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理财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9:49

最好的理财方法篇1

关键词:财务信息系统;topSiS;评价体系

一、引言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以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为切入点,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后面简称为财务系统)建设,推动集团企业内部子系统集成和对外电子商务的应用,实现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而提高集团企业协作能力。然而,我国集团企业在当前的财务信息化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不强;财务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模块集成度不高;财务制度不够完善和信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等。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与预期往往存在巨大的落差。面对以上问题,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价财务系统实施的绩效。本文从加快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进一步完善财务信息系统评价理论研究角度完成研究。

二、财务评价系统概念分析

财务系统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对原系统的全新的建设与改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研究者以预期的设定目标从经济的、技术的、生态环境的、社会文化等着四个方面进行评审与选择以后合理的全新的评价方案,这是一个最优化的最满意的财务评价系统方案,主要包括一下六个步骤:首先是需要明确系统评价的目标集合与约束的不同条件,第二是需要明确财务评价系统的对象集合和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是需要确定财务评价系统的技术以及相应的评价背景资料,第四是进行财务系统评价的可行性指标分析,第五是完成财务评价经济技术方面的评价,最后是进行财务的综合评价。按照财务评价的过程还可以将评价分为四种阶段,分别是财务应用前评价、财务应用过程中评价、财务应用后的评价以及全程跟踪的评价过程。

三、企业财务系统评价技术分析

1981年C.L.Hwang和K.Yoon提出的topSiS方法,这是一个对于现在的情况进行优劣品质评价的方法,这一方法是根据可数的限定的评价项目以与最终的理想的目标进行对比排列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可以运用有效的函数呈现出逐层递减或者递增的趋势变化,是一种趋近与最终的最理想的排列顺序的方法,这种方法又成为优劣解距离法。下面对这个评价方法的原理、理解以及模型的建立进行。

1.关于topSiS评价方法原理。主要通过检验财务评价对象以及最有、最烈的求解的距离的排序的过程,如果财务评价对象最靠近最优解同时又最远离最劣解,则为最好;否则为最差。其中最优解的各指标值都达到各评价指标的最优值。最劣解的各指标值都达到各评价指标的最差值。

2.关于topSiS评价方法中理想解和负理想解。topSiS法其中“理想解”和“负理想解”是topSiS法的两个基本概念。所谓理想解是一设想的最优的解(方案),它的各个属性值都达到各备选方案中的最好的值;而负理想解是一设想的最劣的解(方案),它的各个属性值都达到各备选方案中的最坏的值。方案排序的规则是把各备选方案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做比较,若其中有一个方案最接近理想解,而同时又远离负理想解,则该方案是备选方案中最好的方案。

3.关于topSiS评价法模型建立。本模型构建的基本思想:基于归一化后的原始数据矩阵,采用余弦法找出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分别用最优矢量和最劣矢量表示),然后分别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间的距离,获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以此作为评价优劣的依据。

4.topSiS法模型建立基本步骤如下:设有n个评价对象,m个评价指标,原有数据形式见下表。

(1)指标属性趋同化处理、可将低优指标和中性指标全转化为高优指标X′ij,方法是:

公式1

并适当调整(扩大或缩小一定比例)转换数据

(2)趋同化数据的归一化

公式2

(3)确定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最优方案Z+由Z中每列中的最大值构成:Z+=(maxZi1,maxZi2,…,maxZim);最劣方案Z-由Z中每列中的最小值构成:Z-=(minZi1,minZi2,…,minZim)

(4)计算每一个评价对象与Z+和Z-的距离D+i和D-i

公式3

公式4

(5)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Ci

公式5

表明评价对象优越。

(6)按Ci大小排序,给出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王朝.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及其综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6-7.

最好的理财方法篇2

一、有关于会计财务管理的概念方法

要想真正理解会计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首先应该从正确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综合事业单位的独特性进行考虑。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财务管理,简单来说财务管理就是依据综合对象,进行资产投资融通和运营的管理的过程。财务管理是一项在经济活动中起关键性作用的管理方式,只有在资产运营的各个阶段做好了财务管理,才能保证财务的有效性流通[1]。在财务管理的多方面结构中,会计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那什么是会计呢?会计就是以货币为流通依据对资金的运动方式进行多样化考虑,从而通过进行相应的资金计划实施,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核算方法。对于会计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应用首先要考虑的是税收方面的财务管理,因为我国是一个税收大国,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据了很大比例,怎样做好税收的分类管理,将税收收入运用到政府经营活动中去,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事业单位的财务应用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将收入用到惠民、助民上来,国家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都与财政收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做好了财政收入的计算和分配,才能更好的将资金用到实处,减少出现重复建设、偏离建设等问题。

二、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管理有何重要作用

(一)会计财务管理在预算阶段的作用

会计财务管理离不开预算,一个好的预算计划是进行财务管理的前提。财务管理需要一个完善的预算编制计划来进行资金的全面管理。但是现实中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计划较为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性文件来约束其预算行为,因此导致预算的编制不适应实际资金使用原则,使预算和实际支出显现出较大差别,这样的资金预算计划是无法在政府工作正常运行中发挥其本质作用,达到更好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2]。资金预算编制的不规范,会给事业单位实际建设带来很大问题,预算做不好,资金的流动比率和方向也就不好把握,因此现实生活中才会出现事业单位在进行道路美化建设中出现了将铺设不久仍然崭新的地砖拆了重铺的笑话。这就是在预算阶段没有做好财务管理所带来的弊端,类似于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预算计划的混乱不仅使财政资金产生浪费现象,还会造成政府形象的损失。因此,事业单位一定要做好会计财务管理在预算阶段的规划管理,这不仅是对政府部门资金运用的一种合理化方案,更是对政府公信度的一种提升。

(二)会计财务管理在资金运用和决算阶段的作用

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管理不仅要重视预算阶段的监督规划,在使用和决算阶段同样要重视。资金使用阶段的会计财务管理需要重视的就是资金流向和实际用量,当然也少不了实际用量和预算阶段的对比,做好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是会计财务管理的重要步骤。资金使用阶段的会计财务管理要充分运用各种计量方法,做好财政税收的记录报告,从财政资金划分的路径、量的大小上逐渐融合会计核算、分析和检查形成一套完备的会计管理方法。会计管理在资金运用阶段还要重视划分资本收益与支出,依据财务报表审核制度,收集多方财务应用信息,对事业单位财务使用的各个层段进行细致的财务科目计算。形成完整的财务报表,最终在会计财务管理资金运用阶段更好的发挥其支撑作用。若是缺少了资金在运用阶段的财务管理,那么事业单位将会出现资金混乱的局面,这样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最后,在做好了财务预算和财务运用阶段的财务管理后,一定要进行及时总结,以财务的预算阶段为基础,及时整理资金运行阶段的财务报表,最终做出合理化决算。决算阶段是会计财务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同时也是进行实际资金统计的阶段,做好了资金的决算,才能更好地把握资金流向和动态,实现合理化管理,所以这一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好的理财方法篇3

关键词:依法理财;内在要求;制度环境;制度构建

一、依法理财的内涵

直观地理解,依法理财就是国家的财政活动必须限定于法律规定的范围,不能超越法律的规定而随意运用公共权力从事财政活动。法对财政活动的限制并不是天生的。在专制时期,虽然财政活动也表现法的意志和内容,但立法和具体执行都是由专制阶级来完成的,所以此时的法律不是为了限制国家对财政的操纵而是为之撑腰,甚至助纣为虐。新兴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最重要步骤就是夺取国家的立法权和国家预算的管理权,将皇室财成公共财政。这种转变的第一层重要意义是使国家的财政活动体现出大多数人的意志,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使财政活动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第二层重要意义在于,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社会公众可以在社会资源的公共使用与私人使用之间作出抉择,使资源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配置和使用达到均衡,从而使经济分析进入财政领域成为可能,财政学也因此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科学。同时,由于政治程序的引入,才有了对财政的政治分析,从而产生各种财政政治理论,财政的面纱也因此被进一步揭开。

国家的财政活动按法律的规定来进行,以满足社会的大多数人对财政活动的要求,,这是依法理财的最基本要义,但不是依法理财的全部涵义。由于财政活动的特殊性,即既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活动,按非市场的意志和规则办事,又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是一种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因此,财政分配活动必须体现出作为上层建筑的活动对它的要求,又要体现出作为经济分配活动,必须遵循市场规律的特征和要求。而一般的财政立法活动则主要是立足于财政的非市场特征,并不突出财政的市场特征(当然,财政立法要受市场规律的根本制约),这就是财政的成文法。与此相对应,财政的非成文法就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对财政这种分配活动的影响和制约的精神,即类似于孟德斯鸠所谓的自然法(孟德斯鸠,1978)。所以,要正确地理解依法理财,除了要认识财政活动必须依照财政成文法行事以外,还要认识到财政分配活动也必须遵循财政非成文法——市场规则的要求,而后者则总是容易被忽视。

从依法理财的贯彻和实施范围来看,主要包括财政的依法立法、依法执法和依法司法三个方面,而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只是依法执法(具体的财政收支行为)。所谓依法立法,就是在财政的立法活动中严格地按照法定规则和程序,同时将立法权主要集中于立法机关,尽量减少行政机关的受托立法,以克服行政机关自己约束自己的某些缺陷,使财政的立法体现出民意,实现民主和科学立法。所谓依法执法,是指承担财政收支执行职责的政府在具体的财政收支活动中严格地依照法律办事,真正体现出法律的权威,即使是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时候,也要兼顾相关财政成文法与财政非成文法,而不是随意执法。所谓依法司法,是指司法部门在处理财政分配主体的(主要是政府)违法过程中准确、科学、公正地运用法律,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司法能否真正地贯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司法机关是否具有独立性,能否不受左右地独立司法。

二、依法理财兴起的原因

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通常国家是高于社会的,这表现在国家的很多特权以及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性地位等方面,但国家为什么在财政活动中要接受法律的制约,并且有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合法性的内在要求

所谓合法性,就是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合乎正义公理性。国家的合法性是国家存在的最大、最高理由,它经常与社会正义、社会公理相联系,也是社会公众检验和接受其国家存在合理与否的最根本尺度。国家的一切活动,从其根本意义上讲,都是为维护其合法性而展开的。由于判断国家是否具有合法性的尺度掌握在社会公众的手中而不是国家手中,这就决定了国家的一切活动都要有利于社会公众的利益。这种外在强制变成国家承担大部分公共职责的内在要求,也为国家不断地改进工作效率,甚至推行某些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提供了最好的注解。

同样,作为财政活动的主体,国家在从事相关的财政活动时也必须考虑到合法性对财政活动的要求——依法理财。因为首先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的法律就是要保证社会公众的利益不受侵犯,因而在财政分配的过程中,公众的合法财产不受来自公共权力的非法侵犯既是依法理财的基本准则,也是保持国家的合法性的表现;其次,国家还要保护公众的合法财产不受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的破坏,为此国家自身就必须要依法办事;第三,财政分配活动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社会之间物质利益的分割,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其对合法性的影响尤为直接和明显。

就社会公众而言,他们对财政分配活动也有许多期望和要求,最为根本的则是希望国家的财政活动能依照法律办事,体现出他们的意志。为此,社会公众也有各种不同的评判标准,如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和办公条件,公共商品的质量和数量,等等。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充分性,由于“搭便车”心理的影响,由于监督权力与监督机会在不同主体之间分布的差异,以及由于监督成本的巨大,广大的社会公众难以对国家的财政行为进行多方面的监督。但最方便、最需要他们监督的就是财政的收支行为,尤其是财政收入行为,因为财政收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利益,故此他们对此非常敏感,同时也成为他们检验国家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最好和最直接的工具。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说,国家为了争取其合法性的持久存在,就必须进行依法理财。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民主的成熟

随着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市场关系的不断延伸,数量众多的市场主体从参与自由的市场交换中取得了巨大利益,他们的经济力量不断增大,对社会活动与政治活动的影响力也不断加大。这些市场主体也成为维护市场制度与市场机制的中坚力量,他们所掌握的强大的经济力量为此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同时,平等、自由的市场交换又唤起了他们的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思想意识。经济上的可能与政治意识的转变,促使新兴的市场力量通过妥协或斗争,最终将国家的最高权力夺取到自己的手中,并通过设立自己的代议机构——议会来实施对国家的控制,这种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国家的立法权实现的,即议会制定的法律对整个国家都有效,使国家的行为体现出社会大多数公众的意志。这些市场力量首先开展的活动(甚至是斗争)便是获得国家财政权的根本性控制,使国家的财政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其结果则是符合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利益要求的财政权力被掌握到议会的手中,并建立起相应的财政政治程序,从而置国家的财政活动于法律的框架之下。欧美等资产阶级国家大抵都是这样走过的。

具体而言,这种财政权的运用和财政政治程序的内容为:(1)财政活动以立法的方式加以规定,如税收立法和国家预算的审批和监督权限,属于立法机构而非行政机构。这就使得市场力量可以通过自己的代议机构,约束和规范政府财政行为,确保财政活动不违背市场的根本意志和利益;(2)国家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计划,对具体的财政分配,尤其是各项支出作了详细的规定和安排,这使得市场具有了通过议会控制政府的具体财政活动的能力;(3)财政活动必须遵循国家预算程序运转,即必须通过国家预算的提出、审批、执行、调整、决算等一系列过程,这使得政府的实际财政活动的全过程,经由议会而处于市场的根本控制之下(张馨,1996)。因此,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进步的取得,依法理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实现。

(三)财政分配的特殊性

与其它分配方式及分配制度不同的是:财政分配遵循的基本上是非市场的特征,即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性;另外,财政收入过程及支出过程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

所谓财政分配的不对称性是指从收入过程来看,是价值单方面的转移,表现为社会产品的价值从市场主体(企业和个人)手中单方面让渡到政府手中,政府取得收入不需要向市场主体付出任何报酬。从支出过程来看,财政分配除了要提供公共商品与服务以外,还要实行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主要是通过转移支付来帮助社会弱者,这就是财政非市场特征的最集中表现,即负税人与受益人常常不一致,社会主体在财政分配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对称的。同时,财政的收入过程与支出过程也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这种独立性表现在收与支的时间、数量以及所信奉的某些准则与机制方面差异较大。

由于财政分配的这种特殊性,使财政的风险加大。这种不断加大的风险主要来自几个方面:第一,在收入过程中,由于价值单方面从社会转移到政府手中时,政府只需要付出较少的征管成本,致使政府产生出无限扩大收入规模的内在冲动和机制,同时也可能导致政府规模的膨胀(所谓的帕金森定律)和资源的浪费;第二,在支出过程中,政府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偏好组织支出,从而使社会公众对公共商品的消费需求可能得不到满足;第三,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在收入和支出过程中,信息在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是不对称的,社会公众不知道他们所需的公共商品的成本真正是多少,也不知道公共部门的总规模应是多大,因而不知道自己所应承担的公共商品与服务的成本为多少,更不知道政府是否按最大效率原则安排支出,期间有无财政舞弊现象(吴俊培,1996)。这样可能使政府的财政行为完全违背社会公众的意愿,导致社会福利损失;第四,由于存在着“搭便车”及其它消极心理,部分公众对政府的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更助长了政府的随意性;第五,政府在收支过程中所恃的是公共权力,对于单个人或单个组织而言,这种公共权力之强大不可抵挡,因而难以避免政府工作人员的违法乱纪行为,从而扰乱正常的分配秩序。

在这样的条件下,为了避免和减少财政风险,社会公众一方面设法逃避或减轻自己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则希望能找到某种有效的办法对政府的财政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使财政分配更加透明和规范化。对于政府而言,财政风险的加大实际上也是其公共权力控制风险的加大,政府也需要寻找到某种有效的办法来减少或控制财政风险,这种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博弈的结果,便是以体现公众意志的法律控制和约束政府的财政行为来实行依法理财。同时,社会公众也必须接受法律的监督和制约,自觉主动地履行自己的财政义务。

三、依法理财的制度环境

(一)民主与法制环境

在良好的民主条件下,可以形成良好的政治通道。这种政治通道可以使优秀的人才进入国家机关,可以使社会公众寻找出正确与顺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意志的途径和方式,克服和减少理财的盲目性。

更为重要的是,在良好的民主条件下,有利于利益集团与组织的形成,使市民社会得以良好地构建。在市民社会条件下,社会公众不仅可以充分地表达其思想与意志,而且可以保持稳固而又健康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市民社会有无数个利益集团,通过他们之间的合作与博弈,并通过对权力机关的影响,使权力机关的立法更多地体现民意。而且权力机关因为有强大的社会组织的支持,可以更加有效地对行政和司法机关的活动进行约束和监督。另外,由于国家拥有公共权力,市民社会则拥有众多的集体权力,这些集体权力的联合也可以较好地制衡国家的公共权力,从而有效地防止因国家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而使公众利益受损。

良好的法律环境对于依法理财而言,则主要是保证司法机关的独立司法。对于财政司法而言,一方主体是政府,如何保证司法机关在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的司法公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制环境的优良与否,这一点已成为共识。另外,良好的法制也有利于对私人财产的保护。“没有财产权利,就没有正义”(哈耶克语)。在经济制度与社会意识都承认私人产权存在的合理性并用法制来加以保护的条件下,有利于激起社会公众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来调动自己各方面的潜力,社会主体也只有依赖于对私有财产的基本权利,才能行使其它的相关权力,包括对国家财政行为的监督与检验,从而促使国家在依法理财的框架之下,从事财政活动。所以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上台的新兴资产阶级都要把保护私有产权写进宪法。

(二)国家与社会(市场)关系的定位

尽管国家与社会的边界并不象这两个名词那样清晰可辨,但对国家与社会进行基本的定位还是可行的,即社会主体(各种市场力量)主要承担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任务,是主要的物质产品生产者,而国家则主要是弥补市场的缺陷与不足,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共商品和服务,并负责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这样一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统治与被统治、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的、相互缔约的关系,即国家为市场服务,市场为国家提供经济支持,两者为此而进行交换。由于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市场主体的意志也就成为制约和影响国家活动的重要准则(当然国家也不是完全被动的),这样就为置国家的财政活动于市场意志的控制之下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相反,如果生产物质财富的不是市场主体而是国家,则国家的意志就会变成具有决定性地位的社会意志,这样就无法保证国家的财政活动体现出社会公众的要求,因为,国家自己要求自己守法是难以想象的。

(三)文化与意识形态环境

所谓文化环境,就是有一种开放的文化氛围,使人们可以自由地比较和吸收不同的文化思想,使之能容纳世界各国的先进的财政思想,并用这些先进的财政思想来充实和改造国家与社会成员的财政头脑。

意识形态环境则主要是指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不存在等级观念和意识,将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平等的契约关系,是一种委托—关系。市场的缺陷需要国家弥补,同样国家的缺陷也需要市场修正,因此,国家与市场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谁也没有绝对的优势和特权。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个体的自由与权利的意识和观念有足够的地位,个体从事市场活动是以人为本,国家的所有活动最终也要服务于这个目标。对于国家而言,这种意识形态的形成需要国家能真正还政于民,正确地处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不把自己看成是民众的主宰而看成是“公仆”,真正认识到谁养活谁的问题。站在这个角度来说,依法理财不仅仅是一个制度与法规的问题,更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

四、依法理财在我国如何实现

(一)依法理财与财政权威

至此,我们尚未认识的一个问题是依法理财是否会削弱政府部门的财政权威?这两者是否存在着矛盾?

从形式上看,依法理财会削弱政府的财政权威,而实际上依法理财不仅不会削弱财政权威,而且会加强财政的权威。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财政的权威必须是很大的,这是因为财政分配具有特殊性,如果没有强大的权威,则难以使国家履行其正常职能,所以,作为一种集体理性的结果,社会公众授予了财政分配主体很大的权威,这种权威可以保证财政分配部门足以控制和掌握财政局面,甚至不惜动用国家机器。但是,由于存在这样一种暴力潜能,财政分配主体就有可能超越民众的授权范围,随意支配财政权威,从而给社会公众的利益造成损害,正是站在这种角度,才提出依法理财。所以依法理财要控制的不是正常的财政权威的运用,而是要反对不正常的财政权威的运用。

在实施依法理财的条件下,社会公众的意志在国家的财政活动中得到体现,在客观上减少了国家与社会公众的矛盾,而且在公众意志的支持之下,财政分配活动有了合法化的基础,国家就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站在法律的立场上公正、严格地立法、执法和司法,以维护财政法的尊严,表现和运用财政权威。同时,国家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式上是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实际上则是社会整体与个体、集体理性与个体理性的矛盾,这种背景无疑也壮大了国家的财政权威。因此,财政的权威是来自于对法的运用的权威和垄断性,来自于对法的支持下的公共权力的合理运用。

(二)依法理财在我国如何实践

通过上文对依法理财的相关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依法理财的实践主要是制度构建问题,这就需要随改革的实践逐步推进与完善。限于篇幅,本文在此只提出原则性的构想。

第一,促进立法机关民主与科学立法的建设。在相关的财政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法学家与财政专家的作用,使财政法制建设始终处于民主与科学的框架内。对于国家预算的审核与通过,应充分运用人大代表质询制度,使人大代表对国家预算和重大收支项目的来龙去脉都清清楚楚,同时强化人大对政府财政工作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加强国家决算的审计。

第二,重点加强财政执行过程中的法制建设,使政府的财政行为严格限定在财政法制、尤其是国家预算的范围内,严格控制在财政收支活动中的随意性和越权行为,防止对公共权力的肢解和分散,打击在财政收支活动中的各种违法行为。

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是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处理。我国目前在财政执行过程中的许多无序化都与此问题有关,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关键是税权划分、税种划分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解决好这些问题必定会使我国财政法制化水平向前大大推进。另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是要在财政司法过程中保持公正和独立司法,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对于司法结果要保证使其不折不扣地付诸实施,同时要严防打击报复,尤其是在市场主体作为受害者的时候。

第三,继续深化政企关系改革,培养市场主体,壮大市场力量。实行依法理财,除了需要国家机关通过相应的制度构建与变革而自觉地实行以外,还需要有坚实可靠的社会和经济基础,为此,就需要使市场的主体——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方面的成长与壮大。通过继续深化政企关系的改革,使企业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政府也承担起相应的职责,消除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同时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力量,使各类市场主体都得以健康的发展,并将其作为中国市民社会的基础,推进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

第四,营造适合依法理财的意识形态环境。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提高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开辟各种参政议政渠道,并通过各种宣传教育,营造适合依法理财的意识形态环境。

——————————

参考文献: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商务印书馆,1978.

最好的理财方法篇4

关键词:依法理财;内在要求;制度环境;制度构建

一、依法理财的内涵

直观地理解,依法理财就是国家的财政活动必须限定于法律规定的范围,不能超越法律的规定而随意运用公共权力从事财政活动。法对财政活动的限制并不是天生的。在专制时期,虽然财政活动也表现法的意志和内容,但立法和具体执行都是由专制阶级来完成的,所以此时的法律不是为了限制国家对财政的操纵而是为之撑腰,甚至助纣为虐。新兴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最重要步骤就是夺取国家的立法权和国家预算的管理权,将皇室财成公共财政。这种转变的第一层重要意义是使国家的财政活动体现出大多数人的意志,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使财政活动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第二层重要意义在于,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社会公众可以在社会资源的公共使用与私人使用之间作出抉择,使资源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配置和使用达到均衡,从而使经济分析进入财政领域成为可能,财政学也因此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科学。同时,由于政治程序的引入,才有了对财政的政治分析,从而产生各种财政政治理论,财政的面纱也因此被进一步揭开。

国家的财政活动按法律的规定来进行,以满足社会的大多数人对财政活动的要求,,这是依法理财的最基本要义,但不是依法理财的全部涵义。由于财政活动的特殊性,即既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活动,按非市场的意志和规则办事,又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是一种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因此,财政分配活动必须体现出作为上层建筑的活动对它的要求,又要体现出作为经济分配活动,必须遵循市场规律的特征和要求。而一般的财政立法活动则主要是立足于财政的非市场特征,并不突出财政的市场特征(当然,财政立法要受市场规律的根本制约),这就是财政的成文法。与此相对应,财政的非成文法就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对财政这种分配活动的影响和制约的精神,即类似于孟德斯鸠所谓的自然法(孟德斯鸠,1978)。所以,要正确地理解依法理财,除了要认识财政活动必须依照财政成文法行事以外,还要认识到财政分配活动也必须遵循财政非成文法——市场规则的要求,而后者则总是容易被忽视。

从依法理财的贯彻和实施范围来看,主要包括财政的依法立法、依法执法和依法司法三个方面,而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只是依法执法(具体的财政收支行为)。所谓依法立法,就是在财政的立法活动中严格地按照法定规则和程序,同时将立法权主要集中于立法机关,尽量减少行政机关的受托立法,以克服行政机关自己约束自己的某些缺陷,使财政的立法体现出民意,实现民主和科学立法。所谓依法执法,是指承担财政收支执行职责的政府在具体的财政收支活动中严格地依照法律办事,真正体现出法律的权威,即使是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时候,也要兼顾相关财政成文法与财政非成文法,而不是随意执法。所谓依法司法,是指司法部门在处理财政分配主体的(主要是政府)违法过程中准确、科学、公正地运用法律,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司法能否真正地贯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司法机关是否具有独立性,能否不受左右地独立司法。

二、依法理财兴起的原因

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通常国家是高于社会的,这表现在国家的很多特权以及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性地位等方面,但国家为什么在财政活动中要接受法律的制约,并且有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合法性的内在要求

所谓合法性,就是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合乎正义公理性。国家的合法性是国家存在的最大、最高理由,它经常与社会正义、社会公理相联系,也是社会公众检验和接受其国家存在合理与否的最根本尺度。国家的一切活动,从其根本意义上讲,都是为维护其合法性而展开的。由于判断国家是否具有合法性的尺度掌握在社会公众的手中而不是国家手中,这就决定了国家的一切活动都要有利于社会公众的利益。这种外在强制变成国家承担大部分公共职责的内在要求,也为国家不断地改进工作效率,甚至推行某些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提供了最好的注解。

同样,作为财政活动的主体,国家在从事相关的财政活动时也必须考虑到合法性对财政活动的要求——依法理财。因为首先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的法律就是要保证社会公众的利益不受侵犯,因而在财政分配的过程中,公众的合法财产不受来自公共权力的非法侵犯既是依法理财的基本准则,也是保持国家的合法性的表现;其次,国家还要保护公众的合法财产不受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的破坏,为此国家自身就必须要依法办事;第三,财政分配活动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社会之间物质利益的分割,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其对合法性的影响尤为直接和明显。

就社会公众而言,他们对财政分配活动也有许多期望和要求,最为根本的则是希望国家的财政活动能依照法律办事,体现出他们的意志。为此,社会公众也有各种不同的评判标准,如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和办公条件,公共商品的质量和数量,等等。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充分性,由于“搭便车”心理的影响,由于监督权力与监督机会在不同主体之间分布的差异,以及由于监督成本的巨大,广大的社会公众难以对国家的财政行为进行多方面的监督。但最方便、最需要他们监督的就是财政的收支行为,尤其是财政收入行为,因为财政收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利益,故此他们对此非常敏感,同时也成为他们检验国家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最好和最直接的工具。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说,国家为了争取其合法性的持久存在,就必须进行依法理财。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民主的成熟

随着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市场关系的不断延伸,数量众多的市场主体从参与自由的市场交换中取得了巨大利益,他们的经济力量不断增大,对社会活动与政治活动的影响力也不断加大。这些市场主体也成为维护市场制度与市场机制的中坚力量,他们所掌握的强大的经济力量为此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同时,平等、自由的市场交换又唤起了他们的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思想意识。经济上的可能与政治意识的转变,促使新兴的市场力量通过妥协或斗争,最终将国家的最高权力夺取到自己的手中,并通过设立自己的代议机构——议会来实施对国家的控制,这种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国家的立法权实现的,即议会制定的法律对整个国家都有效,使国家的行为体现出社会大多数公众的意志。这些市场力量首先开展的活动(甚至是斗争)便是获得国家财政权的根本性控制,使国家的财政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其结果则是符合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利益要求的财政权力被掌握到议会的手中,并建立起相应的财政政治程序,从而置国家的财政活动于法律的框架之下。欧美等资产阶级国家大抵都是这样走过的。

具体而言,这种财政权的运用和财政政治程序的内容为:(1)财政活动以立法的方式加以规定,如税收立法和国家预算的审批和监督权限,属于立法机构而非行政机构。这就使得市场力量可以通过自己的代议机构,约束和规范政府财政行为,确保财政活动不违背市场的根本意志和利益;(2)国家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计划,对具体的财政分配,尤其是各项支出作了详细的规定和安排,这使得市场具有了通过议会控制政府的具体财政活动的能力;(3)财政活动必须遵循国家预算程序运转,即必须通过国家预算的提出、审批、执行、调整、决算等一系列过程,这使得政府的实际财政活动的全过程,经由议会而处于市场的根本控制之下(张馨,1996)。因此,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进步的取得,依法理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实现。

(三)财政分配的特殊性

与其它分配方式及分配制度不同的是:财政分配遵循的基本上是非市场的特征,即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性;另外,财政收入过程及支出过程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

所谓财政分配的不对称性是指从收入过程来看,是价值单方面的转移,表现为社会产品的价值从市场主体(企业和个人)手中单方面让渡到政府手中,政府取得收入不需要向市场主体付出任何报酬。从支出过程来看,财政分配除了要提供公共商品与服务以外,还要实行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主要是通过转移支付来帮助社会弱者,这就是财政非市场特征的最集中表现,即负税人与受益人常常不一致,社会主体在财政分配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对称的。同时,财政的收入过程与支出过程也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这种独立性表现在收与支的时间、数量以及所信奉的某些准则与机制方面差异较大。

由于财政分配的这种特殊性,使财政的风险加大。这种不断加大的风险主要来自几个方面:第一,在收入过程中,由于价值单方面从社会转移到政府手中时,政府只需要付出较少的征管成本,致使政府产生出无限扩大收入规模的内在冲动和机制,同时也可能导致政府规模的膨胀(所谓的帕金森定律)和资源的浪费;第二,在支出过程中,政府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偏好组织支出,从而使社会公众对公共商品的消费需求可能得不到满足;第三,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在收入和支出过程中,信息在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是不对称的,社会公众不知道他们所需的公共商品的成本真正是多少,也不知道公共部门的总规模应是多大,因而不知道自己所应承担的公共商品与服务的成本为多少,更不知道政府是否按最大效率原则安排支出,期间有无财政舞弊现象(吴俊培,1996)。这样可能使政府的财政行为完全违背社会公众的意愿,导致社会福利损失;第四,由于存在着“搭便车”及其它消极心理,部分公众对政府的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更助长了政府的随意性;第五,政府在收支过程中所恃的是公共权力,对于单个人或单个组织而言,这种公共权力之强大不可抵挡,因而难以避免政府工作人员的违法乱纪行为,从而扰乱正常的分配秩序。

在这样的条件下,为了避免和减少财政风险,社会公众一方面设法逃避或减轻自己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则希望能找到某种有效的办法对政府的财政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使财政分配更加透明和规范化。对于政府而言,财政风险的加大实际上也是其公共权力控制风险的加大,政府也需要寻找到某种有效的办法来减少或控制财政风险,这种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博弈的结果,便是以体现公众意志的法律控制和约束政府的财政行为来实行依法理财。同时,社会公众也必须接受法律的监督和制约,自觉主动地履行自己的财政义务。

三、依法理财的制度环境

(一)民主与法制环境

在良好的民主条件下,可以形成良好的政治通道。这种政治通道可以使优秀的人才进入国家机关,可以使社会公众寻找出正确与顺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意志的途径和方式,克服和减少理财的盲目性。

更为重要的是,在良好的民主条件下,有利于利益集团与组织的形成,使市民社会得以良好地构建。在市民社会条件下,社会公众不仅可以充分地表达其思想与意志,而且可以保持稳固而又健康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市民社会有无数个利益集团,通过他们之间的合作与博弈,并通过对权力机关的影响,使权力机关的立法更多地体现民意。而且权力机关因为有强大的社会组织的支持,可以更加有效地对行政和司法机关的活动进行约束和监督。另外,由于国家拥有公共权力,市民社会则拥有众多的集体权力,这些集体权力的联合也可以较好地制衡国家的公共权力,从而有效地防止因国家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而使公众利益受损。

良好的法律环境对于依法理财而言,则主要是保证司法机关的独立司法。对于财政司法而言,一方主体是政府,如何保证司法机关在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的司法公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制环境的优良与否,这一点已成为共识。另外,良好的法制也有利于对私人财产的保护。“没有财产权利,就没有正义”(哈耶克语)。在经济制度与社会意识都承认私人产权存在的合理性并用法制来加以保护的条件下,有利于激起社会公众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来调动自己各方面的潜力,社会主体也只有依赖于对私有财产的基本权利,才能行使其它的相关权力,包括对国家财政行为的监督与检验,从而促使国家在依法理财的框架之下,从事财政活动。所以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上台的新兴资产阶级都要把保护私有产权写进宪法。

(二)国家与社会(市场)关系的定位

尽管国家与社会的边界并不象这两个名词那样清晰可辨,但对国家与社会进行基本的定位还是可行的,即社会主体(各种市场力量)主要承担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任务,是主要的物质产品生产者,而国家则主要是弥补市场的缺陷与不足,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共商品和服务,并负责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这样一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统治与被统治、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的、相互缔约的关系,即国家为市场服务,市场为国家提供经济支持,两者为此而进行交换。由于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市场主体的意志也就成为制约和影响国家活动的重要准则(当然国家也不是完全被动的),这样就为置国家的财政活动于市场意志的控制之下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相反,如果生产物质财富的不是市场主体而是国家,则国家的意志就会变成具有决定性地位的社会意志,这样就无法保证国家的财政活动体现出社会公众的要求,因为,国家自己要求自己守法是难以想象的。

(三)文化与意识形态环境

所谓文化环境,就是有一种开放的文化氛围,使人们可以自由地比较和吸收不同的文化思想,使之能容纳世界各国的先进的财政思想,并用这些先进的财政思想来充实和改造国家与社会成员的财政头脑。

意识形态环境则主要是指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不存在等级观念和意识,将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平等的契约关系,是一种委托—关系。市场的缺陷需要国家弥补,同样国家的缺陷也需要市场修正,因此,国家与市场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谁也没有绝对的优势和特权。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个体的自由与权利的意识和观念有足够的地位,个体从事市场活动是以人为本,国家的所有活动最终也要服务于这个目标。对于国家而言,这种意识形态的形成需要国家能真正还政于民,正确地处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不把自己看成是民众的主宰而看成是“公仆”,真正认识到谁养活谁的问题。站在这个角度来说,依法理财不仅仅是一个制度与法规的问题,更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

四、依法理财在我国如何实现

(一)依法理财与财政权威

至此,我们尚未认识的一个问题是依法理财是否会削弱政府部门的财政权威?这两者是否存在着矛盾?

从形式上看,依法理财会削弱政府的财政权威,而实际上依法理财不仅不会削弱财政权威,而且会加强财政的权威。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财政的权威必须是很大的,这是因为财政分配具有特殊性,如果没有强大的权威,则难以使国家履行其正常职能,所以,作为一种集体理性的结果,社会公众授予了财政分配主体很大的权威,这种权威可以保证财政分配部门足以控制和掌握财政局面,甚至不惜动用国家机器。但是,由于存在这样一种暴力潜能,财政分配主体就有可能超越民众的授权范围,随意支配财政权威,从而给社会公众的利益造成损害,正是站在这种角度,才提出依法理财。所以依法理财要控制的不是正常的财政权威的运用,而是要反对不正常的财政权威的运用。

在实施依法理财的条件下,社会公众的意志在国家的财政活动中得到体现,在客观上减少了国家与社会公众的矛盾,而且在公众意志的支持之下,财政分配活动有了合法化的基础,国家就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站在法律的立场上公正、严格地立法、执法和司法,以维护财政法的尊严,表现和运用财政权威。同时,国家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式上是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实际上则是社会整体与个体、集体理性与个体理性的矛盾,这种背景无疑也壮大了国家的财政权威。因此,财政的权威是来自于对法的运用的权威和垄断性,来自于对法的支持下的公共权力的合理运用。

(二)依法理财在我国如何实践

通过上文对依法理财的相关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依法理财的实践主要是制度构建问题,这就需要随改革的实践逐步推进与完善。限于篇幅,本文在此只提出原则性的构想。

第一,促进立法机关民主与科学立法的建设。在相关的财政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法学家与财政专家的作用,使财政法制建设始终处于民主与科学的框架内。对于国家预算的审核与通过,应充分运用人大代表质询制度,使人大代表对国家预算和重大收支项目的来龙去脉都清清楚楚,同时强化人大对政府财政工作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加强国家决算的审计。

第二,重点加强财政执行过程中的法制建设,使政府的财政行为严格限定在财政法制、尤其是国家预算的范围内,严格控制在财政收支活动中的随意性和越权行为,防止对公共权力的肢解和分散,打击在财政收支活动中的各种违法行为。

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是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处理。我国目前在财政执行过程中的许多无序化都与此问题有关,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关键是税权划分、税种划分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解决好这些问题必定会使我国财政法制化水平向前大大推进。另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是要在财政司法过程中保持公正和独立司法,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对于司法结果要保证使其不折不扣地付诸实施,同时要严防打击报复,尤其是在市场主体作为受害者的时候。

第三,继续深化政企关系改革,培养市场主体,壮大市场力量。实行依法理财,除了需要国家机关通过相应的制度构建与变革而自觉地实行以外,还需要有坚实可靠的社会和经济基础,为此,就需要使市场的主体——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方面的成长与壮大。通过继续深化政企关系的改革,使企业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政府也承担起相应的职责,消除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同时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力量,使各类市场主体都得以健康的发展,并将其作为中国市民社会的基础,推进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

第四,营造适合依法理财的意识形态环境。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提高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开辟各种参政议政渠道,并通过各种宣传教育,营造适合依法理财的意识形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商务印书馆,1978.

最好的理财方法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现代化企业

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就是由具备现代化财务管理观念的财务人员,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组织中,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资产管理和利润分配四大财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使其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概念

(一)财务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个子系统。现代是指时间方面的要求,话是指已经得到实践检验并证明是成功有效的。20世纪70年代是财务管理走向成熟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开始朝着综合性管理方向发展。具体来说,财务管理现代化的内容为:

1.财务管理思想现代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一些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念已经植根于理财人员的灵魂,主要包括风险价值观念、货币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和资本成本观念。

2.财务管理方法现代化。研究人员在对实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了全面预算管理法,提出来作业成本法(aBC)和经济增加值法(eVa)。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方法。

3.财务管理内容现代化。财务管理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资本管理和利润分配。其中,资本运作被视为财务管理的中心,资金管理成为跨国公司或企业集团创新的焦点,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使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投资决策方式与方法迅速发展起来。

4.财务管理手段现代化。财务管理的手段是要解决如何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的问题,即为了在财务管理中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规范财务管理活动、履行财务管理职能而应具备的程序和运用的先进技术。在网络财务管理手段下,财务管理由离线方式改为在线方式、在线报告、在线审核、在线信息。

5.财务管理组织现代化。随着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运营官(Coo)等成为的出现,首席财务官(CFo)的叫法也早已普及。财务管理者从事的工作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客观上也居于核心地位。

(二)财务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寿险,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筹资和预算成为各项管理的前提;其次,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的销等各个环节,财务信息可以反映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最后,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最终都要以财务成果反映出来。

2.价值化、数量化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个趋势。财务管理现代化是管理内容价值化、管理过程数量化的具体体现。首先,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其次,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涉及到企业发展、管理过程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公司发展、决策的全过程,强调用数据说话。最后网络话财务管理手段真正创建了一个完整的、集成的、实时的成本、会计管理系统,促使企业的资金、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企业价值等处于严密的制度控制下,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的经营质量。

3.全面预算管理、经济增加值等财务管理现代化的方法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全面预算管理使公司的战略得到更好地贯彻,可以促进企业计划工作的开展和完善,减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预算的基础是计划,计划的前提是战略,因此全面预算管理能避免企业因盲目发展而遭受不必要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科学的预算目标值可以成为公司与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比较标杆。

4.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关键。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未来财务部门将成为公司的信息中心和公司健康运转的中枢,财务管理将要求拥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始终处于信息技术的最前沿,信息技术使得财务部门从关注公司的过去中解脱出来,去分析和预测并知道管理决策。

二、国外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的现状及趋势

国外大中型的公司经过进一个世纪的发展,在财务管理现代化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人员观念现代,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先进,管理组织合理。主要表现在:

(一)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财务风险价值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考虑货币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已经占主导地位,并形成了以考虑货币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为主、以投资回收期为辅的多种指标并存的指标体系。由于国外企业大部分都是股份有限公司,所以他们十分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财务风险适合保险联系在一起的,到了80年代以后,衍生工具出现并发展,90年代以后,财务风险管理的工具就不在拘泥于衍生工具,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

(二)完善、谨慎的预算体系

预算管理在西方国家的企业应用极为普遍,不同的国家其运行模式也有所不同。美国企业的预算一般是由高层管理着做出,预算过程是自上而下地进行,编制预算时主张销售预算的编制优先于部门预算的编制,并采取在销售预测到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加以说明的方法。从运行模式上看,西方企业预算管理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的,多数企业都设有专门的机构对市场进行语塞和制订预算,并特别注意编制体现企业今后发展的中、长期预算,包括组织目标、人事管理目标也都有相应的正式预算家以保证。

(三)普遍采用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

据调查资料显示,1994年20%的英国企业采用aBC法,而另外的27%企业正在考虑应用作业成本法;截至1996年,美国被调查企业中已有49%的企业采用了作业成本法。注明的成本转嫁库金斯指出:对企业而言,在未来向aBC系统过度只是时间问题。据英国、新西兰、爱尔兰和加拿大等国的调查,采用aBC法后,效果最明显的领域依次是:成本管理、业绩度量、产品定价。

(四)经济增加值(eVa)在全球大公司得到广泛运用

eVa指标寿险在美国得到迅速推广。可口可乐、at&t等公司作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尝试将eVa作为衡量业绩的指标引入公司内部管理之中,并将经济附加值指标最大化作为公司目标。eVa曾被财富杂志称为“当今最为炙手可热的财务观念,是现代管理公司的一场革命”,事实上,eVa正作为公司治理和业绩评估的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

(五)组织机构合理

在美国大型公司中,首席财务官之下通常设置有两个重要的职位:一是财务长;二是会计长。会计长主要负责企业的财务会计业务,比如账簿组织、报表编制、工薪计算、内部审计等。财务长则负责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是对融资行为与投资行为的管理。在工业发达国家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种理财机构的设置和作用的设定,应当成为我国企业对管理体制进行科学化、现代化改造最为直接的借鉴。

三、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的现状和对策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财务管理发展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会计与财务合二为一。该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此期间,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会计学中是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内部成本核算体系和方法,财务问题被视同会计核算的组成部分;第二阶段:会计与财务一分为二的阶段,时间是20世家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企业必须立足于市场,既要生产出符合需求的物质产品,又要关心所得与所费之间的量比关系,注重经营效益,财务职能便被从会计中独立出来;第三阶段: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确立阶段,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民营、私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其他经济性质的企业兴起,整个财务管理体系更趋完善,既有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大趋势,又颇具中国特色。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中国企业的负债融资风险意识不强。有关学者对我国210家上市公司和460家非上市公司的调查表明,我国企业对财务风险意识还不足。企业考虑风险时,首先考虑的是产品风险、行业风险和技术变更风险,财务风险列于次要地位。上市公司、大企业和信用等级高的企业比非上市公司、小企业和信用等级低的企业更多考虑财务风险。

2.中国企业的时间价值观念不强。南京大学课题组曾对全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调查了企业投资决策方法的选择。对手会的77家企业进行分析的结论是:62.2%的企业最忠实投资回报率这一指标,41.9%的企业最重视回收期,上述两个指标都不考资金时间价值。只有小部分企业认为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是最重要的指标。

三、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对策

1.推广预算管理、经济增加值法(eVa)、作业成本法(aBC)和作业成本管理(aBm)。我国企业应该加强实施年度滚动预算和季度滚动预算等方法。年度滚动预算以公司战略、经营规划为指导,侧重于对规划期内经营活动进行预算描述;季度滚动预算是企业对一年经营期内经营活动所做出的预算计划。年度滚动预算通过季度滚动预算来实现,并在季度滚动预算中设置相应的战略指标,以实现公司长期目标。同时逐步推广经济增加值法、aBC、aBm的应用。

2.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严格网络程序与安全控制,包括会计电算化内部的制度控制和网络应用程序的控制,同时,选择信誉良好的软件供应商和质量良好的软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3.加快实施网络财务化,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先进的网络平台为支持,建立网络化财务管理,培养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

4.加强法制建设,为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创造良好有序的法制环境,完善财务工作组织运行和财务监督。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具体职责。将财务管理工作从观念上过度到具体的游子、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内部审计等内容上。

四、总结

尽管我国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现代化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实现财务管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当前我过要抓住四件事情:意识必须树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念;二是要学习和借鉴成功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三是要掌握现代化财务管理的内容,四是要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组织和抓好财务管理网络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胡玉明著.《高级成本管理会计》.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2]齐寅峰、王曼舒等,《中国企业投融资行为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管理世界,2005(3).

[3]马建春.《企业融资模式选择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山东经济,2006(3).

最好的理财方法篇6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必然要求各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合作,因此,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要善于抓住机遇,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灵活处理和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增强企业自身及其他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使各方的经济利益达到和谐与统一。

财务管理指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理财。既要理顺企业资金流转程序,确保生产经营顺畅;又要理顺各种经济关系,确保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得到满足。

1.企业财务管理的构架

财务管理的内容是对企业资金运动的管理,即对企业资金筹集、投向和日常运用的管理,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1资金筹集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财务管理部门必须为企业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满足企业生产和企业拓展的需要。但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资金,其使用成本也各不相同,如果不慎重选择筹资方式,可能造成过多的筹资费用,从而会增加企业的风险。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必须对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加以比较和抉择,使一定时期的资金来源及其数量同企业的经营需求相一致。

1.2资金投放

企业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把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以便取得盈利。企业可把筹集到的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形成对内投资,也可以用于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债券,或与其他企业联营形成对外投资。财务管理部门要与有关管理者共同决定资金的投放,做出有关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企业资金利用的决策,决定企业所需要的全部资产的数额,以及投资的结构和组合,以便企业更好地实现其目标。

1.3收益分配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产生利润,也可能会因对外投资而获得收益。企业的利润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企业进行收益分配体现了企业履行其承担的社会责任,要力求做到各种利益之间的均衡。首先,要依法纳税;其次,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公益金;最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1.4营运资金管理

企业日常资金管理是理财工作的重点之一。营运资金管理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例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是否适量供应,各项生产性费用支出是否按时结清,产品销售收入是否及时收取,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是否得以有效使用,等等。有效地保持企业资金收支平衡和企业现金流量的顺畅,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操作的目标。

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当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具体表现为:竞争能力、获利能力和增值力、偿债能力与信用水平、资金营运能力、抵御风险能力等五个方面。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大都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的最终目标,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利润达到最大。但由于“利润最大化”目标没有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值、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往往导致企业财务决策的短期行为,所以逐渐被实践所否定。其主要表现为:

2.1以计划经济为核心。

在资金管理方面,主要是资金定额的核定方法和资金计划的编制方法;在成本管理方面,主要是成本降低指标的测算和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在利润管理方面,主要是利润指标的测算和利润计划的编制方法。所运用的这些方法都是对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与体现,但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经营决策的信息。

2.2基本不考虑风险因素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主要是执行国家的有关计划,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种指标,完成了计划,企业的财务活动就已基本确定,很少谈起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经营风险问题。这样,在企业主管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眼中的风险只是忽视或假设。

2.3经济管理体系不够完整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对企业经营预测研究的很少,对经营决策基本不涉及,这样就失去了企业利润的真正体现。比如:有财务预算方法、财务计划方法、财务分析方法和财务控制方法,却缺少了财务决策方法。现今提出“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虽然克服了“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点,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资本增值的要求,但其优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我国当前还只能是一个理论公式和理想的发展目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作用并不大。又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有人提出了以现金流量最大化、现金股利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等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但这些目标仅使财务管理在某些方面可供选择,并不能代表财务管理的总目标。

3.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对策

3.1树立人本化的理财观念,充分协调好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财务关系,选择合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因此,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就是基本趋势和客观需求,我们应创立新的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理论,以适应人本化理财的要求,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一般认为,对核心层企业宜采用集中财务体制,对紧密层企业宜采用管理的分散的财务体制,即由集团总部做出重大财务决策,由紧密层企业做出次要的财务决策及执行总部决策,对半紧密层企业宜采用受控制的分散的财务体制,即总部通过内部制度来间接影响或控制下属企业的财务决策;对松散层,协作层企业则采用完全分散的财务体制。也就是我国现今执行的财务核算管理委派制度,且要层层监控,以便使财务管理目标顺利实现。

3.2规范财务信息体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决策所需信息。将公司财务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汁制度的前提下,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标准财务信息系统。只有在统一标准下产生的信息,才可以被更快捷地汇总,并具有更高的可比性,使信息达到充分地共享和有效地利用,帮助决策者了解、管理公司,做出合理的决策,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同时财务决策需收集大量数据,如历史数据,政策法规、市场动态和前瞻性信息,光靠手工去统计、整理、分析这些信息,显然费时费力,容易出错。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决策信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和人工成本,信息得以最快捷的通道反映.信息因为及时准确成为真正有效的信息,公司和公司管理者成为最大的受益人。所以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提高准确度和效率。

3.3有效利用企业各种资源,尤其要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在财务管理中不能就资金论资金,不能只注重质量和成本的管理,而应从更大范围上着手,不能仅仅停留在融资和资本分配的表层状态下,目前还应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品牌的管理等。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最为重要,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因此,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很重要。但是,在传统预算下,人力资源只能转化为直接人工小时而编制直接人工预算和费用预算。这充其量不过是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而已,不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配置,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相当大程度的脱节。因此,企业需建立吸引、培养、留住人才的报酬机制,在注重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注重无形资产的创建和管理。以品牌为先导,在优秀人才的努力下,通过优质服务,开拓企业特色的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突破“物尽其用”的局限,将视野拓展和延伸到如何使企业“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的领域,把“物尽其用”置于“人尽其才”的基础上,全方位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相关信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问题。

3.4对企业经营全过程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管体系。财务监管体制应涉及到企业资金的筹措、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和控制、债权、债务管理,财务收支计划、财产、物资的管理、工资的管理、利润的计算和分配、内部审计稽核、等,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正规化。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管体系能使财务监管工作有章可循,为财务监测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为此,企业应配备高素质的人才,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行财务监管,如对资本的结构及增减、对外长期投资及时资本性投资事项,对外担保事项,关键设备物的抵押、年度财务预算、工资及利润分配方案、经营业绩考核及奖励、成本计划及控制、价格的确定及调整、贷款回收政策、货物采购计划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财务监管,以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3.5加强企业风险管理,促进竞争与合作的统一。实施企业风险管理是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再监督,以便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点,把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与此同时,能够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符合性测试发现内控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企业风险管理还能起到预防风险与警示的作用,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内控制度,由相关部门或人员具体实施,事先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把风险消灭在发生之前或萌芽状态,而当风险产生并造成损失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相应措施,发挥风险管理的警示作用;企业风险管理的开展还有助于提高外部审计质量和效率,一方面将有限的资源用于高风险领域,另一方面,降低外部成本,提高效率。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财务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根据新的情况,不断建立和引入新的财务管理方法,完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

在完善我国财务管理方法时,我们应构建以决策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因为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盛衰成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核心是财务决策,财务预测是为财务决策服务的,财务计划是财务决策的具体化,财务分析是为了发现成绩,找出缺点,以利于今后的财务决策。另外需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体系。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竞争,竞争的基本原则就是优胜劣汰,因此,与计划经济相比较,市场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承担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为此,必须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还要不断推广和应用定量的财务管理方法。在未来的财务管理中,数学将得到广泛的应用,财务决策的数量化也会更加受到重视。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不能仅仅根据大概的估计来做出财务决策,而是要凭数据说话,以数量分析为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财务决策的准确性,使企业财务管理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斌.《财务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最好的理财方法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 重要 方法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指通过企业的价值形态对企业内部资金运作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过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企业的财务关系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财务部门本身并不创造价值,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直接向企业管理层提供第一手信息,因此企业管理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

企业管理是以企业的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等都要服务于企业的经营需要,且都必须以企业的财务管理为核心,保证各项管理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套。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应具备可测性、可控性、层次性和统一性。因此企业必须形成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方法,从各个方面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

第一,形成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手段和高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企业的各项运营都逐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都需要实现电算化管理,通过电算化管理可以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财务情况进行及时、客观的反馈,并且通过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有效快速的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保证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同时,信息化管理还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形成高水平的会计队伍,这支会计队伍不仅仅需要有现代化的企业会计知识,对于企业管理、生产运营、信息管理等各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企业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都能够提出良好的建议,并且对于企业中的各项决策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严禁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分析。

第二,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的管理。企业的全面预算是指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业务活动、财务表现等各个方面进行总体预测,具体包括开发预算、销售预算、管理费用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等各个方面。因此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对于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由于全面预算管理包括范围广泛,涉及的部门较多,因此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必须实行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相结合的编制方法,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最终确定合理的预算范围,并且在编制过程中避免上级直接决定,下层员工没有参与的情况发生。二是全面预算的执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尽可能的按照预算进行,一旦出现与预算不相符合的情况,需要有企业相关领导确认后方可更改。并且企业根据自身规模和实力的大小,可设立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对于全面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三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反馈。反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于预算和实际情况必须进行对比分析,为未来进行更加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做好对于预算执行良好的个人和单位的奖励,以及对于表现较差的部门和个人的惩罚工作,提高部门和员工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积极性。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中必须重点突出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确定的成本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要进行严格检查,深入监督。

第三,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存在机遇与挑战,并且一直存在着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的困境,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在进行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时,首先需要确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并且在此基础上,根绝企业内部经营的需要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对于风险的大小、程度等进行科学、充分的分析,并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力,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比较、分析权衡强企业的可能收益和可能损失,选择出相对最佳的方案,达到企业收益最大化。同时,在企业做出任何决策前,必须形成一系列的防范和保全措施,即使出现风险,也可以有效的控制风险或者尽可能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就说,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做到必须做到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需要尽可能的做出准确和及时的测量。为了达到这样的工作效果,企业内部可以建立专门负责风险管理部门,以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和处理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

第四,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最传统的内

[1] [2] 

容和方法,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是企业运营的基础,也是企业增值的根本。企业的资金管理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安排与使用等各个方面,因此企业在资金管理时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企业的资金总量、借款、还款的筹划工作,积极参与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计划,二是尽可能的加速资金的运转速度,及时监督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考核资金的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率,三是做好资金的安全防范工作等各项工作,确保企业运转的正常资金需求和不间断进行。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合理使用资金的建议和措施,保证和促进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五,做好财务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企业的生产部门、战略部门、销售部门等都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财务管理时需要理顺企业财务部门与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职权关系,明确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能,以及在财务管理中需要发挥的作用。通过各个部门职能范围的划分,形成以企业财务管理为核心,各个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的财务管理体系。

三、结论

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顺利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着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若想获得稳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最好的理财方法篇8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建筑企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建筑企业规模的日益增大,也为国外建筑企业的进入提供了条件,他们的进步除给我们带来巨大挑战外,也使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建筑企业发展的压力也空前巨大。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实行严格的内部管理,而内部管理的核心又是财务管理,所以必须制定高效的方案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影响建筑企业有效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社会因素极大的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常常不够规范,还经常需要大额的垫资,这使得企业内部的资金很难流通。所以材料供应商的款项经常会被拖欠,这样材料供应商便不会开发票证明,最终使企业的做账工作无法及时完成,这便使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各种问题也会使财务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这类问题通常有: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监管工作不到位,财务管理制度未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等。这使得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和责任到人制无法很好的应用于实际。上述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便无法取得预期的结果,财务管理的价值便无法表现出来。

三、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筑企业应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的控制力度。现今我国半数以上的企业都使用经理制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所以企业的总部仅仅提供项目所需的建筑发票和资质保证,还会收取一定的管理费。这便使得建筑企业不能对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再加上大多数领导者只注重控制建筑资金,却忽视了建筑材料、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管理。

2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意识有待加强。我国建筑企业的不断成熟,使得绝大部分的企业领导者也开始意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并在工作过程中自觉的对财务管理工作有所侧重。可是依然有一些领导者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把财务管理等同于现金管理部门,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3现今我国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仍然不够先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基础便是拥有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可是现今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仍不够科学,竟然还有企业用手工台账的方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这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根本无效率可言。还有些企业虽然引进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但却没有使其作用很好的发挥出来,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也未得到真正的提高,进而使财务管理的价值无法真正体现出来。

4财务管理体系制度不够完善。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制度,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制度是确保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可靠保障。但是许多建筑企业都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制度,有的企业即使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制度,也未将之有效的落实到日常的财务管理控制工作当中,使得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化的操作,这使得建筑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方式较为混乱,进而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及完整性,阻碍了财务管理的有效进行。

四、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1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控制力度。要想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就必须先给予自身财务管理工作极大的重视,并要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只有科学的财务管理才能使企业实现日常的顺利运转。为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控制水平,建筑企业必须先对各个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权责进行准确的划分,并不断贯彻落实责任到人制,这样在管理时也能做到权责分明。此外,要建立健全财务报告完善制度,这样可以为决策人员提供可信度高的财务信息,使管理者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另外,必须不断健全完善内部审核监督机制,这样能很好的体现审计部门的权威性、有效性和独立性,还能使提供的财务信息更加准确,进而促进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2进一步增强财务管理的意识。要进一步增强财务管理的意识就要从以下方面做起:(1)建筑企业要对财务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管理体系制度的创新以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使财务管理更好的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2)企业决策者要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财务的管理控制,建立起健全的财务管理控制体系,以保证财务管理的有序进行。

3实行创新性的财务管理方法。只有时刻重视财务管理创新工作,才能使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建筑业要善于引进创新性的财务管理方法,通过借鉴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还要尽可能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摒弃落后的管理方法,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同时提高其效率。另外,要不断深入研究财务管理方法,以取得创新性的管理方法,更好的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4建立健全建筑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系统。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制度的完善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在制定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时,一定要密切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使财务管理体系与企业发展相适应,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第二,完善的监督机制是财务管理有关制度贯彻落实的保障。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能使财务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高效的贯彻落实。第三,实施科学的奖惩制度,这样能促进管理人员自身财务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而使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科学的奖惩制度也是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实了基础。

结语

综合本文论述,建筑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并针对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使建筑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优势,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最终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最好的理财方法篇9

[关键词]财务目标;财务管理;经济环境;决策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151-02

1引言

一个明确理智的财务管理目标对企业的发展起着无法估量的重大作用,这便决定了企业制定财务目标时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一个有活力、有潜力的企业,定是一个自主能力极强,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目标的企业。只有一个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才会令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观点

2.1以增加企业收入为财务目标,即利润最大化原则

此种财务管理目标是从企业定义的角度出发,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经营模式和财务目标。此种观点有利有弊,利处在于可以集中资金,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增加社会财富,便于企业进行再生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之中人们往往过于注重追求利润,一方面导致企业产品质量下降影响企业形象。另一方面过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往往会使公司财务人员铤而走险,忽略了收入和风险之间的联系,对短期利益的追求也使企业的长远发展丧失了动力。

2.2注重股东利益,即股东财富最大化稳定强大的股东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可以说是企业的命脉,投资者购买股票的目的便是增加自己的财富,如果企业无法保持一个良好的股票状况便会失去股东的资金支持,而没有了资金的支持企业也就无法继续存在了。此种观点直指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拨开表面迷雾从企业的最根本出发可以算得上是比较优秀的观点。但是该种观点过于片面化,股东利益固然重要但是只注重股东利益,而忽视了与公司相关的其他利益体。

2.3以增加企业产值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此种管理方式常见于一些中国传统的国有企业之中,政企不分的做法导致了很多国有企业管理者只注重产值的增长而忽视利润和产品质量,强硬的指标规定让企业无法灵活的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经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令此种管理方式现阶段基本消失。

2.4企业价值最大化观点

此种观点在当今业界中算是比较完美的观点,兼顾了多方利益。一方面它在注重公司眼前利益的同时又没有忽视公司的长远规划,这便使得企业不会因为眼前的利益而丧失发展的前景。另一方面此观点规划了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在保证企业一定的收入前提之下尽量将公司所承担的风险降到了最低值。该观点虽然比较完美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往往会不尽如人意,可行性较差。

企业的总目标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获得和有效使用资金的管理工作。创办企业是以扩大财富为目的的,企业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能否给投资者带来未来报酬,因此,企业应该以“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因为这种观点,不仅反映了获取利润的时间,而且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受风险大小对企业的影响。

3实现目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各种因素是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要受到企业本身管理决策各因素和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因此,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要综合财务管理活动、企业经营、管理措施、战略选择等多方面来考虑,企业也正是通过提高管理决策和改善外部环境这两大因素来实现其财务管理目标的。

3.1管理决策因素

项目投资和资本结构是决定企业报酬和风险的首要因素。任何投资都会有一定的风险,而设计并实施一个科学严密的投资计划将会大大减少项目的风险。多年来,不少企业大都是由于投资失误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约束投资行为并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审议制度规范,以便于对投资决策的主体、内容、程序、原则、责任、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在具体操作时还应注意在确定项目方面,实行“统一规划、民主集中和专家评审”的可行性论证方法。

3.2外部环境因素

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应不断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且努力适应。

(1)法律环境。如今,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法律对经济活动的规范不断增多、细化。企业组织法规、财务会计法规、财政税务法规等法律法规都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休戚相关。企业财务人员应当做到知法懂法,做到有法必依,有法可依,在遵法的前提下一步步实现管理目标。

(2)经济环境。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相关经济体制的改革也会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实现产生影响。如果企业能正确预见国家经济政策的基本导向,并对国家指定的经济优惠等政策加以研究,以政策决定企业的经济行为,则可以趋利避害,也将对理财决策大有好处。

另外由于商业竞争、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等外部因素会对企业的销售收入、存货库存、设备添置、债券投资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所以企业必须及时调整生产,适应经济政策,以迅速提高应变能力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同时企业要实现资本大众化,注意分散经营风险,尽可能提升自身价值。

4相关问题的考虑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虽然出发点和要求实现的目的不同导致了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不同观点,但财务管理的总目标只有一个,即“企业价值最大化”。概括起来,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还需综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在中国如今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之下企业的出发点应该立足全局,从整体出发,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发展好公司自身的利益产业。响应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自身企业要求,既要努力发展壮大自身企业又要注重职工利益,维护好工作群体的权益。

(2)由于股东利益最大化也是企业财务目标的重点,便会导致股东利益与职工利益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是企业财务目标的重点环节。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财务目标的时候割舍部分股东的权益,遵循社会历史发展潮流,不能片面单纯地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做到统筹兼顾,一方面顾及股东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又维护好职工权益。

(3)理清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资本要素,劳动要素,土地要素。企业对于资金的准确把握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投资就要存在风险,为了弥补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不足,对资本的价值评估便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安全的投资方式,合理的规避风险,理智明确地对资金进行利用。公司财务人员也是资本的控制人员,对公司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会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4)协调好企业经营者、员工、企业的债权人以及其他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一个合理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会带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只有充分的平衡好各方利益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才是一个优秀的财务目标。

(5)紧密配合企业战略总目标,做好财务计划。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的根本利益是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好的财务管理与财务计划需依据企业总目标的要求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来实现。计划并不是单一的资金问题,未来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情况,因此,要提高企业对不同情况的反应能力,以便于有利机会带来的收益。财务计划确定后还要将计划具体化,做进一步细化,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出贡献。

5结论

一个合理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充分整合各个要素,将社会中一些主流观点取长补短以适应企业发展。在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财务目标。良好的财务状况会令企业在日后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资本回报率的上升又会反作用于资本,一个良性循环的圈子也会就此形成。股东,职工,企业三者的利益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才能让企业永远保持蓬勃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最好的理财方法篇10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掌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与设计的基本原理、电算化会计软件初始化的设置、总帐系统、报表系统以及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业务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模块构建,会计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方式的影响;了解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要求与制度规范、购销存业务核算子系统、基于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数据整理与加工。

专业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

专业意在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途径及手段

(一)培养途径

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包括认识实习、专业调查、专业模拟实践、毕业实习等)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积极开拓第二课堂,通过阅读推荐书目,完成读书笔记,参加学术讲座,发表学术论文等活动,实现培养目标。

(二)教学方法

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着重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在传统的讲授法之外,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科研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手段

推行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组织现场实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能在工商企业(公司、集团)、跨国公司、金融和证券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机构以及各级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理财工作和业务服务,还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财务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学制、最低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1.学制

标准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三至七年。

2.最低毕业学分

学生修满167+7+5学分准予毕业。(其中7学分为公共选修课学分,5学分为第二课堂学分)

3.授予学位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1.进企业做会计或财务,选择这条路的话最好找个暑假的时间去企业实习,现在用人单位很看重这方面

2.进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选择这条路的话最好大学期间注会考出几门

3.进银行业也是比较好的选择,这个最好有关系。

4.进专门的金融,货币,经济,调研机构;不过概率比较小。

5.自己成立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会计事务所不会面对像做兼职会计的交际压力,且收入十分可观,但对专业所需水平要求很高。目前成立会计师事务所的大多具备注册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等级的人。

6.进大学任教。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管类专业近年愈加的火爆的趋势,市场定需要大批的财务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相关文章:

1.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2.财务管理专业介绍

3.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要求和培养途径

4.财务管理专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