2005年,在第十五届台湾与大陆联合举办的“时报金犊奖”设计大赛中获大陆决选优胜奖;2007年,在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2007—2008第六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设计大赛中获全国金奖;2008年,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平面类作品全国二等奖及天津赛区一等奖、天津赛区优秀奖;2013年荣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天津赛区优秀奖;荣获“我的中国梦”天津市高校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平面类作品优秀奖,荣获天津市青年新媒体创意创业节微动漫比赛三等奖,荣获天津国际设计周设计竞赛入围奖;2014年荣获天津市高校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平面类作品优秀奖,荣获中国当代大学生艺术作品年鉴评选优秀奖。

学院与许多国家的教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近年来,艺术学院先后有多人次出国访问、讲学、开展合作研究或参加学术会议,举办多次国际学术会议、文化交流活动,接待海内外专家学者来访、讲学多人次,为促进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设计学院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4个艺术类专业和工业设计1个理工类专业。学院教职工4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学院教师士3人(含在读1人),硕士23人。近年来,学院教师已出版专著、译著、作品集、教材等近20部;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艺术与设计作品1800余幅,参加各类展览、举办个人作品展近30次;承担各级别纵向课题30多项;获国家设计专利近20项;获得设计创新影响力单位奖。设计学院实验室设备资产约850万元,占地面积1428平米,面向设计学院五个专业及学校其他相关专业开放。学院学生在全国各类艺术设计大赛中,共获得奖项32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及其它24项;省部级奖项159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0项,优秀奖及其它116项。以学院学生设计作品为主要内容而出版发行的设计作品集、教材等共7部。

四、艺术类专业介绍

绘画专业

包括中国画方向、油画方向、商业插画方向和艺术管理方向。

1.中国画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内,具有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与艺术史论基础;熟悉艺术商业市场运作;了解艺术策划形式;能掌握良好的公共艺术创新意识;掌握先进的艺术经营方法和一定艺术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

素描、色彩、二维构成表现、中国美术史、综合材料、当代水墨研习、中国书法表现、中国工笔画技法、中国画论,中国画山水、中国画人物、中国画花鸟、中国画创作等课程。

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毕业生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美术创作团体、商业美术制作单位、各类美术展馆、各类媒体及出版单位、艺术市场经济管理部门从事艺术创作、专业教学与实验等相关工作。

2.油画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在油画领域内,具有扎实的绘画与艺术史论基础;熟练掌握油画的各种技法和材料;熟悉艺术商业市场运作;了解艺术策划形式;能掌握良好的油画与公共艺术创新意识;先进的艺术经营方法和一定艺术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

素描、色彩、二维构成表现、西方美术史、置换与空间造形主题创作、综合材料、绘画透视、油画静物、油画人物、油画创作、综合绘画创作、影像绘画、综合绘画创作等课程。

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毕业生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美术创作团体、商业美术制作单位、各类美术展馆、各类媒体及出版单位、艺术市场经济管理部门从事艺术创作、专业教学与实验、艺术监管及展览策划等相关工作。

3.商业插画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当代商业插画领域内具有扎实的艺术绘画基础、熟悉插画设计流程、了解各类画种的表现形式、手段、材料,能够掌握较为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插画理论前沿知识,具备良好创新意识和手绘、设计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素描、色彩、中国

美术史、西方美术史、二维构成表现、绘画透视、置换与空间造型主题创作、综合材料、中国画写意、商业插画与装饰绘画、图案设计、图形创意、编排设计、动漫设计、商业插画、综合绘画研习。

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毕业生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出版(书籍、期刊、报纸)机构、平面媒介部门、商业网站平台、专业插画设计公司、动漫设计公司、企业宣传推广部门、教育教学机构等相关单位就业。

4.艺术管理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当代艺术市场营销领域内具有扎实的艺术史论基础、熟悉艺术商业市场运作、了解一定的艺术品销售形式,能够掌握较为先进的艺术管理方法和艺术市场前沿知识,具备良好艺术经纪、经营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素描、色彩、绘画透视、工艺美术史、计算机辅助设计、艺术实践、摄影等基础课程,同时要学习艺术管理学、艺术品鉴赏(包括书画、玉器、陶瓷)、艺术市场调查、艺术品投资与拍卖、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考察等专业课程。

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毕业生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美术馆、艺术展览馆、艺术博物馆、艺术品拍卖行、艺术品典当行、教育教学机构等相关单位就业或担任企业、集团或个体艺术家的艺术经纪人。

设计学类(按大类招生)

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和产品设计专业。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当代平面设计领域内具有扎实的设计基础和现代商学素养、熟悉商业设计流程、掌握较为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前沿知识、具备良好创新意识和视觉传达设计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计算机设计软件基础、艺术概论、公共关系学、中外设计史、设计•商业•文化、设计心理学、二维与三维构成设计基础、图形创意、公共设计原理、手绘综合表现、摄影、环境设计初步、设计文论写作、艺术采风、设计考察、印刷技术、广告传播学、企业形象设计、文字与版式设计、创造性思维训练与拓展、书籍装帧、装饰艺术、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展示与陈设、网页设计、设计市场调查、印刷材料与工艺等。

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毕业生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传媒机构(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大中型企业营销策划部门、品牌设计与推广部门、商业网站平台、专业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公司、包装设计公司、教育教学机构及出版机构等相关单位就业。

2.环境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当代环境设计领域内具有扎实的设计基础和现代商学素养、熟悉商业领域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设计与施工流程、了解装饰装修材料与工艺、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能力、掌握较为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前沿知识、具备良好创新意识和环境设计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计算机设计软件基础、艺术概论、公共关系学、中外设计史、设计•商业•文化、设计心理学、二维与三维构成设计基础、图形创意、公共设计原理、手绘综合表现、摄影、环境设计初步、设计文论写作、艺术采风、设计考察、人机工程学、装修材料工艺与施工制图、中西建筑艺术与装饰、室内设计程序与方法、室内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基础与方法、室内专题设计、家俱设计、中外园林景观设计综述、室内装饰陈设设计、旧建筑改造及室内设计、设计市场调查、建筑景观模型制作与工艺等。

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毕业生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城市规划建设

部门、建筑设计院所、企事业策划宣传部门、建筑与环境设计机构、商业推广传播机构、专业景观与室内设计公司、教育教学机构及出版机构等相关单位就业。

3.产品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当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领域内具有扎实的设计基础和现代商学素养、熟悉产品设计的流程和市场需求、把握产品的功能、材料、结构、外观和加工工艺、掌握较为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前沿知识、具备良好创新意识和产品设计研发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计算机设计软件基础、艺术概论、公共关系学、中外设计史、设计•商业•文化、设计心理学、二维与三维构成设计基础、图形创意、公共设计原理、手绘综合表现、摄影、环境设计初步、设计文论写作、艺术采风、设计考察、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思想基础、产品构造原理、产品设计方法学、造型材料与工艺、产品形态设计、产品模型制作与工艺、模具设计基础、设计市场调查、交互设计、体验设计等。

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毕业生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设计专业部门、产品研发设计院所、产品设计推广传播机构、企事业单位、教育教学与出版机构以及与产品设计相关的交互设计、信息设计、视觉传达、环境设施设计、展示设计等相关单位就业。

动画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动画创作的基础理论、动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理解动画产业发展状况、新技术与新媒体的应用。培养以文化(创意)产业理念为先导,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商业动画广告专业人才。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本专业学生将有能力在动画产业链条中的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应用机构、动画传播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设计与制作、动画推广与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院校、科研院所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学生在学期间将通过动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实践类课程的学习,构建起完整的动画专业知识体系。本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对电影美学、视听语言等一级学科的理解,经历动画素描、动态速写、色彩表现等学科基础课程的训练与动画概论、世界动画史等学科基础理论课程的熏陶,深入原动画基础、运动规律、动画广告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利用摄影与摄像、实验动画、动画编导与剧作、动画表演与创作等专业选修课程的拓展,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授课教师将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响应课堂讨论与学术交流,提升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大力提倡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发挥其组织与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其自主创业能力。

主要课程:

专业导论、电影美学、动画概论、动画广告、视觉传达设计、原动画基础、视听语言、运动规律、计算机二维动画基础、计算机三维动画基础、计算机辅助动画设计、摄影与摄像、分镜头脚本、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编导与剧作、动画表演与创作、非线性编辑与影视后期、实验动画、世界动画史、课程设计、课程开题报告、课程设计实践、中国电影博物馆参观、文化艺术考察、动画产业链考察、毕业设计等课程。

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法学专业就业去向篇10

1、独立学院法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独立学院是最近10年出现的新型办学模式,虽然在我国出现时间不长,但发展却相当迅速,高校法学专业一度被塑造成了需求广大、发展前景良好的热门专业[1]。但企业往往因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经验不愿招用,法学专业学生要从事公检法类本专业的工作,又面临着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两大关口,因此,法学专业已经成为高失业型专业,独立学院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也就面临一定困难。另外,名牌重点大学在人才市场上由于名片效应的影响,许多用人单位将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排除在外,这样就使独立学院法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时处于不利地位。2、影响独立学院法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2.1独立学院自身原因。2.1.1专业设置条件不成熟。独立学院的法学教师主要来源于从母体高校退休或委派的教师、从其他高校或单位聘请的兼职教师、专职教师三个方面。这样的师资队伍造成了教学工作上的不足:从母体高校退休或委派的教师,习惯性地将母体高校的教学照搬用于独立学院,教学缺乏针对性,与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从其他高校或单位聘请的兼职教师,流动性较大,在满足本单位的教学需求后才考虑到独立学院;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尽管工作热情很高,但缺乏教学经验。2.1.2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按照《中国法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的要求,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心理素质高和适应能力强的能够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实际工作的通用法律人才。实际情况是专业设置条件的不成熟导致了法学教学脱离实际直接影响了学生质量。独立学院法学教育在完成课堂教学计划之余,无法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实践教学的机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法律方法教育及法律技能训练而偏重理论知识,不重视对学生法律适用的理念的教育和法律适用能力的教育。。2.2学生自身原因。2.2.1就业观念上。许多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时存在“求高、求稳”的心理[2]。一是职业定位偏差,法学专业毕业生很多定位在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公司法务人员、律师,非专业对口的工作不予考虑,特别是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就业;二是地域定位偏差,部分毕业生宁肯“漂”在大中城市,也不愿到到基层、到中小城市到欠发达地区就业。就业目标定位高容易导致就业处于消极与被动的状态。2.2.2择业能力上。部分法学毕业生能力欠缺导致就业质量不高。部分学生或是由于平时疏于基本训练,法律实务能力差,专业知识水平脱离市场的需要,自身素质与社会期待、职业需求有一定的差异[3]。我国法学专业毕业生如果不从事全职法律人工作,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有:考公务员、考研、进入各种性质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法律相关的工作。但这些单位对法律专业学生不仅要求大学生懂法律、会管理、善交际,而且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很多毕业生不具有这种复合型人才的素质。3、加强独立学院法学本科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对策3.1打破就业陈旧观念,协助学生拓展就业职业领域和空间领域。重塑社会价值取向,不断破除官本位意识,不能仅局限于政法部门、参加司法考试,成为法官、律师和公务员。而应当将就业拓展到更加广阔的行业。应当将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作为重要就业领域[4]。一是要拓展公司和企业中的和法律有关的工作岗位,可以到企业去从事法律顾问等工作;二是拓展新闻出版行业中的与法律相关的工作,可以去电视台从事法律主持或做媒体的法制版编辑、记者等;三是进入社会治安、社会调节领域,可以到社区从事普法工作;四是鼓励法学专业学生自主创业,独立学院应积极发挥学生思想活跃,善于创新的特点,设立创业基金,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拓展就业空间领域。法学专业学生不能将眼光仅聚焦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党和国家在现阶段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重大决策。法学专业毕业生是基层比较需要的专业人才,在层应该大有作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应当转变就业观念,“到西部区,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3.2施行全程化就业指导,全面学生提高的就业能力。全程化就业指导是指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非只面向毕业生,以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是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的就业指导体系。[5]从指导的范围上看:包括大一到大四所有的在校学生;从指导的内容上看,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指导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从指导的手段上看:课堂教学、课后训练、社会实践锻炼、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结合运用;从指导内容上看:大一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意识,引导学生认识专业、树立意识、规划职业;大二、大三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和提高个人实践能力,是就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关键阶段;大四时引导大学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3.3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尽可能地增加自身的就业砝码。结合市场对法律人才质量的要求,促进学生成才为主线,以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此外,鉴于社会上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接触企业管理、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口才学等方面的书籍,多听讲座和演讲,加强内容新、实用性强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脑灵、笔快、口利”的能力。辅修第二专业、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异的学习成绩,以及党员、学生干部身份。同时,鼓励他们在条件成熟时,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如文秘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商务英语证书等),都是法学毕业生在就业中能脱颖而出的重要筹码。努力提高自己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都十分必要。#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