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比赛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3:46

体育比赛应急预案篇1

关键词:突发事件;体育赛场;西欧;应急管理;经验

中图分类号:G80-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3-0024-06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portsindustryinChina,sportsgameshasbecomeanimportantwaytopromotethecity'seconomicdevelopmentandstrengtheningofnationalpeopleexchanges,however,duetothesituationinrecentyears,theinternationalcommunity'sgrowingunrest,sportsstadiumincidentfrequencyisincreasingyearbyyear,havebecomeansignificantblockimpactonthedevelopmentofsportsevents.thisarticlebasedontherelevantliteraturereview,astheexampleintheUnitedKingdom,Germany,italysportsstadiumemergencies,fromanemergencyorganizationsystemofemergencymanagement,forecastingexperienceearlywarningmechanisms,emergencyresponsemechanisms,legalsecuritysystemandotheraspectsofthepresentation,onthisbasis,thestatusofthenationalsportsstadiumincidentemergencymanagement,atfinally,proposedsomesuggestionsabouthowtoincreasethecountryResponseforcetocopewiththeemergencies.

Keywords:emergency;westerneurope;emergencymanagement;experience

引言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体育赛事成为国与国之间重要的交流方式,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大型的体育赛事不仅受到了各国民众热情追捧,同时也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然而,随着大型体育赛事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体育赛事不仅仅限于体育圈内,同时还会影响到各国政治、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近些年,由于国际社会不安全因素的不断增多,体育赛事突发恐怖暴力事件的数量和后果的严重性都在上升。例如,2015年法国男足与德国男足的比赛遭受到的袭击,造成近60人死亡,近200人受伤;2013年4月15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接连发生两起致命爆炸袭击事件,造成3人亡,近176人受伤[1]。这些赛场突发恐怖暴力事件不仅对公民人身与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对赛事举办国家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历史经验看,构建体育赛场突发事件预防机制和应急管理及机制对应对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具有显著作用。本研究通过选取英国、意大利、德国的足球赛事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经验及做法,在此基础上为我国体育赛场突发事件预防机制和应急机制建设提供相关建议。

1西欧国家足球赛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分析

西欧国家体育赛事发展较早,拥有较为丰富的应急管理经验,通过对欧洲国家足球赛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预防预警系统、应急处理机制和法律保障体系四方面进行研究,能够全面分析西欧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1.1英国足球赛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1)英国足球赛事应急体制。英国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按照等级可以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部级应急体制、大区级应急体制、郡级级应急体制和市政级应急体制,在四个级别之上还设有内阁紧急应变小组。部级应急管理机制的最高领导人为英国首相,而内阁紧急应变小组作为英国政府应急管理的最高机构,发挥着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的作用。英国足球赛事突发事件发生后,首先是由俱乐部所在的地方政府进行管理,地方政府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调动当地的警察、医护、消防人员进行处理,而如出现大规模、危害性影响较大的赛场暴力事件,应急体制将向上一级报告,由内阁紧急应变小组进行组织协调,郡级应急体制或大区级应急体制负责处理。例如1985年5月29日的“海瑟尔惨案”,由于部分球迷骚乱引起看台倒塌,造成近39名球迷死亡,600多名球迷受伤,当地政府及时作出反应,上报内阁紧急应变小组,由英国首相作出决策,及时化解了悲剧的发生[2]。

2)英国足球赛事预防预警系统。英国足球赛事预防预警系统是指通过科学的信息监测和信息采集系统,对突发性的事件进行评估与预防。足球赛事预防预警系统对球场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体育赛场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英国政府和英国警署将足球赛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划定了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球场爆炸事件、球迷骚乱事件、球员斗殴事件、球场坍塌事件和球场附近酒吧姿滋事事件,并根据事件的影响后果和波及范围配备相应的警力、医护、安保人员。“足球流氓”对于球场安全有着巨大的危害作用,因此,英超的俱乐部在球场都安装了智能监控设备,通过高速运行的人脸识别系统来监控“足球流氓”,一旦发现有被视为“足球流氓”身份的人员进入到球场,就会通知警力进行处理。另外,监控视频录像还可以作为法庭处理案件的法律依据,为突发事件提供证据支撑。

3)英国政府应急处理机制。英国政府为保证警察、医护以及消防人员之间通讯顺畅,将应急处置机制划分为“金”“银”“铜”三层应急机制,该应急机制不仅仅是一个应急模式,同样也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系统。在“金”“银”“铜”三级应急体制中,每个级别的人员责任分工明确,命令“自上而下”进行传达,“金”级人员往往是由一小组高级指挥人员组成,负责解决“做什么”的问题;银”级人员主要是以中级警官和普通警察组成,主要负责从战术的角度来解决“如何做”的问题;“铜”级人员一般是由现场警务人员、俱乐部工作人员和其他组织志愿者组成,主要负责现场的应急任务处置,“铜”级人员当收到“银”级人员所下达的命令,第一时间做出反馈,确保现场得到控制。英国体育赛事应急处置机制自建立以来能够较好地完成应急事件任务,例如,在2006年欧冠比赛中,英国政府为了有效控制“足球流氓”的流动,“金”层人员下令不允许本国或其他国家“足球流氓”进入赛场,“银”层人员负责策划相关执行方案,“铜”层人员负责现场任务处理,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

4)英国体育赛事法律保障体系。英国是欧洲足球的起源地,也是世界上较早制定足球赛事相关法律的国家,英国为了保证球场公共安全和降低足球赛事的突发事件概率,先后建立了数十部关于体育赛事安全的法律法规,在整个欧洲处于领先地位。英国最早颁发《体育场地安全法案》可以追溯的20世纪70年代,明确了球场安全标准和使用标准。在《体育场地安全法案》后,英国政府又颁布了《体育赛场火险和安全法》,该法案不仅对体育场地的标准进行细化,同时也设立球场安全认证制度,只有相关球场通过了安全认证才能获得使用权利。1985年,当“海瑟尔惨案”后,英国政府针对“足球流氓”在比赛期间喝酒闹事颁发了《体育赛事酒水控制法》,首次对体育赛事期间的酒精饮品销售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此之后,英国政府又陆续制定了《足球观众法案》《足球犯罪法案》《足球竞赛法案》《刑事审判和共次序法案》《足球骚乱法》等一系列专项法案,这些法案在法律层次上赋予了地方政府应对球场突发事件的权利,降低了球场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有效维护球场安全秩序[3]。

1.2德国足球赛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1)德国足球赛事应急体制。德国政府在应对足球赛事突发事件同样也采用三层级的应急体制,主要包括联邦政府级、州政府级和地方政法级。2004年5月,德国联邦政府成立了联邦公民保护与灾难救助局,该机构对整个德国突发事件负责,在该机构之下,又设立了联邦政府体育赛事警情中心,体育赛事警情中心负责整个德国体育赛事的信息汇总和信息分析。为了确保体育赛事警情中心对本国体育赛事进行全面和准确的评估,德国政府在每个州政府建立了体育赛事警情分中心,分中心主要负责本地区内的足球赛事监控,同时与联邦警署、“足球流氓”打击组织密切联系,成为一个常设机构。除此之外,各州的警情分中心密切关注当地德甲赛事或其他大型足球赛事的发展态势,通过与球迷俱乐部加强合作,获得球场极端团体的走向,当极端足球球迷团体出现在德甲赛场,及时与各州的刑警局联系,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4]。

2)德国足球赛事预防预警系统。德国政府在每个州都建立体育赛事警情中心,州与州之间的体育警情中心信息共享,形成一个网络体系,网络体系根据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和性质会做出不同的警报音效。不仅如此,网络体系采取联动机制,假如在拜仁慕尼黑的主场安科球场发生球迷骚乱事件,慕尼黑的体育赛事警情中心会接到报警,球场的安保、警力、医护以及志愿者会有序地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对闹事球迷采取有效控制,对受伤球迷及时进行救治。体育赛事预防预警系统对于体育赛事安全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德国警方会在每场比赛之前举行政府、赛方、警方的协调会,确保每项工作都是在警力监控之下进行,并对直播车辆、行进路线以及与比赛相关的案件进行综合处理,提出解决方案,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3)德国政府应急处理机制。足球赛事突发事件三级指挥系统是应对德国足球赛事突发事件核心机制,该系统主要包括最高指挥系统、中级指挥系统和前线指挥系统。高级指挥系统主要从战略层级对突发事件进行布置,并针对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政治、经济的不良影响进行化解,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干涉警署的具体战术布置。中级指挥系统一般有警方的高级指挥人员组成,主要为前线指挥系统提供战术解决方案和保证各级别系统的信息沟通。前线指挥系统一般是由指挥员和警务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赛场突发事件的具体战术和策略布置,当球场发生突发事件时,处理突发事件的专家会及时与中级指挥系统联系,迅速做出战术决策,当获得中级指挥系统的批准后进行实施。另外,前线指挥系统要求当地俱乐部成立长期的“足球流氓”处置队,该组织一般是由长期与球迷打交道的专业人员组成,也有不少球迷经过相关培训后加入到该组织,当俱乐部球队有比赛会随队出征,保证对“足球流氓”的监控。

4)德国体育赛事法律保障体系。德国宪法中虽然没有专门设立于体育赛事安全法律法规,但德国政府在保证体育赛事安全上却建立了一系列的规定。首先,在球票的销售工作中进行规定,通过实名制注册的方式确认购买门票的球迷身份,禁止向具有不良记录的球迷销售球票;第二,对球场周围的酒吧、商店等场所在比赛期间销售酒精饮品进行规定,通过加大巡查力度和销售引导等方式,降低球迷酒后滋事行为的发生;第三,对比赛场地周围的交通安全做了明确规定,尤其是对比赛后的交通拥堵以及部分球迷饮酒庆祝所带来交通安全带隐患采取有效措施。

体育比赛应急预案篇2

马拉松定于月日举办,为确保赛事等各项活动安全、圆满、顺利举行,做好应对比赛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建立统一指挥、明确职责、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反应机制。根据《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和赛事工作实际需要,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处置举办半程马拉松过程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的威胁和危害。完善各项工作机制,防患于未然。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部门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落实各自应急处置工作的各项事项。

3.系统联动,资源整合。按照条块结合的要求,充分依靠和利用各相关部门应急指挥机构、人员、设备、物资、信息等资源的协助作用。

4.快速反应,协同配合。建立健全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科学应对。

三、分类分级

本方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在马拉松赛过程中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给赛事活动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紧急事件。

根据比赛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特点,突发事件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事件:主要包括因暴雨、冰雹、大风等气象原因以及发生地震、火灾等自然因素引发的比赛不能正常举行、赛场骚乱等突发事件;

2.事故事件: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公共设施遭到破坏以及赛事组织不严密、安全保障不到位等引发的突发事件;

3.社会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社会不法分子破坏、集体上访、聚众闹事冲击赛场,“法轮功”等不法分子干扰以及涉外突发事件;

4.个体事件:主要包括参赛运动员比赛出现猝死或意外伤亡等紧急事件,以及运动员或观众在参与比赛过程中出现的交通、安全等突发事件。

四、应急处置工作机构

1.成立突发事件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指挥部设在菱溪路主舞台后侧指挥中心。

2.指挥部下设一个办公室、十个工作组,分别为(1)综合办公室;(2)综合协调组;(3)竞赛组;(4)安全保卫组;(5)群体事件工作组;(6)医疗卫生保障组;(7)新闻宣传组;(8)志愿者保障组;(9)后勤保障组;(10)善后处理组;(11)配套活动组。

3.赛道每2公里设置应急处置工作点,由所在赛段的裁判、公安、医疗、志愿者共同组成,协同配合。

五、响应级别

1.Ⅰ级响应主要是应对马拉松赛比赛过程中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其后果已经导致人员伤亡或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特大损失以及出现了社会事件预兆等,导致比赛无法继续进行,需要由市政府处置公共突发事件指挥部组织、协调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接到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确认属Ⅰ级响应的:事发地负责人立即向指挥部报告,指挥部按照总指挥的意见,下令停赛并及时向市政府处置公共突发事件指挥部报告。同时,指挥部要协调指挥,采取果断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优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全力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和阻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的发生。

2.Ⅱ级响应主要是应对比赛过程中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其后果已经或可能导致人员或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事件,需要由指挥部处理的事件。

接到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确认属Ⅱ级响应的:事发地负责人应当在第一时间向指挥部报告,并立即采取先期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组织救援工作直至停赛。

3.Ⅲ级响应主要是应对马拉松赛事过程中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其后果已经或可能导致人员较大损伤,或可能影响赛事的顺利进行,需要由指挥处置的事件。

接到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确认属Ⅲ级响应的:事发地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向指挥部报告,并立即采取先期处置措施,然后根据事态发展情况,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组织救援工作直至停赛。

4.Ⅳ级响应主要是应对马拉松赛事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一般个体事件,对赛事造成一定的影响,赛事组织部门可以处置的事件。

接到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确认属级Ⅳ响应的:事发地相关部门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将处置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六、各部门职责

1.综合办公室

由区政府办公室牵头,区委宣传部、公安局、区卫计委等部门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协助总指挥、副总指挥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贯彻落实指挥部的有关指示,协调各工作组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方案,及时掌握各组工作动态,负责信息收集、反馈与。

2.综合协调组

由街道牵头,区政府办公室、公安局、区委宣传部、区卫计委等部门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事发地点突发事件现场协调与组织实施。

3.竞赛组

由运营公司牵头,团市委等单位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处置竞赛中出现的所有技术性问题和事件;处理运动员犯规舞弊等技术问题。当事件性质发生转化时,公安、卫生等部门要主动介入,协同处置。

4.安全保障组

由区公安局牵头、交通运输局、建设局、消防支队、公交集团等部门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处置各类安全突发事件;负责维护赛场公共秩序和赛场公共设施的安全;负责赛场以及运动员、领导、嘉宾下榻宾馆的治安和消防安全;注重社情民意调查,掌握社会治安动态和信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负责道路交通管制、维护交通安全秩序。

5.群体事件工作组

由区委办公室牵头,公安局、区委宣传部、信访局等部门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负责对信访工作、社会治安状况的调查研究,对信访重点单位和个人、其他组织、团体及其不法分子进行排查、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掌握动态,严密布控。

6.医疗卫生保障组

由区卫计委牵头、红十字协会、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广体育等部门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医疗救治和卫生应急处理,保障活动期间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出现参赛选手猝死和其他意外伤亡事件迅速反应、果断处置;负责对参加赛事领导、嘉宾、运动员下榻宾馆、酒店食品卫生安全检查。

7.新闻宣传组

由区委宣传部牵头,体育局、交通运输局、交警支队等部门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把握正确新闻宣传舆论导向;保障赛事直播信号畅通;预防有害标语、口号以及赛场骚乱场景进入电视直播画面。

8.志愿者保障组

由团市委牵头,天宁区、教育局、区卫计委等部门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协助处置意外突发事件;负责配合公安、交通民警管理赛场警戒线、警戒标识;协助医护人员做好对参赛运动员的救助工作;劝导和阻止观众行人、车辆横穿赛道,协助维护赛场竞赛秩序;

9.后勤保障组

由公司牵头、体育局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各级领导、嘉宾食宿保障,活动安排;负责资金、物资、器材、车辆、食品、饮料保障以及赛道安全、用水、用电安全保障;

10.善后处理组

由体育局牵头,卫计委、财政局、保险公司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由体育局牵头专门处理各种运动员发生突发事件的善后问题;运营公司牵头协助办理保险理赔等工作事项。

11.配套活动

(1)领操、开跑仪式、舞台活动

(2)鸣枪仪式、颁奖仪式

七、应急报告及响应

1.各工作机构、配套活动主办单位必须制定各自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分队,明确任务、岗位、职责及其通信联络方式。

2.赛场各工作机构所有裁判人员、保障人员、服务人员都有协助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义务,当现场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做出反应并向站、点负责人报告。

3.遇有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各工作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应按照“就地就近、边处置边报告”原则,在向本机构领导报告的同时,向指挥部报告情况。

4.遇有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视情况可直接向“110”指挥中心、“120”急救中心、“119”指挥中心报告,但必须及时向指挥组领导补报。

5.各工作机构要对处置突发事件的一切过程进行详尽登记,以备检查;对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要随时报告。

八、监督管理

1.加强预案演练。各工作机构要根据本工作机构制定的马拉松赛突发情况处置预案,并在赛前自行组织演练。

2.加强宣传与培训。各工作机构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参加马拉松运动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宣传。要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处置突发事件程序、原则、方法和医疗救护知识的培训。

3.实行责任追究制。对迟报、谎报、瞒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处置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九、保障措施

1.基础保障

财政、气象、通信、电力、供电等保障部门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必备的资金和物资保障。

2.救援保障

财政、公安、交通运输、消防、气象、卫生防疫等部门提前准备所需的人员、设备、物品、交通运输工具,落实应急队伍、应急物资装备、应急处置保障措施。

应急物资、器材、装备以及资金保障,原则上由各工作机构负责落实解决,必要时由市财政局或厦门马拉松赛组委会统一协调解决。

3.信息公布与培训演练

(1)公众信息公布:公布参赛须知、交通管制、公交路线调整等有关信息,包括应急指挥部电话、接警电话、长跑健康常识等。

(2)培训、演练

各部门要根据常见和可能突发的事件性质特点确定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地演练,提高协调配合、快速反应、应急处置技能和整体作战水平。

十、善后处理

1.评估。各工作机构要组织有关人员按照本系统、行业的有关规定,对突发事件及其处理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发生的经过、原因、结论;事件的处理经过、采取的防控措施及效果;针对事件发生原因、防控工作中存在问题等,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

2.补偿。在认定责任的前提下,因突发事件给当事人造成的已经证实的损失,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给予合理补偿;协助当事人向保险机构理赔等善后工作。

3.解释。积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及时消除突发事件赛事的影响。

十一、其他事项

体育比赛应急预案篇3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办公室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不断加强自身主观世界的改造,坚持严于律已、廉洁奉公,切实抓好应急办和分管科室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良好氛围。现将2018年党风廉政工作暨“一岗双责”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学习,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始终把加强教育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带头认真学习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文件和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切实把握精神实质。通过开展全面、广泛、深入的学习,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了拒腐防变防线。通过加强党的纪律教育尤其是政治纪律教育,促使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法规,对党忠诚,立场坚定,自觉抵制错误言论和倾向,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更加浓厚的廉政氛围。在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分管的同志们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防线、珍惜政治生命,做到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出差,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时刻警醒自己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碰“高压线”。为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工作职责,抓好党风廉政目标责任落实,按照办公室党组的部署及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细化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带头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同时认真及时细化中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做到责任清楚,措施有力,便于执行,进一步明确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目标、责任要求。一年来,应急办及分管科室在与县市区、市直部门工作交往过程中,没有发生大吃大喝、接受超标准接待、接受基层土特产等礼品赠送等违纪违规行为。

二、严格履职,以廉政建设指导工作

按照办公室党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的要求,规范工作行为,围绕大局,服务中心,提高工作质量,落实责任制,以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一些工作受到省里表彰。工业运行健康平稳,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47亿元,同比增长9%,位居全省第二。技术改造工作成效显著,争取技改资金位居全省第二,全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观摩暨工作会议,在我市与石家庄市召开,我市在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安全生产总体平稳,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总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实现双下降,是全省各设区市中唯一连续2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市,被省政府评为2014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5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衡水市项目)通过总验收,景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区,实现了我市省级高新区零的突破;质监工作取得新进展,国家质检总局同意桃城区筹建“全国工程橡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新增省政府质量奖组织奖1家,个人奖2名,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进一步健全了应急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根据人员变动和工作需要,对衡水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成员进行了调整,并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对衡水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人员进行补充和更新。进一步规范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参照省做法,对市气象局等10个单位进行了Ⅲ级、Ⅳ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的授权,进一步提高了各相关单位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组织开展了全市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演练工作,对2011年12月31日以前制定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共修订市级专项应急预案5部,市级部门应急预案70部,县级总体应急预案4部,县级专项应急预案112部,县级部门应急预案206部,乡、村级应急预案1150部。新增市级部门应急预案22部、县级部门应急预案5部。

三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应急宣教和公共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充分利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特定日期,采取多种形式,系统规模地开展了应急宣教活动。活动期间,共设立街头宣传咨询点1000余个,接受咨询群众10000余人次,发放各类防灾减灾宣传资料、图册50余万份(册),张贴宣传海报、防灾减灾知识挂图1000多张,悬挂横幅、标语200余条,制作知识展板350多块。

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应急信息管理报送工作。强化了突发事件信息管理报送工作的相关环节,规范了应急值守工作流程,对突发事件信息的报告主体、报告时限、报告内容作出详细的规定。全年共处理各类突发事件66件,其中自然灾害类5件,事故灾难类22件,社会安全事件34件,公共卫生事件5件,其中较大级别的2件,均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了上报,各类突发事件信息接报后都及时进行了批转和善后处置工作。年共国内外突发事件信息47条、外地动态2条、应急演练信息4条。

体育比赛应急预案篇4

关键词:进行课外竞赛危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3-0064-03

前言

课外运动竞赛(含校内,校外)是指在课余时间,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根据规则的要求,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心理的相互较量的体育活动,是学校课外体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体育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校园体育赛事与日俱多,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热情高涨,竞赛项目的多元化,外部广告对校园体育赛事的赞助等等宣传了学校的知名度,提高了学校学生的集体凝聚力,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促进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执行。然而,在这些课外运动竞赛的实施过程中,课外运动竞赛危机频频发生,诸如学生在校运会比赛中猝死。学生的发生屡见媒体曝光。因而,采用公共关系中的危机理论,关注课外运动竞赛危机,建立预警机制,保证课外体育运动竞赛顺利,实现课外体育运动竞赛功能是本文的出发点。

1、课外运动竞赛危机概述

1.1危机概述

关于危机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美国学者罗森塔尔认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事件压力和不确定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美国危机管理专家斯蒂温・芬克认为:“危机是指事件即将发生决定性变化的一段不稳定的时间或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国内学者刘刚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界定为“一种对组织基本目标的实现构成威胁,要求组织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关键性决策和进行紧急回应的突发性事件”。上述学者对危机概念的见仁见智都表现了危机的一些基本特征。

首先,危机具有突发性,在危机发生前不可预测。大量危机事件的产生具有隐蔽性,在其爆发之前不为人知,运用现有手段难以预测。

其次,危机具有危害性或潜在的危害性。不论任何危机,都必然对已有秩序造成混乱,恐慌和破坏,由于决策实施的延迟性和信息传播的滞后性,对危机所造成的潜在危害难以进行评估。

最后,危机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危机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危机的应对措施措施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决策人因人、因地、因时采取最佳的应对措施。

1.2体育危机与课外运动竞赛危机

体育危机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对这个概念,学者们一般指在大型体育活动中所发生的突发性公共事件,也就是诸如奥运会,全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中所遭遇的突发事件,诸如恐怖袭击,明星退赛,兴奋剂事件,人群踩踏事件等等。

毫无质疑的是课外运动竞赛危机研究应该归属于其中。然而,课外运动竞赛危机作为体育危机的一种,从某些属性上讲具有其特殊性。

从组织者角度看,一般性的大型体育活动是由政府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组织,随着活动级别的升高,甚至有市局指挥部、治安总队、交巡警总队、消防局、体育局、交通局,也有分县局等相应职能部门参与,如果是水上比赛,往往还需涉及海事局、港航局等部门等协助,尽管不同部门的协作容易造成“管理真空”,但大型体育活动的组织比课外运动竞赛组织要严密的多。

课外运动竞赛的组织者往往是个人或学校,在资源的调动,分配方面与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比较起来相差太多。其应对突发事件处置也缺乏相应的资源,只能使危机按照自身的轨迹发展,很少能改变危机的恶劣后果。

从参与者角度看,大型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具有复杂性,既有裁判员,运动员,还有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观众。形形的客体造成体育危机种类不同,像体育赛场危机,体育明星危机事件,体育管理危机事件,以及体育媒体危机事件等在课外运动竞赛危机中很少出现。但课外运动竞赛危机具有其特殊性,课外运动竞赛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由学校组织的课外运动竞赛中,参与者是常规群体,即遵照已建立社会准则的或进行活动的群体,如特招生等;在由个人或学校社团组织的课外运动竞赛中,往往为偶合群体即临时『生群体,一般是指那些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因某种原因临时组成的群体。这两类群体从生活空间而言,集体生活时间相对较长,接触频率高,相互影响较大是这个群体群体意识鲜明的主要特征,其次,由于学生群体的稳定性和群体意识鲜明。

在一个“导火索”下,只要在某一点上符合学生比较偏执的认识和感受,其作用在于肯定学生中间已经存在的怀疑与不安,刺激他们通过群体行为来解决问题,助长了一些人的不满情绪,加速群体行为的发生。群体行为一经发生,它可以使许多最初仅仅旁观的人经过鼓动而成为实际的参加者,可以使原本松散的无组织群体产生一致行动的倾向,其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更甚于前者。

1.3课外运动竞赛危机类型

课外运动竞赛危机事件一般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风暴等;地震,洪水,风暴等作为目前科学难以准确预测的不可抗力,对课外运动竞赛的伤害是难以评估的。2004年3月10日中国籍青年球员江涛在新加坡足球比赛中,不幸被雷劈中,当场丧命。这种自然灾害在课外运动竞赛中较少见到,但我国目前学校运动会大多在春季或秋季举行,在运动会举行过程中,遭遇暴雨、雷雨等现象屡见不鲜,造成拥堵,踩踏事件,对竞赛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不便。

第二类是突发事故灾难,如交通、火灾、生产事故等。突发事故灾难在职业竞赛中比较常见,近年来在欧洲足球赛场上数名年轻运动员猝死事件敲响了警钟。在学校课外运动竞赛中,尤其是学生社团组织的课外运动更容易发生突发事故灾难。某知名大学登山队队员被困喜马拉雅山,后调动直升机救援也造成了重大社会影响。

第三类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大规模中暑,传染性疾病等极易在学生中造成恐慌。

第四类是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如球迷骚乱、恐怖袭击等。在课外运动竞赛中,更常见的是因为竞赛成绩的误判,错判所引起的,如学生罢赛,与裁判,组织者对峙,造成竞赛的中断,甚至其冲突在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后,延续到其学习、生活中去,为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蒙上阴影。

2、课外运动竞赛危机影响因素分析

课外运动竞赛危机作为一个系统的事件,其系统事件的形成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合力的结果。作为危机管理的本质核心就是组织者通过对赛事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等手段对其形成的危机加以处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行为。危机的形成是参与主体一人,环境,组织管理不和谐的结果。

2.1人的因素

在课外运动竞赛组织过程中,既包括竞赛的组织者又包括竞赛的参与者,如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人员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还包括大量流动人口、观众、媒体、保安人员,甚至是一些广告赞助商等等导致的突发事件,如保安与观众在维护秩序时发生的冲突,观众与观众发生的冲突等。在课外运动竞赛中,如何及时疏散开闭幕式人员的拥堵,避免造成踩踏事件更是危机管理的重中之重。

2.2环境因素

在课外运动竞赛中,注重环境因素是竞赛组织者为应对危机所必备的能力之一。环境因素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如气象因素造成竞赛的中断或延迟;另一种是客观环境,如开展竞赛所必须的场地,场馆器材。更为复杂的情况是自然环境所导致的客观环境变化,造成竞赛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比赛中断。

2.3组织流程因素

为了保证课外体育竞赛的成功进行,赛事组织管理是关键环节,现代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法国实业家法约尔认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反馈等职能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在课外体育竞赛的组织中,首先是协调资源,即协调资金,场地器材,竞赛的组织者和竞赛的参与者以及相关人员等,其次是要协调人际关系,激发竞赛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使阻力转化为动力,保证安全,成功完成课外体育竞赛这一目的。从管理的主体来考察,管理的因素包括赛事主办方的自身安全管理和赛事举办场所的应急管理机构(外部)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内部管理主要在于组织方的组织结构、组织效率、规章制度是否完备、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等,这些都是课外竞赛突发事件的重要诱因。外部管理主要看主办方应急救援体系和紧急救援机构是否完备,以及紧急救援的合作效率与手段如何。

影响课外运动竞赛危机的因素是复杂的,产生危机的因素是相互影响的,在不同的情形下,危机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是变化的,在整个危机产生的过程中,环境对组织者和参加者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组织者和参加者也会对环境发生反作用。重要的是组织者和参加者应该设法控制和适应环境,采取合理的组织流程,使课外运动竞赛顺利有序的进行下去。

3、课外运动竞赛危机的对策

3.1危机的预防

从传统的教育观点看,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危机预防以思想教育为主,对其思想进行引导。用各种规章制度对其行为作为约束,一旦发生危机就很被动。然而,只要有课外运动竞赛的存在,就可能产生危机,把危机教育贯彻到日常教育中,明确危机事件产生的条件和因素,树立危机公关意识,设立危机预警机制,强化危机的预测,制定危机管理制度,尽量避免危机的发生,如果危机发生,能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行动,确保学校和社会生活及公共秩序不受冲击。

成立学生志愿者队伍建立信息员制度,及时了解危机动态,提高沟通效率对组织者提高业务能力,减少危机引发因素成立应急管理小组,建立应急管理预案等等都是危机预防的可选择方案之一。

3.2危机的应急处理

体育比赛应急预案篇5

如果比赛过程中场馆忽然停电,所有的办公系统无法运行,怎么办?如果观众排队买票的时候忽然下雨,怎么办?

如果教练员或运动员拒绝出席新闻会,或是遇到当日比赛取消、新闻会举行前厅断电1小时,又该如何面对蜂拥而至的新闻媒体记者?

据说,北京各个奥运场馆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制定300至400项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奥运场馆失火、观众中暑倒地,到运动员忘记带器材进入场地,都有事先准备好的对策。

按照奥运组织者的定义,“奥运赛事风险管理”是指对赛事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可行的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和干预赛事运作过程的风险,尽量减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和所带来的损失。

有组织者称,奥运工程的庞大和复杂程度,不下于发射载人航天器工程,而且成功举办奥运会对主办国的重大意义和影响也不言而喻。既然存在这么多的风险,奥运会筹办过程当然也是对各类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和规避的过程。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运行层面的应急策划主要由风险识别、桌面及实地演练两个部分组成,包括场馆应急反应计划和医疗急救、天气、技术、设备、重大事故、员工、有害材料、运输和安全等方面。

雅典奥运会的有关官员和当地大学教授曾研究了悉尼奥运会的场馆运行应急反应计划,并且披露了一些细节。以下是他们在论文中以实例说明,如某场网球赛延时举行,可能会对场馆运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需要志愿者加班;(2)需增加食物供应;(3)需变动赛时;(4)需管理人群,如向在场外聚集的下一场比赛观众解释推迟的原因,加快赛后场馆清扫工作;(5)需为炎日下的观众提供更多饮料;(6)需通知来自奥运大家庭成员等方面的重要人物;(7)需通知邻近场馆比赛结束时间,以避免人群拥挤情形;(8)需提供更多交通车辆。

这几位研究者发现,悉尼奥运会各个场馆的应急计划会根据其自身项目要求而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应急计划也有相同之处,如设立场馆运行团队、识别并评估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并且分解应急方案、进行模拟操练等。

通过对悉尼场馆风险管理人员的访谈可以发现,他们认为悉尼奥运会的应急计划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但也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悉尼奥组委、应急计划项目组和场馆运行团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还可以加强。日复一日预测潜在的风险并且制定、演练对策,对忙于日常运行的团队成员来说,不免有些枯燥乏味,需要奥组委高层重视并推动这项工作。

其次,应急计划由项目组和专家制定,然后交由运行团队评估、执行。但是,运行团队也要求更多地参与应急计划的制定过程。以前的研究结果显示,执行人员参与应急计划的制定,是成功应对灾难情况的重要前提之一。

再次,实地演练的数量和质量还可以提高。

显而易见,奥运赛事风险管理对企业加强应变能力也有参考价值。据英国企业延续机构(BCi)估计,每年约有近五分之一的企业受到突发事故的影响。该机构指出,如果企业应变能力不强,所受的天灾人祸可能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利、供应渠道中断、商誉受损、产生健康和安全责任、支付更高的保险费用等。因此,BCi为企业制定了所谓“企业延续管理”,包括企业分析、风险评估、应急策略、计划演练等步骤,与奥运会运行层面的风险管理大致相同。目前,BCi已有4,000个企业成员。

体育比赛应急预案篇6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矿成立了“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由矿安委会主任担任组长,安委会成员为成员,负责督导活动的开展。矿属各单位也制定了具体的活动方案,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从上到下建立起了监督、监管体系,对活动真正做到了责任明确、逐级管理。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统一了思想和认识,使广大干部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生产重要性和必要性,将认识转变为自觉行为融会到日常工作中去,形成人人关系安全,安全关系人人的良好氛围。

二、采取多形式、多样化、全方位宣传教育。

活动期间,各单位、部室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全方位的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广泛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大力宣传各种安全知识、预防事故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观看交通安全电教光盘,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安全座谈会等活动。全面提高了全员的安全生产素质,保证了安全生产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工余事件和应急救援等进行了专项培训管理,提高专业技能,将各类事故隐患降为零。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2、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知识

6月15日,在公司安全环保部的支持下,在小花园会议室举办了为期一天的“安全标准化”创建培训,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的吕先昌教授对队班组危险预测预控的标准化知识、方法等知识培训,全矿共100余人参加了培训,掌握了应如何开展队班组危险预测预控及标准化创建程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6月16日,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营造和谐平安矿区,邀请易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到矿为全矿干部员工讲授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从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几种常见违法行为的危害;倡导的安全驾驶行为等方面知识,图文并茂地给全矿干部员工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讲解,并播放了“安全出行60法”及“平安才是幸福路”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片。向广大员工发放了交通安全宣传画及《云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他学与自学并举并重,让全矿干部员工将交通安全知识牢记于心,镌刻在脑,真正体会了“平安是福”的真理。

6月17日,为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理能力,提高事故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减少突发事件所导致的损失。组织了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培训主要从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必要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事故应急预案等知识对干部员工进行了集中培训,使广大干部员工了解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3、注重过程监督、效果检查

通过大力的宣传教育,使员工统一了思想,认清了安全培训的重要性,积极地投入到了安全生产月的活动中去,提升了自身的安全素养。

4、组织、参加安全知识竞赛

6月19日前,矿生产单位组织安全知识竞赛5次,共有415名基层员工参与,从思想上提高了安全意识。

6月20日,在电影院举办了矿“真诚践行五色文化、构建本质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共有七支队伍参加了比赛,采掘工区代表队荣获第一名,矿机关代表队荣获第二名,运转工区代表队荣第三名,其余代表队获得鼓励奖。

6月25日,参加了公司在易门会厅举办的“真诚践行五色文化、构建本质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我矿取得了团体第二名和一名最佳选手奖的好成绩。

通过安全知识竞赛,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氛围,大大提高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良好的安全习惯,安全文化得到了进一步深植。

5、开展安全座谈会

各单位、部室结合自身特点,查找确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以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员工对危险有害因素、防范措施、事故应急处理措施进行讨论。座谈会上,参会人员都积极踊跃的发言,与他人共享自身的工作经验与经历。通过此次活动,共有240名员工受到教育,员工提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6、开展征集安全文章、合理化建议活动

矿为宣扬安全文化,提高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的意识,6月份开展了征集安全文章、合理化建议活动。截止6月29日,共收集安全征文67篇(其中包括中层领导干部的征文27篇),合理化建议58条,活动期间,在矿网站开辟"安全生产月活动专栏”,共刊登各类文章17篇。

体育比赛应急预案篇7

今年6月是全国第十六个“安全生产月”。为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深化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成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根据上级2017年“安全生产月”活动要求,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安全生产工作重要决策部署,通过集中开展一系列深入校园、贴近师生、面向社会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加强安全法治,落实安全责任,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广大师生安全素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深入开展,加快建立风险等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信息化监管体系,面向全体师生、所有校园,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以确保全市校园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发展。

二、活动主题和时间

活动主题:全面落实校园安全主体责任。活动时间:6月1日至30日。

三、重点活动安排

一是开展汛期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

要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扩大隐患排查治理的覆盖面。对校内树木、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围墙等建筑物,消防、避雷、用水、用电、应急等设施,以及实验室危化品的使用及储存进行全面检查整治,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对发现的风险隐患,要严格落实责任,立即采取防范治理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做到未雨绸缪,不出问题。

二是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学校要积极邀请公安(交警、消防)、司法等部门专家,全面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消防安全进校园”和“法制教育进校园”等教育培训活动。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和宣传咨询活动,要利用校园网、广播、黑板报、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多种手段,向师生传播安全发展观念,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和防范技能,提高师生的安全素质。

三是开展“6.16”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6月16日,各班级要围绕安全主题,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咨询活动,可通过在校门口设立安全宣传咨询台、发放宣传单、校园网、黑板报、公开信、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广大师生、社会公众提供咨询服务,扩大活动效果,大力宣传校园安全知识、卫生常识和应急逃生、自救互救方法,解答社会公众关心的学生校园安全问题。

四是开展小学生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随着酷夏到来,汛期来临,学生溺水事故极易发生。为此,各班级要广泛开展

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要通过召开防溺水专题班会,组织学生

观看防溺水专题教育宣传片,扎实做好防溺水工作。要求每个班级、每天放学前,由任课教师对学生集中进行一次不少于2分钟的安全教育,每周五由班主任集中进行一次不少于10分钟的周末安全专题教育,要重点突出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恶劣天气的提醒教育。同时,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QQ群、微信等多种形式反复告诫每一位学生和家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周边存在坑、河、池塘的学校,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防溺水警示标志设立、水域隐患排查等工作。

五是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学校要积极协调消防、安监、应急、防汛等部门,加强对学校防灾减灾工作的业务指导,针对潜在灾害风险和区域灾害特点,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一次防外来侵害、防火灾、防溺水、防震等为主题的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提高师生应急避险能力。演练要立足本单位实际,把未演练过的项目作为重点,完善演练类型,也可开展综合性演练。要针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完善修订相关应急预案。

六是开展安全教育“六个一”活动。要以班级为单位上一节安全主题班(队)会课、出一期安全黑板报、开展一次安全手抄报比赛、上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学校为单位开设一场安全专题讲座,举行一次安全演讲比赛、举办一场安全事故图片教育展览。动员师生“人人说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想安全、人人保安全”,进一步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和习惯,并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科室要把组织开展好“安全教育月”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落实分工方案,做到每项活动要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精心组织,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2.统筹谋划,务求实效。各班级要把“安全生产月”活动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师生,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突出特色,注重活动趣味性、新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活动实效。

体育比赛应急预案篇8

论文关键词:体育伤害;技术动作;组织管理;责任心

室外体育课实践性、运动性很强。伤害事故时常发生。怎样才能避免学生在上课中受伤。是每位体育教师所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就两个案例来分析如何避免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

案例描述:

案例㈠a教师在组织一节足球比赛课,一开赛就有两上同学扭伤踝关节,被迫休息。在进行到20分钟时。一学生在被另一学生晃过后故意从后面将其推倒导致手掌擦破一大块。接下来在第28分钟。两名学生在争抢一空中来球。一学生因抬脚过高而直踢中另一学生的裆部。导致这一学生当场昏倒,经过a教师及时检查,用冷水冲洗充血的并结合放松处理。才避免了对这一学生的进一步伤害。

案例(二):B教师组织一节篮球比赛课,一名学生运球上篮时,由于场地沙粒较多,不小心滑了一跤。膝关节部位被擦破一大块,另一学生在中途由于运动过于激烈。突然倒地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吓得B教师一身冷汗,赶紧拨打120并及时做胸外挤压(当时心跳停止),才慢慢使他恢复过来,事后了解才知这名学生息有癫痫病。总结思考如下:

一、提高专业水平,规范教学中的技术动作

案例(一)a教师应在比赛前合理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技术动作,在同时争抢空中来球时,不应抬脚过高,不能出现蹬、踏等危险性动作。所以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合理正确示范,技术动作要领一定要讲解清楚,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危险动作尤其是球类、体操和投掷等项目,技术动作应规范,以避免因技术动作不规范而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加强课堂组织管理

体育意外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课堂组织松散。学生之间不按要求练习,擅自做从来学过的动作造成的。案例㈠中也可能是教师对技术动作过要求,但学生不按要求做,故意抬高脚去踢球,故意在后面推人家一把,造成学生的伤害。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加强课堂的组织管理,防止纪律松散,杜绝出现危险性动作;及时给学生分析一些错误动作的危害性。在比赛时,严明纪律,合理组织比赛。在组织学习一些投掷项目时,更应组织好学生,以避免砸伤,掷伤之类的伤害。

三、合理充分进行准备活动

案例(一)学生在比赛中出现扭伤、拉伤的现象,可能与准备活动不充分有关。这就要求课前一定要合理充分地进行准备活动,并按上课内容合理设计准备活动内容。如上快速跑课时,指导活动踝关节、膝关节、腰部、肩关节等。并牵扯拉大、小腿的韧带;进行垫上运动时,指导活动颈部、肩关节、手指、手腕、腰部等;投掷课上应多活动手指、手腕、肘关节、肩关节、颈部、腰部、膝关节、踝关节等。确保学生调整到最佳的运动状态,以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四、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常见的病症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

案例(二)得出,在组织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熟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学生的体育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加重,引发事故。另外从案例㈠㈢a、B教师的处理意外伤害方法得知: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如在运动中出现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教师应当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应急处理或治疗,严重时还应拨打120进行急救,以避免学生的意外伤害。

五、教师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案例(二)由于场地的原因而导致学生滑伤,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对减少学生的意外伤害起很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课前必须检查场地是否良好,有无障碍,体育设施是否有不安全因素存在等,以保证课堂的安全。

体育比赛应急预案篇9

[关键词]运动性猝死原因预防对策

近年来校园学生运动性猝死的现象悄然增多,校园学生运动性猝死已成为学校体育中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学校体育如何采取积极有效预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本文通过收集近年来校园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案例,分析猝死发生的原因,以校园学生运动性猝死高危群体为主体层面,对学校体育的预防教学对策进行研究。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分析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年1月~2011年12月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关于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案例。

1.2回顾性调查法

向全国有关的学校发放信函询问,寻找线索。对校园学生运动性猝死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

2分析与讨论

2.1校园学生运动性猝死原因分析

2.1.1心脏器质性疾病和心血管结构异常

日本心脏财团的研究小组对本国1984年~1988年间发生的624例体育活动猝死现象进行了专门的病理资料分析,其主要结论是,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在体育活动中发生猝死,其主要内在原因是心血管系统患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疾病所至[1]。长沙交通学院学生猝死3例报告最为典型,均为心脏病史,例1于晨跑锻炼,跑完1000米时,突然晕倒在跑道上。在场者立即就地抢救,约10分钟后送至医院,经抢救无效,心电图证实已心室停搏。例2于早餐后,急赶上课,边跑边走约500米,再爬三楼,气喘倒地,急送医院抢救无效。例3于午后步行300米,再爬六楼,走进宿舍,倒在床旁,送医院抢救无效[3]。可见,对于一个患有心血管疾病和器质性异常的学生,正因为他们的心脏是病态的,在平时安静状态就要比别人多吸收更多的氧气,才能维持正常的心脏活动,一旦处于运动状态,他们极有可能因为心脏承受不了突然过大过强的运动负荷而发生猝死事故。2007年12月,上海一女童校内进行直线跑后再走回时突感不适,呼吸困难而猝死,据称患有哮喘[4]。温州市报道两例中学生运动猝死,都是在体育课跑步过程中突然俯卧在跑道上。抢救无效,该学生都有因心肌炎而晕厥的病史[5]。这种病因引起的运动猝死诱发因素往往是运动过程中人的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劳累,这种过度的紧张状态并不单指精神上,而是指一次性的运动量超出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出现的一种急性病理状态。

2.1.2超负荷运动和过度疲劳

在国内运动性猝死的研究报道中,有不少病例分析表明,尸解未发现任何心脏器质性病变和异常,其死因可能是因运动负荷已超出其承受范围,心脏循环系统不堪重负,需要的血液量和需氧量突增,而供给量却相对减少,在这种血氧供不应求的状态下,运动者的心肌会出现急性缺血,继而出现心脏停搏和脑血中断进而发生运动性心脏猝死和脑性猝死[6]。过度运动引起体内儿茶酚胺增多,使心肌需氧量增加,心脏负荷突然加重,促使潜在的心脏疾病发作;且剧烈运动时,植物神经系统平衡失调及心肌电解质钾、钠离子的变化,心肌传导系统即兴紊乱,而导致心源性猝死[7]。在调查中有明显的案例,2007年4月12日,北京体育大学男生在踢足球时突然倒地猝死。据了解,该生早晨参加例行的早操,练习长跑。上午他参加学院组织的足球联赛。比赛快结束时,他突然倒在地上,可能因比赛超强兴奋导致疲劳过度而猝死[11]。2004年3月2日江西宜春某学院一男生晨练在田径场跑步20多圈时,因超负荷运动过度疲劳到地猝死。据调查该生身体健康无器质性疾病,死亡这天是他实施跑步锻炼计划的第一天[8]。

2.1.3缺乏锻炼,体力不足

运动生理家弗里德曼认为,运动过度和体力不足容易引起心肌梗塞并导致猝死发生[1]。在调查的案例中有多例是发生在耐力项目的锻炼和考试中。而在50m跑和立定跳远、推铅球等项目因时间短却很少发生运动猝死。耐力项目如1000m(男)、800m(女)需要坚持较长时间的大强度运动,尤其是在接近终点时易发生猝死,可能与机体处于衰竭状态有关[1]。2006年3月,上海成材中学17岁女生进行3000米跑步练习,在跑第11圈的时候突然倒地猝死,跑步前曾对老师说自己很不舒服[19]。2007年10月,武汉19岁男生长跑猝死赛场,医生认为是因运动过量出现运动性昏厥继而猝死[10]。究其原因,除学生本人可能有心脏疾患,与平时缺乏锻炼,体力不足与过度疲劳的因素有关。许多学生平时学习繁忙,没时间或不喜欢体育锻炼,长时间缺乏锻炼造成耐力下降体力不足。但由于的体育分数与升级奖学金挂钩,对学生有较大的压力。为了应付体育测验,不得不临阵磨枪,使得他们在短时间内突击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甚至不顾身体状态在体育测验时猛拼。突然大的运动量会给身体造成很多潜在威胁,特别是对患有潜伏性心脏病的学生其危险性更高。这就加大了耐力项目的锻炼和测验时猝死发生的几率。

体育比赛应急预案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安全评估应急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12-082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受伤有多种原因,但体育教师没有做好安全评估,对安全隐患认识不足,相关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都会成为安全事故的诱发因素。小学生安全意识和防患能力都较差,因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好防患准备。

一、学生防患意识能力评估

小学生喜欢活动,对潜在的安全问题缺少经验支持,所以防患意识普遍欠缺;由于年龄小,体质较弱,平时锻炼不够,其防患能力严重不足。体育教师要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做好评估,这样才能采取针对性安全教育策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案例:一年级体育课,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做准备活动,围着操场跑了两圈,然后分组活动。一部分学生进行跷跷板练习,一部分学生进行球类活动。教师分别给学生做了示范和提出要求。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球类活动时,玩跷跷板一组开始出现秩序混乱,一个学生从器材上面摔下来。虽然下面有安全垫子保护,但这个学生的胳膊还是骨折。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防患意识和防患能力都缺少正确评估。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常常是“听一半丢一半”,如果教师不能反复要求强调,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话当成耳旁风。安全意识缺位,这是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二、场地器材安全系数评估

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都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隐患,做好安全评估,采取适当保护措施,这是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体育场地中的安全隐患。有比较显性的表现,像地面不平整、雨后湿滑等;也有很多隐性的特征,像铺垫材料不稳固、电缆电线等。体育器材安全隐患更多,特别是维护不良造成的器材破损,安全性能大为降低。器材摆放不合理,也会造成隐患。

案例:二年级体育课,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端球平衡比赛,就是用乒乓球球拍端篮球跑接力赛。一共分为四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在交接时出现了问题,乒乓球球拍折断,篮球掉在地上,两个学生撞倒在地。一个学生腿部擦伤,另一个学生面部划伤,到医院缝了五针。

这个游戏使用器材很简单,乒乓球球拍和篮球,场地是平整的操场。不想这小小乒乓球球拍居然是祸根,如果教师课前能够检查器材,做好安全隐患评估,这起事故就不会发生。虽然这起事故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教师没有对体育器材进行仔细检查,是导致学生事故伤害的根本原因。体育课使用的器材,本身都有较强的安全性能,可由于长期使用,难免会出现一些状况。教师要做好检查,不让有安全隐患的器材进场,这是体育教师的责任。

三、安全应急处置措施评估

小学体育课安全隐患很多,为了更好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必须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体系,便于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或者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损伤。一般情况下,学校都会设置安全机构,负责体育课安全事故预防应急处置。机构包括:组织管理、预防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理等内容。体育教师主要负责课前的安全检查,场地、器材的检查,学生身体状况的了解,对学生随身佩戴挂饰、钥匙等有碍安全物品的检查。教师要负责课内安全教育,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注意活动量适中,做好科学调节。一旦出现事故,要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家长,立即采取救护措施,或者送医院救治。还要做好事故原因调查,找到问题所在,采取一定措施消除隐患。

案例:三年级体育课上,根据体育课惯例,要做预备运动,教师带领学生做完徒手操,要围绕操场跑两圈。在起步之前,教师专门强调了注意事项。但是在跑步过程中,有一位女生意外摔倒了,后面学生来不及躲避,先后有五六位学生都摔倒。教师急忙救助,其中三位学生没有损伤,两位学生把腿磕破了,最先倒下的女生头部有伤口,出现了昏迷。教师急忙报告学校领导,领导指示不要随便移动这位学生。几分钟后救护车到达现场,班主任和家长都及时赶到医院。经过医生救治,这位女生很快恢复知觉。三天后,这位女生康复出院。因为纯粹属于意外,教师没有责任,家长也没有为难学校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