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4:03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篇1

abstract:thispaperelaboratedthebasiccharacteristic,exploitationandusingofmappinggeographicinformationresults,andtheproblemsinconfidentialwork,anddiscussedth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

关键词:测绘成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保密

Keywords:mappingresults;informationresources;exploitation;using;confidentiality

中图分类号:p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2-0083-02

0引言

地理信息测绘成果的开发利用工作,就是针对本单位及社会有关方面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挖掘有利用和开发价值的测绘成果,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服务。测绘成果信息资源不管在经济领域、军事领域还是在科学领域对国家各部门生产发展、国家工程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测绘信息成果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诸多便利和途径。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安全危机,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时刻在窥探国家测绘信息资源,稍有不慎将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如何适应新的科技发展形势,探索测绘信息资源开发和保密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值得我们思索与探讨。

1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的特征

测绘成果信息资源是为测绘工作提供基础图件而开展的测绘工作活动中形成的科技资料,具有测绘专业领域的科技档案特征。

测绘成果信息资源是由踏勘、设计、施测、验收、技术总结等几个方面的纸质、电子资料组成。最终形成的成果勘界图、宗地图、地形图等在较长时期内具有现行作用,成为测绘工作、生产建设活动的依据。

测绘成规信息资源中的地形图、c之记、控制点成果以及航测数据都能多次用在统一测区内的不同测量任务中,节省了一大部分人力和物力资源。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类目众多,其中包括比例尺编绘、大比例尺测图、航测地形图地理底图编绘、各种比例尺的图件、水准点成果、三角点等,存储资料涉及摄影、硬盘和数字化存储,测绘信息多为影像、图表和文字形式。

2测绘成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保密工作现状

2.1专业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匮乏

作为专业的信息资源管理员,首先要掌握基础理论和测绘专业知识和,理解贯策保密职责,还要有计算机、网络安全等信息技术。具备了这些专业技术知识才能在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挖掘新的潜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专业测绘成果信息资料管理人员人数比较缺失,缺乏专业管理能力。

2.2缺乏管理规范标准

测绘资源存储归档一直沿用地质矿产部1984年的《测绘档案立卷归档办法》。该规范已无法适应现今高速科技发展的需要,对现在许多新兴的高科技项目没有适用办法因而制约了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3缺乏保密管理意识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军事科技,势必产生一些涉及保密的科技项目资料,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战略部署等方面的重大科研成果稍有不慎将会被窃取,被不法份子利用,给国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阶段各单位测绘成果信息数据只是处于数据整理状态,没有一套完整的保密规程和拥有专业保密素质人员严格的把关。虽强调内部提供利用,但保密性差信息资源流失情况存在。

3措施及建议

3.1建设高素质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管理队伍

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管理要求管理员必须认真细致,并且持之以恒。它是一项具有法律性、历史连续性的管理工作,需要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但同时也要求信息资源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素质和业务素质,特别是对测绘专业知识、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的熟练掌握,并且还要不断学习和应对新知识,新的信息网络技术融会贯通到实际工作中去。

3.2运用先进科技开发利用测绘成果信息资源

通过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提高了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充分体现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但同时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提条件,必须了解信息资源的特性及其利用价值,掌握资源规律性才能进行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开发利用。这就要求开发一套适合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管理利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处理信息的功能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形成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互补的检索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的需求,也能通过对电子档案进行编辑及时、高效、准确地完成各项要求。

单位一般采用以图表式的数字汇集为主要方式,将本单位测绘成果信息资源与外单位成果信息资源重新组合,有限的、分散的、不完整的信息加以系统地整理与集中,使之在结构上趋于合理、在配置上趋于优化。

3.3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保密措施及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测绘信息成果借阅是最基本、常用的服务方式,管理部门必须营造规范的阅览环境,为用户提供物可靠的检索工具,明确标示测绘信息成果管理要求中借阅方需要承担的义务,特别要强调要求其严格遵守信息保密协议,保证信息完整、安全。复制服务是提供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同时也保护了原数据不会遭到破坏。但测绘信息成果的拷贝不能违背各项法律、法规,要履行拷贝的审批手续,而且要加盖单位的印章以示负责,电子文件拷贝原则上应是利用者需要什么就拷贝什么,原载体上的其他电子文件信息不应与利用者所需的电子信息同时拷贝,避免把载体上存储的电子信息全部拷贝;应严格履行批准、登记、签收手续,数量上加以控制、时间上加以限制,并加强负责监督外借资料的保密与安全。

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管理人员要对利用者关于信息资源的检索问题、资源内容的系统完整程度及其查找线索、检索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以及有关信息资源的知识等进行指导;电子档案在线利用方式具有快捷可靠的特点,通过以网络为支撑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单位局域网,实现测绘信息资源收集、整理、查找、利用管理的现代化。

通过实行双套备份、控制利用方式、控制利用权限、加强拷贝管理等有效措施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依托政府电子政务网和各级公众信息网,在解决网络安全和信息资源保密问题的前提下,在网络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相关行业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4结论

测绘成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保密方面的工作既能产生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既有宏观效益、又有微观效益,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安全保障,起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雪萍.地质测绘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J].地矿测绘,2008,3(90):47-49.

[2]杨云光.推进地理信息开发利用提升测绘保障服务能力[n].长治日报,2010-08-29(002).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篇2

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测绘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测绘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稳步推进,测绘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地理信息产业正在兴起,测绘保障作用明显增强。但是,在测绘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短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成果开发利用不足和统一监管薄弱等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各方面对测绘的需求不断增长,测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进一步加强测绘工作,提高测绘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服务水平,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测绘工作

(一)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测绘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测绘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加强测绘工作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测绘工作涉及国家秘密,地图体现国家和政治主张,全面提高测绘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保障能力,确保测绘成果安全,维护国家版图尊严和地图的严肃性,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至关重要。现代测绘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地理信息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高测绘保障服务水平,对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测绘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服务作为测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体制机制,着力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加强测绘公共服务,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努力建设服务型测绘、开放型测绘、创新型测绘,全面提高测绘对促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服务水平。

(三)加强测绘工作的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测绘事业发展全局,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合理规划安排,避免重复测绘,推动国家测绘和区域测绘、公益性测绘和地理信息产业以及军地测绘的协调发展。

——坚持保障安全,高效利用。妥善处理测绘成果保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有力的测绘保障服务,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推动测绘成果广泛应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坚持科技推动,服务为本。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基本方针,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服务。

——坚持完善体制,强化监管。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理顺和落实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强化测绘工作统一监督管理,全面推进测绘依法行政,加大测绘成果管理和测绘市场监管力度。

二、切实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加大基础测绘工作力度,加强基础测绘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衔接,按照统一设计、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期间,开展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改建或扩建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基本网,加快形成覆盖全部国土、陆海统一的高精度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大力提高基础航空摄影能力和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能力,实现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对陆地国土的定期覆盖和局部地区的动态覆盖。到**年,全面完成陆地国土1∶5万地形图测绘;科学合理确定覆盖范围和更新周期,基本完成1∶1万地形图的必要覆盖和城镇地区1∶2000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加快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积极开展海洋基础测绘、海岛(礁)测绘和极地测绘工作。建立健全定期更新和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更新机制,切实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

(五)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需求,在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强资源整合和数据库完善,为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针对地方、部门、行业特色,在电子政务、公共安全、位置服务等方面,分类构建权威、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更好地满足政府、企业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对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产品服务的迫切需要。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的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系统,应当采用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六)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建立国家测绘与地方测绘、测绘部门与相关部门以及军地测绘之间的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明确共建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统筹协调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分工、持续更新和共享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和规划建设的国家信息化设施,避免重复建设。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工程测绘项目,有关部门在批准立项前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有适宜测绘成果的,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加强基础航空摄影和用于测绘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与分发的统筹协调,提高利用效率。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测绘部门提供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地名、境界、交通、水系、土地覆盖等信息,测绘部门要按有关规定及时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七)拓宽测绘服务领域。大力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加强测绘成果的开发应用,充分发挥测绘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作用。建设全国测绘成果网络化分发服务系统,及时测绘成果目录,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服务。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大力开发适用、实用的权威性测绘公共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积极稳妥推出公众版地形图,加快公益性地图网站建设。加强对农村公益性测绘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开发适用的测绘产品。积极开展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和综合分析工作,及时提供地表覆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信息,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开展试点示范等方式,建设各类基于地理信息的政府管理与决策系统。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测绘保障机制,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处置工作提供及时的地理信息和技术服务。

(八)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地理信息产业优先发展领域,尽快研究制定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和促进健康快速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地理信息骨干企业,尽快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装备,增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推动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利用,提高测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政府采购和项目带动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地理信息开发利用和增值服务,促进智能交通、现代物流、车载导航、手机定位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妥善处理地理信息保密与利用的关系,修订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制定地理信息使用管理办法。

三、加快测绘科技进步与创新

(九)完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测绘科研基地、科技文献资源以及科技服务网络等测绘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完善测绘科技创新政策,充分发挥各类测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有关企业在测绘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分工协作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测绘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

(十)增强测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将测绘科技自主创新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和基金,加大对测绘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测绘基础理论研究和软科学研究,加快高精度快速定位、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自动化处理、地理信息网格以及信息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显著提高我国测绘科技的整体实力。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促进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加强测绘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参加测绘领域的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不断提高我国测绘的国际地位。

(十一)加强现代化测绘装备建设。在充分利用国内外卫星资源的基础上,加快自主研制发射满足测绘需求的应用卫星,加强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大力加强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加快基础测绘生产基地的装备和设施更新,提高野外测绘高新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应急测绘装备建设。改善各级基础地理信息存储管理与服务机构的装备条件。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级之间互联互通的全国基础地理信息网络体系。

四、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管

(十二)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测绘工作管理职责,加强测绘资质、标准、质量以及测绘成果提供和使用等方面的统一监督管理。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新时期测绘工作面向全社会提供保障服务的特点,认真履行职责,按照统一、协调、有效的原则,加强自身建设,落实管理力量和工作经费,增强工作能力。

(十三)完善测绘法规和标准。加强依法行政,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测绘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海洋基础测绘和地图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健全标准体系,加快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的研究制定,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协调性和适用性。

(十四)加强测绘成果管理。严格执行测绘成果汇交制度,政府投资项目的测绘成果必须依法及时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无偿汇交,加强测绘成果汇交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推进测绘档案管理信息化。加强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的统一管理,修订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的有关规定。加大对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和使用的监管力度。完善测绘成果安全保障体系,落实测绘成果异地备份制度,强化测绘成果保密和使用监管。强化测绘成果安全防范意识,依法打击窃取国家秘密测绘成果和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犯罪行为。做好测量标志保护和维护工作,制定测量标志土地使用的有关规定,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依法规范和审批城市坐标系统建设,开展城市坐标系统的清理。

(十五)加强地图管理。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地图编制的管理,完善地图审核制度,严把地图审核关。提高联合执法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地图市场及互联网网站登载地图的监管力度,严格查处和封堵互联网用户上传、标注地理信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编制、出版、传播、使用地图以及侵犯地图知识产权等行为。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小学教学内容,提高全社会的国家版图意识。

(十六)加大测绘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测绘资质管理,从事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加工、提供等测绘活动必须依法取得测绘资质证书,严格市场准入。健全测绘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测绘质量监理制度,加强对房产测绘和导航电子地图、重大建设项目等的测绘质量监督。严厉查处无证测绘、超资质超范围测绘、非法采集提供地理信息、侵权盗版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加强对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活动的监督管理。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测绘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社会监督。加快建立测绘市场信用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测绘执法监督,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测绘市场。

五、加强对测绘工作的领导

(十七)加强对测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地方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测绘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把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作为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测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测绘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督管理,提高测绘依法行政能力。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测绘工作。做好测绘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在全社会推广普及测绘知识。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篇3

关键词: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属性数据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057-02

房产信息化是我国当前“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房产信息化建设关系到城市现代化的进程。房产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房产管理的主要手段,数字房产是我国房产信息化发展的最新阶段。数字房产是以房产为对象进行数字化、网络化、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空间信息为核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oa)、工作流(wFS)等先进技术,综合集成和利用各类房产信息,达到房产管理和服务的最优化。其中,一体化是指数据模型的一体化,并通过其一体化的应用,可实现图形信息与业务信息、档案信息的一体化,可实现房产平面图形与房产分层分户图形的一体化,实现现状信息与历史信息的一体化。所有这些一体化的应用都离不开房产测绘的一体化集成。

房产测绘是获取房产管理数据的主要手段,是数字房产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重要来源。如果没有房产测绘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其他集成都成了无根之草、无水之木。研究房产测绘与房产GiS的一体化集成技术,对于解决数字房产空间数据库数据的快速获取、更新,保证房产业务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基于GiS实现房产测绘与房产GiS一体化集成的技术路线和总体框架。

房产测绘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模式——CaD模式——CaD和GiS混合模式三个阶段,目前正向测绘与房产GiS一体化集成阶段发展。

在手工模式阶段,房产测绘的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都是依靠手工来完成的,提供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纸质的图形和表格。此时的房产信息化的发展还处于单机单用户的miS阶段,房产测绘在信息系统中的集成主要是通过手工方式将属性信息录入miS系统,图形成果的利用也只限于发证时将纸质图形粘贴到证书上作为证书的附页。

随着电子测量技术和CaD技术的发展,房产测绘逐步由全手工模式进入CaD模式。外业测绘可以通过电子测量仪器(如全站仪、GpS等)快速获取测量数据,同时基于CaD技术开发的房产测绘系统利用CaD软件的绘图、编辑、制图功能快速地生成房产测绘成果。CaD模式较手工模式是一次大的飞跃,实现了房产测绘由提供单一的纸图和表格向以提供电子数据为主的方式转变,为在miS系统中集成和利用房产测绘成果创造了条件。在miS系统中可用oLe技术调用CaD系统或通过封装CaD功能的activeX控件来浏览和打印房产测绘图形成果。此时对房产图形的集成和利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功能简单,主要是浏览和打印,还不能够进行基于图形的查询分析。二是属性数据的利用主要还是依靠手工录入的方式进入miS系统。

在手工模式和CaD模式的阶段,房产测绘主要还是以制图为目的的。随着GiS技术在房产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人们迫切希望房产测绘系统在满足制图的前提下,能够发挥其向信息系统提供信息的功能。特别是GiS技术应用后,基于图形进行房产处理的模式(以图管房)在信息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房产测绘作为GiS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重要来源,如何J决速地实现房产测绘与信息系统的集成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此时房产测绘开始进入CaD+GiS混合模式阶段。在这一阶段,基于CaD技术的房产测绘仍是主流,可以采用实体编码技术和外挂数据库技术对原有基于CaD系统开发的房产测绘系统进行改造,以满足向信息系统和GiS提供信息的需求。数据转换是人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数据转换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CaD系统本身的交换文件(如:autoCaD的DXF)生成GiS数据。这种方式直接简单,但后期需在GiS系统中进行二次处理的工作量极大。这种方式对属性数据的处理无能为力,属性数据还需要在GiS系统中再次进行录入处理。二是通过房产测绘系统生成的明码格式的交换文件进入GiS系统,这种方式需要编写专用的数据转换模块,开发的难度和工作量大,通用性不强。这两种方式部分解决了房产测绘与信息系统集成的问题,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另外,基于CaD系统开发的房产测绘系统中极易产生垃圾数据,系统对数据的检查和清理十分麻烦,影响了集成的效果。

目前房产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数字房产的提出,迫切需要研究房产测绘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集成的相关问题。

1房产测绘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集成的内涵

房产测绘与信息系统一体化集成不同于CaD和GiS混合模合下通过文件交换的数据共享,它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集成。一体化集成应包含两个层次的集成:一是房产测绘信息采集的集成。二是测绘数据与GiS数据的集成。房产测绘信息采集的集成是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的集成,即房产测绘中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和采集。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的一体化存储是GiS有别于CaD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基于CaD模式的房产测绘系统虽然解决了在计算机中快速绘图、编辑和输出的问题,但由于CaD数据结构的限制,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相互查询能力弱,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致性维护比较困难。现有的基于CaD管理图形和外挂数据库管理属性数据的数据组织方式应向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一体化的组织方式转变。

测绘数据与房产GiS的集成是集成的最高层次。当前空间数据库技术在GiS应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房产测绘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房产空间数据库提供一体化的图属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更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把这个集成理解为房产测绘与空间数据库的集成。集成后的效果应是房产外业测绘、内业处理、成果检查、数据入库、数据更新、数据应用的流水化和程序化,数据入库实现信息不需要二次手工处理、入库前后信息不损失。

房产测绘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集成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能够更快、更好地为房产信息系统提供满足GiS应用要求的数振,从这一点上讲,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房产测绘与房产GiS的一体化集成。

2基于GiS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集成的优越性

一体化集成的房产测绘系统可以解决传统的测绘图形信息采集与属性采集分头进行而存在的关联性差、数据一致性难以维护等不足之处,避免了数据进入信息系统所需的二次加工和处理,提高了数据进入信息系统的效率和准确率,可以大大缩短数据采集的周期。

一体化集成的房产测绘系统直接面向数字房产GiS需求进行数据采集,直接生成符合GiS要求的房产测绘数据,避免了传统测绘的CaD数据格式与GiS格式之间繁琐的转换,可直接将数据写入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库,并提供了直接基于空间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的能力,这是传统的房产测绘系统难以实现的。一体化集成的测绘系统所具有的数据快速入库和高效更新的能力正是数字房产系统所迫切需要的。

3基于ComGiS的测绘信息系统技术路线

基于对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内涵的分析,本文研究提出了以GiS为核心的总体技术路线,即。

(1)采用GiS数据存储方式来存储房产测绘数据,实现房产图形信息和房产属性信息的一体化存储。

(2)基于组件式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编辑和绘图功能,实现房产图形的编辑绘制和属性信息的录入。

(3)采用空间数据库技术实现房产测绘与信息系统的数据入库与更新。

房产测绘任务分为房产基础测绘和房产项目测绘。房产基础测绘的主要内容是房产分幅平面图。

房产项口测绘的主要内容是房产分丘平面图、分户平面图和房屋共有面积分摊计算。为了达到房产测绘与信息系统一体化集成的日标,必须开发房产测绘管理系统,以完成房产测绘成果向数字房产空间数据库的入库和更新。

房产编辑绘图模块、测绘仪器联接模块和数据转换模块和参数定义模块是四个子系统的公共功能模块,在实际编程实现中,这四个公共功能模块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具有基本测绘功能的程序框架,在框架基础之上增加房产测绘分摊计算功能和房产测绘成果输出功能构成房产项目测绘子系统,增加基础测绘成果输出模块构成房产基础测绘子系统,增加测绘成果备案和成果入库功能构成房产测绘成果管理子系统。

整个系统基于组件式GiS技术来开发,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系统基于组件式GiS开发平台进行功能扩充,开发房产基础测绘系统和项目测绘系统。测绘人员测绘完毕后直接生成文件型的GiS数据格式。测绘管理人员在对测绘成果进行质量检核后,将测绘成果入库。系统可利用空间数据库引擎将该GiS数据格式直接写入到空间数据库中,完成数据的入库。在数据需要更新时,再通过空间数据库引擎将选定范围内的空间数据提取成文件型的GiS数据格式再由测绘人员实施修补测。修补测完毕后,再将成果更新入库。

在系统中,成果入库完毕后,图形数据的更新只能由测绘和测绘管理人员来共同完成,房产管理的业务人员只能进行读取和显示,这样。可有效地保证房产测绘成果的权威性。

4房产测绘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在大连市数字房产的开发中,根据大连市房产状况,总体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老数据转换子系统完成对原始测绘成果(分幅平面图、分层分户图)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入库。

对新开发的房产测绘项目和需补测的房产测绘项目采用基于GiS的一体化集成的房产测绘系统,外业采集采用基础测绘子系统,内业分摊计算、成果输出打印等采用项目测绘子系统,成果更新入库采用测绘成果入库子系统。

一体化集成的房产测绘系统在吉林市数字房产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房产图形信息和房产属性信息的一体化存储,实现了房产测绘对空间数据库的快速入库与更新,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更新的速度,保证了空间数据库的现势性和权威性,保证了房产业务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肖计划,刘海砚,栾晓岩.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概念模型研究[J]-测绘工程,2007(6):23-25.

[2]肖计划,刘海砚,张吉才.设计模式在地图制图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5):60-63.

[3]安晓亚,孙群,肖强,等.基于地图信息传输理论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型研究[J].测绘科学,2008(3):112-116.

[4]马旭东,陈艳艳,史玉龙,等.利用mapGiS数据建立arcinfo地图数据库的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09(1):89-92.

[5]胡国超,熊远远,杨武年.基于GiS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广州市mG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为例[J],测绘科学,2009(2):10-13.

[6]孟祥飞,王卫.arcGiS数据与CorelDraw数据的转换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09(3):32-35.

[7]刘慧慧,杨齐青,孙晓明,等.1∶50000数字地理底图在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08(6):18-23.

[8]简灿良,袁存忠,黄梦龙.基于arcGiS的数据库地图制图研究[J].福建电脑,2008(11):4-6.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篇4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测绘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测绘工作

(一)加强测绘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服务作为测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体制机制,严格依法管理,着力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构建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加强测绘公共服务,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努力建设服务型测绘、开放型测绘、创新型测绘,全面提高测绘对促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和服务水平。

(二)加强测绘工作的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测绘事业发展全局,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合理规划安排,避免重复测绘,推动市、县(市)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产业协调发展。

——坚持保障安全,高效利用。妥善处理测绘成果保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有力的测绘保障服务,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整合,推动测绘成果广泛应用。

——坚持科技推动,服务为本。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基本方针,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紧密围绕中心任务,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服务。

——坚持完善体制,强化监管。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理顺和落实测绘行政部门的职责,强化测绘工作统一监督管理,全面推进测绘依法行政,加大测绘成果管理和测绘市场监管力度。

二、加强基础测绘工作,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加快基础地理信息采集更新

建立市域规划区范围内周期为5年的1:2000比例尺地形图更新机制;逐步建立县级以上城镇建成区范围内周期为1至2年的1:1000比例尺地形图更新机制;保持地形图的现势性,逐步消灭无图区,实现一村一图,增强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保障服务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成果的需求。

结合城市建设项目逐步建立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并进行动态更新。

(四)整合资源,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平台

测绘部门要组织协调完善土地、矿产、森林、水资源、气象、环保、旅游等分布式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整合各类空间信息资源,分层建设自然、人文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逐步完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体系。

在整合地理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由测绘部门组织制定统一的基础测绘数据成果入库标准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标准,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地理信息窗口的统一,为政府、行业和公众的各种应用提供日益广泛的空间数据支撑和信息服务。

(五)建立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有偿使用和无偿使用相结合的办法,切实解决资源共享中的利益关系问题,建立健全各级测绘部门之间、测绘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充分调动投资主体参与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积极性。

(六)积极拓展地理信息服务领域

整合地理信息资源,构建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社会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各个领域多层次需求,在行政区划、招商引资、交通旅游、择业就医、治安保卫、防灾减灾、环境保护、购物消费、餐饮娱乐、教育科研等方面拓展服务。

(七)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化进程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地理信息产业政策,积极扶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地理信息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面向全社会多领域开展多层次服务,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不断开拓业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把地理信息产业服务逐步提升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加快测绘科技进步与创新

(八)完善测绘科技进步激励机制

各级政府要将测绘科技自主创新纳入各级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测绘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测绘科研单位和测绘学术团体的协调联系,对积极参与地理信息科研开发、推广应用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及资金和政策支持。

(九)加强测绘科技成果交流和借鉴利用

加强测绘科研和教学单位与测绘企业之间、不同行业测绘部门之间的测绘科技成果交流和借鉴利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国内外、省内外测绘科研服务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测绘科技进步步伐,提高测绘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

四、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管

(十)科学编制和实施各级测绘发展规划

各有关区、县(市)政府应当按照测绘法律法规,依据国家和省的测绘中长期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本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围绕同期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组织编制报批当地的测绘发展规划,并有计划地抓好实施。

(十一)认真贯彻执行测绘法律法规和标准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执行测绘有关技术规范标准,针对测绘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制定相应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完善测绘技术规范标准的实施监管。

(十二)加强测绘成果管理

严格执行测绘成果汇交和测绘任务登记制度。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避免重复测绘,有效利用现有地理信息资源。对使用已有测绘成果的,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向成果产权主体支付费用。完善测绘成果安全保障体系,落实测绘成果异地备份制度,强化测绘成果保密和使用监管,维护产权主体利益。

(十三)加强地理信息市场监管

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各有关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地理信息市场、地图市场和以互联网地图为重点各种媒体的监管,严厉打击无测绘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非法从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加工、提供等测绘活动,以及违法违规编制、出版、传播、使用地图和侵犯地图知识产权等行为。

(十四)加大测绘行业监管力度

进一步加强测绘资质管理,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健全测绘单位质量监督体系,建立和完善测绘质量定期检验和监理制度。严厉查处无证测绘、超资质超范围测绘、非法采集提供地理信息、不正当竞争和违法编制出版地图等行为。加强测绘执法监督,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测绘案件,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测绘市场。

(十五)加强测量标志保护

严格执行测量标志保护条例。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严肃查处破坏测量标志案件,打击违法行为,保护测量标志安全。

五、加强对测绘工作的领导

(十六)加强对测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各地区要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解决测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抓好测绘发展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认真抓好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广利用。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管,提高测绘行政管理水平。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测绘工作。要加强测绘政策法规及专业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现代测绘意识。

(十七)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保障测绘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测绘工作管理职责,尽快建立职责清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的测绘行政管理体系,以满足开展测绘管理和执法工作的需要。要进一步强化市地理信息中心建设,做大做强测绘产业。

(十八)完善测绘投入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各地区要把测绘管理和基础测绘、地理信息建设所需资金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提高效率,合理利用。各有关部门测绘项目应当经测绘部门综合平衡后,由财政部门量力安排,避免重复建设,以完善财政投入机制为杠杆,整合地理信息资源,促进资源共享。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政府投资的重大测绘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管,建立事前招标、过程监管、事后验收的正常机制,降低成本,减少支出,培育测绘市场,维护公平竞争,确保测绘成果质量。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篇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测绘工作,推动我市测绘工作发展,提高测绘对经济建设的保障和服务水平,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性

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测绘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加强测绘工作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测绘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为城市建设提供保障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测绘行政管理体制,推动测绘科技进步,加快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全面提高测绘保障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切实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加大基础测绘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按照《*市市级基础测绘“*”发展规划》要求,在“十五”期间已建立的158平方公里1∶5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根据采集完善的500平方公里1∶1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立约660平方公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同时,将后续采集的600平方公里1∶1000比例尺地形数据并入*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形成约1260平方公里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平台,为实现“数字*”提供坚实的基础。完成县(市)建成区1:500比例尺地形测绘,实行动态复测更新机制。到2010年底,完成全市遥感影像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和*市GpS卫星定位服务网建设。

(二)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立统一的*市坐标系统,加快市县两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统一整合主城区和四组团县市内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各部门及相关公共服务单位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的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系统,应采用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三)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建立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对用于国家机关进行管理、服务、决策支持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其无偿提供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地名、境界、交通、水系、土地覆盖等信息。凡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和建设工程测绘项目,有关部门在批准立项前应当征求同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有适宜测绘成果的,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避免重复测绘和财政资金的浪费。

(四)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测绘成果的开发应用,充分发挥测绘辅助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作用。

三、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管

(一)加强测绘法制建设,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办法》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出台《*市测绘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测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办法》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各级测绘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测绘工作管理职责,加强测绘资质﹑标准﹑质量﹑市场及成果提供和使用等方面的统一监督管理。

(二)加强测绘成果管理,严把测绘产品质量关。严格执行测绘成果汇交制度,政府投资项目的测绘成果必须依法及时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无偿汇交。依法规范基础测绘成果的保管、审批、提供、使用行为,加强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的统一管理。强化测绘成果保密、使用监管和安全防范意识,依法打击窃取国家秘密测绘成果和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犯罪行为。做好测量标志保护和维护工作,制定测量标志土地使用的有关规定,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严格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加强对大型测绘项目的质量监督检查。

(三)加强地图市场管理。在落实地图市场日常监管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互联网网站登载地图的监管,严格查处和封堵互联网用户上传、标注地理信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编制、出版、传播、使用地图以及侵犯地图知识产权等行为,提高全社会的国家版图意识。

(四)加大测绘市场监管力度。加强测绘行政执法工作,充实执法人员。进一步加强测绘资质管理,加强对房产测绘和导航电子地图、重大建设项目等测绘质量的监督。严厉查处无证测绘、超资质和超范围测绘、非法采集提供地理信息、侵权盗版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加强对外国组织或者个人来我市测绘活动的监督管理。建立测绘工程招投标机制和市场信用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测绘市场。

四、加强对测绘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测绘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测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测绘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测绘工作。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把重大测绘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抓好监督落实工作。做好测绘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在全社会推广普及测绘知识。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篇6

一、基础测绘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市测绘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测绘服务保障,为精细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空间信息和技术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获得了丰富的基础测绘成果。全市共有保存完好的等级以上测量标志280个,共布设6个基站,已完成建站并通过市级预检。绘制了建成区96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规划区265平方公里1:1000地形图,制作了全市0.3米分辨率航空影像、两区0.6米分辨率快鸟影像和四县(市)2.5米分辨率卫星影像。1:500地籍图覆盖建成区、四县(市)驻地及全市58个建制镇,约340平方公里。2010年,结合市地理空间框架一期建设,整合现有的城区1:500地形数据、DmC影像、Spot影像、快鸟影像、矿权核查数据以及地质灾害数据,建设了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开发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先后建立了覆盖全市的矿产资源核查数据库(含矿业权空间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城镇地籍等数据库。二是基础测绘应用与服务取得良好的效果。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一期工程建设顺利竣工,并在市国土资源内网试运行,可提供在线地图服务、查询定位等地理信息服务。三是基础测绘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经费投入进一步增加。2004年以来,市级基础测绘累计投入经费约2080万元。

我市基础测绘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与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测绘定期投入和成果更新机制尚未建立,造成测绘成果滞后于应用需求。基础测绘成果尺度不全,产品形式比较单一,不能及时反映基础地理信息的现状和变化,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数据资源整体上开发不足、利用不够、效益不高,相对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尚未正式启用,现有数据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不能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需求。二是尚未建立统一的基础测绘成果管理及共享机制。基础测绘的投入、实施以及成果的管理、利用未纳入统一归口管理,基础测绘成果供给不足,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交流不畅和重复建设的现象,难以实现测绘资源共享。三是专业人才缺乏。部分县(市、区)尚未建立测绘技术支撑队伍,已经建立的存在着人员不足、装备落后、服务保障能力不强,特别是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二、“十二五”基础测绘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宗旨,不断完善基础测绘工作体制机制,加强测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转型,搞好地理国情监测,着力丰富全市地理信息资源,加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更新和开发利用,促进“数字”建设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全面提高全市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二)基本原则。

1.统一监管,合理分工。强化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基础测绘统一监管的职能,建立基础测绘分工协作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部门(单位)的职责权限,为基础测绘工作的健康开展提供保障。

2.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注重与全省基础测绘规划的衔接,加强对本市基础测绘的指导,统筹规划基础测绘工作,合理安排市、县两级基础测绘项目,避免重复测绘。

3.统一基准,及时更新。全市范围内使用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及时更新基础测绘数据,保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势性,提高基础测绘的服务和保障能力。

4.信息共享,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基础测绘公益性、基础性作用,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的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基础地理信息的高效利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测绘保障。

5.需求引导,科技推动。以基础测绘的需求为导向,合理制定基础测绘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测绘人才,进一步优化测绘人才结构;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创新求发展,不断提高基础测绘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规划目标。

建立和完善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测绘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长期稳定的基础测绘定期投入和基础测绘成果定期更新机制;建立统一完善的测绘基准,加快基础测绘成果的更新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统一、权威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健全各级基础测绘技术支撑队伍,初步形成信息化测绘体系,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全面提升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满足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和完善基础测绘管理体制。建立基础测绘分级管理体制,健全各级基础测绘技术支撑队伍,初步形成经费长期稳定投入和成果定期更新机制。

(二)统一全市测绘基准。加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推广应用工作,获取全市控制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完成现有数据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确保在“十二五”末全市统一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积极开展不同坐标系统下的各种应用问题研究,有效解决不同坐标系统之间转换工作中存在的政策性和技术性困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对测量标志成果的管理,建立测量标志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基准站(GnSS)的应用,增强实时提供定位服务的能力。

(三)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完成市规划区、县(市)政府及乡镇政府驻地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取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建立,加快全市大比例尺地形图(1:500—1:2000)的修测、补测与更新,不断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城乡建设、城市规划等部门的需要。

(四)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加大基础测绘设施的投入,加强对“3S”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基础测绘高新技术应用和研究,完善信息化测绘科技体系,不断改善基础测绘工作基础和科技条件,提高测绘服务水平和能力。

(五)加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推进县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数字县(市、区)地理空间框架,构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互联互通。不断完善基础测绘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基础地理信息交换和分发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省、市、县互联互通的基础测绘成果目录分发服务系统,定期编制成果目录,促进测绘成果广泛应用。

(六)加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增值开发利用。按照“应用中发展、发展中应用”的工作思路,研究探索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增值服务模式,积极研发测绘公共产品,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地理信息资源产业化应用,促进车载导航、智能交通、移动通讯、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快速发展,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增值服务的规模效益,带动地理信息产业和测绘行业发展。

(七)提高测绘应急服务保障能力。根据应急保障工作需要,编制基础测绘服务保障应急预案。测绘应急保障的核心任务是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地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测绘成果,并根据需要开展有关方面技术、生产装备和设施等的储备。

四、重点项目

根据《基础测绘条例》规定的地理信息更新原则,结合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政府部门和社会化应用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市主要安排以下基础测绘重点项目:

(一)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与应用。做好全市基础控制网的维护工作,加大测量标志保护力度,提高测量标志完好率;整合全市控制网成果,建立全市测量标志数据库,实现与原有国家等级控制点成果统一管理,根据测量标志普查、迁建情况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维护;建立市区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完成基础测绘数据及其它地理信息数据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转换工作。

(二)遥感影像数据获取。获取全市全色0.5米、多光谱2-4米分辨率的卫星影像一次,在主城区进行1:4000比例尺、近郊区进行1:6000数码航空摄影两次,获取地面分辨率0.05米、0.1米的高分辨率数码影像数据。

(三)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与更新。1:500~1:5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更新由市、县分别投资完成。小于1:5000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向国家、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获取。对基础测绘成果实行定期更新制度,加快大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的生产、更新速度。

1.数字线划图。对城市建成区1:500比例尺、城市近郊区1:10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分别更新四次。推进数字线划图数据采集渠道的多样性,根据按需测绘的原则,探索网格化持续更新的方法,提高数据采集更新的效率,保证成果的现势性。

2.数字正射影像图。城市建成区1:500比例尺、城市近郊区1:1000比例尺正射影像数据分别更新2次,全市1:5000比例尺正射影像数据更新一次。积极推进正射影像图的综合利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积极探索利用低空无人驾驶飞行器等手段灵活补充航空遥感影像,实现按需更新或应急保障。

3.数字高程模型。完成市市区1:1000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生产并更新一次。积极推进数字高程模型在水利、生态环境建设、旅游、交通、防灾等领域中的应用。

(四)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更新。建立多尺度、多类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形成基础地理信息的统一组织和管理。结合基础测绘更新,联动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善数据库管理系统;面向应用扩展系统功能,实现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自动提取公共地理框架数据,满足“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更新的需要。

(五)“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在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前提下,加快“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尽快完成市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平台功能,确保平台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加强横向联通,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部门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的联动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平台数据。进一步加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推广应用,在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方面建成3-4个示范应用系统,服务政府管理决策和信息化建设,支持企业开发地理信息增值服务,将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业务系统建设统一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来,满足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的需求。

认真开展虚拟现实场景数据标准、数据获取、快速建模、精细建模等技术的研究,积极探索研究建立三维建模更新机制,结合竣工测量、巡视测量等方法,建立局部、实时更新机制。

“十二五”期间,对主城区城市三维景观更新两次,基于三维系统在城市规划管理、旅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房产管理等方面建成3-4个示范应用系统,将三维系统纳入“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开展二、三维一体化应用服务,为政府决策、城市规划、生态建设、招商引资创造条件。

(六)测绘成果目录分发服务系统。“十二五”期间,市、县(市、区)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完成测绘成果目录服务系统建设,并实现省、市、县互联互通,提升测绘成果管理和服务水平。

(七)公共地图服务。利用基础地理数据资源,编制《市综合市情地图集》、行政区划图及城区图并及时更新。编制领导机关行政管理用图、“两会”用图并逐年更新,满足政府部门决策需要。实施市、县(市、区)行政挂图编制工程,按照统一内容、统一地图投影、统一幅面、统一表现形式和表示方法的要求,编制县级以上行政挂图。

(八)地理市情监测。积极开展地理市情监测,开展地区植被覆盖、水系变化等的动态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反映地区资源、环境、生态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专题图集和研究报告,初步形成地理市情监测服务能力。

(九)应急测绘保障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测绘保障预案,健全应急测绘保障机制,加强应急演练,购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建立涵盖专家、专业队伍、设备、成果等各类应急测绘保障资源的储备库,形成突发事件应急测绘保障资源快速调用和集结联动机制。

五、县级基础测绘规划编制

(一)县级基础测绘规划。按照基础测绘分级管理要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本级行政区域的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做好项目的安排和组织实施工作。区基础测绘规划纳入市规划范围,其他县(市、区)分别编制本辖区的“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

(二)县级基础测绘任务。县(市、区)基础测绘任务主要是按照国家、省、市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完成本行政区域基础控制网及水准网建设与维护,建立测量标志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本行政区域覆盖乡(镇)、村1:500-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线划图并建立定期更新机制;建立和更新本行政区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建设数字县(市、区)地理空间框架并与省、市实现互联互通,推动有条件的乡镇启动数字乡镇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完成主城区重点区域三维建模;建立测绘成果目录分发服务系统并实现省、市、县互联互通;建立和完善测绘应急保障机制并认真组织实施,进行必要的设备和地理信息资源的应急储备,提高测绘应急保障能力;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地图编制、测绘基础设施建设、测绘成果管理等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基础测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做好相关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基础测绘规划、年度计划和测绘项目的实施工作。财政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基础测绘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协调共享机制,促进基础测绘成果的广泛应用。

(二)坚持依法行政。市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一步加大基础测绘的统一监管力度,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信息化建设目标,研究制定、完善有关基础测绘成果开发利用、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等方面配套的规范性文件。要加强《测绘法》的宣传,不断增强测绘执证单位和测绘从业人员依法从事测绘活动的法制意识。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篇7

这次全市测绘工作会议,既是一次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的大会,也是一次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的动员会。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各种影响,我们正全力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保增促调,深入贯彻实施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战略,这不仅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当前的这种宏观形势和环境,在为测绘事业提供良好发展机遇、开辟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测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

(一)加强测绘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准确掌握市情、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等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以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和航空航天遥感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测绘技术是解决资源、环境、人口和灾害等城市发展问题的关键技术。我市要实施城市化、信息化战略,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离不开测绘的基础支撑与保障;我市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需要测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市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测绘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测绘也事关民生,在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中需求也日益广泛,人们现在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一的地形图服务,而是要求提供全面、动态、实时的测绘服务,对产品信息含量、多样化、标准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测绘事业与社会各项领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也逐步走入寻常百姓生活之中。

(二)加强测绘工作是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

地理信息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政府部门实行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政府决策要科学化,就必须重视科学依据,就需要掌握准确全面的地理信息。无论是宏观决策、行政管理,还是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能源建设等重大战略都离不开测绘技术的支持。比如当前各层次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现代化国际港口规划建设、沿海产业带规划建设、内河整治等民生工程、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和石化产业基地等市政府重大建设工程,都需要使用基础地理信息,都离不开卫星遥感等测绘技术的支持。

(三)加强测绘工作是提高防灾救灾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明确提出:“加快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以及防灾减灾高技术成果转化和综合集成,建立国家综合减灾和风险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国家和地方灾情监测、预警、评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对测绘服务于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市地处浙江东部沿海,是台风、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多发地区之一,防灾救灾任务重、责任大。通过加强测绘工作,全面、准确掌握各地特别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活动规律,有利于及时预测预防灾情。在灾害发生后,通过对航空、航天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快速获取灾情,同时测绘部门提供各种专题地图与地理信息,供抗灾救灾进行决策。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还可为规划建设提供各类图件。去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恢复重建中,我市派出34名测绘技术人员,到青川县进行地形测绘,为我市援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四)加强测绘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方式

测绘服务于国民经济,服务于国防,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地图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体现国家和政治主张。现代测绘技术已经成为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反恐能力的重要支撑条件。加强测绘工作,强化国家版图意识和地理信息安全意识,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至关重要。

二、抢抓机遇,全面推进我市测绘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我市测绘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当前的形势相比还面临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基础测绘成果覆盖范围不广,地理信息资源不够丰富,现有基础测绘成果开发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特别是对政府决策的保障支撑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二是测绘成果的共建共享机制还不健全,地理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与利用,制约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测绘成果应用服务领域的拓展;三是基础测绘财政投入和定期更新机制尚未健全,测绘管理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各级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作出积极贡献。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贯彻实施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全面推进我市测绘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基础测绘,进一步提升测绘保障能力。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向社会各类用户提供统一、权威的空间定位基准和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的工作。

一是要坚持“需求牵引、共建共享、项目支撑、全面推进”的思路,按照我市基础测绘规划要求,加强基础测绘计划统筹安排,完善和落实我市各级基础测绘规划、计划,确保将基础测绘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充分发挥测绘部门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及时为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决策部署、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优质的地理信息数据和先进的测绘技术支撑。

二是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增强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在基础测绘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测绘新技术,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结合政府工作需要,围绕项目选址、规划论证、电子政务、数字国土、数字房产、数字城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需要,分类建立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使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在政府决策、规划计划、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保障以及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保障作用,逐步提高基础地理信息对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保障支撑能力。

三是要大力推进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要按照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要求,依托已有信息化基础设施,按照统一标准规范,整合、改造有关政府部门现有的信息资源,建立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实现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的统一管理、整合、交换和共享,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自然资源与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确保在2010年底完成项目一期建设内容。同时,加快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交换平台与公共服务平台,夯实我市测绘发展的基础,努力提高基础测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服务能力。

(二)推动成果应用,进一步拓宽测绘服务领域。测绘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拓宽测绘成果的应用范围,提高测绘成果的利用率,满足社会各行业对地理信息的需求。

一是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加强基础测绘成果的开发应用。通过建立健全测绘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测绘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城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调查、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管理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要进一步促进我市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快研究建立分工明确、顺畅高效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信息交换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地理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三是要以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提供针对性、适用性强的测绘成果,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公益性测绘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开发适用的测绘产品。

四是要积极开展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和综合分析工作,及时提供地表覆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信息,加快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的政府管理与决策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管理”、“数字城管”、“数字国土”、“数字房产”等一批示范性应用系统,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五是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测绘保障机制,加快建设“应急决策系统”,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处置工作提供及时的地理信息和技术服务。

(三)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测绘发展后劲。测绘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信息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高,测绘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仪器装备的进步和技术方法的创新。我市的基础测绘和应用服务在省内较为先进,但遇到的新问题很多,技术门槛也不少。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环境,进一步加大对测绘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测绘技术水平,积极引导测绘生产单位的装备和设施更新,加快野外测绘高新技术装备应用。

一是要根据测绘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争取在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等方面有所突破。

二是要积极开展我市基础地理信息快速获取与更新、地理信息变化监测与分析、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与共享、地理信息服务与应用等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我市测绘科技实力。

三是要坚持服务大众,贴近民生,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让全市人民充分共享测绘发展成果。地理信息资源数据量大、覆盖面宽、应用面广,是一种具有全局意义、长远影响和持续作用的信息资源。地理信息产业是一个高速增长、产业关联度较大的产业,既可服务生产,也可服务生活需要。因此,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地理信息骨干企业,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基础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服务的机制,大力开发适用、权威、实时的测绘公共产品,打造权威、公益的电子地图网站,编制贴近群众生活的综合地图集(册)。

四是要加强测绘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抓好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先进测绘科研单位、院校的技术合作,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吸收先进的测绘技术,增强测绘发展后劲。进一步推进市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的地理位置服务,促进智能交通、现代物流、车载导航、手机定位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测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适应测绘服务全面快捷、信息资源集成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发展要求。

三、加强领导,进一步优化测绘事业发展环境。

加强测绘工作,落实是关键。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省人民政府加强测绘工作意见的通知》中的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一是要有位置,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把测绘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二是要有规划,测绘是一个产业,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研究制定测绘产业发展规划;三是要有项目,各级政府要排出一批测绘项目特别是基础测绘项目,以推进测绘事业发展;四是要有机制,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加大对测绘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协调与共建共享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测绘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此外,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测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大对测绘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力度,采取措施切实解决本地区测绘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带头利用测绘技术和地理信息提高科学管理决策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测绘体制机制。近年来,我市测绘市场发展较快,加强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管已经十分必要和迫切。要以“主体合法、职能落实、事权清晰”为目标,抓紧建立和完善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富有活力的测绘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测绘资质资格管理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强化测绘行政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测绘市场监管,建立测绘市场信用体系,依法严肃查处无证测绘、超资质超范围测绘、非法采集提供地理信息、重复测绘、侵权盗版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各种非法测绘活动,重点查处地理信息泄密、窃密案件及涉外、涉军非法测绘活动,维护地理信息市场秩序,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国家利益和安全。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篇8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应急测绘;流程

1应急测绘的体系及流程

应急测绘工作通常分为3个板块,也就是数据信息的获取、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以及数据信息反馈。其中数据信息在获取时主要根据航空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采集技术针对事件现场情况进行采集,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指的是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而数据信息反馈指的是将分析后的信息反馈到应急指挥决策部门,并且结合影像一体与快速制图技术,可以将最准确的结果以最快的速度反馈给指挥决策者,以此来促进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应急测绘工作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1]。

2测绘地理信息与应急测绘的关系

2.1测绘地理信息是应急测绘工作的基础保障

应急测绘工作属于测绘领域,由于其自身工作性质比较特殊,重点针对突发事件进行地理信息测绘,因此,在工作中具备一定的危险性与不确定性。而测绘地理信息是应急测绘工作的基础,在爆发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时,事件发生地政府要根据地理信息数据制定紧急预案,其侦测的结果也要与平时的正常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判定事件的紧急程度。此外,测绘地理信息在日常应用中还要定期进行数据更新,因此,能够为应急测绘工作提供稳定的数据支持,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再去采用相关测绘技术与设备对实际情况进行判定,根据对比分析结果来制定出最准确可行的应急解决措施。

2.2测绘地理信息可以提升应急测绘工作的精准度

测绘地理信息主要通过固定的施测方式与数据分析方法,针对收集的地理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将各类信息进行综合,从而构建出整体形势的地理信息框架,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对各类数据信息不断进行修测更新,也就是不断优化正常情况下的测绘地理信息。在传统的施测方式中,由于信息技术未能融入,因此,在施测质量与精度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处理应急事故时无法体现出自身的重要性。但是,在信息技术与测绘地理信息结合后,可以保证施测信息的质量性与准确性,并且搭配各类高端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数据共享,能够对事故区域进行快速准确的判定,这样能够使应急救援工作越来越高效。

3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应急测绘中的应用

3.1数据采集技术的高效应用

航空遥感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利用小型飞机或者无人机,还要搭配相应的光学正射、倾斜和多光谱雷达等摄像系统,这样能够从多角度对建筑物地理信息、光谱特征信息进行采集,以此来形成准确的地理信息数据。多种技术测绘的数据信息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辨别突发事件的地理点位,这种信息采集技术不仅灵活性较高,而且具备良好的应用效率。此外,采用航空遥感数据采集技术还可以利用卫星或航天飞机,在高空针对地理全貌进行捕捉与数据分析,能够从整体框架上对区域地理信息进行优化。其中航天飞机的飞行高度能够维持在约10km,而卫星运行轨道的高度约为900km,这样能够保证侦测区域的广泛性,采用超高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具备以下优势:(1)采集时间段且效率高,在处理大范围突发事故区域时,低空无人机遥感采集技术无法快速进行全盘扫描,而且在数据整合分析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采用超高空遥感数据采集技术可以避免以上问题;(2)超高空航空遥感数据采集可以规避地面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变化等现象,航天遥感数据采集可以针对不同的检测波段进行穿透,以此来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度。除了航空遥感数据采集技术,地面激光雷达数据采集与地面单兵系统都能够在应急测绘中得到有效应用。其中地面雷达技术通过对地理目标进行扫描,能够对区域内的数据信息准确性做出保证,具备操作性强、携带便捷以及高效等优势,在地面、手中、车上都能够进行侦测。而地面单兵系统指的是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单兵作战体系中,通常由gps定位系统、通信设备以及高清摄像机组成,在处理突发事故与自然灾害时,地面单兵系统能够深入灾害区域内部进行地理信息的测绘,从而对现场情况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从而保证灾害处理措施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3.2数据处理技术的高效应用

在应急测绘工作中,首先,要对灾害区域中的地理信息进行收集,其次,要针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一般在应急测绘中融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后,所获取的数据要经过专门的技术进行加工与处理,将其转化为相应的影像资料,为应急救援措施提供参考意见。因此,在针对地理信息进行快速处理时,通常会将快速制图技术与遥感影像一体化技术相结合。快速制图技术指的是根据事故区域的日常数据信息进行修改,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点位的变化进行修改,这样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出事故发生后的变换点位与程度。而遥感影像一体化指的是对地理全貌进行施测,采用制图软件对地理信息框架进行修饰,最终成为应急测绘的一种图像。在应用遥感影像一体化时,需要将定位系统与摄影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对数据信息中的位置、尺寸以及形状等信息进行还原,尽量缩小数据成像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同时针对内部信息进行校正与调节,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拼接图像,能够提升测绘地理信息的准确性。

3.3信息平台技术的高效应用

信息平台技术的高效应用包括:(1)数据信息比较完善,能够对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这样在处理突发事件救援时,可以针对测绘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科学构建良好的处理方式;(2)三维精细化模型数据平台指的是针对区域内部的三维信息进行准确捕捉,并且根据更新数据对数据模型进行精细化处理,从而使空间信息、建筑物信息等组合效果更加真实,这样在处理应急测绘工作中,能够将部分变化数据导入模型中,快速形成全新的地理全貌图,为应急决策单位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3)信息服务平台数据模型指的是对居民区、综合地形、交通体系进行完善,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找到事件的发生点位,并且将数据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在救援工作中针对高危区域进行报道,方便民众了解灾难现场的真实信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4结语

本文针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并且重点分析其在应急测绘中的应用效果,阐述应急测绘的体系框架及流程,介绍地理测绘信息与应急测绘的关系,阐述相关应用,具体为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信息平台技术的实践应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完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应急测绘中的应用效果,以此来提升应急救援工作能力。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篇9

关键词:测绘术语,数字化测绘,信息化测绘,英译

中图分类号:n04;p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8578(2011)05-0049-03

随着我国测绘事业的飞速发展及重大测绘科技成果的诞生,向国外同行介绍我国测绘工作者取得的这些科学技术成果的需求也日益频繁。为了准确地将这些用汉语表述的成果翻译成国外测绘工作者能够理解的资料,有些关键的术语必须仔细推敲。笔者在这里仅探讨“数字化测绘”及“信息化测绘”两个名词的英译问题。

一“数字化测绘”的内涵与英译

“数字化测绘”这一概念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就在我国测绘行业开始大量使用,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个正式的权威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完全相同的表述。在诸多表述中,较为完整的有:数字化测绘主要体现在测绘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数字化(包括大地网、坐标系、影像产品、地图产品)和测绘保障的数字化。其主要特点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产品形式的数字化,存储方式和获取的磁介质化,保障方式的超前化、储备化或嵌入化。

从“数字化测绘”的内涵可以看出,数字化测绘代表的是一个从测绘数据采集开始,到测绘产品提供这样一个流程,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而非指单一概念。对综合性概念的英译,必须把握其内涵,译成英文才能够被国外的学者理解。为此,笔者考察了国内部分测绘权威期刊对“数字化测绘”的英译,结果发现译法有多种,即使是同一期刊,在不同时期的英译也是不一致的。笔者查到了以下英译:digitalizationofsurveyingandmapping:digitalmapping;digitalizationalsurveyingandmapping;digitalsurveyingandmapping;digitizationsurvey-ing;digitizedsurveying。在这6种译法中,“digitalsurveyingandmapping”是最为常见的。用谷歌搜索,能够找到一家美国公司也使用“digitalsurveyingandmapping”,其余为中文作者所译。将“数字化测绘”译成“digitalmapping”明显存在错误,“digitalmapping”是指“数字制图”,它仅仅是“数字化测绘”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于其余4种译法,用谷歌搜索也皆为中文作者使用。

要把“数字化测绘”准确地翻译成英文并非易事,虽然“digitalsurveyingandmapping”国外也有人使用,但还没有被广泛接受。李德仁院士曾给出一个英文术语“geomatics”的定义为:“利用各种手段,通过一切途径来获取和管理有关空间基础信息的空间数据部分的科学技术领域”,维基百科将“geomatics”定义为“获取、存储、处理和提供地理信息或空间参考信息的学科”。可以看到,以上两个定义包含的内容基本一致。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直接将“geomatics”当作“surveyingandmap-ping”的同义语。因此,笔者建议将“数字化测绘”英译为"digitalgeomatics”。

二“信息化测绘”的内涵与英译

2006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至2020年我国将形成信息化测绘体系,信息化测绘必将是测绘行业今后研究的一个热点。与“数字化测绘”一样,目前“信息化测绘”还缺乏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

已有的定义为:信息化测绘是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通过完全网络化的运行环境,以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的测绘方式和功能形态,实时有效地向社会各类用户提供服务。

从“信息化测绘”的内涵可以看出:信息化测绘也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表征了从数据获取现代化(即空、天、地获取数据的一体化),产品形式数字化、多样化,数据处理的自动化、集成化和信息服务网络化、社会化等。要把这样一个我国独创的综合性概念翻译成英文,也是较为困难的事情。国内部分测绘权威期刊对“信息化测绘”的英译也有多种译法,例如:informatizitionofsurveyingandmap-ping;geo-informatics;informationizationofsur-veyingandmapping;informationizationsurvey;informationsurveyingandmapping;informatizationsurveyingandmapping;informationsurveying;geomaticsinformatization:surveyingandmappinginformatization;informationizedmapping;infor-mationizedsurveyingandmapping:geo-informati-zation;information-basedsurveyingandmap-ping。如果继续检索,还能够找到更多的译法。这些译法中,能够检索到国外也有geo-informatics、geo-informatization这样的用法,但“geo-informatics”一般是指“地理信息学”,它也是报道测量、制图及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一本专业期刊的名称;在阿塞拜疆地质研究所的网页上能够检索到“geo-informa-tization"一词,从网页上的介绍可知,“geo-informati-zation”是指“地学信息化”。

“信息化测绘”是我国测绘工作者根据我国现代化测绘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提出来,为了将其准确介绍给国外的同行并被他们所理解,应该采用已有的词汇。有学者详细讨论了“信息化”一词的多种译法,其中“information-enabled”应用较为广泛,而且“information”和“enabled”为常见词。因“数字化测绘”中的“测绘”一词译为“geomatics”,建议将“信息化测绘”译为“information-enabledgeo-matics”。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新名词。进行学术交流时,就要把这些名词准确地翻译出来,以国外专家能够看懂为宜,而不能凭想象自造一些新单词。另外还应该注意的是,一旦选定恰当的名词,就应采用统一的译法,不要再出现一个名词对应多种译法的现象。

致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杨俊志先生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诸多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朱筱虹,浅析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的关系[J],测绘通报,2009(4):38-40,

[2]李玉宝,数字化测绘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测绘通报,2001(9):27-28,

[3]安扬,苏光奎,熊庆文,基于intranet的webmiS_数字化测绘生产管理系统[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2,27(3):28-29,

[4]杨志刚,唐德富,王宪玉,把好大比例尺数字化测绘产品的质量关[J],测绘通报,2002,(8):64-65,

[5]杨长江,陈晴,地形数字化测绘中的几点思考[J],测绘通报,2004(9):50-51,

[6]郑楚,数字化测绘的图形数据整理[J],地理空间信息,2007,5(2):94-95,

[7]李德仁,论“GeomatiCS”的中译名[J],测绘学报,1998,27(2):95-97,

[8]wikipedia:Geomatics[eB/oL],(2006-02-10)[2011-05-10],http://en,wikipedia,org/wiki/Geo-matics

[9]Geomatics(surveying&mapping)[eB/oL],(2011-02-28)[2011-05-10],http://www,dit,ie/study/under-graduate/programmes/geomaticssurveyingmappingt112/,

[10]李德仁,邵振峰,信息化测绘的本质是服务[J],测绘通报,2008(5):1-4,

[11]姜鹏远,赵夫来,王力,等,浅谈我国的信息化测绘[J],测绘科学,2008(s1):275-276,

[12]周星,乔朝飞,周德军,等,信息化测绘关键技术预测[J],测绘科学,2008(4):68-70,

[13]杨友生,李海军,王磊,等,城市信息化测绘的实验[J],地理空间信息,2009,7(6):21-23,

[14]苗前军,于洪伟,孙晓生,等,对信息化测绘及其体系的认识与理解[J],地理信息世界,2007(5):10-15,

[15]肖建华,罗名海,构建基于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测绘工作体系[J],城市勘测,2006,(5):6-9,

[16]张继贤,唐新明,翟亮,关于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的思考[J],测绘通报,2008(5):11-16,

[17]张清浦,关于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目标和任务的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08(4):33-35,

[18]冯学兵,顾学明,范,面向服务的信息化测绘关键问题探讨[J],北京测绘,2008(3):1-4,

[19]李俊锋,张玮,信息化测绘体系下构建新的测量学教材内容的探讨[J],测绘标准化,2009,25(4):47-48,

[20]李德仁,苗前军,邵振峰,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定位与框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32(3):189-192,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篇10

[关键词]信息化测绘测绘技术技术体系基本构成战略重点

[中图分类号]p2[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5)-7-263-2

1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信息电子技术取得飞速发展,计算技术越来越成熟的同时,信息化测绘技术促使我国工程测绘水平提升到新的层次。信息化测绘技术不仅提高了工程测绘效率,减轻测绘人员工作量,同时确保测绘数据的精确性,实现我国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目标。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保障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不断促进我国测绘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概述

从专业技术角度来看,信息化测绘技术属于现代测绘科学技术经多种学科融合和交叉后逐渐发展而成的。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依靠现代测绘技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及信息更新、快速处理及网络信息分发、一体化处理,从而提供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融合,促使测绘信息社会化,为社会提供多形式、多尺度的测绘信息服务。综合看来信息化测绘技术属于“后数字化测绘技术”时期的发展走向。

自然发展和社会活动及空间发展变化都是在时空框架下进行,地球空间信息是基本载体。当前属于信息化时代,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上计算机终端技术的成熟化,促使信息服务能便利的为大众提供更加科学的信息服务。在此环境之下,信息化测绘技术立足于数字化测绘技术之上,利用测绘技术体系,为现代工程测绘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3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基本构成及战略重点

3.1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基本构成

信息化测绘体系主要由技术层、管理层、数据层、应用层及服务层构成,包括技术创新、技术支持、技术保障体系,数据获取、数量信息库建立、数据更新体系,信息收集、集成体系、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等。

空间信息全社会化的广泛应用是信息化测绘体系全过程、多方位、跨领域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基于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系统,可发挥技术、装备等优势,协助专业部门建立专题数据库或集成业务化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数据采集、收集和集成,编制与更新导航电子地图,为基于位置服务(LBS)、智能交通系统(itS)等建设项目提供数据增值服务。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可对重要的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位置、高度、长度、面积等空间特征数据和社会关注的地表资源环境信息进行权威、公正的静态统计与动态分析,开展空间统计、监测、趋势预测与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空间数据检索、查询和下载的网络化服务,为特定用户提供在线制图、集成服务,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更新服务。

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构建的基本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实现生产自动化。从传统测绘采用三角距离测量方法到现代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更加便利,实现对遥感数据的有效利用。(2)测绘成果多样化。信息化测绘成果在信息量涵盖及产品形式等多方面得到体现,促使现代测绘信息更加科学、精确。(3)产品大众化。信息化测绘产品能够更好满足大众的实际使用需求,立足于未来测绘产品的社会化形式,提供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从而为现代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4)服务网络化。信息化测绘的服务方式同市场需求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无论是服务系统的完善还是信息资源的整合,都需要在信息测绘体系构建中来实现。

3.2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定位

由于传统模拟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实现了向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的转变,从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到服务的测绘生产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和快速化。

无论是传统的测绘技术体系,还是信息测绘技术体系,这两者最根本的服务形式都是以提供信息数据为主导地位的。那么,既然是服务形式的发展模式,就必要依靠买方市场的支撑。而当今信息时代的迅速到来,计算机系统已经在全球性得到了快速的普及,使得人们在社会空间信息理念上发生改变。其次,由于现代信息测绘技术体系已经实现了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测绘人员只需要将测绘结果统一上传到地理信息服务网站中即可,这样的话,即使用户们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也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浏览和查阅。

信息化的测绘体系框架要保持其准确性,扩大其利用范围,增强其服务范围,就需要借助GpS连续跟踪站和查分基准站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从而全面的向社会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情况,同时基于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系统,测绘体系的框架才能结合地理信息的收取和处理系统发挥技术、专门装备优势,协助专业部门建立针对性的数据处理系统们形成地理信息的业务集成化,通过数据采集、收集,编订与更新导航电子地图,为交通系统工程的建设提供数据增值服务,而且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还要对重要的自认和人文地理试题进行高度、位置、长度、面积等空间特征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将地表资源的环境信息进行权威、公正的静态统计,同时开展空间统计、监测、以及趋势预测和服务,为国家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气功数据更新服务,建设为面向政府管理决策、企业运营和公众生活需要的个性化的空间信息服务,从而才能构建科学全面的信息化测绘体系框架。

3.3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战略重点

(1)城市空间定位技术同测绘基准的互相配合。在现代社会测绘工作中,测绘技术体系的构建以及信息数据处理、信息传播之间都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都需要重力检测技术、卫星跟踪技术、导航服务技术以及城市空间定位技术同测绘基准之间的有效配合,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构建的精确性。

(2)信息化测绘技术中的遥感技术。在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中,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测绘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保障测绘效果。遥感技术在航天领域的运用,促进低空领域测绘技术的深入发展。

(3)地理信息的实时更新研究。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的及时更新是现代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信息定位及自动化集成技术、测绘平台的有效利益,都能从根本上确保测绘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城市空间地理数据的实时更新。

(4)测绘技术与信息资源共享。现代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中,信息资源共享属于系统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从信息资源角度来体系测绘过程的三维动态效果,从而实现多维整合层次角度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

4结束语

现代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基本构成促进信息测绘工作的深入发展,立足于数字化测绘工作之上,结合现代测绘工作需要,构建满足社会化信息测绘技术体系,为社会提供多种形式的测绘信息,从而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继贤,唐新明,翟亮等.关于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的思考[J].测绘通报,2008,(5):11-16.

[2]宋乃吉.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基本构成与战略分析[J].消费电子,2014,(6):91-91

[3]聂雅珉.浅谈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J].测绘通报,2004,(1):56-57

[4]黄国强.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中测绘企业的定位[C].//2007年"信息化测绘论坛"暨中国测绘学会年会论文集.2007:235-239.

[5]张继贤,唐新明,翟亮等.关于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的思考[C].//2007年"信息化测绘论坛"暨中国测绘学会年会论文集.2007: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