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形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1:07

体育教学形式篇1

关键词:社会调查轻体育终身体育教学形式

当今世界,工业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然而,人们在享受前所未有的现代文明的同时,身体活动减少,生活节奏加快,建立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追求身心健康,已成为人们极为重要的需求。在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体育的强身健体,改善和提高人体生理机能的重要作用。但是经调查中等城市中专学历以上的人群9%的人苦于不会体育项目,41%没有合适的时间,37%参加跑步散步不定期出去远行这些项目,13%的人群参加篮球、羽毛球、太极、健美操等项目。有些在学校开展的项目如田径的投掷,跳还有排球等一些项目是极少有人参加的。从调查的体育锻炼人群参与比例以及参加项目情况分析我们的学校体育的终身体育的实现是很失败的。也是有更多的空间需要努力。那么我们分析社会大众体育健身的项目大都是“轻体育”项目,我们可以在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更接近生活开展体育课,以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一、“轻体育”的内涵

“轻体育”属大众体育的范畴,亦称“轻松体育”或“快活体育”,是不受任何时间、地点和形式限制的完全意义上的健身运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运动医学研究中心的专家们指出,与以往的健身观点大相径庭的是,有益健康长寿的健身运动是那些运动灵活、不拘形式、强度较小、耗能较低、轻松愉快的“轻体育”。“轻体育”的兴起标志着大众体育不断适应人们的需求,锻炼者往往不拘形式,不求直接胜负,而是追求一种高雅和谐、轻松愉快的自我境界,从而达到既健身强心,又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目的,使体育健身更为科学化、多元化、个性化。

二、“轻体育”的特点

“轻体育”之所以能成为当今健身活动的一种新时尚,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1)运动不拘形式、种类繁多

从事“轻体育”可以不拘形式,颇具灵活性。既可以集体活动,又可以单独活动;既可以在野外或家中静悄悄地活动,又可以在美妙音乐的旋律中进行单独或群体性活动。运动种类繁多,如蹬山、游泳、散步、快走、慢跑、跳绳、爬楼梯;打保龄球、网球、羽毛球、蓝球、排球;练太极拳、太极剑、木兰扇、气功;还有扭秧歌、跳交际舞、做大众健美健身操、广播操和保健操等等。一切均可以随你所愿,选你所爱,使得运动健身更具灵活性。

(2)运动场地要求低,随处都是健身运动场

从事“轻体育”对场地要求低,无论空间大小,地点在何处,屋内、阳台或台阶,路边、树下或房屋空地;还有山上、河边或田野,花园、公园或操场等,无处不是健身运动场,为人们的健身运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运动健身场地,使得健身活动更具便利性。

(3)运动时间松,随时可练

“高效率、快节奏”是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一大特点,所以付出过多的时间从事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的一种负担。有些运动项目,不特意安排整段时间是无法进行的,人们想锻炼,苦于没时间。“轻体育”在时间上极为宽松、随意。

(4)运动轻松愉悦,体能消耗低

“轻体育”的又一特点是运动轻松愉悦,负荷轻,不追求大运动量,体能消耗低,对健身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均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使锻炼者心情愉快,力所能及。人们可在几乎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从事“轻松体育活动”。尤其在运动锻炼过程中,锻炼者可以不必羞于运动技术上的无知;可以不必为动作的笨拙而害羞,不必为运动的胜负而担心。使锻炼者忘却烦恼,摒除一切不利健康的情绪影响,使活动过程不仅是健身的过程,而且是净化心灵的过程,悦情悦性的过程,是消除精神紧张的过程。

三、“轻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增进健康和健身的作用,愉悦身心的作用

“轻体育”以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形式,生动活泼的内容,自己喜爱的方式活动,从而获得身心的解放,恢复精神,改善情绪,增进健康。“轻体育”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世界健身新时尚,其主要原因是它的健身功能。

(2)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实践表明,运动强度过大的剧烈运动,耗氧量骤增,使体内产生颇多的氧自由基,该物质直接地侵害细胞的功能,造成组织细胞的衰老。而适宜的低能轻快运动可有效延缓随年龄增大而带来的生理机能衰退,尤其对防止机体出现早衰、延年益寿颇有裨益。

(3)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

“轻体育”是生命体存在样态的回归自然,使人亲近大自然,通过自然力(阳光、空气、水等)的作用,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达到治病康复的目的。

(4)增加体育人口

“轻体育”使人们在从事锻炼后能直接感受到舒适愉快的心情。尽管对于新参加锻炼的人来说,健康因素是最重要的目的,但愉是长期参力锻炼的主要原因,而对那些中途退出运动锻炼的人来说,缺少愉和兴趣则是其重要的原因。

(5)体育教学“轻体育”的内容和形式要与生活接轨,灵活多变,养成习惯

①开展项目多样化。大学内可以不拘一格开展多样化项目,不因为如散步、快走、慢跑、跳绳、爬楼梯太过于单调简单,扭秧歌、木兰扇等太老年化而拒之门外。因为大学体育在服务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还有终身体育的任务,所以在项目上要考虑长远一些。一味的追求时尚不结合实际,出了校门就会成体育活动的结束。②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形式大众化,更多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运动的思维。有了思想才能在日后生活中更主动的指导体育活动。采取更多的小组式,以较少人数为主,模拟生活场景式,形式趣味化,比如篮球学技术学规则,不一定要为打一场正规的比赛为目的,可以开展投篮游戏,运球比赛等,或者把足球、手球、篮球等项目规则趣味化,场地趣味化等。老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运动快乐创造思维,能够使学生把体育内容与形式向生活化变更。③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团体,在课余时间组织各种组织,使学生真正的把体育内容贯穿在生活中,可以设置体育考核标准,真正指导学生把体育的内容以及形式融到生活里,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总之,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养成习惯。大学体育实现终身体育目标“轻体育”将缺之不可,肩负重担。

参考文献:

[1]鲍恩荣主编大众体育指南、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5

[2]邹雪云试论休闲娱乐活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教学形式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新形势2011版课标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3.055

exploreelementary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modelinnewSituation

LiGuangyuan

(panjinCityLiaoheoilfieldHappySchool,panjin,Liaoning124010)

abstractCurrently,theall-rounddevelopmentofstudentsmoreandmoreattentionallwalksoflife,thestatehasgraduallyspeedinguptheoverallqualityoftheeducationalsystemconstructionpace.Underthenewsituationinordertoexploreanewmodelelementaryphysicaleducation,thispaper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ofprimaryandelementaryschoolphysicaleducation,incloseconnectionin2011curriculumstandardsandthecurrentrequirementsofthenewsituationpresentedtoelementaryphysicaleducation,whichisnecessarytoformtheoverallgoodatmosphere,outertheneedtoenhancephysicalfitness,innerneedahealthymind,andthenproposedtoenhancethecurrentsituation,theeffectofelementaryphysicaleducationsuggestionsfromtwoaspects:First,shouldmakefulluseofmultimediatechnology,teachingmethods,toenhanceteachingeffectiveness;Second,focusthedevelopmentofnewformsofexercise,upgradeteachingmodel,enrichtheteachingcontent.

Keywordsprimary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newsituation;2011curriculumstandards

1小学生和小学体育的特点

1.1小学生的特点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建立思维意识、形成认知判断的关键基础阶段。虽然这一时期的学生不会有太多的主观想法,即自主决断力还未完全形成,但受到身体和心理上不断发生变化的影响,学生的成长跳跃性是比较大的。综合来看,小学生主要呈现出三大特点,即“三好”。

第一,小学生有极大的好动性。由于小孩子的天性所致,这一时期的孩子精力旺盛、十分活泼,由此也带来了自控能力较弱的问题,从而导致各项教学开展都将首要目标放在了维护课堂秩序上,对于做好教学、提高效果形成较大挑战。第二,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6~12岁的孩子,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形成,在此期间他们十分热衷于新事物,对未见过的人、事、物等总是要听一听、看一看、碰一碰、问一问,这就导致了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好奇心的驱动性和避免过多回答无关紧要问题的选择性难题出现。第三,小学生有极高的好胜性。好胜始终是人的一大特性,每一个人都喜欢听到对自己赞扬的声音而厌恶批评的话语,特别是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讲,好胜心更是表现得极为强烈,这就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引导成败观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对抗性较强的体育教学来讲,做好思想工作也显得格外关键。

综合来看,上述这三大特点使得做好以锻炼身体、收获健康为核心的小学体育教学面临艰巨挑战。从体育本身的内涵来看,其本质是身体的教育,其核心是身体活动。因此,正确引导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逐渐建立起正确的观念,是小学生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1.2小学体育的特点

结合小学生的三大特点、体育的本质内涵以及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小学体育本身主要有三大特点,即“三易三难”。

第一,小学体育课程的短暂讲解易,长期理解难。一方面,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加之较强的好奇心,因此这一时期的学生可以在每节课开始的前十几分钟内听进短暂的讲解,但由于尚未形成判断问题的能力,加之体育教学无法留作业进行教学效果巩固这一特殊性,因此学生对老师说的内容无法深刻理解。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学生父母的工作压力也是与日俱增,对于小孩子的课外活动也是关注甚少,即便是陪着孩子到了广场、公园或是商场游乐园,也是在一旁休息或是玩手机、聊天等,很少与孩子形成互动从而给予正确的教育思路,因此,能够有学习意识和教育理念并给孩子传授正确思想的家长数量不多。

第二,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无序玩耍易,有序锻炼难。一方面,虽然锻炼身体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但由于小学生的天性使然,加之现阶段对素质教育的强调“过分”突出以及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分”溺爱,使得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安全性的重视程度超出基本需要,实际设置的教学课程被看管孩子和陪同玩耍耗掉大部分时间,对于提高孩子身体素质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和预期目标有不小差距。另一方面,考虑到现代社会中父母较难有专门时间来投入到孩子身心教育方面的学习上,从而导致了孩子在家的身体锻炼完全成为“放羊式”的玩耍,对孩子的身体成长和健康发展均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第三,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身体活动易,思想教育难。一方面,体育是一门与实际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不仅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未来的心灵成长,但是,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还尚未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让他们将所学的体育知识转化为思想意识具有极高难度。另一方面,全社会尚未形成关爱小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包括在公共场合任由小孩子的涂抹乱画、大声喧哗、恶意破坏等,家长教育思维和社会制度约束未能及时跟进,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小学生健康发展思维的形成进度。

2新形势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目前,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要求越来越明确也越发实际,“高分低能”的情况正在逐步改善。结合2011版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充分考虑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在三方面寻求突破。

2.1形成良好风气势在必行

当前,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在背后则是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强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从而导致青年人为了理想而奋斗在大中城市,离开家乡和自己的父母。这些年轻人在有了下一代以后,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因此会让老家的父母对小孩子进行看管,或者是花钱雇佣保姆。第一种选择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隔代人会尽量满足小孩子的所有愿望,因此难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第二种选择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外人照看小孩子首先要保证安全,很难介入孩子思维意识的形成,且考虑到保姆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对孩子的各方面指导都比较有限。目前,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其很大程度上在于来自父母的关爱较少,相处时间不足,对孩子的教育十分有限,这种现象在农民工子女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总的来看,建议社会应给予小孩子更多的关注,注重孩子思维意识的形成和良好社会氛围的构建,进而有助于下一代整体素质的提升。

2.2切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多年来,传统的义务教育始终以高分为追逐目标,从而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与此同时,不少家长也存在较强的攀比心理,因此给孩子报了非常多的课后班,英语、奥数、舞蹈、钢琴、书法等等种类繁多的辅导班,让本应享受童真的孩子失去了宝贵的时光。2011版课程标准从多个方面提出为学生减负的方向,需要从业者认真学习和研究。从体育教学过程来看,由于小学体育也有体能考试,因此小学生的好胜心就会使得不论是在平常课堂中还是期末考试里,都会存在攀比的现象,从而导致增强身体素质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从小学生身体健康角度来看,由于现在电子产品普及率加速提升,孩子每天面对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屏幕,使得孩子长期含胸从而导致近视和驼背,因此新的形势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国家长远的发展战略角度来看,2011版课程标准明确将体育与健康组合在一起,旨在推动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伴随身体成长而不断提升,这为我们平时的教学和教育指明了方向。

2.3培养形成注重健康思维

从前文提到的多种因素来看,受它们的长期影响,小学体育教学大都以陪同玩耍为主,虽然近些年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如加入一些趣味性或益智性的游戏,但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更加看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主要是以不出现安全问题为第一要义,这也就导致了对学生健康思维培养力度的不足。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的骨骼骨化还没有完全形成,骨骼组织中的水含量较高而钙盐含量相对较少,从而使得这一时期的孩子骨骼硬度较小、韧性较大,如果平时看管不当或者教育不到位,则十分容易导致小孩子的骨骼发生弯曲和变形,特别是在当前手机、平板电脑使用频率超高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更加容易出现。因此,在小学生身体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对孩子坐、立、行、走等方面正确姿势的教育,以此为例让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思维观念。

3新形势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探索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出现重大转变,消费层次不断升级,当前正在由先前的温饱型消费转变为享受型消费。这一转变和升级,对小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影响重大。一方面,使得原本在11~12岁发生的生理变化可能会提前1~2年,从而导致小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前就已经开始发育。另一方面,消费层次的升级使得小孩子的攀比心理更加强烈,加之身体发生的变化使得小孩子的好胜欲和不稳定性大大增强。受此影响,在2011版课标的指导下,应充分理解目前新形势对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展开探索。

第一,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虽然体育教学是室外教学,看似无法利用新媒体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但也有天气不好的时候,这一时机往往就会被其它课程挪用。笔者认为,其实这是与学生在室内近距离沟通的最佳时机。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在多媒体教室中采用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将一些晦涩、让小学生难以理解的原理寓于生动的教学短片中,这样不仅实现了信息的传递,还满足了小孩子的好奇心,活跃了教学气氛。

第二,应注重开发新的运动形式,升级教学模式,充实教学内容。由于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提起小孩子兴趣,因此应通过多看、多读、多走、多听,来实现自身视野的开拓和教学模式的升级。在传统的热身活动基础上,应充分结合小学生特点开发新的运动形式。例如,在足球运动中,可以将传统的划分两组变为三组,一组观战、两组对战,输的一组下场并且分析原因,且观战的一组也要说出另一组胜利的原因。这样,通过不断尝试新的运动形式,大大增强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李祥.学校健康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赖德胜.体育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体育教学形式篇3

一、以师为主的教育形式

教学过程中师和生之间何者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如果历史倒退十年,这是个根本没有任何悬念的问题。就历史这一学科而言亦是如此。“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老师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也是我们传统的教育形式的一大特点。

1.传统的历史教学目标。

“学史可以明智”,“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多少年前我的历史老师就这样告诉我。从类似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目标之下,学历史的目的也是要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但是在许多人印象中历史课变成了老师在讲台前念课文,学生在课堂课下死记硬背。学历史的目标似乎变成了背下书上的条条框框,以便在考试时拿一个高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理论与实践上的偏差呢?让我们来看一看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2.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长期的应试教育使人们对于历史学科的特点有所忽视。

其次,传统的历史教学所要应对的最大难题就是考试。

再次,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各种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变得简单了。

3.传统历史教学的利与弊。

其实传统的教育形式对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每节课老师要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并要求老师有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学生获得的知识量大,是传统以师为主体的教育形式的一个显著优势。

但因为学生完完全全是处于接受间接经验的状态,所以非常被动,同时他们对于一节课信息量的要求又很高,所以如果一个老师只是照着历史课本给学生勾重点,是很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形式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作为教师如果仍以教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态度进入课堂很难做到师生的交流互动的。现在人们常说的历史主体性教育形式,就是在课堂中教师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自我发展的教育形式。要体现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1.新的主体性教育形式下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实行这种以学生为主的历史的主体性教育形式的目标不在于向学生灌输和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塑造学生的历史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2.实行新的主体性教育形式的必备条件。

⑴对于教师而言,以学生为主的教育形式对教与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发展。

⑵不仅教师的主观条件需要改善,我们的教学所面临的客观条件也需要改善。

3.学生为主的历史主体性教育的可行性形式。

在整个教育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如何进行历史主体性教育的改革,作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采用探究式教学被广泛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⑴新的历史主体性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方式。

探究式的历史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根据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探究式教学的历史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各种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所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其中,从而实现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主体性教学的目标。

⑵历史主体性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优势。

体育教学形式篇4

关键词:教学反思;内容;形式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在体育教学理念的反思过程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学生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生理机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不只是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过程、方法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和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体育特长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与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以便发扬长处、弥补不足,促进学生在生理机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经过精心谋划和周密考虑后,创造性地发挥主导作用的教育行为。在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方案中,要充分体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任务与要求、教学模式与方法手段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充分体现合理地进行组织教学的方式。

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对体育基本知识、运动方法、动作技术内容在认知、技能和情感教育三方面的学习、掌握和应用,以及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习惯和构建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教学活动过程。

在体育教学过程的反思中,必须按照突出身体运动的体育教学特点,重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运动方法和应用动作技术进行体育运动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等教学任务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针对性强,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合理,体现了以运动、健身目的为中心的特点。而且对于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主要看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对体育基本知识、运动方法、动作技术内容在认知、技能和情感教育三方面的学习、掌握和应用程度及其层次水平。

4.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也可以以课的某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反思。要客观地看待课堂教学,不仅要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要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反思教学效果是高效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反思教学效果也体现在教为学服务,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情绪如何;问题是什么,解决得怎样;学生是否在走着一条爱学、会学、善学之路,进而从学生身上审视自己的情感、态度、思维、知识、能力、策略、手段、方法等。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1.写教学后记,作案例分析

教学后记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书写教学后记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除了写教学后记,作案例分析也是教学反思的主要形式。案例分析是教师主动地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用生动形象的教学事例进行深刻审视和系统总结的过程。作案例分析时,要求教师重点对课堂上处理各种偶况、学生的突出表现及教学中的精彩片段、干扰教学以至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若干细节进行回顾提炼。

2.观摩他人教学,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

观摩他人教学,通过与自己喜欢或崇拜的教师课堂教学的比较进行的反思。实践证明,观摩他人教学,案例式的对比反思,可以博采众长,长期的对比反思,能使自己较好地掌握榜样教师教学的规律,真正学到榜样教师课堂教学的精髓。

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自行浏览自己的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录像带,在播放中找出一些自己觉得很特别的画面,将其静止,思考反省为何当时会这样教,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内容。

3.通过网络相互交流进行反思

体育教学形式篇5

【关键词】体验教育;素质教育;社会实践

一、关于体验教育

高等教育是一个复杂、全面的教育过程,不是单纯依靠课堂的教育和灌输就能收到实效的,它还需要实践体验这个重要环节,需要丰富而有效的各种实践载体和活动支撑。高校传统的教育方法已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当前在高校,存在如下现象:有的学生缺乏自信,有的学生不懂感恩,有的对他人少有体谅,有的对社会缺乏了解不愿奉献,有的害怕困难和艰辛……等等,大学生的思想和素质亟需在其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笔者认为,高校教育应借助实践体验活动为大学生提供进一步受教育的机会和平台,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两个转化,即把教育者传授的道德规范和品德信息,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认知,又将学生的品德认知外化为具体的思想品德行为。要促使这两个转化的顺利实现,必须依靠学生大量的切身体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体验,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认识,强化思想品德情感、信念和意志。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在获得真实体验的基础上完成。体验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实际需求,是认知和理解的动力。

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不仅能有效地锻炼和拓展学生的能力,同时也可为高等教育创新理念和模式。大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自身的经历和实践,参与到各种情境体验中去,才能将知识、经历和实践经验转化为自己内心的深刻体验,并通过内在融化吸收,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认知,内化为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再次影响其思想和行为。

体验是个体完整的内在生活。体验教育紧扣内化,启发诱导。一切合理组织的教育教学都能为内在体验提供素材和支撑,但机械灌输的教育方式往往抑制了学生体验的生成。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不关注学生的内在感受和自主构建,所给予学生的只是外在的知识。体验教育则相反,它把内化作为追求的目标,经过行为实践体验,不断践行思想品德规范,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

体验教育是一种重视社会实践过程的教育,强调的是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要素或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教育背景与环境氛围,引导和激发学生采用感受、体会和领悟等体验方式去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认识,从而促进其自身素质的内在完善与提高。

有学者指出,体验不是以单纯语言文字符号逻辑转换为主的逻辑思维活动,而是以图景转换为主的图景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是在学生大脑中发生着其经历和希望的关系与结构的自组织转换活动。高等教育需要从远离学生所熟知世界的困境中走出来,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是很好的体验教育形式。近些年来,高等院校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年暑期,数以百万计的青年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组成实践服务团队,深入到全国各地,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开展教育、文化、科技和卫生服务,突出发挥了高学历青年学生的知识技能优势,服务了社会,服务了基层。与此同时,一批又一批青年大学生在深入社会深入基层的过程中,接受了教育,受到了熏陶,经受了锻炼,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获得了感受和领悟,思想素质和能力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当前,志愿者活动已成为高校大学生服务社会、体验生活、接受教育的一个常态化教育方式,受到了良好的成效。

二、案例分析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心系赣土,走进上坳”赴江西上坳小学支教活动。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在拓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方面,强调和重视了志愿服务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特色。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为学生寻求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机会,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院通过创设真实场景,让学生直接服务社会和基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体验机会。通过实践体验活动,同学们加强了专业学习,提升了专业水平,丰富了社会阅历,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获得了感受和领悟,达到了锻炼自我、服务社会的目的。

活动简介: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援助江西上坳小学“为了山那边的等待”爱心接力活动已坚持三年。三年来,通过捐款和义卖等形式,外国语学院募集爱心基金累计36500元,帮助江西上坳小学建立图书基金2000元。

上坳小学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西部、罗霄山脉中段,海拔2120米,是部级贫困县的特困地区小学。共有学生54人,其中住校生38人。全校三个年级二个班,最小的学生只有4岁,最大的学生12岁。该校唯一的一名教师——全国模范教师陈清华说,他的最大愿望是让山里的教学点也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服务。

2008年2月,从网上看到陈老师的事迹后,外国语学院05英2班学生在团支书的带领下,立下了爱的誓言:向陈清华老师学习,与他一起奉献爱心,尽最大努力帮助山里的孩子。同学们成立了“爱心天使小分队”,开始传递爱的火炬。2010年4月,爱心接力棒传到了08商英2班。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同学们积极开展了爱心活动。一是开展“一对一资助”活动,参与资助的同学每学期给上坳小学学生资助100元学费,并与“结对”学生通过书信方式保持联系;二是开展“爱心废品回收活动”,志愿者们变卖废品,并将可二次利用的物品及捐赠物品进行“爱心义卖”,还积极向全校师生介绍“爱心天使活动”。

2010年8月,爱心天使小分队奔赴江西吉安市遂川县大汾镇上坳小学,开始了支教活动。支教队员为孩子们辅导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程,还开设了“科技博览”、“创意手工”、“人文地理”、“户外拓展”、“基础教育”、“音乐欣赏”和“趣味益智”等课程。结合时事热点,将“上海世博会”及“低碳生活”等知识介绍给山里的孩子们,还开设了“畅游世博”课,开展了“趣味比赛”活动。孩子们用橡皮泥捏出神态各异的小海宝,用画笔描绘出了与海宝一起玩耍的画面。在小分队队员的指导下,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了世博会各个不同风格的展馆。

课余时间,小分队的同学们与江西小朋友分享着大山外面的故事,同时也了解到他们家庭的困难与压力。对于家庭特别困难和性格孤僻的孩子,同学们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多与他们交流,坚定他们的信念,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并走进小朋友们的家,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他们讲述家庭情况及困难。同学们也向家长阐明了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坚定了家长让孩子完成学业的信念,不少家长支持儿女树立远大的理想,走出大山,走出自己的一片天,为家乡的未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晚上,同学们为小学生播放上海世博会相关宣传片和海宝的动画片。同学们还经常与陈清华老师和其爱人进行交流,学习陈清华老师恪尽职守、淡泊名利、把爱心撒向大山、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业绩的精神。

 2010年8月,“心系赣土,走进上坳”支教小分队圆满完成了“为了山那边的等待”爱心接力赴江西上坳小学支教活动。这次活动,丰富了山里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受到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同学们也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山里学校简陋的教学条件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以及小学生们家里异常简陋的家用设施和艰困的家庭生活,给这群从城里来的大学生们带来极大的震撼和触动。另一方面,山村模范教师默默奉献和坚定执着的精神,以及山民们真诚热情和纯朴善良的品德,使同学们受到深深的教育和感动。

赴江西上坳小学支教活动虽然短暂,但“爱心天使”们与上坳小学师生的情谊将长留心间。同学们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质朴的笑容及渴求知识的眼神,从村民身上看到了热情、期望与感激,从陈老师夫妇身上学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爱心天使”江西之行得到陈清华老师、上坳村村长和小学生家长们的一致赞扬和肯定,同时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光明日报》、《扬子晚报》、《南京晨报》、《江苏工人报》和《中国教育新闻网》等二十多家媒体对此活动进行了报道和褒扬。同学们也衷心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吸引更多的人们关注和参与到“爱心接力活动”中,给山里的孩子送去爱心,送去温暖,送去希望。

三、体验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2002年至今,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先后与常州西藏民族中学、蓝星希望小学和江西吉安市遂川县上坳小学等校建立起密切联系,在课余时间及每年暑期,组织了各种类型的英语夏令营活动。在活动中,设计了诸多辅导课程和游戏项目,均与英语语言教育有关。不论是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学生,还是革命老区和新市民家庭的小朋友们,都能在活动中感受到浓浓的外国语言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同时,支教活动为大学生们提供了真实的社会环境和课堂环境,同学们深入到中小学校,运用英语专业知识,认真备课、讲课,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运用和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了解社会和民情,也磨练了吃苦的意志和精神。社会实践体验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志愿者活动是服务社会的一种有效形式,专业实习是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完善身心、具有健全人格、拥有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三者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志愿者活动、专业实习和思想政治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载体,使大学生身在其中,体验生活,服务社会,感知世界,传授知识,接受教育,积累情感,磨练意志,总结经验。用感受、体会和领悟等体验方式去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得到内化,综合素质不断得到升华。

体育教学形式篇6

目前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校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不能摆脱落后的体育理论教学观念,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这使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都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单调、枯燥,让学生失去了对于体育方面的学习兴趣。

2.落后的教学模式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落后的教学模式仍然在体育课程中进行着,具体有三点:第一,体育教师对于体育理论教学往往采取“填鸭”的模式,没有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高校体育整体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第二,教师在体育理论课堂上的限制比较多,限制了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体育课程整体的效果无法真正体现出来;第三,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很重视体育训练方面,而忽略了学生文化素质及心理方面的重视[2]。

3.较为单一的体育教学内容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理论部分和实际部分。由于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受到较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相关理论体系不能得到很好传播,学生不能在心中树立起系统的体育理论相关概念;而在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时候,由于受到学生个性化特点和学校限制条件的约束,使得很多体育实践教学活动也不能实现,这些客观因素都导致体育教学内容上的单一。

体育欣赏教学形式的作用

1.加强学生体育知识文化素质

体育不仅仅是让人进行身体锻炼,提高人们的体质,更重要的是强调人身心两个方面的平和、协调。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共同影响,导致高校教师和学生往往只重视了对于身体方面的培训,而忽略了对于学生文化知识素养方面的培训。所以通过体育欣赏教学形式,能够让高校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提高自身体育专业知识技能,了解真正的体育文化内涵。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程有了兴趣,那么他就会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投入更多精力,促使体育课程整体效果更好。在传统体育理论课中,一般都是通过黑板加课本的方式教学,致使学生对于相关理论不能产生足够的兴趣,这就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而欣赏教学形式中网络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使学生更感兴趣,激发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

3.促使体育教师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强调最重要的是相关体育运动训练,这就导致了体育理论教学一直都是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3]。体育欣赏教学形式是属于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课程的过程中,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作好相关的课程设计,只有体育老师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更多先进教学方式,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欣赏是进行创造性的活动,需要学生从内心去对相关知识进行感知,在感受的过程中看出内在?系,并且理解其中的社会内容,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增强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体育欣赏教学形式的教学设计

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程的实际教学中,进行体育欣赏教学形式,主要是指通过对相关体育运动欣赏,运用多媒体放映或现场观赏的形式,使学生内心感受到相关理念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4]。

1.体育欣赏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于体育欣赏教学的实践,能够有效为学生传播相关体育理论知识,有利于让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出其内在兴趣,通过兴趣的指引让学生真正从内心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相关活动,从而得到身体健康的发展。

2.体育欣赏的教学内容

体育欣赏的教学内容是指,在进行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时候,一切都是以相关体育运动核心进行,例如相关体育摄影、比赛、表演、颁奖等形式,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进行相关材料的选取,进行体育理论的相关传播。

3.体育欣赏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两种形式,分别是直接欣赏和间接欣赏。直接欣赏指的是,教师引领学生去现场观赏比赛,感受其中的氛围,让学生和体育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间接欣赏指的是,在授课时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例如电视、广播、多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同时这也是现在进行体育欣赏教学最主要的形式。

4.体育欣赏的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指标,进行欣赏教学。首先,教师应对体育欣赏教学进行全面的准备。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应该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引导工作,使学生清楚相关知识点的核心;其次,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在多媒体放映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指点和点拨,理论联系实践;最后,在课程将要结束阶段,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使学生真正可以了解相关体育理论知识。

高校体育理论课运用体育欣赏教学形式的实践表现

1.加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在高校的体育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运动技术方面的讲解,仅仅通过语言的描述是无法进行的,这时候就不能达到相关教学目标,所以应该采取欣赏教学形式,将理论知识和欣赏教学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展示相关技术动作要领,使教学目标能够更好的实现。

2.加强对相关比赛新闻报道的运用

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程中,进行体育欣赏教学形式实践的过程时,相关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相关赛事的体育新闻报道,从而使教学目标得到落实[5]。例如,在进行足球课专业知识的讲解时候,教师从最新的足球运动新闻报道入手,对足球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规则进行讲解,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们对于足球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3.加强利用体育明星的影响作用

大部分高校学生都会有自己崇拜的体育明星,明星的言行会对学生起到影响作用。基于此,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体育明星的光环效应。例如,在进行游泳理论课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同学们放映孙杨在奥运会为祖国获得金牌的录像,这样不但提高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够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加强理论知识和身体健康的结合

在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如果想切实将体育理论相关教学目标落实,那么不单应该提高学生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把握,更?橹饕?的是应该从全方面使学生身体健康得到发展。所以,体育欣赏教学形式在体育理论课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结合在一起。但是如果在课堂上真正进行相关的技术动作训练,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数字化多媒体的形式,将复杂的动作分解在学生面前,使之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这就让体育理论课程和学生实际的身体锻炼结合在一起,从而能真正实现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形式篇7

论文摘要:在今天教革的新形式下,如何领会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标准的精神,如何通过体育课使高职学校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受到很大的启发,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本文重点论述了本人是如何转变观念、如何安排体育教学,使体育课充满生机、深受学生喜爱的。 

 

新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颁布已经好几年,为我们高职学校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依据体育教学大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统一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我校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室外体育课采取“半开放式”的形式;室内体育课使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我们首先对我校高职学校学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经过了九年的学校体育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通过对田径、体操、球类各项目、武术等项目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身体素质,并在个别项目上表现出良好的运动技能和浓厚的兴趣。传统的体育课,教材过于统一,上课形式过于单调,严重阻碍、限制了高职学校生能力的发展和对体育课的兴趣,不符合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学生已经厌倦了从小学至中学的立正、反复练习技术动作,而且在其中也体验不出什么乐趣。我认为,到了高职学校,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球类项目上表现出来的技能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再去用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的形式进行上课,将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的。所以,原有的安排统一、单调乏味的内容以及组织学生统一学习和练习的形式,有意或者无意地挫伤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上课形式的转变——注重关注学习的全过程 

 

既然要摆脱传统的,就要有一套适应当前我校学生的崭新上课形式才行,我们体育科组保守一点选择了“半开放式”的上课形式。为什么只选择“半开放式”呢?因为教学大纲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学年都要通过五项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考核,所以目前我们只可以小面积地试验一下,一节体育课把学生按人数分成两组,一组由教师带领练习达标项目,一组给他们去自由选择内容进行练习或根据兴趣爱好组成一个个小组进行游戏性质的比赛,教师根据时间鸣哨进行两组轮换。“半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和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己选择项目上体育课,我们担心可能不会被学校领导以及其他教师所接受,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认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是言传身教、全班学生排好整齐的队伍认真地听教师讲解示范、并按照老师的要求一丝不苟认真地练习才对,让学生开怀地去玩那就是大逆不道、那就是放羊式的教学。经过激烈的辩论和思想斗争,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大胆地尝试一下。 

以前我们体育教师唯恐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不到东西,在体育课上拼命地向学生传授技术,自己累得满头大汗,而学生对这些丝毫不感兴趣。我认为体育课,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总是向学生传授技术为主,应该教会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并经常组织一些竞赛来检验自己的体育课好与差。学生对技术学习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学生喜欢研究,学生不喜欢“你应该这样做”的体育课,让他们在游戏比赛中去体会技术不行吗?学生上体育课是为了锻炼,不是去参加体育比赛,不要老是教那么深奥的技术,把体育学习的选择权交给他们。我认为老师应是导演,运动场上的发挥还得靠他们自己。平时无论是课上或课下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体育比赛,因为体育比赛给学校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会使陷入困境的体育课焕发生机,学生为了准备比赛绝不会在体育活动中消极怠工的,而且会更细心的研究动作技术,为了比赛的需要,他们强制自己锻炼,去更多的了解体育,在比赛成功中他们真正体验到体育的愉悦感,不成功他们也会在老师的鼓励、指导下继续坚持锻炼下去,争取以后的胜利,而且通过比赛也检验了学生的实力,充实了他们的体育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经过一年的“半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实践,我们收到了意想的不到的良好效果,但是存在和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我们不可回避。第一,这种形式的上课对体育器材和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学年整个一年下来我们在体育器材方面的花费超过前三年所用体育器材费用的总和,如果有三个班同时上课,运动场地严重不足。第二,开放时间内学生进行篮球或足球比赛时,教师不在场,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差一点的同学受伤的情况明显增多。第三,个别自觉性差一点、对各个体育项目都不感兴趣的同学,特别是女生,在开放时间内游手浩闲、无所事事、东奔西走,影响不好。以上这三点不足,我们要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逐步去解决。 

 

二、课堂形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发展的全过程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利用每学期的第一节诱导课和下雨天体育课,在教室内利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课的教学。我校在电教方面可以说走在了其他学校的前面,2001年我校的所有课室都安装了电教平台和先进的投影仪,并且为每位教师还配备了手提电脑,大大方便了我们体育教师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一年当中本人先后利用电脑上了二十节理论课,经过本人的精心制作和选材,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包括体育保健知识、体育比赛精彩集锦、世界杯简介、学打乒乓球、学打羽毛球、学打篮球、全国运动会简介,声情并貌的理论课,大大提高了学生上理论课的兴趣,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会了科学健身的方法,同时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机会,原本对体育一窍不通的同学也逐渐喜爱上体育课了。 

经过一年来的“半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平均在40%以上。无论男女生一听说上体育课,也无论是在室外或室内,都高兴的不得了,同时我们这种上课形式也得到学校及教师们的肯定,如果有一天国家体育锻炼标真的取消了,我们还会去大胆地尝试“完全开放式”的体育教学。但是上面提到的“半开放式”体育教学所暴露出来的比较明显的三个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如何合理地使用和保管好体育器材、减少损坏和丢失?如何去解决运动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如何能减少开放时间内学生伤害事故的出现?如何来管理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我们要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的“半开放式”教学形式才真正具有生命力,才会更健全。可以说在新形势下,对我们体育教师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也将会勇敢地面对挑战,让这种形式的教学更健康地发展下去。 

 

三、评价形式的转变——重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1、学生自评——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能、运动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和发展情况,结合平时体育课上的学习态度、情意与合作精神等表现,以及自身特色项目的发展情况,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第确定自己的等级。 

2、小组互评——由小组长组织组内学生依据每个成员的体能及运动技能的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结合平时课上观察到的实际情况进行逐个互评,最后确定等级。 

3、教师评定——依据学生的学习情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结合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情况,最后确定学生体育成绩的等级。 

评价形式的转变,促使学生注重每节课的表现,既要积极投入表现自己的运动才能,又要协调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改变独生子女的傲慢态度,为适应社会环境或者说为今后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参加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们发现,运用新的评价机制后,学生的主动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明显增加,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特别在耐力素质上表现尤为突出。譬如,2001级六班共有46位女生,高二测得的800米成绩与高一800米成绩比较,有41位学生不同程度进步了,3位同学维持在同一水平,2位稍有退步。而在以往,高中女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是一年不如一年,越大越懒,越跑越慢,这种现象是体育教师有目共睹的。 

鉴于以上的实践和体会,我们觉得在制订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时,必须突出其导向功能,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价值上下功夫,必须讲究科学性,而不能以体育教师的主观意志来代替评价标准,必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符合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如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发展规律。只有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他们现阶段的学习发展过程,才是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我们认为: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都必须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参考文献 

[1]新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研究体育教学2005、5 

体育教学形式篇8

关键词:临夏地区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意识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人们的身体素质却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人们对体育的不重视,不管是课内抑或是课外,体育都没有得到重视,导致现代人的体育意识薄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是不受重视的科目,要改变这一现状,当务之急就得加强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在体育中快乐、健康地成长。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创新体育教育形式,使学生真正爱上体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民族地区因为人力物力的因素教育水平都是比较落后的,所以要根据和民族地区特色找到适合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二、临夏地区的体育教学现状

1.学校及教师的不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教育目标是浴⒅恰⑻濉⒚廊面发展,但是现状是只有对院椭堑闹厥樱轻视体和美,在升学考试中不会对它们进行书面测评,以至于教师和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考试科目上。体育被认为是副科,开展的课程相比于主科少得多,课时少加上教师的不重视,自然学生也不会对它加以重视,甚至会出现教师占用体育课去抓文化课的情况,这样学生一周能得到体育锻炼的机会少之又少,身体素质自然会呈下降趋势。而对于民族地区,本身条件不好,师资物资的缺乏就更没有保障,学校也没有专门的体育教师,都是其他科教师兼扮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体育课的质量就自然得不到保障。

2.体育设备的缺乏

虽然国家对素质教育日益重视,对体育教育进行改革,体育教育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作为体育课上所必需的体育器材的缺乏,导致临夏地区体育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体育器材是教学中的关键也是体育课程成功的因素,不过少数民族地区条件缺乏,没有专业的运动场,更别说体育器材。所以要落实临夏地区的体育教育,前提是投入大量的资金修建专业运动场,要有专业的跑道、草坪、篮球场、足球场等,但是对于临夏的现状来说,对各临夏地区的学校落实还是困难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期间会遇到各种问题。

3.少数民族的观念落后

临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目前的经济发展落后,完全不能与发达地区相及。生活水平、文化观念的落后,在教育上是落后的。少数民族陈旧落后的观念,受教育程度不高,所以自身对教育重要性的意识不足。目前少数民族都还是传统的封建思想,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都认为上学是男孩的事,女生是没有必要读书的,这些陈旧的观念会导致对体育的不重视,也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育改革增加障碍,要贯彻落实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就要转换人们的观念,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需要时间、精力落实的。

三、临夏地区体育教育改革

面对临夏地区的体育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只有从根源上解决这些困难问题,才能真正让体育得到改革,得到重视。首先思想观念的转变,要从意识上重视,加强临夏民族地区对体育的重视。其次可以结合回族自身的优势:大多喜欢篮球和武术,所以体育课上可以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他们所擅长的项目进行教学,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临夏地区四季分明,教师根据季节不同选择不同项目,例如:春天选择风筝,冬天选择滑雪等。临夏地势不平坦,但是也有他们的作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带领学生爬山。总之,体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所以它的教学模式要灵活多变,有创新,传统模式已不适合当代的体育教育,只有适合的才能达到目的,使学生爱上体育,并提高身体素质。

四、终身体育意识及重要性

终身体育是体育改革中的新概念,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并接受体育教育。时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终身体育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体育作为教育中的关键部分,在学生成长中占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各种观念都尚处于形成阶段,这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及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有重要的意义。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今天,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终身意识,是目前教育的趋势。学校要适应这一转变,促进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在学校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上,兴趣培养是关键,学生缺乏兴趣,自然就不会形成体育意识,对体育的态度也是不积极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这种兴趣,为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做铺垫。临夏地区受地势条件、设备设施、师资力量的影响,体育课程的开展较艰巨,不过他们也具有自身优势,有山有水、四季分明这样都可以与体育课结合起来。其次,教师在教学上可以就地取材,可以自制体育设备,做简易的篮球筐,乒乓球台等,例如昆明的一名山村教师,31年来自制的体育器械多达8000多件,用塑料管、破皮球、废铁丝制作而成的,训练学生的协调性与弹跳力的弹力球,所以少数民族地区完全可以变废为宝,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自制体育器材,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五、结语

临夏地区经济不发达,设施器材不完善,师资力量不够,在这种条件下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认真备课,克服条件上的劣势开展课程,以促进民族地区的体育教育模式创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姚仲惠.快乐体育论[J].中国体育科学学报,2003(1).

[2]于长镇.试论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J].体育科学,1993(5).

[3]李延超,虞重干.关于当前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科学认识[J].体育学刊,2010(2).

体育教学形式篇9

1.促进海派体育文化的全面继承和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体育文化已成为现代主流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的调节、控制和导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海具有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经济基础,先进的具有活力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生命,可以极大地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形成更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是上海现代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海派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有利于海派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塑造具有国际一流、上海特色的城市体育文化.

2.大力提升上海市大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文化创新的动力就是来自于人们对体育文化的需要.促进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满足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需要,让青少年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从而更加满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校园体育文化是深受学生喜爱的重要文化内容,是校园文化中的主流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身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特定的环境创造出特定的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的交叉、融合,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亚文化.校园体育文化的真正内涵是追求体育与人文精神的结合,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体育道德,形成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念,达到精神、理想、道德、知识、人格、身体的协调和统一,引导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构建现代化、海派的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丰富和完善学生个性,使学生能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促进青少年对上海城市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就是对一个群体或文化的身份认同,又或者是指个人受其所属的群体或文化影响,而对该群体或文化产生的认同感.个体民族特性的形成过程须以文化认同为基础.中华民族特性是在接受、学习、运用、认同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文化创新,发展体育文化的新观念、新内容、新样式、新手段,让人们更好地欣赏、接受、认同中国体育文化,促进人们对中国文化、上海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促进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的创新,有利于增强上海青少年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满足和增强人们的地域归属感.

4.促进上海学校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化的世界舞台上,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文化同台竞技,多样性是全球体育文化生态的典型特征,人们对文化的选择有着自己的标准和喜好.发展有竞争力的体育文化必须进行文化创新,尽管我国在竞技体育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世界体育文化强国如美国相比,体育文化的竞争力仍然薄弱,我国很多体育竞技项目已经站上世界最高水平,但中小学生的喜好度、参与水平并不高,青少年竞技运动人才培养基础薄弱,这不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上海学校体育文化的创新,有利于形成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吸引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上海学校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青少年运动竞技人才培养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路径

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是指在一定文化传统中的人群对其自身的文化来历、形成过程的历史以及其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和发展的趋势等能作出认真的思考和反省.通过对中西体育文化的价值差异有理性清醒的判断,对西方体育活动方式、手段加工改造,有选择性的吸收,与我国悠久的传统体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的文化结构和价值体系互为补充,构建本土化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体育文化.

1.国际化———融合外来优秀学校体育文化成果整合西方体育文化,就要继续学习、吸收西方体育文化的优秀成果,使其本土化.西方体育文化源于工业文明,在体育价值取向上,以“竞争”和“超越”为基础,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崇尚力量、获胜,西方体育文化创新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创造出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竞赛文化的雏形,成为西方体育文化的源头活水.17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欧洲体育文明复兴,英国的户外运动、德国、瑞典等国的体操等项目进一步成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回归欧洲.20世纪初至60年代,现代体育的项目文化、运动竞赛组织文化越来越成熟,并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西方体育文化崇尚竞争,重视娱乐价值和观赏性,得益于商业化的内在驱动力,具有全球输出、扩张的本能冲动,对发展中国家的体育文化有着较大的冲击.18世纪中叶,西方体育文化开始进入中国,中西体育文化产生激烈的冲突、碰撞,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陷入空前的危机,但这也是我国了解、学习、吸收西方体育文化的开端,尽管这种文化互动的方式是极为被动的.中西体育文化在价值理念、体育手段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两者的融合交流,有助于促进世界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利于中国体育文化在体育手段、功能结构上吸收和借鉴世界体育文化的有益经验,创造新的体育文化样式.19世纪中叶,西方体育文化传入上海,各种现代体育项目如田径、足球、篮球、网球等纷纷兴起,再经上海辐射向全国其他地区.追寻上海体育文化变迁的历史轨迹,可以发现,国际化、开放性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基因.有效增强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的活力,需要有效借鉴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更新、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理念的有益经验和知识成果,可以直接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课程资源,积极推动海派学校体育文化走向国际化.

2.现代化———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变革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大量异质体育文化的涌入,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对衰落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如日本古老的相扑运动在国内受到欢迎的程度也在不断降低,年轻人对这个项目越来越缺乏兴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源于农业文明,我国的农业文明持续的时间十分漫长,生产力较为落后,社会变迁的速度较为缓慢,人们的观念较为保守,更新较慢,比较容易安于现状.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以“天人合一、身心一元”观为哲理基础,强调内修、外练紧密的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与肉体的统一,追求体育活动的健身性、自娱性、安全性和伦理道德[7].在全球化、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外来体育文化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有了多样化的选择.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在消退,人们的传统体育文化观念变得淡漠,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者有减少的趋势.很多青少年更愿意选择学习、接受外来体育文化,而对传统体育文化不感兴趣.因此传统体育文化如武术等要不断的创新,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在观念、内容、规则上进行有效的变革,主动适应全球化、商业化的世界趋势.如此,传统体育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展现独特的魅力,保持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连续性.

3.本土化———促进海派体育文化的原始创新与西方体育文化相比,我国的体育文化仍然处于弱势.在价值理念、竞赛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方面,西方体育文化均处于主导地位,具有较强的原始创新能力.这主要是由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较早,生产力较为发达,为体育文化发展提供了雄厚、坚实的社会基础条件.尽管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文化创新较为迟缓,但随着我国快速步入工业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迁,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体育运动水平和规模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体育文化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海派体育文化创新的动力正进一步积累,促进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将进一步增强.促进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的原始创新,可积极挖掘和整理上海地方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梳理新兴体育项目文化,使之进入课堂,充分适应青少年学生的兴趣.

三、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体育文化格局的现实是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占据着强势的主导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体育文化的优秀成果陆续进入我国,与中华体育文化融合交流,焕发了我国体育文化的生机,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表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正变得越来越强文化发展的决定性条件还是取决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水平,体育文化创新同样如此.西方体育文化创新为何能持续不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现代化的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休闲娱乐目标的追求.我国长期以来农业文明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难以产生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因此体育文化变迁的速度较慢.随着上海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结构的升级,市民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环境日益优化,创新主体的地位日益得到尊重,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正变得越来越强.

2.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迄今为止,奥运会项目绝大多数是西方体育文化的产物.中国的传统项目如武术至今还没有能够成为可称为世界文化盛典的“奥运会”的正式项目.真正从中国诞生走向世界的运动项目,除了武术之外,为数甚少.西方体育文化创新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过,20世纪初随着工业文明的兴盛所发展起来的汽车、摩托车、赛车、摩托艇、航空等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风靡世界的极限运动更向人们展示了新的运动手段的魅力.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较为单一,人们对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主要还是以学习、借鉴、吸收西方体育文化为主,运动项目文化创新大多与武术项目保持内在的联系.而且即使是我国的民族体育文化瑰宝———武术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吸引力也有待提高,因为全球化趋势下人们的文化选择更具有多样性,运动项目文化由于不断创新才能激发人们的兴趣.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社会体育领域如运动手段、活动方式等已经显露出体育文化创新的萌芽.

3.促进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社会机制将会越来越成熟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和社会的自我调节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于西方体育文化而言,社会化、商业化的机制是推动其发展的主导机制.相对于我国来说,西方体育运动项目文化的发展、体育运动竞赛的组织形式都是社会自主发展的结果,如奥运会、nBa、英超等,政府往往不会过多介入.而我国在体育领域主要还是以政府推动为主,尽管也提出了社会化发展的目标,但是社会化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商业化的机制仍未成熟,观众严重流失.尽管体育文化具有世界性,观众被英超足球赛、nBa篮球赛所吸引无可厚非,但如果我国的运动竞赛文化缺乏创新,失去竞争力,将会影响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推动,但更应该是适应中小学生自主发展需要、体育教师积极探索的自然渐进的过程.

四、体育教师在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中小学体育教师从来都是海派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主体和推动力量.为了有力推动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的创新,就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体作用,培育和促进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社会化机制,充分激发体育教师的创造热情和智慧.广大上海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较强,职业认同感较高,他们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教材内容、模式、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将新颖、独到和有价值的理念运用到体育教学和科研活动之中,发现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产生推动上海学校体育发展的教学研究成果,从而直接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在上海,目前为数不少的中小学都在积极开发和推行适合本校、体现学校特色并且与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相结合的校本课程,这些体育教学活动为上海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集聚能量和实践经验,从而促进上海学校体育改革深入发展.

五、结束语

体育教学形式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意识

体育教学一直都存在我们的学习课堂还有生活中。在生活中,以传统通俗明了的解释体育就是玩一种劳逸结合的方式,而现今体育教学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在学习中,以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自由活动为主轻松释放压力寻找兴趣的一项自由运动,而现今体育的教学目的性太强,言传身教没有单纯的那种放松体验更多的是完成自己挂钩成绩的任务达到想要的目的,往往忽视了体育真正存在的意义。然而素质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现在学生学习的压力越来越重了,这些压力的积累很不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怎样通过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来实现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和优化让学生在强身健体开阔胸襟,培养灵活的判断事物能力和全方位的素质是一件值得深远探索的话题。

一、政法类高职院校体育课堂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存在的弊端

高职院校体育课堂在以前教学中,体育课一直是不被受重视的课程。其模式一直都是一对多,以相同的方式方法枯燥无味的讲解着基础知识,课堂得氛围却成了老师讲自己的学生玩自己的,最终的效果就是学生面对老师所讲的没有兴趣同时也不理解老师所教的,这个时候老师急了开始对所教的内容各种示范,可是示范并不能及时改变什么,上课的主体总是老师一个人,学生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总是已机械式的存在,对于学习好坏程度的评定则也是按照体育考试成绩的死规定,以一种应付式形式对待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不高不想去活动,课后更没有多的机会去运动,这样就达不到素质全方位教育,身体的健康强壮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然而体育的教学并不是封闭式的,要想培养优秀的人才,不是光靠考试成绩结果所决定,更多的是理论结合实践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学应该是互动的以培养兴趣和强身健体为主,考试成绩为辅,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不是为了评定的成绩而学习,而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导向进去体育课堂教学中。

二、政法类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教学的改革除了一贯式教学作风,在前人教学总结的借鉴上高职院校应勇于创新摒弃一些不利于吸收体育教学的精华的方式,树立新思想新观念,培养自我意识。教师可以多方面体验不同的教学方法全方面提高自己教学素质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体育重视的意识。提倡创新鼓励创新激发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潜在能力,为成为新一批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做铺垫。

1.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加强政法院校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视。正确的认识体育的存在意义是很有必要性的,首先要让学生有个意识你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体育课程的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学校的体育学习只能算得上是终身体育学习的基础阶段。学校的体育教学并不是体育实践和自身身体锻炼过程的终结点,而是终身体育锻炼的其中一个环节。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很重要,提高自我意识更加重要,只有层次上得到提高成为自我锻炼的引导者和受益者。

2.政法类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具备的教学素质。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引导者,教师的品行道德修养将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为此思想品德素质是具备的前提;渊博的知识一直都是教师的代名词,其自身渊博的知识往往可以引导其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的基石;体育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在指导的同时应该与时俱进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总结分享给学生,注意对学生的进行正确引导全面培养。

3.政法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多样化。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学习紧跟步伐可以获得更多的宝贵财富,忽视学习不思进取迟早会被取代。体育教师应该关注社会的变化,了解大纲以社会趋势去教学指导,同时集思广益可以用有益的方法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激发和运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丢掉循环蹈距的思想,创造新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文化。

三、政法类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学校的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而政法类高职院校要想优化体育课堂的教学,可以秉承着国务院的指导思想以教学专业之一的体育着手,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是学生提高体育精神锻炼意识,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体育不仅是一项运动也是一种精神;不仅是一种专业,也是一种自我修炼的境界。学生应该提升自己的意识主动的参与教学中,以学校体育学习和社会需求体育精神相结合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开阔胸襟,不以考试为目的只为学习技能而找方法将自己投身于体育的课堂之中,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激发自己的创造力让自己的思维点亮学习的窗口。

1.以被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来。政法类高职院校对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度不高,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全方位培养人才可以通过多渠道发展。首先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存在的意义,让大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平时可跟随大众爱好放一些有关体育方面的广播,开展校园网络开创体育讲座,让大家脑海中慢慢意识体育的存在体育的重要性从而参与教学中来。

2.以爱国主义为前提,增强思想教育。在高职院校中我们要灌输一些思想,体育不光是强身健体培养体能素质的一项运动,更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在体育各领域在取得让全世界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祖国的人民都是无比自豪的,奥运精神大家都知道更高更快更远,运动员的那种刻苦踏实坚持到底的体育精神永远是值得尊敬的。以祖国体育精神的熏陶进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希望将来也能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3.改变以考试测试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技能。一直以来给学生们灌输的思想就是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学的效果。然而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思想首先在学习的思想上就存在一定的包袱,目的性太强有时候可能抑制了学习中本可以发挥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也就是压制了创新意识的激发。体育课堂的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前提,在以前的体育学习中,通常只注重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过程的评价,然而合理的评价体系运用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对准目标,实施正确的手段建立健全的思维模式有助于体育课程的育人目标的实现。

4.以创新为主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意识。创新永远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对于政法类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可以运用本专业的知识结合体育的精神,在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的结合体育凸显高职院校的特色。例如将武术类课程列入体育教学课堂中,已言传身教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意志力,曾经有政法类高职院校将警体课引入体育教学,警惕课的教学灵活性较大,好的学习方法值得借鉴。创新是不可取代的,要想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平时上课可以采用多对多教学或者,多媒体教学多一些互动,让创新激发学生的思维。

5.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体育教学课堂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具体的来说分为理论和实践。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说不练假把式,课堂上的教学再多再丰富都抵不过互动实践。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课堂学习消化的延续,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顺延,通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有效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能释放天性从而激发自身的潜在能力。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加促使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以亲身的感受可以对认知和学习灵活转换激发创造力的同时还能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四、结束语

政法类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其实就是摒弃一些陈旧思想,与时俱进适应时代步伐将创新思维列入课堂,在教学中不能只是针对性的去学习,要想培养优秀的人才全方位的素质培养是很重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的教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激发。因此,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教师在发挥优秀的授课能力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投入学习中来。学生们也应该在自我意识的加强中按照教师的引导主动参与学习中来,提升自己体育精神激发自己潜在的创新能力,全方位的培养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尽早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庆涛,胡明道.对高等体育教学改革的冷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5).

[2]汪正毅,等.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