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十篇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十篇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5:26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篇1

【关键词】幼儿;创造力;培养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现代社会对当代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3到6岁的幼儿是创造力、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可塑性强,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需要成人不断启发、引导。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调查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考虑的会比较全面,重视孩子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更多的把孩子学会了多少字、会唱几首歌等作为标准,而忽视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当然在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上也很难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创新,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必备的心理素质。几乎每个两三岁的孩子都喜欢用笔乱涂乱画,孩子笔下那些奇形怪状的图案和乱七八糟的线条,是孩子独特心灵的独特表达。幼儿的想象以无意想象、再造想象为主,天马行空、不受约束是其最大特点,其中不乏创造性的萌芽,了解幼儿想象的这种特点并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引导对其创造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在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上平时要多注意让幼儿多观察、多接触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虫鱼等各种动植物以及雷电雨雪各种自然现象,以丰富幼儿的表象,为幼儿的想象提供足够多的材料。发展幼儿的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为幼儿的想象的表达提供多样的表达形式。

三、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又叫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指在解决问题时有新的发明和发现或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指出的是创造性思维不是发明家的专利,一般的人包括幼儿也有。此外如果这些发明和发现对个人来说只要是新的、以前自己从未发现过的同样可视为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所以要想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提高认识,打破幼儿无创造性思维的错误想法。其次要发展儿童的言语。幼儿言语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表达,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听、说、读、写、画的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表达其想法。第三,注意对幼儿进行各种思维训练如成语接龙、故事多种结尾、固定图形添笔画等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等。

四、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积极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好奇心是创造力的“种子”,是创造发明的起点。要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就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户外活动是引起好奇心的关键。要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山河,接触动植物,到商店看看各种新奇产品,这些都有利于开发幼儿的创造力。

2.鼓励孩子发问

孩子爱发问,是求知欲的一种表现,孩子发问正表明了孩子在用脑思考,此时若能给以巧妙的回答,就会激发他的求知欲望,点燃他智慧的火花。因此,父母要积极鼓励孩子提问题,对孩子提的问题,首先要耐心地、充满兴趣地听;其次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回答,要给孩子留出思考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第三,可在孩子回答问题后再向孩子提些新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3.鼓励孩子在“破坏”中探索

许多父母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惜东西,到手的玩具,不到两天,就被拆得七零八落,其实这是不对的。孩子可以通过这种“破坏”活动,使自己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和感官体验,通过愿望的满足,来探求周围的世界并获得新知。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孩子们的这种“破坏”活动,可以将已坏的闹钟或可以拆卸的玩具等提供给孩子玩,并给以指导,并且在孩子玩的过程中适时向孩子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因此孩子们“破坏”造成的损失,换来的却可能是他们精神和智慧上的财富,这是任何东西都买不来的。

4.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可以使孩子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和智慧,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更是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家长要做的是:一是要为孩子寻找伙伴,提供活动场地和游戏所需的物品;二是有时间的话要在旁边欣赏孩子们玩游戏,甚至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去;三是听从孩子的设计,鼓励孩子主动积极地选择游戏的主题,自由地进行游戏活动,不要在孩子的游戏中纳入大人的设想,要让孩子自己设计,并听从孩子的指使。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篇2

【关键词】幼儿;创新;素质

人的素质包含许多方面,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格素质、创新素质等,对于未来社会来说,人的创新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素质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从小开始不断积累,不断养成的。幼儿阶段是人的各种素质养成的关键期、基础期,对于人素质的完善、巩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人才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创新素质的竞争。因此,从幼儿阶段就开始重视创新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对其一生地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抓住契机,启发幼儿创新意识

三至六岁幼儿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与神秘,无数的“为什么”总挂在嘴边。正是这种好奇心唤起了孩子的创新意识。他们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做, 好奇心和好胜心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呵护、引导和强化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提问题,逐步培养孩子养成敢问、善问的思维品质。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认真解答,还要给他们留有思考的余地,通过思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想象力,培育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注重情景引导

针对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及知识积累的状况,应选择一些能引起幼儿兴趣、激发热情的事物为支点,让那些感人的故事人物,如画的自然风光都成为幼儿脑海中美丽动人故事的“火种”,燃起想象的火花。

(二)注重游戏活动

幼儿阶段的游戏活动是儿童期最有效、最省时、最廉价的想象教育。在游戏中,他们大脑兴奋,想象力丰富,无拘无束,河、水、泥等都是好道具。

(三)注重艺术教育的熏陶

通过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美丽的色彩,刺激幼儿大脑兴奋,打开想象的闸门。如在音乐欣赏过后,给幼儿留几个问题:你在乐曲中听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想起了什么?这些小问题对幼儿想象的训练大有好处。

二、营造氛围,激活幼儿创新思维

(一)幼儿创新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丰富的感性实践基础上的

从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性游戏等方面让幼儿体验快乐,让“快乐之花”在小朋友心中开放,让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气氛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亲身感受自己的力量、同伴的帮助、朋友的支持,体验到成功离不开朋友。创新游戏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和甜蜜,孩子们在无数次的活动中尝到了甜头,他们的创新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二)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挖掘幼儿内在的创造潜能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的教材。教育空间应延伸到公园,商场,闹市区等,为幼儿提供激发想象的环境,提供多种活动的机会,强化幼儿的创新思维和举动,孩子们的观察技能、建构思路就会大大提高和拓宽了,幼儿的创造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同时注重将幼儿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每一个幼儿的积极参与上,注重训练幼儿迁移、转换能力的培养上,使幼儿产生富有迂回变化的思路,萌发创新思维,产生创新地举动。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锻炼幼儿的创新能力

在平时有些孩子喜爱动手剪贴,如在秋天拾落叶的活动中,教师有意引导幼儿用落叶变成各种形态,孩子会用树叶联想,剪贴成各种千姿百态的小动物,他们也会把这些树叶变成小动物形态联想编成不同的童话故事,自说自话,自得其乐。对孩子来说,让他们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看一看,时时做有心人,随时在联想,孩子在这种独立、自由的活动中,看到许多有趣的变化,教师再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新潜能挖掘和释放出来,产生联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提供机会和平台,让幼儿获取创新的成功感

(一)孩子的创新比成年人的创新更加可贵

每个孩子都经常实践创新,而成年人却偶尔为之。这充分表明,虽然孩子的创新能力很弱,但他们从事创新的潜质却十分巨大。幼儿期处在创新心理觉醒时期,对一切事物充满渴望和憧憬,他们好奇好问,不受传统习惯束缚,敢想、敢说、敢为,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新精神。

(二)为幼儿创设探索的环境,提供可操作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幼儿在玩耍中发现、认知、创造,会不断获取粗浅的科学知识;长此循环训练,激发了孩子的创新热情,幼儿会逐渐地培养出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智慧”的头脑,激发了孩子善于探索,勇于创造精神。事实上,善于发现才会善于提问,善于提问才会善于研究,有研究才会有创新意识。

(三)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能,每一个幼儿都是创造之人

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挖掘幼儿的创新潜能,注重幼儿的再创造,让他们通过参与创造活动来展示创新才能,体验创新的快乐,萌发强烈的创新欲望。教师积极提供幼儿创新素质发展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让幼儿在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宽松、民主、活跃的环境和氛围中,真正激发主动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展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四、开拓视野,捕捉创新火花

(一)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

没有知识,能力也无从发展。即使智商很高,也可能不会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宜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各种时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新鲜事物,从城市的发展变化,建筑、交通等设施,农村的田野风光,了解花卉树木的生长特性等。认识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室内,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背诗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教师们可运用组合法,培养孩子创新

如运用“可乐”瓶通过不同的组合,变换多种造型,创造出一种新事物。同样是一套积木,教师要求幼儿每次组合新的不同建筑。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通过不同的组合能创造出新的“产品”的乐趣。

(三)想象是创新之母,没有想象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篇3

这种差异应该引起我们每个教育者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清华大学教授王晓阳在审视教育现状后,慎重地告诉我们――引领学生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放眼全球,世界各民族的竞争核心其实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考意识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有人预言,未来的中国将是一条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巨龙。而小学生是21世纪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人力资源强国的主力军,那么,对新一代创新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科学地思考,让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责任重大、义不容辞!我们经过深入思考与研究认为:小学生创新就从学会批判性思考起步,就从培养好奇心及思考兴趣与思考习惯着手。

批判性思考内涵是指我们检查自己所获信息,并在这种检查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决策的过程,当我们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时,会确定问题、审视事实,分析假设,最终确定支持或反对一项观点的理由。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就必须进入一定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表现在客观、谨慎分析,并挑战他人观点的意愿之基础上,确定自己深信不疑的信念。

当一个人具有批判性思考意识后,就会有一种极其有用的品质――不满足现状和现成的答案;对范围广泛的各种题材产生出探究兴趣与欲望;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思想开放而灵活;敢于质疑、勇于尝试,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上,从而产生出有用的洞察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引领学生学会思考,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考意识呢?

(1)培养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行为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发现问题的趋力,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发的一种向往、一种思考,甚至一种不断地探索……培养好奇心的主要方法是调动积极因素,训练孩子们专心致志的注意力,培养孩子们遇事问“为什么”的兴趣,鼓励孩子们多大胆提问的意识,呵护孩子们的各种问题意识――不管多么幼稚可笑的问题,都要给予关注、激情引导。呵护童心,才会有心灵闪光;赞美童心,才会让童心飞翔。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要引领孩子们多看具有直观性的场景,多实践操作等,要让他们亲自去大自然看看、听听、闻闻、摸摸、想想……让他们用惊奇的眼光去观察,用聪慧的大脑去思考,用兴奋的心情去体验,从而好奇地探索生活中的各种奥秘,激发学生无穷而强烈的好奇心。

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要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创设新颖刺激的问题情境,有意识地去训练和引导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知的探索的好奇心。因为往往外部刺激越强烈,人的内心需求欲望越强烈,好奇心也就越强烈。

有了好奇心,就会有敏锐的眼光,就能够从平凡中看出新奇;有了好奇心,就会有聪慧的耳朵,就能够辨出事物的奥妙之处;有了好奇心,就会引发仔细的观察、深入地思考,就能够大胆地提出与别人不同的看法。就能创造迥异思维成果。好奇心是形成批判性思考意识的前提,更是创新的基础。

(2)培养思考意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说:“不安于书本上所给你的答案,而要去尝试一下,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为重要。它往往是区别最好学生和次好学生的标准。”这句话不但阐明了尝试思考与发现的重要性,而且形象地概括了先有创新思想,后有创新人才这一哲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意识与思维品质,就是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去引导呢?其一,顺水推舟。即顺着学生的问题引导。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小小的船》时,老师引导学生:“你坐在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星星)(宇宙飞船),一孩子突然说:“我低头看见了老师!师顺势引导――老师在干什么?”(在上课)(老师在晚上批作业)……师赞扬,生快乐;可另一孩子却说:“他说得不对,我昨天看见老师在有星星的晚上散步!”师满怀爱意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并说:“你真棒!”生好自豪!我很欣赏老师这种呵护学生初级思维成果及批判性思考意识的做法。若持之以恒,必有源源的创新思维成果。其二,投石激浪,激起所有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奇异问题与迥异思维。如学习《四个太阳》时,师引导孩子们:“作者为我们设计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真了不起!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呢?”教室里马上炸开了锅――a生说:“我想给太阳装个开关,能够想暖就暖,想凉就凉。”B生说:“我想画个快乐的太阳,整天温柔地微笑,不太热,也不那么冷,让大家都舒服”……老师一语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在彼此的语言中交流与思考,在生命的对话中互动与碰撞,让学生在轻松而愉快的环境中逐渐养成思考习惯。如:一个学生看到奶奶摘花生很吃力时,就思考怎样既减少奶奶的劳动,又能节省时间,并发明收摘机;一个学生发现盆景叶子两面颜色深浅不同时,就思考并探究为什么会不一样,且写出小论文;当孩子们在餐馆等待吃面时,就思考怎么改进煮面锅(同时煮几碗,又互不干扰;既省时间,又好味道。)……当学生有好奇心、有思考意识,才有可能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才有可能标新立异,才会收获创新思维成果。

(3)培养质疑能力。缺乏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人,问题意识薄弱,不能发表独立见解,把现成的方法和结论当成真理,不能更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因此,我们要在各种交流和讨论活动中,引导学生大胆挑刺,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养成于无疑处生疑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敢于他人想法及说法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意识和质疑能力。如:二年级学生在读了《小柳树和小枣树》后问老师:“为什么树叶到秋天就要落下来呢?”在四川地震捐赠与防震演习系列活动中,一个8岁孩子问我:“老师,四川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我们这里会不会发生地震?低年级学生的质疑让我惊喜地发现,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刺激下,激发出了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更发现,我们的学生其实很聪明,有问题意识,只不过是我们的关注不够,引导不及时,或者方法不灵活而导致学生质疑能力培养力度不够、途径不多的局面。于是,我倡导全校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采用回家咨询、上网查询、读书查找等方式开展探究――寻找答案――滋生疑问,继而倡导各班师生开展质疑与解疑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并且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与老师不同的想法,与文本不同的说法。积极引领学生大胆质疑,从而发现新知、产生迥异、探究未知,逐渐形成求异思维意识乃至批判性思维品质。

(4)培养探究性思考习惯。探究性思考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批判性思维,并形成说服力强、观点鲜明的批判性思维成果。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发现式学习”,就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头脑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究。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我们运用教育家们的理念为全体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环境,引领学生采用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边检验的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运用课内外学到的知识质疑事物、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在引领学生大胆质疑后,再激发学生自主开展上网查找资料、统计环境污染数据、比较环境变化情况等活动,思考并研究出了一系列的保护环境良策,然后老师以“身边的环保”为主题引领学生继续开展课外探究。有的四人小组探索了“拯救柳溪河”策略,有的探索了居民污水科学排放策略,有的探索了汽车排气减污策略……在汇报活动中,老师在赞赏学生的好奇心与主人翁精神后,再次引领学生从环保性、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等层面去深入研究,并学习完善、整理资料。由此,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客观而科学地审视事物,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周密而逻辑的思考意识与思维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德国的一个小镇专门为学生设立了免费进入的“综合实践馆”,孩子们可以自由出入,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我们也要设置“综合实践探究室”,为孩子们营造自由轻松的思考与探究环境,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思考,在研究中质疑,在质疑中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品质。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篇4

关键词:创造力幼儿园美术教学创新办法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254-01

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音乐教学一起,承担着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主要任务,可以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但是,传统的幼儿园美术教学偏离了这个目标和主题,以美术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为主,忽视了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在培养幼儿创造了的前提下,对幼儿园美术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可以说是势在必行的。

1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现状

1.1重结果轻过程

在传统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将目光单纯放在结果上,认为只有作品和成果才能变现幼儿的艺术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而对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主动性、求新求异的发散思维等视而不见。例如,在对孩子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时,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制定相应的“标准”,按照标准进行评价,对不符合“标准”的作品进行所谓的“纠偏”,严重限制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

1.2重技巧轻个性

幼儿在美术创作中,往往会有着不拘一格的新奇创意,以超然物外的思维,创作出超乎寻常的作品。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对幼儿的坐姿、握笔、笔法、布局、结构以及色彩搭配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在无形中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

1.3重教师轻幼儿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幼儿园美术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模式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重视教师的主动性,而忽视了幼儿的自主性。加上美术教学相对自由和开放的空间,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为了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在美术教学中仍不乏“像老师这样画、跟着我学”等教学模式,使得幼儿的自由性难以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必然会受到遏制。

2以创造力培养为前提,美术教学的创新办法

2.1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观念对于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也是阻碍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对幼儿园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及时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幼儿创造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正确、科学的美术教学理念。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尊重孩子思想,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和思想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对于美术学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不断进取和创新。要端正自身立场,尊重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2营造愉快的环境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与幼儿应该是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利用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平等对话的形式与孩子进行交流。例如,你喜欢和小动物交朋友吗?可以把你的动物朋友画出来给大家分享吗?从这副画中,你能想到什么?运用相似的语言艺术,引导幼儿大胆创作和想象,为幼儿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3对课程进行优化

(1)对美术教学的场地和材料进行设置。与普通教学机构相比,幼儿园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丰富、鲜艳的建筑色彩以及富有童趣的教学设施。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选择阳光充足、空间较大的教室,一方面保护幼儿的视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间。同时,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绘画道具,如颜色齐全的画笔、不同质地的纸张、各种形状的绘画用具等,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激发其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2)充分利用相关艺术资源。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公园、动物园等欣赏自然风景,或者组织孩子参观美术馆、绘画展等丰富幼儿的见识,积累经验。另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定期举办家长会,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各类美术活动,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创造的乐趣。

(3)利用教学游戏,培养幼儿兴趣。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幼儿园教学以游戏为主的原则,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增长见识,发展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创造各种各样的教学游戏,对孩子的不同能力进行培养,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例如,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玩橡皮泥、剪纸等游戏,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开拓孩子的想象空间,进而提高孩子对于美术教学的认识,充分发展其创新能力。

2.4引进新的教学方法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并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是孩子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个人小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手脑并用能力,增强其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的配合,促进幼儿大脑控制和协调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展示平台,如教室的美工活动区,幼儿园的板报区等,对孩子的美术作品进行展示,增强其学习动力,使其感受创造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逐步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另外,还必须对评价方式进行改进,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正确的评价。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自尊心,以鼓励为主,对孩子的作品进行客观的理解和评价,减少诸如“画的乱七八糟的,一点都不想”、“是不是没有认真画啊”等评价,以免挫伤孩子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欣赏,学会欣赏幼儿的与众不同,尽量对其进行鼓励,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意识。

3结语

总而言之,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则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自身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为目的,展开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张莹.浅议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J].考试(教研),2013(8):212.

[2]张慧.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考试周刊,2012(84):191.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篇5

一、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热情与兴趣。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热情和兴趣是学习与创造的动力,能够激发学生去探索,在探索中他们的思维才会灵活多变,充满奇想。教师在提问时,要鼓励学生思考,放开手脚。激励学生大胆发问,学会质疑,善于发现并且提出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看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提出疑问,发展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并在质问讨论争辩中达到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在学习每篇课文前,我们都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学,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要求他们提出问题,并在讲读过程中不断的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的兴趣,调动学生质疑积极性,并让他们带着疑问自己去解决问题,还要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解决,使学生善于提问勇于质疑和敢于创新。

三、教授阅读创新思维的方法。

如课文《司马光砸缸》中,对于救人的方法,孩子们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虽然他们的想法有些可能很幼稚,但这正是他们创新思维的展示,我们要多鼓励。

再如课文《乌鸦喝水》的教学中,就可以借助“乌鸦衔石子喝到水”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寻找更多的喝水途径。或者联系生活,“假如你在外面遇到了这种情况,你要怎么做?”这些问题不仅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也使孩子们不自觉得有了野外生存的经验。

《曹冲称象》一课教学中提出的“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本身就有着创新的火花,是创新的表现。所以教师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在熟读课文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回答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

四、利用现代阅读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和多媒体等教辅教学越来越多的被运用,语文教师也应该运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网络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建立个人博客或网站,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也可以在课外作业中留上网阅读的作业,让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亲近大自然,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篇6

关键词:幼儿;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40-01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缺乏创新,人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创新,则能使人发挥自身潜能的80%~90%;因此育人成才应从小做起,为幼儿创设创新机会,提高创新能力。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假如对孩子只是一味禁止的话,就等于给他加上了镣铐,会使他变得畏缩、消极、无进取心。”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单一的要求与禁锢,而是在言教、身教、境教上下功夫,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孩子的创新提供精神导航,循序善诱地引导他们去探索、创新。

一、优化培育环境,营造培养氛围

良好的环境对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作用不容忽视,重视环境教育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幼儿园和家庭是孩子不能选择回避的场所,对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深厚的影响和渗透作用。

(一)创设富有创意、激发幻想的教室环境

在教室中设置“流动”画、抽象画、问题树、无结局的画。让孩子自由想象,涂鸦,画未来世界、画恐龙、画外星人……这样的环境中隐含了鼓励幼儿幻想、创造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创造性。创设以“活动区域”为主的环境,发展幼儿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激发探索世界和科学的兴趣,从而产生大量的观念设想,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二)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心理氛围

幼儿创造性思维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极易被外界所影响,幼儿园、家庭、社区都要营造一种鼓励幼儿发展创造性的心理氛围。老师积极参加各种业余进修,上网搜索资料,了解中外教师在各类活动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培养的方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创造空间,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突出孩子的特长。保持积极、鼓励、赞许的态度,充分尊重、宽容、期待,使他们敢想、敢为,能极大地发挥潜能;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大胆想象,主动选择,从而表现出独创性、独特性。

二、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引导

首先,从孩子好奇的特点出发,给予他们新鲜的材料以思考。有了新鲜的课例、新鲜的提问、新鲜的操作材料,许多孩子往往能提出许多让你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说主题“好奇的蜗牛”,许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便提出并解决了许多知识点,印象深刻。

其次,从孩子好动的特点出发,给予他们活动的空间去想象创作。孩子天生贪玩,提供足够的甚至有余的材料,让幼儿不受限制,自由地去操作。比如用盒子来做船,告诉孩子美工区里所有的材料都可以装饰盒子船。孩子们一听,便做出各种各样的船,还告诉我这是什么船;在粘粘贴贴的手工活动中,孩子们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再次,根据孩子好胜的特点,设计竞赛的游戏规则,激发幼儿积极的创造。只要老师一两句激励的话语,许多孩子就能争先恐后地去动脑筋动手做。比如,游戏时让孩子们模仿交通工具的声音,我说了一句:“看哪位小朋友学得最像,看谁是交通工具大王。”孩子们个个鼓红小脸蛋,学声音;有位小朋友学了各种汽车的声音,还说了是轿车面包车卡车的声音。培养孩子创新精神是一个大目标,设计新鲜活动有竞赛性的问题来启发幼儿,吸引幼儿,在玩中培养创新的意识。

三、利用好语言教育的平台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孩子们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1、利用儿童文学,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文学作品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机会,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包含了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造、从接受到运用的过程。从儿童文学中仿编、续编、改编,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学习诗歌《小熊过桥》后,可引导孩子们进行语言形式的转换,将诗歌改编成故事,孩子们经过创造性的想象和构思,编出了各种不同情节的故事:有的讲小熊智斗大灰狼,有的讲小熊过桥买东西,还有的小朋友把小熊过桥的整个过程仔细地描绘出来。一首短短的诗歌,经过孩子们的加工,变成了一个情节丰富的故事,充分发展了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讲述、谈话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讲述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正式的语言运用的场合,能培养幼儿清楚、连贯地在集体场合表述自己见解的能力。如在讲述活动《吃吃、编编、讲讲》中,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山楂饼,然后向幼儿提出问题:“这些山楂像什么?”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有的说像皮球,有的说像橘子……接着,我让幼儿咬了一口山楂,看看剩下的部分又像什么?最后,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编一个好听的故事。在整个活动中,给予幼儿操作、交流、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在轻松的活动中,创造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总之,创新是民族之魂,作为幼儿园教师应深知创新意识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这种素质必须从小培养。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结合幼儿思维特点,创设环境、运用恰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使之更好的发展。时代需要孩子们的创新意识,从孩子的心理特征角度来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让其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在各种场合自发地且旁若无人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造活动之中;让偶发的火花成“燎原之势”,对幼儿今后创造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应重视因势利导,启发想象,引导创造。从素质教育的体制中开拓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使幼儿的手脑能力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发现和培养幼儿创造性才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去从事各项活动,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篇7

对于孩子来说,探索的过程远比很快得出结果重要得多,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对于孩子学习数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孩子运用的发展影响并决定着思维的发展,运用方式越多样,思维的内容就越丰富。

一、让孩子快乐地学习数学,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是时代教育的要求。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重视了数学知识的教授和学习,而忽视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

提问:你能猜出上面小花的颜色吗?

红花的右边是黄花,红花的左边是绿花。

黄花在蓝花的左边,粉花在蓝花的右边。

这道题有不少家长反映:“现在小学的测试题太难了,孩子不会做。”其实不是孩子不会,而是根本没有见过这类题型,这类题型主要是测试孩子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教学课堂上,要营造一种互问互答,自问自答的氛围,孩子在反复操作中,思维能力慢慢就会得到提高。

二、从游戏中深入了解学生,频现思维火花,把学生引入“乐学”之门

在一年级第二学期《长度比较》一课中,我设计“找出比较绳子长短的方法”时,学生在小组商量的过程中你言我语,交流十分热烈;又比如,在“缠在同一个圆柱体身上的三根线到底哪一根长。”的题目猜想后的“验证”中,学生对于自己的小发现,自然而然地进行组内交流,探讨,气氛融洽,思维火花频现……可见,从游戏中的合作学习的机会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中感受了学习的快乐。

又如在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射线》的练习探究中,我设计了帮助功夫熊猫“闯关吃馒头”的游戏环节。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种比赛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养成敢于向困难挑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使学生建立了小组合作共同进步的意识,关注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引入“乐学”之门。在数学课堂中,游戏可以让学生体会品尝甘苦和力量。“游戏”是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是学生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三、延伸思维、培养灵活型人格,让孩子快乐地迈进数学课堂

灵活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反应敏捷、处事灵活,思维容量大,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随机应变,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①思维起点灵活;②思维过程灵活;③概括、迁移能力强;④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⑤思维的结果不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

教育家裴斯泰洛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数学课上,学生敢于质疑,形成“富于思考、敢于挑战、敢于表达”的质疑品质。教师成功诱导,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延伸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总之,思维的灵活性是创新的基础,灵活型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增强,两者的和谐统一。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素质的不断提升,让孩子快乐地迈进数学课堂。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篇8

家庭科技教育孩子科学素养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二是家庭教育,三是社会教育,它们担负的教育内容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从不同的侧重面对孩子进行教育,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场所,家庭是对孩子进行科学意识、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素养培养的沃土,是对孩子进行科技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家庭科技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的突出特点就是更贴近生活,更具有实践性。家庭科技教育活动更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和条件,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更能体现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更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家庭科技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科技教育的实施与开展,是一项涉及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并不是只有学校教育就能够完成的。对小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应该在一个开放的空间和时间里,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意识、科学素养,是对社区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特别是充分利用校外科技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学习到了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国家、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优秀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在家庭中开展科技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家庭中实施科技教育的可行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科技活动的选题难度也不能太高,选择的工具相对简单,这样才适合小学生去完成课题任务。每个家庭中都有许多工具,而且有些是学校里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的,在工具方面就弥补了学校里工具少的缺陷,可以保证课题的完成。所以,在家庭中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可行的。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闲暇时间比较充裕,学生利用这些业余时间在家庭中进行科技教育活动显得更有意义。然而,受小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不可能去搞繁杂的技术发明、技术设计等,这就决定了在一段时间内,从一事一物出发,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样就容易成功。青少年在家庭中进行科技实践活动就要考虑在家庭条件下能否完成自己的选题,同时,让选题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层次、生活阅历等。所以,在家庭中进行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应该选择的研究性强而且容易出成果的小课题,抛弃那些对于小学生来说“空、大、难”的课题,免得浪费时间和精力。

三、家庭科技教育活动突出特点是具有实践性

科学教育活动不能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必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家庭科技教育具有开放的活动天地,可以增加他们的实践活动机会,更能体现他们是活动的主体和主人地位,活动类型也丰富多彩,如调查研究、考察报告、小制作等,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辅导孩子进行科技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素养的养成,是他们在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完善中逐步提高的。因此,在活动中将活动的自交给孩子,让他们在失败与成功的交替过程中体验科技实践活动的乐趣,自主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的科学素养,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意志,促进他们发散思维的发展。

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青少年在独立思考、独立研究、自主探索中,要保证他们是活动的主体和主人地位,活动的全过程要让他们独立进行,遇到困难也应该是鼓励他们首先自己去尝试解决。但这不否认家长(辅导员)的作用,要真正起到“导”的作用。

四、善于捕捉孩子的创新思维火花

孩子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他们智慧火花和灵感的外显,家长要善于捕捉孩子在刹那间闪现出的创新思维火花,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智慧火花和灵感的出现,同培养任何习惯一样,需要一个持久的过程,克服思维的惰性,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坚持做到:给孩子的微笑和鼓励多一点,对孩子的要求具体一点,对孩子的活动空间宽裕一点,给孩子的灵活支配的时间多一点,用他们的“好奇心”作动力驱使他们去观察去接触周围的事物。由于孩子的天真无邪、好奇心强,他们所提出的某些问题,也许是成年人无法接受,甚至是背逆和无法解释的,但作为家长应该保护他们的这种好奇心,不要妄加指责,而是正确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思维,捕捉学生们的创新思维火花,引燃他们强烈的创新欲望。

五、家庭科技教育具有德育功能

家庭科技教育也贯穿着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不是某个人的事,更不是某个人就能够完成的,特别是知识爆炸时代,体现的更为明显,它是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环境,经过大家的合作探究,集大家的共同智慧于一体,才能得到研究成果,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家庭科技教育,可以让孩子们摆脱“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性,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耐挫力,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合作互助精神、服务社会的良好品质等,所以,StS教育强调个人行为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兼容性,这样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六、开展家庭科技教育活动,促进家庭和谐

开展家庭科技教育活动,增加了家庭与孩子的接触机会,促进了家庭和谐。如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广泛阅读科技书籍,家长与孩子共同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孩子同家长一同参加劳动,这些都是家长与孩子亲密接触的和友好交流的最佳机会。低中年级学生的科学幻想画、科技小报作品,高年级学生的小调查、小实验、小发明等,内容表现得有时幼稚些,甚至就是搞笑,也可能没有什么新意,但毕竟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形式的作品,作为家长都要默许作品的成功之处,并加以欣赏和肯定。通过这样的家庭科技教育活动,亲子关系会更加融洽和谐,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自主意识也会大大增强。

总之,家庭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沃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新型人才的基础阵地,我们的科技教育应该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区,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科技教育模式,促进青少年健康和谐发展,以适应信息及知识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参考文献: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篇9

所谓创造力,是发散思维的外在表现行为,是一种思维能力,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创造力本质在于创新,能够提出新问题,找到新方法,创造新成果。创造力是完成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需要人去挖掘、引导和培养,学前儿童由于心理差异,年龄层次的不同,创造力的培养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培养是一个渐进、复杂的过程,在方法和策略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

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与教育环境密切相关。学前儿童好动且富有想象力,从3岁起,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开始表露,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保证幼儿的创造力发展的外在因素和基本保障。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创造性思维》中写道:“富有创造力的天才喜欢回到幼儿时期的概念世界中去,用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所特有的敏锐目光和解题方式来编织某一领域的最新知识。”作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便于幼儿发挥创造性思维,释放幼儿的天性,给予幼儿极大的自由,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适当给予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物质基础,即各种不同的物质材料,让幼儿自由活动,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六大解放”观点,即解放幼儿的眼睛、嘴巴、头脑、双手,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勤于观察,学会思考,大胆操作,充分交流,感知自然,做到这“六大解放”,幼儿的天性得以发挥,创造力才能真正被激发出来。

二、家长和教师应允许幼儿提出疑问,善于启发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培养创造力的内在动机,古今中外的许多发明家,如爱迪生、瓦特、鲁班等,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都源自于幼时的好奇心,在孩提时代,他们就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好奇,遇到新鲜事物总会打破砂锅问(纹)到底,诸如同样是金属制品,为什么轮船在水里可以浮起来,铁块就会沉下去,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正是创造力诞生的标志之一。作为幼师和家长,应该允许孩子大胆想象,时常设置疑问,启发幼儿的兴趣,鼓励他们多思考,用发散思维看问题和现象。摒弃旧观念,转变评价方式,正确评价幼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特别需要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心理需求,使幼儿自由想象、大胆探索,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商量解决,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下乐于创造性的进行活动。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培养可以贯穿于幼儿园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特别是幼儿游戏活动环节。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开展创造性游戏,通过组织幼儿游戏,既可以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又可以培养幼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幼儿在这种满足感的驱使下,会逐渐形成创造过程中的所谓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有助于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进一步发挥创造力。通过幼儿游戏,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幼儿可以从最初的简单模仿,过渡到能将过去的经验进行组织和概括,最后发展成为实际的创造。幼儿游戏中,包含有许多创造性空间,作为幼儿教师和家长,不应抹杀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施展空间,而是应该有意识地启发幼儿多做一些表演性游戏和建构性游戏。

四、注重开发和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没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创造力便无从谈起。一切创新活动的开端都是以想象力萌芽为标志。3~6岁年龄段是学前儿童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崇尚自然,内心充满好奇和幻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顺乎孩子的天性,尊重幼儿自由幻想的权利,这也是保护了幼儿的创造天性。

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首先,要开发幼儿的感性思维,引导幼儿想象各种日常事物的形象和特点,并指导幼儿观察、了解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并在其头脑中形成记忆。丰富的各类事物形象,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其次,经常带领幼儿进行参观、游览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增长见识,这样,幼儿就极容易将事物的某些特点串联起来进行想象,而想象力也将在这一环节中得到全面发展。再次,要充分利用文学艺术,培养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可运用讲故事、童话叙述、朗诵诗歌、绘画、音乐等激发幼儿的想象,让幼儿获得间接知识,丰富想象的内容,另一方面让幼儿运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象。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篇10

一、以几何图形为发散点,引导幼儿进行积极思考

创造性思维是形成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基础。让幼儿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掌握思考的方法,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必由之路。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材料,选择能激活幼儿思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美工教学中教师可将计算教学中幼儿学过的几何图形的具体形象,作为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材料。如:画圆形物体时,让幼儿看着圆形,启发他们联想,幼儿能想到车轮、呼啦圈、镜子,再启发诱导,会进一步想到太阳、西瓜、娃娃的脸等,接着就可以组织幼儿玩“圆圆变了”的绘画游戏。教师让幼儿以圆形为思维发散点,想一想,然后画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和鼓励,孩子们纸上画的圆,有的变成了救生圈,有的变成了小熊猫的头,有的变成了糖葫芦和节日的气球……。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越变越开心,变出的形象也越来越多。孩子们不但掌握了圆形的基本画法,在画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和拓展,再如教幼儿画小老鼠时,教师可设计“点、线、图形组画”的方法来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师示范,边念边画“一座半圆山(),山上两个圆(),山中一个点(),山前一个叉(),山后一条线()”,这样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就画出来了。孩子们都很喜欢这种利用点、线、图形组画的方法,逐步训练后,他们还自编、自念、自画,创作出鸡、兔等其它形象。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和幼儿对几何图形的正确认识用应用,幼儿掌握了“点、线、图形组画”的创作。这种以几何图形为基点,逐步发散,丰富思维材料,引导幼儿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主法,有效地锻炼了幼儿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使幼儿的思维在创造性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以游戏活动为途径,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兴趣从哪里来呢?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就是游戏。如果能把游戏和美工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培养幼儿创造力这个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孩子们的兴趣便会油然而生。孩子们在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技能,也就会在游戏过程中得到巩固和加强,并在多次尝试、体验、感悟后,使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发展。如“说画”的游戏,就能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在教学常识课“认识秋天的花”后,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与花有关的词和句,并创作出自己的作品,用画面或泥塑表现出来。每个幼儿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积极思考后创作出了自已的作品。如:花瓶、花篮、花伞、花衣服、花园、花盆等。有位小朋友还表现出了较完整的情节:一个头上扎花的小姑娘,身着花衣服,手拿花伞,在花园里自由自在地赏花。在教师的启发下,孩子们为这位小朋友的作品取名为“花儿好看我不摘”。通过游戏“说画”,不仅激发了幼儿创作的兴趣,同时还对幼儿进行了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游戏好似幼儿活动的“引发器”,有了它,幼儿的“主体机”就发动起来了。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的确,在游戏中儿童兴趣盎然,如鱼得水。游戏活动使儿童能与他人和外界广泛接触,所以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感受、体验较其它教学形式更加深刻持久。只要教师在游戏时精心组织并给予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启发幼儿在游戏中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有意观察,在头脑中储存、记忆,形成表象,游戏中幼儿玩和学的过程,也就变成了幼儿非常好的创造过程。

三、以丰富的美工活动内容为手段,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力

根据幼儿美工活动的内容,幼儿美工教学分类目标包括绘画、手工、欣赏三大方面。丰富的美工活动内容,离不开多种多样的美工材料,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发挥美工区在美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美工区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三大特点,在美工区中进行丰富的美工活动,能使幼儿自由地进行自已喜欢的活动,照自已的意愿和兴趣表达自已的体验和情感,从而做到表现美和创造美。

要真正发挥美工区的这种作用,一是在美工区中应投放丰富的材料,为美工活动做好准备。在美工区中准备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纸,以及画笔和颜料。丰富的材料,有效地激起幼儿学习使用不同工具和材料的欲望。二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层次、有计划地教给孩子们不同的表现技法,为逐步增强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供前提条件,从而充分挖掘孩子们潜在的创造力。三是教师除了指导幼儿把观察到的、感受到的、印象最深的形象记在脑子里,表现在画面上,还要指导幼儿通过大胆想象和合理设计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