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心得十篇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心得十篇

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心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4:09

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心得篇1

关键词:企业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广东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省级电网公司。为承接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公司提出通过创“一优二先”,争当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先进省级电网企业的排头兵,以“三个发展”为思路,实施“四个转变”,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这对公司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公司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并促进教育培训提升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1.教育培训存不足

教育培训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公司积极开展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然而仍存在几方面不足:

1.1培训资源管理不当、难以高效利用

公司培训资源缺乏规范管理,难以有效地查询和获取,得不到动态、高效的利用,不能很好促进公司培训工作的改善。

1.2内部沟通不畅,隐性知识难以显性化

公司的隐性知识如员工个人工作经验、创意或心得等,由于缺乏知识分享激励机制,无法被记录保存,容易流失。

1.3平台建设不完善,知识共享困难

公司教育培训体系中缺少知识管理模块,教育培训系统中也缺少支持资源共享的功能,公司内部知识共享意识淡薄。近年来,公司教育培训工作得到飞速发展,但相关资源建设未同步发展,资源建设落后于培训工作,阻碍教育培训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上述不足,对于如何加强公司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并实现转型,以满足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要求,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将知识管理思想纳入教育培训工作中,通过加强培训资源开发与管理、拓展员工沟通渠道、完善相关平台建设等工作,助力公司教育培训体系转型。

2.知识管理建体系

公司从2013年开始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围绕教育培训体系转型需求,搭建“以知识层建设为基础、以流程层建设为核心、以支持环境层建设为支撑”的知识管理体系架构,提升培训资源建设水平,支持公司建立“四位一体”的标准培训模式,助力公司成为学习型组织,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2.1知识库建设

以岗位胜任能力为依据,利用各序列各专业的岗位培训规范,根据分层分类的原则,形成相匹配的知识树。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培训成果资料,以知识树为引导,根据完全穷尽、相互独立原则,形成包括课程库、试题库、师资库、培训基地信息及公司文化、制度等的知识库。各类知识库通过知识标签建立联系,形成员工和组织知识共享和应用的基础。

2.2知识运营机制建设

知识有效运营指通过知识获取、知识固化、知识共享、知识应用及知识动态管理的闭环运作,达到知识在个人与组织中流动,并不断回馈到知识系统,促使知识不断累积的目的(见图1)。

知识获取,外部知识内部化。指将企业外部环境中的知识转换到企业内部,并能够为企业所用的过程。知识获取包括采集、认证、储存和更新四个阶段,对应设立知识采集机制、知识认证机制、知识存储机制和知识更新机制,以完成获取知识的任务。

知识固化,巩固知识防遗忘。通过个性化课程学习、课后及时复习和试题考核等手段,鼓励员工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做到服务实践、学以致用。

知识共享,管理效益最大化。为有效实现知识共享,公司构建并加强多种知识共享途径,畅通多方沟通的渠道。

知识应用,实践提高生产力。知识只有在组织中得到应用时才能增加价值。公司通过搭建教育培训知识管理平台,将知识应用的效率发挥到最大化。

2.3流程及信息功能设计

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企业组织、制度、文化等环境因素的良好支持。公司在知识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重点进行制度、流程、信息系统等建设工作。

知识管理流程。以业务驱动力为出发点,以利益相关者价值为最终导向设计管理流程,包括知识抽取流程、知识利用流程、知识评审流程及知识管理考核激励等流程。公司根据员工的知识贡献制定不同级别的奖励,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知识管理。

信息系统建设。知识管理系统是集课件库、试题库、案例库、师资库、基地库、文档库等为一体的教育培训知识管理平台,以网络培训实体化运作为手段,构建实现公司知识协作、知识收集、知识传承等功能的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系统还紧密联系公司的生产业务、培训和评价等工作,帮助提高培训管理效率、公司知识协作共享,提高员工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见图2)。

2.4知识动态管理运行

知识动态管理包括线上及线下知识管理。线上知识动态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岗位知识学习包、学习效果验证、建立学习档案、培训需求再分析等内容。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为下一阶段的培训需求分析提供参考。

线下知识动态管理主要包括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及考核、培训服务实践、课程开发和创新等内容。公司按照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培训及考核,并反馈工作过程中的新问题、新需求反馈,公司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培训课程开发和创新,进一步丰富知识树和知识库的内容。

3.知识管理显成效

3.1建立公司知识库

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为公司搭建了层次分明、覆盖率高的知识树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梳理公司几大序列包含课程库、师资库、试题库、案例库等内容的知识库,并定期邀请公司相关专业的专家对知识库内容的正确、合理性进行评审,组织人员对知识库进行更新维护。将公司知识体系内容导入信息系统,设置知识标签链接,实现知识查询和学习等功能。

3.2营造知识创造氛围

通过制定知识更新、创新、认证、共享等流程以及相关考核激励制度,鼓励员工对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维护、修改,让员工角色由知识使用者转变为知识管理者,从被动到主动,激发员工知识创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定期的班组内部分享会,实行轮讲机制,锻炼每位员工的讲授技能,促进了知识共享,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积累公司知识资产,预防人才流失的潜在风险。

3.3优化公司培训运行

通过信息系统中的岗位学习包推送、学习与测试关联、员工学习档案建立及培训需求再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员工学习、测评、档案记录、需求分析的全自动化管理,极大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效推动公司教育培训的优化。同时,知识资本的积累和良好学习行为的培养、巩固,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重要基础。

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心得篇2

关键词:智力资本;核心专长与技能;竞争优势;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经济时代,组织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管理柔性化、组织扁平化、知识创新化等多种力量的冲击与挑战,对企业的持续学习能力、员工核心专长与技能形成、领导方式与管理风格转型等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些变化要求企业必须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去思考和构建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体系。

一、智力资本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源泉

在全球化竞争加剧和知识经济崛起的时代,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的核心命题,而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关键取决于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具备了竞争优势才能在市场开拓中占据先机,在创造顾客价值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价值。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一般会面临两种战略思维的选择。一是外生战略思维的选择,即企业通过准确的行业选择和市场定位,把握竞争要点,正确处理组织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来获得竞争优势;二是内生战略思维的选择,即企业通过整合组织资源,提升人力资本,增强变革能力,创新管理模式来获得竞争优势。

1990年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专家C.K.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首次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之后,许多管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行了界定,并用智力资本诠释了企业核心能力的来源。他们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来自组织自主拥有的、能够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模仿的各种智力资本要素的集合,具有价值性、独特性、难模仿性和组织化的重要特性。企业的智力资本从广义上而言,是泛指企业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而这种价值是蕴藏在员工的知识、技能、技术、胜任能力和组织的流程管理、文化、方法、客户关系之中的宝贵财富。

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而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和维系正是通过提升这一资源的智力资本使之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企业的使命、追求和核心价值观。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哲学理念,企业只有在员工中确立了共同愿景,才能推动组织文化建设,激发组织的活力和潜能,引领企业进行组织变革、战略重组、经营模式创新,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二是企业的市场与客户。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基础,企业有了高层组织文化的指引,接着就是开拓市场和客源。企业只有赢得了客户和市场,才能赢得发展先机,持续不断地从市场中获取利润,实现自身的使命与价值追求。企业要想获取竞争优势,唯有在盘活、提高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上下功夫,让员工学习组织文化,不断增强企业持续学习的动力,全面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胜任能力,让他们掌握企业的经营服务理念、产品制作方法、组织管理流程、客户关系等核心专长与技能,才能使人力资源真正转化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智力资本。员工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其价值创造的关键是核心专长与技能的形成。对员工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开发,实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的高度组合,这不仅是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开拓商机、赢得客户和市场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与组织变革的需要。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智力资本开始超越物质资本而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已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源泉。

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地位及作用

员工作为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能否真正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关键取决于他们在掌握组织知识、技术、关系和流程上能否具有持续的适应力、学习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斯内尔教授在分析智力资本是如何支撑企业的核心能力时指出,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必然是通过对企业的智力资本中的知识、技术、关系和流程要素进行战略整合来实现的。知识主要包括顾客知识、技术知识、运营知识和管理知识;技术主要指组织价值的分享、传播和增值技术;关系则是指组织与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社区、政府所形成的利益分担与协作联盟;流程就是指组织内部运作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这四要素中的知识与技术更多储藏于员工个体之中,而关系和流程则更多存在于组织系统之中。企业通过知识管理和对员工进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员工掌握组织的知识、技术、关系和流程,提升员工核心专长与技能,全面实现员工与组织系统的融合,进而促成企业核心能力的提高,从而保持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是如何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呢?美国著名战略管理专家迈克・波特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主要在于成本领先、产品差异化和集中化三种策略的实施,并最终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来保持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异。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通过降低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些不必要的人工成本(员工的不胜任、犯错所带来的产品质量问题如客户投诉,以及生产效率的下降所带来的多余成本如员工怠工等)来获得竞争优势;二是通过提高员工的胜任能力来改变员工对客户提品的方式、态度和水平,通过增强员工满意度、顾客忠诚度和产品产出率来获得竞争优势;三是通过提供优质的、独特的、能给顾客带来价值体验的产品来获得竞争优势。这些优势的取得无一不与员工的素质息息相关。因此,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培训与开发,培育员工的核心专长与技能,让员工认同企业组织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相匹配、与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念相融合就显得尤其重要。

当今时代,企业对员工进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一个投入大、产出高并极具增长潜力的重要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培训开发看作是提升员工素质和胜任能力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实现以下两个重要目的:一是向员工传授更多的专长,使员工的技能由单一转向多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与组织发展的需要;二是强化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培养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提高员工工作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使员工和组织共同成长。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系统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如果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形象地比喻为一辆“汽车”的话,任职资格系统是“车架”,战略规划系统是“方向”、绩效管理系统是“发动机”,薪酬管理系统是“燃料”,培训开发系统则是“加速器”。企业要想保证并持续加速员工的核心专长与技能的形成,就要建立有效的培训开发系统,并使之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互为衔接,互相协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培训开发系统的加速作用,才能凸现培训开发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应有地位。

三、基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体系构建

人力资源对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支撑,从根本上讲主要取决于员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核心专长与技能的形成。为此,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理念,建立以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设计上,既要考虑企业战略与经营目标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又要切实考虑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在培训开发上不能偏离组织的战略要求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否则,这样的培训不仅耗时伤财,而且不利于员工核心专长与技能的形成。这样的设计思路,不仅能有效满足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增强组织培训与开发经费使用的针对性,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双赢。

1、准确分析培训需求。培训需求分析是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其分析的准确程度直接决定着整个培训开发工作的效果。在我国,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以是员工的绩效(行为表现)为导向的,并没有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组织对员工形成核心专长与技能的期望,更没有考虑员工的自身能力开发计划与职业生涯规划,这种分析思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要想增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效果,必须对传统培训需求分析思路进行重新审视,采用多维分析方法,建立新的需求分析模式。要建立以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为导向的培训开发需求分析模式,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有效分析:一是对企业战略与环境进行分析。重点把握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环境变化期待员工拥有什么样的核心专长与技能,并了解到培训可利用的资源情况和管理者对培训活动的支持情况;二是对人员与绩效进行分析。重点了解谁需要培训,弄清楚绩效不令人满意的原因,并让有关人员做好接受培训的准备;三是对工作与任务进行分析。重点了解职位(岗位)对员工素质有何要求,建立员工素质模型,确定培训内容,为员工订制职业生涯规划。

2、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是整个培训活动开展的源头,只有科学严密的培训计划才会得到企业决策层和知识主管的认可与支持以及员工的广泛参与。而科学、严密的培训计划又是以培训需求的有效分析为基础的。在制作培训计划时,一定要以人力资源其他业务板块或一线主管提供的需求分析信息为依据,由培训组织管理者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培训可以实施的书面计划。一个完整的培训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培训目标或培训效用的描述;二是培训对象的安排,员工对培训的期望以及可能性;三是培训项目的确定及课程设置;四是培训师资的要求及资源阐述;五是培训方式与方法的采用;六是培训时间的安排;七是培训成果的转化说明。

3、有效组织培训活动。组织与实施培训活动是培训工作的核心。培训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必须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受训群体的接受能力,不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二是培训师资的选择。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活动中,培训的师资可以从组织内部选择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和从组织外部选择本行业领域的研究学者或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担任;三是培训管理工作的协同。培训体系的构建与管理工作纷繁庞杂,需要企业高层领导提供政策、方向和支持,培训部门提供资源、方法和制度,各级管理者推动,培训人员有效组织培训,员工积极参与,才能共同完成培训任务。因此,在企业内部必须健全培训管理制度,细分培训管理工作的职责体系,才能有效组织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

4、全面评估培训效果。培训评估是整个培训工作流程的末端环节,它既是对整个培训活动实施成效的评价与总结,又是为下一次培训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传统的培训效果评估只是针对培训的实施环节而进行的效果评估,这种评估难以获得全面信息。其实,培训活动效果的评估应涵盖整个培训活动流程,应当对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开发、培训师资使用、培训活动组织,以及培训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对培训活动进行全面评估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获得相关信息:一是从反应层面收集学员的意见反馈、了解学员对培训活动的主观感受,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途径来获得;二是从学习层面了解要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收获,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和吸收培训内容,可以通过考试等方法途径来获得;三是从行为层面考察学员在接受培训后行为习性是否有所改变,他们在工作中是否应用到了所学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行为观察等方法途径来获得;四是从结果层面关注学员的实际绩效的改进情况,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的方法途径来获得,从中分析绩效变化与培训活动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然后,企业根据评估结果来审视整个培训过程,并判断培训目标的达成程度。

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心得篇3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互联网产业的崛起带来了无限的创业商机,如何快速有效地开发信息行业人力资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信息行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对信息化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原则、方法和培训体系构建等领域进行了阐述和探索。信息行业人才开发与培训体系的建立需要从系统的高度审视培训的功能,以理性的眼光梳理培训的流程,用科学的方法去制定培训的制度,以热忱的心态去构造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机制。

[关键词]信息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体系

一、信息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原则

1.战略原则。信息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战略原则包括三层含义:(1)培训要服从或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2)培训本身也要从信息行业战略的角度考虑,要以战略眼光去组织企业培训,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培训项目或某一项培训需求。(3)长期性原则,要正确认识智力投资和信息行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期性和持续性,要用“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来搞好信息行业人力资源培训。

2.因人施教、按需施教原则。组织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培训让信息行业人力资源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以完成规定的工作,最终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培训的内容是员工个人的需要和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等。信息化企业不仅岗位繁多,员工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员工在人格、智力、兴趣、经验和技能方面,均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对担任工作所需具备的各种条件,员工所具备的与未具备的亦有不同,对这种已经具备与未具备的条件的差异,在实行训练时应该予以重视。显然,企业进行培训时应因人而异,不能采用普通教育“齐步走”的方式培训员工。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有的甚至要针对个人制定培训发展计划。

3.主动参与原则。要调动员工接受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使培训更具针对性,促使员工主动参与。在培训过程中,行动是基本的,如果受训者只保持一种静止的消极状态,就不可能达到培训的目的。为调动员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日本一些企业采用“自我申请”制度,定期填写申请表,主要反映员工过去5年内的能力提高和发挥情况和今后5年的发展方向及对个人能力发展的自我设计。然后由上级针对员工申请与员工面谈,互相沟通思想、统一看法,最后由上级在员工申请表上填写意见后,报人事部门存入人事信息库,作为以后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依据。同时,这种制度还有很重要的心理作用,它使员工意识到个人对工作的“自主性”和对于企业的主人翁地位,疏通了上下级之间思想交流的渠道,更有利于促进集体协作和配合。

4.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原则。培训与其他工作一样,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是不可缺少的管理环节。真正要学习的人才会学习,这种学习愿望称之为动机。一般而言动机多来自于需要,所以,在培训过程里就可应用种种激励方法,使受训者在学习过程中,因需要的满足而产生学习意愿。

二、信息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方法

1.讲演法。讲演是指对某一议题有深入研究的专家,经过充分准备后,以口头叙述的方式,将该议题系统地讲述给学员。讲演法具有易于安排整个讲述程序、比单纯的阅读成效高、能够适合大量的听众等优点。讲演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学员处于被动的位置,不容易调动其积极性;不容易找到所谓的名嘴或讲手;专家并不见得就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不适当的环境容易影响倾听的效果。由于是单向沟通,学员的反馈有限,学习的成效并非很高。因此,要想组织好演讲,必须妥善安排好演讲的环境,如场地、音响、辅助媒体等,使所有的学员都能清晰地听到其声音;事先发给学员讲演的大纲与摘要,以便于学员了解演讲者的意图、方向和重点;避免在太短的时间内灌输给学员太多的资讯而造成接收不良;演讲结束后,适当安排问答或讨论,以便于双方沟通,提高学习成效。

2.示范法。示范是指在学员面前展示某种动作、解释某种程序或技巧,以使学员能重复相同的动作或程序。示范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教授某种特殊之技能或介绍某一新的程序或技巧。示范的的程序比较具体,可重复进行,能从做中学,掌握快,见效快。所谓的百闻不如一见,其效果比单纯的听或读要好得多。

3.程式化教学法。程式化教学是指根据学员的学习步调,以小单元、由浅至深、由简至繁等程序化的步骤,使学员逐渐学得所需的知识技能。学习的内容可能为书面资料、录音影带、电脑软件等。程式化教学主要适用于长距离学习或学习地点太过分散以及自我学习和进修。利用程式化教学,学员可自行决定深入学习的方向;可自行决定学习的进度,减少其焦虑感;可对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估,有助于自我调整。

4.学习契约。学习契约就是一份由学习者拟定的书面资料,清楚载明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程序和方法、学习的时间以及评估的方式等,以详细规范教、学者的职责。制订学习契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成年学员规划学习的能力和加强学员自我学习的责任心。学习契约可加强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使教学更具弹性,更能顾及学员间的差别;能够有效的控制学习程序;能够同时培养教与学双方的教学设计能力;学员具有一定的主动权,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5.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是指针对某一特殊议题所设计的自学教材,其中可能包括影片、幻灯片、自学手册、讨论问题集、参考资料等。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多强调应用电脑科技,配合光碟设备,以满足学员个体差异、自学步调与双向沟通的需求。多媒体教学适合学员自我学习的情况。它几乎可以涵盖任何专业主题,可满足标准化、长距离或学习地点分散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教学具有的优点:(1)适合重复与大量使用;(2)大多不需要专人在旁指导;(3)学习的程序与成效标准化,较易评估学习成果;(4)电脑可储存所有学员的学习记录,易于分析比较;(5)学员能马上知道学习成效,能够满足其立即回馈的需求;(6)学习资讯经严格的选择、设计与测试,符合大多数学员的需要。

6.模拟法。模拟主要是为了给学员提供处理动态人际关系的机会,训练其团队合作和决策判定的知识与技能,鼓励学员相互学习。通常多由多个学员组成团队,以对应真实状况,共同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模拟可以使学习活动多元化并能增进学员的学习兴趣;能以团队的方式处理问题,更接近真实情况。

三、构建信息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体系

培训是信息行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信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尽管企业已经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也初步建立了企业的培训制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培训计划经常不能按时实施,有些管理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培训对于公司及个人的意义,甚至产生一些诸如“培训浪费我的时间”,“培训没有用”,“闲人才去培训”等观念。培训产生的效果不能被准确的衡量,企业在培训投资方面的犹豫和动摇等,都使得看似简单的企业培训工作显得越来越复杂难做。

企业培训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培训投资的巨大浪费。也难怪许多企业的老板在培训经费的投入方面总是斤斤计较。因此,要想使企业对培训投资恢复信心,使企业的培训工作真正产生激励员工、促进公司发展的作用,就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一步步地将培训的管理工作做到位,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

1.构建信息企业培训体系的三个着力点

(1)整合及完善培训管理流程。要使信息企业的培训投资产生效益,一个畅通的培训管理流程必不可少。细致的培训需求调查、合理可行的培训计划、质量上乘的培训机构、实用高效的课程内容、科学客观的效果评估和记录,从需求到计划、执行、再到评估,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培训管理成败的关键。

整合培训管理作业流程,就是要弄清楚如何解决每个环节间存在的问题;各环节之间如何紧密衔接起来,如何规范作业方法,形成制度。

企业可以通过整合培训作业流程,重视每个环节对培训工作产生的影响,逐步建立起培训管理作业的各项制度,如培训需求调查采取什么方法、从哪些角度切入,如何依据需求调查进行判断,甄选出企业和员工共同的培训需求等;怎样合理制定培训计划,如何与各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如何根据企业的生产进度排定培训进度,确保计划按期实施;怎样进行培训供应商的管理与开发,如何健全各培训机构的资料库,慎重地选择培训机构;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培训课程进行细致的评价,确定课程的有效性;如何评估效果,如何进行档案记录等等。通过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得每个步骤都遵循较为合理的章程,而不是随意盲目地执行,以使企业的培训投资真正落到实处。

(2)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传承机制。培训的首要目的是维持并发展员工的工作能力,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在知识管理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企业培训的功能得以扩展与丰富,有些企业将培训作为吸引人才的手段,也有些企业将培训作为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培训已经具备了吸引、开发、留人等功能。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企业能够将培训工作与知识管理结合起来,那么培训至少还应该拥有内部知识传承功能。

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人员,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这些是他们作为职业个体所拥有的宝贵资源,也是他们工作价值的体现。随着员工能力和价值的不断提高,企业中的一些优秀人员会选择离开公司,开始新的职业生涯,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企业如果能够建立起内部知识传承机制,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地将其能力转移到其他员工身上,那么在优秀人才离开公司时,就会将损失减化到最少。

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传承机制,形成一种制度文化,促使所有的人员都乐意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既分享经验,又锻炼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公司必须规范员工的权利义务,协助员工进行知识经验的归纳总结,帮助员工提高分享技巧的能力,并在制度上确定分享的周期、方式以及晋升的条件,从各种渠道激励员工不断地学习成长,激发知识分享的欲望,从而达到保留企业智力资本的目的。

通过企业内部知识传承机制,还可以塑造出一支优秀的企业内部讲师队伍。从知识分享中发现企业的人才,为企业的培训增添活力。这就需要企业规范内部讲师的甄选、培训及晋升制度,需要企业对内部讲师进行系统的管理和开发。

因此,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传承机制,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企业达到“人走了,知识留下”的目的,这是一个企业培训体系充满活力的象征。

(3)通过整合培训职能来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我们一向认为培训就是一个激励的过程,而忘记了培训只是短暂的激励。培训给员工带来的或许会有能力的提升,或许会有短暂的激动,或许会对公司有更强的认同感。但是这些都只是短暂的激励。如何在系统的范畴内保证培训激励的持续性,整合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显得格外重要。

培训的激励可以通过员工提高绩效来持续,而绩效提升的结果可以使员工得到物质的满足或职务上的提升,职务的提升又将会产生新的培训需求等等,它们是一个永无终点的循环过程。因此,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这些职能之间找到衔接点(如培训后员工能力提升后,以何种方式承认其新价值,如何对员工重新评估,合理地进行职业规划等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培训激励能够长久地持续下去。

2.如何使培训更有效

前面所讲的都是关于培训体系构建的制度化因素,但任何制度都不可能脱离企业和人而独立存在。为了使培训体系更加有效,人力资源部门应加强以下工作:

(1)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采取适当的方式说服企业领导进行培训投资,取得高层的支持和信任。

(2)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使各部门意识到哪些培训责任是应该由他们来承担的,并配合人资部在培训系统上作有效的协调、沟通、配合及落实培训计划。

(3)引导各部门主管及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归纳整理成系统化的知识管理教案,督促各部门开展经验交流,分享心得,人人参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人力资源部门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及完善现有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方式,如创建培训中心、进行网络学习和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

(5)系统地看待培训的作用,作好长期激励员工的计划,进一步加强员工学习的自主性。

信息行业人才开发与培训体系的建立需要从系统的高度审视培训的功能,以理性的眼光梳理培训的流程,用客观的方法去制定培训的制度,以热忱的心态去构造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机制,同时,还需要企业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共同努力,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卓有成效的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邵冲.人力资源管理与概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元珑.关于信息化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8).

[3]陈志国.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与创新[J].当代经理人,2006,(21).

[4]陈群平.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经济师,2005,(5).

[5]涂台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6]涂台良.如何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7]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8]黄红发.人本管理:现代企业管理之魂[J].经济师,2002,(8).

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心得篇4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知识产权培训;分层分类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产权制度作为鼓励和保护创新的基本法律制度,对我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越发凸显。如何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好知识产权资产,成为实现企业赢利的重要保证之一。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于企业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提升,是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实施的前提和保证,直接关系到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成败。认识并把握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规律,着力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对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作用显著。

一、企业知识产权培训的特征

企业培训,就其广义属性而言,实际上是企业根据需要对员工进行的一种有侧重、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是企业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服务于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除具有企业培训的一般内涵,还具有不同于一般培训的其他特殊性。

知识产权是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智力成果本身是无形的,其不具有外在形体,也不占据任何空间。这种无形性或称非物质性,使智力成果的显现和展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企业对知识产权运用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企业立足于营销创新,注重于企业的商标;有的企业立足于技术能力提升,注重于企业专有技术和专利。不同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需求也各不相同,一个企业中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对知识产权知识的需求也不同,这就需要对员工的知识产权知识需求进行细分。

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同一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知识产权培训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具有全员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只有遵循这些规律,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新模式:分层分类企业培训模式,是指企业实施培训工作的标准形式,包括培训需求的评估、培训项目的设计、培训成果的转化、培训评估等有关培训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做法。它决定培训实施的具体步骤,为企业培训提供一个完整的思路,使企业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化,还有助于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间关系的协调。培训模式的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培训的效果。培训模式是针对培训目标设计的。企业培训模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系统型模式和咨询型模式。系统型模式是指通过一系列符合逻辑的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的培训,培训是系列连贯的步骤。咨询型模式强调咨询是培训者未来的工作方向,侧重于从培训者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培训实施问题[1]。

知识产权的实践性很强,培训效果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常见培训模式难以直接适用。因此,针对企业知识产权这一专项工作,选择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制订一个长效、持久的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对增强企业员工知识产权意识,提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水平和能力,提高企业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水平尤为重要。

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是与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规律相适应的培训模式。由于企业不同岗位的员工对知识产权要求不同,因此对其实行培训教育亦应有所区别。

如,企业管理者只要了解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能重视和支持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应以知识产权意识培训为主[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要掌握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以及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实务知识,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应以能力培训为主。分层分类知识产权培训就是将员工划分为企业管理者、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产品研发人员、营销人员、普通员工等不同岗位人群,根据岗位需求实施不同的培训策略。分层培训就是根据员工对知识产权知识的需求,将培训分为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性培训和提高性培训。分类培训就是将培训活动分为对普通员工进行知识产权培训的全员培训、对创新能手和企业各级管理者进行知识产权培训的骨干培训、对各级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水平提高的专业培训。

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活动总体分为意识培训、技能培训、专业培训三个方面。意识培训为普通员工知识产权知识培训,树立和增强普通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规定员工知识产权最低培训课时,如对新进厂的员工,通过入职培训普及知识产权法规和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培育知识产权习惯。技能培训,提高研究人员对专利等技术信息的判读能力,对员工进行专利信息检索的培训,使之掌握技术创新活动有效工具,对员工进行一些技术创新辅助工具运用培训,如tRiZe、专利地图等,使之能在工作中熟练运用。专业培训主要针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专利侵权分析、专利战略制定、专利文件撰写等专利知识培训[3]。

实施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应采取企业内部培训和社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建立以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为兼职培训师的制度,以满足知识产权培训的长期需求,普通员工的意识培训应以企业内部培训师实施为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应以社会培训为主,如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行业协会等主办的、以获得专利律师任职资格为目的培训等。

三、分层分类知识产权培训的新实践——以总公司企业结构为例在现代企业结构中,总公司下设若干分、子公司、事业部的公司结构较为常见。在这种公司结构下,由于总公司和分、子公司、事业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定位不同,总公司设有综合的基础研发中心和统一负责各分、子公司和事业部知识资产经营的部门。分、子公司、事业部作为某类产品的制造单元,知识产权创造是其知识产权管理重点,总公司和分、子公司、事业部在同一知识产权培训模式下,两者的培训内容有很大不同。

以笔者所在的梅钢公司为例,其是宝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其知识产权培训的任务、目标、对象和宝钢公司就有很大不同。首先,子公司不负责知识资产经营,宝钢公司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已由起步阶段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目的发展到知识产权资产经营阶段,以专利许可为代表的技术贸易等知识资产的收益在公司收益中的权重呈增加趋势,总公司和子公司知识产权工作围绕实现全公司知识产权资产经营这个核心而设置。总公司负责制订全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落实。对总公司、子公司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进行知识资产经营知识培训和知识产权战略宣传贯彻是总公司知识产权培训的主要内容;知识产权创造知识和落实总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是子公司的主要培训内容。

其次,总公司设立专门的知识资产部,对全公司知识产权工作负责,配有强大的知识资产管理团队,负责制订全公司知识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对全公司的知识资产分类规划,集中运营;而在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子公司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规模小。总公司知识资产部对子公司知识产权生产工作给予指导,检查技术创新指标推进计划执行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指导意见,对子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做出评价。子公司知识产权部门工作重点是推进本单元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实现主动保护,落实好总公司的工作要求。因此,子公司必须根据本公司的性质、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和范围制定培

训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正如克里曼·斯通所言:“全世界所有员工最大的福利就是培训”。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和企业归属感,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培养后备力量,从而使企业长期受益。多年来,梅钢公司按照分层分类知识产权培训模式,围绕知识产权创造知识和落实总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持续开展的知识产权培训,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员工和企业同发展、共成长。如某一技术人员,在参加培训前,对专利等知识产权总有一种神秘感,对自己完成的技术成果也不知道如何总结申报成知识产权成果,通过持续参加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掌握了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在工作中有了主动申报专利等自觉行动,知识产权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近年来,该技术人员已获得授权职务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其职务专利经公司对外许可交易后,不仅公司获得了良好收益,个人也得到丰厚奖酬,成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明星,公司成立了用其姓名命名的职工创新小组。他带领身边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的热情高涨,实现了其个人和企业的同发展。比如,企业的某营销人员通过参加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对公司商标和产品的专利权有了深刻认识,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发现了1起假冒公司商标的侵权产品后立即向公司汇报。其后,公司根据营销人员提供的线索,采取相应法律行动,维护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总体上看,通过开展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员工知识产权意识显著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数逐年增加。

四、结语

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符合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规律。实施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技术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亚杰.对企业内培训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0,(4):45-46.

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心得篇5

关键词:三华;电网

自2004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上下艰苦奋斗,相继成功建设了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有力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世界电网科技领域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并将建设特高压输电工程、智能电网全面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公司规划建设“三华”(华北、华中、华东)、西北、东北三大同步电网,将使国家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经济运行效率、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智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和华北电网公司《关于开展“三华”同步电网相关知识培训工作的通知》,提高全体员工对建设“三华”同步电网、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重要性的认识,加快推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分阶段、分步骤地开展了一系列全面、深入的培训教育活动,逐步推进“三华”同步电网知识的培训,在培训中心开展了学习“三华”同步电网知识的系列学习活动。

一、统筹安排,突出重点

为迅速部署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及华北电网公司对“三华”同步电网知识培训的要求,制定培训中心“三华”同步电网知识培训方案,精心安排,成立“三华”同步电网知识培训委员会,下设“三华”同步电网知识培训办公室,由人力资源处、思想政治处相关领导、各部门培训负责人、各党支部书记和部门培训管理员组成,负责“三华”同步电网培训工作计划的制定、落实,组织协调,培训信息的沟通整理上报,为培训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使之能够深入有序、扎实有效的开展。

培训工作办公室根据电网公司相关要求,结合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实际,制定并于9月5日在协同办公系统中下发了培训中心“三华”电网知识培训工作方案,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要求、考核方式、不同人员的学习重点等方面都进行了具体安排。

培训中心领导对“三华”同步电网知识培训高度重视,于8月31日-9月1日、9月5日-9月9日进行了三期集中培训,带头对相关的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知识进行了认真学习,为公司全面开展培训工作做出了积极表率。

二、结合实际,丰富培训形式

针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技能人员等不同群体,培训中心在培训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培训方式。领导及中层干部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集中培训等方式带头学习;管理人员侧重在线观看视频讲座与知识手册的学习,积极组织学习心得交流和研讨活动,巩固学习效果;专业所技术人员则以培训系统为单位,举办专题讲座,以科室为单位学习手册,交流学习经验,并在相关部门选择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培训后再到各个部门、各个项目部对员工的学习进行辅导,答疑解惑。

此外,培训中心还于9月26日召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邀请专家举办“三华”电网相关知识做了专题讲座,从“十一五”电网发展成就,“三华”特高压电网规划,特高压工程发展等几个个方面,系统介绍了“三华”电网建设的背景、基础、规划、前景以及对电网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培训中心全体领导班子、副总以及中层干部40人参加了学习。

为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培训中心通过多种形式载体,利用多种资源,大力宣传“三华”同步电网知识,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扩大学习影响力。除做到人手一本《“三华”同步电网培训知识手册》方便自学外,还在电子公告及协同办公系统中通知,要求公司全员登陆国网远程培训系统,在线学习“三华”同步电网知识的视频讲座。同时,培训中心网站首页也开通了“三华”同步电网学习专栏,配合培训工作的开展,方便员工及时了解培训动态,交流培训心得。

服务系统克服办公设备不足的劣势,利用人员便于集中的优势,组织集中“三华”知识学习。物业服务中心通过集中学习“三华”培训手册,观看录像,从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能源电力需求发展、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等多个主题组织员工展开了交流和讨论。广泛的交流学习使特高压同步电网知识在员工内部得到广泛的普及,使基层员工对于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创新成果及将会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树立标杆,加大培训力度

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培训中心涌现出一批学习带头部门和带头人。如管理一支部,高度重视培训要求,结合部门实际情况,详细制定了适合的部门培训工作方案和培训方法。由部门领导、党支部书记带头,部门培训管理员组织,分“在线学习”、“研讨交流”、“考试竞赛”和“总结提高”四个阶段,引导员工逐层次深入地学习“三华”同步电网知识。

进行在线学习前,部门培训管理员梳理明确了学习重点和学习要求,并制作流程指导文件,对如何登陆远程培训系统观看视频讲座、如何查看学习情况等相关事项进行说明,为员工开展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进行自学的同时,金属研究所党支部还组织部门员工进行集中学习和交流研讨,使部门员工能够结合实际工作,加深对“三华”同步电网知识的理解。研讨结束后,中层干部及党员带头撰写学习心得,由部门培训管理员收集汇总,整理培训记录,总结培训效果,形成书面总结报告及时报送培训工作办公室。

培训工作办公室将管理一支部作为学习榜样部门,总结宣传了学习过程中的优秀经验,加大各部门之间的横向交流与相互学习;同时也加强兄弟单位的培训学习情况,借鉴先进经验,改进学习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培训中心员工整体的学习效果。

四、以考促培,注重培训实效

为加强实效性,培训中心在培训过程中利用百题问答等方式组织学习考查,并于10月上旬组织全体员工开展普考、竞赛活动,促进员工研讨和消化学习内容、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巩固培训效果。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各部门也注意引导员工记录书面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对所学知识进行沉淀升华。培训工作办公室监督各部门及时报送培训情况,做好培训情况记录和资料的存档工作,严肃培训纪律,加大考核力度,总结培训工作成效,查找存在问题,促进培训扎实有效开展。

按照公司“三华”培训方案的要求,在10月中旬,依据“三华”学习要求及重点,参考题库和知识手册、视频讲座内容,制作了“三华”同步电网知识答卷,对全员进行了问卷普考。培训中心21个部门,145位员工填写了答卷。本次普考使全体员工对重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进一步激发了对“三华”同步电网相关知识的学习热情。

按照华北网公司知识竞赛要求,抽调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前期自学和赛前强化封闭式训练,积极准备网公司的调考和知识竞赛。

截至10月底,培训中心在国网远程培训系统中的学习排名位居前列;举办专家讲座1次、普考1次;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1次,学习研讨2次;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交流研讨2次;累计176人次,完成209时;技能人员召开班组集中学习2次,技术问答和知识辅导各一次,累计30人次,完成850学时。

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心得篇6

关键词: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企业员工培训

一、引言

随着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一个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先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培训作为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须开展的人才培养、储备工作,可以帮助员工补充和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它以其内部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技能的更新能力的提升,保证了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成为21世纪企业从内部寻求竞争优势的最优方式。同时,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依赖于“人”,人的因素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管理者的重视。因此,如何以企业培训为依托,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使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并协调一致,达到员工个人事业成功和企业繁荣的双赢局面,是企业留住人才、形成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企业培训。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投资活动。它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员工提高职业能力、促进潜能的开发。在企业培训的实践中,一些员工在培训中成长成熟后,或跳槽另觅高就,或要求加薪提职。企业因此认为,与其这样,不如凑合不搞培训。然而,因噎废食显然是不可取的。根据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舒斯特对1284家公司的专门调查:接受企业内训、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的企业,其投资收益率平均比没有做这些事的企业高11%左右。

培训不仅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提高组织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因为大部分人力资源调查显示,大多数员工在选择是否进入一个企业时,都会注重未来的发展机会,因而培训也是大多数人重点考虑的筹码。如果一个企业始终只想着如何利用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热情,是很难取得长足发展的。

良好的企业培训体系可以为改进员工的态度、提高知识与技能管理提供服务、满足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最终可以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培训后即使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只要不是群体行为,员工所带走的只是个人学到的技能,整个组织的文化和结构是带不走的。

2.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管理指企业帮助员工确定个人在本企业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员工提供在工作中增长职业素质的培训机会,从而使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并协调一致.建立企业与员工间的双赢关系,进而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它包含如下两重含义:一是组织针对个人和组织发展需要所实施的职业生涯管理,称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二是个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实施的管理,称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职业生涯管理,应是一个满足员工、管理者和企业三者需要的动态过程,它是企业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帮助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企业要认真了解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希望从职业中得到什么,他们的优势和局限、价值观以及他们与组织正在考虑的备选职业是否匹配。同时,企业还必须提供自身发展的目标、政策、计划和制度等,帮助员工做好自我评价,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和良好的竞争机制。管理者则要鼓励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让员工对某些问题进行认真思考,以便在进行个人工作反馈时提供更好的帮助,并提供员工感兴趣的职业发展机会等信息。

企业的培训需要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保持一致,重要的在于使员工的发展和培训同步,或培训略超前于职业发展。通过分析、评价员工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等,确定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职业生涯目标,并通过培训、工作轮换和丰富工作经验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实现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因此,许多公司把培训与员工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是使企业和员工在培训上获得双赢的“金钥匙”。

二、企业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的实施方略

1.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导向,提高培训有效性,改善职业生涯规划。组织战略目标为企业培训提供了方向,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许多企业缺乏将“个人奋斗”整合为“共同愿景”的过程,而一个缺少战略目标的组织必定人心涣散,互相制约,难以发展。同时,企业发展是建立在“个人奋斗”之上的,是在“个人奋斗”基础上的整合。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组织的系统设计,将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企业培训体系同组织的发展目标整合起来,才能实现组织与个人的互动和共同发展。在个人阶段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也不断地向组织的战略目标靠拢,既激励了员工们持续的努力和奉献,又使得组织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指导思想,实现了组织和个人“双赢”的管理模式。

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技能的提高,而企业培训则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和群体知识、技能的开发。在企业组织的发展中,强调员工培训、植入职业生涯规划,由个人职业规划、个人知识积累、个人技能提高推动组织整体绩效的改善,进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同样,组织的整体发展也可以带动个人发展,两者互相促进。比如我们可以一改过去员工个人独自的职业生涯设计方式,由组织引入科学的评价体系,如个人性格测试、素质测试、技能评估等,帮助员工理性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结合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现状、人力需求态势等,向员工科学地提供员工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参考,与员工共同制定符合组织需要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在组织内部设立职业发展通道,调动组织内部的岗位资源,促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受到组织发展目标的影响,规避企业培训后人才流失对组织的战略发展产生的分险。

2.充分了解和把握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员工的特点和培训需求。职业生涯管理作为组织的一种长期、动态的管理过程,贯穿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和组织发展的全过程。而具体到每一个组织成员,由于其处于个人发展及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一阶段又有各自的发展特征、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因此,企业必须抓住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不同关键点,实施不同的职业生涯管理,比如在职业选择阶段,职业生涯管理的重点是帮助员工选择一个满意的职业。因此,必须充分了解新员工的学识、态度、兴趣和爱好、职业价值观等特征,并指导其正确选择所提供的职业,做到职业与人的能力、特长相配,也与求职者的从业愿望相符。而在职业稳定阶段,员工的职业愿望已基本停

留在某一固定的职业上,个人职业生涯管理也有一个固定的目标。此时,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的重点趋向于以员工的职业锚特征为依据,根据每个员工特定的需求,引导员工自我发展并吸引员工稳定地“抛锚”。如果对有管理能力型职业锚、想走管理型职业发展通道的员工,应根据其发展,不断考评其在诸如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指挥协调能力、控制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商务能力、金融财会能力、交际能力方面等的进步和潜质。

3.制定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的企业培训计划。

建立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的企业培训体系旨在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员工的特点、培训需求相结合,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方案,通过培训进一步发现员工的潜在能力与特长,为其职业生涯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以适应本职工作和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

要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制度、企业内各个职务的工作内容、任职资格职务升迁路线及职位空缺、工作轮换和培训等信息;通过基本素质测评,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个性特点;通过对话及公开的职业生涯研讨会等形式,帮助员工了解自己实际的工作经验与体会,分析自己目前能做好哪些工作,如果加以培训和实际工作的锻炼,将来能做好哪些工作,并将这些工作按一定次序排列出来。在此基础上,帮助员工制定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职业生涯目标。企业在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时,既要尊重员工个人的意愿。也要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既要使员工的职业目标选择和职业生涯目标确定对其具有长期、有效的激励作用,又要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员工个人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4.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完善培训管理工作。培训方法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培训目标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培训方法的选择必须与培训需求、培训目标相适应。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管理工作的完善要注意受训者所处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知识层次和岗位类型等。在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培训方法面前,可视需要选择一系列培训方法,可采取其中一种或两种方法为重点,多种方法变换组合的方式,使培训效果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比如在职业维持阶段,职业培训一般在业绩、能力考评的基础上进行,以帮助员工达到职业发展目标为目的。培训方法可选择:(1)知识补充培训,及时给员工补充新产品、新设备的知识和其它一些必备知识的更新等;(2)提高业务能力的培训,对基层员工来说,主要是技能培训;对管理人员来说,还必须有思维、观念方面的培训;(3)专业人才的培训,即根据企业需要,开展有关专业技术或管理技能的素质培训;(4)人员晋升的培训,即在员工晋升之前对其进行相关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培训,以满足其即将就任的更高职位的要求。

在探索、立业阶段,员工相对比较缺乏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也缺乏对企业的习俗、价值观和相关理念等文化方面的认同,还没有形成在特定集体中进行协作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基础的职业培训。在这方面,海尔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名牌企业,较好地运用培训方式引导、帮助大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企业,进而留住他们的心。其新员工培训“四步曲”:第一步。使员工把心态端平放稳;第二步,使员工把心里话说出来;第三步,使员工把归属感“养”起来;第四步,使员工把职业心树起来。海尔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和培训管理值得企业鉴借。

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心得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培训管理体系现状分析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147-02

电力企业的职工是否具备安全意识以及安全意识的高低对企业能否实现持续性安全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逐步提升电力企业职工安全意识。但电力企业在实际执行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从而制约了电力企业提升安全培训和管理方面的能力,电力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电力企业的安全培训以及管理工作,并在安全培训实践中建立有效培训和管理体系,促使电力企业职工提升安全意识,最终保障电力企业能够实现安全、稳定的发展目标。

1电力企业在安全培训方面的工作现状

企业中培训和管理工作属于人力资源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而就电力企业角度分析,安全培训则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开展安全培训的活动、加强安全培中教材选择与方向指导,但目前的安全工作却出现不容乐观的现状,集中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1.1安全培训方面缺乏专业指导者

由于电力企业快速发展,安全问题日益重要,在加强安全培训方面却出现了专业指导者较为缺乏的情况。许多电力企业在培训方面缺乏专业指导,一方面是之前不重视对电力安全培训师的培养,从而导致了现在在安全培训方面缺乏指导者;另一方面是在安全知识培训的教材择用方面,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这就使得安全知识培训工作中没有取得显著效果;此外,电力企业在开展培训活动时,较少外聘培训师,一般情况下是临时安排公司职工兼任[1],他们缺乏培训的经验与技能,再加上培训教材没有进行科学编写,有的是临时在网上下载,不仅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职工也没有有效掌握安全知识。

1.2安全培训方式缺乏多样化

目前,许多电力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采用课堂式,把电力中的安全理论知识模仿课堂形式传授给职工,这种方式较为枯燥,而且职工难以记住所有的安全知识,因此,在这种形式下,电力企业开展安全培训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第二种形式是把安全知识通过ppt形式进行简化处理,以提纲挈领的方式梳理安全知识结构,然后组织一定的考核,职工为了顺利通过考核,而采取“突击”式学习,尽管通过了安全知识考核,但是职工并没有真正掌握安全知识,这也没有真正实现电力企业进行安全培训的目的,同时也使培训工作变成了“走过场”。

1.3安全知识培训没有健全的体系

电力企业在进行安全培训工作中,由于没有十分健全与成熟的体系,使得企业职工参与安全知识培训没有获得预期效果。因为电力企业把大量精力都投入在其他方面,如加快拓展服务范围、架设户外输电工程等,所以在安全培训体系建设方面出现了不完善的现象,从而导致了电力企业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过程中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2电力企业在安全培训与管理中工作的策略

2.1电力企业管理者需要重视安全培训工作

首先,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要把安全培训提上工作日程,并通过签发专门的安全培训指导文件促进企业中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高度重视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精心设计以及组织安全知识培训活动,坚决执行管理者在安全方面所做出的指导。其次,电力企业中的管理者还需要积极地构建安全培训与管理体系,一方面可以促进安全培训工作能够在制度、体系中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电力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部门提升安全培训的效率[3]。最后,电力企业需要加快培养专业的安全培训者,从目前的电力企业中从事安全培训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对那些兼任培训工作的职工,要逐步提升他们的培训能力,如通过选派他们参与培训技能方面的知识学习,然后把自身所学技能用于职工的安全培训中,进而提升电力企业在安全培训方面的能力,保障电力企业能够在安全中生产与发展。

2.2电力企业需要开发培训资源

第一,电力企业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较多,因此,企业在进行安全培训时,可以根据不同工作岗位而开发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培训资源,从而能有效地提升职工处理以及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如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职工,在安全培训时需要把重点放在户外安全问题常发生的方面,主要有:极端天气下带来的安全危害、维修户外输电设备等。通过安全知识培训,提升电力企业职工在工作中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第二,加强开发电力企业中安全培训内容,这就需要从事培训工作的职工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收集企业合不同工作岗位中所出现或者是潜在的安全问题,然后对这些安全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形成适合电力企业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管理的内容,并能够对职工带来有效指导。第三,电力企业可以组织工作人员编写安全知识的教材[4]。一方面便于企业职工能够随时阅读,进而掌握安全知识;另一方面促进电力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果。通过电力企业加强建设,形成如图1所示的安全培训和管理模式。

2.3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电力企业可以结合职工工作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培训计划,从而保障职工能够积极参与培训,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

因此,电力企业根据职工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时间以及内容,可以尽快帮助企业职工迅速掌握安全知识,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见表1)。

3结语

在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中,电力企业在经营方面逐步进入更大更宽广的领域,这对电力企业的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博,张超君,高翔,等.一起3/2接线改定值工作引发的跳闸事故分析[J].电力安全技术,2013,15(3):33-35.

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心得篇8

一、安全培训的实质与核心

一个人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具备正确地思维、才能、胆识等。那么其中诸因素的前提和重点是什么?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应当是思维方法,尤其是安全思维方法,又称安全哲学,实为安全培训教育的灵魂,也是“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

安全思维方法属于安全哲学的范畴,在我国5000年文明史中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占有核心地位。安全思维方法能把计划变成决策,而后进行布置、实施、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以达到实施安全生产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做了相关的规定。在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的过程中,通过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企业各级人员不同程度地增强了安全生产意识,增加了安全生产知识学会了安全生产技能,提高了安全管理能力。我们目前的安全生产培训,分为两块,一是法人、安技员培训,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我们现在的法人、安技员培训一般是一天时间,主要目的,提高法人、安技员的安全意识,端正安全生产的态度;另一块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特种作业人员主要分为: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司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操作、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等等,提高作业人员的技能,我们现在的安全培训教学采取的是速成原则,采取速成原则出发点是参加安全培训的学员都有自己繁重的本职工作,他们参加培训班学习的目的不是漫无边际地进行知识储存,而是力求获得本职工作急需的知识技能,及时地回本职岗位应用。因而他们要求在培训时能用较短的时间去完成学习目标,并付诸于自身的生产实践。

二、安全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注重实效

1.教师要优秀。常言讲“名师出高徒”,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应具备国家要求的执业资格,一般要求有“三证”:一是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二是国家注册安全审核员,三是国家注册安全执业教师证件或某一专业国家资质的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等证件,安全培训切忌走过场。

2.教材新颖实用。要求教材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

3.授课要具备“六性”:针对性、广泛性、层次性、趣味性、实践性、实效性。

针对性――因材施教,管理者重点是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怎么管职工,重点是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标准。

广泛性――整体系统地讲授安全科学知识,不能就安全讲安全,注重安全工作的实质与规律方面的教育。包括安全思维,安全技能,安全知识,安全态度,安全方法等。

层次性――注重授课的程序化,说理性和条理性,做到通俗易懂,学以致用。

趣味性――注重研究授课的艺术性,授课既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又要在授课章节结束时穿插典故与案例,及时调节授课过程中的兴趣和气氛。

实践性――教材是多年安全生产实践的结晶,所以称作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

实效性――这是培训的核心目的。应按培训对象的时间要求,事先拟定培训大纲,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经交流考试提问验证培训的实效性,在重点问题上,一经培训,终身受益。

三、提高安全认识转变观念

没有安全就没有人类的今天,所以,安全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永恒主题之一。人类对安全认识大体分四个阶段:原始的初级阶段;局部自觉认识阶段;系统安全认识阶段;安全系统认识阶段。

人类对安全的认识一旦能从事故的外延现象到其内在机制、实质、运行规律的联系时,便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常识概念向安全科学的概念升华。其外在表现为概念、推理、判断及对象化的思维活动,表现行为“三思而后行”,“趋利避害,居安思危”。

人们应建立哪些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安全观念呢?依据安全生产的客观需要。应当建立如下的新安全观:安全科学观、安全法制观、安全需求观、安全时空观、安全哲学观和生命阶值观。

四、提高安全技能掌握方法

1、安全技能:是人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的技术与能力。具体标准是做到“知、会、干”。

知,在安全培训中强调的“应知应会”中的“知”,不单指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基本常识、法律法规、操作知识,还要有辨别危险源的预知能力。《易经》中“乾”之原辞:“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含义及其深远。只有明白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人才能叫明白人,人只有活明白了,才知道安全养生的重要,才能保一生平安。

会,在明白人情事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使有限的知识,得到无限的发挥。会思考、会操作、会处理故障、会转危为安、会居安思危,标志着对知识的领会贯通。

干,在“应知应会”的基础上,作为管理者,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生产者要解决干什么,干到什么标准。不仅有一定的安全事业心、责任心,还要具备自觉的安全行为准则,掌握安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安全素质:是指人在安全工作中的资质与能力。一位合格的安全职能人员所应具备的安全素质水平标准如下:

具有把握全局的目光,对全局的安全状态了如指掌,心中有数。

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用动态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推动安全工作。

具有仁慈宽厚无私的博怀,关心人、爱护人、保护人的生命,懂得安全无小事。

具有勇于探索的超前意识,即“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思想。无预见性就会贻误消除事故发生的最佳机会。

具有一丝不苟、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秉公执法,依法从政。

3、安全方法:指做好安全工作的方式方法与措施,包括安全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和安全管理模式。例如,“陕精456安全管理模式”,核心内容如下:

第一、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四件”大事,即全面宣贯《安全生产法》,推行安全法制管理;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素质水平;建设安全专业队伍,强化安全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为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奠定基础。

第二、做到“五个”创新,即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科技刨新。

第三、建立“六个”安全管理支撑体系,即安全方针目标管理层层分解包保体系;行政一把手安全工作考评体系;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负责人轮流上岗值日体系;安全系统检查、监测、隐患整改保证体系;安全培训教育体系;事故救援与行政责任追究及处理体系。

4、转变安全态度学会生存

安全态度是指人在安全工作中的神情举止或安全素质的外在表现。正确的态度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开始,概括起来为“三要三不要”的安全态度:

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心得篇9

【关键词】企业培训;胜任素质;岗位培训

一、课程体系规划概述

企业培训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的根本途径。围绕企业发展,将人力资源发展与资本运作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作为企业培训课程设置的纲领性文件,课程体系规划必须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以服务企业经营发展为目的,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以提高广大职工知识、能力和技能水平、改善职业态度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培训质量管理,强化师资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

二、课程体系规划思路

企业培训工作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课程体系规划必须从单个课程挑选模式中跳出来,着重从系统层面,围绕培训流程进行课程规划。本文引入企业管理者胜任素质理论,将通过改善职工的知识、态度、技能等特质,配合企业的需求,持续地补充、提升,以协调组织的管理与发展,谋求组织与个人发展的双赢。

1993年美国心理学家斯班瑟对岗位胜任素质给出了一个较完整的定义,即岗位胜任素质(Competency)是指在特定企业环境中,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做出优秀业绩(Superiorperformance)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行为[1]。胜任素质理论认为组织的价值追求和战略需求决定了组织应当具备怎样的核心能力,而组织核心能力的构建有赖于组织内人力资源价值的发挥。通过对企业战略业务发展和价值追求的分析,同时参考相关管理者素质模型辞典资料,将企业组织能力的要求细化为对企业管理者核心素质的21项具体要求,建立企业培训课程体系。这些培训内容包括员工自我管理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这些行为和技能的基本特征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性影响[2]。现将各级管理者胜任能力要求细化为21项核心素质:

(一)自我管理能力

1.职业意识:任何时候都能表现的诚实、正直、冷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保守机密,遵守诺言,行为与集团文化保持一致。

2.交流沟通:采取各种沟通方式,准确而清晰地传递关键信息,并赢得各方的承诺与支持,克服可能的沟通障碍。

3.形象礼仪:言谈、举止得体,更好地体现公司形象。

4.角色认知:时刻想到自己的领导角色并履行这一角色的责任和义务。

5.学习创新:积极寻求和把握学习与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并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工作实践。

6.心智模式:管理者应具有的心态、视野、胸怀或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角度。

7.分析决策:收集与分析相关信息,提出多个备选行动或措施,并运用知识与经验从中找出符合当前状况的最佳解决方案。

(二)业务管理能力

8.专业能力:掌握本行业本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并将它运用于工作中。

9.信息化办公:熟练运用信息化工具处理日常工作业务,提高日常办公效率。

10.商务文书写作:熟练掌握不同类别商务文书的正确写作方法,了解其内在的规律性,撰写出规范、标准、合法的商务文书。

11.演讲口才:准确地驾驭演讲技巧,保持良好精神装填,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以达成振奋精神传达信息的目的。

12.现场管理: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

13.标准化管理:在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中,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将具有多样性的、相关性征的重复事物颁发的统一规定。

14.问题管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挖掘问题为基础、以表达问题为辅助,借助问题优化管理的能力。

15.市场营销: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能力。

16.管理财商:经营者学习从财务数据中进行决策和规划的方法。

17.战略思考:围绕公司的核心理念与战略目标,通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准确而迅速地把握业务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并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与举措。

18.部属培育: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三)团队管理能力

19.团队精神: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实现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20.管理技能: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的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在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

21.执行力: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

三、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课程设置

企业培训课程设置将基于对以上企业管理者核心素质的分析总结,在明确职工需要掌握的知识范围及能力标准基础上,立足于现有课程资源及自身开发能力,现对企业课程体系初期框(下转封三)(接第294页)架设置如下:

企业管理者岗位胜任素质层级分布

一般管理人员后备干部(班组长)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

自我管理职业意识角色认知角色认知领导者心智模式

交流沟通交流沟通交流沟通交流沟通

形象礼仪学习创新学习创新决策力

业务管理专业能力专业能力专业能力

电算化办公现场管理市场营销战略思考

商务文书写作标准化管理管理财商管理财商

谈判口才问题管理部署培育部署培育

团队管理团队精神团队建设团队建设团队建设

管理技能管理技能卓越领导力

执行力执行力执行力执行力

比较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一般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培训组织。企业培训是企业一项长期的、持续的任务,需要由一定的部门或岗位来专职负责。只有组织上落实到位,培训工作才可能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

第二,培训设施。良好的培训设施是做好企业培训工作的必要物质条件,企业应当投资建设培训所需场地、教室以及仪器设备。

第三,培训任务。企业培训既包括常规的、滚动的培训任务,也包括阶段性的、应急的培训任务。

企业职工培训必须将培训计划的实施与课程后期的职工发展结合起来,与职工整体发展计划结合起来,以满足组织对职工的素质要求,获得组织持续的发展[3]。对于新入职人员,更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和厂史厂情教育,目的就是尽快使其融入企业发展之中。

四、课程体系实施推进

(一)加强系统各类培训资源建设

1.加快企业系统培训基地建设。通过在一定范围内组织申报、考核,甄选企业内优质培训单位设立培训基地,参照培训中心建设模式,努力使之成为企业系统培训课程的开发中心,人才的培养评价中心,以此作为企业培训的强有力抓手。

2.建立健全内部培训师队伍。制定内部培训师管理办法,做好内部培训师的选拔、使用、考核和激励工作,使集团中高级管理人员成为企业培训师的中坚力量,努力发挥其示范导向作用。同时加强对基层内部培训师的理论知识传输与授课技巧培训,夯实其在支撑内部培训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3.开发贴近实际的系统培训教材。参照集团课程体系建设,编写切合集团发展实际的系列教材,分为职业技能、管理思维、创新管理等系列套次。

4.加快以生产技能和技术为主的题库建设。依托培训基地,以技能鉴定题库和公司自有题库为基础,吸收采纳社会题库,修编、完善集团内部题库。并建立适时更新、修订机制,使之作为上岗培训、岗位培训、职工考核以及技能鉴定鉴定的有效手段,提高培训、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建立人才评价与管理新机制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理顺企业内部评审机构及工作流程,对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实施过程管理,有效利用其继续教育档案,依据其培训记录实施年度量化考核,其结果作为其年度考核及申报上一等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参评条件之一。同时开展量化评审和评审条件量化,提高评审的可操作性。

2.职业技能鉴定。加强集团内部鉴定题库及考评员建设,完成鉴定考务工具开发,实现企业系统技能鉴定考务程序、标准的统一。鼓励集团范围内专业大工种申报鉴定,建立专业工种鉴定考试准入制度,清除鉴定盲区。建立技能人员持续提升自身素质能力的机制,并与人才评价相对接。

3.建立企业专业人才库。按照一定的人才标准和选拔程序,分门别类,遴选出具有较强专业优势、特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企业核心专业人才储备的专业人才库,探讨企业人才培养及使用新机制。

参考文献

[1]姚凯,陈曼.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系统构建[J].管理学报,2009,(4):532-536.

[2]姚凯,韩英.胜任力研究综述及发展趋势[J].社会心理研究,2008,(1):50-58.

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心得篇10

项目开发研究背景与思路

企业目标的提高和管理思想的丰富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和云南电网公司制定了中长期发展战略,构建了省公司、供电局、县级供电企业三级战略管理体系,明确提出了要创国内领先电网企业的目标,对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进行了完整科学的表述,对安全生产、优质服务、节能降耗、基础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经济技术指标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都迫切需要高质量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保证创先目标的实现和精益化管理的推进。

企业安全生产和员工素质的现实需求

造成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非常复杂,虽然表现方式不一样,但归其主要原因集中表现在员工的技术技能素质不过硬,把控安全生产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导致了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迫切需要高质量的培训,找到突破口,使员工有能力、有素质保准安全生产,真正把安全生产纳入到分层、分类、分专业的风险管控。

云南电力市场和网架结构的特点

随着国家将云南建成我国重要水电基地和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实施,云南电网不仅面临着省内的电力市场,还面临着西电东送和对越南送电的任务。加之云南电网结构极其复杂,220kV电网覆盖全省16个地州,已跨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和国际化区域大电网的发展时期,迫切需要高质量的培训,适应电网快速发展的需求。

企业培训工作的特点

现在的企业都在抓培训,但缺乏远见,没有把教育培训放到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把教育培训当作企业的人力资源长期高效运作,缺乏全局观念和人才观念;缺乏专业性,显得笼统、分散,只重视形式的表面化,只重视日常性的办班;缺乏系统性,顾了一头忽视了另外一面;缺乏针对性,往往把外边的教材照搬过来。企业培训工作以往的特点,已成为员工能力和素质提升的“瓶颈”,迫切需要高质量的培训,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业务,围绕着员工的技术技能,抓实培训。

上述方面的因素促成了企业管理必须创新。具体到培训工作上,就是要寻找到培训工作的切入点和活力点,优化岗位培训流程,明确培训标准。要有一套好用的教材覆盖到每一个专业和岗位,体现出系统性和针对性,使培训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岗位化。通过统一的版本,扎实培训,把生产岗位人员技术技能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不仅要解决员工应知应会的问题,还要让员工适应于超前于专业和岗位发展的要求,使员工有岗位素质、有岗位能力、有尊严的从业,为云南电网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的素质保准,实现企业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材的特点及创新处

《云南电网公司生产技术技能岗位培训教材》在全面调研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与分析国内外培训教材,充分借鉴国内外岗位培训的成功范例,总结公司多年的培训经验,形成了按照先进的国际通用岗位培训模式,结合公司实际和发展需求编写教材的总体思路。2010年初,公司做出了开发编写教材的工作安排,由公司教培中心和省电机工程学会牵头,组织了100多位老中青相结合的专家和技术骨干集中调研和撰写。编写者们均来自于生产实践一线,长期在调度、变电、营销等岗位上从业,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全书127册,共3500多万文字,1.8万余张图表。

集科学性、全面性、界定性的三大特点

(1)教材结构与体式的科学性。在教材的结构和体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教材独具特色:①整体开发。教材针对公司现有的生产技术技能岗位进行整体面向专项开发。②分类编写。整个教材系统按专业分成电力营销、电网调度、变电运行、输配电运行与检修、变电检修与调试5个子系统(见图1)。③细到岗位。每个子系统又分为数个分子系统,分子系统下共包含127个岗位(见图2)。

(2)教材体系的全面性。培训教材是个体系,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体系各有独立的内容,又相互支撑,形成有机的整体。体系一:岗位培训标准,是培训之纲要;体系二:岗位培训教材,为培训之版本;体系三:培训考核题库,是培训的支撑和补充。

(3)教材内容的界定性。教材根据公司对每个岗位的任职要求,设置了岗位专业技术知识、岗位基本技能、岗位专业技能、岗位生产规章制度、岗位安全规定、岗位职业道德、岗位作业指导书(工作流程)、新技术(新设备)与新工艺应用8大部分,并对各部分所需掌握的知识和要求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使上岗人员对岗位要求一目了然。

创新之处

本套教材在多方面体现出了首创精神。

(1)是国内第一部按岗位编写的培训教材。本套教材针对云南电网公司现有的生产技术技能岗位进行开发,针对岗位知识的检索分解进行编写。2013年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科技查新报告》称:该套教材的撰写、使用、出版填补了国内这类培训教材的空白。

(2)管理创新,教材体现了教育培训管理的理念创新。首先,围绕公司管理创新和安全生产,针对公司现有的5个子系统、127个生产技术技能岗位,高标准、全覆盖,把所有的知识点描绘出来,对号入座式的进行培训。其次,企业“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培训工作中得到了很好体现,把员工的知识和素质提升到新的高度,最大限度地解放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组织绩效,更好地体现出了企业和员工的价值。第三,教材编写从结构、体系、体例、内容等的设置和安排,全方位体现出创新。以岗位标准、素质要求确定和细化章、节;以生产技术技能知识为依据确定培训教材内容;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实现了企业教育培训服务于生产实践的目的。第四,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培训;以专业和技术技能为重点,突出标准化作业,规范操作行为。教材的精细化也反映出了企业管理的精益化。认真实施培训,跟踪培训质量,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3)配套支持,教材的内容来源于标准。本套教材的开发是在公司生产技术技能岗位培训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云南电网公司生产技术技能岗位培训标准》已于2009年公开出版发行,并在公司系统全面推行。通过多年的实践,已证明该标准对公司系统的培训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适用性。

(4)内容集中,突出了岗位技术技能这个重点。教材以岗位胜任要求技术技能掌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专业和岗位,面向生产一线人员,旨在提高员工的从业能力,把提高岗位能力作为培训目标和评价标准,不但要应知应会,还要知道本专业、本岗位的先进水平;不但要把应知应会作为从业基本点,还要有创先的意识和能力,用一个内容集中、体系完整的知识链条武装员工,使企业和员工的发展建立在知识的轨道上。

教材应用取得的成效

本套教材已用于公司的教育培训工作,受到了公司系统管理层和一线员工的好评,也引起了其他电网公司和发电企业的关注。在教材的应用过程中也取得了多重效益,成效显著。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教材使生产技术技能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了以往培训内容表层化和重复性,减少了因培训内容零散需要大量购置不同种类培训资料产生的费用;培训人数增加了,培训内容更专业,使目前全公司系统生产岗位4.7万人通过培训后受益;节约了公司的培训资源,减少了培训占用的时间,有效节约了成本,教师到现场培训,减少了学员集中到本部进行培训的次数,大大节约了差旅费,体现了培训效果最大化。

本套培训教材的使用和出版,员工岗位技术技能的提升,企业安全生产和整体形象的增强,为塑造一个全新的团队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在教材使用、修改的基础上,近期将公开印刷出版,这也是一个展示现代企业的形象途径;为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系统培训教材体系建设起到了导向作用,成为南网教材的组成部分,为发电企业应用教材提供了条件。

管理及安全效益

通过教材创新,不仅使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提升,也使公司管理精益化思想得到了更好地实践,促使员工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谋求变革和发展,促使管理深化和创新;一线员工通过教材体会到了团队的关爱,体会到了培训的重要,学技术练技能的风气会更好,在岗位上更加努力,释放更多正能量;向管理要效益,向岗位要效益,体现管理效益最大化。

通过培训,员工能规范操作,安全履职;对相关的知识更能记住和应用,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生产技术技能得到提升;公司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保证电网生产运行和快速发展。2012年,全公司系统未发生电力安全、设备及人身事故。

人力资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