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5:33

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篇1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主要面对的是出生28天内的患儿,因患儿没有沟通能力,脏腑娇嫩,免疫能力低,所以患病后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甚至引起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影响患儿的一生。新生儿科的护理工作比较繁复,不仅由护士担任,日常活动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杜绝用传统的不科学的方式进行护理,是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就在护理中开展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患儿病情的影响展开讨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2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206例新生儿患者,包括男婴128例,女婴78例;179例足月儿,27例早产儿;日龄3-28天,平均(17.5±2.6)天;均为单胎;身高(41-55)cm,平均(50.1±0.4cm);体重(2005-4105)g,平均(3455.5±15.2)g;出生时的apgar评分(7.4-9.6)分,平均(8.7±0.6)分;为便于研究,入选患儿的入院原因均为吸入性肺炎。患儿家长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41例,在高中以上65例;将患儿和家属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的性别、日龄、体重、身高、apgar评分和家长的文化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对照组的56例家长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对干预组150例家长进行加强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知识,科学护理知识,喂养、洗浴的技巧方法,预防红臀等感染的方法[1]。

1.3观察要点比较两组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新生儿病情好转时间,并发症,出生后8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情况。健康知识评分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从新生儿护理方法的细节出题,共25题100分,分值越高知晓率越高[2];智力评分从适应性、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育、语言能力进行比较,每项5题,共100分,分值越高智力发育水平越高[3]。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分别用卡方11.0和SpSS12.0分析,用%表现计量资料,用±表现计数资料,用t表示组间差异,如果p

2结果

2.1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新生儿病情好转时间,并发症比较具体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期发病对预后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损伤智力[4],加强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控制疾病发展的关键,但医护人员不能代替家长的职责,为了提高家庭护理质量,对家长进行科学的育儿知识教育是有必要的。本次试验的干预组比较,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和执行率更高,患儿恢复快,并发症少,对智力影响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议在新生儿科临床工作中,注意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董云红,刘晓燕.注重细节在新生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661-662.

[2]李燕京,赫光中.儿科护理中健康教育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6):94-96.

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篇2

【关键词】初产妇;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93-01

初产妇由于无相关经验,对关于新生儿喂养、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且其中多数为他人的经验理论并无科学依据。新生儿期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1],而初产妇的理论知识水平是使其健康度过此时期的关键,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掌握程度,有助于正确护理。本文针对70例初产妇展开调查,分析其理论知识掌握现状,以指导临床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现总结干预效果及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针对70例初产妇展开调查,均龄为28.5岁(22—32岁)。文化水平:13例(18.6%)为大专及以上,18例(25.7%)为中专,20例(28.6%)为高中,11例(15.7%)初中,8例(11.4%)小学。家庭情况:36例(51.4%)月收入大于4000,29例(41.4%)月收入在2500—4000之间,5例(7.2%)月收入在2500以下。

1.2方法(1)调查:使用的问卷为我调查组自行设计,内容主要是关于新生儿护理,分析调查现状后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并再次展开调查,两次均可确保为初产妇本人填写。(2)健康教育:在规定的时间开展知识讲座,答疑解惑,并对操作性较强的护理知识进行演示,如喂养姿势等。将新生儿易于出现的症状进行介绍,重点讲解相应的缓解措施。

1.3数据统计将问卷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18.0),卡方检验,p<0.05两次调查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初产妇二次调查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初次调查(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尤其是脐部消毒等专业性较强的操作正确率有大幅度提高,见表1。

3讨论

据统计,目前的产妇中大多数为初产妇,这可能与国家生育政策有关[2]。也正是因为如此,家庭很重视婴儿的生长发育,新生儿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初产妇的理论知识水平将直接影响这一时期的护理操作是否规范[3]。本文将调查统计发现,初产妇所掌握的新生儿护理理论较表浅,且存在认知不当的现象,尤其是对皮肤清洁的重要操作知之甚少。经过分析,我院有针对性的为其实施健康教育干预,以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其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二次调查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初次调查(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尤其是脐部消毒等专业性较强的操作,并且有助于其对新生儿不适表征认知,说明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掌握程度,有助于正确护理,建议在分娩前对初产妇实施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叶绿,陈镭.137例流动人口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与需求情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14(11):59—60.

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篇3

[关键词]患者需求;健康教育;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150-02

健康教育是一种增进健康的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1]。我院是妇产科专科医院,产科面对的患者群是孕产妇,现今的国情,使妇女怀孕及分娩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极大关注和重视。本文对住院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以便真正了解患者需求,形成适合我院的完善、合理的健康教育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择2006年1~12月产科母婴同室住院孕产妇600例,进行抽样调查。

1.2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分别选择工人100名,干部100名,其他400名。主要根据设定内容,了解产科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2结果

2.1从表中对健康教育咨询需求比较。无论工人、干部和其他职业均对非专人咨询需求大,占咨询需求的59.3%。

2.2对健康教育讲座需求比较。集中讲座需求占42.8%,非集中讲座需求占57.2%。而干部对非集中讲座需求为79%,差异明显。

2.3对母婴护理技能需求比较。希望掌握母婴护理技能的占88.1%,为整个健康教育需求之首。

2.4对健康教育时间需求比较。产后健康教育需求72%,但其中干部对产前健康教育需求45%、产后健康教育需求55%,差异不明显;工人对产后健康教育需求79%,其他人员产后健康教育需求74.5%,差异明显。

2.5对家属参与健康教育需求比较。希望家属参与健康教育需求占72.5%。其中干部希望家属参与健康教育需求为62%,其他人员家属参与健康教育需求为78.8%。

3讨论

3.1健康教育是护士的职责

每个护士都应该依据护理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健康教育[2],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既是组织者,又是具体实施者。我院在母婴同室病房,实行护士健康教育“首接”负责制。患者入院时,接诊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第一责任人实施入院宣教,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作为主要责任人负责健康教育,在产后根据我院妇产科专科特点,又配备了母乳喂养护士,进行母婴健康教育的指导。

3.2根据健康教育对象选择方式

在表1中看出,受教育者因职业不同而需求不同。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了解健康教育对象的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职业、文化背景、所处环境、经济条件、心理因素等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教育。

3.3护理技能指导培训

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受教育者对护理技能需求占88.1%,为整个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之首。这主要与孕产妇年轻、没有分娩经历、缺乏自我护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关。同时,大部分的年轻夫妇以独立的家庭形式生活,新生儿的一切对她们都十分陌生,急需学会和掌握护理技能。因此,我院在每个母婴同室病房配备一名高年资的护士,进行一对一的护理、新生儿护理及早期教育等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在新生儿晨检室通过通透的大玻璃窗,产妇和家属均能看到新生儿沐浴、抚触及护理操作,在护士的指导下,学会和掌握婴儿的护理技能,操作手法,使护理技能这种共性需求通过集中示范教会孕产妇及家属。而新生儿早期教育,则进行逐一指导,使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各具特色。

3.4把握时机事半功倍

在表中从时间上看,产后需求占74.5%,应引起重视。提醒我们在做计划和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把时间和精力多放在产后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上,避免盲目,无侧重点。把握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时间段,使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3.5提褥期心理调适指导和支持

产后,产妇需要从妊娠期和分娩期的不适、疼痛、焦虑中恢复,需要接纳家庭新成员及新家庭,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调适[3]。此时期产妇的心理处于脆弱和不稳定状态,很多需要必须通过家属来满足。表中调查显示希望家属参与的需求为72.5%,正是表明了产妇在产后对家属的依赖和参与的渴求。因此,不能忽略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鼓励家属参与护理活动。初为人母的新妈妈们,缺少分娩经历、自我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的经验。此时,家属的情感关怀、生活起居的悉心照顾、正确的护理方法等都会给产妇带来支持,有助于产妇的心理适应,更能胜任新生儿的照顾工作,平稳应对产后压抑状态。

4结论

本文通过对住院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了解和掌握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根据患者需求,开展健康教育,操作性强,简单明确,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振路.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0.

[2]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

[3]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篇4

【关键词】产后;健康教育;效果;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对产妇实施产后的护理教育在产科工作中日趋重要。通过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产后健康教育活动,满足产妇及其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使她们逐渐适应护理模式的改变,提高产科护理服务质量。现将郑州市中医院的具体教育方法及体会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4月期间,在本院产科分娩的189例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6岁。

1.2方法首先,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健康知识、护理方法、护理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根据产科工作的特点和产妇的需求,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和个性化的教育措施,将健康教育贯穿于产妇产后护理的全过程。

2产后健康教育

2.1产后常规知识指导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产后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产妇的身心状况做出初步的评估,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情况、阴道出血、子宫收缩等方面的情况,尽早建立泌乳反射,保证产妇充足的休息,并为产妇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比如,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多饮用营养丰富的汤汁和饮料,多食用维生素和无机盐含量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以及芝麻、鱼汤、鸡汤等滋补食品,但在术后3d内应适当控制汤汁的摄入量,以免引起奶胀。此外,护理人员应指导顺产产妇尽早排尿,防止产后出血情形的发生;转变自然分娩产妇家属的观念,使患者及早进食营养丰富的各类食物;鼓励产妇在产后24h后下床活动等[1]。

2.2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指导护理人员首先应向产妇宣传母乳喂养在促进产妇身材恢复,降低卵巢癌、子宫肌瘤等病发率方面的优势,改变产妇传统的思想误区。其次,向产妇介绍正确的喂奶姿势,指导产妇及时把握并做到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以及按需哺乳和有效吸吮的特点和重要性[2]。最后,耐心向患者介绍乳汁分泌不足、错觉、疼痛、肿胀等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为产妇提供喂奶技巧示范,如:正确的挤奶手法、适当的哺乳等。

2.3新生儿的护理指导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学会把握新生儿的哭声所传达的信息以及掌握新生儿大小便的规律,给产妇介绍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及消退过程,做好新生儿脐部的护理,了解新生儿沐浴时的注意事项,指导产妇如何更换小儿的和尿布,做到定时翻身和侧卧,适时添加合适的衣物。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向产妇介绍婴儿抚触等新兴而有益的育儿方法。

3效果与体会

3.1效果①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素质,融洽了护患关系在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按照规定的具体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得到专业知识方面的提升,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而且增加了和产妇之间的沟通交流,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满意程度。②提高了产妇的认知水平,降低了并发症通过定期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使产妇了解必要的常识,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产妇多余的心理顾虑,增强产妇的信心,而且减少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产褥期病菌感染的概率,提高产后的保健质量[3]。③掌握恰当的母乳喂养方法,促进新生儿的成长通过健康教育,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优势有了正确的认识,使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在89%以上,并掌握了新生儿健康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不仅促进了新生儿的成长,而且减少了皲裂及乳汁淤积现象的发生,降低了乳腺炎的发生率。

3.2体会通过对产妇实施健康饮食、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产后健康教育,使产妇及时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及时帮助产妇解决了问题,克服了产妇产后疲劳、认知能力下降等缺陷,充分发挥了护理的作用,使护理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素娥,覃桂荣,麦蔚莹,等.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方法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977-978.

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篇5

关键词新生儿健康教育需求认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316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6~12月我院收治新生儿病房患儿照顾者50名,护士20名进行调查。样本入选标准:照顾者的入选标准:18周岁以上;患儿的主要照顾者与患儿关系最为亲密;可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无智力或精神问题;自愿接受调查。照顾者排除标准:领取报酬的照顾者和有语言及交流障碍的照顾者。护士入选标准:正式注册护士;自愿接受调查;直接参与入选新生儿的护理工作。

方法:资料收集过程:由研究者笔者完成。首先向研究对象解释本次调查的意义,并告知其有自愿填写问卷的权利。研究者每次调查前应提前到新生儿病房预约。先调查患儿照顾者,后调查护士。如果调查对象同意,则发放问卷进行填写。如照顾者在填写过程中提出疑问,研究者应立即给予解释,并应避免加入个人的观点或提出带有倾向性的提问。如照顾者不识字或无书写能力,则由研究者笔者协助其完成问卷填写。问卷填写完毕应马上检查问卷填写情况,若有缺失项目应予补填。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采用自行设计的访问式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如表所示。该问卷包含5个因子,13个条目。以家属需求分值降序排列。a表示获得保证因子;i表示获得信息因子;p表示接纳因子;S表示支持因子;C表示舒适因子。各因子标示后数字表示护士排序,如a12表示护士排序第12位,p1表示护士排序第1位,以此类推。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X±S表示,选择t检验。

结果

新生儿患儿照顾者健康教育需求与新生儿护士对照顾者需求认知的异同,见表1。

本次调查显示,入选的新生儿患儿照顾者均认为病情保证的需求最为重要,有患病经历的患儿照顾者对于病情保证的需求明显比无住院经历的照顾者需求强烈(p

讨论

本文显示尽管所有照顾者都认为病情保证的需求最为重要,但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年龄的照顾者健康教育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年龄较大、教育程度低的患儿照顾者对病情保证的需求程度低于年龄较小、教育程度较高者。

重视新生儿患儿照顾者对患儿病情信息的需求,解除其焦虑、恐惧心理。本文结果显示新生儿护士对患儿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理解大致与照顾者自身需求相接近。而且患儿照顾者与护士都认为当患儿病情危重时保证患儿生命安全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对照顾者自身舒适方面的需求较少,但也有照顾者认为非常重要的需求未能得到护理人员的理解。如“能感觉到病情好转的希望”排在患儿照顾者需求的第2位。而此项在护士需求中的排名为第2位,存在差异有显著性(p

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新生儿护士忽视照顾者健康教育需要主要表现为在新生儿病房要确保患儿生存的环境压力下护理人员的精力侧重放在技术性操作上,在护士的培训过程中忽视了对照顾者健康教育的需要。新生儿护士要成为一个称职的健康教育者,其自身教育程度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朱延力.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2.

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篇6

问题一、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丰富健康知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为目标的系统的教育活动。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对幼儿的身心保健起到规范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身心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不经常害病,不经常感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又包括心理健康,积极乐观,团结友爱,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自理(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自己照顾好自己)。3、自我保护(要教育幼儿了解、掌握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会保护自己)。4、体育锻炼(要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掌握户外活动与游戏的玩法和注意事项,经常锻炼大小肌肉,促进动作协调、灵活)。目前,一些教师对健康的概念和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还不明确,对于健康概念的多元化认识不清晰,健康的观念还局限在生理健康上,停留在个人化的健康观念上,属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健康观的多元性和整体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在实践中存在“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教师保护轻学生自我保护、重身体健康轻生活自理”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只有进一步知晓和明确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才能在日常活动中指导幼儿健康教育的行为,不会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

问题二、幼儿教师健康教育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健康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在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水平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健康教育的技巧和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健康教育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或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些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保健医生或专职心理教育者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不重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保护,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纸上谈兵。2、一些教师在幼儿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还欠缺,因而难以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信息传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比如,要帮助幼儿增加对人的身体的认识,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知识,充分了解人体各器官、各部位的名称、构造、功能及如何保护,并且能深入浅出地表达,教师还必须能够及时纠正幼儿错误的、模棱两可的回答。3、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桥梁和依托。目前,幼儿园多数教师尚未接受专门的心理教育培训,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心理教育的内容比较零散。由于教师在职称评定、业务竞争、应试教育、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生活中的压力和工作中的竞争,让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4、在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时,一些教师的思路不清晰、表达不准确。教师头脑中对“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重点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等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并预先设计好教学语言。教师的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成败。为此,加强教师健康系统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幼儿健康教育水平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oK

问题三、幼儿教师健康教育的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园没有很好地构建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有时比物质环境的影响更为深刻,要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不断反思、调整和改进心理环境。一些幼儿园和教师都很少关注“班级氛围是否和谐、师幼关系是否平等、互帮互助的家园关系是否创设”,使得幼儿难以情绪安定、心情愉快的学习和生活。2、健康教育方法单调。在教学实践中,幼儿健康教育的方式比较单调,缺乏新意,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不理想。3、电教媒体很少运用到健康教育活动中。在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生活中掌握的健康知识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错误的,由于一些教师在具体教学健康知识的教育中,只是用空乏的语言教学教育,缺乏直观性和趣味性,因此,教育效果不高。如果教师能够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并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通过投影、电脑、动画等电教手段,就会使健康知识浅显易懂。

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篇7

关键词:健康教育,产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92-0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产科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临床工作者开始探索改革新的产科护理模式[1]。因而,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加强产妇的健康教育,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实施情况及体会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生育的产妇3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4~40岁,平均(32.42±1.42)岁。

1.2研究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两组产妇年龄、产式、文化程度、职业、产后体质指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各项情况,探讨健康教育对产妇身心健康影响情况,评价其应用价值。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行组间比较,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的心理状况评定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于出院前进行测评,其中轻度为53~62分;中度为63~72分;重度为73分以上。观察组发生抑郁症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产前健康教育:首先,收集初次来医院就诊孕妇的个人信息,包括: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既往健康状况、异常孕产史、家族史等身体健康情况;职业、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背景及心理健康状况;然后,根据孕妇的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2]。主要内容可根据孕妇需要涉及孕妇生产的整个过程,包括:临产分娩知识,胎儿自我监护,妊娠期相关疾病的注意事项等,以解决孕期各类健康问题,增加孕妇对环境、人际关系的适应能

力,以保证分娩时能良好配合,也为顺利分娩创造了条件,以保证孕妇以良好的心态迎接生产日子的到来[3]。

3.2分娩过程的健康教育:产妇的整个分娩过程都需要家人及医护人员的细致关心和情感支持。因此,护理人员要给予产妇全程陪护,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帮助产妇有意识的放松,缓解精神紧张和肌肉疲劳;根据产妇的宫缩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调整呼吸频率,增强产妇的自我控制能力[4]。使产妇了解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最大程度地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产妇正确配合医护人员,加速产程,顺利度过分娩的整个过程。注意胎心变化和保护会阴,科学接生,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避免胎儿娩出过快,正确常握会阴后一侧切时机,尽量避免软产道损伤,侧切要及时缝合。胎儿娩出后应该立即监测产妇的出血情况,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如羊水过多、合并双胎、滞产、前置胎盘、重度妊高症、胎盘早剥或经产妇既往有产后大出血史等的患者,通常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给予静脉滴注或者肌注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

3.3产后健康教育

(1)新生儿护理,护理人员要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及时学习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学会为婴儿更换尿布,并做好臀部护理,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沐浴,观察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情况并做好相应的处理,特别要指导重视新生儿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包括:窒息、皮肤过敏、烫伤、脱水等。防范棉被包裹太严,散热不良导致的新生儿高热等。通过对新生儿护理的健康教育,可以做好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为优生、优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

(2)产妇的护理,由于产妇的产后护理多由家属负责,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对于相关的护理知识并不科学,一些旧的传统观念导致产妇不能得到妥善的照顾。此时,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包括:产后的饮食,建议产妇多食用富含蛋白质和热量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汤,以促进乳汁分泌。还要注意休息,适当锻炼,鼓励产妇早期离床活动,保持身心愉悦。特别是要注意产褥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观察恶露排出情况。还要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防止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还要指导母乳喂养:护理人员要及时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哺乳的产妇要进行恰当的教育,教会产妇正确的喂养技巧,喂奶姿势,挤奶手法等[6]。

本研究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产妇的身心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为孕产妇提供人性化护理,而且有助于拓展医院服务平台,树立良好形象。医院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贯穿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使其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产妇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士素质,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王玉珠.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理念在Vip产科产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15(3):234-235

[2]赵春秋.小议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及质量评价在产科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0,5(2):81-83

[3]訾聃,文平,刘林敏,等.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质量及防范新生儿意外伤害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4-116

[4]李勤.产妇健康教育实践体会[J].中外医疗,2009,7:60~61

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篇8

【关键词】产科健康教育孕产妇

健康教育是让孕产妇对妊娠到分娩的的全面了解。妊娠分娩是妇女一个正常而又特殊的生理过程,但因孕妇缺乏对分娩的知识,加之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孕产妇对分娩产生恐惧。如何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产科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它对做好围产期保健,促进产妇顺利分娩,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科2007年60例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方法介绍如下:

1方法

1.1了解住院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对2007年孕产妇对分娩知识进行随机调查,60例孕产妇的调查,资料反映人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率达到80%以上,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健康教育的关键,坚定了我们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的信心。

1.2产前健康教育。

1.2.1加强产前健康宣教:办理入院后,责任护士安排好床位,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给予心理指导后即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住院须知、住院环境、饮食指导、胎儿自我监护、分娩先兆、临产、母乳喂养、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等,如胎膜早破要讲解抬高臀位的必要性,保持会阴清洁,观察羊水性状;如胎儿窘迫要注意吸氧,监测胎动,左侧卧位;如有合并症给予饮食指导及对高危妊娠期的监护等。

1.2.2做好临产分娩一般知识宣教:当孕妇进入临产后,因有规律的腹部阵痛,阴道流水、流血,对胎儿安全及担忧能否顺利分娩产生紧张、焦虑心理。虽有助产士进行责任助产,指导正确有效的呼吸和屏气,使用交谈艺术,分散其注意力和适当进食、适时排尿,不仅减轻不适和消除孕妇的恐惧心理,而且更能使孕妇增加安全感和信心。同时加强对分娩知识的介绍,有利于孕妇在分娩过程中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促进产程进展。

1.2.3产后护理和指导:产妇分娩后返回母婴同室,责任护士即对其进行简单母乳喂养及产后保健指导。让产妇充分休息24h后开始结合健康宣传资料进行自我能力的训练指导,必要时进行操作示范,包括:心理疏导、会阴护理、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新生儿常见情况观察和护理,以及产后卫生饮食锻炼的健康教育。如是剖宫产或有合并症、并发症的产妇即进行专题健康指导。

1.2.4出院进一步落实保健指导:出院时,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饮食,除了在院所提供的各种健康知识,还提供促进产后机体恢复的方法,尤其是促进子宫复旧的各种方法,如产后运动,给予必要的性生活和计划生育指导,以及母乳喂养等,并告知产后42天复查的重要性以及提供本院产科24h热线电话,以便产妇和家人咨询。

2讨论

2.1健康教育的开展满足了孕产妇的知识需求,促使护理人员更多的接触和了解产妇,采用各种健康教育方式对产妇住院全过程系统教育,使孕产妇对自身的生理变化有所了解,减轻对分娩的恐惧感,使我们认识到产前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专科健康指导及产后康复知识的宣教对促进产妇顺利分娩、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同时使产妇了解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科学喂哺、护理婴儿,提高产妇的自我监护和照料能力。健康教育的开展促进了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实施健康教育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健康教育后,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专业知识的需求程度明显上升,参加继续教育,自学考试的人数明显增加。

2.2健康教育的开展增进了护患问的沟通,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产妇感到护士在认真考虑她们的问题,增加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并发挥产妇的潜能与自我管理能力。

2.3健康教育的开展促进了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实施健康教育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护理人员知识面广,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和知识外,还必须掌握其他专业知识,才能对孕产妇提出的各种需求进行监测、评估,并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开展健康教育后,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激发和调动了护士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篇9

【关键词】孕产妇;健康教育;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为确诊为指定的某种疾病的一组病人制定的,以病人为主体的,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整体医疗护理工作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病人在预计住院每天的医疗护理评估方案、干预方式、治疗措施及预期结果等,其特征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结果为导向,以多种学科合作为基础,适合应用于孕产妇健康教育,这种预后相对明确,病情演变相对单纯的常见性、多发性健康问题。我院于2009年实施孕产妇健康教育路径,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孕产期。有非常明确的教育目标,注重时效性,及时考核教育效果,可明显改善我院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服务态度,推动医疗服务从观念转变到工作模式转变,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使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的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院的孕周在37周~42周无妊娠并发症的产科病例为对照组,将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出院的孕周在37周~42周无妊娠并发症的产科病例为观察组。认真阅读每份病历,将产后并发症填写在调查表中,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产后相关并发症(如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产后尿潴留、奶胀及皲裂等)发生率的影响。采取我院自行设计的,在2002年已开始实施的产科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月常规随机抽查住院患者,运用问卷调查法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实施后的孕产妇对孕产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变化。

1.2方法

1.2.1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

根据孕产妇在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共性的健康问题和需求,查阅资料及文献,医护合作,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征求参与者的意见,进一步修改、补充与完善。具体内容包括:具体实施的时间、内容、方法、效果评价、施教者签名、护士长签名等几部分组成。产前:①入院时,入院介绍须包括医院布局、病房内各种设施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饮食营养要点、探视陪护制度、管床医生、责任护士;②实施各种产前检查前要向孕产妇说明该项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如何正确留取检验标本;③待产期,注意观察临产先兆包括不规律宫缩、见红指导、要求孕妇自数胎动,每天早、中、晚各数1h,正常胎动3-5次/h,讲解经阴道分娩的流程和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应对方法,对母婴的好处,鼓励孕妇经阴道分娩的信心,对坚持剖宫产者要介绍术前注意事项,宣传早开奶及母乳喂养的优点,对母婴情感交流的好处,树立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等。个别讲解、发健康教育小册子,指导孕妇及家属阅读相关规章制度。产中:主要由产房助产士一对一讲解产程中如何配合动作,正常产程所需时间,要注意卫生,勤解小便,排空大便,指导产妇如何正确运用腹压,保持体力,顺利生产。剖宫产孕妇由手术室护士讲解手术进展,以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个别讲解。产后:①产后当天,产后的卧位及饮食营养指导;早吸吮的好处,正确的喂奶、挤奶姿势,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婴儿的好处,产后及时排尿的必要性;早期翻身、主动及被动活动肢体下床活动对促进肠嚅动恢复、术后伤口愈合及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意义;新生儿喂奶后的卧位,如何包裹新生儿,如何选择尿布及为新生儿更换尿布;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的意义,使之欣然接受各项检查。并宣传新生儿洗澡、抚触、游泳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好处,使更多的孩子加入到抚触、游泳的队伍中。②产后第一天,疼痛、胀痛的原因及如何减轻症状,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发生原理、进展过程、相应的处理方法、消退时间,新生儿预防接种的目的、时间和国家计划免疫政策;如何判断奶量是否充足,按需哺乳;怎样观察子宫复旧、恶露情况。③产后第二天,产妇要均衡饮食,如何防治奶胀、皲裂。个别讲解。出院:①产后锻炼;②避孕时间;③产后访视时间。个别讲解。

1.2.2实施

孕产妇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负责填写入院评估表,依据健康教育路径,结合孕产妇每天的病情变化对孕产妇进行连续、动态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对围产期的认知程度,加深护患交流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促进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护理行为得到规范,使护士明确在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并知道怎样说和怎样做,减少护理行为的随意性、盲从性。

1.2.3评价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评价。护士长每天定时随机提问孕产妇,了解其掌握孕产期相关知识情况,孕产妇对宣教内容理解并能复述、示范规范为掌握,在评估栏签名;孕产妇不能完全准确复述宣教内容、示范不规范者要及时给予纠正,直至完全正确,在评估栏内注明是重复教育方能掌握。护理部不定期抽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讲评,纠正不足,完善健康教育路径。

1.2.4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1

讨论

临床路径是一种为患者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护理服务模式[1]。健康教育能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2]。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是为了满足住院孕产妇的教育需求而制定的,并用以指导病区护士对住院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让孕产妇了解有关产科知识,对妊娠分娩有一个正确认识,使她们能减轻心理压力,自觉采用有利于顺利分娩的行为,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明确教育目标,强调时效性,增强了健康教育效果。两组产妇因健康教育方式不同,使她们在内容理解、自我护理及对新生儿的护理技巧、产妇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产妇对宣教内容理解更透彻,健康行为发生很大变化,能及时渗透到自我及对新生儿的护理当中,从而提高了满意度,其产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平均住院日缩短,降低医疗费用,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

促进了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提高了护理质量。临床路径是行动的指南,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动态性和完整性,减少了护理行为的随意性、盲从性[3]。临床路径是整体护理的深入,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掌握沟通技巧,还要不断地学习,拓展知识领域,才能及时解答、解释和解决孕产妇的问题和实际需要,改良后的健康教育模式不仅能指导护理人员按计划和时间向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并知道怎样说和怎样做,根据孕产妇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逐项落实,而不是将教育流于形式,也防止护理人员一次性地将健康教育内容灌输给她们。更主要的是孕产妇满足于在教育过程中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收获,促进了孕产妇与护理人员的交流和信任,使她们感到倍受重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升高。

参考文献

[1]解东,宋丽华.临床路径实施中减少变异发生的研究与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10):78.

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选的形式,将2013级参与到儿科护理学中接受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60例护理专科生视为本组研究的对象,其中55例女性,5例男性。除在教学中对健康教育知识进行指导与传授之外,同时还需安排组织学生依照健康教育主题的不同,深入医院进行社会实践。 

1.2方法。 

①教学计划:将儿科护理课程视为重点内容,对若干个健康教育的主题进行拟定,每一主题的社会实践课时不得低于12课时;②健康教育主题确定:重点人群;儿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疾病特点与临床表现。护生是教师指导下,学习对儿科患者的程序性健康教育和随机行健康教育,在程序化健康教育中,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预防措施和患儿及家属说明;在随机化健康教育中,对病区环境、管床医师和护士进行介绍,对患儿相关的饮食营养、休息和睡眠、疾病常识根据病人需要随时提供。③教师选择与学生组合:学生依照不同的健康教育的主题进行自由组合,并成立对应的健康教育小组,由组织能力强且高度责任心的同学担任组长,对健康教育的组织、策划、联系以及协调等过程负责。由教师作为主题总指导。学生先整理收集到的材料,交由教师并与其一同讨論计划,最后由教师展开可行性分析,待明确后再予以实施。 

1.3效果评价。 

学生对健康教育模块改革的认同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总计分四个部分,内容包括综合素质2项(4分)、态度5项(10分)、技能8项(16分)以及知识5项(10分),总分40分,展开问卷调查,分为“不认同(0分)”与“认同(1分)”。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将整理好的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15.0数据包中展开处理,其中组间差计量资料则通过(x±s)表示,组间差异经t值检验,各组间数据对比后获得的p值小于0.05时,表明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改革健康教育模块后,护理专科生有关儿科健康教育的综合素质、态度、知识与技能均提高较明显,与实施前相比有差异性,p<0.05,具体数据参见表1。 

表1对专科生改革健康教育模块前后相关问题 

评分情况对比(x±s,分) 

时间技能态度知识综合素质总分 

改革前(n=60)10.25±0.714.85±1.064.74±1.301.03±1.0129.63±1.58 

改革后(n=60)14.52±0.577.95±1.027.84±1.142.85±1.0236.84±2.74 

t41.946518.848613.760511.340420.3889 

p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3讨论 

大部分的学生在我国当下教育体制下已经习惯了常规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但护理教学有所不同,其涵盖着与人交流的艺术,是理论知识实践于临床相结合的过程。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健康教育模块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们激发了自身的潜能,并且护理技能、服务态度、理论知识以及综合素质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p<0.05,黄明桂[3]研究结果基本上一致,表明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改革,可提升护理专科生自主交流的能力及主观能动性,能为学生后期进入临床儿科护理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完善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属了解病情、配合治疗、减轻痛苦、缩短病程,促进康复,对儿科护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可以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以程序化健康教育为主,随机化健康教育为辅。在程序化健康教育过程中,护生在责任护士带领下对患儿进行全面、客观的护理评估,收集与患儿健康、疾病有关的资料。根据所收集资料,列表制定针对性的健康问题,以明确健康教育方向。随时根据病情的进展,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在具体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宣教形式上进行完善。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系统的、按时按步的宣教。随时对患儿及家属的理解掌握能力进行评估,以便及时改变宣教形式或进行必要的二次宣教。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程序化健康教育内容之外健康问题,由当班护士带领护生行随机化健康教育宣教,适时进行评价,弥补程序化健康教育的不足,随机化健康教育宣教包括环境、护理和疾病三个方面。护生在责任护士指导下向患儿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公共设施、住院须知、病房管理制度等,消除患儿及家属的恐惧感、陌生感,增加安全感、信任感。对病区病人的随机化宣教,使患儿及家属在需要帮助时,很明确自己该去找谁。输液过程中随机化宣教,包括输液的目的、所用药物、滴速、防止跑针注意事项、留置针使用注意事项、输液过程中液路是否通畅的观察,患儿输液不畅的简单处理方式方法,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并及时处理,以及患儿输液后反应的简单观察等。对一些特殊检查治疗的宣教:涉及到儿科室包括腰穿术、硬脑膜下穿刺术、雾化吸入、鼻饲、洗胃、吸氧、吸痰等操作的健康宣教,使患儿及家属简单了解并积极配合。对饮食的随机化宣教:根据患儿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维持机体需要,有些还是治疗疾病的重要的一方面。对作息的随机化宣教:说明休息、锻炼与疾病的重要关系,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对疾病本身的随机化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疾病,使患儿及家属对疾病有些简单的认识,掌握一些可以在生活上避免疾病恶化的方法及观察疾病进展的方法,疾病的预防方法,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疾病,同时能理解护理人员所做治疗护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技能型实用性人才是当下人才培养的目标,因而在培养护理专科生时除了需加强其专业理论的培养,并且还需重视技术方面的培养,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其能够为学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学生教育、交流等能力,在掌握教育理论的前提下,通过实践指导,从而使学生达到知、行与信的要求;护生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克服自身的胆怯心理,把对患儿的健康教育内容通过有效的形式解释清楚明白,锻炼了护生的沟通能力;护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知识和语言能力的不足,会促使护生努力学习儿科护理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应对护理情景的知识、护际关系等知识,做个有知识、有修养的人;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护生在网上时间增多,容易被网络游戏等所吸引,增强护生的浮躁性,对此,老师应予以引导护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网络信息有所甄别,利用碎片化时间,一点一滴积累健康教育知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儿科护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生可以增强自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面对患儿及家属的急躁焦虑等情绪给予适当安抚;护生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可以向患儿家属学习,达到教学相长,培养护生的谦虚谨慎的优秀个人气质品质。 

通过对儿科护生的健康教育培养,护生的儿科护理知识、技能、护理态度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4],教师也通过护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对儿科护理教育教育教学进行进展性创新创造,更好地培养儿科护理工作人员。健康教育模块的改革能使学生思维得到活跃,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最终成为社会及专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于芹.pBL教学法与传统带教法在新生儿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1(33):4-5. 

[2]李小红,孙继红,高凤莉等.组织实施护理pBL教学查房的行动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5):4382-4385.