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感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1:58

班级文化感悟篇1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台湾著名学者龙应台

这句关于文化的精辟描述或许可以用于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就是能够把散落的师生个体串成一个整体的那一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它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

二、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1、明确适当的班级精神2、向上向善的班级风气3、积极文明的班级舆论4、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5、丰富有益的班级活动6、清晰具体的班级制度7、高效可行的运行机制8、富有特色的教室文化9、温馨整洁的教室环境三者之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内容,是灵魂和统帅,它既可以以班风班貌直接呈现,也可以通过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间接呈现。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精神文化。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结合班级文化建设的三个层面、九项内容,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带领同学开展了以“班级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并系统地将其归纳为:班训、班名、班徽、班歌、班网、班报、班貌、班规等八个方面的创建。在一系列的创建活动中,师生们群策群力,成果显著。更为可喜的是“班级”的种子被播种在了每个同学的心中,相信不久就会生根、发芽!1、班训的创建。成功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同学们都是为了这一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了一起,因此我们班的口号与理念被定为: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爱因斯坦曾对成功的秘诀做了概括:a=X+Y+Z,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我与我的学生们把它修改成我们班级的成功公式: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健康的身心。成功公式确立后,我们把它具体概括成:勤奋+思考+激情=成功!这个公式成为我们做事成功的指南,也成为了我们班训的一部分。考虑到做人的准则,我们最终把真诚也写进了班训。这样我们的班训实际上就成了我们班同学做人与做事的方法与准则。班训确立后,我们又搜集细化出许多名言警句,诸如:“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道酬勤不酬怨;我思故我在”;“学而不思则惘”;“所有的激情都是有益的,只要我们是它们的主人,所有的激情都是有害的,如果我们成为它们的奴隶”;“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点燃激情,成就梦想”;“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真诚到永远”……对于这些精辟的名言警句,我们利用班报、板报、墙报、班会等进行张贴与宣传,让班训真正走进每一位同学的头脑并自觉地去指导自己的做人与做事。

2、班名、班徽、班歌、班报、班网的创建。

让每一位同学感觉到班级的存在,感觉到自己的班级与众不同,这是热爱班级的第一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先后策划、组织了班名、班徽、班歌、班报、班网的创建。如果把程式化的班级命名成有特色、有寓意的个性化班级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于是,我发动全班同学,从探索交流自己的名字是如何命名的开始,每个人给班级起几个富有寓意的名字,然后由小组进行讨论、筛选、推荐出10个候选班名,最终由全班同学投票确定了“飞越班”这个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的名字。飞越班的名字确定之后,我们就结合假期、美术课、音乐课发动全班的师生甚至家长开动脑筋,发挥特长,创作飞越班班徽与班歌。经过一轮一轮的展示、讨论、筛选,在美术老师与音乐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班级“班徽、班歌创作小组”的努力下,我们飞越班的原创班徽与班歌最终面世了!看到那动感十足、色彩丰富的班徽,听到那积极向上、激情四射的班歌,同学们与我都为我们是飞越班的一员而骄傲!接下来,我班成立了由6名文字记者与4名摄影记者组成的“班报小组”,筹划飞越班的班报创建。与此同时,我利用班主任远程研修网给提供的平台,创建了飞越班班级网络,里面包含:班级互动(班级论坛、今日作业、每周小结、班级书架、节日生日、荣誉墙)、班级相册、班级日历、班级网盘、班级公告等栏目。班级网络为每一位班级成员提供了撰写日志、发帖、跟帖、上传资料与图片的空间,非常实用。利用这个平台,家长、老师与同学们就可以进行更多的不受时空限制的班级宣传、资料共享、交流互动,可以说班网把我们的班级文化创建延伸到了家中,成为了我们班级文化创建的主阵地!

3、班貌的创建。窗明净几、文明高雅、实用简洁、富有特色是我班班容班貌创建的总原则。班训、班歌、班徽、黑板报、学习园地、名言警句、才艺展示、班务公开、评比栏等都成为了我们班貌的组成。飞越班的每位同学都在为拥有一个良好的班貌而努力!

班级文化感悟篇2

关键词:班级教师传递美

班级就好似一个小国家,要确保班级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协调发展,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使学生间自觉地流动着一股奋发向上的正能量。美言、美行作为弘扬班级正确价值观的先导者,其不仅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播洒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道德种子。因此,教师在班级的管理中,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使学生全身心地浸润在“美”的学习环境中,感受美、探索美、体验美,争做班级中的“最美红领巾”。

一、发现美:美在你身边,传播正能量

(一)以“发现美”的心境,挖掘身边的美

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他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用“发现美”的心境去聆听这世界中的切切私语,学生就会发现美的细节、美的精神在这个小小的班级里是无处不在的。那么如何炼就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火眼金睛呢?

1、定期开展“发现美”的主题班会活动

班会课既是加强师生间情感沟通的良好机会,也是强化德育、渗透文明的特殊课堂。教师应充分发挥班会课的娱乐、教育以及引导等功能,通过开展以“发现・美”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倡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教师可以设置以下环节:(1)讨论:谈一谈在你心目中“美”的定义;并从定义出发,说一说你身边最美的事或人?(2)演讲:开展以“发现・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挖掘班级里最美的人和事。

2、定期评比“最美红领巾”

小学生尤为渴望受到老师或其他学生的肯定和赞扬,对于他们来说,一句鼓励的话往往比过多的责难来得更有效。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心理,以定期评比“最美红领巾”的形式使学生自觉地关注生活中的“美”,久而久之,便能在班级群体间形成积极向上的力量和传递正能量的无形链条。

(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发现生活中别样的美

1、学困生身上的美

小学生思维非常简单,有时候一个人“好不好”或“美不美”,仅从学习成绩好坏来判定。而正因为如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通常被戴上所有褒义词的皇冠,学困生只能品尝到贬义词的滋味。久而久之,在这样的环境下,学困生不仅对学习失去自信心,而且也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其他表现好的学生。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要时常引导学生发现学困生身上的一些美好品德,并不吝惜赞美之词,尽可能地以鼓励之言来表扬他们。

2、自己身上的美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看到别人身上的东西往往比看到自己身上的东西要来得难得多。同样,当目光一直关注别人身上的美,自己身上的美就容易被忽视。与发现别人身上的美一样重要的是,学会看到自己的精彩之处,敢于为自己的美点赞。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发现他人之美时,要善于时刻转换学生观察的角度,使他们能够时刻审问自己:我是否也能做到这一点?我是否也具有这样的品格?

二、创造美:播洒爱的种子,让“美”开出灿烂之花

(一)关心身边小事,以己之力诠释大爱

细小之中尽显美丽,学生不能像奥运健儿为国争光,也不似“最美教师”邓丽可以坚持在乡村教学,但是点滴的微小之事也足可以让学生身上的美丽发光,让他们的小爱汇聚成大爱。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关心身边的小事,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小事中创造美、体验美。

1、感知父母恩情

“知恩”、“感恩”是现代文明中最为闪亮的品质,也是人性中最美的一点。以己之心来感知父母养育之艰辛、以己之力来回报父母的恩情既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他们应该弘扬的品德。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为学生创造感恩父母、传承美德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能够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听一听他们的心里话,感知情之深、爱之浓。如教师可以利用QQ、微信等平台,搭建家校群,学生、家长、教师可以在固定时间通过网络这一平台进行沟通。

2、营造浓情之班级氛围

群体间所流动的温情往往源自于“美”,一个迎面微笑、一声招呼都能成为学生间最美好的记忆。浓情的班级氛围既来自于温馨的教室环境,又生于每一个个体的心理环境。从教室环境来看,班徽、班规等都处处凝聚着“美”的结晶,一个能体现班级之“美”的班徽能够使学生每天心旷神怡,而科学、合理且鼓励学生向美的班规则为他们提供了正确的行为准则,对于激发美、创造美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从心理环境来看,群体间自发形成的凝聚力、美好感以及和谐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境,有利于美的传递。因此,教师要格外注重班级和谐氛围的形成,一方面要重视班级环境的布置,利用班徽、班规、黑板报等设计传达心灵美、言行美等积极向上的精神。另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融入学生生活,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开展主题活动,传递美之精神

相较于苦口婆心地教导,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的德育不仅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而且还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对于美具体内涵的延伸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时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巧妙设置形式多样的以“创造・美”为主题的课外活动,使学生于嬉笑、游戏中创造美,于娱乐、活动参与中体验美。

如亲子运动会在沿承一年一度运动会精神的基础上,融入“亲子”元素,这样不仅可以弘扬以拼搏、进取为内涵的运动精神,而且还可以增进父子、母子之间的情感。

三、感悟美:美由心生,让心成为传递美的原动力

(一)用心去认识美

“美”不仅仅是眼睛的一种客观反映,更是心灵在愉悦感知中所获得的共鸣。唯有用心去认识、观察美,学生才能领悟其中的深层意蕴。而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对美的认识都是从外表开始,由于他们生活阅历有限,他们往往无法用心去感悟美。因此,教师要注意解剖美言、美行下的美之所在,使学生懂得美不仅仅只表现为外在,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美以及美在哪里,培养他们用心去认识、观察、感悟美。

(二)用心感受美的意义

美就像是酒酿的芬芳,随微风在空气中慢慢荡漾;美就像春日里的一阵细雨,潜入夜而浸润泥土。美,它悄然存在于生活的角角落落,绽放于每一个学生的脸上,它有如催化剂般加快学生、师生、父母孩子间情感的化学反映,它有如和煦阳光,持续不断地传递明媚与温暖。教师要带领学生在发现美、创造美和感悟美的过程中编织“美”的网,使学生沐浴在美的光彩下,成长于美的摇篮里,从而使他们并自觉地参与到探索美、体验美的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李晓娟.小学班级管理[J].快乐阅读.2011(26).

[2]周吉梅.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1(34).

[3]于英新.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惩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王倩.基于班级生活的小学生班级意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班级文化感悟篇3

七年前,就在我班主任工作杂乱无章,整日为班级混乱焦头烂额,时不时施用过度防范、苛严规训、粗暴惩戒等专制手段也无济于事时,我有幸聆听了着名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的《享受教育》的报告,一下子打通了闭锁的心智、狭隘的眼界。茅塞顿开中,我不由灵性生发,联想到人生与希望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创造了“希望是帆/理想是船/我是水手/我要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善良的人/我要为集体增光添彩”的班级名言,要求学生每天早上听到学校第一声铃响,自觉起立高声齐诵,意在引领学生充满希望而富有责任的生活。班级名言的诞生,犹如困境中的灯火,使涣散的集体拥有了精神力量。这富有魅力的精神感召,不仅让班级面貌焕然一新,而且更复活了我枯竭的才思,使我曾一度冷漠苍白的内心充盈,拥有了心灵的舒展与自由,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班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级管理的各项创新改革,如为培养小干部的公仆意识改革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为让学生做管理的主人拟定了“班级法律”推出了由学生自主设计参与的特色朝会。另外,班级创立的文明日、小书屋、手抄报等也成为亮丽的风景线。三年的探索尝试,在品味成功的愉悦中,我逐渐建构起了“让学生幸福地走过每一天”的班级管理理念。

二、给道德打分,一次得不偿失的尝试

四年前,我以成功者的姿态接任新的班级,如法炮制地将上个班级的管理经验承继下来,集体很快产生了凝聚力,一跃成为全校的优秀班级。后来,当我含泪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当我用充满爱的目光审视班级管理,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将班级名言植根进学生的心田。于是,结合我探索开展的“竞争教育”和“数字化管理模式”,我创立了小结本,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表现给勤劳、勇敢、诚实、善良打分,其分数与班级开展的各项评比挂钩。然而,就是这给道德打分的尝试,无形地把学生诱入误区,一些学生为博取成功在分数弄虚作假,当我觉察时,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即使后来为防范学生作假,我在自评基础上推陈出新,增加了互评和家评,可还是有学生铤而走险,甚至有的家长也加入其中,再后来,实行了同学间查分制度,一时间同学间相互猜疑搅得班级人心惶惶。可以说,这次给道德打分的尝试,给我的教训很深,因为它为“伪道德”提供了温床和土壤,让我一直引以为荣的班级名言非但没植根进学生的心灵,而且还沦为了“形式主义的伪圣化标签”。

三、理性解读,共同追求人生的境界

去年,承受着教训,我接任现在这个班级。为杜绝“伪道德”流行,让班级名言真正成为激励学生进取的精神力量,我又开始了新的尝试,如小结本上用今日亮点、同桌警醒、家长寄语、老师赠语、反思激励等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自我教育为目标的评价取代了道德打分制,每个学生的课桌上还增加了个性化十足意在激励自我的人生座右铭……。尽管如此,可离我希望实现的班级自治相距甚远。尤其是上学期,我外出学习期间,不少学生竟在班上公开叫嚣着老师的离开就是他们的解放,班级一度陷入混乱之中。此事给我的触动很大,因为学生们天天高诵的班级名言在他们的心中还只是“空洞的做人口号”。于是,在与“经典为友”的日子,我乐此不疲地将迷惑的心放归于书海,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精神的漫游。系统批判性的阅读让我拥有了理性的顿悟、内心的澄明、视界的敞亮,培植起了直面心灵与真实的勇气,生成出洞幽察微的睿智和深刻。于是,在对班级名言进行理性的解读中,我在反思中有所觉悟。班级名言之所以空洞,因为自诞生之日起,在我心中除了一份荣耀,并不曾走进过我的心灵。每每听到学生高诵,作为它的创立者,我从不曾感动,更不用说以它来引领我为师做人,何况是需要教师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性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生命点燃生命的一群孩子。正是基于这样的感悟,我开始认识到要让班级名言焕发生命活力,成为师生品悟生活内涵、探寻生命真义、求索存在价值、知晓人生使命的灯烛,需要的是教师以最纯朴、最敏锐、最强烈、最真诚的情怀面对教育与人生,历练厚积薄发的从容与放达,摄人心魄令人景仰的个性魅力。只有这样,班级名言才会拥有厚重的人文底蕴,让人在愉悦中获得灵魂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生命的敞亮、存在的澄明。班级名言就这样在我思想理念的提升中,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全新的改变。早上,听到学校的第一声铃响,由每日杰出学生领诵“希望是帆”,干部齐诵“理想是船”,师生共诵“我是水手”,班长领诵“我们信奉”,全班再诵读“勤劳、勇敢、诚实、善良”,老师领诵“我们追求”,全班高诵“勇气、智慧、思想、信念”。这样,每天和学生高诵“希望是帆/理想是船/我是水手/我们信奉/勤劳、勇敢、诚实、善良/我们追求/勇气、智慧、思想、信念”,我总是激情涌荡。这样,每天和学生带着希望上路,在反思中了悟分享班级名言的意蕴,我强烈地感受到了自己成长与发展的脉动。于是,教育理想与信念的生成,让我拥有了与学生共同追求人生境界的愉悦,建构起了“让集体成为成为生动活泼的乐园”的班级管理理念。

班级文化感悟篇4

结合学校所在镇实情分析,学生上述种种不文明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家庭教育的弱化或无力。大多数新市民家庭中,家长疲于工作,无暇去关注学生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而本地学生家庭,普遍把学生交给爷爷奶奶看管,“隔代亲”及老年人教育观念的相对滞后,容易使学生养成任性自我、随性自私的性格。二是校外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校园外,经常会看到一些成年人的不文明行为:有些家长送学生上学时无视近在一步之外的垃圾桶,将早餐包装袋随手丢弃;随意闯红灯;乱扔烟头果壳;随地吐痰,甚至有人在花坛小便……一方面学校天天教育学生要做文明人,另一方面学生眼中日日能见校园外的不文明现象。这不仅使学生陷入一种认知的困惑,也使学校德育陷入一种教育无力的尴尬。然而,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不能因为田里长了杂草就荒废了种植的庄稼,只有虔诚地面对这块“德育田地”,精心培育、管理,才能使庄稼茁壮生长,使杂草无容身之地。

二、找准文明礼仪教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学生对做个文明人认知的尴尬,即是内心的困惑,什么行为才是文明的行为?相信学生在见到不文明行为时,幼小的心灵会有困惑,会有此一问。困惑起,若不明辨则困惑深,则是非不明或误“非”为“是”;若及时助之明辨“是”与“非”,则解开纠结,心清意正,明辨事理,知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这恰恰可以作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突破口——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知晓文明礼仪是什么,哪些行为是我们不能做的。而“八礼四仪”教育,有目标、有内容、有达成度和评价体系,对德育工作者来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教育有血有肉,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完善机制,为文明礼仪教育保驾护航

1.制订实施计划。

以“八礼四仪”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先期落实走好路、吃好饭、说好话,扎实推进“五小行动”系列活动,明确文明礼仪,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2.开发校本教材。

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分年级分层次,开发富有年级特色的校本教材,使校本化的规范成为学生的行动指南。各班在班主任的主导下,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文明礼仪《班级公约》,引导学生知晓、熟悉、理解、践行“八礼四仪”。

3.营造浓郁氛围。

学校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教师校本培训,开设专题讲座,正确把握礼仪教育理念;利用国旗下讲话、校讯通、校园网等多种平台,通过制作、悬挂、张贴文明礼仪教育标语、宣传画以及班级黑板报、校园宣传栏、学校门口的电子屏、向家长发放“礼仪教育”宣传单等方式,让文明礼仪规范图文并茂、声图结合,随处能见、随时可学,实现学生、老师、家长对文明礼仪规范要求“人人知晓、个个明白”,在校园内外绷紧“文明礼仪教育”这根弦。

(二)体验感悟,让文明礼仪教育生根发芽

1.重视活动设计实施。

学校层面,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竞赛实践活动,举办“文明礼仪形象大赛”、“文明礼仪有奖知识竞赛”、“文明礼仪天天赛”等活动,通过竞赛,促进学生遵守文明礼仪的自觉性。班级层面,分年级段开展“诊治我家的不文明行为”、“亮眼发现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说说我身边的文明礼仪好少年”、“文明我先行,礼仪伴成长”等主题班队活动,开展“人人争当班级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礼仪故事会”等活动。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特别强调不仅要重视传授礼仪知识,还要注重训练行为方式,让学生学练结合,以练为主,既明了“理”又训练了“仪”。

2.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文明礼仪教育各项活动的开展,不应是一次性一过性的,而是连贯、持续、深入且深刻的。比如一年级定位于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建立文明礼仪观,为此重点开展“我的这些做法和行为文明吗?”班内交流讨论活动,以帮助学生明是非,知文明。在一个多学期的观察、思考、讨论后,开展“我也做个文明好少年”活动,引导学生将思考学习的结果落实到践行上。二年级的文明礼仪教育定位于在自检反省的基础上,提升对“八礼四仪”的认识,为此开展“亮眼发现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说说我身边的文明礼仪好少年”等活动,初步体验、感悟文明礼仪的内在涵义。三、四年级学生的教育则定位于从榜样中吸取力量,在活动中得到感悟,开展“说说我身边的文明礼仪好少年”、“文明我先行,礼仪伴成长”等活动。五、六年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定位于培养学生持久的文明意识和习惯,“发挥我的力量,让文明之花处处盛开”,引导学生将“八礼四仪”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成为一种责任意识,为此开展如“‘五小行动’周周报”、“我是文明好榜样”、“诊治我家的不文明行为”等活动。

3.推动活动校外延伸。

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不能局限于校内教育,还应向校外、向成年人延伸。所以,可将文明礼仪教育与节日主题教育或活动相结合,将文明礼仪教育的阵地拓展延伸到社区、敬老院、商场、马路等公共场所。比如三月是学校的文明礼仪月,又是学雷锋活动月,各中队在社区、敬老院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同时,给居民和敬老院的老人表演以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小品、相声、快板等节目,将社会常见不文明行为和文明行为规范融入节目,让学生和成年人,都从节目中得到教育和启示。又如学校艺术节,师生、有条件的家长创作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漫画、书画作品,走进社区展览,使师生、家长、居民共受教育。再如敬老节,学生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洗头、修剪指甲、整理桌上物品、聊天、表演节目,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或提醒学生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到与老人的聊天和服务活动中。点点滴滴,时时处处,让文明礼仪成为一种意识和习惯,让校内外更多的人有这种意识和习惯,让校内校外共融互通,破除“负能量”的相互影响,达到“正能量”的相互传递,从而走近文明礼仪教育的目标。

(三)内化践行,让自主弘扬文明礼仪成为可能

班级文化感悟篇5

一、活动体验的独特魅力

1.主体性

学生是主动参与活动和自主建构道德价值体系的主体。与说教、故事、图片等方式相比,活动体验具有形式新颖、活动有趣、过程活泼、感悟内生等一系列优势,更容易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更易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活动过程积极参与,活动体悟积极思考,交流辨析积极总结(观点),活动拓展积极行动,实现身动(过程参与)——心动(思考感悟)——行动(知行合一)的统一。

2.内生性

德育是成长主体在教育影响作用下的品德自我建构过程,德育过程具有自主性、内生性。德育低效的现实告诉我们:“告诉式”德育和“认知输入式”德育只是浅层的信息“流经”,这种“流经”无法带给学生深刻的体验、感悟,自然也难以真正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变,而活动体验则有助于促进德性内生。

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由感触而感悟,进而产生交流。感悟交流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价值呈现过程,教师可藉此了解到学生最真实的想法,继而以此为教育资源,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活动体验后的情感体悟具有内生性,感悟交流具有真实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互动性

学生成长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互影响过程,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命编织和交互影响的结果。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核心感悟为辨析点,引导学生深入地交流、辨析、提升,从而对学生进行正向的价值引导,实现活动的教育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感悟分享的过程实际上是价值呈现的过程,交流辨析的过程实际上是价值澄清的过程,这种交流的互动性、辨析的教育性不仅有利于学生正向价值观的确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独立判断能力,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活动操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主体参与原则

班级活动的主体是全体学生,班主任在班会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因此,在活动设计和操作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参与活动,尽量避免少数人在动在忙、多数人成为“看客”的不良局面。

【案例1】在《珍惜时间》的班会课上,为了引导学生珍惜不起眼的“小时段”,我开展了“猜猜90秒”的活动:

第一环节:

(1)所有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发出“开始”的指令,学生开始在心里默默计时;当学生感觉时间够90秒的时候站起来并睁开眼睛,记住自己所用的时间,但是不能说话,不能指示其他同学。

(2)当所有同学都起立后,给出结果:有些同学60秒左右就起来了,大多数同学在75秒时就起来了,很少有同学坚持到85秒。

这一环节带给同学们很多感想,其中小a同学的想法比较有代表性:“原来短短90秒的时间竟如此漫长,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数自己心跳的频率,第一次如此清醒地感受到时间从身边一秒一秒地流逝。”

第二环节:

(1)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分成6组,每组8人,将学过的文言诗词补充完整。

(2)活动以抢答的方式进行,最先举手的小组获得答题权利,答对一题加10分,错一题扣10分;总分最多的小组获胜。

(3)活动开始时同步开始计时,到90秒的时候突然指出时间到,同学们注意力集中在小组竞争之中,根本没想到90秒过得如此之快,在大家感觉“太快了”“不可能”的震撼中结束游戏。

这一环节带给同学们极大的震撼。小B感慨地说:“同样是90秒,做不同的事情,感觉时间走过的速度完全不同。第一次什么都不做,感觉特别漫长;第二次大家都处于竞争的兴奋中,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当然自己也感觉很充实。”小C指出:“不管我们做什么,时间总是在飞速流逝。不同的是,如果我们只是静静发呆或者说笑打闹,那么时间流逝了我们却没有任何收获;如果我们充分利用时间好好学习,时间虽然流逝了,但是我们会感觉很踏实,因为我们收获了知识。所以,我们以后要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流逝。”

通过上述案例不难看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活动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活动时要考虑活动的参与度有多高。

(2)活动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可以将学生分组,以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形式开展活动,虽然有些同学不能亲自参与活动,但他们会为本组同学呐喊助威,精神上处于高度参与状态。

(3)教育过程要以学生为主。感悟的交流、辨析、提升过程以学生为主,积极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发挥学生间的朋辈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成为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朋辈成长的主动推动者,促进学生群体发展。

2.体悟教育原则

在活动体验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从而获得有益的生命体验,形成关于生活与生命的积极的态度和情感,促进学生精神生命质量的提高。正如以下案例,活动的起点是“参与体验”,落脚点则重在“教育提升”,体悟教育原则是我们组织班级活动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案例2】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班会课上,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习惯的力量,我和学生一起做了“叉手”的活动:

(1)全体注意,请大家举起双手,手掌面对面地放在胸前;

(2)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将双手交叉握在一起,连续做10次,最后一次,保持交叉状态;

(3)请注意自己的手指是怎样交叉的,是左手大拇指在上还是右手大拇指在上;

(4)请问:你每次手指交叉姿势一样吗?说明什么?

根据现场统计,大部分同学右手大拇指在上,也有一小部分同学左手大拇指在上;但100%的同学每次手指交叉的姿势都是一样的,由此学生得出“习惯成自然”的结论,老师借此引导学生认识到“习惯影响人的行为”。继而告诉学生,习惯是在一定条件下完成某项活动的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它是人的行为倾向,是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它伴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不知不觉中随时随地地影响着我们。因此,我们要努力养成好习惯,改正坏习惯。

3.安全原则

班级文化感悟篇6

一、思想品德教学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让学生知传统美德之精髓。

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品质的。在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中须融入传统美德的精髓教育。这些内容包括有:①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它一直贯穿于我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东方,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德是主因。为些,在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常颂誉诸如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②诚信的教育。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诚信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它是人类的无形资产。所以诚信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中学生的一种人生道德的投资。在讲课时既要讲授诸如“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立木为信”等成语故事,也可用现今的诚信模范王伟意外获得一张25万元的中奖后,却不为所动,将巨奖物归原主,切身践行了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的事迹来教育学生。③艰苦奋斗的教育。艰苦奋斗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教育时可用学习上鲜明的例子来感悟学生,如“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怀书而耕”等成语的主人公勤奋学习的故事等。

二、思想品德教学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借用视频、影视媒介激发学生情感升华。

视频、影视资源不仅能给学生一种视听觉的享受,引发学生学习乐趣,还能辅助教师在其无法用言语等表达时,以一种直接显现的形式表现出来;它还有另一个功能,就是可激发学生情感升华。除此之外,教师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的上课还可以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教学,并可将其灵活的运用于课堂上,使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当我们讲到“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时,可借用《鸦片战争》和《火烧圆明园》影片来感染学生,让其感悟国强则民富、国败民亦灾的道理,从而升华爱国主义情怀。再如讲“团结统一”这一民族精神的内容时,可利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从中央到地方,从英勇的战士到全国各地的无数同胞去震区志愿救灾的视频,让同学们感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生观看这些有感染力的视频,可达到学生在观看中思考、感动,在感动中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效果。

三、思想品德教学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融入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中。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它会积极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班级文化也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体现出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与此同时,在思想品德课的授课中利用班级文化建设可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我们通过制作“班训上墙”、建设“班级文化园地”、编写“班级座右铭”和张贴爱国爱民的警句格言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身处其中的学生能修身冶情。

四、思想品德教学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融入主题教育活动中。

班级文化感悟篇7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5)11―0036―01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引入“和谐”元素,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达到受教育者身心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目的。在办学的过程中,我们遵循“成才先成人,立志先立德”的教育规律,提出了“和谐育人”的德育教育策略,在铸就学生高尚品德、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和谐育人”德育策略的内涵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我校的“和谐育人”德育策略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即“和谐育人”德育策略旨在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规划学生的和谐人生。以和谐管理、和谐课堂、和谐生活为创设平台;以“一生好习惯、一生好追求、一生好行为、一生学技能、一生尽孝道、一生好心态”为基本教育目的;对应“六个一”目标开展好“习惯养成教育、个性扬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孝道感恩教育、励志成才教育、自主管理教育”六个主题教育,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铸造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

二、“和谐育人”德育策略的途径

1.以主题教育为支撑,重视体验感悟。以主题教育实践为主体,将学生的品德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自省自悟,体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成为我校“和谐育人”德育活动的主要途径。

在”和谐育人“德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习惯养成教育、个性扬长教育、孝道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成才教育、自主管理教育”六大主题教育活动。在推行过程中,学校出台了“和谐育人”总方案和“六个主题”教育子方案,以“循环滚动、螺旋上升”的方式推行“和谐育人”工作。结合学生思想动态,每学期开展3个主题教育活动,一个学年为一个循环。在每个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学校都下发引导方案,各年级组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征文大赛、专题讲座、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活动;各班级以举办主题班(队)会、班级论坛、讲故事、办手抄报、写主题周记、布置家庭实践作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2.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注重课堂渗透。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我校加强了“和谐育人”德育课程建设。开发了《皇甫学校“和谐育人”德育教育实践教材》《为生命喝彩给人生加油――皇甫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读本》《磨砺意志成就人生――皇甫学校励志教育读本》等“和谐育人”校本教材,开设专门的“和谐育人”课程,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体验中接受品德教育。

3.以班级教育为阵地,促进自我完善。在“和谐育人”德育活动过程中,我校要求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能的班级管理。一是在班级管理中全面推行“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班级管理新机制。提出班级事务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通过自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有责任意识、有管理意识、有集体意识、有班级荣誉感。班会课上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列出需要管理的班级事务,然后鼓励学生在管理事务的后面主动填上自己的名字,主动承担班级管理事务。让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记录自己的生活体验、人生感悟,让学生在自律自悟中自我完善、健康成长。

4.以家校沟通为延伸,反馈活动效果。学校在开展“和谐育人”德育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问卷调查、告家长书等形式征集家长对学校“和谐育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达成家校之间的德育共识,扩大德育工作的社会辐射范围,确保我校“和谐育人”德育工作沿着理想的方向运行。

班级文化感悟篇8

二、主题阐述: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生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只要你用平常的心去看待得与失,学会感悟生活,感悟幸福,幸福就在我们每个人触手可及的地方。等着和我们拥抱。而我们往往都是忽视它的存在,所以它就只好在我们不断的抱怨声中悄悄的走远。希望通过本节主题班会《感悟幸福》。同学们能够认识幸福,感悟幸福并去不断的创造幸福。

三、活动目标:

1、通过《众说纷纭说幸福》《比较之中理解幸福》等环节,让同学们对幸福的理解逐步的深入,全面。

2、通过《把握幸福》环节,让同学们知道,幸福不是从天而降的,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去认识幸福,理解幸福的同时,更需要我们去努力拼博,珍惜现在。去创造更多的幸福。

四、活动准备:

1、学生思考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人和事。及相关故事和歌曲。

2、教师要准备幻灯片,有关感悟幸福的素材。

五、场景设计:

1、黑板上《感悟幸福》四个大字,给班级创造了一定的氛围。

2、在班会课的过程中,文字配以幻灯片,把同学们带入了情境。让同学们的心灵受到的震撼。

六、活动设计:整节活动主要有二个环节——认识幸福和把握幸福。一节班会四十五分钟,到底能给学生怎样的教育,能带给他们多少深远的影响。

在班会的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巧定主题。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小处着手,以“让同学们感到幸福的人和事”为切入点,以“比较之中理解幸福”深化理解幸福。让同学们身在福中要知福。从而把握幸福,进而创造幸福。

二、层次清晰。从二个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对幸福的认识、理解、感悟和把握,各环节推进自然。

三、情感渗透。用比较之中理解幸福的事例及图片激励学生,震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并不断的努力,从而把握幸福。

四、形式多样。通过创设情境、实践体验、情景模拟、歌曲演唱等多种形式,配合多媒体手段和教具地运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五、注重细节。无论是音乐的选择,还是教具的设计使用;无论是多媒体手段的巧妙融入,还是故事的情感渲染;无论是学生文明礼仪动作的展示,还是情境模拟,都精心设计,为主题服务。

主题班会感悟幸福课件二班会主题:幸福

班会目标:

1、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细小常态的幸福。

2、学会从奋斗过程中寻找幸福。

3、懂得个人幸福能在集体幸福中得到放大。

班会背景:针对目前八年级的孩子出现的跟父母顶撞,挑食,讲吃穿等不良现象,想与孩子们通过班会形式来讨论一下“幸福”这个老话题。在不同的时期,不同领域的人们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而学校教育应当“教育人以健全合理的幸福观,并使人得到幸福的感受”,引导学生明白,一个幸福的人,必然善于认识幸福、寻找幸福和放大幸福。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会将自身投入到集体中去,享受到更大的幸福。

班会形式:情境体验、分享交流

班会过程:

(一)开场白:

主持人宣布班会主题,班会开始后是第5组,第7组,第8组以及主持人带来的节目:唱出幸福,舞动幸福《幸福在哪里》

(二)幸福第一站

幸福是积极地生活态度,幸福就是一份好心情,快乐成长比成绩更重要。自信乐观,努力,超越。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是第一。

1.第3组给我们带回的采访

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2.由第3组、第7组演绎身边的真实故事。

(三)幸福第二站

幸福是温暖的关爱,幸福是真诚的赞美;在幸福的世界里,要珍惜身边的人、身边

的事,懂得对生活说感恩,敞开心扉去沟通,世界也会变开阔;用宽容的心待人,让自己更快乐!

1.关于小刘浩的故事视频

连盲童都可以感知幸福,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幸福?!!!(感叹)与小刘浩相比,我们拥有的太多太多,

2.各小组展开讨论,通过小刘浩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四)幸福第三站

幸福是快乐的分享,幸福是无私的奉献,给予越多,得到越多;分享越多,快乐越多!同学少年,胸怀广阔,幸福中国,未来有我!

班级文化感悟篇9

几天来,我与学习班其他老师曾多次去生本教育实验学校听课,也曾多次与实验学校的领导、教师们进行座谈。每次,我们都能目睹积极、欢乐、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每次,我们都能闻听教师和校长们津津乐道于生本教育的教学改革实验给他们的学生、班级、乃至整个学校带来的新气象。从而我也对生本有了如下的认识和体会。

一、生本教育以体系化的教学思想为基础

与许多零敲碎打的教学改革不同,生本教育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体系化的教学改革。“一切为了学生”、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是生本教育体系的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是它的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是它的教育行为观,在此基础上它提出了“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领悟”“内核生成课程”“课程整合”等系统性的课程思想,它还进一步提出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读和做、缓说破”等教学及其评价原则,形成了与其教育思想相周延的“教什么”“怎样做”“教得如何”的完整的教学思想体系;生本教育的教学正是建立在这种完整的思想体系的基础之上的。

二、生本教育以学生的感悟为核心

双基”一直被视为中小学生学习的基础,而被列为双基的内容,往往也成为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反复练习的内容。与此基础现不同,生本教育体系的课程教学认为那些可以作为训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学习的核心部分应当是感悟”,作为“核心部分”的感悟或会意——一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的联系和事物实质的深刻认识、透彻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或者说是学生学习基础的基础。感悟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为:首先,感悟是学生精神生命拓展的工作间,它不仅支配着学生的后继学习,而且是学生形成思想、智慧的基础,学生的思想与智慧是通过感悟而产生的,感悟本身就是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思想、智慧;其次,通过感悟还能形成学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他们进行更广泛的高级学习的重要动力”,从而“许多原来要教的东西……就可以少教或不教了。”相对于“双基”的基础观而言,这是对学教学基础观的范式转换,是教学基础观的变革、创新。由“双基”的基础观转向“感悟”的基础观,使生本教育的教学走出了知识条文的分割、诠释和训练过度的局限。

三、生本教育的宗旨是激扬生命

走进〝生本〞课堂,我们被学生的精彩表现所吸引—他们思维活跃、知识广博、语言畅达、友爱和群、自信大方、积极向上,而教师则是高明的帮学者。

在广州市樵北中学初一﹙9﹚的一节语文课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学生在展示,教师在帮学。其基本方法是学生先学,小组互学,班级交流,教师总结。课堂中,学生人人都参与,个个都思考,学习效果极佳。一堂课下来,我们发现全班45名学生中发言的学生达到40名。同时学生丰富的词汇量,准确而流利的表达,宽广的知识面,丰富的情感让我们感到惊奇。课堂上一个惊喜连着一个惊喜,对于听课的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事实上,很多参加生本教育的教师都在感慨,当他们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全面依靠学生时,他们看到了以前想也不曾想到的、无穷的美景。

班级文化感悟篇10

当今的高中生,个性张扬、思想多元、性格活泼,这对德育工作有效开展有一定的帮助,但如下的问题必须要求教师更要重视德育工作,一是从未尝过吃不好、穿不暧的滋味,用钱大手大脚,对父母感恩之心淡漠;二是在家庭众星捧月,不懂得尊敬师长,存在自私倾向;三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成惯性,再穷也不能苦了孩子,造成学生自强自立意识淡薄,陪读现象迅速漫延;四是缺少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少学生胸无大志,缺乏拼搏的勇气和精神。为此,我们的德育要改变单一说教、一曝十寒的做法,不仅明确目标,还要多维并举,全程推进。

明确目标,就是明确德育的方向;多维并举,就是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做好德育工作,确实做到育人全覆盖,从而有效防止有紧有松现象出现;全程推进,就是不留时间空档,科学计划,做到天天有声音、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学期有总结。我校近年来摸索了一些做法,现作介绍,敬请指正。

一、更新理念,明确目标,确定德育方向

1.从学校层面,提出“培养终身发展的生命主体”的育人宗旨

从一个高度告诫全体教师必须全面培养学生,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掌握学习的方法;不仅具备一定的能力,还要学到如何做人;不仅了解这个社会,还要学到如何奋斗人生,创造人生价值。

2.从学生层面,使学生明确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提出了学生十大形象设计。即“谨言慎行,做守纪高中生;尊师敬长,做文明高中生;互帮互助,心高中生;自立自强,做立志高中生;你追我赶,做勤奋高中生;潜心笃学,做钻研高中生;多才多艺,做现代高中生;力争上游,做优秀高中生;强体怡性,做健康高中生;读书报国,做有为高中生。”形象设计为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思想保证。

3.从德育工作层面,提出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目标

即让学生“更具动力、更愿勤奋、更高素质”。“三更”就是“办学宗旨”和“形象设计”的具体工作要求。

二、多维并举,传承创新,优化德育系统

1.课程设置多元化,畅通课程育人的主渠道

(1)继续重视德育教育学科渗透的思想。明确每个教师都是教书育人主体,每一堂课都是教书育人的战场,管不了学生、没有正确的思想引领的课堂均为不合格课堂。学科渗透更体现在学校大型艺术和体育课程上,如我校有两个全校性活动课程,一是太极拳,二是跑操。我们的口号是:“锻炼身体好好学,工作奉献四十年。”这一口号大大地增强了学生锻炼身体、认真学习的社会责任感。

(2)认真设计主题班会。挤占班会课是最严重的教学事故,为使班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我们改变了班会课的上课方式,把班会课上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辩论课、谈个人成长的汇报会、习惯纠正的研讨课、感悟人生励志课。

(3)增开心理教育课。在基础年级开设心理教育课已是我们学校的特色,由专任心理教师讲解,在教学中,我们还开发了《一花一世界》《让心灵充满阳光》两本校本课程。这种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感恩励志、勤奋专注的精神。

(4)开发学科性校本课程。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学校要求,校本教材必须既有知识性又有教育性。目前我校各学科共开发了如《感悟社会》《走近宝应》《拓宽视野,关注时政》《人与环境》《黑白森林》《魅力民乐》等49本校本课程。学生在人文校本课程中,感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在地理校本课程中,感悟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在体艺校本活动中,感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在科普校本活动中,感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维的过程,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和科学素养。

(5)走进校外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武警中队、烈士陵园、法庭、敬老院、乡村居委会等场所听报告并体验生活。节假日前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中接受道德教育。

2.教育主体层次化,构建全员参与的德育网络

(1)学校教育正常化。学校是抓教育的阵地和渠道,如国旗下讲话、晨会、校会、宣传栏等,有计划地不间断地推进和引领各个层面的德育工作。如2011年下半年学校德育主题是“励志和习惯”,学校通过系列引导,如介绍《读者》上北大学生贺舒婷《我凭什么上北大》的文章,宣传在学业水平测试中获4a的学生,在全校进行“榜样就在身边”的教育等。浓烈的大氛围有效地推动各班活动的开展。

(2)班级教育规范化。开学初各年级各班级必须在政教处指导下明确班级教育计划,每周活动必须确定主题,年级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准备教育素材,各班主任根据本班班情设计班会教案。由于精心地准备,每周的班会课已经成为全校学生的期待。

(3)请进教育造氛围。学校每学期都要请德育专家或校友到学校演讲,通过精彩的演讲渲染德育工作氛围。如2009年邀请感恩教育第一人彭诚老师来我校,学校组织学生并邀请学生家长参加,精彩的演讲,感动得学生热泪盈眶,学生们纷纷涌上讲台,诉说自己的感恩之情,表达自己发奋努力的决心。2010年还邀请了国务院新闻办华清校友、浙大博导夏顺仁校友来校演讲,校友的成功历程深深地影响着新时代的学子。2011年又和南京人本教育研究合作,开展了《学生学习动力与习惯培养》系列活动,陈峰所长的系列讲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成长动力。

(4)自我教育养习惯。自我教育是德育成功的关键,学校始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为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搭建平台。政教处、团委悉心指导学生参加年级文明监督岗、绿色小记者站、“小交警”等活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明显有了自我感悟,有一些表现顽劣的同学参加这些活动后,行为习惯明显好转。

(5)引导家长借力量。我校充分重视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学校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和优秀家长经验介绍会等形式,密切家校联系。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学校,设立了家长委员会,年级每月都有主题活动,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大会、两次“特殊”学生家长会议。在和家长的联系中我们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共同商讨育人大计。活动中学校和家长的共同语言多了、家校的心靠得更近了、学校工作得到家长支持的力度更大了,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学校打气、家长放劲的怪圈产生。

3.工作任务实在化,脚踏实地防虚无

对德育工作,我们常常听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声音。究其原因,往往是没有交给教师实实在在的任务。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笼统的要求等于基本没说,于是学校在2010年明确提出,每个教师必须完成三大任务,一是教会安全,这是每个教职工应尽的责任,上课教师就是安全值班和指导老师,把爱学生从关心学生的安全做起;二是培养习惯,教师都要对视线范围内学生的行为表现负责,更要对学生学习习惯负责,不重视习惯的教师必须要考核;三是激发动力,班主任要上好砺志班会课,任课教师也要花时间勉励学生,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

4.德育线路多样化,多管齐下提效率

提到德育的内容,有人总认为做几场报告、谈几句道理则行,这难免会走向说大话的空谈境地。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成长动力的同时,必须要求有行动的落实,要落实在细节上,要落实在习惯的优化上;教育和养成的同时,还要防止学生走极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我们认为德育工作中价值观教育是核心,但离开了习惯养成这一基础、心理教育这一关键,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为此,我校设计了三条德育教育线路,即以“感恩、励志、勤奋、专注”为线路的动力教育,以“学规范、争五好、控细小、促三力”为线路的习惯教育,以“自信、阳光、耐挫、持恒”为线路的心理教育,三个教育围绕“读书振兴中华”的主题开展,相互联系、相得益彰。

5.能力培养综合化,让教师均成为德育能手

德育工作必须要人做,一个学校没有一批热爱德育工作的教师,不行,但没有一批能力强的德育队伍更不行。我校热心德育工作的教师不少,但教师的整体德育工作水平,特别是说服教育的水平、发现问题的水平、制订班规的理论水平都有很大欠缺,所以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尽力不成事”的现象。为此,学校高度重视提升全体教师德育工作“三大能力”,即“问题洞察力、说服教育力、制度建设力”,通过开展如专家引领、德育论坛、说服能力比赛、班级制度评比、理论学习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德育工作水平,为学校“以一个宗旨、三个目标、三大任务、三条线路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人力保证。

三、明确机制,全程推进,使德育得到保障

1.形成制度,用规定约束人

制度建设,一直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学校有阐述德育工作总要求及不同年级教育工作的《范水高中学生培养总体规划》、规定教师德育工作任务的《范水高中德育三大任务落实要求》、对学生言行加以规范的《范水高中学生校规100条》、对班主任有约束作用的《范水高中常规管理月度考核方案》《范水高中班主任管理要求》、对全体教师有约束力的《范水高中教师岗位年度考核方案》等等,这些制度从要求、执行、考核等不同层面有效地规范了德育工作,推进了德育工作的开展。

2.确定计划,用事项引导人

学校工作计划必须对德育工作提总要求,德育工作计划,更是把工作规定到每月、每周。这就有效地引导了干部和老师认真落实,既保证了德育工作的稳定连续,防止随意性,又为大家筹划、细化德育工作提供了保证。

3.定时研讨,用交流推动人

学校每一学期举办一次德育工作论坛、每双月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会议、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会议、每周年级一次班主任例会,这是雷打不动的任务。会议上,有工作布置、有工作交流、有工作研讨、有工作辩论,有效地推动了德育工作不间断地进行。

4.固化行动,用常规提醒人

一件事如果反复无常,就不能有效地持续地开展下去。通过梳理,学校确定了德育的几种规则,如每周教师的学生成长反馈、上课教师安全值班、值班教师规定时间在岗、检查必须公示、晨会固定处室或年级讲话等等,这些规则,为发现共性问题,确定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提供了保证。更重要的是不时地提醒教师,你不只是一个教书匠,你更是一个教育工作者。

5.检查反馈,用成绩促进人

管理没有检查这一环节,人们就会感到“干好干坏一个样”。我校的教育工作两个“八查”,这是每月必须要做的事,一是教学工作“八查”,由教务处负责,一是德育工作“八查”,由政教处负责,八查内容记录在案,并和班级考核挂钩,更要在年终和教师的考核挂钩。这一检查机制,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不断前行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