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9:51

探究式教学特点篇1

小学数学学习的意义、特点及方式

1学习和小学数学学习的意义

学习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这一定义至少表明了广义学习概念的四个特征:一是,动物也有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二是,学习不是本能的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三是,任何学习都会引起个体适应性的行为变化,既有外显的行为变化也有内隐的心理变化;四是,不能把个体的一切变化都归结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活动所产生的行为变化才能称为学习。

2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特点

小学数学学习作为一种具体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过程,一方面,具有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的共同特点,另一方面,又必然还有一些反映其个性的特点。具体来讲,小学数学学习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2.1小学数学学习更需要感性材料作支持

学习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各门学科知识学习牛酌一条普遍规律,但是由于数学学科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数学学习比其他学科学习更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团形的学习中,如果没有对这些形状的物体表面的深入观察井在头脑里建立起相应的表象,学生是难以实现对这些图形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的。

2.2小学数学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就其实质来讲更主要的是一种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如在小数加减法学习中,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根据整数加减法法则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这既是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更是学习这一内容时思考的起点,二是,引导学生把握好数学思维发展的方向,即让学生在学习中知道朝什么方向去思考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引导在那些需要连续推理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思维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障碍.从而保证思维过程的顺利进行。三是,启发学生对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作必要的反思,以此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

2.3小学数学学习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数学学科严密的逻辑性特点在客观上决定学生学习数学比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更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如乘、除法知识。从横向联系看,必须先学乘法后学除法,它强烈地反映出数学学科特点对学习过程的客观制约性。

2.4小学数学学习离不开数学活动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这既是当前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小学生自身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对数学学习方式的客观制约。这里所主张的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与目前数学教育界倡导的“做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致的,其??质都是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老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3小学数学学习方式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大类,前者是把学习内容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主要通过同化的心理机制去获取知识:而后者是将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更多的是采用顺应的心理机制去获取知识。根据当前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学科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

大力倡导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3.1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在这里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把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全部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根据奥苏伯尔的研究,接受学习不等于被动学习,只要处理得当它也能成为有意义的学习。他认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的实质在于,符号表示的观念以非任意的方式和在实质上(不是字面上)同学习者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教学实践表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不仅对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也是有效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仍然需要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特征和条件,实施这一学习方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给学生提供更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接受的数学学习材料,尽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情境化,学习材料在表达上既要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又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认识发展顺序。以此一方面更好地调动学生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心向,另一方面又从学习内容上为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创造条件。

二是,教师的讲解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给学生的理解留下空间,一方面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另一方面要注意避免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

三是,学习者要充分利用自己头脑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新旧内容之间的联系促进数学知识的更好理解。

3.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而提出来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什么样的学习才是自主学习呢?有人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这虽然不是对自主学习的严格定义,但它却从学习行为方式上反映出了自主学习的几个显著特征:一是,学习者能够参与学习目标、进程和评价指标的制定是学习者能够自主选用合适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学习;三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牛能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四是,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由此,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和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监控和调节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核心是学习者对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自主选择,学习过程的自觉意识和自我监控.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自主学习是一种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体现。

一是,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目标(特别是课堂学习目标)的制定,让他们在学习中从一始就知道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要达到什么结果,以此为后面的自主选择学习方法我监控和调节学习过程作出正确的导向。

二是,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水平制定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有序地进行学习。

三是,重视学生学习后的自我反思,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作出客观评价,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以小组或团队为单位,单位内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通过分工合作而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是从学习组织形式的角度来讨论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互助性的学习,它能使合作伙伴在学习中优势互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合作学习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一是,每个成员都要能够积极承担责任,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而完成学习任务;二是,合作伙伴之间要互相支持,积极配合,特别要注意在组内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妥善解决组内的各种矛盾冲突;三是,要能够正确评价共同学习的效果。这些条件实际上也反映了合作学习的本质特征,它们不仅强调了学习者的个人责任,而且还突出了伙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特别是那些挑战性强,需要多角度思考与探索的数学问题更适宜通过合作学习加以解决。这一学习方式具体应用于小学数学学习活动时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最好由不同学习风格、不向学习水干的学生组成,以此让他们在学习中优势互补。

其次,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并且这种分工应是不断变化的,使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全面发展。

另外,组内成员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每个成员都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不要把个人的意见强加于人。

3.4探究学习

探究式教学特点篇2

很多成年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关键不在他们掌握的知识不足,而在于管理者和教师很少给他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知识仅仅处于储存状态,而没有被激活和应用。探究式培训教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

目前普通教育中大力提倡探究式教学,那么探究式教学是否适合成人培训?如果适合,成人培训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事关在培训中能否有效运用探究式教学。

一、成人培训探究式教学的适宜性

1、成人有更强的探究需求

在现实中,成人需要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工作、生活的正常进行;而学生所面对的是知识性问题,他们知道可以在书本中、在老师那里找到答案。对比之下,成人的探究需求更为强烈。

2、成人更具备探究式学习的内在条件

不言而喻,成人的实践经验远远多于青少年学生。丰富经验是学习的宝贵资源,是有效实施探究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条件。探究式教学属于综合式教学,需要学习者综合调动各种相关知识、技能才能奏效。另外,成人在学习活动中更多地借助于自己的经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是教师的灌输。成人的这一特点对其学习活动有着特殊意义:成人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识、新经验的有机结合使其学习更加有效和有意义。显然,知识经验丰富的成人比缺乏经验的青少年学生更具备探究的条件。在学习活动中,成人本身就可以被当作学习资源,这种资源既能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利用。当然,成人的经验有时会形成某种学习定势而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3、成人具有或多或少的探究经历

心理学的“经验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知觉就越完善,感知就越容易,也越有利于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成人有意无意地进行过大量的探究活动,他们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进行判断、分析、解决,这无形中是一种探究训练。而学生虽然也有过探究活动,但受其活动的局限,思考问题的范围往往局限于所学课程,而且也比较肤浅。当然,成人的日常探究活动,其自发性较大,成功也具有偶然性,没有形成自觉的范式。通过探究式教学训练,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缺陷。

4、成人更喜欢问题中心的学习

成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直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当前的工作生活问题,因此,成人学习更喜欢问题中心或任务中心的学习。培训活动对成人是一个目的十分明确的学以致用的过程,他们能够针对工作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学习,并具有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愿望。而探究式教学其主要特征就是以问题中心或任务中心为主的教学。

5、探究式学习可以弥补成人记忆力下降的弱势

有研究表明,人脑在25岁以前记忆力达到最高峰,然后在40—50岁之前保持在一个水平上,50岁后每况愈下。神经元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40岁以后减少10万个神经细胞,记忆的神经元基础也一天天减弱。这说明成人的记忆力明显低于青少年学生,但其理解能力并没有降低,甚至比青少年学生要强得多。成人学习的长处就在于其理解力、思维力,而探究式学习主要靠这两种能力,对记忆力的需要则很少。

综上上述,探究式教学更适合成人学习,更适合职工培训。

二、成人培训探究式教学特点

与普通教育相比,成人培训探究式教学在如下几个方面有其特点。

1、探究的目标方面的特点

成人的学习主要目标就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有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积累和增长知识则是第二位的。因此探究教学必须以现实生活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主,或是模拟实际的问题。

2、探究的对象方面的特点

探究对象有的直接指向科学理解的思考,有的指向合理的行动。成人的探究对象指向主要是后者。成人要掌握的不是基本原理,而是运用基本原理,对实际发生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的探究。简单地说,就是模拟解决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实际问题。这种探究倾向于具体问题而不是抽象理论,有限的时间而不是无限的时间,最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局部性的而不是一般的探究。探究的过程不在于获取知识,偏重解决实际问题,指向行动方案。例如“如何解决某组织中的冲突?”“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在考虑这些问题时科学知识是必需的,但却是不够的,还需要丰富的经验。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一些课题比较倾向于对原理的理解。

3、探究的“已知”条件方面的特点

学生探究的前提条件是书本知识,所解决的问题明显具有抽象的特点,非本质和无关因素被书本或教师剥离,因此,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都比较容易。成人探究的前提条件除了原理知识以外,还有实践经验。成人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是非常有利于复杂的探究活动,这是青少年无法比拟的。当然,经验并非都是可靠的,特别是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如果缺乏对经验的分析,经验可能会成为进步、改革、创新的绊脚石。

4、探究的方法方面的特点

成人探究的出发点是具体事物或事件,最后解决具体事物或事件。其探究过程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是归纳和演绎思维的综合应用;另一种是由个别到个别,属于类比思维,如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同一种问题。归纳和类比思维易于实现创新,而演绎思维则不易实现创新。

5、探究的范围方面的特点

成人培训的探究活动一般是部分探究、有指导性的探究。其实,探究式教学可以是完全探究、部分探究、开放性探究、有指导性的探究。由于成人培训时间一般比较短,而且内容丰富,模块较多,一般不可能进行连续的完全探究和开放的探究,而主要是部分探究和有指导的探究。具体表现为探究的问题一般是根据教学重点内容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由教师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且在探究中有教师的参与指导。

6、探究的内容方面的特点

成人培训主要内容虽然包含陈述性知识,比如一些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但主要是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学习怎样做事,怎样把事做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明确这些特点,会使我们在进行培训探究式教学时有一个清晰的指导思想,并能采取适合成人特点的探究方式。

从上述讨论,我们的结论是:探究式教学很适用成人培训,成人对探究式教学具有更强的需求和兴趣,在成人培训中,应大力推广探究式教学。同时要掌握成人探究式教学的特点,使成人探究式教学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特点篇3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模式

【abstract】tomeettheaimofhighereducationreform,developingtheabilityofstudentstoexploreandinnovativespirit,theproblem-inquiryteachingmethodisemployedinthecourseofmechanicalengineeringmaterial.thecoursefeatureswereanalyzed,whichisstronglypractical.theteachingobjectivesaretocultivatetalentswithinnovativeideasandpracticalabilities.theteachingframeworkwasconstructed,duringwhoseexecutionthepossiblechallengeswerepresentedbasedonthecoursefeatures,withpropositionofthecorrespondingsolvingmethods.problem-inquiryteachingmethodissuitedtothecharacteristicsofthecourseofmechanicalengineeringmaterial,alsomeetsthecurrenttalentcultivationobjectives.thismethodimprovestheteachingquality.

【Keywords】inquiryteaching;mechanicalengineeringmaterial;teachingmodel

探究式教学自上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在教育界获得广泛关注。施瓦布(JoesphSchwab)的生物科w探究模式、理查德・萨其曼(RichardSuchman)的“探究训练模式”、罗伯特的“学习环境式”、拜伦・马希尔斯的“社会探究模式”是美国探究式教学的代表理论[1]。

随着我国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探究式教学在我国发展迅速,其积极意义得到广泛认识且付诸实践,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2-3]。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主体的主动探索,完成知识体系构建,强调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4]。培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高等教育的特点之一[5]。探究式教学正迎合了高等教育特点,更能发挥出它的内在优势。但由于探究式教学要依据课程目标及受众特点来制定,没有固定模式和既得经验,正处在探索阶段。“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课程,也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和特点,探索相适应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提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为机械类专业课程普及探究式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

1“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特点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综合性强,内容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知识点覆盖基本理论和应用实践,是一门先有实践后有理论的课程。具有抽象性、推理性、实践性等特点。以文九巴主编的教材《机械工程材料》进行讨论[6]。抽象性,在“第一章材料的结构和金属的结晶”中知识点“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将晶体结构抽象为空间点阵,且按某种预定的结构排列,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推理性,第5章中知识点“杠杆定律的应用”,通过杠杆定律计算碳含量与平衡组织的关系。实践性,是课程的主要特征,从第6章后的内容均为实践性问题,涉及材料、工艺等多个方面。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为能将知识点应用到工程实际,能独立完成各种零件材料选择及加工工艺确定。所以,教学上除了要掌握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工程应用实际,让学习对象具体化、形象化及可操作性强。

2探究式教学结构框架

探究式教学是将各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设计则。一是,系统性原则。探究式教学涉及学生、教师、学习材料及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系统性考虑。二是,主体性原则。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设计中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探究精神及创新能力得以培养。三是,整体性原则。探究式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学习过程中要能确保每一位学生全面参与,充分发挥个体优势,互为补充,使集体智慧集约式发挥。四是,服务性原则。探究式教学的重点是自主探究学习,要根据学生探究需要的知识点进行设计安排,而不能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确定教师指导是为学生探究服务。

探究式教学重点是解决问题,前提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美国教育学家认为,一个人要使现有知识成为他自己的知识,必须亲自从事“发现的行为”。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分析、解决问题是关键,归纳总结是升华。所以,探究式教学的总体思路是问题创设、分析解决问题及归纳总结。

2.1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究科学问题,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绪论部分,情境:时代的发展以材料发展为标志,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新材料时代。引导学生讨论材料分类,结合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了解的材料,提出问题即材料分类及特性。延伸问题,金属材料要实现各种应用,要进过怎样的加工,激发他们学习课程的积极性。

2.2分组探究、解决问题

探究式教学是面向全体,发挥每一个体的聪明才智,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为此,将一个班分为若干小组,每一小组以5-6人为宜。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让小组内部实现科学搭配。比如,将学生按照个性分类,比较外向的、思路清楚、善于表达的同学挑出来,每一组分配一名,将思维缜密、善于观察分析问题的同学挑出来各组配一名。总的来说,就是分组要具有公平性。分组后,每一小组由组长负责,统筹安排组内探究活动。探究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的方向,要求学生给出方案,评估方案的效果,不合理后再次探讨,以此循环多次。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2.3归纳总结,内化提升

归纳总结是探究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归纳总结,把新的知识纳入自我知识框架,锻炼了知识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如第五章第二节中,讨论了知识点:铁-碳相图中点、线、区的意义,典型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及室温平衡组织。讨论后大家对知识点都有所理解,但感觉概念多,比较抽象,系统性差。这里就要进行重点归纳总结,引导同学们根据前期讨论结果,在铁-碳相图中标出不同含碳量的钢在各个温度区的组织组成物。通过总结,可将相图中各符号的意义、合金分类、组织组成物成份及不同含碳量合金的结晶过程全部固化到相图上。只要提到其中任一个知识点,在脑海中都能像在地图上找一个位置一样去理解知识点,这就将目标知识点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

2.4评价反馈,实时修正

评价的目的是反馈,修正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教师的评价指导应贯穿整个探究过程。及时反馈一方面能调整学习行为,改进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激发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家赫洛克说过,有效的反馈机制是活动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7]。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有一定的即时性,所以要在每一个环节进行评价,教师和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获得相应的信息,并随时调整学习行为。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按照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要全程捕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点,经提炼后进一步作为探究的问题,提高问题探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探究式教w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3.1教学资源缺乏限制了探究式教学实施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机械工程材料”课堂学生数高达150人,导致分组数太多,无法实现充分讨论。小组过多也容易使课堂秩序陷入混乱,达不到探究教学效果。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可采取多级管理,5名学生组成一个组,分为30个小组,然后找10名同学,每人负责3个小组,并组织组间协作讨论,最后向老师负责。多级负责制可缓解学生人数较多带来的问题。分级数可根据人数多少、教学资源及组长管理能力来确定。

3.2学生很难突破教师“掌控”

在教师主导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能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下探究,其创新能力受到限制。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适度控制教师“掌控程度”,将探究问题更加开放,也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探究过程实施调整主导方案,以多角度、多维度引向教学目标,不能根据原有固定设计进行引导。这更加考验教师的“导演”水平。

3.3泛化探究式教学费时与课时限制的矛盾

机械工程材料学时仅有32学时,其中还包括4学时试验课。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时已近非常紧张,更不用说更加费时的探究式教学,成了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从意义上说,探究式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课时上,单一知识点确实需要更多学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探究式教学恰是“授之于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课堂上可以选择代表性的知识点进行探究学习,其它以课外自学完成探究学习,课内进行归纳总结,达到预期效果。通过课内课外结合,可有效解决课时紧张问题。

4结语

探究式教学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了学习主体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索,将目标知识点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符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此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由传统主辅关系转变为平等关系,有利于学生和教师自我完善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存军.化学探究性教学的适切性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33(8):46-48.

[2]徐连荣,谭伟,崔光佐.游戏在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以“斜抛运动”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6):58-64.

[3]郑天莉.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8):109-111.

[4]董丽君.“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2):95-99.

[5]刘岚,赵矫,曾永秋,等.研究型教学与合作学习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5,44(21):3011-3013.

探究式教学特点篇4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内外课堂初中生物教学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包括初中生物学科在内所有科学教学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教学模式。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维,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学会科学方法和技能。但在教学实践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判断标准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疑惑是否得到解答,技能是否得到锻炼,情感是否得到升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初中生物课程标准》,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活动方案,实施探究活动,对活动进行有效评价,不仅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初中生心理特点之一是具有强烈好奇心,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充满浓厚兴趣。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引导他们的思考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创设与探究式教学有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产生探究需求,乐于开展探究。

对初中生物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学生的探究活动安排得比较多,且操作相对简单,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教学“植物的生长发育”一节,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发思考讨论:(1)想一想,播种后,为了使种子萌发,你会做什么?(2)把种子完全浸在水中能萌发吗?(3)把种子放在冰箱中能萌发吗?(4)光照会不会影响种子萌发?(4)肥料影响种子的萌发吗?(5)如果想要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该如何设计实验呢?出示这些问题后,学生会总结出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有哪些,并设计实验方案,制作实验观察表格(实验表格见下表)。通过学生的交流,对实验进行改进,再开展实验,学生的探究兴趣会非常浓厚,探究活动更有意义和目的性。

二、指导探究方法,开启探索之门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该过程中学会科学方法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1]。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活动较多,但基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探究方法还有欠缺,如控制变量法、避免无关变量干扰、实验操作方法和仪器使用等。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演示一些操作方法,指点操作步骤,使学生掌握基本探究方法,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才能顺利有效展开。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叶片脱色时,由于是第一次接触酒精灯,因此教师一定要教学生点燃和灭火的正确方法,脱色时大小烧杯中倒入酒精或清水,一定要讲清楚,并提醒注意安全,这样学生学会正确的实验方法,操作时减少喧闹,多一份仔细和认真,使探究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

三、独立思考交流,分工合作探究

探究式教学探究形式主要包括自我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两方面,两者结合能碰撞出思维火花,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让参与活动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特长,表述自己的观点,参与探究过程。在共同合作探究活动中扬长避短,交流各自想法和计划,使每一位同学得到应有的进步与成长。由于初中生能力所限,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充当好指导员和组织者的角色,引导探究活动的实施。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深入学生小组中,对学生可能面临的各种状况和问题给予解答与点拨。同时,在学生实施探究活动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指导。当然,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聆听他人的想法,鼓励每个成员主动探索解决方法,集思广益,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得到锻炼与提高。例如在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时,鱼鳍、侧线、鳃、眼睛等作用的探究,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做出分析,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让学生从不同鱼鳍的作用着手,讨论如何分别探究鱼鳍的作用,如何控制变量,如何操作和观察,让小组内各成员都有各自的工作,在探究活动中各司其职,让探究活动高效地展开。

四、内外课堂结合,开展野外探究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展开,许多学校的校内环境采取花园式设计,各种绿化植物装点校园,并且校外公园物种丰富,尤其是农村学校,周边环境更是为生物教学贡献了资源丰富的教学宝地。初中生物教师在倡导探究式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操场、走出学校、走向自然,让探究式教学不再局限于班级或者实验室,扩大探究活动的开展范围,更释放学生的心灵,开阔学生的眼界。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部分理论知识,在课堂上讨论探究方案,到户外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理论知识。比如教学“地面上的植物”一节时,可以把“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这个活动扩展为观察周围植物,学生学会初步调查方法,并且利用采集到的植物基本信息学习四种植物的主要特征。然后对本次调查活动做分析,找出可改进的地方,再设计校外探究活动,让学生到校外公园里认识更多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增进学生和自然的联系,且观察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得到增强。可见,把内外课堂相结合对于生物教学是一大亮点,对开展探究式教学更是一大助力。

五、注重有效评价,分析活动收获

在教学活动中,每个环节的评价都富有意义,特别对于探究式教学活动,有效的合理评价将产生足够推动力,激发学生更大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探究技能发展。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避免单一式和机械式评价机制,只用“好与不好”、“是与不是”这样简单的评价,对探究式教学是不可取的,应当尽量避免。另外,开展探究活动时,随意地让学生进行,缺少必要的评价调控机制,将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处于低成效阶段或者偏离探究方向。或者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进行了一些评价,但这些评价没有发挥探究式教学评价应有的效果,有时只给部分学生评价,没有注意全体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分层评价,探究活动目标没有实现,这些评价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在生物教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合理有序地进行,通过评价增强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知识,能力得到更多提升和发展,感情得到更大升华。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对生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创造一个全体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创造能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让他们自主探究、开展活动。与此同时,注重有效评价,让学生真正从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得到发展,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探究式教学特点篇5

[关键词]高中政治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在我国的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在新课程背景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能否有效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积极作用。在这里就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和特征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的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特征。探究式课堂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是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的师生关系,为相互平等的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特征:

1、问题情境特征。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高中政治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政治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政治问题情境中自主参与、主动探求,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思维开放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

3、实践探索特征。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高中政治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判断和决策、交往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4、学生主体特征。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高中政治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主动学习。

5、能力培养特征。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高中政治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里的能力不仅是读书能力,还包括社会实践设计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搜集信息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交往能力等等。

二、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综合能力的提高,提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探究过程完全是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来完成分析推理形成结论,并能应用提高,符合了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二)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学生探究交流的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对实际的体验,培养学生求真实证的精神。通过对材料分析筛选,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有助于学生实现终身学习。它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学会透过复杂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自己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深入学习探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实现终身学习。

三、探究式教学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真正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统一,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充分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使整堂课充满新意,以激起学生的创造精神。在自主探究中实现自我发展,主动内化。

(一)激活探究。探究式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教师可利用一些教学素材,通过精心加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导入新课唤起学生探究的动机与欲望。在激活这一环节,否定了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把教学的基点放在发展思维和能力培养上,教师创设的问题一定是源于学生生活的,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必须与教学的难点重点内容有关联性、指向性,难易要适中,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不能给学生提供结论性的答案,而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以便充分发挥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参与新课教学奠定基础,通过教师设置疑景,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

(二)引导探究。通过激活诱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教师应承接激活环节,决不能把现成的答案完整的告诉学生。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应为学生创造获得正确结论的条件,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内涵与结构,如讲《哲学生活》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时,结合课本知识提出如下问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什么?孟母三迁说明了什么?如何看待马加爵杀人事件?应用本课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通过诱导引出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这一重点教学内容。在探究疑问的过程中,要采取师生互动的合作方式解疑点拔,归纳总结。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人际间交流,互相启迪、丰富知识,促使交际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可以设置认知过程中的障碍。

四、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政治课教学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的问题。开展探究要选择好探究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探究形式,一些陈述性知识,如体现名称、事实等方面的内容,采用接受阅读等方式就能较好掌握。有些内容由于受学生学习准备情况或知识掌握深度限制,不宜进行探究教学。如:同是对“中国加入wto”问题进行探究,选择“中国加入wto对金融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开展探究就十分困难,而选择“中国加入wto对生活的影响”,则相对来讲学生容易进行探究。选择适宜的探究内容是实施探究式教学形式的载体,切忌随意选择探究内容,造成内容与形式的脱离。活动“走过场”、刻意地单纯地追求活动的次数和学生参与的人数,为活动而活动,讲“热闹”,都是不可取的。

(二)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结合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目标,传授知识仅仅是手段,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其学习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收集并分析资料,学会解难释疑方法,进而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师的导向问题。教师要唤起学生开放的心态,提供合作讨论互相交流的机会,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探究。教师提供探索的线索,提供充分探索的时空,应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保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政治课。在现实的操作中,由于学生在知识、经验、心理等方面的限制,难免会出现一些与我们教学的目标方向相背离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方向,起好主导作用。如当学生为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所迷惑时,当学生不能把握好合作与竞争的“度”而出现不和谐时,教师的及时、有效引导成为必需。

(四)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性能否被充分调动的问题。探究教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和权利,引导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并获得一定成功,但是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方式、分析能力等等造成学生个体的差异,问题情景设置时,要贴近学生的现实,靠近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要对探究教学进行“粗线条设计”,留出“弹性区间”。新课程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同时也强调这些东西不再是灌输,而是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

(五)活动的时间长短问题。这里讲的活动时间的长短包括学生查找资料的时间,进行调查的时间,到具体活动的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课程还有其他的任务,同时,学生所学科目多达十科左右,许多的科目都有综合探究活动,这就注定了每一个科目的活动时间不能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否则会影响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从长远看也不利于本学科的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这要求教师要有全局观,要求从活动设计过程就预计好时间安排。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自主、探究、合作三者的核心与关键是探究,探究统领着自主与合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使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探究式教学特点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探究式课堂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对于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科学研究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符合学习认知规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探究———验证探究结论———练习与运用。每个人在接受新事物时,先是由不了解而产生好奇,然后是对新事物有些初步的认识。当然,这时的认识不会十分透彻,总需要一个深入再学习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模式完全符合学生的这种认知规律。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乐于在这种模式中学习。(二)符合学科特点。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知识系统环环相扣(不论纵向还是横向知识线条清晰),要求考虑问题要缜密,且数学知识应用性较强。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学习知识,条理清楚。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协作关系,有利于学生发挥能动性来学习。数学学科特点也保证了探究范围的适度,有利于教师有效地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三)简约性。探究式教学模式简化了教学结构,以精练的语言、精练的引导、精练的应用来概括和表述教学过程。它使一节课的结构更加清晰,目的更明确。小学生年龄小,对复杂的事物或程序接受较慢且效果不好,而探究式教学模式这种简约的特点很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帮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学风。(四)开放性。虽然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是固定的,而且十分严密,但其内容和思维方式是开放的。它不拘泥于某一种思考方法、解决形式、运用技巧,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一个开放的空间。而开放的教学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见解的可能。所以说,探究式教学模式从指导思想到实际操作都是开放性的。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

探究式教学特点篇7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思维开放特征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例如,教学“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等等。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提出了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开放性。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特征

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加强实践探索活动,一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等等问题,我们都不是先公开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三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学生主体特征

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主动学习。

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影响因素,再设计检验方式和途径,然后进行实践(实验)检验,最后写出研究报告。学生提出了温度、空气湿度、气候、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质量、体积都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等许多猜想,做了“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蒸发”“比较用电吹风吹和不吹的两杯水的蒸发”“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蒸发”等大量实验,查阅了管道输水、动物散热等大量资料,写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探讨”“‘蒸发’研究实验报告”等大量研究报告和小论文。教学活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特征。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教育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索真理的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特征,对学生适时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中的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压”中的类比法;“研究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中的推理法;“研究力的概念”中的归纳法。另外,实验、观察、假说、比较、尝试、模型、理想化、抓主要因素等,也都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特征

探究式教学特点篇8

一、研究到课程的定位

有研究者提出;所谓研究型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1)在这个描述性的定义中,研究者将研究型课程的课程目标仅仅归结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上,并且将课程与学习者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混淆了起来。研究型课程的开展一般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式的学习来进行的,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大大超出这个“学习活动”的范围。就最一般的课程构成要素来说,课程由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所构成,在描述某一课程时,应交待清南在这些方面的规范,就是在描述研究型课程时,应就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作出回答。这样,要定义研究型课程,我们可以从分析研究型课程的特征入手。

在由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所组织的专家研讨会上,一些课程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

观点一:研究型课程是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究活动为过程的一种综合性学习。

观点二;研究型课程是一种通过儿童对研究型课题作业的探究活动,旨在培养与发展儿童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形成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事件及问题进行主动地、积极地、科学地探究的基本素养。

观点三:研究型课程是一种旨在为儿童探究意识、探究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与时间,使儿童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

观点四:研究到课程不仅仅在于使儿童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些观点中,共同的一点在于“探究”,包括深究的学习过程、探究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探究的体验等等。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研究型课程:在课程目标上,研究型课程指向培养儿童或学习者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在课程的内容上,它涉及各类学科领域及学科间交叉的领域;在课程的实施和组织中,它主要通过组织一些探究性的课题研究活动来进行;在课程的评价上,研究型课程主要通过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来进行。虽然研究到课程在实施中,提倡通过学习者的探究(研究)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观点,提倡儿童开展探究性学习,但它又不同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学校中所出现的探究学习或发现式学习,后者强调通过严格的、按照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来发现某种知识,从而掌握这一知识。从课程的性质来看,研究型课程归属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研究到江程的特点

考察研究型课程的特点有多种角度,由于人们所选用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对它的特点的研究有多种表述。

(-)从课程的构成要素来考察

课程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要素。研究型课程在上述四方面中,都有不同于以往其他课程的特点。

1.课程目标上的特点。

研究型课程在目标上的特点表现为目标的开放性,课程目标不仅指向某种知识内容,而且指向各种知识的综合探究过程,指向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儿童所发展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指向儿童对各种知识的综合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并且这些目标指向在不同的课题探究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除探究能力和探究粮神外,儿童在探究过程中所达成的知识目标是开放的。

2.课程内容上的特点。

研究型课程在内容上呈现出综合、开放、弹性大的特点。其中综合性与弹性是体现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此类课程的内容弹性非常强,在保证一定的学习量的前提下,儿童所探究的内容和主题,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甚至不同的学习小组,都可以进行不同的选择。

3.课程组织形式上的特点。

以开展合作性的、综合探究性的课题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型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形式的选择上,应体现出合作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的特点。儿童的探究过程既有个体的活动,也有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因此,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既有体现独立性的个体活动的过程,也有体现合作的小组活动的过程,也有体现集体性的全班交流活动。在某一个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这几种形式都会出现。4.课程评价上的特点。

由于研究型课程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上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课程评价中,不适宜运用目标评价,而应该运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这样,研究型课程的评价就具有了过程性这个特点。

(二)从课程的编制和设计来考察

探究型课程的编制和实施体现了“校本课程”的思想。研究型课程作为一种开放性的课程,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机会。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载体。各个学校可以根据“以学习者、以社会发展为中心”等原则,开发适合学校实际教育条件和具体特点的课程。这就涉及课程的设计问题。课程设计是指拟定一门课程的组成形式和组织结构。它一般取决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一是广义层次的决策,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另一是具体的层次决策,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等。在研究型课程中,课程的设计者除课程方面的专家、专门的课程设计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之外,学校和教师也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这是研究型课程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之一。

三、研究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一)关于研究型环送的设计问民

研究型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编制上的特点,即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确立是由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编制的过程,课程的编制者由单一的课程设计者扩大到学校繁育中的各方面的人员,这种编制方式不同于以往的课程编制。学校和教师已习惯于实施现成的课程,按照现成的教材和教参,组织教学、实施课程。因此我们的学校和教师甚至学生是否能很顺利地参与到研究型课程的编制活动中,并使课程的价值得到体现,是在进行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学校和教师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学生是否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此类过程中?从一些尝试性的实践中发现,儿童对于研究型的活动的价值上的认识分为两类,一是认为它不重要,原因在于它与考试没关系(这是由于我们的学校教育一贯关注于考试这一惯性所造成的);另一是觉得它很有趣,自己感兴趣(该学校在开展此类活动前,就儿童感兴趣的问题作过调查)。从学习者这一方面来看,儿童是否能积极投入到此类课程的学习,是由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所决定的。就学校和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地、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的编制中,需要进行有效的培训,以提高参与课程设计的意识和能力。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是被动的服从者,教师不会也不敢对课程、教材、教参中的问题提出看法和修改意见。在这种状况下,教师能否适应研究型课程所要求的那样,参与到课程内容的设计中,这是在研究型课程实施中首先会遇到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二)关于研究型课程教材中的潜能开发

所谓研究型课程教材中的潜能,是指课程编制者的价值观和意图以及意图以外的东西。由于教学情境的变化,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同的价值观和实践经验有可能导致教师发现课程教材中新的课程潜能。研究型课程教材潜能的实现通常取决于学生的需要以及教师的能力和喜好。从这个角度说,教师也是课程编制者和课程潜能的开发者。在这个层面上,对于研究型课程的有效实施,主要取决于教师对研究型课程教材的课程潜能的识别和发展能力。教师的学科知识基础、对新事物、新思想的开放态度、对课堂情境的感受能力以及组织课程教材、课题研究的经验都有助于教师对研究型教材的课程潜能的识别。

如何提高教师对于课程潜能的发现和利用能力,在有效实施研究型课程中也是一个值得人们注意的问题。要提高教师发现和利用研究型课程潜能的能力,需要进行特殊的培训。原因在于教师对于原有的教学经验的认同和习惯,使得教师容易按照旧的教学信性来实施新的课程,旧的教学习惯也阻碍了教师对于新的研究型课程的课程潜能的认识和利用。

(三)关于学生的全员参与问题

由于研究型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中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每个儿童都能参与。但这类课程学习,无法通过大规模的集体授课来完成,而是需要教师不断的、有针对性的小组指导来完成,其活动的开展形式也主要是小组形式。而我们的学校中,班级单位学生数相对来说较多,需要配备较多的教师才能实现。对于教师来说,还涉及教师的文化、学术的领域、水平、研究指导能力等问题;对于学校教学管理来说,怎样评定教师的指导工作成效和工作量;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研究活动,学校的场地、设备、仪器等是否充足;等等;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着研究型课程能否面向全体学生而有效开展,否则又将会出现实施活动课程中的一些异化做法(将学习材料“朗读”一遍,就算“活动”过了)。

(四)关于研究型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问题

在初步尝试研究型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和课程设计者提出的一些研究到课题大多涉及自然和社会领目的知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即如何与基础型课程中向自然、社会等一些科目的教学相互区别和协调。在自然和社会科目的教学中,也倡导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使儿童对于自然和社会加以了解,并运用这些科自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一些印时性问题。而这些问题相容易与研究型课程中的内容相冲突。研究型课程中所探究的课题与自然、社会等科目的学习内容相重负,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探究式教学特点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58-01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的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的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更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具有的教学特点

1、创设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特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创设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点。

2、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特点

实践是探究的灵魂。必须加强课堂实践探索活动,首先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如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等问题,我们都不是先公开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其次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最后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

3、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特点

在开展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影响因素,再设计检验方式和途径,然后进行实践检验,最后写研究报告。学生也可能会提出如:液体温度、空气湿度、气候、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质量、体积等等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等许多猜想,然后让学生做了“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蒸发”、“比较用电吹风吹和不吹的两杯水的蒸发”、“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蒸发”等大量实验,查阅资料,最后写“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探讨”研究报告。

4、课堂渗透物理方法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索真理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该体现物理方法教育的特点,对学生适时的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另外实验、观察、假说、比较、尝试、模型、理想化等,也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二、进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时的策略

1、创设激发好奇心的问题情境

首先,创设问题的情境是为学生探究服务的。一要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问题的兴趣;二要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行探索,自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其次,是挖掘学生似是而非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光源的概念以后,举了大量的光源,容易在思维上形成定势,认为有光的物体就是光源。因此设计了诸如“月亮是光源吗?”、“星星是光源吗?”等此类问题,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探究光源实质的欲望,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提供探究活动的材料

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和获得知识的能力,是要让他们搜集事实,参加实践,亲自观察实验与操作,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获得知识。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研究材料,选择那些与揭示科学概念有关的、有吸引力的、使用时有安全感并适合学生自行探索的材料。教师作为材料的提供者,还必须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点,根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去寻找材料,选择材料。有些是学生可以自备的材料,就应让学生自备。因为学生身边的材料能使他们觉得亲切而不陌生,使他们感到科学研究并不是那么神秘,高不可攀。

3、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育应该是和谐的,你要想做好学生的老师,先要做好他们的朋友,只有朋友关系,才能让师生更好交流,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知识活动的需要,创设良好的氛围,一是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二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就是这种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和示范者。教师必须用自己的语言去影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相互间可以讨论,没有距离感、畏惧感。

4、在日常用语或日常生活中挖掘问题

学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最熟悉的,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积极思考,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对许多现象熟视无睹。如果能挖掘并利用这些现象,也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为什么宽书包带比窄书包带背着舒服”等等。

三、进行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活动能力的要求,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探究过程中应注意学科的渗透和融合,探究的问题可能涉及化学、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物理教师应鼓励和提倡学生应用他们在其他学科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猜想和假设、分析与论证、讨论和交流。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探究式教学特点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

职中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特殊性。自从新课标颁布以来,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引导其逐步具备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就成为各个学科追求的教学目标。而探究式教学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天然的平台和基础,并且利用探究式教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更是相得益彰。职中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具有的特点使得其与探究式教学存在着巧妙的契合点,有效的利用探究式教学可以将该课程的效果优化提升。组织探究式教学需要掌握几个基本的原则和技巧,包括环形思考、梯度思考、合作思考、提问思考等多种,合理利用这些技巧和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或称"研究性教学",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探究式教学也是一种积极的教与学的过程,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则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订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

2.目前职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对职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不够。现行高考选拔制度大部分地区并不涉及职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学校、学生、家长甚至部分老师并不是特别关注信息技术课,并把它当作一门不重要的学科。

2.2对职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过于肤浅。有些教师将信息技术课简单地定位于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计算机操作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信息技术领域核心内容的学习以及个人信息素养培育却被严重忽视了。

3.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以观念,结合学科特点,将常用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开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四步探究教学法中的四个环节搭建了课堂教学基本框架:第一,阅读质疑,自主探究;第二,多元互动,合作探究;第三,训练检测,目标探究;第四,迁移应用,拓展探究;正好照应了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这一特点。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宰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特别的实用。为了更充分的体现"自主探究"这一特点,对于信息技术课,教师要善于引导并提高学生的兴趣要教好信息技术课,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对知识的演示,并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和实现课程所需要的知识。

4."自主探究"是学好信息技术的基础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自学是学好信息技术的基础,正好对应了四步探究教学法中的"自主探究"。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4.1自学教材:由于课上的时间有限,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课前对所学内容进行自学,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4.2自学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课本上有一些课外的知识,和实践操作部分和书本上的内容是不相符合的。

5."自主探究"应遵循的原则

5.1探究性原则: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同学之间合作研究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当然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实现多维互动。

5.2集体性原则: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应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5.3主体性原则:即树立"学生本位",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