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广播电视台和电视台区别十篇广播电视台和电视台区别十篇

广播电视台和电视台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6:12

广播电视台和电视台区别篇1

附:艰苦广播电视台站津贴的暂行规定

为了鼓励艰苦广播电视台站(包括广播电视发射台、监测台、实验台、微波站以及卫星地面站等)职工努力工作,为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考虑到广播电视台站的特殊情况,特制定《艰苦广播电视台站津贴的暂行规定》。

一、凡自然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物资供应困难,生活费用高,工作条件艰苦的广播电视台站,均可按本规定享受艰苦广播电视台站津贴。

二、艰苦广播电视台站津贴标准分为以下六级:

一级:每人每天一元七角;

二级:每人每天一元三角;

三级:每人每天九角;

四级:每人每天六角;

五级:每人每天四角五分;

六级:每人每天三角。

三、艰苦广播电视台站津贴标准划分的条件是:

(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一般可执行一级津贴标准:

1.海拔高度在三千五百米以上,特别艰苦的;

2.地处荒漠、草原,特别艰苦的;

3.地处海拔二千米以上的山区有坑道式机房的。

(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一般可执行二级津贴标准:

1.海拔高度在三千五百米以上,较为艰苦的,或地处荒漠、草原,较为艰苦的;

2.海拔高度虽不到三千五百米,但在二千米以上,或相对高度在一千米以上,特别艰苦的;

3.地处海岛、牧区,特别艰苦的;

4.地处海拔虽不到二千米,但在一千米以上的山区有坑道式机房的。

(三)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一般可执行三级津贴标准:

1.海拔高度虽不到三千五百米,但在二千米以上,较为艰苦的,或地处海岛、牧区,较为艰苦的;

2.相对高度在五百米以上,特别艰苦的;

3.地处滨海、林区,特别艰苦的;

4.地处海拔虽不到二千米,但在五百米以上的山区有坑道式机房的。

(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一般可执行四级津贴标准:

1.相对高度在五百米以上,较为艰苦的;

2.地处滨海、林区、边境,较为艰苦的;

3.地处海拔五百米以下山区有坑道式机房,较为艰苦的。

(五)地处山区或距县(旗)所在地较远,较所在地区其他单位困难得多的,一般可执行五级津贴标准。

(六)地处山区或距县(旗)所在地较远,较所在地区其他单位困难的,一般可执行六级津贴标准。

以上只是一般的划分条件,每个艰苦广播电视台站具体执行哪一级津贴标准,应当根据其工作和自然条件的艰苦程度、个人消耗情况、生活费用的高低等因素,实事求是地研究确定。凡是条件确实艰苦的,个人消耗大的,生活费用高的,可执行较高的津贴标准。反之,就应该执行较低的津贴标准。

四、凡在艰苦广播电视台站工作的人员,都可享受艰苦广播电视台站津贴。考虑到工作场所的不同,机房工作人员比行政人员享受的津贴标准可提高半个级差。调入的职工,自到达台站之日发给;调出的职工,从离开台站之次日停发。

五、凡享受艰苦广播电视台站津贴的单位,不再享受同类性质(如山区、林区、工地、高频、坑道等)的补贴。

六、艰苦广播电视台站津贴在事业费的“补助工资”科目列支。

七、广播电视部直属和各省、市、自治区艰苦广播电视台站执行哪一级津贴标准,由部有关单位和各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局)分别提出意见,报所在省、市、自治区劳动人事部门、财政厅(局)确定,并报广播电视部备案。其中执行一级津贴标准的,由劳动人事部门和财政厅(局)报广播电视部平衡。

八、各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局)及部有关单位可根据本规定精神,制定实施细则,颁布执行,并报广播电视部备案。

广播电视台和电视台区别篇2

关键词:对外宣传;高度重视;电视节目质量

1 先说外宣

某市广播电视局(台)每月把本市8个县(市区)在市台自办的新闻频道中用稿数统计出来,并排出名次,分别寄给各县(市区)的县委一把手书记、宣传部长、广播电视台长,因此,各县(市区)的书记等县领导分别给广播电视台长施压,凡用稿在全市前几位的必须保住位次;凡用稿在后几位的必须进入全市领先位次。各广播电视台长为进位争先,又给各新闻记者下达硬任务,每月必须在市台用稿达到多少条,多出一条给予适当奖励,否则,每月扣除多少工资或奖金。不少县级台每周都公布各个记者的发稿和用稿情况,有的县广播电视台还专门配备分管外宣的副台长。在重压之下,记者只好千方百计“挖”新闻,百计千方“吹”新闻。某电视记者拍到某镇一个工业项目开业,在剪辑另外一些工业资料画面作补充后,就及时向市台发送一条“某某县今年一季度新上工业项目100个”的新闻,某广播记者采访一条某乡通过河道疏浚增加耕地6.7多hm2的消息,就及时向市台发送“某某县河塘整治整出万亩耕地”的报道,形成县级台向市级台发送虚假新闻的大比拼,造成“拔高说谎、得钱得奖,一老一实、一文不值”的可怕局面,不少记者谈到外宣往往是敢怒不敢言。由于县级台的采访力量很大一部分用在外宣的争夺名次上,本台节目只是以应付好县领导的活动为主。某县广播电视台一位分管新闻宣传的副台长感慨地说:这种状况真叫种了别人的自留地,荒了自家的责任田。

2 再说创优

一年一度的广播电视节目创优参评,更是让众多记者苦不堪言,据了解,某县有个县级电视台只有一档12min的本县新闻,其余的,现代农业、周末卫生、警方传真等节目都是和县农业局、卫生局、公安局等单位联办的节目,每年每个联办单位出资3~8万元不等,这些节目归广播电视台广告部主管,播出的内容大多由出资单位负责人说了算,而且出资单位的活动居多,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新闻性,更谈不上节目质量。通过调阅某市8个县(市区)电视台的节目播出表,同周边县(市区)同行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大多属于这种情况。而创优除上报短消息、长消息之外,还要按上级的文件规定上报连续(系列)报道、新闻评论、新闻专题、社教短片、社教长片、社教系列片、科教节目、经济节目、对象节目、公众节目、文艺节目、直播节目、名优栏目等10多个档项节目。虽然一般县级电视台平时没有这类的节目供播出,但为了在全市评比中把参评档项报足报全,争得名次,各县台把任务分解到每个记者编辑,突击进行作秀,有的一个记者为了一档节目从题材通过、撰稿到拍摄制作结束需耗时个把月才能完成任务,有的节目需跨地区采访,一档节目所付出的成本费少的要千元,多则上万元,而做出来的节目由于缺乏真实性和相应的播出栏目,十有八九就没有播出,仅是为给市广播电视局组织的参评活动凑数而已。有的县级电视台仅有5、6个记者,一人要承担两三档创优节目,评上奖的还算没白忙,没评上的吃力不讨好。广播创优更是关门造车,一般在每年10月份之后,各个记者编辑把文字稿杜撰好后,到处找人做“配音演员”,搞得连做节目的人都苦笑不已。总之,创优并没有促进平时节目质量的提升,反而因为牵制众多采访编辑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影响节目质量,形成创优与节目“两张皮”的现象。

呼吁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外宣与创优工作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必须根据县级台的实际情况,各县级台也不该在市级台的用稿统计表面前“自作多情”,地、市级广播电视部门不该过多过滥地把用稿统计寄给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否则这种劳民伤财、有损市县广播电视形象的现象会愈演愈烈。

注:李松 江苏省射阳县广播电视台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

        2003年2月选送录制的《离别三峡的日子》电视

        专题片荣获江苏省广播电视局颁发的“电视节目技

术质量”评比一等奖。2011年3月选送的《震后维

广播电视台和电视台区别篇3

制作不同长度和不同看点的多版本宣传片,将扩大电视剧的宣传效应。2011年暑期,新版《西游记》开播,连云港电视台以“孙悟空的老家在连云港花果山”为切入点,以“大圣故里看《西游》”作为统一的宣传口号,精心制作了“观众期待篇”“大圣回归篇”“剧情精华篇”“师徒四人形象篇”四个不同版本的宣传片,大张旗鼓地打出了地缘亲情牌,“大圣故里看《西游》”的口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扩大了新版《西游记》在观众中的影响。在电视剧播出时,运用游飞字幕、下集预告、角标提示、分时段导视对剧情和看点进行预告,再次加深观众的印象。

观众审片,社区推广,搭建推广新平台。观众营销是电视剧宣传推广工作的核心,只有吸引观众,才能起到较大的宣传效果。城市台应贴近观众,培育稳定的观众收视群,如招募会员组建电视剧观众俱乐部,会员们通过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及时了解、交流电视剧信息,还可以定期参加观众审片会,录制特别节目等等。观众审片会,一方面实现了观众对收视结果的播前预估;另一方面电视台根据观众的信息反馈,进一步了解观众需求,以提高电视剧采购和编排的针对性,实现在电视剧购播中与观众互动。

走进社区街道,从拉横幅、贴海报、送礼品、开展问卷调查发展到举办观众见面会,城市台立足社区的宣传推广越来越深入人心。以电视剧为载体的观众见面会,将电视剧内容、看点等作为互动环节,采取竞答、模仿秀等多种形式推荐给观众,在现场轻松热烈的气氛中,引导观众关注城市台播出的电视剧,进一步加深城市台在观众中的影响。苏州台在观众审片、社区推广的基础上,还刊发了针对两万多名观众俱乐部会员、宣传推广电视剧的杂志《星空天地》,打造了一个电视剧导视的优质平台。

重点剧目立体宣传。重点剧目的宣传推广要采用多渠道立体化的营销策略。城市台应在把握剧情看点、播出时机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宣传渠道,为重点剧目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宣传推广方案,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为重点剧目的播出大造声势。

获得新版《西游记》江苏地面首轮播映权的十三个城市台,对该剧的立体宣传做了有益尝试。在电视频道、户外大屏高密度播出多版本宣传片,在电视报、传媒网上进行大篇幅专版介绍,在街道路口张贴海报、悬挂条幅,发放投递彩色宣传页,采用平面、网络、户外、电视媒体齐头并进的方式为《西游记》的播出营造良好的收视氛围。几个城市台更是以该剧在暑期档播出为契机,迅速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西游记》暑期有奖收视活动”,每天以电视剧剧情为内容设置问题,吸引观众发短信参与答题,每天抽取10个幸运奖;每周设置一个特别大奖,记者在《西游记》播出时走街串巷寻访大奖得主。寻访过程不仅在城市台民生新闻中播出,在广电报上还做了刊登,进一步强化了观众的参与意识。

网络等新媒体快捷、便利,已成为不少城市台又一个与观众加强互动交流的新平台。在传媒网、社区网站上及时电视剧相关信息,开辟电视剧专门的讨论区,与网民、剧迷们开展交流互动。在微博盛行的今天,城市台可以围绕大剧、热剧设置话题组织讨论,并将微博上的调查讨论过程编辑整理后,在广电报上刊登,以此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扩大关注群体和收视群体。“铺天盖地”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和活动,能吸引、聚合、扩大观众的注意力,产生良好的收视效果和社会反响。

衍生节目提升影响力。利用电视剧资源创作策划的伴生性栏目、特别节目将提升电视剧的收视率和城市台的影响力。如苏州台举办的《杜拉拉升职记》首播盛典,无锡台举办的《大西南剿匪记》首播盛典,借助江苏城市合体的平台优势邀请剧中明星到节目现场参与活动,畅谈扮演体会、揭秘幕后花絮,与观众互动表演,满足了观众对电视剧的深度参与需求,提升了观众对剧目的关注度。

广播电视台和电视台区别篇4

[内容摘要]当今中国电视体制中存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的极端不合理,一方面众多的无线和有线电视台自制大量节目却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播出,严重浪费了节目资源;另一方面各省卫星台在黄金时段播放相同或类似节目,又浪费了宝贵的频道资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有关经验,引进两级电视传播的概念,把电视机构的功能明确分解为向电视台、站提供节目的全国性(及区域性)网络和直接面向电视用户的无线电视台及有线电视站,并建立一整套布局合理的网络——台、站体系。这种制度性的全面改革将促进我国电视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保证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电视体制改革;全国无线电视网;全国有线电视网;区域电视网;无线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站);美国电视机构对于新世纪中国电视的改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设想。目前正在得到广泛宣传的两级办电视等制度设计,对于我国电视的发展无疑都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但从电视机构的整体布局来看,这些改革设想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电视资源配置不合理这个核心问题。参照国际经验并依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在电视总体结构中引进全国电视网和区域电视网的概念,实现电视网与电视台在机构上的分离与在节目和利益上的共享,应该是我国电视今后在总体布局上的一种可行的思路。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可行性探讨。一我国的电视事业近20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在四级办电视的方针引导下,全国各级开办的电视台总量达到高峰,从中央到地方的无线和有线台多达3000多家,由于许多电视台都拥有不止一套节目频道,如果以频道计,总数量还会更多。此后由于政策的调整,电视台数量明显减少,至1999年底全国正式的有线电视台减少到352座,无线电视台减少到223座。①但目前保留的电视台基本上都是多套节目运作,全国的电视节目频道数应是电视台总量的数倍。对于一个幅员广阔,有着12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五六百座电视台,一两千套节目也许并不算太多。问题在于,这众多的电视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首先是各级电视台不论覆盖面大小,都在努力制作自己的节目,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制作出的节目却常常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一次性播出,造成节目资源的极大浪费。对于各省、市有线台,城市无线台和省级电视台不上星的频道来说,它们的电视市场覆盖大的可以达到几千万观众(如某些省台频道),但通常只有上百万或是几十万潜在观众,有些中小城市的有线台甚至只有不到十万人口的实际覆盖面。但在另一方面,这些电视台不论市场大小,都有着强烈的独立电视机构意识,热衷于自办节目的制作与播出。从机构设置上也可以看出,各级电视台差不多都仿照中央电视台的模式,设有自己的新闻中心(部)、社教中心(部)、文艺中心(部)、经济中心(部)以及体育部、少儿部、国际部、电视剧部等等。众多的部门和在编人员每天制作或编辑出大量的节目,但由于市场份额小,地方台的广告价格相当低廉,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电视台每个30秒标准广告时段甚至只能卖到几百元的低价位。在低成本运作下,我国各地方台自制节目普遍水平不高,制作粗糙也就成为难以避免的状况。一方面是节目资源被分散的电视体系化整为零,另一方面则是已经上星至少在理论上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卫星台痛感节目不足。于是出现了另一个奇怪的现象,能制造出较高收视率的节目,特别是有卖点的电视剧,经常在差不多同一时期一起出现在十几个卫星频道上。前一个时期,在晚上8点多钟的“一档电视剧”时段,观众能在各省卫星频道同时看到《罪证》或是《永不瞑目》的第某集。这对于非常宝贵的频道资源又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且对于某一个频道来讲,在黄金时段播出与竞争对手相同的节目也必然会分散收视率,影响广告收入。电视节目和电视频道两方面的浪费导致资源效益低下,而广告收益不足迫使节目制作单位只好压低制作成本,低成本无法保证节目质量,质量粗糙的节目进一步失去观众,影响到广告收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对于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显然是十分不利的。同世界上电视事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电视业在节目数量上还相当可观,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极低成本制作的低质量作品,优秀节目数量甚少;在频道资源方面,大中城市的电视用户平均收到的频道数一般只有十几个,小城市和农村还要少,而且这些频道中有许多是面貌相似、内容雷同的同一类频道(如各省卫星台),并不能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内容以供选择。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核心原因就是我国现在独立的电视机构仍然过多,致使资源配置极为不合理。由四级办电视改为二级办电视的设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上述这种状况而产生的。但仅仅退回到70年代二级办电视的格局似乎并不能真正解决目前的实际问题,也难以满足各地方对于电视传播的实际诉求。事实上,随着经济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每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电视观众都需要通过电视来了解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一些切实的社会服务信息,各地的党政领导部门也需要利用电视来及时传达自己的有关信息。此外,各地电视台早已建立多年,有了一大批自己的从业人员在岗,在地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也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要一下子撤并,困难很多。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原因,二级办电视的设想在大多数地级市和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县级市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更实际可行而且更符合电视发展方向的办法应该是让地方电视台网络化,成为既有自己地方特色又能在全国性或区域性电视网中分享资源和利益的半独立性电视机构。二在如何充分整合和合理利用电视资源这个问题上,世界各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特别是美国的总体电视结构,很值得我们重视。这是因为美国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方面与我国非常接近,而美国同时又是一个电视事业非常发达,电视发展历史十分悠久的国家。总括起来讲,美国的全国电视体系可以分为全国性网络和地方性电视台、站这两级传播系统,负责第一级传播的全国性网络并不直接面对电视观众,而是通过第二级传播的地方电视台和有线电视站把节目呈现在观众面前。网络与电视台、站在节目的制作与传播体系中各就各位,分享资源和利益。这个体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如图所示,美国的全国性电视网络可以分为全国无线电视网、全国有线电视网和节目辛迪加市场3个组成部分,它们主要通过卫星传输技术把自己的网络化节目传送给各地的电视台和有线电视站。而直接面对观众的地方电视台与有线电视站再根据自己的不同职能直接转播或是经过编排调整并加入自己的节目,传达到电视用户。以下我们分别观察一下这几类主要电视机构的基本状况。美国的全国无线电视网除了一个公共电视系统(pBS)之外,主要是几家最有影响的商业电视网。商业电视网(commercialnetwork)是这样一个体系,它由广播中心发送节目和广告,通过卫星传达给各地的加盟台(affiliate),再由各加盟台在同一时刻(或是根据时差做一些调整)播出。通过这种方式,一个大型商业电视网的覆盖面积实际上囊括了几乎所有美国本土的电视用户。目前美国的全国性商业电视网除传统的三大广播公司nBC、aBC、CBS之外,还有80年代以后兴起的福克斯电视网、华纳兄弟电视网和派拉蒙电视网。但由于传统与实力的作用,直到今天,三大广播公司的黄金时段节目加在一起仍然吸引了差不多一半的美国电视观众。如果把后起的三家电视网也统计在内,它们的6套节目在黄金时段的总收视率约为70%左右。由于观众量大,商业电视网的广告收入极为可观。据美国《广告时代》杂志统计,在1996—1997演季,收视率居第一位的情境喜剧《辛菲尔德》(在整个演季,平均1500万个家庭收看了它总共20多集的播出)每30秒广告插播的价格平均高达57.5万美元,最高时段价格为64万美元。收视率排行第二的系列剧《急诊室》每个广告时段的平均价格也有56万美元之多。②巨大的广告收入令电视网可以用巨额资金购买优秀节目。当前,美国一集普通的电视系列剧(45分钟)的制作费用高达100-150万美元,而nBC在1998年初已经同《急诊室》的制作者华纳兄弟制片公司签订了合同,以9亿美元的天价预定了今后3个演季70多集的首播权。高投资大制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节目的高质量,美国全国性商业电视网正是靠着高覆盖率加高收视率基础上的高广告收入,来维持其高质量的节目制作和节目播出。电视网的加盟台是一些独立核算的经营单位,它们同电视网以签约的方式联盟,在每天的固定时段内播出电视网提供的节目以及其中插播的广告,并接受电视网付给的节目播出费——这笔费用通常是加盟台财政收入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一个典型的电视网加盟台一般在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7时至9时、10时至下午4时、晚上6点半至7时、8时至11时、11点半至12点半播放电视网的节目,而在其余时间播出自己的地方性节目和从节目辛迪加市场上购买的节目,周末情况略有不同。所谓地方性节目主要是自己制作的地方新闻或其他地方性强的低成本节目,有地方特色,受本地观众注意,制作成本比较低。③三大广播公司电视网目前各有200多个加盟台遍布于全美各地,通过这种全国性节目与地方性节目的交叉配合,既保障了全国播放的高成本优质节目回收可靠的广告收入,(电视网在买断一个节目的首播权后,通常在三四年内不得在其他媒体播出,以后才进入节目辛迪加市场,)也使地方的加盟台保持了本地特色和预算的平衡。时至今日,尽管多数美国家庭能够看到五六十个甚至上百个频道,但真正引起观众重视和极大兴趣的,不论是新闻性节目还是娱乐性节目,绝大多数还是来自三大广播公司以及福克斯电视网这4套节目(另外两家全国商业电视网影响较小)。

遍布全国的有线电视站(CableSystem,直译为有线系统)和近百家全国有线电视网组成了美国的有线电视体系。至1990年,有线电视用户已近6000万户,占全美电视用户的60%以上。有线电视服务系统起源于天线服务站,在50年代,一些电视无线信号较弱的地区建立起天线服务站,用电缆把优质的电视信号传送到各家各户,通常只能提供本地区附近的三四套节目。到70年代,家庭影院(HBo)等全国有线电视网的出现才改变了以往的格局,越来越多的有线电视网通过有线电视站提供品类繁多的节目内容,有线电视服务也就越来越为公众所瞩目。与欧洲等地区不同,美国公众目前还很少使用家用卫星天线,要收看较多的节目,普遍做法是接通有线电视站的电缆。目前全美国有大约13000家有线电视站,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居民社区。一个有线电视站通过电缆传送给观众的节目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本地的无线电视信号,根据地区不同从五六套到十几套不等,地方无线电视台既不向有线电视站收费,也不必为节目的传播付费。第二类是全国有线电视网的节目,这类有线电视网有近百家之多,倾向于提供比较专门化的为一定受众层服务的节目,例如专门播出体育节目的eSpn,以流行音乐为主的mtV,完全是新闻节目的Cnn,以经济金融为主要内容的CnBC,甚至还有不停地播放各地天气预报的theweatherChannel和直播参众两院会议情况的C—Span。这些有线网的节目由有线电视站进行选择后捆绑在一起提供给用户,并向用户收取一定费用,所得由有线电视站和有线网根据不同比例(主要看收视率情况)进行分成。另外有一些有线网是实行单频道收费的,如主要播放新旧影片的HBo和Cinemax。第三类节目是有线电视站自办的或是公众团体办的地方有线频道,主要是反映社区情况和提供社区服务的低成本节目,通常占有一两个专门频道,但节目很少,对于经营影响极小,看的人也不多。④有线电视网的收视率大都很低,通常不会超过百分之一,因而广告收入也低,许多有线网干脆不播广告,完全或主要靠受众的收视费来实现收支平衡。这类有线网自己不播出无线信号,大大节约了开支;而有线电视站以信号服务为本,很少制作节目,能通过收取服务费用站稳脚根。通过这套体系,美国电视业以较低的投入实现了节目多频道多种类的局面,为有着各种特殊需要的地域和文化群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所谓电视节目辛迪加,是一个节目分销系统,节目分销商把同一个新节目或旧节目的播出权分别卖给不同的电视台以及某些全国有线电视网。辛迪加节目中最重要的形态是首播辛迪加节目,主要是谈话节目、游戏节目和娱乐新闻节目,也有少数系列电视剧或其他系列性节目。分销商每天或每周在一个固定时间通过卫星把从来没有问世过的新节目传送给购买了播出权的电视台,各电视台一般也会在当天,常常是在接到节目的第一时间把节目播出去。这实际上形成了单个节目的网络化播出,一些影响较大的节目在美国的几乎任何地方都能差不多同时看到。例如著名的电视谈话节目《奥帕拉节目》,在美国有200多家电视台每周播出5集,在美国以外还有100多家电视机构用户。“一稿多投”式的网络性播出使得优秀的辛迪加节目能够获得极佳的效益,从而也保证了节目的制作成本和制作质量。除了首播节目之外,还有出网辛迪加节目和集束电影辛迪加节目,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旧电视和电影节目的剩余价值,这类节目大多是分销商直接向电视台提供播出录像带。以全国无线电视网为主干,以全国有线电视网为辅助,以节目辛迪加市场为补充,美国的网络化电视节目成为电视内容的主体,最大限度地集中了节目制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节目的质量。另一方面,一个高质量的节目通过网络化播出基本上能够同全国观众见面,加强了传播效益。可以说,这种网台分离的电视体制对于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来说,是充分利用有效资源的一种合理组合,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美国电视组织体系最明显的优点在于大多数节目播出的网络化。不论是主流的商业无线电视节目,辅的有线电视节目,还是单个的首播辛迪加节目,都以多网的方式,在同一时间或是接近的时间段由各地无线电视台或有线电视站面向全国广大观众播出。这样的体系保证了主要的电视资源集中于全国性电视网络,既可以为广大电视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鲜的、可以引起普通关注的节目内容,又能够在收视群体广大这样的前提下保证较高的广告收入。而我国电视结构上一个突出的问题,正在于节目网络化程度很低,节目播出者和制作者的网络意识不强,因而即使是一些优秀节目也远没有真正发挥出潜能,让更多的观众有收看的机会。与此同时,由于对电视网和电视台的分工概念不明确,又出现了一些特别有影响的节目同时在几十个频道播出的怪现象,造成频道资源的极大浪费。以每年一度的春节晚会为例。河北北部和北京北部山区的一些农民家庭只能看到经云蒙山插转台播放的河北电视台一套的节目,2000年除夕,由于河北台决定只在卫星频道转播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这些农民无法收看,因而纷纷打电话表示抗议。而与此同时,由于各省的大多数卫星频道都在转播中央一套的大晚会,城市有线电视用户在农历除夕晚上这个最需要丰富多彩节目的时刻,在几十个频道中却很少有选择的余地,同样表示不满。出现这种不合理状况的症结,正在于电视网与电视台分工不明确,布局不合理。那么电视网与电视台到底应该如何分工,又怎样合理布局呢?先来看电视网。所谓电视网应该是以为多个电视台提供同时播出的节目为主要职能的电视组织,根据性质不同又可以分为无线电视网和有线电视网,从覆盖领域的角度还可以划分为全国网和区域网。无线网和有线网的区别不在于它自身的传播方式,而在于它通过什么样的二级传播机构(即电视台)把信号传播给受众。一般而言,大部分受众只能通过有线电缆才能看到的电视网是有线电视网,而用户可以通过普通天线直接接收的是无线电视网。现在中央台一、二套节目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全国无线电视网的性质,但目前的无线网络方式基本上采用各地全程插转的办法,插转成本高,而且如上所述,在全国甚至北京地区都还有一些死角。从我国的人口、面积、经济和文化发展这些实际情况出发,应该可以容纳5套左右全国性无线电视节目,并且成为我国电视节目的主流内容。根据国际经验,这些全国性无线电视网主要应为广谱性综合频道,在竞争中充分利用资源,提供高质量节目,在统一接受国家宣传和电视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的前提下,保持各自的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和独立的节目系统。由于全国性无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宽、影响力大,可以得到很高的广告收入回报。这些全国无线电视网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购买和制作节目中,其人员和设备实力也为节目与播出的高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及观众逐步适应之后,几套全国无线电视网在主要收视时段(特别是晚间时段)的平均收视率总合应该可以达到全国总收视率的一半以上,成为我国电视播出的主体部分。在网络经营模式上,可以借鉴美国的方法,全国无线电视网不以设置地方插转台等方式保证自己的节目覆盖率,而是同各地方台通过合同(而非行政命令)建立联盟关系,通过卫星把信号传输给各地方台,并把自己巨大广告收入的一部分转付给地方台,作为地方台的主要财政支柱。与此同时,全国无线电视网也应在自己的节目表中为地方台留出自播节目时段。经验证明,把地方台自己稍弱的节目同全国性节目捆绑在一起,对地方台节目收视率的提高也会大有好处。考虑到我国的政治特点和历史传统,省级电视台将会长期在本省区域内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区域性无线电视网络。区域电视网同样可以各地方电视台为自己的传播基地,通过微波线路或是通信卫星把信号传达到地方台,同样应给地方台以一定的财政支持。考虑到区域电视网的广告效益较低,收入相应不足,全国各省级区域网络应该建立起全国性节目联盟,对于黄金时段的娱乐性节目以及其他一些合适的节目实行共时全国区域网联播。插播广告可以采取联播式与分播式相结合的灵活办法(一般来讲,全国联播的广告可能总体效益更好)各省级区域网根据不同的覆盖面和收视率分摊节目费用,如果是联播广告,同时也分获广告收入。这样,对于某些重要播出时段而言,区域网络联盟实际上成为另一个全国性网络,为电视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可以提高区域网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全国有线电视网不进行无线播出,只以卫星传输的方式向各地有线电视系统站提供信号,通过社区有线电视台同受众见面。目前的国家教育台和中央电视台三套、五套、六套、八套等频道实际上已经承担了全国有线网的职能;各省的卫视台有一部分不进行无线播出(如上海卫视),事实上也属于一种全国有线电视网,另一部分作为省一套节目同时进行省内的无线播出和全国的有线播出,相当于国外的所谓“超级电视台”(superstation),其全国播出的部分也是一种有线电视网。但由于收费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全国有线网在地方上的落地情况并不好,而各地卫视台的节目要么地方性太强缺乏全国性视角和卖点,要么内容雷同毫无新意,没有真正发挥有线电视网分别满足多层次观众不同需求的功能。今后,可以由相关的企业和事业部门建立更多的全国性有线电视网络,既包括企业性的赢利机构,也包括非赢利性的组织,为广大观众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服务,其中既可以有娱乐性专门频道,也可以有专题性信息服务频道,还应该有为某些特殊群体服务的例如外语和少数民族语频道、哑语(字幕)频道、科技频道、高品位文化频道等。我国电视节目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功地设立众多的全国有线电视网。全国有线电视网应该突出自己的个性,专心为一部分受众服务,可以有较多地重播节目和较多播出旧片,以减少节目支出。不具备个性特点的省卫视台则应该逐步退出全国有线电视网的体系。建立和完善电视节目辛迪加市场也是提高节目网络化程度的一种必要手段。目前我国已经有少量节目实现了辛迪加销售,如光线公司制作的《中国娱乐报道》,已在全国100多家城市无线台或有线台几乎同时播出,是当前最有影响的全国性首播辛迪加节目;亚环公司的《630剧场》也有100多家联播电视台播出它的首播或复播的电视剧。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电视大国来讲,电视辛迪加节目显然还是太少了,大多数电视剧虽然也可以被认为是在进行辛迪加运作,但一台一户的出售和前后参差的播出时间极大影响了规模效益,加大了交易成本。在今后的理想状态下,各地方电视台除了播出所加盟的网络节目及少量自制节目外,相当一部分节目应该是首播的或复播的辛迪加节目,以降低成本,提高单个节目的影响和效益。无线电视台既能直接面对受众,又不受有线电缆设备条件的限制,是全国电视体系的基本点。但合理的布局应是根据无线信号播出效果,而不是行政区划,在人口相对稠密地区建立产业化的地方无线电视台。地方无线台的设置应当既考虑到质量基本能得到保证的无线电视信号可以覆盖我国绝大多数电视用户的使用区域,同时又避免无谓的重复建设。根据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各地无线台可以实行一台多频道播出,也可以考虑在一地建立两座以上的地方无线电视台,分别加盟不同的全国电视网,打破地方性垄断,引进竞争机制。地方台通过卫星和微波线路接收全国电视网和区域电视网的信号,并以地方无线信号的方式转播出去。鉴于地方台经济和业务实力较弱,一般不必再开设自己的专门频道,而只需制作少量的地方性节目,特别是地方新闻节目,并辅以一定数量的旧片重播,穿插在一套到数套全国或区域网络节目当中。这类地方台节目收取的广告费可以作为地方台经济收入的补充项目。在有一定经济条件,人口比较集中的城镇,大面积建设社区有线电视站是提高全国电视体系质量,并为宽带计算机网络提供硬件准备条件的一项重要措施。但首先要对当前大批定位模糊的有线电视台进行改造,明确其基本职能是提供高质量的电视信号服务,而非独立地播出大批自己的劣质节目。社区有线电视站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硬件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即保证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无线和有线卫星信号,并把它们高质量地传送给自己的每一个用户。在提供优质电视信号的同时,社区有线电视站为自己的信号服务和有线网节目向用户收取一定合理费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项费用势必也会逐步提高。到一定时候,某些娱乐性特别强、节目新颖且品质高的全国有线网也可以实行单独收费。社区有线电视站传播的信号内容,应该包括:一,本地无线电视台的全部频道,因而也有包含了全部或大多数全国无线电视网的节目内容;二,全部或适合本社区特点的部分全国有线电视频道;三,也可以空出一两个社区有线频道,播出少量社区新闻和社区服务信息,但内容不宜过多,也不必指望从这类节目中获得可观的广告收入。这样,建立起一个以全国无线电视网络及区域无线电视网络联盟为主干,辅以全国有线网络,并通过地方无线电视台和社区有线电视站实现对于受众的无线和有线的双重传播的全国性电视体系,可望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基础上,提高电视节目质量,丰富节目内容,使我们的电视事业更为健康地高速发展。

注释①见《中国电视受众研究——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1999年版,第13页。②见“国际互联网”,September19,1997,"SeinfeldadsitUp"。③见edwinVane&LywieGross,Focalpress,Boston,p.15-28。④见RonaldCaray,Greenwoodpress,newYork。

广播电视台和电视台区别篇5

第二条省、市、县(市、区)广播电视管理部门所属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以下简称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及时、完整、准确地播发浙江省气象主管部门所属同级气象台站(以下简称气象台站)制作并提供的本预警责任区适时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的信号名称、信号分级与图标和信号含义按照《浙江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规定(试行)》执行。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综合频道或新闻频道为播发预警信号的指定频道。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其他广播频道、电视频道履行预警信号播发工作。

第三条气象台站与播发预警信号的广播频道、电视频道(以下简称广电频道)应建立固定的通信联系,确保预警信号内容实时传输完整畅通。

气象台站对提供的预警信号内容负责,广电频道负责预警信号播出的内容与技术安全。

第四条气象台站预警信号单元按以下规定执行:省级气象台以设区市行政区域为预警单元,设区市气象台以县级行政区域为预警单元,县(市、区)气象台直接以本级行政区域为预警单元。

第五条预警信号播发启动

预警信号播发启动程序按以下步骤进行:

1、气象台站值班预报员认为可能或变更(包括更改和解除)预警信号时,在上报气象台站值班领导签发前,应以预警信号或变更预通知形式告知广电频道录播值班工作部门,以便广电频道做好及时播发或变更准备;

2、气象台站决定或变更预警信号时,应以气象台站值班领导正式签发后的预警信号或变更通知告知广电频道录播值班工作部门,同时报送当地政府备案。

第六条广电频道播发要求

1、广电频道在节目正常播发期间,应当自收到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预警信号或变更通知后15分钟内播发。

2、广播频道播发预警信号时,应依次播发各预警单元的信号名称、信号分级,同时播发本次预警信号最高等级的防御指南。

电视频道播发预警信号时,应在屏幕固定位置播发预警单元的信号图标(图标的外框尺寸与台标等同),并根据情况在图标左侧播发预警单元行政区域名称。同时在下底字幕新闻滚动条内,播发各预警单元的预警信号图标,及本次预警信号最高等级的防御指南。

广电频道接收和播发预警信号的具体业务技术细则,由广电频道与当地气象台站协调制定,并报当地广播电视主管机构和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3、预警信号播发频度。以预警单元已预警的最高等级信号确定播发频度。

广电频道对红色、橙色、黄色、蓝色预警信号防御指南的播发频度每小时分别不得少于四、三、二、一次。

电视频道对红色和橙色预警信号的图标应持续挂于指定位置,对黄色预警信号图标每小时至少在正点时分和半点时分两次挂于指定位置,对蓝色预警信号图标每小时至少在正点时分一次挂于指定位置,正点和半点时分挂于指定位置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分钟。

预警信号等级变更后,按变更后预警信号播发频度要求执行。

4、广电频道收到气象台站的预警信号解除通知后,应在15分钟内及时解除预警信号的播发。

5、某预警单元同时有两种或以上预警信号名称时,广电频道应同时播发所有预警信号名称。

广播电视台和电视台区别篇6

宁夏电视台地处西北腹地小省区,就其在宁夏传媒中的传播范围和广告经营来说,属于强势媒体,但和西北地区其他电视台相比,由于受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处于中间地位;与全国其他卫视相比,则属于弱势媒体。长期以来,面对央视、省级卫视、城市台及数字电视的激烈竞争,宁夏电视台一直积极应对媒体市场挑战,尝试寻求突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顺应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表现在:

电视频道由1980年的2个增加到5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较高,数字电视用户所占比率较大。宁夏电视台现有5个电视频道:卫视、公共、经济、影视和少儿频道。2004年以来,宁夏卫视、公共、经济、影视频道本地覆盖率达85%以上,其中公共频道覆盖率为97%,在银川城区所有的频道覆盖中排名第一,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宁夏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普及率较高,2000年底,已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05年,有线电视用户入户率达30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6%。2010年9月宁夏广电网络实现“一省一网”,目前全区数字电视用户总数达62万,平移率达到99%。数字平移后宁夏观众收看到的电视频道更多。

广告收入不断增加,广告经营管理有了较大起色。1998年,宁夏电视台“上星”。1999年,宁夏电视台广告收入比过去增长4倍,占全自治区广告份额的50%。2003年,广告收入比过去增长5倍。2004年,比照各电视台的时段刊例价,在各卫视频道广告花费中,宁夏卫视1~5月广告费比去年同期增长207%,名列西部各卫视第一位。2005年经营总收入1.5亿元,比上年增长50%以上,频道广告收入首次冲破亿元大关,实现了宁夏传媒广告业绩新突破。2006年,宁夏广电总台广告中心对广告业务实行片区管理和行业管理,在相关频道和行业试行广告制,谋求以更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来推进广告创收。同时,电视台对广告经营部门制定了激励措施。一是制定业绩提成比例,对员工创收进行奖励。二是实行和完善用工制度,将广告部完成创收任务多、爱岗敬业、工作到一定年限的部聘人员转为台聘人员,为其办理“三险一金”,纳入电视台正式人员管理。这些激励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告创收的提高。

本地收视率有所攀升。据央视索福瑞2004年1~6月数据表明:在黄金时间段以及后黄金时段,宁夏电视台频道组合在宁夏所有可接收的频道中占有30.9%的市场份额;公共、影视、经济频道收视率分别名列本地频道第一、二、三位;宁夏电视台新闻节目、综艺类节目、专题类节目和其他类节目,收视率均在所有本地频道中占据领导地位。其中宁夏公共频道在银川地区观众认可程度很高,是银川地区的强势媒体。观众平均忠实度为23.9%,位居银川地区电视收视市场第一位。①

不断谋求电视节目创新。宁夏电视台面对电视市场的激烈竞争,不断谋求节目创新。创新之前的电视节目,虽然也在传播伊斯兰文化、西夏王朝的神秘历史、移民文化以及宁夏的新面貌新发展上有所侧重,但频道的节目架构不够清晰,频道定位不够精准,节目质量方面参差不齐,节目的编排也不尽合理。2003年以后,宁夏电视台加大了栏目改版和创新的力度。经济频道率先改版,从2003年3月10日起,其新闻主打栏目《宁夏经视报道》压缩了常规性的时政新闻、会议报道,重点突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向经济报道的专业化方向迈进。新栏目重点关注经济生活新动态,内容更全面和时尚,播出时间也大大延长。

2005年7月,宁夏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推出了26个创新的电视栏目,栏目类型包括新闻资讯类节目以及电视杂志栏目、综艺娱乐节目等。自此以后,宁夏电视台开始精心打造特色频道和品牌栏目,对频道节目架构和内容进行大幅调整,着力把宁夏公共频道打造成以“新闻和综合”为特色的主导综合频道。同时,采用强有力的节目编排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受众心理及节目走势的观察分析。建立起一套以提高收视率为核心的节目编排协调控制机制,把收视率指标逐步与编排部分的奖金连在一起。在提高节目质量上加大力度,强化了宁夏卫视作为宁夏对外宣传的窗口和宁夏电视台特色节目的播出平台作用。

这时期较有影响力的栏目是《印象宁夏》。这是电视台自制的全面展示宁夏的杂志性节目,宗旨是向全国观众更全面地介绍宁夏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展示一个朝气蓬勃不断发展的新宁夏。这档栏目最终被打造成了一张“宁夏名片”,获得了较多的肯定和赞誉,较好地宣传了宁夏的发展面貌。

技术设备逐渐完善,技术改造不断升级。宁夏电视台技术装备虽受地域和区域经济的影响而落后于许多省区,但与自身相比,改观明显。2000年以来,宁夏电视台对原有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换代,4部米波发射机实现了影未前级、声机全固态化改造;组建了全自动播控中心等不同类型的机房;引进了部分数字摄录设备和非线性制作设备;调整改造了微波路由、信号系统和天线系统,组装了5讯道电视转播车,为宁夏电视台进行节目现场直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宁夏电视台卫星地面站投入运行两年来,管理日渐健全,保证了卫视节目的传输。②2003年,宁夏电视台综合频道对自动播出系统进行了改造,进一步提高了播出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电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宁夏电视台员工队伍有330人,平均年龄36岁,采编、技术部分90%有大专以上学历,高级职称有45人。对员工实行全员聘用制,同时实行第二用工制度。目前宁夏电视台共聘用各类专业人才100多名,他们活跃在编采一线。在体制改革方面,宁夏电视台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即在台长办公室的领导下,发挥编委会、技术委员会和办公室行政管理的作用,加强了全台系统间的综合协调,形成了台、中心、部的三级管理模式,确保政令畅通。③

宁夏电视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宁夏电视台在媒体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不断把握发展机会,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调整创新,力争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中,深挖各种资源,促进电视频道良性循环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遭遇各种困难和挑战,也出现一些发展难题。表现在:

宁夏卫视频道的覆盖率在众多卫视中并不突出,宁夏电视台的节目在本土的收视率尽管不断攀升,但总体偏低,观众对本土电视节目品牌认知度一般。以2006年公共频道2~4月举办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赛宁夏赛区选拔赛为例,其在22:30~23:30的最高收视率达13.99%,而以往同一时段的节目收视率只有3%左右,日常收视情况可见一斑。2006年据央视索福瑞收视调查显示,宁夏影视频道平时收视率为0.3%~0.6%,在举办“颐安杯”电视主持人大赛时,节目收视率才达到3.57%,其最高收视率为6.7%左右,这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力。

学者宫京成、苗福生针对宁夏电视受众的调查显示,“宁夏受众在对众多电视频道的选择中,更为偏重选择央视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卫视频道”,“96.4%的人经常收看央视一套,66.2%的人收看央视影视频道,收看宁夏电视台公共频道的占60.2%,53%的人收看银川电视台频道”。“对于宁夏本土电视台各频道播出的节目,观众主要观看新闻类节目,如宁夏电视台的《宁夏新闻联播》、银川电视台的《银川新闻》等。但大多数观众对宁夏本土电视节目品牌认知度较差。调查显示,大多数受众在瞬间只能想起如《宁夏新闻联播》等固定的综合性新闻节目。对其他节目则往往叫不上名字。尽管宁夏电视台《小燕子》、访谈类节目《卢佳相约》等有一定品牌认知度”,但总体而言,能被当地受众记住并叫出名字的节目少之又少。调查显示,“观众普遍认为宁夏电视媒体的节目画面色彩饱和度不足(87.9%)、动感较差(79.5%)、包装质量的现代感不足(60.2%)”。

部分电视广告播出不规范,受整顿后面临经营难题。2007年,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广告行业的调控下,宁夏广电总台频道广告先后两次遭到停播整顿。宁夏电视业收入95%以上靠广告,整顿后优质广告资源离宁夏广电总台越来越远,这让广电总台步履维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2009年,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广告收入超过75亿元,而宁夏卫视只有1.6亿元,尽管总台电视广告经营中心的人员对这个数字略感欣慰,但总体上是处在亏损或微利经营的边缘。

宁夏电视台自办节目较少,又各自分散,题材相差较大,难以形成合力。靠引进电视剧吸引受众,有限的经济实力又拼不过其他卫视。以2005年为例,安徽电视台年收入7.38亿元,湖南卫视年收入7.04亿元,而宁夏、内蒙古、甘肃、青海、5个电视台一年的收入总和只有约4.46亿元,还比不上中部地区一个大台的收入。在节目形态上,尽管不断谋求创新,打破了单一的节目形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有所凸显,但在语言风格和形象包装上缺乏地域文化特点。加上地处经济落后的西北、经济总量较低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宁夏电视业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

宁夏卫视变脸后的利弊透视

2010年2月,宁夏电视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达成协议,将宁夏卫视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并机直播,宁夏卫视只保留《宁夏新闻》、《印象宁夏》、《全国新闻联播》等两个半小时的节目。2010年10月18日宁夏卫视改版,在《早间新闻》中扩大了本地新闻的比例,增加了午间、晚间时段两档本地新闻节目,《宁夏新闻》改为22分钟(原为30分钟),全部播出本地新闻。在整点新闻节目《最新闻》中增加宁夏资讯内容。宁夏新闻节目和自制专题节目在全天播出总量中的比例提高到11%。

宁夏电视台与上海第一财经合办宁夏卫视,这是宁夏电视台实行制播分离的尝试,第一财经也借此实现了借壳上星。这是电视媒体跨区域深度合作的体现,也是继青海卫视与湖南卫视合作后,跨省电视台的再度合作。电视媒体跨区域合作,突破了地缘限制,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传媒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媒介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但是,要看到宁夏电视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相比,处于弱势媒体地位,在媒介资源、内容产品、市场经营和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中,双方是不对等的。上海第一财经属于合作中实力强势的一方,在对资源的利用、盘活方面,更具主动性,这也将造成两者在资源共享上的不对等。从2010年改版后的播出情况看,除了上面提到的几档新闻节目有宁夏新闻之外,宁夏卫视已变脸为专业的财经频道。如何在这短短的新闻时间内,达到宣传宁夏和为西部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如何提升宁夏形象,这是宁夏电视台面临的关键课题。

宁夏作为回族自治区,地理人文独特,民族文化丰富多元,西域文化气息浓厚,在电视内容生产和运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发潜力。如果上海广播电视台既能结合第一财经的成功特点,又能兼顾宁夏的文化资源特点,真正做到认真了解宁夏地域的内涵,寻找适合西部文化与全国市场相适应的切入点和平衡点,形成多角度、全方位差异化特色,就能彰显出宁夏电视台的独特品牌魅力,就能在双方的长期效益上实现持久发展。(该课题是北方民族大学校级科研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09Y005)

注释:

①崔跃:《宁夏电视台――宁夏自治区和银川市的强势媒体(权威机构解读宁夏电视收视市场)》,《市场观察》,2004(10)。

②③徐赛:《迎接新世纪再创新辉煌――写在宁夏电视台建台30周年之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1)。

参考文献:

1.宫京成、苗福生:《当前宁夏电视观众的收视特征与传媒对策》,《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

2.《广电跨区域深度合作的意义与思考――上海广播电视台与宁夏电视台合办宁夏卫视调研报道》,《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8)。

广播电视台和电视台区别篇7

网上广播(internet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系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它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亦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网上广播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趋成熟,市场开始形成,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用户中的听众观众群已经出现。如多维新闻网2000年1月10日转发法新社的一则新闻报道称,据美国阿尔比朗新媒体公司的调查显示,愈来愈多的互联网用户选听网上电台,令这类电台发展空间大增,收听网上电台网友的比例,在过去六个月激增一倍,由6%升至逾13%,而网上电台的数目也大幅上升。

网上广播作为互联网上的一项普遍技术和功能,今天任何站点都可以利用,但本文主要谈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对其的开发利用。

一、实现网上广播的“流”技术

本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音频视频信息网上传播提供了保证及支持。其中实时播放的“串流”(SureStream)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所谓“串流”是指音频视频信息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而不必将整个文件先下载到计算机硬盘上再开启应用软件观看。尽管信息内容经过高度压缩,品质不如mp3或aVi等影音格式,但能即时欣赏观看的特性,却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美国Realnetworks公司于1995年率先开发出Realaudio/videostreaming技术,其产品包括三部分:RealServer、Realproducer和Realplayer。在进行网上广播时,由Realproducer捕获音频和视频,然后通过稳定的网络连接传给RealServer,Server再向internet,而用户终端只要安装了Realplayer就可收听收看网上广播。几年来向用户提供的播放软件Realplayer不断升级,目前通常使用的为RealplayerG2和Realplayer7.0版。以Realplayer7.0为例,提供了超过200个的网上广播站点的链接,点选这些网站,就可进行网上收听收看。同时Realplayer7.0还提供每日更新的娱乐头条新闻,让用户随时掌握最新影音信息。而RealplayerG2的最新版本则增加了播放mp3音乐的功能,虽然mp3格式并不能即时播放,但却是用户最喜爱的功能。微软进入这一领域虽然较晚,但以自己的实力,力图后来居上。它所推出的widnowsmediaplayer采用与Realplayer不同的串流文件格式,但功能同样,可以边下载边欣赏。它还可以播放mp3、mpeG-1、mpeG-2等多种影音格式。windowsmediaplayer7.0是目前最新的试用版本,它不仅在操作界面与外观上更加美观之外,还有流行的“换肤”功能,可在日后下载新的视窗外观与操作界面。此外,还新增了编辑播放清单及影音档案管理功能,除可以在网络上即时播放音频视频外,还有录制、整理、播放CD、mp3等功能。win-dowsmediaplayer与ie5.0浏览器有很好的整合,如ie5.0中就预置了“电台”栏,通过其可以轻易地链接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广播电台,而mediaplayer新版本更可与1900个网上广播站点链接。从技术上看,目前网上音频广播已可接近CD音质,但视频广播受网络带宽的制约,却远未达到可欣赏的程度。因此,支持网上广播今后提升到完美阶段的最重要基础是高速宽带网络。网上广播主要有随时点播和实时直播(直播结束,亦可通过技术手段立刻将内容转为点播形式,长久驻留在网站中)两种形式,提供用户在线收听收看(有的也提供完整下载)。网上广播与传统广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①以“异步性”代替了以往的“同步性”,用户可以在自己合适的时间进行收听收看;②以“窄播”代替了以往的“广播”,内容可以更加细化和专门化,完全针对特定的用户群;③以“互动”改变了受众以往的“被动”,向用户提供了信息的选择权以及用户与传播者之间更密切更快捷的沟通。自从网上广播技术90年代中期开发出来之后,陆续设立的众多国外、海外的广播电视机构网站均积极地加以利用,同时专门的网上广播站点也应运而生,这些反过来亦刺激了网上广播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拥有丰富的音频视频信息的天然优势,且信息的采集、制作、播出等全过程正迈向数字化,在技术上与互联网轻易实现了对接。于是今天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基本上都设有音视频栏目,点播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每逢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网上直播必不可少。如网上直播在香港具有里程碑的事件是香港电台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服务中心合作的“香港九七政权交接互联网直播”。节目源为香港四大电视媒体(香港电台、无线电视、亚洲电视及有线电台)合组的“电视转播联盟”,并由新闻及广播中心播发的交接仪式及有关活动实况转播信号,从1997年6月30日中午12时至7月2日中午12时,送上互联网作连续48小时直播。1998年4月底,专门开拓网上广播技术的Realnetwork,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第二届国际互联网广播会议”,除进一步探讨网上广播的最新发展,展示最新产品外,更在全球芸芸众多的网站中,选出十个杰出网站,颁发“网上影音广播大奖”(Streamersawards),以表彰在网上广播技术应用方面有杰出表现的网站。1997香港政权交接48小时直播节目,获得与会者和评委会的高度赞赏,最终得到了“最佳网上数码影音直播项目大奖(StreamerawardforBestLiveevent)”。应该说,网上广播技术的发展及国外海外广播电视媒体对这一技术应用所达到的水平,是不断推动国内广电业网上发展的刺激因素。

二、中国网上广播的发展

1、对网上广播的认识不断深化

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网站和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网站,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迈出了第一步。国内广电媒体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及利用网上广播技术,总体上比国外海外滞后,但自1999年以来,呈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变化。由于目前尚没有权威机构对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笔者只能通过网上搜索等手段。得到以下粗略统计数字:到2000年5月底,全国近100家广播电台、60家电视台、25家有线电视台、10家卫视台(以上统计不包括派生的频道网站数)已经上网。此外,尚有广播电视业界直属或相关的20多家机构(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视—索福瑞调查咨询公司、北京广播学院等)建立了网站。从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看,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及网络发展的整体状况是一致的,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上网电台电视台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北京、上海及发达省份的中心城市。在有的中心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已经“全员上网”,而在青海、、新疆、云南、贵州、甘肃、宁夏等省区,有的一家没有,有的则仅有一二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今后这一状况会有所改观。如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已在2000年5月上网,成为区内第一家上网的广播电视媒体。当中国广播电视工作者首次接触到网上广播时,都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如1997年底,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次策划进行因特网上直播广播特别节目,一位参与者后来写道:我是第一次接触网上广播,当接入互联网,输入上海电台的网址,质量并不太好的声音从计算机的喇叭里传出(使用p-100计算机、14.4kmodem普通电话线路直播广播节目)时,我预感到了一个广播新时代即将到来。此次网上直播非常成功,来自世界各地16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以及国内7个省市的网友在网上收听了长达4小时的网上广播直播节目,节目直播期间收到了300多封热情的电子邮件。当时策划指挥此次直播的上海电台副台长邱洁宇说:“从广播诞生以来,由于‘先天不足’——受传输手段的限制,在收听范围、方式上有许多局限,跨洋过海更是‘天方夜谭’。如今,互联网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天涯若比邻’成了现实。”(李亦工,1999)今天打开上海东方电视台网站所开辟的视频专栏,可以看到其广告语:“网上看电视,视听新天地”;“东方电视,全世界观众都能收看的电视”。这表明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时代找到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落地方式。由于近两年来,网上广播的技术成熟,因此不少电台电视台一旦上网,就积极地采用开发这一技术,尤其是大台网站,对网上点播、直播两种形态都进行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相当的实战经验。随着这种实践,广播电视人在传播理念上,也有了更新,如北京电视台网站将视频直播、点播部分称为“网络电视”,命名为本台的“第5频道”,即在线频道(channelonline),并有专门的域名btv-。

2、网上广播的水平迅速提高

如果说,1998年底之前,中国网上广播尚处在探索使用阶段,进入1999年后,便进入了较大规模使用阶段。其标志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改版。尽管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上发展起步较早,但投入力度不大,内容匮乏,形式单调,仅仅是本台及栏目介绍的窗口。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正式推出,将华语(普通话、粤语)、英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四种语言的节目送上了互联网,1999年底,又将日语、朝鲜语、俄语、法语、葡萄牙语五种语言节目上网,初步形成了由九种语言广播节目文字和声音(包括华语、英语两路直播和其他录播节目)的多媒体新闻网站。在重大事件和和重大活动中,亦充分利用网上广播,如在澳门回归的报道中,利用普通话、粤语、英语、葡萄牙语对多场重大仪式和庆典活动进行了网上音频直播。首开大型活动网上视频直播先河的是上海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于1998年12月31日22:00至1999年1月1日0:20举办的“五洲风”——\''''99中英文双语元旦晚会。紧接着中央电视台网站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于1999年1月1日正式推出,于2月15日晚首次直播了春节联欢晚会,以后又对一系列重要内容如315晚会、广交会开幕等进行了直播。而对澳门回归的报道,网上直播在规模上更是达到了新水平。中央电视台从19日9点至21日9点进行48小时的电视直播,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网站的网上直播也同步进行。为应付世界各地和国内广大网友访问量,特地开设了4台服务器,其中之一专门提供高质量大显示窗口。为全面配合回归报道,中央电视台网站还在“视频精选”栏目中,置入了《澳门万象》和《走近澳门》两部脍炙人口的专题片。这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网络媒体特性所生成的别具一格的专辑。仅以中央电视台网站1999年、2000年对春节晚会进行直播的3项数据比较,也可以看出水平进步之大。1999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网站与北京电信、联通实华开公司合作,使用2台服务器12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为800人(同时访问RealServer);2000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电信合作,使用12台服务器以100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近4000人。像春节晚会这样有强大吸引力的节目进行网上直播,主要使国外海外无法收看电视直播的同胞获得了与国内观众同时欣赏的机会和手段,据统计,收看网上直播的三分之二观众来自国外海外,规模空前、时间超长的网上音频、视频直播,反映出国内广播电视媒体网站水平一年多来的飞速进步。

3、对网上广播规律的运用日趋成熟

广播电视人对网上广播规律及特性通过一次次实践在认识上不断提高,反过来也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去推动网上广播的不断完善。

①网上直播的内容,已经摆脱依赖电视节目的状况,而形成了独立的网上制播如1999年2月正式开通的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的“上海广播影视网”即在9月财富论坛举行期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网上直播。该网站共设置3台直播镜像服务器(分别设在北京电报局、上海广电大厦、上海最大的iSp“上海热线”),采用统一信号源,同时用3台编码工作站向3台服务器提供视频流。从9月27日至29日3天共提供了13档17个小时的直播,直播内容除了27日晚***开幕酒会发言(约10分钟)是电视同步播出外,其他视频信号完全是网上独家报道。据事后统计,上海共有3万多人次访问,北京约有4000多人次访问,根据对来访者网络地址的监测,近50%的访问者来自国外,且他们观看的时间相对较长,有的甚至达到了2至3个小时。又如,2000年4月21日,中央电视台网站、光明日报网站、北京信息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联合行动,进行了国内首次“冠心病搭桥手术网络直播”。再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从1999年6月12日起,推出国庆特别节目“我和我的祖国”,该节目选取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以直播访谈形式进行,与此同时网站亦进行直播。此次网上直播出新之处不仅仅是音频上网,而且进行了视频传输,也就是说,广播电台网站打破了单纯网上音频广播的界限。

②发挥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各自优势,推进二者的结合和互动2000年5月1日,是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东方时空》创办七周年的日子。为了增进节目制作人员与观众的交流,也为了征询观众对这个栏目的意见与希望,4月25日晚,《东方时空》四位主持人水均益、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联袂出场,代表全体制作人员,邀请热心观众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面对面交流。中央电视台网站进行了积极配合,推出特别创意,事先设立了留言版和网上调查,而在4月25日晚,四位主持人与现场观众的对话内容同步在网站BBS上贴出,网友不仅可以浏览,还可以随时向主持人提出问题,主持人则即时选择网友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回答。网站同步送出音频信号,网友们可以在网上收听对话交流的现场实况。演播室的交流与网上直播的精彩内容最后编辑成一期特别节目——《共同的时空》,于5月1日在《东方时空》栏目中播出。“真诚面对观众”是《东方时空》自开办以来一直遵循的宗旨,如今互联网更为之开辟了一条与观众真诚面对的新途径。正如白岩松所言:“将沟通进行到底”。只有这种互动,才真正为完全的沟通提供了可能,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在互动方面,音频视频点播更具有经常性的普遍意义。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网站的“天天点播”版,提供实时点播(每天中午12:00—13:00)和预约点播功能,网友可通过电子邮件,选择“生日”、“爱情”等12种祝福方式为亲朋好友点歌,而每一次点歌,都可永远保留一个点播号码,使网友在任何时候可到“听吧音乐网”去回忆那一温馨时刻。而广播电台也会每天选择6至8份祝福点歌播出。

广播电视台和电视台区别篇8

【关键词】全新闻电台广播文化时段单元运营管理宣传推广受众研究

【中图分类号】G221【文献标识码】a

广播成为新闻报道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在二战时期。那时,爱德华・R.默罗(edwardR.murrow)“这里是伦敦”的直播报道,给听众带来了“枪声”和“炮声”,让受众感受到了现场的实况。但是,许多广播新闻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陈旧的专题报道、总结报道,而不是实时的报道上,这种做法一直沿袭至今。

全新闻电台是广播的主力军、主阵地、主战场,是满足广大听众渴望知道最新事态需求的主渠道,是广播文化特色的主平台,创办全新闻电台是中国广播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节目编排与运营的战略考虑

全新闻电台的节目编排与运营,管理者首先应有战略性考虑,这种考虑是全方位的又是最重要的。

(一)为什么创办全新闻电台

中国大陆的广播,曲折前行、浴火重生,经过不断发展,现已办有2787套节目。其中,省(市)级广播电视台,副省级城市以及全国州、市级城市,都办有一套综合型的新闻广播。这样,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在地一般都办有两套新闻综合广播。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要创办全新闻电台?

1.坚持新闻立台,扩大广播主阵地

新闻立台观念源于美国,一是1965年4月19日美国纽约1010全新闻电台(1010winS)的开播,使全新闻电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又因水土不服,纷纷转向;二是音乐类型化电台细分受众的模式不断出现,娱乐至上的思想一度盛行。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各种观念不断碰撞。1980年6月1日,一个主打全新闻的电视频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开播,全新闻电台的实践、专家提出的新闻立台理念以及观众对全新闻频道的渴望,使全新闻电台逐步被广播人所认识。

新闻立台,不但美国这样做,世界上其他广播大国、强国,如英国、法国也不甘寂寞,或改进新闻电台,或开办了全新闻电台,还有一些国家则复制了1010全新闻电台的模式。

广播新闻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具有引领作用并能对当下和未来产生长久影响的文化。广播自诞生之日就一直与新闻密不可分,新闻改变世界,这毫不危言耸听。新闻中常常蕴含着鲜活的思想、多元的观念,蕴含着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丰富理论,既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又帮助人们理解世界。此外,也有助于受众认识社会的核心价值、社会规范和异地的风俗民情。新闻价值理念中的各种原则、定义,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意蕴。坚持新闻立台,可以扩大广播的主阵地、主战场,可以保持广播正确的发展方向。

2.建设广播文化强国,以全新闻广播作为领军电台

在世界上,目前有近100余种类型化电台的细化模式。我国有20余种广播形式,多数是综合型的电台,如新闻综合电台、交通综合电台、音乐综合电台等。建设广播文化强国,无疑还要丰富各种类型,如音乐类型化广播、公共广播、少数民族广播、校园广播、社区广播等。但在这些细分的模式中,站在引导性地位,其影响力、公信力最大的,还是全新闻电台,因为其可以开阔受众的视野、增长受众的知识、提升受众的文化品位、转变受众的观念。当然,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创办全新闻电台也不例外。全新闻电台重装备、高投入,对采编播以及技术人员素质要求高,引进人才、设备都需要足够的资金,这都是应该正视的现实。正因为有这样的难题,全新闻电台不可能谁都能办,相对而言,它又不会过多、过滥。以全新闻电台作为领军电台,可以带动其他电台的发展。

3.满足受众的普遍需求,提升广播的公信力

广播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凭借其快速、准确、富于逻辑和形象思维的特征,给受众以人生、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思考,其传播价值位于核心地位,因而是受众普遍需要的内容。满足受众对广播新闻的心理需求,不但使受众享受到了知情权,还可以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在传统广播受到新媒体强势冲击的今天,保持这种公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保持这种公信力,全新闻电台应该做到: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播出,保持新闻的高度敏感,报道世界上所有的重大新闻事件,满足受众对外部世界信息的渴望。开办全新闻电台,对频率而言,新闻更加专业,采制的新闻更加精准,运营更加科学有效,真实、客观、全面的报道会落在实处,听众可以听到更多记者的直播报道,使全新闻电台更具广播特性。同时,受众也会变得更加忠诚。

4.保护广播文化,发挥广播独特功能

广播有多重功能,但作为大众媒介,“告之”是一个主要的功能。音乐类型化电台也可以“告之”,但它主打的是音乐而非新闻;广告可以“告之”,但它更多的是销售,属于经济活动。

广播文化首先要有广播作品的原创,比如自采的新闻资讯属原创,而这样的新闻资讯是海量的,这种海量的供给有助于受众紧跟时代的步伐。只有保护广播文化、保护广播文化的特色,广播才有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上述两点全新闻电台能够做到。至于聚合式的“全新闻”,虽然也是新闻,但它不是电台自身的原创,从广播特性考虑不值得推广。真正的全新闻电台,不但要有自己的主编、主播、改写员,还要有自己的声音记者。而声音记者要具有直播性,特别是要出现在现场进行直播。新闻/谈话电台有新闻也有谈话,但谈话多为外请嘉宾,也不属自己原创,其版权会分割。新闻/深度电台、新闻/专题电台、新闻/特写电台本质上属于全新闻电台,但数量不多,影响力有限。所以,保护广播文化,发挥广播独特的功能,构建全新闻电台,是一个值得探索、实践的明智之举。

(二)创办全新闻电台面临的问题

在中国大陆,目前省、市级电台多数已合并,这种合并是至上而下的拉动,靠的是行政的推力。同样,创办全新闻电台也只能走这样的路径:自上而下的推动,要靠广播电视台或电台管理层决策。而这种决策,面临如下问题。

1.政策因素

创办全新闻电台必须掌握国家的有关政策,用政策引领实践。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广播、电视台的性质以及支持广播电视等公益性事业建设有许多明确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第14条规定:“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实行事业体制,由国家重点扶持。”在这里,政策已经明确规定电台实行事业体制,是事业法人,而不是企业法人,采取的是事业法人治理结构,而不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第三条第9款指出:“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②全新闻电台属于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比如广告、赞助等,按此规定应列为公益二类。

全新闻电台部级的电台可创办,省、市级电台也可创办。根据上述政策规定,目前面临的状况是:其一,全新闻电台如进入事业编制的公益二类,政府往往采取差额拨款,而差额拨款经费非常有限。以2000年至2012年为例,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广播、民族广播差额拨款不到电台收入的10%,新闻广播全靠自筹。其二,编制报批存在难度。国家和省、市编办对编制控制很严格,许多电台采取台聘和公司派遣的做法招聘采编播及技术人员,但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多数电台采取融通的办法:关键岗位如审稿、播音采取事业编制,其余采取台聘或公司派遣的方式过渡。其实,全新闻电台如能进入公益一类是最理想的。2013年,美国一些商业电台经营业绩下滑,一些专家提出政府要多给予支持。我国已经有了明确的政策规定,业界应该思考的是怎么用够、用足。

2.法律法规的因素

设立广播电台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我国的广播电台,必须遵守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涉及广播电台的有关法律。同时,监管行业的有关行政法规包括规章,都必须严格遵循。

目前,广播影视领域现行有效的专门性行业法规共8部;广电总局颁布的现行有效的规章共45部;现行有效的地方性广播影视法规共有22部;地方政府规章44部。③在这些法规、规章中,《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8号)、《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广电总局令第26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广电总局令第34号)、《广播电台电视台审批管理办法》(广电总局令第37号)、《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广电总局令第61号)、《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广电总局令第62号),在申报开办电台以及电台成立后均需严格执行,电台管理者应熟悉这些法规、规章,依法设台,依法管理全新闻电台的节目编排和运营。

我国对于中央和省、市级电台的频率使用早已作出规划,对设立电台的审批条件有明确要求,包括设立主体、国家及行业标准、专业人员技术设备和必要的场所,基本建设资金和稳定的资金保障、明确的频率定位和传输覆盖范围,传输覆盖方式和技术参数等。借鉴世界全新闻电台设立的经验及教训,覆盖范围应以省、市政府所在地为宜,因为广播是本土化的媒介,乡音、乡情、乡俗往往受到听众的喜爱,所以不必包打天下。在中央电台、省市电台一般都开办有新闻综合广播,全新闻电台应与综合型的新闻广播有明显区别。

3.频率资源的因素

西方发达国家对频率资源的分配有法律法规的引领,推动了广播的发展。我国对频率资源的分配总体上观念滞后、办法老套,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广播的大发展大繁荣。2012年,美国共有电台(频率)15376个,法国共有电台(频率)4737个,远多于中国大陆的2787个频率。从理论上讲,我们不能完全以频率的多少来衡量、判断广播的影响力、公信力,但频率的多少可以作为广播发展的一项指标。中国的广播频率数量无法满足13亿中国人的需求。有的学者喜欢将广播与互联网的受众进行比较,但他们忽略了开办电台需要有关部门批准的这个事实,因此广播电台与互联网不在一个评价体系上。据有关方面资料,云南还有200多万人口听不到广播,其原因就是这些地区还未设立电台。电台的类型化、社区化、分众化需要开放频率资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现有条件下,如何解决频率资源匮乏的问题?其一,挖掘潜力。有的省、市电台一套节目使用两个调频,这是一种浪费频率资源的做法,可以调出一个调频,用于开办全新闻电台;其二,将其他竞争性不强的频率改为全新闻电台使用;其三,将远距离转播的频率调出使用;其四,重新申办频率。

4.节目来源因素

创办全新闻电台,目的就是保护广播文化、传承广播文化。因此,广播不能做报纸、通讯社的“有声版”。处理好原创和聚合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原创的内容越多,说明全新闻电台的实力越强,如果一家电台的内容全靠聚合,那就失去了全新闻电台的意义,沦为报纸、通讯社、网络的有声版,或变为附属电台。

要保护广播文化,保护广播特性,应充分发挥“声音记者”的作用,记者在现场的直播应在全天的节目中占有足够的份量,一条新闻多个版本可作为全新闻电台节目采制的军规。商业性的全新闻电台记者偏少,不值得效仿。全新闻电台的“声音记者”越多,直播性报道就越充足,节目就越鲜活,与网络的竞争就越有力量。同时,编辑部要不断地改写新闻稿。改写稿件主要来自通讯社、主流报媒、主流网站、公民记者来稿。对主流电台、电视台的播出内容通过切割,以插播的形式播出。

全新闻电台使用的交通信息、天气预报、股市行情可以采取外包的形式,而不必靠本台记者采制,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人力资源成本。

5.技术条件因素

全新闻电台技术设备的配置应先进、实用,能满足采访、编辑、传输发射的需求。主要包括:采访、编辑设备,录音、制作系统设备,播出系统设备,主播系统设备,传输发射系统设备等。以省级电台为例约需资金四千万元。管理者应重视内容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一步到位,也可以分步实施。

(1)采访编辑系统设备。包括采访设备和编辑系统设备,其中采访设备具体包括数字固态采访机(录音用,含话筒、耳机等);笔记本电脑(或其他多媒体终端设备,如平板电脑、pDa、智能手机等);通信辅助设备(无线网卡、无线路由器、手机、卫星电话、便携传真机等);采访辅助设备(数码相机、DV、便携打印机等)。编辑系统设备包括计算机(含编辑系统软硬件);其他辅助设备(主要包括: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视机、电话等)。

(2)录音制作系统设备。包括语言录制机房设备、采访录音机房设备和新闻素材收录系统设备。其中语言录制机房设备包括录制调音台(以数字制作调音台为主);网络化数字音频工作站(重要机房配置主备设备);专业录音话筒(最少不低于两支);播放设备(包括DVD、固态录音机、外来节目播放计算机等);辅助设备(UpS不间断电源、电话耦合器、GpS子母钟同步系统子钟、电话、对讲、监控、监听耳机、监听音箱等)。采访录音机房设备包括简易录制调音台;网络化数字音频工作站;专业录音话筒;播放设备及接收设备(包括DVD、固态录音机、外来节目播放计算机、电视接收信号源、直播机房信号信号源设备等);辅助设备(UpS不间断电源、电话耦合器、GpS子母钟同步系统子钟、电话、对讲、监控、监听耳机、监听音箱等)。新闻素材收录系统设备包括电视墙(含电视机、监视器等);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各类型专网接收设备(含卫星接收机、各通讯社专用接收机等);素材采录计算机(工作站);录制调音台;多通道慢录系统设备;辅助设备(UpS不间断电源、电话耦合器、GpS子母钟同步系统子钟、电话、传真、对讲、监控、监听耳机、监听音箱等)。

(3)播出系统设备。包括台内固定机房设备,台外移动直播、转播设备。其中,台内固定机房设备有数字播出调音台(网络化、模块化);专业主持人话筒;嘉宾话筒(需根据不同数量、节目需求配备);主备播出工作站;音频延时器;播放主备设备及接收设备(包括DVD、固态录音机、外来节目播放计算机、卫星接收机、专用光纤信号接收机、数字机顶盒、电视机等);稿件处理、短信、微信、信息查询主备计算机;辅助设备(UpS不间断电源、电话耦合器、GpS子母钟同步系统子钟、电话、对讲、监控、监听耳机、监听音箱、空调、视频摄录设备、编码设备、专业灯光等)。台外移动直播、转播设备有DSnG小型数字卫星直播车(越野车);数字直播车;数字播出调音台(网络化、模块化);专业主持人话筒;嘉宾话筒(需根据不同数量、节目需求配备);主备播出工作站;音频延时器;播放设备及接收设备(包括DVD、固态录音机、外来节目播放计算机、卫星接收机、专用信号接收机、数字机顶盒、电视机等);多路径音频编码传输设备(含卫星、网络、通信网、无线等);稿件处理、短信、微信、信息查询主备计算机;辅助设备(发电机、UpS不间断电源、电话耦合器、GpS子母钟同步系统子钟、电话、对讲、监控、监听耳机、监听音箱、扩声系统、空调等)。有条件的可分别配置DSnG卫星车和数字直播车各一套。

(4)主控系统设备。按照广电总局第62号令及其实施细则中省级电台需求配置。

(5)传输发射系统设备。包括一座中波发射台和一座调频发射台,可选其一。

6.市场前景因素

管理者通过市场调查评估本市场的前景是非常重要的。全新闻电台一旦开播,就要投入大量经费。能解决好开办费是必需的,又是最基础的。长久的运行包括设备的维护都需要大量的经费。而财政采取差额拨款的政策,往往投入有限。通过市场调查,评估广告营销,这对管理者的判断有益。通常,在进行市场预测时,还要认真分析竞争对手,也包括纸媒、电视、期刊和网络的营销状况。

二、全新闻电台的节目编排

节目编排涉及全新闻电台的收听率、触达率、影响力、公信力。想要满足受众收听需求,管理者要重点思考一下几个问题:谁会收听全新闻电台?受众典型代表的年龄、性别、文化、收入怎样?他们想听什么新闻?我们的全新闻电台与其他电台,如新闻综合广播有何不同,如何在本地市场获胜、保持领先地位?

(一)全新闻电台与其他类型化电台的区别

电台往往通过提供给受众不同的节目形式与其他电台相区别,全新闻电台与新闻/谈话电台、音乐类型化电台的各种细化模式虽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少区别。主要区别为:全新闻电台每周(7天24小时)全是新闻资讯,其他类型化电台模式根据定位编排部分新闻资讯,或不采用新闻资讯。

1.全新闻电台与新闻/谈话电台的区别

新闻/谈话电台的人员既有做新闻的,又有做谈话的,这与全新闻电台不同。全新闻电台中全部从事新闻采编、播出,管理工作比较单纯;新闻/谈话电台既有采编,又有谈话,管理工作就要复杂得多。但以谈话节目代替新闻资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但是邀请嘉宾所做的节目或购买的谈话节目,不属电台原创,其广播的原创率不足。

新闻/谈话电台在新闻类型化电台中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如果谈话内容围绕新闻事件展开,且主持人是明星,会与全新闻电台产生竞争;如谈话内容不涉及新闻事件,其影响力会减弱,对全新闻电台形不成冲击。全新闻电台与其竞争的是新闻部分,应在这一部分重点强化新闻的质量。新闻/谈话电台因许多时段不属于全新闻,采访、制作相比较而言要简单得多,既可以在大城市开办,也可以在中等城市开办,这与全新闻电台不同。

2.全新闻电台与谈话电台的区别

谈话电台有的围绕新闻事件展开,有的不涉及新闻时事,有的播出几分钟新闻资讯,有的纯粹不播新闻。全新闻电台循环播出,大容量、快节奏地播出新闻,目的是希望在几十分钟内吸引住听众――只要受众能听一至两个时段单元就足够了。谈话电台则需在约定的时间开始收听较长的谈话节目――它需培养、累积更多的听众。全新闻电台与谈话电台有明显区别,双方不产生直接的竞争关系。

3.全新闻电台与音乐类型化电台的区别

音乐类型化电台的细化模式如流行音乐、经典音乐、乡村音乐、怀旧音乐、成人音乐等,员工不多,主要播放细化模式的音乐,且缺乏新闻专业人才,有的每个单元播放5分钟、2分钟的新闻资讯,有的纯粹舍弃新闻资讯。新闻类型化电台与音乐类型化电台是类型化电台中的两大类型,音乐类型化电台以其频率受众多而让广播无处不在;新闻类型化电台因其品位高雅、文化上乘而引领广播方向。全新闻电台与音乐类型化电台的细化模式有明显区隔,路径不同,主打内容不同,节目编排不同,运营方式也有区别。

(二)全新闻电台的结构性基础

全新闻电台的节目编排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但涉及节目编排的模式,在结构性基础的思考中涉及的不但有节目还有人力资源。试设想,一家全新闻电台有50位声音记者还是有100位声音记者,这在节目编排上是不相同的。同样,一家拥有100名员工的全新闻电台与一家只有50名员工的全新闻电台也是不相同的。

1.新闻总监与台呼、推广词、时段单元

新闻总监是全新闻电台的总管,作为电台员工的工作指导,要组织或设计全新闻电台7天24小时的时段单元。决策时段单元,还要从本土化、城市化、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以及一年四季气候的不同变化来组织结构。不同城市的工作节奏不同,工作节奏快速还是悠闲可以决定时段单元是采取60分钟还是20分钟。北京是一个堵城,受众可以在车上静静地听节目,节奏可以快一些;而云南省昆明市同样塞车,但受众的生活比较悠闲,节目的节奏就应该慢一些。这些因素都是新闻总监应充分考虑的,应总体设计值班表,根据新闻主播的新闻素养,安排合适的时段。节目单元时段合成一个时钟,称为时钟式设计,这个时钟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新闻资讯、全部的商业广告内容(在12分钟以内)以及其他的节目内容,如台呼、推广词和报时等等。除此之外,新闻总监还应主抓台呼和推广词的制作。

2.新闻主编与新闻滚动

新闻滚动不是把新闻连续安排就了事。新闻滚动最主要的是对新闻的选择、把控和改写,然后编排在合适的时段上,让受众感到新闻在延伸和变化。新闻主编既要把控时段,熟知当天的时代背景、环境的适宜性,又要选择新闻,区分轻重缓急,把合适的新闻编排在合适的时段上。“在电台经理和主持人已经因为一遍又一遍重复收听相同的内容感到恶心时,一般的听众每天可能仅仅收听了20分钟,而这个长度也刚刚够让他们在未来的收听率调查中回忆起这家电台。”这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苏珊・泰勒・伊斯特曼(Susantylereastman)和美国查尔斯顿学院传播学系教授道格拉斯・a.弗格森(Douglasa.Ferguson)对新闻滚动的看法。其实,这是一种误导,美国的全新闻电台主编认为,他们会为编发、改写新闻感到兴奋、激动,从来没有因20分钟、30分钟单元的新闻滚动而感到恶心。因为前一单元与后一单元是有变化的。在重复滚动播出新闻的同时,还要从受众出发,考虑另一个因素:即使每个单元都是从新闻开始,也要让听众在节目中感知科学和文化。

3.新闻主播与累积听众

新闻主播不但要有较高的新闻素养,对新闻能准确理解,更重要的是播读新闻的声音要愉悦,能赋予新闻稿以生命,让听众感觉好听,感觉听新闻是一种享受,这就是广播的特性和吸引力所在,它超越了读报的感受。优秀的主播要对本土化新闻有足够的理解,是受众心目中最可靠的信息来源甚至是最可靠的朋友,能够用声音提升受众的忠诚度,累积更多的听众。对主播进行时段定位是节目结构不容忽略的问题。

4.声音记者与现场直播

文字记者、声音记者、图像记者是传统三大媒体最主要的生产力,是新闻制作中最活跃的要素。三种记者都可以写新闻稿,但呈现形式不同。文字记者文笔生动,图像记者擅长拍摄画面,但他们的声音如果一般,就不适合做声音记者。

直播性是全新闻电台的第一特性,这种特性的基本规律是记者要第一时间在现场直播,而不是在播音室播出;直播不是长篇大论,而是一条新闻多种版本、多种声音,用平实准确的语言、简单的句子讲述故事,这是全新闻电台的另一特性。声音记者维护这两种特性,创造这两种特性,从而使全新闻电台的消息与报纸、网络、电视有所不同。声音记者是本土化的记者,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传达受众本土化的观念,同时播报本土化观念的新闻。一家全新闻电台有众多的声音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播。

5.关键时段与关键受众

瞄准关键时段与关键受众,是新闻总监和管理者应把控的结构性基础。理论上讲,全新闻电台的时段全天都是黄金时段。在现实中的大城市里,广播收听最集中的时段分别是早晚高峰7~9点和17~19点的行车时段,午间11点30分至14点和晚间19点至午夜这个时段。受众也有关键与一般之分,广告主最关注的是关键受众。在广播受众中,25~54岁的受众是广告主比较青睐的受众群体。但是全新闻电台适合普遍受众,通常收听比较多的是35~64岁这个群体,特别是45~54岁、55~64岁人群居多。除了瞄准关键受众,还应累积一般受众。

(三)全新闻电台的时段单元设计

全新闻电台的时段单元设计,通行的有60分钟、45分钟、30分钟、20分钟、15分钟五种。使用比较多的为30分钟、20分钟两种。这里,对30分钟、20分钟两种时段单元作出时钟式设计。

1.20分钟时段单元

在中国大陆,20分钟时段单元在工作、生活节奏比较快的大城市比较适用。一小时内有3个20分钟时段的单元,24小时为72个单元,一周为504个单元。以平均一分钟1条新闻稿件计算,一个单元20条稿件,三个单元60条稿件,全天24小时共1440条稿件。扣除台呼、推广词、广告,新闻稿件全天在1000条左右。

20分钟单元的内容:报时、台呼、推广词、新闻、天气预报、交通信息、股市行情,如图1所示。

报时。遇整点、20分钟、40分钟时各报一次,其余每10分钟由主播随节目播报一次,在行车时段可多报。

台呼。20分钟单元的台呼,以报一次为宜。

推广词。20分钟单元的推广词,以报一次为宜。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以每15分钟播报一次为宜。每遇15分钟、30分钟、45分钟、整点时播报。

交通信息。每个单元以报两次为宜,行车时段可多报。

股市行情。每个单元以报两次为宜。股市不活跃的城市可少报或不报。另外,如有体育信息受众关注度高,也可固定编排。

图1:全新闻电台20分钟单元播出表示意图

在中国大陆,30分钟时段单元在大城市、特大城市普遍适用。一小时以30分钟为一个时段、一个单元,节奏稍慢一些。播出稿件的条数以一小时或全天计算,与20分钟时段单元基本相同,播出的内容也相同,只是时间上有所区别,如图2所示。

报时。30分钟单元的报时,遇整点、半点各报一次,其余在15分钟、45分钟时由主播随节目播报一次,也可与推广词同步进行。

台呼。30分钟单元的台呼,以报一次为宜,可随推广词在15分钟、45分钟时强化播出。

推广词。30分钟单元的推广词,以报1~2次为宜。

天气预报。30分钟单元的天气预报,可与20分钟单元相同。

交通信息。每个单元以报三次为宜,行车时段可多报。

股市行情。每个单元以报三次为宜。

体育信息。依据受众的需求安排。

图2:全新闻电台30分钟单元时钟式播出表

2.行车时段编排有用的新闻资讯

“行车时段”这里指的是早中晚上下班高峰期。无论是30分钟单元还是20分钟单元,行车时段是全新闻电台占领的制高点,也是与新闻/综合电台、新闻/谈话电台、交通电台、音乐类型化电台竞争最激烈的时段。行车时段应安排资深主编、明星主播、出色的声音记者,编排对受众有用的新闻资讯,并注重受众调查,安排好夜间的节目,使全天的收听调查率峰值能形成“五峰型”,如图3所示。

报时、天气预报、交通信息、股市行情,是受众普遍有用的信息。应从受众的需求出发,精心编排。综合型的广播新闻对天气预报、交通信息往往关注不够,其原因是记者受邀请采访的多,关注的是邀请单位的稿件。全新闻电台运行方式的改变,使记者除政府部门外,接受邀请的越来越少,这类新闻占据的时段也不会太多。编辑部应以全新的理念,关注对受众有用的新闻,多用对受众有用的资讯,并在总量1000条新闻资讯中考虑它所占的比重。新闻需把握足量不过量。新闻的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话题性彼此联系又相互交叉,这些因素都需要充分考虑。

提出收听率调查峰值的“五峰型”,编排时需要对全天的节目谋篇布局,创造五个高峰。“五峰型”是收听率调查的最高境界,是从受众调查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新闻综合广播往往在收听率调查中处于“孤峰型”,就是早间时段的峰值比较高,其余时段的峰值比较平缓。这体现了主编、主播把精力投入到了早间时段,而忽略了其他时段。峰值的平缓代表的是节目质量不高,总监不但要把握好早间时段,还应把握好全天时段,特别是夜间时段,让全新闻电台处处是黄金时段。

图3:新闻广播全天收听率“五峰型”走势示意图

(四)全新闻电台节目的采制、编辑与播报

全新闻电台的节目编排属于设计、规划,要让蓝图变为现实,还要在节目的采制、编辑与播出上下功夫。

1.节目采制:一条新闻多个版本

全新闻电台如何做到与众不同,以鲜明的个性展示在受众面前?这需把握好每一道工序,让每一道工序都与众不同。具体来说,就是要与新闻/谈话广播、新闻/综合广播有明显区别。

新闻采访是第一道工序,这道工序关键是要制作“一条新闻多个版本”。为什么要制作多个版本?全新闻电台的声音记者要多于新闻/谈话电台的记者,这是它的优势。声音记者制作的一条新闻多个版本,既要变成常态,又要质量上乘,以数量和质量取胜。

世界上的全新闻电台,一条新闻多个版本最多的有6个,少的不低于3个,包括新闻/谈话电台中的新闻时段。结合国情、省情,这个数目可供参考。

纵观国内的电视新闻,每遇重大突发事件,新闻都会滚动播出。但遗憾的是,滚动播出的画面、字幕一次又一次重复,毫无变化,令观众厌烦。新闻综合广播也一样,重大事件新闻播出多为重复。这里涉及一个新闻观念问题:滚动不等于一字不变的重播,新闻重播的影响力会逐次减弱,必须不断地改写。改写是全新闻电台的第二道工序,或加长、或缩短、或脱胎换骨,要与已经播出的新闻稿有所不同。新闻改写的本领从实践中来,也可在研究中形成规范。传统广播编辑着重于编,全新闻电台的编辑不但要编,同时要强化的是改写,改写出新才能满足受众不断变化的口味。

3.节目播音:权威、真实、平等、愉悦

全新闻电台的播音需要一支优秀的主播队伍。理想的主播应具备如下素质:权威性、可信性、专业主义、良好的嗓音以及个性等,声音能清晰、清脆、洪亮。全新闻电台的节目播出,是第三道工序也是最后一道工序,是吸引受众、累积受众的重要环节。让受众感觉好听、想听、不断地听,从而记下主播,记住电台,这是主播应达到的目的。要实现这个目标,主播的播出就要做到权威、真实、平等、愉悦。

权威。符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标准、语言文字要求,大气、规范,引领播音方向。

真实。不装腔作势,不拿腔拿调,感情真挚、饱满、自然。

平等。以与受众平等交流的姿态出现,克服居高临下的播报方式,让受众感到人格平等,从中受到教育。

愉悦。在通常情况下,听来入耳、悦人,能从中分享广播新闻文化的喜悦。

三、全新闻电台的运营

严格意义上讲,全新闻电台的节目编排也属于运营。但电台开播之前就需设计,故单列论述。广播节目的编排与运营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会因受众的喜爱和品位以及技术的升级和改造而发生变化。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扯到每一个环节,应环环相扣,通盘考虑,突出重点,兼顾全部。

一个优秀的节目总监,应该是既懂节目管理,又懂营销管理、技术管理、研究管理和宣传推广。在中国广播界,这样的总监还不多见,从新闻记者升任新闻总监的,往往缺乏市场营销的经验;从经营人员升任新闻总监的,往往未经历新闻的磨练,难以把握新闻的瞬息万变。所以,全新闻电台的总监,应做运营的多面手,提升运营的实战能力。

(一)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

1.管理定义

什么是管理?它的含义是什么?一百个专家有一百种说法,一千个学者有一千个定义。曼迪(mondy)、福尔摩斯(Holmes)和弗利波(Flippo)等均强调人和物质的重要性:“管理可以定义为通过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来计划、组织、影响和控制,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人们将形形的理论视角按照其特征归纳为各种学派,古典学派是其中的一个学派,它的管理思想包含三个理论分支:美国的科学管理理论、法国的行政管理理论和德国的官僚组织管理理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人际关系学派,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管理学的现代学派,其管理的效果论、系统管理理论、领导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众多的管理者熟知。

管理思想的演变,有一个重要启示:管理者要了解变化,适应变化,并引领变化。

2.人力资源管理

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职能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在事业、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全新闻电台更是如此。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编制、定编、定岗、定责、定人,涉及管理层级、人员招聘、解聘、绩效评估、晋升、薪酬管理及法律法规、党团工会、协会等组织,是总监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全新闻电台在现行体制下,是广播电视台下属的一个内设播出机构,不具备事业法人代表资格,在广播电视台统一管理下行使各项职权。

(1)组织结构

以下是全新闻电台的组织结构图(如图4所示)。一家大的广播电视台因省情、市情不同,管理目标不同,要求不一样,组织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图4:全新闻电台组织架构图

(2)管理层级

全新闻电台的管理人员可分为三个层级,这是常用的办法。

高层:主持全新闻电台的全面工作,对整个电台负责。全新闻电台的高层管理人员就是总监。

中层:上对总监负责,下领导员工。负责本部门的工作,实现全新闻电台的总体目标。如新闻部主编、公共事务部主任、播出部主任、销售总经理、总工程师、人事财务部主任、工程师包括其中的副职都是中层管理人员。

初级:对中层管理者负责,监督管辖范围内的员工完成日常和项目工作,如组长、责任编辑。

全新闻电台节目编排和运营主要针对的高层――总监。全新闻电台推行扁平化管理,减少中间层级,是最佳结构,如美国纽约的1010全新闻电台。但国情不同、省情不同,只有从现实出发,才是最好的选择。中国大陆电台的内部组织结构与外部组织结构紧密相联,有利于电台的发展。

(3)部门设置

部门设置依据广播电视台法人治理思想而定。全新闻电台如果省市编制委员会下达了编制计划,编制就是法规,就要依据编制执行。“组织是将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组织结构分配,将职责分配到特定部门、职位和人员的过程。它通过协调各项活动和集中管理控制,实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总体目标。”部门设置要依据总体目标和现行状况而定。比如广告经营如果采取制或由广播电视台统一经营,就不必设立经营部门;如果由广播电视台统一管理或采取派遣制,宣传推广部、人事、财务部、技术部也不必设置。总之,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根据全新闻电台工作分配,通常设置如下一些部门。

新闻部。这是全新闻电台的关键部门,由主编负责管理。新闻部门要有强大的采制、改写、聚合能力,主要负责日常新闻的采制、编辑、聚合、改写和突发事件的特别报道。在视听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应增加声音记者的数量,大量声音记者在第一时间的现场直播,是全新闻电台抢占制高点的重要保障。同时,要注重编辑的改写能力。

播音部。播音是一种再创作,播音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一家全新闻电台的品位和影响力。出色的播音队伍是全新闻电台致胜的法宝,应挑选、招聘最优秀的主播。

宣传推广部。宣传推广部主要担负全新闻电台的宣传推广工作。宣传推广的主要职责就是要让全新闻电台鲜明的形象留存在受众的脑海中,累积更多的受众。

技术部。负责技术的升级改造和日常管理,负责内容管理系统的创新。负责播出设备的选择、操作和维护,负责播音室、控制室技术的管理,负责报废设备的收藏,负责档案室节目的收藏性刻录。

行政财务部。负责财务、报表、薪酬管理,负责文秘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工作。

销售部。负责全台的广告销售,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全新闻电台为事业编制,采取差额拨款。一般电台的日常运行费需要靠自身解决。销售部业绩突出,全新闻电台全体员工薪酬就高,节目采制和播出、技术升级就有了资金保障。销售部最主要的职责是营利,人员往往多于或等于其他部门的所有人员,薪酬也比其他部门高。如果采取制,应采取行业。如果采取全频率,公司弱小时,依赖于全新闻电台;公司强大时,就会与全新闻电台抗衡、博弈,对全新闻电台不利。

3.财务管理

全新闻电台如果是广播电视台下属的内设播出机构,台内的财务管理实行的是“第二次”分配,预算中不必对诸如装备、交通工具、计算机系统等项目进行概算,尽管这些内容都是总监必须思考的问题。全新闻电台实施财务管理,应围绕财务目标,以年度为单位进行预算,使用各种财务报表来监测财务状况,做到收支平衡,并提供年度财务报告。

全新闻电台如果不直管广告经营,财务管理相对简单得多,重点要放在员工薪酬分配上,以及确保节目的采访和安全播出。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钱要花在关键之处。

(二)全新闻电台的宣传推广

传统广播往往重视对外部的宣传和推广,而忽略对自身的宣传和推广。全新闻电台作为广播的一个新的品种,应彻底改变这种做法,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从而树立良好的形象。

1.宣传推广的目标

宣传推广的目标,是要树立起全新闻电台的品牌形象,使之成为本地市场广播频率的领头羊,让受众熟知这个品牌,从而累积更多的受众,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宣传推广的内容

全新闻电台宣传推广的内容,主要依据全新闻电台的战略定位和现实状况来实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战略定位、前沿理念、声音记者与主播队伍、收听率分析、议程设置、技术设备。

全新闻电台的宣传推广是要塑造全新闻电台与其他电台不同的鲜明形象,这种形象要契合受众期望并具有引领作用,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和口味,这是创意时要把握的问题。

外部媒介宣传推广:外部媒介主要指报纸、网络、杂志、户外广告牌、交通工具,以及不属于同一法人代表的广播、电视。可采取广告置换的方式,减少经济支出。

纸媒的宣传与推广:节目时间表主要说明频段位置、电台名称即可。主播、采访团队的形象广告以整版或半版形式出现,特别强调全新闻电台的理念。如“为你报道有用的新闻”“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等。

活动推广:如主播播音艺术研讨会等可以用图片加文字的方式报道。专访的形式可以介绍总监推介电台的理念,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节目改版等。这类宣传与推广主要吸引中老年受众。

网络宣传与推介:台呼、口号,主播、主编与声音记者的形象,全新闻电台的战略定位、理念、与受众的互动等。这类宣传与推介要吸引的是年轻的受众。

期刊上的宣传与推广:重点应宣传与推广全新闻电台的深厚文化,文化与受众的关联,做深度解读,以鲜明思想吸引精英人群。

户外广告牌的宣传与推广:主要宣传推介主播、声音记者的形象以及电台的口号。形象鲜明,口号应简短并具有号召性。通常,应将这类宣传与推广放在收听率低而接受信号比较好的区域,吸引该区域的受众。

交通工具的宣传与推广:出租车、公共汽车、地铁、火车等交通工具上的广告是全新闻电台宣传推广的大众化载体,这类宣传推广语要吸引的是普通的受众。公共汽车的广告以月或半年、全年计算,主要有车身侧面、正面和后面的广告,出租车有车身或车顶广告,这类如持续的时间长,且投放的车辆多,能够覆盖城市的受众群。地铁、火车(包括公交车站、机场、地铁和火车终点站)适用于招贴广告及长期性的宣传推广信息。全新闻电台的采访车、大型转播车、小型转播车同样适合移动宣传与推广。

广播电视的宣传与推广:外部的广播电视是全新闻电台的竞争对手,这类宣传与推广极少。但正面的宣传与推广还是需要的,可视情况而办。

同一法人媒介的宣传与推广:同一法人媒介就是广播电视台所属的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站和广告牌。在这些媒体宣传与推广,可以根据需要,由上级管理层做出决定。但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要增加其他媒体不必要的负担,或给其他媒体以较大的压力,同时也要进行成本核算。全新闻电台重大活动、重大战略的实施,可以借助同一法人媒介的宣传与推广,重点放在提升全新闻电台的影响力上,根据全新闻电台的特点,进行议程设置,可以是一个议题,也可以是多个议题的组合,以下是宣传与推广的一些构想。

把主播队伍作为新闻宣传的重点,许多受众就是主播的粉丝,这一宣传与推广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和口味。在“主播就在你身边”的宣传活动中,拉近主播与听众的距离,可以培养受众的认同感,从而累积更多的受众;突出全新闻电台的类型化、新闻团队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新闻获奖等情况,如“快捷的新闻来自优良的新闻团队”;一般而言,全新闻电台在本地都属于收听率排在第一、第二的电台。宣传推广要突出这个特点,并让它根植于受众心中,从而培养受众的忠诚度;突出声音记者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直播特点,一条新闻多个版本的广播特色,交通、天气、股市报道的多元化特点,培养受众对广播特性的认识;全新闻电台的本土化、社区性是广播的一大亮点,强化这一亮点将拉近本土受众对广播新闻的喜爱。本土化、社区性要找出特别情节,突出宣传;突出全新闻电台的特点,增强说服力;加深潜在听众对全新闻电台采访制作播出能力的印象,如大型转播车、卫星转播车、大型录音棚等,技术催生广播,广播在技术变革中发展,先进的技术设备与先进的电台密不可分;办看得见的全新闻电台,设置公益服务活动,让名主播、名记者走进社区、高校、企业,与受众见面,或在社区、高校、企业进行现场直播,让受众与电台互动,建立受众与电台的亲密关系。

(三)全新闻电台的受众和节目研究

强化对全新闻电台的研究,可以向受众提供高质量的广播传播文化,同时可以使全新闻电台区别于其他广播媒介。全新闻电台应把研究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在发展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

1.收听率研究

广播电视受众调查研究,大家熟知的有尼尔森媒介研究公司、阿比创公司。尼尔森偏重于电视研究,阿比创则专注于广播研究。每年的广播受众研究报告《今日广播――美国人是如何收听广播的》,有广泛的影响。目前,两家公司已合并。近10年来,中国广播界的收听率研究,大多数由尼尔森媒介研究公司、赛立信媒介研究公司、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提供。媒介研究公司的样本量、准确性常常是业界的热门话题。在争论中前行,广播不能没有研究,业界与媒介研究公司的业务已大大加强。

广播受众研究通常包括人口统计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地缘人口学研究。人口统计学研究是一种收听率数据的研究,包括不同时段或节目播出时间中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受众和受众的数量;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者及其生活方式的特征,如价值观、行为观点、兴趣等。地缘人口学研究组合了人口统计学和心理学数据以及地理位置或居住群,以此全面了解受众的情况。这三种研究信息是全新闻电台的员工所需要掌握的,它对分析受众、编排节目从而吸引受众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但是,业界很少做地缘人口学研究,全新闻电台在这方面可做探索。

2.全新闻电台综合研究

全新闻节目综合研究主要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研究内容包括电台呼号、口号、广告、新闻节目以及交通信息、天气预报、报时、股市行情的内容分类、编排时段位置等。应充分尊重广播发展规律,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新技术成果,强化节目品质研究。研究主要包括:思想性、创新性、专业性、满意度、竞争力、融合力,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之中。

(1)节目元素研究

受众最需求哪类节目元素?哪类节目元素是受众有用和需求的元素?哪类元素是最重要的元素?应怎样调整并做合理安排?带着疑问做调查,带着疑问做研究,并通过调查解答疑问,是节目元素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2)广告销售研究

全新闻电台广告如为自营,每年应做客户研究,目的是促进销售增长,创造利润。广告销售研究可请专业公司来做,这样业务会更专业,效果更好;自身来做,可减少成本,但专业性不足,会打折扣。

总之,在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创办具有引领作用的全新闻电台,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这在当前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者系云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

注释

①本文节选自《全新闻电台的节目编排和运营》一书,有删改。

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③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编《广播影视管理实用手册》,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参考文献

1.覃信刚《新闻写作》,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

2.冯小龙《广播新闻原理与制作》,正中书局,1996年版。

3.覃信刚《媒介融合台网互动解析》,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版。

4.覃信刚《类型化电台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年版。

5.【美】艾伦・B.阿尔巴郎著、谢新洲等译《电子媒介经营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美】理查德・a.戈尚著、陈积银张纯付俊译《电子媒介管理与商业运营战略》,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美】罗杰・D.维曼约瑟夫・R.多米尼克著、金兼斌陈可郭栋梁周静译《大众媒介研究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美】苏珊・泰勒・伊斯特曼道格拉斯・a.费古森罗伯特・a.克莱恩编、刘微译、罗军主编《广播、电视和网络宣传与营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美】约瑟夫・R.多米尼克弗里茨・梅瑟巴里・L.谢尔曼著、张海鹰译《电子媒体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美】苏珊・泰勒.伊斯特曼道格拉斯・a.弗格森著、谢新洲等译《电子媒介节目设计与运营:战略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广播电视台和电视台区别篇9

网上广播(internet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系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它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亦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网上广播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趋成熟,市场开始形成,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用户中的听众观众群已经出现。如多维新闻网2000年1月10日转发法新社的一则新闻报道称,据美国阿尔比朗新媒体公司的调查显示,愈来愈多的互联网用户选听网上电台,令这类电台发展空间大增,收听网上电台网友的比例,在过去六个月激增一倍,由6%升至逾13%,而网上电台的数目也大幅上升。

网上广播作为互联网上的一项普遍技术和功能,今天任何站点都可以利用,但本文主要谈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对其的开发利用。

一、实现网上广播的“流”技术

本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音频视频信息网上传播提供了保证及支持。其中实时播放的“串流”(SureStream)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所谓“串流”是指音频视频信息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而不必将整个文件先下载到计算机硬盘上再开启应用软件观看。尽管信息内容经过高度压缩,品质不如mp3或aVi等影音格式,但能即时欣赏观看的特性,却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美国Realnetworks公司于1995年率先开发出Realaudio/videostreaming技术,其产品包括三部分:RealServer、Realproducer和Realplayer。在进行网上广播时,由Realproducer捕获音频和视频,然后通过稳定的网络连接传给RealServer,Server再向internet,而用户终端只要安装了Realplayer就可收听收看网上广播。几年来向用户提供的播放软件Realplayer不断升级,目前通常使用的为RealplayerG2和Realplayer7.0版。以Realplayer7.0为例,提供了超过200个的网上广播站点的链接,点选这些网站,就可进行网上收听收看。同时Realplayer7.0还提供每日更新的娱乐头条新闻,让用户随时掌握最新影音信息。而RealplayerG2的最新版本则增加了播放mp3音乐的功能,虽然mp3格式并不能即时播放,但却是用户最喜爱的功能。微软进入这一领域虽然较晚,但以自己的实力,力图后来居上。它所推出的widnowsmediaplayer采用与Realplayer不同的串流文件格式,但功能同样,可以边下载边欣赏。它还可以播放mp3、mpeG-1、mpeG-2等多种影音格式。windowsmediaplayer7.0是目前最新的试用版本,它不仅在操作界面与外观上更加美观之外,还有流行的“换肤”功能,可在日后下载新的视窗外观与操作界面。此外,还新增了编辑播放清单及影音档案管理功能,除可以在网络上即时播放音频视频外,还有录制、整理、播放CD、mp3等功能。win-dowsmediaplayer与ie5.0浏览器有很好的整合,如ie5.0中就预置了“电台”栏,通过其可以轻易地链接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广播电台,而mediaplayer新版本更可与1900个网上广播站点链接。从技术上看,目前网上音频广播已可接近CD音质,但视频广播受网络带宽的制约,却远未达到可欣赏的程度。因此,支持网上广播今后提升到完美阶段的最重要基础是高速宽带网络。网上广播主要有随时点播和实时直播(直播结束,亦可通过技术手段立刻将内容转为点播形式,长久驻留在网站中)两种形式,提供用户在线收听收看(有的也提供完整下载)。网上广播与传统广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①以“异步性”代替了以往的“同步性”,用户可以在自己合适的时间进行收听收看;②以“窄播”代替了以往的“广播”,内容可以更加细化和专门化,完全针对特定的用户群;③以“互动”改变了受众以往的“被动”,向用户提供了信息的选择权以及用户与传播者之间更密切更快捷的沟通。自从网上广播技术90年代中期开发出来之后,陆续设立的众多国外、海外的广播电视机构网站均积极地加以利用,同时专门的网上广播站点也应运而生,这些反过来亦刺激了网上广播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拥有丰富的音频视频信息的天然优势,且信息的采集、制作、播出等全过程正迈向数字化,在技术上与互联网轻易实现了对接。于是今天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基本上都设有音视频栏目,点播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每逢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网上直播必不可少。如网上直播在香港具有里程碑的事件是香港电台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服务中心合作的“香港九七政权交接互联网直播”。节目源为香港四大电视媒体(香港电台、无线电视、亚洲电视及有线电台)合组的“电视转播联盟”,并由新闻及广播中心播发的交接仪式及有关活动实况转播信号,从1997年6月30日中午12时至7月2日中午12时,送上互联网作连续48小时直播。1998年4月底,专门?赝瞎悴ゼ际醯腞ealnetwork,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第二届国际互联网广播会议”,除进一步探讨网上广播的最新发展,展示最新产品外,更在全球芸芸众多的网站中,选出十个杰出网站,颁发“网上影音广播大奖”(Streamersawards),以表彰在网上广播技术应用方面有杰出表现的网站。1997香港政权交接48小时直播节目,获得与会者和评委会的高度赞赏,最终得到了“最佳网上数码影音直播项目大奖(StreamerawardforBestLiveevent)”。应该说,网上广播技术的发展及国外海外广播电视媒体对这一技术应用所达到的水平,是不断推动国内广电业网上发展的刺激因素。

二、中国网上广播的发展

1、对网上广播的认识不断深化

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网站和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网站,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迈出了第一步。国内广电媒体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及利用网上广播技术,总体上比国外海外滞后,但自1999年以来,呈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变化。由于目前尚没有权威机构对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笔者只能通过网上搜索等手段。得到以下粗略统计数字:到2000年5月底,全国近100家广播电台、60家电视台、25家有线电视台、10家卫视台(以上统计不包括派生的频道网站数)已经上网。此外,尚有广播电视业界直属或相关的20多家机构(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视—索福瑞调查咨询公司、北京广播学院等)建立了网站。从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看,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及网络发展的整体状况是一致的,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上网电台电视台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北京、上海及发达省份的中心城市。在有的中心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已经“全员上网”,而在青海、、新疆、云南、贵州、甘肃、宁夏等省区,有的一家没有,有的则仅有一二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今后这一状况会有所改观。如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已在2000年5月上网,成为区内第一家上?墓悴サ缡用教濉?nbsp;当中国广播电视工作者首次接触到网上广播时,都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如1997年底,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次策划进行因特网上直播广播特别节目,一位参与者后来写道:我是第一次接触网上广播,当接入互联网,输入上海电台的网址,质量并不太好的声音从计算机的喇叭里传出(使用p-100计算机、14.4kmodem普通电话线路直播广播节目)时,我预感到了一个广播新时代即将到来。此次网上直播非常成功,来自世界各地16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以及国内7个省市的网友在网上收听了长达4小时的网上广播直播节目,节目直播期间收到了300多封热情的电子邮件。当时策划指挥此次直播的上海电台副台长邱洁宇说:“从广播诞生以来,由于‘先天不足’——受传输手段的限制,在收听范围、方式上有许多局限,跨洋过海更是‘天方夜谭’。如今,互联网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天涯若比邻’成了现实。”(李亦工,1999)今天打开上海东方电视台网站所开辟的视频专栏,可以看到其广告语:“网上看电视,视听新天地”;“东方电视,全世界观众都能收看的电视”。这表明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时代找到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落地方式。由于近两年来,网上广播的技术成熟,因此不少电台电视台一旦上网,就积极地采用开发这一技术,尤其是大台网站,对网上点播、直播两种形态都进行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相当的实战经验。随着这种实践,广播电视人在传播理念上,也有了更新,如北京电视台网站将视频直播、点播部分称为“网络电视”,命名为本台的“第5频道”,即在线频道(channelonline),并有专门的域名btv-。

2、网上广播的水平迅速提高

如果说,1998年底之前,中国网上广播尚处在探索使用阶段,进入1999年后,便进入了较大规模使用阶段。其标志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改版。尽管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上发展起步较早,但投入力度不大,内容匮乏,形式单调,仅仅是本台及栏目介绍的窗口。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正式推出,将华语(普通话、粤语)、英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四种语言的节目送上了互联网,1999年底,又将日语、朝鲜语、俄语、法语、葡萄牙语五种语言节目上网,初步形成了由九种语言广播节目文字和声音(包括华语、英语两路直播和其他录播节目)的多媒体新闻网站。在重大事件和和重大活动中,亦充分利用网上广播,如在澳门回归的报道中,利用普通话、粤语、英语、葡萄牙语对多场重大仪式和庆典活动进行了网上音频直播。首开大型活动网上视频直播先河的是上海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于1998年12月31日22:00至1999年1月1日0:20举办的“五洲风”——\''''99中英文双语元旦晚会。紧接着中央电视台网站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于1999年1月1日正式推出,于2月15日晚首次直播了春节联欢晚会,以后又对一系列重要内容如315晚会、广交会开幕等进行了直播。而对澳门回归的报道,网上直播在规模上?谴锏搅诵滤健V醒氲缡犹ù?9日9点至21日9点进行48小时的电视直播,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网站的网上直播也同步进行。为应付世界各地和国内广大网友访问量,特地开设了4台服务器,其中之一专门提供高质量大显示窗口。为全面配合回归报道,中央电视台网站还在“视频精选”栏目中,置入了《澳门万象》和《走近澳门》两部脍炙人口的专题片。这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网络媒体特性所生成的别具一格的专辑。仅以中央电视台网站1999年、2000年对春节晚会进行直播的3项数据比较,也可以看出水平进步之大。1999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网站与北京电信、联通实华开公司合作,使用2台服务器12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为800人(同时访问RealServer);2000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电信合作,使用12台服务器以100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近4000人。像春节晚会这样有强大吸引力的节目进行网上直播,主要使国外海外无法收看电视直播的同胞获得了与国内观众同时欣赏的机会和手段,据统计,收看网上直播的三分之二观众来自国外海外,规模空前、时间超长的网上音频、视频直播,反映出国内广播电视媒体网站水平一年多来的飞速进步。

3、对网上广播规律的运用日趋成熟

广播电视人对网上广播规律及特性通过一次次实践在认识上不断提高,反过来也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去推动网上广播的不断完善。

①网上直播的内容,已经摆脱依赖电视节目的状况,而形成了独立的网上制播如1999年2月正式开通的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的“上海广播影视网”即在9月财富论坛举行期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网上直播。该网站共设置3台直播镜像服务器(分别设在北京电报局、上海广电大厦、上海最大的iSp“上海热线”),采用统一信号源,同时用3台编码工作站向3台服务器提供视频流。从9月27日至29日3天共提供了13档17个小时的直播,直播内容除了27日晚***开幕酒会发言(约10分钟)是电视同步播出外,其他视频信号完全是网上独家报道。据事后统计,上海共有3万多人次访问,北京约有4000多人次访问,根据对来访者网络地址的监测,近50%的访问者来自国外,且他们观看的时间相对较长,有的甚至达到了2至3个小时。又如,2000年4月21日,中央电视台网站、光明日报网站、北京信息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联合行动,进行了国内首次“冠心病搭桥手术网络直播”。再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从1999年6月12日起,推出国庆特别节目“我和我的祖国”,该节目选取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以直播访谈形式进行,与此同时网站亦进行直播。此次网上直播出新之处不仅仅是音频上网,而且进行了视?荡洌簿褪撬担悴サ缣ㄍ敬蚱屏说ゴ客弦羝倒悴サ慕缦蕖?nbsp;

②发挥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各自优势,推进二者的结合和互动2000年5月1日,是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东方时空》创办七周年的日子。为了增进节目制作人员与观众的交流,也为了征询观众对这个栏目的意见与希望,4月25日晚,《东方时空》四位主持人水均益、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联袂出场,代表全体制作人员,邀请热心观众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面对面交流。中央电视台网站进行了积极配合,推出特别创意,事先设立了留言版和网上调查,而在4月25日晚,四位主持人与现场观众的对话内容同步在网站BBS上贴出,网友不仅可以浏览,还可以随时向主持人提出问题,主持人则即时选择网友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回答。网站同步送出音频信号,网友们可以在网上收听对话交流的现场实况。演播室的交流与网上直播的精彩内容最后编辑成一期特别节目——《共同的时空》,于5月1日在《东方时空》栏目中播出。“真诚面对观众”是《东方时空》自开办以来一直遵循的宗旨,如今互联网更为之开辟了一条与观众真诚面对的新途径。正如白岩松所言:“将沟通进行到底”。只有这种互动,才真正为完全的沟通提供了可能,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在互动方面,音频视频点播更具有经常性的普遍意义。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网站的?疤焯斓悴ァ卑妫峁┦凳钡悴?每天中午12:00—13:00)和预约点播功能,网友可通过电子邮件,选择“生日”、“爱情”等12种祝福方式为亲朋好友点歌,而每一次点歌,都可永远保留一个点播号码,使网友在任何时候可到“听吧音乐网”去回忆那一温馨时刻。而广播电台也会每天选择6至8份祝福点歌播出。

广播电视台和电视台区别篇10

2011年浙江生产总值3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9%以上;地方财政收入3151亿元;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7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07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1年居全国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7年列各省(自治区)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43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644元,实际增长8.9%。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7283元,比上年增加3883元,增长16.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11553元,比上年增加1557元,增长15.6%。

一、浙江数字有线概况

2011年浙江省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2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7家。浙江有线电视用户数1343.52万户,比上年增长11.1%;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016.24万户,数字化率为75.6%,成为全国第三个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千万的省份(另外两个为广东、江苏)。双向化网络覆盖用户共有844.01万户,覆盖率约为62.8%;双向业务实际开通用户约有270万户,开通率约为20.1%。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20%和99.38%。特别是各地自觉地积极推进有线数字电视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用户数721.57万户,全省农村地区整体转换和双向化改造完成率分别达到62.9%和44.1%,这一发展状况走在全国前列。广播影视业经营收入19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2011年末,浙江全省38.8万户享受广电低保政策的城乡“低保户”中,已有21.25万户低保户免费收看到数字电视。2011年浙江启用数字电视低保工程,为每个补助对象免费安装一台基本交互型机顶盒,并免除每年的“收视维护费”。计划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让全省已经通达数字电视地区的低保户全部免费收看到数字电视。浙江省CmmB手机电视已经建立了136个50瓦-1000瓦的机站,形成省、市、县三级网络传输体系,十一个市的有效覆盖率达到90%以上,活跃用户60万户。

2011年1-11月份全省有线网络收入41.26亿元,同比增长18.73%,其中,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27.46亿元,同比增长22.29%。1-11月份全省广播电视其他收入(含社会影视机构收入)为46.85亿元,同增长26.26%。

2010年5月27日,浙江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会议,力争到2012年底有条件的乡镇完成50%左右数字化整体转换,到2015年底全省城乡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用户数字化整体转换,并全部停止模拟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到2012年底,全省所有城市基本完成,有条件的乡镇完成50%左右。

“十一五”期间,浙江各级财政共投入16亿元支持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其中省级6.15亿元、市县9.85亿元。全省开展了“村村通”、“村村响”、“广电低保”、中央农村广电节目无线覆盖、农村电影放映等六项惠民服务工程。全省乡镇和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分别提高到100%和99.3%以上,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从50%提高到74.3%。

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广电进渔船”工程,广播电视进渔船工程工程专项资金用于大中型海洋捕捞船安装接收中星9号直播卫星电视设备的补助,实施期限为2011年-2013年。补助对象为沿海各市、县(市、区)功率在137千瓦(含)以上大中型海洋捕捞船,以省海洋与渔业局确认的2010年底实有数为准。补助标准:300千瓦以下到137千瓦(含)以上中型海洋捕捞船每艘船补助:一类地区3500元/艘;二类地区2500元/艘;三类地区2250元/艘;300千瓦(含)以上大型海洋捕捞船按1500元/艘标准补助(不分地区类别)。截止2011年1月,舟山市普陀区已有320艘渔船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广电进渔船”试点工作完成。浙江正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争取让全省近20万渔民朋友早日在海上看到看好电视。

浙江“村村通”采取有线光缆联网、海岛数字微波传输联网等方式,工程总投资1100多万元,其中省财政拨款补助39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地方台自筹资金共710万元,累计完成72个乡镇、5572个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任务和13272个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新标准建设,使全省乡镇、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有线电视联网率分别达到l00%、99%和80%以上,农村有线电视实际入户率达89%以上。全省有线广播“村村响”累计完成33246个行政村建设任务。

“村村通”工程建设,全省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6.4亿元,新建光缆干线3万多公里,共完成了72个乡镇、5364个行政村的有线电视联网任务,12756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过多种形式达到了“村村通”建设的新标准。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衢州等6市和52个县、市、区基本实现了乡镇和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均为100%的“双百”目标。2009年上半年,实际完成10537个行政村“村村响”工程的建设任务,累计完成了26525个行政村的建设任务。

2010年底,浙江城区有线电视用户468.2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22.08万户,整体转换完成比例为90.1%。全省78个(11个市级、67个县级)城市有线网络,已有67个(11个市级、56个县级)基本完成了整体转换任务,占城市有线网络总数的85.9%。2010年底,浙江双向化网络覆盖用户共有409.6万户,完成比例为87.5%。全省已有49个(10个市级、39个县级)城市有线网络基本完成了双向化改造任务。

2010年1-11月份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收入34.76亿元,同比增长19.53%,其中,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22.45亿元,同比增长17%。1-11月份全省广播影视其他收入(含社会影视机构收入)为36.88亿元,同比增长74.54%。到2010年底,全省共有广播电台12座、电视台12座,广播电视台66座,网络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分别为109套和115套;全省制作广播和电视节目分别达到44万小时和14.9万小时。

2010年浙江省县级广播影视经营收入达到37.45亿元,同比增长17.47%,列在全国第二位。2010年广播影视经营收入超过1个亿有11个县(市、区)的,占全部70个县(市、区)的15.7%,除原有诸暨、萧山、余杭、义乌、海宁、慈溪和鄞州外,新增亿元县有4个,分别是桐乡、余姚、长兴和临海;6000万元到亿元收入的有16个县(市、区),占22.9%;4000万元到6000万元的有12个县(市、区),占17.1%;2000万元到4000万元的有14个县(市、区),占20%。

到2010年底,全省有线广播电视干线网21.45万公里,比“十五”末期增加了7.72万公里,基本联通所有市县、乡镇和行政村,乡镇和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从五年前的95.8%和87.4%分别提高到100%和99%以上,城乡有线电视用户数1280余万户,比“十五”末期增加了380余万户。农村有线电视用户807.3万户,实际入户率从五年前的50%提高到90%左右,提前五年基本实现“户户通”。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9.17%和99.35%,居全国前列。加快有线对农广播和应急广播建设,全省3万多个行政村安装各类音箱和喇叭近160万只,农户有线广播收听覆盖率从五年前的57%提高到80%以上。“广电低保”工程让全省40万户城乡“低保户”免费收看到有线电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五年实施农村公益放映电影110万场,实现了全省农村中心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全省67个市县基本完成了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整转率达到90%以上,双向用户413.75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700万户,其中农村达到200多万户。

浙江省CmmB手机电视形成统一规划、统一运行、统一管理和用户快速发展的格局。目前全省已经建立了136个机站,11个市的有效覆盖率达90%以上,用户60万户。

浙江广播影视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广电局浙发改规划〔2011〕973号印发的《浙江广播影视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全省基本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网络双向化改造,基本实现数字化双向化。大力推进节约型网络建设,推动光纤入户,80%以上网络光纤到楼。推进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用户发展,逐步实现用户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积极推动三网融合,努力实现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业务承载支撑能力,提供紧急广播、高品质视音频节目、电子政务、金融支付、远程教育、增值电信业务和比照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等综合业务服务。规划和开展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建设,到2015年全省县级(含)以上城市和重点乡镇基本实现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积极参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技术试点和示范建设,2012年杭州、宁波、温州和有条件的市初步建设安全高效和服务广泛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1)广播影视惠民服务工程

1.农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工程项目。对无线、有线广播电视无法覆盖的林场、海岛、偏远山区、远洋渔民,采取“村村通”直播卫星等传输技术手段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其中在全省1.8万艘海上渔船实施“广播电视进渔船”工程项目建设。

2.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工程项目。统筹“村村响”工程建设的宣传和应急管理双重功能,以市县广电台为重点,以有线广播电视网和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为依托,加快建立能够满足分级、分区域、多部门联动响应的农村应急广播技术系统、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构建上下贯通、统一联动、覆盖广泛、安全可控、反应敏捷的全省应急广播体系。

3.有线数字电视“广电低保”工程项目。扩大“广电低保”工程实施范围,建设“广电低保”数据管理平台,确保有线数字电视通达地区城乡低保家庭免费收看有线数字电视。

(2)广播影视数字化节目制播和传输工程

1.省级新媒体集成播控分平台项目。建设面向ip电视、手机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媒体业态的内容集成播控平台和视音频节目资源库,实现对新媒体跨平台、跨终端的内容服务。

2.有线网络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项目。目标到2012年底有条件的乡镇、村基本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任务,到2015年底全省城乡基本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任务,并停止模拟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

3.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工程项目。目标是到2012年底全省城区全面完成双向化改造任务,有条件的乡镇、村基本完成双向化改造任务,到2015年底全省城乡基本完成双向化改造任务。

(3)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广播影视基建工程项目

建设浙江广电传媒大厦、浙江电影产业示范基地总部,以及湖州梅地亚二期工程,续建义乌、东阳广电中心,新建余姚、镇海、平阳、苍南、海盐、浦江、常山、岱山、临海、天台、玉环、仙居、景宁、松阳等14个县级广电中心。

有线电视服务收费

2006年4月3日浙江省物价局下发规范我省有线电视服务收费政策有关事项通知,规定有线电视入网费标准为每户300元;非居民用户的有线电视入网费按每个接收终端计收,基准价为180元,有线电视服务机构可在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与用户协商确定。农村有线电视独立小前端(小有线电视网)的入网费基准价为每户150元,有线电视服务机构可在上浮不超过2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与村民委员会协商确定。

关于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按省物价局批准的文件执行;非居民用户的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按接收终端计收,每个接收终端收费标准按不超过居民用户的标准,由有线电视服务机构与用户协商确定。农村有线电视独立小前端(小有线电视网)的基本收视维护费为每户每月5元。暂停期间不收取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

关于有线电视其他收费,用户申请恢复使用的,可收取恢复使用费(含材料费)每户30元。移址收费(含材料费)每户50元。转户(改名)手续费每户每次10元。

浙江华数

2011年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下发100号文件,要求加快全省广播电视有线网络“一省一网”整合发展工作。2011年10月24日,担负着全省广电网络数字化、信息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重任的浙江华数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数”)在杭州挂牌成立。该公司是以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为基础,省、市、县(市、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共同参与组建的企业。公司担负全省广电网络数字化、信息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到2012年6月底前,浙江县级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将加入浙江华数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全省广电有线网络资本联合,基本完成“一省一网”整合发展任务。

2011年11月2日,海宁、桐乡、嘉善、平湖、海盐等嘉兴五县(市)与浙江华数举行“一省一网”整合工作暨项目投资签约仪式,以全资方式在全省加入省网络公司,2011年11月3日,义乌、东阳、永康、兰溪、浦江、武义、磐安等金华七县(市)与浙江华数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嘉兴、金华各县(市)相继加入浙江华数公司,2012年3月13日,衢州市本级所属县市区以全资形式统一加入浙江华数。浙江华数将在衢州建设“跨代网”,采用全球最领先的100G光交换技术,建设覆盖衢州全市并连通全省的高速骨干网络,并采用全球首创的超光宽网技术,通过高速有线、无线一体化接入,实现比光纤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