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5:43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篇1

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总结

××年××月我通过××省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考试,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基层锻炼,工作单位是××县××镇××村委会,于××年××月××日正式到任,现任××村村主任助理。

一年来,作为组织部的选调生,在县、镇领导,组织部门的重视关怀、悉心教导下;在单位领导的言传身教、精心培养下;在同事的支持帮助、密切配合下,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认可。现将我的工作、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学为主,学干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年前,刚刚走出校门的我,面对陌生的工作,不知从何做起。记得在岗前培训会上,领导们的讲话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同时也为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就是从那时做起,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去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

(一)学讲话、定方向,努力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岗前培训时领导要求我们要做一个信念坚定,勤于学习,踏实肯干,正直诚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的人。按照这个要求,工作中我坚持用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来不断激励自己,坚持履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努力学习,培养自己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过硬本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的顽强毅力。只有明确努力的方向,才能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二)勤学习,长才干,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虽然在学校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是到了工作岗位后,那些学校知识就显得很不够用了,要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一是向书本学习。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多方面的实用知识。只有认真领会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使我们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提高我们的经济意识、科技意识、文化素质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参加工作以来,我从来没有放松过学习,坚持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二是向周围的同志学习。刚参加工作,很多问题不知如何下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领导、同事学习,向优秀的老选调生学习。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态度,主动向领导、同事们请教,学习他们朴实无华、任劳任怨、求真务实、带着感情工作、服从大局、服务社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三是向实践学习。向实践学习就是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查找不足,提高自己,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进入工作角色。

二、扎实工作,自觉加强锻炼意识,争创优异成绩

进入具体工作岗位后,首先是熟悉本村实际情况,弄清了村委工作的基本内容,村里的主要资源,主导产业,经济发展情况,人口分布,土地,计划生育和综合治安等基本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较快地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其次是定好位,做为村主任助理,首要的是协助主任做好村里的工作,因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情况复杂,作为刚刚来到村里参加锻炼的大学生,不得不放下书本,投身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应用,在实践中学习,是对自己的考验,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也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了解百姓的生活,才能了解百姓的疾苦,才能实现政府“扶持、服务”的职能,才能为百姓办实事,才能尽快熟悉环境,开展工作。拿农村工作来说,三农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是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农民的问题解决了,农民生活富裕了,国家才稳定,才能更快的发展。在农村工作直接面对农民,要常做换位思考,因为自己也是百姓,百姓当然需要一个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好官。所以要想方设法为农民办好事,办能使农民过上好日子的事。我所在的××村是个1400余人的村子,是××镇茶叶、蚕桑生产重点村,××年人均纯收入××余元,是06年全县重点扶贫整体推进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为××镇的镇域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村里文化,卫生,交通、扶贫等各项工作发展迅速,在各方面发展良好的同时,也相应地给村委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05年底,刚刚来到××村工作,对基层很多的认识都还不到位,参加了村里05年度合作医疗的筹资工作,因为要走村入户,使我深入的了解了农村,了解了农民,也正是通过这次工作,了解了这个村的一些基本情况。随后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作为村里的工作人员,虽然不是党员,但也和村书记、主任、及村里的党员同志们一起接受了党的教育和洗礼,参与了村里的相关文件材料的起草,在熟悉公文写作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党性认识,于05年12月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一年的考验,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也还需要继续努力,争取能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的组织。在自己受到党性教育的同时,通过和村里党员、群众的接触,对我村的具体情况、矛盾焦点、村民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加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村基层组织工作方面档案的整理,帮扶贫困群众,解决村民反映强烈的其他问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06年上半年,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后,留下大量的文字材料档案,为准确掌握全村党员干部的基本情况,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使用,更好地做好组织工作,我还组织建立健全了全村党员干部档案,及时将党员干部登记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相关材料、日常组织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及取得的各项荣誉等存档。考虑到村里条件落后,文字档案不易保存这个缺点,利用我村是远程教育试点村,设备齐全这个便利条件、利用我的计算机专业优势,在不影响平时工作的情况下,将村里组织工作方面所有的文字档案全部输入电脑,实现了无纸化档案管理,为日常工作提供了方便,也在全镇组织档案管理方面走在了前列。

农村基层组织、计划生育、综合治安管理是我村三项重点工作,除此之外也有镇里安排的其他中心工作,都需要面向群众,都需要下队入户,通过平时的下队入户使我更了解了农村、农民,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作为国家干部、人民公仆只有扑下身子、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盼,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在深入了解到一些贫困群众的基本情况之后,利用根据群众的所需,利用村民的农闲时间,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组织村民到村部集中观看、学习远程教育上一些实用的优秀课件,使村民不出村就能掌握到实用的生产技术。一年来,效果明显,××组××通过学习,掌握了种植××的技术,今年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增收6000余元。现在村民参加学习热情高涨,从“要我学”转变到到“我要学”。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篇2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为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为下一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打好基础。最近我们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组织成立了调查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个别谈话、下发问卷等形式,对全镇个党总支和个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概况

镇党委下辖有个党(总)支和个党支部,共有党员人。个党总支分别是教办党总支、机械厂党总支和口琴厂党总支;个党支部中,有机关事业党支部个、农村党支部个和企业党支部个。通过调查,我们对全镇基层党组织进行划类分析,其中作用发挥好的党(总)支部个,占总数的%;较好的个,占总数的%;一般的个,占总数的%;软弱涣散的党支部个,占总数的%,总体较好,略有问题。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几年来,镇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市委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结合我镇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

1.坚持抓党建与抓发展相结合,全面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镇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和大局,把党建工作目标和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明确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有力地促进了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障和推动了中心任务的完成,把党建工作做到了实处。

2.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辟基层党组织建设新领域。镇党委适应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变化,不断更新党的基层工作理念。一是更新组织建设理念,注重研究各类党组织作用发挥的途径,做到各有侧重、分类指导。二是更新党员价值理念,通过给在职党员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强化党员意识,拓展党员参与社会工作的领域,使党员的价值在更多更广的领域得到体现。三是整合党建资源的理念,充分认识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增强自身资源整合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实施党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实现对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的整合和运用。

3.扎实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近年来我镇把提高基层党员素质作为一项硬性任务,从教育培训入手,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通过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的教育,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自觉性。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等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了广大基层党员的素质,不断增强他们带头富、带领富的本领。

4.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保证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章可循。镇党委坚持以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为根本,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组织生活制度、村务和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基层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促进了党的生活正常化,规范化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5.实行镇领导挂钩责任制,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驻村镇领导通过帮助所驻的村和企业建班子、强队伍、订制度、抓落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全镇名正、副科级干部每人驻一至两个村和若干企业,同村、企党员干部一道研究工作,制定措施,解决问题。镇党委实行定期调查汇报检查制度,对指导不到位的及时提出批评和指导意见,对工作不力,出现问题的追究领导责任,并及时总结不足,研究下步改进措施,真正把镇领导挂钩负责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有效的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近几年来,镇党委按照中央及省、市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结合实际,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使全镇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调查情况看,我镇农村党建工作开展的还很不平衡,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两个作用发挥不够,个别党员混同于普通群众。总的来讲,大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是比较好的,但也有少数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缺乏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精神和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少数党员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弱化,党员意识有所退化,只顾个人小家庭,对国家和集体的事不管不问。有些年龄大的党员由于年迈体衰,丧失劳动和工作能力,无力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有些年轻党员虽然在理论水平、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生机活力等方面占有优势,但这部分党员流动性强,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2.个别党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组织制度得不到很好地落实。调查发现个别党支部存在活动次数少、间隔周期长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发现了个软弱涣散支部:其中防水公司等个支部,班子严重缺额,特别是主要负责人配备长期不到位;马桥建筑公司等个支部,半年以上没有正常开展组织生活。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顺利开展,形成了不利的局面。还有部分党支部班子不团结,尤其是个别村两委班子严重不协调,各唱各的调,甚至互相拆台,使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损害了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群众中的形象。

3.部分基层组织班子事业心不强、责任目标不明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基础,肩负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个别党支部成员尤其是支部书记事业心不强,素质能力较差,加上责任目标不明,没有树立起干好党的事业、做好群众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政治上不思进取,工作上被动应付,没有干一番事业的精神,导致班子弱化、工作散漫,上边政策不清、下边情况不明,带头致富、带领致富更无从谈起,党员群众对其很不满意。

4.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简单,缺乏实效性。有的党(总)支部不能把上级布置的党建工作任务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及有利条件,反而当成工作负担。把开展组织活动仅限于传达上级文件和中央精神,读书读报,不能把开展活动与本村、本单位的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缺乏针对性、目的性,学习深度不够;有的党支部组织活动变成了业务工作会,失去了应有的政治性、思想性和严肃性,对党员的思想动态过问较少,思想教育的方法很少采用。

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通过调查我们感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基层党组织整体工作水平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尽适应。当前经济建设全面提速,改革不断深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面对这种快速发展的形势,在党的基层组织工作上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一是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不适应。有些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还不完全适应这种快速的、跨越式的发展形势。有的固步自封,固守过去的老传统老办法;还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主动进取和创新的精神。二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不适应。有的基层党组织思想观念陈旧,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进党的工作,使党的工作出现机关化、行政化的现象。三是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成为复合型的人才,而事实上我们一些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工作能力不强。

2.部分党组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抓中心忘党建,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两张皮,有的是职能错位,履行党务职责较差。有的职能部门对基层党组织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对基层党建情况不明,出现谈行政业务滔滔不绝,说党建工作一窍不通的现象。部分党员干部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没有把抓经济工作与抓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落实工作只重形式,不注重效果,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出现了都管、都不管的现象。

3.部分村党支部工作思路不清,发展农村经济办法不多。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党支部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能力不足。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部分村没有长期发展规划,在发展农村经济中,不能从传统种植结构中解脱出来,带领农民致富的路子不宽,办法不多,不能满足群众致富的要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严重影响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4.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党员作用的发挥。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经过调研分析,目前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出现老龄化现象严重,学历层次偏低。由于年龄结结构老化,导致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由于文化知识素质低,有些党员干部在发挥作用上显得有心无力,存在着三个不适应:一是独立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与群众盼望致富迫切心情不适应;二是有的党支部班子成员政策水平不高,有私心杂念,与群众要求公开、公正、公道的迫切愿望不适应;三是依法行政能力弱,与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参与意识不适应。

5.个别村干部更换频繁,财务交接不清。调查发现大多落后村,一是干部难选、更换频繁,二是财务制度混乱、交接不清。导致遗留问题年复一年,群众积怨深,新上任干部工作难开展,并且每任干部互不服气,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短期行为严重,根本无干事业的长远打算。财务交接和财务公开都没搞好,财务监管失控,双代管执行不好,财务制度形同虚设,有的村民理财小组人员只是村干部报个名,从没理过财,开过会,财务公开避实就虚,只是做个样子,长此以往导致财务收支失去监管,难免负债越来越重,问题越来越多,造成村级工作开展十分被动。

四、对策和措施

(一)健全组织,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打好基础。要真正做到基层党组织健全完善、坚强有力,确保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空白,覆盖到基层所有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一是应建未建的要建,符合单独建立党支部条件而没有建立的,要抓紧组建;正式党员不足人的单位,要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原则,尽快建立联合党支部。二是花大力气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清理整顿工作,属于支部班子或负责人缺乏战斗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的,要及时调整;属于班子成员缺额不齐的,要充实加强;属于一时没有合适负责人人选导致软弱涣散的,上级党组织要及时下派优秀干部任职。三是抓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结合流动党员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规范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抓好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取决于主客观两方面因素,没有一个好的载体,即使党员有发挥先进性的愿望,也很难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活动,确保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我镇将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好以争做五好党组织、争做优秀党员的双争活动和以学理论、学技能,比党性、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双学双比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作风建设、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增强广大党员的发展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带头富、带领富的本领,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在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探索出一条开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三)选派机关干部回村任职,配齐配强党支部班子。镇党委从实际出发,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后决定从机关选派一批优秀同志到村任职,一方面解决这部分村选人难的问题,充实后进村班子;另一方面使这些年轻党员干部自身得到锻炼。我镇将结合下一步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按照双强标准,选准配好村支部班子,尤其是选好支部带头人。镇党委经过认真分析基层党组织状况,摸清实底,组织了专门工作班子,尽职到位抓基层班子建设,继续抓好两推一选,试点搞好公推直选,选准选好支部班子,在选人上做到思想解放、视野开拓,大力从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促进党员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以有效解决党员、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明确任期目标,以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经济来强班子,带队伍。

(四)认真抓好后进村财务整治工作,有效保障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顺利开展。在抓班子建设、制度建设的同时,注重抓村级财务整治工作。财务不清是农村矛盾的焦点,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堵住漏洞,消除群众疑虑,化解干群矛盾,要通过民主手段健全民主议事、民主理财制度,切实发挥他们的监管作用,不要流于形式。村务、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一定要让群众信得过。对因干部更换财务交接不清的镇将成立专门班子,办理交接,理清头绪,建立往来帐,通过建章立制,切实把村级财务管理好,特别是对村级与群众发生的债务,要制订具体措施加以消化。要严格控制支出,严格管理,有效遏制财务制度混乱的现象,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按照州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进行了认真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

(一)基层党组织设置情况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严格坚持《党章》要求,以便于党员接受党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和监督为准则,依据工作需要和党员数量,按照党员的生产、工作地和行政区划属地管理原则,合理设立基层党组织。年末,中共县委共设15个基层党委(工委),147个党总支,833个党支部,党员13148名,平均每个党支部有党员15名。其中,乡镇基层党委9个,党总支128个,党支部669个;机关单位党委6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109个;企业单位党总支3个,党支部64个;事业单位党总支4个,党支部74个。

(二)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县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党建工作点。为加强对非公企业等新社会阶层党建工作领导,石屏县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途径,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一是向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上和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选派党建联络员,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帮助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二是在个体工商户比较集中的地区,按照党组织设置原则,在党员的生产和生活所在地,采取建立联合党支部的形式,设置个私经济协会党支部,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党员的教育管理。目前,全县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3个,全部为党支部,个私经济协会党支部1个;三是按照五好五带头目标要求,对后进党组织进行整顿。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重点,先后对43个后进党支部进行整顿,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基层党支部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实施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县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加合理,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逐步适应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推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双带作用,我县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动新方式,不断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一是按照各地的经济产业优势,走支部+协会、支部+协会+公司、党员+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党总支(支部)的领导下建立各种农产品民间协会。目前,全县共组建协会、协会、协会、协会等10多类产业协会,并在会员之间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保障农户的权益,实现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化运作;二是以实施先锋工程为契机,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明确职责、量才定位的原则,在全县50岁以下的农村无职务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分别设置了经济发展、政策宣传、村务监督、技术服务、科技示范、环境卫生、治安管理、扶贫帮困、民事调解等多种岗位。目前,全县共有3024名党员参与设岗定责,占无职务党员的60.5%,使农村党员丢掉无事牌,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同时,在党员工作岗位上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岗位,共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1122个,以此来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实行先锋星级挂牌管理,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党员的有效机制。以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为五星标准,明确考核评议内容、标准和方法,每年开展一次评星活动,对星级党员户实行动态管理。并把星级考核评定结果作为各类评先评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县共有6148户党员户参加评星,占农村党员户总数的85.37%,其中,五星级党员户855户,占13.91%。

(四)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

我县以先锋工程和三级联创为载体,按照五好五带头和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一是在年,在全县9个乡镇开展选民直接选举乡镇长试点工作,由选民直选选举产生乡镇长。在此基础上,年按照州委的统一安排,以乡镇党委换届为契机,对9个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进行直选,改变了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把推荐权和选择权交给党员和群众,让选民和全体党员直接参与乡镇党政领导选举,把四权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党内民主;二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采取10人联名推荐和海选的方式,坚持两推一选,精心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面,选准和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三是建立村帐镇管的长效机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堵塞开支漏洞,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坚持村务、政务定期公开制度,增加村级债务管理的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对所有的村集体大事均召开群众会或群众代表会共同协商决定,不搞一言谈和个人说了算,进一步扩大村民委员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

(五)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一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在坚持两推一选基础上,在部分村委会实行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委员交叉任职,充分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解决班子人员分工重叠问题。在*年村级换届中,全县115个村(社区)党总支有43个村委会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占村党总支总数的37.39%;二是按照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提出的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以大中专毕业、退伍返乡人员为党员发展重点,着力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为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保障;三是坚持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采取党课教育、素质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使每一位农村党员、干部都能熟练掌握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种植技能,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县紧紧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在56个县级机关党总支(支部)与45个农村党支部间深入开展以四村建设为主体的支部共建、党员互帮、永葆先进、建设小康活动,以支部为龙头、党员为骨干,带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推进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和谐村建设。建立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机关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党员长期保持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实施县级部门挂钩先锋工程党建联系点和先进性教育党建联系点制度,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定期深入到挂钩联系点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挂钩联系点开展党建工作,把挂钩联系点建成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三是实行困难党员互助金制度。*年,哨冲镇实施党员互助金取得成功后,在全县各基层党委(工委)中进行推广,各基层党委结合实际,在农村党员、在职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中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困难党员互助金,用于对困难党员帮扶救济、看望生病老党员、慰问病故老党员家属和重大节庆日对困难老党员进行慰问。以互助的形式帮助困难老党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老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目前,全县9个基层党委(工委)设立了党员互助金,共筹集互助资金6.2万元。

四是制定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党员定额补助制度。年10月镇党委出台措施,对农村无固定收入、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党员实行生活定额补助,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扩大对农村困难党员的补助面,同年第四季度,在全县9个乡镇党委全面推广实施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党员定补制度,对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老党员每人每月给予20元补助,年补助困难老党员1600多人,占农村老党员总数的50%以上,补助资金近40万元,使农村老党员能够安度晚年,充分体现党组织对老党员的关怀。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薄弱,党建工作经费难以保证。*年,全县共有136家非公有制企业,其中,建立党组织的13家,占9.6%,大部分非公企业属于季节性生产企业,企业职工大部分为当地农民,党员流动性大,党员组织关系不顺,给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带来不便。

二是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年末,全县35岁以下的党员2890名,占党员总数的21.98%,而60岁以上老党员3644名,占党员总数的27.7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1847名,占党员总数的14.05%,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党员8773名,占党员总数的66.73%。从总体上看,全县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稍显偏大,总体素质不高,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党加大对农村老党员的关心和支持,建立健全各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救济制度,像对农村老党员实行按月定额补助制度落实执行等,增强了农村干部、群众入党的愿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新发展的党员中农村党员占多数,*年新发展的443名党员中,仅农村党员就有379名,占新发展党员的85.55%。

三是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强。据统计,仅异龙镇25个行政村,负债的村就有1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8%,负债总额为269万元,负债面大,负债数额大。

四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不强,存在软弱涣散现象,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部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关系处理不当,工作职责不明确,一部分村党总支事无巨细统包统揽,不注重发挥村委会的作用;而一部分村委会干部又片面认为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以村民自治说了算,事事包揽,未体现村党总支的领导地位。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着力点

(一)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方法,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按照扩大履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研究,从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出发,研究、制定和完善各类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体现成效的工作评价体系和责任落实体系,把基层党建工作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继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国有、集体、私营企业党组织和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对传统领域的领导,同时大力开拓新领域党组织建设。比如,在城市社区,要围绕服务群众这一重点,在完善党组织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切实形成有利于整合资源、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明确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合理设置党组织,探索开展党的活动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规律;在流动人员中党员比较集中、发展比较稳定的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在社会团体中介组织,要确定科学有效的党建管理体制,加大组建力度,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形成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发展要求的基层党组织构架。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制定村两委工作规范,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明确村两委职能,强化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继续加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的教育整顿,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按照三培养的要求,加强班子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培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觉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村党支部中的主心骨作用。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篇3

前不久,在全总召开的十四届五次执委会上,王兆国同志代表党中央,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更好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完成党的*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发表了重要讲话。孙春兰同志代表全总十四届主席团对2007年工会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2008年工会工作进行了部署。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春兰同志的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很强,为我们站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下面,我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全面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抓好基层、夯实基础讲几点意见:

一、2007年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过去的一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党的*的胜利召开,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各级工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遵循“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围绕主线,突出重点,注重创新,务求实效,推动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在高起点的基础上迈出新步伐。

(一)工会组建、会员发展实现了新突破。工会组建是过去一年工会工作的一个突出亮点。截至2007年9月底,工会会员总数达1.93亿人,新增2297.9万人,其中农民工会员6000万人,新增1700多万人,基层工会数达150.8万个,新增18.4万个,涵盖基层单位319万个,再创历史新高。各级坚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意识抓组建,自觉破除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无空间”、“无潜力”等模糊认识,以勇于开拓的精神抓落实。山东省、四川省去年净增会员数超过200万人,净增会员100万人以上的有7个省。坚持用有效的机制促发展,科学制定并层层分解预期发展目标,认真组织开展组建工作督查,定期进行考核通报,落实奖励措施,引导全面完成年度组建任务。坚持在攻坚克难中求突破,始终把推进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组建工会作为重点领域,借鉴沃尔玛建会经验,把功夫下在发动职工依法建会、自愿入会上,特别是在推动肯德基工会组建中,认真贯彻王兆国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及时推广湖北省总率先突破肯德基门店单独建会的经验,加强服务指导,加强与肯德基行政方的沟通协调,实行全国联动,依法提出门店为单位单独建立工会委员会等6条要求,牢牢把握工会领导权、主导权。坚持在转变建会方式上见实效,大力推广楼宇工会、项目工会等新型组织形式,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先后总结推广了山东寿光、河北唐山等6个市、县总工会推进农民工入会工作的经验,在河北省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发挥组织员作用的经验,形成强势推动的局面。坚持把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共建调研过程作为加强党工组织建设的过程,努力使党工组织互为依托、互促互动、共同发展。

(二)企业工会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各级工会认真抓好《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总工会、6个全国产业工会下发了《贯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实施意见》,形成扎实推进的格局。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推动。认真贯彻王兆国同志的重要批示,在吉林召开了全国工会贯彻落实《企业工会工作条例》暨推行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席职业化现场会,总结推广吉林、湖北省总和17个企业工会的经验,推动《条例》的深入贯彻。注重通过提高干部素质推动,组织各省(区、市)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门的同志和107个试点企业工会主席,集中进行了培训。一年来,各地举办《条例》学习培训班3167期,培训人数达28.4万多人次,为《条例》的贯彻落实提供了组织保证。为优化企业工会主席队伍结构,各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工会工作者达23123人,其中职业化工会主席2750人。注重通过加强工作督查推动。全总专门下发通知,围绕贯彻《条例》从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贯彻落实措施等10个方面组织各地工会进行自查。注重通过激发企业工会干部内在动力推动。全总制定下发了《企业工会主席合法权益保护暂行办法》,为解决“企业工会主席维护职工权益,谁来维护企业工会主席权益”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全国有11个省级工会以下发文件的形式建立了工会干部权益保障制度,保障金总额达3650多万元,为企业工会干部有效履行职能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乡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截至2007年9月底,全国41040个乡镇(街道),已建立工会组织达40150个,占总数的97.8%。各地稳步推进乡镇(街道)总工会试点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全国已有2000多家乡镇(街道)建立了总工会。同时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总对山东省总专门出台文件解决乡镇(街道)工会经费保障问题、山西省总采取创新组织体制、加大经费投入等举措加强乡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等经验及时进行了推广。坚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利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共建工作调研和贯彻落实《条例》等契机,督促和指导各地配备专职工会乡镇(街道)干部,落实相应政治、经济待遇。目前,全国乡镇(街道)专职工会干部总数达21000人,较2006年底增长了29.3%。去年底,全总基层组织建设部再次确认了150家“全国百家示范乡镇(街道)工会”。陕西省总等也评选表彰了一批“六好”乡镇(街道)工会。

(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站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推动农民工维权工作的深入开展。引导各级工会创新组建形式,加强源头入会机制建设,简化入会手续,制定完善优惠措施,不断扩大工会组织对农民工的覆盖面。积极推进农民工维权工作机制建设。全总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十项机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意见》,从源头入会、双向维权、法律援助等10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目前,全国有23个省(区、市)总工会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十项机制的措施,全国有50多个城市建立了城际间维权协作机制,实现了农民工维权工作的联合互动。紧紧围绕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维权工作。全总专门拨出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编写农民工培训教材,在全国建立了31所农民工业余学校和200多个流动电影放映队。各级工会协同有关部门共为农民工追讨欠薪17.29亿元,涉及265.4万人。“两节”送温暖活动,各级筹集资金28.9亿元,其中慰问农民工165.7万人。扎实开展“农民工平安返乡”活动,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农民工专列187列,运送农民工达3029.7万人次,发放返乡经济补贴1.1亿元,并为20名优秀农民工颁发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全社会叫响了“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

(五)基层工会活力得到新的加强。坚持一手抓工会组建,一手抓作用发挥。着力从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抓维权。针对沃尔玛公司意图从工会经费中开支原本由企业行政支付的职工福利费等问题,以政策法律为依据,与沃总部行政反复沟通协商,使问题得到了合理解决,为职工争得了850多万元的福利。沃尔玛建会一周年之际,在泉州市召开座谈会,总结交流外资企业建会经验,弘扬沃尔玛建会精神,努力营造和谐共建的氛围。运用有效载体激发工作活力。与全国工商联联合召开了第四次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关爱员工、实现双赢”表彰暨经验交流会议,对86名关爱员工的优秀民营企业家、86名热爱企业的优秀员工和116家“双爱双评”先进企业进行了表彰,王兆国同志亲切会见了参加会议的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开展这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对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年来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生动实践,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一是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开拓,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解决新形势下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必须完善机制、规范运作,不断健全完善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推动工会基层组织建设规范运作、持续发展。三是必须遵循规律、用活载体,紧紧围绕党政新要求、基层工会新发展和广大职工的新期待,灵活运用科学有效的工作载体,不断增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力。四是必须持之以恒、真抓实干,保持抓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长劲,做到年复一年抓基层、日复一日打基础,不断积蓄发展后劲。

一年来,各地工会基层组织建设负责部门的同志,为推动工作创新发展付出了艰辛努力,对全总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全总书记处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从总体讲,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够平衡,一些基层工会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工会领导机关服务指导基层工作还存在差距,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新年度努力加以改进

二、努力推动2008年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是举世瞩目的奥运之年,也是中国工会十五大胜利召开的喜庆之年。党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对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事关民生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反映了广大职工的深切期盼。新年伊始,同志在视察天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出席“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时,从国内国际发展形势的大局出发,再次对加强新时期工会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工会工作要始终抓住非公有制企业建会和农民工维权的重点等明确要求。这充分体现了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工会组织、对全国广大职工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亿万职工群众和广大工会干部倍加振奋,倍感亲切,倍受鼓舞。各级工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大力宣传,抓住机遇,在贯彻落实党对工会工作新要求中不断提升工会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2008年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全面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以工会组建目标为凝聚,全力推进组织发展工作;以贯彻《条例》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以规范乡镇(街道)工会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建设,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求真务实,努力开拓创新,以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发展、新成就迎接中国工会十五大的胜利召开。

(一)立足“早”字,抓紧推动工会组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新年度工会组建工作有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推进工会组建工作起点高,绝大多数省(区、市)无论是工会组织数和会员数基数较大,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难度加大。全总十四届五次执委会要求,2008年,全国净增会员1600万人以上,其中农民工会员1000万人以上,建立基层工会组织18万个以上;私营企业工会组建率、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建率分别达80%以上。二是面临的重点难点多,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组建工会将全面进入攻坚克难阶段。三是完成任务的时效性强,按照全总的部署,6月底前,全国新增会员1400万人以上,工会十五大召开时,全国会员总数要达到2亿人;建立基层工会组织15万个,私营企业工会组建率、外商投资企业组建率分别达到78%以上。对此我们务必有清醒的认识,超前谋划,早抓落实,努力实现工会组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认识问题的立足点要高。要看到,大力推进工会组建工作,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是贯彻党的*提出的扩大组织覆盖要求,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需要。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这些年来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组建工会仍然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会员仍然滞后于职工队伍的不断扩大,“两个滞后”的基本状况没有变,推进工会组建,不断扩大工会覆盖面仍是工会基层组织建设永恒的课题和头等重要的任务,任何时候都松懈不得、停滞不得,正如春兰同志强调的那样:“只能进、不能退,只能抓紧、不能放松。”

二是要注重发挥好中国工会特有的政治优势。这些年,我们在抓工会组建上积累了一些经验,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争取地方党政的重视支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组建的重点领域仍然是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推进这些企业组建工会需要我们积极地去争取各级党组织的重视,努力推动把工会组建纳入党的建设目标考核体系,深化党工共建工作,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发挥各级人大执法检查和政协的监督作用,形成合力推动的局面,这是我们突破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组建工会的根本保证。

三是要遵循规律进一步转变建会方式。要珍惜和运用好这些年来,我们在推进工会组建工作中创造出的成功经验,做到坚持依靠党政重视支持与工会自主抓相结合;坚持依靠职工建会与依法建会相结合;坚持发挥基层主观能动性与加强服务指导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难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目标引导与考核激励相结合;坚持工会为主抓与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相结合;坚持抓组建工会与抓作用发挥相结合,努力实现工会组建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把更多的功夫下在启发职工依法组建工会、自觉入会上,大力推广一些地区建立会员优惠基地的做法,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有了职工群众的自觉自愿,工会组建的发展就有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要注重抓好工会组织员(指导员、协理员)队伍建设,提高素质,采取措施调动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建会中的宣传、组织、督导作用。要创新组织形式,推动中小型企业集中的地区建立区域性或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大力推进村、社区工会建设,不断扩大覆盖面。特别是要抓住《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的有利时机,出台劳务派遣工入会工作意见,最广泛地把包括劳务派遣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同时,要坚持和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加大建会工作投入。

(二)深入贯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着力提高企业工会工作水平。《条例》颁布实施一年多来,各级创造性地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然而企业工会工作具有基础性、动态性、群众性、持续性等特点,需要我们持续抓规范,创造性地抓落实,不断推进企业工会工作的深入发展。

一是要大力推进企业工会工作群众化、民主化的进程。群众化、民主化是企业工会的生命之所在。要依据《条例》要求健全完善工会内部民主制度,切实实行会员代表常任制,健全会员代表大会、工会委员会定期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会员评家等各项民主制度,使基层工会的活动始终在会员广泛参与和监督中运行。要大力推进会务公开,围绕工会各项活动听取会员意见,评先评优广泛发扬民主,工会经费定期公开,由会员民主评议工会干部,积极探索扩大基层工会内部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使工会深深扎根于会员群众之中。

二是要把企业工会主席选准配强。要完善企业工会主席选举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行企业工会主席直接选举工作;企业工会主席候选人的产生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履行民主选举程序,坚决纠正一些单位未经会员民主推荐“先任后选”、“只任不选”工会主席的错误做法,努力使企业工会主席成为政治上可靠的人、能力素质过得硬的人、职工群众信得过的人。要进一步创新基层工会主席候选人的产生机制。目前,许多地方工会采取从社会上招聘的方法,有计划地向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工会联合会推荐工会主席候选人。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会主席受制于雇主不敢维权的问题,从源头上提高了工会主席的维权能力,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加以推广。要加大对工会主席的培训,加强对他们合法权益的保护,特别是抓住侵害基层工会主席合法权益的典型个案,一抓到底,切实保护好基层工会主席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是要加强服务指导。加强基层工会工作,工会领导机关责无旁贷。要加强调查研究,完善政策法规,细划条例要求,加大工作督查力度,为基层工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要注意研究解决《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推动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与加强企业工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积极探索总结试点做法,促进基层工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要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实际,提出具体要求,制定相应措施,做到因地制宜、因企制宜,不断推进企业工会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今年下半年,全总拟召开全国企业工会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总结交流经验,分析查找问题,部署推进工作。

(三)深入开展建家活动,着力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从1983年党中央作出要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职工之家”的重要指示以来,深入持久开展建设职工之家和“双爱双评”活动,成为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有效载体,是社会和职工群众广泛认可的工会工作品牌。今年“五•一”,全总将开展评选表彰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活动,这对广大基层工会和工会干部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各级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把评选表彰的过程作为推动工会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提升的过程。

一是要严格程序和标准。评选表彰模范职工之家、模范职工小家,主旨是引导和激励广大基层工会在全面履行各项职能、突出维护职能上争创佳绩,有所作为。因此,严格评选程序、严把评选标准,是弘扬先进、鞭策后进、激发活力的必然要求。严格程序就是要把评选推荐的权力交给基层,交给广大会员群众,做到让会员群众自己来评家,让基层工会对照标准来自评,自下而上推荐,在此基础上组织力量进行考评,提出申报意见,努力使评选的过程变为对照标准抓落实、促发展的过程。严格标准就是要依照模范职工之家、模范职工小家的评选标准,逐条对照检查,逐项分析衡量,用一把尺子去量长短,不降低标准,不搞迁就照顾,不搞“综合平衡”,努力使评选推荐的模范职工之家、模范职工小家,是事迹过得硬、在本地有影响、职工群众很信服的先进集体。

二是要在抓建设、打基础上下功夫。经验表明,建设职工之家重在建设、重在抓经常。因此,各级要利用评选表彰之机,引导基层工会在组织职工上有所作为,最广泛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团结在工会组织周围,紧紧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献计献策,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活动,使广大职工真正成为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在引导职工上有所作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培养和谐理念、倡导和谐精神,引导职工群众以积极心态投身改革,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做社会稳定的促进者。在服务职工群众中有所作为,坚持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协助党委和政府解决好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让广大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有所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着力加大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力度,抓好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维权工作,特别是要积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出积极努力,使基层工会真正成为党政肯定、企业认可、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三是要善于抓结合工作。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基层工会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努力使建家活动与各项争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把建家活动与争创“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结合起来,努力把基层工会建设成为提高职工能力水平的学习之家;要把建家活动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结合起来,努力使基层工会成为协调劳动关系的和谐之家;要把建家活动与经济技术创新和争创“工人先锋号”结合起来,努力把基层工会建设成为动员职工建功立业的建设之家;要把建家活动与推动执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起来,努力把基层工会建设成为维权之家;要把建家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结合起来,努力使基层工会成为丰富职工精神生活的文化之家。要继续深入持久地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双爱双评”活动,努力为非公有制企业营造公正合理、互信互爱、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氛围。

(四)按照“六好”要求抓建设,努力提高乡镇(街道)工会工作水平。乡镇(街道)工会在工会组织体系中所处的承上启下地位不可替代,在推动区域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要总结经验,着力加强乡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

一是要积极推进组织形式不断规范。全总对乡镇(街道)工会组织设置,没有做出硬性规定,而是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进行规范,实践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企业数、职工人数较多,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街道)要积极借鉴这些年开展的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的试点经验,加快建立总工会的步伐,通过健全组织、配强干部、规范运行,发挥其在指导基层工会、协调区域劳动关系、促进构建和谐中的作用。建立总工会条件不够成熟的,要学习借鉴一些地区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建立乡镇(街道)基层工会联合会,实现基层工会资源的优化和工作力量的有效整合。全总将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推进建立基层工会联合会的意见。

二是要把干部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争取地方党委的重视,推动为乡镇(街道)配备专职工会干部,落实相关政治经济待遇;工会主席由党政副职兼任的要配备专职工会副主席,切实解决好无人干事的问题。要积极借鉴吉林、河北等地的成功做法,大力推广公开招聘工会工作者的做法,不断充实乡镇(街道)工会工作力量,形成一支专兼群相结合的工会工作者队伍。要采取集中办班、以会代训、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履行职责的能力。今年评选表彰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优秀工会积级分子,要把那些在组织员等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的同志纳入评选表彰对象,引导和激励他们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成绩。

三是创造性解决面临的难点问题。解决乡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既需要工会领导机关政策支持,更需要各地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勇于开拓,依靠自身力量加以解决。从现实看,各级尤其要重视解决乡镇(街道)工会的工作经费保障问题。去年山东省总工会专门出台文件,对乡镇(街道)工会经费保障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山西省、湖北省总工会采取每年拨出专款对乡镇(街道)工会进行补贴,这些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总之,各地要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好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努力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五)进一步叫响“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口号,着力解决好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年来,全总和各级工会为农民工做了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受到了广大农民工的欢迎。不久前,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专门组织各成员单位对农民工工作进行了督查,下一步国务院还将专题召开农民工工作会议。各级工会要深入贯彻农民工维权工作十项机制,坚持不懈地把农民工维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一是要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要切实把组织农民工入会作为工会组建重点,加强源头入会机制建设,积极推进村级工会建设,使农民工在进城前就能加入到工会组织中来,进城后再持证接转关系。要在各级劳务市场开设农民工入会窗口,简化农民工入会手续,让农民工进城后,在第一时间加入工会。要健全和完善农民工“一地入会,持证转移,全国通用,进出登记”的会籍管理办法。要继续抓好会员优惠基地建设,为农民工会员提供更多更实惠的服务,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要积极推行建立工程项目工会、社区工会等组织形式,努力实现对农民工的广覆盖。

二是要认真解决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制度障碍。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平台,及时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指导、帮扶和服务。要发挥全国31所农民工业余学校的作用,根据市场需要设置培训内容,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要帮助指导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大力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特别是要推进签订工资专项协议,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要以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为重点,与人大、政府协调,对执行劳动合同法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劳动合同法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件,在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处罚的同时,在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曝光,营造依法维权氛围。

三是健全完善维权机制。要完善省际、城际间工会维权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网络健全、覆盖面广、渠道顺畅、相互联系紧密的优势,努力实现农民工一地诉求,两地互动,双向维权。要加强工会法律援助中心建设,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与此同时,要积极维护好农民工政治民利。基层召开职代会、会员(代表)大会,要吸收农民工代表参加。要利用地方人大、政协换届之机,提请适当增加农民工代表比例。各地选举出席全国工会十五大代表时,要合理确定农民工会员代表名额。评选全国劳模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时要注意向农民工倾斜,增强农民工的政治荣誉感。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篇4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配强工作力量,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县委专门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党委也相应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组,各重点产业基地村党支部增设了专抓产业建设的支部委员或副书记,高规格的工作力量,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为加快经济发展、壮大生猪产业,县委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与推进农业产业经济建设相结合,20*年10月,县委通过笔试、考察、考核等方式从70余名人员中遴选出3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专门负责发展“生猪产业”,并与县委组织部签订目标责任书,挂所到乡镇的党委副书记或副乡镇长。一年挂职期满后,经考核、考察,将从全面完成任务的干部中择优选拔10名同志担任副科级领导干部。

2、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使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始终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传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我县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我县鸣钟乡大石村和双星乡水口村是友邻村,随着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两个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渐形成了以优质桃为主的经果林产业带;位于两个村境内的*县名特优新水果研究推广中心,也主要以经果林种植为主,与这两个村在发展经济上有着密切联系。由于按村设立党组织的传统方式,缺乏有效的组织与协调,难以将现有的产业做大做强。20*年4月,我们首先在*县名特优新水果研究推广中心建立了党支部,并将该支部与鸣钟乡大石村党支部、双星乡水口村党支部进行联合组建,成立了*县鸣钟高新农业科技园区党总支,并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运行机制。党总支成立后,充分发挥其协调各方的作用,多方筹资10余万元,新建了3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活动阵地,并在全县率先开通了“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有效解决了广大村民致富信息不畅的问题;及时组织召开了有业主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携手合作,共谋发展”的座谈会,消除了村民之间、业主之间的误会,在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业主之间、业主与业主之间建立了相互依托、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20*年3月,在党总支的积极策划下,成功举办了*县首届“红土地”桃花会,实现了党组织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截至目前,园区业主开发面积由最初的800亩增加到了1200余亩,就地安置200余名剩余劳动力,每年可创收100余万元;发展经果林大户420户,发展休稻养鱼大户278户,生猪养殖大户356户。20*年,园区村民实现人均增收290元,广大群众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感受到了党总支成立后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3、大力推进“支部+协会”工作,不断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工作的方式。各乡镇党委在对各村经济发展状况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生猪、甜橙、蚕桑、水产、林竹、优质粮油“六大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从区域经济基础、产业特色出发,着力建成了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运作规范、助农增收显著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县“支部+协会”工作得以迅速发展,已覆盖全县254个行政村,占全县515个行政村总数的49.3%。同时,我们针对全县猪业经济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实际,在猪业经济上对“支部加协会”进行了双向延伸,向上延伸,由县委牵头建立猪业联合社、乡镇党委牵头建立猪业合作社,向下延伸,实行“党员+农户”的模式,从而形成了“支部加协会”四级联动的科学运行机制。通过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形式把生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集聚了规模,打造了品牌,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猪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今年以来,到我县投资上百万元发展生猪养殖的企业和业主达18家,全县出栏生猪109.68万头,外销商品仔猪114.67万头,规模养殖户达到2.7万头,实现猪业经济产值13.5亿元,农民人均从中收入1108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6%和34.5%,猪业经济已成为我县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农业产业化中挑起了增收大梁。

4、狠抓基地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农产品基地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车间”。我县各级党组织切实围绕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带建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培植和发展建基地,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建基地。通过宣传发动,引导优势产业区域内的农民主动参与建基地;创优投资环境,招商引业主新建基地;支持龙头企业牵引农户建设基地,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了飞龙、白坪、乐善、万隆、中心等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小区,白坪甜橙科技园区,沿口、街子、五排水、东西关和桐电库区水产集约化养殖区等一批规模养殖小区、规模种植园区和规模产业带,形成了产业集群,产生了巨大的规模效益。

5、培育业主大户,充分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中总是不同程度的存在畏首畏脚现象,这就需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引导扶持业主大户,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县委和各乡镇党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县乡机关干部领办创办科技示范服务基地。据初步统计,全县共有51名县乡机关工作人员投入资金194.1万元,领办创办科技示范服务基地26个,创利税86万元,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示范和榜样。猛山乡皂桷村党支部副书记、良种母猪饲养大户卿德明,在乡党委、村党支部引导和帮助下,于20*年牵头成立了*县德业合作社,建立健全了“良种母猪核心场、优质仔猪生产场、优质肉猪生产户”三级“金字塔”繁育体系,推行企业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的运作模式,实行“六统”(统一引种、统一饲养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销售指导价、统一销售、统一检疫)、“三分”(分户饲养、分户管理、分户核算)的经营管理体制,形成了“以户为基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养殖,产供销一体化的繁育链”,合作社自身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该社社员已发展到周边27个乡镇和攀枝花、重庆等地,总数也由最初的28户发展到288户。在卿德明和德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该村实现了“户平饲养优质母猪2头,人平出栏优质肥猪2头,农民养猪收入人平增加1000元”的奋斗目标,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生猪“221”基地村。

6、加大资金投入,为农业产业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业主、龙头企业、财政、金融要有一个长效的投入机制,并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增强抵御市场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此,我县从县级财政预算、城市经营土地出让金收益、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税收等收入中提取资金,建立了县级农业产业化扶持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支持发展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和与之配套的关联产业,以及服务体系、标准化生产和技术改造创新,着力支持发展态势较旺、基本条件较好、工作措施较实的行业和区域,以形成良好的导向。20*年,仅对饲养良种母猪和引进良种猪的养殖户的资金补助就达58.41万元。同时,我县还从加快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入手,由广安万千饲料公司及农业、畜牧等部门共同筹资111万元成立了*县富源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通过与县信用联社签订担保协议,以注册资本金为业主或大户提供信贷担保。目前,已为58个业主大户提供担保贷款320万元。各级党组织还以大力开展“党员农贷快车”活动为契机,积极协调县信用联社采取放大信贷额度1-3倍的办法,开辟党员会员信贷快捷通道。今年以来,县信用联社已累计向党员群众发放贷款8350余万元,为党员群众提供致富项目2700余个。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基层党组织干部待遇低,岗位缺乏吸引力,村队干部后继乏人。据了解:目前我县村党支部书记年平均工资为3000元左右。这点工资还不够他们的手机、电话费和摩托车油费。在工资这样少的情况下,为什么有人争当基层党组织干部呢?原因主要有四种:一是当干部有荣誉感,或者干脆是为了不受人欺负。二是家里有拖累,不能出去务工经商。三是为完成税费任务贷了款,怕后任上来只认帐不还钱,一旦贷款还清就不再干了;四是真正想为群众办点事的,也是群众真正欢迎的,但这种人不多。在农村的青壮年中,有一定文化知识和能力人大部分出去务工经商,呆在农村的大多是家中有拖累或没有什么特长的人。真正有本事、想干事、能带领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干部看不上村干部的位子,嫌受苦、受气、工资低;而想当干部的,因为人品和能力不行,乡镇和群众又不满意,造成一些地方出现党员干部难培养、难选拔,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后继乏人。没有一个好书记,基层党组织就很难有战斗力和凝聚力,也根本谈不上带领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2、农村贫困党员影响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相当一部分五六十年代入党、当过干部的老党员由生活困难,心里不平衡,对现任村干部挑毛病,甚至组织不明真相的群众同村干部对着干,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能力带领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青年入党的积极性和当干部的积极性,出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缺乏带头人的现象。

3、村集体经济薄弱,债务负担重。集体经济薄弱一直是困扰农村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老大难问题。集体经济薄弱使村党支部寻找项目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

4、基层党组织干部收费任务重,没有精力投入到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去。在调研中,绝大多数村干部反映,他们的工作精力80%以上用于清收农业税和社会抚养费等,再就是完成乡镇安排的硬任务,既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思考产业结构调整。

5、党组织内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经过调研分析,目前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分五个层次:一是50—7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占党员总数的30%左右;二是村队干部或当过村队干部的,占党员总数的20%左右;三是在部队入党的复退军人,占党员总数的10%左右;四是致富带头人,占党员总数的30%左右;五是由于家庭原因不能出去务工经商的初、高中毕业生,约占党员总数的10%左右。许多村党员的年龄大至分布在60岁以上、50岁左右、35岁左右,40岁左右的党员基本上是一个断层。这个年龄断层导致了老党员思想保守、陈旧和年轻党员党性观念不强的断层;在经济上出现相当一部分老党员(大多当过干部)生活十分困难,而青壮年党员大多是致富带头人的两极分化现象;在选拔基层党组织干部时,也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严重地阻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启发与思考

1、适应农村税费改革新形势,构建农村工作新机制。在农村税费改革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之所以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上迈不出具有实质意义的步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天忙于“催粮催款”,没有多少精力来思考本地农业产业化调整的思路与方法。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虽然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减少了许多事务性的负担,但他们并没有从以前的思维中转变过来,依然盯着诸如殡葬改革、计划生育等事务性的工作,仍然没去思考如何针对本地实际进行有效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部分上级党委也缺乏引导,没有着力形成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的工作机制。因此,调整农村工作机制,着力为基层党组织履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职责创造必要的条件,是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发挥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的首要任务。一方面切实解决好部门和乡镇条块分割的矛盾,提高乡镇党委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统筹协调能力,我县20*年开展乡镇事业机构改革时,将原来由部门管理的“七站八所”全部划归乡镇,为解决部门和乡镇条块分割的矛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一年来,其成效是明显的。另一方面,将诸如税费收缴等工作任务划归给相关职能部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

2、充分发挥选人用人的导向作用,调动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一线的乡(镇)、村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积极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任职。对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政绩突出、受群众拥护的村党组织干部应大胆起用,提拔到乡镇一级领导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熟悉农村工作、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际问题能力强的特长。

3、加强对乡镇、村重大、长期决策的管理。农业产业化调整是一项需要在较长时间才能见效的工作,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种现象,乡镇、村主要领导一换,立刻会产生许多遗留问题。原因一是上任领导决策中有短期行为,二是上任领导未执行完的决策被下任领导否定。说到底是领导的短期行为和错误的政绩观在做怪。这就需要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实行重大决策民主决策制和审批制。同时,要鼓励农村干部扎根农村,不能频繁更换。

4、合理消化乡镇、村的部分债务。目前乡镇、村的巨额负债一方面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另一方面也打消了部分乡镇、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今年以来,我县在5个乡镇推行乡财县管,对乡镇财政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取得了很好效果。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了“村帐乡做”,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2005年将在全县普遍推行“乡财县管,村帐乡做”的财政管理体制。同时,对原广播电视“村村通”以及合作基金会债务由县级出面采取措施进行消化,以达到大幅度降低乡镇的负债的目的。

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能人吸引到基层党组织中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1)让从事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干部经济上有想头。一是财政部门要拿出部分资金解决村级党组织中干部的工资来源问题。二是实行村党组织干部工资与考勤挂钩,按月发放。三是以办理养老保险、职后养老补贴、一次性重奖等方式,奖励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村党组织干部。我县在20*年的村党组织换届工作中,在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一些长期在外打工积累了产业结构调整经验和资金的人员被吸引到了村级党组织中来,为下一步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良好基础。

(2)让从事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干部政治上有盼头。要把树立优秀乡村干部典型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长期坚持下去,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农村干部形象。对于工作特别优秀,群众公论好的村干部,应考虑转为乡镇干部或提拔为乡镇领导,提拔县级干部和部门领导干部也要优先考虑乡镇干部。通过这些具体措施,真正形成农村工作大有作为的舆论导向,激励村干部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奋发进取。

6、坚持下派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下派干部不在村上拿工资,在村上没有产业,不与民争利,不参与家族和宗教势力纠纷,他们有文化,观念新,门路多,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着当地人不可替代的优势。要通过提高政治待遇、工资待遇,选拔一批热爱农村工作、有农村工作经验,有一定特长的县、乡干部到乡上和村上开展工作。只要将这种做法长期坚持下来,必然会对农村产生深远的有益影响。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作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31-0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计划经济时期,对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已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该怎样发展,怎样应对新的挑战、适应新的要求,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通过过对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措施和建议,从而探求加快农业创新和发展,提高我国农业整体水平的途径。

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出现了多年难得的好形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面临难得的机遇。我们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进一步强化对农业的管理和调控,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及意义

1.1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农业技术推广,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我区是农业大区,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0%,在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基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已成为重要支撑。

1.2促进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总体上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相对缺乏适应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的新型农民。要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撑。

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2.1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服务难以到位

由于农业“弱质产业”和农民“弱势群体”的地位,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村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弱化、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有的四级农技推广培训网“线断、网破、人散”,造成大多数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使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在乡镇一级失去了同农村、农民之间的桥梁搭接,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到了乡镇便出现断层,难以推广到农民家中。同时,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农技推广的主力军缺乏有效技术培训指导,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2.2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导致现有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缺乏、总体素质偏低;再者,受编制的限制,许多基层农技培训机构无法吸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人才出现“断层”,无法适应农业科技培训的要求。

2.3农业科技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

一方面,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研究课题不适应实际需要,农户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的适宜性农业技术供给短缺,科技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供给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的时代需要,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2.4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同农业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据统计,我国现有60%以上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消化吸收农业科技知识的能力比较差,使得他们对农技推广培训活动不感兴趣,农业科技难以普及。

2.5经费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实际

经费投入是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前提,但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培训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有限的经费被截留或挪用的情况普遍存在,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被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支出结构不合理且使用效率低,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提出的建议

1.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解决供需脱节问题

提供农民和市场真正需要的技术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和前提。为此,必须面向农民和市场,按照“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思想,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要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二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实行课题招、投标制度,提高农业科研产出效率。三要鼓励农业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和农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实用技术问题,发挥各自优势,集中攻克农业技术难题,满足农业科技服务的需要。

2.各镇应确保有足额编制员额在农技推广工作岗位上,同时应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人员不低于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总编制的2/3,没有达到的要求的镇,要把学历高、真正有才华、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调整到农技推广队伍,优化推广人员结构。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篇6

一、会议准备情况

这次民主生活会,对于我们认真总结一年来市农业局党组在贯彻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教训,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班子团结,切实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认真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是将《*市农业局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表》下发给局属各单位、各县市区农业(果、畜、菜)局、农口相关单位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充分征求相关单位及基层单位和群众对局党组及班子成员的意见;二是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确定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每个党组成员必须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等方面认真准备了剖析材料;三是局党组主要负责人会前和党组成员交心通气,指出对方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应改进的问题。

《*市农业局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表》下发之后,各单位对填写《意见表》十分重视,广泛征求了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共发出了《意见表》40份,收回36份,经综合整理,主要有以下建议和意见:

1、希望领导班子能够经常到基层单位帮助指导检查工作,协助解决实际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继续为*农民增收做好服务工作;

3、加强对农业系统内技术干部的交流和培训,逐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农技队伍自身建设;

4、能够像抓果业生产和畜牧业那样,抓好粮食和蔬菜产业化工作;

5、继续抓好行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使这项工作走在其他行业的前列;

6、将农业大厦及市农科所家属楼暖气、市种子站用电增容等问题列入议事日程;

7、加大支持县区工作力度,特别是对经济基础相对差的北部县,从各个方面给予倾斜;

8、多组织文体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

二、学习情况

召开民主生活会期间,我们利用一天时间,先后学习了市委组织部关于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生活会的通知、《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及《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关论述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文件。通过学习,党组全体成员对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党性,坚定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自律做好表率的信念,同时对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家对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充满了信心。

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情况

为了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局党组专门对这次民主生活会进行了安排,按照要求党组每个成员,对自己一年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总结,重点对各自存在的缺点和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找出了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然后班子所有成员对其进行评议,整个会议充满民主气氛,大家对被评议同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意见。通过面对面的摆问题,提建议,议措施,使班子成员对存在的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大家一致表示,要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意识,加强学习,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做好为“三农”服务的各项工作,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市农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季志林同志对这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一年来,局党组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班子自身建设上一是抓学习,增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的自觉性。二是抓团结,增强围绕全市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团结协作搞好工作的自觉性。三是抓作风,增强廉政勤政,当好人民公仆的自觉性。四是抓落实,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组织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服务“三农”,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农业和农村工作持续稳定发展。总体上看,我们农业局党组是个团结战斗、顾全大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勇于创新、讲求实效、遵纪守法、廉洁勤政的班子。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1、学习的风气不浓,党组学习制度坚持不够,多数领导成员忙于事务,忽视理论、政策和业务学习,特别是联系实际,研究解决农业和农村工作进入新阶段面临的实际问题不够,对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学习检查较少,督促不够。

2、工作还不够深入,既使到了基层,也是走马观花的检查多,真正蹲在基层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问题,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少,对基层情况若明若暗,知之不全,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容易出现工作指导上的偏差。

3、作风不扎实的现象仍然存在,满足于一般号召,工作总是停留在发文件提要求上,安排布置后,检查督促不够,到一线帮助解决问题不够,缺乏盯着工作不放松,真抓实干一抓到底的精神,因而有时出现工作不落实的现象。

4、班子成员之间交心通气坚持不够。

5、个别单位、个人缺乏进取精神,满足现状,无所作为,为农服务主动性较差。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

1、加强学习,进一步端正学风,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严格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局机关每周半天学习制度,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

2、加强调查研究,对农业发展新阶段全市农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今年后几个月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抓好“一村一品”工作,力争有较大的突破;全力做好秋播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大种子工程推广力度,以发展优质小麦为重点,抓好粮食生产;加强果园管理,不断提升果品质量,加大果品促销宣传力度;以大棚蔬菜为重点,扩大名优品种的播种面积,不断提升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加强秋季动物防疫工作,保持畜牧业稳定发展;以示范园和信息网点建设为重点,把为农村和农民办的实事办好;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加强农业项目的争取、管理和包装;以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做强四大特色优势产业,。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着眼于造就一批符合“一好双强”标准的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着眼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推进基层党建创新,着眼于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着眼于“三保一弘扬”(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弘扬井冈山精神),在全镇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十百千万”工程,为建设和谐、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嘉定经济社会发展追赶与新跨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工程项目及实施目的

“十百千万”工程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结合我镇实际,有关实施项目内容如下:

1、“十佳村党(总)支部书记”创评活动。通过开展创评,培养造就一批符合“一好双强”(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标准的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

2、3个“农村党员创业孵化中心”和17个农村党建示范点党建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打造一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够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的红旗基层党组织。

3、100名以上的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通过抓源头抓培养,实现“两提高一消除”(3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比例比去年提高5%,中专、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党员比例比去年提高5%,消除两年未发展一名党员的空白村)。

4、党员争当‘创业·服务·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把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创业和党员服务发挥出来,从而带动全民创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三、工作重点及要求

1、抓书记强“头雁”,紧紧扭住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和关键环节不放松

村党(总)支部书记是村级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带头人,是新农村建设和群众致富的“领头雁”。要强班子带队伍,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关键在于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因此,镇党委将抓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这个重点和关键,广泛组织开展“十佳村党(总)支部书记”创评活动。通过该项创评活动,达到激活村级班子,提高党员和干部双带致富能力的目的。

一是抓紧建立村“两委”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目标要突出四个重点,涵盖四个方面(具体内容详见嘉党字[]4号文)。各村要严格按“两委”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建设工作要求进行,决不能闭门造车,敷衍了事。把村“两委”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建设的“四个是否”(思路是否科学清晰、目标是否量化细化、年度计划是否付诸实施、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十佳村党(总)支部书记”创评的硬性指标。

二是对村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强化选任书记的教育培训。除组织参加县以上的集中培训外,还要结合我镇实际,探索教育培训的有效方式方法,如组织现场观摩或外出参观学习、开设书记论坛、开展互看互比互评活动等。通过在职的学习锻炼,让选任书记全部达到“一好双强”标准。

三是加强管理和监督。重点是按照红旗标兵工程要求,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工作业绩考评和“双述双评”两项机制,从而有效改善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对党建工作要求不高、抓得不紧的不良状况。凡是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达不到规范化建设要求、支部活动和党员组织生活不正常、“红旗标兵”工程流于形式、党员和干部双带致富能力差的,均视为党建履职不到位,取消“十佳村党(总)支部书记”评选资格。

2、搭平台创机制,以务实的态度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创新

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动。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一是创立“农村党员创业孵化中心”。全镇重点抓3个中心建设,龙舌、金龙、马路坑各一个,重点抓好圣地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杨氏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村党员创业3个孵化中心,创立“农村党员创业孵化中心”,不能片面理解为仅只是产业基地的简单翻板,而应该按照“围绕产业建中心、课堂设在基地上、强化服务促创业”的总体要求,着眼于提高党员创业技能、推介创业项目、加强息交流、解决资金难题、搭建产销链接等五大“孵化”功能的有效发挥,并依托镇五大主导产业,科学选址,优化布局,匹配建设一些有利于“孵化”活动开展的各类辅助设施,把它们真正建设成为促进党员创业的“孵化器”。

二是加快党建示范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巩固上七里、游州、老屋里、上坑、柏树芫等党建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新抓3个党建示范村,其中十里、胜利、土墙背各1个。各村要将村“两委”班子任期目标量化细化,明确每一个工作项目的责任干部、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间,促使换届后的“两委”班子成员认真履职。村务公开要实现常态化,要把村“两委”班子任期目标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纳入村务公开范围。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工作意见》要求,设置好“四室一中心一站”(会议室、办公室、计生服务室、民兵资料室、党员活动中心或党员电教中心、党员服务站),优化村部功能布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把村部建设成为党员教育培训、农业科技培训、群众文化生活和息交流的平台。要继续推行党员“一册一线”管理制度,深化党员“设岗定责”、“双富十带头”等活动,全面落实党员“”、民主生活会、民生评议党员等制度,不断加强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

三是提高党组织“进区入会”的有效覆盖。全镇新抓十里、上七里、上坑3个党组织“进区入会”建设点。要按照“全覆盖、有实效、可持续”的村党组织构架创新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党组织,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农村新社区、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着眼于促进农村体制变速,大胆探索在打破小组设置、跨组特别是跨村的农村新社区中的党组织设置和运行模式;要着眼于引领各种经济和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加大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并不断增强为这些经济实体服务的功能,帮助它们与农村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彰显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四是探索“村居联建”的有效运作模式。重点抓好水北村与圣塔路社区党支部,水东村与解放东路社区党支部2个村居联建试点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把村居双方通过联建方式,能够实现互补与共享的党建资源,以增强联建双方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要探索党员共管、活动共办、工作共抓、群众共富的工作新机制,有效融合联建双方党组织活动场所、实践基地、培训设施等资源,实行双向开放和活动联合,从而促进联建双方党员互帮互助、互比互学、共同提高。

同时,加强镇“三民”服务中心、“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与农村党员互助会(站)等党建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花大力气推动党建上档次、管理上水平。“三民”服务中心要在规范化建设和常态化服务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强化公共行政服务、产业发展扶持、党员教育管理功能,增设农民创业就业服务窗口、农村社会文体活动服务窗口。进一步对“两代表一委员”的活动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加快形成一套能够坚持、便于操作、效果良好的工作行政机制。农村党员互助会(站)要在原定“三类”帮扶(老弱病残党员帮扶、生产生活困难党员帮扶、党员之间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增加关爱返乡农民工、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创业的工作内容。另外,抓紧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年前按行政村建制每村建成1个。

3、抓源头多培养,高度重视并加强农村党员发展工作

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和双带致富能力偏弱,是导致农村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下降的重要原因。要逐步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发展新党员工作责任制。对两年内没有发展一名党员的村支部书记,实行党建工作“一票否决”,并对支部书记实行免职处理。二是注重从农村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进一步改善农村党员年龄结构。同时,抓好农村妇女党员发展工作,逐步提高女党员比例。三是注重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中发展新党员,优化农村党员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四是拓宽党员发展渠道,积极探索在农民工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的新机制。五是创新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机制,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三培两带”工程、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4、敢创业善服务,组织农村千名党员投身到全省“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中去

今年,将在全省范围的乡村党组织中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两服务”就是“服务农民生活经营、服务农民生活改善”,这是“三培两带”活动的延续和深化,也是省委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为早日启动我镇的“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并取得实效,要求各党(总)支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以下两个方面力求有所作为:

一是以党员创业带动全民创业。党员是党组织的肌体和细胞,是党的力量所在和凝聚力所在。推进全民创业。掀起“干部干事业、能人办企业、群众创农业”的热潮,党员应当有所作为。各党(总)支部要充分发扬农村党员创业孵化中心的“孵化器”作用,采取电化教育、基地培训等农村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他们学文化、学法律、学技能,提高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同时,要广泛宣传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帮助落实有关税费减免政策,帮助解决创业资金困难,提供创业息服务,创造良好创业环境,推动农村广大党员办党员创业基地,领办经济实体,开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活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

二是以党员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日益增多,广大农村对生产技术、农产品息、市场营销、技能培训的服务愿望也愈加强烈。同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很多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帮助农民工实现就业创业,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也成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另外,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发展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三农”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都离不开农村党员的积极参与和有效服务。各党(总)支部要抓住上述重点,结合当地实际,细化服务内容,明确服务对象和具体责任人。要通过“党员争当‘创业·服务’先锋”活动,重点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解决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小规模生产没有效益,大规模生产又销不出去的问题;解决在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农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四、主要推进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上下联运形成合力。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十百千万”工程,是镇党委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有关会议精神。其工作的好与坏,将成为检验党建工作责任制是否全面落实,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推进、常抓不懈长效机制是否建立的“试金石”。因此,各党(总)支部务必做到支部书记亲自抓,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亲自抓工作部署,亲自抓责任制落实。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篇8

**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农业大省,全省3900多万人口,2900万在农村。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原因,“欠发达、欠开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省情特征。截至2006年底,全省还有255万贫困人口和455万低收入人口。同志视察**时强调:“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抓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强农村党建工作与推进扶贫开发结合起来,通过派驻农村党建扶贫工作队、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党建扶贫工作联系点、开展“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春晖行动”等活动,采取开发式、搬迁式、救助式等扶贫措施,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初步形成了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源良性互动、城乡协调发展、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在西部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开展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意义重大

首先,开展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的实践证明,只有把党建工作放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中来审视和谋划,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进一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实“五个统筹”,扎实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开展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农村,农村稳则全国安。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农村的和谐稳定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农业基础差、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城乡二元结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现象比较突出,农业生产条件差、发展效益低、农民增收难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在矿产资源开发、重点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引发的矿群矛盾以及土地征用、移民搬迁等问题显得比较突出。开展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和谐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农村党建工作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构建和谐社会、整合资源抓好“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帮助农村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致富门路、提高基本素质,千方百计解决农村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推进和谐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开展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是贫困地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还强调,要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和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体现在领导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上。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也要首先体现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据统计,2006年,全国有扶贫开发重点村9万多个,**就有5486个;全国农民人均收入3587元,**仅为1985元,扶贫开发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开展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就是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党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功能、改进方法、提高能力,围绕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增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形成抓党建、促扶贫、谋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

**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组织和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以创建“五个好”农村党组织为目标,以农民群众满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了以“上下联创、城乡共创、示范带创”和“强基础、强素质、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创三强”活动,不断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狠抓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坚持抓好强基础工程,切实改善村级党组织班子结构,提高其整体素质。坚持采取“两推一选”方式,着力选好配强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好党支部书记;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二是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扎实抓好农村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广泛推行和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制,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这个重点,积极开展了流动党员“五服务、五做到”和在省政府驻外办事处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的试点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农村党的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规范乡村党组织的设置,积极探索在产业链上、在专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的模式;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的方式,探索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载体。四是帮助农村党组织、党员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城乡共创的有效途径,帮助村级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探索发展途径,巩固发展成果。

(二)狠抓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切实抓好强素质工程。在坚持抓好思想理论武装的同时,采取举办培训班、选送村干部到党校、农技校、农广校、职校以及大中专院校学习等方式,搞好村干部、农村党员的技术培训、学历教育,增强他们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能力,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二是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教育和引导农村基层干部自觉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尤其是在矛盾比较突出的地方,更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做到公开办事、公正论事、公平理事、公道处事,塑造了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三是坚持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实施“党员关怀工程”,对农村基层干部、党员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积极探索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离职补偿制度,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报酬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狠抓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帮助农村党组织制定和完善农村党员、群众培训规划,切实做好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农村职业学校、化技术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努力培养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和干部培养工程,2007年全省对50万名农村党员、40万名农村基层干部和30万名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培训。农村党组织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我省作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省、网络覆盖100%乡镇和99.8%行政村的优势,积极开展“支部+协会+远教”、农村远教综合服务站等模式,切实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培训。

(四)狠抓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近年来,我省总结推广了村民代表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点题公开等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农民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水平不断提高。在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中,我们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扎实推进强机制工作。通过帮助农村党组织建立和完善村级“两委”工作运行机制和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健全和完善了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推行党务公开,规范了“一事一议”程序,全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三、坚持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扎实抓好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开展好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要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做好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首要责任在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建立和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扶贫联系点制度等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要把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的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党委(党组)书记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要把统筹思想引入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形成组织部门统筹、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机制,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益和效率。

二是要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在开展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中,要大力加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机关干部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基层、深入贫困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形成上级党组织关心下级党组织、党组织关心党员、党员关心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整合;乡镇农机推广组织;开展

中图分类号:F32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9-0075-02

1993年7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4年6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7年1月1日,《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总之,十多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为发展农业,制定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科教兴农的战略实施,提供了可靠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

一、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背景

中国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普遍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近三十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曾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是转型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农业机械化成为当时建设的重点和热点。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百废待兴,综合国力很弱;农业工业和农机化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正在进行联产承包制的重大改革;这些客观存在的制约限制了农机化水平的发展。二是萧条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由于农村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和逐步完善,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重点的战略转移,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处于维持和停滞状态。三是复苏期(本世纪初至今),这次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有一大特点,它不是靠任何人为地设计、掀起和推动,而是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自然形成的。这次发展的动力既存在政府的因势利导,积极支持,也有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烈需要,更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保证。

2006年,国务院制发了3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亟须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设意见。至此,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再次迎来了成长发展的春天。

二、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现存的问题

按照《意见》要求,各地都在积极加强和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力度,但就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态势来看,普遍存在着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一)整体实力弱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长期处于萧条状态,人、财、物长期得不到投入和补充,加之机构改革农机系统几经撤并,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工作条件十分简陋,部分基层单位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工资经费没有保障等,致使正常的业务工作无法开展。虽然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改革基本结束,但上述现象并没有改变。总结分析,造成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机构改革形式化

地方政府对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改革的认识不够。在这次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设置、队伍结构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地方政府对农机推广机构设置,总是持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在队伍结构和资源配置方面,采取你改我动、你调我整的观望态度;而不是积极地从地方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宏观大局出发,去挖掘和培植科技推广潜能的角度,来研究调整和正确对待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改革。

2.基础设施差

据调查,大多数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资产为零。问题存在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长期没有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和扶持;二是过去国家和政府的投资,基本被上级有关部门挤占挪用;三是自身发展能力差,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没有自我生存发展的造血功能。

以柳河县农机推广机构基础设施为例:县级农机技术推广站资产为零,15个乡镇级农机推广机构,资产总额为18.6万元(80年代末固定资产总值),其中六个乡镇资产为零。

3.人员素质低

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各农机化专业院校开始撤并停招,致使培养输送农机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园地和渠道被切断。由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长期处于萧条冷落状态,职工生活待遇没有保障,工作环境十分艰苦,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再则,基层长期得不到国家和政府的投入和扶持,根本没有经费帮助他们去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加之政府轻视、社会排斥,他们自身也丧失了学习提高的信心。

4.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承诺难兑现

《意见》既明确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地位,同时也强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人员安置、财政保障、基建投入、科技项目支持等工作。编制、人员基本确定,基建、项目后续待进。那么首先要解决的,也是基层要求最强烈的,就是财政保障问题了。要想马儿跑,就要填料加草,这是最简单的道理,而就这一点点,也成了基层农机推广人的一种奢望。

(二)职能作用小

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职能作用小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职能边缘化。随着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却遇到了新的挑战。现在基层农机推广完全不同于其他农技推广,要求它的条件也比较苛刻,要推广发展大农机(大中型农业机械),要集中大面积(地块集中且达到一定数量的试验示范基地)。而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就不同,他们的适应性较强,小可以入户(种植户、养殖户),大可以入园(农业生态园、养殖园)、入场(农场、养殖场)、建基地(试验示范基地、养殖基地)等。相比之下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受基础设施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现在还无法独立履行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公益性职能。致使基层农机推广公益性职能很难体现,人才资源闲置浪费。

三、整改建议

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是中国向农业机械化迈进的助推器和先行者。它的工作职责是集所能集之人力、物力、财力,将最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引进来,通过试验、示范推介给农民使用。作为各级政府,应该有效发挥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主导和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根据《意见》精神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应按照“利用现有,不增负担,整合资源,方便工作”的原则,进行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改革。

(一)人才资源的整合

设立乡镇区域(中心)农机推广机构。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一般定编为2~3人。他们既搞农机推广,又抓农机安全管理和服务。由于精力和能力所限,即使做了些工作,也不过是应付了事而已。

设立乡镇区域(中心)农机推广机构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有利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二是有利于对基层农机化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1.突出农机推广工作的特点

采取乡镇机构撤并整合的方法,集中专业技术力量,加强农机推广力度。以3~5个乡镇为单元,设立乡镇区域(中心)农机推广机构,人员编制8~12人。重点负责服务区各乡镇的农机推广、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农机推广主导、带动和辐射作用。

2.促进基层农机化工作规范化管理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属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现有机构设置及人员结构所存在的弊端,直接影响和阻碍了基层农机化工作的开展。比如正常的农机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它们干不了;农机安全生产和服务,它们做不了等。致使群众意见大,领导不满意。

通过整合,类似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改善,人员结构的合理调配等,都会积极促进基层农机化工作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物资资源的整合

按照“整改”原则,将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现有的物资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基层区域(中心)农机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资金和物质不足部分,争取上级政府和财政的支持和帮助,为基层农机推广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三)强化公益性职能,理顺管理体制

根据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特点,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作用的管理体制。县、区域(中心)二级的人员和业务经费及资产全部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

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坚持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切实抓好农机技术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机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篇10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30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85号)精神,做好新形势下我州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改革和加强我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意义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广大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截止20*年底,我州有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703个(县级389个,乡镇314个),核定事业编制6103名(县级3683名,乡镇2420名),实有科技人员5665人(县级3327人,乡镇2338人)。长期以来,我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农业市场化、标准化、科技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农科技术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州现行农技推广体系中存在的职能不清、机制不活、素质不高、保障不足、队伍不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当前我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特点和任务看,农业科技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地位越来越重要。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从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改革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巩固和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服务。

二、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充实一线、创新机制、强化保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构建起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科部门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功能完善、机制灵活、运转协调、充满活力、农民信赖的多元化的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简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各级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统筹兼顾,与县、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稳步推进全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一)强化公益性职能。我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其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和林木病虫草鼠害、动物疫病、有害生物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机安全监理;农林水资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森林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管理,农村能源建设的服务、指导,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水资源和水利设施安全管理、水土保持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等。强化公益性职能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立足点,各县、市要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承担的公益性职能进行明确细化、分解和落实。

(二)合理设置机构。各县、市要根据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化、水利、林业等行业特点,本着方便农民、有利于业务指导、有利于有效管理、有利于调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积极性的原则,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进行细化,因地制宜、科学设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县级要本着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根据县域农业产业特点、森林资源、水系、水利设施分布和政府财力等情况,因地制宜综合设置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全州乡镇统一单独设置农业、林业、水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按照《关于理顺州县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的通知》(楚编发〔20*〕56号)的要求设置。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中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乡镇农村经济统计职能划入乡镇统计站,农村经营管理人员调整充实到相关事业站所。

(三)理顺管理体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为便于县级主管部门整合县乡技术力量,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的培植,确保重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全州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为主管理的方式。在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林业管理站、水利管理站、畜牧兽医站的人员管理上,各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既有分工,又要相互协调配合。人员录用(聘用)、调配、职称(职务)晋升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工作安排、考勤等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县级主管部门在对乡镇农科人员录用(聘用)、职称(职务)晋升和工作调配上,要充分听取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乡镇人民政府在具体工作安排和年度考核中也要尊重主管部门的意见。在工作职责上,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和指导,提供服务和支持;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综合协调和监督,并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县级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和指导,注重协调和沟通,体现管事与管人相结合,确保机构有事管,人员有事干。

(四)科学核定人员编制。根据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职能和任务,合理核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上划管理、实行县级派驻后,其编制上划主管部门,实行单列,同时仍列入乡镇事业编制总额管理;各县、市基层农业推广机构保留原核定的人员编制不变,县、市编制部门要在保留的人员编制内,进一步实行分类管理,明确县级机构和派驻乡镇机构的编制,明确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管理人员编制、工勤人员编制,并严格控制管理和工勤人员编制。原则上派驻乡镇机构不核定工勤编制,管理人员由专业技术人员兼任,现有工勤人员要通过退休等自然减员逐步消化。要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要明确在编在岗人员和超编人员,并进行永久性公示。要积极做好超编人员的分流安置。为保证公益性职能的履行,应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要保持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防止简单的合并。

(五)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后,人员实行聘用制,参加竞争上岗的在编人员,应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学历或取得国家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在编在岗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聘用办法由各县、市人事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并具体组织实施。

(六)提高队伍素质。为适应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变化,各县、市要制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建立经常性的培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能力。要制定具体措施,促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要进一步落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和相关待遇等政策,对长期在乡镇工作且成绩突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给予适当倾斜。要重视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七)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各县、市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和考核体系,探索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服务对象3方共同考核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新机制。各县、市要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将考核指标量化、细化,严格工作业绩考核,形成长效管理制度。要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对连续3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继续聘用。要落实收入分配政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四、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切实保障经费供给。各县、市要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当地实际,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切实保证对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财政部门要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基本支出及履行职能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同时,要积极支持重大农业技术措施推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农情统计、森林防火、汛情旱情监测等工作。各县、市要在整合现有资产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对原有设备的维护更新,逐步配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适应公益性职能要求所必需的服务设备,提高服务现代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条件。

(二)加强资产管理。改革中,要切实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平调和流失。对现有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资产要进行评估认定和清产核资,确保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拥有相应的推广设施条件。对用于经营的国有资产可进行剥离,剥离后可出租或出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租赁或出售给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自愿领办、创办农业经营实体的人员。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过去开展经营所形成的历史债务,要在明确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分类处置,逐步化解。

五、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这次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务必抓紧抓好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全州改革工作于今年10月底前全面结束。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县、市要高度重视,组建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县、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集中精力,主动加强协调,亲自参与调研、制定方案等工作,及时发现和研究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州、县两级农业、林业、水利、编制、人事、财政、发展改革、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参与和支持改革工作,确保改革按时完成。

(二)深入调查研究。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关系到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利益,关系到机构设置和经费保障等重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慎重对待。各县、市要根据国务院、省、州的文件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改革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特别是对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重大问题,要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真正把情况摸准摸实摸透,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确保农技推广体系人员队伍稳定,为改革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市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财力保障、竞聘上岗等关键环节,认真研究政策措施,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8月15日前各县、市要制定出初步实施方案,报经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