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4:52

研究性学习方法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应用意义;有效途径

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重视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部分不愿意进行研究学习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引导。

一、鼓励学生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师要想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于自身能力的提升有哪些重要的意义。部分学生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误区。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浪费时间,不如直接由老师进行讲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加深学习印象,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且要通过应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来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学习,从而促使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课程中有效开展。

二、应用化学实验促进研究性学习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有效办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化学实验的开展,通过化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原电池”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帮助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准备好相应的电解质以及其他实验器材,在课程中利用对比实验法来验证电流的产生。教师可以在实验开始之前问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否认为利用金属和盐溶液可以制成电池,然后再进行实验,让学生将金属放在水中和盐溶液中,通过观察电流计的不同状态来验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通过科学地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研究的好习惯。

研究性学习方法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212-01

一、在小学数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布鲁纳认为,“所谓学科的教学,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儿童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当中,大多数教师在解题技巧上下功夫,而不是指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让学生除了学到书本上的抽象定义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训练学生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创造能力,并促使他们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知识观,进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所以说,要不断地、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意识、进取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就必须做好小学数学课堂中研究性学习。但是,小学生存在知识水平有限,学习方法不足等方面的特点,因此,教师需要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充当指导角色,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程度不同的指导。

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发现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学生自己的研究去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它也更加侧重于小学生的亲身体验,并将所学知识在运用的创造过程,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研究性是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特点

把学习作为研究的过程,将研究作为学习的方式,小学数学学习不能够成为一种单纯地去理解和掌握现成的知识,而是应该教给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所以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探求知识的全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研究者和发现者,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动手能力相应提高。

2、开放性是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显著特点

教师要从孩子的视角进行思考,尽可能让学生主动探究,让孩子不再畏首畏尾,勇敢尝试,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一方面,教师还要尽可能让学生大胆实践,敢于提出和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教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深化生活体验。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获取知识,消化知识,从而应用知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结论可以不一致,在交流和评价时标准可以多元化,可以存在发散性、求异性和批判性。

3、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具有实践性

不仅仅重视实践的结果,更重视学生实践的过程。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等实践活动,得到了生活体验,之后进行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重视小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其主观能动性,一旦小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管能动性,那么,他们就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能够积极、自主、自由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养成积极主动的参与习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三、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针对“接受性学习”教学策略,当代教学理论提出了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其主要目的是打破以教师为主导的陈旧模式,创建一种新的、符合时展的教学模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中,教师要充当好学习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在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其特殊性来制定并实施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转变成探索性的问题,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参与探索,经历探究过程,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筛选教学内容,为研究性学习提供载体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有些内容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有些内容不适合研究性学习。所以,在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选取可以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入分析学生并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研究性学习”同“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二者各不偏废,相互促进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求教师将提问内容从“你知道吗?”向“你是怎么知道的?”转变,使得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应孩子们的天性,使他们主动获得知识,培养其全面的个性。

2、合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动力

小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不会太长,再加上很多小学生听课过程中难以抓到重点,以致于教师不能再以“开门见山”式进行授课。因此,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教学方面就应运而生,弥补了这一缺点。如果教师设置问题难度适当、与所学知识相关度高,就会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上,使课程得以顺利地展开。根据皮亚杰提出的思维水平标准,小学生大概经历两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命题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出现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逻辑分类和认知逻辑关系的思维能力,儿童只能构思呈现在他面前的形象的东西,或根据表象而思索。命题运算阶段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以一种根据假设性命题去运算的能力为基础,不再局限于他经历过的或在他面前的事物了。由此看来,小学儿童的思维特点主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经常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

参考文献:

研究性学习方法篇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我国教学部已经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体现到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并向全国范围内推广。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注重学生主体性与差异性的基础上,通过选择一些具有学习价值与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与思考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从本质来讲,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和活动,也是一种教学手段。

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辅助角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研究共同完成的,但是学生是研究性活动的主体,没有学生那么研究性学习就失去了意义。研究性学习是服务于学生的,也是需要学生来完成的。研究性学习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强调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2.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研究性学习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教师在指导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本身,更应该通过学生自身对研究性课题的选择来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因为每个学生可能对高中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地方不同,比如有的可能对语法可能更为兴趣,有的则对句子结构比较感兴趣。

3.注重高中英语教学规律。研究性学习不能脱离高中英语教学本身,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结合,自然是根据高中英语学习的需要来进行的。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基础性研究的重要性,只有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才能使研究性学习的功能和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通过自预习强化研究性学习。自预习对研究性学习具有密切的关系,对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功能。通过让学生自预习可以强化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自预习可以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或者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然后由教师或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例如在学习(sports)以文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来让学生思考:(1)奥运的历史有多久远,第一次奥运是什么情况。(2)中国参加奥运是在那一年,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3)如何看待奥运的精神,它对于我们的有什么具体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预习,并将这些问题通过研究手段来解决,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注重教师引导功能。研究性活动开展内容主要包括了:确定研究的主题,即研究的对象、研究的目标是什么,研究的方法有那些,研究的手段与条件是否成熟等。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提出一些具有思考空间和研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参考,从而引导学生提出研究主题。例如在学习高一英语新教材Unit3Celebration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1)为什么要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2)在当今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情况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何进行保护?(3)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那些,各自又有什么内容和象征意义。围绕这些问题,学生就可以开展主题性的研究,去不断的搜集各种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3.丰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研究性学习不仅是课堂上来进行,课外也可以进行。不仅是只有教师的引导才能进行,学生自发的活动也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不是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不是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简单的回答。而是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归结,发现其规律与本质。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一个关于“that”句型课题的研究。围绕这个研究主题,采取的方法是全面搜集关于“that”的用法和句型结构,并总结出关于“that”这些句型,发现其中的规律。如果对这个关于“that”研究课题给一个框架的话,可以采取以下结构:(1)“that”句型结构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位置,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学习;(2)采取全面搜集的方法,总结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that”句型结构;(3)从这些关于“that”句型结构中,发现“that”的应有规律;(4)去发现有没有和“that”同样作用的词汇。

4.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注重交流、互动与评价。要通过建立合作交流来提升学生研究性的合作精神,研究性学习往往需要几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共同学习,共同研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更可以通过互相影响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互动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到新鲜,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时间和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翠娥.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9(12).

研究性学习方法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效率

一、课题的提出

1.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现状

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教师教学理论得不到更新,新课改无法落到实处,学生接受的还是老方法旧知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为更好地贴近小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教育部对小学教材进行了大量改编,然而仍有部分教师抱着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得高分的观念,手拿新教材,讲的却是老故事。

(2)课堂教学停留在老师讲、学生记的层面。教师过分追求和教学进度,必然忽略了课堂效率的落实和反馈。教师累、学生苦,低效课堂无法满足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课后学生作业负担加重,教师忙于学生作业的批改,日复一日,师生都深陷于“为了作业而作业,为了考试而考试”的恶性循环中。

2.数学教学亟需改革

人类社会无数先进的科学理论都是数学研究的成果,数学是人类探究未知世界最有利的工具,然而在目前的教育活动中,数学不仅未能发挥其工具性为我们所用,反而成了解题考试的“傀儡”,数学学习也成了无数莘莘学子的“噩梦”。

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小学生心理特征,新课改从构思设计到颁布实施可谓是教育系统的大喜事。然而,改革从决策到执行始终有一段距离,单纯制度体制上的变革无法真正带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变化,教师专业理论和教学观念的陈旧落后严重阻碍了新标准的贯彻落实。新课标呼吁数学教学改革。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小学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起步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数学作为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是理科最基本的内容,小学数学学习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

1.提升素质,转变观念

教师作为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在教学中占着主导地位,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紧密挂钩,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是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新课标颁布以后,部分教师依旧保持原状态教育教学,还有部分教师处于想改变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局面,教学理论跟不上更新,教材却已经发生了改编,导致某些课堂“四不像”。教师应自觉提高业务素养,学校应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交流学习心得和宝贵经验,同发展共进步。通过自学和培训,真正领会理解新课标,转变陈旧教学观念,丰富教师理论知识储备,从而拓宽教育教学面。教师主体发生了变化,课堂也会随之生动起来。

2.大胆创新,探索前进

通过自学和培训,教师自身素质得到提升,教学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但要将崭新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理念贯彻融入教学课堂并非易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能,是新形势下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进步发展,更要注重教学活动目标管理和反馈评价,更要具有服务意识。在新型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创新,探索前进。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种方法着手:

(1)情景再现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取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年龄段群体,教师应灵活多变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在发达国家,情景再现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多运用于应用题和故事类数学教学问题中,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来授课,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也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对所学知识往往能够印象深刻。

(2)小组讨论法

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学习系统最基本的内容,知识体系简单易学。学生是否能完全掌握知识,关键在于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低。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开发智力,提升学生动手使用工具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帮助学生培养团队意识。

比如,在教《梯形认识与面积计算》时,教师先给出时间让学生预习,然后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用橡皮泥等数学工具制作梯形模型,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任务布置好后,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动手制作,课堂气氛活跃,小组共同讨论出一个计算面积的方案,有的小组认为梯形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可以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梯形面积;有的小组则对认为梯形是奇怪的多边形,不知道如何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引导,学生学得开心,充分动手发挥想象力,获得的知识印象格外深刻。

(3)日记法

日记,即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有时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每天或经常把发生的事、处理的事务或观察的东西写下来的记录,尤指个人活动、思考或感受的每日记录。数学学习中的日记法,是对当天课堂所学内容的归纳总结,还包括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思考。数学学习日记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记事日记,它更强调对学习内容本身的思考,对新旧知识相互之间联系的概括联想。勤写数学学习日记,有助于增强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和复习提供参考。

如,小学数学中教师布置了背乘法口诀表和完成口算题卡的课后作业,学生先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熟读背诵,效果欠佳,后来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就把自己的发现写进数学日记,很快就掌握了学习内容,做口算题卡也又快又准。

四、未来教学课堂的展望

1.学习方式的转变

过去的课堂教学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记,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听讲―做笔记―练习题―考试”,如此反复,非常被动。未来的教学课堂,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师授课之前自觉预习,课堂上积极提问,课后温故知新。

2.课堂主体的转变

与以往课堂“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模式不同,未来的教学课堂主体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语定江山”的知识传播者,而是组织、引导、点拨、激励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教与学关系,在充满生机的新型课堂上,教师是师长,更是朋友。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讨论、发现、进步。

3.教学模式的转变

未来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不再一味停留于固有的黑板板书,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成为必然趋势。通过计算机图形色彩直观变化及音响效果,图像的定格、闪烁,渲染课堂气氛,给学生以刺激的感官感受。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图形颜色和图像闪烁给学生以更生动形象的提醒,还可以通过动画示范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习动态的、“活”的数学。

参考文献:

[1]赵东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对教师知识需求的调查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4).

[2]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总目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3).

[3]王林.回眸江苏小学数学教学三十年:下[J].江苏教育研究,2010(19).

研究性学习方法篇5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1

自主性学习,是学习者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真正掌握主动权,操纵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积极开发自我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活动。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一切外在的教育要素,必须通过学习者本身来发挥作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搞好自我识别。就是学员对自身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等与学习及成长直接相关的诸因素的结构状况和水平高低进行自我评价和识别。第二是进行自我设计。就是学员自身根据培养目标、个人具体情况、未来任职需要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按照“在全面发展基础上侧重发展”的思想,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基本任务并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为未来个人发展有所选择地、有所侧重地,进一步扩充某些知识和发展某种能力进行规划。第三是进行自我培养。就是学员按自身的学习规划,运用适合自身特点的、较为科学的、完善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课内外的学习质量及效率,逐步实现自我教育目标,有主见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第四是实现自我管理。就是学员在上述三点的基础上,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在知识信息获取的类别与数量上,在技能掌握的数量与质量上,在时间的选择和安排上,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节,在思维方式及具体学习方法上,经常注意总结、调整和完善。

公安院校录改生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在校学习与基层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和招录入学即入警,学习目标明确等有利条件,在教官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基础状况、能力水平、思维能力以及培养规格和要求等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自主性学习方法,搞好自主性学习,尽快达到出任民警的岗位标准,实现普通高校学生和士兵向公安民警的转变。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符合自主性学习要求的方法主要有目标牵引学习法、问题探究学习法、研讨交流学习法和实践体验学习法等。

一是目标牵引学习法。

目标牵引学习法是高校学生以成才目标和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评价标准为指向,通过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实现目标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具有目标明确、标准明确、导向明确等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实现学习目标而不懈努力、不断进取,也可称之为目标牵引学习法。比较适合于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基础内容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的操作实施大体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制定目标。学习目标可根据实际情况由教师指导制定或学员自己制定。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之外,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自修或选修内容,可由学生自己制定。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既要有课程学习的总体目标,又要有每个内容学习的阶段目标,阶段目标要仅仅围绕总体目标,发挥其为总体目标的服务保障功能。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科学、合理,既要符合认识规律,又要符合教学要求。在制定学习目标的同时,还要明确检验、考核、评价学习效果的具体标准,以便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步是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制定实现目标、达到标准的具体计划和办法措施。主要包括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科学安排学习进度,制定为实现计划、完成进度、解决重难点的措施、手段和途径,检验、评价学习效果的措施,学习的自我控制和调节措施。计划和措施的制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各方面外界因素的实际,把保证质量、提高效益作为前提。第三步是按照计划和进度进行自主性学习,结合各种考试、考察及实践活动,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在学习中的各种偏差。

二是问题探究学习法。

问题探究学习法是学生个体以问题为牵引,通过自主性探索研究寻求正确答案,达到学习目的的学习方法。对于多疑善思的青年学生来说,问题是更好的老师。问题探究学习法符合从有疑到无疑,再到有疑循环往复的学习过程,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钻研精神,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比较适合于应用性较强的理论和技能内容的学习。问题探究学习法的操作实施大体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形成问题,即发现和确定问题。发现和确定问题是问题探究学习法的前提,没有问题,问题探究学习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问题的提供可以有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从各章节的内容中归纳提炼后提出,更多的则要靠学生自己在学习中不断发现和提出。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必须是学习能容中的精华和要点,必须紧紧围绕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索精神这个核心,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难度。第二步是搜集资料,思考研究。即针对所确定的问题。第三步是解决问题。即把在探索研究中形成的答案或假说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在实践检验中进一步修改、充实和完善,使自己的学习得以巩固和提高。

三是研讨交流学习法。

研讨交流学习法是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上,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研究、讨论、交流为主要方式,通过研讨交流、对比选优得出最佳结果或处置方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能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搭建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比较适合于政治理论、战术、指挥等思想性、灵活性、应用性较强的内容的学习。第二步是个人研究。即学员自己带着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或情况处置方案及理由,形成讨论答辩提纲或论文。第三步是研讨交流。即在前两步的基础上,以班、组的形式进行不同范围内的广泛交流、研究和辩论,阐述各自的观点和理由。第四步是归纳梳理,形成共识。即在广泛研讨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统一组织下或由学生自行组织,对各种答案和处置方案进行归纳整理,博采众人之长,用对比选优的方法,形成正确答案或最佳处置方案,统一大家的观点和认识。

四是实践体验学习法。

研究性学习方法篇6

[关键词]教学方法研究性导学式探究性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化,及其对人才结构要求的变更,学校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已使人们充分感到,必须按照时代特征和变化特点,在教学中补充新的学习方式,即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从中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应对急剧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和发展创造力。这种学习方式就被人称作“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及导学式学习的极大引进,对我们传统教学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那是否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要被无情的取代,或是将与新生力量共存,答案仍是个未知数。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个人观点。

一、主体的不同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以学校里的课堂为载体来直接传授学生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了主导的地位。而学生的学习,吸收却成为次要。

而在新型的研究性、导学式学习中,重点强调的是学生自主自觉甚至是自发的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从而诱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探询挖掘新知识,体验见证新知识。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中,是老师在讲台上表演独角戏,几乎是自导自演且自己欣赏的大戏。而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就如同外行看大戏,只顾上了热闹,却没听出来门道。英语老师上课时常常不是太辛苦就是太无奈。讲台上的老师是想方设法在讲,台下的学生们却是硬着头皮在听,而一节课下来,有一半人都昏昏欲睡,这不是老师讲得不好,不透,不生动,也并非学生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问题在于没有参与就没有感知力,对没有感觉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二、目的的不同

传统的教学法目的重在知识的传授,准确说用理论知识来全副武装学生。学本以致用。但传统教学由于某些因素的制约,讲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分割开来。结果是渊博的知识武装了学生的大脑,而全副武装的学生除了笔杆子,几乎哪种杆也拿不动。

研究性、导学式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也是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所应做出的必然抉择。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方式的不同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及简单的家庭作业来完成。且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主要是靠教师的讲解,很多东西只能够通过教师的描述,学生的想象来完成。这样一来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之间就自然生成一种沟壑,且难以逾越。而新型的研究性、导学式学习则采用教师引导辅助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讨钻研发现总结归纳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知力,尽快形成学习的自觉性。在这个过程中,课堂的概念就更加广泛。在50分钟的课堂上,教师进行整体的指导,引向,或在课堂上模拟示范。在之外更广阔的课堂就延伸到了真真切切的生活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利用一切工具手段把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这就是新兴学习方法所采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手段。

四、效果的不同

由于本身教学目的不同,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同,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也就不尽相同。传统教学法模式较注重知识内容的灌输与深化,其学业有成得人大都是满腹经纶。一旦进入具体岗位却是杯水车薪。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最重要的应用价值就是交流,而且是口头交流。在传统的教学法教出来学生的英语认知能力是一加一的好,但口语地表达能力却不尽人意,常常是话到嘴边说不出。有表达的欲望,却没有表达的能力。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大学毕业用英语的自我介绍都表达不清楚。倒不是不会说,只是不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听的懂别人的话,自己却金口难开。而研究性、导学式学习是社会需求出发,结合时代特征,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新型教学模式,最终培养出的人才将是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当代人才。同时实践并完成了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的根本要求。

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而非重在结果,学习者是否掌握某个具体知识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概括目前的教育实践,我们可以将研究性学习定义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或题目的设计,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一定义中,不限定学生研究课题或项目的选择范围,其主要目的是凸显这一课程内容的开放性。研究内容不仅包括学生从现实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的实践性课题或项目,还包括基于校内或校外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批判性的反思,对这些知识经验的可靠性及其合理性进行探讨的思辨性课题。

社会在进步,教育要发展,教学理念更要走在时代的前列,教学方法理所当然地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以求适应生活的进步要求,适应时代要求。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以批判继承的态度,扬长避短地将两种模式结合起来,以寻求最佳的着陆点,切合实际,培养出更为有用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廖卫华,李洁研.究性学习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及其师资准备.现代教育技术,2005,(2):69-72.

[2]陆军.研究性学习与人格教育.教育探索,2005,(5):22-23.

[3]钟杰.“教材中心论”下的研究性学习不是研究性学习.历史教学,2005,(4):44-45.

[4]陈颖.课堂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历史教学,2005,(2):51-52.

[5]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外国教育研究,2003,(5):16-19.

[6]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教育探索,2003,(8):22-25.

研究性学习方法篇7

关键词:研究性学;高等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96-02

学习方法指导研究可追溯到很久以前,但真正引起人们重视还是在上世纪6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洛曼指出:“我们期望学生学习,然而却很少教他们如何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解决问题,却很少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现在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时候了。……我们需要总结关于怎样学习,怎样记忆,怎样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原则,然后设置一些传授这些一般原则的应用性课程,最后把这些一般性原则渗入到学生的各门学科中去。”随后1970年,保尔・朗格朗对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性,并对学习方法指导与终身教育的相互关系做了深入的阐述[1]。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指导研究主要研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学习高等数学,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方法,教与学如何有机地配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围绕这一主题对一些特殊问题国内也有一些研究[3-4]。但对这一问题系统研究的还很少。本文通过对高等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现状的剖析,提出普通高校大学生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改革的基本方法,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分析

创新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这是因为创新人才既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也是传播者。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离开创新人才培养,国家、社会都不会进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所决定的,是高等院校教学功能的根本目标所在。创新人才通常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的构成要素是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构成包括知识、经验、技能、能力和个性品质等诸多方面。高等数学是普通高校大学新生首选课程之一,掌握好高等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当前高等数学教学的重心在于教授学生如何掌握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有些教师甚至认为高等数学的学习本身就是研究性学习,因为检验高等数学学习的优劣在于学生高等数学的考试成绩,而高等数学考核的手段就是做题。解高等数学习题需要分析问题、寻求方案、将已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不正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所在吗?于是他们得出高等数学不需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只需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的培养。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高等数学教育只有通过传授高等数学知识才能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另外,也有部分人认为: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多,课时越来少。并且高等数学任课教师普遍教学任务重,低年级大学生学习压力大,再加之高等数学主要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而高等数学知识体系几百年的千锤百炼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有问题不适合研究性学习方法。由于人们缺乏对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内涵与外延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使得高等数学任课教师不仅对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缺乏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对加强高等数学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因此,强调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在高等数学教学体系改革甚至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十分必要。

二、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意义

目前,学习指导的研究已经成为学习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关注。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不仅具有丰富和发展高等教育理论的功能,更有助于学习科学的发展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普通高校高等教育中开展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意义,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说明:

1.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党的十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我们常说的高等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务委员刘延东在题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文中明确提出“要创新学习方式”,并进一步指出“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开设由学生和教师共同选题的自主学习课程,构建多元学习模式,加强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高等数学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创新学习方法,改革学习方法指导。

2.是信息经济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经历了农业社会的接受学习方法、工业社会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法之后,人们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新理论、新方法及井喷式的知识信息。因此传统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要求。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对学生而言必须提倡研究性的学习,让其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对高等数学任课教师而言,必须强化高等数学研究型学习方法的指导,即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组织指导学生去开展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观的充分体现。高等数学是普通高校的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以应试为目的,以接受性学习方法为前提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和高效学习方法为目标的教学指导模式,久而久之,形成“两强两弱”(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弱)之现状。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指导是传统的学习指导的挑战,它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学习研究的自主性、探究性,强调问题发现及对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其形式在于引导而不是教导。

4.是以人本主义为主导的师生观的最好诠释。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让过去《高等数学》教材和辅导教材便是学生的知识世界变为整个世界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得信息、知识和方法。高等数学任课教师的功能作用由原来的选择、组织、计划、决定和评价转变为以指导、引导学生学习为主的帮助、合作和参与,提倡教师间真诚的情感交流和互相学习。“引导、理解、协作”将构成良好师生关系。

信息社会是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加强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体现了现代高等教育突出素质教育、大众教育的改革宗旨,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特别是在高等数学学习的低年级阶段是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打基础的时期。教学生如何学习,使之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整个学习方法指导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数学素质的培养在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数学课程在大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课程本身又以理论高度抽象、推证逻辑严密、计算方法巧妙、应用涉及而著称。加上课程信息量大、课时少、缺少系统集中学习指导,要学好这门课程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有效的高等数学学习方法和系统的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是广大学生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郑毓信,马忠林.数学方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灵华.研究性学习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170.

[4]杨芳.数学公共课研究型教学模式之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15-17.

[5]贺定修.论高数研究性学习步骤[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2003,16(2):75-77.

研究性学习方法篇8

开放性教学从广义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课堂学习,即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包括网上学习来进行。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

二、开放教学环境,创设民主氛围,创设新型师生关系

要实现数学的开放性教学,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师生互动方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师生互动的研究与时俱进没有止境的,师生互动方式优化的研究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创设新型师生交往的互动教学关系,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平等、尊重、宽容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人生态度与情感。

三、开放教学内容,“活“用教材,力求教学内容社会化

内容的开放首先指教学目标的开放。新的课程目标指出“教学活动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资源”。针对这一要求,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做不同的要求。

四、开放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学习竞赛活动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教学中,我们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以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当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三)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时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四)分层式教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我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的先进教育理论,在新课改中更应该如此,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时就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既可以满足优等生,又兼顾了中等生,照顾了学困生。

五、开放数学问题

多样化的数学开放性问题,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她在数学教学中,具有激活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认知水平,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提供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提高教学活动效率;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素质;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等教学功能。对推动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开放性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放得开,才能“创得新”

开放首先要是形式的开放,更要内容的开放。形式的开放要为内容的开放服务,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创得新。最终都要展现思维的开放,归结到一点,就是教和学都要是鲜活的知识,要做到人性化发展的课堂。“放”就是相信学生,在必须控制的学生行为规范内,还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让学生敢于表达,学会合作、交流。

(二)“放得开,也要收得拢”

学生被放开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发散。但是,这种情况下,课堂也容易陷入“学生忘乎所以,无休无止地停留于无意注意”之中,这对课堂是不利的。这时老师就要想办法,怎样把课堂“收”起来。“收”就是教师的调控、指导,把对学生开放的程度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内。教师要收得适时才能达到放的效果。有些设计得很好的问题有多种解答思路。当学生谈兴正浓,思维正逐渐打开时,教师就草草收场,问题不但没有很好解决,也达不到把问题放开的目的,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研究性学习方法篇9

研究性学习重探索、重参与、重育人的教学理念,与常规教学相比,它更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可生成性,更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职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帮助学生树立能够学好的自信,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在近几年职高建筑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作出了初步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老师。”学习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是学好建筑专业理论知识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最容易接受新知识,思维也最为活跃,富有创新动机,为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创新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建筑专业课程许多规则规范要求,原理工艺比较复杂、艰深,尤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消除厌学心理,真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生主动。如在执教建筑构造中“基础分类、形式”时,本人设计的过程是:首先运用了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们南通国贸大厦效果图,挺拔雄伟,在灯光映照下,光彩夺目,使同学眼球一亮,沉浸在感染赞美之中。然后,适时提问:“这个建筑物重量一定很大,什么样的基础才能承受呢?”学生回答:用石头来做基础,用砖头来做基础,用混凝土来做基础等。再后,继续提问:“如何来做?请你结合你家楼房基础形式或你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思考,学生边思考,教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基础、常见砖基础、混凝土条形录像,带领同学回顾思考。基础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能承受建筑物上部的负载吗?然后教师从地基、基础材料、受力特点通过多媒体动画来展示基础受力变形、破坏形式,从而来讲明基础形式、规则规范要求。最后再来展示我们上海国际大都市高楼大厦近二十多年变迁。通过以上的过程,学生的了解发生巨变,萌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达到以德激趣、以趣启智的效果。教导同学们自觉地肩负起文明传承和光大的职责,激励学生在充满智慧和神奇的建筑知识宝库里去不断追寻,从而启动学生的主动激情。

二、讨论互动,深度探究

“讨论互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中某一中心问题,教学组织方法,参与性强,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讨论在独立钻研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新问题,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评价。本人在“某教学楼大梁断裂事故分析”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程序,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汲取知识,加深理解,获得了深刻的印象。

1.根据现象探讨并提出假设

教学楼大梁开裂的原因可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是结构设计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在大梁设计使用寿命内能否承受外力作用。其次,材料质量方面是否存在问题?材料性能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再次,施工工艺是否规范?

2.基本情况调查,收集资料

学生能根据现象,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自我初步推断,并急于知道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我把推断结论相同的分在一组,形成三个不同方向的调研组,分别查看相关设计图档、材料检测报告、施工记录及验收报告,并进行结构及材料的复核。

3.集体会审,形成调查报告

各组同学带上资料集体会审。集体讨论时,同学们顿时群情激昂,议论纷纷,以事实为依据,以专业理论为基础,共同分析,互相启发,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出根本性的问题,最终达成共识,并写出调查报告。这一过程既能让学生搞清大梁断裂实质,又培养了学生严肃扎实的工作态度,活跃了思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并使他们从中深刻领悟到:从表观现象入手,进行调查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抓住问题主流的严谨治学方法,并懂得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只有在讨论探究中才能使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的真谛。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重过程、重发现、重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学理念。

三、适时点拨,突破难点

俗话说:“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适时点拨是指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中,思维遇到了障碍和矛盾,教师迅速捕捉,采用艺术化的点拨,防止误入歧途,及时帮助学生开拓思维,突破难点,深入下去,向更高层次进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本人在建筑制图的教学中,研究由形体两个投影作出第三个投影时,要求同学们首先能根据两个投影想象出空间形体,许多同学思维模糊,因为某一局部影响他空间想象,此时及时点拨,抓住形体特征图形分析,有些学生就忽然开朗,如还有同学困惑,进一步从任何组合形体都是由最基本形体切割、叠加而成来点拨,进行思维引导,同学们就迎刃而解。组合形体中如存在一般位置平面时,部分同学无从下手,即使做了,也不知道是非正确,教师这时应进行适时点拨:找出一般位置平面在两个视图中的投影,再由平面的两个投影作出第三投影。这样,同学们抓住问题的关键,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情绪高涨,展开了热烈讨论,互相点拨,完成面的第三投影就水到渠成。因此,适时点拔,能使学生的求知欲再度被点燃,信心百倍,增添了更进一步的勇气,个体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激发鼓励,促其成功

研究性学习方法篇10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

在农村初中,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会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引进反思意识,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高度重视有限的课程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改善农村的文化氛围、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农村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要不断通过实践培养自己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同时课堂上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

一、做好课前准备,引入经验教学法

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课前的充分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学生来说,有限的设施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意识,不断加深学习的深度;对于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准备,能使教师更深的了解学生的常态,更能激发教师的课堂发挥。这样教师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案,寻找适应新课改和课程教学的模式。通常情况下,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段时间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有关的课题内容,对涉及到的内容有一个较深的认识,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丑小鸭》一课时,学生在课下充分预习,这也是教师的要求,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希望学生们转换角度,进行假设,“如果自己成为了白天鹅,那么在成为白天鹅之前它应该做什么准备呢?”,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预习,目的性更强,效率也更高。

二、开发可用资源,整合课内外教学

综合性学习需要在资源开发的广度上实现整合,由于农村教学资源缺乏,应尽可能的指导学生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实训基地,这样能够利用农村天然的优势,不断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同时教师自己也应多收集资料,将书本上的内容参杂上自然资源,补充学生资料中的残缺或空白,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以保证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地进行。教学中,我们必须将书本与生活,课内与课外进行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因地制宜,重视教学模式与可利用教学资源的整体布局。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过程中,让他们亲历亲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与教学资源有理结合的现状。

例如,《桃花源记》的授课,安排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描述一种和课文中表述的意境相近的情景。教师则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提出,“世外桃源的情景或许在我们这就可以深刻体现,学生们可大胆根据实际尽请描述”,将课堂的教学引入到课外。

三、引导自主学习,以情感教育为辅

这样的环境,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把空间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根据内容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研究学习内容,充分自主地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针对学生自主教学,教师还应该将情感教学参入进去,语文教师的引人入胜的课文导语,是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巧妙绝伦的过渡语句,精辟有力的结束语句,真诚的课堂评价激励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高效性,提高学习兴趣。结合具体课文,学生大胆的提出质疑,教师此时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情感教育增加了学生对课堂的感情。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如果我们生活在百草园,景况会如何?如今的教育制度如何更好的开展书香氛围的创建”,授课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开展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此时教师可放下当前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整理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完成一次综合性学习。

四、增强对教师监管,加强综合素质教学

教师们对初中语文课程教改有比较深的理解,他们知道应该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进一步展开综合性教学,形成教学氛围,逐步提高农村教学质量。这些都离不开监管部门对教师的监管和培养,他们应当适时参加各种课堂教学培训,使教师对教育形势有全面的把握,能更好的制定教学方案,有效促进综合型教学。在学校层面,强化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管理和指导,使得综合性学习能有效的开展。要求教师不断的完善和总结,使综合性学习的理念更多的融入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这样才能最终为提高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教师授课时,学校实时监督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可通过学生的综合性评价,激发教师教学,促进综合性教学的开展,敦促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不断改善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引导。

五、总结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农村教学的一片全新领域,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本地本校的有限的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找寻有效的教学方法,用新的思想催生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使综合性学习成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优势。引导学生形成高效的学习模式,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洁梅、磨英利、冼平芳.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2月第31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