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1:02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已经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工具,已经成为现实。我国大多数企业单位原有的人工处理会计信息系统已逐步为计算机所取代,而会计的管理、决策、预测等高层次职能也日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现代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能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而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是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的关键环节。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的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是摆在会计专业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如何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探索和实践,首先分析会计电算化课程特点及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从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方法方面,对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改革谈一些具体思路。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软件模块操作,与专业课程联系较少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整体流程,不仅需要对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需要会熟练操作eRp财务软件的基础设置、会计科目设置等,并掌握账务处理方法。课程涉及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大都在大三,学生只能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时,才接触和使用eRp财务软件。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各个模块集成了会计学各门课程的内容和基本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电算化软件各个部分的功能,与所学会计基础知识联系起来,仅仅靠会计电算化这一门课程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与其他的专业类课程紧密结合。

2.教材内容简单、教学模式单一

会计电算化课程一般选用当前市场上流行的、安全性高、功能强、可靠的大型财务软件,教学过程往往是模拟一个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财务处理系统为出发点,与其他子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对接,让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掌握财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会计电算化所采用的eRp财务管理软件所包含的模块集成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体系庞大,仅仅靠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无法使学生掌握eRp软件中的全部会计功能,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能够学到一些会计操作的基本原理和简单的操作。

3.教学方法不合理,单一的实训操作形式与实际工作脱轨

许多学校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分开,课堂上对课程的学习采用分模块学习,没有全盘考虑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训,不能够全方位地模拟会计工作流程。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一边讲一边操作,然后让学生跟着操作一遍,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掌握各个操作步骤,但是学生容易淡忘所学内容。教师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学生相互之间缺乏合作交流,没有从企业实际运行的角度让学生模拟会计工作者的做账流程。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

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财务工作的主要媒介。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不能只作为一门以操作为主要内容的独立课程,应将会计软件实务操作部分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融汇贯通于整个大学教学期间。各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均采用eRp软件,它集成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主要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中,应将各专业课程与eRp软件相应的模块操作进行对照练习。完成各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后,上机操作完成在eRp软件中的应用。最终达到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财务软件,并能具备财务软件的维护技能。

2.将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训操作相结合

在教学安排上,应将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教学贯穿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合理分配好会计电算化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进度与上机时间,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实际动手能力。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争取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在掌握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的、专门化的实践训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弥补那些在教学环节没有领会的知识点。

3.自编适合学生实训的教材和案例

教材规定了教学内容,是教师授课的取材之源,也是学生求知复习之本。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借助软件平台来实现。目前现成的会计电算化经济业务在教学中极少见到,高质量的更少,软件文档也仅仅提供了一些非教学内容的说明书。因此,设计一套完整的、适于会计电算化实验的经济业务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自编为主,购买为辅”。编写的实践教程结合企业实际,模拟真实材料编写案例,使学生有置身企业真实业务环境的意境。

我院使用的电算化软件是用友U8.72基本财务系统,以往使用的教材都是分模块设置案例,分模块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后无整体概念,到了用人单位后往往无从下手,难以胜任工作的需要。为了使学生能熟练的对软件进行操作,全面的掌握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尽量采用教师自编实训案例和实训教程。运用财务软件,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处理,并独立完成设定的会计事项。通过会计软件操作,使学生掌握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事项的方法和程序,了解会计工作如何使用现代化手段来进行处理。

4.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融会贯通理解整个账务过程

会计电算化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的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为了达到其真正目的,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时采用了讲授法、讲练结合、逆向思维等多种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点,然后将会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最终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的方法学习和把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基本理论知识。

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的常规操作顺序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凭证处理一账簿处理一报表系统初始化一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分析其不平衡原因要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彼此相互帮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较快地掌握课程知识点。

5.将手工会计和电算化结合,强化技能实训

会计电算化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课时的分配,都应着眼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将实训内容与实际业务联系起来进行考虑。当会计软件实务操作部分与本专业其他主干课程相互融合后,会计电算化相关操作项目分散到各门理论课程中,自身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无法体现。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电脑会计处理流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应将手会计做账和会计电算化处理相结合,将学生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综合化。通过模拟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再通过财务软件,首先是应用软件的账务处理功能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完成两种处理方法的衔接,然后利用软件完成接续月份的会计业务处理。借助两种做账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总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本人认为在今后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电算化分为三个层次,即:与课程相结合的模拟实验、全真模拟实训和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的模拟实训。通过实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操作方法,充分达到会计电算化学习的要求,为学生日后走上会计电算化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江,等.加强实践教学,突出高职特色[a].陕西省高职高专教育学会交流论文,2003.

[2]秦少卿,等.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规范研究[J].会计之友,2006,4.

[3]邓红杰.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企业会计核算从手工记账向电算化转化已成了普遍的事实。因此,会计电算化也就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该课程主要涉及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在运用财务软件同时,会计的基础知识、财务会计及账务处理的理论知识一直贯穿于操作过程中。要将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却是一个不好把握的难题。正因如此,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在教学目标和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讲授会计电算化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编制程序上,认为学生应该能够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与要求编制相应的软件;一种是重点讲授计算机操作和财务软件的使用,认为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是最重要的。第一种教学目标,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学习,掌握软件编程是非常困难的,对于会计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没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软件编程方面会计专业的学生很难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相竞争,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显得意义不大。[1]第二种教学目标,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一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这样的目标是能够达到,但是教学目标仅仅是掌握一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财务软件的学习,掌握财务软件设置的原理、框架、结构、功能,以达到学习一种财务软件,掌握大多数财务软件的一般操作技能的目标。

(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一般都在计算机实训室进行,教师主要以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将财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这种教学方式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各个操作步骤,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足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会计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熟练的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技能。而目前高职院校中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大多数教师是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直接受聘到学校任教的,在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已经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再抽出时间到企业长时间进行顶岗实习,这种状况造成了教师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实践技能不强,从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2]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就目前各高职院校情况看,有的院校侧重于财务软件操作技能,有的院校则侧重于会计软件维护与开发。从当前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看,笔者认为高职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标应定位为:通过学习财务软件的操作,使学生掌握财务软件各个模块的操作技能、系统初始化设置,能对软件进行一般维护,了解各个模块操作对财报数据的影响,能够分析、解决模块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重点在于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财务软件设置的原理、框架、结构、功能,以达到学会一种财务软件操作,掌握大多数财务软件的一般操作技能。

(二)改革教学方法

当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实验法和案例教学法等,虽然教学方法多样,对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仍显不足。笔者结合本门课程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传统的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师授课时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将财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这种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与传统的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不同,采用自主学习法的课堂上,在学生开始进行软件操作前,先向学生说明本次课程的实训任务,大致的操作步骤,不演示具体每一步的操作,但是通过多媒体介绍本次课程中需要用到的软件模块的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接着学生根据实训教材进行具体的操作,在操作过程遇到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指导解决问题。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很顺利地完成实训任务,并没有遇到问题,对于这些学生,安排他们帮助遇到问题的同学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了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让他们认识到了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法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2.分组训练在完成各模块的教学任务后,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指定不同的岗位,每个成员完成一个模块的实训任务,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总的实训任务。在分组实训过程中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3]

(三)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

师资力量是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高职院校中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大多数教师是会计学专业出身并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直接受聘到学校任教的,教师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针对这一问题,结合企业会计实践工作经验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训课。针对实训任务,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后,将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汇总,为下一届学生的教学工作做准备。第二,加强与会计软件公司的合作,积极参加软件培训,主动参加软件开发商组织的各种认证考试,及时更新知识。[4]第三,从企业引进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力量。第四,到企业挂职,参与eRp的实施,向企业的专家学习如何解决在日常维护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以上几点是笔者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希望能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严莉萍.对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企业导报,2010(2).

[2]张晓萍.eRp环境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3]邓满娥.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0,2(4).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篇3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本脱离了账务手工操作,普遍采用财务软件进行电算化处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系统应用的简称,是应用电脑替代人工记账、结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中职财会专业教育在明确中职财会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应尽快适应形势,及时调整专业知识建构,加强专业课程改革,优化配置专业课程内容,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中职财会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与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之一。会计核算工作由当年的“珠算”被现在的“电算”所替代,不仅体现了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也是会计工作不断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要的标志。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和现代财政管理工作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业已成为一门融汇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性学科,会计学的新兴分支———电算化会计学。它与会计学的其余几个核心分支一样,在经济管理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1.课程设置与其他专业课脱节。财政部1994年5月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我国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各地职业学校纷纷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属于会计电算化初级教育层次。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许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只是当做一门计算机技能操作课,没有与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联系起来。主要特征是:与传统的会计课程相割裂,并完全游离于会计课程之外。传统的财、会、审课程仍然处于手工作业环境,唯会计电算化才能表明会计课程已引入新的技术环节,需更新传统的程序与方法。很多学校只是以上岗证电算化考核部分的内容要求开展教学,教学内容很不全面。财会专业的学生往往只能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时,才接触、了解和使用eRp软件。而eRp软件的会计模块集成了会计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仅仅靠一门课程根本不可能熟练掌握全部的会计功能。

2.课程教材与职教特色脱离。培养实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技能性,适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大部分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基本上是大学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其教材内容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倾向于理论化、抽象化或类似于某财务软件的使用说明书,无法适应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与人才培养目标。由于教材内容没有涉及相关的财务知识,以至于有些学校安排计算机教师承担课务,《会计电算化》成了计算机操作课。

3.财务软件与社会经济脱轨。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使用的财务教学软件与现行会计制度有较大差距。在教学中,使用这类不通用或落后版本的软件,致使会计科目不能及时更新、财务软件附带的计算器常出错、某些特定的模块操作只有一种输入法,单机版的操作与网络版有较大差距,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单位的工作要求,加大了再培训周期和成本。

4.单一的实训形式与实际工作脱轨。许多学校仅满足于学生的考证需求,将电算化课程与其他专业课分开。课堂上只讲与考证有关的模块,如总账、报表、固定资产、工资薪金等,不能全方位地模拟会计工作流程。在综合实训这块教学内容,也只是开设手工账务处理,没有全盘考虑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训,学生容易淡忘所学内容。教师主要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一边讲一边操作,然后让学生跟着操作一遍就算结束。学生缺乏主动精神,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交流,没有从实训角度让学生模拟实训。此外,课程计划不合理,《会计电算化》一般安排在学完“基础会计”后的二年级第二学期,一共60课时。学完后,后续的课程学习再也不涉及会计电算化。

二、《会计电算化》课改的策略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面向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实体的财务、会计、审计等专业岗位的高素质初级技能性人才。根据上述就业岗位,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上岗后的专业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日常财务核算的具体操作上。学生对于财务软件的操作和掌控能力将直接在实际工作得以检验。所以,设置课程时,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实训是课程中的重中之重。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涉及软件工程学中的相关知识和程序设计技术,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点到为止即可。

2.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当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各单位财务工作的主要媒介。所以,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不能只作为满足学生考证的一门独立课程,应将会计软件实务操作部分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融汇,贯通于整个就学期间。各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均采用eRp软件,它集成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主要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中,应将各专业课程与eRp软件相应的模块操作进行对照练习。完成各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后,上机操作完成在eRp软件中的应用。最终达到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财务软件,并能具备财务软件的维护技能。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为一体的交叉性学科。其实质是将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即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日益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岗位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普遍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并且把它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它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教授这门课的教师,怎样更好的组织教学,培养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熟练掌握和运用财务会计软件的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呢?本人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

1.教学内容不全面。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只介绍了财务软件中账务处理和报表管理模块,如拓展,也只是涉及工资管理子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对于采购、销售、成本、应收、应付和财务分析等其他模块不讲,即便有也讲的很浅。而且在教学上也忽略了学生对软、硬件常见故障处理方法的传授,以至在实际操作时出现一些简单的软、硬件故障都不能自行解决。

2.实践环节薄弱。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目前大多数院校没有把重点放在实践训练上,对实训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导致学生上机锻炼的机会少,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再者,电算化实训内容单一,综合性实验少,电算化实训教学往往是针对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学生只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从而掌握了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这样的实训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对财务软件不能灵活运用,以后学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面对市场上种类众多的会计软件,可能会无所适从。

3.教学方法单一。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主要的教学模式是“上课+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任务中包含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上课时教师边讲边演示,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上机是学生按照教师上课内容重复操作,熟练掌握就为达到要求。虽然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较快掌握课程知识点,但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仍居于主体地位,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4.师资力量缺乏、知识老化。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具备会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目前高校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教师多半是半路出家,来自财会专业的教师有的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来自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又缺乏财会方面的知识,真正“科班”出身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常少,很难适应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另外,教师很少或没有机会、也没有渠道与已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沟通,与软件公司的合作也较少,因此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不是十分清楚,缺少相应的企业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其所学教会学生一步步操作,谈不上实践,更说不上综合应用了,这对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极其不利。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的想法

1.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应以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以业务流程重组能力为拓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务会计实际操作,具有一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以会计软件教学为中心,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比如财务软件除基本的总账、报表等模块,可适当增加存货核算、库存管理、财务分析等模块的学习;在教学中结合计算机基础知识,根据情况需要,扩展一些计算机语言、应用软件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管理及维护知识。

2.重视实践教学、完善实践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实践教学内容,以开展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时间。实践教学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不仅要有针对每一模块进行的单项实训,来培养学生单一岗位需要的技能,而且在掌握每一模块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综合实训,培养学生软件操作的综合技能。在设计实践内容时,还应考虑到实践内容的全面性,所涉及的内容要尽量多、类型尽量齐全,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毕业后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工作需要。

3.完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性。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充分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在目前电算化教学中多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虽然这些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电算化教学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交互式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操作财务软件演示完教学内容后,马上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学生如有问题,先让其与同学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之间不能解决的操作问题由教师出面解决。这种交互式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主动思考为主,教师解答为辅,这种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设错教学法,这种方法是老师将操作中常出现的错误设计在学生操作任务中,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发现错误,并在教学中运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找出错误原因,并及时加以解决。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素质。会计电算化教师应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各院校也要给予重视和支持,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允许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另外,各院校也可以从企事业聘请一些既有丰富会计实务经验又有较高电算化理论水平的财会人员来校举办讲座或兼职授课,以提高教师会计电算化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丽丽.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8).

[2]陆沛,肖小勇.年会计电算化程序性知识教学改革探讨[J].商业会计,2012(04).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篇5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

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

会计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实践技术较强的学科,会计电算化这一门课是当今会计教学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会计学理论的结合,因而,这一门课的学习很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会计电算化作为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和其他相关专门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其任务应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这是因为这一方面的原因,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具有其本身不同于别的课程改革的难题。

一方面,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涉及到的相关课程较多,其涵盖的专业知识有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等。所以,很多时候这一门课通常只能放在课程设计的最后一个学期或相关课程开设完毕之后才能够开设会计电算化。这也使得大多数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边复习结合前面内容边授课的方式,如果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时,很多时候老师的教学就会很被动。

另一方面,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会计电算化面临着越来越快的技术更新和操作系统更新,传统职业学校里面的电算化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突显出局限性了。例如,当前很多老师授课的方式还是采用面授的讲课式,而不是上机型的实践指导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式的操作规则,这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今后学校的教学形式将主要应用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方式,中等职业学校的电算化也应该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广泛地开展网络教学。

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中碰到的问题

1.教学设备投入不足,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前面提到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因而,可以说计算机设备的投入和使用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当前我国很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的设备投入严重不足,很多时候老师使用的教学工作还只是ppt或者“黑板+粉笔”等比较机械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此外,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们很多职业学校的老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上课时只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课,很多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去背诵那些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条例和步骤,这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知识型”人才,而不可能是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这个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完全相背离的。

2.中等职业学校目前的教学定位不够明确

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而企业对于所招聘毕业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更是如此。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不仅要求要懂得普通的会计记账、算账和报账,而且毕业生还应该具有极高的综合素质,能用所学会计知识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因此,教学定位依据主要是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并随着岗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应该倾向于定位在培养学生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上。然而,我们发现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缺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系统维护能力,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也不是很精通,适应能力不够。

3.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师质量有待改善

会计电算化作为财经类学生的一门重要学科,除了其重要的应用性以外,会计电算化自身还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即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求教授这门课的老师具备会计理论与方法,还要求教师懂得一些计算机技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两者很难兼得,有些老师对会计学知识很精通,而对会计软件发展中所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一部分人则相反,对会计电算化中涉及到的会计学专业知识不懂。这两者无论缺少哪一个方面都将直接影响目前以及今后我们职业中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

4.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单一,系统性较差

目前,我国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要还是以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操作为主。实践性操作环节的学习基本上没有,即使有的话,大部分学校也只是简单上上操作上机课或者组织相关认证考试,很少有学校开设实践性的案例分析课和社会调查课。此外,学校在相关课程的安排上也缺乏系统性的考虑。例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内容相似性较大,有些内容重复较多,然而教师在上课时没有侧重,这样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连学生上课也会比较累、把握不住重点,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学校在课程设计的缺乏系统性间接上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很多学生毕业以后,虽然很多人拿到了毕业证书,但是实际操作上很难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

三、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1.重视教学设备投入的质量和效益,加强教师教学手段的培养

会计学事实上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会计电算化学科更是如此,所以,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重视学校教师的质量,更要充分意识到教学设备投入的质量和效益,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培训,提高其直接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此外,在教学方法上,相关教师也要注意选择和采用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演示法、实验操作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或者是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可能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演示设备现场操作演示,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教学秩序,充分提高上课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中等职业学校应重新定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建立与职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针对以上第二点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将教学目标重新定位为,以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以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要强调和重点提高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等各方面综合素质。所以,职业学校教学部门在制定课程体系时,要充分做好课程的分析设计工作,协调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有重复内容的课程实行合并,将财务会计的各门专业课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做好相关课程的教学评估工作,将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解决,尽量将学校课程体系和学生今后的职业实践能力兼顾结合起来。

3.提高会计电算化这门课老师的教学能力,强化其教学的综合素质

由于特殊的教学需要,教授会计电算化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该具备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知识等两个方面的知识,如果要教授好这一门课的话,更是要精通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所以,从提高教学效益上来说,一方面,老师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自己应首先上机反复操作课程内容,随时记录操作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想好相关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学校要给老师安排各种进修的机会,允许老师通过校外会计兼职或者其他途径到企业中亲身体验一些会计实务操作。总之,职业学校方面要创造各种环境以提高会计电算化这门课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强化其教学的综合素质。

4.强化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实践系统性合理设计

针对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缺乏实践系统性等问题,今后校方应该更加注重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系统性合理设计。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在课程设计上应该积极创新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法、社会调查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的“模拟现实中去”。通过适当灵活教学方法的采用可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其应用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在课程的设计上也要注意阶段性和综合性的区分,课程设计要讲究系统性。一般来说,学生在前一时期的阶段性环节上主要完成的是单元课程和基本理论课程的学习,主要课程学习比如成本会计、会计学原理、管理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学生单项操作技能的学习。接下来,高年级学生完成前面知识的积累以后,学校的课程设计就要倾向于综合性知识课程的设计,可能的话学校应该和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每年学校安排一定的毕业生到企业中实习操作,真正接触一些实践问题,尽量通过实践性操作让学生了解一个完整企业会计结算期内整个经济事务的一般规律和实务操作流程。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总之,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等技能型技术培养院校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趋势已经是迫在眉睫了。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软硬件设备的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会计电算化的教师质量、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计必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赵海燕.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J].会计之友,2008(5).

[2]林晓丹.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广东科技,2008(7).

[3]张福蕊.对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8).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措施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下,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已经有很多家企业都设立了会计电算化这项职能岗位,企业都十分需要那些具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熟练的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所以,各大高等学院都把会电作为会计课程中必须修习的课程,现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通过教学改革来达到社会发展的标准。

1、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教学目的关键是由合理的专业培养目的来决定,而合理的专业培养目的应该是树立在现实的社会岗位上和当今的社会发展角度上。会计电算化职能岗位不光是需要专业的计算型人才,更加需要的是既能够熟练操作会计软件,又懂得会计软件简单维修的技能型人才。部分本科学校的技能型本科教学和高职中的教学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也许本科学院的培育还具有职业培养的特点,不同能力的人才其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内容基本相同或者说并没有很大差异。现实生活中,学生工作条件不同,所运用的知识也不存在差异。例如:在外商投资企业、大型企业工作的学生,用英文企业管理软件或使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而针对中小型企业只要能够娴熟的运用金蝶、速达、久其、用友等专用财务软件,认真完成会计系统信息的维护工作就可以了。

1.2、教学模式尚需改进

随着通信技术的广泛运用,大部分高等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已经从以往的黑板式的教学形式改变为多媒体教学。显然,这在教学方式上取得了跨越性的进步,不过教学形式依然是以老师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显得比较被动。尽管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改进,比如运用讲解法、试验法、操作法等各种方式,都是在会计电算化操作室里来进行教学,老师一边操作,学生一边操练,学生一直跟随老师的教学步骤进行操练,这种教学形式虽然可以强化教学效率,但是,这种教学形式的缺点就是始终把老师作为教学的中心,学生的学习过程显得十分被动,不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1.3、专用实验机房不足

大部分学习都设置了会计这一专业,《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中必须学习的课程,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学就要求应该具备电算化操练室,尽管大部分学校都有电算化操作室,但是实验效果却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学校因为教学条件不足,不具有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操作室,各种专业的课程共同享计算机教室,而共同使用的计算机教室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同的软件资源受到干扰和冲突,导致软件不能成功安装,就算安装上了,在教学时也会频繁出现信息访问失败或者卡机、死机的现象,并且因为计算机负荷量太大,也使电脑系统运转速度变慢,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在网络安全方面也会出现问题,因为共同使用的机房不能达到一人一机的标准,为了维持计算机的正常工作,机房都安置了保护软件,学生不能把实验账套存到电脑硬盘里,而是在完成某一课时后把账套先输出然后存入各自的U盘里,进行下一课时的时候再进行“引入”,这样的“输出”和“引入”账套的过程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如果备份账套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致。

2、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

为了加强学生的操作水平,把学生教育成具有较强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可以适当的增加会计电算化教学课程,同时增加实训教学的课时,把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践操作的课时调整为1:2。同时,还要时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具有真实性,尽可能做到全面模拟以后的工作过程,让实践教学课时在培养学生运用能力中发挥有利的作用,真正做到把课堂教学和社会需要融为一体的目的。

2.2、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过程

以往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位置,这既没有达到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标准,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作为主置,用探讨型的学习方式替代以往的单方面灌输形式。老师应该积极探究将“教学、学习、操作”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通过应用某些会计实务的范例,安排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

2.3、以就业为目标,丰富财务软件教学

根据以前会计专业学生反映的现象,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在会计工作中运用到在学习里学习的用友财会软件,大多数运用的是金蝶、速达等财会软件,所以,应该把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重新进行安排。除了继续使用用友财务软件以外,机房还要安置速达、金蝶、管家婆等财务软件,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同种范例,在不同的财务软件上进行操练、比较,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还可以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与此同时,为了给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提供方便,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学校还应该加强会计电算化网络实验室的构建。

2.4、建设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

老师具备较高的素养是保证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例如:邀请财务软件专业人员来学校为会电专业的老师开设知识讲座,让教师能够了解财务软件最新的变化;挑选部分老师到比较先进的学校进修能力;安排一些老师到电算化运用较好的公司进行学习,以此来丰富老师的实际经验,并且还可以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方便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结合新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范文林.对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南昌教育学院学报[J].2010(11).

[2]李民寿.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广西教育[J].2010(09).

[3]马云平,杨守杰.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对外经贸[J].2012(01).

[4]张丹.会计电算化教学创新改革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J].2010(09).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开设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培养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熟悉会计软件操作与维护的专业知识,能胜任基本会计工作岗位和会计电算化岗位并能够参与企业的预测、决策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1.现在使用的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操

传统手工会计是要进行很多的计算工作才能有结果的,而电算化只要进行相关公式的设置,运用总账系统期末处理功能就能很快计算出来。目前大部分学校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操作部分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用友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2.教学内容以考取《会计资格证》为目的,制约了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以笔者学校为例,当前的教学基本上是以让学生考取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为目标,围绕考证的内容进行教学。这就造成学习内容比较片面,离电算化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3.多数学校对该课程重视不够,课程教学时间数较少

现阶段该课程一般只开设一学期,每周4学时,一学期大概就是80学时,往往每次课都只能讲授很少的知识。一学期下来,学生一般会进行简单的操作,一旦面临实际问题时自己则无法解决。

二、提高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探索

1.加强会计基础教学,夯实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加大了会计基础课的教学安排,开设了《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等专业课。这些课程的学习,夯实了学生的会计基本功,同时安排手工会计的账本实际操作,使学生有了动手操作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安排会计电算化课程及实训,取得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2.加大教学课时量,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创造条件

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主要以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为基础。为了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上机实验操作课时,增加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个组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与探讨会计软件的原理,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学生学会了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会计软件操作的一般步骤。

3.完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为顺利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顺利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保障。以笔者学校为例,学校新建两个60个工位的会计手工与电算化一体化模拟实验室,保证学生上课时一人一机。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随时指导,学生每次上课都可以对照实习课题自己先做,然后由实习指导老师巡回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少数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4.充分利用自编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现有教材内容和实际工作岗位的差异,学校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会计电算化实训》讲义。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发现新的财务软件及使用方法及时在授课过程中更新,更加贴近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需要,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能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

5.注重细节教学,让学生举一反三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既要教学生掌握正常的操作步骤,更要教会学生掌握操作过程出错后如何处理的方法,这也是会计电算化最难解决的问题。例如月末选择结账功能后,假设财务报表出问题应先查公式,然后查账簿,查凭证,处理时要先将凭证反记账、反审核,然后修改凭证,重新审核记账凭证,重新生成报表。我们要教学生充分运用软件中的“帮助”功能键,出现问题后要学会自己解决。经过强化训练后,学生都能较好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及处理技巧。同时我们学完一个软件后再学其他软件时,学生也能很快掌握其他软件的操作,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效果初步显现

一是通过教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上会计电算化课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发现问题能够及时与老师沟通,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二是较好地改变了过去轻实习课、重理论课的弊端。通过不断加大投入保证学生一人一机,同时也加大了实习课的课时,出现问题也有充足的时间同老师交流,保证了教学效果。电算化学生的就业率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篇8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实训;模拟训练、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这在高职教育中已基本成为共识。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要搞好实践教学,教师应当:

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并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如局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

第二。认真备好实训课。首先,针对实训内容上机反复操作,并随时记录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然后,安排好每一堂课的上机内容、流程、目标及教学环节等,以便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确切的答复,切实提高实训效率。

第三。会计电算化教师还要深入软件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或是专业进修,以便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

第四,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比如,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那些障碍?在考察、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岗位紧密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马上上手,胜任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工作。

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实现教学做合一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特别地。离职院校的电算化教学要大胆改革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教学活动,把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设计为边讲边练的过程。讲练结合,融入“教学做”为一体。在课堂上先由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与教学功底深厚的讲师教授必备的实用知识;再师生互动共同答疑解惑;然后立即转入实际操作,由学生亲自动手,在实践中掌握操作方法,并力求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独立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实际操作之后要进行回顾、评析、总结。教师的教通过投影设备、广播软件,结合示范性操作展示给学生,学生的学在听讲解、看示范、动手做中得以实现。具体来说要做到:教师提出实训内容及要求一通过局域网演示一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学生分组、分角色,教师答疑、指导)一教师检查实训操作结果一教师点评、总结。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将学习理论知识与训练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打破教与学、学与做之间的界限,将教学做三者融为一体,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转贴于

三、加强合计电算化模拟训练,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

会计电算化实训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岗位工作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即在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实训应尽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按照岗位需求进行模拟训练,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贴近。具体做法为:首先选择实用的会计模拟资料,将学生分组,以每组作为一个财会部门,对组内各个成员按照实际会计岗位进行分工,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在模拟实验室模拟会计电算化运作模式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使学生可以模拟实际会计岗位进行技能训练,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岗位的紧密结合。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培养。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校企合作途径一般通过几个方面:

第一,和软件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样学生毕业时不仅可以取得学历证书,还可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第二。和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及基层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岗位的需求,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实训。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按模块进行案例教学;或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训教材并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模拟训练;还可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训,零距离地参与实际岗位工作。这样,学生毕业后能马上上岗,上手快,操作技能强。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篇9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与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远影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在多年的实训指导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呢?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一、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二、我们必须认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他(她)们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将会计电算化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三、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丢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地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转.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简单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地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篇10

所需的知识:

为了学好本课程,要求学此前应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本课的前导课程有《会计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以培养会计信息化领域高技能人才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借助两个基地,实现三阶段三结合”,以校内外基地为依托,以高仿真实训室(模拟软件)为载体,兼顾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深度融合工学结合,实现学生学习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毕业生“零库存”。

课程特色:

一、紧盯就业岗位群要求,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贯彻任务驱动的思路,工学结合,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实际岗位需要实现“无缝”对接。

任务驱动:

以任务承载知识点:按照岗位要求,将课程按知识点分解为13项具体任务,通过任务实施掌握知识要点。

模块训练:

以模块训练技能:在实施任务的基础上,按核算软件6大模块设计实训案例,开展模块技能训练。

综合训练:

按岗位强化实践:选取企业一个期间的真实业务,按实际岗位分工要求完成核算任务,提升岗位操作技能。

三、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实行“以证代考”、“双证书”制,提高学生的社会认可程度。能力为本,素质为先

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财务软件操作技能训练;

创新教学内容体系,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的切合性

培养能力:

强化电算化会计核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一般关键能力

掌握财务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熟悉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职业道德规范

完成从理论转向实践、从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的过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职业知识、素质与能力: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了解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并能从宏观角度认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明确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熟悉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结构及有关概念,了解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熟悉我国财政部门对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软件生成的会计资料、采用电算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等会计电算化工作做出的具体规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典型会计核算软件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

(二)素质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目标:具备较强的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法制观念和规范意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实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具有扎实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操作水平;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变更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组织和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

(三)技能培养目标

技能培养目标: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工作原理,能熟练应用典型会计核算软件完成会计电算工作;熟悉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工作内容,具备组织实施各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知识和必要技能;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任务驱动

1、选取亲身经历或身边发生的案例,介绍相关核心操作,生动有趣,易于接受。(案例教学)

2、设置情景,提出任务,通过对已掌握内容的复习、回顾,启发引导出新的知识和问题,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启发式教学)

3、按模块划分角色,每人承担不同任务,便于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思考问题,掌据相应角色的技能与思考方法。(角色体验教学)

4、分配任务,说明主要思路,具体操作有学生自行探索,按完成情况打分考核,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率。(探究式教学)

5、在任务中设置陷阱,让学生按常规操作,遇到陷阱,无法完成任务,由此分析问题,提出知识点,引起学生高度重视,便于集中学生思维,加强记忆。(问题陷阱)

校内实训教学条件:

为满足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目前我院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训教室2个,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室2个,配备计算机100多台,安装了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金蝶K/310.3eRp,满足学生校内上机实训学习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务兼容的学科,故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做到了理论会计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中,我们把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内容限制在“够用”的范围内,对学生学习中所必需的知识精讲多练加以巩固。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比重较大。教学组织上,以工作流程为导向,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了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课程教学模块,形成了模块化课程结构。本课程严格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每个教学模块都设计了具体的项目任务,倡导行为引导法、项目任务法和案例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块体系如下

本课程的课内实训共72学时,其中单项实训24学时,综合实训48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重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账务处理系统的初始设置、账务处理系统的日常处理、出纳管理、期末处理、UFo报表管理、金蝶K3软件操作。难点: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账务处理系统的初始设置、期末处理、UFo报表管理。解决方法:1、教学时间上对重点和难点章节给予了保障,对重点内容采用“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总结归纳法”等方法进行精讲;对于难点采用“分散渗透法”、“个案训练法”等方法进行细讲。在日常教学中,尽量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这样既有利于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校内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开展实训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1、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学模式。按照“课堂讲授—演示教学—指导实训—自主实训”四个步骤开展教学,理论教学中融合模块式实训教学,并强化职业资格考试,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应知应会内容接轨,从而真正实现了“课程教学、职业认证、‘零距离’上岗”三者的完美结合。2、会计电算化课程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等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以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参与任务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由传统的教师“教学”变为学生“求学”、“索学”。该方法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变成实践的能力。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引伸,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3、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行仿真职业环境下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教学。以工学结合为有效途径,将课内单项实训、课内综合实训、课后学生自主实训、会计岗位模拟实训、毕业实习有机结合,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通过由基础到综合,由实训室到企业现场,由浅入深地完成各项技能实训,全方位提升实践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从实际出发,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形成理论、实践教学交融渐进模式,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4、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作了较大的修订,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的教学目的考虑,制订了考核标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应用性,全面考核学生,本课程的考核内容从以理论为主转向考核学生对单元实践测试等综合技能,考核方式从期末笔试为主转向平时、实际动手操作与笔试相结合,由于强化了平时的实践环节考核力度,重视了学生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得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