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镇如何抓意识形态工作十篇乡镇如何抓意识形态工作十篇

乡镇如何抓意识形态工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8:32

乡镇如何抓意识形态工作篇1

关键词:乡镇;党政“一把手”;精神懈怠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54-05

在中国共产党“十”报告中,总书记鲜明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并在报告的“第十二部分”号召全党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与“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精神状态相反的就是“精神懈怠”。总书记2011年的“七一”讲话敏锐把握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鲜明提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其中,“精神懈怠的危险”被放在了第一位,这充分说明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的严重性。就“精神懈怠”问题,目前研究文章大多从宏观或整体的视角剖析其表现形式、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治理对策,但对特定人群在此问题上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却关注不够。本文拟就乡镇党政“一把手”这一特定人群的精神懈怠问题作一分析,以期丰富对“精神懈怠”问题的探讨。

乡镇是中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党政“一把手”是上级决策部署的执行者,是当地科学发展的推动者,也是当地干部工作作风和干事氛围的影响者和引领者,其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当地干部的工作状态,反映队伍的作风形象,决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关乎党的基层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

当前乡镇党政“一把手”精神状态总体呈现出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精神状态。但和党对农村工作的新要求相比,和群众对农村工作的新期待相比,仍然有少数乡镇党政“一把手”存在着或多或少、这样或那样的精神懈怠的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并着力加以克服。

一、当前乡镇党政“一把手”精神懈怠类型分析

1.“畏首畏尾”型。农村工作很精彩,但有时也很无奈。当前,乡镇发展面临多重瓶颈制约,如国家的各种调控政策、当地资源的匮乏、专业人才的缺乏、土地指标的限制等等,这些给乡镇“一把手”带来了不小压力。一方面,一些乡镇党政“一把手”开展工作时心存顾忌、畏首畏尾。不发展对不起地方百姓,更完不成考核任务;发展就有可能冒违反政策的风险。乡镇党政“一把手”在政策与发展上面临两难选择,要在任期内较大幅度提升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得非常困难,就影响了一些乡镇党政“一把手”发展的积极性,在精神状态方面少了不少闯劲和干劲;另一方面,少数乡镇“一把手”不能够正确对待发展中的挫折,有的悲观失望,有的因噎废食,眼中只有,不敢思考出路,一味寄希望于上级政策,而忽视深入研究政策并结合实际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在战胜困难方面,畏难情绪突出,凡事趋易避难,遇到问题绕道走,而把困难留给下一任,有的看到这是上一届留下来的,干脆把它“冻结”起来,到时再“击鼓传花”式地传给下一届。这样一来,老问题和新问题相互叠加,积重难返。

2.“满足现状”型。有些乡镇“一把手”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走上“一把手”的位置,总想歇口气,小心维护这多年辛苦得来的“果实”,不思进取思想严重。在履职方面缺乏创新精神,开展工作按部就班,满足“上传下达”,当“传声筒”、做“中转站”,习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工作仅局限于完成任务,不考虑如何创新发展,缺少优势特色,抱着“不发展,不出事,少干事,少出错”的思想,一门心思求稳。

3.“急功近利”型。少数乡镇党政“一把手”带着个人目的,把乡镇当成自己升迁的跳板,做起事来,没有长期地为地方发展着想,一心只想着对上负责,早日出成绩,以便早日升迁。一方面,对工作的目的、立场出现偏差,甚至把上级领导和组织关心培养当成自己今后升迁的理由。乡镇面临着推进改革、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压力,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和前途,少数乡镇党政“一把手”心情就会变得急躁、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工作落实不力,作风飘浮,办事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他们乐于抓大事,疏于抓琐事、烦于抓难事,求真务实不够、深入群众不够、细致扎实不够,特别是对于计划生育、维稳等基础性工作,平时很难抓细致、抓深入,说的多、做的少,安排的多、落实的少。有的接受任务时满口答应,工作落实中拖拖拉拉,甚至在抓落实的口号中使工作任务悄无声息地不了了之。有的对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细、大而化之。有的工作标准不高,抓落实力度不够,办法不多,责任心不强,抓抓停停,难以见到成效,往往是等到工作滑坡严重或者出现重大问题时才醒过神来。

4.“意志衰退”型。少数乡镇党政“一把手”新官上任时激情澎湃。但俗话说乡镇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党政“一把手”,工作繁杂,责任重、权力小,事事要负责、时时要问责,考核任务重、检查评比多,维稳压力大。同时,许多权力部门人财物都收归“条条”,上级领导、部门个个需要协调,加之繁重的接待应酬。乡镇党政“一把手”往往疲于应付、力不从心。二三年后,少数意志不坚定者不是越挫越勇,而是越挫越弱,四五年下来更加情绪不稳,更多的开始为升职、换岗操心谋虑,精力不是主要用在工作上,而是过多考虑个人前途和工作岗位安排。还有少数乡镇党政“一把手”长期在乡镇工作,和一些机关部门相比,工作压力大、待遇收入低,因而也产生一些不稳定情绪,人心思上、人心思走。

5.“能力欠缺”型。随着农村形势的发展,有些乡镇党政“一把手”在工作中面临着“思想工作不管用,粗暴执政不敢用,依法行政不会用”的困境,工作不知怎么着手,对于角色转换不适应。以前与农民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而现在变成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一些乡镇党政“一把手”却还没有从“管理者”的角色中转变过来,为民服务、依法行政的能力不强。而且在农业税时代,可以通过征收农业税费的方式,与农民交流谈话,联络感情,掌握农民的思想和生产动态。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惠农补贴的“一卡式”发放,使得乡镇干部和农民的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工作地点从田间地头转移到办公室,很难真正和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沟通交流,没有建立深厚的群众感情,为民服务的意识也就淡漠了。

二、乡镇党政“一把手”精神懈怠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乡镇党政“一把手”精神懈怠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元的,既有他们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现行干部管理机制上的客观因素。

(一)主观原因

1.不重视学习,理想信念松弛,缺乏党性锻炼。有的乡镇党政“一把手”不愿学习、不善学习,缺乏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强调没有时间学习,长期不读书、不看报,却整天忙于应酬、陷于事务,热衷于迎来送往。有的理论学习或者为了应付检查,或者为了装潢门面,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流于形式的问题还比较普遍。由于缺少科学理论武装头脑,部分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理想信念出现模糊、松弛、滑坡甚至缺失的现象。一些乡镇党政“一把手”虽然学历层次较高,知识面较宽,思想较活跃。但部分由于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党性修养动力不足。有的个人主义严重,官欲太强,想自己的东西过多,很少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不是从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出发来想事干事,而是以个人的升迁轨迹来谋势谋事谋人,设计升官路线图,少数干部干一点事,就想到回报,个人愿望一时得不到满足,就心生怨气,总觉得组织亏欠了他。

2.受社会腐朽文化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受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一些缺乏政治免疫力的乡镇党政“一把手”极易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加之当前社会变革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增多,使相当一部分乡镇党政“一把手”感到困惑和忧虑。另一方面,部分乡镇党政“一把手”受“官本位”封建意识残余的影响,一心经营如何为官,谋取更好的职位,无心致力于发展;要么追求一时的所谓政绩,“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脱离实际,盲目冒进;要么怕得罪领导,失掉官位,明知上级决策措施不周全,也不敢提出不同看法,唯命是从。

(二)客观原因

1.政治发展的空间限制。不少乡镇党委书记表示,提拔遭遇“天花板”,发展前途渺茫,让许多人多有失望。一些年纪大一点的,虽然辛辛苦苦扎根乡镇多年,但是,年龄这道坎使他们很难再在职级升迁上有所变化,因此,工作热情下降,意见牢骚增多,也就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一些表现突出、较为年轻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任职多年也未见提拔迹象,也容易产生失望情绪。“天花板”现象在乡镇可谓司空见惯。在一般人看来,经过数轮的乡镇区划调整,乡镇数量锐减,职数的减少,职务升迁的难度加大。正科级升任县处级干部岗位,微乎其微。这是由于作为县级来说,处级领导岗位充其量就五十余个,加之县委书记、县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按照干部配备要求异地调入,本地提拔几乎不可能,剩下的岗位除去相当一部分或上级下派担任,或异地干部交流调入,剩下的处级岗位极少,加之县大大小小的科局一把手几十个,正所谓僧多粥少。由于年龄等方面的限制,乡镇党委书记继续升迁的黄金时间只有几年,尤其那些在乡镇工作多年,相对年龄偏大的党政“一把手”,政治发展定位趋于现实,丧失动力,只求日后平调到县科局谋个位置。对绝大多数“一把手”而言,政治发展的空间限制,成为影响他们精神状态和工作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

2.竞争“短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尚未形成择优汰劣的管理机制,特别是未能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一方面,没有建立起一套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乡镇党政“一把手”的选拔任用机制,“群众公认”还没有真正成为乡镇党政一把手“上下”的重要尺度。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没有建立。一是“能下”渠道不畅,存在“不到年龄不离岗,不犯错误不下岗”的现象;二是“能上”缺乏竞争机制,一把手更多的是任命制或任选制。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用人不正之风。随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干部任用总体情况良好。但不可否认,在某些地方还存在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正成为影响乡镇党政“一把手”工作积极性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干得好,不如关系好、背景好。好的前程、好的位置往往不是实力和政绩的比拼,起决定因素的往往是背后的“靠山”。这些现象在当前虽属少数,而其负面影响极大,也带来了很深的后遗症,一部分乡镇党政“一把手”身处乡镇,不是想方设法抓工作、谋发展,而是潜心找关系,铺门路,谋圈子。

3.考核激励机制缺乏科学性。干部考核工作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上还存在某些缺陷。一是考核指标的设置不够完善。考核工作不看过程看结果,一切以名次来论成绩,实行“一刀切”,不是分类考核,没有考虑乡镇间的发展不平衡。这样对那些偏远乡镇、经济基础薄弱的乡镇,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就感到工作没有抓手,因此影响到工作积极性。二是定性考核缺乏必要的刚性,问责“短路”。现行的干部考核方法比较模糊,对于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人,尚未实行有效问责制度。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要不做太出格的事情,往往很容易通过测评和考核,导致干部的活力不强,压力不足。

4.监督力度上有欠缺。一是思想认识上有偏差。有的领导认为,乡镇党政“一把手”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差,工作辛苦,在发展一方经济、保护一方平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以他们所处的位置,要想捞多少“好处”也困难,对这些人应该适当宽容一些,不必要求那么严格。因此,对这些人的监督有所忽视,甚至有所忽略。二是监督的措施不很得力。对正职的行为,问题大一点的,轻描淡写;问题小一点的,淡然带过;一些虽有问题但无关大碍的,视而不见。党委民主生活会是党内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真正开展批评时,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很少触及实质问题。三是监督的方位不很全面。对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力度悬殊。发现苗头打招呼、多提醒,这种事前监督做得不够好,甚至有所忽视。相对而言,比较注重事中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即予查处,给予纠正。事后监督作用不大。四是监督的机制不很完善。乡镇原本的设计就是一个派出机构,不是完整的一级政府,本身监督机制就不健全。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年基本上只开一次,而且只有3天,剩下的时间就是乡镇党委和政府说了算,人大主席团只是在开会的时候才发挥作用,至于闭会期间如何监督政府,没有明确的规定,再加上乡镇本身没有政协,所以乡镇权力是缺少监督的。县一级虽然对乡镇有监督权,但是力度和人数有限,比较薄弱。县里对乡镇的监督方式是派出纪检员,通常就是一个人,作用也不是很大,而监察这一块县里是没有派出机构的。对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事实上存在上级疏于监督,同级不敢监督、下级难以监督的问题。在监督机制上,对上级如何监督、同级如何监督、下级如何监督缺乏具有操作性的具体规定。对“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没有相应的办法和制度,难以实施监督;对不接受监督的对象没有明确的制约措施,导致监督虚化,流于形式。所以,现实的情况是,一个地方上访太严重了,才会引起重视。

三、优化乡镇党政“一把手”精神状态的对策

提高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精神状态,必须坚持教育引导、考核、激励、监督等“多管”齐下,构建起激励乡镇“一把手”奋发有为的工作环境和制度环境。

1.切实加强乡镇党政“一把手”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一是要加强对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理想信念和政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执政观、权力观、道德观,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他们的头脑,把思想统一到干事创业上来。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必须不断强化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断增强他们自我净化的能力。二是要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可通过异地办班、组织赴外调研考察等活动,使乡镇党政“一把手”在对比分析中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寻找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激发拼搏争先,干事创业的热情。要把实践锻炼作为最有效的培训途径来抓,努力提高乡镇党政“一把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组织经济发达乡镇与欠发达乡镇的党政“一把手”互相交流锻炼,或选派经济欠发达乡镇党政“一把手”到经济发达地区乡镇进行短期挂职锻炼等,借鉴他人经验,增强立足现有条件加快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2.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用人机制。重要岗位的提拔使用要向乡镇倾斜,注重从基层选拔任用县处级领导干部,如安徽省宣城市在2012年从乡镇党政“一把手”中公开选拔任用了8名副处级干部,极大地激发了当地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工作热情。创新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法,要着力打破用人上的论资排辈。在选拔任用方式上引入竞争机制,如“竞争上岗”、“双推双考”等,充分体现选拔任用上的“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倡导以业绩和社会公认为取向的用人机制,不断促进干部的提拔、交流、使用的良性循环。对表现突出的乡镇党政“一把手”予以提拔重用,有时要突破年龄、学历等框框限制。在受职数限制的情况下,可提高职级奖励。对那些工作中不积极主动、消极应对、不胜任、不称职的乡镇党政“一把手”调整到非领导职务,情况特别严重的可以免职、降职等方式进行调整。要真正做到干部能上也能下,实实在在体现平着让、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机制。

3.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注重实绩和社会公认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机制,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乡镇党政“一把手”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促使乡镇党政“一把手”自觉勤政廉政,约束其施政行为。一是要科学划分类型,根据不同乡镇的区位优势、环境条件、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分别确定不同的考核重点,制定不同的目标评价体系;二是要分类划分权重,考核内容要分经济工作、常规工作和专项工作,合理确定不同类型乡镇的计分权重;三是要强化动态考核,改变以往的年终考核“一锤定音”的状况,在抓好年终考核的同时,切实加大日常督查力度,构建大督查格局,出台常规工作和专项工作的考核办法。同时,对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岗位职责和目标责任制考核,一要看任内做出的成绩同时也要看前任留下的基础和起点;二要看打基础、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力度;三要看平时工作能力同时要看在重要时期、重要工作、重大事件上的决断能力和应对能力。

4.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要以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乡镇党政“一把手”精神状态,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让“能干事”者有舞台、让“干成事”者有荣耀。一是科学运用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把乡镇党政“一把手”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使其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吻合,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但工作目标不要太多太滥,锁定主要目标即可。二是合理运用物质激励。所谓物质激励是通过满足个人对物质利益的需要,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予乡镇党政“一把手”完成目标一定的物质激励,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三是充分运用精神激励。从当前来说,精神激励仍然是激励乡镇党政“一把手”奋发有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充分利用嘉奖、记功和授予荣誉称号等精神奖励的同时,还要注重利用“表扬”和宣传这些手段,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先进典型事迹。四是注重运用职务激励。从现实来看,职务激励应着重在有效完成既定目标、长期从事乡镇党政“一把手”工作的这部分人身上,给予满规定任期(十年为宜)副处级待遇或安排实职。五是重视运用情感激励。情感激励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爱护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家庭生活,可以给予照顾家庭上的特殊待遇,可以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倾听他们的建议、意见甚至牢骚,释放其精神压力,优化其精神状态。六是有效运用负激励。从目前来看,对乡镇党政“一把手”负激励的措施已比较多,关键是在于运用和落实。要以严格的问责制度来推动乡镇党政“一把手”作风转变,把“无为”纳入问责范围,从制度上纠治无所作为等不良精神状态。

5.抓监督管理,切实保证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健康成长。要以配套的公开监督机制来倒逼乡镇党政“一把手”精神状态转变,创新工作思路,逐步形成对乡镇党政“一把手”工作作风、权力运行开展监督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强重点监督。主要加强对乡镇党政“一把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党的惠农政策和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民主集中制、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的监督。同时,对乡镇党政“一把手”包抓重点项目、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等情况,也要进行检查指导和跟踪问责。二是坚持联系制度。健全完善市级领导联系乡镇工作制度,建立县(市、区)委常委联系乡镇党政“一把手”制度,市县党员领导干部每年列席所联系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坚持谈心谈话制度,了解其思想、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三是健全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乡镇党委定期报告工作制度,认真落实乡镇党政“一把手”述职述廉制度、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任中审计、离任审计以及诫勉谈话和函询等制度。建立乡镇党政“一把手”履职调查制度,经常听取相关部门对乡镇“一把手”情况的反映,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Z].

乡镇如何抓意识形态工作篇2

县委、县政府决定利用星期天召开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流动现场会,今天。这个会是前几天计划召开的由于各种原因推到今天。刚才,史县长和周书记等几位领导带领大家看了孙吉、庙上、猗氏三个乡镇,这三个乡镇也分别发了言。史县长和陈县长也做了讲话安排,对前一段我县这项工作做了总结,对存在问题也指的很明确,特别是对今后怎么办,讲得非常具体,非常符合我县的实际。希望大家会后向这三个乡镇学习,以这三个乡镇为榜样,按照史县长和陈县长讲的把我这项工作搞好。

一、要树立长期的环境整治观念

也是一个地方社会管理水平的标志。一个地方,一是开展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管理的水平,第一印象是环境。落后地区到先进地区,第一印象就是感到环境美还是环境差,至于参观学习,马上并不知道GDp多少?产业有多少?第一印象是感到环境上的差异。环境上的差异就感觉到发展的快慢。

就是五句话:基础好、行动早、机制健、整体变,二是县近年来在乡村环境卫生方面的情况。总体讲。这是前面四句话,最后呢,效果一般。1基础好。实事求是说,县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基础是好的这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历届乡村基层干部给我打下的好基础。农村走一走,看一看,与周边县市特别是一些落后地方相比,农村的整体规划、整体建设、整体环境,包括产业在内,基础是非常好的2行动早。就是说我敢于支付,0506年一开始对农村费用敢于支付,当时我周边县市卫生专项费用是走在前面的周边一些县市后期也是按照我这个做法来搞,特别是盐湖区,这个方面拿更多的资金,资金的数额比我多,但我行动早。3机制健。现在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基层有各种各样的做法,也有好多经验,也有好多成绩,也建立了好多工作方法和机制。4整体变。就是说,这几年我农村的环境应该较过去大有提高、大有好转,这是三级干部所取得的成绩。5最后一个,效果一般。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就是时好时不好;检查时好,不检查就不好;过节时好,平时不好;有准备就好,没准备就不好。简单一句话,就是检查型卫生、应付型卫生、领导型卫生。可是和周边县市相比,咱们最早提出通道法,就是说,通道给人一个印象,就是说一进和其他县市不一样,道路好、村容整齐。但我提出的口号在这里没有实现,却在周边县市实现了现在从209国道走,看看万荣县,路过万荣几个村,不管村里面怎么样,光是209国道给人一个非常整洁的概念和印象。再从永临路上到永济,再从运临路到运城走,附近的几个村也是非常整洁的这是首先提出的但周边县市反而搞得好,所以说效果一般。

差在哪里。想主要是以下三方面:1思想不重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乡镇仍然把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停留在检查、停留在过节上,三是环境整治差距在哪里?问题出现。停留在某一项活动上。2机制不完善。过去我可以说在这些方面是手把手教乡镇干部,除了周书记、王县长、陈县长之外,多次在乡镇干部会议上讲,可以说是手把手教,但落实不了咱们经济比周边县市(盐湖区)少,但比其他县市多,觉得符合咱们实际,应该不是因为经济实力弱完成不了觉得还是方法不对。每到一个村、一个乡镇交流,这么一个简单的事落实不了一个村,大村多建几个垃圾池,小村少建几个垃圾池,咱们卫生专项费用就供卫生员把巷道的垃圾拉着倒到垃圾池,就这么一个事情,但是都办不了咱们都是农村长大的不是农村长大的也是县城长大的农村的巷道三天五天不扫,再往后推,十天不扫,八天不扫能脏到哪?脏就脏到乱堆乱放垃圾堆。一个卫生员一年两三千块钱,就拉走了把这巷道的主要垃圾拉到垃圾池就行了巷里就没有垃圾堆放了群众还不知道自己门前三天扫一次,五天扫一次,能脏到哪里?3不按要求落实。前一段时间,审计局审了孙吉、楚侯、庙上、七级四个乡镇12个村,从这四个乡镇12村可以看出存在这些问题,一是经济管理不规范;二是有挤占经费的现象;三是效果意识比较差。还有其他差距,认为这三个是主要差距。觉得咱们挤占经费这个问题上够严的曾经在乡镇长会议上说过,谁要是把卫生经费挪用了县委要抓几个典型。史县长当时给我说,咱们这次卫生检查要采取措施,如果哪个乡镇连续三次倒数第一,县委处理你不应该感到委屈。再是效果意识差,耐力不强,工作质量意识不强,要么是从严,管得过死,经费到不了位;要么是不负责任,工作没有搞或搞的不好,钱就给了效果意识很差。

二、要研究问题。

解决新问题。一个地方工作,一是要研究新情况。要研究一个区域在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甚至一项工作、一项活动都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庙上现场会上讲过,乡镇与乡镇之间,有些工作是不可比的不能争名次,排先后。因为各乡镇历史、地理、文化的差异,再加上群众生活习惯、生活观念以及过去工作的基础,所以说一般大型的现场会开的很少,也不主张开,开了没有可比性,开了让大家心不服,就没必要开。但在商讨开这个乡村环境卫生现场会时,同意开,为什么?不管你先进也好,落后也好,说谁不愿意讲卫生?说这个卫生工作能不可比?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任何时期、任何阶段,都有属于这个时期、这个阶段的问题,只有针对这些问题才能掌握动态,掌握动态才能够创新工作,要有一种工作精神状态。过去讲,物要整洁,人要精神。环境不行,外地人回来了对咱啥印象。先不说国庆节全市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就是不整治,咱也应该展现咱们人的风貌、咱们人的工作精神状态。所以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工作,一定要研究这个地方、这个单位在一个时期上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解决一些新问题。这些在单位讲,过去也讲,要寻找部门政策法规与经济发展的对接口,要找准部门岗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结合点。这里,要表扬两名干部,一个是北景的冯淑芳,上一次工作调整的过程中,冯淑芳和其他一些乡镇书记要求回到县上来,如果按回县上来的条件,应该是排在前面的不应该是最后面,但没让她回来,把她调了一个乡镇,换了一个新环境,应该说工作任务是非常重的但她勇于接受这个调整,而且工作精神状态非常好。没向我汇报,从社会各方面掌握得到信息,运城市人大代表、盐湖公安局的人给我讲,这个乡镇书记工作责任心可强了调走了还专门给他说,这条路进展到现在这个程度,要向后面的乡镇书记递交,一定要帮她把这条路修了听了以后,当时非常感动,也非常欣慰。说,乡镇书记非常好。说,乡镇书记都是这样。这位代表走后,想,如果乡镇书记都能像冯淑芳这样该有多好。北景乡之后,县四套班子一些副职从各个角度看到北景工作开展不错,这是与北景整个党政班子以及全体干部分不开的所以我觉得,冯淑芳作为党委书记应该受到表扬。另一个是审计局的阮建军,阮建军同志总是能够研究一些问题,总能够找出部门岗位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对接口。审计局过去的工作基础是好的阮建军到这以后,能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观点。见审计局最近有个工作安排,根据县上“定目标、抓管理、促发展”这个号召,审计局内部开展了抓创建、促转变、做贡献”活动,要求审计局的工作和审计局的干部具有一定的承担精神和较好地实现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工作意图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能够为经济发展做贡献,具有明确的责任意识,真正起到经济卫士、领导谋士、社会信士的作用。单凭审计,审计为什么服务?政法系统讲过,政法工作为谁服务?就是为经济服务,为群众服务,为政治服务。审计也同样,就是为经济保障服务,为群众服务,为政治服务,正当位置上与县上保持一致。提出,审计局由监督为重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由合规、合法审计为主向合规、绩效审计并重转变。咱们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违规与经验的结合点、与创新的鉴定点在哪里?就是成功。成功了就是创新,失败了就是违规。

抓住重点。虽然,二是要研究情况。庙上会上讲过,就是乡镇与乡镇之间,各区域之间要研究各区域之间的重点工作,要研究各乡镇的重点工作。由于各乡镇的历史、地理、文化的差距,由于群众风俗、生活观念、工作基础的差异,要研究各乡镇的重点工作。但我作为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作为县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一定要头脑清楚,要有敏锐性。一个地方,该抓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事情不能拖,什么事情需要你自己亲自抓,需要骨干亲自督办,头脑应该清楚。

工作力度与工作质量效果是成正比的所以我过去讲,三是工作力度和质量的问题。一般来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工作付出有多大,收效应该有多大。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应该对乡村环境卫生整治重视一点,这段应该是这项工作任务较重的时期。所以各乡镇党委政府一定要把思路、方法理顺,组织处理是次要的认为县里就真的想处理哪个干部呀,真的来讲,叫谁当书记县长,也都不想处理哪个干部。真的处理哪个干部,得前思后想。县里出现一些问题时,得处理一些干部,组织措施都是次要的应该说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要用政绩树立形象

包括我会议主席台上在座的四套班子领导,各级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上对下都有些形象问题。人人都想让领导对你印象好点。这是人的心理,人人都想让上级印象好点,都想给群众留个好口碑,这是正常心理。如果你不是这种心理,那你就不配当个领导干部,当个普通干部都不合格。但这种好印象,不是靠你自己说的也不是靠哪几个人给你吹的社会对你这个人工作、言行综合的评价,再用句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干的活大家都清楚,出发点是好是坏大家都明白。用农民的话讲,人和人差不了多少。所以说,这个问题上,讲三层意思:一是干什么;二是如何干;三是看效果。

就是说我每一个人都要尽到和组织岗位相配的职责,一是干什么?应该做的事。能尽到职责,这就是好干部,这就是应该干的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说,多干一些好事,少干一些坏事。过去提出政府工作五句话,要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公共利益的捍卫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共安全的守护者,公平公正的保障者。这个话讲得大了一点,但你认真分析,还有它一定的道理。如果都能用这五句话来约束我公职人员、公务人员的行为,就能尽到岗位的职责。

乡镇如何抓意识形态工作篇3

一、充分认识加强乡镇党委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乡镇党委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基层和第一线,承担着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建设、推进农村社会发展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是国家政权的基石。其执政能力的强弱、执政水平的高低,干部素质和思想作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近几年来,我县各乡镇党委在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面对党委换届后的新机制、农业税取消后的新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乡镇党委在执政方式、管理模式、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问题。比如,有的乡镇党委自身职能定位不准,职责意识不强,对新的农村工作形势研究不深、把握不准;有的乡镇工作运行机制不完善,工作制度不健全,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个别乡镇党委加快发展的意识不强,精力不集中,立足本地实际抓发展的思路不明、方法不多、措施不硬、能力不高,导致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不够、后劲不足。同时,一些乡镇干部在思想作风、素质能力上也与当前的形势不相适应,表现为思想不够解放,缺乏与时俱进、争先创优的意识,精神状态欠佳;作风不够扎实,不能联系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工作;组织纪律性不强,缺乏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素质能力不高,不注重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知识结构老化,信息渠道闭塞,等等。对此,各乡镇党委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提高政治警觉,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乡镇党委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下大力解决好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切实为东光大发展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加强乡镇党委思想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要求

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大发展快发展这个主基调,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增强一创建”(增强党性观念、增强发展观念、增强服务观念,创建“五个好”班子)为目标,以实现“三个转变”(转变工作职能、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为核心,以落实“两个提高”(提高乡镇党委执政能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以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为抓手,着力解决乡镇党委在领导发展、执行政策、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和优化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把乡镇党委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功能优化、团结协调、干事创业的坚强战斗集体,把乡镇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廉洁高效、群众信任的高素质的优秀团队,为全面推进东光大发展快发展和建设和谐东光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加强乡镇党委思想作风建设的主要目标要求是:

1、班子建设得到新加强。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班子团结,运转协调,党委决策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大发展快发展不动摇,发展思路明确、工作方法科学、保障措施有力,驾驭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明显增强;认真贯彻县委的各项决策,准确执行上级政策,深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引导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

2、干部素质得到新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农村工作实践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推进大发展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思想解放程度进一步提高,抓工作促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求真务实,勤政高效,能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廉政意识进一步加强,严肃工作纪律,规范从政行为,树立起良好的乡镇干部形象。

3、工作运行形成新机制。乡镇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建立起以工作部署、流程监控、效能监督、业绩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推进保障体系和规范严谨的机关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机关效率、工作质量、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4、整体工作实现新突破。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产业优势凸显,民营经济竞争力显著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公共事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三、明确职责定位,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要积极适应免征农业税后的新形势,以服务全县大发展快发展为主旨,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到围绕“一个中心”、落实“两大任务”、把握“六个重点”。

1、围绕“一个中心”: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密结合本乡镇实际,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2、落实“两项任务”:一是抓发展。坚持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作为基本目标,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分析本地经济发展优势,积极培育和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加快发展、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展壮大区域经济。二是抓和谐。落实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加强农村矛盾纠纷排查,改进农村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组织抢险救灾、防洪抗旱、优抚救助,及时上报和处理重大社情、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面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村社会治安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安居乐业、和谐发展的农村社会环境。

3、把握“六个重点”:一是项目建设。统筹本乡镇工业、农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项目建设,积极建设投资较大、效益突出的立镇(乡)项目。充分挖掘本乡镇区位、资源、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二是民营经济。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积极调整优化民营企业布局,引导民营企业向本地优势行业和主导产业集中,促进重点企业提档升级;建立完善以政策咨询、法律援助、信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民营经济体系;支持保护农民兴办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自我服务能力。三是高效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农业经营的规模化、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农产品的市场化。四是文明生态村建设。按照县委统一安排,制定本乡镇文明生态村建设总体规划,落实创建措施,搞好督导检查,积极总结和推广创建经验,确保文明生态村的数量逐年增加,创建水平不断提高。五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抓好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划和组织工作,积极为农民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切实维护好外出人员的各项权益。六是农村社会事业。加强规划,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农民素质工程,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推进农村文化和体育事业建设,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切实抓好以生育文化建设、生殖技术服务、计生“三结合”等为主要内容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着力在农民医疗卫生、困难救助、劳动就业、子女教育、公益事业等方面构筑保障体系。

四、强化学习教育,不断提高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

1、明确学习重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乡镇干部的特点和岗位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政策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和政务礼仪等方面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理解和执行上级政策的能力、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为农民群众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能力,使党在农村的执政方向更加明确、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2、创新学习方式。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学历教育、外出参观、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搞好教育培训。定期组织乡镇干部集中学习,每年集中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党委中心组学习不少于20天;积极开展“日读千字、月写一文、季看一书、年学一技”活动,认真抓好干部个人自学,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定期拟定学习必读书目下发乡镇,党委中心组定期对干部自学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定期开展集中研讨活动,围绕本乡镇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精心设计专题,年度集中研讨不少于6次。同时,通过干部包村、到村任职、企业挂职等形式,加强乡镇干部实践锻炼;鼓励乡镇干部参加各类学历教育,注重通过远程教育、外出参观以及参加调训等形式,开拓干部眼界,增强学习效果。县直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县委统一安排组织好对口培训,确保3年内对全县乡镇干部轮训一遍。

3、严格学习管理。制定具体的年度学习计划和阶段性学习目标,认真落实好学习考勤登记、领导干部讲课、学习档案管理和学习情况通报等学习管理制度,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学习培训的,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组织处理。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要采取组织测试、调阅学习笔记、查阅学习档案等形式,定期对各乡镇落实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和干部个人理论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县委将把乡镇党委组织学习情况和干部理论学习情况纳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先评优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五、严格管理监督,不断改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

1、建立健全乡镇党委工作规范化运行机制。全面实行党委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原则上每月至少召开1次乡镇党委会,重点讨论本乡镇党的建设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提出和确定党委的工作计划与有关事项;每年召开1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通过开展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和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解决班子自身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县委常委要根据分工参加各乡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向干部群众通报。建立乡镇党委任期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按分工落实到各位党委委员,明确目标责任,年底进行考核,依据目标完成情况落实奖惩。健全完善乡镇党委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强化乡镇党委的管党责任意识。

2、建立健全机关管理工作机制。围绕加强乡镇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首问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目标任务、工作标准、办事程序和时限要求,切实提高机关效率和工作质量;建立健全财务审批、公务接待、车辆管理、环境卫生、安全保卫、公文处理、考勤值班等工作制度,树立乡镇机关规范严谨的良好形象。县委将切实加大对乡镇机关效能和形象建设情况的督导检查力度,对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执行党委决策或不遵守机关纪律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建立健全党风廉政监督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每年年初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进行量化分解,逐级签订责任状,年终统一实施考核;每年年终由领导班子成员围绕个人履行岗位责任制和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情况进行述职述廉,同时进行民主评议,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的结果纳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乡镇领导干部家庭成员婚丧嫁娶、配偶或子女受到查处或涉嫌犯罪等,事后要以书面形式分别报告县纪委和组织部,对不按规定程序向组织请示报告和不如实反映情况的,给予严肃处理。严格执行乡镇干部“十不准”,即不准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准用公款向任何单位和个人赠送礼金、有价证券;不准买官卖官、拉票贿选和搞钱权交易;不准借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聚敛钱财;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和参与营业性场所娱乐活动;不准挪用、侵占、截留扶贫、救灾资金和实物;不准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和其他利益;不准借用公款逾期不还;不准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准参与任何形式的活动。对于违犯“十不准”规定的乡镇干部,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有关党纪政纪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4、建立健全作风转变保障机制。全面推行下基层制度,坚持乡镇干部“四必到”,即召开村“两委”会和党员大会必到,村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必到,村有重要活动必到,部署乡镇中心工作时必到,保证每年下村时间不少于3个月;全面推行镇(乡)村干部联合办公制度,乡镇包村干部定期到村与所包村村干部联合办公,现场解决问题,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全面推行干部联系农户制度,每名乡镇班子成员联系3-5户贫困户,普通干部每人联系2-3户农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认真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节假日领导干部轮流带班,任何乡镇不得以任何理由安排乡镇干部轮休,对自行安排轮休的乡镇给予全县通报批评。

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使乡镇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1、健全完善考核目标体系。紧紧围绕大发展快发展这一主基调,把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民营经济、招商引资等作为重点内容列入考核目标,树立以发展统揽全局、凭实绩选用干部的导向。同时,把乡镇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机关效能建设以及干部履职能力等内容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评鉴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

2、创新考察考核的方式方法。加强对乡镇工作的经常性考察考核,通过参与工作监督、实地察访、重大事项跟踪考察等形式,全面了解乡镇工作进展情况。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既考核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又考核干部的主观努力、工作态度和创新精神,看工作基础和群众公认程度。采取书面测试、现场答辩、实践考验、量化分析等多种形式,全面考察乡镇干部的思想作风、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政绩考核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发挥考核结果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衡量乡镇党委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和管理、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年度责任目标完成较好、工作实绩突出的乡镇,授予领导班子荣誉称号,并增加年终考核个人优秀指标,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坚决予以提拔重用;对实绩一般、群众威信不高的干部,属于精神状态不佳、作风不实、能力不强导致工作不力或失职失误的,给予相应批评或处罚,对不称职的乡镇领导干部及时调整。

乡镇如何抓意识形态工作篇4

今天县委、县政府确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安排部署我县的扶贫任务,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和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努力把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刚才,李县长代表县委、县政府就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扶贫开发的四个重点乡镇作了表态发言,最后县委孙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孙书记的讲话和李县长讲的意见,对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目标、政策规定和工作措施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四个乡镇的表态发言也都很好。为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抓好扶贫工作的落实,下面再强调几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扶贫开发是“三农”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它关注的是弱势群体,事关贫困群众的生存与发展,是我们党在贫困地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也是实现农民共同致富的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县委孙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李县长讲的意见要求,回去后要将今天的会议精神原原本本的向党委、政府作一次全面的汇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上来。要充分认识这次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被扶贫的乡镇要把这次扶贫开发作为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的重要措施和难得机遇,其他乡镇要站在全县大局的高度认识和对待这次扶贫开发,没有四个贫困乡镇万人的脱贫致富,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扶贫开发工作要思想上再发动,认识上再提高,工作上再落实,要把握好机遇,利用好政策,营造扶贫开发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责任,抓好落实。目前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目标已经明确,政策措施已经确定,下步关键就是看大家如何抓好落实。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围绕各自的职能,进一步明确责任,把扶贫任务细化量化到部门到人。特别是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围绕扶贫开发工作积极地“上跑下联”,对上要积极争取上级的扶持政策、扶持资金,对下要多联系、多深入基层,对扶贫乡镇村多帮助、多指导,搞好扶贫方式的创新。四个乡镇要围绕扶贫开发项目,制定详细的扶贫规划,把扶贫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凡是没有落实到村到户的扶贫项目,县里一律不予验收、不予拨款。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乡镇如何抓意识形态工作篇5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乡镇委书记座谈会,主要是给乡镇书记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借鉴提高的机会,共同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发挥乡镇书记的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刚才,11位乡镇书记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善忠常委和红梅副书记做了很好的讲话,很有针对性。特别是杨文平县长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领会,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乡镇书记如何在新形势下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讲几点意见。

一、要明确乡镇书记的主要职责

乡镇一级在党的组织结构和政权结构中承上启下,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强县之基在于乡镇。目前,我县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的比例超过73.8%,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县。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而乡镇书记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基层政权组织的核心人物和关键角色,担负着团结带领乡镇“一班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人民,保持一方稳定的重任。可以说,全县工作做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乡镇书记的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当好乡镇书记,首先必须认清自身所担负的主要职责。乡镇书记主要职责有三个方面:

(一)乡镇书记是党在当地执政团队的带头人。乡镇党委承担着我们党在乡镇一级执政的重任,乡镇书记就是这一级执政团队的带头人。在新形势下,乡镇书记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执政,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抓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镇委领导班子的第一使命。抓住了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就抓住了全镇工作的“牛鼻子”。乡镇书记不抓发展是失职,不会抓发展就是不称职。二是抓富民。只有抓住了富民这个根本,我们党执政的核心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巩固党在乡镇一级的执政基础。三是抓平安。没有平安、稳定,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当前,我县总体情况是稳定的,但也存在不少须高度重视并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比如,“三湾”开发后周边村庄农民生产生活差异化问题、拆迁安置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等。如果解决得不好,极易发生事端,从而影响发展大局。乡镇书记应将平安建设作为一门必修课,不修好不行,必须确保社会安定、百姓安宁、生产安全,否则就是不及格。

(二)乡镇书记是党在当地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人。基层党组织是党所有战斗力的基础。党的政策要通过基层来落实,党的目标要靠基层工作来实现。尽管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维稳、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但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乡镇书记对乡镇、村等各级党组织承担着领导责任,必须履行好治党管党的重要职责,带头抓好党建。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要保证政令畅通。中央的方针政策是全党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作为乡镇党委书记,要对中央、省委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工作部署,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贯彻意见,及时传达到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中去,并狠抓落实。二是要抓班子带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培养造就作风过硬、干事创业、群众认可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事关一方发展的决定因素。乡镇书记担负着推动乡镇科学发展的重要使命,必须尽职尽责当班长,努力打造出一支有生机、有活力、有能力的干部队伍,才能确保工作出效率、出成果、出实绩。三是要抓党的组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县现有乡镇及以下党组织319个,这是我县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从了解到的情况看,我县的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一些党支部负责人责任心不强,一些党组织不重视发展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等等。这里有体制转换的因素,也有管理不严的原因。乡镇书记要履行好基层党建工作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切实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努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三)乡镇书记是在当地人民心中党的形象的具体代表人。从古至今,老百姓都习惯把一个地方的最大的官称为“父母官”。在座的各乡镇书记,就是各乡镇的“父母官”。作为“一家之长”,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都可能对周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乡镇书记形象不好,党在当地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就不会好。因此,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希望大家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形象。重点做好三个方面:一要为民。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乡镇书记要树立“万事民为先”的思想,只有满怀深情,才能真心为民。要把老百姓的事看成是我们自己的事,尽心尽力,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要务实。群众评价干部,不是看他说得怎么样,而是看他做得怎么样。作为乡镇书记,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埋头苦干,有一种干不好工作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的劲头。既要胸怀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干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既要做好看得见摸得着、群众近期得实惠的事情,也要做好关系全局、惠及长远的事情。三要清廉。乡镇书记直接面对群众,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希望大家要时时处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让组织放心。要清醒地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一身正气,在干部群众中树立起公信力。

二、认真履行新形势下乡镇书记的责任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改革开放的新任务,加强“三农”工作的新要求,都对乡镇书记的思想认识、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乡镇书记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的工作标准越来越高,面临的工作难题越来越多。梳理起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抓好发展、民生、稳定、队伍、班子这5个方面。

(一)乡镇书记要聚精会神抓发展。发展是改变乡镇面貌、造福一方百姓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从全国来看各地经济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各地主要的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始终是乡镇党委工作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各种矛盾的根本出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各乡镇党委工作的主题。作为乡镇书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发展作为中心任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当前的矛盾和问题。

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当地条件出发,走特色发展之路。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做到率先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对县情、乡情的认识,因地制宜,努力探索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发展道路。群英乡提出的“以橡胶产业为主导,发展冬季瓜菜、林下经济等短期经济产业为辅”,提蒙乡提出的打造提蒙鸭品牌,本号镇提出的“以土地入股,招商引资上农家乐,建设黎苗风情小镇”,英州镇提出的“打造‘两湾两泉’的后花园,建设旅游休闲的新国度”等思路,都说明了我们在座的乡镇书记对本乡镇的发展进行了认真思考,有了清晰的思路。

二要依靠人民群众搞发展,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我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40多家,要继续发动更多的农民参与。农业有规模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前农村经济中较活跃的细胞,是乡镇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要充分调动和保护群众的创业热情,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

三要努力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引进外部的力量推动发展。综观这些年来,一个县也好,一个乡镇也好,没有一个地方是可以完全靠自己力量发展起来的。乡镇书记要学会招商引资,要学会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利用外部资源发展自己,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大的招不来,可以从小的做起。比如,农家乐、花卉基地、养猪场、养鸡场。县政府很快就要出台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文件,你们要认真研读,有很多文章可做。

(二)乡镇书记要全心全意抓民生。抓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乡镇书记为官一任,最大的政绩是造福一方百姓,干任何事情都要想着为老百姓带来好处,要以最大的热情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要真正了解群众所忧所盼。各乡镇发展水平不同,老百姓要求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乡镇书记要经常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真正了解老百姓忧在哪里、难在何处?哪些人有意见、意见集中在哪些问题上、程度如何?

二要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解决困难。上级的惠民政策和布置的任务要落实好,不能截留,不打折扣,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每年都要想办法,为老百姓做几件事,一件一件去做,抓一件成一件。重点实事要重点抓。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每年确定几个民生工程,争取县里支持,争取社会支持,咬住青山不放松,一件一件去落实。也许会有乡镇书记提到资金困难问题,但乡镇书记如果能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为老百姓解决问题,才能更加体现出乡镇书记的能力和本事,比如一些民生项目如何争取到省里或者县里的资金支持,这就要考验乡镇书记协调、沟通能力。

(三)乡镇书记要自觉主动抓稳定。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很多,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任务很重。主要的问题有:1.农村吸毒人员居高不下,引发“两抢一盗”频发,群众缺乏安全感;2.节假日酗酒斗殴,引发打群架;3.土地权属纠纷上访,等等。这些现实问题和潜在危机,严重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乡镇稳定是全县稳定的基础,乡镇书记处在维稳第一线,要充分认识维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绷紧维稳这根弦,履行好“第一责任”。

一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社会冲突。乡镇书记要学会抓住妥善处理利益矛盾这个关键,把握好两点:一是要维护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不能受小集团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的驱使;二是要坚决防止和纠正任何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特别要注意照顾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

二要抓好预防和疏导,防止问题积累、矛盾激化。乡镇书记要注意掌握信息、了解情况,及时发现不稳定的隐患和苗头。要完善制度,畅通渠道,做好疏导工作,对重大疑难问题,一定要亲自研究解决措施、亲自督促措施落实。要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多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

三要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对突发,要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把握先机、争取主动。1、要及时报告县总值班室,报告“两办”;2、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耐心细致地教育引导群众,尽可能化解矛盾而不使矛盾升级;3、要防止有人恶意炒作误导群众,放大矛盾。能不能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是关键时刻对乡镇书记、乡镇领导干部的突出考验。

(四)乡镇书记要集中精力抓干部。一个乡镇的发展与稳定,关键要靠一支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乡镇书记是全乡镇干部队伍的头,不能只管好自己,还要把全乡镇的干部、村级组织的干部配好、带好、用好、管好。乡镇书记怎么带队伍呢?

第一,要从严管理乡镇干部和村级组织的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严格管理干部。“松是害、严是爱”。要建立健全一套管人的制度,并在实践中认真抓落实。

第二,要善于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要合理分工,权力与责任要对等,不能光有责任没有权力。奖惩分明,还要热情关心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第三,要树立领导威信。乡镇的领导有威信,乡镇的干部有积极性,是乡镇书记的一个本领。威信,是一个领导班子站稳脚跟的基础,是一个领导班子增强战斗力乃至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乡镇党委要勇于负责,敢于主持公道;要脚踏实地干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要想方设法发展集体经济,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好形象,提高在干部群众中的威信。

第四,要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重点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要排查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

(五)乡镇书记要以身作则抓班子。抓好乡镇党委班子的建设是领导好全乡镇工作的基础,是带好全乡镇干部队伍的前提。我发现,有的乡镇书记对班子中存在的问题不敢抓、不敢管,讲人情不讲原则;也有的不会抓班子,碰到问题不知道怎么去解决。

一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执行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一个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些班子出问题,民主集中制贯彻得不好是重要的原因,而主要责任往往在乡镇书记身上。乡镇书记要带头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在班子内部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在重大问题决策和干部任用上不搞个人说了算。要有胸襟,有容人的气量,充分尊重班子成员的意见,善于集中班子成员的智慧,做到总揽而不独揽、领唱而不独唱、果断而不武断。

二要坚持分工负责、发挥好每个班子成员的作用。要明确班子成员分管工作的责任和权限,支持他们切实履行职责,同时要求班子成员主动从乡镇党委工作全局思考和处理问题,还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其他成员的工作。

三要抓好领导班子的学习。加强学习是提高能力最好的方法。乡镇领导班子作为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广大农村社会贯彻落实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如果跟不上时代节拍,就必然出现知识恐慌、才能恐慌和本领恐慌,就不具备干好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基本素质。所以,基层工作任务繁重,但越是繁忙,乡镇书记越要注意抓班子的学习。县委一直都积极倡导建设学习型机关,希望乡镇书记要把抓好班子学习作为重要任务来对待,认真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各种法律法规及有关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同时,还要积极学习乡镇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以及经济社会管理、领导科学、办公自动化、招商引资、服务外包等各种知识。

四要抓好班子的团结。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效益、出干部。乡镇书记要严格执行关于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有关规定,努力营造分工负责、支持配合、心齐气顺的良好氛围。要善于解决班子内部存在的问题,遇有分歧和矛盾时,要注意及时摆到桌面上来讨论、实事求是地解决,不让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要坚持原则,不做老好人,该批评的必须批评,该支持的必须支持。

三、要努力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乡镇书记作为乡镇的一个核心人物,一定要在能力建设上下功夫,认真查找自己的知识、本领与履行好职责存在的差距,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要努力提高三个能力。

(一)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善于把县委要求与本乡镇实际结合起来,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积极探索符合本乡镇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新特点、新趋势,提高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二)提高总揽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领导一个乡镇,工作头绪繁多。乡镇书记要努力把握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找准总揽全局的着力点,抓好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问题。要善于协调三套班子的关系,发挥好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乡镇政府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矛盾凸显期的特点,在县、乡镇这一层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乡镇书记要着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本领。

(三)提高治党管党、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党要管党,首先是书记一定要管党。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党执政的根基,是一个重大课题。乡镇书记要增强管党意识,既要抓好发展,又要抓好党建。要正视农村基层组织、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办法新途径,善于运用思想教育、纪律约束、制度规范、典型引路等手段解决突出问题。

提高乡镇书记履行职责的能力,要在学习上下功夫,通过学习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做学习型领导干部。这里,我着重强调四点。

一是要认真读书,学习理论和知识。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领导干部提高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一个干部的成长进步虽然不能完全用读书来解释,但其落伍、不进步肯定与不读书有关。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发展日新月异,要跟上时代进步和知识创新的步伐,就要自觉学习、刻苦学习、不懈学习、终身学习。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任务逼人,不学则退。乡镇书记事情多、工作忙,这是事实,但磨刀不误砍柴功,越是工作忙越要加强学习,越要注意提高理论素养和战略思维能力,越要防止陷入事务主义。刚才黎安镇委杨亚带书记提到,他在开展黎安工作时,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这里,我给大家安排一个学习任务,请大家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的《矛盾论》。县委准备于12月中旬召开理论研讨会,到时候请大家谈谈学习《矛盾论》的读后感,谈读完这篇文章的两点体会,并举两个例子,总结你们工作中运用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了哪些问题。

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向基层实践学习。对实际情况的深刻了解和透彻分析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调查研究则是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乡镇书记一定要重视调查研究,经常去基层调查研究,把握好工作的主动权。

三是要紧密联系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许多好的经验、好的办法都是群众创造出来的,而不是领导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出来的。坚持群众路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乡镇书记提高领导水平的根本途径。

四是要开阔眼界,学习外界先进经验。领导一个乡镇的发展,不仅要深入研究本乡镇实情,而且必须了解全国的发展、全县的发展情况。眼界开阔才能有新思路、新办法,关起来门搞发展,路子就会越走越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封闭保守观念,虚心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既要走别人走过的捷径,又要避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

四、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是过河之桥、渡河之舟。同志曾形象地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提出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与愿违。现在,有的同志只顾埋头干活,不看全局;有的样样都抓,不分轻重。因此,尽管忙忙碌碌,成效并不显著。乡镇书记必须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才能实施有效的领导。把握好四个方面。

第一,要把握全局。乡镇的工作是全县大局的组成部分,乡镇书记只有把本地发展摆到全局中思考和把握,才能顺应全局的发展方向,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乡镇书记知全局,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上级机关的政策方针,知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支持什么、鼓励什么,要求什么,找准贯彻落实的着力点。其次要善于审时度势,了解全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从中把握机遇、规避风险。再次要敏锐发现影响本地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全面掌握情况,掌控事态变化,增强驾驭全局的主动性。“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要善听民意。群众路线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方法。乡镇党委的决策只有建立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最大多数干部群众的支持。在作重大决策前,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尤其要深入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多、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倾听意见,知道基层和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希望党和政府做什么。要畅通了解民意的渠道,任何一项决策,制定时要听取群众意见,实施中要听取群众反映,总结时要考核群众评价。

第三,要抓住重点。乡镇书记要深入一线抓落实,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管了不该管的事,肯定就会出现该管的事没管好。突出重点就要突出主要矛盾,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突出重点就要注意研究重大政策问题,抓好重要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运用政策推动工作;突出重点就要抓规划,抓长远,明确发展思路,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突出重点就要抓重点项目,抓重点责任人。对当地重要情况、重大事项要胸中有数,出现突况,要及时加强领导,及时掌控全局,有效指挥调动各方力量加以控制。

第四,要敢于负责。高度负责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当前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我们还面临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等一系列新生事物,不能光靠老经验、老办法、老套路,必须勇于创新。如果畏首畏尾,优柔寡断,层层请示,就可能贻误了时机。乡镇书记只有敢于负责,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问题不躲闪,遇到矛盾不上交,才能树立起领导威信,才能凝心聚力。五、要自觉实践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乡镇书记是党执政的骨干,是当地人民心目中党的形象的具体代表人,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先进性意识,努力保持、实践、发展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一)在坚定信念中保持先进性。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也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根本所在。乡镇书记往往要面对各种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但不管怎样,我们的第一身份就是共产党员。因此,乡镇书记要带头实践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认真解决好“参加工作到底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这些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把对党的忠诚、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体现到忠实履行岗位职责上,体现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体现到推进党的建设改革创新上。

(二)在践行宗旨中实践先进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是执政党性质的本质要求,也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最终目的。作为乡镇书记,要自始至终带头践行宗旨。首先,要倾心于民。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生活上关心群众。其次,要取信于民。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经常深入基层与群众交朋友,仔细倾听他们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多做稳民心、暖民心、得民心的工作。第三,要服务于民。从小事做起,从群众急需的事情做起,讲求实效。特别是在群众有灾有难、有险有乱的时候,乡镇书记要及时出现在群众中间,做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乡镇如何抓意识形态工作篇6

一、 基层纪委在落实监督责任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监督缺乏信心。部分基层纪检干部对纪委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肩负的重大责任认识不深刻,责任感、使命感不强;部分基层纪检干部把监督与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就某项工作进行督查等同起来;一些乡镇纪检干部好人主义思想严重,不敢硬碰硬,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敢负责。作风督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查处的作风问题和腐败案件不多,通报曝光力度不够,震慑力不强,让一些人心存侥幸,顶风违纪。

(二)机制不完善,监督难度增加。党章对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虽然作出明确的规定,但目前仍没有任何条例、规定、文件对组织协调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进行规定。从目前工作开展情况看,监督方式单一、老套的问题依然存在。如责任制考核是落实监督责任的重要方式,但由于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和指标设置不够科学等,导致考核中发现不了问题,实现不了监督。部分乡镇纪委重监督检查,轻责任追究,导致监督检查流于形式;部分纪检干部不愿得罪人,不想钻研纪检监察业务,导致监督底气不足、力度不大

(三)同级监督难,监督存在缺位。很多乡镇纪委没有认真理清自己的职责,加上有些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常常让纪委出面做一些“老大难”工作,一些重点工作安排纪检监督机关全程参与,让纪委在一线推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且经常出现“协调变牵头,牵头变主抓,主抓变负责”的情况。纪委书记作为党委班子成员,“一口锅”里吃饭,监督主体在人、财、物方面依附于监督客体,过多地强调服从,而忽视了监督。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领导的力度还不够大,纪检监察干部考核、选拔任用机制还不够完善,以致监督放不开手脚,监督责任落实难以到位。而基层纪委对于下级党组织的监督大多注重于对工作效能、廉洁自律方面的监督,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不到位。

(四)“三转”推进慢,监督存在错位。一是乡镇工作点多、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各部门都存在人手不够的现象,乡镇纪委书记虽是专职的,按照“三转”要求,乡镇纪委书记不再分管纪检监察以外的其他工作,实际上还是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主抓的纪检监察工作上,还得必须服从乡镇党委安排,除纪检监察工作外,乡镇纪委书记还得参与其他工作,无法保证有足够精力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监督工作难以深入。乡镇纪委副书记和其他纪委成员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同时,还存在兼职其他工作,甚至兼职多项工作。大多乡镇纪委存在专职人员不专干,兼职人员不愿干的问题;二是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素质不高。目前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熟悉金融、财务、审计、法律等专业的人员较少,在从事纪检业务之前,大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或是系统的岗位业务知识培训,对纪检业务知识知之甚少,普遍存在上岗时没有培训,在岗时没空培训等问题。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素质不强,直接影响到乡镇纪委监督执纪问责职能的发挥;三是乡镇纪委查办案件能力不足。在现实工作中,乡镇纪委不具备查办大案要案的能力。对群众反映问题的核实,不擅长发现一些深层次、本质性问题。信访件成案率不高。不愿办案、怕得罪人的现象比较突出。由于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岗位变动快,对业务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造成乡镇纪委办案能力低下,案件查办质量不高。

(五)自身建设弱,监督能力不足。近年来,各级纪委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也不断提高,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从纪检监察干部履行监督职责所需具备的条件来看,不懂监督、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基层纪委工作人员少,如:东和乡纪委虽配备了3名纪检监察员但都是兼职,人员匹配与所担负的重任难相适应。同时业务水平不高,这就极其容易造成监督措施不到位。

二、 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纪委的工作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这也是纪委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但乡镇纪委在履行监督职责时为什么会存在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职责界限划分不明,监督作用受到影响。乡镇纪委没有厘清自己的主责脉络,弄清权力和责任的边界线。党章对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虽然作出明确的规定,但目前仍没有任何条例、规定、文件对组织协调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进行规定。什么工作需纪委牵头组织,什么工作仅需纪委配合协调,比较难把握,往往是根据当地党政主要领导的指示或纪委自身的理解来实施,缺乏可操作的规范性做法。

(二)党政机关依赖过度,监督职能难以发挥。有的党政主要领导除了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都推给纪委去做,由纪委大包大揽而外,有时还把涉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问题也明确要求纪检监察组织参与处理,过分相信与依赖纪委,认识上缺乏一定的高度,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纪委工作常常出现“越位”的情况。有的基层纪委对自身工作定位不准,存在着包揽过多甚至替代职责的情况,分不清主次与责任,没有调动和发挥牵头部门的主体作用,往往是亲历亲为代替组织协调;制度执行不力、监督检查无果和问责追责不严等。

(三)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监督力度受到削弱。首先由于体制原因,纪委工作上要服从于同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经费开支要同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往往导致乡镇纪委对于同级党委不敢监督,怕大胆工作伤及情面,得罪领导,心存畏惧,不敢履职,特别是在监督检查,查办案件时,纪检干部最担心领导不支持,更怕查出问题领导不满意,以后工作难以开展,导致监督责任没有落实到位。因此在现行双重领导体制下,基层纪委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监督对象,使得基层纪委履行监督责任面临压力和干扰,导致基层纪委在履行职责时存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窘境,监督力度被削弱。

(四)能力素质不到位,监督成效受到制约。部分基层纪检干部还未适应反腐倡廉新常态,对转职能的要求理解不深不透,不敢监督、不愿监督和监督不了的情况还普遍存在,造成监督职能虚化。加之由于纪检监察工作政策性、业务性、专业性较强,系统培训机会不多,没有全面掌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缺乏开展案件查办、信访核查等专业知识和具体方法技巧,导致办信、办案质量不够高。

三、 基层纪委履行好监督责任的对策建议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乡镇纪委能否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强化纪委监督执纪问责任职能,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至关重要。

(一)履行监督责任要有新认识。一履行好监督责任,提高思想认识是基础,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上来,牢固树立“抓好监督是本职,抓不好监督是失职”的理念,自觉克服好人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履行监督责任的责任感、使命感;二在强调党委主体责任的同时,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也必须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双重领导下,牢牢把握“两个责任”的内涵和关系,既不能以纪委的监督责任干扰党委的主体责任,也不能以党委的主体责任推卸纪委的监督责任;三要组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上来,牢固树立“抓好监督是本职,抓不好监督是失职”的理念,切实增强履行监督责任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体制机制创新要有新手段。纪委要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明确检查范围、对象、内容、方法、程序和结果,检查中综合运用听汇报、民主测评、个别谈话、问卷调查、走访查看等多种形式。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考核标准、指标体系,一年分一次或两次单独或综合考核,考核以日常督查与专项检查为依据,建立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通报并与奖惩挂钩。制定“一案双查”实施办法及配套制度,以问责追究倒逼“两个责任”落实, 通过刚性的责任追究,层层传导压力,落实监督责任。进一步落实乡镇纪委书记不分管其他业务工作的要求,真正实现一心一意履行监督职责。

(三)聚焦主业主责要有新突破。一纪委要制定年度目标责任分解。围绕责任分解、督促检查、倒查追责抓好落实。要强化案件查办,坚持有案必查,将主要力量倾向办案,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对腐败问题,抓大不放小,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保持高压态势打好“威慑战”;二持之以恒抓作风,打好“持久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坚持抓早抓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预警提醒;对干部作风、纪律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问题酿成大错误;三选取典型案例宣讲、参观监狱警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主责部门,把该管的管住管好,集中精力履行好监督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到作风建设、惩治腐败、执纪监督上,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四强化监督检查,紧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督促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督促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

乡镇如何抓意识形态工作篇7

在新的时期新的阶段,文化建设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在乡镇文化建设中更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用先进文化理念去认识文化、建设文化。这是群众的需要,和谐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完善基础建设,扎实推进乡镇文化创新。乡镇文化阵地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乡镇文化的主要基地,是保障乡镇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乡镇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服务平台。如何用好这一平台,对于乡镇文化建设至关重要,特别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后,及时将宣传栏内容更新为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方便居民学习,这对于推进**湖镇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湖镇还充分利用文化站的健身室、乒乓球室、棋艺室、象棋室、图书馆、科普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场所举办各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同时还定期向居民开放图书阅览室,丰富乡镇群众的生活。

二、共建乡镇文化,深化居民群众参与性。乡镇居民是乡镇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乡镇文化的创造者、又是乡镇文化的受益者,乡镇文化建设的好坏,乡镇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而乡镇文化建设能否实现科学发展与居民的素质息息相关。**湖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增强文化意识,真正把文化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乡镇无文艺,百姓皆寂寞”,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建设与发展,**湖镇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乡镇文化品牌,深受乡镇群众喜爱的活动也被固定下来、延续下去。今年以来,**湖镇文化站多形式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主要有迎春文艺汇演、庆国庆三要创新工作方法。在新的形势下,妇联的工作对象出现了新变化,妇女有了新期待,新形势对妇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妇联工作也要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用创新的工作方法将妇联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一是要深入调研。深入实际,了解妇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明白妇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中发现妇联工作新特点,探索妇联工作新规律,形成妇联工作新共识。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既要向内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她们关注妇女事业的激情和关心妇女的热情激发出来,为妇联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也要向外宣传,紧紧依托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妇联工作,把所做的工作宣传出去,推荐出去,让社会了解妇女工作,支持妇女工作,不断提高工作的知名度、美誉度,扩大社会影响。三是要善于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妇联组织“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等工作职能,积极争取相关单位的支持,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各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四是要坚持服务化工作方式。要以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妇女的需要为重点,提供政策服务、信息服务、资金服务、技术服务等,要多做基层迫切需要做的事,把为基层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提供政策、提供信息作为服务重点,做基层需要做而又做不到的事。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履行好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职责方面,活跃服务思维,转变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态度,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扎扎实实地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本职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实现妇女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妇女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团委

作为我镇团委工作人员,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全体共青团员的庄严使命。

团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安排与布置团组织的工作时,按照党委、政府的整体部署,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和整体发展战略,全力以赴,认真履行职能。作为一名团干,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在学习、工作中更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乡镇如何抓意识形态工作篇8

我国学术界在有关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问题上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障碍。尽管学术界对于政府职能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是这些研究往往立足于高层级政府(主要是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宏观层面,并且研究成果高度抽象。高层级政府与乡级政府无论是实际上所拥有的权限,还是管理场域的特点都有巨大差异,适合于高层级政府的职能就未必适合于乡级政府。比如“市场监管”,虽然在理论上任何层级政府都应具备,但是乡镇政府由于缺乏执法主体,市场监管的职能基本上不存在。所以,理论界的这种宏大研究由于缺乏对低层级政府职能足够的、深入精细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无助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实现。即使有研究者对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进行了研究,也通常只是提出一些大原则、大方向,如有限政府、公共服务性政府,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缺乏足够的学理分析,不具强有力的说服力,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更可能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可以说,中国学术界长期以来没有承担起学术界应有的责任,它不仅忽视了“三农”,也忽视了“乡镇政府”。由于理论认识不足导致乡镇政府习惯于强制性管理,对于现阶段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是被动进行转变而不是主动寻求改革。

面对这种理论困扰,理论界和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关注乡镇政府职能的理论研究,在理论上解决好乡镇政府职能为什么转变、如何定位、怎样转变等重大问题。要充分考虑到我国乡镇政府的特殊地位以及我国社会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国情,同时借鉴西方国家在地方政府职能定位上的经验,努力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乡镇政府职能定位。在乡镇政府的职能内容方面要适当减弱我国乡镇政府所承担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增强社会管理职能;在职能实现模式方面,应该从管理型走向服务型、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在职能目标方面要从追求经济效益发展成为以社会效益优先,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

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着财政困境

农业税取消前,乡镇财政的常规收入一般是三部分:一是财政部门收取的农业税费部分,主要以农业税为主体;二是地税收人,包括地方工商税收和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是国税收入(增值税)的部分。其中农业税一般占财政收入的30%以上,有的甚至可以达到70%~80%,地税和国税的收入所占比重是很低的。农业税取消后,除了为数不多的乡镇有一定的工商税收外,绝大多数乡镇税源很少,有的乡镇工业税收几乎是空白,所以,取消农业税使乡镇财政收入锐减,给基层政府带来财政困难。在收入缺口增大的同时,乡镇道路建设、优抚、五保户赡养、计划生育等支出基本上都转移到乡镇财政的预算中开支,增加了财政困难。税费改革前,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已是寅吃卯粮,负债严重,但尚能够通过“三提五统”、向农民筹款等形式筹集资金。取消农业税后,筹集资金的口子被政策堵死,基层政权处于高负债、高风险的运转状态,很难实现由全面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因此,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措施应是:(1)国家的转移支付应及时到位。对县乡因免征农业税减少的收入,中央和省财政应全额给予补贴。国务院总理指出,从2006年起,财政部每年将安排1030亿元以上的资金用于农村税费改革的巩固与完善,其中中央财政每年将通过转移支付补助地方财政782亿元,地方财政也将安排250亿元解决因免征农业税而产生的缺口。为确保转移支付的正常进行,必须实行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机制改革,完善县对乡村财政的管理机制。首先,完善县对乡财政管理机制,即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的财政财务管理机制。其次,完善乡对村的财政管理机制,实行“村财民理乡代管”的方式。(2)乡镇需要加快财源建设,走自主生财之路。要增强发展乡镇经济的紧迫感,把经济增长与财政增长高度统一起来抓,建立乡镇自主型和自给型财政,逐步走出财政困境,提高工作的保障能力。要跳出单纯靠农业求发展的圈子,拓宽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把财源建设的重点转移到

二、三产业上来,积极构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多元财源体系。要依托农业、矿产等优势资源重点招商,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发展工业企业和加工农业,培植骨干型财源。要切实加快城镇建设,把城镇作为乡镇国有资产来经营,作为政府资本来运作,培植成长型财源。要全面加快商贸流通、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培育后续型财源。

三、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着环境障碍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压力型行政生态环境中行使自己的职能,在这种压力型行政生态环境82中各级政治组织(以党委和政府为核心)为了求得政绩,制定了各种目标和任务下派给下级组织,责令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视其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对其进行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奖惩,有些任务和指标甚至采取“一票否决制”,例如:目前县对乡镇领导工作的考核普遍实行“三个一票否决制”,即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社会治安一票否决制,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一票否决制,乡镇官员的升迁、工资福利、荣辱与完成这些指标的情况密切相关。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上级政府和几乎所有部门都可以对其发号施令,所以,突发性、应急性的事务非常多,自身的工作安排经常被打乱,尤其是当上级的考核指标过多过滥时,乡镇政府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应付各种检查评比上,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谋划本地区的发展。农业税取消之后,乡镇政府工作量有所减少,但这种压力型行政生态环境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必须打破压力型行政生态环境,构建和谐型行政生态环境。压力型行政生态环境的根源在于上级政府不合理的摊派以及有关不合理的体制,这就需要县级及以上层级政府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尽快改革现行政治体制中不和谐之处。树立新时期的“政绩观”、“发展观”和“群众观”,改革和完善有关考核体制、内容;大力推进基层政治民主建设,尤其是基层政府相对于上级政府或部门的相对自、表达权和商议权等,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尤其是对基层政府应有的起码的尊重,低层级政府与上层级政府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能对辖区内的人民高度负责,从而改变对上负责多于对下负责的格局,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着干部队伍障碍

实行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乡镇干部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表现在:(1)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农业型的干部多,经济型的干部少;行政管理型的干部多,技术服务型的干部少。据统计,在我国的乡镇干部中,行政管理型的干部占干部总数的近80%,技术服务型干部数量非常少。(2)干部队伍管理不合理。乡镇作为基层政权组织,往往成为上级机关的“减压器”。乡镇主要领导多从上级机关下派,大多基层工作经验不足,而且往往是到下面“镀金”,真正安心基层工作的较少;而在乡镇基层工作的同志,虽然经验丰富,业务熟悉,却感到政治上没有出路,工作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3)乡镇干部的素质亟待提高。不少乡镇干部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大中专教育,法律、经济、管理、农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文化素质低、科技水平低和致富能力低的状况仍很严重。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是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条件。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着力培养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的干部队伍。(1)乡镇干部要从认识上实现“三个转变”:一要从“经验型”向“知识型”干部转变。要彻底突破传统经验的束缚,从头开始,精通一两门农村实用技术,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农村发展变化的趋势。二要从“守摊型”向“创新”型干部转变。要放下架子,敢闯敢试,在摸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使创新的意识在带动劳动群众创业致富中创造价值。三是要从“行政命令型”向“依法服务型”转变。淡化任务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多为农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把过去单一的生产服务功能转变为生产、生活、生态的多功能。(2)要创新干部培训机制。要把提高干部思想素质和带富本领作为当前干部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切实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实际需要,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干部培训,采取短期培训、外出学习、外派挂职、进修深造等形式,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培育复合型人才。(3)要创新干部任用机制。要明确新时期选拔任用乡镇干部的新标准,建立评价乡镇干部政绩的新办法,对优秀的乡镇干部要及时表彰提拔,对不称职的乡镇干部要及时教育、诫免、辞退,从而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五、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着管理障碍

乡镇政府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这表现在:(1)县乡条块关系不协调。近些年来的县乡关系调整,都是加强县直部门权力,削弱乡镇政府的权力,如工商、税收、林业、教育、卫生、国土部门管理体制的调整,这些县的职能部门在乡镇派驻机构,这些机构代表各自部门行使职能,人权、事权、财权属于上级部门,乡镇政府对它们的管理权名存实亡,出现乡镇政府“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的怪现象。近年来,虽然对一些机构也进行了整合,但很大程度上是行政意志,而不是市场意志。(2)乡镇政府在管理上还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等现象。在这种体制下,乡镇政府对本地区各种资源的配置能力和经济社会的管理能力很弱,实现职能转变困难重重。

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府需要从中国农村现实需要出发,改革乡镇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乡镇职能:(1)理顺县乡条块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体制要慎之又慎,必须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并进行充分的论证,今后如无重大情况,一般不再实行部门垂直管理体制。同时要对现有垂直部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工商、质检等部门应逐步归位到各级政府。对目前派驻到乡镇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党组织也必须实行属地管理。(2)调整工作运行模式。由分片划线、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向统一调配、目标管理、专业服务转变,统筹使用工作人员,提倡交叉任职,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发挥整体功能。按照产业化、专业化服务的要求,乡镇实行班子成员联站所、托站所、抓管理、抓落实,对干部实行包产业、包项目、包技术、包销路等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竞争上岗的管理机制。(3)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乡镇要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认真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坚持乡镇政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制度;完善乡镇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增强乡镇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乡镇如何抓意识形态工作篇9

一、要审时度势,准确把握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的形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三年前国家环保总局提出,在全面推进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不同层面的创建工作,如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环境优美乡镇的内涵实际上就是生态乡镇的基本要求,是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基础和细胞工程。通过三年的推动和艰苦工作,现在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已受到不少地方,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目前,创建活动发展势头良好,各地探索、创造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做法,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

截至目前,有79个乡镇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从全国来看,这项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还处于起步阶段,创建工作中也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创建工作的成绩不能估计过高。

在今年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就“全面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做出了重要指示,环保总局正会同有关部委开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压力来看,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从全面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要求来看,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既是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抓手,又是一种有效的工作组织形式,必须高度重视,大力推动,不断深化。

二、要常抓常新,不断深化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充分发挥环保、卫生、水利、林业、农业、建设等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农村环保工作最有力的组织形式。如何深入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刚才力军同志已提出了明确要求。这里,我想再强调几点:

一是强化宣传,深化认识。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农村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五个统筹”的有效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的重要基础和细胞工程,是推动农村环保工作和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重要载体。要把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全面推进乡镇可持续发展,加快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深化教育,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凡是有条件的乡镇,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利用本地优势和潜力,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制定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计划,研究具体工作措施,抓好组织和实施工作,为生态县、生态市的建设打好基础、当好先行、做出贡献。

二是重在创建,贵在创新。环境优美乡镇的建设其生命力就在创新。要扎实工作,重在实效,通过创建工作,使乡镇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人民群众从中得到真正实惠。创建工作就是为民谋利,而不是劳民伤财,徒有虚名。创建过程中要坚持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体现本地特色。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推进生态产业、生产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建设。创建工作要突出重点,抓好规划,在组织、投入、监管上下功夫,确保规划的落实;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通过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努力控制面源污染;要加大乡镇、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科学处置生产、生活污水、垃圾,美化人居环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提倡绿色消费,弘扬生态伦理道德,形成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三是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从宏观和全局高度把握创建工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环保一个部门是不能推动的,也不能由单一部门包揽。创建活动涉及到乡镇行政辖区内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囊括了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工作任务。各地创建工作要立足现有工作基础,不断深化,常抓常新,因地制宜,推陈出新。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把握这项工作,要有战略思维和超前意识。要实现创建工作目标,不仅需要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还要把方方面面的力量组织起来,把相关部门的有关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整合到创建工作中来。只有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按照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真抓实干,不断开拓,才能不断开创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的新局面。

三、要真抓实干,不断开拓农村环保工作新局面

良好的生态与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没有广大农村环境的改善,要实现全国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是不可能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总书记和总理对此曾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指示。按照总书记关于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应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为目标,通过环境优美乡镇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农村生态与环境的压力,重点解决好直接影响农民群众健康和不利于农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当前,要重点做好几项工作:

一是尽快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力争用15年的时间,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具体行动,使农村生态与环境,特别是农村居住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促进农村落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让更多的农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基本的生态与环境保障。

二是继续推动环境优美乡镇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结合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在总结近年来环境优美乡镇和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要加强宣传、深化认识、分类指导、加大投入,从村组抓起,夯实基础,进一步深化创建工作内涵,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乡镇如何抓意识形态工作篇10

实践四种形态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纪委和州委有关从严治党要求,全面总结上半年工作,了解掌握全州各级党组织实践四种形态情况,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向基层延伸,2016年4月17日至6月27日,德宏州纪委州监察局组成8个调研组在全州范围内集中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研是在全州上下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背景下进行的。为搞好这次调研,州纪委州监察局高度重视,精心制定了调研方案,并经州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同意。整个调研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领导带头,以上率下。调研以分层分块的方式进行,由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亲自带队,负责调研走访全部县、乡(镇、街道、农场)两级党委、政府和纪委;由三位副书记和其他常委、副局长带队,负责调研走访所有州直和中央、省属驻德宏单位。在整个调研活动中,带队领导始终冲锋在前、以身作则,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在州纪委带动下,全州5县市纪委书记也亲自对各自辖区内所有村委会进行调研走访,县(市)纪委班子对县(市)直部门进行调研,全州纪检监察系统形成全面调查研究的良好势头。

二是聚焦主业,全面覆盖。调研紧紧围绕如何更加严格的管党治党,把主体责任层层压实到基层、到支部、到党员,各级纪委如何履行监督责任,实践好四种形态,把规矩立到前面,体现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州纪委8个调研组走访了全州5个县市、56个乡镇(街道、农场)、112个州直和中央省属驻德宏单位,各县市纪委调研组走访了全州336个村委会和424个县(市)直单位,做到了调研走访州、县、乡、村全覆盖。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把调研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结合,与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始终做到带着问题调研,主动到问题多、矛盾多、工作难推进、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深入发现问题,深入查找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做了一些解疑释惑、雪中送炭的工作,使调研过程变成了服务基层、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过程。

四是转变作风,务实高效。坚持把调研作为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不打招呼、不定线路、随机选点,每到一处,都采取实地走访、查看资料、听取汇报、询问了解、工作座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调研检查,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宝贵的意见建议。调研始终坚持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轻车简从、务实高效,不扰民、不增加基层负担,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

二、取得的成效

(一)掌握了情况,促进了学习。这次调研广泛听取了县市、乡镇党委、纪委和州直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从总体上了解掌握了全州从严治党工作情况。总的来看,全州各级党组织和纪委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委、省纪委、州委、州纪委决策部署,切实履行两个责任,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严明纪律规矩,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全州正风肃纪和惩治腐败的新常态基本形成,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为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作风纪律保证。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基层工作的一些亮点。如在干部监督管理方面,瑞丽市姐相乡设置迟到警示榜,把上月迟到次数最多的3名干部分别列为状元榜眼探花登榜公示,让老油条任我行红脸出汗的做法,有效严明了干部上下班工作纪律;在廉政教育方面,梁河县小厂乡发动干部职工创作《唱清廉》阿昌小调、制作《内心的天平》等廉政作品强化廉政教育,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好评;在纪律审查方面,陇川县制定出台《乡镇纪委片区协作办案制度》,按照就近结合、优势互补的方法,实现了10个乡镇(农场)纪委均有自办案件。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乡镇和部门仍然存在对从严管党治党、实践四种形态认识不足,两个责任上热中温下冷、虚抓空转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调研组提出一定要通过这次系统全面的调研,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讲清楚,把四种形态的精神实质说明白,把严格管党治党的责任压实下去。调研组每到一处,都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集中到一起,面对面交谈、了解情况,点穴式点拨讲解、直戳要害,把责任和压力传导至神经末梢,让基层领导干部在触动反省之余,引起足够重视,更加自觉地对照不足抓好学习、补齐短板。与文件落实文件、会议落实会议的方式相比,这种面对面、点对点,以调研促学的方式,不仅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而且传导的压力更直接更有效。

(二)严明了纪律,压实了责任。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实践四种形态,要害是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重点是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关键是齐抓共管、聚指发力,必须紧紧抓住县乡党委和一把手。通过座谈交流、查阅资料、询问了解,全方位掌握各级党委、纪委落实两个责任、抓纪律作风情况。总的来看,全州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施办法,将党风廉政建设与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一同纳入工作主业,做到常研究、常部署、常推动;制定落实两个责任分解方案,加强量化考核,一岗双责得到贯彻落实。同时,也发现一些地方、单位没有深入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实践四种形态表面化,有的把重点只放在抓上下班纪律上。对此,调研组提出,必须紧紧盯住党委书记,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抓早抓小抓严、抓常抓细抓长,确保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一要重拾党的优良传统。以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加强班子建设,把党的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落细落实,提醒班子成员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正常化、常态化。二要敢管敢严常抓常严。要求乡镇党政一把手和纪委书记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纪律抓在手上,从平时的纪律、规范、作风抓起,敢于拉下脸来抓队伍、管干部,积极探索制定日常监管制度措施,突出管好站所负责人和村组干部。三要公开与惩处两手抓。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必须坚持抓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涉及群众利益事项全部公开,要经得起群众监督;对违纪情况突出的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坚决纠正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三)强化了作风,推动了落实。总的来看,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州实施办法制定出台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重要时间节点、突出重点部门,加大明查暗访力度,持之以恒查纠四风问题,全州上下干部作风逐步好转。但是也还存在着以反腐倡廉抓得紧抓得严为由,不敢担当、怕出问题,为了不出事,宁肯不干事,为官不为等问题。特别是在三轮全覆盖的精准脱贫建档立卡回头看后,我州部分县市还没有完全做到精准识别,全省考核排位靠后,调研组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州委要求,将如何推进精准脱贫责任落实纳入调研内容,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到扶贫工作推进不力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各级党委政府责任落实不到位。对此,调研组及时组织开展了精准脱贫专项纪律检查,提出要以精准责任强推精准扶贫,把村一级的精准脱贫责任具体明确到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线路、随机抽查,看建档立卡户数字是否准确、各项政策是否精准落实,采取以点带面、查点否面、一票否决办法,州一级督查到乡,县一级督查到村,乡一级督查到每一个贫困户,由县乡两级纪委先行开展检查后,州纪委进行复查。复查时只要发现有一个贫困户的识别工作不精准,就要对全村、全乡扶贫工作进行否定,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截止目前,县乡两级的自查已经完成,州级复查正在全面展开。

(四)倾听了民声,提出了建议。通过深入基层一线走访干部群众,调研组深切地感受到,当前全州上下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思发展、谋发展、盼发展的愿望强烈。每到一处,干部群众都与调研组广泛交流讨论县域经济、产业发展、扶贫攻坚、市政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问题。关于县域经济,首先,要认清自己,把自身的各种优势和劣势挖深挖透、剖析清楚;其次,要选准方向,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走一条与别人不同的路,切忌捡进篮子都是菜第三,要持之以恒,选准了方向、明确了思路就要排除干扰、肃清障碍,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确保抓出成效。同时,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杜绝急功近利,一味地追求政绩和完成经济指标,对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项目要经得起诱惑,保护好生态环境。关于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有多大,产业就有多大,县域经济就有多大。要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要站位企业的角度制定扶持政策,对现有的龙头企业要真干真支持,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充分依靠龙头企业实现千家万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使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关于扶贫攻坚,一要理顺体制,把责任压实到乡镇一级的班子成员,整合力量,明确分工,确保各项政策快速有效地贯彻落实;二要实事求是,把工作精力放在群众的生产生活上,让家家户户享受扶贫成果;三要扶持产业,做好规划,优化结构、全面引导;四要抓好教育,确保贫困户的适龄人员学历达到初中以上。关于市政建设,要树立规划理念,强化规划意识,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好的城市是管出来的,要确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算好经营成本账;要特别重视城市的开发和保护,不一味地贪大求全,使城市留得住乡愁;要时刻关注城市环境卫生问题,采取有效办法加强管理,维护城市的良好形象。关于招商引资,要把招商引资放在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的位置,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宣传、推介工作;要不断提升与投资商打交道的本领,使政府最大限度地规避引资风险,推进项目落地,等等。调研组认为,推工作抓发展,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工作思维十分重要。要按照策划(广泛的听取意见)制定规划(计划)实施总结汇报反馈宣传的思维闭环开展工作,培养系统科学、周密严谨的思维方法,才能使开展的各项工作不至于出现大的偏差。

(五)凝聚了力量,锤炼了队伍。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是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全州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近年来,在省纪委、省监察厅关心支持和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不断加强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建设,班子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履职尽责水平不断提升,为推进全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做出了应有贡献。实践证明,全州纪检监察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是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信得过、作风上过得硬,能吃苦、能战斗的高素质队伍。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与形势发展和任务要求相比,与党和人民的期望相比,我们这支队伍也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学习抓得不够紧,一些干部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不高,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一些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作风不实,口大气粗,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还不到位;极少数干部律己不严、以权谋私、违纪违法,严重损害纪检监察队伍形象。针对这些问题,调研组及时研究部署,坚持边查边改,有力推进队伍建设,增强了队伍活力。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围绕培养能说会写懂业务、吃苦耐劳知敬畏的新型纪检监察干部,7月2日至3日,州纪委举办乡镇纪委书记培训班,对全州56个乡镇、街道、农场的纪委书记、州和芒市纪委监察局45周岁以下干部、州直和中央省属驻德宏单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共180余人进行了执纪审查业务培训。二是提出明确要求。严是爱,宽是害,明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要在各方面工作中做好表率,坚决杜绝口大气粗、颐指气使、不知天高地厚等现象,一经发现严肃查处。三是加强基层纪检组织建设。明确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均要按照《党章》要求设置纪检委员;乡镇纪委每年必须要有自办案件,消除执纪办案空白乡镇;要聚焦主业,积极稳妥推进县市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调整工作。四是要强化担当意识,敢于负责。树立四种意识,大胆创新,特别是要围绕推动发展,大力支持和保护干事创业,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支持改革者、鼓励创新者、保护干事者、宽容失误者,为负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让干部把纪委当娘家。

三、几点启示

启示一:必须精准施策,千方百计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层层传导压实到基层。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实践四种形态必须从思想认识抓起,必须紧紧抓住乡镇一级,让乡镇党委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真正把管党治党责任担负起来。只有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全覆盖调研,才能找准找实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点对点精准发力,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有效防止产生边际效应,让基层引起足够重视,确保责任上肩,更加积极主动抓好工作落实。

启示二:必须找准定位,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定位准才能做到责任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政治方向,服务和保障发展是纪检监察机关的第一责任。纪检监察机关虽然不是抓经济发展的专门机构,但必须紧紧围绕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大局,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确保州委、政府政令畅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启示三:必须抓实纪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基层干部接触群众最多、联系群众最为紧密,稍有不慎就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完善制度规定,以更严的纪律抓早抓小,规范干部言行举止,养成严谨细致、廉洁务实的工作作风;必须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学会换位思考,善做群众工作,切实维护好、实现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启示四:必须严管队伍,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打铁还要自身硬。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形势任务,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带头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强化学习、多写多练、多岗练兵,全面提升纪律审查能力、专项检查能力、文字综合能力,成为能说会写懂业务、吃苦耐劳知敬畏的多面手;必须掌握正确的工作思维方法,培养严谨周密的工作作风;必须坚持严管厚爱,实行纪检监察干部违纪审查上管一级,发现问题及时谈话提醒,执纪违纪的一律严肃查处,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强化警示震慑作用。

通过调研,深化了州情认识,掌握了基层情况,检查指导了工作,传导压实了责任。特别是通过实地走访,和广大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切身感受到了全州上下求发展谋发展,团结拼搏、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转化运用这次调研成果,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担当,不断加强改进工作,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实践四种形态调研报告范文(二)

实践四种形态,就是要把纪律挺在前面近日,重庆市垫江县纪委主要领导先后到26个乡镇(街道),就实践四种形态开展调研,每到一处都重申纪律提要求,并及时解疑释惑。

该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转变以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的思维定势,坚持抓早抓小,通过规范线索处置、约谈提醒等举措践行四种形态,以实际行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取得了初步成效。

问题线索零积压早发现早处置

去年5月,垫江县纪委出台《反映纪检监察对象问题线索管理暂行办法》,将来自各个渠道的问题线索全部归口到案管室,确定专人负责登记、上报、分流,分九大类和两板块逐件建立台账、逐件落实方案,并采取电话催办、发函督办、现场指导等方式督促办理进度。

2015年,县有关部门对全县301个村(居)委财务开展专项检查,县纪委对村组干部的苗头性问题进行大起底、大排查,发现问题线索20余个,并交给16个乡镇(街道),要求限时办结。

今年初,该县对十八大以来反映县管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全面清理、重新研判,确定处置方法,进行交办督办。共清理出问题线索51个,目前,26名县管干部接受了函询,初核违纪线索10余件。

咬耳扯袖成常态早提醒早纠正

幸亏县纪委查到我,并及时对我进行挽救和帮助,才让我避免了因纪律松散而犯更严重的错误今年5月的一天,垫江县城乡建委干部黎某因工作作风问题被县纪委暗访组查到,在接受诫勉谈话时如是说。

2014年8月,该县出台《纪检监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约谈暂行办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抓早抓小,对党员干部咬耳扯袖已成常态。

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层层传导压力,2015年底,由县纪委牵头,该县33名县领导完成对237名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的约谈,3名县纪委副书记也对县级部门、县属企事业单位的纪(工)委书记(纪检组长)进行了约谈。

今年以来,垫江县开展各类约谈1350余人次,其中12名县委常委集中约谈或个别约谈有反映的党政领导干部100余人次。

违纪必究零容忍高举纪律戒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