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5:58

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篇1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体育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因为不同的地区教师的水平不尽相同,在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的学校甚至还会开设专门的游泳、网球等对场地器材、教师能力有很强要求的课程,而在相对发达的地区也会根据学校自身的场地器材设施开设羽毛球、足球、篮球等相对大众化的体育课程,但是相比较之下欠发达地区,甚至连供学生活动的操场都没有,体育课程一般也是由其他没有经过专业培养的教师代为教授。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首先明确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并加以分析,才能逐步使体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益处。

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为何理论与实际相分离,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很多原因。首先我认为其客观原因为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场地器材缺少或基本没有,对于体育教学的实施十分不利,更不要说对于体育教学改革了,连基本的体育教学都达不到更谈不上“改革”二字;其次没有与时俱进的教材或教材混乱、体育教学教法停滞不前,永远是队列队形练习,运动会的开展只是个别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舞台、“标准化”、“竞技化”、“成人化”的器材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不但没有使他们对体育产生兴趣,反而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我不禁反思体育教育是否就是让孩子们跑跑步、做做操、玩玩球?卫生知识的教育、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等与体育教育的关系又将如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现状。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概念分析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现状

谈到体育教学改革就必然离不开教学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儿童们所处的教学环境、教学状况都与从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而体育作为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陪伴着儿童的成长,无论是从身心健康还是品格的培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3.2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因素

3.2.1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谈及体育教学改革就会牵扯到很多问题,首先是社会的发展变化使得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产生了变化,其目标从最初社会环境下的“强兵强种”、“尚武救国”的社会功能到促进学生自然成长发展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实用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功能,到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以发展、完善人体为目的追求增强体质、强调育体的功能,到增强体质、培养人的意志、情感、个性,到如今的发展人的认知能力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功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这也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体育目标及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不同时期因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整体局势不同,其体育教学目标产生变化也是顺其自然的,因此我们更要认清当前形势下我国体育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为体育教学改革服务。新的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造力和极强适应能力的人才,因而体育教学改革也得朝这方面更加努力。

3.2.2现代青少年儿童身心变化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青少年儿童作为体育教学的要素之一,并且作为接受教育的主要群体,其身心变化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其他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一些“没有目标的一代”,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青少年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我国也逐步显现出来,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是独生子女,家庭寄予的种种希望都落于他们的肩头,再加上在学历社会中,在偏重智育和入学考试竞争等现象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中,体育更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改进体育的教学方法又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教学要进行改革牵扯的方面很广,也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改革好的,它将倾注众多关心体育教学工作、奋斗在体育教学一线的人们的诸多心血,但是我认为体育教学改革要想改好,须得站在当前社会的制高点,全面且理性的进行思考,进而确定体育教学改革的前进方向。并且要加强理论层面的研究,结合好实践环节,广泛征求社会、家长、学生、体育教学工作者等相关人士意见,全面且结合实际的制定。

4.2建议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客观的主观的方方面面都包括,但是改革是为了什么呢?我觉得毛振明老师的《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一书给了我们很好的解释,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探索出成功的体育。而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就是要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相应的运动技术,在体育健康课程中逐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条成功的体育教学改革道路,将回归教育的本质――育人,这也需要很多人的努力,但我相信这一天终会到来。

参考文献

[1]范国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成就和问题[J].怀化学院学报,2005(2).

[2]李林,杨彬.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反思[J].体育学刊,2002(4).

[3]王月华.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科学,2010(9).

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篇2

一教学改革的意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高校的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许多高校都为教学改革作出了较积极的尝试,尽管从总的形势上来看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改革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对于教育质量有着较为强大的引导作用。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引导优秀的教学改革。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来自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方法,教育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2教学改革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破旧立新的过程

由于理念改革的成果只有通过教育方式才能体现出来,教学改革中要始终保持明确的目的。首先要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保障每个学生的特点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确保学生得到最优秀的教学质量,因材施教。其次要提高教学效率,在单位时间内给学生最优秀的教育,避免时间的浪费和资源的浪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会给学生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之一。

3有助于高等教育体制的构建

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构的改革。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最终都会反映到教育体制之中。教育体制是否完善将会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育教学改革也要将体制的改革作为根本目标,通过先进理念和优秀的教育形式来促进体制的完善,实现高等教育目的。

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更加重视,但纵观我国30年来的教育改革历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注重宏观体制改革

教学改革过程中一些高校过于注重宏观体制,在体制和管理上耗费了很多精力比如说开展高校的教学水平评估,来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或者不断地出台新的政策,督促高校教师提高自身水平来提高教学质量,或者从其他的硬件等方面来保障学校的文化建设,而忽视了对微观层面的研究。这种改革方式导致很多政策无法落实到学生当中,教学改革效果不明显,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2无法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尽管当前很多高校都对教育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很多高校仍然无法突破应试教育这种模式。一些高校为了提高教育方式的多样化,采取了选课制学分制等教学制度。然而由于课程经验缺乏、学生观念落后等原因导致这些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对这些制度也不是特别满意。目前普遍的教育模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

3教学改革模式缺乏创新

当前的教学改革无论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还是教育方法上都缺乏创新精神,学生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没有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和活力,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照本宣科缺乏创新,不能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4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的地位始终不够。尽管当前的教育改革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但在具体的方案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忽略学生这一现象。大部分课堂都为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得不到充分的机会进行表达。

5对学生学习状况关注不足

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中,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制度和教育理念的宏观方面,对于微观的大学生学习状况关注度明显不够。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教育成果的直接表现,关注大学生学习状况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法。

三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学习状况

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学习中状况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学生没有学习目标

一些学生中学时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考入理想的大学。然而,到了大学之后,认为之前的目标已经达到,对于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学习内容缺乏了解,再加上大学生活相对复杂。导致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兴趣不足,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认为大学学习的内容对于将来工作帮助不大,学习的动机功利性强。

2专业选择盲目

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对大学专业的设置基本不了解,在报考志愿的时候,主要依据家长和亲戚朋友的建议或者查阅网上资料,对专业的了解比较浅薄。调查显示仅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在报考专业之前,对自己的专业有充分的了解,而且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报考的。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对自己的专业缺乏兴趣,在平时的生活中沉不下心来学习专业内容。

3学习方法不科学

大学教学模式和内容与高中教学存在较大差别,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新的内容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学习。调查显示超过7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方法不科学,这也是大学生学习状况不佳的原因之一。

4缺乏学习兴趣

尽管大学课堂相对自由,但很多高校课堂上还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参与课堂程度很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至少60%的学生认为自己平时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在课后也没有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现在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混日子的消极思想。

四改善大学生学习状况的高校教学改革策略

大学生质量是教学改革的直接体现。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需要学生自觉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也要提出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通过不断的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状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有关教学改革的措施。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理念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是教学改革的动力,如果没有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的萌动,就难以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创新。教育理念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是高校进行战略规划的基础,是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形成办学特色的前提。所以,顺利进行高校教学改革的前提就是要厘清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理念。

2确立以提高学习指导水平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内容

教师运用有关的学习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乐学、会学和优学。学习指导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是“学为主体”与“教为主导”辩证统一的高度体现,也是沟通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载体,是促进“教”与“学”互动、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与中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由与选择的权利,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由于受到传统的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无法独立地设计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案,更加没有对自己的学习生涯进行系统的规划,而是盲目地享受大学的自由,造成学习漫无目的。而高校有必要也有义务帮助大学生减少这种不适应和自我摸索的时间,尽快地学会学习和学会自我发展,因此,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给与学生一定的学习指导。

3体现改善大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活跃而又极其重要的因素。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根据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赖于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主要教学模式还是以老师作为课堂的主角,学生通常充当了“观众”这一角色,知识和信息单向的由老师向学生传递,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老师对学生学习状况了解有限。只有关注大学生学习状况,并针对性的改变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总之,高校教学改革效果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我国对教学改革十分重视,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实施教学改革,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尽管如此,由于对学生学习状况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很多政策、制度没办法落实。高校教学改革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切实的提出解决方案,以人为本。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环境和培养条件。为培养综合性人才,高校教学改革的具体政策和制度以及相关制度的实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媛.基于大学生学习状况的高校教学改革研究[D].河南大学,2012.

[2]李宝华.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校教学改革[D].河南师范大学,2012.

[3]代晶晶.“本科教学工程”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2):46-50.

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篇3

关键词:人性化视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教学问题分析;发展展望

伴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教学改革对高校的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性的体育知识,同时还要求站在学生的角度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人性化的教学[1]。本文主要对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进行探析,希望对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起到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已经倡导人性化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成为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当前我国很多的高校体育教师在入职之前接受的教育是传统教育模式,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喜欢创新,对新的知识以及新的教学方法缺乏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这种状态对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人性化的发展是不利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如果不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不会取得有效的教学改革成果的[2]。

2、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效统一

虽然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改革中已经盛行,但是受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很多的高校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依旧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实践教学能够充分的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

二、当前人性化体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分析

从整体来看虽然我国体育教学人性化改革效果不够明显,但是毕竟教学改革起步的时间比较晚,经验有限,教学成果不太明显也是情有可原的。即使这样,但是不能否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人性化的改革还是取得一定的成效的。下面就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活动人性化改革取得的成果进行具体的阐述:

1、在教学思想中渗透人性化理念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体育教学的新时代,再加上个人自身锻炼意识的不断提升,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更加注重人性化的发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注意从学生角度出发,切实的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考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全面化的发展[3]。

2、注重科学的教学方式

当前我国高校会根据自身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选择在本质上是以人为理念的体现,科学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于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课程设置更加科学

基于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下,我国高校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也更加体现人性化与科学化。很多高校课程的设置都是立足于自身的发展。不管是课程的数量还是课程的质量都比较丰富。比如在教学中会出现传统的体育方式如羽毛球、体操等,甚至还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方式比如武术、散打等,当然在智力方面也不会缺失,比如国际象棋以及围棋等。为了更好的与时俱进,我国很多的高校甚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入比较流行的元素,比如街舞以及瑜伽等。这种时尚流行元素的加入使得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4]。

三、人性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展望

1、人性化教学理念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经济文明以及社会文明都在很大程度上的获得了发展。在此背景下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对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大有裨益的,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人性化教学理念的渗透,就我国的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来看,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将会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

2、教学方法得到不断的改进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改革不管是在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日益丰富,并且这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优化。在高校课程资源日益丰富的前提下,我国高校体育课程项目开设的数量也日益增多,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的巩固。基于人性化的教学氛围中,体育教学的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习方式也更加丰富。

3、教学氛围更加和谐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体育课程的教学氛围比较压抑,进而导致更多的学生不愿意学习体育知识[5]。但是基于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氛围更加和谐。这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吻合的。只有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人性化的教学改革效果不太明显,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并且人性化的教学发展模式将会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承勋,韩永红,樊申元.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谈[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42-43.

[2]陈勇,王满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分析与展望[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08:87-89.

[3]苏焕龙,刘莉,李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人性化视角分析[J].运动,2013,06:101-102.

[4]朱二刚,马倩,杜天华.体育权利维护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实现路径[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03:50-54+64.

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解决对策

一、当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教学的内容相对泛泛而谈,缺乏对体育技能的学习

当前我国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相对泛化,缺乏对体育技能的学习与传授。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国家要求注重体育课的健康特点、快乐特色,可是这些并没有提升到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当中。许多的学校对此也缺乏真正的落实。另外还有一些学校和教师完全曲解了新课改对于体育课程的新要求,他们片面的认为“健康体育”就是确保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人身安全,避免学生参与一切的课堂活动,从而用这种方式来规避风险的产生。而他们对“快乐体育”的理解,竟然是无理由的放纵学生,任由学生发展,体育课堂成为了学生自由和解放的场所,学生们都会利用课堂来玩耍和释放压力,但是对于体育课的本质,却完全忽略了。体育课堂本身应该是学习一些体育技能,起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正确引导意义。可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都是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

2.师生的关系没有合理的把握

影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很好的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一些初中的体育教师,喜欢主宰课堂,在课堂上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对学生严厉,枯燥的讲解知识要求学生完成练习,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学生感到被动,起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更无法体现出“快乐体育”的教学目的。还有一些初中体育教师,喜欢一味的迁就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学生释放压力的机会,因此让学生肆无忌惮的玩耍就是最佳的体育课程安排。有一些学生或许比较赞成这样的做法,但是实际上却忽略了体育教学的本质,对于体育技能的传授基本上没有体现。还有一部分赞成的学生是因为这样可以逃避锻炼,形成一种害怕吃苦的心态,这也是师生关系处理不好的体现。

3.对体育相关知识的讲述较少,缺乏深度的思考

一些初中体育教师片面的认为,体育课堂就应该教学生一些体育项目,或者是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让学生学会一些技能。其实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体育学科也不例外。对体育相关知识进行传授,实际上对学生的安全运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而对于体育知识的讲授,一些教师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实际上体育项目和技能在讲授之前,应该有足够的知识铺垫和理论传授,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出现运动过程当中的损伤,是为学生安全考虑的必要做法。但是实际上在我国的大多数初中体育课堂当中,对于这类知识的讲授还是少之又少,即便有也只是轻描淡写,起不到明显的作用和意义。

二、改变我国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对策与做法

1.重新解读和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

要想更好的改变当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制定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路。而当前制约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最大因素,就是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重新解读和对教学目标的重新设定。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不仅仅要看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成为评断教学结果的重要指标和参数。新课改要求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仅仅要学到相应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更应该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正面的影响。让学生在枯燥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之外,更好的感受到体育课堂的快乐。同时也应该更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体育课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展现,也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感受到体育教学的乐趣。

2.提高初中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提高初中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于改变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教师的素质影响着整体的教育水平,教师需要合理的制定教学大纲,科学的安排授课内容,利用创新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道德素质培养和提升,也应该定期的进行体育相关培训,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体育技能,一方面也要全面的解读新课改对其的新要求,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完善。

3.注重师生关系的合理建立

师生关系的合理建立,对于改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可以更好的保障教学氛围的设定。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现状,努力的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的机会。而做为学生,也应该更好的珍惜课堂教学时间,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和练习当中,不要因为害怕吃苦而逃避训练,或者因为想要更多的玩耍时间就浪费和懈怠体育课的时间。教师合理的对师生关系进行把握,学生也可以更轻松的与教师进行交流,对于开展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对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不断创新

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学会不断的创新,与时俱进。无论是教学手段还是教学内容,都不能一味的墨守成规,这样非常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教学手段的创新是多方面的,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游戏,这些游戏是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的。再或者可以举行一些小的竞赛,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竞争来自我提升和完善。而教学内容的创新包括教授学生一些新的体育技能,例如:平板支撑。这就可以改变传统仰卧起坐的枯燥,让学生在锻炼当中感受乐趣,强身健体,健全心智,释放压力的同时形成健全人格。对教学手段的创新是改善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必要手段,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训练都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结束语:

针对当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应该客观的分析与认识,找到切实可行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对新课程改革进行全面的解读,不断的进行自我的完善,从多方面进行创新,可以更好开展体育教学,也可以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少群.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中旬),2014,02:46-47.

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篇5

关键词:英语改革;现状;英语教育;发展趋势

一、当前的英语改革现状

第一,学生态度消沉,不重视英语学习。尽管英语是三门主科之一,但是中国学生普遍对于英语学科并不重视。这是因为中国学生对英语学科没有内在的学习动机。一方面,他们并不喜欢学习英语。另一方面,他们在学生时代没有办法理解学习英语的作用,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这导致他们对英语学科产生了比较消极的态度。当然,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并不完全是自身的问题,教师和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也要负一部分责任。[1]第二,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符。英语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听说读写每一项技能都很很重要,只有熟练掌握全部技能,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但是目前中国英语教育中存在很大的偏差现象。在应试教育中,阅读、写作等与读写有关的部分在试卷总分数中占据较大比重,而与听说有关的部分所占比例甚小,这导致实际教学中教师学生都会刻意去锻炼读写能力,而相对的忽略听说能力的培养。而社会则不同,工作中需要随时应对不同的事件,因此比较重视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2]但是学校教育没有提供足够的实践教育,导致学生空学了一身知识,却没法在工作中灵活运用。第三,教材内容过于片面,更换速度缓慢。英语改革是一项全面的改革过程,涉及英语教育体系中的方方面面,英语教材的改革也是其中一项。但是目前中国英语教材的改革成效并不突出,仍然存在问题。一方面,中国英语教材更换速度缓慢,仍旧使用老旧的教材。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英语词汇中几乎每天都会添加新的单词、句型等,教材更新速度过慢导致学生不能与时俱进,学习到最先进的英语知识。另一方面,中国的教育制度重视英语读写能力培养的特点在英语教材中也能明显看到,大多数英语教材的主体都是长篇的文章,重在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与英语其他技能有关的内容知识则非常少,这样的教材是十分片面的。[3]第四,师资力量缺乏。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对于人的一生的影响,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在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家长们都认为孩子越早接受教育越好,幼儿英语教育成了备受家长重视重视的项目。

二、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一,规划科学的英语教育大纲。每一个学科都需要有符合学科需求的科学合理的学科大纲,学科大纲对于学科教学而言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学科大纲会规定本学科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大纲的总体目标具体设计自己的教学计划,从而更有计划地实施教学。而学生也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检测自己对于本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4]第二,改善英语教学方法。传统的英语教学属于“填鸭式”的教学,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很难感受到乐趣。未来的英语教学应该设计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适合的教学计划。[5]第三,改革原有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机制。当前的英语考试试卷存在诸多不合理的现象,过于注重对读写能力的检测,读写部分的分值比重较大。未来的英语考试改革应该适当地削减部分读写试题的分值,在试卷中补充一定的检测其他英语技能的试题,从而检测学生对于全部英语技能的掌握。第四,增多师资力量。国家通过政策扶持高校中的英语教育专业,鼓励高中生在报考专业时优先报考与英语教育有关的专业。积极与国外专业的教师机构合作,引进国外的优秀教师来补充中国英语教育师资力量。同时,各个学校内部应该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定期举行培训活动,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适当地提高英语教师的待遇水平,吸引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投身到英语教育事业当中。第五,编制新的教材内容,加快教材内容改革速度。未来的英语教材也需要重新编制,首先将现有的英语教材重新审编,筛选出其中已经过时的文章,选取比较新的英文文章。其次完善原有的教材内容,适当地删减文章在教材内容中所占的篇幅,增加补充与其他英语技能有关的内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文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显得越来越重要,英语教学也经历了多次改革,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始终没有出现改变幅度较大的改革,因此导致英语教育中始终存在一些问题,未来的英语教育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才能促进英语教育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彩丽.从英语改革现状谈中国英语教育发展趋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1):182-183.

[2]屠玲丽.中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oL].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0).

[3]姚尧.浅析中国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J].读书文摘,2015(22):239.

[4]郝嫄.中国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和改革发展趋势[J].中华少年,2015(31):242-243.

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篇6

>>改革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阻力与动力分析韩国职业教育特色分析与启示试述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浅谈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支持韩国呼叫中心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启示分析职业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对策让创新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新疆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保障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现状分析及建议关于保障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思考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从中德职业教育现状比较的角度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俄罗斯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职业教育特色的培育与保障措施研究韩国语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改革研究影响廊坊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创新与改革助力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3]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韩国院校就业统计数据[eB/oL].[2016-05-13]..

[11]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教师研修机关现状[eB/oL].[2009-12-21].http://mest.go.kr.

[12]汤璇芷.当代韩国职业教育体系、特色与启示[J].中国民族教育,2014(9):11-13.

[13]昆仑.职业教育在韩国[J].中国培训,2014(3):44-45.

[14]StatisticsandoverviewofVocationaleducationSchools,Students,teachersandClericalStaffs[eB/oL].[2016-04-03].http://english.moe.go.kr/web/1722/site/contents/en/en_0219.jsp.

[15]张雷生,赵茜.产、学、研结合的韩国职教[J].上海教育,2012(26):43.

[16]华丹.韩国职业高中改革进行时[J].上海教育,2007(7):39.

analysisontheReformmotivationandDevelopmentassuranceFactorsthenewtrendsofKoreanVocationaleducation

LiHongxiu,LiShaobing,HuJingyue

abstracttherapidgrowthofKoreaiscloselyrelatedtoits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atpresent,Koreanvocationaleducationisconfrontedwithvariousdrivingfactors,includingthechallengeoflifelongeducation,theneweraofknowledge-driveneconomy,theimportanceofqualifiedvocationaleducation.thereformofKoreanvocationaleducationexhibitsaseriesofnewcontentsandhasmadefruitfuleffortsespeciallyinfouraspects:thespecialtysettinginvocationaleducationbecomesmodernized;thelifelongeducationsystemappearstobewell-established;thepracticeinindustry-academycollaborationmodelbasedonemployment;andtheimprovementoftraininglinksofhigh-qualifiedvocationalteachers.theexpansionanddevelopmentofKoreanvocationaleducationmainlymotivatedbythegreatamountofexpenditureoneducation,thesupportofspecializededucationalpolicies,andthediversificationofschoolrunningsubjectaswell.

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篇7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创新思路;价值理念

教学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化的活动,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案的拟定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乃至教学效果的考核与总结等等,都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结合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可以看到多数学生自身缺乏良好的运动习惯,而在学生培养理念不断完善背景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思路就至关重要,因此优化开展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思路就极为必要。

1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培养,尤其是当前教学理念不断成熟,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终生成长,因此完善开展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活动创新实施的重要切入点。但是,目前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首先,目前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缺乏明确而完善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其不仅是教学方案制定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计划、学习思路的重要指南,但是从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制定状况上看,其在制定过程中,未能融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元素,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不够贴切。同时,当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缺乏整体优化,其完善度和体系化不够,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其次,当前多数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实施时,其教学内容选择缺乏合理性和实效性。教学内容关系到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筛选好教学内容至关重要。但是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内容设置上,缺乏素材内容的合理有效筛选,尤其是未能认知到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体系中完善元素内容的作用价值,所以,很多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设置和选择的教学内容合理性都相对不够,缺乏有效优化。教学内容上长期缺乏合理有效、更新,既无法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影响了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职能发挥和价值展现。最后,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未能将整个教学体系的制定和实施与学生习惯培养相结合,从而限制了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效果。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不仅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结合当前学生成长的具体素质状况,可以看到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需要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与自身终身健康成长之间的重要关联。但是现阶段,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缺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引导,从而大大影响和限制了该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效果。

2大学体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

充分认知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优化改革的具体实施要求,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理想效果。具体而言,推进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优化改革的具体要求,表现为:首先,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优化改革要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目标相结合。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向与趋势,结合现阶段学生培养的具体应用理念,可以看到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具体衡量标准,同时也是整个人才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结合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价值,不难看出完善的教学体系,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因此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优化改革过程中,要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角度出发,通过融入各项素养内容,从而实现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价值。其次,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优化改革过程中要充分注重体系化,完善教学元素的筛选与设置,同时也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改革优化。筛选教学元素,设置合理的教学元素内容至关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确保实现理想效果的基础,以往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时,实施的是老师主导、学生配合参与的课堂关系,在这一方案中,学生的学习情况缺乏及时有效的掌握,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未能有效激发。结合当前整个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必须注重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机制,结合课堂师生关系的有效改善,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优化改革要注重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完善,特别是要结合教学环境的变化,创新教学理念。通过对当前整个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很多老师认为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变化不多,因此其教学方案、教学计划等等都基本沿用了之前的内容,未能做出相应调整。但事实上,整个大学体育教学活动是不断变化的,无论是学生的基本情况,还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相应教学目标,都在不断变化。因此,想要实现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化完善,就必须及时调整教学理念,通过融入时代性特征,从而满足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化改革要求。

3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而该文化理念体系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更重要的是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能够为学生培养提供重要帮助。当然,通过对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其既需要注重知识素养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基础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但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们全面、完善认识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和作用,通过深化体育学习的具体价值理念认知,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完善。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在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应用过程中,其优势和价值日益凸显,尤其是其能够有效弥补当前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思维理念教育欠缺这一问题和不足,茶文化理念中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和底蕴,使得整个要素在应用过程中实现了内涵上的提升和形式上的优化。茶文化理念不仅是一种物质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底蕴,尤其是文化元素的实质性融入,诠释和表达了整个茶文化体系的传承价值。在多元文化发展应用日益成熟的今天,茶文化理念的传统推广优势更为明显。通过将茶文化理念元素与学生培养这一具体活动相结合,其必然能够在展现茶文化传播理念的基础上,提升传播效果,推动整个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成熟系统化开展。

4基于茶文化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

融入茶文化元素,优化教学目标是开展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教学目标进行整体优化,所谓优化教学目标,就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合理预调,确保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与学生培养目标之间能够形成有效关联。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制定理想的学习方案,同时也能帮助老师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进而确保教学改革能够贴近教学实际。随着当前我们对茶文化体系的传承价值认知不断成熟,如今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如果能够引入茶文化元素,其必然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元素,深化教学内涵。教学目标是明确教学活动的基础,更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发挥大学体育教学的价值作用。教学目标在进行优化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融入学生因素,通过对当前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基础素质状况、体育运动习惯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制定系统化的教学目标,通过增进教学目标与学生群体的匹配度,实现理想的教学改革效果。融入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内容,优选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是实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要求。对于教学体系来说,教学内容关系的设置和选择,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参与整个课程的积极性,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对整个体育活动形成精准的价值认知,不仅如此,随着现阶段我们对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价值作用认知不断体系化,将知识教育与基础素质培养,以及学生良好习惯相结合,就成为整个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创新开展的基础,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优化选择教学内容,也是将整个教学活动的动态性融入改革优化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完善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和重点。当然,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必须充分注重优化教学考核机制,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考核体系,从而确保大学体育教学方案能够取得实效。

5结语

随着当前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成熟,如今整个教学体系也实现了系统化创新与完善,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机制而言,大学体育教学活动未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培养的理想效果。从学生体育素质培养与学生体育习惯养成之间的关系看,优化教学目标,优化筛选教学内容,将从根本上提升整个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事实上,茶文化理念作为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内涵,如果能够将该理论体系融入到具体体育教学过程中,其不仅能够满足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需要,同时也能够优化体育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韩春远.基于人文关怀的大学体育教育文化体系研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3(5):165-168.

[2]樊晓东.基于终身体育理念下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的实施[J].中国高等教育.2014(11):102-106.

[3]田雨普.健康、传承、弘扬———从多元、文化层面构建大学体育武术教育教学模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192-194.

[4]孙吉旺.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38-41.

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篇8

现有的学校管理改革往往是在理论与实践相对立的思维方式指导下进行的,比较侧重实务层面的改革,对行政层面有很强的依附性,学校管理改革的自觉性、独立性与特殊性尚待开发。在此背景下,“新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改革,就体现出以下的独特性:

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新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改革有着鲜明的教育学立场,追求和体现着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的积极互动。“新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改革坚持直面学校管理现实,尊重实践本身的独特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始终在“成事”与“成人”相结合的立场下研究学校管理问题。“新基础教育”并不反对借鉴经济管理等领域的先进思想,但更加自觉地注重学校教育及管理的独特性,坚持将学校管理改革置于教育学的立场下进行思考。“新基础教育”有其对社会发展、教育改革走向的整体思考,有其对现有学校教育问题的深度考察,更有改变现状、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的目标设计和路径创新。在“新基础教育”看来,“实现转型,是中国学校世纪初变革的基本走向和关涉全局的基础性核心任务”,其具体内涵“即学校教育的整体形态、内在基质和日常的教育实践要完成由‘近代型’向‘现代型’的转换”,转型的具体内容包括价值提升、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动力内化等5个方面。[3]而具体的改革路径,则是研究型的改革实践。在这一重要的改革实践中,学校管理不仅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改革层面,而且是在“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在进行“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时,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学习和掌握“新基础教育”的理论,要认识“新基础教育”的性质、目标、价值追求和观念系统,理解“新基础教育”的主张与改革措施,从而形成“新基础教育”的理论立场。“新基础教育”并不认为学校管理者只是理论的应用者,而是认为其同样需要思考教育问题,形成教育观念,养育教育智慧;认为学校管理者是有思想、有智慧、有发展潜力的生命体,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操作者。

“新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改革,致力于理论思考与改革实践的互动,不断研究新问题,不断在研究中丰富理论,不断在理论指导下推动改革实践,理论与实践相互滋养,相互生成。因此,在“新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改革中,学校管理者能不断地感受到“新基础教育”理论对改革实践的渗透和指导,也能在不断推进着的改革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进行新的理论思考。因此,实施“新基础教育”,会促进学校管理者更加自觉地学习、思考和实践,在实践中更新教育观念。

突出了改革的整体意识

“新基础教育”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有综合和整体的意识,要对学校所走过的道路有清醒的认识,要对学校的发展状态、改革目标、改革进程、存在问题与新的发展空间有综合的认识,对学校各方面、各层面的改革有综合的设计,要有策划、指导、推进学校各方面改革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必将有助于整体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突出了改革的内涵意识

对于学校管理而言,有各种技巧、方法的改革,有各种方面的改革,有外显的改革,也有内涵的改革。从当前的改革状态来说,人们比较关注的是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学校品牌效应的形成、学校外在声誉的改善。这些固然是重要的,而且对于当前来说,也是必要的工作。但是,这些改革毕竟是学校的外延发展,不能替代学校的内涵发展。

“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对于学校改革和管理来说,最核心、最艰难的就是学校的内涵发展。“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致力于学校日常生活的更新,致力于学校中人的生存方式的整体转换,致力于创建一种新的学校生活形态。这一改革艰难而又非常有意义。因此,“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非常关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自我更新。具体而言,这种自我更新包括人的观念系统的更新、思维方式的更新、价值取向的更新和行为方式的更新等。这种自我更新,是渗透在教师、学校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之中,并通过其日常工作方式的转变而体现出来的。因此,“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关注的是工作中的人的变革。这是最具有实质意义改变。用“新基础教育”的话语来说,就是要处理好“成事”与“成人”的关系:通过“成事”来成人,“成事”与“成人”紧密结合。

“新基础教育”自觉、执著地关注着学校内部的变革,关注着学校内在基质的时代转型,关注着学校的整体转型和转型性的改革过程。正是在此意识之下,“新基础教育”才特别看重“过程”、“人”和“日常”这些学校内涵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突出了改革中学校的自我意识

学校管理改革有多种方式,从内外关系来说,有的是依靠外界控制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有的是注重调动学校人员积极性的改革,有的是积极寻求外界支持的改革,而“新基础教育”追求的是学校管理的自我更新。这是一种对学校人员综合潜能的积极挖掘,是一种开放的精神状态与发展状态。因此,“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唤醒了学校的自我意识。

只有学校管理者想改变自己和自己的学校,愿意面对学校的问题,愿意寻找学校的发展空间,“新基础教育”才可能在其学校扎根,才能促进学校自我更新。“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固定的操作方法。它只是通过传播理念和改革实践,唤醒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自我意识、发展意识、生命意识,让每个人都认真面对自我,积极更新自我。这样,“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就呈现出相当积极的状态:学校管理层在积极地自我更新。这不仅体现为每所实验学校对自己学校发展状态、问题与发展空间的认识上,不仅体现在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上,不仅体现在学校管理者积极地推进自己学校的改革、不断深化和拓展改革领域上,而且体现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能够积极地思考自己的工作,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积极地反思并不断地重建。一批批积极进行自我更新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正在研究型的改革实践中不断涌现。

“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强调了“自我”的存在、“自我”的力量,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唤醒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着他们的力量。

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篇9

一、高中体育教师创新教育改革的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在奥运会成功举办产生了诸多影响的状况下,国家逐步加强了对高中体育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力争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强有力的发展势头以及竞争能力。高中的体育教师在这种时代环境中,纷纷实施了对于其当前教育改革的模式的创新,力求推动教育改革的全面、及时、高效实现。具体来讲,高中体育教师创新教育改革的模式的必要性如下:

首先,我国高中体育教师应对国家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对于体育教学实施的改革,普遍地存在着形式化、层面化、口号化的问题,其教育改革换汤不换药,依然是应用着以往的体育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这种状况不仅无法达到对于国家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教学等要求的相符,从而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的实现,还使得学生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产生了对于体育的不良心理情感,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其次,我国新时期的体育事业逐步迈上了新的台阶,为了使国家体育事业在更高程度上走向世界,国家对高中的体育教育实施改革已经成为既定的无法更改的一项决定。而且,国家相关的教育研究人员还为高中体育在新时期有效开展,探寻出了诸多的优势教学方法,并大力推动了多媒体教学与现代化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高中的体育教师在这种环境下,假若一直不能积极地对教育改革的模式进行有效创新,便会有被淘汰出教师队伍的危险。

二、高中体育教师创新体育教育改革当前模式的策略

1.设立模式创新的有效指导思想

首先,高中的体育教师对于教育改革的创新必须以国家当前的体育理念作为具体原则来开展,即以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作为指引,来设定具体的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教师要从整体理论的层面,围绕这一主导思想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妥善订立,为体育教学创新的开展采取实际的各项措施,着重在教学中体现对于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双方面素质的有效培养。

其次,教师要以“健康”为主要目的,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改革关键点,来推动教学改革的具体创新。一方面,体育教学要积极地与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在教学中以理论为指导转变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情感认知,以实践为载体来对学生实施实际的锻炼。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全面分析自身的具体教学现状,着力完善教学内容,并将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高科技手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推动体育教学的全面创新。

2.不断创新教师的教学队伍建设

首先,高中学校领导必须全面加强对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视,针对现有的教学师资力量状况,以及全校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需求,来为教学队伍进行师资补足,确保教师的分配与学生人数实现和谐的搭配。并且,定期组织开展对体育教师的现代化体育教学理念、高科技教学手段、心理知识、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使每一个体育教师能够顺应当前学生身心健康的需求,来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建言献策,并具体地推行各项创新措施。

其次,国家教育部门还要为高中领导制定出培训现代化体育教师队伍的强制性的目标,着力就体育科研、健康知识、教师素质等方面来督促高中学校展开教师培训,努力完善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存在的缺陷,确保现代体育教师从年龄结构、专业知识、教学理念等方面与教学创新改革需求相适应。

3.着力创新体育学习的考核方式

首先,高中体育教师队伍要针对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要求,为学生从各方面设立完善的学习考核方式,推动考核方式从学生优势项目测试、主观知识理论考核以及阶段性小测试、终结性测试等方面的完善,并取消以分数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方式,而将测试结果作为对学生实施下一步的针对性教育的参考,使学生降低对体育学习的畏惧心理及抵触情感。

其次,高中体育教师还要全面推动学生在体育成绩测评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的发挥,推动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测评的开展,着重利用主观性及表扬性的话语来总结测评结果,使学生实现快乐的体育学习。比如,体育教师在教学之处,可以为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学习考核评价项目表,并预留出可以由学生自主添加测评项目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帮助学生在对比中体验其体育学习的成就感。

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篇10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对策

作为具有9亿农村人口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正确认识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探索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教育环境差。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教学环境相当艰难,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2)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无法保障。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较低,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到农村去,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普遍较低,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教师力量的调整。(3)教育财政经费少。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教育经费严重入不敷出,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远远跟不上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4)课程设置滞后。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义务教育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着课程改革。同时课程改革又受到具有守旧思想的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强烈反对,因此改革总是迟缓的。

二、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造成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稍微有点头脑或能力的农民均出去打工,在农村就留下老弱病残和孩子。这样农业也无法搞上去,农村经济得不到发展,结果当然是农村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2)《义务教育法》落实差。《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适龄儿童、少年必须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又规定了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适龄儿童、少年进行义务教育所应负的法律责任。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认为《义务教育法》是“软法”,对违犯《义务教育法》的现象,既不追究,更不制裁。(3)财政政策、教育体制的改革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农村、农民自己负担。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后,60%左右的县级财政无力保证义务教育支出,农民的教育负担仍然很重,教育质量难以保障。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城乡之间同等教师工资差别很大,必然使得好的资源流向城市,进而使得城市越来越发展,农村越来越困难,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陷入恶性循环。(4)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教育产业化改革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波及到义务教育,最现实的结果就是农民不愿承担这种高昂的教育风险投资,读书无用论也开始上扬,加上留守生的急剧增多、隔代教育的负面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九年义务教育的流失率增大。

三、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的建议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经济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政府要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措施,让农民有其利、有其权、有其教。要建立支持和保护农民、农业的法律政策体系,通过补农、助农、护农,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发展经济的活力。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财政支持。(2)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途径大致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推进教学改革,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二是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以城带乡”的教育模式。(3)加大义务教育执法力度。首先要做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教育意识和法制观念。其次要做到依法治教,认真实施,执法严格,违法必究。(4)加大政府经费投入。教育经费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没有钱,什么事也办不成,更不用讲教育。各级政府必须保证逐年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以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教育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各级政府不向学校伸手,不向学校摊派。(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足够数量的合格师资,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必须全面推进教师聘任制,实行优胜劣汰,同时对中小学校教师要长期有效地抓好继续教育,采取组织交流教学经验活动等形式,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思沁.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07)

[2]李菲.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9(1)

[3]陈静.社会公正视野下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初探[J].职业.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