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心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4:08

计算机教学心得篇1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正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始是关键,教师巧妙的导入,会像无形的磁铁吸收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的讲授拉开精彩的序幕。例如讲授excel中的concatenate(将多个文本字符串合并为一个文本字符串)、mid(返回文本字符串中从指定位置开始的指定长度的字符)函数。在讲解函数的过程中,如何应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来描述函数的功能这是上课的关键,如果案例不是学生感兴趣的或是熟悉的,那么学生要么觉得抽象、要么就是按部就班,把函数的公式用手机拍下来,然后就直接输入,完完全全的照搬照抄,函数的意义完全不知,这样的话,这堂课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了,因而案例是这堂课程的重中之重。主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在讲解这个函数的时候我用的是公民的身份证号,要示是让学生们从18位的身份证号码中提取出出生日期。首先我先导入案例(如下图所示),让学生先看下案例,然后布置任务:这份信息档案中空白的部份是我们今天要完成的。刚布置完,下面就有学生发问了“不是吧,这么多人”、“老师,要一个一个输吗?”“、这要输多久啊”……等等,当学生发出这么多疑问时,说明我们已经成功的将他们的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课堂上了。那么接下来就开始引入函数了,“不想一个一个输吧,那就来学这个函数吧”。然后我就开始利用函数先提取出“员工马一龙”的出生日期,再利用excel中自动填充的功能就可瞬间将其他员工的出生日期都提取出来。当学生们看到结果时就会发出“哇,好神奇啊”……尤其是一些在学生会的学生,在平常可能经常录入一些相关的文档,这时他们会更兴奋,“太好了,以后录入就简单了”。因而,案例如何选取,是否能让学生感兴趣,是这堂课的关键所在。

二、大胆放手,激发创造

在授课过程中,我认为无需把每一个内容都讲得细细道道,尤其是之前已学过相关的课程,这样学生容易被动学习而且会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授课时,大胆放手,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相册。在上一堂课时我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每个学生在校园内拍一些自己或是同学的生活照,因为是自己的相片,他们才会更想把相册弄得更精美些。而我在授课的时候只需提点一些知识要点,比如如何设置幻灯片的版式、背景以及如何添加自定义效果等。那么学生在导入相片后要添加什么样的效果,什么样的相框、背景,这些都让学生自己发挥想像力,为自己制作一个精美的电子相册。而我只需要在学生们制作过程中遇到一些他们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就可以了。从学生们呈现上来的作品来看,学生们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事半功倍。所以说,大胆的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以生代师,提高效率

学生入学时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只需听老师讲解一次便能很好的掌握要领,而有的学生则需多次的讲解。我在授课时会发现:如果为了照顾那些程度较差的学生,就必需反复的讲解,这样那些已经掌握的学生就会显得不耐烦,甚至无心听讲,久而久之他们的积极性便会受到影响。而这时如果能紧密抓住那些已经掌握的学生,建立一支小队伍作为核心的骨干力量,让他们充当课堂“小老师”的角色,一方面可以避免他们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影响课堂秩序,更重要的是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当“小老师”可以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倍感自豪。这样我们就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更多的学生,使总体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四、亦师亦友,融洽关系

计算机教学心得篇2

现在计算机已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社会对计算机各方面、各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计算机的发展带动了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在中职学校各个专业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方面的课程。我校计算机基础方面的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五笔汉字录入这两门课程。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对这两门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对于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结合课时安排、专业特点、就业方向等实际情况。比如,虽然我校每个专业都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但由于专业不同,那么每个专业的课时多少、具体开设的时间和对学生学习掌握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所以,在老师开始教授这门课前,就要从以上因素考虑备课,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比如,我校大多数专业是在一年级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但周课时有4节的也有3节或2节的,那么,具体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就各不相同了。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因同时还开设有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等方面的课程,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只选取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和powerpoint这四部分内容即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因为学校给这门课程安排的学时本来就少,所以更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需求考虑教学内容的选取。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基础是必学的内容,特别是excel和专业技能结合紧密,这部分是教学重点。而对于美容美发专业,除学习基本的办公软件的操作使用外,还要重点学习应用于形象设计、照片处理方面的软件操作,如photoshop。对于客户信息服务专业的学生来说,使用计算机进行沟通、展示的技能是他们学习的重点。所以,汉字录入和办公软件这两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总之,对于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原则上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使用能力及学生在自己本专业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选取的教学内容一定要与本专业相联系,以实用为主,少而精。如学习word等办公软件是非常必要的,且要保证实用,又要保证够用。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学会管理文件就可以了,而其他理论知识,可以少开或完全不开设。

教学内容选取好后,在每个内容的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特点等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步骤。例如,在学习五笔汉字编码这一节内容时,在此之前,学生已上了多节识记字根的课,识记字根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但对于五笔的学习来说是关键基础。在学生对字根的识记有了一定的基础,就要适时地开始学习汉字的编码录入了。因为只有当学生能用五笔输入法输入汉字时,他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这门课的实际意义所在,对自己学习这门课也有了初步的肯定,为以后的学习坚定了信心,也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动力。在学习五笔汉字编码时,对于单字根汉字,即键名汉字和成字字根,只需把编码规则;讲给学生,然后学生在打字软件上练习即可。只要学生知道编码规则和如何录入就可以了,紧接着就可以学习多字根汉字(键外汉字)的编码录入了。在讲五笔编码规则时,要把握住一个规则,五笔编码的全码长度为四。所以,键外字的编码规则可以先简化为“第一字根码+第二字根码+第三字根码+末字根码”。拆字原则在此也不必讲,学生自然而然会按汉字的书写顺序拆分汉字。然后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五笔录入自己和同学的姓名了,而不是在打字软件中练习。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学生对录入自己的姓名更感兴趣、有很强的尝试欲望,而对打字练习软件中录入的汉字学生几乎没有学习热情和感情。因为姓名是和自己联系最紧密的汉字。而且,每位学生总会先录入自己的姓名,然后录入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同学的姓名,进而完成全班同学姓名的录入,在整个录入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很好地合作交流,教师只需对学生遇到的个别不会录入的字做出指导即可。在姓名的录入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需加打识别码的汉字,这便引出了识别码这一新的教学难点内容。学生也会遇到汉字拆分的问题,这时,就是讲解汉字拆分原则的最佳时机。比如,在学习excel公式计算这一节内容时,我没有先给学生讲解、演示正确的计算方法,而是布置计算任务,放手让学生尝试完成计算。学生能想到的、用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先手动计算(用计算器)好后,把计算好的结果数值直接填到对应的单元格;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引用单元格里的数值进行计算。就计算结果来看,这两种方法都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但这两种方法都是错误的。我在学生完成计算后,和学生一起比较探讨学生用到的这两种方法,然后我演示、讲解正确的方法。通过这样一个亲自尝试、比较探究的过程,学生对正确的计算方法就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学习掌握起来也水到渠成。其实这个教学过程是通过让学生先“犯错”而减少了学生以后“犯错”的几率。

总之,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以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为目标。教师要选取适用、实用、够用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步骤,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性。

计算机教学心得篇3

新教材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按步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有些新鲜感,兴趣很大,可时间久了,就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们上课时不愿听讲,或是表现出一副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样子,或是找机会就上网、玩游戏,根本不愿参与到我安排的课堂活动中来。对此,我进行了反思,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对自己教学工作进行了改进。我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内容更新换代很快,而教材的内容相对滞后,导致课堂教学无法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能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信息有效结合是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我的看法。

一、灵活合理运用“任务驱动”,统筹安排教学过程。

1、结合中专生的情况,设计任务。

我们都知道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我先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在生活娱乐、网络游戏时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其求知的兴趣。比如:你在上qq时,反复输入密码有错误,该怎么办?当你想建一个博客交友时怎么做?是否意识到自已的信息安全已有问题?等等。而后把教材中的每章分别设计成不同的主任务,再将主任务分若干小任务,每一节由若干小任务组成。这样不同的知识点分别设计在相应的任务中。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如果学生对教师设计的活动很感兴趣,那么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自觉提高。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

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完成任务的快慢不同。因此给出任务后不急于讲解,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程序(即提出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时,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3、根据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

问题提出后,就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老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通过老师讲授。每一个任务分析后,自已去实践完成,当场巩固。任务做完,再进行下一个部分的延伸。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同时把每个知识点也能得到及时地强化。

二、自然运用类比法,把握好关键环节。

三、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

计算机课作为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而学生的操作水平往往又参次不齐。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碰到一些问题只要有人稍微指点、提示一下就可以了;但还有一部分操作水平比较低的学生,碰到问题如果没有人能够及时讲解,就根本无法进行具体的操作,那么一节课也许什么也没做到就下课了,几次下来学生就有极大的挫折感,对学习也就渐渐失去兴趣了。对于这样的问题来说,老师不可能及时解答所有学生的疑问,就发挥学生互帮互助的积极性,鼓励同学相互协作,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也帮助老师使得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计算机技能型劳动人员是近阶段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实用型人才,社会各个行业都需要既懂得技术又能具体操作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劳动者。1995年以后职业中专学生就业逐步定位在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具备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适应岗位变化的储备知识以及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初步管理能力等是激烈市场竞争对职业中专毕业生的要求。

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计算机教学心得篇4

taoZhongliang;Zhaowenzhuo

(JilinaeronauticalengineeringSchool,Jilin132102,China)

摘要: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为电路设计提供了强大支持。protelDXp2004这一软件在工程设计和学校教学过程中应用极为广泛,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软件,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computersandtheexpansionofitsapplicationprovideapowerfulsupportforthecircuitdesign.protelDXp2004isextensivelyusedinengineeringdesignandteachingprocess.inordertoenablestudentstobettermasterthissoftware,weusetask-basedapproachinteaching.

关键词:eDa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DXp2004任务教学法

Keywords:eDa;computer-aideddesign;pRoteLDXp2004;task-basedapproach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223-01

0引言

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为电路设计提供了强大支持。电路设计自动化(eDa)就是将电路设计中的各项工作由计算机辅助完成,它极大提高了电路设计的效率,有效的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劳动轻度。

1以protelDXp2004软件为例

目前,国内最流行的电子电路设计工具,就是altium公司开发的protel系列软件,而protelDXp2004是altium公司2004年推出的protel版本,也是目前功能比较完善的一个版本。

1.1原理图设计部分,主要是对原理图编辑器的熟练使用。原理图编辑器主要是完成实际电路电气连接的正确描述,包括选取元器件的原理图符号并且正确的连接,选择元器件的封装;

1.2pCB设计部分,主要是对pCB编辑器的熟练使用。pCB编辑器主要是根据原理图的设计,完成电路板的制作。包括规划电路板的外形,元器件的布局布线覆铜等;这两个阶段是可以相互调整的,当原理图改变之后,pCB板要相应的更新,反之亦然。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和练习的时候往往印象不是很深,有些操作容易遗忘。基于这一原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将protelDXp2004这门课程设计成任务教学法。即在学习每个知识点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个绘图任务,然后对所绘图形中需要的知识点在绘图过程中逐依讲解。

下面主要通过几个例子说明一下任务教学法。

例一:制作元器件封装

布置任务:制作元器件封装(自制法)

制作封装方法:自制一个可变电阻器封装,封装名为KR

(1)文件――创建――库――pCB库注:可以设置界面参数,但一般是默认界面参数设置方法:右键――选择项――库选择项。

(2)保存

②绘制pCB封装:

(1)在mulit-Layer层上放置焊盘

注:设定参考点方法编辑――设定参考点――位置――点击所设焊盘

其他焊盘调整X,Y坐标确定具置。

(2)在topoverlayer层放置外形轮廓线

③保存命名:

(1)命名:工具――元件属性――命名KR

(2)保存注:通过右下脚pCB编辑器pCB――pCBLibrary可查看,双击封装也可命名

继续制作:工具――新元件……

例二:印制电路板全过程

印制电路板的过程在学生们的眼里是很困难的,这里我们布置一个任务,让大家绘制好图形后生成电路板。我们对各个步骤采用边讲解边总结的方法,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布置任务:绘制图形及印制电路板全过程练习方法步骤演示:

①建立项目文件:

(1)原理图文件;(2)pCB文件;(3)原理图库文件;(4)pCB库文件;

②编译原理图:

(1)在工程文件projects标签中,右键单击原理图―Compile…编译;或(2)在原理图界面项目管理――Compile…

③边界设定:

(1)物理边界设定:在mechanical层画矩形,大小可通过设定直线坐标设定;设计――pCB形状――重新定义――再画出边框;

(2)电气边界设定:在Keep-out-Layer层画电气边界。

④更新pCB:

(1)原理图界面:设计――Update…;或(2)pCB界面:设计――importChangesFrom…;使变化生效――执行变化、删除生成的元器件盒;

⑤元件布局:

(1)自动布局:工具――放置元件――自动布局;(2)手动布局:手动调整;

⑥布线规则设置:设计――规则

(1)电气规则electrical:①间距Clearance

(2)布线规则Routing:

a.线宽with,常加宽VCC和GnD线宽;b.优先级Routingpriority,常把VCC设置为1,其他改为2;c.过孔RoutingViaStyle;

⑦布线:(1)自动布线:①自动布线―全部对象。②自动布线―网络―选中一网络(2)手动布线:有时我们自己调整布线需要用到手动布线功能;完善pCB板:一块理想的印制电路板还需要进行一些完善工作;

⑧覆铜:注意覆铜工作层面和网络(GnD)的选择;

⑨放过孔:为了让顶层和底层的覆铜更好的连接;

⑩放补泪滴:工具――泪滴焊盘;

???放文字:在顶层丝印层topoverLayer放置;

制作完毕,保存;

???三维立体查看:查看――显示三维pCB板。

2结束语

以上是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方法,利用这种任务教学法,让学生一边绘图一边将知识点掌握,同时也将重点知识总结归纳,以便日后复习。

参考文献:

计算机教学心得篇5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存在问题;促进作用

现如今,高校对学生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都十分重视,所以高校正在大力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但在高校的发展中,为适应社会信息化,高校所面临的挑战和竞争也在越来越多,所以高校在深化改革计算机教学时,要加强校园网和高校信息化的建设,以此使高校教学质量得以提升,让高校学生在今后就业时能快速融入到信息社会当中。同时,高校计算机教育的改革,能让高校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技术,也能让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效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相关工作,从而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媒介在计算机教学中的特点

目前,高校的理论课和实践课较多,由于计算机教学属于技术类教学,其教学内容不仅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要求,从而使高校教育符合现代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所以高校在计算机教学改革时,引入了新媒介,从而使其具有以下特征:(1)高校在计算机教学时引入新媒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使教学更加个性化。(2)新媒介和高校计算机教学完美的统一,能使计算机教学内容更加科学有效,也能让教学内容更有趣味,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3)当前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引入新媒介,从而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使计算机教学在组织和管理时更加科学合理。

二、高校在计算机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如今,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使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不断发展。高校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优秀人才,然后服务社会,成就自我,并促进各行业的发展,所以高校计算机教学和其他教学有所不同。其主要是由于当前的计算机企业对技术性人才的要求较高,使得高校学生不仅计算机专业知识要好,而且要有一定的创新力。同时,计算机工程人才在跨专业领域中工作时,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所以其要具备设计、开发和测试等其他能力。但从高校学生就业的情况来看,到所学专业的企业部门中工作的人很少,很多计算机专业不想使用刚毕业的高校学生,其主要是由于:(1)高校学生计算机技术和专业知识不能有效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2)由于企业对新入职员工的工资往往较低,所以学生很难解决基本的生存需求,从而使学生动力不足,致使企业担心高校毕业生心浮气躁,不能专心工作。(3)高校学生由于工作经验较少,所以用人单位必须对其进行培训,但培训结束后就辞职的问题经常出现,导致企业不愿意让高校毕业生影响自身的稳定性。(4)高校学生所学的计算机技术,达不到企业的相关要求,所以高校只有加快改革计算机教学,才能使计算机教学帮助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三、新媒介在计算机教育改革中的促进作用

(一)使计算机教学课程设计更加完善

计算机教学课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以不断提高,并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和能力也不断得到提升。由于计算机教学课程设计是计算机教学综合训练的关键,所以学生计算机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十分重要,从而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高校计算机教学引入新媒介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使得计算机教学更加充满趣味,从而使学生投入到计算机学习的过程当中。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高校要不断改进计算机教学方法,使其符合相关教育部门对高校教学的要求。(2)高校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教学设计,从而保证教学质量。(3)高校计算机教学要使教学内容科学组合起来,并不断改进计算机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等资源。

(二)加强计算机课引入新媒介教学的建设

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新媒介,需要精心设计及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创新,从而实现高校计算机教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且高校计算机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有效记忆相关教学内容。同时,高校计算机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方法,可在课堂上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并通过使用新媒介,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所以教师在计算机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通过精心准备教案,使学生主动学习。由于新媒介的发展和使用,现在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和传统教学内容发生了巨大变,使高校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和国际接轨,从而使学生的毕业率也就此不断提升。因此,新媒介在计算机教学时,可以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抽象的教学问题变的更具体,并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感知水平,以此使教学效果越来越好,从而促进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

计算机教学心得篇6

关键词:计算思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计算机网络

自从2010年8月中国9所高校联盟在西安会议上发表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以来[1],国内高校对运用计算思维作为新一轮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已形成了广泛的共识。2011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上,许多院校对围绕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进行了不同的解读。笔者认为,目前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新一轮改革的认识是充分的,但如何以计算思维去指导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具体改革实践,尤其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梳理和组织方面,仍然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需求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所提出的4×3知识体系结构和1+X课程体系[2],不但回答了上什么课的问题,也科学地阐述了为什么要上这些课的问题。尤其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即1+X中的“1”),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基石,也是教指委和广大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教师们多年辛勤工作的结晶。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所依赖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工程等发展极为迅速,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使得传统的以技能为主的应用型课程远远滞后于学科发展。尤其是传统的应用技术课程下移到中小学阶段,使得许多高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入门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内容不能满足大学新生的学习要求。笔者最近在和西部一些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接触过程中,他们对此更有深刻体会:以技能性为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即使已经进行了课程内容改革的部分学校,仍然面临着课程应该涉及什么内容及如何组织的困惑。不同于大学阶段的数理课程具有完备、循序渐进的体系,计算机基础课程尤其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涉及知识点很多,各种知识互相交叉,很难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往往从教材到教学过程都是以名词解释为主,也就是解释了“是什么”,却难以进一步解释“为什么”。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如何表现课程的知识体系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介绍计算环境时,往往局限于具体的机器描述,忽视了对计算环境核心思想的介绍和分析;再如,介绍算法也局限于实现过程,忽视了求解方法的思路。

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是一项“工程”,不但要解决课程的内容体系,也需要解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和表现具体的内容。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有别于计算机专业教学,不可能也没必要涉及计算机技术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要了解计算机是什么、能够做什么、如何做,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个学科领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特点。计算机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只是简单地拓展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面,更需要展现计算机学科的思维方式[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入门课程,需要有相对稳定、体现计算机学科核心思想和方法的内容,不但要解释相关知识是什么,更要回答它们为什么,特别要在不局限于特定机器的条件下,抽象表达计算模型和原理、方法及其实现,因此需要在更高层次上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建设。

更为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由于一些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改革的滞后,使得相关学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开始质疑该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有的已经开始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从必修改为选修,或者干脆只保留了程序设计类课程。

归根结底,我们必须正视以上问题。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就是“计算思维”。如果将计算机作为机器,它是一种工具,是具有计算功能的工具;但是,它依赖的科学基础并不是机器本身。这就是把计算机称为“科学的机器”以及把其学科称为“机器的科学”的原因。计算思维反映了计算机学科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核心的方法。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不仅紧紧围绕现有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核心知识内容,而且反映了计算机学科的本质,也体现了通识教育应有的特征[3]。因此,需要全面正确理解计算思维,并运用计算思维的思想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

二、计算思维的核心方法是“构造”

计算机教学心得篇7

关键词: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培养信息素养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明确指出,中学信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不少农村中学刚刚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学生对计算机还不是很了解,只知道计算机容量大,里面的东西应有尽有。故此计算机教学既不能打消学生对计算机的新奇感,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帮助。计算机课堂教学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学生兴趣,为学生提供了解计算机的平台。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对计算机充满新奇感,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功能。计算机可以给部分学生带来乐趣,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可使学生对知识更为渴求,让学生在玩中得到知识。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自带的游戏,如五子棋纸牌、贪吃蛇等,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不减,并加入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在玩中不断得到新的知识。如在教授word时,可以让学生玩利用键盘击打字母的游戏,在玩中熟悉键盘上的字母位置,为学好word打下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进行教学,学生不会产生厌烦心理。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很多,但兴趣教学法是众多教学方法的前提,更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根本途径。

二、良好的氛围是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基础。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是影响孩子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计算机教学中同样需要给学生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如在计算机教室内张贴与计算机相关的名人名言,计算机发展历程,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现代社会计算机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学生走进计算机教室后,就能感受到先进科技的吸引力。还可适时地带领学生走进信息化图书馆,让学生在信息数据中遨游,体会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量。学生感受信息化社会中的科学技术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动手操作计算机,并能主动探求新知。也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听取分析现代科技趋势的讲座,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对社会进步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师营造氛围,可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掀起学习计算机的热潮。

三、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前提。

为给学生传授完备无误的计算机知识,教师必须在课余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前就需要将所了解的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情况与原有的知识相结合,在课堂将已经整合好的知识传送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可以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听取专家的见解,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与计算机知识有关的培训,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夯实自身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利于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知识越来越繁杂,要使学生得到有用的知识,教师还要具备一双慧眼,鉴别出哪些知识对学生的未来有用。教师要学会整合知识,将有用的知识提取出来。

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教师需要利用好这一场所培养学生信息的素养。可让学生当堂提出不明白之处,由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如有的学生会问:我们学习计算机到底是为了什么?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不必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应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内讨论,寻求答案。课堂上,学生最具有发言权,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教学方式。课堂时间虽然是有限的,但只要学生讨论与课堂有关的内容,就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更利于用有限的时间解决课堂问题。一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中也许只需要3—5分钟就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答案。让学生动嘴与动手操作相结合,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基础,只有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增强学生综合分析、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职业精神,学生的基本素养才能得到发展。在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教学担负着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任,所以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佛罗赞.计算机科学导论(原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第2版).

[2]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信息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9.

计算机教学心得篇8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维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151-03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高速发展,培养具有计算思维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是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改革势在必行。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类课程,不仅没有受到重视,反而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现阶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侧重培养office等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甚少讲授计算机学科的核心思想与方法,以致大多数学生将计算机理解为狭义的工具,学习只是重复地模仿虚拟的场景,却得不到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现有的教学也无法跨越通用计算手段到各学科专业计算手段的鸿沟。

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从教学理念、培养模式与目标着手,探索具有计算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适应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定位在“面向应用、突出实践”,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能力结构”和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是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基础教学应与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教育课程一样,在高校教育中成为培养具有思维精神和能力的必修课程。

2计算思维的内涵

2006年,周以真教授对计算思维进行了清晰系统的阐述。周以真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白皮书”强调“计算机不仅是一种工作、学习和生活工具,而且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归纳了以能力结构为导向,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4个领域、3个层次”的矩阵教学体系,进一步明确面向理工类、农林类和医药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并深化“1+X”的课程设置方案。要求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学习认知计算机,能够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终身信息化学习的能力。

3思维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计算思维包含的内容不是一门课程所能承受的,应将培养计算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以理工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为例,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1门“大学计算机基础”加上“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等几门核心课程的“1+X”课程建设方案。

根据广州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构建融通专业、具有创新实践和现代科学能力的思维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该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和信息素养;第二层次设置若干门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信息协同能力;第三层次开设结合相关专业技能的一系列计算机课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领域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创新能力。思维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如图1。

图1思维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在图1所示的第二层次课程均为核心课程,其中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涉及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领域,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可根据专业开设“C程序设计”或者“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涉及算法基础与程序设计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系统开发与行业应用领域,多媒体应用及技术课程涉及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领域,网页设计课程涉及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领域。将概念与基础、技术与方法以及专业应用三个层次的要求涵盖到每类课程的知识结构中,并由此确定教学内容。广州大学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由学生所在学院在第二层次的核心课程中选择1门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广州大学开设的7类计算机基础第二层次课程见表1。

表1思维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第二层次核心课程分类表

[序号\&课程类别\&课程名称\&总学时\&实验学时\&考核方式\&1\&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应用Ⅰ\&56\&28\&考试\&数据库技术及应用Ⅱ\&32\&16\&考查\&2\&VisualBasic

程序设计\&VisualBasic程序设计Ⅰ\&56\&28\&考试\&VisualBasic程序设计Ⅱ\&32\&16\&考查\&3\&C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Ⅰ\&64\&32\&考试\&C程序设计Ⅱ\&32\&16\&考查\&4\&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Ⅰ\&48\&16\&考试\&计算机网络技术Ⅱ\&32\&16\&考查\&5\&多媒体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Ⅰ\&56\&28\&考查\&多媒体技术与应用Ⅱ\&32\&16\&考查\&pHotoSHop数字图像处理\&32\&16\&考查\&Flas设计\&32\&16\&考查\&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32\&16\&考查\&三维动画制作Ⅰ\&56\&28\&考查\&三维动画制作Ⅱ\&32\&16\&考查\&6\&网页设计\&网页设计\&32\&16\&考试\&7\&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Ⅰ\&56\&28\&考查\&计算机辅助设计Ⅲ\&32\&16\&考查\&]

由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的不同,对信息素养和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与专业相融合、启发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目前,部分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采用第三方认证模式,如果完全依赖这个指标,将会引致“题海认证”现象,为了通过认证考试,不断增加刷题量,强化软件使用,最终弱化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不具备创新的思维能力,就不能深刻领悟,举一反三,即使考试成绩优秀,一旦碰到实际问题却无从下手。故此,探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如下:

(1)与专业相通的教学设计模式

思维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基于通用计算手段的计算思维与计算能力培养,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跨越计算机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例如,面向人文、经济、管理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教学应侧重在数据收集、检索、分析等模块;面向理工、综合类专业学生,侧重高性能计算、算法等模块;面向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则应侧重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多媒体制作模块的讲授。以48学时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块设计分别如表2和表3。

表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模块

[序号\&教学模块\&理论学时\&1\&计算原理\&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4\&2\&计算机硬件系统及其工作原理\&4\&3\&操作系统基础\&2\&4\&计算应用\&问题求解框架\&2\&5\&程序设计基础\&4\&6\&互联网计算基础、信息安全\&4\&7\&专业实践

(选一)\&算法描述与数据结构\&4

\&8\&办公软件高级应用\&9\&数据库系统基础\&10\&多媒体技术基础\&]

表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块

[序号\&教学模块\&实践学时\&1\&基本认知操作\&4\&2\&操作系统\&2\&3\&程序设计基础\&6\&4\&网络信息检索、、信息安全\&4\&5\&综合应用设计(选一):

1)算法描述与数据结构

2)办公软件高级应用

3)数据库系统基础

4)多媒体技术基础\&8\&]

(2)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内容中始终贯穿1-2个的具体任务,将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训练要求渗入到任务中,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掌握通过计算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设计具有意义的任务。

以“算法描述与数据结构”教学模块中关于“二分查找”算法的讲授为例,可以设计一个学生熟悉的任务――猜数字游戏。猜数字任务的游戏规则是:使用二分算法,在一个已排序的整数数列中随机产生一个数字(假设为a),每次搜索从数列的中间元素开始与a进行对比,如果中间元素正好等于a,则搜索过程结束;如果a大于或者小于中间元素,则在数列大于或小于中间元素的一半中查找,并且再次与新数列的中间元素进行比较;如果数列为空,则表示搜索失败。任务要求学生自拟一个数列和随机数,然后计算出从该数列中查找到该随机数所需要的次数以及每次查找到的数字。

(3)主题研究型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研究的主题可以由教师给出选题,也可以由学生根据专业特点或者兴趣爱好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自拟。教师依据拟定的主题,指导学生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和设计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可安排期中检测活动,既可以了解研究进展,也可以通过该活动尽早地发现问题。研究结束后,学生按照课程要求提交作品和总结报告。自2010年起,广州大学对部分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课程使用主题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

以“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教学模块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向学生说明实践目的和要求,讲解实践中涉及的主要操作技巧,可以通过展示范例或者往届作品使学生得到启发。范例作品如图4。

图4“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范例作品

4结语

实践证明,自2009年广州大学实施“大学计算机基础”1+X课程体系以来,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及思维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近几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获得多个奖项: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三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有15队分别获得部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在全国教育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了多个全国一等奖3项;在全国信息技术水平大赛中获多项全国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在首届全国GiS技能大赛中,有2队9名学生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在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系列软件建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和团队全能二等奖。

思维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并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同时实施对教学团队、督导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抓住机遇,敢于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谷岩.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8).

[3]战德臣.“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4]姜永生.基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型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5).

计算机教学心得篇9

关键词:计算机学习兴趣游戏教学联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105-02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社会职业需求的基本要求。21世纪的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将打破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熟悉并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更好的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是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经纳入必修课当中。计算机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教师要想让学生长期热爱计算机学习,学好计算机课程,其关键在于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使计算机教学充满活力。下面笔者简要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玩计算机游戏几乎是大部分同学感兴趣的事情,为此,可在设计课堂任务时偶尔会插入一些游戏的例子。例如,在为学生讲VB知识点时,可以选用“猜数字游戏”的任务。任务的描述是这样的:一开始计算机会随机产生一个不重复的四位数,你要输入四位不重复的数与计算机给出的数作对比,如果与计算机给出的数的位置相同数字相同,那么将会是1a,如果数字相同而位置不同,将会显示1B。如:计算机随机数字为:1734,你猜的数字为:1358,这时计算机就会给你提示为:1a1B,也就是说,你所猜的数字当中,有一位数字是对的,且数字位置都对,所以显示为1a;而还有一个数字也猜对了,不过位置不对,所以显示为1B。最后看谁猜的次数少。然后课堂一开始教师就和学生一起做这个游戏,这样就能够很好地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再趁机提出今天的任务“完成猜数字游戏的程序编写”。接下来就是如何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语句来实现这个游戏。这样的课学生上得非常投入,表面上在做游戏,实际上已经学到了很多知识,学生自己编写游戏,这样做不仅打破了学生对游戏的神秘感,在编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计算机知识,又锤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穿插这类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把计算机教学寓教于游戏中,这样就会使枯燥变为生动、乏味变为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兴趣,才能把“苦学”变为“乐学”、“愿学”。

二、让学生在求知欲中激发兴趣

计算机内容日新月异,网上的信息量也是几何级数的增长。在计算机教学中,为体现互联网作为极其强大的信息工具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在互联网上采集知识、撷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应删除一些过时的或已被淘汰的知识,并添加一些新的知识,使计算机的教学更贴近现实的应用,同时使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其他内容先不讲,首先和同学们聊如何上网,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网页,如何下载喜欢的歌曲视频,如何接收和发送邮件。有些同学对这些轻车熟路,当然会滔滔不绝;另一些人觉得这些东西既有用有好玩,暗暗下决心去掌握它们。在以后学到不同的知识的时候,比如学习了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就让同学们自己上网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素材,使用powerpoint制作自己讲演稿,并在上课时给大家作报告。这样不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利用可以获得新知识的各种手段去整理和总结新知识,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教会了他们如何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把课本上需要掌握的加以练习和巩固。这种求知欲是最原始的兴趣点,也是最容易实现快速激发兴趣的手段。

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计算机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现实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课堂的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计算机应用,借助生活经验学习计算机知识,把计算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学生都对电脑游戏充满了好奇,在课余生活中也往往通过玩游戏来进行放松娱乐,在讲到在讲述计算机发展历程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的个人电脑配置,然后介绍双核CpU,让学生看到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发现学好计算机知识对于自己的生活有着实际的用处,从而激发起了主动求知的兴趣。接着教师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双核技术能提高运算速度,相应的原理是什么?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讨论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让学生看到计算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好的激发了求知欲望。

四、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计算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一些理论和概念,同时还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采取多样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才符合学生求知欲的心理环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融洽和谐,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由于学生动手能力差别较大,对教师所教的内容理解、掌握程度不一样,因此,在上机实习时,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作个别指导,一旦发现有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基础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该加大对他们的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升,促进计算机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举行计算机技能大赛,制定奖励考核制度

计算机教学心得篇10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与机构设置现状

1.电化教育与电教中心

“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并一直沿用至今。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史中,电化教育真正获得迅速发展的时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1978年至现在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期间中央和各省市的广播电视大学相继成立,各高校纷纷建立了电化教育工作机构――电教中心,并积极购置电教设备,开展电化教学。从此中国的电化教育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

2.计算中心及网络中心等机构的由来

20世纪80年代中期,微型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高校纷纷购置大批微型计算机建设起了计算机实验室。由于新型的计算机技术应用面极宽,各系部专业都要开相应的课程,使得计算机实验室的需求量很大,学校为了统一管理和提高使用效率,将计算机实验室统一规划和建设,于是就产生了一个专门的工作机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中心)。应当说,早期的计算机实验室或计算机中心的管理模式属于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在高校中它归属于实验室系列管理,而当时电教中心已经是独立的管理模式了。在当时的情况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没有得到发展,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计算机将作为一种媒体进入教学领域,所以计算中心和电教中心作为两个工作职能不同的机构而存在是理所当然的。不可能将计算机实验教学纳入到电化教学的范畴中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高校中的计算中心已经是不亚于电教中心的专门工作机构,完成计算机实践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工作任务,其人员在规模上也超过了电教队伍,特点是队伍较年轻化,业务素质高,掌握计算机技术。

90年代中期以后,internet异军突起,网络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世界进入了网络信息的时代。作为教育主阵地的高校,纷纷兴建自己的信息网络,校园网建设成为各高校的首要议题。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建成,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新的工作机构――网络中心。网络中心的队伍更加年轻,业务素质都很高,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今天,除了网络中心以外,有些高校还专门设置了Cai中心或多媒体教学中心等机构。都是为了适应多媒体教学大力发展而产生的。

机构管理职能划分不清的问题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新技术都应用到教育与教学中来,如多媒体教学以其卓越的多媒体教学功能,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而传统的视听教学则逐渐在萎缩,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电化教育的应用模式也呈现了多样化,特别是朝着多媒体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了。于是在学校中三个中心的工作内容逐渐接近,并且出现了工作范畴的交叉。电教中心申请建设多媒体教室搞多媒体教学,计算中心搞计算机辅助教学也要上多媒体教室;网络中心建设管理校园网,电教中心管理电视教学网,并且也要上多媒体综合信息网络;三个中心都在搞计算机Cai、多媒体课件,以及三个中心都要抢远程教学等等。于是。大家都在争现代教育技术的地盘,大唱“三国演义”。

多头管理以及工作范畴出现交叉,使得各个部门不能准确地各负其责,很多事情大家都管又都不管。难以协调。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建设等方面也难于做到统一的、长远的规划,给相关职能部门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按三个中心的机构设置,并给予他们一个比较准确的工作定位的话,那么一般会理解为:电教中心管电化教学(仍然是常规视听媒体为主,并包括宣传教育工作),计算中心管计算机辅助教学(当然也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中心管校园网和远程教学等等。显然,对电教中心的工作内容来说,比较常规、陈旧、需求逐渐萎缩,不利于发展,即使更名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也难名副其实!

集中管理与职能定位

关于电化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和范畴,电教理论界已争论很久,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差别,方向是一致的,内容也是基本一致的,但现代教育技术的范畴更广泛一些,它包含了过去我们不曾注重的学习过程的设计等内容。现在看,不管是视听媒体也好,还是计算机媒体也好,或是信息媒体也好,它们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学媒体,都属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范畴,就应该集中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麾下。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国家教育与教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起着骨干和导向的作用。当前,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从机构调整人手,本着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机构设置、统一管理、避免“多中心、小而全”的原则,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管理机构,以确保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状态下良性发展。将现有的电教中心、计算中心、多媒体中心、网络中心等机构撤销,合并重组为一个新的机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合并后的队伍趋向年轻化,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所提高,解决了过去电教队伍人员老化,计算机操作能力较低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业务工作的合并,使得更多的人得到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有利于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利于优胜劣汰。

新组建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定位应该是具有管理职能的教学单位。其教学职能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开发利用教育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推进教育与教学的现代化。管理职能是制定并执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规划,统一管理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网络与远程教学以及其他宣传教育如校内电台、电视台的管理等等。当前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机构的工作任务

根据高等教育和高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必须继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这是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否则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就会失去它的作用

和地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机构的工作任务也将围绕这个中心全面展开。

1.转变观念,将工作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转变观念就是要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界定的范畴规划今后的工作。要从过去只注重教学媒体技术的应用,转变到既注重媒体技术、又注重教学过程设计;要从过去单纯的教学服务型,转变到参与教学过程设计的教改型。具体说就是要深入到教学中去,与任课教师一道,参与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此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能否持续发展,其关键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现阶段加强队伍建设可采取培训和引进两种方式,主要是培训。培训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分层次的培训,内容主要由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教学设计方法、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软件设计技术等等。通过培训提高人员的教学设计、技术应用、理论研究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二是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业务技能的培训,强化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意识,促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引进,就是要引进懂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理论、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专业人才,充实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队伍。

3.大力加强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建设

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并继续巩固电教常规媒体的阵地。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长处。这样就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可以大力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软件建设

软件包括电教音像教材和计算机Cm、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近年来,传统的音像教材逐渐向课堂上插播用的音像教材。并向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开发制作工作一定要抓起来,并且需要建立一个擅长于开发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工作队伍,共同开发教学课件,以便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