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教育教学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2:31

专题教育教学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领导干部作风转变,建设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为目标,以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着力解决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单位廉洁从政和作风纪律进一步转变。

二、活动时间

2019年8月1日至8月31日。

三、活动范围

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和全站干部职工。

四、活动安排

(一)思想发动(8月1日至8月4日)

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思想发动、安排部署,制定周密的专题学习教育计划。

(二)专题学习(8月5日至8月20日)

8月6日下午3点至5点:学习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8月9日下午3点至5点:学习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省纪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市纪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

8月12日下午3点至5点:学习《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

8月14日下午3点至5点:观看警示教育视频;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8月16日下午3点至5点: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8月19日下午3点至5点: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华人民监察法》等党纪法规。

学习要求:落实学习签到制度,确保时间、人员、内容三到位;集中学习不少于3次,每名党员要做好学习笔记;每名党员撰写心得体会并进行张贴。

(三)剖析查摆(8月21日至8月28日)

在认真组织学习提高的基础上,全体党员干部要从警示案例中汲取教训,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是否符合党员标准要求。

对照“五查五看”,即:查有没有不懂法、不守法的现象,看法律意识强不强;查有没有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看履行职责够不够;查有没有办事不透明,程序不到位的现象,看依法行政的意识浓不浓;查有没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现象,看工作作风硬不硬;查有没有党建工作落实不力的现象,看基层建设到不到位。进行深入查摆、对照检查,找出制约自身工作的问题。

专题教育教学计划篇2

162021.6.28周五20、书记讲党课,组织党史学习和“团结就是力量”学习研讨集体学习研讨

172021.7.1周四21、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集体学习电视或网络182021.7.2周五22、学习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3、学习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自学书268-273页192021.7.9周五24、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研讨以支部为单位集中研讨、准备发言材料

202021.7.16周五25、学习中共党史专题讲座-遵义会议与长征胜利集体学习共产党员网212021.7.23周五26、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一章自学共产党员网222021.7.30周五27、学习中共党史专题讲座-朱毛红军与古田会议集体学习共产党员网232021.8.6周五28、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二章自学共产党员网242021.8.13周五29、学习中共党史专题讲座-国共两党与抗日战争集体学习共产党员网252021.8.20周五30、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三章自学共产党员网262021.8.27周五31、学习中共党史专题讲座-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集体学习共产党员网272021.9.3周五32、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第四章自学共产党员网282021.9.10周五33、组织党史学习知识问答知识答题

专题教育教学计划篇3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985工程”大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81(2013)06-0024-07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概况

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专门会议,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1];2011年7月,教育部了第一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和学科专业名单[2],其中包括61所高校、462个本科专业或试点班以及293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2011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名单[3],共包括高校133所;2012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4],其中包括362个本科专业或专业类和95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自此,共有194所高校(办学实体)、824个本科专业或专业类和388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进入“卓越计划”行列。

2011年1月,教育部的《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指出“卓越计划”的目标主要有二:其一,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其二,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5]。

“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层次涵盖工科的本科、硕士、博士3个层次,类型包括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工程师后备人才[5]。

“卓越计划”具有3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1]。

二、“卓越计划”专业的课程体系分析

(一)研究对象

在教育部前后公布的两批合计194所“卓越计划”高校(办学实体)当中,共有27所“985工程”大学(第一批19所,第二批8所),合计分别占“985工程”大学总数和“卓越计划”实施高校数的69.23%和13.92%。作为我国的顶尖大学群体,“985工程”大学因其在学术水平、教育资源、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优势,在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上居于重要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地位和作用上,“985工程”大学都是实施“卓越计划”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们的“卓越计划”实施效果不仅关乎整个“卓越计划”的成败,也对其他类型大学的“卓越计划”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所能呈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6]。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卓越计划”的实施能否达到预定目标。而在现有的关于“卓越计划”包括其课程设置的研究当中,主要以理论研究和经验介绍为主,实证研究缺乏。

综合以上原因,本研究随机选取了第一批“卓越计划”高校中的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3所“985工程”大学及其第一批“卓越计划”本科专业(实验班)(详见表1)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其课程体系的统计与分析以及与相同但未参与“卓越计划”的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比较,发现目前我国“卓越计划”实施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对策,为“卓越计划”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卓越计划”专业的课程体系及统

分析本部分所有数据均来自所涉及高校“卓越计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或由其他的数据计算所得。湖南大学培养方案见;山东大学培养方案见http:///zygcs/pyfa/.

为清晰、完整地展现这3所大学“卓越计划”专业的课程体系,以了解其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本部分从各校各专业总学分及平均值、课程结构及各类课程的平均学分和比例、通识课程设置、实习实践课程(环节)时间、伦理课程设置状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1.总学分及平均值。从表1可以看出,在“卓越计划”专业(实验班)的总学分上,无论从每个专业还是从各专业的平均值看,华中科技大学都是最高的,湖南大学其次,山东大学最低。而且在以上3所大学内部,各专业总学分数值也相近,如华中科技大学在188.5—206分之间,湖南大学在173—178之间,山东大学在160—166.5分之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高校间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差异。

表1三所“985工程”大学“卓越计划”专业的总学分及平均值

2.课程结构及各类课程的平均学分和比例。从表2可以看出,3所大学的课程大致都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及专业课程、实践环节3个板块(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另有课外学分部分),这与“卓越计划”所强调的“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要求是一致的。不同于华中科技大学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平均学分及所占比例最多(高)而学科及专业课程次之,湖南大学和山东大学的学科及专业课程无论绝对值(学分)还是相对值(比例)都处于决定地位,通识课程次之,实习实践课程(环节)居末。在各校内部,这三类课程的绝对值与相对值大小是一致的,即某类课程的绝对值大,其相对值也大。具体来说,3所大学通识课程的平均学分及比例由多(高)到少(低)依次为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和山东大学,而在学科及专业课程方面,依次为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实践课程(环节)方面,依次为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南大学。因此,从平均学分及比例这个角度可以发现,相对而言,在这3所大学当中,华中科技大学更为重视通识教育,湖南大学更为重视学科及专业教育,山东大学更为重视实践环节。

表2三所“985工程”大学“卓越计划”专业的课程结构及各类课程的平均学分和比例

3.通识课程设置。根据对这三所“985工程”大学“卓越计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公共)课程的统计,发现这3所大学“卓越计划”专业的通识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思政课程(“两课”)、传授工具性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如英语、计算机)等占据比例过大,如湖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除开放实验、体育与军事课程外几乎全为此类课程;其二,将原本属于学科或专业范围的课程置于通识课程体系当中,挤占了通识教育的实施空间,如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卓越计划实验班”的“电路理论”课程。此外,根据对这些专业中可供选修的通识课程数量和比例的统计,发现选修课程比例较低,学生选择余地小。在这3所大学17个“卓越计划”专业当中,可供学生自由选修的通识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平均为5.12%,最高的仅为12.5%,其余皆在10%以下,若干专业甚至为零。

4.实习实践课程(环节)的时间。(1)实践课程(环节)的总时间及企业学习时间。在17个专业中,共有16个专业(山东大学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除外)在培养方案中提供了实习实践课程(环节)的时间信息,但仅有5个专业(湖南大学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山东大学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在培养方案中规定了明确的企业学习时间。以一学年36周计,仅从实习实践课程(环节)的总时间看,这17个专业当中就有10个专业没有达到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所要求的“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的规定。如单从企业学时间看,在明确提供信息的5个专业中有1个(湖南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没能达到这个标准。而如果将军训等校内实践与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的时间去除,将有更多的专业达不到国家规定。

(2)企业部分的实习实践课程(环节)及

时间。从表3可以看出,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卓越计划”专业实习实践课程(环节)的企业部分大致都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培训/工作)、毕业设计等内容。明确提供这些实践内容时间信息的专业为湖南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山东大学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从明确提供实践内容时间信息的专业可以明显发现两个问题:其一,毕业设计占据了个别专业学生企业学习的大部分时间,这就导致学生直接参与生产、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时间不足;其二,毕业实习(顶岗培训/工作)与毕业设计的时间没有做出明确划分。

表3两所“985工程”大学“卓越计划”专业实习实践课程(环节)的企业部分

5.伦理课程。经统计分析,3所大学共17个“卓越计划”专业基本上都只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或“道德与法律”这一门与伦理教育直接相关的课程山东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未详细列出全部课程名称及其实施场域,因此无从判断,但在列出的课程中没有与伦理教育直接相关的课程。,专门的工程伦理课程几乎没有。强调一般的道德修养固然重要,也更为根本,但它不能代替专门的工程伦理教育。而且在目前“两课”重灌输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下,仅仅依靠单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就想保证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职业伦理是非常困难的。

(三)“卓越计划”专业与普通专业的课程体系比较

作为国家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越计划”有着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因此,有无特色是“卓越计划”是否有存在必要的根本,也是这项重大教改计划成败的关键。进入“卓越计划”的专业(以下简称“计划班”)相比没有参与该计划的同一专业(以下简称“普通班”)应该呈现出明显的特色和差异性。但现实状况是否如此呢?为此,我们需要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状况。由于以上3所“985工程”大学“普通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未在网上公布以及不详细等原因,因此本文仅选取了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第一组)、土木工程(第二组)和山东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第三组)共3个专业进行“普通班”和“计划班”的对比(见表4和表5)。

通过对比分析,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通识课程学分及占总学分的比例上,两者差异并不明显;第二,两者的课程结构几乎一致,即基本上课程模块是相同的;第三,相对于“普通班”,“计划班”明显更为重视实践教学,无论从学时、学分以及占总学分的比例来看都是如此;第四,从实践环节看,“计划班”明确将毕业设计纳入企业实践范畴。此外,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和山东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划班”较之“普通班”还增加了毕业实习这个环节。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对“卓越计划”专业课程体系的统计、“计划班”与“普通班”的课程体系比较,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通识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思政课程、工具性知识与技能课程等外在功利性明显的课程占据比例过大,而致力于使学生获得一般发展的课程缺乏;将原本属于学科或专业范畴的课程置于通识课程体系当中,挤占了通识教育的实施空间;选修课程比例较低,学生选择余地小。

2.企业学习时间尤其是直接的实践技能培养时间不足。在文章涉及的17个“卓越计划”专业中,大多数(10个)的实习实践总时间不足一年,如果去除校内和社会实践课程(环节)时间,将有更多的专业达不到教育部所规定的“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的规定。不仅如此,毕业设计还占据了个别专业学生企业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导致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时间不足。此外,还存在实践课程(环节)的实施场域没有进行明确规定,毕业实习(顶岗培训/工作)与毕业设计的时间没有做出明确划分等问题。3.伦理课程缺失。统计发现,这3所大学共17个“卓越计划”专业基本上都只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或“道德与法律”这一门伦理教育课程,而没有设置专门的工程伦理课程。

4.“卓越计划”专业的特色在实践教学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更为重视实践教学,同时将毕业设计纳入企业学习范畴,同时增加了毕业实习等环节。但在通识教育部分以及整个课程体系的构成上,“卓越计划”专业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为进一步完善“卓越计划”,加强“

越计划”的特色,根据对3所实施“卓越计划”的“985工程”大学及其第一批“卓越计划”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统计所发现的问题,初步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完善通识课程。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当代工程的疆界已远远超出了工业活动的范围,已成为以制造活动为基础,涉及科学活动、社会活动、管理活动、文化活动在内的复杂体系[7]。工程的复杂性要求工程师的素质结构是综合性的,即现代工程师不仅需要掌握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这就需要以通识教育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卓越计划”旨在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也决定了“卓越计划”需要高度重视通识教育,因为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是“思维的创造性、良好的认知结构以及独特的个性品质等”,而通识教育“强调的人格教育为创新人才提供了道德保障,其强调的知识整合、视野拓展利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其注重的能力、方法训练有利于启发创新思维,其蕴含的‘以人为本’有利于创新人才的个性发展”[8]。因此,鉴于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当前“卓越计划”实施当中通识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高校需要完善通识课程设置,强化通识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训练思维、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个性品质养成、公民意识陶冶、非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具体来说,一是坚持通识课程的“通识”特性,即“具有贯通性、普遍性的知识,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根本意义的原理性知识”[9];二是加强通识课程中选修课的比例,以给学生广泛的选择空间,以适应其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

第二,保证实践教学时间,细化各实践课程(环节)的学时和实施场域。卓越工程师属于应用型人才,扎实的实践能力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国的现实决定了我国的高等工程本科教育不可能像美国那样走培养工程师毛坯而在就业后再由企业进行工程师综合素质与能力训练的两阶段模式[10],而需要在本科教育期间就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企业学习阶段的各种实践对于学生来说因具有巩固和拓展知识,培养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获得生产经验和技能,熟悉和适应企业环境等功能,所以其成效就成为决定“卓越计划”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针对前文发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在培养方案中确保学生一年左右的企业学习时间,并增加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的时间。同时,还要对各个实践课程(环节)的学时和实施场域分别进行明确划分,即某环节具体是多少时间,究竟在校内还是企业实施。只有规定明确,才能执行顺畅,落实到位。

第三,设置专门的工程伦理课程。面对一项工程,需要关注的不仅是“会不会做”,还要问“值不值得做”、“可不可以做”、“应不应该做”。因此,工程教育还要凸显工程理念、工程伦理、工程文化、工程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10]。而且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是,高科技如果由素质不高的人去掌握,就难以发挥其正面的作用,就可能以其负面的作用严重危害人类,遗患后世,甚至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性后果[11]。近些年发生的“瘦身钢筋”、“地沟油”以及屡屡见诸媒体的“楼脆脆”等低劣短命建筑事件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程技术人员的道德问题。这既受目前整个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同时也源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功利主义倾向。

当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偏爱技术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训练,而以价值理性与人本主义文化所构成的“非技术能力”的培养环节被长期且严重压抑[12]。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技术至上的工程理念,而忽视了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因此,基于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和专门工程伦理课程的缺失,需要设置专门的工程伦理课程。在课程目标方面,“一个人的品性更多地来自遗传以及幼年时的家庭环境与经历”,因此,“意图通过大学里的工程伦理教育让一个不道德的人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显然不可行。但对于道德品质良好的学生,通过工程伦理教育,提高他们识别伦理问题、伦理推理与判断的能力等却大有可为”[13]。

在课程内容上,“提升伦理意识,应让学生了解工程中存在的形形的伦理问题,使他们拥有道德敏感性,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快速察觉其中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为进一步的伦理判断打下基础。提升伦理判断能力,需要学生在识别

工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其伦理价值观,依据一定的伦理原则或规范进行伦理推理,进而做出判断”[13]。因此,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如下内容: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中的伦理冲突和伦理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13]。

在教学方式上,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学生讨论、课堂辩论等方式,如“可让学生先阅读伦理理论课本和相关材料,写出自己的感悟报告,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安排和引导下展开课堂辩论、小组讨论,在师生互动和学生相互启发下逐渐生成自己的伦理智慧”[12]。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20130506].http://.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eb/ol].[20130506].http://.

[3]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eb/ol].[20130506].http://.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eb/ol].[20130506].http://.

[5]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20130506].http://.

[6]朱永江.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1(6):2729.

[7]汪应洛,王宏波.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9):5963.

[8]庞海芍.通识教育的动力与阻力[j].高校教育管理,2012(3):711.

[9]张楚廷.高等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74.

[10]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11]杨叔子.下学上达,文质相宜[m]//眭依凡.学府之魂——中外著名大学校长教育理念:第1卷.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95104.

专题教育教学计划篇4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按照职业岗位需要,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知识的专业化;二是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事物之间发展的关联性,人的发展应被放在社会发展中去理解。在教育实践里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教师发展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真实和必要的条件。理想的教育是: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一、现代教育理论运动与教师发展的旁落

教师主体地位的确认、教师发展问题的提出在理论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我们在对现代教育理论运动进行反思时,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教师发展的旁落。

赫尔巴特教育学的局限。19世纪早期出现了赫尔巴特教育学。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理论的局限日益显露出来,其中包括使教学从完整的教育过程中分离出去,视其为单纯的认识过程。尽管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但是这一命题表达了教学与教育的分离。因此,教师被限制在以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所完成的学生认知活动上,教师成为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人,由此,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只是集中到知识、技能和教师专制下的教师道德修养上。教师的视野被窄化了,活动领域也被窄化了,教育与教学被割裂了,学校与丰富的社会生活被割裂了,教师也疏离了作为人的本身。根据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教师的职业知识、能力一旦形成便会受用终身,无所谓发展问题。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每个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是有差异的,都要受到教师所处的环境、学识、经历和个性等各方面的影响。但是,无论发展途径如何差异,充分认识自己优势和不足,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计划)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教师对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选择,对各专业素养的具体目标的设计,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

1.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对教师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规划对人的发展与成长具有指导作用。由于有些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规划的概念和意识,所以,在工作上,单纯地听从领导安排,没有自己的追求,发展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我们对自己发展进行了预先的设计,对职业生涯进行了理智的思考,自我发展就有了发展的目标和动力。

制定与实施发展规划可促进教师的反思与行动。首先,促进自己认真分析自己,促进了反思。其次,使自己有了专业发展的紧迫感。第三,促使自己不断寻找自己的位置,不断激励自己。第四,规划对自己的发展起到了具体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减少了行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动态的规划能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计划有时是赶不上变化,但并不能由此就否定计划的作用。首先,教育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领域,它的基本任务、内容和方法是相对稳定的,教师成长的过程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只要我们抓住教育的稳定的、基本的东西去做计划,这些计划是很有用的。其次,要在计划的内容上区分中长计划和短期计划。第三,“动态规划”实际上已经指明了规划要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进行必要调整的含义。

制定与实施发展规划是指导学生学会发展的要求。教会学生制定专业发展及其规划,是新课程改革在学生发展、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任务。

2.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多种多样,极其复杂,她要以不同的教师而不同。但从普遍的意义上来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环境和自身的分析,这是正确定位的基础,也是最体现教师的预见性、反思能力的地方。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包括总的目标、具体的分项目标任务。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定位和目标也应该有所差异。三是达到目标应该采取的各种发展措施。四是达到目标所需的各种条件等。

3.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师发展规划

(1)要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教师发展规划是教师在运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学校方面可以从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对自我专业发展情况的分析,专业发展目标,专业发展措施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

(2)要分析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向什么方向发展,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需要,从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适应的地方寻找发展的目标。如大家经常提到的“对学生心理和想法难以把握”的问题,那么我们就提出学习心理学,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目标。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上。这样有利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善,避免为读书而学习,为发展而培训的单纯发展现象的出现。

(3)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应是动态的。要根据形势和要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修改自己的发展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应考虑学校发展规划。不同的学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目标、任务、特色、问题,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师的自我发展。

(4)发挥学校和教研组在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中的作用。同一个教研组的教师发展是有共性的,因此,制定规划的过程,也应发挥集体的作用。从程序上讲,学校领导先介绍学校发展的规划和思路、对教师提出希望,并对发展的内容和制定规划的方法进行指导;教研组通过研讨,相互启发,深化对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的认识,把大家相似的发展活动提炼成教研组共同的活动,尽可能地减少教师发展规划同学校发展、教研组发展规划的矛盾和冲突。

专题教育教学计划篇5

关键词:卓越计划;职技高师;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84-04

问题的提出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多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迫切需要提升工程技术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6月,教育部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年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以下简称职技高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和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两重任务。在国家“卓越计划”指导下,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代表的职技高师分别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卓越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职业教育所需的具有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卓越师资。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对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美国在“迈向2020工程师培养计划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备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及应用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的能力。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大学数学是卓越人才培养关键中的重点已成为共识。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得一大堆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结论,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目前,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主要介绍数学定理、推导证明与例题,着重于逻辑推理的严谨,缺乏实际应用的例子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背景分析,学生学习感到难度大、无法理解具体应用,进而导致学习兴趣锐减、学习效果不佳、与专业学习脱节等等。如何开展大学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创新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笔者拟从职技高师的角度探讨“卓越计划”下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与实践,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作为职技高师基础课程的数学,在“卓越计划”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二是作为职技高师的数学专业,在“卓越计划”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卓越计划”下数学基础课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目前,各理工科专业类别大都开设数学课程,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式以及研究问题的着眼点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要强调逻辑思维的训练,“卓越计划”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建立适应“卓越计划”的基础课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是“卓越计划”实施的重要保证。2010年至2012年间,我们在对全国四十余所中、高职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在卓越工程师和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方案中,对数学基础课教学进行了以下创新改革。

进行数学基础课分类分级教学改革依据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首先,构建了不同专业需求、具有专业特色、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大学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类别,实施了机电类、经济管理类不同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根据生源,实施了区别高中生源、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不同的教学大纲,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同时在机电类专业高中生源中进行了分级教学,实施了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改革,形成了适应“卓越计划”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理论知识与数学实验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改革。增加了数学实验课程,以matlab软件为例,让学生掌握数学编程与科学计算能力,如将matlab引入线性代数课程,使之与线性代数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线性代数课程的最新计算工具和方法,不仅可以用手算低阶的矩阵,而且使学生学会求解6阶及以上、复系数的线性代数问题,适应后续课程的学习,提高数学基础课的效果,为专业应用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

强化案例教学数学基础课程除了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与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外,重点强化数学的应用性。根据“卓越计划”强调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数学基础课实施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学会”转变;从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向以专业工作需要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为中心转变。根据机电类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如电路分析、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图形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等需要进行大量分析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不降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改变数学基础课教学中概念、定理、证明、例题的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科学计算能力,以适应后续课程学习与培养应用能力的需要。如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课题组教师在电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杰尔霍夫电路方程、信号变换与信号处理、定积分与拉普拉斯变换性质求解刻画RLC电路等应用案例;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机械运动分析、流体力学受力计算与流量分析等应用案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金融与人口的指数增长模型、均衡价格模型等案例。又如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中,增加了解析函数在平面向量中的应用、留数计算在数字滤波器性能分析和形状设计中的应用案例等等,在“线性代数”课程中增加了投入产出模型案例等等,以此强化数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数学在专业中的运用,明确学习数学基础课的目的,了解数学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方法与途径。此举受到各相关学科专业的欢迎和好评,对“卓越计划”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体会到,实施“卓越计划”下的数学课程创新改革,一方面对教师继续学习针对培养对象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可激发数学课教师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更加明确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支撑学科、为专业服务的教学意识,改变了强调完整地讲授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观念。

编写数学课教材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从专业需求和“卓越计划”的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入手,理学院先后召开学生座谈会、各专业学院教学院长和专业教研室教师座谈会,听取专业学院对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意见。结合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删减了部分较难理解的内容,增加了相应的实例、有利于提高思考能力的练习题和数学家简介,编写了适合我校机、电类专业的《应用高等数学》教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完善数学精品课资源平台我校“高等数学”课程是天津市精品课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是校级精品课程,在校园网上,这些课程的网页成为教师和学生课外自学的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可进一步了解问题的背景、发展历史、解决问题的过程,历年的考试试卷分析等,提高学习兴趣,其中的“互动答疑”链接可使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竞赛为载体强化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能力“卓越计划”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强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在数学基础课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数学建模是把数学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桥梁,强调数学原理和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强调计算机技术作为数学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针对职技高师“卓越计划”的特点,我校在多年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举办学校数学建模竞赛,由教务处颁发竞赛文件,理学院承办。以建模竞赛为切入点,通过数学建模讲座、培训及选修课的开设,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和内容融入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在专业中的数学应用能力。三年来,每学年的第二学期(5月份)组织竞赛,参赛报名的原则是:(1)学生自愿报名,鼓励不同专业学生联合组队;(2)由学生所在学院推荐,形成全校各学院支持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氛围;(3)参照国家数学建模竞赛的方式和时间安排,进行学校建模竞赛;(4)评选学校数学建模竞赛奖,纳入学校对学生的奖励,记录学生课外学分;(5)从获奖队伍中选拔25支参赛队代表学校,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竞赛。在2011―2013年国家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取得了获得国家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天津市一、二等奖15个的突出成绩。

“卓越计划”下数学专业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对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技高师作为培养职教师资的方面军,其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职技高师的领军校,于上世纪创立的“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成为我国职教师资“双师型”政策的核心成果之一。

在全国8所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中,1所学校(天津)拥有“数学”和“统计学”一级硕士点;8所学校都设有数学类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教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同时都承担全校的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3所学校(天津、江苏、河南)的“高等数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在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在职技高师中,一方面数学专业担负着培养中、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教师的重任;另一方面数学作为职技高师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师资的新要求下,对职技高师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研究至关重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理学院通过对中、高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和师资现状的调查,按照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职教师资的要求,制定了职技高师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方案,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以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准教师素质与能力。

数学师资素质与能力分析在对全国13所高等职业院校和28所中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与数学师资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数学课程应以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数学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继续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任务;以提高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以适应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所需的限定选修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任意选修内容,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讲座、数学活动以及学生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为内容。达到职业院校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教师应系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数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了解机械、电子、财务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学建模方法,能熟练应用matlab、Spss等数学软件,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计算、数据分析的能力和进行数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制定数学专业“卓越计划”改革方案在对天津、江西、广东等职技高师数学类专业教学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依托“卓越计划”,以“强基础、善应用、重能力”为指导思想,制定了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卓越计划”下数学专业教学的系列改革,包括大类招生改革、学分制管理改革、实行导师制、专业分流与模块化培养等等。模块化培养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师范教育模块、专业提升与拓展模块等。经过四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学生初次就业率和考研率明显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奖3个,天津市奖10多个的突出成绩。

加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数学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促进了数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实施了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平台基础建设、科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等一系列改革后,我校成功获得“数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处于领先地位;我校培养的研究生有近20%考取了国内外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结语

基于“卓越计划”的职技高师数学教学创新改革的实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服务于专业并支撑专业课教学,在专业设计环节,发挥了数学计算的优势,我校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在专业大赛和全国建模竞赛中屡次获奖,首届“卓越师资班”毕业生多数被“211高校”的工程实训中心或中、高职院校聘为师资。

深化数学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提升应用型大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帆.德国大学“卓越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12):66-70.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专题教育教学计划篇6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教育;装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31-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上所提出。旨在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创新能力并且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专业工程技术人才。[1]“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的重大举措,能够促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卓越计划”提出了五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三项重点任务是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其目的是要改变高校教师队伍工程实践经验薄弱的状况,通过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经验,建设由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

一、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高校教师队伍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缺乏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教育教师,更不用说那些在专业实践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高、精、尖”教师人才。当前工程人才培养偏重理论研究而轻视实验教学,产生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便是工程教育教师的缺乏。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只一味空讲理论,很难培养出符合岗位技术要求且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学生获得的仅仅是屈指可数的“鱼”,没有收获到能够受用一生的“渔”。

由此可见,建设一支在专业实践上“高、精、尖”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加强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推动“卓越计划”总体目标的实现,推进专业教师能力的发展,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3]

当前,工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1)师资引进渠道过于单一。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应届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企业背景的教师严重不足。(2)在校教师的工程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很难得到工程实践的机会。(3)需进一步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企业工程师进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的相关机制不完善,制约了兼职教师队伍的发展。(4)校企的产学研合作有待加强。学校大量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很难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

本文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结合学校、学科的特点,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下简称装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二、“卓越计划”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更新教师队伍建设理念

现有的教师队伍中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高度认识到教师队伍在“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努力打造一支兼具专业教学素质和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在重视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全国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为了培养卓越工程师,学校从上到下团结一心,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卓越计划”会议,深入了解“卓越计划”的内涵,从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二)拓宽专业教师引进渠道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不断拓宽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改变传统的人才引进方式,面向社会广泛吸引工作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也可以从相关行业挖掘实践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相关人员。人才引进不仅要注重教师的学历及理论水平,更要注重其实践经验,从而改变现有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广大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在面向全国石油化工相关企业招聘有工程实践的教师,装控专业已从茂名石化引进了一名具有硕士学历的高级工程师。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

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教师的培训力度势在必行。根据现有的学校专业和教师队伍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鼓励从事“卓越计划”教学活动的主讲教师,进行工程项目的实践训练。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实现专业教师定期到单位挂职锻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经验的提高。[4]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装控专业应每年选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石化设备设计、制造、维护等工程能力方面的培训,参与企业的联合培养,最好能够在石化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教师在此过程中,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高。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一些设备问题,并利用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改进,甚至可以彻底解决。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校企共赢。教师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要严格服从企业的工作安排,积极参与一线工作,与企业的工作人员一同制订学习计划,从而提升自己的工程意识。

(四)建立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是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顶岗工作,参与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同时形成奖励机制,激发专职教师参与工程实践的热情。另外,建立与“卓越计划”内容相适应的教师聘任、考核和评价标准,多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提升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比如,长期在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应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项目申请及评优、评先方面享有一定的优先权,在计算工作量时给予满工作量的待遇。对在挂职锻炼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学校可设置专项奖励,解决其后顾之忧。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在建立和完善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激励与奖励机制。

(五)提高兼职教师素质建设

为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学校可以利用多种方式采取公正、公平、优中选优的方式向社会、行业和企业聘请具有高水平、高素质同时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优良的工程师进入到学校,担任该校兼职教师的职务;将知名学者、教授、企业家、工程技术专家等多方面人才资源进行综合整理,采用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外聘老师等方式,将专家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建立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完善兼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装控专业在进行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已从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西南重力机械有限公司、茂名石化设计院等知名企业中聘任或邀请理论水平高、工程能力强的优秀工程师担任主讲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或部分章节的教学);同时,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专题技术报告和指导毕业设计。目前,装控专业卓越班大四学生正在企业跟着工程师进行毕业设计。

(六)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共建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产学研合作是工程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提高专业工程教师水平的必然要求。学校动员装控专业教师主动承担企业科研活动和相关研究,开展科技服务;通过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结合个人专业,与企业共同攻克难题,解决技术上的瓶颈。这样教师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动态,而且有利于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并将工程实践的最新成果带入教学中。因此,学校应定期有计划地组织工程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与生产实际面对面,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共同创建强大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装控专业与茂名石化、茂名重力机械厂等企业联合申报了多项课题,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教师的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三、结语

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相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装控专业的师资队伍在石化设备工程实践能力方面能得到显著的提升,能够保障装控专业的“卓越计划”顺利实施,从而为社会培养真正的装控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

专题教育教学计划篇7

(一)研究对象。国内以及香港地区部分青少年教育?i地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各类体育类学术期刊、各类数据库并查阅相关于我国青少年教育营地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在2017年上海iSpo《2017中国营地教育行业发展报告》期间,咨询世界营地协会、美国营地专家进行访谈。对北京翱翔营地、山青世界、香港西贡湾仔南营地部分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从中分析整合关于青少年户外运动营地规划设计方面的专业性知识。

3、实地考察法。通过对北京翱翔营地、山青世界、香港西贡湾仔南营地实践考察营地规划现状,通过与营地内专业管理人员交流访谈,了解营地规划设计理念、运营管理经验等方面的知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国内外营地教育发展历史

美国营地的起源是在1885年,美国纽约城郊举办的YmCa(Youngmen'sChristianassociation基督教青年会)露营。英国最早也是由YmCa发起,在1907年罗伯特?贝登堡在英国建立童子军、1987年在英国伦敦成立国际露营联盟。到目前为止据美国营地协会(aCa)统计,美国共有一万二千个左右的营地,每年服务超过一千万中小学生,美国目前是世界上营地行业发展最成熟的。国际营地协会(iCF)的数据显示,世界上营地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共五万五千个营地,其最大的营地“小鹰”国家营地坐落在美丽的黑海之滨,能同时服务二千五百名学生。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俄罗斯营地的开营仪式非常的盛大,会由总统亲自进行开营,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中国香港地区的营地发展历史也非常悠久,目前有乌溪沙、西贡赛马会、太阳馆等知名的营地。我国现阶段真正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教育机构从事营地教育非常少,大多数营地教育机构较早在国外接触营地教育,然后将其引进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营天下、启行、欧森营地、青青部落、行动者、万科营地等,这些营地教育机构都慢慢的走到了行业前列。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他们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为很多人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引进的模式大多为兴建一个营地,引进俱乐部、夏令营活动,尚未真正开展起有各自特色成套教育系统的营地教育。

(二)青少年营地规划设计依据

1、围绕营地教育发展目标,规范营地运营管理流程

2015年10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了由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编制完成的《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其中第四部分为青少年营地规范。《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中青少年营地规范部分结合青少年发展特点,要求营地建设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体现挑战性,教育形式以集中管理、集中训练为主。除此之外,该规范对运营管理方面做了很多细致的参考意见,例如在师资技能、物资数量、训练项目、安全保障等都给出了一些技术规格和主要的指标参数,同样还做出一个完整运营流程供参考。

2、确定营地教育目标做好规划设计

营地教育同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目标客户为营员,因此营地选址、营地规划设计、项目选择应充分考虑营员的需求,教育营地规划之初要围绕核心教育目标,加上区域特色,做好营地教育目标定位。第一、目标人群:营地规划之初要考虑到将来目标人群是谁,他们能够接受什么层次的教育。例如现阶段推行的体育大课堂以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活动为主,那么就可以开展以中小学生为主题的营地教育。如果是以亲子类为主,那么目标人群就应该是5-12岁左右的家庭为主。第二、地域特色:地域特色在营地规划之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山地资源丰富可做徒步、登山、攀岩等。水资源丰富可做皮划艇、漂流、游泳等。结合当前的自然环境特色,最大限度的发挥营地地域特色。第三、主题设计:根据前者目标人群和地域特色进行营地教育主体设计,结合环境特点、人群特点,将营地功能区分布,每个营盘设计不同的功能区。第四、人才储备:营地教育不仅仅是在户外环境中进行简单的教育,其中还涉及财务预算、后勤管理、餐饮、住宿、客服、媒体宣传等。因此,一个优质的营地在设计之初,要吸纳各方面的人才进行专项管理,储备优秀的专业性人才进行合理分工。第五、财务预算:教育营地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规划营地各功能区,配备专职的教练,还需要考虑营地日常运营成本。例如员工薪资、营销宣传、器材损耗、专职于兼职的薪资标准等各方面。

综合来说,教育营地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围绕目标人群、地域特色进行规划设计,针对于侧重的教育活动合理规划各功能区主题设计,进而做好人才储备和财务预算工作,做到有充足的现金流实现支出与盈利平衡。

3、围绕营地教育目标,做好营地教育主题设计

在1980年至1990年期间,我国就出现了很多不同主体的营地,例如女子营地、防震抗灾营地、残疾青少年营地等。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夏令营活动越来越多,但是夏令营是一种游学活动,并没有自己的营地,主要以某一种主题游为主。关于营地教育的主题和主题式营地,两者是有区别的。营地教育的主题主要是综合性营地,例如国内某综合性营地拥有军事营、科技营、篮球营、户外生存营等。而主题式营地是以某一主题贯穿始终,围绕某一主题而建设,例如户外运动营地,其中包含攀岩、飞拉达、皮划艇、搭帐篷、扎筏泅渡、户外生存等。如何确定教育营地未来规划和确定自己的主题,首先要通过调研活动,可以通过学校、学生、家长,结合当前教育市场发展趋势,确定地理位置,通过所拥有的人、才、物、力等进行资源扩大,也可以通过专业的营地规划公司来进行规划设计。但是,一定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有了调研的数据支持,整体对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合理评估,功能区的建设也要按照调研结果进行合理规划,不可将其他营地直接复制而失去自身营地的主题灵魂。

4、围绕营地教育目标,合理规划教育营地各板块功能区规划

在国外营地建设理念以“保留自然”和“回归自然”为主,教育性营地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校园营地,一种是训练营地。两者都是教育营地,因各自所处地域位置不同,在规划设计上有很多不同之处。

(1)高校营地规划。高校营地规划要结合学校教育目标,选取校园内合理教学位置,根据教育目标、学生特点、地貌特征、资源状况、地质结??来进行规划设计。例如哈尔滨体育学院在市郊帽儿山建设帽儿山滑雪场,以冰雪项目为主,例如北京体育大学在校园内英东田径场旁建设以户外运动、拓展训练为主的教育营地。每个高校教育营地都结合各自办学特色而建立,营地各板块特色要围绕其教学目标合理规划。

(2)户外训练营地规划。长期以来户外训练营地距离市中心较远,因此交通、营地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网络是制约营地接待能力的重要因素。每个营地均有自身的特色,由不同的功能板块组成,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营地需要功能更加齐全。每个营地的功能分区都拥有自身的承载功能,在实践操作方面,很多功能可以重合使用,例如某皮划艇户外运动基地,客流承载率为900人,在上午分班后有将近400人直接引入到水面上进行皮划艇运动,另一半分区进行攀岩、徒步、扎帐篷等将人群在不同功能区重合使用。除此之外每个营地不论功能区多少,都要建立专门的服务中心和卫生区。

(三)教育营地规划设计补充

1、营地附属设施。在营地规划方面选择合格的,有安全保障的营地设施是确保在营地范围内开展安全保障的重要前提。单一功能型营地设施包括供水、排水设施、卫生设施、解说系统等;综合功能型营地设施包括供水、排水设施、卫生设施、娱乐设施、管理建筑、解说系统、游学步道等。在营地附属设施选择方面一定要考虑到便利性和实用性,如饮水器要尽可能安装在临近的建筑物上,卫生设施要在200米的服务半径之内。在设施配置上也要考虑营员年龄,不同年龄的露营者对营地设施设备有着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设施设备,建设不同等级的营地,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2、营地植被设计。在营地植被设计方面,植被结构单一不利于显示季相变化。树林结构过于浓密则投射阳光不足,过于零散阳光过足都不利于营员露营。因此在营地规划设计时可以选择阔叶、针叶,以及混合交叉的树林。方向选择可以考虑在西南和西向种植树木,避免营地被暴晒。同时,为了营地的美化,可以在营地内种植可供观赏的花园或田园供营员拍照或普及知识。例如,种植薰衣草花园利于拍照,种植农产品有利于普及农作物常识。

3、营地教学内容、课程设计。营地设计规划各功能区后,营地内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就非常重要。一方面好的教学内容、课程设计要结合营地特色、特点。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有利于将整个营地运转起来。不同营地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方法,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营地教育课程体系。在营地课程运营方面,要给营员一种庄严的仪式感,入营仪式和结营仪式在期间会发挥重大的作用。例如美国童军的入营仪式开始于上一期结营仪式,时间选择在即将落日黄昏时刻,上一期结营的营员伴随着落日黄昏唱着结营的胜利歌曲。一方面给以结营营员一种英雄归来的仪式感,另一方面给即将开营的营员一种学习的榜样。但是要想做的十分完美,就要在运营的各个环节做好充分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紧密协调,包括灯光、音响、摄影师等各方面。

4、人才配备和专业人才培养。在世界范围内,从1910年起,为营地活动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营地指导员教育计划就已经开始实施了,部分国家的相关政府部门和学校也开始为营地教育培养专业的从业人员。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还专门开设了以生态体验和冒险体验为方向的户外教育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业。根据《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青少年营地部分的要求,在教育营地上,管理人员由专职管理人员、外聘兼职人员和志愿者队伍三部分组成。外聘兼职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或技能,志愿者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培训合格才能上岗。

在营地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可以通过四种渠道进行。第一种,自己培养人才,通过建立成套的培训体系,为优秀的人才提供社会体育指导有、中国登山协会户外指导员、营地指导员提高学习的机会。第二种,联合其他机构培养,例如输送优秀人才到海外、知名企业进行交流学习。第三种,聘请学校专业教师。第四种,广泛吸纳兼职人员,在兼职人员中挑选优秀的人才,并为其提供提高技能和能力的系统培训。

4结论

4.1青少年营地教育以大自然为教育场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及道德素养,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式。

4.2在青少年营地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要从整体角度、行业特性及资源特性的角度进行合理定位,要将专业运营需求与专业规划设计进行匹配融合,同时要合理评估营地项目的财务预算。

专题教育教学计划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管理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教学文件,是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直接依据,是达成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创专业特色、树职教品牌的必要基础。然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管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

教学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法规与相关文件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本地区学生的需要制定的实施性教学文件。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全国或全省统一的专业教学计划,只有部分重点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就是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按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各校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管理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够科学严谨(1)有的学校片面理解“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不顾学校自身专业教学条件和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过分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在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将公共基础课边缘化,课时减到最少,内容要求降到最低,师资配备最差。特别是数学、英语课,“学生怕学、教师怕教、学校怕开”的现象尤为突出;而德育课更没有地位。教学改革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过程中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2)有的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拍脑袋”计划,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调查研究和职业标准的认真考量,更没有进行科学的岗位能力分析,导致专业定位不准确,就业岗位指向不明确。(3)极个别学校甚至没有规范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开课随意性很大。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执行不够严肃认真(1)有的学校没有按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安排和组织教学,实际开设课程门类和课时与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出入较大。极个别学校课程开设的顺序既没有按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安排进行,也没有遵循中职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规律,而是根据教师和设备等现实条件,能够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⑵有些学校开设的课程没有完成规定的必修教学任务,有的甚至连核心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没有教完。

笔者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不够准确。(2)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认识不全面,理解有偏差。(3)对教学计划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质量意识不强。(4)受学校教学条件制约。

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专

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由于职业教育课程不仅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也要考虑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因此,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要实现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整合,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其创造力的发挥,课程结构要合理化、多样化。

紧扣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应按照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以职业生涯发展为方向,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具体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主要涵盖“知、技、意”三方面。“知”,即知识,指受教育者的知识素质要求;“技”,即技能,指受教育者专业技术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意”,指受教育者的态度和情感,即受教育者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具体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一方面必须准确界定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明确该专业对学生在政治思想品德、业务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紧扣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把握时代脉搏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通过自身需要的满足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职业教育应促进人的整体性发展和长效性发展,还应促进人的持续学习能力、持续生活能力和持续工作能力的发展。因此,绝不能认为职业教育只是技术、技能教育,更不能认为是传授单一定向化的、以工作为本的培训。职业教育必须遵循“育人”而非“制器”的原则,使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相通相融,共同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精神和学术修养的专门化职业人才。所以,我们在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一定要紧跟时展和社会变化,瞄准企业需求,同时还要把握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以工作任务为依据,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标准,选择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平台,组织教学活动;以职业活动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整合行列资源学校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影响成千上万学生前途命运的大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疏忽和怠慢。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确定上,我们必须慎之又慎,既要考虑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又要考虑企业需求;既要考虑国家或行业的要求,又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出科学合理而又与企业需求相吻合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计划。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与企业合作。中等职业教育应该与企业合作育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共同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这样,可以依据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指导职业学校以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工作过程、工作情景为导向,实现从学科知识为主线到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转换,建立有别于学科课程体系的行动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社会需求基本相符,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

凸显地方特色地方特色才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职业教育在明确培养方向、突出职业化特色的同时,强调为行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学校要根据区域经济、地方产业政策、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有一定灵活性,彰显地方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

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管理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有它的历史性、时效性和地方特色性。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企业的技术更新、产品升级换代、服务内涵拓展和服务手段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只有随之改革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技术市场,因此,我们在执行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要适时进行滚动修改,实行动态管理。滚动修改是指每隔一定的周期,对原实施性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进行修改。这种滚动修改不是盲目的,要站得高、看得远,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具有预测性和前瞻性。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应坚持以市场调查为依据,使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相适应学校的“产品”是人才,职业学校人才的出路靠市场。产销不对路,必然形成“产品”积压;学能致用,毕业生才会供不应求。要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相适应,关键在“应用型”上下功夫。首先,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前要深入开展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使修订后的专业计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测性,准确判定未来三年后用人市场的需求,以真正实现“产销对路”。调查的内容包括:一是对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进行跟踪调查;二是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企业发展动向进行走访调查;三是对政府相关部门的人才发展动向进行咨询调查;四是对科研机构就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动态进行预测调查;五是对兄弟学校办学经验进行交流调查。其次,在执行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影响课程间衔接的前提下,应根据市场变化对计划进行必要的重新调整。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应坚持以去陈求新为前提,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这里的“陈”是指陈旧而过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新”是指各专业领域未来发展的“五新”内容,即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遵循企业需求导向的原则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以及全面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原则,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应坚持以课程优化为核心,保持课程方案与学生个性发展相适应课程是实施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每一轮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订都要紧紧抓住优化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实施过程来进行。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要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努力形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体系。同时,由于学生性格、爱好、志向的差异,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同时应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修订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一是照顾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要求,相关课程要突现出来;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合理设置选修课;三是尽可能创造条件,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总之,滚动修改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人才市场的需要,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面向市场、开拓进取,应社会之所需,急企业之所用,想学生之所求,注重改革和创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才能与时俱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卓有成效,中等职业学校也才能实现平稳、健康、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艳玲.课程领导: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J].新课程研究,2009,(14):5-7.

[2]周志刚,米靖,等.职业教育价值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11-15.

专题教育教学计划篇9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本国策。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和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的重要保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圆满完成了本部门2010-2011年度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各项责任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扎实工作

为确保全面完成全区教育部门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责任目标,我们成立了**区教育部门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教育股。各校按要求相应成立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局与各股室及学校层层签定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列入了本部门年度目标管理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制订了《**区教育部门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核评估办法》。其中含有具体的评优奖惩细则。年内,局党委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研究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

人口与国情及青春期性教育,是学校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列入了年度工作计划生育和教学工作计划。校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教务主任为主管领导,选拔了一批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人口与国情及青春期教育老师。为确保课时的落实,各校将人口与国情及青春期教育列入了课程计划和课表,每学期不少于3课时,由教务主任把关。严格按要求开课、上课,做到计划、课表、教材、教案、考核五落实,为保障教学质量,每学期开学初,我们便组织学校主管领导和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视导,各校也相应组织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及组织相关的教研活动。为配合全区计划生育工作,学校以板报、手抄报、知识竞赛、电化教育以及文艺表演等形式普及和传播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四所中学分别举办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专题讲座,年内,我们组织专业人员对各校的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的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二次全面督查,并及时通报了督查情况。年底,对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2010年12月,我局邀请了计生专家到**师专附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分别上了一堂精彩的青春期性教育课。计生专家用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将学生原本羞于启齿的话题、知识传达给学生,内容涉及青春期生理、心理的特点,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青春期性教育知识。通过讲座教育学生如何做好青春期心理保健,如何自我调节,积极引导男女学生交往,并告诉他们把握男女生交往自尊、自爱、自然、适度、公开和集体的原则,反对秘密模式、“一对一”模式。教育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远离不该去的场所,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课后,学生们更是反映本次讲座让他们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生理学知识,帮他们解开了积压在心头的诸多困惑,收获到了很多感悟,并希望今后能多开展此类的专题活动。

二、积极配合,不断创新

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内容,安排扶贫助学资金十多万元,重点资助独生子女户、农村两女结扎户等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子女上学。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们还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及兄弟单位的相关工作。我们在制订《**区教育部门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核评估办法》时,主动征求区计生局领导的意见,以求合理合法;在市、区、办、居(村)计生部门组织的培训、征文、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中,我们积极组织参加,并获得多项奖励;在今年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工作中,积极配合区计生局做好流动人口信息摸底工作;在市、区计生部门组织的相关检查中,我们积极配合,并认真落实整改意见。去年年底,我局先后被**区政府、**市教育局评为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得益于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部分学校和学生还不能深刻领会人口与国情及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还不理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解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分两批进行:首批对学校主管领导进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政策法规培训;第二批对学校担任人口与国情及青春期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届时将聘请有关专家主讲。

2、加大宣传力度。第一,在学校通过广播、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人口与国情及青春期教育;第二,通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家庭知识竞赛等形式传播计划生育知识;第三,通过继续资助计划生育困难户的子女上学,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第四,加大对农村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工作力度。

3、加大普及力度。雷打石镇、**镇是新划入**区行政区域的乡镇,加上群**、马家河镇,四个乡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计生思想上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小农民“多崽多福”的思想浓厚,要加大引导与监督。

4、加大奖惩力度。在教育部门年度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中,增加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的分值,修改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评估奖惩细则,进一步加大奖惩力度,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努力使本部门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专题教育教学计划篇10

关键词:土木工程;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400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提出的人才培养重大改革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指导作用。卓越计划提出,在重视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以校企联合方式增加学生在企业实习和接触实际工程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高解决分析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土木专业三大力学、抗震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等课程,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活学活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避免高校土木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一、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范围广的综合性学科,优秀的土木工程师应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深厚的知识储备,具备相关的人文知识和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也正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应结合土木工程学科特点,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贯穿于本科教学和管理中。(一)重视专业基础课的授课方式

卓越计划把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2个阶段,校内阶段培养主要是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1]。虽然卓越计划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并不否定理论学习的价值,理论学习是实践的基础,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课堂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线,而不是灌输公式原理,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其动手能力。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探讨。精选教学内容,抓住重点,为工程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2]。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结构力学、工程测量等经典课程,都是必讲内容,这些既是学生后续学习和深造的理论基础,也是实际工程应用的基础单元。

(二)加强毕业设计考核

毕业设计是综合性教学环节。学生将以往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解决工程问题。毕业设计不仅要具有创新性,还要结合实际,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后总体掌握完整的工程项目设计过程,在遇到问题时知道从什么方向思考,知道查阅什么资料或规范来解决自己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学生对实际工程的了解,熟悉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研究思路。在毕业设计环节,提高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应严格审核学生毕业设计内容,包括建筑设计的方案选择,结构设计计算合理性与否,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实验方法的可操作性等。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李方慧,等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三)加强学生社会和企业实践环节

国内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提出的“重学轻术”倾向,即高校教育偏重理论学习和理论考核,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最终标准,而不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经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学生在校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而没有认识到所学知识的真正价值,脱离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轨道。因此,高校应改革课程体系和评分标准,提高学生社会实习环节在考核成绩中所占比例。土木工程本身实践性强,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密切相关,因此,土木工程学科教学应面向工程,夯实基础,强调学以致用。

卓越计划的两阶段学习强调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卓越计划提出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的师资队伍,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制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及任务,走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道路。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到施工现场参观施工流程、施工设施,学习各种工种如何配合、单项工程如何进行。到设计院学习相关软件,了解设计过程和基本思路,参加实际工程的设计与绘图等。同时学校也应为学生提供工学结合的实习机会,实施卓越计划提出的 “高等教育需要围绕提高工程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国际工程教育合作研究项目成果CDio模式,也强调工学的技术基础教育,以项目实现教育目标,将企业和教育紧密联合,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工程的机会。在四年培养过程中融入课程设计阶梯项目,使学生对土木工程学科有更系统的认知,在实际问题中提高工程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一词在土木工程学科中尤为重要,优秀的土木工程师不仅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素养,而且勇于提出新的思想和理念,不墨守成规。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水立方和鸟巢,不论是独特的建筑造型设计,还是大跨度膜结构和充气膜材料的选择,都是首创之举,为中国的建筑行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世人眼前为之一亮,让人们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

而如今很多土木工程师都以工程经验为标准,接到新工程或是原来没有遇过的新问题,首先查找规范,如果规范中没有相关概念,多数人不去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而是凭借经验认为该结构不合理或不可实施,恰好与“卓越计划”强调的创新能力背道而弛。根据“卓越计划”的精神,优秀的工程师在遇到新工程、新问题时,应勇于打破陈规,开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即使方法不可行,也会推动土木学科理论的发展与进步。

因此,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之能处理错综复杂的实际工程问题。在完成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触类旁通,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技术层面逐步提高。

二、基于“卓越计划”的土木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目标

以“卓越计划”提出的人才培养思想为基础,面向土木工程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获得土建类工程师基本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实用型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具体细化为以下几点:

(1)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如工程测量、工程制图、电工学、力学基础和人文科学等。

(2)掌握综合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掌握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3)具有解决土木工程大型项目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土木施工、设计或勘察工作。工程设计中能理解工程应用要求,掌握外业勘察方法,严格贯彻专业设计规范和专业设计流程。工程施工中,掌握一般的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查和控制方法。

(4)具有协调和领导能力,能够参与项目的管理和组织工作,有较好的沟通合作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在工程中能够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运用外语进行与本专业技术相关的沟通与交流,在技术创新和研发上与国际接轨。

只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达到上述目标,才能满足社会需求,从而承担社会职责,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

三、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制,落实“卓越计划”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离不开国家政策和高校体制改革的引导。现代化建设与土木工程学科发展息息相关,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从事土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养护维修工作,并可进一步承担设计、施工企业生产技术部门的工作和市场经营等管理工作。毕业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因此,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卓越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培养高素质土木工程人才,可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奠定坚实的人才储备基础和后备力量,因此,每个高校都应明确卓越计划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把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健全适合人才发展的教育体制,在土木工程学科中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时,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应尽快推进该计划,吸引国外教学资源,扩大公派留学规模,使学生了解各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国际最前沿的技术成果,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与规划。

四、结语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完善教育体制,将“卓越计划”有效应用于土木专业的教学和学科发展上,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工程人才。同时,推行“卓越计划”也是贯彻国家改革和教育发展精神,为土木工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保障,不断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把中国推向工程品质强国的行列。

参考文献:

[1]高雪梅,潘丰.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初探[J].贵州社会科学,2011(11):109-110.

[2]李继怀,王力军.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