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解决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4:43

债务危机解决方案篇1

论文摘要: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不仅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形象伤害,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企业倒闭。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发生。 

 

一、财务危机的概念及危害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是指企业因财务运作不善而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动态过程。财务危机不仅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形象伤害,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企业倒闭。 

 

二、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混乱。企业由于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混乱,出现违法违纪事件、会计反映不实、费用支出失控、经济效益低下、财产物资严重损失等经济现象。这种状态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和企业的彻底失败。 

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有可能出现财务危机。中国企业财务结构上,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负债结构上,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过度的负债会削弱企业的支付能力。当企业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 

投资缺乏科学性。一方面由于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危机不断。另一方面是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加大财务风险。 

商业信用过度使用。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d一旦信用链上的某一环节出现故障,资金链断裂,企业将会发生支付危机和偿债危机。 

 

三、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 

 

(一)加强危机的管理 

1、加强对危机的教育,使企业全体员工树立牢固的危机意识。企业在制订发展目标,决策企业经营活动,组织企业经营战役时,要有危机观念,从思想上不放松对危机的控制。危机出现时,不胆怯、不畏缩,迎难而上,同心协力,摆脱困境、克服危机。 

2、加强对危机的防范。在危机尚未发生之前,未雨绸缪,事先对企业的资本经营活动进行战略设计。制定防范危机方案,以便对危机进行预控。在财务管理上,应用财务预警指标对企业举债、用债、偿债过程中所涉及的环节、因素进行预测分析,充分估计各种不利因素可能引发危机的程度,以便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3、加强对危机的控制和处理。加强财务危机的管理。除了加强会计核算,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健全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外,必须建立健全一套既符合国家监控要求,又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财务危机管理机制,特别是建立健全一套企业财务危机应急管理系统。在危机发生时,通过设立的危机控制机构和人员,制定周密的危机应急处理方案,按照既定的程序,以迅速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及时控制和扭转被动的财务局面,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危机损失。 

 

(二)制定和实施应急行动方案 

制定和实施应急行动方案是危机指挥中心进行危机应急管理的重点。目的是降低现金需求,谋求资金来源最大化。可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迅速制定处理方案,控制和扭转财务被动局面。 

1、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债务展期是与债权人洽商推迟到期债务要求付款的日期:债务和解是债权人自愿同意减少债务人的债务。包括同意减少债务人偿还的本金数额,或同意降低利息率,或将一部分债权转化为股权,或将上述几种选择混合使用。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在企业发生财务困境时能为企业赢得时间,进行财务调整。操作起来也方便简捷。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首先应该想到的应该是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此外,利用商业信用,争取供应商继续进行信用融资。如以储代购,缓解周转资金占用;以销货的百分比偿还应付账款:以退货抵消部分应付账款:签订新的定货合同抵消债务等也是实践中常用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2、资产变现。正常情况下,企业通过资产运作,利用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流量偿付到期债务。而通过变卖某些资产偿付到期债务也是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的一条途径。处分不良债权,加速回收应收账款;处分存货,包括制成品、原料、零部件;处分闲置资产、无效资产,出租、出售无用资产: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或收回对外投资。 

3、与企业出资者协商增资的可能性,增加企业可运用的资金,共渡难关。 

4、促进销售增长,提高收现比例,减短赊销期,使收入期限短于支出期限,应付资金不足的局面。 

债务危机解决方案篇2

当前希腊债务危机有三个深层次原因。一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对银行业的影响,由此产生了银行业危机。经济危机和金融重组给银行业、进而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损失;二是欧元区内部国家发展不均衡。具体而言,北欧国家经济发展较好,南欧国家经济发展则较差。所以南欧国家缺乏竞争力,对外借贷增加,进而公共债务上升;三是欧元区公共管理体系不健全。

欧洲货币联盟(emU)成立目的是促进较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通过资源的自由流动实现欧洲经济整合。这一过程是漫长的,这个过程中很多政策措施的预定目标都没有能够实现。

欧洲北部和南部在经济上发展并不均衡,仅仅依靠市场是难以解决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此时便需要政府参与其中解决。然而,欧洲缺乏一个统一政府,导致了政治上没有意愿来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

此外,建立欧元时没有设计其他国家履行义务来援助出现债务危机国家的机制。所以2009年希腊出现债务问题时,没有国家进行援助,解决危机停留在自救层面。

当债务危机蔓延时,欧盟援助才提上议程,可以认为正是这些国家援助措施实施较慢,导致了危机的进一步蔓延。

需要注意的是,对希腊救援方案一开始就附带债务削减条件,此后一系列援助也都附带更为严格的紧缩条件,比如要求希腊三年内大幅削减赤字,这使得希腊经济情况持续恶化,失业率和贫困率不断攀升,罢工游行时有发生,希腊前景一片黯淡。

欧洲货币联盟不应只是发达国家的俱乐部,它应当符合欠发达国家的利益,通过促进成员国的贸易合作,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以推动共同增长。也就是说,应该改变目前由德国一个国家为其他国家做出承诺的状况,这需要建立欧洲统一的决策机构。

目前,建设欧洲强有力大政府的愿望正面临着公众舆论的压力,对于很多欧洲国家的民众来说,自己的政府,自己的议会才是最可靠的。

如何应对当前希腊所爆发的债务危机?希腊脱离欧元区可以说是一个解决办法。目前有75%的议员支持欧盟采取措施来应对当前债务危机,50%的议员希望希腊能够留在欧元区,但是如果欧元区不能提供给希腊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希腊将不得不退出欧元区。

然而,希腊退出欧元区使用新的货币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对新货币估值;即便新货币大幅贬值,对出口占GDp比重不高的希腊而言,积极作用仍十分有限。另外,退出欧元区应如何应对与各国货币和贸易交易,如何确定汇率也将是一个复杂过程。这都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可能需要10到20年才能够达到稳定。

因此,希腊政府将继续与欧盟谈判,如果欧盟仍然坚持其观点,对希腊采取强硬的态度,那么希腊只能退出欧元区。然而,退出欧元区对希腊来说,是灾难性的结局。

那么依靠财政契约是否就可以解决当前债务危机呢?如果不提高国家竞争力,这一方案也不可行。我想提出两种解决欧元区南北竞争力问题方案。一是欧元区北方国家购买南方国家的产品;二是欧元区北方国家加大对南方国家的投资力度。

前一方案遭到了以德国为首国家的反对;后一方案由于这些投资项目难以赢利,在长期看来还有助长经济泡沫的风险,因此也不可行。

目前,欧元区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真正能够展开合作的,便是共同建设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比如发展地中海地区的风电设施,进一步开发可再生能源。

另外,欧盟需要进一步增强欧洲国家之间联系,使得国家间经济联系上升到新层次,在经济政策制定方面建立新的协调机制,实现经济政策的统一。同时,欧盟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和框架,将政治领导人的意愿适时的转变为行动,积极推动经济和政治的整合。

债务危机解决方案篇3

[关键词]欧债危机;欧洲经济一体化;福利制度模式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12)03000000

一、欧债危机的起因分析

(一)欧债危机爆发的直接诱因

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有效抵御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衰退,欧元区各国相继出台一系列财政刺激方案。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欧元区经济复苏,但却只是经济增长的权宜之计。从本质上说,只是通过政府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膨胀和杠杆化将私人部门债务转化为政府部门债务,而一些本身经济增长缓慢的欧元区国家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却又因此严重恶化。特别是过于宽松的财政政策导致了大规模举债,致使欧洲一些本来就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国家很快发生了债务危机。比如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欧猪五国”,其国债、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迅速攀升,成为欧债危机的导火索。2009年11月希腊政府换届,新政府将财政赤字由6%上调至12.7%,这就与《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上限3%相去甚远。消息一经披露,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普、标准普尔与穆迪相继下调希腊债务评级,欧债危机从此正式拉开序幕。

(二)欧债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1欧洲经济一体化制度设计的缺陷

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开始生效,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欧洲经济一体化在给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欧元区各成员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丧失。在欧元区域内,各国施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货币分属于欧洲央行,而财政却由欧盟各成员国自己掌握。因此,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因目标不一致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极大,两个主体的执行效率也均受到影响,这就形成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最大软肋。欧洲中央银行在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时往往要权衡各方利益,因此在应对危机时经常出现时滞现象,调整力度也不到位。在货币政策滞后的情况下,欧元区各国只能更多地依靠财政政策,试图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来缓解危机和防止经济衰退。然而,大量举债造成政府赤字也会越来越严重。虽然《稳定与增长公约》中规定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上限为60%,但由于欧盟存在监管缺陷,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措施,所以各国并不在意违反此公约,长此以往危机的爆发也就在所难免。

2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失败

欧洲发达国家从政府到民间近百年来所形成的超前消费、借贷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欧洲各国大量举债引发危机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数据显示,除西班牙和葡萄牙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净储蓄盈余外,“欧猪五国”在1980年~2009年间均处于负债投资状态,长期的负债投资必然导致巨额的政府财政赤字[1]。消费至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致使国内储蓄长期不足,只能依靠举债来维持平衡。寅吃卯粮的现象在经济发展中短期内尚可维持,但在长期却是不可持续的,危机的爆发只是迟早的问题。

3欧洲各国经济增长动力长期不足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欧洲经济开始衰落。各国的传统竞争力受到削弱,市场份额逐渐萎缩,国际资本纷纷涌向新兴经济体,而国际投资者对欧洲的投资兴趣也日益下降。一方面,欧洲国家传统的技术优势未能完全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创新能力不足,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欧洲人口老龄化以及出生率低的问题也一直困扰欧盟国家,致使劳动力萎缩现象严重。在此种情况下,欧洲经济长期低迷,而经济增长率低于债务利息又使国家税收来源减少,加剧了财政的负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欧债危机。表1为世界银行经济增长展望数据,从中可以看出欧元区一直处于偏低水平。

4高福利政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目前,已发生债务问题比较严重的这些欧洲国家都普遍实行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养老保险替代率为例,英国的养老保险替代率仅为30%,而希腊的养老保险替代率竟然高达95%。这些国家执政者因选举需要,都不敢对社会福利体制进行彻底改革,致使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得以长期维持。例如,德国美国每年用于社会福利的支出已经超过了其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为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过重负担。然而实行高福利政策的同时,债务问题国家的生产力却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落后于福利增长,造成了财政入不敷出,不得不依靠举债度日。

二、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

(一)危机的短期救急政策

自从欧盟经济一体化之后,在欧元区国家内部相互持有债券的规模就非常巨大,尤其是居于欧元区核心的德法两国更是其他国家债券的主要持有者。因此,一旦其中任何一个国家债务违约,都将会对欧盟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并在欧洲金融市场造成连锁反应[2]。如表2所示。所以,近期内欧盟依然会竭尽所能对债务问题国家进行救助,避免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2010年5月底,欧元区国家决定对希腊进行救助。这是所谓的第一轮救助,救助金额为1100亿欧元。2011年7月21日欧元区17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特别峰会,欧元区国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对希腊实施第二轮紧急救助方案。其中,救助贷款额度为1090亿欧元,贷款利率大约为3.5%,贷款期限将从原来的7年半延长到至少15年。此外,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私营部门都在自愿的基础上参与第二轮救助,未来三年将为救助希腊净出资370亿欧元。而且欧洲央行也表示,包括欧洲央行、美联储、瑞士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在内的五大银行,都会为欧洲银行业注入美元流动性。同时,美国也表示将会与欧盟深化合作,以期待欧债危机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纵观各方对欧洲债务问题国家的救助,可知他们都在试图找到解决欧债危机的有效途径。然而,这些经济救助只能解决债务的流动性问题,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外界都是在保全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在不超过承受能力的范围内对债务问题国进行援助。短期内,或许可以起到防止危机进一步恶化的作用;但是在长期,要想彻底地解决欧债危机问题,必须从这些债务问题国自身做起,积极从危机源头进行改善,这样才能真正看见欧债危机的曙光。

(二)危机的根本解决措施

1辅助措施——“节流”

国际清算银行货币和经济部门负责人StephenCecchetti表示,欧元区国家通过放宽货币政策无法解决债务危机,因为这不是一个货币问题,额外的货币政策不会有帮助,必须注重削减赤字。

表3为2011年欧元区各国施行的削减赤字等财政计划,由这些紧缩方案可以看出各债务问题国家已充分意识到:要想解决危机,“节流”不可不为之。目前,削减赤字的紧缩方案已经成为必要措施,这些方案包括:撤销一些没有必要的行政机构、对高收入人群增税、提高退休年龄等。但是,一向习惯于高福利制度的欧洲人一时却很难接受,例如爱尔兰总理已成为欧元区第一个因债务危机下台的政府领导人,同时西班牙、希腊也均在反对党压力下提前进行大选,意大利内阁也分歧严重。因此,当前还要防止欧债危机演变成为政权危机的可能性,比如在应对危机的同时须把财政紧缩、减少福利的力度保持在民众可接受的范围内,以防止人们抵触心理过于强烈,反而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2核心措施——“开源”

紧缩财政、削减赤字对于应对危机来说十分重要,但紧缩的力度终归有限,还必须考虑民众的接受能力。因此,“节流”只是辅助,“开源”才是关键,即经济增长是解决危机的核心所在。包括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里茨以及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内的一些专家均认为,应对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革新措施不是紧缩财政,而是刺激增长。

其实,欧洲经济的长期低迷也是这次欧债危机的内因之一。目前,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已陷入经济负增长、高失业率、经常账户入不敷出的境况,借助外力根本不可能彻底走出危机。因此,需要走出一条不依赖财政和货币等需求刺激、甚至在一定需求紧缩的环境下,借助制度变革和生产率提高的“类德国模式”的增长之路[3]。德国一直是欧洲经济区中的主力国,“类德国模式”增长将可能成为其他欧洲国家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缺乏明确经济增长点和强劲需求的环境中,这条增长道路的实施将是一个令欧债危机不再困扰欧洲经济区的有效方法。比如,德国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欧盟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工业制造业占GDp的29%,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即使面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德国也不是一味依靠扩张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而是通过政府补助刺激消费,着眼于维稳实体经济、保证就业。再观其他债务问题国家,均存在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的问题。例如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的希腊经济属于典型依靠外需拉动的产业,这些产业过分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还有工业基础薄弱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的葡萄牙经济,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所以,“类德国模式”的经济增长对于从根源上解决欧债危机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同时,促进债务问题国家经济有效增长的另一途径是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需要依靠创新来实现。根据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永动机。所以对于经济低迷的欧洲国家来说,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掌握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当前欧债危机的关键时刻,促进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增长将成为一国摆脱危机困境的重中之重。为此,欧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工作思路——利用科技创新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战胜危机。例如2010年11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提案,规划为期7年,预计耗资约800亿欧元,这一提案公之于世显然具有特殊意义。

(三)欧洲经济体的深度一体化

除了短期救急援助和核心解决措施之外,欧债危机还有一个可能的走势即欧洲经济体的深度一体化,这也将有助于欧债危机的解决。目前欧债危机种种恶化的迹象都表明,欧元区经济已经遭遇到投资的信心危机的挑战。不管是出于何方利益考虑,“希腊离开”或者是“欧元区解体”都是所有人最不愿听到的最坏方案。因此,欧洲经济体的深度一体化就成了必然趋势。对此,欧元区应该进一步形成更为紧密的财政和政治联盟,以一致的声音对待外界。

自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后欧盟正式成立开始,欧盟国家已经一起走过了20年时间。但欧盟内部还存在着很多阶段性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因此,必须进一步促进欧洲各国的深度一体化,使经济政治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整合。比如,未来深度的一体化整合将可能干预一国的财政和经济制度,加强欧盟委员会的监督和行动权力则会使成员国牺牲行使部分的权力。其实早在2001年,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曾说,“欧元将迫使我们采取全新的经济政策工具,现在这个提议在政策上完全不可能被接受,但在某一天将会发生一场危机,那时新的政策工具将被创立。”[4]从目前欧元区发展历程看,如果每一次危机都将一体化进程向前推进一步,那么欧债危机可能正是一个时点,它能促使欧盟进行制度的完善,督促欧盟各国财政政策走向统一。

三、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一)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深,中国和欧盟在经济上的联系与日俱增。作为中国极为重要的经贸伙伴,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在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对象中,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欧盟、美国和日本,三者占中国出口总额的60%以上(如表4所示)。因此,欧盟经济状况和中国经济息息相关。随着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不管是消费信心还是实际消费量等方面,欧洲经济都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由于欧洲的消费市场对中国经济极为重要,因此对欧洲需求的直接冲击也会影响中国经济,如使中国的对外经济丧失一大动力。

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表明,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原材料和能源企业的生产、投资和利润,从而造成全球股市的价格下跌,这又将会增加对经济衰退的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5]。因此,这里将从贸易、大宗商品价格和投资信心3个渠道来分析欧美经济的减速或衰退对中国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欧盟是中国最大出口市场,欧盟消费市场的疲弱将继续降低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不利于中国对欧出口。例如,由于欧洲订单减少,广东外贸出口三季度增幅明显下降,10月份出口总值是730.7亿美元,与9月相比下降了8.7%。如果欧债危机继续恶化,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对欧出口还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同时,随着欧债危机的深入,欧洲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减少中国产品对本地产业的冲击,与中国贸易摩擦不断。

欧债危机对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目前,中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已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因此欧债危机的加剧将使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中国的大宗商品市场也不可避免地会因风险而波动震荡。平均来说,欧美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国际铜价下降6个百分点,原油价格下降4个百分点,我国大宗商品的价格也会因此剧烈波动,作为一个工业所占比重较大的国家,这对于我国经济影响重大。

欧债危机对我国投资者信心的影响。随着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和全球股市低迷,我国投资者信心也严重受挫。例如,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公布的2011年8月中国投资者信心指数为42.82,环比下降8.27%,显示了投资者信心程度的持续走弱。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对于一国经济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对此,我们应该直面危机,在国际大环境不景气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本国经济,采取必要的措施帮助投资者恢复信心,增加投资以使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二)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1对欧债危机的救助要理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不断蔓延恶化的欧债危机,作为重要经济体的中国也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2011年9月14日,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中国一直关注着欧洲经济的发展,在欧洲一些国家发生债务危机、经济出现困难时,我们多次表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继续加大对欧洲的投资。据统计,中国购买欧洲国家的资产可能已经达到数千亿美元的规模。同时在今年外汇储备的增加量中,估计有20%左右是欧元的资产[6]。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对于援助解决欧债危机态度是积极的。然而,在履行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大国责任的同时,我们对于“中国热”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欧债危机的援助要量力而为,不可超过自身限度,比如对于中国的外汇储备,我们可以适量购买欧洲国债,以此来援助欧洲债务问题国家。但我们还是应该坚持分散化风险的原则,尽量投资多样化,要做到理性援助。

2高度重视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截至2010年底,我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此数据一出立刻引起了业界专家和海内外媒体对地方债务安全风险、庞大规模以及偿还能力等诸多问题的广泛关注。其实自从1997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年增长,如1998年和2009年债务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8.20%和61.92%;2010年的债务余额比上年增长18.86%,但增速下降43.06个百分点,如图1所示。

图11997年以来全国地方政府性

债务余额增长率变化情况图表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1年第35号(总第104号)

面对中国近年来逐年增长的地方债务,我们应从欧债危机中吸取教训、未雨绸缪,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当然,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有其客观的历史原因,在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一定贡献的基础上也存在一些相应问题。例如在债务举借、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风险隐患,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如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妥善处理存量债务,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将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欧洲各国经济增长缓慢、动力不足是这次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鉴于此,我们从欧债危机的教训中充分意识到经济发展对于一国的重要性,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更是解决包括债务危机在内各种经济问题的最佳良方。其中,增强一国在世界强国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由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可知,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是一国经济高效发展的基础,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从创新的本质可以看出,我们应该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技术创新向生产力的转化及扩散,将自主创新渗透到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培养创新型人才,保证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4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福利制度模式。一向以高福利著称的欧洲国家遭遇欧债危机,而备受人们欢迎的高福利却成危机的幕后推手,这不得不引发世界各国对于福利制度的反思。面对欧洲各国为应对危机纷纷推行的“去福利化”,我国在福利制度改革问题上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呢?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预期十分严峻,养老金制度改革应该未雨绸缪,应该把这次的欧债危机当成一次重要警示,同时也是一次方向校准。显然,一味模仿是不可取的,应该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福利制度,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摸索出适合中国自己特色的福利制度。比如,在教育、医疗、养老多方面进行改革,扩大覆盖范围,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方向,以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力为量化指标,走一条专业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福利改革道路。

参考文献:

[1]李长安.欧债危机给中国的启示[n].上海证券报,20110919.

[2]漆鑫,庞亚军.欧债危机的根源、前景与影响[J].中国货币市场,2011,(10).

[3]陈道富.欧债危机的进展、判断和对策[J].中国发展观察,2011,(11).

[4]唐烨.欧债危机中,中国应该出什么牌[n].解放日报,20111008.

债务危机解决方案篇4

一、欧债危机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征

(一)欧债危机是一场长期性危机

众所周知,受低利率政策和跨国资金极大自由流动带动,欧元区诞生后的10年,区内国家经历了普遍的繁荣。从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间,欧元区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2.1%,与同期美国的增长水平相仿;其间债务危机的重灾区――“欧猪国家”,即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3.9%、5.5%、1.6%、1.2%和3.5%。但伴随着经济的繁荣,以“欧猪国家”为代表的欧元区国家在享受经济一体化带来好处的同时,公共债务也呈迅速增加趋势(见图1)。尤其希腊、意大利和葡萄牙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早已突破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60%的上限。

欧元区国家公共债务不断上升有其深层次原因,根源在于各成员国经济增长的失衡。如果说过去10年引领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德国和法国等核心国家,其经济发展根植于实体产业和对外出口的增长,欧元区国家经济增长则依赖于信贷的扩张,而不是竞争力的提升。这些国家尽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但却实行向核心国家看齐的高福利社会政策。在同一货币区内,核心国家的剩余资金可以很便利地源源不断流入国家,支撑了国家寅吃卯粮、借钱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其直接后果是,10年间欧元区国家消费部门急剧膨胀,消费需求的增速远大于实体经济的增速,从而导致日益严重的消费增长泡沫(希腊和葡萄牙)和房地产泡沫(爱尔兰和西班牙)。10年间,欧元区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赶上了核心国家的步伐,但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却进一步拉大了,债务负担更加沉重了。2008年不期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希腊等重债国的信贷链条突然断裂,其依赖举债的经济增长模式再也难以为继。尽管债务危机爆发后,相关国家纷纷采取紧缩政策试图削减畸高的债务。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危机国家在筹资受阻的情况下解决严重的债务问题绝非易事。

(二)欧债危机是一场复合型危机

一是银行业危机。从表面看,欧元区债务危机是由于希腊等国政府丧失偿债能力而造成的支付危机。但在这些国家获得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巨额金融救援后,危机不仅没有解决,反而不时恶化,是因为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银行业危机。作为希腊等国债券的主要持有者,欧洲银行风险敞口较大。据国际清算银行6月份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欧洲银行业累计持有“欧猪国家”债券高达2.2万亿美元,包括政府债、银行债以及民间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因此,市场对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敏感,与其说是对希腊等危机国偿债能力的不信任,不如说是对债务危机可能拖垮欧洲银行业前景的担忧。近期意大利卷入债务危机漩涡就是这种担忧情绪的典型反映。

二是竞争力危机。希腊和葡萄牙之所以陷入危机,根本原因在于多年来经济结构单一、竞争力低下。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0-201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2010-2011年,在全球139个国家中,希腊竞争力排名第83位,居欧盟27国之尾;而葡萄牙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也仅列第46位。正是由于竞争力缺失,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希腊经济始终深陷衰退泥沼,难以凭自身之力实现复苏。

三是经济治理危机。希腊等国债务危机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还与欧盟这个实体的特殊性密切相关。首先在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协调。即欧洲央行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成员国实行各自独立的财政政策。危机来临时,两者均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欧元区这种与生俱来的结构性缺陷被认为是债务危机持续升级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在于政治决策力不足。欧盟是由27个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利益诉求不相同。在希腊危机爆发之初,核心国家在救助问题上各怀心事,争论不休,错过了最佳时间点,导致“蝴蝶效应”,发生在希腊的这场规模不大的危机最终却威胁到整个欧元区的生存。再次在于授权的缺失。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欧盟发现自己并没有处置问题的权力,不得不听任成员国之间讨价还价,陷入一片混乱。荷兰莱顿大学的哈尔贝施塔特教授在世界经济论坛发言中因此将之归纳为“政治合法性危机”。

二、欧元区债务重组不可避免

第一,危机国家有限的经济增长无法保持债务的可持续性

欧元区债务危机爆发一年多来的发展态势表明,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等危机国家经济状况尽管随着世界和欧盟经济整体复苏而出现改善,但却无法改变其负债继续上升的趋势。三国初次接受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救助的直接成本――贷款利息普遍超过5%。这已是三国能够从外部获得借款的最优惠条件。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迈克尔・穆萨的一项分析,当一国的借债利率高于经济增长率时,其债务的继续累积将不可避免。而希腊经济最繁荣的2001至2008年,其年均增长率也仅3.9%,远低于上述借贷成本。2010年,葡萄牙经济同比增长1.3%,而希腊和爱尔兰则分别同比下降4.5%和1.0%,增幅均远低于同期欧元区1.8%的增长率。同时,由于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危机国家经济增长的潜力受到抑制,由此将陷入进一步加重债务负担的怪圈。据欧盟统计局预测,未来2-3年,“欧猪国家”经济将普遍陷于停滞或微弱增长(见表1)。据eiU预测,2011年-2014年,“欧猪国家”中,希腊、意大利、爱尔兰和葡萄牙四国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将超过110%,其中希腊2011年将达到160%、2014年接近180%。在当前经济增长水平和原有救助条件下,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三个国家提供贷款的行动,仅仅能够解决暂时的流动性,却难以保持债务的可持性。

第二,欧盟已从心理和行动上逐步接受危机国家债务重组

欧元区债危机爆发一年多来,在形势发展的倒逼下,欧盟对希腊等国危机性质的认识不断加深,日益接近问题的本质。在危机爆发之初,欧盟认为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只是一场流动性危机,只要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救助,危机国家就可以走出困境。因而尽管国际金融市场并不看好2010年5月欧盟首次联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希腊提供总额为1100亿欧元紧急金融救助的效果,欧盟却并不为所动。但随着事态的发展,欧盟被迫承认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实质上是偿付能力危机。在当时的救助条件下,希腊虽暂时渡过了眼前的危机,但却没有能力实现经济的自我修复。于是在今年3月“欧元公约”诞生的同时,欧盟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希腊债务重组的脚步。“欧元公约”赋予“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在初级市场购买债券的权利,而不只是发放贷款;同时降低希腊的还贷利率1%至5%以下,并将还贷年限从3年延长为7.5年。这被普遍认为是希腊债务的“软性重组”。今年6月底,随着希腊债务危机再度恶化并迅速向其他“欧猪国家”蔓延,特别是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竞相发出希腊可能“选择性违约”的警告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迫接受希腊等危机国家必需进行债务重组的事实。他们对债务重组的态度从比较隐讳、避免在公开场合谈及,转变为紧锣密鼓地考虑有序重组。6月以来,欧洲央行的态度从坚决反对任何形式重组转化为仅反对非自愿形式的重组。7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新任总裁拉加德均呼吁私营机构参与危机国家债务重组。而德、法等核心国家在私营机构参与重组问题上达成一致,则直接促成了官方总额为1090亿欧元的对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的出台。

该方案有几大亮点:一是大幅延长了希腊偿还贷款的期限,从目前的7.5年延长到最少15年,最多30年;二是进一步降低了贷款利率,从目前的4.5%降至3.5%;三是私营机构在自愿基础上参与救助,未来3年总出资额接近500亿欧元,至2019年总出资额预计将达1060亿欧元;四是提高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和未来的永久性救助机制――欧洲稳定机制的灵活性,允许其进入二级市场购买欧元区国家债券。应该说,方案的力度是空前的,也体现了欧盟国家同舟共济、防止危机蔓延的政治意志,但其最终能否取得预想中的成效还有待实践的检验,毕竟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已经转向“欧猪国家”中“大到不能倒”的意大利和西班牙。

第三,欧债危机的根本解决之道有赖于危机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恢复

笔者认为:欧元区债务危机的解决前景取决于危机国家经济中长期能否恢复可持续性的增长,而这需要欧盟和当事国的共同努力。彻底解决债务问题的关键因素,从深陷危机的希腊等国来说,一方面需切实履行紧缩计划,大刀阔斧削减赤字,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降至3%以内,重新赢回国际社会的信心,为重返资本市场铺平道路;另一方面需坚定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包括国营部门私有化,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增强各领域竞争力,为经济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但这些都需要有关国家各政治派别和全体国民达成政治上的共识,并承受相当大的代价。从欧盟来说,需有效实施“欧洲2020战略”,消除核心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对于国家特别是陷入债务危机国家面临的困难局面,动用结构性基金助其发展经济,以更优惠的条件助其发展基础设施、提高公共管理效率、提升相关技术,以恢复经济增长的能力。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包括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欧猪国家”,经济上各有特色和优势,仍拥有恢复发展的潜力。

三、欧债危机对中欧经贸合作的影响

随着欧盟出台救助希腊的第二轮方案,欧元区债务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暂时得以缓解。但欧债危机对欧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不可避免给中欧经贸合作带来复杂因素,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有关动向应引起关注:

(一)我对欧出口增势明显减弱

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的大环境下,今年以来我对欧盟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显示欧盟内需市场增长乏力,对来自我国商品的需求开始呈现减弱迹象。据海关统计,2011年1-6月,我对欧盟出口增幅为16.9%,比同期全国出口整体增幅低7.1个百分点,与金融危机后较长时期我对欧盟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形成鲜明对照。对欧盟出口占我对外出口总额的比重出现下降,上半年为18.8%,较上年同期减少1.2个百分点。从国别情况看,1-6月,我对在欧盟的前六大出口市场――德国、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出口额合计占同期对欧盟出口总额的74.1%,较2010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

从2011年春季广交会的数据也可以看到欧盟对我需求增长减速及企业谨慎对待后市的苗头。整个春交会期间,我对欧盟成交虽同比增长14.1%,但欧盟到会客商人数却同比下降15.1%,降幅远大于美国(下降3.6%)和日本(下降10%)的到会客商人数。同时,企业出于对后市不确定性以及对出口政策和成本上升的担心,仍不敢接长单,成交的订单以短单为主。

(二)欧盟对华贸易政策更加激进

债务危机使欧盟内部保护主义倾向抬头。欧盟以“开放贸易”、“公平贸易”为名,实施新的贸易战略,一是扩大出口,二是限制进口,力图使经济尽快摆脱债务危机、实现复苏,继续保持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中国成为其新贸易战略首当其冲的目标之一。基于中国市场对欧盟经济的重要性,欧盟一方面将中国视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全力要求中国开放市场,以实现欧盟企业在中国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中国商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限制,希望迫使中国解决其对华贸易中的关切问题,包括要求对等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中国产品实施更加频繁的贸易救济措施等。

2010年,欧盟对我国产品发起11起贸易救济调查,比2009年增加57.1%,是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最多的世贸组织成员。欧盟不仅拒绝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且为应对我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有关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的即将到期,将对华贸易救济从反倾销延伸到反补贴。2011年5月,欧盟首次对我国产品(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预示着我对欧出口将面临新的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中欧目前均加强了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双方贸易纠纷的尝试,显示双边经贸关系更加成熟。日前世贸组织上诉机构裁决报告,裁定我欧盟对华碳钢紧固件反倾销措施案取得胜利,特别是认定欧盟《反倾销基本条例》第9(5)条关于单独税率的法律规定违反世贸规则,具有重要意义。

(三)欧盟自贸区战略对我构成潜在影响

为应对债务危机挑战,欧盟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力图在未来5年内使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覆盖其50%的域外贸易额。为此,欧盟积极推进与我周边经济体的自贸区建设,先后启动与印度、东盟、新加坡等的自贸协定谈判,最近又同此前一直回避的日本开展相关磋商。今年7月1日,欧盟同韩国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这是迄今欧盟对外建成的最具意义的自由贸易区,欧盟贸易委员德古特称这必将成为欧盟与亚洲贸易关系中扭转乾坤的重要因素。由于短期内中欧建成自贸区的可能性不大,而我在出口产品方面与上述经济体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如不妥善应对,将有可能形成贸易转移效应,对我对欧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四)我对欧“走出去”面临两难处境

第一,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很多欧盟国家和企业资金短缺,对我投资持欢迎态度,为我企业扩大对欧“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企业对欧投资出现热潮,包括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三一重工在德国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等项目均实现良好效益,对企业自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多数中国企业还不具备在欧盟这一成熟市场开展大规模投资经营的能力,勉强进入,最终可能大败而归。近期被波兰政府取消高速公路项目合同的中国海外工程公司成为中国对欧“走出去”失败的一个典型,其教训需深刻总结。

第三,中国企业集中大量进入欧洲,特别是个别企业不计成本收购欧方高端技术的行为,引起欧方的警觉,欧盟政客和舆论针对我国的投资保护主义言论时有出现。因此,欧盟经济一旦好转,我对欧“走出去”的环境存在逆转的可能性,当前的机遇也许转瞬即逝。

债务危机解决方案篇5

美国金融海啸对中国金融lt业的直接影响

此次金融危机对国内银行业的主要影响在于它们手上所持有的按揭证券化产品的数量。如果国内银行拥有这些债券,受金融危机影响,债券价值会大幅缩水。从各大行的公开数据来看,中国银行是目前拥有美国按揭信贷证券化产品数量最大的国内银行,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总风险敞口为1,29亿美元。中资银行较为单一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其收入较为稳定,不易受国际大背景影响,虽然与金融危机相关的风险尚未充分释放,但是几乎可以肯定的说,中国的银行业逃过了一劫。

由于目前的QDⅡ主要投资美国市场以及香港市场,美国的金融危机必然会影响到香港市场,直接引发各类金融资产的价格下挫,导致QDⅡ基金净值缩水,投资者预期变坏,可能会引发赎回风潮。受到美国金融危机和全球股市动荡的影响,QDⅡ基金净值不断下降,不排除QDH基金净值继续下降的风险。根据2008年9月16日公布的净值,嘉实海外0.491元,单日跌幅高达5.58%;上投亚太0.496元,单日下跌5.16%。美国金融海啸中暴露了国内一些机构在海外投资产品的结构设计、产品开发等方面能力不足,过于依赖合作机构。

金融海啸对中国金融业it投资及it解决方案市场未来发展的影响

本次危机对中国金融机构相应的it直接投资的影响较小,中国金融it行业受到的波及并不明显。鉴于美国金融危机,无论是中国金融机构还是监管层都将对风险控制、合规管理和风险预警更加重视,未来几年这一领域将有巨大发展空间;不论从新兴市场的发展潜力还是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外国it厂商及金融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将更加关注中国市场,金融危机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此外,美国金融危机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中国软件及服务离岸外包对欧美市场的快速增长势头。

具体而言,iDC认为美国金融海啸将对中国金融行业it投资和it解决方案市场的发展产生如下影响:

1、对金融机构it投资规模的直接冲击较小

2、金融机构会在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等解决方案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3、国际it厂商和it解决方案提供商将更加关注中国金融行业市场

4、将会影响到软件服务企业的离岸外包业务,但也带来了发展契机

综合以上观点,iDC对中国金融业it支出市场的预测如图所示。iDC预测,2012年中国金融行业it投资总规模将达到137.6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9%。iDG对it企业的建议:

1、关注中国市场商机

对国际it厂商和it解决方案提供商而言,首先,业务中心应向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转移,以寻找新的利基市场和增长点;其次,加强与占据中国金融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主导地位的本土企业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加速本土化;再次,依托自身丰富的海外金融机构服务经验和客户网络,为中国金融机构提供一揽子的it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对于国内外包企业来说,针对欧美金融行业软件外包需求的减少,一方面应继续保持东亚外包市场的优势地位,同时也要积极发掘和开拓国内金融行业软件外包市场。

2、注意市场格局变化

在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国际金融it企业将更多的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厂商应增强与国际it厂商以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合作,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做到优势互补。

3、把握it需求趋势

金融行业it解决方案提供商要密切关注中国金融企业的动向,抓住其在合规管理、风险控制、以及融资融券等金融创新业务中对相应it解决方案的新需求;同时也要关注中国金融机构未来可能的国际并购所带来的it需求,以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债务危机解决方案篇6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电影《无问道》里的这句经典台词今天用在迪拜的身上实在非常贴切。

奢华“派对”结束了

去年11月20日,正是金融危机急速恶化、全球股市连创新低的时候,位于阿联酋迪拜人造棕榈岛的亚特兰蒂斯豪华酒店却逆市斥资2000万美元举行盛大的开幕庆典。当地的传媒称之为“10年来最盛大的派对”,请来二千多个名人嘉宾,酒店甚至声称庆典的烟花汇演较北京奥运还盛大7倍……

但就在派对上,迪拜一位房地产商已嗅到危机,他边喝香槟边感叹地说:“悲剧正在酝酿,有很多人会受伤,很多美梦会破碎。”因为当时已有很多摩天大楼停工,境外劳动力都被遣返回国。波斯湾停满货轮,但船上的钢筋混凝土建材已没人要了。

一年后的今天,迪拜的奢华派对果然无法继续维持下去……

今年11月25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下辖的七个酋长国之一的迪拜酋长国向全球金融界宣布,负债累累的迪拜酋长国将重组其政府控股的投资公司迪拜世界(Dubaiworld),并要求推迟6个月偿还迪拜世界及其陷入困境的棕榈岛集团(nakheel)的所有债务。截至今年8月,迪拜总共拥有800亿美元债务,其中迪拜世界负债590亿美元,占迪拜政府全部债务的四分之三。

作为对这一政府公告的回应,穆迪投资和标准普尔都大幅下调了众多迪拜政府相关实体的债务评级,迪拜的赖债风险在全球政府中排名第六,高于冰岛。沙漠“发动机”熄火

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已经创造了数不尽的沙漠神话: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工棕榈群岛和世界群岛,以及刚刚完工的高达818米的全球最高建筑物迪拜塔……在迪拜这片天天上演“天方夜谭”的金钱堆砌的神奇土地上,迪拜世界是其最大的国有集团,业务横跨港口运营、房地产开发、旅游休闲、经济自由区运营、私募基金、大型折扣店、航空项目、证券交易和金融服务领域,堪称迪拜经济发动机。如今发动机熄火,自然引发了投资者的强烈恐慌。

危机重创全球股市

据悉,由于迪拜世界有超过70个债权人,可能导致汇丰、渣打、inG等多家国际银行产生巨额损失,并且将在更大范围内影响全球对新兴市场的债券投资信心。而如果中东石油国家放弃迪拜世界,则将在亚洲引爆新一轮的金融危机,使刚刚初露曙光的全球救市行动夭折。

在这种恐慌心理的支配下,全球股市都闻声下跌。11月26日和27日,沪深股市连续暴跌,至周五收盘跌破3100点,港股、日股、台股、韩股、澳股等各亚洲主要股市跌幅都超过3%。而欧洲三大股指也因迪拜债务危机而连续两天急挫超过4%。美国股市因感恩节休市躲过一劫。同时,非美元货币大跌,美元、日元上涨,国际原油和黄金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应声大跌。

受开斋节影响,阿联酋股市直到11月30日周一才首次开市。结果迪拜金融市场指数下挫7.3%,创2008年11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且成交量跌至5年低点。而阿联酋国内股市最重要的风向标――阿布扎比金融市场指数更是下挫8.3%,为2006年5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与去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多家中资银行因持有“两房”债券而遭受巨额损失不同,此次迪拜债务危机中,目前只有建行表示其个别海外机构在中东持有一定的风险敞口,但规模占全行总资产的比例很小,对建行资产质量和盈利状况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至于所涉具体数额以及具体机构,建行则并未披露。

债务重组方案出台

为了减轻投资者对迪拜债务危机的担忧,稳定市场情绪,阿联酋央行目前已出手干预(阿布扎比已经通过阿联酋中央银行及两家阿布扎比的私有银行间接向迪拜提供了150亿美元的资助),力求避免银行承受压力,阻止任何潜在的资本外逃。阿联酋央行还声明说,阿联酋各银行和在阿设有分支机构的外国银行可以求助于“一个特别额外流动性工具”,此举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欢迎。

此外,迪拜世界正准备劝说债券持有人延展债券偿还期;迪拜政府则计划展开魅力攻势,修补暂停偿债公告造成的损害。

而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民报》报道,迪拜世界公司正在酝酿四项债务清偿方案。

根据第一项方案,迪拜世界公司将在12月14日如期偿还旗下“棕榈岛”综合项目开发商nakheel公司35.2亿美元的债务。在此基础上,迪拜世界公司将寻求与债权人就其他债务偿还问题达成协议。

第二项方案是在各项债务偿还期限到来时,先向债权人支付相当于债务总额80%的资金。

如果以上两种方案均不可行,迪拜世界公司有可能按照其25日提出的建议,要求暂停偿还部分债务,至少将偿还期限推迟至明年5月30日,以便与债权人就整个债务重组问题进行磋商。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由资金雄厚的阿布扎比出台金融救援计划,有选择地为迪拜世界公司的优质资产提供支持。

美国环球通视有限公司的经济学家扬・伦道夫指出,迪拜有必要实施资产重组“把优质资产从不良资产中剥离出来”。他说,阿布扎比没有债务负担,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财富基金,因而可以轻易解决迪拜的问题,但问题在于解决的方式和价格。

分析人士判断,重组的重点将集中在房地产和外国投资领域,迪拜、阿布扎比和债权人等相关方面将围绕救援的条件和价格以及债务重组方案问题展开一番讨价还价,直到达成协议。

当然,迪拜世界公司还考虑到了最坏的一种情况,即债权人有可能就此提起法律诉讼。如果一旦被,迪拜世界公司将着手进行资产清理。但此举有可能导致迪拜世界公司资产被“贱卖”,对该公司和债权人都不利,因此执行这一方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事实上,据某位迪拜世界公司高管透露,正是由于迪拜世界过去数月“坚决拒绝贱卖一些优质资产和房产资产”,所以才会最终被迫选择延期还债,公司眼下也拒绝通过低价出售资产以抵债的做法。公司前景依然模糊

债务危机解决方案篇7

危机不再仅限于希腊,希腊只是欧洲债务危机序幕的开启者;危机也不再仅限于欧洲,全球都在这场愈演愈烈、四处蔓延的危机中颤栗。

全世界似乎每一个人都在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欧债危机带来的恐怖气氛,似乎每一个人都触摸到了那种隐藏其内的死亡般阴郁的颜色。

人们看到了欧债危机的开头,却看不到它的尽头。

恐怖的欧债危机,以前所未有的杀伤力,给全球经济造成重创,也给中国经济带来重压:对欧出口商因为欧元的贬值损失惨重,股票市场因为欧债危机的恶化跌跌不休,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失业率上升……

欧债危机的影响力,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忽略。看懂欧债危机,不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附加,而是一种必须。

无论关心经济的还是不关心经济的,都不得不关注欧债危机的发展,因为,它已经顽强地深入到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

欧洲债务危机作为当今影响乃至主导世界格局、趋势的带血的主线,它既不是开始——向前追溯与次贷危机密切相关,也不是结束——还将有新的危机延续它的杀伤力,日本亦或中国,都在其列。

在欧债危机日益恶化的今天,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关心并认清欧债危机的真相,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对于决策者,认清欧债危机真正可以更好的未雨绸缪,做好全方位的预防、应对;对于投资者,认清这一点,可以更好地规避风险,获取收益;对于企业家,认清欧债真相,可以帮助自己作出正确的决策,并在风险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包括一些研究者、决策者,对欧债危机的认识常常停留在表面,未能触及根本。这一带有悲剧色彩的现状,也涵盖欧洲,包括欧洲的领导人。

一些人以为看到了真相,却可能连皮毛都没有触及,一些人以为找到了解决方案,却一直在原地踏步——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很多对策是南辕北辙,一步步地把自己仅存的一点机会也无情地葬送掉。

在欧债危机的处理上,我们不断看到这样的败笔。有人因为无知而留下败笔,有了看到了败笔故意不去修正,有了故意引导他人完成一个又一个败笔……这背后的推动力都是共同的:利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欧债危机持续恶化的根源。

要看透欧债危机,我们既需要从历史渊源中去寻找到问题的根本,也需要从现实中找到症结所在,然后,才能更好地看清未来的发展趋势。

债务危机就像希腊神话中吞食活人和牲口的恶魔九头蛇海德拉。英雄赫尔克里斯要杀死它,但海德拉的每个蛇头在被砍下后,都能在原处迅速长出两个新的蛇头。赫尔克里斯后来请侄子协助:砍掉蛇头后立即把它埋在土里,并马上用火烧蛇的伤口,新蛇头再也长不出来,赫尔克里斯最终才杀死了这个生命力可怕的蛇怪。

英雄赫尔克里斯发现了问题的根源,采取了针对性的对策,取得了胜利。但是,时至今日,欧洲人至今没有找到化解危机的方案,眼睁睁地看着危机一次次地恶化。

欧债危机,已经成为埋葬人们信心和机会的坟墓。

任何一场危机的背后,都隐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殊死博弈,被谎言遮掩的冷酷的利益掠夺和输送,以及更高层次、更复杂目标之下的形形的诉求。表面上虽不动声色、平静如水,暗地里却刀光剑影、风诡云谲、阴风习习。

在这场陷阱密布、惊心动魄的大棋局中,错一步,即有可能彻底被动,最终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欧债危机作为一面照妖镜,不仅照出了人性的贪婪、可耻、阴狠,也照出了制度的弊端,规则的缺陷。

认清真相是困难的,而看清大棋局更难。

现在,我们首先必须找到真相,欧债危机的源头在哪里?它因何爆发?它又将延续到何处?它将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它会危及中国吗?中国应该汲取哪些教训?除了风险,这场危机会带来机会吗?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是的,这些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找到这些答案。而这一点,正是写作此书的初衷。

应该认识到,欧债危机不仅仅在影响着当下的世界,也在展望着未来,展望着未来的棋局。我们不仅要关心欧债危机,还要关心正在酝酿中的与我们更攸关,距离我们更近的危机。

未来的危机,这个恐怖的魔咒,无论何时降临,都会与两个字相关:债务!然后,再由此滋生出一系列的危机:货币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

通过对欧债危机的认识,让我们更快地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尽早修正。这无论对于治国者、企业经营者,还是投资者,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我们洞悉欧债危机的真相,就会发现,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无视自身存在的危机隐患。对于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汲取欧债危机的教训,反省自身,查找不足,纠正错误,走出自身局限,以大智慧、大勇气迎接挑战,把握机会。

债务危机解决方案篇8

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转机破产重整风险控制

企业转机与破产重整的内涵

(一)企业转机

企业转机是企业陷入衰退危机,尚未达到破产原因之前,对其实施危机干预,使其恢复生机和活力。同为企业的再生程序,企业转机不同于破产重整,破产重整是在司法干预下的重整程序。转机中的企业并未达到破产法规定的破产条件,而是在企业进入衰退早期,由企业主动进行的一种自我挽救程序。

转机管理的成功有赖于正确制定转机方案并有效实施。成功的企业转机需要转机管理专家,而非单纯的行业专家。转机负责人需扮演领导者和管理者多重角色,需要具有丰富危机处理经验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危机企业转机管理人市场才能完成危机企业转机管理。

(二)破产重整

破产重整又名“司法康复”或“更生”,是指对已具破产原因但有再生希望的债务人实施的旨在挽救其生存的程序,经利害关系人申请,在司法机关的主持和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下,对其进行整顿,以使其摆脱困境,重获经营能力。

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企业转机及破产重整的内容

(一)提供融资服务

重整融资是重整能否成功的关键,重整融资需要寻求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融资契约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比较复杂,涉及包括公司原债权人、股东、管理层、雇员等在内的多方当事人。重整融资的重要问题是定价,重整公司的风险高于正常经营的公司,而其收益又不确定,重整融资会要求高于市场价格的回报,给予融资人更多的权利保障,并要重整公司负担更多义务。资产管理公司提供重整融资具有优势,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具有不良资产处置的经验与技巧,容易对重整企业估值及风险作出判断,另一方面,资产管理可以通过多种融资手段进行融资。

(二)请求权交易

1.重整模式的新发展与请求权交易。重整是在司法框架下重新组合困境公司的资本结构,使公司摆脱债务负担以恢复营运。重整的基本目标是挽救困境企业,挽救的方式包括法人人格存续和核心业务存续。后者是在恢复公司营运价值的前提下的灵活的重整模式,包括重整拍卖、重整并购、重整资产出售等。重整资产出售是债务人企业利用重整程序作为一个平台出售公司资产,这是一种司法程序下的吸收合并。重整出售已经成为美国公司重整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模式,据统计2002年美国依据破产法第11章实施破产保护的大公司中,过半数采取了资产出售的方式,美国破产法第11章1123条明确规定重整方案中可以规定出售债务人的全部或任何资产。

重整出售的重要特点是对重整中的公司的债权或股权等权益进行交易,这种交易被称为请求权交易,不同请求权人根据重整方案对这些资产拥有不同层级不同数量的请求权,美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重整制度,与其请求权交易活跃有着密切关系。美国法一般不会在破产条件下由于请求权的性质而限制其转让,其判例法形成一个基本原则:请求权或利益的收购者拥有和原始请求权人或股东同样的权利和限制。

破产企业实质上就是一个财产集合,权利人对其拥有相应的请求权。破产法最基本的目标是保护这些请求权。重整制度的核心在于恢复那些有继续存在价值的企业营运,请求权交易并不阻碍破产重整的上述价值,而且可以使不愿意参与重整的权利人解脱出来,又为新的投资者提供机会。

2.请求权交易方式与程序。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擅长投资困境公司,在长期的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实践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积累了经验和风险识别及管理能力,通过在破产重整框架下的投资活动实现增值。

第一,确定收购方案。在确定收购方案前,应了解目标公司的债权人结构和状况,与债权人私下接触,了解债权人的风险偏好,掌握影响重整计划通过的关键表决组债权人的信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应能运用自己对困境企业的专业能力准确判断目标公司的风险和价值,并能成功说服目标债权人。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债权收购方案。债权收购方案的主要内容是收购价格以及付款方式。

第二,收购谈判。不同请求权人具体需求不同,有些请求权人对流动性的需求大于对未来收益的需求,也愿意收到现金退出重整程序,也可以与其协商债权收购,或者进行债转股,交换重整公司新的股权,请求权清偿的清偿次序越低,收购价格也越低,实施债转股的可能性越高。

第三,控制重整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收购请求权控制重整中的公司,进入并控制债权人委员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达到上述目的,重整方案表决通过是重整中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重整方案会把各利益主体分为若干组别对方案进行表决,请求权交易会使每个类别组的人数都可能减少,从而易于通过重整方案。投资人提出并通过自己的重整方案,或者阻挠通过对自己不利的重整方案,都可通过收购请求权获得投票权的方式实现。按照一般的重整法律规定,每一个类别组请求权人中只要代表二分之一以上参加投票的请求权人数,且其持有请求权数额超过参加投票的请求权数额的三分之二的请求权人同意重整方案,就视为该类别组同意重整方案。收购关键组别,金额可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三)提供专业服务

资产管理公司在资产处置和管理实践中,以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和企业重组为工具,强化投资银行业务能力,逐步在金融体系中形成并确立了特色业务优势。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营运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了大量的资源。企业转机管理、重整与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业务在市场环境、法律背景、定价机制、业务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资产管理公司在企业转机及破产重整中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1.经营管理服务。对于企业转机而言,需要对企业所处的危机进行准确诊断,整个过程可能涉及稳定危机、获取利益相关方的支持、战略调整、组织变革、优化关键流程及财务重组,转机管理人要得到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和支持,完成转机管理,需要具有较高的危机处理能力及经营管理能力。

资产管理公司在破产重整中同样可以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债权人和股东在重整中会争夺破产控制权,债权人控制论从剩余所有权及企业价值最大化观点出发,认为重整企业中债权人才是真正的剩余所有权人,主张债权人拥有剩余控制权,并控制重整过程中公司的经营活动。重整制度改变了以往的契约式公司治理规则,代之以债权人参与及司法监督下的治理方式。管理层既向股东负信托义务,也向债权人负信托义务。股东控制论认为,重整中的公司其剩余所有权人是模糊的。股东和债权人都可能是剩余所有权人,其利益又是相互冲突的。剩余所有权理论不适用重整中的公司治理。重整制度是把不同的请求权人约束在同一个目标之下,实现重整中的公司价值最大化,立法出于对效率和公平的考虑,重整公司治理目标常常是公司价值最大化,为了降低成本和解决信息匮乏问题,确定了债务人企业主导的重整方式。但这种模式存在问题,因为管理层有拖延重整程序的激励,管理层不能从清算中受益,却能从重整程序中得到控制权收益。现行重整法律一般给管理层提供了过多的控制重整权力,造成滥用重整程序。

解决dip重整模式的方案是破产管理人模式,即由管理人主导重整程序。这需要破产管理人具有专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或者在经理人市场聘请专业管理人员。根据我国破产法规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破产清算事务所以及个人可以担任管理人,实际上这些机构和个人难以胜任上述工作,而具有丰富“问题企业拯救”经验的资产管理公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提供投资服务。破产重整是一个综合性的程序,涉及财务、管理、法律、金融等内容,债务人企业要进行融资,发行债券及实施债转股等活动,除了作为投资者之外,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发挥在资产管理及重组等方面的优势,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服务。

3.担任管理人。在企业转机和破产重整中,管理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企业转机管理并非一个司法程序,转机管理可以由危机企业自行实施,也可以由危机企业专业处理机构来实施,但一般由后者来完成。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与危机企业谈判确定的转机方案来担任管理人。而在破产重整中,破产法规定了破产管理人制度,破产管理人的选任可以由债权人会议确定或由法院指定。我国破产法采取由法院在管理人名册中指定管理人的方式,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成为破产管理人。

资产管理公司参与风险控制

(一)重整融资风险控制

重整融资的风险主要在于重整结果的不确定性,对融资的风险控制主要通过对融资的监督和提高收益率以及立法和司法保护。对融资的监督可以通过在融资协议中设定相应条款的方式。

1.规定限制性条件。如规定在限定的日期出售公司资产或者重整方案得到法院批准;要求公司必须达到一定的现金流标准,规定资金使用范围和用途,只有债务人特定的营运费用和经营活动才能使用重整融资。通过循环贷款的模式控制债务人的经营活动。借款间隔一段时间到期一次。每一次到期时融资人对债务人进行评估,如果认为债务人符合贷款条件,贷款会继续循环一次。

2.参与重整公司治理。可建议债务人管理层聘请首席重组官作为专业人士指导债务人重整。首席重组官协助管理层制定重整方案。资产管理公司有权提出首席重组官候选名单,或参与对首席重组官选任和解聘,甚至要求撤换债务人管理层。

大部分国家的破产立法并未明确规定融资人参与重整中的公司治理的法定权力。美国破产法第364条仅规定重整融资人可以享受到清偿优先权,并没有规定融资人可以行使撤换管理层或者参与经营决策等公司治理权。我国《企业破产法》对融资人的权利未具体规定,《企业破产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在重整期间,经债务人申请,人民法院批准,债务人可以在管理人的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企业破产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管理人负责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的,可以聘任债务人的经营管理人员负责营业事务。《企业破产法》第八十九条规定,重整计划由债务人负责执行。可见《企业破产法》也没有赋予融资人参与重整中的公司治理的法定权力。但实践中重整融资人通过融资协议参与公司治理却在不断扩展,重整融资人利用重整融资协议控制重整中的公司的经营活动也是重整模式向市场化发展的结果,是对债务人及其管理层过度操纵重整程序的纠正。为控制风险,融资人应注意将融资协议作为重整方案的一部分通过法院批准而取得强制效力,重整融资条款就具有了强制力。融资人还可充分利用立法对重整融资的特别保护。

3.完善法律制度和规则。降低重整融资风险吸引投资者,需要明确的法律规则。美国破产法给破产融资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集中体现在第364条,该条(a)款规定,如果债务人企业在正常的业务经营过程中取得无担保信贷和承担无担保债务,则该融资可作为管理费用,享受第一优先受偿权;(b)款规定,对非属于正常业务范围,在法院批准的前提下,债权人同样可享受上述优先权;(c)款规定,如果债务人企业不能得到无担保贷款,法院可以批准融资人获得“超级优先”管理费用请求权,或者批准融资人获得针对没有担保负担的财产的担保权益,如果财产有担保负担,则获得从属性担保权益,即该担保权益的地位从属于既有的担保权;(d)款规定,如果债务人企业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贷款,法院可以授权重整融资人获得担保利益,这种担保利益优于或等同于现有的担保利益,但必须给予原来的担保债权人以充分的保护。

发行证券是重整融资的重要方式。由于重整企业是困境企业,不符合证券法规定的发行条件,需要特别进行规定,美国破产法规定了重整中公司发行证券的豁免制度。美国破产法第1145(a)(1)条规定,为交换对债务人的请求权或债务人破产申请前的股票而发行证券,债务人可根据重整方案发行证券而不必根据1933年证券法的规定申请注册陈述。“与债务人联合制定重整方案的联营公司”或者“根据重整方案继承债务人的公司”发行证券也适用上述豁免程序。第1145(a)(3)条为投资人在公开证券市场交易请求权提供了立法支持。该款规定:根据本条(a)款(1)项指定的方式向本条(1)款规定的市场主体以外的市场主体要约出售或出售任何证券,该市场主体都不构成1933年证券法2(11)条意义上的承销商。此外,重整中的公司的一些非证券性质请求权也可以通过非证券市场进行交易。因此,我国破产法也应做出相应安排。

(二)请求权交易风险控制

企业破产重整需要一个良好的请求权交易环境与机制。比如,在三鹿破产案中,河北国信资产运营公司以20%价格收购普通债权人债权成为国内首例破产债权收购,这是一例不成功的非完全市场行为的收购,收购过程凸现了我国相关法律规则的缺位。

立法应为请求权交易创造宽松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明确的规定。请求权交易更多属于市场行为,因此,破产法不应禁止该交易行为,并且不应过多限制受让人的权利,而是为交易创造条件。比如,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是受公司法限制的,以维护其人合性,但在重整状态下,这种限制不再具有法律效力,因为破产重整是公司一系列契约的再安排。破产法立法应关注继受者的权利问题,请求权或利益的收购者拥有和原始请求权人或股东同样的权利和限制。

由于请求权交易会产生控制权的转换,受让者可能会滥用权力而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请求权受让人也可能有敌意的目的,如竞争对手出于阻碍重整而进行交易。因此,法律在鼓励交易的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限制。交易程序公开、公正是基本的原则,需要规定信息披露制度;规定受让人的信托义务;禁止操纵和欺诈活动。法院可以对交易进行必要的最低限度的审查和批准,推行交易备案制度,在交易达到一定比例时,借鉴上市公司收购的强制要约制度,以保护中小债权人及股东利益。

参考文献:

1.李曙光,王佐发.中国破产法实施的法律经济分析.政法论坛,2007(1)

2.斯图尔特•斯莱特,大卫•洛维特.涅??:危机中的企业转机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douglasg.baird,aworldwithoutbankruptcy,incorporatebankruptcy:economicandlegalperspectives,editedbyjagdeeps.bhandariandlawrencea.weis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

债务危机解决方案篇9

就在欧债危机哀鸿遍野、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的信用评级被下调的情况下,德国的国债拍卖居然出现了负利率,也就是说谁要借钱给德国人,德国人非但不用支付利息,还要倒贴德国人钱,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是怎么样发生的呢?

好资产负利率也要买

此前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导致利率上升、利率掉期合约和信用违约掉期CDS的损失压力增强,使得银行的破产压力和信用风险更加增大。在银行会破产的情况下,人们持有美国国债比拿着美元现金更安全,尤其是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优先赔偿10万美元以下的小储户,造成银行破产时对大资金的风险杠杆放大,大资金为了安全都抢着拿美债,美债的收益率低于美联储的资金成本,所以美联储作为私人机构搞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是要亏损的,更何况如此低的国债收益率使美国CDS违约的压力也没有了。

而欧洲是难以靠收购债券来规避其CDS的违约责任的,欧洲稳定基金的融资也受到了压力,目前欧洲央行利率经过2008年危机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欧洲央行降息的空间和边际效益已经有限,危机的损失通过减少资金持有人的利益来买单已经难以解决。欧洲危机的解决必定是一场债券持有人和CDS持有人的利益博弈,要以债券和CDS一方的损失来为危机买单了,如此血淋淋的博弈已经到了大家都无路可退的地步,完全是裸的掠夺和阴谋了。

这样的博弈使得欧洲金融系统的风险空前加大,因为银行的破产风险使得持有现金已经没有利益,大家要拿住最稳定、不会国家破产的德国债券才保险,一时间德国国债成了欧洲资金最好的安全避风港,结果就是德国债券收益率竟然出现负值。

据汇金网2011年11月9日讯,德国当天拍卖15.25亿欧元至2018年4月到期的国债,收益率为-0.40%,而前次拍卖同类国债平均收益率为1.22%。德国国债出现负利率,说明欧元本身的风险是怎样巨大!利率是绝对的负值,不但给钱用还要倒给钱,背后就是欧元破产风险巨大,拿着欧元这颗烫手山芋实在太危险,而拿着德国国债则德国必须还钱。

在欧洲持有什么

在世界金融危机深化,欧洲债务危机危急的情况下,德国的国债成为负利率,实际上就是国际资本市场已经用钱投票认定欧元的破产风险巨大,且欧元破产后的实际的得利者将会包括德国,因而资本的避险需求在危机下已经超过了投资盈利的需求,宁愿在德国国债付费倒贴,也要保证自己欧元资产的安全。

假定未来世界信用破产,欧洲大多数国家债务深重,美国的债务压力也将非常巨大,欧元破产后美国印钞和贬值的战略是容易预见的,此时德国货币的升值可能性会非常大,德国货币的升值收益会远远超过那一点利率收益,因为现在欧元区各国内的现金欧元是完全等价的,而在欧元解体以后如果恢复各国原来的货币,德国马克和意大利里拉的价值能够一样吗?这样的币值分化是要带来巨大利益的,德国对于本国之外发行的欧元肯定是要当作外汇并且要按照分化后的汇率来计算价格的,但是如果持有的是德国国债,德国怎么可能会用外国货币偿还本国国债?因此抢购德国国债就合理了,倒给钱也就合理了。

这在历史上是有前车之鉴的,中国改革开放后,日本曾经给予中国大量所谓日元无息贷款,但这些日元无息贷款在其后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度升值的背景下,实际上都成为了高利贷。

但是其他各国也不会坐视不理德国的国债负利率,2011年11月23日晚,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公布了该委员会拟定的发行欧元“稳定债券”计划,以此作为欧债危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内容。这份被外媒称为“绿皮书”的计划提出了发行欧元债券的三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在欧元区范围内发行完全联合债券,即17个成员国为联合“稳定债券”提供共同担保。这种方案需要对欧盟公约进行大范围修改;

第二种方案是,欧元区成员国为联合债券提供有限担保,同时仍保留现有各自国家债券;

第三种方案是妥协性提案,即发行欧元债券,但高负债成员国债务水平超过一定的比例后,将被迫恢复发行本国国债融资。

后两种方案相对第一种方案更为保守。这样的政策就是使得欧元解体以后各国的国债难以分割,这个政策也直接导致德国债券发行的不利,同日的德国国债发行就出现了问题,2011年11月23日德国基准国债“灾难性”的拍卖结果,引发债务危机将威胁德国的担忧,德国央行不得不出资买入国债,以避免拍卖失败。

这是欧元问世以来德国最不成功的一次国债发售,10年期的年均回报率只有将近2%。商业银行只买了36.44亿欧元债券,所以在60亿欧元债务中,德国央行必须要承担39%。但是欧州债券在德国的坚决反对下,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未来国债的作用更多地是对于货币风险的博弈而不是货币的收益,这说明世界的信用危机已经濒临崩盘。

这样的历史会不断重演,知道这样的历史,德国人卖国债能够不付利息还会倒收钱就不奇怪了,但同时这个倒贴钱的国债也预示着未来历史发展的方向。无独有偶,据路透社报道,法国2012年首次国债拍卖需求强劲,短期债券收益率略微高于2011年上次拍卖时创造的记录新低。尽管在国际评级机构的威胁下有担忧认为法国或将在数月甚至数日内失去3a评级,法国国库署还是在2011年12月19日以接近于零的收益率拍卖了45亿欧元的短期国债,投资者也寻求在年末持有较高数额的短期债务。在欧盟内除了德国以外,法国是最值得期待货币升值的国家,欧元解体持有法郎也是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中国要死死抱住美债

中国央行持有美债首先就是一种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手段,中国央行持有这样多的美国国债而不是美元现金,是中国央行外汇储备存储于美国银行系统的风险大于持有美国国债的风险。

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即使是分散存储于几百家银行,那么每一家银行也要存上百亿美元,这些银行在危机中破产的风险再加上西方法律对于大资金清偿程序上的倾斜杠杆,中国外汇储备相对地还是与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绑定、购买美国国债更安全一些。

看着满社会对于央行持有美债的责难,也让人深切体会到了愤青怒骂易、老成谋国难的道理,对于发展中的中国,维持外汇储备的安全远远比依靠外汇储备盈利更重要,在美国评级下调以后美国国债上涨,其收益率最低达到0.169%大幅度低于美联储利率0.25%的背后,是国际金融市场对于风险达成了共识的结果,这不仅仅是中国央行的思路。

再进一步的是,我们应当看到美国货币信用的基础是美国政府的信用,也就是美国的货币发行是通过美债在央行的抵押贴现发行或者央行直接收购美债来完成的,在2008年危机后,美联储也是通过大量收购美国国债来进行所谓量化宽松的,而美联储是私人机构,收购美国国债在给市场提供钞票的同时也加强了美联储在市场中的地位。

本来在2008年前美联储对于美国经济的作用已经大不如前,逐渐让位于美国政府来主导市场,但是2008年危机后这一局面得到了扭转,持有美国国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具备了对于美国金融市场的话语权。而中国持有这些美国国债,持有量大到不能动就是中美博弈当中的一张王牌。

美国已经扬言说谁抛售美债就是对于美国的攻击和金融战争,但是如果中国经济和外汇受到攻击以后不得不抛售美国国债,那么就变成了美国必须出手维护的事情了,就如希腊要违约欧美都要维护救助它一样,因此中国持有这样多的美国国债给中国换取的是国家的金融安全。

中国这30年来的飞速发展,没有受到金融大鳄掠夺式的金融攻击,和我们持有大量的美债是分不开的,持有美债达到规模效应的背后就是让中国的信用绑定美国。这是一种绝妙的金融平衡的局面。

居安思危

中国需要做的就是居安思危,不要以为相对西方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中国政府的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显得非常强大、非常安全。须知西方是小政府大社会,西方社会财团的力量不可小觑,仅仅黑石(BlackRock)一家2010年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就达到了35609.68亿美元,超过了中国央行所管理的全部外汇资产,而2010年中国前20位的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资产总额仅3500亿美元。此外,德国、法国、英国还有多家资产管理规模上万亿美元的公司。

中国才刚刚发展了30年,在财富积累方面与世界差距实在太大了,即使是战后飞速发展和财团高度垄断的日本,在财富积累上与欧美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人们总说日本的大财团如何如何,但日本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日本生命保险公司(nipponLifeinsurance)到2010年所管理的资产却仅有6561.53亿美元,因此日本为了自身的信用安全也是大幅持有美国国债的,其额度仅次于中国。抱定美债实际上就是抱定金融安全。

虽然我们在美元贬值和美债收益率下跌过程中要遭受不少损失,但是相对于被金融攻击和掠夺所造成的损失,这些损失是可以承受的,就如你要买商业保险就要付保险费,就要让保险公司获得利润是一样的道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避免风险没有代价是实现不了的。

根据美国2010年底的数据,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的8.7%,美国个人和机构持有42.1%,美国社保信托基金持有17.7%,美国军队退休基金持有6%,再加上其他机构。美国国债大部分还是美国社会持有,军队和社保是美国国家信用的基石,中国持有的国债还是非常安全的。

为什么不偏向欧洲

据2011年8月11日法国《世界报》网络版刊载“谁拥有法国国债?”一文:65%的法国国债是由“非法国居民”持有,外国人持有希腊国债的比率是71%,外国人持有葡萄牙国债比率高达75%!欧洲国债竟然都是“外国人”来购买的,欧盟一体化以后,欧洲各国交叉持有国债的比例是很高的,这样欧盟各国就可以抱团取暖彼此进行信用绑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债务危机各国交叉持有国债信用互相绑定以后,欧债危机的整体风险就在增加,这样的绑定就如赤壁之战时曹操把自家战船锁定一样,平时是安全稳定了,而一旦大火袭来是要一起被烧毁的,现在欧盟和欧元就是这样的危机。

债务危机解决方案篇10

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们怎么看欧债危机。欧债危机的发生是两个“不可持续”导致的:一是高福利制度的不可持续,二是统一货币和不统一财政的不可持续。高福利不可持续是因为欧洲进入一个老龄化时代,养老金越来越多,失业人口越来越多,经济却长期低迷,税收成为一个大问题。欧盟建立货币联盟后,货币统一了,财政却是每个国家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像希腊一直就是寅吃卯粮、举债度日。以前这些国家很容易搞定,一旦借的钱多了就货币贬值,把债务冲淡,借的一块钱变成五角钱。但现在统一欧元后这招不行了。现在德国的态度至关重要。我觉得,默克尔并不想采取“省事”的办法解决欧债问题,而是宁愿让欧债危机再持续一段时间,让希腊、意大利这些国家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中国表示我们将全力支持欧洲度过欧债危机,但德国可能会想:在希腊没有真正下决心解决自身的问题的情况下,中国可能不是帮欧洲,而是害欧洲。默克尔的态度让希腊等国非常不满,但德国希望债务问题国必须自己承担起责任,特别是实施严厉的紧缩政策。如果不这样,德国担心,过几年债务风暴还会重新爆发。总之,因为希腊等国要实现经济恢复增长还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欧债危机短期内难以化解。

但欧元区不会解体。目前德国主导的欧盟应对欧债危机的思路愈来愈清晰,即“标本兼治”。“治本”就是制定和推行一系列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案。12月8~9日的欧盟峰会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除英国外,其余国家基本都同意接受德国和法国的意见,即通过签署一项新条约,努力将欧元区国家的财政协调和统一起来,今后花钱的事不能成员国自己说了算。这是在根本上治理欧债危机的关键一步。有人说德国坚持签署新条约,就像一个医生对病人说,我先给你制定一项健身计划吧。这就是德国,它希望通过这样今后病人不会再来医院。在治本的同时,德国和欧盟其他国家也治“标”,例如这次欧盟峰会推出的两个方案。由此来看,欧债危机尽管短期内难以化解,但欧元区不会像一些分析家所说的发生瓦解的情况。欧元消失不仅希腊、意大利等国承受不起,德国同样承受不起,经济上是这样,政治上也是这样。所以我认为德国、法国会全力以赴包括采取一切正常和非正常手段来捍卫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