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4:52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篇1

关键词:体育伦理;学校体育;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240-01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育只注重体育技能方面的培养与提高,忽略甚至完全放弃了体育伦理教育。如今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成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体育伦理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地位也必须不断地提高。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和校园文化的重要方面,是学生获得基本的体育知识,进行体育技能培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的教育因素。所以我们只有把体育伦理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密切的联系起来,才能对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发展,对校园文化的形成,对学校未来的发展道路起到积极作用。

一、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的特征及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意义

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源远流长精、深广厚,就其特征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一)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换而言之就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整个人类的力量都是非常渺小的,而且我们也是大自然孕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能破坏自然,应当保护自然,这样才能更好地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特征体现在体育方面就是每位学生自身全面发展以及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无论是在平常训练还是在比赛中,我们都应时刻谨记“把群体利益放在首要地位”,这就是要不仅仅发挥自我的才能,还要不凸显自己,这就使得体育伦理思想在体育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也使学生们过分强调自身的荣誉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使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生命观,培养他们形成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正确观念。

(二)身心兼修、道德先行

自春秋以来,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的长河中处于主流地位,换而言之,就是“身心兼修、道德先行”。这就明确的要求我们要提高自身修养:诚实守信、遵守承诺等。“修身”体现在两个方面,不仅仅要使自身的身体方面更成熟,还要形成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自身修养。就儒家思想而言,孔子把“礼”放在儒家经典“六书”之中,这可见其重要性。在中国传统的体育中,武术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在练武术之前必须先修其德行,这可见道德在武术中的重要性。从古至今,武术在中国流派众多,可谓是不计其数,这可见其发展的异常兴盛。但是似乎所有的流派都不约而同的形成一种“只有较高德行的人,才能练武术”的观念,考虑一个人能否修练武术,首先要考察其德行方面,把他良好的德行以及高尚的礼节放在首要位置。但是步入现代社会,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许多人为了自身物质利益的提高而抛弃了体育伦理道德。这在世界大型的体育运动中也屡见不鲜,有的人在比赛时服用兴奋剂,有的贿赂参赛人员和工作人员等等,这严重违背了体育运动精神和体育伦理道德,所以才造成了众多的体育事故,甚至于危及运动员自身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一定要建立积极地体育运动观念,把体育与运动精神紧密的结合起来。而今,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各方面的压力使学生承受不住,往往会造成心理障碍,容易使学生患上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以及自我心理不平衡。解决这种心理障碍并不是没有办法,因为体育锻炼可以使自身的情绪得到缓解,使身心得到放松,这样有利于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感,保持心理健康。所以学校体育教育要把“修身”与“修心”相结合起来。

(三)立足现实、讲求事功

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虽然是从古代一直发展而来的,但它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相同的,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代紧密结合。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只有从社会现实出发,才能发挥它自身拥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的优势,才能把体育现实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共同发展,这样它的导向作用也就是爱国主义与民族责任才能够得到积极的发挥。正因为如此,体育伦理道德的精神思想才能在几千年中不枯竭、不衰落。体育伦理道德已经成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育伦理道德在体育教育是学生们在获得强迫的体格和健康的体魄中也促进了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这和我国正在积极推广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努力实现“中国梦”遥相呼应。所以学校的体育教育要在努力克服现代社会过分注重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大力提倡“崇尚道德”的思想。体育能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为更亲切,更和谐,体育要在大自然中去体会,去实践。体育就像那独立于严寒的腊梅,要有坚强的品格,因为体育本身就有一种精神,不断的吸引着人们,它不仅仅是锻炼人的身体,同时也锻炼了人的意志。以体育活动为基石,体育影响着人们之间的交际关系,影响着人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样影响着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现在中国传统的体育伦理思想已经被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所吸收进去,成为整个世界体育运动必须遵守的精神,并且现在提倡的一些爱国精神也是从体育精神中发展而来的。大力提倡体育伦理精神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是体育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校体育不断发的的必须动力。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篇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它的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并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肩负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要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新途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辅教学手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一、现代教育技术概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1]。强调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概念,定义包括以下内容:

(1)现代教育媒体和方法

所谓现代教育媒体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电子和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它是用来储存、处理和传递教育信息的工具,也是学习者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认知工具。它由两部分构成:硬件方面指各种教学机器设备,如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影机、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等;软件方面指已记录有教育信息的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电影片、录像带、计算机课件、网络课程和学习网站等等。[2]

所谓方法是指教育信息的设计、开发和传递的方法。其中包括教学设计的方法及传媒教学法。教学设计的方法是指设计、开发和组织优化教学资源及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传媒教学法指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而进行教育活动的方法。它们是方法类的“软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由媒体技术和方法技术两个方面组成的。它也被称之为“硬技术”和“软技术”。

(2)现代教育思想、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必须强调它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来指导。

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指几种对当代教育活动的重要影响观念。如现代学生观、现代教育观、现代教学观、现代人才观、现代学校观等,前三种教育思想是核心,其基本点是: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是让学生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方面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的方式应多种多样,有课堂教育,也要有课下的开放式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指的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包括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和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3)教育信息资源

教育信息资源指教育活动中师生使用的教育信息的来源。教育信息资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内容;二是承载内容的载体,如书籍、课件和网络信息材料等;三是获取教育信息的途径或方式,如阅读、视听、点击浏览等。教育信息资源和载体、呈现方式和获取渠道有密切的联系。载体、呈现方式和获取渠道直接制约教育信息资源的数量。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应用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在更为理想的教学环境下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充分适应未来教育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就成为改革的主战场。在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形成,因此,探索更加合理和高效的教学模式,需要探索更高层次的的理论和更强大的高新技术支持。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理论两部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两部分无疑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两大支持,同时为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创造了可能。

(一)现代教育理论优化教学过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改革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下,完成了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较深层次的整合。然而,目前许多高校所谓的整合只能被称为电化教学,是追求“信息技术课程”的单向整合。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一般缺乏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手段的意识,实践中难免产生信息技术应用的泛化,似乎信息技术用得越多越符合新课程的理念。”[3]另一种是的“教师往往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同于Cai,实践中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知识量密集,常常导致在“人灌”的基础上加上“电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停留在较低层次。”[3]其原因是教师忽略了现代教育理论课教学指导作用,只简单的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了叠加,对于如何教学改革,“思考的路线是在极其熟悉技术的基础上,暂时的“忘却”技术,先系统认识和思考某门课程的构成,然后逐步外化形成新型的课程模式。”[4]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四个要素之间的作用、地位和关系进行了重新解构。“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不应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也不应只是帮助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教师用来创设教学情境,学生用来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对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了解教学模式中重新的整合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革新教与学的方式,并为最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二)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搭建技术平台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多媒体及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供理想的工具和条件。

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改革搭建了技术平台,其实质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重建该课程。发挥信息技术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提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为文字、图形、影象、声音等和先进手段如各类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引进教学实践中,可以模拟真实环境,通过多种方式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对学生进行综合感官刺激,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第二是要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和交流平台。完善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不仅改进教学手段,计算机技术和网路技术还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人机交互和即时反馈功能,是创造开放式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以及交互性更强的交流平台创造条件。一方面,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信息获取方式更加多样化,自主选择性强,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方法、地点,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被动的、受监控的状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实现个性化教育,做到“因人施教”。另一方面,学习者通过共享信息资源,来达到利用网络加强信息交流的目的,不仅打破了资源共享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教与学的过程同时也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极大地扩展了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学习交流,防止学科封闭,为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发挥作用。

第三是提供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条件。建构主义在教学中要求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不是单独呈现的,往往隐含在现代教学工具和资料中。如基于网络虚拟情境设计下的学习网站及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电子出版物,为各种不同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条件。它可以使学习者融入所提供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传播思维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互为基础和条件,相互促进和发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实现现代教育理论的创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把学生作为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主体,注重课程与真实情景的联系,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理念也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手段,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林廷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代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292.

[2]何克抗,李文光.现代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9-250.

[3]刘英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问题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3).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篇3

论文摘要:传统家庭教育中德育职能至上,重视个体自我教育和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家庭教育的德育职能则逐弱化,出现家庭道德教育空白的现象,导致个体人格的缺失。因此,建立新型的家庭教育模式成为必然。以《弟子规》为例,分析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在构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和青少年家庭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的伦理道德教育居于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有着无可取代的社会和文化功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有其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因此,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价值,并将其发扬光大,完成其现代化转化,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而且对构建现代新型的家庭教育模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传统的中国家庭指在中国封建宗法制和小农自然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家庭。古代中国,家庭教育中德育职能至上,视家庭为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重视个体自我教育。《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治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家天下的中国古代社会,齐家既是修身的目标,又是治国的基础。因此,如何“齐家”便成为古代家庭教育的根本追求。

    传统家庭教育把对家庭成员的道德教化作为其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父慈子孝、君义臣忠、兄友弟恭与贤妻良母的观念至为深入。“尊德性而道学问”,强调知识授受的道德化,从而使知识授受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培养道德,在道德训练中学习经典。因此,从儿童本身的生活体验出发来培养其尊老敬长的情感,最为自然最为贴切。因先天的血缘关系和后天的养育关系,儿童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对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家庭群体感的认同和对家长养育之恩的孝敬情感。这种天然的情感是维系家庭的重要力量。家庭教育以此为基本出发点,既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又切合儿童的生活和情感的体验,也是家庭教育获得细雨润物效应的基本因素。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存在,通过家庭教育可以有效地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塑造家庭成员的人格,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遵从社会意愿,成为社会的同质因子。但现有家庭教育的实然状况限制其应有职能的有效发挥,甚至出现负效和职能错位现象。表现在:1、在家庭教育观念上,一方面沿袭了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光宗耀祖”、“望子成龙”等价值观念,存在着“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一方面又受现代社会主文化、各种亚文化甚至有意无意受某些反文化影响,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注意到家庭成员的多方面发展,但又忽视家庭成员人格主导方面—道德品质的培养,出现重智轻德甚至家庭道德教育空白的现象,致使家庭成员人格畸形发展。2、在家庭教育职能方面,忽视大众传媒在家庭中的有效利用,使其传递了大量不必要甚至有害的信息;社会还缺乏一套强有力的道德规范体系,使家庭教育中道德观念的培养处于茫然无措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中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牢固基础的德育职能的发挥;现存人才选拔制度引发了学校教育职能的偏颇,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生错位,弱化了家庭教育应有的职能,增加了家庭成员利用消极的亚文化甚至反文化中的价值观塑造自我、设计自我的可能性,使其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异质因子。

    由此可以看出,现存家庭教育模式无论价值观念层面、教育职能层面还是具体的教育手段、方法层面都存在着不少局限性。转轨期的社会孕育着新型的家庭,需要全新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实践角度看,建立新型家庭教育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构建新型家庭教育模式,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需要,也是对现有家庭教育反思的结果。同传统家庭教育相比,现存家庭教育的德育职能逐渐被弱化,逐渐被智育和其他一些功利性较强的教育职能所代替,出现家庭道德教育空白的现象,导致个体人格的缺失。现代家庭教育应强化其德育职能,尤其是摆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位置。古人主张“养正于蒙”、“教子婴孩”,就是要从小注意家庭成员道德品质的培养,把道德实践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领域,使品德的不断提高与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统一起来。笔者仅以当前在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最被国学教育者看好的古代蒙学教材《弟子规》为例,进一步剖析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在构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和青少年家庭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弟子规》从宋朝开始推行,流传在中国有近千年的历史。由于它通俗、易懂、易行,包含了大量思想修养、待人接物、饮食起居、生活礼规等做人的基本准则,特别讲究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曾经盛行一时,被誉为“便于诵读讲解而皆切于实用的”“开蒙养正最上乘”的读物。在进行青少年道德教育时,其独具特色的伦理道德、童蒙养成的教育思想,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并进行深人研究,使之为今天的青少年教育实践服务。

    (一)蒙以养正,德教为先的家庭启蒙教育

    现代家庭伦理建设必须抓家庭教育,不重视家庭教育,或者虽重视但不得其法,都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家庭伦理。儿童的第一学校是家庭,儿童在这里接受做人和做事的最初教育,打下一生立身成才的基础。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亲切的,随时随地的,启蒙重于知识,模拟重于传授,而父母是无法选择的首任教师。在对待父母和长辈的关系方面,《弟子规》特别强调儿童要听从父母的教导,养成听话、孝顺的习惯。儿童在幼年时期,尚未在经验和思维方面形成个人的主见,道德观念也不具备,需要父母的正确教育和引导。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人的最初道德观念、是非标准、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从家庭中得到的。所以强调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强调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特别是要强调家长根据社会生活准则,对孩子的行为活动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并注意其表现,随时对之作出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等是非善恶标准。

    (二)勤奋严谨、生活有序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它广泛地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和处事之中。在自身的行为举止和生活习惯方面,《弟了规》认为,应使儿童养成生活有序、讲究卫生、珍惜时间的习惯。珍惜时间。学生时期是人生之基础,“少不学,老何为”。因此要“朝起早,晚眠迟;老易至,惜此时”。2、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晨必盟,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育定位;莫乱顿,致污秽”。3、正确的衣食标准。教育孩子从小应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念,主张“衣贵洁,不责华;对饮食,勿拣择”。4、良好的步履情态。“步从容,立端正”。5,稳健明哲的处事心理。“事匆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以上规范要求青少年抓住今日时光,讲究个人生活卫生。而现实中的青少年,衣帽不整者有之,奇装异服,生日宴请,攀比奢华,追求奢侈生活方式者有之。这也说明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提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事先做人,学智先学人,育才先育德,德才兼备,既要有才,更要有德。

   (三)诚信克己、慎言向善,重视人际交往的道德修养教育

      《弟子规》认为,道德目标一旦确定,就要重视个体道德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使道德规范转化成为一种内在的自觉需求,并最终形成为一种制约一个人行动方式的习惯化的行为。在儿童教育中,它主要倡导儿童在诚实守信、见贤思齐、对人仁慈等方面进行道德行为习惯修养。1、诚实处好与他人关系。人别人房室应声音响亮地打招呼,“将人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借物须及时归还,“用人物,须明求;借人物,及时还”。2、言而有信,说话文明。“凡出言,信为先;市井气,切戒之”。3、语言谨慎,言必有据。说话吐字,要重而舒缓。“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4、正确认识和对待过错。明确“错,,和“恶”的根本界限,“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这对改正当前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大有裨益。

    (四)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情感追求教育

      《弟子规》中反复阐释的“人则孝”、“出则佛”、“泛爱众”等规则体现出来的主要是情感追求。其中“人则孝”是感恩教育,“出则梯”是尊重教育,“泛爱众”是关心教育。

    孝不仅是德之本,也是一切教化之根本与起点。因而,古代众多童蒙教育中都强调孝的内容,提倡“百行孝为先”,认为这是行为处事的基本和道德实践的起点。让孩子感父母之恩,报父母之恩,决不仅仅是培养一种家庭的美德,更是培养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人格意识。当代家庭,独生子女在家里得到过多关爱,往往容易形成自我中心主义的性格,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不考虑家里的困难。很多大学生虽然知道靠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上学,却大把挥霍而对父母没有一丝感激;明明是贫困生,接受了热心人的帮助后,却想把受助记录抹掉。“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感恩,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是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产生的主动寻求回报的一种心理体验,是人性高贵之所在。因此,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让受教育者感受别人对自己的爱,体验理解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并把报答别人作为自己的一种人生信念,是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务。

    尊重教育是满足别人被尊重的心理需要的教育,这种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教育,每个个体才能获得被别人尊重的情感满足。尊重他人,是一种爱心的付出,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因此,对于儿童来说,培养他们尊重别人的情感尤为重要。在《弟子规》“出则佛”条中,我们看到的就是如何尊重人的教育。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篇4

1.认识和把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

整个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由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所构成的,这些范畴包含着已有的学科理论知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先前的学科理论知识凭借基本范畴得以凝结,通过基本范畴的展开而推导出新的知识,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内容不断扩展。同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可以开拓人们的思维,起着思维再生产的作用。通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推演、概念的移植,人们可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特性、新关系,乃至形成新的范畴网。更重要的是,科学范畴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基石的作用。新范畴的产生往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论框架形成的起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构架的转换会带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新变化。凭借基本范畴的综合和创新,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认识得以跃进到新的基本范畴体系,从而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带来全新的变化。可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是通过规范、精确的学科基本范畴而得到科学规定和充分展示的,人们正是通过学习和研究基本范畴及其体系来掌握学科理论知识的。

2.规范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首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规范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作为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是反映和概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的基本概念。这些特性和关系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因而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实践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其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导向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建立在对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材料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产物,并反过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由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联系,因而不仅能指导现实,而且可以把握未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指明方向。

3.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规律。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是一个整体,在理论思维过程中,只有以整体性的思维形式为工具,才能揭示其整体性。人们通过对成对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学习和研究,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各方面的规定性,产生、发展的过程性,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关系,综合成统一的有机体,予以全面地、详尽地进行阐述,达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规律的目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一系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合乎逻辑的联系和转化,才能在思维中完整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规律。马克思曾指出,认识要达到主客观一致,需要走一条曲折的道路。这条道路概括起来就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这第二条道路就是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道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把各个单一的、简单的规定性整合为“多样性的统一”,在逻辑上再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人的思维总是一步步上升的,经过基本范畴这条通道,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才能不断逼近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认识。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研究具有认识作用的根本所在。

(二)方法作用

1.是人们思维中概念辩证法的体现。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具有自身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的展开联系着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主观性,指的是其思维形式是主观的,是离开了具体对象的抽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客观性,指的是其内容是客观的,即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本质。正如列宁所说:“人的概念就其抽象性、分隔性来说是主观的,可是就整体、过程、总和、趋势、来源来说却是客观的。”掌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辩证法,就是要剖析基本范畴的内在矛盾,把握基本范畴的推移、演化、冲突与解决,即基本范畴的辩证运动。人们的认识通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辩证运动,反映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矛盾运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矛盾运动反映在、表现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中,就是人们思维中概念的辩证法,即概念的矛盾运动。人们在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矛盾运动时,正是通过分析其基本范畴的矛盾运动,不断趋向于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运动规律的。

2.体现了认识运动中个别与一般的各个思维环节。

人类认识运动是由个别向一般(主要是运用归纳方法),并由一般向个别(主要是运用演绎方法)运动的。个别——一般——个别......以至无穷,这是认识运动的辩证法。个别与一般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辩证环节,基本范畴中内含着个别与一般的两极,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一般”不如“个别”丰富、多彩,但“一般”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丰富的个别性在一般中保存下来,使基本范畴的一般比个别的总和包含的内容更广泛、更深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运行经历着众多的个别与一般的环节,才达到具体的一般。这就要求在认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客体时,不能运用空洞的、形式的一般性(范畴)。正如黑格尔所说,这种“抽象的普遍性”是不能深入生活的,只能达到无生命的、无精神的、不开花和无内容的普遍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如果离开了个别和特殊,就失去了生动的内容,失去了基本范畴发展的生命力。在21世纪,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崭新局面,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不断吸取、概括新鲜的、活生生的具体内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每前进一步,都是个别与一般相结合的新环节。

3.能激发思维的超越,不断丰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宝库。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具有确定性,否则就不成其为基本范畴,但基本范畴的确定性要与灵活性、发展性相结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永恒地运动着、发展着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会出现飞跃,基本范畴超越自身、否定自身,实现旧范畴向新范畴的转化。范畴方法中的飞跃是范畴的突破。人类认识史、科学史表明,由于范畴的突破、创新,会带来理论上全新的面貌。每一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旧范畴的突破、转化,新范畴的产生、丰富,都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注入了新的生机。

(三)构建作用

1.构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理论形态上要求有一个各个范畴和原理之间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极其严密的逻辑结构。而这种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学科理论体系,只有从作为逻辑起点的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出发,才能一步一步地推演出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最终构建成学科理论体系。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弄清楚了,实质上也就是把它的科学形态的基本“骨架”搭起来了,而通过这个“骨架”又反映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本质特征及其内容范围。因此,逻辑起点与学科理论体系的关系,是根据与表现、前提与结果、抽象与具体、贫乏与丰富、“胚胎”与“机体”的关系,离开了思想与行为这对起点范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失去了这块基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大厦就无从建立。人们只有透过起点这个“窗口”,才能了解或提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内容安排以及范畴构架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规律的展开和体现。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是紧密联系着的。不同基本范畴的联系及其运动构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不同规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最本质的方面,因而它决定着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各个侧面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实质和相互关系。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规律的补充和展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辩证过程与内在本质,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见,基本范畴和规律是统一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之间是互相包含、互相贯通的。一方面,规律包含了基本范畴。从逻辑形式上看,规律以判断来表达,基本范畴以概念来表达。判断离不开概念,规律离不开基本范畴。另一方面,基本范畴体现了规律。基本范畴及其关系的展开,就构成为规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体系,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体系一起,科学地概括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反过来又以一般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必要条件。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主体视角;综合评析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9-0100-02

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逐渐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和科学化日益得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也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逻辑。本文在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研究动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总体回顾与分析,旨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其现代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整体状况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尚没有专著和直接性的著作,部分重点教材和主要著作在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以重要内涵的同时有所提及,其余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论述则散见于一些报刊和课题项目之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最早的论述是1986年刘之平发表在《高教探索》第1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问题》一文。之后便是1993年侯锦阳发表在《社会科学》第8期的《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体法律观念现代化》一文,其间中断了6年。从1999年起,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便未出现断层,数量上也总体趋于平衡。将1986-2008年这22年间的所有期刊文献资料进行分段汇总,结果见表1。

由此看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正式且广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时间起点;1999年以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相对逐渐增多,但年均研究数量基本持平。同时,从时段上可以透视出两个信息:一是从时间逻辑演进上,应该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与“教育现代化”的正式提出是同步的。我国现代化教育思想的系统探讨始于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的题词。中国教育学会曾先后召开了七次学术讨论会、十九次专题研讨和座谈会,对与“三个面向”直接相关的五个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1]1999年前后,正值对教育现代化的讨论形成一股热潮,从查阅检索的文献资料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出现与这一时间基本吻合。二是从研究的深度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是伴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而发展的,较好地呈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逻辑必然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的主体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基于现有文献资料回顾,可以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大体研究视角择要从如下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涵义与价值。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理解是多元的,但总体上主要有两种界定倾向:一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就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向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整体转变的过程,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的科学化、规范化、实效化等。比如,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过程视为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秉承的“社会本位”或“任务本位”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崇尚的“主体本位”转变的过程。[2]二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单纯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过程中一系列构成要素和环节的创新化与技术化,换言之,就是用现代先进思想与科学技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过程要素的现代性转向。这两者的核心概念与认同视点不同:即一个从是宏观的系统理论出发,属于实体理性;一个是从微观的具体运用出发,属于工具理性。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价值集中在其必要性和意义上来体现。如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具有为社会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促进人的观念现代化、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促进人格完善等重要价值。[3]同时,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必要性的两个源流:即社会处于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随时展审时度势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能够保障人的现代化进而在人力资源上支持社会的现代化。[4]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多数文献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论述有着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影响其他环节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现代化体现在观念本身的开放、发展、多样化和创造性上。[5]基于此共识,不少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徐志远认为观念现代化就是“适应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突破落后、保守、迂腐和陈旧的观念,以广阔的视野、活跃的思想和即时的应变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和发展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6]许东风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现代化应体现在“确定现代人才观、人才质量观、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上。[7]张尚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现代化,即“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进行全面反思,特别是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下的地位、作用、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廓清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中存在的那些过时、僵化的思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8]邓志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使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社会活动(现象)的认识与全球化背景、现代科学技术条件和我国日有的社会发展相适应”,为此,应树立开放观念、确立发展观念、强化斗争观念、转变实践观念。[9]杨威等则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现代化主要体现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培养创新能力。[10]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与管理体制、运行与结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现代化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郑永廷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现代化是教育决策、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要充分尊重发挥人们在教育决策、管理上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要民主化,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决策和管理要遵循科学程序,运用科学方法,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办事”。[11]徐志远的观点也有相似之处,认为要“改变过去凭经验办事的传统万式,要符合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要求,实现教育结构优化”。[12]钭晓东分析了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定位上的两个误区(一是为追求近期功利而不当强化,二是为迎合所谓现实需求而错误弱化),提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变革与现代化转型。[13]粱启波把机制创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代化的途径之一进行分析,提出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和调整,构建有利激发活力、动力和潜力,实现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和约束机制。[14]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代化。郑永廷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化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应当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开展教育,同时必须选择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和环境内容开展教育。”[15]曾长秋等认为应当对教育内容进行开放性地建构,即“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使活动成为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内容可根据具体需求做多方选择,将一切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和陶冶高尚情操的精神食粮都统统纳入教学内容当中来”。[16]严椒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最能体现和反映时代特点和面貌的,选择什么内容开展教育决定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特性,为此应选择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和环境内容开展教育,用具有现展趋势,体现时代特点的人和事来教育引导学生”。[17]贺宝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化如同其他现代化一样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为主体内容的同时,从培养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完善的智能结构出发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18]梁启波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化要突出教育内容创新,提出要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教育,加强人文精神培养,进行职业道德、抵制西方腐朽文化腐蚀的教育,使之系统化、规范化及社会化。[19]

第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从当前所掌握的文献来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现代化的研究是最多的,不少论文就直接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为题,且大部分论述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的重要价值与途径展开。归纳起来,以下的主要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张立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既是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根本要求,应当在科学性、民主性、实效性等原则的指导下,吸纳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走向多学科整合,并借鉴中西德育方法的优秀成果,力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发展中求创新,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纵横联系的教育网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优化。[20]曾长秋等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该开放,要改变僵化陈旧的“传授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和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法,代之以“探究式”、“合作式”、“研究式”、“发现式”等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现代化。[21]玄成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现代化应运用计算机合成与模拟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本着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等原则把现代的疏通引导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22]

第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其他方面。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的视角还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范畴、队伍、载体、评估体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等诸多方面。如徐志远指出实现现代化就是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及其体系的理论创新。在范畴提炼上要从发展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出发,对前人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或基本原理的充分肯定和继承基础上以新的观点、范畴、理论原则等形式作出新的补充或论证、发挥。还应从管理教育、文化熏陶、活动参与、网络教育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现代化。此外,还有一些研究专门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教学评价体系和课程体系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现代化等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的综合评析

结合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研究文献,不难发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论述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奠基性的重要价值,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该书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趋势”的论述成为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在其范式上大多趋向干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和主要环节的现代化实现路径来展开。其研究趋势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研究的视野和深度逐步扩展,由经验性研究向现代化路径等理论性研究过渡。有些研究排除和避免了只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要素现代化的简单描述,开始上升到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结构上进行系统性把握。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大多过于强调现代化动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缺少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探寻其现代化的必然逻辑与本质要求,使其研究漂浮于思想政治教育现有理论根基之上。部分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创新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窄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固有内涵,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片面理解。同时,部分研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内涵及外延的界定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实效化等边际模糊,看不出各自应有的差异性与独立性,使得论述松散,概念之间互为套用、随意迁移、似是而非,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专业性和学术性。

二是研究水平比较有限。现有研究大多趋于经验性的宏观描述,如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路径的分析简单依循于现念与科学技术的双重结合,从而得出纯粹的观念开放与网络信息技术运用的若干措施。不少论述一定程度上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理解和定位差异导致其研究焦点与研究对象的差异。同时,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浅显的,所能参照或引用的理论是较为缺乏的,其研究水准还处于初级阶段。

三是“粗放型”研究方式普遍存在,研究内容趋于简单重复,表现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分析,并将其各个要素冠之以“现代化”之名,缺少系统性地从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研究。不少文章其研究内容和视角、所安排的结构都基本类似,“观念、内容、方法、手段”等词语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占到46%、27%、38%和30%,研究视角有简单重复之嫌(见表2)。

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逻辑与本质要求,是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社会发展变革,从其自身体系上由内而外的与时俱进的调整与完善过程。为此,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应着力于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

其一,应当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体系范围内有意识地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概念与范畴。既要肯定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学科化、科学化、规范化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荣共生的关系,又要相互区别,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作出实质性规定。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大名统领一切的极度泛化的研究局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学术性。

其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研究范式应进一步朝多元化方向深化,不宜过分局限于以现念与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单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来研究。在研究思路上应跳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容、手段等各个要素的创新变革及其相应现代性路径分析这一陈旧思维,将研究视野扩广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内,从其理论基础、学科范畴、战略地位、社会功能、实施过程与规律、主体客体和方法内容等来展开深入探寻。

参考文献:

[l]彭虹斌.现代化教育思想述评[J].高等函授学报,1999(4).

[2][4][28]戴锐.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与现代化[J].理论与改革,2004(2).

[3]郝文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功能[J].河海大学学报,2003(2).

[5][11][15]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12][26]徐志远,陈国忠.科学化与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J].当代教育论坛,2004(2).

[7]许东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特征[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6).

[8]张尚字.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浅谈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0).

[9]邓志中.论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现代化[m].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

[10]杨威高军.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现代化[m].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l).

[13]抖晓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变革与现代化转型[J].探索与争鸣,2004(4).

[14][19]梁启波.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2).

[16][21]曾长秋杨增米.论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

[17]严淑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思考仁[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3).

[18]贺宝月.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4).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篇6

专业

7月5日(星期六)

7月6日(星期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金融

1020105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27015创业教育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国际贸易

1020109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7015创业教育 餐饮管理

1020118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54管理学原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工商管理

1020176 00058市场营销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7096风险管理 27093管理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0347管理沟通 会计

1020203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

1020205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27015创业教育 00166企业劳动工资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市场营销

1020207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7015创业教育 旅游管理

1020209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93饭店管理概论 00012英语(一) 27015创业教育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电子商务

1020215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物流管理

1020228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12英语(一)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采购与供应管理

1020265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销售管理

1020313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54管理学原理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85商品流通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律师

1030111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法律

1030112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社会工作与管理

1030202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272社会工作概论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0273社会工作实务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66社会心理学(一) 行政管理

1030301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07现代管理学 00277行政管理学 27015创业教育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前教育

1040101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9761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 小学教育

1040103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

1040109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8660人格心理学 28793学习心理与辅导 汉语言文学

1050114 00535现代汉语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英语

1050207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日语

1050208 00605基础日语(一) 00607日语语法 00843日语阅读(一) 27005商务日语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商务英语

1050226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公共关系

1050303 00058市场营销学 00107现代管理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7015创业教育 新闻学

1050308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7015创业教育 艺术设计

1050436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动画设计

1050441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游戏艺术设计

1050459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1080301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91机械制造技术 00012英语(一) 机电一体化工程

1080306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12英语(一) 计算机及应用

1080701 02142数据结构导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12英语(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323操作系统概论 房屋建筑工程

1080801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化工工艺

1081201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51工程制图 00012英语(一) 烹饪工艺

1081305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524烹饪学概论 00193饭店管理概论 27067江苏风味菜点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计算机信息管理(委托)

1082207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12英语(一)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护理学

1100701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药学

1100803 02976医古文(一) 03040中药鉴定学 03044中药药剂学 02930中医学基础(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050药理学(三) 03047分析化学(二) 企业管理

5020258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7873经济法概论 27871统计基础 27015创业教育 27870管理学基础 27884人力资源管理 27882生产管理 27877市场营销 财务与会计

5020297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7873经济法概论 27275管理会计 27015创业教育 27989财务分析 27876财务会计 27871统计基础 秘书

5050102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52组织行为学 27015创业教育 27870管理学基础 27879农业政策与法规 机电

5080335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7964机械制造基础 27972农业机械 27015创业教育 27877市场营销 27979电气控制技术 27984自动检测技术 园林

5090114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7015创业教育 27877市场营销 畜牧兽医

5090413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7015创业教育 农业经济管理

5090601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7873经济法概论 27871统计基础 27015创业教育 27870管理学基础 27876财务会计 27879农业政策与法规 27877市场营销 农艺

5090630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7015创业教育 27877市场营销 审计学

2020117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管理学原理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27049社会审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6073财政审计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7050内部审计 06072企业财务审计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餐饮管理

2020119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金融管理

2020120 27090上市公司案例分析 00107现代管理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27087金融企业会计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7089公司财务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27016日语 27088国际投资学 工商管理

2020142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0151企业经营战略 27094管理科学 00152组织行为学 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27016日语 30445宏观经济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20173 00097外贸英语写作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27040电子商务 27184国际经济合作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7185wto与国际经贸惯例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27188eRp(企业信息系统) 会计

2020204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60审计学 00015英语(二) 00058市场营销学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52组织行为学 30448会计信息系统 00158资产评估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27016日语 市场营销

2020208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84市场营销策划 00015英语(二) 00185商品流通概论 27040电子商务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52组织行为学 00183消费经济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旅游管理

2020210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管理学原理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27131旅游文化学 27129国际旅游与客源国概况 27128旅游美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464旅游电子商务  30463酒店管理概论 27016日语 27871统计基础 电子商务

2020216 00911互联网数据库 00054管理学原理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0908网络营销与策划 00152组织行为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7016日语 人力资源管理

2020218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07现代管理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5962招聘管理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0052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00152组织行为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7016日语 商务管理

2020226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84市场营销策划 00015英语(二) 00938组织行为学(二) 00940战略管理教程 00947国际商务管理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物流管理

2020229 00151企业经营战略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2628管理经济学 00015英语(二)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52组织行为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劳动和社会保障

2020232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公共管理

2020267 03335公共管理学 00272社会工作概论 00277行政管理学 00015英语(二)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1848公务员制度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工程管理

2020279 06087工程项目管理 00054管理学原理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6289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6962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6086工程监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采购与供应管理

2020282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0152组织行为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销售管理

2020314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0183消费经济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7016日语 法律

2030106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58保险法 00015英语(二) 00259公证与律师制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26知识产权法 00233税法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7016日语 律师

2030108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0226知识产权法 00233税法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7016日语 监所管理(委托)

2030109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7016日语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30203 00282个案社会工作 00284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00275社会问题 00015英语(二) 03348市场调查 00283社会行政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7053社会发展学 27016日语 行政管理学

2030302 00318公共政策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1848公务员制度 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7016日语 公安管理(委托)

2030401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学前教育

2040102 28041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28042中外文学精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28052儿童发展 28053幼儿园教师道德与法律修养 28054数学基础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9768教育伦理学 27016日语 28050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28051当代世界学前教育 教育管理

2040107 00447教育行政学 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

2040110 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 29658犯罪心理学 00266社会心理学(一) 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7016日语 小学教育

2040112 28041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28042中外文学精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28066小学创造教育 28063教育统计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9768教育伦理学 27016日语 28064文艺概论 28068小学语文专题研究 28069小学数学专题研究 义务教育

2040125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7016日语 思想政治教育

2040202 29777法学专题 28078学校德育工作概论 00277行政管理学 00015英语(二) 29774哲学原理专题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9768教育伦理学 2808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9775文化学概论 体育教育

2040302 00503体育教育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7016日语 秘书学

2050104 00523中国秘书史 27189申论 00527中外秘书比较 00015英语(二) 27190现代企业制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462文书档案管理 27016日语 27191秘书文化学 汉语言文学

2050105 00037美学 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015英语(二)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27039鲁迅研究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895620世纪欧美文学史 27016日语 汉语言文学教育

2050113 00037美学 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015英语(二) 29782语文教学研究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语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篇7

关键词:政治教育教材对比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0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着明显阶级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不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如何丰富和拓展,其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是根深蒂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政治教育本身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在新的历史时期,政治教育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在对由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两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材的对比中,即可发现政治教育的不断优化。

1两本教材总体框架的对比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共有十三章,包括绪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继承与借鉴、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地位与作用、环境、对象、目标与内容、机制、原则和方法、评估、队伍建设、领导等内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同样十三章,包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发展论、本质论、目的论、价值论、主导论、结构论、主体论、环境论、过程论、方法论、载体论、管理论等内容。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在吸收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基础上,从“原理”上升为“学”并成为反映时代特征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从整体架构来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更加科学系统,新增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论、本质论、价值论、主导论、主体论、载体论、管理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继承与借鉴”、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由章变为了节;第十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变为了节下面的一部分,第十二章“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变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下的部分内容;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第十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没有出现。从篇章体例的变化来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学理性更强,逻辑体系更加周全,而且体现了整个学科的发展态势。

2两本教材中关于政治教育内容的概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没有明确说明政治教育的内容,而是在第九章的第二节中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同时,明确说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政治观上的具体展现,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由此可见,教材中这一部分主要体现政治教育的内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和内容安排则更加明确具体。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论”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第二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其在第一部分即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含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教育等内容体系。同时,明确阐明了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3两本教材中政治教育内容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关于政治教育内容的对比,可以探寻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在政治教育内容建构上的优化,着重体现出以下倾向。

第一,政治教育的内容由零散到系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政治教育的内容仅罗列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并分别对三者的概念及具体内容进行了梳理。尽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都是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但并不意味着政治教育仅有这些基本内容。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性,列出了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教育等四个方面构成的内容体系。一方面,将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体系之中,不光明确了政治教育的概念,还梳理了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以政治教育为核心和主导,决定思想、道德、心理教育的性质;另一方面明确提出了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除要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教育之外,还针对现实问题,要求强化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要加强公民教育等内容,使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系统。

第二,政治教育的内容由单向度向双向度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仅从社会需要的向度提出了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无疑是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求,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但相对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的关照。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除从社会需要的层面提出政治教育的内容之外,还从个体价值的维度提出了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比如提出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和公民教育,旨在促进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政治社会化,从而增强国家认同感,树立法律权责意识,更好地履行公民的义务,行使公民的权利,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政治教育的内容由封闭到开放。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中的核心部分,必然包括很丰富的内容,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处于动态开放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政治教育的内容相对固定封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则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一是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即坚持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坚持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因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才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内容的实施;二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即一方面把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教育有机组合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同时还要完善、拓宽每一子系统的内容体系。如在政治教育这一子系统中,尚需根据社会进步和时展的需要,加强公民教育等内容;三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从政治教育内容来看,必须充实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育。针对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打着“人权高于”的幌子而干涉和侵犯别国的行径,要让人们认清新干涉主义的实质,则必须在政治教育中充实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的内容。总之,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断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确保政治教育的内容处于开放发展的过程中。

此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尤其强调要始终坚持政治教育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不能淡化政治,而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因为,坚持政治教育的主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阶级性所决定的。

4在思想政治教育整体优化中看政治教育的优化

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两本教材的对比中,不难发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基础上,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体现出整体发展和创新的态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优化。

第一,由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现代演进看政治教育的优化。一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实践内涵的发展看政治教育的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传统观念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改造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工具价值,忽视了这一工具价值是主体和客体在交往实践中产生,必然导致作为客体的“人”的主体性丧失以及对主客体互动的漠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内涵的发展,要高度重视交往实践以及人的主体性,回归“人”的价值关怀;二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概念阶级内涵的发展看政治教育的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传统观念往往把阶级性片面理解为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强制性、暴力的国家机器划等号。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在上层建筑中与政治的上层建筑不同,其阶级性是对主导意识形态的维护和建设。故此,思想政治教育概念阶级内涵首要的是高扬其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主导性和领导权;三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教育内涵的发展看政治教育的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误读为压服或宣传,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本质,导致对个体素质塑造和行为转化的漠视。应当以教育的理念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其指向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和践行。

第二,由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看政治教育的优化。一是通过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看政治教育的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指明:全球化逐渐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和文化领域,演变为意识形态和文化话语权的争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发挥维护文化安全的文化建设和管理功能,还要发挥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的主导性,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个体进行导向;二是通过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看政治教育的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意识和物本意识共存。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改变传统单一教育模式为公开、公平的竞争和民主参与模式,充分尊重个体主体性和社会角色的多样化需求,又要培养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坚持价值导向一元性和个体价值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第三,由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涵看政治教育的优化。一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现代化看政治教育的优化。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相区别的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出开放、发展和多样化的观念。开放的观念体现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相融合,从而破除了学校、课堂、书本和地域局限。发展的观念体现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并与社会进程协调,从而破除僵化、滞后的模式。多样化的观念体现在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上实现主导性与多样化结合,破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性和模式化;二是通过教育内容的现代化看政治教育的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提出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选择贴近现实生活和实际的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三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现代化看政治教育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单一的学校主体向社会推进,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格局,同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社会制度建设体系,使之系统化、规范化;四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看政治教育的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提出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整合教育途径,改单一、单向、经验式的方法为信息化、立体式、双向互动的教育方法,构建立体网状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篇8

(一)民主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目标,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治国理政的重大创新和发展,还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重要理论标志。[1]当前,中国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也就是不断提升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治理改革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多一些治理,少一些管理,少一些统治”是世界主要国家政治改革的价值取向和重要特征。治理的概念在国际上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的概念界定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法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2]治理概念的这一界定,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即可以指向企业治理、非政府组织治理、也可以指向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因此,关于治理内涵的界定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根据自己研究领域的实际,纷纷对治理概念进行界定。但是关于治理的一些基本特征还是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俞可平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在区分“统治”与“治理”的基础上,指出治理是一种政治行为,体现着一定的政治价值,是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目标的手段,并强调指出,现代社会国家治理的理想状态是善治。善治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是政府与社会处于最佳状态,是政府与公民对社会政治事务的协同治理,因此民主化是善治的最重要标准和特征。鉴于民主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价值,现代国家治理的本质特征是民主,是现代国家区别于传统国家的根本所在,因此,现代国家治理也称为民主治理。[3]由此可知,民主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表征。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说明我国国家治理还存在明显的局部性治理危机,民主治理水平和能力还相对比较落后,与国家现代化要求还存在差距。这就需要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化解民主治理危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民主化是国家民主治理的必然要求

推进国家治理民主化,提高民主治理水平,属于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不仅需要物质力量的支撑,更需要思想文化等精神力量的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资源,发挥着推动社会前进的特殊作用。历史上,思想政治教育被视为推动社会改造和社会发展的舆论力量,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精神动力作用,无论是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还是文化领域,都日益凸显。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使命的主要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在论证党的执政方式和国家政治体制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阐述主要的政治导向等方面的作用,已成为强有力的政治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我国民主治理的根本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国家推进民主治理服务,而且必须为推进国家民主治理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好地为推进国家民主治理服务,就必须顺应民主治理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创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这当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时俱进的转换是重要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中介和手段,它最核心的任务就在于在一定的语境下描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如何描述、以及描述的程度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实依据和空间。因此,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注意变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提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体系,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必然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民主化研究的意义分析

当前,民主治理已成为我国政治改革的新目标,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继承和创新,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民主治理的阐释、宣传、教育功能,实现国家治理精神与社会运行的一致,夯实民主治理的群众基础,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研究民主治理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

第一,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当前民主治理的理论研究成果,厘清并明确民主治理的机制、原则和基本特征,展示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民主治理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基本要求。

第二,通过理论分析与阐释,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国家民主治理的价值和功能,展示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政治变革的助推作用,进一步阐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推进国家民主治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辩证关系。

第三,通过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基本的判断,结合相关话语理论阐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性的验证标准,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时俱进转换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第四,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理论分析,结合现实实践佐证,阐释民主治理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具体内容、机制和原则。

总体而言,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的继承和创新,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现实脱节、内容不鲜活,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境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实践意义

第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话语理念,从思想深处认清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揭示民主治理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机制,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水平。

第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动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篇9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一、解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

党中央在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历史命题。那么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和“时代化”两个方面分别了解。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的又一战略任务,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又一经典表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科学,是一种愿意吸收也能够吸收各种人类优秀成果,具有与时俱进品质的理论,是一种源于实践且发展于实践的理论,是一种深深扎根于现实并不断的丰富、发展和创新的理论。简言之,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内在地要求自身和时代特征的主动结合,使之紧跟时展步伐,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科学回答时代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种本质特征决定了它能够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具有不竭的强大生命力。另一方面,时代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先进性、科学性、价值性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世界和人类的解放”,这内在地要求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时代化。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者要依据时代的要求以开放的胸怀不断汲取各种来自于人类优秀成果、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营养,以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在时代的条件下要推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就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是理论上的不停顿的具体表现。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追求;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焕发生机活力的秘密就在于,它能够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形势的新变化,不断实现自身的理论创新,实现时代化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使党的理论与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适应时代要求,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回答时代问题,升华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崭新的、重大的时代课题,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的新认识,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和本质、历史进程和基本路径把握的越全面、越深刻、越科学,就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发展、越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健康发展、从而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繁荣昌盛提供根本保证。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

历年的中央、国务院文件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问题给予明确的定位,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并于同年3月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旨在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教育部对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到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各类文件近20份,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程调整和改革不断强化和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逻辑必然、是时代主题转化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本质的客观需要,所以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就更不可小觑。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密切联系

首先,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历史使命;高等学校作为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培育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高校来讲,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由规模扩张走向以质量提升为主要任务的发展阶段。招生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内部管理体制特别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多种形式办学发展迅速,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进入中国,这样可以提高高校的质量和数量,使入学机会大众化,高层次人才流动国际化,教学手段高科技化,教育终身化,教育投资多元化。随之而来的是未来高等教育、精英教育走向时代化教育,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据新情况新形势,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和话语体系更是其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可靠保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思想,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当前,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民主、自由、民族、宗教等问题,通过意识形态和价值文化的渗透,淡化马克思主义,推销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时,全球化浪潮带来了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相互撞击,信息交流空前迅猛发展,网络空间日益发达,致使信息传播过泛,混淆视听,西方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大学生任务迫在眉睫。因此,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与迅速而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时展相适应。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创新发展的途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克服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苍白无力的一面,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为本,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突破原有的单纯显性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和培养,以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社会主义大学历来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立教之本、兴校之本、治学之本、育人之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本质属性和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导向、动力和保证,是为了完成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许多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仅靠传统的思维方法、传统的运作模式、传统的应对举措是难以奏效的,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理论上、实践上做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性思考、科学应对与正确决策。

(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双管齐下,使高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所谓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觉运用隐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比较隐蔽的形式,通过对受教育者周围环境如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教学细节等因素的塑造和运用,使之无意识地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模式。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显性课程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延伸应用,具有间接性、有效性,教育过程的随意性、开放性以及教育主体的自主性等特点。其优点在于,它可以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乐,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实践中。但我国关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述大多还处于初步的摸索、探讨阶段,还没有系统、权威的论述。其实,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注重渗透、暗示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使教育对象受到有效的教育。因此,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统筹高校教学的主体、载体、环体三个方面的工作。

(二)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创建德才兼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需要政府、高校和教育者个人三方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要加强思想引导,并在薪酬待遇、评定职称、晋升职务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从措施着手关心、爱护思想政治教育者,使其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教育部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对全国高校思想理论课骨干教师分期分批进行系统轮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中央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编写高质量教材。

其次,高校应充分发挥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打造和谐的高校人文环境。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因此要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教育者创造良好、便利的育人环境,并对教育者形成一套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管理体系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使其对广大学生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通过参加培训和自学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探索优化教学环节,在以生为本原则下,从内容、形式、效果多个方面努力适应时展、社会形式、学生需求,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发挥其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感染力。负责专业课教学的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影响、熏陶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专业课教师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可读了,老师的教学生动了,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就增强了。

(三)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各高校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更新,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艾四林认为“思想政治课课程的质量高低、学生的收获大小,关键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各地各高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改革创新,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手段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互联网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加了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使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增强了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教学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得以加强。教育者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从而使教学的针对性得以增强;多媒体课堂增添了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多样性。它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效果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革新活动模式,把主动权下放给学生,大大地提高了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四)改进高校学生活动,从学生变化了的思维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实践活动,具有保证、导向、育人、开发等积极作用,而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动态过程的具体展现,因此,高校应当摒弃形式陈旧单一,内容枯燥无趣的学生活动,这会使得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降低,更使得以这些活动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高校学生活动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重大事件为背景,抓住它们彰显出来的伟大精神内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党的会址、革命纪念馆、创业基地等单位参观学习,接受改革开放大好形势、工人农民优秀品质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使学生在参与人性化教育活动的同时,使思想政治教育于无声处见成效。

时代的变迁和进步,迎来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这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在落实现代大学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多层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重视教育理念的改革,强化学生的实践课程;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构建,建立互动性的学生管理模式;重视全方位的培养,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职能的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2005:03-09.

[2]倪光辉,郝悦,周琳.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创思政教育新境界[J].人民日报,2010(5).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实践价值

以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群众为实践主体,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贴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践性内涵,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具有宽广的实践价值。

一、主体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具有实践价值的内在动力

实践价值是作为客体的实践对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之所以具有实践价值,是因为理论创建主体需要大众化的理论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特点,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大众化,促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这两大价值的生成。这种价值生成来源于理论创建者和人民群众这两大实践主体的需要。

实践价值来源于以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作为一种实践活动,表面上看其实践对象是理论的大众化,但作为主体的理论创建者,正是在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中具有了直接经验,为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经验基础,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广大人民群众并使之大众化。成为人民群众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逐步深化、我国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当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并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撑。因此,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提高人们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重要性的认识,正是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价值。

实践价值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并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它不仅是人的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现人的素质提高的重要条件。从实践过程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是以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殚精竭虑、有目标分层次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基于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要,自主认同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看,人民群众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客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接受主体,其主体意识的觉醒既是其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重要前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能否获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大众化应当考虑人民群众这一接受主体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需要。

实践价值来源于两大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实践价值是主体自觉能动性的体现。以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能动性发挥。主要体现在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更能为人民群众认同和接受;而广大人民群众的能动性发挥,主要表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理解、认同和运用。人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它集中地体现了人思维的自由。有了这种思维自由,人在实践过程展开之前就对实践结果进行观念的确定。并在客观规律许可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志在各种可能的结果中进行选择和应用。以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并使之大众化。目的在于应用到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而人民群众运用大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目的在于指导自身的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的实践价值的结合点就是发挥两大主体的能动性。但是,两大主体的能动性发挥的实质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以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是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大众化,然后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而人民群众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提升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可见,在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关照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价值指向了中央领导集体的主动性、主导性和创造性作用的发挥,指向了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意识的激发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

二、贴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具有实践价值的思想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价值在于内容的大众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贴近群众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以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贴近群众的特色。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思想,贴近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次,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想,贴近了人民群众基本道德素质提高的需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涵盖了社会普遍遵循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等文明风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最后,当代青年要成为“四个新一代”思想,贴近了当代青年的发展要求。指出,希望全国广大团员和各族青年要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四个新一代”思想贴近了当代青年的发展要求。回答了当代青年如何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为广大青年谋划了今后一段时期总的发展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价值在于形式的大众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贴近群众的形式。以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形式方面的大众化,有效地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价值。服务群众是贴近群众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在农民问题上,既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又加大了对农民种粮直接补贴的力度;在义务教育问题上,从2007年起,在全国城乡逐步实行全

免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政策;在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上,既逐步建立了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又逐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住房问题上,建立健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价值在于实践主体的大众化,这就要求广大人民群众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人民群众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主体,其发挥能动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在的动力为依据的,这种动力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感召大众的力量,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本身具有的“以人为本”的内在精神,具有进行理论教育所具有的生动活泼的形式。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吸引大众的力量。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备了关注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回答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现实问题、消除人民群众种种社会疑虑的特点,因此,具有吸引大众的力量。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实践的力量。理论的实践力量是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践力量,体现在人民群众在理论指导下解决思想认识、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从而形成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奉献精神。

三、一脉相传: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具有实践价值的理论前提

确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对人民群众主体性的肯定,就是对其独立性、能动性、实践能力的倡导和重视。

马克思思格斯非常关注实践主体的发展需要。“人始终是主体。”在马克思看来,人的主体性不是指人自身孤立存在的某种特性,而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同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马克思指出,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但由于从他们彼此不需要发生任何联系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唯一的。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而这种本性的最高层次是发展需要。列宁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价值,积极倡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大众化。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思想不可能从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必须组织力量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进行自己的宣传和鼓动。所以,列宁经常提醒社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政治停滞时期,还是在革命高潮时期,深化和扩大对群众的影响这项工作总是同样必需的。在形式上,列宁倡导要用通俗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非凡的说服力。简单明了的论据,简短通俗的词句,没有矫揉造作,没有专为加深听众印象的令人头晕的手势和力求效果的词句,这一切都使列宁的学说远胜于通常“议会”演说家的演说。

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价值。他积极倡导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他认为,向人民群众学习,不仅可以增长真知,使教育内容不脱离实际,有针对性,而且可以沟通双方感情,可以熟悉教育对象的生活和语言。从而产生共鸣,增强教育效果。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价值也非常重视,他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主体的利益需求,又要注重主体的层次性。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积极倡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价值。在方法上,他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层次来展开,同时,他也倡导思想政治教育应接近人民群众。强调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

四、功能诉求: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要求理论创建主体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以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深人群众,了解群众,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02年12月,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进行学习考察,并谆谆告诫全党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两个务必”,强调只有坚持艰苦奋斗,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保持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叫。中共十六大以来,、等中央领导集体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厂矿基层,同人民群众话家常,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为形成科学理论和制定正确政策提供了群众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要求理论创建主体制定密切党群关系的政策方针。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2006年,党中央印发《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强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2009年,党中央转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定期组织干部下访的意见》和《关于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见》。这些都是倾听群众声音、关心群众疾苦、排解群众困难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党员干部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主体力量,如果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欠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很难达到,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转变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和作风,需要大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引导。因为,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群众路线的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转变工作作风的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教育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必须契合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理需求并使之走向大众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是实现全党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高的核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效果如何,人民群众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否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共产党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否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如果广大共产党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那么,人民群众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自然也就不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重点主体应当是全体共产党员。

应当看到,实现全党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高的环节是多样的。如组织全体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组织全体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组织全体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等。所有这些环节。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因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既要求不能把理论教条化,又要求不能把理论庸俗化,在展示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时,应当贴近全体党员的生活工作思想实际,从而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使广大党员在思想上认同,首先应使广大党员要在感情上接受,在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的真、善、美时,就应当运用大众化形式激发全体党员的情感共鸣。

还应当看到,面向全党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高的机制正在形成。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为形成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提供了理论指导;2006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这是不断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需要;2009年9月,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改进新形势下党建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201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强调在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上下功夫。

(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是实现人民群众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关键方式。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方式上看,用通俗易懂的平民话语代替艰深晦涩的理论文字是教育方式的大众化,用简明的理论观点代替繁琐的逻辑思辨是教育方式的大众化,用普通群众感知的具体生动的事例代替苍白无力的说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大众化。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深入人心并化为行动的指南。教育方式的大众化是关键所在。总书记指出,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产生活实际,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搞好宣传教育凹。为此,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大量大众化通俗理论读物。如《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理论热点18题》《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2007:理论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等。上述通俗理论读物运用平和、平实的文风,以理服人,不摆架子,不兜圈子,不说空话,从而拉近了理论与群众的距离。

一批理论工作者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生产了一批内容上通俗易懂、形式上严肃活泼的优秀产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提高提供了精神食粮。2003年以来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张东安著的《世纪新风:画说“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朱匡宇著的(在快乐中健康成长:画说“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编写的《图说<中国共产程)》、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八荣八耻:画说身边事:漫画本》、胡中梅著的《中华荣辱故事精选》、方健宏著的《画说和谐社会》、刘长明等主编的《画说科学发展观》、王福军著的《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图文集》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