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的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3:47

母婴护理的内容篇1

妇产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其中婴儿安全管理尤显突出,如若管理不善将给家庭、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临床医疗纠纷的分析,以及对医疗风险的进一步认识,认为强化技术、持续护理质量的改进在妇产科医疗纠纷防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确保婴儿安全更是保证产科质量的前提,同时也是产科护士的主要职责。为了预防婴儿错抱、丢失,我科自2009年1月开始使用自行设计的母婴识别卡,临床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设计方法与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母婴识别卡的设计与应用

1.1识别卡的制作材料与设计内容

卡片采用300克铜板纸双面彩色印刷,成品尺寸:14cmX9.5cm正反两面印刷。①识别卡的正面内容:母婴识别卡片正面正中为医疗单位:福州总院476医院。右方温馨为提示:在医护人员对婴儿护理检查工作中,有需分离时请婴儿父母对识别卡进行有效签字确认,否则不得让无关人员把婴儿抱离父母身边。左下角及右下角为床号、姓名、母亲身份证号码(图1)。

②识别卡的背面内容:母婴识别卡片背面正中为医疗单位:福州总院476医院。第二行有5项内容:工作人员、时间、项目、备注。右下方为温馨提示:在医护人员对婴儿护理检查工作中,有需分离时请婴儿父母对识别卡进行有效签字确认,否则不得让无关人员将婴儿抱离父母身边(图2)。

1.2识别卡的临床使用方法

①在母婴识别卡片正面左右两侧填写床号、姓名:②在卡片背面按项目填写,实行工作人员和监护人双签名:③将卡片不规则剪两半,父母签名的部分由专职护士保管,工作人员签名的部分交给监护人保管:④医护人员需要对婴儿进行各项护理和检查治疗时,必须将分离的卡片进行核对,经监护人与工作人员姓名后,实行双签名:⑤产妇出院时,收回父母签名部分,并与另一半合并,留底归档。

2识别卡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体会

母婴护理的内容篇2

一、《妇婴护理》与《母婴护理》的不同

1.涵盖的对象不同

《母婴护理》中的“母婴”,从名称本意上是“母”与“婴”,即围生期妇女和婴儿,服务对象仅限于孕妇、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妇婴护理》的对象则涵盖广,其对象为:未孕妇女、孕期妇女、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中老年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因此“妇婴”比“母婴”更能涵盖妇女一生的生殖周期。《妇婴护理》中的“婴”,根据儿童期从出生四周到12岁左右,[3]故《妇婴护理》中的“婴”部分包括胎儿及出生后28天内新生儿,以此与儿童护理划分开。《妇婴护理》中的未孕妇女的划分也需与儿童护理界定开,根据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转变期,是生殖器官、内分泌、体格逐渐发育至成熟的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为10~19岁,[3]故《妇婴护理》服务对象中的未孕妇女从10岁开始较妥。实质上,《妇婴护理》从女性的性健康开始,因为良好的性生理与心理状态是成为健康母亲和孕育健康孩子的必备条件,所以,女性从小女孩开始,就应进入《妇婴护理》的范畴,[4]也支持了《妇婴护理》服务对象中的未孕妇女从10岁开始较妥。即出生28天后到10岁前的女性是儿童护理的范畴,余下是妇婴护理范畴。

2.工作范畴不同

《母婴护理》限于服务的对象不同,工作范畴只限于产科而无妇科,因此,教材内容也只限于产科内容而无妇科内容,而很多妇科疾病如妇科炎症则是产科发生问题的延续,妇科疾病与产科疾病常常互为因果,如拆开就不符合临床工作实际,学生在知识框架的构建上也不系统。《妇婴护理》,其课程是根据护理岗位要求,范畴包括了产科、妇科、计划生育三大部分。三部分在学术上均以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与病理为基础,在工作岗位均以女性生殖健康问题为主导,引出护理工作任务,[5]工作范畴符合临床实际。

3.《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更贴近卫生行业命名

在临床,全国有很多以“妇婴”命名的医院,如武汉康健妇婴医院、北京玛丽妇婴医院、沈阳市妇婴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等等,因此,《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命名更贴近卫生行业,其课程内容也更符合职业标准。

4.《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更系统、更利于教学

《妇婴护理》课程设置,涵盖了妇女一生的生殖周期,从服务对象到工作范畴,从正常到异常,从产科到妇科,更系统、更科学,也更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在教学中,由于知识与技能系统符合认知规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妇婴护理》课程设置遵循了“以生命周期为主导,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原则,更符合高职教育理念和要求,[5]因此,《妇婴护理》更有利于教学。

二、《妇婴护理》的课程性质与培养目标

《妇婴护理》是护理专业必修课和核心课程,是研究各个年龄段女性保健、疾病预防、治疗和护理,以促进妇女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其课程涵盖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妇婴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对未孕妇女、孕期妇女、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中老年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并具有向个体、家庭、社区针对妇婴常见健康问题进行临床护理、健康指导和保健宣教的能力;具有对妇婴常见急危重症者进行应急处理并能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妇婴护理主要技术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为从事妇婴护理及社区妇婴保健工作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妇婴护理》课程内容

1.基础部分

包括基本概念,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及其一生各阶段的生殖周期的变化,女性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及各发展阶段的成长与变化。

2.生理过程

正常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及护理和正常新生儿的特征与护理。

3.病理改变

异常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与护理和围生儿常见异常的评估及护理。

4.妇科部分

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及护理。

5.计划生育与妇女保健

计划生育的内容与方法,生殖健康与妇女保健。

四、教学改革的内容

在《妇婴护理》五大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内容,使教材保持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乃至前瞻性。

1.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等内容

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育儿方法,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新兴的一种婴儿护理技术,在教材中应有推广与介绍,让学生能掌握适用的育儿技术,能到临床进行推广与运用,保持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2.青少年健康促进、性教育

《妇婴护理》从10岁小女孩开始,因此,教学内容可中加入青少年健康促进、性教育,这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空白,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在教材内容上可大胆进行改革。

3.妇婴家庭护理

家庭是组成社区的基本单位,[6]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妇婴是社区护理开展的重点服务对象,家庭护理及新生儿家庭访视、产后访视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深入开展,在教材中呈现体现了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4.妇女保健与生殖健康

妇婴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自国际组织提出“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倡议后,妇幼保健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生命的准备、生命的保护和晚年生活质量是新世纪国际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的三大主题。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表的题为“珍爱每一位母亲和儿童”的报告中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加强维护母婴的健康和安全,促进各项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做好妇幼保健是保证人类繁衍、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需要。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提出了生殖健康的概念,生殖健康赋予妇女保健更深刻的含义,其宗旨是保护和尊重妇女权利、增进妇女健康、控制和调节生育、促进社会健康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与医学进步的标志。[7]

5.其它

分娩痛对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来说尤其焦虑,教材应介绍分娩镇痛的方法,包括药物、非药物镇痛方法;水中分娩是顺产的一种方式,给产妇多了一种自然分娩方式的选择,分娩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过程,分娩方式多元化,让分娩方式回归自然,减少医疗干预,已成一种共识;[7]自由体位分娩及无保护自然分娩让分娩方式更加多元;“以孕产妇为中心的导乐陪产”及“一对一的全程陪伴分娩”等形式,教材中也应有介绍;孕妇学校、助产士门诊、新的助产服务模式,临床正在摸索,教材中适当介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服务妇婴的全方位,突出以“妇婴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

母婴护理的内容篇3

【关键词】初产妇;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产褥期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76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42-01

产褥期抑郁症(postpartumdepression,ppD)指产妇在产褥期间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持续和严重的情绪低落以及一系列症候,如动力减低、失眠、悲观等,甚至影响对新生儿的照料能力。其发病率国外报道约为30%,通常在产后2周内出现症状[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秉承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突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选择、参与及个性化、高质量护理的产科新型服务模式[2]。本研究拟探讨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正常足月分娩的600例初产妇其新生儿采取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正常足月分娩的1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初产妇,无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将120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常规护理)、B(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两组,每组各600例。两组初产妇在年龄、孕周、产程、住院时间及新生儿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a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即婴儿沐浴、新生儿抚触及预防接种、产妇健康教育等都是集中进行。a组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护理,即新生儿的沐浴与脐带消毒集中于婴儿洗澡间进行,于治疗室进行集中的新生儿抚触。住院期间于大房间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并集体讲解,讲解内容同试验组。B组实施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每日进行1次床旁护理,每次约30min,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讲解的方法,内容包括新生儿床旁沐浴、新生儿床旁抚触、脐带护理、臀部护理、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等。同时分发《产妇健康教育指导》并安排责任护士单独进行讲解。

1.3评价方法:产后2周由专人对产妇进行自我问卷调查,采用爱登堡(edinburgh)产后抑郁评分量表(SDS)评价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程度[3]。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分别为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失眠、应对能力、悲伤、哭泣和自伤,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4级评分,得分范围0~30分,9分为筛查产后抑郁的临界值,12分作为筛性产后抑郁的临界值。共发出问卷1200份,回收12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3讨论

产后抑郁患者临床表现为心情压抑、沮丧、恐惧、睡眠障碍、无趣,甚至出现自罪、自杀或杀婴倾向[4]。研究表明,产后抑郁与多种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突然的躯体和心理应激反应均能造成心理不平衡[5]。产妇产后抑郁是重要的社会心理问题,不但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严重产后抑郁者会影响母婴交流和互动。对新生儿情感、行为的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还会影响夫妻关系以及家庭的稳定。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强调了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个体化母婴护理服务理念,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其对提高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促进产后母婴亲情交流,减少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本研究以床旁实际操作为主,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将母婴护理场所移至产妇床边进行,由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符合产妇的心理需求,特别是产妇直接参与操作,为新生儿沐浴、抚触、游泳及脐部护理等操作减轻了焦虑感。从而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体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本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600例进行母婴床旁护理指导,并与进行常规护理的a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实行一对一的床旁护理操作及指导的B组初产妇,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为5.83%,明显低于a组(1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0-231.

[2]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6):32-33.

[3]温彩云.产后仰郁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3(4):450-451.

母婴护理的内容篇4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15-0083-03

根据wHo的试验研究结果可知,世界范围内产后6个月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37%,且近年来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国外有学者经研究显示,当产妇面对较高压力和应激反应时,催乳素水平有明显下降,影响到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1],进而对产妇的泌乳量和哺乳情况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随机对比试验,分析系统化护理对于产妇和婴儿喂养方式的影响,以便为产科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可靠参考,具体内容整理后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9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产科的产妇150例予以随机分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系统化护理(研究组),每组75例。所有入选者均为单胎妊娠,排除合并有肺结核、乙肝等明显哺乳禁忌证患者[2]。对照组产妇年龄21~37岁,平均(28.57±3.19)岁;孕周37~40周,平(38.34±1.32)周,剖宫产23例,顺产52例,新生儿平均体重(2678.85±120.57)g,阿氏评分10分。研究组产妇年龄23~38岁,平均(29.16±2.78)岁;孕周38~41周,平均(39.67±1.04)周,剖宫产24例,顺产51例,新生儿平均体重(2732.85±117.53)g,阿氏评分10分。两组的年龄、产程及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内容均被所有入选人员知晓,且入选者自愿参与,符合相关伦理学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即当班护士在产妇住院期间采用口头的教育方式对产妇哺乳予以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所带来的益处、母乳喂养时的正确姿势等;并在产后6周、产后3个月返院予以复诊,包括子宫恢复情况和婴儿喂养情况等。

研究组则予以系统化护理,开展系统化护理前需要护理人员首先根据临床经验编撰母乳喂养手册,包括母乳喂养的概念、哺乳技巧、母乳喂养的益处、母乳喂养常见问题等内容,并以这一手册作为规范化指引对护理人员予以培训。系统化护理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第一,产妇入院时免费发放母乳喂养手册,并在产后立即开始健康教育,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由接受培训的当班护士对产妇予以床旁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益处、母乳喂养的有效促进措施,哺乳后乳房排空的方法等。第二,在对产妇予以半小时指导、确保产妇基本掌握哺乳技巧后,也应注意传授婴儿的哺乳体位、哺乳后婴儿排气技巧以及对婴儿粪便予以评估的方法。第三,出院后做好随访工作,通过电话方式予以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最近1周的喂养方式、哺乳方面遇到的困难、更改喂养方式的原因等。第四,产后5周时的指导重点为哺乳体位、哺乳技巧、母乳喂养促进措施等;并注意嘱咐母乳喂养时的常见对策,包括乳头凹陷、乳房胀痛等;产后11周则以母乳喂养常见问题和对策、坚持母乳喂养的措施、母乳喂养时间等内容为主,同时向产妇说明母婴分离,母亲上班后如何保持泌乳,如何储奶喂养等。第五,向产妇说明母乳喂养的必要性,并在产前加强交流,了解其认知误区并及时作出纠正,使产妇意识到母乳喂养的必要性,消除恐惧心理。第六,与产妇配偶加强交流,督促其多增加与产妇的陪同时间,并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和抚慰,避免其由于担心母乳喂养后的乳房美观度而产生心理压力。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6个月内单纯母乳喂养视为母乳喂养成功。对两组产妇予以知觉压力量表(CpSS,分数范围14~70分)和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BeLe,满分160分)评估,分数越高表示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较高,产妇感受到的压力较高。同时对两组产妇的泌乳通畅率和乳房胀痛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3-4]。

1.4统计学处理

将SpSS17.0作为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产妇泌乳情况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对比

两组产妇在接受对应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泌乳通畅率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CpSS和BeLe评分对比

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CpSS和BeLe评分依次为(35.49±6.10)、(137.59±9.03)分,对照组产妇的CpSS和BeLe评分依次为(46.58±7.46)、(113.57±10.57)分。研究组的CpSS更低,且研究组的BeLe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7、14.69,p

3讨论

母婴护理的内容篇5

关键词:母婴护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随着全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发展,湖北省仙桃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课程体系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认为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

(1)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明显优于传统黑板式教学,具有网络技术声、色、动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优势。针对“母婴护理”中一些抽象的内容,比如,对于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的教学,通过多媒体可以展示各个生殖器官的图形,直观而形象,便于学生掌握;对于胎心音听诊,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声音,让学生通过听觉来感受胎心音的特点;对于分娩过程,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小动画就能够加深学生对分娩机制全过程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2)教学模型及挂图的运用:在“母婴护理”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内、外生殖器官模型及挂图、骨盆模型、胎头模型等结合多媒体图片来综合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生理产科的专科知识。

二、多媒体课件及教学相关知识网络化

目前,我院网站上建立了完整的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便捷的数字校园平台,其中完善了各项教学相关内容,包括网络课件、教案、学习指导、自测题、网上答疑、评学、评教等,给学生提供了宝贵的课外学习机会。学生通过网络课件和自测题可课后巩固、强化课堂所学知识,并进一步思考和分析、提出问题,教师课余进行网上答疑,解决了课后学生与老师难以取得联系与沟通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将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母婴护理”的教学

1.兴趣教学法

要想让学生重视母婴护理,就必须从第一次课开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和学习潜能,使学生在兴趣中能自主、自发地学习。所以,我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对第一次课进行精心设计,首先对“母婴护理”这门课进行简要的整体介绍,将课程的主要内容、性质、作用与学生的校内学习、临床实习、职业生涯及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深入浅出地展示给学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课堂上的第一个问题是:各位同学,都知道自己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吗?这时,大家都会会心地一笑,我会顺势接着讲:你知道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成长的呢?在座的女同学以后自己也将会做妈妈,应该怎么做呢?这一连串的问题都与女性的一生密切相关,也与同学们自己的成长密切相关。每一个同学都会对母婴护理充满兴趣,带着强烈的热情去学习各个章节的内容。

2.情境教学法

(1)创设声音情境:在进行胎心音听诊的教育中,用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到胎心音的性质、特点,如果在语言解释的同时借助胎心音听诊模型,现场播放胎心音的录音,以及需要与之区别的脐带杂音、腹主动脉音等各种不同的声音,就能让学生真切地听到胎心音、脐带杂音、腹主动脉音,并对三者进行区别。在听的同时教师辅以解释,使不易讲解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

(2)创设症状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播放清晰而逼真的疾病症状图片、疾病录像,创设出逼真的疾病情境,使学生能观其症状听其声音,仿佛身临其境。例如,妊娠期女性腹壁的妊娠纹、发育形成的蒙氏结节、呈菜花型的外生型宫颈癌,将相关图片插入课件中,学生就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生理体征和病理体征,而且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母婴护理的内容篇6

关键词母乳喂养早产儿护理方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73

目前一些产妇由于缺少必要的母乳喂养护理知识,在给婴儿喂奶时,错误的把自己的婴儿头部紧紧搂在怀里喂奶,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资料与方法

2006年2月~2008年8月在我科分娩产妇156例,年龄20~40岁,平均27.3岁。自然分娩122例,剖宫产34例。其中单胎154人次,双胞胎2人次。孕周32~36周,出生时婴儿体重2.0~2.5kg。

喂养方法:早产儿主张越早喂奶越好,可促进乳汁分泌。在喂养前母亲要清洗双手,用温开水清擦,把婴儿抱在怀中,吸空一侧后再吸另一侧,这样使每侧都有机会吸空。哺乳时要注意观察婴儿的吸吮情况,完毕后擦洗,然后再将婴儿抱直,头靠母肩,用手轻拍婴儿背部,使哺乳时吸入的空气排出,以防溢奶。哺乳后婴儿宜向右侧卧,头稍垫高。婴儿一般在10~12个月给予断奶,但在断奶前要有一个过渡阶段,切忌骤然断奶。

乳汁的分类:①初乳:产后至5~7天内母亲分泌的乳汁称初乳,呈蛋黄色、质稠、量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较少,有大量的分泌型iga和吞噬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可增进新生儿呼吸道及消化道防御病菌入侵的能力,提高婴儿的抵抗力。因此一定要将母亲的初乳喂给婴儿,保证初到人世的婴儿健康。②过渡乳:生后7天至满月内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过渡乳,脂肪含量高,蛋白质与矿物质减少。③成熟乳:生后2~9个月内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成熟乳,脂肪比较多,蛋白质、矿物质进一步减少。④晚乳:生后10个月后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晚乳,其量及各种营养成分较前更减少。

母乳喂养的护理

卧位喂奶护理:产妇分娩后的第1天,告诉产妇要躺着侧身喂奶,喂奶的时候让婴儿躺在床上而不要躺在产妇的胳膊上,然后把婴儿的鼻头对着产妇的,产妇要抱紧婴儿的臀部,不要用力抱婴儿的头部。防止在婴儿吃奶时,如果鼻子被产妇的堵住,就会影响婴儿的呼吸,婴儿会很自然地把吐出来。因为婴儿吸吮吃奶,是对母亲很好的一个刺激的过程,此时产妇很容易睡着。而一旦产妇紧紧抱住婴儿头部,处于睡觉状态,就会造成呼吸困难或窒息,其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告诉产妇在喂奶时,一定要注意手是扶着婴儿的臀部而不是头部。

坐位喂奶护理:一般在婴儿出生一段时间后,才可以采用坐位喂奶,这有利于婴儿吸吮乳汁。产妇坐着的时候最好有靠背的东西,这样会比较舒服。因为喂奶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0.5~1小时,如果产妇坐得不舒服,就会很容易感到疲劳,失去耐心。要教会产妇正确的喂养姿势,让婴儿的肚皮和产妇的肚皮紧贴,身体和头成一条直线,要注意婴儿的鼻头对准产妇的,这样很容易放到孩子的嘴里。另外产妇抱婴儿的时候,一定要把婴儿贴近抱紧,不要离得太远,要注意产妇的手必须托着孩子的臀部。

托喂奶护理:在产妇掌握躺着和坐着喂奶的护理方法的同时,还要教会产妇正确的托喂奶护理方法。告诉产妇不要用手持往婴儿嘴里放,这样会把上下的乳腺管堵死,影响婴儿的吸吮。要提示产妇把用手“C”字形托起,手不要离太近,防止婴儿的嘴碰到产妇的手。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注意保持的清洁护理。清洁不仅可以保持乳腺管的通畅,还有助于增加的韧性,减少哺乳期皲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母乳喂养的产妇,对的护理应该暴露于阳光下进行,产妇每天准备一条干净毛巾和温水清洗,擦洗时切勿造成的刺激感或酸痛。另外告知产妇在喂奶的时候,还应注意产妇的,由于比较娇嫩,喂奶的时候应该让婴儿含住乳晕,防止破裂。

母乳喂养的健康宣教

分娩前母乳喂养宣教:我们对孕妇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有关知识宣教,向每位孕妇发放母乳喂养宣教材料,传授有关知识及技巧,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定时向孕妇播放母乳喂养的录像,同时配宣教图片,让每位孕妇及家属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在产妇进入待产室后,护士应再次向孕妇宣传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同时为孕妇清洗,为哺乳做好准备工作。

分娩后母乳喂养宣教:孕妇分娩后,要及时将新生儿脐部处理完,并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接触吸吮30分钟后,将婴儿包裹好,放入开放式保温箱。产后2小时,随母亲一起进入母婴同室病房,护士即开始进行母乳喂养具体措施的指导,随时注意婴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婴儿面部颜色和呼吸节律异常,需立即停止。母婴皮肤及早接触吸吮,可以有效地刺激母亲大脑中枢,从而释放催乳素和催产素。催乳素可以促使乳汁分泌;而催产素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同时可刺激下丘脑,使泌乳素分泌增多。如果婴儿不能含接,就要定时挤奶,每日不少于6~8次,挤出的初乳应盛在已消毒的杯内,用勺子或注射器滴入婴儿口中。在156例婴儿中,能够正常吸吮者150例,人工喂养者6例。

孕妇家属的宣教:家属的支持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因为婴儿过小,不会吸吮,许多家属不敢接触婴儿,为此这就要求我们护士耐心细致地指导家属正确母乳喂养。对于确实存在乳汁分泌不足的产妇,告知她们也要频繁与婴儿进行皮肤接触,让其含接。护士要耐心指导,告诉产妇及家属,是个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所谓乳汁不够或无奶等现象均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不让婴儿吸吮,就会停止泌乳。讲明婴儿吸吮力越强,就越能刺激母体,产生大量的泌乳素而分泌乳汁。坚决杜绝奶瓶、奶嘴和禁止代乳品的使用。

讨论

母乳是理想的天然食物,它不仅能提供婴儿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还可以增强婴儿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利于母亲产后的康复。母乳喂养还可有效预防佝偻病、肥胖症、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发生。特别是最初分泌的初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人体所需的各种酶类等物质,因此一定要合理喂养,不要浪费。目前提倡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在生后30分钟内让婴儿吸吮第一口奶,既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又可促进母乳分泌,使奶量不断增多。虽然母乳中维生素a、C、e的含量较高,但母乳中维生素的含量易受母亲膳食影响,因此哺乳的母亲要保持充足的营养和均衡膳食。前2个月可按婴儿的需要随时喂奶,此后根据小儿睡眠规律可每2~3小时喂1次,逐渐延长到3~4小时1次,一昼夜共6~7次;到4~5个月后可减至5次,每次哺乳15~20分钟。

据报道,母乳中惟一的碳水化合物就是乳糖,肠道内的乳糖有利于钙的吸收。如果母亲患有活动性肺结核、乙型肝炎、急性乳腺炎等疾病时,暂不要哺乳,待疾病治愈后再喂奶。当母亲患感冒发热时,母亲必须戴口罩哺乳,以免将病毒传染给婴儿。睡觉时不要让婴儿含着,因为口含着,奶汁或呕吐物不能随口吐出,只能反流入气管或肺内,造成急性窒息而死亡。有的孕妇因扁平、凹陷及过大的影响,致使孕妇误认为婴儿的口小而不能含接,导致产妇从心理上不愿给婴儿哺乳,为此我们要及时纠正产妇不规范的母乳喂养方法,认真做好宣传教育指导工作,使产妇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有利于母婴情感的加深,从而避免不必要造成的损害,对婴儿的健康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郑红晶.母乳喂养护理方法探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20):449.

母婴护理的内容篇7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护理宣教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母乳喂养,以保障儿童健康成长[1]。但由于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在产妇生理和心理方面对母乳喂养产生影响。母乳不仅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母体的多种抗体,能增进婴儿的抵抗力,6个月内的婴儿很少发病,所以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2],同时母乳喂养的过程也有利于增进母亲与婴儿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婴儿的智力和心理发育;吸吮动作还可促进婴儿面部肌肉发育;对于产妇,可促进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3]。为提高剖宫产产妇纯母乳喂养率,针对产妇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和辅以适宜的心理辅导,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5月施行剖宫产手术50例,年龄22~38岁,其中初产妇40例,经产妇10例。均无母乳喂养禁忌证,也无妊娠合并症,均为母婴同室。

方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试验组针对剖宫产产妇实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分别在产前宣教、术中术后健康教育、出院指导时执行,执行护士经过母乳喂养知识的培训及相关的沟通技巧,按照设计好的系统健康教育内容与产妇及家属进行沟通,让每一位产妇都掌握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并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哺喂,从而使产妇坚持母乳喂养。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必要时给予产妇帮助。

系统健康教育的内容:在产前宣教中普及和强调母乳喂养的好处,准备母乳喂养知识的手册,发放给孕妇及其家属。针对孕妇的情况进行评估,若有凹陷和平坦要及时进行纠正。在宣讲中突出强调母婴的中心地位,为了使母亲和婴儿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最好的方式是进行母乳喂养。尤其是孕妇的初乳,含蛋白质和免疫白细胞等,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及抗病能力非常重要。剖宫产娩出胎儿后,在手术台上即可让母婴先进行皮肤接触,手术结束后母婴同回病房后,产妇去枕平卧6小时后若无不适,母婴开始接触,母婴要尽量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第一次吸吮30分钟,两侧轮流吸吮。哺乳中要耐心细致传授母乳喂养技巧,指导和协助产妇取舒适的进行哺乳,使产妇初次喂哺成功从而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吸吮还可促进新生儿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防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结果

产后6天对两组产妇进行评估,试验组在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奶涨发生率、纯母乳喂养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系统健康教育通过医护人员宣讲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使产妇及家属全面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树立健康意识,正确选择母乳喂养的方式[4]。剖宫产后由于手术切口的疼痛和婴儿吮吸引起子宫收缩痛,使产妇在首次进行母乳喂养时持怀疑态度和为难情绪,认为无法授乳。通过宣教及协助产妇哺乳,尤其是术前及术后3天,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

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升高,母乳喂养率呈下降趋势[5],由于剖宫产术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因素影响到母乳喂养的成功,作为科学育儿的一项重要内容,母乳喂养对产妇的术后恢复和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都非常重要,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率,需要医院领导的重视,也需要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提高工作责任心,实行母婴同室,通过术后母婴皮肤接触,及早开奶,对哺乳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辅以相应的心理指导。使产妇消除心理顾虑,从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周杏仙,张慧.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孕期母乳喂养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24-625.

2郭红卫.营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司主编.母乳喂养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2.

母婴护理的内容篇8

[关键词]母乳喂养;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1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183-01

近年来,剖腹产率在国内外均有明显上升趋势[1],剖腹产术后产妇由于知识缺乏,伤口疼痛,活动受限,进食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愿母乳喂养,而母乳是理想的天然食物,它不仅能提供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而且可增强婴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有利于母亲产后康复。为了提高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率,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们对产妇及家属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及指导,提高了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认知及依从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230例。年龄21~32岁,均为初产妇。实施剖宫产的原因为:头盆不称98例,胎儿宫内窘迫36例,社会因素48例,其他因素48;无妊娠合并症,无母乳喂养禁忌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剖宫产原因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所有产妇入院时均作产科常规入院指导,术后对照组作一般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则由专业助产士进行一系列专业指导。

1.2.1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按照设计好的系统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讲述和操作演示,用模型与产妇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指导,使每位产妇能熟练地掌握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吸吮的好处、熟练掌握正确哺乳的姿势,使其能主动配合母乳喂养。在孕期发放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手册,同时评估孕妇的情况,如有凹陷和平坦,告知孕妇及时有效地纠正[1]。

1.2.2喂养姿势及含接姿势指导:刚出生的新生儿吸吮的兴奋点最高,觅乳反应也最灵敏[2]。而产妇术后由于伤口疼痛、活动不便,一般不愿喂奶。责任护士应进行母乳喂养的具体指导,完整协助一次哺乳。6小时内,专业人员应一手抱住婴儿胸腹部,一手托住婴儿额部,俯趴在产妇胸部吸吮,进行母婴皮肤早接触,早吸吮。6小时后,将床头摇起,产妇取半坐卧位,腹部垫软枕,婴儿睡在枕上,产妇一手环抱婴儿,另一手托起哺乳。侧卧时,将婴儿头部枕在产妇一手的肘关节处,产妇手掌托住婴儿臀部,使婴儿贴近胸部,另一手以C型托起哺乳,婴儿嘴唇应含住及部分乳晕,并应防止鼻孔被膨胀的堵住,可将一手指在上方轻压,保证充分有效吸吮。

1.2.3热敷、按摩,提拉:乳腺管不通,凹陷是初产妇哺乳困难的常见原因,专业人员应协助家属进行热敷,每次15~2o分钟,热敷后双手环抱,从向处轻轻挤压,用手将往上提拉,边提拉边捏揉,使凸起,便于婴儿含接。

1.2.4饮食指导:术后6小时产妇可少量进食米汤、鱼汤等汤食,但不要食用奶制品、蛋类及含糖高的食物以免腹胀。排气后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流质,少食多餐,多饮汤类,排便后方可进普食,但要禁食含有麦芽及神曲的食物或药物,以防退乳。

1.2.5出院指导:坚持母乳喂养4~6个月,4~6个月后逐渐增加辅食以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产妇需要改变陈旧的忌口观念,进行合理膳食,同时应适当限制食盐的摄入[3]。产妇要保持心情愉快,适当运动,预防感冒,多休息,与婴儿同步休息,以利于乳汁分泌。产褥期禁止性生活。

2结果

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达98.3%,奶胀发生率为零,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10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n%)

3讨论

实践证明,剖腹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是产妇具有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只有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加强母婴同室的管理,术后针对不同心理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进行耐心、细致、具体的母乳喂养指导就能消除不良心理及生理因素的影响,使母乳喂养正常进行。术后3天是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如果未做到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则会出现乳胀、变平,婴儿无法吸吮、拒绝吸吮,最终导致纯母乳喂养的失败。因此护理干预应把重点放在术前及术后3天,以有效地避免奶胀的发生,术后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帮助和督促母乳喂养,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随着剖腹产率的上升,提高剖腹产产妇的纯母乳喂养是产科病房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采取系统而正确的护理干预,能使剖腹产产妇和家属全面地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有利于产妇术后恢复及婴儿生长发与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杏仙,张慧.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孕期母乳喂养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24-625.

[2]左思华,黄小燕.剖腹产产妇母乳喂养中护理宣教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1):77-78.

母婴护理的内容篇9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18-02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自觉采纳健康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医院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到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个体及家属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1,是医院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2。产妇产后的个人保健和婴儿保健是产后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了使产妇及家属获得更全面的保健知识,本科将病房安全、饮食、活动、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出院指导等汇编成《母婴健康宝典》,并用手册将知识传授与产妇及家属,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1健康教育人群

选择1-4月在本科住院产妇803人。其中剖宫产211人,自然分娩592人;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文化290人,大中专文化315人,中学文化114人,小学及以下文化84人。

2健康教育方式

2.1书面式教育。将《母婴健康宝典》悬挂于病房内,使产妇及家属随时可取,随时可读。

2.2定时讲课与示范。产后第二天,安排护士入病房,在床边对照宝典内容,根据产妇接受能力不同,逐一进行讲解与示范;出院前,将出院产妇及家属集中于办公室,统一讲课与指导。

2.3个体化教育。针对产妇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分娩特点、社会背景的不同进行评估,然后根据产妇所欠缺的知识补充教育。

2.4随机教育。护士利用查房、进行基础护理、护理操作时等各种和产妇接触的机会,对其提出的疑问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示范,达到解除疑惑,反复加深的作用。

2.5操作指导。产妇入病房后,指导产妇哺乳及挤奶手法;指导产妇及家属沐浴、抚触的方法,手把手教会换尿布、脐部消毒的技巧。

3健康教育的内容

3.1病房安全。包括物品的摆放与保管,防火用电安全,产妇安全,婴儿核对标识和医院工作人员识别等有关婴儿防盗内容。

3.2饮食指导。包括自然分娩产妇饮食;剖宫产产妇术后饮食;贫血、妊高症、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产妇的特殊饮食。

3.3活动指导。包括自然分娩产妇活动;剖宫产产妇术后翻身与下床活动;产后保健操等。

3.4母乳喂养指导。包括正确母乳喂养姿势、;挤奶手法;母乳作用及成分变化;问题(如扁平凹陷、肿块等)的喂哺技巧;如何识别母乳充足、婴儿吃饱;新生儿胃容量;其他常见的概念性知识(如母婴同室的重要性、按需哺乳的好处、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等)。

3.5新生儿常见的生理变化。如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女婴阴道流血、肿大、蜕皮、螳螂嘴、马牙、打嗝等的表现及应对。

3.6出院指导。对产妇包括活动与休息、饮食、个人卫生、腹痛及阴道流血观察、避孕、复查等;对婴儿包括脐部护理、皮肤清洁、母乳喂养指导、辅食添加、预防接种、出生证办理、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复查等;出院手续办理;生育保险办理;告知出院后咨询电话等。

4效果评价

4.1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产妇的自我保健水平。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产妇的自我护理和保健能力,还改变了产妇及家属的一下不科学的传统习俗,改变了产妇及家属的一些不科学的习俗。

4.2健康教育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及一定的沟通能力。这就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广大护理人员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增强了工作责任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护理健康教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母婴护理的内容篇10

关键词:新生儿;新生儿知识;母婴同室;产儿合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5年6月产科参加培训的在职护理人员46人,其中,注册护士44人,注册护师2人。培训分3期完成。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①培训小组成员:由儿科主任牵头负责,2名医师参与制定培训内容并授课,培训包括正常足月新生儿特点与护理、新生儿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及新生儿疾病知识3个方面。②分阶段分批次培训:考虑产科护理班次的特点、工作强度及学历水平,尽量确保每名产护人员不疲于应对,制定简单可行方案,以幻灯片形式授课,每次培训时间不超过30min。③考核:培训前后分别组织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考试,以百分制计,对培训前后的成绩进行比较。

1.2.2培训内容①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包括正常足月儿生理特点、正常足月儿护理要点、新生儿早期常见病的临床表现。需产护协助完成的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如: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新生儿静脉穿刺、洗胃、黄疸监测等和母婴同室新生儿观察表的书写规范。②实践技能指导:儿科医师查房与产护病房交班时间同步,指导新生儿护理及如何与家长沟通,并进行细致的新生儿查体、黄疸监测、喂养指导增强产护感性认识。操作性技术观看视频熟悉标准化流程,指定护理小教员直接带教。

1.2.3评价指标理论和实践技能各50分,满分100分。考核内容以培训内容为主,实践操作以重复率为标准。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培训前后人员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p

2结果

经考核,所属人员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成绩(p

3讨论

3.1以目前我院的儿科现状,加强产儿合作是必要的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91年联合发起了“爱婴医院计划”,提出了24h母婴同室的措施,对产科和儿科有了更高的要求,儿科医师要在高危孕产妇分娩时预估新生儿分娩风险,并负责高危新生儿的管理工作,产科护士实施母婴同室的护理,这就要求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具备更多关于新生儿的知识,因此,我们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内容,经考核,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对培训知识的掌握让我们的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用理论指导实践。

3.2了解新生儿相关知识,优化产儿合作,提升服务质量在产科,由传统的护理模式向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转变,需要时间的适应和新生儿相关知识的学习,又面对新生儿这个特殊群体,许多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及热情,巡视敷衍了事,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对家长反映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处理,缺乏有效的沟通。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有关新生儿常用操作技术差,如静脉穿刺不能1次成功,送检标本凝血,重复洗胃等,这些均为我们的医疗行为埋下安全隐患,我们培训则弥补了潜在的隐患。实践证明,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的培训使我们的护理人员更从容的面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打破了新生儿有问题问儿科医生的尴尬局面。不仅满足了新生儿、产妇的需要,也让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充满信心。

3.3提高家长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由护士在床旁进行示范和指导等,家属积极参与其中,掌握有关育儿知识及产后的保养教育。林卫通过对母婴采用床旁护理的模式发现,通过该护理,产妇可以较快的融入新生儿的生活,增加哺育婴儿的自信,成功的转变角色。

母婴床旁护理即新生儿护理如喂养、沐浴、换尿片等操作都在护士的演示下在产妇床旁进行,鼓励父母参与其中。而我们开展的新生儿相关知识培训使产护人员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产妇家庭在和护理人员的互动中增进了信任与理解,增加了沟通,无形中减少了医患矛盾。

4结论

因此,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知识的培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对优化产儿合作意义重大。产科和儿科作为医院的两个高风险科室,纷争多,矛盾大,我们通过培训的模式,互相交流,增加了相互理解的机会,有助于高质量的完成每一次的产儿合作,这种模式值得临床相关合作科室推广使用[1-12]。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0.

[2]文贵子.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92-93.

[3]林卫.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10):1581-1582.

[4]赵颐柳,李丹妮.新生儿喂养和护理[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10:1

[5]费秀珍,王立新.新生儿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

[6]刘青,周泉.产后保健和新生儿护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7.

[7]方翠灵.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51.

[8]王延荣,耿文真,等.新生儿的家庭护理干预[J].护理学报,2006,13(1):58.

[9]刘金根.出院指导对新生儿护理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7):556.

[10]贺爱娥.医院开展产妇自我保健及新生儿护理常识培训的效果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08,6(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