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3:41

计算机教学方案篇1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教学方案;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089-01

信息技术的使用成为目前各行各业最为重要的工具,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必备的工具,这就使得中学计算机教育成为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针对目前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方案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优化措施,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学质量以及中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素质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中学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应试教育仍然是目前中学计算机教育的主要模式,同时计算机教育在中学时期并没有放在与其他科目同样的地位,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估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和局限,这些问题和局限导致了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效果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1.计算机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目前我国中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计算机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以及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没有纳入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中来。不仅仅是学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以及家长对计算机的学习同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中学学校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信息管理方面的意识过于淡薄,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设施不健全等,导致中学计算机教育成效不显著。

2.计算机教育的目标不明确。计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且学会运用。但是目前的教育现状是,单纯的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评定标准。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以考试合格率为目标,存在一些教师应付合格率目标而进行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法来传授计算机理论知识,这势必会忽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中学计算机教育的优化措施

虽然中学计算机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但很多问题都是教学观念、教学环节等能进行人为干预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开展中学计算机教育,应有针对性的对教育方案进行优化,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中学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要优化中学计算机教育,就必须提高对中学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从意识层面上切实将计算机教育放到一个较高的层面。学校在学校管理以及教学管理方面,要将计算机教育和其他科目的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重视中学计算机的教育。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最为主要的载体之一,这就更加凸显了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更加注重中学计算机的教育。

2.加强实践教育。在中学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不应该只是一门理论课程,而应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具有工具性、应用性。在计算机教育过程中,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应提高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重视程度,为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创造条件。根据教学内容,多安排上机课时,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切实保证学生扎实掌握计算机知识,发挥主体作用,转变被动的局面,使学生成为计算机教学的主体。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素质对于中学计算机教育效果以及教学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学质量,首先就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中学教师队伍,对于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成效以及质量将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虽然,目前在计算机教育领域中涌现出一批批年轻的教师,使计算机教育队伍逐渐年轻化。但其中一些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或者缺乏良好的教师综合素质,表现出较差的教学能力,常常不能很好的掌控计算机课堂,从而引起学生的不满和抵抗情绪。因此要求教师扎实计算机知识的基本功对计算机知识的特点和知识体系进行综合创新,以灵活运用于教学课堂。校方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以及教师自学方式来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此外,要求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开拓创新,提出新研究课题,培养优良的教学科研能力。

4.加强对计算机教育的管理。各中学要提高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为计算机教学配备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并做好更新工作。另外,中学要对计算机教育工作进行约束和规范,从而提高管理的力度。切实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信息化时代,中学计算机教育在中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中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计算机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并不代表计算机教育不够重要。处于i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在计算机教育前线的教师们肩负重任,教师应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传授计算机知识,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培养高质量计算机人才做出贡献,以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计算机教学方案篇2

关键词:高专;计算机教学;案例教学;应用方式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就案例教学法而言,是指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客观地阐述、剖析相关事件的背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断启发他们深层次分析相关事件。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相关原则。一是案例要具有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所选取的案例必须紧扣教材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要具有系统性特点,由简到繁,前后要连贯。二是案例要典型。就相同教学内容来说,必定会存在多个案例,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能够客观地呈现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特点,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客观事物规律,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三是案例必须具有扩展性、合理性。在安排案例的时候,要合理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不断探索、创新,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把知识学“活”,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二、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中案例教学应用方法

1.做好准备工作,巧妙引入案例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认真解读相关章节内容,明确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并根据学生各方面特点,选择适宜的案例类型。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搜集,选取生活中真实、生动的案例,比如,海报、生日邀请、申请书都是好的案例。当然,也可以从企、事业单位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引入案例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围绕新课题,借助图片、动画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眼球,巧妙地引出新课题,适当增加师生、生生互动,合理设置问题情境,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分析案例,总结评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新课题相关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巧妙地融入所选取案例任务中,积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新的知识点,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借助任务驱动方法,讲解所选取的案例。以“woRD处理的对象的插入”为例,所选取的案例是“茶叶广告的制作”,并把该案例设计成三个不同的任务:任务一:如何插入相关的图片?在提出该问题后,教师要适当点拨学生,要借助插入菜单来插入相关的图片,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图片插入任务。在学生演示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堂课的重点与难点知识,使班级中每位学生都能准确把图片插入到对应的文本中。任务二:如何找到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要完成该任务,可以进一步设置一些具体化的方法,比如,改变图片大小的方法,移动图片位置的方法。在提出相关问题后,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根据自己已有水平决定任务的多少,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醒。任务三:艺术字、格式乃至文本框的插入是否可以应用上面的方法?对于该问题,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并进行回答,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学会学以致用。此外,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归纳案例中的重点、难点等知识,并根据学生已有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新问题,促使班级中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全方位分析高职生各方面特点,合理设置教学实践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渐感受到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乐趣,获取更多的知识,具备多方面的技能,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职高专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达到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计算机教学方案篇3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性教学;运用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7-0000-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行业中,从社会企业到学校,从财务管理、信息传播、数据分析、资料储备到如今的网络创作、高科技制作(三维图像等)、网上索引等,都逐渐向信息化进程迈进。计算机技术已经从原来的专业研究工具演变成为如今的大众化生活生产工具。由此看来,当前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不应当只局限于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应当运用实践性教学这一先进理念,寻求多方创新和发展,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运用教学,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性计算机专业初、中级人才。

一、以理念为基础,保障实践性教学的开展

教育理念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根本动力来源,实践性教学的开展,需要教育者更新教学理念,以先进的实践性教学理念为行动指引。

一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立足于教育发展,根据社会需要的变动,积极了解新型教育理念,计算机教学掌握理念的发展方向,即,以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创造性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旨在让学生能够“经学致用”,在参加工作后能够在岗位上发挥其本身潜力,继而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同时,还应当注重实践性教学理念的宣传和发展,将强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思想、经验交流,通过广泛的教育联系来实现教学理念的补充和升级,比如:在相关媒体、网站、刊物中发表带专业性质的论文,或进行理念创新的提倡等。

另一方面,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改变对待实践性教学的态度和认知,从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初步普及工作开展以来,计算机教育理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通过对这个体系的深度认知,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参与者的思想,有助于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通过这一理念的深入了解,能够引起他们对计算机实践性教学的重视,并将实践性教学作为一个重点监督、指导对象来处理。教师通过对这一理念的认知,能够对教学方向和教学重点进行从新把握,保障了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生通过对这一理念的接触,能够对学习目的进行科学定位,将“运用”“生存”“创新”的观念深深埋藏于心中,促使其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家长通过对这一理念的多方了解、以及联系社会实际对此理念进行印证,可以使之更好地接受实践性教学,支持学校开展实践性教学,同时在生活中主动参与对学生的课外实践指导活动中去。

二、建立实践性教学机制

实践性教学机制是实践性教学的框架和纲要,承担着对实践性教学的规范和指导责任。科学的教学机制能够对教学效果产生加强作用,反之,如果教学机制相对滞后,则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对教学效果产生削弱效果。因此,要在传统的教学机制上进行整改,突出实践性教学工作。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需求方向的调查,综合人才需求意见,根据社会需求中对计算机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进行管理、引导机制的健全。一方面,要加强管理人员素质建设,运用先进的哲学、社会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对管理人员进行充实。确保管理人员眼光的独到性,能够第一时间寻找到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局限性等,并能够严格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念的要求,进行管理反思和展望。另一方面,培养管理人员“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要求其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教育管理工作,将实践性教学工作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考评标准,从实际出发,通过客观的比较和调查对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此外,还应当建立“深入教学基层”进行教学体验的制度,鼓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人员积极投身到体验工作中去,在日常教学中去感悟教学规律,通过结合教学规律、教师、学校、学生等实际情况,为管理制度的完善奠定事实基础。

其次,学校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引进、借鉴先进管理方案,在主管部门的指引和监督下健全校园管理机制。第一、学校应当建立起先进的校园教学统筹机制,对中职校园内计算机教学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并设计出相应的管理条款,保障充足的计算机教学学时,同时为计算机实践教学规划场地和时间;加强教师之间的联系,通过开展校园内的学科教学研讨会,使教师之间能够相互了解各自的教学实际,继而发挥教师的团队作用,对学校计算机教学工作进行改进。第二,建立教师培训机制,既通过聘请校外教学专家或计算机专家来校对教师进行深入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保障教师的优越性;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更高级别的专业等级考试,将教师的专业等级作为薪资待遇划分的标准,促进教师进行自我提高。第三,改进教师录用机制,保障教师的专业性,就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在教师录用环节对应聘者进行综合比较,除了要考虑教师的专业教育程度之外,还应当对教师思想、德行进行考察,确保教师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活力、足够的接受和执行实践性教学的能力。第四,创建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机制,既通过班委的组建、学习小组的建立、“一帮一”互助关系的确立等,使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过程更加有序、有效,在培养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管理能力。

三、以实践设备为物质保障,确保实践性教学的开展

(一)健全多媒体教学设备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下的新型教学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板书式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且能够突出重点,有助于方法的掌握和理解概念;图文声响并用的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还能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节约大量的空间和时间。因此,要健全多媒体设备,运用多媒体影响结合及可重复的特点,选择性地在实践教学时为学生播放计算机操作的演示视频文件,使学生能够得到有效地指引,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对技能要点的记忆。此外,多媒体本身就是计算机技术的衍生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多媒体进行接触,此时也可以看作是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练习。

(二)实训室设备的更新换代

实训室,即是为了培养学生专业的操作能力而建设的,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一定模拟的校内练习基地。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技能培养,使学生能够对社会工作岗位有直观的了解,产生社会适应能力,就必须要通过实训室设备进行实训教学。实训室是学生接触外界环境的模拟基地,因此,实训设备应当与时代相接轨,做到实训室的高度仿真,这就要求实训室的计算机硬件、软件设备,以及计算机配套设备,如:传真机、打字机、打印机等也要是当前社会中被广泛使用的。

四、以生活为基点,发展实践性教学过程

实践性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的生活能力得到加强,因此,实践性教学应当与生活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式实现实践性教学与生活的连接:一是,通过企业、单位实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企事业单位部门的计算机岗位上进行实际操作体验。既能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又能使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流程和细节,增加其社会见闻,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基础。同时,教师可以进行跟踪教学、监督,从旁对学生进行指点,在这样环境下的指点和教育,更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二是,通过学校和家长之间共识的达成,以家庭环境为基础,为学生提供生活实践机会和场所,比如:在家中进行环境模拟下的计算机操作、以家庭日常活动为主题的计算机技术适用训练,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将计算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开发学生的实践性思维,养成务实的工作态度。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堂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和课外实践性活动,如:知识辩论、创新解答、趣味问答、技能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的总结和鉴定,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教学工作的目标所在。因此,教学评价对教学工作既起着汇总分析的作用,又起着引导、促进作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科学性和时代性的保障之一。因此,要在教学评价环节进行改进,突出其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其一,将学生、教师对待实践性教学的态度纳入教学评价中;其二,将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效果——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程度作为评价标准之一。

五、总结

教育是提高各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学校是知识传播、应用和创新的基地。中职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初、中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因此,开展实践性教学,对进一步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邢振民,李波,李强.对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8

计算机教学方案篇4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摘要:本科教学方案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是本科教学的旗帜。为了制订与时俱进、适合时展的本科教学方案,笔者一直在跟踪、分析和研究加州理工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的发展变化情况,就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方案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并且希望与同行广泛交流、分享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关键词: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案;教学分析

第一作者简介:王苏峰,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嵌入式计算,wangsufeng@sina.com。

1背景

每隔3~4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就会启动一轮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笔者从教10几年来已经参与4轮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每次修订本科培养方案都需要广泛调研国内外大学计算机类的本科教学情况,而加州理工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electricalengineeringandcomputersciences,简称eeCS,也就是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教育是很出色的,因此从2001年以来,我们就一直关注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情况。

2本科教学方案

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面向本科生开设的主要课程[1]见表1。

3本科典型选课

3.1典型选课计划

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主要专业方向有计算机系统(computersystems),计算机科学(computerscience),通信、网络与系统(communication,networks,andsystems)。4年本科需要完成120学分以上,估计需要选修32门课程左右(每门课平均4学分)[2]。

表2—表5提供一个典型选课计划,该选课计划倾向于计算机系统方向,适合于对如下方面感兴趣的学生:逻辑设计、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外设等。

3.2典型选课的知识层次体系分析

对该典型选课计划按照知识层次进行划分,然后进行整理,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该方向需要的知识涉及数学、物理、电子学、计算机基础、专业选修以及人文类课程,知识体系比较全面,但更侧重于基础课程。

4教学方案分析

4.1开设课程比较丰富

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比较丰富,从基础课到专业课基本上覆盖了计算机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各个领域,仅计算机专业类课程就有32门之多[1]。在这32门计算机类课程中,带有实验(上机)的课程9门,纯讲授类课程9门,学术讲座及研讨课程3门,教学研究类课程5门,自学编程类课程有7门之多。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和学术讲座及研讨类课程。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一是学生可以机动灵活地安排时间,但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3];二是课程开设数量有7门之多。学术讲座及研讨类课程的特点一是内容丰富、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如FoundationsoftheUnitedStatesairForce(由美军阅历丰富的现役军官进行讲座)等;二是开设课程也很多,可以满足各类人才的不同需要。

4.2每学期选课门数少

伯克利分校实行的是学分制,要求学生所修课程总学分达到120学分以上(当然还有其他要求,在此不再赘述),而每门课程的学分平均为4学分,因此4年下来一个学生只需学习32门课左右[2]。从表2—表5中可以看出,典型选课计划(倾向于计算机系统方向)选课门数为31门,总学分为120学分,其中学分比重中数学类占16.7%,电子类占20.0%,计算机类占20.0%,人文类占17.5%(要求至少6门课以上)。

虽然选课门数少,每学期只有4门课,但是每周的学习任务还是很重,要得到一门课程的学分不容易。现对典型选课计划中大一第1学期的每周课时量(单位:小时)进行分析,见表6。表格中的时间只是课表安排的时间,还有实验需要有自我安排时间进行配套,因此课时量相应还要大幅度增加。

4.3实验(上机)课时比重大

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拥有很多实验室和大量的实验设备,全都向学生开放,学生随时可以上机或做实验。很多课程要求上机或做实验,如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符号演算程序设计课程安排讲授课时与上机课时各占一半,甚至上机课时更多,而体系结构课需要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自我安排时间就更多;不仅如此,还开设了单独的设计课程和工程实践课程,学生必须选修若干门。

从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案可以看出,提供实验的课程有12门(不包括编程类课程的自定实验)[1]。12门课程讲授、讨论、实验(上机)课时统计见表7,分别占比30.6%、16.3%、53.1%。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实验(上机)课时比重超过一半,这说明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很重视实验课程。教师从整体上分析12门课程实验课时比重之后,再从局部说明实验的重要性,以微电子电路导论(ee40-introductiontomicroelectroniccircuits)[4]这门课为例。微电子电路导论这门课相当于电子学课程,此课程开设13周,讲授课39小时、讨论课13小时、实验课39小时,共做10个实验,可见微电子电路导论课的实验课时比重相当大。

4.4学生选课建议

(1)选课不要过于专业化,要选修一些数学、物理、化学、电子类课程;

(2)选修一些能锻炼说和写能力的课程,这对求职和工作很重要;

(3)选修课可以追求个人喜好,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

(4)计算机学科发展很快,要想赶上潮流,必须定期更新自己的知识。

5结语

笔者就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本科典型选课计划的知识层次、课程类别所占比例以及实验课时所占比重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分析情况看,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很重视本科教学,首先开设的课程很丰富,满足各类人才的不同需要,但是每个学生选课并不是很多,4年下来也就是32门课左右;其次是实验(上机)课时比重比较大,教师很重视实践教学工作,还给学生选课提供了一些建议——选课不要过于专业化,要重视基础课以及说、写能力的锻炼,计算机学科发展迅猛,学生要定期更新自己的知识等。

这些分析结果将有助于下一轮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尤其是实验课时比重要加大,嘴动不如手动,实践出真知。笔者就实验课时比重调整教学组所授课程进行了小范围改革试点,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公正评定实验成绩、需要更多的实验辅导教师以及更多的实验设备投入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学组将迎难而上。

参考文献:

[1]Department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dcomputersciences,universityofCaliforniaatBerkeley.eeCScoursewebsites[eB/oL].[2014-10-20].http://www-inst.eecs.berkeley.edu/classes-eecs.html.

[2]Department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dcomputersciences,universityofCaliforniaatBerkeley.2013-2014undergraduatehandbook[eB/oL].[2014-10-20].https://eecs.berkeley.edu/programs/notes/index.shtml.

[3]Department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dcomputersciences,universityofCaliforniaatBerkeley.CS9Cstudyguide[eB/oL].[2014-10-20].http://inst.eecs.berkeley.edu/~selfpace/studyguide/9C.sg/output/9CsgtoC.html.

计算机教学方案篇5

关键词:教学方案课程模块化制定实施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对于一个职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掌握一项或某个方面的专业技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案是指导和管理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教学文件。如何做才能使定出的教学方案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呢?

一、深入调研,准确定位,体现地方特色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原则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因此,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找出中职学生适合的就业岗位以及这些岗位所需的素质和技能,是教学方案成功与否的关键。职业学校应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

1.派教师到企业调研,将用人单位设有的岗位、岗位技能、岗位能力一一记录下来,这将是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2.走访毕业生,他们是职业教育的“产品”,能否胜任工作岗位及遇到的困难都直接反映了职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得与失。

3.关注当地人才市场上的招聘信息,包括网上招聘情况,从这里往往也能了解到企业当前的人才需求趋势。

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课程模块化的设计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模块化有灵活性、开放性、个性化等特点,模块与模块之间相对比较独立。计算机课程模块主要分以下几种:一是“基础课程模块”,主要是一些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二是“职业技能模块”,即根据岗位就业目标确定的各类学习模块。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可以选择不同的具体的小模块,也可以组合多个模块进行学习。两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和分类模块如下:

1.基础课程模块(重在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课程体系,初中知识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衔接部分。有文化课模块(语文、数学、物理、英语、数字电路、体育、计算机英语)、办公自动化模块(word、excel、powerpoint、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

2.职业技能模块(以某一类岗位上必须掌握的某一种技术或必须具备的某一能力为具体内容,不是单一的课程,可以包括多门课程内容。)有程序设计模块(VB程序设计、C语言、aSp程序设计)、网站设计模块(Frontpage、网页三剑客aSp、程序设计、internet)、电脑组装和维护模块、广告设计模块(平面设计、photoshop)等。

三、侧重职业能力,重建课程标准,体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

在明确划分各教学模块后,围绕本模块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重建课程标准,提出具体考核项目及要求就成为主要工作了。职业学校的课程标准,应体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1.以本岗位群需要的专业能力以及工作现场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为依据,确定本模块的各专项能力及应达到的标准。

2.应围绕支撑各专项能力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教学内容。

3.教学内容要精练,力求具体化,有针对性,有明确的内涵,并反映最新的科学技术水平。对内容相近或相同的课程内容可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

4.要引导教师在课程中教会学生做事的方法。重点放在“怎么做”和“怎么才能做得更好”的经验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上。专业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便可,对那些没有多少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可以删除不讲。

5.要增强实践性、应用性教育的份量,使学生在类似工作环境的氛围下学习将来工作中要用的技能,有真实感,效果会更好。

6.课程考核项目中列出的应是此课程的关键知识和技能,考核要注重结果评价,也要注重过程评价,形式则可多样。

四、重视选择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创新教材

教师是用教材来教学生的,而学生也是用教材来学习的。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还指引职校的教学改革。因此,职业学校应重视教材的选择。

1.看教材的组织形式。可通过目录了解教材是否以项目为主线,以完成项目需解决的各项任务为单元,来引入所需的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的介绍。不选用以学科为体系的教材。

2.看教材的写法与呈现方式。是否顾及到职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接受能力,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易懂好学,学生才会看。如有配套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碟片则更好。

3.看教学理念。能否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做事的方法,如让学生知道一个项目怎么开始、怎么分解分工、各环节怎么跟进、怎么合作、怎么测试、会遇到哪些问题及怎么解决。

4.看知识点的选取。是否突出了“新”(新技术、新工艺)、“实”(实际、重应用)、“专”(深入行业、重规范)。

5.看在技能点的选取。是否直接面向岗位的实际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实施,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五、教学方案实施后的评价及反馈

教学方案制定并实施后,重视事后的评价及反馈可为课程开发提供有效信息,其诊断将有助于我们及时纠正方案制定中的错误和不足。

评价一般有以下两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如课程的设置是否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各门课程的安排与连接是否得当;二是可行性原则,既要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要求,也要考虑到现有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新课程的投资成本。

体现以上原则的评价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实现:

1.在学期结束时,组织科任老师及学生代表座谈会,教师谈自己在上课时是否感觉难以推进,原因是否学生尚欠缺较多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要达到课程目标,课时及内容可否再精简或需补充?学生则从学的角度谈感受、谈收获及遇到的困难。

2.建立毕业生跟踪走访制,看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率(是否留得下,是否有发展)、企业欢迎程度。

3.对毕业生就业企业的走访,向主管了解学生上岗后的适应期长短,工作实绩,有发展后劲否。

计算机教学方案篇6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方案

0引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行各业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尤其it产业,一线技术工人接触的都是最先进的设备,这就要求生产一线的骨干、技术人才不仅要有先进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计算机专业学生理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知识抽象复杂,应用性、实践性又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程,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配置管理等技术学生必须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才能掌握。本文将通过自身教学体验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要求,就《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进行分析研究。

1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1.1教学条件的准备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现有的实训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资源基础上需要改善实训条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应配置投影仪、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工具等教学硬件资源,充分运用一些演示软件、模拟软件、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网站等组织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老师需要较高实践操作能力,具备双师素质,应为专任教师创造条件进行实践操作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也可聘用企业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相关项目的兼职教师。

1.2课程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应采用组长负责制,并明确规范组长职责及成员间的协调关系。组长应全面负责该课程,既要抓好授课又要组织好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精心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材或编写教材、制定实训课程质量标准和编写实训指导书。该组其他成员在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协助组长不断完善该课程设计开发。

1.3课程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设计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融合,把课程设计为十三个项目如表1所示,通过这些项目学习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项目序号

项目内容

学时

地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参观

4

“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数据通信、oSi的物理层/标准网线制作

6

数据链路层/以太网组建

8

网络层/ip地址、子网掩码的配置及网络地址规划

6

传输层及应用层/常见命令使用

6

交换机的原理及配置

6

子网规划/VLan子网的划分

6

路由器的原理及配置

6

windowsServer2003操作系统基本设置及用户管理

6

windowsServer2003环境下服务器配置及应用

6

十一

计算机网络管理命令及管理软件的使用

4

十二

网络安全知识、杀毒软件及防火墙的配置

4

十三

计算机教学方案篇7

关键词:医学计算机教学;重要性;教学模式改革

计算机课程设置是高等院校为顺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而开设的公共课程。医学院校虽然以医学类课程作为其核心课程[1],但是面对信息时代对人才的新需求,面对医学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的趋势,学校结合医药学的自身特点来构建能满足其发展需要并与其学科现状相适应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医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增加学校和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增加学生对医学信息学部分内容的了解,对医学生适应未来医院发展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当前医学计算机课程安排现状

1.1学校对于计算机课程安排的重视度

1.1.1医学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安排为每周2~4节,在教材的选择上也采用最新版本,这些安排都较为合理,保证医学生接受计算机课程的前沿信息。但是教材的内容更多地侧重理论,真正上机实践的课程安排很少,学生对于枯燥、乏味的计算机课缺乏兴趣,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掌握度少之又少,这是课程体系安排不合理的一种表现。

1.1.2医学院校在教材的使用上,只停留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比如实用office、网页制作、以及photoshop、flas制作等,虽然学习内容广泛,但是没有把计算机和医学真正联系在一起,学生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医学信息知识了解甚少,造成计算机课程与医学课程的脱节。由此看来,医学院校在计算机课程安排和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存在不合理之处,有待改进。

1.2教师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态度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毋庸置疑。然而,身处在医学院校里,由于科目地位的不平等--计算机课程的地位远远落后于其他医学类课程,教师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讲课缺乏激情。同时,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中以自我为中心、以课程为主、采用"满堂灌"进行教学[2],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由此看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影响着医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和兴趣。

1.3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态度作为非专业课程,计算机在医学生的眼中从未被重视。计算机课上,学生们迟到、早退,更有甚者旷课,对于老师讲的内容似懂非懂,导致课堂学习氛围枯燥,学生们在课堂上没有收获。同时,计算机课程的理论多于实践操作,即是在实践课上,学生们也用来上网做其他的事情,而不是练习计算机操作。由此看来,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更是一降再降。

2医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医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表现在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生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的价值[3]。

医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表现在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改进。医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提升了计算机在学校科目中的地位,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课程改革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进一步提升了高等院校的知名度。

医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满足现代医院发展的需求。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管理体系的变革,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医学计算机课程已不再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需要,为了培养更多的实用型医学人才队伍,只有加快医学计算机课程的改革。

3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3.1学校开展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学校是推动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力量。针对目前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的现状,学校应从教材选择和课程安排两方面着手,提高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选择适合医学教程的教材,其内容与医学课程联系紧密,同时又反映最新计算机领域的知识。在课程的安排上,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医学生的上机操作非常重要,这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做到学以致用。做好医学计算机课程重要性的宣传,包括医学计算机杂志的宣传,以及相关校园活动的开展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度。

3.2构建新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课程体系的安排必须与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平衡医学类课程和计算机课程的地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室内教学与户外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课程安排不仅包括计算机理论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也应把医学计算机基础、医院信息管理安排到课程体系中,把计算机和医学紧密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3.3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能够提升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计算机理论基础枯燥乏味,再加上老师死板的教学方式,学生把该课程当做催眠课。只有教师改变教学风格,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加个人魅力,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有所获。实践课程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医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的应用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相关步骤,教师应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保证上课效率。

3.4医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医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是建立计算机学习兴趣的第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才能认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端正学习态度从每一堂课做起,保证每堂课的到课率以及上课效率,使计算机理论真正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医学生应该主动关注国内外医学动态,了解相关的医学计算机发展动态,掌握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体系,不断充实自己。计算机引领未来时代潮流,医学生要明白这一点,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总之,推动医学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改革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顺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丽美,卜宪庚.浅谈医学计算机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3:143.

计算机教学方案篇8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3)01-0255-02

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贯穿于高校教学实践活动中,是教学实践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以其操作性、实践性和验证性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已从传统的单机操作变为网络平台为主的服务器和客户机模式,与此同时,高校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也面临着教学改革和发展。本文从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课程特点入手,阐述我国高校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的发展现状及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1高校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特点

与其他课程相比,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①可以利用计算机平台很好的完成实验过程中老师安排的实验任务。②电子档形式的实验报告方便快捷。③可以通过计算机平台解答每个同学的疑问,并且相同问题只需解答一次,节省了较多的时间用于辅导其他同学。④实验老师较方便地对学生的实验作业和成绩进行批改和统计。⑤计算机管理人员通过程序保护学生单机数据,避免学生无意有意地破坏系统,影响实验正常进行。⑥老师可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控制学生的操作,从而控制实验进度,确保实验任务顺利完成。

2高校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实验教学系统,研究怎样才能通过远程监控一些仪表、仪器,从而为实验者提供不受地点和时间的使用设备[2];另一方面基于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研究怎样运用计算机程序及网络进行实验及仿真实验结果,同时怎样解决仪器少无法进行实验或危险系数高而无法进行实验等问题。

国外有关高校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以实验室为对象的教学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范围,即其只能在实验课上使用,使用者是教师和学生,无其他人员。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出发,怎样能较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可以提供一个支持教学、便于设备管理及课程安排的辅助教学系统,从而最大化地利用实验室,并运用辅助教学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功能,最终,让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环节的辅助功能得到最大运用[3]。(2)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教学辅助系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完成实验教学,同时基于远程教学的虚拟技术,只需要将实验对象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或借助硬件来仿真实验,这种虚拟化的实验课由拥有相同网络环境的学生同时完成,该系统具有共享性、协同性和仿真性等特点,因此节省了实验资源。同时,在远程操作中学生的实验对象多是依靠三维技术实现的动画画面而非具体的实验器材,最终得到的实验报告也是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的,学生的计算机实验依靠一个远程网络虚拟教学辅助系统让学生如操作实际实验设备一般解决学生异地计算机操作和观察问题,并且最终得到的实验报告数据更为精确。(3)研究怎样有效地对学生学习计算机实验课进行大力支持的实验辅助教学系统。目前,我国weB学习支持系统[4]和成人学习支持系统等网络课程都是通过实验学习系统自行完成的。根据对当前我国各种实验学习系统调查发现,实验辅助教学系统应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并将支持帮助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作为核心内容,就目前情况来说,实验辅助教学系统没有一个统一定论,但它至少能让学生完成无法独自完成的课程,同时尽量减少他们在完成实验课程时出现的失误,提升学生自学的能力,改善对实验任务的理解能力,增强自身学习兴趣。

3高校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校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使用的安全性和可用性较差,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第一,无法管理上机作业。计算机上机作业的完成过程及结果都不能以实物的形式提交,均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计算机实验中心使用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均有文件收发和收取的功能,但其安全性和可用性较差[5]。首先,教学功能差,多媒体文件收发和课表没有太大关系,因此不能详细反映出老师向学生发作业,学生向老师提交作业的关系。其次,安全性差,利用多媒体收发作业,收取到的作业仅能存在老师所用的机器中,但老师和学生用的机器都是公用的,如果课后老师未将保存的作业文件拷贝带走,则极可能遭到人为破坏。

第二,老师不能控制学生可运行的程序。利用计算机完成实验教学无法确保每个学生不做与课堂无关的动作,老师不能控制学生可运行的程序就不能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最后严重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多媒体网络虽然具有控制学生机器的能力,但它提供的控制只是对整台机器的控制,不能控制某个可运行的程序,所以,在实验教学期间,老师不能避免学生做些与课堂无关的操作。

第三,即时交流功能较弱[6]。多媒体网络教室提供有交流功能,但其提供的功能较为简单,不能满足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辅导、答疑和讨论等的需要。

第四,无课程考试的功能。老师可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向每个同学分发试题,然后再收取学生的试题,但这种多媒体分发和收取可靠性及安全性较差,不能用于真正的考试。

第五,不能进行上机考勤。计算机实验中心采用门禁记录上机者的姓名及上机时间,但其主要用来计费,不能完整记录上机者上课课程、代课老师等教学信息,不利于教学管理。

第六,不能自动统计实验数据。针对实验中心的一些数据,如开放率和人机时数等,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系统缺少相应的统计系统,因此,实验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手工完成,不仅易出错,而且工作效率极低。

第七,计算机实验辅助系统没有考虑到跨平台操作的特性,这直接导致辅助系统只能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这样一来,很多实验课程没办法完成。

第八,没有很好地规划计算机实验辅助系统的通用性,目前使用的辅助系统多是面向特定的一门课程,而不能来完成其他实验课程,这就出现了实验室一台电脑安装多套辅助系统的现象,不仅不方便使用和教学,同时也是一种浪费。

4有关高校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的解决方案

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的现状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提出改进方案,从系统原则入手,根据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系统环境最终确定系统的结构设计。

4.1设计原则

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系统设计要本着系统性、教学性和可扩展性的原则进行。

系统性:系统设计要站在全局考虑,系统作业收发、上机考勤和程序监控等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设计时不能仅关注其中某个方面,而应该将作业收发、上机考勤和程序监控结合起来,整体上把握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

教学性: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系统正是根据老师教学需要、学生学习需要以及管理员的管理需要而设计实现的,其是为了更好辅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可扩展性: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系统能够解决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其适用性较强,但在系统设计架构时还是要考虑其扩展性,方便日后系统升级或功能扩充,这样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学[7]。

4.2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按照实验教学的不同,将实验室分为多个功能不同的功能室,每个实验室都配备硬件相同的服务器,并且包括一台教师专用机。

(2)软件环境在实验中心的服务器上安装activeDirectory、windowsServer2003enterprise+Sp1、iiS、mSSQLServer2000以及ntFS文件系统[8]等,并且所有的用户机都安装office2003和windowsprofessionalXp+Sp2软件,但不同功能的实验室安装的专业软件应有所区别,比如绘图实验室装autoCaD、3dmax软件。

4.3结构设计

系统构架: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系统基于学生、教师和管理员的思想,划分为学生机、教师机、应用服务器和管理机,采用服务器/客户机和三层混合体系结构,学生机和教师机属于客户端程序,主要面向学生和教师。管理及则面向管理员。逻辑上来看,应用服务器是服务器,其提供了教师机和学生机访问数据库的通道,实现了监控、通信和共享的功能,同时避免了客户端直接访问数据路,有效地提升了系统安全性及运行效率。

数据库设计:为了确保实验辅助教学过程中表达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教学关系,数据库应具有反应课表完整内容的功能。

5总结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在高校教育中比重的增大,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成为当前教育发展形势,陆续地,国内多数高校把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系统应用于实验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实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网络资源。同时,计算机实验课程不再局限于实验课上,极大地扩展了学生实验操作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同时将计算机理论移植到实验辅助教学系统上,方便了大家利用系统平台资源,在促进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有助于提升其信息化平台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卓攀.实验室辅助教学系统的探索与实践[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2(11):123.

[2]曹晶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及辅助教学系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2):125.

[3]董海芳.高校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的现状及其改进设计[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10):80-81.

[4]刘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警专学报.2011

[5]李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145-147.

[6]徐红梅,侯龙清.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8,3(6):133.

计算机教学方案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特定场景的模拟以及重现,然后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到案例场景中去,在经过交流以及讨论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对成功或是失败的案例和学生进行了解分析与比较研究,从这些案例中得到学习目标需求的结论以及学术原理,从而使得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或是从与别人的交流思考中参谋别人的思绪,进而开拓自己的思维以及对于知识认识了解的层面,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1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对于操作性的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弄懂老师上课教授的知识是什么,不仅仅局限在知道的层面上,还需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自如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去方便自己的日常生活,合理健康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去解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是丰富自己网络世界的生活,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把这门课程掌握好。将案例教学应用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实践能力,能有效地辅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将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应的结合好。以往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在受到保守且循规蹈矩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和多种参差的外界因素阻挠,使得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的发生了偏差,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主要目的都仅仅局限在通过考试这样的狭隘目标上,而不是想方设法的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让学生能在掌握好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后应用到其他理科科目,对于其他主修的科目进行辅助学习。传统应试的传授教育模式中难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以下就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做简单的讨论说明,以针对这些问题从侧面得出案例教育在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1以往的教学理念,以及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果可以看出,在这种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性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但缺乏应有的联系性,同时也缺少了实用性,教学目的没有真正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社会的需求。从前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质量已经无法满足近几年国内迅猛增长的经济,社会对于高级技工日益增长的需求。故此必须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思想,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去教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案例教学在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是目前社会迫切的要求。

1.2陈旧的教学模式不单单是严重地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方面的灌输式教育既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的学习个性被大大的压抑住,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缺乏一定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时能在具体案例分析上进行学习,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还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思维能动性。

1.3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比较广泛,且对于往后在企事业单位上的文书或是探究开发工作上都能接触到。应试教学的模式不仅仅妨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必然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理论创新能力与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能让枯燥的计算机网络课堂学习活跃起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把学习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与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也把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探索者。案例教学方法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无疑能使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到达目标以及提升质量的可能。

1.4现实情况反映学生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下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是先学一课时的理论课,然后在下一次上课时再学一课时的实践课,但往往在下一次的操作课时学生基本上已经把上节课的理论忘记得七七八八了,这时候又需要老师把理论知识大概讲一次,这样一来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不能保证学生在粗略重复理论知识时是否能掌握好,这样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教学模式大大的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效果。故此在计算机的网络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非常有必要,应用实际的案例代替过于抽象且乏味的理论,让学生能在教师讲授的同时具有实际操作的机会。

应试教学的模式不仅不一定能保证学生对乏味缺乏实际操作的理论知识掌握好,同时也必然严重的剥夺了学生理论创新能力与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既没有很好运用各类计算机网络操作的能力,同时不具备独立解决各种实际生活中面临的计算机网络问题。针对以上论述,传统教学方式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造成计算机网络课程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应用是社会,学校以及学生极其需要的教学方法,也是顺应时代需求所务必推崇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计算机网络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然而在这门课程中教师教学难和学生学习起来很困难的现象存在比较明显,如何做好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成为一比较严峻的问题。如何使案例教学能在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应用好,以下有几点具体措施:

2.1广发采集资料,建立以比较全面的案例库。教师在对于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就是要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案例教学库,让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较为经典,且能具有针对性以及代表性。

2.2共享经典案例资料,让学生按照教学的质量目标通过自己对给予案例的基本信息和内容的阅读了解分析,在进行对资料的搜索和补给后,再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小组交流讨论,使得学生能在结合学习的理论知识以及对案例的分析理解,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到计算机网络学习的真正原理和技巧,能举一反三的完成比较复杂的问题。例如某技工学院的老师,在教导学生一些较为复杂的方程式解答的时候,教师一般都会举出一道例题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讲解讨论,然后得出这道题目的解答结果以及这道经典例题的解答原理,之后再举出相关的习题让同学们结合在刚刚例题中得到的解题原理以及自己的思考,解答出之后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种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法。共享案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分享,教师可以利用课间的时间,互联网的非地域局限性在网上和学生宣讲一些比较经典的案例,或是一些日常的案例,使得案例教学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变得更加普遍且易于接受。

2.3有针对性的举出案例,并能让学生纳入场景的讨论问题。有针对的案例能使得案例教学在应用过程中变得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案例教学模式能更加贴切的了解到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实际需求,使得计算机网络教学能真正地辅助到学生自身主修专业,不再把计算机网络学习的目的仅仅局限在应试要求上,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拥有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经济需求的可用性人才。例如网络模拟配置教学中,应用路由器参数配置设定以及启动,了解BosonnetSim5.31不但可以配置常见的局域网(或虚拟局域网VLan),还可以配置广域网协议,在配置广域网协议方面网络实物设备配置是很难在实验室实现的。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iSDn配置为实例说明iSDn(integratedServicesDigitanetwork)即综合业务数字网,是基于公共电话网的数字化网络它利用普通的电话线实现双向高速数字信号的传输,可在其上开展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等各项通信业务,因而被形象地称作“一线通”。

经过时间证明案例教学方法有效地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这样新型教学模式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参与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不仅仅呈现的是教师唱独角戏的情景。案例教学方式不仅仅能提高技工学院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质量,让教学在达到预想的效果的同时,还注重学习对于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使得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显著加强。着重与实践技能的教学培训使得理论知识能都呼应实际需要,同时也把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时不再那么的抗拒,理论知识的简洁明了化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吸收。

3.案例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有助于直观的带动起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摆脱枯燥乏味的理论性知识满堂灌的模式后学生能自觉的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就能渐渐的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的对更多新的知识进行独立的认知,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

计算机网络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教学方法,让计算机网络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案例教学模式能更加贴切的了解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使得计算机网络教学能真正地帮助到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能全面地掌握好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要点,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经济需求的可用性人才。

4.结语

本篇文章主要对于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其使用的具体措施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探讨研究,在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案例教学如何能更好地应用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让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梅.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教学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3).

[2]黄辉.案例教学法的优劣分析与改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4).

[3]段志平.案例教学法及其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作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4]张小军.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实应用案例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

[5]陈伟.计算机网络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8).

[6]王瑛淑雅.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1).

计算机教学方案篇10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案例分层次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78-0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由于全国各省份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计算机水平要求不同,导致大一新生初入校园时,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层次差异较大。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教师无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方面更具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使得基础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生无法都得到最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计算机教育。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分层次教学改革将从多个方面推进,该文重点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由于该校在该课程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因此分层次地设计典型教学案例、办公案例就成为研究的核心问题。

1分层次改革总体思想

我校根据教学现状实施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改革在遵循着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指导思想的同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活化了计算机教学。新生入学后,统一参加我校组织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划分出免修和必修两个级别,依据级别的划分进入不同的计算机学习阶段,为学生提供更合理的自主学习空间。

在新的改革方案中,依据水平测试中的各个测试模块来分析学生的成绩、结合改革后的课时,以“任务为驱动,案例为导向”优化大学计算机基础各个教学模块的讲授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分层次教学案例库”,即为免修生和必修生中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案例,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他们获得最切合其需求的计算机教育,使计算机教学更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案例分层次设计

(1)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的成绩能够达到80分以上的同学,准予免修该课程。免修的学生虽然可以不必与其他学生同在课堂学习基础内容,但免修不免考,仍然要参加该课程期末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了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为他们安排了指导教师,他们需要自主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会定期对其学习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督导。此层次的教学案例需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计算机教师设计,在该校原则上要求由多年教授办公自动化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师完成设计。原因是,对于这部分基础比较雄厚的学生,如果提供的教学案例过于简单直接,学生会缺乏学习兴趣,案例必须突出较强的综合性、实用性、设计性。该校是应用型大学,因此我们将很多学生未来学习及工作中可能涉及的知识增添入学习范围,这样可以使该校计算机教学向着“合格职业人”的培养靠拢。例如:word中的“论文排版”案例,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即使是底子较厚的学生也对毕业论文排版案例兴趣度极高,虽然其中包含了一些实验难度较高的索引目录、分节符控制、奇偶页页眉页脚控制等问题,但学生们都能够通过交流、查阅资料、查询网络等方式解决。excel部分、ppt部分,指导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列出,要求学生将自己模拟为职场中的特定职业人,自主设计办公案例,数据源、主题均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和设定,设计中必须涵盖教师提供的知识要点,增添自我开拓创新的知识点可以加分,这恰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同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通过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设计创新能力,还可以选拔出一些未来在计算机领域有发展潜力的尖子学生,为其提供参加校内外竞赛的机会,树立学习典型,激励其他同学,增加计算机学习的内驱力。

(2)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的成绩未能达到80分的同学,必须按照学校常规教学要求到微机实验室完成该课程的正常学习。这部分必修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在同一个课堂学习,如何实现分层次教学,这是该项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问题。除了从教学形式上组建学习小组,为每个层次选拨学习组组长来辅助教师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资源包,其中的教学案例、办公案例细致地划分为基础型、提高型、课后型,基础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不同的案例去完成,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例如:word排版中一个经典办公案例“邀请函”设计,在分层次案例设计的方案下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型案例仅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运用老师讲授的知识点,按照案例操作要求完成邀请函的简单排版;提高型案例要求基础相对厚一些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邀请函;课后型案例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从网络或参考书籍上查询word邮件合并功能的应用,完成邀请函的批量制作。这种分层次的案例设计,特别适用于学生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始终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整个课堂气氛真正的活跃起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的分层次设计改革实施至今,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将把课堂教学实践与这项改革工作紧密结合,不断调整完善改革方案,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红照,王爱民.高校计算机公修课分层次教学体系及其实施[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