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9:52

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篇1

一、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要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积极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动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二、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尽快改变抗灾能力弱的局面。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着力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切实把加快良种培育、做大做强种业作为战略举措来抓。抓好农业机械装备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

三、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壮大县域经济,积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四、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农村住房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推动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发展,推动草原生态建设,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进一步抓好农村扶贫开发。

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篇2

下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重点及促农增收措施郊区工作办公室当前,全市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提高阶段的各项工作正在扎实推进,郊区工作办以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巩固教育成果,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达到促进工作,文秘部落服务人民群众的目的,下半年我们的重点工作和措施是:一、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统筹协调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要按照发展“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农业的思路,统筹农业内部各业的协调发展。种植业要以“双千元田”“万元室”为目标,做好产中、产后服务工作,重点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促销等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与铁路部门的联系,积极拓宽洋葱外销市场,确保洋葱外运销售。同时要积极招商引资,启动民间资金,抓好洋葱储藏库与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畜牧业要重点发展家庭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积极推进以“万元院”为主的养殖专业村,专业户建设,突出抓好牛羊品种改良工程,不断扩大养殖科技含量,提高养殖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林业要以发展“万元田”、“万元园”为重点,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观光和林果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观光高效农业,重点抓好河口度假村、新城旅游景区建设,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充分发挥农业科技队伍的作用,切实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切实落实好已确定的“三结合一目标管理”法,充分发挥市属和各镇农业技术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将服务“三农”工作落到实处。积极争取省市资金支持,改善农业科技设备陈旧落后的状况。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办法,不断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重点抓好洋葱病虫害防治、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土壤测定、洋葱无公害技术推广、牛羊品种改良、优质经济林品种示范推广等先进实用技术,不断促进农民增收。三、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不懈地把二、三产业作为强镇富民、增加村级积累和户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一要进一步加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二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引导农民开展交通运输、建筑建材、劳务输出、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三要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旅游观光服务项目。要抓住关城、悬壁长城旅游资源和各镇林地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潜力,加强各镇“度假村”、“农家乐”等餐饮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档次、提升品位、提高效益。充分利用草湖旅游资源优势,开发草湖旅游经济。四要大力发展商贸经济。进一步完善镇域市场体系建设,在镇政府所在地形成物流、人流、商流、信息流优势,活跃农村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强化工作落实,狠抓农村小康样板村示范点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原则,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样板先行、示范带动的路子,建立“政府引导、农户自筹、统一标准、示范建设”的有效机制,狠抓农村小康样板示范村建设,在建筑模式上,突破过去以“四合院”为主的高墙大院、人畜不分的建筑模式,把生活区与生产区相分离;在建筑布局上,尊重群众的需要和愿望,在群众自愿,不加重负担的前提下,允许农民根据各自的产业基础,打破镇、村、组行政界限,鼓励农民跳出旧宅建新区,也可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提供优惠政策,由开发商筹资先修后卖,打开住宅建设局面。将样板村示范点建成设施完美、生活方便、便于管理、环境优美的新一代居住小区。五、切实加强项目建设,以项目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上下协同,紧密配合,切实抓好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发展。一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的政策导向,积极向省上、国家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二要积极向市上争取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和国拨省投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争取省、市财政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三要创造条件,以优质的服务和宽松的环境抓好招商引资和启动民间资金工作。要重点抓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农村“一池三改”、日元贷款防风治沙、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生态公益林保护、优质无公害洋葱产业基地建设、肉羊胚胎移植技术应用、蔬菜花卉制种等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增收,以项目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下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重点及促农增收措施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篇3

上半年,松原市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省农委中心工作,扎实开展,措施得当,取得了一定成绩。

高标准完成春耕生产任务,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867.6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达到1647.39万亩,(玉米1284.7万亩,水稻170.5万亩)。全市共投入春耕生产资金34亿元,投入底化肥100万标吨。从目前看,全市农作物总体长势良好,呈现苗全、苗齐、苗壮的喜人景象;政策扶持和组织推动合力显现,棚菜生产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建蔬菜大棚达4500亩,其中暖棚1250亩,大棚3250亩;推进农机农艺相结合,农机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共争取购机补贴资金14170万元,其中,购机补贴12880万元,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补贴资金1290万元。全市推广新机具10150台;实施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8.6万亩;保护性耕作13.7万亩;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到6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83户,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1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10户。粮食加工量达到150万吨,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加工量与销售收入实现了双增长;突出示范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到6月末,全市开工项目达到162个,完成投资7亿元。完成“四清”、“四改”的村161个。建新式农居1600户。争取到省级示范村专项补助资金项目115个,申请专项补助资金2915万元;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工作有了新进展。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5万公顷。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6.8万公顷。另外,在省农委的大力支持下,松原市申办全国第八届农运会工作已经结束,目前正在全力以赴进行全国第八届农运会的各项筹办工作。

下半年,松原市农业农村工作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是切实抓好农业生产。重点抓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深入抓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和五项技术推广工作;二是全力抓好棚菜开发。继续加大典型的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大投入,确保全年棚菜任务的完成;三是稳步推进农机工作。力争年度购机补贴资金额度达到2亿元。全力抓好以玉米收获为主的薄弱环节农机生产作业,努力将收获作业机械化水平从上年的26%提高到35%以上;四是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五是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重点抓好松原粮食集团有限公司的组建和运营工作,使之尽快成为全市集产加销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六是继续深入农村改革和经济组织创新,增强农民进入市场和抗御风险的能力。(松原市农委供稿)

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篇4

abstractBasedontheanalysisofrelationfeaturebetweenagricultureandruralindustryindifferentstageofruralindustryinchina,putforwardthecoordinatedtheorybetweenagricultureandruralindustrybystages,regionsanddegrees,discussedthecoordinatedroadbetweenagricultureandruralindustryfordifferentstageofruralindustryanddifferentareaofchina.

关键词农业农村工业协调发展阶段性区域性

农业与农村工业协调发展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村工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是我国农村工农业关系的主要体现。但农村工业的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两者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工业发展并不是总是对农业有利,认识到这一点,选择适宜的协调发展道路,发挥农村工农业之间的正关系,抑制负关系,对农村工农业协调发展十分重要。我们在广东东莞市,江苏无锡县,山东诸城市、苍山县,湖南双峰县,四川米易县等17个典型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不同地区、农村工业不同阶段的农业与农村工业关系特征,提出了我国农业与农村工业协调发展的道路。

1农村工业不同阶段农业与农村工业关系的特征

依据反映农村工业发展水平以及与农业关系特点的若干指标(如人均农村工业产值、农村工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农村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农村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农业人口人均乡镇企业工资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等),根据17县农村工农业关系及全国总体状况,确立每个指标在各个阶段的范围,运用要素贡献率与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法,确立各项指标的权重,将我国农业与农村工业的关系划分为五个阶段:

1.1第一阶段为“农为主,工萌芽”阶段这时工业刚刚开始发展,人均农村工业产值低于500元,农村工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不足40%,农村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小于0.5,农村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小于0.2,乡镇企业工资占农民纯收入比重小于10%。农村工业的发展依靠的是农业的剩余资金、剩余劳力、剩余农产品和占用少量土地,对农业的竞争作用不明显,对农业的互补作用也不大。

1.2第二阶段为“农哺工,工起步”阶段工业开始发展且以外延型发展为主,人均农村工业产值为500—1000元,农村工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为40—50%,农村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为0.5—1.5,农村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为0.2—0.4,乡镇企业工资占农民收入比重为10—20%。农村工业发展占用较多的资金、土地和吸收较多的农业劳动力,体现出农哺工的特征,这时工业对农业的互补作用(如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以工补农等)还较小。总体上看,劳力转移对农业利大于弊,而资金对农业的争夺对农业弊大于利。

1.3第三阶段为“工农业互争互利”阶段农村工业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人均农村工业产值为1000—3000元,农村工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70%,农村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为1.5—3.0,农村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为0.4—0.6,乡镇企业工资占农民收入比重为20—50%。对农村资金、土地具有明显地竞争作用,但农村工业通过工资和以工补农对农业资金的返还已较为明显;劳动力的数量竞争开始出现,质量竞争较为明显化;体现出互争互利的特征。

1.4第四阶段为“工补农,农开始分化”阶段人均农村工业产值为3000—10000元,农村工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为70—90%,农村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为3.0—10.0,农村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为0.6—1.0,乡镇企业工资占农民收入比重为50—80%。农村工业发展到具有补农的实力,但全面改善农业现代化条件的水平还未达到;农业劳动力在现有规模下出现局部不足或季节性紧张,农村工业占用土地较多,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开始分化,以工补农水平高、农业社会化服务好、农村工业发展相对集中,农业及粮食生产继续发展;相反,农业及粮食生产出现下降趋势。总体上资金关系对农业相对有利,劳动力关系对农业相对不利;体现出工补农,农开始分化的特征。

1.5第五阶段为“工为主,农分化”阶段人均农村工业产值为10000—20000元,农村工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的90%,农村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大于10.0,农村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大于1.0,乡镇企业工资占农民收入比重高于80%。农村工业已具备建农的实力,关键是政策的引导,或者以工建农、农村工业集中发展保护农田,农业规模化经营解决劳力不足和提高农业及粮食生产的效益,农村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实现;或者工业发展不顾农业,大量占用农田,劳动力数量不足、素质弱化,农田抛荒、半抛荒,农业萎缩;体现出工为主,农分化的特征。

2农业与农村工业协调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梯度推进理论

依据我国农村工业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特点,以及农村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农业与农村工业关系的特征,提出我国农业与农村工业协调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梯度推进理论,该理论包含三个部分:

2.1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一个相对而又抽象的概念,内容十分广泛,可概括为下面五个方面:①农业发展水平与农村工业水平的协调(简称水平协调)。水平协调包括总量协调、速度协调。②农村工农业之间的投入结构、技术结构的协调以及农业结构(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结构)、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与农村工业水平、结构之间的协调(简称结构协调)。③农业与农

村工业在资源要素流动及配置上的协调。包括劳动力、资金、土地等方面(简称要素协调)。④生态环境协调。农村工农业、特别是农村工业发展的同时,不断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简称环境协调)。⑤农村工农业协调发展还包括广泛的社会内容。通过工农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使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别,减少贫困,增加农民受教育的范围与机会,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通过现代城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农村的扩散,改变农民落后的生活方式和过时的思想观念。搞好农村社区生活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从多方面缩小城乡和工农差别(简称社会协调)。

2.2阶段性协调发展农村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农业与农村工业协调发展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不能以单一标准来衡量两者关系协调不协调;也不是只有农村工业的高级阶段农业与农村工业才会取得协调。协调是动态的,每一阶段均有其协调的内容与形式,只是不同阶段两者协调发展(关系)的体现不同而已。由于农村工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农村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农村工农业协调的重点应有所不同和侧重。在农村工业处于起步阶段的地区,协调农村工农业的关系,其重点是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建立稳固的农业基础,适度发展农村工业。在那些农村工业已具备雄厚基础的地区,协调两者关系,其重点应放在促进企业利润向农业回流,通过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等方式促进农业稳步增长,达到改造传统农业的目的。

不同区域(区位),由于自然条件、农业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农村工业在规模、行业与技术的选择上均有不同的特点,从而导致了农村工业与农业发展关系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与模式应有所不同。以上三点构成了该理论的实体。我国农村工农业协调发展应以该理论为指导,脱离了协调性、阶段性和区域性,我国农村工农业协调发展是不可能的。

3农业与农村工业协调发展的道路

3.1确立农业与农村工业协调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业与农村工业协调发展的道路,必须坚持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方向。因为农村工业化是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在中国大多数地区,没有农村工业化便没有农业现代化。但农村工业化并不是农业现代化的充要条件,农村工业的发展并不能自然带来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不同阶段,工农关系不同,农村工业发展方向、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也应不同;不同地区农业与农村工业发展的特点不同,农业与农村工业协调发展的道路也应有所区别。因此,在确立农业与农村工业协调发展的道路时,必须紧紧围绕农业与农村工业的关系特征,以及农业与农村工业的区域发展特点,即必须以农业与农村工业协调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梯度推进理论为基础。

3.2立足工农业协调,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农村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工农关系的特征不同,不同地区农业与农村工业发展的特点不同,这就决定了我国农村工农业协调发展的道路不是一条,而是多条道路构成的一个道路集。通过大量调查与研究,从农村工农业关系状况以及区域特点的角度,把现阶段我国农业与农村工业协调发展的道路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3.2.1以农为主,农业延伸、推动农村工业的道路这类地区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而非农产品资源缺乏,农村工农业关系处在第一、第二阶段,工农关系的特征表现为以农为主、工萌芽或农哺工、工起步。随着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在农产品总量剩余的基础上,通过结构调整发展高价值作物和特产作物开发,迫切需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来增加农产品价值、稳定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价值,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促进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这条道路适合广大的以农业为主、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工业刚刚起步的内陆地区。如山东省苍山县,农村工农业关系处在第一阶段,农村经济以农为主。该县利用大蒜生产的优势,推动了蒜苔冷藏、保鲜、大蒜加工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依靠农业延伸、推动农村工业发展的农村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3.2.2以农为主,农村工业靠资源开发的道路这类地区农村经济中农业仍是农村经济的主体,但当地矿产等非农产品资源丰富,具备资源开发的优势。农村工农业关系还基本处在第二、三阶段,工农关系的特征表现为农哺工、工起步或工农互争互利。随着农村工业的发展,资源丰富的优势逐步显示出来,通过资源开发,在转移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部分的利润回流,对农业发展产生良好影响;工业的发展也促进农产品,特别是加工产品市场容量的扩大,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类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往往是薄弱环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这条道路适合于中西部非农产品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工业水平还较低的地区。如湖南省双峰县,农村工农业关系处在第二阶段,农村经济还是以农业为主。该县利用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建材、煤炭采选为主要行业的农村工业,改善了农村经济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对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走出了一条以农为主,依靠资源开发农村工业的道路。

3.2.3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这类地区农村经济中农村工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农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高,农村工农业关系基本处于第三阶段,工农关系的特征表现为工农互争互利,资金关系的矛盾比较突出。这类地区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具备发展畜牧业和高价值作物的优势;地理位置较好、交通发达、国内市场容量大,也有发展外贸的优势。通过市场和外贸的拉动,促使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带动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条道路适合高产高效农业发展较快和具备外贸条件的广大东部农区及部分中西部农区。如山东省诸城市,农村工农业关系处在第二阶段末,第三阶段初期。该市在发展外贸基础上,依靠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业基地建设,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农业与农村工业取得了较高水平的协调发展,成为一个在全国较有影响力的典例。

3.2.4以工补农,农业稳定发展的道路这类地区农村工业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农业所占份额甚小。农村工农业关系处在第四、五阶段,工农关系的特征表现为以工补农、农业开始分化或工为主,农分化。这类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但农业劳动力数量不足和素质下降的

问题突出,这时农业发展往往出现分化现象,或者通过以工建农,农业实现规模经营,农村工业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实现,或者农村工业发展不顾农业甚至侵占农业造成农业萎缩。走以工补农,农业稳定发展的道路,必须在坚持以工补农的同时,农业的结构、规模、技术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农村工业利润回流主要靠政策引导,农业调整要以机械化和扩大规模为重点。这条道路适合于沿海、城郊农村经济发达,人均耕地资源少,且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的地区。如江苏省无锡县,农村工农业关系处在第五阶段。该县在不断壮大农村工业实力基础上,通过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等方式,积极完善农业投入机制,稳定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农业没有出现萎缩。

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篇5

同志们:

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乡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其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全乡农业农村工作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全乡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级党委1号文件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全乡农业丰产丰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和谐稳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乡农业总产值达2.8亿元,同比增长7.2%。农业增加值13315万元,同比增长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94元,同比增长20%。

(一)农业生产持续增长。粮油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33万亩(复种面积);粮食产量在夏粮较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下,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65万吨,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油菜播种面积9980亩,产量1059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建成烟叶、魔芋、蔬菜、林果、药材等标准化板块基地8个,面积1万亩。烟叶种植面积达1.91万亩,完成收购量600万斤,烟农实现现金收入6600元,实现税收670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新发展关口葡萄、红心猕猴桃2000亩。畜牧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全乡出栏生猪4.6万头,以“1350”、“150”为养殖模式,建万头养殖小区1处,千头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牧业收入实现0.94亿元,增长10%。

(二)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新发展。新增了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巩固培植龙头企业2个,新发展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民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品牌建设有新突破。新增、续展保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2个,新申报注册农产品商标1个。“益寿”商标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总数达到17家。

(三)农村基础建设显著加强。交通事业加快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34.7公里的通畅工程任务;完成村坊经济循环路3.5公里,全乡完成路基改造39公里,新修组级公路和上档升级完成23条47公里。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后塘、龙潭、小西湖投资520万元的农综项目在2010年1月底已全面竣工,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300亩。完善集镇饮水工程,切实解决了13976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进一步加强。后塘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已基本完成,2个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了耕地保护责任制度。烟水配套、育苗大棚等建设力度加大。建蓄水池1.6万立方米,铺设管网60公里,新建烟叶晾房1600栋,进一步改善了烟区的基础设施条件。生态家园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新建沼气池1000口;完成化粪池建设6000口,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初中阶段学生入学巩固率达到95%,中考成绩居全县乡镇第一,完成投资132万元的石马中小学学生宿舍改造。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体系日趋完善,重新布局规范设置40个村级卫生室,新建了7个村级卫生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健康、和谐的良好态势。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计划生育“六到家”优质服务,对6名农村独生子女考上一类大学实行了奖励,全乡2009年出生681人,其中政策内674人,政策符合率98.97%,出生率11.55%,人口自然增长率5.61‰,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农村文化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以腰鼓队、健身舞、民间乐队为代表的民间文体活动与运动会、球赛、棋赛等现代体育活动融为一体,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

(五)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以钱养事”新机制运行良好。按照“供需见面、平等协商、双向选择、组织同意”的原则,全乡12个农村公益组织与90名上岗人员全部签订了服务合同,实行了合同制管理。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林权改革基本完成。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兑现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资金、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家电和汽车下乡等各类财政补助资金659.41万元,兑现率达到100%。“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稳步实施,共申请中央及省级资金111.16万元。

(六)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扶贫开发卓有成效。启动了后塘等9个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完成65户扶贫搬迁任务。贫困村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自2009年6月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乡以来,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的新农村示范乡镇建设领导小组,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实施“三步走”的战略,提出了用三年时间打造出“六个全州一流”的奋斗目标,确定了今后三年新农村建设示范乡的主要建设任务。

2009年,全乡的农业农村工作不仅实现了全面发展,而且亮点突出,看点增多。公路建设管理、烟叶生产、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奖补政策试点、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电力设施保护等工作,得到了州、县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开年以来全县新农村建设督办会和全县旅游开发专题会在我乡召开,为我乡的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的结果,是全乡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努力工作、辛勤劳动的结晶,为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取得“三农”工作的更大成绩奠定了基础,增添了信心和决心。

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认真分析当前全乡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从全乡农业发展的客观现状看,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轻视,目前农业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初始阶段。虽然多年来我乡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但由于山区农业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农村点多面广等特点,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投入仍然显得不足。从全乡长远发展的目标任务看,对推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压力不容回避。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要求高、压力大,而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这些问题表明,我乡目前仍然是典型的农业大乡而不是农业强乡,农业农村经济仍然是我乡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还具备一系列有利条件:良好的政策支撑。中央连续七年以“1号文件”形式锁定“三农”,今年1号文件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政策投入力度,含金量很高。省、州、县1号文件也对“三农”工作提出明确和具体的政策措施,强化了政策和资金投入。同时,还有扶贫开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616”工程对口支援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只要我们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努力争取国家、省、州、县投资,就能够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刚性投入,放大财政投入效应,解决投入不足的矛盾。坚实的发展基础。长期以来,全乡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三农”,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大力支持“三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特别是去年县直单位全力参建、对口帮扶,为我乡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明显的发展优势。随着新农村示范乡建设和“一品两河”旅游景区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我乡农业农村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建设新农村。

当前“三农”工作的形势和有利因素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增强信心,抢抓机遇,进一步总结经验,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在2010年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一定能够实现农业农村工作新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力促2010年“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根据中央、省、州、县农村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2010年全乡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1号文件精神,按照“特色**、小康**、和谐**”的建设目标,奋力实施“农业稳乡、工业富乡、旅游强乡”三大战略,以全省新农村示范乡镇建设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打造、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切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主要目标是: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63万吨,新增特色农业基地1万亩,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个以上,以旅游服务为重点,促进全乡第三产业发展;新培植民营经济大户15户,新培植税收过50万元企业2个;转移农村劳力200人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达到4000元,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涉及农民负担案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围绕2010年全乡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板块基地建设,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我们要按照全乡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坚定不移地把烟叶、魔芋、林果、药材、畜牧业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按照制定的规划抓紧抓好抓实。继续推进“千亩村(片)”工程,切实抓好7个烟叶专业村、重点打造6个千亩连片示范线和2个现代烟草农业核心示范园,烟叶面积达到2.25万亩。着力打造万亩魔芋产业带、万亩葡萄、猕猴桃林果产业带和21个魔芋专业村、5个畜牧专业村、3个药材专业村、8个林果专业村等一批千亩(万头)专业村建设。继续推进“科技兴农”工程,着力提升基地建管水平。要大力加强良种的培育和推广力度。猕猴桃、关口葡萄,必须走自育自繁之路。重点培植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养猪大村2个,新增“150”养殖模式为主的规模养殖小区3个、“1350”养殖模式为主的家庭牧场30个,确保全年生猪出栏5万头。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率、能繁母猪参保率达到100%。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重点围绕五大特色产业推广烟叶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魔芋次生茎育种和标准化栽培、主要特色林果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地道中药材主要品种Gap栽培等技术。

(二)着力“三个突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按照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路,抓市场农业、现代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今年要力争在三个方面有新的突破。在龙头企业的扶持上有新突破。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优化配置政策、项目和资本,围绕主导特色农业产业,选择1—2家机制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加快技术改造升级,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力争培育形成几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对已具有一定规模、富有市场前景的种养殖和加工大户给予支持,逐步培养成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品牌创建上有新突破。把创建和培育几个在全州全省叫得响的农业品牌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力抓手,坚持产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并举,扶优扶强与新品牌培育并重,加快农产品品牌创建,最大限度地放大农业品牌效应。要重点扶持关口葡萄、猕猴桃等果品做大做强,提升品牌效益;鼓励现有魔芋产品企业、畜牧企业整合资源,整合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高度重视特色农产品品牌商标注册,积极培育1—2个农业特色品牌。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有新突破。积极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搭建农户与企业和市场的桥梁。

(三)注重城乡统筹,努力夯实“三农”发展基础

继续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低丘岗地改造等重点项目。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建制村通达工程、通村油路、经济循环路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公路规范化养护工程,进一步健全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全面完成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着力构建生态屏障;推进清洁家园工程和生态家园建设工程,配套建好一批垃圾处理池。新建沼气池750口,新建村级后续服务网点5个,新建农业经济循环示范村1个。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村庄整治力度,着力整治农村点源面源污染问题。加大农业防灾减灾力度,重点加强植物防病虫、畜禽防疫情、森林防火灾、库区防地灾工作。加强防雹体系建设,提升防雹能力。推动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通讯、计生和新农合、新农保等重点事项的落实,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力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抓好集党务、政务、商务和服务于一体的村级综合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乡集镇和中心村镇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四)坚持“四基兴村”模式,强力推进扶贫开发

今年是全面完成《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的最后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的重要年。要继续坚持“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层组织”的“四基兴村”模式,巩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工作,全面完成2009年启动的9个重点贫困村建设任务,新启动23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积极稳妥地实施扶贫搬迁工程和生态移民工作,各村和乡直各部门要早规划、早行动,严格按照“户申请、村申报、乡审核”的程序,把真正需要搬迁的贫困户纳入扶贫搬迁对象。

(五)构建“村、片、乡”示范格局,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继续坚持“巩固、提高、发展”和“村、片、乡”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按照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省、州、县各项支持政策支持,重点打造村坊村一组至校场坝村十组精品生态农业观光长廊,加快村坊、校场、石马、后塘、**集镇小区建设,将集镇周边的原隶属于**片区的花果坪居委会、小西湖、田家坪3个村单列出来,成立集镇片区,加强集镇建设力度、彻底改变集镇面貌,有序推进各村新农村项目建设,确保年度建设任务向省、州、县交硬账,促进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六)聚集农业资源,强化涉农项目争取和政策落实力度

切实抓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兑现落实。今年中央继续实行粮食直补、良种直补和退耕还林粮食补助,扩大了马铃薯补贴范围,落实和完善了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增加了农机具购置补贴,继续实施落实“汽车下乡”、“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各有关部门要将这些惠农补贴政策按要求及时兑现落实,并要加强监督检查,不得将补贴资金抵扣农民交费。要积极用好和落实好省级“一事一议”奖补政策,组织农民筹资筹劳开展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千方百计抓好项目争取工作。中央和省1号文件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方面,都有项目投入和资金支持。我们一定要瞄准项目投向,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与各对口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下大力气做好争取和落实工作。严格工程“四制”原则,实施好、管理好已到位项目。认真落实好信贷贴息等涉农优惠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贷款门槛,缩短审批时限,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农业信贷规模要比上年净增20%以上。要大力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广泛吸收和利用乡外资金、技术、人才参与农业基地建设、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和物流配送业。建立农业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进行集中推介,重点招商。

(七)强化绩效考核,形成“三农”工作强大合力

“三农”工作关乎全局,涉及方方面面,可以说没有部门不涉农,没有不涉农的部门。我们要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勇于探索实践,大胆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营造一个强农促农支农的良好氛围。今年,乡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强化对各村和乡直各部门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绩效考核。乡党政综合办公室每季度对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通报,对执行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年终进行总结考评。“三农”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仍是各片区、各村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主要依据之一。各片区和各涉农部门都要增强争先晋位意识,都要在“三农”工作中出成效、出经验,要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工作中,力争在全县乃至全州、全省、全国有地位、有影响。

三、立足“早”字抓落实,切实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

二十四节气已过春分,当前正是春耕备耕的大好时节,乡直各部门和各村要把抓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作为首要任务,精心部署,狠抓落实。

(一)切实抓好春耕备耕和农业生产工作。抓好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具的调运、储备和供需监测工作,做到农资供应足、品种全、价格稳、质量好、服务优。要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杜绝各种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切实抓好粮油生产。要针对小麦、油菜、马铃薯等春季作物的苗情,组织农户加强田间管理,突出抓好追肥、清沟排渍、防治病虫等措施的落实,继续抓好二高山以上地区马铃薯的种植。抓好特色农业产业春季生产管理。要采取得力措施,抓好烟叶育苗、面积落实和草签合同工作,确保按期完成播种育苗任务。要组织农户重点对林果等多年生经济作物加强水肥管理,及时做好清园、培肥、修剪等工作。要认真落实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引导农民做好牲畜的补栏、畜禽春配春孵,大力推进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推广节本增效科学饲养技术,提高健康养殖水平。

(二)切实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防灾减灾工作。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畜禽免疫工作,做好免疫效果检查和监测,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继续做好禽流感、猪蓝耳病等疫病定时定点持续监测;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确保及时掌握疫情态势,提高疫情防疫应急能力;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确保流通环节不传播疫情。加大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和综合防治,重点抓好小麦条绣病、油菜菌核病、蚜虫等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深入开展葡萄、猕猴桃等果树虫害灭杀工作。加强冰雪、低温、冰冻等灾害性天气的防范,特别是要做好果园、茶园、蔬菜等作物的防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篇6

这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是春节过后市委召开的一个大型会议,也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市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专门听取了有关部门关于会议筹备情况的汇报。刚才,爱美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对20*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对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会议还对20*年全市农业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各县(市、区)就2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完成情况及20*年工作打算作了很好的发言,大家都深受启发,倍受鼓舞。希望同志们根据这次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20*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下面,我再强调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年是我市农业稳定发展、农村深刻变化、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一年来,各级各部门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总的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四年丰产丰收,总产达到万吨,增长%;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值达到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连续四年增速超过两位数,首次实现连续四年每年农民增收元以上。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战略深入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11家;高效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累计新增高效农业面积84万亩;畜牧养殖密集区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农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三大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十大农业产业链开发全面推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工作扎实稳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振奋人心。三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增农村沼气用户万户,累计达万户,解决了万农民的用气问题;完成农村安全饮水万人,累计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6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140.3万人;累计解决和巩固温饱贫困人口24.43万人,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39个,累计完成157个;农村公路建设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投资2.1亿元,新修乡村道路548公里,建成乡(镇)客运站97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明显加强,完成“盲点村”电网改造185个,17万农民用上了电;13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快速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四是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土地流转改革稳步推行,在XX县率先开展了土地流转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粮食、供销两系统的流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农村中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四荒”拍卖造林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供销社等多项改革取得新进展。五是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级政府投入“两免一补”资金1.4亿元,共惠及学生174.7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投资550万元新建国债卫生院9所;全面推行和完善了农村低保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巩固加强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驻村帮扶工作扎实进行,全市共抽调名干部深入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驻村帮扶,共落实帮扶资金万元,协调引进项目资金余万元。六是农村党建工作全面展开。通过实施农村党建工程,全市70%以上的农村党组织达到了“五个好”标准,71%党支部书记达到“双强”标准,构建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成终端接收点3634个。建成全国文明镇1个,全省文明村镇12个,全市文明村镇112个,全市73%的村庄达到了平安创建标准。

20*全市农业农村发展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多种力量同向合力的结果,而根本的一条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加强“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战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强农惠农政策。20*-20*年连续出台了4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分别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明确了“三农”工作的核心、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关键、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出台了更加有力的强农惠农政策,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更强大动力。可以说,这5个中央文件围绕加强“三农”工作的主线,既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既立足当前又谋划长远,构建了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搭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形成了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同时,中央又相继出台了种粮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种子补贴和免收农业税等一系列支农亲农惠农政策,极大的调动了农业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实践充分证明,中央也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这些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是符合农村实际的,是深受农民欢迎的,也是完全正确的。

回顾我市过去的一年,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确实很好,成效确实显著;综观当前的变化,农业农村发展机遇确实很多,挑战确实严峻;放眼未来的发展,农业农村发展要求确实很高,任务确实艰巨。总的来看,农业仍是弱质产业、农民仍是弱势群体、农村仍是落后区域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农村发展仍处在攻坚克难阶段,解决好我市“三农”问题任重道远。

“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农民富,国家强”。“三农”问题,始终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全力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积极争取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务必做到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强调: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在去年底中央农村会召开之前,总书记还作出重要批示,强调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防止明显通胀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经济全局,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大意不得、疏忽不得、放松不得;总理作出批示,要求把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三农”工作,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必须坚持优先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坚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中央领导的讲话和批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在新形势下“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视,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极端关注。省委、省政府对“三农”问题也高度重视。1月7日,省委书记XXX在省委常委会上,就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时强调指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必须要把握三个工作方向、四项原则和六个工作着力点”。结合“三农”问题针对每一个要点都进行了详细阐述,三个工作方向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三农”大好形势;四个原则即重心不转移、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松劲、扶持不减力;六个着力点是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以产业化发展为先导、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转移农民为重点、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1月12日,XXX书记又就贯彻回良玉副总理来XX视察农业农村工作指示精神时强调指出,做好我省“三农”工作,必须努力做到“四个始终不渝”。即始终不渝地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决不动摇,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好粮食生产决不动摇,始终不渝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决不动摇,始终不渝地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民生活决不动摇。这两个讲话又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传达。同时,XX省长、XXX副书记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针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也都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重视“三农”的战略思想。对此,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开创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20*年是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这是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干部群众关切的热点,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我认为我们要努力做到“四个必须”。

一是必须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十七大提出,“要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把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工作重点,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促进科技进步作为根本出路,把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为重要基石,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努力方向。

二是必须要发展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推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加大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三是必须要改善农村民生。在教育方面,强调教育公平,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在就业方面,强调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收入分配方面,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在社会保障方面,强调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在医疗卫生方面,强调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是必须要保证农民平等权利。保证农民的平等权利,必须树立公平对待农民的理念,完善保证农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政策法规,营造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氛围。

因此,我们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准确分析当前农业农村的发展形势,深刻把握农业农村正在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密切跟踪农业农村正在经历的广泛而复杂的变革,清醒认识农业农村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务必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进全市农业农村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加大农业农村投入为重点,切实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要抓住当前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较快的有利时机,不断巩固、完善、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一是要抓好中央、省委政策措施的落实。按照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谨慎,要切实做好“五个三”的落实,即切实做到“三个明显高于”、“三个调整”、“三个继续加大”、“三个提高”和“三个大幅度”。二是要抓好各项补贴资金的落实。要坚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继续加大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农机具、测土配方施肥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各项补贴力度;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对粮食、油料、生猪和奶牛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力度;要继续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二)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一是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今年粮食生产发展起点比较高、难度比较大、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多,必须把粮食生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推动力,推广一批优质品种;要充分发挥产业的支撑力,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带动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致富;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力,保持农业不断增效、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要发挥改革的创造力,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充分发挥基础建设的保障力,保障粮食安全丰收。要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的凝聚力,为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供机遇。

二是要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菜篮子”产品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百姓生计。要认真研究去年以来猪肉、食用油等“菜篮子”产品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刻把握产销波动规律,要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高度认真抓好,尽快健全有关促进“菜篮子”产品生产的长效机制,确保“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价格稳定和市场稳定。要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继续加大防控体系建设力度;要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率先实行。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和保护,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构筑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坚固防线,让消费者吃上营养、安全、放心的食品。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培育名牌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四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着力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抓紧研究制定农产品加工业政策,积极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多层次、大幅度提高附加值。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

(三)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切实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我市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生产性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脆弱、物质技术装备落后、防灾减灾能力不强。要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必须切实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要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要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二是要狠抓农业机械化发展。要积极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扶持发展农机大户,进一步拓展农机作业领域。三是加快生态林建设。要按照省高标准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尽快制定我市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全面启动我市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要实行林业生态建设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确保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强化林业工程质量管理,落实设计、施工、监理等多层次的质量责任制;要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林地林木权属,充分调动农民和造林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以发展社会化服务为重点,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和人才体系建设。

随着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迅速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对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比较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加强农业科研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要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推进农业科技的转化与推广应用。要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加大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保护和开发力度;引导和推动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有关科技的研发、引进和推广资金,要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民营农业科技组织倾斜。

二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进一步加大对公益的支持力度,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形成多元化农技推广网络。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

三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继续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全面实施动物疫病可追溯制度。要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和培育农村流通主体,促进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推进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同时,要在健全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各种中介组织,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发挥生产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五)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加大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力度。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免费向教育阶段提供教科书。进一步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覆盖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上不起学”的问题。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积极选派和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任教,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全面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积极发展农村民办教育,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

二是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持力度。全面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新型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疗救助管理,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加快建立健全全市农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强县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推进乡镇医院建设改造和村级卫生室建设。加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和监测系统,提高农村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控能力。

三是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继续加强人口控制,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办)创建活动。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试点工作,努力构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体系;继续做好20*年度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体系。大力推进以小康工程、奖励优惠政策、婚育新风、生殖健康服务、计划生育法规等“五进农户”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落实好“阳光生育计划”。广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

四是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快建设农村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广场等基础文化设施,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村级基层服务点建设。继续深入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大服务新农村建设出版物的出版比例。组织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大力开展各级各类以“图书、戏曲、电影”为主体的文化下乡活动,实施“百部流动舞台千场演出送农民”工程;加快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深入实施农村体育健身活动。

五是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和扶贫开发力度。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扩大保障覆盖面,在健全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将农村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认真做好农村五保供养政策,落实五保供养资金。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努力实现老有所养、孤有所救、残有所助、困有所济。要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施整体推进战略。

六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进度,增加农村沼气投入,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完善农村公路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六)以加强农村改革为重点,切实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深化农村改革,是强化农业基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保障和动力源泉。

一是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要切实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认真开展延包后续完善工作,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到户。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探索土地流转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做到规范程序、严格审批、强化管理。

二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方面,要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着力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农村工作运行机制。在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要切实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乡财县管”制度,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在妥善处置乡村债务方面,要在制止新债、锁定旧债的前提下,分类、逐步化解乡村债务。同时,要全面铺开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工作。

三是要积极推进农村其他改革。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发展业务,切实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支农功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健全治理结构,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农村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业务。同时,要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供销、农村中小型水利设施等改革,努力取得新的进展。

(七)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抓好试点,提高水平,以点带面。认真实施“五型农户”创建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继续推进“一村一品”,大力培植支柱产业。成立专门的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领导小组,全面启动辖区内各行政村的新一轮的村庄建设规划工作,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所有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工作。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加强街巷硬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房舍美化的“村容四化”建设,切实“改善民生”。搞好“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二是树立标兵,示范带动,典型引路。进一步巩固、完善市级新农村建设标兵村基础设施,切实提升标兵村建设档次。着力培养、扶持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对一些基础较好的村,加大投入,有目标地进行建设,培养一批新的典型。三是增点扩面,逐步推进,辐射发展。按照“突出重点、带动一般”和“百村示范、千村率先”的要求,启动安阳市第二批试点村,扩大试点带动作用。启动“矿业农庄”试点,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启动“爱民连心桥”项目建设,切实加大农村危桥改造力度。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切实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做好“三农”工作,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事关全市百万农民的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历史的、发展的、全局的高度,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认清发展现状,顺应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强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传统和一个重大原则,也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法宝。要继续把解决好“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对“三农”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深化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履行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切实把“重中之重”反映在认识上、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上,自觉做到在感情上亲近“三农”,在思想上重视“三农”,在工作上突出“三农”,在资金投入、干部配备上支持“三农”。要充实和加强“三农”工作综合机构,强化责任意识,健全责任体系,细化工作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加强督察指导,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工作部署落到基层和千家万户。

(二)加强作风转变。要认真学习和全面把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不断增强对农业的认识,增加对农村的了解,增进对农民的感情,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级干部要坚持扑下身子“真干事”、雷厉风行“快干事”、知难而进“多干事”、心系群众“干实事”,进一步形成高效率、快节奏、扎实干、有作为的良好风气,真正把精力用在求发展上,把心思用在求实效上,把劲头用到抓工作上,对群众有“亲情感”、对事业有“责任感”、对岗位有“光荣感”,做到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富起来,靓起来,舒心起来。

(三)加强部门协作。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配合意识、服务意识,形成齐心协力、协调一致推进“三农”工作的整体合力,对农村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多方支持,对农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财力倾斜,对农民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充分理解。财政、计划、交通、建设、国土、公路、教育、卫生、金融等部门,要从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局出发,大力支持农村发展。

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篇7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面完成“*规划目标,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壮大县域经济,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全面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努力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到“*末,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亿元(现价),年均增长5.5%(可比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左右。

一、进一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一)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将全市每年粮食总产稳定在65万吨以上,努力实现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从市场和资源的双重比较优势出发,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药、茶、烟、桑、菜等经济作物。中药材产业以发展五大商药为主,到“*末,全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发展到70万亩,茶叶发展到28万亩,烟叶发展到8.3万亩,蚕桑发展到10万亩,蔬菜发展到4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5万亩。坚持“强牧、优果”思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畜牧业以发展生猪、蛋鸡为主,果业以发展核桃、板栗为主。到“*末,全市生猪、蛋鸡分别发展到300万头和1600万只,核桃、板栗分别达到153万亩和254万亩,扩大主导产业基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二)优化特色产业区域布局。按照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地缘和软环境基础,科学合理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把主要农产品生产向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市场区位优、产业基础好、环境质量佳的优势产区集中。继续坚持“山林草、塬粮果、川经药、城郊菜”和“南羊、北牛、川道猪鸡”的思路,加快形成以洛南、*四县区为主的百万头生猪,*三县优质核桃,*五县区千万只蛋鸡,*、*三县板栗,*三县茶叶,*南麓地膜洋芋六大产业带,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三)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跳出农业抓农业,加快发展非农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空间。坚持城镇带动战略,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乡村旅游、农家乐、农产品贸易等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工、贸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劳务产业发展,加大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工作力度,完善输出网络,强化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指导,搞好综合服务,打造劳务品牌,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务工收入。到“*末,全市劳务输出人员达到48万人,年收入25亿元以上,力争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来自非农产业。

二、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按照“根本在特色,做大在规模,做强在品牌,关键在提升”的要求,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抓好全市104个“一村一品”示范村、700个“一村一品”推进村建设,科学布局、逐村定品、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推动特色产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五)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增值。认真落实中、省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通过兼并重组、招商引资和鼓励全民创业等形式,改造提升或兴办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抓好5个省级、31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摆脱家族式小作坊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管理经营水平。每年新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3家,到“*末,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00家,其中省级10家。

(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带动战略,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到2009年底全面完成7县区无公害农产品整县环境评价工作。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规模,每县区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个,到“*末全市累计认证“三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100个以上,标识加贴率达到70%以上。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大力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每年力争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7个。积极推荐争创省级著名商标和全国、全省名牌产品,加快推动商洛核桃、五大商药、镇安板栗、商南茶叶、丹凤山茱萸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力争每年完成1-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任务。加强农业特色品牌的宣传推介,扩大商洛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三、健全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加大对公益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科技推广企业,支持民营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单位改革。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机耕、机播、机收作业能力,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

(八)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力争到“*末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支持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用水管理和仓储运输等服务。鼓励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组织,有条件的可建立便民利民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公益服务站。

(九)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政策,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积极推进标准化农产品市场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鼓励商贸、医药、文化等企业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供销合作社要加快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程,合理调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规范市场流通,保障有效供给。

(十)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深入实施“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农村商务信息、“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等工程,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搞好信息员培训,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扩大农村信息覆盖面。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十一)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切实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争每户有一个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的“明白人”。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以创业带就业,实现创业富民。

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认真落实中、省关于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的政策,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切实抓好田间配套,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到“*末,全市新建小型水利工程1013处,发展节水灌溉6万亩。继续增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投入,加快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继续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到“*末,全市新修基本农田2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9万亩。

(十三)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补贴政策机遇,切实巩固扩大退耕还林成果。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和秦岭部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认真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工程等项目。到“*末,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0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小流域124条。切实做好农村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发展小水电、太阳能、秸杆气化等清洁能源。

(十四)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水、路、气、电、讯为重点,继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成一批农村饮水工程,解决48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00公里,新修通村水泥路4500公里。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改善农村公共交通服务,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加快实施沼气入户工程,到“*末全市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到7.5万户。推进农村电网完善工程,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加强农村移动、联通网络基站建设,提高农村通讯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末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十五)抓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高度重视科学治水,完善全市防汛指挥决策支持及信息共享系统,建立健全预警预报预防机制,最大程度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加大畜牧基础建设投入,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加强森林火灾监控和群众农事用火管理,搞好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确保农业和森林资源安全。加强气象、水文服务基础建设,2008年完成全市110个加密气象观测站和所有乡镇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建设任务,2009年完成多普勒天气雷达立项并启动建设,抓好商州、丹凤、镇安和柞水的山洪应急水文监测基地建设,为有效防灾减灾提供天气气候和水情信息支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全面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十六)实施区域板块扶贫战略。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扶贫资源整合力度实施区域板块开发提高整村推进实效促进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瞄准重点贫困区域,坚持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区域扶贫规划和政策措施,下气力解决集中连片贫困问题。到“*末,使42.5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和实现脱贫。以扶贫工作重点村为平台,积极引导支农项目资金向扶贫工作重点村集中,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扶贫开发工作格局。

(十七)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以基础设施、产业基地、脱贫能力三大建设为重点,扎实做好整村推进、培训转移和产业化扶贫工作,促进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加快整村推进步伐,在抓好在建重点村建设项目的同时,再启动建设209个重点村,到“*末,全面完成整村推进工作任务。大力实施扶贫移民工程,搬迁贫困人口1.47万人,改善贫困群众生存环境。加大扶贫培训力度,培训转移农村贫困青年1.5万人,完成贫困人口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着力抓好产业扶贫,每年发放扶贫到户贴息贷款1亿元,扶持贫困户1.2万户,扶持农副产品加工项目5个,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努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进一步深化社会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每年治理土地面积3-4万亩,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3-5个,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

六、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十八)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不断扩大农村贫困寄宿生资助面。积极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完善设施工程,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条件,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实施农村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力度,鼓励和组织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到“*末,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达到99%以上。

(十九)增强农村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补助标准,完善补偿机制,扩大农民受益面,新农合覆盖面达到100%。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快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到“*末,全面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配置,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加大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力度,有效控制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二十)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活动,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少生快富工程和特别扶助制度,解决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困难家庭养老问题,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加强乡镇计划生育机构和服务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综合治理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强农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到“*末,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5%以上。

(二十一)繁荣发展农村文体事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农村社会风尚。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民书屋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泛开展适应农村特色的健身活动,努力提高农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十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全市将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93元的农村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逐步增加农村低保补助资金,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积极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努力提高集中供养率,保障“五保”对象权益。

(二十三)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每年增加4%左右的试点示范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编制实施村庄建设规划,搞好村内公共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有序推进村庄环境治理,加快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村容卫生管理制度,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继续推进“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试点示范村建设。积极实施农民安居工程,到“*末基本消除农村无房户、茅草房和地质灾害区危房,努力解决好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

七、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二十四)稳定和完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切实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认真开展延包后续完善工作。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期内不得调整、收回农户承包地的法律规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坚决防止和纠正强迫农民流转、通过流转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等问题,依法制止乡、村组织通过“反租倒包”等形式侵犯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行为。

(二十五)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规范征地程序,提高补偿标准,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征地纠纷调处裁决机制。严格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严禁通过“以租”等方式提供建设用地。依法规范农民宅基地整理工作。

(二十六)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着力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完善“村财乡代管”制度,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妥善处置乡村债务,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化解,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搞好“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和扩权强县试点。

(二十七)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结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公益林补偿、林权抵押、政策性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二十八)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改革,充分发挥其支持服务“三农”职能。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维护和保持县级联社的独立法人地位,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发挥其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引导邮政储蓄银行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增加涉农贷款。推进涉农贷款担保方式创新,扩大有效抵押品范围,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二十九)全面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制定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与现行制度相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扩大工伤、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加大城市廉租房建设力度,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深入开展“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寄宿和监护条件。

八、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三十)坚持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把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市场物价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充实和加强“三农”工作综合机构,重视农业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解决好农业干部队伍老化、力量薄弱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农业农村深刻变化的客观要求,加强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实效。

(三十一)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抓好农村社区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推行乡镇政务、村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依法搞好基层民主选举工作,保障农民群众的推选权、直接提名权、投票权、罢免权。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制观念,建设平安和谐乡村。打破身份限制,引入竞争机制,做好公开竞聘村干部工作。注重从农村致富能人、复转军人、返乡青年、民营企业家、转任和离退休干部中选拔村级组织骨干力量。制定鼓励政策,从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村干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精心组织实施村“两委会”换届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会班子。

(三十二)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投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的力度,切实做到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逐年增长。新增耕地占用税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向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倾斜,并要逐年提高比例。继续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补助、投资参股、财政贴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农村建设。

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篇8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千村经济振兴”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是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立足点。此项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为指导,要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开展,久旱条件下农民稳定增收模式系统的实施,一并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载体,找准弱项漏项,全力强攻。

工作思路:今年“千村经济振兴”工程主线由实施“4321”工程调整为“421”工程。工作重心是:围绕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扶贫开发“四个重点”;着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脱贫致富能力“两个提高”;突出增加农民收入“一个增加”。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增强活动效果,去年市、县帮扶单位及所包扶的村今年均不做调整。解决贫困村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工作重点。

二、主要工作及任务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先行是实现经济振兴的基础保证,因此要大力实施以节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对原有水利工程要有计划、有重点多方筹措资金,进行全面维护和渠系配套,进一步提高现有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所有机井、大口井年内力争全部配套,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上,要根据项目类型确定投入主体,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内资、外资一起用,实行多元化、多层次筹资办水利,确保振兴村人均一亩保浇地。同时要大力发展以滴灌、喷灌、管灌为主的节水灌溉,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力争年内30%的水浇地实现高效节水。

建设现代农业需要持续增加投入,不断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要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国债资金、扶贫资金和信贷资金,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原则,切实抓好农业两类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一类是重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农业工程和示范基地建设,以及以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另一类是农村公益设施项目,包括农村沼气、生态农业、旱作节水农业、农村道路硬化等项目。列入“千村经济振兴”的村,年内要力争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户户用上自来水。

(二)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结构调整,确保双增

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业结构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抓龙头、抓科技、抓基地、抓标准化、抓市场、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形成比较优势。以县域经济、镇域经济的发展拉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村,要按照挖掘优势,快速发展的原则,重点在培壮产业,扩大辐射面,提高区域带动能力上下功夫,在结构调整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列入“千村经济振兴”活动的村,今年要结合特色主导产业,因村制宜。要把畜牧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予以强攻,通过龙头企业的建设,推动适度规模养殖户的发展,通过“周转畜”工程的实施,拉动养殖规模的扩大,通过养殖小区建设,拉动分散饲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通过标准化养殖,拉动优质牧草面积的扩大;种植业要突出一个重点:巩固、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积极发展错季蔬菜,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农民运销大户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引导其健康发展;村庄、荒山绿化和生态造林工程要向振兴村集中,使振兴村面貌有较大改观。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确保2006年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以上,经济发展较快村增幅要达到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以上。

(三)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对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创新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具有重要作用,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并要围绕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力推进农业区域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要走出全面抓、抓全面的常规思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打造自己的特色,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要认真贯彻县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若干意见》(怀政[2005]6号),简化项目审批手续,优化服务环境,吸引更多县内外企业投资兴建经营加工企业。在抓新兴产业的同时更要注重后续产业的开发。2006年要扎实推进柴沟堡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左卫昌泰现代农业示范园、怀安城——头百户科技示范园建设,发挥园区的科技承载、推广、示范作用。依托南海•北国蔬菜物流广场和宏都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龙头企业的发展,拉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村更要紧紧抓住农业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增量扩模的机遇,向农产品加工核心龙头集聚,调整种植结构,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密切农户与龙头企业的联系,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0%以上。

在推进产业化进程中,要按照产业化的要求,特别要对农业的主要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加快发展“公司加基地带农户”的经济组织。各乡镇要选择1—2个经济发展较快村,探索以“支部+农户”的专业服务组织,同时要选择和培育1—2个已形成特色、规模生产的小区辐射中心村,按照实体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思路,建立高标准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示范试点。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要注重农产品的开发创新,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一批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高市场占有率,低消耗的名牌农产品,以此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另一方面要建立与生产布局相适应的初级农产品市场网络,市场信息网络,指导农民有序生产。振兴村中的小区域中心辐射村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资金,加快并完善产地批发市场的功能建设。

(四)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紧紧抓住国办帮扶的机遇,突出抓好结构调整,公益事业、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龙头带动“五大工程”,重点抓好“周转畜、周转棚”、劳务输出和移民搬迁四项工作,捆绑使用涉农资金,实施整村推进,确保贫困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同时要强化外援项目的管理,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整体效益。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推进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贫困人口脱贫的直接路径。在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要重点抓好农民工外出前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从事劳务的农民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同时要抓好农民外出务工就业信息和中介服务,引导有序流动,减少外出盲目性,降低务工成本。要落实好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政策。

(五)下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脱贫致富能力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来抓。

(1)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不断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在千村经济振兴活动中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增强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本领。

(2)加大农技推广力度,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县直有关单位要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把国家最新科研成果,特别是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有较大推动作用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和加工领域。要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

(3)以“双万人技术培训”为载体,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要通过县职教中心、阳光工程培训等载体,大力开展劳动力引导性培训,按照农民知识化、知识技能化、技能实用化的要求,引导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增强广大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谐创业能力“四个能力”。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不断壮大经纪人队伍,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三、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1、“千村经济振兴”是我县抓“三农”工作的重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抓好了“千村经济振兴”就抓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无论在那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振兴工程的进度和效益。各级领导、各级干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全力做好振兴村的各项工作。

2、建立全社会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城镇、经济集聚区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强化城镇经济对农村的辐射、人才智力对农村的支持、医科教对农村的服务。要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千村经济振兴”活动。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要结对帮扶振兴村建设。建立全社会参与“千村经济振兴”活动的激励机制,加强舆论宣传,鼓励各行各业投身“千村经济振兴”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千村经济振兴”活动的浓厚氛围。

3、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办实事的有效机制,既要注重实物帮扶,更要注重帮助包扶村干部群众换思路、变观念、送科技,把农业的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让农民群众在活动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篇9

一、充分肯定成绩,准确把握农业和农村发展形势

去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年,也是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三三战略”、建设实力长治、魅力长治、和谐长治的总体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三农”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按照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扎实推进,先后对乡村5000多名干部进行集中培训,选派145名大学生加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千庄搬迁”工程,全市132个省级示范村、268个市级整治村和271个非试点村编制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239个村实现了村庄绿化,1413个村初步实现了环境净化,889个村实现了街道亮化。

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去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4亿公斤,比2005年增产1亿公斤。培育建设了10个10万亩以上的特色优势产业带和25个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总面积达到30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9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37万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三是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90元,同比增长8.9%,连续三年保持每年300元以上的增幅。农民劳务输出的渠道进一步畅通,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3.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1万人。

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80个,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带动农民35万户。农户公司发展到20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19个,农民经纪人达到5万多人。“沁州”牌沁州黄小米和“屯玉”牌玉米种子获得了国家驰名商标,占全省农产品驰名商标总数的三分之一。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25万亩,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1.1万亩,订单农业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农产品流通业发展步伐加快,已建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49个,大型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9个,农贸市场103个,连锁农村超市2000多个。

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市新增通村水泥(油)路967.2公里,使通水泥(油)路的行政村比例达到96.1%;村村通客车工程进展顺利,全市3454个行政村有3318个通了客车,通达率达到96%,11个县市区实现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69处,解决了550个自然村和1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沼气用户达到3.1万户,占全省的15%,省里在我市召开现场会,肯定了我市的做法;全市所有行政村都通了电话,通宽带的行政村超过50%。

六是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继续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对2.2万名农村贫困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为11万名贫困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县市区由4个扩大到7个,惠及农村居民99.6万人,占到全市农业人口的41.5%,平均参合率达89%;新建村卫生所803个,累计达到1650个;大力实施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为县乡卫生机构培养各类人才315人。对全市27157户59187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了低保金。新建25所敬老院,总数达到81所。

七是“两区”开发顺利推进。全市5个贫困县共争取“两区”开发项目28个,总投资55.2亿元,目前已有26个项目开工建设。建设移民新村13个,移民搬迁6100人,又有2.5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八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全市农村积极开展“和谐文明家庭”、“和谐文明村镇”、“平安乡村”、“平安县城”等群众性创建活动,乡村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农村民主制度建设体系进一步健全。引深“三级联创”活动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去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的好形势,最关键的因素是政策制定得好,工作落实力度大。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支持力度,连续出台了三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真正把“三农”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近三年来,我市每年农民增收幅度都超过300元。但由于农资价格不断攀升,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央和省里各项惠农政策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有利因素,种养业带动农民增收的空间不断缩小。同时,农民就业增收的门路很有限,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不快,难以充分吸纳农民就业;农民外出打工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农民群众的技能和素质还不高,这些都制约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二是农业基础薄弱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全市中低产田比例还比较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年久老化、抗灾能力不强,农业生产还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难以有效预防重大动植物疫病,畜牧业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三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农村路、水、电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投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在这些方面还有较大差距,直接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

四是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建立。财政支农投入虽然逐年增长,但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不相适应,农业投入不足、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当前“三农”工作所面临的形势,认真研究和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准确把握和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切实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真正做到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工作不松懈,巩固发展我市农业和农村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二、明确工作目标,以项目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今年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以农业产业化为总抓手,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积极建设现代农业,切实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奋斗目标是: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5亿公斤,力争达到14亿公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增长8%以上;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

按照上述总体思想和目标,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要重点打好“八个硬仗”:

一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建设现代农业,关键在于创新农业的产业组织形式,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继续抓好25个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在已认证127个绿色农产品的基础上,力争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5个,平顺县力争申报成功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扎实抓好创建“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市”的验收工作。

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方阵战略。重点要培育10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30个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和100个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今年农产品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

大力发展农户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打造专业镇、特色村,发展特色农业。新发展农户公司3000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0个,力争使全市每个村要发展2个农户公司和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不断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业生产资料供销体系。要按照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要求,发展3个市级农产品配送中心,20个县级配送中心,200个乡级超市,2000个村级超市,争取覆盖到全部乡镇和70%的行政村。加快对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争取把紫坊市场建成全省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二是以省级试点村和推进村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去年,省里确定我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132个,今年又确定我市新农村重点推进村236个,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突出抓好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的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完善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村民素质建设等专项规划,300个市级整治村的规划编制工作也要加快推进。

要把发展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立足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要因地制宜推进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的“四化四改”工作,以街巷硬化为重点,带动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和环境净化,今年要完成全部重点推进村的主干道路灯亮化、35个电气化村和1个电气化乡建设工程任务;要以沼气建设为重点,带动改圈、改厨、改厕。

要抓好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的“六个一工程”建设,即每个村建设一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一个标准化卫生计生所、一个休闲健身活动场所、一个便民连锁店(便民店),中心村有一所标准化小学。

建设新农村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统一标准。城郊型和工矿型的村,要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村庄,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区型的村,要大力发展种养业和加工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协调推进村容村貌治理;山区型和资源条件比较差的村,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着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农民增收门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民转移就业,净化、美化村容村貌,逐步完善公益设施。

三是以“两区”开发项目为重点,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两区”开发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统一认识,坚定信心,狠抓落实。

目前全市共落实“两区”开发项目28个。在这28个项目中,对已开工建设的26个项目,有关县区和有关部门要抓紧组织,完善手续,加快工程进度。对未开工的2个项目(沁县60万吨尿素和武乡和信电厂二期),要抓紧前期准备,尽快开工建设。

同时,要按照“两区”开发规划,大力推进“两区”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继续抓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培训转移、产业扶贫四大扶贫工程,加大对口帮扶和社会扶助力度,完成移民搬迁4500人、整村推进39个村、新解决2.5万人的温饱问题。

四是着力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全市566万亩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全市488万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要扩大“沃土工程”实施规模,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发展保护性耕作,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今年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0万亩,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使用农家肥。

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路”方面,今年要完成1000公里村庄街道硬化工程;继续大力实施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加强对农村公路的管护工作。抓好农村客运站场建设,提高农村客运覆盖率和通达率,方便群众出行。

在“水”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加大对大中型水源工程建设力度的重要机遇,对已经立项的壶关八泉峡水库要尽快开工建设,沁源永和水库和平顺朋头水库要抓紧前期工作,争取尽快立项,吴家庄水库要积极与省水利厅配合,抓紧与有关方面协调沟通,加快工作进度;要抓好关河、陶清河等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新建一批节水灌溉园区和集雨灌溉工程,推广滴灌、渗灌技术。继续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今年再解决20万人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争取两年内全部解决我市农村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在“林”方面,在认真完成国家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太行山绿化任务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以“身边增绿”为重点的造林绿化六大工程,今年完成通道绿化696公里,交通沿线荒山绿化20万亩,环城绿化1.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要全部建设成园林化村庄。

在“气”方面,充分利用农村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加快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新发展2万户户用沼气,支持10-20个养殖场建设大中型农村沼气。

五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努力扩大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助学工程,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0万名在校学生免收学杂费,对农村11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全部免费教育,对2.2万名农村寄宿制在校学生给予生活补贴。加快全市300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让农村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

不断加强提高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大力实施百万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业、科技、教育部门和党校、职业技术学校要按照贴近农民、方便农民的原则,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今年力争达到100万人次。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具有长治特色的劳务品牌,提高农民工转移就业的能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万人。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继续实施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抓好60个主导品种和10项先进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在全市培育5000个科技示范户,带动10万农户科技致富,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入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每个县市区都要建设2-3个规模较大、设施完善、技术先进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继续实施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搞好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今年要为所有乡镇卫生院培训一名急诊急救医师,对全市所有村卫生所乡村医生进行一次急诊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年争取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要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扩大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的试点范围,继续抓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切实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送书下乡、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工程,构建完善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适当提高全市农村低保标准;实施面向农村五保对象的“霞光计划”,对全市农村“五保户”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对全市农村灾民、老党员、特困人口进行政府救助。

六是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要抓住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统筹规划,加强指导,协调推进,使农村各项改革措施有机衔接、相互促进,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和体制保障。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加快乡镇机构改革,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减少行政事业编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快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要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在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基础上,规范各级财政收支行为,切实增强县级财政实力,调动县、乡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三是加快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建立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投入管理以县为主、省市大力支持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要在稳定农村现行土地制度、保障农民对承包经营土地长期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适度流转的方式途径;加强土地流转价格和收费的规范管理,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和土地流转收益。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明确界定政府土地征用权和征用范围,完善土地征用办法和补偿机制,推行征地项目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的听证会制度,使被征地农户及时得到合理补偿,尽量减少失地农民之忧,保障农民的生计需求。

启动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全省部署,在坚持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握好林权界定这个关键环节,对集体林地采取托管、承包、拍卖等形式交给农民管护和开发经营,使农民享有林木的所有权、受益权和继承权等,调动农民营造和管护山林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对国有林也要积极探索国有民营的办法,让林场职工通过资源管护和合理经营获得合理的收益。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要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逐步建立以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各商业银行广泛参与的多级多层多元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农村信用社要着力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运行机制,增强内在发展活力,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农业发展银行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支持“三农”的作用,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积极探索设立区域性、社区性多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各县要加快建立信贷担保机构,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服务。

七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村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的关键环节。

要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选好配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以及青年、妇女组织的重要作用。

加快建立基层干部激励保障制度,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合理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和保障水平,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切实解决基层组织工作无阵地、农民群众活动无场所的问题。

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继续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建立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八是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为农村和谐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尊重和保护农民民利,让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制度保障,提高自治水平。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完善村民民主理财、民主评议村干部、审计监督农村集体财务等制度。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加大对“一事一议”建设公益设施的奖补力度。积极推行乡镇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

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提高农民群众依法维权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拓展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运用多种手段化解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平安农村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三、强化组织领导,努力做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

面对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切实改进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以新的作风、新的举措,狠抓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确保全年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真正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抓紧抓好。各级涉农部门要紧紧围绕农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需,履行好各自的职能作用,努力形成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强大合力。农业和科技部门要重点搞好良种引进、种苗供应和指导工作;农机部门要搞好机械调度、维修和技术培训;水务和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水情、雨情变化,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工商、供销、质检等部门要搞好农资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坑农害农行为;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要认真落实中央“两个重点、两个主要、一个加大”的要求,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市财政要加大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县级财政也要给予重点支持。各有关部门要扎实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让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重点地区、优势产业和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重点推进村、整治村。

三要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要认真落实中央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认真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要深入调研,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要根据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研究制定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新型农民培养、新农村建设试点等方面的政策,不断完善支持“三农”的政策体系。

四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好、保护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增进同农民的感情,搞好对农业的服务,真正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落实到项目。要进一步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环境,取消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解决好农民工在户籍管理、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城乡平等就业。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组织、服务、扶持、引导、示范上,尤其要围绕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积极运筹,多方协调,为农民群众提供物资、技术、信息销售等全方位、系列化的服务。

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篇10

一、正确认识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

刚才某*主任对我市上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可以概括为,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有自己特点。开局良好主要表现在:一是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着力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半年县域gdp和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财政收入都有较大增长,其中gdp同比增长24.6%,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3%,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7%。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能力。二是始终坚持以为农民办实事、得实惠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委、市政府在年初承诺为农民办好10件实事,主要出发点,是解决当前农民要求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农民得到建设新农村的真实惠。这也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着力点,对此,各部门、各单位都有较高认识,积极加大实施力度,使10件实事实施顺利,有的已经取得预期成果,确保了我市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三是始终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着力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通过推广和普及农业先进技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兴办农村二、三产业等等,不断拓宽农民就业的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使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1%。同时,我们注重解决农民“就学难”、“看病难”、“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有了明显改善。四是始终坚持以强化农村基础组织建设为重要载体,着力创建农村和谐社会。通过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施村务公开和完善民主管理等工作,强化了乡村基层政权建设,推进了乡村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

总的看,我市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的环境已经基本形成。我们的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提高了,基本形成了全社会知道新农村、了解新农村、参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良好工作机制已经基本建立。成立了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小组办公室,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工作制度。良好工作基础正在夯实。年初计划的各项工作目标和承诺的10件实事,进展得非常顺利,有的已经取得预期成果,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也应该看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发展县域经济,增强以城带乡、以工补农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的任务很重,也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注意防止以下几种倾向,一是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不能做表面文章,搞“一阵风”,急于搞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劳民伤财。二是不要对上级及各级政府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值过高。政府增加投入是必要的,但决不能依赖政府投入上,要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民自己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决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新村庄建设。改变农村村容村貌是非常必要,但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民主管理这二十字内容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四是抓新农村建设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十里不同天”,在同一地区,也有农村之间自然条件、经济结构、风俗民情的差别。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搞一刀切,推广一个模式,沿用一套考核指标。

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协商,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我们一定要认真理解和贯彻落实中央这“五要五不要”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准确地把握和分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又要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应对挑战,变压力为动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确实从实际从发、集中民智,脚踏实地、很抓落实,带领农民群众艰苦奋斗,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二、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切实把握好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一定要把每件好事办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个方面,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在开局阶段,更要切实把握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根据我市的实际,我想,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着力把握好以下五点:

(一)要把握好一个中心,就是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前提,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载体,增强农村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必须放在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目前,我市县域经济总量小,规模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少,财政拮据,可用于新农村建设资金很少,改变这种状况,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所以,我市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发展特别是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中心,就是要围绕工业化带农业,围绕城镇化带农村,围绕产业化带农民,进一步做大县域经济总量,提高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支撑能力。

(二)要把握好一个重点,就是坚定不移地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富裕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农民不富裕,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任务。所以,新农村建设首先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做起,解决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是解决农民就医难、就学难、就业难等问题,解决农民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生活实施落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要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尽快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要把握好一个主体,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农民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用市委程书记的话讲,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主体、决策主体、同时也是受益主体。从建设主体讲,对属于农民自己的事情,主要靠农民投入,党委政府绝不能包办代替、大包大揽,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中蕴藏的建设新农村、创造新生活的积极性和热情,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激发他们自主创业的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从决策主体讲,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农民的事要由农民去决策,各级党委政府不能替代农民去决策,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去决策某种事情该办不该办,就是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从受益主体讲,农民既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又是与其他社会主体一样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所以,只有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激发农民的活力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全面地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力量。

(四)要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从实际从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努力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当前任务与长远建设的关系。既要明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是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系统工程。又要坚持从现实基础抓起,从实际从发,立足市情、县乡情、村情,既考虑长远、又考虑当前,统筹兼顾、循环渐近、稳妥发展,努力创新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切忌急于求成,一阵风、“一刀切”、顾此失彼。二是要处理好重点工作与全面推进的关系。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事情抓起,既要着眼长远,搞好规划,又要立足当前,切实把解决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着力点,尤其要解决好农民就医难、就学难、就业难等问题,尽快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三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各级党委和政府既要充分发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作用,应该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但又要量力而行,不能超出实际能力,搞些华而不实的,不受农民欢迎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自主创业的潜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勤劳和智慧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好家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新农村建设,主要是解决“三农”问题,但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总书记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就有了基础;有了农民的小康,就有了全国人民的小康。因此,新农村建设不只是农民自己的事,不只是县乡党委政府的事,也不只是涉农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和责任。社会各方面都要认识到,它是一个全社会的任务,要切实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加扎实的工作来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

三、明确责任、加大力度,确保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开好局的的任务

就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承诺了办好的10件实事,下步还要制定规划方案,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在这里我就不多讲了,我只希望各牵头部门负起责任来,各成员单位担起责任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完成好本部门承担的各项任务。目前,有几项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会后抓紧落实。

一是要尽快完善和建立责任明确、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要尽快下发《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新农村建设工作部门牵头负责制责任分工》、《新农村建设工作牵头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明确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如有重大事项,可随时召开。在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工作牵头单位联席会议,就某一重点领域的工作不定期进行协调、沟通和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确定一名科级干部,作为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的联络与沟通。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各牵头单位要切实承担起责任,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围绕全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根据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责任分工》,从本部门的职责和实际出发,进一步深化、细化,制定具体措施、配套政策和工作计划,真正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抓紧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规划工作,要认真组织,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要抓紧编制。涉及到哪个部门,这个部门一定要重视,落实专人负责,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参与研究,一定要编制出高水平、高质量,切实可行的规划。对中心镇和试点村的建设规划,建设部门要加强指导,有的可以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编制。在编制建设规划工作中,要坚持专业人员与群众相结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提高规划的系统性和可行性,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

三是抓好试点工作。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就决定了村庄治理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条件、风土人情习俗和文明文化程度千差万别,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治理试点工作非常必要。我同意,领导小组办公室拿出的意见,全市这60个村庄整治试点村也是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会后即刻下发通知。同时由办公室协调有关领导和部门、企业,拿出市级领导带部门、带企业包扶试点村和村企共建新农村的方案,争取尽快实施。总的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把工作重心向试点村倾斜,各部门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尽量往这些村安排,能整体推进的进行整体推进,能单项突破的单项突破,尽快让试点村出经验、出典型,把试点村真正建设成为有典型示范意义、有学习借鉴价值的样板。并通过以点带点、以点带线、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发展步伐。

四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和培训。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协调新闻单位,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报道工作,营造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各成员单位要及时总结各地在实践中创造的典型经验,指导面上工作,发挥示范作用。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办好《营口新农村建设》简报,及时传递中央、省里、市的有关精神,反映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动态。对乡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很必要,领导小组办公室抓紧与组织部门沟通,认真组织开展好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乡村基础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