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十篇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十篇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9:47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篇1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实验室安全管理

化学实验室是我们学校进行与化学有关的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现在高校的化学实验室会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易制毒甚至剧毒的化学品以及高压、高温设备等,这些化学药品及设备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研究课题与项目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从而化学实验数量也迅猛增加,使得化学实验室的危险系数增大。2009年以来,化学实验室频发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敲响了实验室安全问题的警钟。

一、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特点

(1)化学药药品品种繁多、数量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千所高等院校设有化学类专业实验室,另外还有生物类、医学类、药学类等专业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承担了大量的学生实验和科学研究。随着科学研究的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来的化学品使用种类不但逐渐增多,还在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化学废液和废气等的量非常巨大,这些都带来了处理难度大等的特点。

(2)化学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原始。废弃物由处理公司集中将各实验室的废液进行处理。但是处理公司收集废弃化学药品的时间周期长且对废弃化学药品的收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再加上不断产生的废物、废液无处存放,学校对化学实验所产生的废弃物没有重视,导致废弃物直接处理。

二、化学废弃物的管理现状

自从高校实验室被纳入环境监管范围后,再结合该《通知》精神,各高校建立人员责任和规章制度、建设了危险废物的处置及废水处理设施。但是化学废弃物处理难度大成本高,所以一些高校还是直接将废液排向下水道等,所以高校化学废弃物的排放根本上治理,而且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多,会产生大量的化学废弃物过多的,加上高校管理层的放任态度使无序、无节制排放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三、健全安全管理的措施

在充分分析高校化学实验室特点和反思国内外出现的事故原因的基础上,我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采取了多种强化措施,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一)完善章制度,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制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管理需要制度,制度能促进更好的管理,制度建立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结合本院的研究方向和化学实验室特点,我院采取了三项措施:

(1)制订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负责人与安全员职责”、“实验室预防火灾、中毒及有害物等事件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

(2)采取“主管人即是安全负责人”的原则,即将实验室负责人做为消防安全负责人,班级干部做为安全员。安全员实行梯队制,由班长开始到团书记依次排下去,保持安全员的一贯性;

(3)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化学废弃物的管理必须要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化学废弃物得到有效地管理和处理。

(二)提高学校学生的环保意识

高校学生是化学实验室的主要使用者,无论是教学实验,还是科研实验,学生都是主体。因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从学生进入实验室的那一刻开始帮助他们树立绿色化学的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新生入学教育到本科生毕业设计阶段的实验室准入培训等等,都是我们对学生开展环保教育的必经环节。

四、结语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科研经费也跟着迅速增加,化学实验室承担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因此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实验员极强的安全意识和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等等,这些是保证实验室平稳、良好运行的强而有力的支撑。在分析化学实验室特点如科研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的基础上,以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实验室为例,阐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途径。实践表明有以下途径:①完善规章制度;②加强安全教育和实验操作技能培训;③严格执行实验室准入制度;④安全设施配备充足等措施,对化学实验室的安全保障具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大学生安全实用知识》编委会编大学生安全实用知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篇2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6-04-22

实验室是承担高校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根据学科专业和课程的不同,实验室有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电力实验室和机械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都承担着对应学科的课程实验和毕业设计等课程教学实验的任务,各类实验室有贵重的仪器仪表设备、有毒化学试剂、强电设备等。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强化监控下的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需要研究有效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是保证高校教学安全的基础。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可行性的安全管理建设方案和对策,以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高校实验教学秩序,促进高校的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和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和教学实践的操作环境,实验室内部存放有大量的实验试剂、实验仪器设备等,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突出,常发的事故比如触电、火灾、爆炸、化学中毒、生化泄露等,对高校实验室管理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不可估量的安全事故,导致师生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为了研究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的模式,需要首先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管理工作,促进实验室安全运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实验室承载的专业涉及面广,人员进出复杂庞大,导致安全管理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一些综合类高校承担着不同学科的教学任务,对实验室的种类规划较多,比如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机械实验室以及一些特种实验室,如消声水池、风洞、水洞等实验室,各种实验室的管理规则和安全防护的等级和特点不一,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另外,高校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每天进出实验室的人员复杂,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出现安全事故。

二是高校实验室的层次杂、流动性大,在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上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很多高校的实验室承担着本科、研究生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实验和科研任务。由于实验室中使用者的操作层次不一、人员更替较大,成分较为复杂,导致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容易产生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现象。

三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中自由主义作风较为严重,重学术、轻安全的思想扎根较深,导致师生对实验室安全操作的管理构架和意识不够清晰规范。因此,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难度大、统筹协调不足的问题。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安全管理出现漏洞将会产生安全事故。因此,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需要实行严格的分工负责制,建立主管机构,分派主管人员,结合多级管理体系,进行统筹协调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结合上述分析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的特点可知,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的构建和人员素质的管理等各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出现漏洞,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方向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涉及规章制度方面、人员素质方面、执行标准方面和管理体制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在规章制度方面,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方向还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合理、不明确和不细致的问题。高校实验室的种类繁多,安全管理的末端细节复杂,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方面一定要具体完善,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将会导致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从而导致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质量打折扣,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2)人员思想方面,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规则制度落实不严,末端落实差强人意,安全规章流程走形式。在管理的落实方面,人员思想的不重视导致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规则和细则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师生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苗头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导致在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每年各种大小事故屡有发生。

(3)执行标准方面和管理体制建设方面。高校实验室进出人员多、层次杂,导致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标准方面大打折扣,末端落实不严。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导致安全管理体制建设和标准较低,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的前瞻性不强,无法对容易出现的事故苗头进行动态管理和科学调整;对各项法规条例的执行标准不严,导致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不够,容易滋生安全事故。因此,高校需要从上到下、从体到面进行安全管理的节点控制,从细节抓起,从末端落实抓起,严格监控,强化监督,促进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

三、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举措分析

目前,高校根据学科类别和专业特征,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实验室,由于实验室的自身特点和实验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安全意识等原因,导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需要进行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改革,突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建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学校建设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实验室存在专业涉及面广、进出人员多的特点,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建设具有自身的特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渗透于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管理及高校的资产和设备管理之中,安全规划复杂性增加导致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困难,需要从管理体制、人员素质、制度落实、培训考核和奖惩制度的健全等方面下功夫,在强化监控的前提下促进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的优化,相关的措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准确地贯彻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的规则制度和各项法规要求。在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中,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的实施细则相关法规要求,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坚持“强化意识、安全第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方针,构建健全的考核体系、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监管措施,确保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规则制度落到实处,强化监督和宏观监控,加强全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

二是健全的培训、考核、奖惩制度。在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和人才队伍建设,对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涉及危险仪器设备和物品加强监督管理,试行考核上岗和在职培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员、设施,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为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坚强的后盾。

三是实行负责制,采用分级负责制,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落到末端和实处。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有序性,对高校的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实行分级负责制度,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设立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专职机构,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设立安全工作小组,对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专项负责和管理,同时,加强安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所需经费应列入学校每年的经费预算,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四是强化管理监督和制度建设。实验室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论证要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符合,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监督机制,建立实验室安全员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做到责任层层落实。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指导、检查和监督,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

五是组织制订本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通过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提高实验室安全防范能力。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制订本单位、本实验室的具体管理规程,凡实验室发生火灾、爆炸、人身伤害事故,要进行责任倒查和追究,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在条件保障方面,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建设和维护,应根据本校的实际,保证相关工作的必要开支。

另外,高校应该通过强化监控,并落实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进入实验室工作和进行实验学习的师生,必须对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剧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先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和操作规范指导检查,通过上岗培训,取得合格证,方能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和实验;对于剧毒化学品和其他高危物品,要落实严格的监控制度,实行双人记账、双人双锁,以堵塞管理漏洞和盲区,避免酿成大的事故。

四、结语

实验室是承担高校进行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和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点,通过强化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规范安全管理,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坚持“强化意识、安全第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完善规章制度,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确保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师生在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的安全,同时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监督机制,通过强化监督和监控,保障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阮俊,金海萍,李五一,等.提高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参与积极性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72-174.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篇3

【关键词】微生物实训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71-01

随着微生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的起居生活以及一些重要生产活动几乎都离不开微生物,人们对微生物的了解与研究也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微生物实训室是了解和研究微生物的重要场所,因此研究和探讨微生物实训室管理显得愈发重要[1]。

1.高职院校微生物实训室现状

高职院校微生物实训室是进行学生实训和科研的重要场所,目前主要承担以下实训课程:《食品微生物基础与检验技术》、《微生物应用技术》、《动物微生物》、以及《食用菌生产技术》和《发酵生产技术》相关微生物实训部分。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掌握认识常规微生物,对微生物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培养、鉴定、筛选、药敏等不同实训操作技能。由于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一般在教学计划上都安排在第一学年,此阶段的学生对微生物知识掌握较少,所以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保护意识淡薄,加之对微生物实训室各规章制度理解不深,少数实训室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实训室布局不科学,安全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引起微生物实训室管理混乱,安全隐患突出,运作效率低下。因此建立一个合理布局、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微生物实训室显得尤为重要。

2.合理布局,提升微生物实训室硬件建设

高职院校微生物实训室应具备以下基本硬件配制:准备间、缓冲间、接种间、培养间、菌种保藏间、观察间以及学生教室。各房间做到水电齐全,建有通风排毒管道,接种间和培养间地面最好铺上防尘胶,各操作台尽量选用防潮、防火、耐腐蚀材料。必要仪器设备有:超净工作台、恒温自动培养箱、恒温水浴震荡培养箱、不锈钢自动高压灭菌锅、恒温干燥箱、天平(0.1g、0.001g)、电炉、纯水机、菌种保存冰箱。

3.完善制度,加强微生物实训室规章制度建设

高职院微生物实训室能健康、有序、高效运行都离不开一整套科学人性化规章制度。微生物实训室各规章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实训室管理的规范化,常规化,也有利于增加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项:《微生物实训室规则》明确了实训教师,实训室管理人员及学生在实训室中的权利和义务;《实训室安全制度》明确了实验人员应对实训室的门窗、水电,大型仪器、微生物废弃物进行妥善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明确仪器设备使用规范[2]。

4.科学管理,提高人员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几乎所有微生物实训课都在微生物实训室进行,这些实训课所有前期准备工作都是由实训室管理员准备,工作量大,任务重,责任大。所以必须提高对微生物实训室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加强对他们的师资培训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学院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3]。

5.加强安全教育,深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技能

高职院校微生物实训室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水电安全问题,大都是因为麻痹大意造成的;仪器设备使用安全问题,这方面主要是因为使用者没有完全理解设备使用原理和方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实训室废弃物安全处理,微生物实训室废弃物不同于普通的生活垃圾,它可能带有致病菌源,所以微生物实训室的废弃物都要经过高温处理和消毒液处理后方才能丢弃[4]。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微生物实训室工作及其重要,但同时也很琐碎和繁杂。在各项完备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加强实训室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才能使高职院校微生物实训室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参考文献:

[1]崔伊滨,刘彦华.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2):71-73.

[2]邹爱英,刘华,杨青霞.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26):34-35.

[3]陈曦碧,陈为健.如何成为优秀的实验室管理人员[J].福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9(3):55-56.

[4]关洪斌,王晓兰.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0):152.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篇4

【关键词】生物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

1、引言

近年来,世界各国校园火灾事故接连不断,这些火灾事故不仅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给国家财产及家庭带来严重损失和巨大伤害[1]。实验室作为高校重点防火部位,其消防安全不仅关系到确保高校公共财产不受损失,更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师生的人身安全。因此,消防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了解高校生物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原因、明确以预防为主的核心安全思想、制定改进并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若干对策更是刻不容缓。

2、生物实验室的火灾特性

2.1火灾危险源种类多、火势蔓延迅速。生物实验室由于试验的需要,有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诸如工业酒精、乙醚、丙酮、苯等危险易燃品,具有易燃、燃烧发热量大等特点;实验者往往将一些常用的药品放在实验台上,而且实验台下存放试剂的现象普遍;工作台上的参考资料、试验器材、包装材料等。一旦发生火灾,火苗将迅速引燃大量的可燃物,火势迅速蔓延。

2.2火场中各种有毒有害烟气多、危害大。火灾危害主要是热量、烟气和缺氧窒息的作用。烟气造成的伤害比例往往大于热量和燃烧造成的伤害[2]。统计结果表明:火灾中85%以上的死亡者是由于烟气的影响,其中大部分是吸入了烟尘及有毒气体昏迷后而致死的。火灾产生的烟气中各种有毒、有害成份、腐蚀性成份、颗粒物等以及火灾环境的高温、缺氧,对人民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都造成很大破坏。生物实验室火灾除一般建筑材料燃烧释放的大量烟气以外,各种可燃、助燃化学试剂因燃烧或相互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多且成分复杂,其危害性远远超出一般建筑物的火灾。

2.3火灾扑救困难。现在国内建筑消防系统都按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设置,生物实验室区别于普通建筑,危险源不同,发生火灾的因素不完全相同,灭火剂类型不可能完全相同,扑救的方法也各有区别。实验室里的大型精密仪器、书籍资料、化学试剂的火灾采用的消防措施应不同。

2.4火灾损失大、社会影响大。随着仪器设备特别是高精尖的先进仪器设备不断更新与增加,许多实验室拥有昂贵的试验器材。一旦发生火灾,不但直接影响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进行,也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社会影响。

3、火灾至灾原因分析

生物实验室聚集着人员、设备、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等,条件错综复杂,存在着较大的火灾风险。火灾对实验室的威胁极其严重,忽视实验室安全制度、安全管理建设,将会直接导致人身财产和房屋设备以及重要的研究成果毁于一旦。下面就高校生物实验室中存在的火灾至灾因素作初步分析,以期有针对性地研究对策和采取防范措施。

3.1安全防火规章制度不健全、消防管理不到位。从近年来火灾事故的原因来看[3],实验室的安全防火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引起学校、实验室等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安全防火管理条例、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和严密或虽有规章制度但执行不力,监督检查不够。已有的规章制度不能适应新的实验内容和新设备的要求等,相关负责人要针对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防火的相关规章制度,切实做到行之有效并富有指导意义。消防设备的管理水平低下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更新与推广的新形势下,有些单位对消防设备管理不到位,既没有建立设备管理档案,也没有专人管理,设备档案的缺乏会给实验室的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要强化对消防设备的档案管理和使用管理。

3.2部分人员防火意识淡薄、安全防火重视程度不够。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学、轻消防”观念。消防安全观念薄弱、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差、思想松懈、安全防火重视程度不够是实验室发生火灾事故的最危险因素。不少师生经常接触实验物品,时间长了对制订的安全防范制度就不以为然了,思想麻痹、疏于管理,由此带来大量火灾隐患。实验过程盲目加大投料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事故没有清醒的认识;实验用易燃易爆药品、压力容器的存放、使用不合理;在试剂存放、管理方面,普遍存在实验室与试剂室一体化或药品无分类存放和管理的现象。特别是科研实验室中,桌上地下堆满了各种试剂;药品相混,特别是相克的药品相混的现象普遍,极易诱发火灾事故。同时随着科研院所横向联系,学术交流不断加强,实验室的流动人员增多,防火意识、防火能力参差不齐,任何一个人在防火安全上的不重视、不规范的行为都有可能引发火灾。

3.3电力设备落后、老化、消防设备存在不足现象。经济迅速增长与基础建设滞后的矛盾也反映高校实验室电力设施的管理中。我国大部分高校历史悠久,电力设施是按建成年代的人民生活水平和用电状况来设计和配备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仪器设备特别是高精尖的先进仪器设备、大型仪器数量明显增多,仪器的使用率快速上升,造成用电需求量猛增。一旦电力扩容建设跟不上,发生电气火灾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超负荷运行的电线和电力设备老化速度加快。另一方面,生物实验室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必备的消防设施,有些实验室即使配备了一定的消防设备,由于没有专人管理和定期的检查,失效的消防器材得不到及时更换,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看,均达不到安全防火的要求;此外,生物实验室有各种易燃物品的存在,引起的火灾种类不一,其扑灭的方法亦不同,像这种具有独特火灾特性的实验室需要的灭火设备和器材的配备则更加不足。

4、防火安全措施

针对上述实验室中容易引发火灾的各种隐患及火灾的特点,应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指导思想,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才能有效地减少实验室的火灾事故。

4.1设置科学管理防火安全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完善、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措施是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要明确相关制度和各级责任,建立安全疏散设施、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制度,建立用火用电安全、火灾隐患整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使用制度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同时,各种消防设施要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消火栓要能出达压力的水,泵房能保证5分钟内启动,灭火器要在位、不得过期或被挪用,摆放要便于使用,严禁堵塞、占用安全疏散通道,要保证安全通道畅通,配齐消防安全设施。对于实验室的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等,应当分类存放于符合规范要求的相对独立房间中,并储备符合其理化特性的灭火剂,以备急用。如条件允许,还应当将这些部位并入火灾远程监控网络,一旦发生火灾可得到及时处置;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使其了解基本消防常识,掌握消防灭火基本技能,以及火灾自救和逃生等知识。要进行每天巡查,重点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无损,一旦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向相关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火灾隐患。另外,随着高校实验室的不断发展,仪器设备逐年增加,安全用电越来越成为安全防火的关键。首先,实验室电路应符合用电需求,禁止超负荷用电,对老化的电线和存有安全隐患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换和维修;其次实验室要制定完整的安全用电、防火、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安全用电、防火意识,必须熟知各种电器的安全使用常识、各种设备的性能和运行注意事项及特殊设备的使用要求。责任人要随时检查用电线路、检查并检修电器设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4.2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防火安全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逐步建立完善消防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和防火安全责任制是发展的必然形式,认真落实相关管理办法与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有预见性地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切实落实。如建立数据准确、内容全面、分类科学的防火档案,是拉动防火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措施。建立并实施《消防设施设备检查、维护保养制度》,确保消防设施设备的完整有效。建立并执行《消防安全检查制度》、《防火巡查制度》和《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实验室安全防火工作条例》、《实验室易燃易爆危险品使用、存贮管理办法》,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实验室安全。定期组织师生学习消防知识、开展演练,提供实践的机会,是确保实验室发生火灾时减少人员伤亡的有效措施。安全设备、重点部位更要派专人定期检查,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对师生的不安全行为也要及时的修正。针对实验室人员多、精密仪器多等特点,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明确重点防火部位,明确防火责任人,岗、部位防火负责人,建立健全各项防火管理制度,严格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十六条之规定规范管理。加强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登记注册,加强危险品储存、使用等环节管理工作。

4.3加强消防法规、防火知识宣传。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普及消防知识,提高防火安全意识是避免火灾事故发生的前提和关键。加强对全体师生的消防宣传教育,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当代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消防意识,接受过一些浅显的消防教育,但对于违规使用电器、使用明火等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侥幸心理。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宣传学习同时要注重实效,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新生入学时要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不同季节进行重点教育,使消防宣传做到经常化。组织师生观看火灾纪实、消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消防宣传内容多样化。通过宣传使师生充分认识火灾对学校发展、人身安全造成的危害,并能吸取特大火灾的惨痛教训,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现在有些学校还将消防安全与其它安全工作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4.4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加强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种基础设施,是提高实验室防火能力、预防火灾的基本条件。学校和实验室负责人应从思想上彻底改变那种只注重实验、研究成果和效益,忽视消防安全的思想。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大投入,尤其要加大对老楼、老设备的投入和更新改造,严格按照消防安全要求建设实验室,彻底消除各种火灾隐患并及时更新和配备适合不同特点实验室使用的消防设备。

5、结语

总之,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在新形势下,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增加了,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重视营造消防安全氛围,建立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加强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整改火险隐患,并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就能确保实验室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杨旭.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篇5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对策研究

0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患者的血液、体液、尿液等新陈代谢产物是医学检验室所必须涉及的特殊物质,由于此类物质本身携带一定的细菌,如果不进行科学的处理一定会造成生物污染和交叉感染现象[1-2]。所以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

1.1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各级医院现行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对检验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医院没有结合检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防护制度,导致规章制度的内容缺乏可行性,所以无法发挥有效作用。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一个完善的安全防护制度可以遵循,所以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应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进而生物安全防护效率和质量也会受很大影响[3-4]。

1.2检验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薄

在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的检验人员,每天都要接触不同类型的检验物质,特别是阳性标本及菌种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者梅毒等阳性标本。这些检验物质一定要引起重视,一方面给检验人员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能降低实验室的安全性,所以,检验人员需要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检验人员自身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缺乏,医学检验实验室中各项操作没有运行系统、全面的制度管理,各项实验室操作工作无规章可循,导致各项安全防护措施不能严格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危险事件频繁发生。检验过程中忽视了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出现没有佩戴手套和口罩等防护性装置,未穿戴职业服装进入工作区,随便进食等不符合规范情况,这些都为细菌的传播提供了载体。

1.3实验室清洁工作不到位

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仪器多,实验完成后如果未对相关仪器严格消毒、清洁,能够导致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管理工作混乱、生物不安全因素多,所以清洁是医学检验实验室的首要工作之一[5]。检验实验室每天会接收各种各样的检验样品,为了避免细菌传播和滋生等问题,检验人员必须对实验室的仪器、检验工具、设备等进行深度清洁。实际工作中检验人员对实验室清洁工作重视不够,出现了检验设备后用后未进行消毒处理,滋生了细菌现象。

2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2.1制定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医学检验实验室应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将安全内容宣传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定时、定期检查各项生物检验工作,操作流程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完善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各项预防措施顺利实施。

2.2强化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专业水平

从事生物检验工作的检验人员,需要具备安全意识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因素,保证实验室及检验人员的安全[6]。所以,医院要定期对相关检验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安全宣讲活动,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使检验人员明确检验工作的性质以及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通过实施生物防护措施确保自身的安全。宣教各种规章,使检验人员牢记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各项实验安全展开。另外检验人员在检验实验室工作和检验过程中的操作要遵守规范,进入实验室需要穿戴隔离服,遵守检验规定和检验流程,及时对设备进行消毒处理。在进行细菌性检验和实验时,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更要做到位。要不断加强操作者的无菌理念,督促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确保各项操作按规范要求展开,并严格控制各项流程。

2.3监测生物安全风险因素

实时监测生物安全风险因素能够及时发现存在于医学检验实验室中的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另外,检验人员需要提高自身对生物风险因素的敏锐程度,以便能够科学的识别各种类型的生物风险,准确找到风险源头,以采取针对性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检验样本采集、样本运送、样本检验过程、样本菌的传播,是发生生物安全风险事件的主要环节[7]。因此需要对检验样本的传染性、细菌的传播途径、细菌的稳定性、设备应用风险等内容展开相应的风险评估。针对检验过程中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因素,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2.4做好对实验室和检验设备的管理和消毒清洁工作

首先,检验人员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检验要求设计布置符合医院检验要求的实验室格局,将实验室内部划分和隔离为检验区、清洁区、污染区。不同区域进行有效隔断,有效阻断细菌传播的途径,并用明确的标签将不同区域进行标识。其次,检验人员要做好检验设备的管理工作,确保检验设备在使用前后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消毒处理。为确保检验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保质保量地补充欠缺的检验设备,保证检验人员能够及时应用到所需要的检验设备,为检验人员高效、安全、顺利完成检验工作奠定基础。再次,检验人员要做好实验室和检验设备的清洁工作,检验设备是医学检验实验室运行的基础设施,也是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所以,检验人员要及时清洁实验室和检验设备,并详细记录检验设备的应用时间、检验物质、应用流程、清洁说明等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进行检验设备的清洁工作。同时,检验人员还需要做好检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及时维修出现故障的检验设备,及时清洁应用过的设备,避免细菌残留。最后检验人员要做好检验标本的管理和防护工作,并对废弃物进行科学的处理。在安全的处理环境中放置处置废物,避免细菌的繁殖和扩展,同时避免给医院的其他工作人员造成生物影响[8]。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篇6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险的综合因素,以防止实验室人员感染和防止危险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1]。病原生物学实验室是开展科研、教学、疾病预防控制等活动的重要场所,要经常与各种病原微生物打交道,由于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淡薄或实验操作不当等可能会导致操作人员自身感染,甚至造成传染性物质外泄,污染环境。因此把生物安全教育纳入医学院校实验室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是十分必要的。

1.常存在于病原生物实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

1.1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淡薄:

1.1.1学生初次接触到病原微生物,如菌种、血液、体液、粪便、分泌物标本等,对其致病性和危险性认识不足。

1.1.2对操作的认识不足。在实验操作中对生物安全考虑较少,对其重要性及危险性认识不足。据统计,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伤害和感染主要是人为失误,如实验操作不当和仪器使用不当造成的[2]。在实验操作中常存在以下生物安全隐患:例如,无菌意识淡薄,作细菌接种等操作时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没有严格戴口罩、正确洗手、戴手套、工作服不按要求清洁消毒等;没有将随身物品存放在指定位置,甚至有时将食物、饮料、衣物等摆放在实验台上与实验材料混在一起;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带着粘有病菌的实验手套在电脑上查资料或者打电话、擦汗、摸脸或弄头发;实验物品的分类使用和存放混乱,不注重环境卫生,乱倒实验垃圾,将污染的与没污染的用品混放,在实验前后不注重实验台的卫生和手的消毒,不知道被污染的物品要如何消毒灭菌等。

1.2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对生物安全知识的宣传及教育没有足够重视,实验室很多操作规程或动作没有明确生物安全性,对于学生在生物安全方面的要求不严格。

2.加强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和防护策略

医学生作为初学者,是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期,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要贯穿医学教育的始终,对学生进行生物安全意识和标准实验操作的培训,养成良好职业素养,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1强化生物安全重要性的思想意识教育

2.1.1首先要从教师队伍入手,提高教师对生物安全性的重视。教师的安全实验意识及科学操作的良好习惯,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1.2激发学生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问题,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在实验教学中,可有意识地通过课件、专题讲座、印发资料等形式举一些生物安全事件实例,比如说"炭疽粉末邮件"事件、2003我国SaRS病毒的爆发流行以及一些医学院的生物安全事件等,让学生把其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关注,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2.2建立健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可以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验室现状制定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并在醒目位置悬挂。让学生时刻警醒自己规范行为习惯。学生进入实验室,要先介绍实验室环境及存在病原生物体及以上规章制度。例如,进入该实验室应如何着装,限制带入实验室的物品和实验过程中禁止的行为有哪些,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哪些原则,若因操作不慎让病菌污染了环境或自身以及衣物时应如何紧急处理等。

2.3规范学生实验技术操作,加强对学生进行督导在病原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中,从细菌培养物或标本的挑取到染色观察、分离培养、生化反应、血清学检查等每个步骤都会因操作不当而引起实验室污染[3]。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实验所用病原菌的致病性、感染途径、易感人群及如何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及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接着才开始做实验示教。示教语言应简明清晰,动作缓慢,适当重复,尽量让学生观察到操作细节,掌握操作要领。要求并强调学生牢固树立无菌操作观念,养成良好的无菌操作习惯。使用接种环刮琼脂平板、吸带菌液体、制作细菌涂片、打开培养物等每个步骤都要做好无菌操作。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应加强巡查,提高警惕,强调注意事项,及时制止不规范动作、危险操作。

2.4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及环保教育。学生作为实验室的使用者,应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和环保知识有所了解。大部分同学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生物危害的等级分类、消毒灭菌器材、生物安全柜等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应利用部分时间对生物安全设备使用进行培训教学。此外,还应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和废弃物处理。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要符合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遵循"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4]。课后要对仪器、设备、桌面、地面及空气等消毒,消毒不同物品要掌握不同的消毒方法。实验室的废弃物要与生活垃圾区别对待,凡具有传染性的培养物、材料及小动物等需按合理的处理方法消毒灭菌。

参考文献:

[1]杨华明,易滨.现代医院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93-207.

[2]关洪斌,王晓兰.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0):152-153.

[3]熊灏.加强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生物安全防护[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S1):211-212.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篇7

摘要从实验资源整合、建设规划、规章制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资产管理、文档管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开放等方面分析了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的途径,为新建本科院校搞好实验室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管理;新建本科院校

abstracttheapproachesofimprovingthelaboratoryavailabilityfactorwereanalyzedfromtheintegrateofexperimentresource,constructionandplan,regulationsandsystem,buildingupexperimentalteams,managementoftheassetsanddocument,thelaboratorysafetyandtheopen.thepurposewastoprovidethetheorybasisanddoagoodjobinthelaboratoryforthenewlybuiltundergraduatecoursecollege.

Keywordslaboratory;construction;management;newbuiltcolleges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对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反映高校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乃至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窗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对实验室的高效、合理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搞好实验室工作是办好高等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理论较多,但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搞好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报道尚少,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尚处在探索阶段。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应树立长远规划、分步实施、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务求实效、不断创新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整合实验室功能,立足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本着实用、高效、节约、开放的原则,扎扎实实地推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步形成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笔者根据实验室工作实践,从实验资源整合、建设规划、规章制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资产管理、文档管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开放等方面思考了提高实验室效率的途径,为新建本科院校搞好实验室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整合现有实验资源

新建本科院校是从专科升格而来,且多由几个学校合并而成,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并存。对旧的实验室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任务。实验资源整合要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遵循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开放性的基本原则,调整组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教师的科研水平为根本宗旨。实验室按照分级设置的模式进行建设。学院按照全院基础实验中心、多学科多专业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特色实验室的总体布局,统筹安排、合理调配实验资源。各系按照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的模式进行设置。例如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实验室设置如下。基础实验室:植物学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生化实验室、植物生理学实验室、动物生理学实验室、植物营养实验室、显微镜室、药用植物标本室、中药饮片标本室。专业实验室:分子生物与基因工程实验室、天然产物化学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室、食品工程实验室、中药材中试提取室、植物育种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紫外分析室、凝胶成像室、中药材检测室、中药材重金属检测室、中药材农残检测室、制备液相室。

2制订实验室建设规划

实验室规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1],要按照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要求,规范化的建设实验室。根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实验室建设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在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实验室建设应本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集约化管理的原则,通过分步实施,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多功能、多层次、高水平、高效益、开放式的实验室体系。在制定实验室建设的规划时,应以本科专业为主、兼顾专科专业,力争做到既能满足师范专业教学需要又能满足非师范专业教学的需要。实验室建设要保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发展的需要,形成学校的优势。在实验室建设时,应先进行考察调研,充分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先配置各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多学科公用的先进的、实用的和急需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建设也应纳入规划之列。商洛学院近年来以生物医药工程系中药资源实验中心为重点,加大建设力度,生物医药工程系中药资源实验中心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中药资源实验示范中心。

学校应成立以主管院长为主任、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教授组成的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对学校实验室现状(包括设置体系、服务功能、任务效益以及仪器设备、实验用房、环境设施等)和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全校实验室发展总规划、审定各学科实验室中长期发展规划、拟订全校实验室投入经费、审查年度设备购置计划、考核评估实验室规划执行情况等。各系结合全校总体规划,在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学科建设目标制订自身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2]。

3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实验室管理不可或缺的,它是协调各方面工作的依据,是实验室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措施与保证[3]。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按照教学评估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形成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违章必究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使实验室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实验室制度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卫生制度、安全制度。实验教学管理方面,制订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实验教学登记制度、实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违章处理办法。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方面,制订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贵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设备定期维护制度、仪器设备借用制度、贵重仪器使用登记制度、实验室预约制度等,确保仪器设备安全,实现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规范化管理。实验室卫生方面,制订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室守则、学生守则等,使实验仪器、药品、用具摆放有序合理,实验室整洁、卫生。实验室安全方面,制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有毒有害药品使用管理办法、废液回收办法等,确保人身安全、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安全。

4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的主体,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多出科研成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事业心强、热爱本职工作、业务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实验技术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包括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实验技术人员考核。

实验技术队伍实行分类管理,分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仪器的保管、日常维护,实验准备工作。实验教学人员负责实验技术、实验教学、科研实验等工作。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类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目标,明确岗位职责,实行目标管理。

制订实验技术人员培养计划,确定相应统一的培训内容。经常组织实验室有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和短期培训班,定期开展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有计划地安排实验人员分期、分批外出进修。组织实验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参加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培训,对实验装置、仪器性能、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维护保养做到全面掌握。聘请兄弟院校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要在实验室培养1~2年,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熟悉实验室的安全和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鼓励实验室人员多参加有关学术讲座、聆听学术报告,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及教学改革,撰写实验教学论文。减少固定编制,启用流动编制,聘用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到实验室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实验室人员的技术素质,提高整体实验教学水平。最近几年,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先后派出6名实验教学人员外出进修,其中4名实验教学人员获得上岗培训证书。有4名实验教学人员参加仪器操作培训班。聘请2名兄弟院校教师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有9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轮流参加实验室管理工作。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规范化考核,促进实验队伍素质的提高。

5加强实验资产管理

实验室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这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实验室管理工作,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实行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制,将各个功能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包括大型仪器设备)责任到人,管理者全权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卫生,仪器设备的验收建卡、使用维护以及借用。一是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批量仪器设备及药品的采购要采用招标方式,购置的仪器设备,经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验合格后,方可向商家付款,规范物资采购渠道,杜绝质低、伪劣产品流入实验室。制订仪器设备的规范化操作规程,对每个具体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要参考使用说明书,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建立详尽、规范的操作方法,明确常见的故障表现及处理措施,打印、压膜塑封,供使用者按章操作。每次调试或使用均有详细、规范的记录,定期保养、定期检查、及时维修,计量仪器定期进行校正,保证设备完好率及使用率。仪器设备在帐物卡齐全、准确无误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二是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首先成立低值易耗品采购领导小组,负责制订采购计划、安排人员分工、供货商家的招标及最后决定供货商家。其次成立采购小组,负责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进行具体分工,账、物、资金分人管理,批量的耗材2人以上采购。在此基础上,设立监管小组,负责定期对采购过程、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

6搞好实验室文档管理

实验室的各种原始资料,是实验室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反映,通过建立完整的文档,既可对以往的工作做出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也便于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4]。

实验室文档管理包括技术人员档案、教学资料、仪器资料、科研资料、实验室开放资料、实验室其他管理资料。实验技术人员档案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本人的基本情况、学历、职称、聘任、外出进修情况、考核材料、奖惩情况、等情况,对各实验室人员的基本情况及队伍配置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实验教学资料的管理,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进度表、实验课表、实验教材样本、学生实验考试试题、实验报告、实验开出记录、设备仪器使用记录、设备仪器借用记录、仪器损坏与处理情况记录、实验值班记录、工作日志等,制订教学资料规范化管理规程,设计各种教学资料管理登记册,要求实验技术人员规范登记。平时及时收集、记录,期末进行整理分类、汇总成册。仪器设备的数量、单价、规格型号、购置时间、生产厂家、报废时间等进行详细的登记。仪器设备说明书及维修记录的管理,将各种仪器设备说明书按类存放,并在扉页上编写目录,以便查找方便。另外,仪器设备维修记录作为维修仪器设备的依据,应认真填写并按各个实验室不同仪器设备分类装订成册[5]。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教师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及自制的实验用具等按年度或学年进行汇总登记。

实验室开放的相关资料,包括教师的科研、学生的综合性实验、科技创新实验、毕业论文实验以及对外服务的项目、时间等及时登记,按年度或学年进行汇总。实验室其他管理资料,例如实验室对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职责平等,也应及时整理,装订成册。

实验室文档管理引用信息化管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实验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室中的资源、事务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具有工作效率高、易于实现资源共享、能为资源的使用开发提供各种方便、可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等优点。其重要意义是使得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它不仅能加强实验室的调度管理、资源共享、减少投入,还可大大减轻实验室人员的工作量。新建本科院校应积极引用信息化管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探索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新途径。

7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包括对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安全的管理。对进人实验室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明确安全操作程序。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束起长发。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时要加戴防护用具。使用易挥发的药品时,一定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并远离火焰和热源。易燃、易爆和剧毒化学药品实行“两专两双一督”的管理制度,即专柜、专账、双人双锁、监督管理,做到定期清点,账物相符,使用时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在保管人员的监督下准确取用,并有使用人和保管人共同签字的完整使用记录。使用记录应保存备查,保证人身安全。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的工作制度,对专职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使用的专门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进行,做好使用登记和技术检测记录,还要定期做好维护保养、性能检定和精度标定;在使用前后要对仪器的状况进行认真的登记,使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结束后要细心检查,认真整理,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大型仪器造成损坏,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完好。实验室应配备适当的、充足的灭火器材和急救药箱及喷淋设施,并应定期检查其有效性。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不得随意拆装电器电闸或安装临时线路电源、改变电路。实验室使用完毕,及时关水、关电、关窗、关门。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回收和处理,以保护环境。

8推进实验室开放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提高办学效益、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实验室开放管理包括校内开放和社会开放。首先是校内开放。一是为承担的教学实验课程开放,包括时间、空间、实验内容上的开放,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二是为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开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锻炼学生全面运用知识,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开放,支持教师多出科研成果,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其次是社会开放。一是向其他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二是为社会科普活动开放,为社会开展科普活动提供资源,使得高校实验室成为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6]。

9参考文献

[1]陈华絮,杨素娇.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4):55.

[2]张志远.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0):44.

[3]张力,解庆林,朱义年,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217.

[4]原宝东.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初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1):63.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篇8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5.05.089

SafetyStatusofCollegemedicalLabsandimprovementSuggestion

SHiYuqin,FUGuoqing,ZHoUting,ZHanGLing

(SchoolofpublicHealth,medicalCollege,wuh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Hubei430065)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Statusofsafetyeducationandmanagementincollegelabs',toprovidesomereferencesfordevelopinglaboratories'safetyguideandmanagementtrainingprogram.method:arandomsampleof60undergraduates,80mastersinordinaryuniversityand60mastersinkeyuniversityweresurveyedbyquestionnairetoknowthesafetystatusincollegelabs.Result:nofull-timeworkersresponsibleforthesafetyoflabswerearrangedinthetwoinvestigateduniversities,andmoststudentsfeellittlesatisfiedwithsafetysupervisionandexecutionoftheirlabs.only17.4%studentsreflectedtheywereoftenprovidedsafetyeducationortraining,but25%studentsneverpartintheseexercises,moreover,moststudentsthoughtcurrentsafetyeducationortrainingweredevelopedinmonotonousformandwerenoteffectiveinregularinstitutions,andmostundergraduateshadalittleknowledgeofexitpassageway,safety,labs'rulesandafewskillstodealwithwastefromlaboratoryandtouseinflammables,explosion-proneobjectsevenfireextinguisher.Conclusion:thedeficiencyofsafetymanagementandeducationincollegelabsleadtostudents'weaksafetyconsciousnessandskillsonsafetywhichincreasethecrisisofsafetyaccidentsincollegemedicallabs.

Keywordsmedical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safetyeducation;safetyconsciousness

实验室安全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避免人身伤害、仪器设备损坏和环境破坏事件的发生,从而达到对人、财、物及环境的最大保护。①高校医学实验室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由于医学教育中开展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繁多,实验室集中了各种仪器设备、以及大量有毒有害的生物、化学试剂和微生物,是安全事故易发的地带。②③因此,发现实验室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对某普通高校的医学本科生和医学硕士研究生以及某重点高校的医学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从学生层面了解高校医学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从而为加强高校医学实验室的安全提供合理的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大学一至四年级是医学生理论和实验教学阶段,大学五年级是临床实习时间,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受了大学所有实验课程的学习,对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实验室更为了解,因此,本研究中的本科生选择大学五年级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普通高校本科生60人,医学硕士研究生80人和某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6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84份,其中普通高校本科生49份、研究生76份、重点高校研究生59份。回收率92%。

1.2调查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国内高校实验室在各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然后用自行设计问卷《高校学生实验室安全情况调查问卷》调查了解高校学生实验室安全现状。

1.3统计分析

利用epiData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两所高校共发放问卷200份,有184人配合调查,男女学生构成比在不同高校和不同学历的学生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不同高校研究生的年级构成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两所高校学生实验室都没有专职的安全负责人,由实验教师兼职;实验室都存放有大量的有机溶剂,且易燃易爆品没有分开存放;重点高校还有12%学生还反应,实验室过道有时会堆放过多的杂物不及时清理,影响消防通道的畅通;对于消防与医疗用品,两所高校中除了灭火器的覆盖面比较广以外,几乎没有配备其它安全设施;另外被调查的学生中普通高校和重点高校分别仅有11.8%和20.4%的学生对本校实验室的安全监督和执行度感到满意。

表1男女构成比较

表2不同高校研究生年级构成比较

2.3高校医学安全教育培训现状

经调查发现学生的大部分安全知识来源于实验课老师讲解和自身常识,在安全教育方面,普通大学中仅有10%左右的学生表示经常培训,有30%左右的学生反映没有接受过培训,而在重点高校中有32.2%的学生经常接受培训,仅有13.6%左右的学生没有接受过培训,该差异在普通高校研究生和重点高校研究生中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在接受过教育培训的学生中,普通高校94.2%的学生认为教育培训形式单一,且作用不大或没用,而重点高校中仅58.8%的学生认为教育形式单一,还有84.3%的学生认为教育培训是有用的,且不同高校间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高校医学生安全意识现状

比较不同学历、不同学校的学生的安全意识发现,在普通高校的本科生中有75.5%不知道实验室安全通道、灭火器、以及水电总开关的位置,但近85%左右的研究生同学都熟悉相应设备、设施的存放地;普通高校本科生与研究生对实验室规章制度了解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普通高校和重点高校研究生对实验室规章制度了解情况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24);对于废弃物的排放处理情况,重点高校研究生比普通高校研究生的安全意识更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个人防护方面,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在实验室穿工作服,实验结束洗手的意识,但是有更少的本科生在实验室穿拖鞋和披头发,见表4。

2.5高校安全技能现状

普通高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重点高校研究生都对易燃易爆品、灭火器使用等技能的掌握程度不高,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的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安全管理上,首先实验室都没有专职安全员,在目前这种实验室工作人员多,教学工作量大,科研任务重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安全责任模糊,安全意识淡化,其次,督查机制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从而增加安全事故的风险,再者,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陈旧老化,排毒除尘的通风系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一些应进行处理方能排放的废水,因设施不完善只能随意排放,实验用房过度紧张,一些需要分开存放的物品不能完全做到分开存放,引发了安全隐患。在教育培训方面,第一,数量不够,安全教育的频率太低,达不到时刻提醒,警钟长鸣的效果,调查中发现普通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对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都不甚了解,可能与大部分实验室都是在学生第一次进实验室时宣读实验室规章制度,以后强调过少有关;第二,教育培训浮于形式,没有真正结合自身实验室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第三,教育培训形式过于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学生的安全意识很大程度上与安全督查的力度和教育培训开展情况有关,研究中发现,本科生在个人防护方面比研究生做的更好,这可能与大部分本科生在实验课时才进入实验室,老师要求需要穿工作服,不允许穿拖鞋、披头发,而研究生则长期在实验室自主工作,没有严格的督查机制,个人防护的安全意识逐渐淡化有关;另外由于本科生的安全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老师上课讲解,而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安全知识大部分是与本次课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而不会对实验安全进行系统的、全面的介绍。因此,很多学生不知道安全通道和安全设施的存放位置,有时还会将不经处理的废弃物直接排入环境中,研究生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更好些,尤其是重点高校研究生,这可能与重点高校安全教育培训以及更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优良废液处理系统;安全技能的获得更多的需要亲身实践和练习,调查中发现,重点高校比普通高校有更丰富的安全教育培训,学生也对实验室规章制度了解更为透彻,但是学生的安全技能却没有显著差异,实践教育缺乏可能是主要原因。

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是加强实验室安全的必要手段之一,但是耗时长。在高校现有的条件下,要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保证实验室教学和科研工作平稳进行,主要还得从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两方面进行改进,具体建议措施如下:(1)实验室管理:首先需要建立高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模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mit)建立了“环境、健康和安全(environment,Health,andSafety,eHS)”管理系统,④建立校级层面的实验室安全工作委员会,明确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管部门和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尤其是实验室专职安全管理员,建立切实有效的安全责任制。学校由主管校长全面负责全校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管理工作;学院由主管副院长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具体安全事务,实验室安全员专职负责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和检查督促工作,并详细记录安全运行情况,排查安全漏洞,及时消除安全隐患。⑤⑥建立“校长―副院长―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专职管理员―老师(导师)―学生”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责任制,并签订岗位安全责任书,明确界定安全责任范围和职责,加强责任心。其次,在实验室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必须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管理法规及政策,结合高校具体情况以及自身实验室运行的特点,认真制定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操作制度、实验室火灾消防制度和实验室化学试剂管理制度等一整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上墙或上台明示,保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所有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认真学习规章制度,并进行考核,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做到“严、细、实”,即“严”字当头,“细”处着手,求真务“实”,甚至要切实保证制度的约束性;另外,还有一些行为约束性的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具有强制性,从而发挥其潜在的督查作用;最后,还可以对参与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科研工作的老师建立完善可行的考核制度,⑦将安全和环境保护列入考核机制,在各级奖项评选中,安全与环保作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并占有一定的比例权重,将实验室安全和环保作为其中一项重要考核内容,⑧对学生也可将实验室安全作为实践成绩并计学分纳入考核范围,促进老师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和老师与学生的自律,强化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2)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根据高校目前保卫处负责消防和治安;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实验设备的申购,危险物品的申购及领用备案工作;实验室负责实验的开展,包括了仪器设备和试剂的使用以及存放和废旧试剂处理等工作这样的管理模式,不同部门应该结合各自负责的安全工作重点,通过播放安全教育片,举办专题讲座,进行现场演示或演习,利用网络、广播、校报、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多方位的组织教育培训工作。实验室安全专员可以根据理化实验室、生化实验室以及微生物实验室等不同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的特点,将实验室所处复杂环境,实验室存在的有毒有害试剂,以及运行时可能引起损害人体健康的设备介绍给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提高其对实验室安全的警惕性;保卫处可以加强对学生和实验工作人员安全技能的训练,定期进行消防演习、演练,请专业人员讲解消防知识、灭火常识和各类灭火器的应用场合和使用方法,并组织学生亲自实践,以切实掌握消防安全基本技能;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可以有针对性的讲解并演示废弃物排放前的处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同时还要加强意外情况处理方法的培训;实验室老师应加强电、水、气、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的培训,使学生和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实验等,增强学生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技能。

基金项目:武汉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2X87),湖北省教研项目(2012228),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210488041),武汉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3X088)

注释

①罗一帆,汤又文,孙峰,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47-149.

②冯建跃,阮俊,张银珠,等.关于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4-7.

③罗广福,苏英明,钟坚.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2):73-75,82.

④mit.mit’senvironment,health,andsafetyprograms.2008.

⑤洪霞,陈秀云,张炜,等.开放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282-283.

⑥刘照同.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4):112-114.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篇9

1日上午,卫生部召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干部职工大会,通报2004年北京安徽非典疫情发生原因和责任追究情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会上强调,要认真吸取教训,提高对生物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2004年北京、安徽发生非典疫情后,卫生部组成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专家组,对疫情来源进行了调查。卫生部、科技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有关责任开展了调查。调查认定,这次非典疫情源于实验室内感染,是一起因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善,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技术人员违规操作,安全防范措施不力,导致实验室污染和工作人员感染的重大责任事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腹泻病毒室跨专业从事非典病毒研究,采用未经论证和效果验证的非典病毒灭活方法,在不符合防护要求的普通实验室内操作非典感染材料,发现人员健康异常情况未及时上报。卫生部决定,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分管副主任分别给予行政记过、记大过处分,并同意其辞去主任、副主任职务;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病毒病控制所所长、分管副所长和负有直接责任的腹泻病毒室主任给予行政撤职处分。

吴仪指出,这起事故的发生,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也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损失,令人十分痛心,教训十分深刻。对相关责任人员作出严肃处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广大科研人员健康安全的关心与重视。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引以为戒,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吴仪强调,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抓紧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法规,依法加强生物安全管理。要增强安全意识,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把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消除安全隐患。要改善科研条件,严格执行科研人员健康监测报告制度,落实定点医院治疗办法,有效保护科研人员健康安全,防止疾病扩散。

吴仪要求卫生部会同科技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物安全管理大检查。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举一反三,及时整改,加强监督管理,切实改进工作。广大卫生科研人员要认真学习、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工作,既要发扬勇于探索的奉献精神,又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篇10

关键词农业院校;生物实验室;实验室开放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028-02

生物学科是农业院校各专业的共同基础,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和开放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开放的生物实验室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实验资源使用效率。生物学是实践的科学,生物实验教学是农业院校的专业基础,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实验室开放建设已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趋势。实验室的开放要在不影响规定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实验资源面向学生、学校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开放。

传统农业院校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具有很强的封闭性,这种限制性的管理造成本就不充足的资源利用率低,更不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现有实验室封闭性管理制度,优化生物实验资源配置,建立功能全面、运转高效的生物开放实验室,已成为各类农业院校生物实验室建设的必然趋势。

1农业院校生物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对实验室进行安全、通风、信息化改建;建立学生超净工作实验室,用于学生开设微生物和细胞培养实验;建立形态学显微镜观察室,用于细菌、细胞、植物和动物形态学观察实验;建立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用于开展学生分子生物、生物化学、遗传、基因工程和植物生物学实验;建立动物生理解剖实验室,用于开展学生动物生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等实验课;建立一个标本馆,用于动植物等形态教学;集中大型设备建立研究检测平台,如生物形态、分子生物、细胞生物和生物机能与信息实验平台。

实验人才建设实验教学、管理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开放的执行者,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提高实验室开放运行的关键。因此,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的文化、技术、道德和管理水平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实验人才队伍的建设应注重:1)对实验室各成员实施有计划的继续教育,努力推荐实验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和攻读高一级学位,为其打通上升的通道,形成人才提升和流动;2)适时引进实验人才,不断补充人才队伍,提高实验教学和管理水平;3)科学设计实验系列职称评聘标准和体系,使他们与教师有平等的职称晋升机会[1]。

制度建设生物实验室的健康运行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建设,首先要摸清自身的情况,在制定制度时就能符合实际;其次要引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这就要求向国内外优秀实验室学习;最后是制度的落实,好的制度能够真正落实才能起到好的作用,建立制度落实的办法才是制度建设的关键,要对实验人员进行制度培训和定期的考核,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要由指导教师负责相应制度教育和考核。规章制度需要规范学生和实验人员在实验室的行为,具体包括生物实验室人员岗位制度、生物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生物实验室卫生与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实验室药品管理制度、仪器管理制度、生物实验室实验项目和经费预约预算制度等。

2农业院校生物实验室开放形式

实验室的开放应包含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也应包含实验内容、手段和方法的开放。

教学实验项目开放教学实验项目的开放主要是时间上的开放: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在课程开设学期内安排实验室开放,主要面向对本课程实验感兴趣的学生进行拓展实验;2)为了一些综合性的大实验进行实验室开放,综合性大实验指可能连续1~2天,或间歇持续1个月以上的实验;3)在实验间歇面向因故耽误实验课的学生,让其有时间能够完成完善实验。

创新实验项目的开放创新实验项目是在正常实验教学以外,为有精力的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实验。具体表现在:教师科研实验项目开放,教师开展科研活动要积极吸引热爱科研创新的学生参与,这能够使学生在科研参与中锻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服务开放生物实验室的研究平台,要向校内外进行服务开放。这种服务开放包括技术开放和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开放。要建立机制,详细列出实验室所能对外服务的内容,实验设备的性能、预约方式和开放时间,服务应以市场化方式运作。

3生物开放实验室管理

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是实验教学和科研运行的保证,一切实验的安排首要因素是安全。实验室的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试剂安全、设备安全、设施安全和生物安全。

1)人员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安全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和外来人员,要有指定的安全员负责,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指导。

2)试剂安全:实验试剂需专人管理,高危的管制试剂还应单独设立试剂柜,做到预约、登记、计量和用后检查回收;还应做到安全示范讲解,对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料、废液进行处理。

3)生物安全:生物实验室有其特殊性,在使用病原生物及实验动物时,按照卫生部《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和国家科委《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执行;生物类实验室的设计、建设和使用应符合安全规则。

4)设施安全,主要是房舍安全、用水安全和用电安全。用水安全,实验结束后检查阀门。房舍安全,应定期请安检人员排查。实验室的设施安全最主要的是用电安全,生物实验室需要用电的仪器设备很多,电路出了问题不仅损害设备,还会引发试剂反应带来的巨大危害。实验室应定期请专业人员对实验室的电路进行安全检查,此外,实验室人员也要每天查看用电器的完好,要对实验人员进行用电安全培训,确立安全责任,制定安全操作规范[2]。

仪器与设备的管理农业院校生物实验室因承担多个院系的基础课程,所以仪器与设备数量多和类别复杂,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仪器设备使用制度才能保证其高效安全地运行。1)设备管理应落实到人,每件设备都应有专人管理,特别是一些大型设备应配备专职的技术人员操作,教学以外的使用可以是有偿的,以补偿操作人员的工时;2)建立台帐,设备管理必须做到精细的档案管理,每台设备要进入电子管理系统,要定点、定人和实时状态监控;3)建立设备安全维护机制,不同设备的安全维护是不同的,要对每件设备建立有针对性的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建立设备采购规范和设备报废制度[3]。

开放管理生物实验室要面向全校农业专业开放,开放的保证是规范的管理。1)进入实验室实验的人员在入室前要进行安全和实验技术的教育并签字承诺,得到指导教师批准后方可进入实验室;2)进入实验室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做好实验记录;3)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室进行整理和清洁,按规定对实验中的废弃物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4]。

经费管理开放实验室建设应为之设立专项资金,资金的使用应严格遵守预算、审批和透明采购。实验费用主要用于仪器维修、耗材补充及为实验专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发放津贴。

信息自动化管理实验室开放后,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开放实验室的运行。建立信息自动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为参与实验人员提供便利。这种信息自动化管理包括:1)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实验室建立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平台,方便准备入室的人员学习;2)电子信息化登记,既包含人员实验室进出,也包括实验试剂、设备和设施管理;3)实验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实验项目的开展应实现网上预约[5]。

参考文献

[1]李以明.关于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要点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13):153.

[2]于素芳,王芳,李滨.农业生物学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机制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211-213.

[3]张春艳,胡海星,刘颖.高职院校生物实验室管理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3(5):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